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图书
人气:23

君子之道

序 二〇〇五年四月十二日下午,我应邀到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演讲。图书馆根据当地华文读者的要求,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写作的脚步。意思很明白,要我着重讲述历险数万公里边走边写的体会。我觉得那些体会都已经写...

内容简介

文化人类学认为,一切重大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余秋雨进而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其中。了解君子之道,是在追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人格世界的底蕴。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及时部分介绍君子之道的轮廓,缕析儒、道两家在君子之道上的九项要点和四大难题,同时探讨君子如何处理与世间、名誉、伪君子、自由的关系;

第二部分阐述了作者面对人生问题从佛学中得到的修行感悟,得益于三个“无”,精进于三个“少”,以自如、自在、自由之心化解难题;

第三部分为当代中国愿意做君子的年轻人,提供更充分的国际视角,在故事中介绍国外思想家和艺术家的人生价值和终极关怀,互为观照,互相滋养;

第四部分汇集了作者的几十篇短文,着眼于君子人格的构建,呼应全书主旨。

编辑推荐

余秋雨耗费十几年探索,阅遍文化,行尽千里,撼动万亿华人读者,终成总结性成果。“那么多年过去,直到今天,终于可以搁笔搓手,告诉读者,我把事情的另一半也做了。”作者一切的研究都是为了研究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做准备,因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对自己的集体人格极为敏感。

一切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而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武士道之于日本。不了解君子之道,就像一个中国人无法讲清楚自己是谁。

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由此,如何复兴中华文化,余秋雨给出了解答,就是要寻找和优化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追求君子之道,中国人的灵魂便找到了故乡,也是建立现代社会和谐的文明秩序、重塑国民性格必不可少的条件。

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童年的小人书摊到李清照,从伪君子到造谣者,从诈捐门到与舆论的恩怨情仇,俯拾今昔,观照他我,认识君子,分辨君子、珍惜君子、自己做一个君子。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他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近十年来,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联合国中国书会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世界坐标下的中国文化”等课题,每次都掀起极大反响。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文化顾问、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目录

自 序

君子之道

前论

一、一级台阶

二、有故乡的灵魂

三、孙中山的忠告

四、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五、“小人”的出现

六、有效遗嘱

本论

一、君子怀德

二、君子之德风

三、君子成人之美

四、君子周而不比

五、君子坦荡荡

六、君子中庸

七、君子有礼

八、君子不器

九、君子知耻

尾语

君子之交

一、至谊

二、常谊

三、甘谊

四、水的哲学

五、由浓归淡

君子之名

一、君子自

在线预览

四、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

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 我可以再借一个外国人来说明这个问题。 这个人我说过多次,就是那位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他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数十年精深和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经一点儿也不差于中国文化人,但我们读完长长的《利玛窦中国札记 》(China in Sixteenth Century:The Journals of Mathew Ricci)就会发现,还是在人格上差了关键一步。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 “圣徒人格” 和 “绅士人格”。

与 “圣徒” 和 “绅士” 不同,中国文化的集体人格模式,是 “君子”。中国文化的人格模式还有不少,其中衍伸最广、重叠最多、渗透最密的,莫过于 “君子”。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 “较大公约数”。

“君子”,终于成了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世界上的其他民 族,在集体人格上都有自己的文化标识。除了利玛窦的 “圣徒人格” 和“绅士人格” 外,还有 “骑士人格”、“灵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 等等。这些标识性的集体人格,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 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全然融合。这是因为,所有的集体人格皆如 荣格所说,各有自己的“故乡”。从神话开始,埋藏着一个遥远而深沉的梦,积淀成了一种潜意识、无意识的“原型”。

“君子” 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雏形古已有之,却又经过儒家的选择、阐释、提升,结果就成了一种人格理想。儒家先是谦恭地维护了“君子” 的人格原型,然后又鲜明地输入了自己的人格设计。 这种在原型和设计之间的平衡,贴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因此儒家也就取得了 “独尊” 的地位。

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和学者喜欢用激烈的语气抨击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揭示丑恶的“国民性”。看似深刻,但与儒家一比,层次就低得多了。儒家大师如林,哪里会看不见集体人格的毛病?但是,从及时代儒学大师开始,就在淤泥中构建出了自己的理想设计。

这种理想设计一旦产生,中国文化的许许多多亮点都向那里 滑动、集中、灌注、融合。因此,“君子” 两字包罗万象,非同小可。儒家学说的最简捷概括,即可称之为 “君子之道”。甚至,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那里。

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这也就是说,人格在文化上收纳一切,沉淀一切,预示一切。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好的遗嘱,莫过于理想的预示。后代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文化由儒家作了理想性的回答:做个君子。做个君子,也就是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

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溃。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中国文化的刚健,是君子人格的刚健;中国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国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

如果说,文化的最初踪影,是人的痕迹,那么,文化的结晶,是人的归属。

五、“小人”的出现

儒家在对 “君子” 进行阐述的时候,采取了一种极为高明的理论技巧。那就是,不直接定义 “君子”,只是反复描绘它的对立面。

“君子” 的对立面,就是 “小人”。用一系列的否定,来完成一种肯定。这种理论技巧,也可称之为 “边缘裁切法”,或曰 “划界确认法”。这种方法,在逻辑学上, 是通过确认外延,来包围内涵。

因此,“小人” 的出现,对 “君子” 特别重要。其实不仅在理 论概念上是这样,即使在生活实际中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小人,君子就缺少了对比,显现不出来了。

“小人”,在古代未必是贬义,而是指向着一些低微的社会地位和生态群落。诚如俞樾在《群经平议》中所说:“古书言君子、小人,大都以位言,汉世说如此。后儒专以人品言君子、小人,非古义也。”

但是,生态积淀人品。终于,这组对比变成了人品对比。我认为,“后儒” 的这种转变,亦合 “古儒” 之意。

君子和小人的划分,使君子这一人格理想更坚硬了。在汉语中,“人格” 之 “格”,是由一系列拒绝、摆脱、否决来实现的。在君子边上紧紧贴着一个小人,就是提醒君子必须时时行使推拒权、 切割权,这使君子有了自立的框范。

君子和小人的划分,并不一定出现在不同人群之间。同一群 人,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君子成分和小人成分的较量。我说过, 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潜伏着不少君子和小人的暗斗。这也就构成 了我们自己的近距离选择。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 教戒太子诸 王》中说:

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

媒体评论

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白先勇

这个时代是大争议出大成就,我们有幸就遇到了一批大人物。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得风气,开生面。他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贾平凹

余秋雨先生每次到台湾演讲,都在社会上激发起新一波的人文省思。海内外的中国人,都变成了余先生诠释中华文化的读者与听众。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荣誉教授 高希均

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三次来美国演讲,无论是在联合国的国际舞台,还是在华美人文学会、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或国会图书馆的学术舞台,都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新的桥梁。他当之无愧是引领读者泛舟世界文明长河的引路人。

——联合国中文组组长 何勇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君子之道 追求君子之道,中国人的灵魂便找到了故乡,也是建立现代社会和谐的文明秩序、重塑国民性格必不可少的条件。

2017-07-16 14:21: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君子之道君子之道E有U关文Y化研究蹈大方,出8新裁。他无疑拓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

2016-01-15 15:00: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君子之道,很好的一本书,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2016-12-12 22:06: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人啊,认清你自己…现在又有多少人真正的认清自己呢…君子之道,真正的君子又有多少,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续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精髓

2015-04-10 11:10:59
来自师傅的**的评论:

余老师的书一直都很喜欢。尤其是这本,是想要很久的书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保留从前古人们的精神的书籍很少。好多都是为了经费而大张旗鼓,金玉其表。希望余老师可以出更多依旧很优秀的书籍,给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可以庇护的世外桃源。

2015-07-06 20:48:49
来自ilanna**的评论:

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追求,君子之道是这条路上的行为坐标。

2017-09-16 13:45:14
来自小KUU**的评论:

余秋雨先生在新书《君子之道》中开篇讲到“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人格,中华文化的集体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复兴中华文化,就是寻找和优化中国的集体人格。” 让我想到,古语常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那么君子之德呢?恐怕更加脆弱。君子用崇高的道德指引自己的言行,这些言行在崇尚君子之德的社会被记录下来,供人民参照、学习。

2014-11-25 18:23:06
来自牧牧不**的评论:

余秋雨耗费十几年探索,阅遍文化,行尽千里,撼动万亿华人读者,终成总结性成果。“那么多年过去,直到今天,终于可以搁笔搓手,告诉读者,我把事情的另一半也做了。”作者一切的研究都是为了研究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做准备,因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对自己的集体人格极为敏感。   ★一切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而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武士道之于日本。不了解君子之道,就像一个中国人无法讲清楚自己是谁。   ★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由此,如何复兴中华文化,余秋雨给…

2014-08-30 10:50:17
来自老***6(**的评论:

余秋雨先生以自己渊博的学问和深邃的思考阐述君子之道,论理深刻,著述逻辑性強,语言优美,文字凝练。书本纸质好,邮递包装严密。当当网购书值得信赖。

2017-06-14 17:39:27
来自古韵芬**的评论: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

2015-08-16 20:37: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余秋雨耗费十几年探索,阅遍文化,行尽千里,撼动万亿华人读者,终成总结性成果。“那么多年过去,直到今天,终于可以搁笔搓手,告诉读者,我把事情的另一半也做了。”作者一切的研究都是为了研究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做准备,因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对自己的集体人格极为敏感。值得一读。

2016-04-22 17:28:3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余秋雨好多书都挺自恋的感觉,我不喜欢。这本倒没有,毕竟是大家,他提到很多思想时都会中西对比。这点很好。文笔优美,以中国哲学情怀阐述君子之道。我还只翻了一章,觉得很好。

2017-02-12 13:41: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印刷很赞,送货也很快,我从读高中的时候就接触了余秋雨,最早是他写敦煌那一篇,我很喜欢,让我觉得文化这些东西不是离自己很远的,而这本君子之道又从内在去窥见了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读一读。

2014-08-28 16:41:38
来自卡布依**的评论: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他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一切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而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武士道之于日本。不了解君子之道,就像一个中国人无法讲清楚自己是谁。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童年的小人书摊到李清照,从伪君子到造谣者,从诈捐门到…

2015-09-23 13:54: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君子之道,君子之交,君子之行,从各个方面诠释了君子的“道”在哪里,揭示了我们曾误以为的“君子只伪“

2015-05-10 18:23:18
来自清苏。**的评论:

此书通过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探究中国文化,同时也从文化层面让读者了解君子之道,并依据君子之道进行反思,论述深刻,值得阅读。

2016-08-08 18:40:50
来自不存在d**的评论:

何谓君子,君子之道为何,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周而不比,此书值得所有人品味

2016-11-30 11:13:24
来自j***8(**的评论:

开始看时还担心太晦涩,越看越没有,很清晰轻快。余先生把君子这个古老的称呼与现代人的生活,娓娓道来,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我们都生活在这片文化的土地上,君子与我们息息相关。

2017-01-17 21:33:27
来自言如玉1**的评论:

国民文化扫盲者余秋雨,文字浅显易懂,从根基上寻找中国的人文化归属以及文化形态,发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德”,余秋雨新书,虽不是脑残粉,但属于路人粉的,买一本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余秋雨写的封面上的那几个君子之道,尤其有质感。

2014-08-28 16:34: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余秋雨耗费十几年探索,阅遍文化,行尽千里,撼动万亿华人读者,终成总结性成果。“那么多年过去,直到今天,终于可以搁笔搓手,告诉读者,我把事情的另一半也做了。”作者一切的研究都是为了研究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做准备,因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对自己的集体人格极为敏感。

2017-08-24 10:25:54
来自三***下**的评论:

中国自古至今 君子与小人的问题就出入于典籍经传中 可君子之道是什么定性又少有确论,看看余秋雨如何解读君子之道,

2017-10-03 05:45:40
来自午夜点**的评论:

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由此,如何复兴中华文化,余秋雨给出了解答,就是要寻找和优化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追求君子之道,中国人的灵魂便找到了故乡,也是建立现代社会和谐的文明秩序、重塑国民性格必不可少的条件。

2016-11-21 12:44:14
来自和非凡**的评论:

君子之道亦为做人之道,书对人生的三观都很有影响

2017-08-08 23:01:12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