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中国社会(及时卷)图书
人气:10

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中国社会(及时卷)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遗留至今的文化遗产丰富,中 国是世界上保留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中国社会》在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宣 传教育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多角度多方位的介绍我国各地文...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事业  
  • 作者:[袁广阔],[钱益汇]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030413130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
  • 印刷时间:2014-08-04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纸张:--
  • 包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遗留至今的文化遗产丰富,中 国是世界上保留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中国社会》在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宣 传教育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多角度多方位的介绍我国各地文化遗产宣传保 护现状,探讨阶段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的模式?同时根据中国文化 遗产存在的特点和现状,对高等院校完善立体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 行了深入探讨?

目录

目 录

总序 王巍杜金鹏(i

文化遗产宣传篇

中国文化遗产宣传与教育模式的理论及实践 袁广阔(3

结合实例浅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模式 罗伊(9

以科学态度认识曹操墓——曹操墓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分析 杨小燕(17

论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 李彦英(27

保护在即,宣传先行以我国长城为例 刘敏(33

浅议公众考古的发展 韩宝宁(38

公众参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调研报告 黄琎(44) 论已消亡的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恢复性传承问题——以鄂州博物馆古代

铜镜范铸技术的复原为例 李彦平(52

浅谈文化遗产的宣传以故宫为例 曾婧(61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遗产宣传和教育情况调査报告 王宇(68

试谈南阳汉画像石的保护与宣传 王怀满(74

邯郸太极拳的发展?宣传与保护 赵玉龙(82

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作家具在生产中的保护与发展 杨雪宁(88

徽文化宣传与保护中的误区——以徽菜为例 李欣瞻(94

云南地区"保护型"文化遗产和"开发型"文化遗产宣传初探 唐海源(99

龙乡之脉——简谈历史文化名城濮阳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 梅琳(106

文化遗产教育篇

我国文博事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兼谈对文博专业硕士的

几点思?考 钱益汇(117

人才培养与文化遗产保护 于海广(125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现状与培养机制 钱益汇黄琎(128

非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反思——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王巨山(139) xii- 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中国社会(及时卷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书画装裱 许匀馨(147

把传承交给教育——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窥 杨錢锋(154

浅谈博物馆人才培养问题 郭敏補璐张笑(163

中国文化遗产人才建设现状及相关思考 陈思(176

我国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的培养 刘勇 韩宝宁(187

博物馆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目录 张笑郭敏侦撕 辑 录(211

文化遗产类人才培养研究目录 陈思 辑 录(224

文物修复与保护人才培养研究目录 刘勇韩宝宁 辑 录(226

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研究目录 黄琎 辑 录(229

我国当前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教育状况 Mrm 杨小燕(234

在线预览

王巍杜金鹏 一?项目概要

一)立项

本项目是2007年秋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牵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出面向福特基金会申请的科研项目,并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经过5年的调 研,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科研任务,各个课题陆续于2013年?2014年分别结题?

本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文物局?西安大明宫研究院?福建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共同承担?项目总负责人为王巍?杜金鹏?

2008年1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召开"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 中国社会"研讨会,会议由杜金鹏主持?与会专家有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柴晓 明?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光冀?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总 工程师姚兆?清华大学教授武廷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 杜晓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党委书记齐肇业等,以及来自河南省 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会议就福特基金项目"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中国社会" 总方案及各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评议和深入讨论,针对一些焦点问题交换了意见?其 间众专家学者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性意见?通过广 泛交流和深入探讨,与会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理解?项目组成员 X才该项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拓展了其研究的角度,对课题的完善及我国今后文化 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本项目的正式启动?此后,各课题分别开展调研工 作,所有课题均在3年内完成了主要任务?(二)研究内容

我国各级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做了许多工作,无论在国家 重大工程中,还是在城市规划中都有重大举措?这些举措总的来说还是具有尝试性 的,由于处于初级阶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太成功的教训,包括观念?政策法 规?行政管理?技术措施?大众宣传等多个方面?我们应尽早对此进行梳理?总结和 分析,吸收并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及时改进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但努力 使损失降到低程度,更进一步追求和开创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社会发展和谐共存, 持续进步的新局面?故此,通过本项目及今后相关系列项目的实施,我们的远期目标 是:立足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央和国家思想库与智囊团的各种优势,打造中国文化 遗产保护国情调研与咨询平台,建立并不断完善和丰富中国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追 踪?分析国内文化遗产资源的动态变化和国外相关信息,的专业化的年度报 告,并实时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提供咨询与支持;培育?逐步建立 和强化中国的文化遗产科学体系,包括创立文化遗产经济学,加强专业型和复合型人 才的培养,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事业科学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在本项目中,我们的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当前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 大型公共工程建设中,如何有效保护古代遗址和其他文物古迹;在城市建设和工业改 革发展中如何保护有重要科学和历史价值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如何发挥古代和近 现代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如何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 关系;如何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使之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发挥建设性作 用等?

三)课题设置

根据当前需求和现有研究条件,我们设立了五个研究课题?

1.跨区域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与文化遗产保护

跨区域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如水利?电利和交通项目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 程,历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配套政策也相对比较完善?文 化遗产保护的主要任务是文化遗产资源调查,项目实施与文化遗产保护关系评估,考 古发掘与文物搬迁,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与利用等?伴随着中国三十年来的经 济高速增长,国家开展并实施了大量重大建设项目,面对来势迅猛的诸多国家重大建 设项目的新高潮,以及范围更为广大的建设,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是否做好了应 对准备?仅从15年来每年一度的"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评比结果看,几乎每年都有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新发现者,一定程度上说明准备得相对并不充分,给国家重点建 设项目和文化遗产保护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中国地方各级文物保护部门绝 大多数疲于奔波在建设工地,其中相当部分精力用于配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总 序

本项目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项目实施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和行动为个 案,采取实地考察?调取材料?访谈?座谈?研讨会等方式,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工 程中实施保护的文化遗产逐一进行调查,就项目实施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存在问 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配套政策?采取措施?大众宣传教育等)?经验得失等方 面开展系统调研和分析,立足解决现实问题,尽快向有关决策部门提出建议,同时为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实施提供指导性预案?

2.现代城市建设与古代都市遗址保护的理念?政策和行动

"中国现在有103个历史文化名城,绝大多数已经名存实亡?名不副实了! "文 化遗产保护专家奔走疾呼?"在推土机毫不留情的轰鸣中,在老房子轰然倒地的尘烟 里,城市的历史记忆?社区的传统底片逐渐残缺不齐,最终面目全非?在前所未有的 冲撞中,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经历着痛苦的纠缠?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文化遗产的保 护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这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所作《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发言的片段?单霁翔 介绍,中国1980年的城市化率为13.6%, 2000年突破30%,2005年超过40%,预计到 2010年,将达到45%, 2020年将超过60%?伴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必将造成城市规 模的迅速扩大,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也会异常突出?在城市化加速的进程 中,新城和旧城(包括地上和地下)的关系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历史性城市保护的首 要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中,中国累积五千年的古迹遗址及其 环境正面临着历史上最广泛?最严重的破坏与威胁?这就是目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 现代城市建设所面临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中国重大文化遗产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往往历史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城址,如 都城等,相当部分也是其后各历史时期重要的城址所在地,更是当今人口密集区域或 城市的所在,如七大古都的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这种层层累积的关系,不但 在地质上形成上下叠压的厚厚的堆积,文化上更是给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城市厚 重的文化堆积是财富,还是包袱?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成为决定历史性城市命运的关 键?一定时期以来,中国相当地区的决策者们显然是选择了后者,认为城市遗产是包 袱,故而造成了上述惨烈的现象?现在可以说,中国的600多座城市基本一样,残余 的历史街区已经支离破碎,有的城市甚至连一点历史踪迹都没有留下?X#此,我们可 以解释为对城市的改造缺乏文化准备;可以解释为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实际的生活问 题;可以解释为在政绩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终究在这个世界城市史上绝无仅 有的全国性的"造城运动"中,已经将我们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抹去历史记忆,彼此 克隆,彼此相像?同时,堆满了罗马花园?意大利广场?美国小镇?英国郡?如此下 去,我们的后代将找不到城市的根脉,找不到自我的历史与文化凭借,是我们亲手把 一个个沉甸甸?深厚的城市生命,变成亮闪闪的失忆者?

近些年,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环境的呼声有所高涨, 一些城市建设的理念得以改进,已经有人认识到现代城市建设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实际上并不是互相对立?你死我活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是可以共存互利?相得益彰的共同 体?文化遗产不但不是城市发展的拖后腿者或包楸,而且是城市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的 无价之宝;它是体现城市独特性?城市文化底蕴的窗口,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的 资本和发展动力?所以,绝不能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割裂开来,文化遗产的保 护要求应当融人城市规划设计之中?但是,这种认识现在还远没有得到普及,其呼声 与推土机和挖掘机的隆隆声相比,显然不够响亮,甚至还带有一份羞怯?现在,还有 一种现象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即有些官员和企业家在文化遗产保护的群众舆论的压力 下,象征性地保留一小部分文化遗产,而把大部分或大多数的文化遗产彻底毁掉,代 之以现代的办公楼?商业楼或房地产楼盘,这种打着保护文化遗产的幌子,实则破坏 文化遗产的做法必须杜绝?近年来,随着一些古代遗址申请成为世界遗产的成功,国 内的世界遗产申报掀起了热潮,这固然是一个好现象,但有些申报者背后的真实动机 或利益驱动很值得推敲?反思?

本项目的实施,拟针对上述中国城市建设中的现象和问题,通过中?外城市文化 遗产保护比较的方法,深度剖析和总结国际?国内先进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特别 是通过陕西省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保护与西安市城市建设之关系的个案,采取 实地考察?调査资料?访谈?座谈?研讨会等方式,在理念?政策和行动等几个方面 探索出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与古代都市保护双赢互利的模式?道路,以减缓中国古代城 市遗址消亡的速度,挽救炭岌可危的古代都市遗址,使现代城市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 轨道?

3.新农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政策和行动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提倡和推进的一项重大国策,目的在于逐步改 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现状,提高八亿多农民生活质量?中国现在有大约2000个县? 19 000个镇和3万个乡?600万个村庄,基础条件差距较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和特色 保持的程度不一?

本项目涉及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分两层含义?及时,指地下埋藏的文化 遗产的保护?中国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绝大多数和乡村有密切的联系,相当部 分村庄就直接叠压遗址之上或者文物保护单位夹杂在村庄之中,至少遗址位于乡村田 间,受到耕作活动的影响?第二,指现存古村落的保护?目前经国家公布部级历史 文化名村62处,另有学者经实地调査后初步估算,现今我国真正有流传价值的古村落 至少有几千个?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生 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统, 成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们看似陈旧,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承 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 响?它们融自然山水?传统道德?伦理秩序?民风民俗?文化理念?建筑特色于一 体,表达了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亲切动人之处? 另外,在一些村落中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从目前的状况看,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形势严峻,保护面临着诸 如政策不到位?认识不足,规划滞后?无序建设?无序利用,规划脱离实际,可操作 性差,年久失修?资金缺乏,保护链条脆弱,档案缺失等难题?比如,把新农村建设 错误理解为新村建设,求新求洋,造成乡村?民族?地域特色的丧失?文化遗产保护 意识十分薄弱,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管理?此外,建设性破坏严重,基础设施?生活 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的展开,不但使一些古村落原有的生态系统?传统风貌格局遭 到破坏,更破坏了村落下面埋藏着的古遗址?一些地方对村落进行无序的或者低层次的 开发,在村落内进行迁建?复建或兴建人造景观,破坏了村落和谐的人文和自然环境? 还有一些建设部门急不可待地为农民设计什么"北方型"和"南方型"的住房等?

文物保护不是从属行为,发展经济不可损毁遗产;抢救古村落,留下宝贵的文化 遗存,已是刻不容缓?在鉴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城市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中,片 面追求经济指标,对城市历史文化造成的破坏巳不可挽回?为此众多人士强烈呼吁, 这一次在新农村建设起步之时,应以的?科学的?谐调的发展观,将文化遗产的 保护,率先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千万不要再出现城市改造的文化悲剧, 把"新农村"变为"洋农村"?否则,如果不抓紧的话,很多古村落可能我们还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