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图书
人气:12

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

前本书内容包括水稻生产概述、水稻的生育特点与产量形成原理、水稻品种、水稻育秧、移栽水稻栽培技术、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定量栽培技术、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该书语言通俗...
  • 所属分类:图书 >农业/林业>农作物  
  • 作者:[杨愉]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1631220
  •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
  • 印刷时间:2017-06-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水稻生产概述、水稻的生育特点与产量形成原理、水稻品种、水稻育秧、移栽水稻栽培技术、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定量栽培技术、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该书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杨愉,云南省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1991年7月至1995年9月在牛街彝族乡农科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95年9月至2017年在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及农广校教学研究、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项工作。

目录

及时章概述()

及时节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第二节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布及区划()

第三节栽培稻的起源及品种类型()第二章水稻的生育特点与产量形成原理()

及时节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的划分()

第二节稻的生育类型()

第三节稻的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

第四节水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第三章水稻品种()

及时节常规稻主要良种介绍()

第二节杂交稻主要良种介绍()

第三节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第四节水稻种子检验技术()第四章水稻育秧()

及时节育秧的意义和壮秧的标准()

第二节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第三节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第四节幼苗生长过程与环境条件()

第五节培育壮秧技术()第五章移栽水稻栽培技术()

及时节稻田整地技术()

第二节插秧技术()

第三节稻田施肥技术()

第四节水稻灌溉技术()

第五节稻田化学除草()

第六节水稻栽培的几种新技术()第六章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

及时节直播稻栽培()

第二节直播稻栽培技术()第七章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及时节杂交水稻概念()

第二节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第八章水稻定量栽培技术()

及时节水稻定量栽培技术概述()

第二节水稻定量栽培技术()第九章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及时节植物病害概述()

第二节植物病害形成原因()

第三节水稻非侵染性病害()

第四节水稻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第五节水稻主要害虫及防治()第十章弥渡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及时节水稻产业概述()

第二节弥渡县水稻高产自然地理条件()

第三节弥渡县水稻高产土壤因素()

第四节水稻种植区域()

第五节水稻楚粳28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及时章概述

及时节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一、水稻种植面积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位置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是我国的及时大作物。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重要保障。

二、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细粮作物

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灌溉、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节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以水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稻米的淀粉粒最小(3~10微米)、小麦30~45微米、玉米35微米,蛋白质虽少(73%),但是易被人体吸收的蛋白质成分较多。

三、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

米糠含有14%左右的蛋白质、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

四、稻谷深加工有广阔前景

(1)大米食品。除直接做米饭当主食外,还可制作方便米饭、快餐米饭、方便粥、米粉制品、饼干糕点、婴儿食品、酿造业(酒类、醋)。

(2)米糠的利用。米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分和维生素等,是食品、医药、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3)碎米的利用。可制作米粉、米粉线、点心、饴糖、淀粉、发酵原料、纺织物加工用糊。

(4)胚芽利用。营养食品、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E制剂以及饲料。

(5)特种米的加工利用。黑米食品及饮料已不少,大胚米制作婴儿奶粉国内已生产出产品。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约5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中国是世界上较大的水稻生产国和稻米消费国。依靠科技进步,我国稻谷产量由50年前的不足2吨/公顷增加到目前的6吨/公顷以上,单产在世界主要产稻国中名列前茅。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5%,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6%,在保障人民生活需要、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水稻育种技术的进步,从矮秆和半矮秆育种到杂交稻、超级稻育种及其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乃至世界水稻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水稻栽培科技上,中国同样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尤以高产栽培的成就更为突出。

第二节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布及区划

我国稻区分布辽阔,南至海南岛(18°9′N),北至黑龙江黑河地区(52°29′N),东至台湾,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低至东南沿海潮田,高达海拔2 600米以上的云贵高原,均有水稻种植。我国稻作区划即以自然生态环境、品种类型、栽培制度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划,划分为6个稻作区(一级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区)。

中国水稻分区示意图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南岭以南,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岛和台湾5省(区)。本区稻作面积居全国第2位,不包括台湾约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225%(1993年,以下同),品种以籼稻为主,山区也有粳稻分布。

(2)华中单、双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南岭以北和秦岭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中南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除甘孜外)8省市,以及陕西和河南两省的南本区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611%,其中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太湖平原和里下河平原等,历来都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早稻品种多为籼稻,中稻多为籼型杂交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以粳稻为主。

(3)西南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西部、贵州大部、云南中北部、青海、西藏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本区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的67%。该区≥10℃积温2 900~8 000℃,水稻垂直分布带差异明显,低海拔为籼稻,高海拔为粳稻,中间地带为籼粳交错分布区。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市和河南北部、安徽淮河以北、陕西中北部、甘肃兰州以东地区。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的36%。本区≥10℃积温4 000~5 000℃,品种以粳稻为主。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黑龙江以南和长城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下划分为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V1)和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V2)。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面积的56%。本区≥10℃积温2 000~3 700℃,年降水量350~1 100毫米。稻作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或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品种为粳稻。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山西大部。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约05%。本区≥10℃积温2 000~4 500℃,无霜期100~230天,年降水量50~600毫米,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光能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早熟籼稻。

第三节栽培稻的起源及品种类型

一、栽培稻种起源

(一)世界栽培稻种的起源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又名普通栽培稻,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及欧洲,约占世界栽培稻面积的99%,起源于中国至印度的热带地域。

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又名光稃栽培稻,起源于热带非洲尼日尔河三角洲,目前仅在西非有少量栽培。光稃栽培稻与普通栽培稻比较,其穗较直立,叶舌较短,且叶舌的尖端钝圆,稃毛、叶茸毛少或无。

(二)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

我国栽培稻种起源于我国(云南、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及台湾)的热带及亚热带区域。我国已发现的野生稻有3个种,即普通野生稻(Osativa Lfspontaea)、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和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尤以普通野生稻最为普遍。一般认为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没有关系。

中国稻的栽培历史悠久,浙江省余饶县河姆渡遗址和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出土的大量炭化籼型栽培稻,分别距今6 000多年至7 000多年,比印度考古发掘炭化米距今3 000~4 000年还早2 000多年。

二、栽培稻的品种类型

丁颖根据我国水稻的起源、演变、生态特征,将普通栽培稻分为不同类型:籼稻与粳稻(亚种);早、中、晚稻群(群);水稻、陆稻、深水稻、浮水稻(型);黏稻、糯稻(变种)。

(一)籼稻和粳稻

籼稻与粳稻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形成的两个亚种,籼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平原,粳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及以南的高寒山区。

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处向高处引种后,逐渐适应于低温气候下生长的生态变异类型,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而大,米质黏性较强,叶片少毛或无毛,颖壳毛长而密,不易落粒。

籼稻和粳稻是由于适应不同温度条件而演变来的两种气候生态型,其稻米分别称为籼米和粳米。籼稻是最早由野生稻演变成栽培稻的基本类型,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川地带,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粒形细长,米质黏性较弱,叶片粗糙多毛,颖壳上毛稀而短,易落粒。

籼稻和粳稻的谷粒、米粒

粳稻黄熟期图

籼稻成熟期图(二)早、中稻和晚稻

早、中稻和晚稻是水稻适应不同光照条件产生的变异类型。

全生育期从播种到成熟在120~130天的叫早稻或早熟种;在130~150天的为中稻或中熟种;150天以上的叫晚稻或晚熟种。

早稻:从纬度上看,我国的水稻南起海南三亚(北纬18°),北至黑龙江黑河(北纬52°),如此广泛的纬度分布,造成水稻对温度和光照反应的多样性变异。早稻的感光性极弱或不感光,只要温度条件满足其生长发育,无论在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下均能完成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换。

中稻:一般在早秋季节成熟,生育期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多数中粳品种具有中等的感光性,播种至抽穗日数因地区和播期不同而变化较大,遇短日高温天气,生育期缩短。中籼品种的感光性比中粳弱,播种至抽穗日数变化较小而相对稳定,因而品种的适应范围较广。

晚稻:晚稻对日照长度极为敏感,无论早播或迟播,都要经9—10月秋季短日照条件的诱导才能抽穗。由于晚稻的成熟灌浆期正值晚秋,昼夜温差较大,稻米品质比较优良。

(三)水稻和陆稻

陆稻是由水稻演变来的适应干旱地栽培的“地土生态型”,陆稻与水稻相比,其发芽力强,耐旱力强,米质较差。

陆稻:陆稻是适应于缺乏淹水条件下生长的生态变异类型,又称早稻。陆稻和水稻在形态、生理、生态上的差异,一般在缺水状况下表现出来。陆稻叶色较淡;叶片较宽,谷壳较厚。陆稻品种可以在水田种植,而水稻品种一般不太适于在旱地种植。陆稻种子吸水力强,在15℃的低温下发芽较水稻快,幼苗对氯酸钾的抗毒力较强,根系发达且分布较深,维管束和导管较大,吸水力强,蒸腾量小,故而耐旱能力较强。

(四)黏稻和糯稻

黏稻与糯稻的主要区别是米质黏性大小的不同,糯稻是黏稻淀粉粒性质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变异型。

黏稻(非糯性):米粒的胚乳中含有较多直链淀粉的水稻类型。大多数黏稻的胚乳中含有15%~30%的直链淀粉和70%~80%的支链淀粉。籼稻、粳稻都有黏稻和糯稻之分,粳型黏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一般为12%~20%,籼型黏稻一般为14%~30%。黏稻米粒因含有一定量的直链淀粉,煮出的米饭质地干、胀性大,饭粒不易黏结成团。黏稻的米粒多为半透明状,遇1%的碘—碘化钾溶液,因吸碘量较多而呈蓝紫色反应。

糯稻:是由黏稻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的变异类型,其胚乳的糯性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糯稻和黏稻在农艺形态性状上无明显差异。籼稻和粳稻、早稻和晚稻都有糯性的变异,一般粳糯的黏性强于籼糯。糯米未干时呈半透明状,干燥后呈乳白色。糯米的胶稠度极软,米的胀性小,煮出的米饭黏结成团。糯米胚乳遇1%碘—碘化钾溶液仅呈红褐色反应。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