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图书
人气:18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杜石然和范楚玉等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是国内外及时部以时代先后顺序综合论述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的专著。结合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给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初始、体系形成、高潮的...

内容简介

杜石然和范楚玉等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是国内外及时部以时代先后顺序综合论述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的专著。结合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给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初始、体系形成、高潮的起落等合乎科技发展自身内在规律的分期阐述。对我国传统科学技术(农、医药、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地图、建筑、机械、制瓷、造纸、桥梁……)各个方面的杰出成就,从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比较文化史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说。对我国近代科技发展迟缓、滞后的原因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作者简介

陈美东,1942年2月生,福建省连江县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历任该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所副所长、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副主席,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理事等职。 金秋鹏(1943.8.20-2002.4.13),福建泉州人,回族。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中国造船与航海史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中国历史上的造船和航海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致力于开拓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综合研究新领域。近百篇、论著(含合著)近二十部,多次获国家图书奖,一项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杜石然 吉林市人,1929年生,1951年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先后供职于吉林、长春两地图书馆,业余时间开展中国数学史学习和研究,1954年开始有成果发表。1957年考人中国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攻读中国数学史硕士研究生,师从李俨、钱宝琮。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通史研究室主任。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数学会理事。1990年赴日,曾任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1990)、佛教大学教授(1991—2001),并任该校硕士、博士生指导教官。授业科目: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等等。 范楚玉 江苏靖江人,1932年10月15日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63年—1967年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夏纬瑛先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1978年)、副研究员(1987年)、研究员(1990年)。还曾担任研究所科研处长,中国农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史学会秘书长等职,为科学史研究工作的规划、运营、提高、干部培养等工作作出贡献。个人专业领域为中国农学史、中国生物学史、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主要论著有参加杜石然负责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获国家科技图书二等奖)、《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在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卢嘉锡主编)工作中,是整个丛书的编委会成员并担任了《农学卷》副主编。还曾参加河北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中华文明史》、任继愈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典籍通汇》(任农学卷主编)的编写工作。还与苟翠华、汪子春合作编写了《悠久的中国农业》、《农学与生物学志》(《中华文化通志》"科学技术典")等。此外,发表的论文共有四十余篇。较重要的有《夏小正及其在农业史上的意义》、《西周农事诗中反映的粮食作物选种及其发展》、《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人们对地的认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天时、地宜、人力观》、《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的天时、地宜、人力观》、《陈旉的农学思想》等等。其他在科技文献整理、校释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如与陈美东等四人合作编写的《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曾多次印刷,社会影响较广。 周世德 江苏扬州人,1921年生,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古代工艺史四年制研究生毕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长期从事中国古代造船史和兵器史研究,在这两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造船方面,开创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沙船的系统之研究,其《中国沙船考略》被日本学者松浦章誉为具划时代意义。对我国古代船舶设计、船舶属具的系统研究等也都有开创意义,还提出研究造船史的新方法。对我国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也有深人的开拓性研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史研究会顾问、兵工学会兵器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卷》编委会委员兼《机械工程卷》主编。主要著作包括《雕虫集》等。

目录

及时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一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二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三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四原始工艺技术

五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六原始自然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一奴隶制度的出现与科学技术

二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三农业生产技术

四手工业技术

五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六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七初期的医药学

八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本章小结

第三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一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二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三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四大型水利工程的开始兴建

五《考工记》——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总汇

六《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七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八地学著作的出现

九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十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本章小结

第四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一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二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三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术的成熟

四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五数学体系的形成

六地图测绘技术与疆域地理志

七医药学体系的充实与提高

八造纸术与漆器工艺

九建筑、交通及纺织技术

十学术思想和王充《论衡》

十一中外交通和科技文化交流

本章小结

第五章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

二贾思勰和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三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

四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五地学的新进展

六医药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七炼丹术和化学

八制瓷、灌钢和建筑技术

九机械制造的新成就

十自然观和宇宙论方面的论争

本章小结

第六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

一经济和科技文化繁荣的大帝国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三冶金和纺织技术

四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

五地理学的成就和大运河的开凿

六算经的注释和数学的发展

七天文学和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

八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

九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

十中医药学的进步

十一中外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发展

十二柳宗元、刘禹锡的自然观

本章小结

第七章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

一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火药和兵器的进步

三指南针的发明与航海造船技术

四雕版印刷的盛行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五的科学家沈括

六农业生产和农学的高度发展

七数学的辉煌成就

八天文学发展的高峰和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

九地学与水利建设

十医药学的发展

十一瓷器和冶金的进展

十二建筑与桥梁技术

十三纺织技术

十四中外科技交流

十五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

本章小结

第八章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

一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

二郑和下西洋和造船航海技术

三先进的冶金技术

四黄河、大运河的治理和盐碱地的改造

五"一岁数收"技术与新作物的引进

六建筑技术的普遍提高

七商业数学与珠算

八声学知识的新发展

九传染病学和外科的成就

十地方志的科学价值

十一明末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

十二"理学"、"心学"的泛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九章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

一没落中的封建社会

二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及其影响

三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人的政策和态度

四康熙帝和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

五西方天文、数学知识传人后取得的成就

六其他科技成就

七乾嘉学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十章近代的科学技术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

二洋务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传人

三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人

四各种技术知识的传人

五西方医学知识的传人

六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和技术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问题

四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后记

修订版后记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张很好!

2017-07-08 12:16: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本书。

2017-11-11 15:17: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嗯,还可以,当当的书一向不错。

2015-03-19 23:20: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评价很高,希望书可以优惠一些

2015-06-08 15:23:03
来自小小新5**的评论:

方便,便捷,省事,整体感觉不错。

2015-07-08 17:33:06
来自皓玥卿**的评论:

很好的科普类历史读物,内容很丰富!

2016-08-27 22:54: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需要细细品味

2016-09-03 17:17: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

2016-09-26 12:29: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收到了 很快就到了 书籍很好 还么有拆开 不过看着都完美

2016-11-01 20:50: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信息量太大

2016-11-10 16:05: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

2016-11-16 12:37: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朋友考博用的书,质量很好!版本也对。

2016-11-19 08:56: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N次采购,这次快递很给力,本以为要好几天,没想很晚下单第三天就到了,内容丰富,纸质好,

2017-02-08 23:13: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等了很久的一本书

2017-02-16 22:37:54
来自***(匿**的评论:

比李约瑟的书合算多了,让消费的起。

2017-05-02 16:58: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好好研读。书一定要选精品,感谢当当的活动。浮躁的当下,需要静下心来读书。

2017-06-19 14:06:08
来自东***(**的评论:

书的质量很好,包装精美,送货及时,好评!

2017-07-10 10:08:2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第一次在当当网买书,感觉不错

2017-07-16 11:08: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正,就是没有塑膜包装,不知被书偷了

2017-08-31 10:50: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9-07 20:00:1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用来准备考试

2017-09-10 08:36: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张很好!

2017-09-11 21:29: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质量好,正品

2017-10-08 20:03: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送货很快。

2017-10-13 13:20: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单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这本的篇幅最大,字数最多,尽管价格并不便宜,但与同类的书籍相比,性价比较高。这本书是一部以时代先后顺序综合论述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的专著。结合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给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初始、体系形成、高潮的起落等合乎科技发展自身内在规律的分期阐述。对我国传统科学技术各个方面的杰出成就,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说。对我国近代科技发展迟缓、滞后的原因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如果只想通过一本书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应当是首选。

2013-10-12 18:37:26
来自rain198**的评论:

书很好,就是在运输途中压坏了一个角 有些心疼啊~~

2014-11-09 12:45: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字很大,比较容易读下去,我很喜欢。希望能够坚持下去

2014-10-06 23:49:38
来自清致**的评论:

修订版据说只修订了一些插图,但是这本书对初学者来说很适合入门,“史稿”离“史”还有距离,但总是胜于无。

2015-03-27 17:02: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杜石然和范楚玉等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是国内外第一部以时代先后顺序综合论述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的专著。结合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给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初始、体系形成、高潮的起落等合乎科技发展自身内在规律的分期阐述。对我国传统科学技术(农、医药、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地图、建筑、机械、制瓷、造纸、桥梁……)各个方面的杰出成就,从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比较文化史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说。对我国近代科技发展迟缓、滞后的原因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2017-09-20 15:29:41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