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手记·全3册图书
人气:43

加缪手记·全3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文学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加缪手记在大陆面世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名家作品  
  • 作者:【法】[阿尔贝·加缪]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24005844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
  • 印刷时间:2016-08-3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编辑推荐

这套加缪手记共三卷,加缪在其中记录了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写作构思。首卷包含加缪1935年5月到1942年2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其人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更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第二卷是作者自1942年1月至1951年3月的手记,在这卷中,读者可以看到加缪如何面对《局外人》所遭逢的社会议论,《反抗者》出版后引起的激烈笔战,同时他也完成了《西西弗斯神话》《鼠疫》等重要作品,堪称加缪人生的精华时期。手记前两卷在作者去世后不久即出版。但当年还有未曝光的笔记,这正是第三卷的内容。加缪在后这几本笔记中,与之前相比写了更多他私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希腊旅行、阿尔及利亚战争之惨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笔记刚开始只是加缪的写作工具,到后来却更像是他的日记。

作者简介

加缪,法国文学大师,其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具有持久的影响力。他在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于自身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体的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因此而绝望和颓丧,而是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的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目录

目录:

(及时卷)

及时本 1935—1937……1

第二本 1937—1939……69

第三本 1939—1942……143

加缪作品表 ……245

(第二卷)

第四本 1942.1—1945.9 ……1

第五本 1945.9—1948.4 ……145

第六本 1948.4—1951.3 ……253

加缪作品表 ……369

(第三卷)

第七本 1951.3—1954.7 ……1

第八本 1954.8—1958.7 ……145

第九本 1958.7—1958.12 ……311

在线预览

书摘1 (及时卷)

我要说的是:

人们可能会——非关浪漫地——对失去的穷困有一种乡愁。那种一贫如洗的生活过得够久的话,就会培养出某种敏锐度。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儿子对母亲所抱持的那份奇怪情感,就成了他整个敏锐度的来源。这种会在各个最不相干的领域里展现出来的敏锐度,可以通过那些潜伏的记忆,亦即构成他童年的材质(一种紧紧粘在灵魂上的黏胶),而获得充分的解释。

由此,心里明白的人会心存感激,并感到良心不安。同时,通过比较——如果他的环境已经有所转换,会有一种不再富有的感觉。对有钱人来说,天空——而且还是免费的——好像是个理所当然的赠品。穷人才晓得去感激它那浩瀚无垠的恩慈。

良心不安,就必须告白。作品是一种告白,我需要做出见证。我只想好好地叙述、探讨一件事。亦即在那贫困的岁月里,在那些或卑微或虚荣的人们当中,我曾经最真切地触及我所认为的生命真谛。这个光靠艺术创作是不够的。艺术对我而言不是全部。但至少是个手段。

此外,面对另外那个世界(有钱人的)而感到自惭形秽、软弱无能和不知不觉流露出来的钦佩景仰,也是重点。我想穷人世界是一种很罕见,甚至是会把自己闭锁起来的世界,仿佛社会中的一座孤岛。在这座岛上演鲁滨孙,不需要花什么力气。非常入戏的人,连提到咫尺外某某医生的公寓时,都要说那是“那一边”。

这些全部都要通过母亲和儿子两个角色来表达。

原则上是这样。

要细论的话,就复杂了:

(一) 背景。街区及其居民。

(二)母亲及其事迹。

(三)母子关系。

如何收尾。母亲?末章儿子在乡愁中体认到了母亲的象征价值???

让 格勒尼埃 :我们总是瞧不起自己。而贫、病和孤独: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永生。“我们总是必须被逼到走投无路。”

就是这样,丝毫不差。

“经验”是个虚荣的字眼。经验不能实验。经验不是被激发出来的,我们只能去忍受它。与其说是经验,还不如称之为韧性;与其说我们能忍,还不如说我们在受罪。

然而很好用:一旦有了经验,虽然并非学者,但也算是个专家了。问题是什么专家?

两个好姐妹,都病得很厉害。只不过一个是心理上的,还有可能好过来。另一个则是结核末期,只能等死。

24小时下午,那个得肺结核的来到女友床前探视,听见她说:“你知道,一直以来,甚至在我病情最告急的时候,我还是觉得自己可以活下去。但如今我实在看不到任何希望了。我想我已经虚弱到再也起不来了。”

另外一个听到她这么说,眼底闪过一抹残忍的喜色,一面拉起对方的手,“哦!那我们就可以一起上路了。”

同样这两个女人,一个大限不远的结核病患,一个就快痊愈了。为此她还前往法国,接受了一种全新的疗法。

另一个却怪起她来。表面上是在怪她弃她远行,事实上是见不得朋友好起来。之前她一度有种疯狂的期待,期待不用一个人死,而是拉着最亲爱的朋友一起走。她就要孤孤单单地死去了,而这样的意识在她的友爱中注入了一股可怕的恨意。

8月的雷雨天。热风和乌云。但东方却透出一抹晴蓝,轻盈而剔透。教人无法直视。这样的蓝,对眼睛和灵魂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因为美会令人受不了。美让人万念俱灰,因为我们是多想要让这种刹那的永恒一直持续下去。

他在真诚中感到自在。极其难得。

做戏(la comédie)的概念也重要。将我们从最恶劣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的,是这种觉得自己无助而孤单的感受,然而又不是真的孤单到让“其他人”不把我们“视为”受苦之人。这就是为什么当那种觉得自己实在孤苦伶仃的悲情萦绕不去时,反而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亦即何以幸福往往不过就是一种顾影自怜的感觉罢了。

穷人之不可思议处:上帝让这群人毫无指望却又从不反抗,就像他总是会把解药放在生病的人旁边那样。

年轻时,我会向众生索要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友谊长存,热情不灭。

如今,我明白只能要求对方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伴就好,不用说话。而他们的情感、友谊和操守,在我眼中仍是一种奇迹,是恩惠的表现。

……他们都喝多了,想吃点东西。但那天晚上是除夕,客满了。人家不接待,他们硬要进去。店家只好赶人,身怀六甲的老板娘还被他们踢了好几脚。于是老板——一个瘦弱的金发青年——便取出他的枪,开了火。子弹射进了那男人右边的太阳穴。他头朝着受伤的那边一歪,倒地不起。一旁的朋友由于酒精作用,加上惊吓过度,竟绕着他的尸体跳起舞来。

整个事件就是这么简单,第二天上报后就会结束了。只是,在此当下,在这一区的这个僻静角落里,稀疏的灯光照在雨后泛着油光的路砖上,绵长而潮湿的轮胎痕迹,以及班次不多的电车经过时发出的声响和光亮,让整个场景看起来宛如另一个世界般令人不安:黏稠而挥之不去的景象,当暮色开始在这一带的街巷间播上幢幢阴影之时;或者说,当一个没有名字的孤影,曳着沉闷的脚步和模模糊糊的嘟囔,全身沐浴着血色的荣耀,偶尔从某个药局球灯红光下冒出来之际。

窗另一边的那个院子,我只能看到院墙。还有几簇上面淌着光的叶片。再上面,还是叶片。更上面,就是太阳了。至于室外空气中那股可想而知的欢欣鼓舞,那种在这世间到处散播的欢愉,我却只能从在白窗帘上嬉耍的叶影,以及那五束不厌其烦地为这屋子注入某种干草的金黄色气味的日光,领略一二。一阵微风拂过,窗帘上的树影再度热络起来了。一片云从太阳前面飘过又飘走,于是瓶中的那把金合欢,又从阴影中艳澄澄地跃了出来。这样就够了:这道初露的微光,让我沉浸在一种模模糊糊、令人为之晕眩的喜悦里。

身为洞穴之囚,我在此独自面对这世界的阴影。1 月的午后。空气仍有寒意。到处是薄薄一层、用指甲一掐就会裂开的阳光,但它也让所有的事物蒙上一抹像是永不凋谢的微笑。我

是谁,而我又能干什么——除了和那些树影以及光线一起嬉戏。化身为这道被我的香烟烟雾所缭绕的阳光——这股温煦和这份在空气中默默吐纳的热情。如果循着这道光一直过去,我就能找到我自己。如果我试着去理解、去领略这股泄漏了天机的幽香,我就可以在这个宇宙的最深处找到我自己。我自己,亦即此一让我得以从表象世界解放出来的极度感动。再过一会儿,别的人和事物就又要将我掳走了。就让我在这块时光布上将这一分钟剪下来吧!好比有人会把花朵夹在书页当中一样。他们想把某次散步时受到爱情眷顾的记忆压在里面。我也是,我也在散步,但和我擦肩而过的却是个神。人生苦短,浪费时间是一种罪。我一整天都在浪费时间,却被说成很活跃。今天,是该歇一下,我的心就要去找到它自己。

如果我仍然觉得焦虑,那是因为感受到这个难以捉摸的刹那,正如水银珠般从我的指间滑落。那些要遁世的就让他们去吧!我既目睹了自己的诞生,便再没什么好抱怨的了。能够活在这个世上,让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的王国属于这个世界。飘过的云和苍白的刹那。我自己让我自己死了。书翻到心爱的那一页上。这一页今天在世界这本大书面前,看起来何其索然无味。我若曾经如何地受苦,我今天就如何地离苦。这苦甚至让我陶醉,因为它就是这光、这影、这热度,以及这个让人可以远远地感觉到的、就在空气深处的阴寒。我还需要去问有没

有什么东西死了,或有没有人受苦吗?既然一切都已经写在这扇承蒙天地倾其所有的窗户上了。我可以说,我接下来一定会说,最重要的是保有人性和单纯。不,最重要的应该是真,那样就能涵盖一切了,包括人性和单纯。然而还有什么时候,我会比和世界合而为一之时更真、更剔透呢?

可爱的沉寂时刻。听不到一点人语响,只有这个世界的天籁在回荡,而我,被链锁在这个洞穴深处,在开始渴望之前,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心满意足。永恒就在那儿,而我,我期盼着它的到来。现在我可以发言了。我不晓得除了能够像这样自我一直面对着自我,我还能希冀什么更好的。我现在渴望的并非快乐,但求自己不要无知。人们总以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是隔离的,但只需一株伫立在金色尘埃中的橄榄树,或晨曦下几片亮晶晶的沙滩,也许就能让我们察觉到内心的抗拒正在消解。我于是卸下了自己的心防。我意识到了哪些可能性只能由自己做主。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里都蕴藏了奇迹,都有一张永垂不朽的青春脸孔。

书摘2(第二卷)

谁能够说:我这八天来过得很。我的回忆对我这么说,而且我知道它并未撒谎。是的,这印象就如同那些长昼一般。这些欢愉全都来自于身体,也全都得到了心灵的同意。这就是,接受自己的状态,认同并尊重人性。原始而纯净的绵延沙丘!水之庆典从晨间的如许漆黑,变成正午的如许清朗,再化为傍晚的温煦和金黄。漫长的上午,就徜徉在沙丘上那些裸体之间,压垮人的正午,接下来还有一连串的动作要重复,讲那种人家已经说过的话。这曾经是青春。如今这仍然是青春,而年届30 的我,只渴望这样的青春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但是……

死刑。一般认为杀人者当死,因为这种罪行会让一个人丧失活下去的权利。他若杀了人,就表示他已经活完了。可以死了。谋杀已将他的生命填满。

19 世纪以后的文学,尤其是20 世纪的,究竟和古典时期的文学有何不同呢?它仍然喜欢说教,因为毕竟还是法国的文学。但古典时期的说教是一种批判式的说教(除了高乃伊之外)──用的是负面手法。相反地,20 世纪的说教则是正面的:它会去界定某些生活形态。瞧瞧那些浪漫派的英雄,司汤达(他就是因为这点而属于他的时代)、巴雷斯、蒙泰朗、马尔罗、纪德等等。

孟德斯鸠:“有些蠢话已经蠢到还不如一句更蠢的话来得有价值。”

“永恒轮回”也许没有那么难懂,如果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某些重要的时刻会一再重复──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复制或提醒大家不要忘记那些人性的较高表现。意大利原始画派或圣约翰受难曲,全都在无边无际地重现、模仿,评论当年圣山上的那句“成了”。所有的失败,都和雅典被罗马蛮族攻破有点类似,所有胜利都会让人想起萨拉米斯之役等等 。

布鲁拉:“我的创作就像我的感情世界一样,一直让我有种难以启齿的感觉。”

前引书。“那种八到十人的沙龙聚会,座中每一位女性都曾经有过情夫,谈话的内容尽是些奇闻轶事,气氛融洽,晚上十二点半一到,大家还会来点薄薄的潘趣酒,这样的场合是这世上最能让我放松的地方。”

被捕焦虑:他寄月钱给儿子的时候,决定多寄一百法郎。因为他被逼得不得不慈悲,不得不慷慨。焦虑让他成了一位利他主义者。

于是这两位在城里躲躲藏藏一整天的人,一旦有说话的机会,就会变得多愁善感。其中一个在哭,说他和妻子已经两年没见了。有些城市里的亡命之徒是单独行动的,想想他们天黑之后的心情。

致J.T. 关于《局外人》。

这本书常被拿来讨论,而那种调性……是故意的。不可否认中间曾有四五次的转折,但那是为了避免单调,增加它的艺术性。面对监狱里的神父,我的《局外人》不愿为自己辩护。他还发起脾气来,这个就很不一样了。您说这样一来都是我在解释?是的,而且关于这点我还考虑了很久。我后来下定决心这么做,是因为我想通过日常事件让我的人物自然而然地来到的大问题前面。这个重要的时刻必须凸显出来。不过我要强调我的人物性格并未因此而前后矛盾。他无论在这一章或书中其余的任何一处,都只是一直在回答问题。之前,是一些我们每天都会被人问到的问题──此刻,则是监狱神父提出的问题。我就是用这样的否定法在描绘这个人物。

当然,这些都只是写作技巧,而非目的。小说前后两个部分的高度相似性,是全书精义所在。结论:社会需要的是那些会在他们母亲丧礼上哭泣的人。或者:用来判我们刑的,永远不是我们自己认定的那个罪名。我还可以做出其他十个可能的结论。

拿破仑名言。“快乐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

在厄尔巴岛前:“活着的无赖比死掉的皇帝来得有价值。”

“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总是能在自己引起的事件中占到优势。”

“人除了要有求生意志,还要懂得死。”

对《局外人》的批评。“假道学”肆虐。那些笨蛋,把否定当成放弃,然而这却是一种选择(鼠疫的作者指出了否定的英雄面)。对一个失去上帝的人──其实这也是所有人的写照──来说,没有别的可能性了。还自以为在那些先知的煽动里看到力量,而爱着信仰就是伟大的表现!但这种用诗及其隐喻去进行的斗争,这种虚假的精神抗争是最不费劲的。它也没有用,这一点每一个独裁者都晓得。

没有明天

“我在思索的那种重要性超过自己,但我对它只能体认却无法加以定义的东西是什么?锲而不舍地迈向否认行动之神圣性──一种没有上帝的英雄主义──终于是纯粹的人了。所有的人类美德,包括面对上帝时的孤独。

基督教那典型()的优越性是怎么来的?基督和基督教的圣徒们──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这个作品所包含的形式,和它在徒劳地追求的路上所历经的阶段一样多。《局外人》是原点。同上:《神话》。《鼠疫》向前踏出了一步,并非从零到无限,而是迈向一个更深沉,有待界定的复杂体。出现在终点上的将是那个圣人,但他有他的算术值──像人一样可以测量。”

关于批评

三年写一本书,五行字即可加以丑化──而且引用的句子还是错的。

给文学批评家A. R. 的一封信(注定不会寄出)。

……您的评论中有个句子让我感到很惊讶:“我不会去考量……”一个见多识广,对任何艺术作品中的精心布局皆了然于心的批评家,在解读一幅人物的画像时,怎么可能对该人物对读者说出心事的告白时刻视而不见?而且您怎么可能会没有感觉到这样的结局同时也是一种收束,一个让我笔下那原先如此松散的人物,终于可以汇聚起来的理想点……

……您认为我有写实的野心。写实主义是个空洞的字眼(《包法利夫人》和《群魔》都是写实小说,但两者毫无相同之处)。对此我根本毫不在意。如果一定要说我有什么野心,我倒认为是在象征上的。这点您其实也发现了。只是您赋予了该象征一个它所不具备的意义,更有甚者,您还无中生有地把一种可笑的哲学套在我头上。您认为我相信的是自然人,说我将人比成植物并主张人类的本性和道德无关等等,老实说,这些论点在书中根本找不出任何证据。书中主角从来不会主动。您没有发现他永远仅满足于回答问题,无论是关于人生或人情的问题。所以他从来不会去肯定什么。我所给出的只是一张关于此人的负片。对于他真正的想法,您根本无从判断,除非是在您恰巧“不会去考虑”的一章中。

这种“尽量少说”的用意所为何来,在此我就不对您赘言了。但我至少可以对您未经深思熟虑就把那种实在令人无法接受的吧台哲学套在我身上,表达遗憾。如果我接着指出您文章中的引述竟是错的(指出来并加以修正),而且还由此而衍生出一些谬误的推断,您对我所说的一定就更能体会了。也许当您写下“无人性”一词时,您的脑际还曾经掠过另外一种哲学主张。只是去揪出这个有何用?

您也许会觉得我太大惊小怪,这不过是个没听过的作者写的一本小书。只是我认为这事已经超出我的理解范围。因为您把自己摆在一种道德观点上,这让您无法用您那公认的才气和洞察力来做出判断。这一类的立场实在不可忍受,对此您比任何人都要了然于心。然而您的批评,和人们即将在一种专看这部或那部作品道不道德的文学风气(前车之鉴犹未远)下所会做出的那些批评,两者之间并无大不同。此话我是心平气和地对您说的,但这实在很令人生厌。无论是您或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评断一本书在现下或未来是否对国家有用或产生妨碍。事实上,只要不是在如此狭隘的精神下所做出的批评,即使更严厉我亦能坦然接受,这点您若能理解,敝人定铭感五内。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这封信不要再引起新的误会。我给您写这封信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要抱怨。我要请求您莫将此信中的任何内容公之于世。您不常在今天那些其实不是那么难进去的杂志里见到我的名字。这是因为我既然在那上头没什么好说的,就不想为了打知名度而牺牲。我现在出版的这些书,都是花了许多年才写出来的,我的理由是我要完成它们,然后继续写下去。我不会去期待它们为我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好处或声望。我只希望它们能引起注意,人们会拿对待任何良心事业的同样耐性来看我的作品。但似乎这样的要求还是太过分了。无论如何,先生,还请接纳我对您诚挚的敬意。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还是包装,当当自营的图书包装都特别不走心。就两层薄膜,我拿到就可以看见里面的书梁。书是好书,翻开任何一页都可以读。还可以结合加缪的论著阅读,很有意思。

2016-10-15 23:03:3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是不错,纸张也好,好评。内容也是有点意思,运用了较多的反讽手法吧…

2017-04-23 15:15: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翻译着实喜欢 刚读完局外人 想着加缪的一系列都可以入手拜读

2017-05-01 16:44:13
来自同***右**的评论:

要和加缪笔记区分开来,这本书适合读过加缪的人最好有他的书辅助阅读

2017-04-04 09:02:2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我是突然想起来了,就打开当当准备买加缪手记,刚好碰上折扣,觉得很值

2017-04-24 23:15:1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纸张有些薄,内容有些散,平时没事拿来读一读,可读性较低

2017-06-20 14:58:47
来自s***m(**的评论:

加缪真是个怪胎,法国这片土地就容易滋生这样的大师,中国出不了

2017-06-01 13:30:33
来自享***(**的评论:

整体塑封的,在实体店看到的是分开塑封,不知道如何鉴别正版

2017-06-23 07:52:2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在阿尔及利亚的故乡 买到了加缪手记的法语版,有些零碎的单词不懂什么意思,买这套书参考一下。

2017-03-09 18:20:3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第一次接触法国作家加缪的作品,先读读他的手记,了解一下他的生活和创作思路。

2017-06-02 13:46:0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大学时曾经非常迷加缪,看看他的非线性写作手记,也许能看出他写作的一些轨迹

2017-06-17 10:44:38
来自西***(**的评论:

挺好的,但是买错了,但是这个版本挺好看,果断时间,会重新购买的

2017-08-15 12:32:40
来自浅川十**的评论:

感觉先读了加缪的那些作品过后再来看手记会更好

2017-09-19 18:12:0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因为六一打折,买了这本书,之前看过加缪的书,就想买了好好看,寄回家了,还没看到怎么样。

2017-06-06 20:00: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装帧好好看 很喜欢 还没开始看 加缪的书都买了

2017-10-06 12:05: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加缪手记·全3册 加缪手记,写的是他在构思小说时候的笔记,他对于旅行的解释有着荒诞主义的特点。

2017-10-03 11:13: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加缪手记·全3册 加缪的日记,很随意的记录,会有一些美丽的思想和句子,纸张特别好,装帧精美,好评!

2017-10-31 22:00: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是手记,也是作者的工作日志,后期更像是日记,真实记录了作者的生活历程与情感。

2017-11-05 16:51:04
来自听***哥**的评论:

加缪的理论高度和文艺水平就不赘述了,看过的人都知道,这三本是手记体,个人很喜欢,读着很过瘾,借卡夫卡的话,有射精般的快感

2017-03-07 21:46:29
来自布衣刘**的评论:

这套加缪手记共三卷,加缪在其中记录了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写作构思。对于从很私人化的角度理解一位哲学家很有帮助。

2016-12-12 16:38:1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里加缪引用了一句帕韦泽的话,“那些花心的人都多愁善感,因为对他们而言,存在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是感情而不是义务。”

2017-07-16 12:01:2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喜欢加缪,没来由。装帧很好的一本书,很有韵味的一本书。适合想要了解加缪的人来看。因为其中的东西不是给人读的,是富有私人性的东西。

2017-11-04 10:50:21
来自1375976**的评论:

是了解加缪其人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更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他在手记中写下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以及写作构思的方式,其中充满了精彩动人的哲学思考。

2017-08-30 15:11: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可以打负分么?这妮玛快递也能叫快递?特么的远古时期拿腿跑的也不比你慢吧?

2017-11-08 20:22:49
来自***(匿**的评论:

加缪手记·全3册 阅读片段式的文字会很轻松,不需要担心几天不读思绪衔接不上的问题,优势也很明显,有些独立的小段子,因为没有“前言”和“后语”而扩大了它所表达的范围。是一套读着读着就忍不住停下来发个呆,思考人生的书。

2017-02-08 10:34: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期待好久了 !!!迫不及待 当当一打折我就把持不住自己 下次等等豆瓣出年度书单之后再来买一批 ~只是明年就要工作搬到别的地方去住 买太多书的话还要麻烦搬 想把所有的书 都带着走 嘿嘿 。还买了博尔赫斯的书 开心

2016-12-12 19:07: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加缪手记·全3册 很棒!物流很快 重点是没有很多破损!快递小哥双手捧着放到我手上的..赞!

2017-08-24 14:41:0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加缪手记·全3册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超级喜欢叔本华,但是现在叔本华是旧爱加缪是新欢了。

2017-06-03 19:48:07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