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落叶听雨声图书
人气:18

厚积落叶听雨声

朱光潜精华作品集,全彩装帧,深度影响蒋勋、丰子恺、柴静等文化名人。始终温和地坐在岁月里,听雨落,听风起;在这个叫嚣扰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附朱氏情诗雅致拉页、专享笔记本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 作者:[朱光潜]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9995571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9
  • 印刷时间:2016-09-01
  • 版次:1
  • 开本:128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厚积落叶听雨声》是美学大师朱光潜首部经典作品精编,收录《谈美》《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家喻户晓的篇目,选编了《生命》《慈慧殿三号》《后门大街》等经典散文佳作,更特别精选了近60幅东西方艺术名作,精美图文,全彩装帧,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

在这个叫嚣扰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

编辑推荐

重磅推荐:

朱光潜首部经典作品全彩精编。精选朱光潜31篇代表作品,收录自《谈美》《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家喻户晓的篇目,也收录了《生命》《慈慧殿三号》《后门大街》等经典散文佳作。

精美图文,全彩装帧。收录60幅东西方艺术名作,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典雅版本,凝萃文字与生活的美意

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厚积落叶听雨声”启示着一种便捷而珍贵的“生活美学”,那就是预先为“美”准备好播种、发芽、生长的“苗圃”。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于“此时,此身,此地”,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

随书附朱光潜情诗译作雅致拉页。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

笔名孟实。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学史》等。

目录

厚积落叶听雨声

•生命

•慈惠殿三号

•后门大街

•花会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

此身已近桃花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情人眼底出西施

•依样画葫芦

问渠哪得清如许

•无言之美

•看戏与演戏

•文学的趣味

•刚性美与柔性美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风行水上自成文

•文学与人生

•流行文学三弊

•眼泪文学

•诗的意象与情趣

•音乐与教育

站在后台看人生

•谈人生与我

•谈十字街头

•谈摆脱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悼夏孟刚

此时,此身,此地

•谈冷静

•谈价值意识

•谈美感教育

•朝抵抗力较大的路径走

•慢慢走,欣赏啊!

在线预览

生命

既没有了解生命,

我们凭什么对付生命呢?

于是我想到这世间纷纷扰攘的人们。

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我还记得清楚,因为那是我生平中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有一年夏天,我到苏格兰西北海滨一个叫做爱约夏的地方去游历,想趁便去拜访农民诗人彭斯的草庐。那一带地方风景仿佛像日本内海而更曲折多变化。海湾伸入群山间成为无数绿水映着青山的湖。湖和山都老是那样恬静幽闲而且带着荒凉景象,几里路中不容易碰见一个村落,处处都是山、谷、树林和草坪。走到一个湖滨,我突然看见人山人海——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深蓝大红衣服的、褴褛蹒跚的、蠕蠕蠢动,闹得喧天震地:原来那是一个有名的浴场。那是星期天,人们在城市里做了六天的牛马,来此过24小时快活日子。他们在炫耀他们的服装,他们的嗜好,他们的皮肉,他们的欢爱,他们的文雅与村俗。像湖水的波涛汹涌一样,他们都投在生命的狂澜里,尽情享一日的欢乐。就在这么一个场合中,一位看来像是皮鞋匠的牧师在附近草坪中竖起一个讲台向寻乐的人们布道。他也吸引了一大群人。他喧嚷,群众喧嚷,湖水也喧嚷,他的话无从听清楚,只有“天国”、“上帝”、“忏悔”、“罪孽”几个较熟的字眼偶尔可以分辨出来。那群众常是流动的,时而由湖水里爬上来看牧师,时而由牧师那里走下湖水。游泳的游泳,听道的听道,总之,都在凑热闹。

对着这场热闹,我伫立凝神一反省,心里突然起了一阵空虚寂寞的感觉,我思量到生命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显然就是生命。我首先感到的是这生命太不调和。那么幽静的湖山当中有那么一大群嘈杂的人在嬉笑取乐,有如佛堂中的蚂蚁抢搬虫尸,已嫌不称;又加上两位牧师对着那些喝酒、抽烟、穿着游泳衣裸着胳膊大腿卖眼色的男男女女讲“天国”和“忏悔”,这岂不是对于生命的一个强烈的讽刺?约翰授洗者在沙漠中高呼救世主来临的消息,他的声音算是投在虚空中了。那位苏格兰牧师有什么可比约翰的?他以布道为职业,于道未必有所知见,不过剽窃一些空洞的教门中语扔到头脑空洞的人们的耳里,岂不是空虚而又空虚?推而广之,这世间一切,何尝不都是如此?比如那些游泳的人们在尽情欢乐,虽是热烈却也很盲目,大家不过是机械地受生命的动物的要求在鼓动驱遣,太阳下去了,各自回家,沙滩又恢复它的本来的清寂,有如歌残筵散。当时我感觉空虚寂寞者在此。

但是像那一大群人一样,我也欣喜赶了一场热闹,那24小时算是没有虚度,于今回想,仍觉那回事很有趣。生命像在那沙滩所表现的,有图画家所谓阴阳向背,你跳进去扮演一个角色也好,站在旁边闲望也好,应该都可以叫你兴高采烈。在那一顷刻,生命在那些人们中动荡,他们领受了生命而心满意足了,谁有权去鄙视他们,甚至于怜悯他们?厌世疾俗者一半都是妄自尊大,我惭愧我有时未能免俗。

孔子看流水,发过一个最深永的感叹,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本来就是流动,单就“逝”的一方面来看,不免令人想到毁灭与空虚;但是这并不是有去无来,而是去的若不去,来的就不能来,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莎士比亚说生命“像一个白痴说的故事,满是声响和愤激,毫无意义”,虽是慨乎言之,却不是一句见道之语。生命是一个说故事的人,虽老是抱着那么陈腐的“母题”转,而每一顷刻中的故事却是新鲜的,自有意义的。这一顷刻中有了新鲜有意义的故事,这一顷刻中我们心满意足了,这一顷刻的生命便不能算是空虚。生命原是一顷刻接着一顷刻地实现,好在它“不舍昼夜”。算起总账来,层层实数相加,决不会等于零。人们不抓住每一顷刻在实现中的人生,而去追究过去的原因与未来的究竟,那就犹如在相加各项数目的总和之外求这笔加法的得数。追究最初因与果,都要走到“无穷追溯”(reductio ad infintum)。这道理哲学家们本应知道,而爱追究最初因与果的偏偏是些哲学家们。这不只是不谦虚,而且是不通达。一件事物实现了,它的形相在那里,它的原因和目的也就在那里。种中有果,果中也有种,离开一棵植物无所谓种与果,离开种与果也无所谓一棵植物(像我的朋友废名先生在他的《阿赖耶识论》里所说明的)。比如说一幅画,有什么原因和目的!它现出一个新鲜的形相,这岂不就是它的生命、它的原因、它的目的?

且再拿这幅画来比譬生命。我们过去生活正如画一幅画,当前我们所要经心的不是这幅画画成之后会有怎样一个命运,归于永恒或是归于毁灭,而是如何把它画成一幅画,有画所应有的形相与生命。不求诸抓得住的现在而求诸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正如佛经所说的身怀珠玉而向他人行乞。但是事实上许多人都在未来的永恒或毁灭上打计算。波斯大帝带着百万大军西征希腊,过海勒斯朋海峡时,他站在将台看他的大军由船桥上源源不绝地渡过海峡,他忽然流涕向他的叔父说:“我想到人生的短促,看这样多的大军,百年之后,没有一个人还能活着,心里突然起了阵哀悯。”他的叔父回答说:“但是人生中还有更可哀的事咧,我们在世的时间虽短促,世间没有一个人,无论在这大军之内或在这大军之外,能够那样幸运,在一生中不有好几次不愿生而宁愿死。”这两人的话都各有至理,至少是能反映大多数人对于生命的观感。嫌人生短促,于是设种种方法求永恒。秦皇汉武信方士,求神仙,以及后世道家炼丹养气,都是妄想所谓“长生”。“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本是诗人愤疾之言,但是反话大可做正话看;也许做正话看,还有更深的意蕴。说来也奇怪,许多英雄豪杰在生命的流连上都未能免俗。我因此想到曹孟德的遗嘱:

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上,妾与妓人皆着铜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穗帐。朝哺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朔十五,辄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

他计算得真周到,可怜虫!谢朓说得好: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孔子毕竟是达人,他听说桓司马自为石郭,三年而不成,便说“死不如速朽之为愈也”。谈到朽与不朽问题,这话也很难说。我们固无庸计较朽与不朽,朽之中却有不朽者在。曹孟德朽了,铜雀台妓也朽了,但是他的那篇遗嘱,何逊谢朓李贺诸人的铜雀台诗,甚至于铜雀台一片瓦,于今还叫讽咏摩娑的人们欣喜赞叹。“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历史原是纳过去于现在,过去的并不过去。其实若就种中有果来说,未来的也并不未来,这现在一顷刻实在伟大到不可思议,刹那中自有终古,微尘中自有大干,而汝心中亦自有天国。这是不朽的及时义谛。

相反两极端常相交相合。人渴望长生不朽,也渴望无生速朽。我们回到波斯大帝的叔父的话:“世间没有一个人在一生中不有好几次不愿生宁愿死。”痛苦到极点想死,一切自杀者可以为证;快乐到极点也还是想死,我自己就有一两次这样经验,一次是在二十余年前一个中秋前后,我乘船到上海,夜里经过焦山,那时候大月亮正照着山上的庙和树,江里的细浪像金线在轻轻地翻滚,我一个人在甲板上走,船上原是载满了人,我不觉得有一个人,我心里那时候也有那万里无云,水月澄莹的景象,于是非常喜悦,于是突然起了脱离这个世界的愿望。另外一次也是在秋天,时间是傍晚,我在北海里的白塔顶上望北平城里底楼台烟树,望到西郊的远山,望到将要下去的红烈烈的太阳,想起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那两个名句,觉得目前的境界真是苍凉而雄伟,当时我也感觉到我不应该再留在这个世界里。我自信我的精神正常,但是这两次想死的意念真来得突兀。诗人济慈在《夜莺歌》里于欣赏一个极幽美的夜景之后,也表示过同样的愿望,他说:

Now more than ever seems it rich to die

(现在死像比任何时都较丰富)

他要趁生命最丰富的时候死,过了那良辰美景,死在一个平凡枯燥的场合里,那就死得不值得。甚至于死本身,像鸟歌和花香一样,也可成为生命中一种奢侈的享受。我两次想念到死,下意识中是否也有这种奢侈欲,我不敢断定。但是如今冷静地分析想死的心理,我敢说它和想长生的道理还是一样,都是对于生命的执着。想长生是爱着生命不肯放手,想死是怕放手轻易地让生命溜走,要死得痛快才算活得痛快,死还是为着活,为着活的时候心里一点快慰。好比贪吃的人想趁吃大鱼大肉的时候死,怕的是将来吃不到那样好的,根本还是由于他贪吃,否则将来吃不到那样好的,对于他毫不感威胁。

生命的执着属于佛家所谓“我执”,人生一切灾祸罪孽都由此起。佛家针对着人类的这个普遍的病根,倡无生,破我执,可算对症下药。但是佛家也并不曾主张灭生灭我,不曾叫人类做集体的自杀,而只叫人明白一般人所希求的和所知见的都是空幻。还不仅此,佛家在积极方面还要慈悲救世,对于生命是取护持的态度。舍身饲虎的故事显示我们为着救济他生命,需不惜牺牲己生命。我心里对此尚存一个疑惑:既证明生命空幻而还要这样护持生命是为什么呢?目前我对于佛家的了解还不够使我找出一个圆满的解答。不过我对于这生命问题倒有一个看法,这看法大体源于庄子(我不敢说它是否合于佛家的意思)。庄子尝提到生死问题,在《大宗师》篇说得尤其透辟。在这篇里他着重一个“化”字,我觉得这“化”字非常之妙。中国人称造物为“造化”,万物为“万化”。生命原就是化,就是流动与变易。整个宇宙在化,物在化,我也在化。只是化,并非毁灭。草木虫鱼在化,它们并不因此而有所忧喜,而全体宇宙也不因此而有所损益。何以我独于我的化看成世间一件大了不起的事呢?我特别看待我的化.这便是“我执”。庄子对此有一段妙喻:

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莫邪”,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在这个比喻里,庄子破了“我执”,也解决了生死问题。人在造化手里,听他铸,听他“化”而已,强立物我分别,是为不祥。庄子所谓寐觉,是比喻生死。睡一觉醒过来,本不算一回事,生死何尝不如此?寐与觉为化,生与死也还是化。庄周梦为蝴蝶,则“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生而为人,死而化为鼠肝虫背,都只有听之而已。在生时这个我在大化流行中有他的妙用,死后我的化形也还是如此,庄子说: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之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之以求鸮炙……

物质毕竟是不灭的,漫说精神。试想宇宙中有几许因素来化成我,我死后在宇宙中又化成几许事物,经过几许变化,发生几许影响,这是何等伟大而悠久,丰富而曲折的一个游历、一个冒险?这真是所谓“逍遥游”!

这种人生态度就是儒家所谓“赞天地之化育”,郭象所谓“随变任化”,翻成近代语就是“顺从自然”。我不愿辩护这种态度是否为颓废的或消极的,懂得的人自会懂得,无庸以口舌争。近代人说要“征服自然”,道理也很正大。但是怎样征服?还不是要顺从自然的本性?严格地说,世间没有一件不自然的事,也没一件事能不自然。因为这个道理,全体宇宙才是一个整一融贯的有机体,大化运行才是一部和谐的交响曲,而cosmos不是chaos。人的最聪明的办法是与自然合拍,如草木在和风丽日中开着花叶,在严霜中枯谢,如流水行云自在运行无碍,如“鱼相与忘于江湖”。人的厄运在当着自然的大交响曲“唱翻腔”,来破坏它的和谐。执我执法,贪生想死,都是“唱翻腔”。

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人难能的是这“闻道”。我们谁不自信聪明,自以为比旁人高一着?但是谁的眼睛能跳开他那“小我”的圈子而四方八面地看一看?谁的脑筋不堆着习俗所扔下来的一些垃圾?每个人都有一个密不通风的“障”包围着他。我们的“根本惑”像佛家所说的,是“无明”。我们在这世界里大半是“盲人骑瞎马”,横冲直撞,怎能不闯祸事!所以说来说去,人生最要紧的事是“明”,是“觉”,是佛家所说的“大圆镜智”。法国人说“了解一切,就是宽恕一切”;我们可以补上一句“了解一切,就是解决一切”。生命对于我们还有问题,就因为我们对它还没有了解。既没有了解生命,我们凭什么对付生命呢?于是我想到这世间纷纷扰攘的人们。

1947年

媒体评论

李泽厚: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望尘莫及而想努力学习的。朱先生那半弯的腰,盯着你看时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带着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声调,现在异常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余光中:朱光潜的书不但内容、观点启发了我,而且他的语言很流畅、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对当时的我非常有帮助,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会去找朱光潜的书去看,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朱自清: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能做的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手里……

朱光潜的著作,“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如“行云流水,自在极了”,“你想得知识固可读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谈资也可读它。如入宝山,你决不会空手回去的。”

柴静: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人情物理的深广真确的认识。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础。他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是一部美轮美奂且值得一读的经典佳作。这本书收录了朱先生31篇代表作品,还有60幅东西方艺术名作,可以让读者在读散文的同时,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打开了读者了解东西方艺术的窗口。

2017-03-10 08:54:01
来自滕岳**的评论:

厚积落叶听雨声 帮朋友买的,朋友拿到书后很是满意,是一次快乐的体验!

2017-11-23 13:10: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静下来心来就越爱生活越爱阅读。本来乍一看到书名觉着太过小清新,表达的情感未必如同其名。可一撇到作者是朱光潜先生就来了兴趣,大致翻看了目录和前一两页就下单了,刚到打开时发现里面还有一个读书笔记小本子,真是有心了,让我很惊喜。有缘者有意者可试读之。

2016-11-03 22:53:51
来自辜苏城**的评论:

之前上美学的时候有听朱光潜先生,但还是第一次买他著的实体书,不得不说首先打动我的是书名,收到包裹好开心,愿所有的落叶都能在积厚的过程中听见不一样的雨声。

2017-03-31 19:57:30
来自小***1(**的评论:

这本书在美学,艺术性。都太专业了,有点看不下去!

2017-04-23 09:49:54
来自t***q(**的评论:

一位名家说过,审美比拥有知识 更重要,美学是应该懂得一门学科知识,书中配备60幅艺术名作,解读大师毕生的思想精华,荟萃文字与生活的美意,在平凡中理解生活中的美。

2017-01-04 16:06:01
来自cczluna**的评论:

精美图文,全彩装帧。收录60幅东西方艺术名作,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绝无仅有的典雅版本,凝萃文字与生活的美意

2017-10-15 20:34:22
来自***(匿**的评论:

“自然美”中“自然”与“美”是相互矛盾的,自然不代表美,美不代表自然,因为一个东西总要经过一番精心雕琢后才能展现它独特的美,然而经过雕琢后的它又失去了它的自然,所以“美”与“自然”不可兼得。

2017-05-09 10:55:50
来自我是楠**的评论:

当当独家赠送心灵笔记本。首部精华作品集,全彩装帧,深度影响蒋勋、丰子恺、李泽厚、柴静、齐邦媛等诸多文化名人。始终温和地坐在岁月里,听雨落,听风起,让自己醒来。附赠朱氏情诗译作雅致拉页。

2016-11-14 15:12:48
来自果冻814**的评论:

看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果是看书乐在其中那更是妙不可言了。我是看书喜欢看,但更加喜欢买书。所以书是买了一波又一波,当或现代或古典,或轻软或厚重的书捧在手里的时候,人事的纠纷,尘世的困扰都可以消弭了。再如果红袖添香,那滋味,妙处难于君说……

2016-11-01 17:53: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质量很不错,另外多了一本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不知是发错了还是送的,如果是送的就太贴心啦因为的确想买这本来着。物流慢一点,但也能理解,毕竟赶上双十一。东西质量好才是最根本的。希望当当能改变物流包装,让书本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更好的保护。

2016-11-15 17:33:59
来自悦舟**的评论:

到做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年来,在的30多次国内考察中,涉及改善民生的最多,其中关于扶贫的就占到一半以上。亲自主持召开的29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了上百份文件,其中社会民生改革类最多。

2016-11-15 16:57:27
来自黑豹冲**的评论:

朱光潜先生是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因此,他也不免是文艺批评家;他向来称他的著作为“说理文”,这是恰当的,无论是论文还是专著,他都是在说理,其中也不免有批评的成分。但朱先生不以批评家闻名,因为他很少写文艺批评,但偶有所作,便显出特色和功底来。

2016-12-12 19:46:00
来自擦亮眼**的评论:

既没有了解生命, 我们凭什么对付生命呢? 于是我想到这世间纷纷扰攘的人们。 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我还记得清楚,因为那是我生平中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有一年夏天,我到苏格兰西北海滨一个叫做爱约夏的地方去游历,想趁便去拜访农民诗人彭斯的草庐。

2016-11-05 21:43:18
来自doushuf**的评论:

阅读朱光潜先生的《厚积落叶听雨声》,朱先生对于美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前从未这样阅读过这样相对系统的讨论美学的书籍,受益匪浅,而在这过程中也有些感触,希望记录下来,想知道如果以后再看是否有所变化,每个人生的阶段都由不同的对于美的感悟,也许若干年再看这段文字又有新的感悟可以书写。

2017-11-01 10:47: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精美的一本书。读书提升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真善美广植人心。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人文精神。在评价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时,“有书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阅读中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境界”,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必然收获和最大收获

2016-12-08 08:50: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厚积落叶听雨声 信赖当当,买书之地!这本书是非常推荐的,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是十分吸引人的,笔触清新,非常适合日常生活中的静宁时光,细细品味咂摸,读出其中的精华,朱先生的文字自带美学效果,有理趣,我很喜欢,爱到骨子里,也希望自己能做的到:像他那样宁静淡泊从容面对现实!

2017-10-19 20:23: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很同意郭敬明的观点:散文是掏心掏肺的东西,需要真情实感写出来才会引起共鸣,,朱光潜先生的这本散文虽然写的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是他的思想、心理、观点却有很多都至今相同,值得细细品味,自会产生共鸣!

2017-10-24 16:57: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朱光潜作为著名的美学大师他深湛的研究沟通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如何欣赏美,如何创造美,是很值得看的一本书。书中间或插有几张精美的图片 令人焕然一新 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2016-11-16 10:48:40
来自希良梨**的评论:

书本有些味道,但是内容还是很好的。朱光潜的文章适合高中生阅读。

2017-10-17 20:14:34
来自蔚蓝的**的评论:

对当当及其失望!双十一买的书丢失了也没通知,足足等了十多天各种联系客服得知,客服轻描淡写说给我退,又或者重新购买差价给我补礼券!你们这是等于把我的钱变成你们的礼券!天理何在!百般投诉最后在双十二的才给我返到账户余额!足足耽误了一个月!余额连app都不能体现!差!差!差!卸载!不会再来!

2016-12-11 16:56:23
来自y***e(**的评论:

厚积落叶听雨声 就如这书名一样,内容和排版都充满诗情画意……书后附上了几首朱光潜先生的翻译的诗歌作品,太美了,感觉比原文美出了不止一点点……

2017-03-16 15:27:56
来自卿本良**的评论:

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新作《厚积落叶听雨声》是一部美轮美奂且值得一读的经典佳作。这本书收录了朱先生31篇代表作品,还有60幅东西方艺术名作,可以让读者在读散文的同时,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打开了读者了解东西方艺术的窗口。

2016-12-12 23:29:2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黄永玉先生说:真正称得上读书人的应该像钱钟书、陈寅恪、吴宓、叶公超、翁独健、林庚、钱穆、朱光潜……这些夫子,系统巩固,条理清楚,记性又好,在他们面前,我们连“孺子”的资格也够不上。。。读过朱光潜这本关于美学的书籍,真真钦佩于大师的学识。

2017-04-12 12:58: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厚积落叶听雨声”,我想许多人和我一样,喜欢这样的环境、时光,任岁月如溪水清流,静谧、温馨,享受时光带给我们心的宁静和从容,从文字中汲取营养、精华和力量!

2017-08-03 09:09:48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