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图书
人气:40

道德经

(无障碍阅读,完整定本,国内唯美精装插图本,不可不读的国学精髓。中华文明智慧及哲理的源泉!治国、齐家、修身、为学之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杨澜、于丹推崇阅读,中国工商联推荐.)

作者简介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存世有《道德经》。

目录

一章论道

“道”与“名” 002

“有”和“无” 003

众妙之门 004

二章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006

功成不居 008

三章不尚贤

使民不争 010

虚心实腹 012

四章道冲

和光同尘 013

五章天地不仁

守虚执中 016

六章谷神不死

玄牝之门 019

七章天长地久

以退为进 021

八章上善若水

利万物而不争 024

九章持而盈之

功成身退 027

十章抱元守

在线预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道可道:可以说出的道。前面的“道”是名词,指宇宙之源,引申为规律。后面的“道”是动词,说出、讲述的意思。名可名:可以说出的名。前面的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后面的“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无名:天地产生之初的混沌状态。有名:天地产生之初,万物有了形体时的状态。万物之母:万物之源。母,根源。妙:微妙。徼(jiǎo):边际、端倪。谓:称。玄:玄妙深远。众妙之门:天地万物变化的途径。

译文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永恒之“道”。可以说出的“名”,不是永恒之“名”。

“无名”,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有名”,万物产生之初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和“有”,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玄妙深远,是洞悉天地万物变化的途径。

“道”与“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以讲述的,不是永恒之道;名,可以说出的,不是永恒之名。“常”本为“恒”,为避汉文帝刘恒名讳,才改为“常”,延续至今。所以,原文应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道”与“名”这两个概念,是贯通全书的线索,也是千古以来,理解老子思想的关键。什么是“道”呢?它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只有慢慢体会,才能领悟。若说出来,那就不是“道”了。“道”究为何物,关联到全书主旨,然而众说纷纭,很难下一个定义。

关于“道”字,古汉语常见解释如下:一指道路。《说文》:“道者,径路也。”二指抽象的规律,包括人类社会的法则。《左传》:“天道远,人道迩。”三指宇宙本源。《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

本章中的“道”,指宇宙万物之源。“道”是万物之所由来,是一种形而上的永恒存在。混沌之初,“道”悬于虚空,无所见亦无所闻。可谓玄妙幽微,深不可测。所以,以言语来讲述“道”,并不能说明“道”的本质。事实上能够说出的,不过是细枝末节,并非完整而又永恒的道。用言语来称呼“名”,虚空之中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所能说的不过是“道”之表象,并非永恒的“名”。语言文字,只是意象的表述。“道”却是所有意象之源。要想对它确切命名、下个定义是困难的。

可见,“道”是宇宙之源,是基础,是本体,代表着最终、、。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开“道”而存在。不论万物如何变化,或消或长,“道”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老子悟“道”之后,发现“道”不能说,“强字之曰道”,勉强称之为“道”。这个宇宙之源的真实存在没有名字,却可以体验可以觉悟。“道”一经界定落实,就成为“名”。所谓的“名”都是相对的,的“名”不能称为“名”。

老子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道”孕育了天地万物,但不可用语言来说明,而是玄妙深远。它的含义博大精深,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会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道”是一种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元素;有人认为“道”是一种精神,孕育万物的本源。韩非子在《解老》中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从唯物方面来阐述“道”。汉代王充也认为“道”是唯物的。从汉末到魏晋,产生了“玄学”,人们体会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妙义,肯定宇宙本体只有一个“无”。佛学传入中国后,玄与佛合流,对“道”的解释,便倾向唯心论。宋明理学家对“道”,仍做唯心论的解释。

不管唯心还是唯物,总之,“道”是运动变化的,而非静止的;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变化。

“有”和“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形成之初的原始状态;有名,宇宙万物产生之初的称呼。所以“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从“常无”的境界,才能体察“道”的玄妙。从“常有”的境界,才能体察“道”的边际。

“无”并非空无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万物过程中混沌一片、无以名状的一种特殊状态。“有名万物之母”,指天地形成以后,万物竞成的状况。古人认为,先有天地分化,然后有万物出现。

“有”和“无”,是理解老子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对“道”的具体称呼,表明“道”生成宇宙万物的过程,即“道”由无形向有形转换的过程。

“有生于无,无中生有”是说宇宙万物无中生有,繁衍万千。那么,无中何以生有?这是一个大问题。从宗教来说,宇宙是由神所创造的。而佛家则说“因中有果,果即为因”,两者互变,万物形成,有生于空,空即是有。“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恰与老子的有无相生接近。这也是佛学进入中国后,能与老庄学说一拍即合,相互共存的原因。几千年来,有无互为生灭的观念,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哲理。

世间万物时刻都在变化,即便是真理也会与时俱进。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是为了寻求宇宙之本源。老子所说的“道”,是承载“有无”的母体,是一个平台。在此之上,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名”,有无相生,绵延不断,衍生出了纷繁世界,气象万千。

众妙之门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古汉语“玄”常写作“元”。同样是为了避讳,因此古书常“玄”、“元”混用。

“玄”是象形字,本指细微之物,渺不可见。从篆书字形上看,如环环相扣,无始无终,无穷无尽。表示幽昧深远的意思,恰好符合“道”包罗万象的特点。

万物皆有来源,追根究底只能从“无”开始。从“无”中领悟道之玄妙;从“有”中体会道之端倪。有无共存,源同而名异,玄妙深远。“道”是众妙之门,是窥察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的途径。

“常无”,即常常保持虚静,虚静则容易感知万物。这也是一个人是否灵巧机智的关键。很多内心恬淡虚无的人常能觉察到吉凶之事的端绪。充分认识事物,还要观察万物的现象。揣摩万物之本性,由此了解其派生。就会“不思而得谓之圣”。

既然有无相生,两者同源共存。那么,从无名之始,到有名之际,该如何区分呢?便叫作“玄”。这“玄”,永无穷尽之时,所以说,“玄之又玄”。空无之后还是空无,玄妙之中还有玄妙。由此观察“道”的本体和作用。

万物不论有无,都由“道”衍生,只是名称不同,可以说是玄妙幽深。所以,“道”的玄妙不可穷究,至远难察至深难测。天地有此而生万物。当前则是,转眼即非。无形无状,无可端倪。玄妙而又玄妙,成为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

二章有无相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斯恶已:就显出了丑。斯,就,则。已,句末语气词,表肯定。相生:相互依存。相成:相反相成。相形:相互比较。相倾:对应而存。倾,依靠。相和:相互应和。相随:相互跟随。无为:不妄为,顺应自然。不言:不用言辞,不用政令。不辞:不为始。有:占有。恃:自恃。居:居功。是以不去:以是不去。去,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有了丑;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有了恶。

所以,有无对立而生,难易相反相成,长短对比而显,高低对照而存,音声相谐而和,前后相随而至。这是宇宙万物永恒之道。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教化众生。听凭万物兴起而不干预,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孕育万物而不自恃,功业成就而不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永存。

难易相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为美,也就有了丑;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有了恶。

美与善是人们极力追求的境界。中国上古文化指导人生的哲学思想是要求人们的言行达于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一点,从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之中,可窥一斑。然而,美与善不可刻意追求,更不可拿它标榜。有了执着之念,就远离了本体。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所以,有和无,在对立统一中产生。难和易相反相成。长短通过比较才能显形。高低相倾而自然归于平等。音乐和声音相互应和,前后相互跟随。这就是自然永恒之道。

“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是指各种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一切事物都是在相反的关系中体现相成的作用,相互对立之时又相互依赖和补充。所以在处理事情时要善于加以运用。

比如难易相成。做事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循序渐进,难事也就容易解决了。图难于易是成功的要诀。对于困难的事,要学会用简单的思维去考虑,用简单的方式去处理。不仅难易相成,高低也是相倾。“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名高位显,难免有不虞之誉。爬得越高,摔得也会越重。天地万物,总是纠结在一起,不可断然分开,人事也是如此。谈“高”,不能没有“低”;谈“长”,不能没有“短”。这就是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功成不居

老子提出上面的一系列对应关系,说明了事物之间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比如,没有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一切都是相对的。因此,要认识道的妙用,效法宇宙万物的自然法则,就要不偏执于一端,不去刻意追求,任意妄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因为顺应形势,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成。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规律办事。重视矛盾双方的对立和转化,这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不言之教,指身体力行,以此使人们得到同化。

圣人,指有道的人。道家所说的圣人,蔑视一切政教礼法,抛弃一切束缚心灵的教条,以“虚静”、“不争”为理想,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合一。儒家所说的“圣人”,则指道德修养有成,克制欲望即自然的人性,一切遵循礼法的人。所以,本书中的“圣人”,指有“道”的人,要注意其内涵。

“无为”,并非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做违背本性、束缚心灵的事,比如礼制,比如名利,都违反了自然人性,会使人异化。因此,老子的“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顺任自然而为。“无为”是老子所提倡的生活态度,也是其哲学观,涵盖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希望统治者能“无为而治”,不强制实现自己的主观意志,不违背自然的政令。“圣人”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改造和社会发展。在这里,老子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这是“无为而治”积极的一面。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地万物的兴起,并不是有什么主宰力量,而是通过“道”的运作。生养万物并不为己,更不自恃有功。正因如此,人们才推崇自然的伟大。所以,有智慧的人效法自然,不计名利,功成不居,秉承“道”生养万物之精神,效法天地存心而为人处事。当一种新生事物兴起时,不去占有它,干扰它。封建专制社会几千年,民众贫弱的原因就是政府干预过多,不断对人民进行压榨和盘剥。圣人之道,不争不求,而人尽其才。刻意用力乃至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志,就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尽管对于“道”的内涵,众说纷纭。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则是其哲学上的显著特征,得到一致肯定。宇宙万物从产生到消亡,无时不处在运动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万事万物的存在,总是以自身对立面的存在为前提。

媒体评论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哲学家尼采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性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

――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道德经不需要太多评价,我们中国人的哲学基石。

2017-11-18 16:21:1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道德经 硬皮书,没有宣传的图片上那么厚,但质量也不错,全书二百多页,纸张可以。闲暇时间翻翻还不错。浮躁的社会,需要自己沉淀一下,读读经典给自己做个提升。值得推荐。

2017-04-04 18:23:42
来自要***女**的评论:

道德经 可以,挺好的,就是不这么厚,包装进步了,里面有泡沫纸缓冲

2017-10-21 14:29:53
来自我会发**的评论:

对于这本国内外都在研究的不世奇书,我想就不用我再多说了,大家看就是了,我觉得不论你是做什么的,多看看中华的传统文化与老祖宗的东西总没有错。看吧。大家。

2015-06-02 13:29:12
来自x向日葵**的评论:

买了精装本的来收藏。无论从包装、印刷、纸张、内容还是价格上,这本书都是非常不错的,值得收藏、品鉴。值得购买的一本书,值得一看,多了解,我很喜欢看这类型的书

2015-06-02 09:34:10
来自一半是**的评论:

不得不说,道德经,是一部很深刻的国学经典。没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修养是很难体会其中的奥妙的。

2015-06-03 15:57: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本好书。就是其中l“宠辱若惊”中,宠,为下得之若惊。不知道逗号在下后面还是左宠后面?

2017-08-16 14:37: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道德经 书应该是不错的!包装太简单了,四本书,虽然薄,没有任何保护,就是一个塑料袋!

2017-10-19 20:58:09
来自优雅的**的评论:

无论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是王公贵族、富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总能在《道德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2015-06-02 09:44:02
来自婊子的**的评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会让你想起仙风道骨的老子,还是想起摇头晃脑的学生?《道德经》寥寥五千字,为何流传至今,吸引着如此多的大家为之做注。

2015-06-02 09:15:12
来自好好tt**的评论:

发现中华文化太美,呵呵。道德经是传统文化,在抛弃古文的今天,谁能参透中华文化精髓之美呢?有注释,有评析,尽信书不如无书。走上文化之旅的脚步越来越坚定。

2015-06-02 13:34:54
来自心阙醉**的评论:

这本书寥寥五千言,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道。老子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治世思想,文中反复提出,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思想对于当代来说仍有很大的价值,民族经典值得品味。

2015-06-02 13:26:09
来自暖心为**的评论:

博大精深的道家经典,文约义丰的哲理诗言!旁通而无涯,日用而不匮! 也正因为道题虚无,博大的精神,才能使得每一个研究者都可以有不同理解的收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受用无穷!

2015-05-22 09:57:38
来自自欺亲**的评论:

万经之首 道德经真的很棒 如果你不看那真的可惜了 老子的道德经会让你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2015-06-03 08:41:18
来自硕***硕**的评论:

孩子喜欢!多读书读好书!当当购书,质量包装内容完全有保障!物流很快送达!买的放心,读的安心!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其中!享受知识带给的乐趣!

2017-03-05 08:50:58
来自i宝贝的**的评论:

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那么一本经,给我们一个信阳,约束我们的行为,为我们的人生指引方向……道德经,很不错的一本经……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我们要吸取的养分还有太多太多……

2015-06-01 11:21: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道德经 这本书很经典,对每段道德经进行注释,译文,重点解读。

2017-10-30 16:57:34
来自这个城**的评论:

《道德经》为人们重新认识本真的自我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它有助于读者放下浮躁的心态,认识自己,把自我融入自然,达到率性天真、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无论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是高官大吏、富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总能在《道德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2015-06-29 11:53:55
来自卖萌先**的评论:

  本书之特色在于作者是一位虔诚的全真派教徒,他用修炼中参透的道教义理及虔诚信仰的情感来注释《道德经》,且看任道长为你揭开“道”的神秘面纱,破除邪道、妖道到达仙道之美好境界。

2015-06-02 09:18:57
来自奔波是**的评论:

道德经洋洋洒洒上千字道尽宇宙人生之真谛,末学不才还未能领悟其十一,真心觉得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以及学生应多读读此类经典,在这个信仰缺失唯利是图的国度那将是我中华之大幸!

2015-06-03 11:29:31
来自莫斯科v**的评论:

喜欢这种版本的书,印刷质量不错,插图文字排版也可以,一看到书不会觉得无聊,有想看下去的感觉。书很好,通过许多有哲理的语言,来阐述我们都要去孝敬父母,大家都可以试着阅读,相信你们也能从中收获到很多。

2015-06-03 09:54:1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经典书籍买来收藏的,书香节买的,一下买了很多,还来不及看,书的外观不错,纸质、排版、包装都是用了心的,内容在买之前看了评论和介绍觉得书应该不错,等看完了再来一一追评。

2017-05-17 14:39:13
来自游***0(**的评论:

听同事说自己抄了一遍道德经,觉得很敬佩她。经常听到道德经里的句子,所以想统一看看^_^

2017-07-15 22:13:52
来自城堡下**的评论:

中国的哲学地位在世界上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也是世界给与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因~其中世界最认可的中国哲学,就是道家哲学~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精髓,非常值得一读~

2015-05-22 09:54:02
来自小小的**的评论:

近年来,一些学者经常饮用《道德经》里说道的某些论题,用以证明此书是消极的、厌世的。确实,该书中有无为、不争、谦退、虚无、清静等观念,但是我们不能望文生义、不求甚解。事实上,老子在拟作《道德经》时,将道与德合二为一,追求的是回归本源,回归到清静无为的自然状态……

2015-05-21 15:48:34
来自舜淼**的评论:

老子的睿智不是一般人做能企及的,尤其在古代,多少学者在穷尽一生地挖掘其精髓,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是生活,他教会我们用平和的心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在这个日益喧闹浮躁的社会里尤其需要它来净化心灵!

2015-06-02 09:51:22
来自下一站2**的评论:

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文化巨匠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然而,道教的基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道教的最高信仰是老子的“道”。这说明,道教的根柢是阐道论德的《道德经》。

2015-06-03 08:38:5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道德经 这么薄薄的一本,不知道广告页是怎样拍的这么厚的

2017-09-01 21:13:54
来自***(匿**的评论:

书不错,老子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思想值得好好学习。

2017-07-04 14:53:31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