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城文化图书
人气:15

北京京城文化

北京人愿意尝试,并包容不同文化,却难以忍受对北京传统的改变。 标新立异的摩天大楼与传统幽静的四合院和平共存, 西装革履手拎公文包的绅士与穿着唐装提着鸟笼的老太爷并肩而行,百老汇歌舞剧与传统京剧同时上演...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地域文化>京派文化  
  • 作者:[高文麒]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文化中国系列
  • 国际刊号:9787514134100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8
  • 印刷时间:2013-05-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北京人愿意尝试,并包容不同文化,却难以忍受对北京传统的改变。 标新立异的摩天大楼与传统幽静的四合院和平共存, 西装革履手拎公文包的绅士与穿着唐装提着鸟笼的老太爷并肩而行,百老汇歌舞剧与传统京剧同时上演,这就是北京。既现代又传统、既新潮又保守,兼容并蓄而不改本色,这里是北京!

编辑推荐

古老与时尚交错,传统与现代并存。北京天生具有极大包容力,似乎没有什么事能让天子脚下的北京人吃惊。

各种次文化团体,地下摇滚、实验剧场、前卫艺术…… 在北京都有生存空间。

2003年北京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年度十二大世界城市,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强大包容性,证明了北京作为都市的能力和潜力。

畅销文化旅游图书推荐

渐行渐远古村落.岭南篇.第1卷(2013年美图书!6年半打磨,、专精、美丽、个性的记录岭南古村、古镇读本)

名城记忆(交错重现二十座大小城市交错面孔,不出门品味古老名城的记忆。)

目录

兼容并蓄北京城

建筑与历史

004 北疆重镇

006 堡垒要塞

008 唐—— 幽州城

008 辽—— 南京城

009 金—— 中都城

011 元—— 大都城

014 明、清——北京城

020 宫殿之海

020 缩水的三大殿

022 新都

024 入城

031 太上皇

035 运筹帷幄

039 明珠

041 古塞雄关

041 先秦长城

042 秦长城

045 纵深防御

050 烙印

052 祭天

052 天圆地方

056 声音的魔术师

058 9的倍数

060 先有潭柘寺

065 天宁寺塔

067 白塔

070 颐和园

078 南锣鼓巷

081 四合院

艺术与文学

085 北魏 太和造像、魏碑体

086 辽—— 虚幻大藏

088 金—— 董西厢

089 金—— 杂剧

089 元—— 关、王、马

090 中国莎士比亚—— 关汉卿

090 西厢压卷—— 王实甫

091 万花丛里马神仙—— 马致远

093 明、清—— 镜花、红楼

093 《红楼梦》

095 《镜花缘》

096 横眉冷对千夫指

098 798

100 唱、念、做、打

102 说、学、逗、唱

103 莫放春秋佳日过

科学与工艺

107 戾陵堰

108 卢沟桥

112 通惠河

113 惊天动地26秒

118 中医药典—— 《本草纲目》

119 大胡子玛法

124 景泰蓝

生活与传统

126“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126 元

129 明

129 清

133 现代

133 王府井、西单、大栅栏、秀水商场

135 琉璃厂

139 潘家园

142 什刹海、荷花市场

144 簋街

饮食文化

146 鲁菜—— 京菜之源

148 北京烤鸭

149 涮羊肉

151 砂锅白肉

152 炸酱面

153 北京小吃

153 豆汁

154 驴打滚

154 奶酪

155 烧羊肉

155 豌豆黄

156 芸豆卷

156 糖火烧

156 褡链火烧

157 炒肝

157 爆肚

157 冰糖葫芦

158 糖卷果

159 糖炒栗子

实用信息

160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气候

164 景点指南

紫禁城地区

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中山公园(社稷坛)

中国国家博物馆

前门地区

大栅栏

前门大街

琉璃厂

纪晓岚故居

南 堂

王府井地区

王府井步行街

中国美术馆

人艺小剧场

东二环 建国门地区

智化寺

观象台

东便门角楼

秀水市场

长安大戏院

东北二环 雍和宫地区

雍和宫

孔庙、国子监

簋街

北二环 什刹海地区

荷花市场、天荷坊酒吧街

南锣鼓巷

恭王府

徐悲鸿纪念馆

东南二环 天坛地区

天 坛

潘家园旧货市场

西二环 西城地区

白塔寺

利玛窦墓

石刻艺术博物馆(真觉寺,五塔寺)

西单

西南二环 广安门地区

白云观

法源寺

天宁寺

首都博物馆

北部郊区以及东北部

八达岭长城(居庸关)

西北部郊区

颐和园

曹雪芹纪念馆

香山公园

西部郊区

潭柘寺

西南郊区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卢沟桥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209 旅游相关信息

交通

212 后记

在线预览

秦始皇下令把战国时期秦、赵、燕等国分别修筑的北长城连接成万里长城之后,蓟城位于居庸关、古北口、山海关三个关隘交会点的重要位置,更加强了蓟城“北疆重镇”的地位。当秦始皇下令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时,东方道就从咸阳直达蓟城。

自从秦朝以来,蓟城的名字一变再变,汉朝称为渔阳郡,三国时先称为广阳郡,后来又改称燕郡、涿郡、幽州……修建城池的位置也跟着改变,一直到隋朝之前,关于北京地区的城墙,只有零星的线索,不过大致都不出今天北京的范围。

版筑夯土墙是中国最早的筑墙方法,它是以木板做模子,里面填满黏土或灰石,一层一层用杵捶打密实,一层一层叠高而筑成。

版筑夯土墙的高度一般是底厚的1倍左右,顶部宽度为墙高的1/4~1/5,城墙明显地向上收小。这种墙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它能阻止敌人步、骑兵的行动,抵抗刀、枪、箭等轻武器的袭击,并且可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隋朝以前的长城大多是采用版筑夯土墙。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控制广阔的疆域,特别是六国旧地,并便于政令、军情的传达和商旅往来,下令以秦的都城——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向各地辐射。著名的驰道有通往今天陕西北部的“上郡道”,通往山西的“临晋道”,通往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通往东南的“武关道”,通往巴蜀的“栈道”,通往宁夏、甘肃的“西方道”,以及通往九原的“直道”等。《汉书?贾山传》记载:驰道在平坦的地方宽50步(大约38米),每隔3丈(大约7米)种一棵树,容易坍塌的路段还以铜桩加固。驰道中间是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御道,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高速公路”。秦驰道的许多路线都被后人沿用,直到今天,许多公路和铁路还从当年的路线上通过。

唐—— 幽州城

隋朝灭亡时,自称“幽州总管”的隋将罗艺主动归顺唐朝。唐朝将涿郡改归属幽州,以幽州城为首府,这个幽州城的位置也就在今天的北京。根据记载,当时的幽州城南北长9里,东西宽7里,周长32里(大约是今天的25公里),建有10座城门。从考古资料上看来,东城墙就在今天北京宣武门大街西边,南城墙在白纸坊街到姚家井一带,西城墙在莲花池东岸,北城墙在新文化街南边。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浪漫爱情故事的《长恨歌》中,生动描写了安禄山起兵攻破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杨国忠、李林甫仓皇出走的情景。当时安禄山深受唐玄宗信任,兼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坐镇幽州城掌握唐朝东北边疆的所有兵权。安史之乱,安禄山就是从今天的北京起兵直入长安。

辽—— 南京城

辽代把幽州城改称为南京(也称为燕京)作为陪都,以唐朝的幽州城为基础建造了南京城。根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南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具。八门: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晋,北曰通天、拱辰。大内在西南隅。”辽代的南京城已经是北方的经济重心,“户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是个非常繁荣的城市。辽南京城在记载中,不仅商业非常繁荣,更是北方的文化中心,教育、艺术、宗教、印刷都非常的杰出。可惜的是辽南京城被金中都城覆盖,除了天宁寺塔等几座寺庙之外,城墙及大部分建筑都消失了,只能在字里行间揣摩当时的盛况。

金—— 中都城

金天德三年(1151年)海陵王颁下《议迁都燕京诏》决心经营辽南京,准备迁都,建筑规格与设置模仿宋朝的汴京(今天的开封),根据辽南京城的规模扩建。

中都城分为大城、皇城和宫城三重,三重城墙外面分别都设有护城河。大城除了北城墙之外,其他三面城墙都是以辽的南京城为基础向外扩张;周长37里,正方形,城墙高40尺,设有13座城门。

皇城正门是宣阳门,门内东边是文楼,西边是武楼,中间是御道,两旁有大渠,渠边种满了柳树,把御道点缀得一片青翠。北边是应天门(宫城正门),宽11间,高8丈,四个角落建有角楼。应天门内前面是举行大典的大安殿,后面是听政的仁政殿;城外还建有天、地、日、月四坛,分列南北东西。

金中都城在与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交战时受到严重破坏。后来,忽必烈决定经营大都的时候曾经考虑在金中都旧址上建城,因为城墙太过残破,而且南边的水源不够,所以还是把新都建在金中都东北方的积水潭(今天的什刹海)周围,这也就是蒙古帝国的元大都。

元—— 大都城

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颁诏以燕京为中都,作为陪都。至元四年(1267年),命刘秉忠建中都新城;刘秉忠遵照《礼记?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矩设计了元大都城。这座元朝的新都城,也就是今天北京的基础。

元大都建成之后,西南边残存的金中都被称为“旧城”或“南城”。当时旧城中仍有不少居民,今天北京前门外大栅栏附近有不少东北西南走向的斜街,可能就是当年连接元大都和旧城之间的道路形成的。为了防止战争时旧城被敌军利用,忽必烈下令破坏旧城城墙,于是金中都城墙烟消云散,今天只剩下北京西南边零星的两三处城墙根遗迹。

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忽必烈采纳刘秉忠等人的建议,改中都为大都,并且从上都(今天的内蒙古正蓝旗郭勒盟)迁都到大都。

大都城为长方形,周长约60里,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有11座城门:东侧是光熙门(今天的和平里东)、崇仁门(今天的东直门)、齐化门(今天的朝阳门),南侧有文明门(今天的东单)、丽正门(今天的天安门)、顺承门(今天的西单),西侧为平则门(今天的阜成门)、和羲门(今天的西直门)、肃清门(今天的学院南路西边),北边有健德门(今天的德胜门附近)、安贞门(今天的安定门附近)。城门外还筑有瓮城,四个角落建有角楼,城外有宽大的护城河。皇城则在大城内中央偏南。

大都城内分为50个坊,每个坊都有门,门上有坊的名字。城内街道是棋盘形,南北向、东西向各有9条大街。在南北向大街的东西两侧,小街和胡同(蒙古语的小巷子)平行排列,居民住宅坐北朝南。全城街道整齐划一,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南北大街的两旁筑有排水渠。

元大都是一座消失的城市,但是它的消失与岁月无关;明朝在北京建城的时候,几乎迭着大都建造,大都的建筑或是沿用,或是移作他用,甚至拆除、掩埋。使得元大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到了清朝,又对明朝建筑作了几次整理翻修,多次的整建使得元大都几乎片瓦不存。目前仅存的只有元大都城墙的北墙,因为明初建城时北墙南移5里,南墙南推2里,所以把大都北城墙遗留在城外,俗称土城,现在已经辟建为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

里坊,是中国古代住宅区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坊”的称呼。唐朝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较大的城市,全城共设置了108个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然采取里坊制,全城分为50个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大汗的国都叫作‘汗八里’,与旧城隔河相望。整体呈正方形,周长24英里,每边为6英里,有一座土城墙围绕全城。城墙底宽10步,愈向上则愈窄,墙顶宽不过3步。城垛全是白色的。城中的全部设计都以直线为主,所以各条街道都沿一条直线,直达城墙根。一个人若登上城门,向街上望去,就可以看见对面的城门。城里的大道两旁有各式各样的商店。全城建屋所占的土地也都是四方形的,并且彼此在一条直线上,每块地都有充分的空间来建造美丽的住宅、庭院和花园。各家都能分到这样一块土地,并且这块土地可以自由转卖。城区的布局就如上述,像一块棋盘。整个设计的精巧与美丽,非语言所能形容。”

1275年,一位年轻的威尼斯商人对中国当时的首都作了这样的描述。“汗八里”是蒙古话“大汗之城”的意思,而“旧城”也就是金中都的遗址。这正是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里对元大都的描述。

忽必烈的首席幕僚 ——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年),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人(今天的河北邢台市)。元朝初年著名的学者兼政治家。深受忽必烈器重,成为忽必烈言听计从的重要幕僚。

1260年忽必烈称帝,刘秉忠受命制定各项制度,设立中书省作为较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掌握兵权,御史台主掌百官升迁弹劾,定朝仪、官服、修律历等。

1264年忽必烈任命刘秉忠为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宰相的位置。在刘秉忠的建议下,1271年忽必烈将国号改为大元。1264年刘秉忠提出燕京是辽金旧都,地势要冲,建议迁都燕京。忽必烈采纳后,仍命刘秉忠建造新城。

明、清 ——北京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孙子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燕王朱棣(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不服,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于北平府起兵,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南京,夺取帝位,是为明成祖。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为北京(“北”京这个名字及时次出现)。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永乐五年(1407年)命侯爵陈圭督造、工部侍郎吴中负责营建北京宫殿、坛庙,这个浩大的工程一共进行了14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全部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明朝建造的北京城,就是现在的北京。

迁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仅仅是建造城墙、修筑宫殿而已。

当时北京远不如南京繁荣,为了充实首都,明成祖提出优厚的条件,积极鼓励移民前往北京开垦,同时还有大批的工匠被调往北京修建宫殿,大量建筑材料运往北京。随着人口的增加,逐渐形成市集;商业活动与交易也愈来愈兴盛,于是商人跟着开始向北京搬迁。14年里,一方面修建城池宫室,一方面发展农工商业,在北京城落成的时候,北京已经是非常繁荣的都市了。

明朝的北京城以元大都为基础,参考南京城的规模营建,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宫城又称为紫禁城,周长6里,城墙高10米,内外砖砌,有护城河,四隅建有巍然高耸的角楼。

紫禁城垣的大门叫作午门,午门南边是端门,再往南是承天门(清朝改名为天安门),承天门与端门都不是城垣上的门,只是举行典礼用的门,承天门到午门之间两侧设置“左祖右社”的太庙和社稷坛,使太庙与社稷坛紧连着皇宫。承天门前面有一条宽阔的御道,两旁有千步廊,组成“T”字形广场。广场两侧,左文右武,对称排列着中央政府主要官署。于是,紫禁城前面的中央官署和“左祖右社”、宫后的御花园、宫左的皇史宬(国家档案馆)、宫右的太液池(今天北海、中海、南海)等,就都包围在皇城之内。

紫禁城外面是皇城,周围18里,有6座城门;南面有3座门,中间是大明门(清朝改称大清门,民国改称为中华门),大明门东边是长安左门,西边是长安右门;东面是东安门;西面是西安门;北面是北安门(清朝改称地安门)。

皇城的外面还有京城(京城称为内城,又称为大城),周长45里,城墙高约12米,中央是夯土,内外包砖。设9座城门:东为东直门、朝阳门,南为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为阜成门、西直门,北为德胜门、安定门(九门提督所管辖的就是九门之内的治安)。正统四年(1439年)建成内城九门的城楼,各门外并兴建牌楼,城的四角建有角楼,同时也把护城河挖深,铺上砖石,并且把9座城门外面跨越护城河的木桥改建为石桥。

紫禁城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建筑所用材料都是当时好的。进紫禁城前不妨先到城墙下看看砌墙的砖。这种砖叫澄浆砖,澄浆就是先将泥土放入池水中浸泡,经过沉淀,取出过滤后的细泥,再把细泥晾干做坯之后烧制。砖的尺寸,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2厘米,估计紫禁城的城墙一共镶了1200万块澄浆砖。

外城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才加建的,因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鞑靼兵曾经攻到北京城下。明朝为了加强京师城防,模仿“城必有郭,城以卫民,郭以卫城”的形式,打算在京城外面再修一重城墙。原来的计划是把内城整个围住,但是因为财力不继,只修成了环抱京城南墙的外城。外城长28里,共有7座城门:左为东便门、广渠门,南为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右为广宁门(清朝改称广安门)、西便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修筑了外城的门楼和瓮城,绕外城挖了护城河。于是北京城的平面变成“凸”字形。

明代北京城以一条7.7公里长的南北向中轴线作为全城布局的依据。外城南边正中央的永定门是中轴线的起点,皇城后门北边的钟鼓楼是中轴线的终点。外城、京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展开。以紫禁城为中心的北京城,代表了当时明朝国力的强盛和建筑技术的精良(事实上这一条中轴线也继承自元大都)。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看完之后,立刻把这个系列的都给买了……几百大洋木有了,不过很期待,我的其他系列爱书们,早点到吧!!!

2015-02-24 13:45:46
来自faruila**的评论:

一本深度讲述北京旅游的书,包括北京的建筑与历史、艺术与文学、科学与工艺、生活与传统、饮食文化等等。看着这本书,会不经意得发现,原来这座桥有这个含义、这个好吃的是这么个来历、北京有这么多艺术家的聚集地——总之,越看越有惊喜,越看越发现北京是一个从来不缺梦想的城市,越来越发现生活充满了未知和探索,就看人如何把握自己了。最后附上旅行线路的推荐,可谓很是贴心。当然,北京的旅行——特别是深度旅行,通过仅仅一本书绝对囊括不了。但它是一个窗口,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接下来就让它营造的慢慢的好奇心去探索北京的各种可能性吧~~~

2013-10-26 21:27:41
来自苏哈尔**的评论:

不错的一本书,和天公不语对枯棋一起看,更有深层次的理解

2016-01-03 21:50: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对于我这个来北京闯荡的人而言,这书很有价值呢。该书图书也很好,内容很细致,让我这个门外汉对于京帝都有个更深的了解。

2013-10-10 14:09:50
来自教书育**的评论:

挑选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旅行目的地,《北京京城文化》记录了作者丰富的行走笔记与行程设计。追本溯源,寻找历史脉理,寻味文化符号……

2013-09-09 10:53:12
来自yamazak**的评论:

讲了北京的一些历史,和主要景点、小吃,是一本北京的旅游攻略,讲的还不错

2013-09-28 16:43:06
来自花灵世**的评论:

还没看~希望能更多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城市

2016-04-14 13:09:56
来自苏贵妃**的评论:

愈了解愈热爱,重新发现北京文化之大美!这是《北京京城文化》带给我的深刻阅读体验。

2013-09-09 10:48:14
来自美神背**的评论:

就是冲着这本书凑了单,内容不错配图也不错,就是少了一点儿京味

2016-03-15 09:58:43
来自zhjsfj**的评论:

非常好看,内容详细,图片精美,我很喜欢,值得推荐。

2016-05-11 23:17:44
来自小时代**的评论:

台湾地区年度畅销图书:《北京京城文化》。拿到书后,很有手感。看到封面上的宣传语,寻找人文的鲜活与感动,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大美。很以为然。

2013-09-09 10:33:39
来自青岛朝**的评论:

彩色印刷,图文并茂,相当不错。这是一套丛书12本之一,建议全部购买学习收藏。

2016-02-29 20:27:18
来自x2x4m3**的评论:

很生动地介绍了京城的文化,对旅游很有帮助呢

2016-05-16 20:38: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北京城里的生活文化,可以用来休闲读读,挺有意思,质量不错,性价比比较高,推荐大连

2016-05-17 11:13:49
来自430126**的评论:

这是一本印制精美的京城文化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文字生动,内容丰富,宛于一本京城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2016-03-21 17:35:46
来自清风翔**的评论:

此书不错,印刷精美,装订大气。内容也还可以,对于了解北京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

2016-04-23 10:31:10
来自花牙牙**的评论:

买了不少关于北京的书,这座城市比较有故事,当作消遣也不错。

2016-05-20 11:27:02
来自妖***(**的评论:

皇城根下的文化,其实就是中国一般百姓对阶级权威的刻板印象

2017-06-19 11:29: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北京京城文化》重现北京精神真谛,诉说北京文化精粹。用一幅幅鲜活的图片,讲述或古老,或现代,或精彩,或经典的北京人文大美。

2013-09-09 10:38: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想带孩子去北京玩,于是就买来这本书当指南,还没看,希望能对小朋友的出游带来一些帮助。

2016-08-16 08:35:02
来自慧巢子**的评论:

北京雾霾伤身伤神伤肾,看这书可以卧游了解北京,健康省钱多好

2015-12-29 16:49:11
来自icecrea**的评论:

介绍北京的文化和历史,很不错的一本书,想系统了解北京人文历史的值得一看

2015-11-06 09:11:32
来自南郭玉**的评论:

这本书,简洁地介绍了,北京的历史文化风情,其中插有全彩图的图影照片,很是珍贵难得了。收藏起来,有机会考虑收集全这一套12册的图书。

2015-12-27 15:26: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北京京城文化是文化中国套书的其中一部,对我们了解中国各地的文化有很大帮助。京城文化一书,虽然仅粗略看了一遍,,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京城有所了解,如有条件,我将把这套套书(12册)购齐。

2013-11-06 15:09: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古老与时尚交错,传统与现代并存。 北京天生具有极大包容力,似乎没有什么事能让天子脚下的北京人吃惊。

2015-06-13 21:58: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没看完,被闺蜜抢走了。。(⊙o⊙)…还要再买一本么。,书挺好的。。。我喜欢看这种人文历史的,关键看着不累。。还有图。。。

2013-10-10 14:08:17
来自q***柳(**的评论:

北京京城文化 挺好的,一下买了三本,介绍的比较全面,超喜欢当当。

2017-03-19 11:34: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称作异乡的地方,会像是一面镜子一般,让旅客更加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身,直至最后,改变自身。

2017-03-06 20:56:19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