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图书
人气:9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作者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文化“子宫”,中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既在学校这边,也在家长这边。不仅儿童需要受教育,父母同样需要改变。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孩子是父母*的事业。 作为在中...
  • 所属分类:图书 >亲子/家教>家教方法  
  • 作者:[张文质]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03162741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8
  • 印刷时间:2013-07-01
  • 版次:5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文化“子宫”,中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既在学校这边,也在家长这边。不仅儿童需要受教育,父母同样需要改变。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孩子是父母的事业。

作为在中国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教育学者,作者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在各地做过上千场讲座,他的很多观点,如“教育的起点是培养‘正常人’”,“没有陪伴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等等,已经成为无数父母的共识。

作为在中国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教育学者,作者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在各地做过上千场讲座,他的很多观点,如“教育的起点是培养‘正常人’”,“没有陪伴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等等,已经成为无数父母的共识。

编辑推荐

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易犯错,更具风险;也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令人欣慰,令人自豪。孩子是我们的甜蜜,我们的忧伤。

作者简介

张文质,诗人,教育学者,《明日教育论坛》主编,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唇舌的授权》、《保卫童年——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对话》、《我们是怎样做生命化教育研究的》、《我的写作是献给自己的祈祷书》、《教育的十字路口》、《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的心灵之约》、《我们这一代教师的精神面相》、《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业》、《书如何拯救生活》等。主编的主要著作有《活着就是幸福——生命读本》、《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师的爱情》、《生命教育》中小学实验课本以及生命化教育系列丛书。

目录

第1篇 孩子的未来既在父母生命中,又在父母手心上

回到思考的起点:把孩子培养成乐观、开朗、有教养的人

每一个孩子来到世上,都希望遇到一个好父母

健康的生命是孩子走向的里程碑

孩子唤醒了我们身上的智慧

怎样用一种责任推动另一种责任

谁能为孩子提供丰富而有益的生长环境

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

我们身上有多少改变不了的东西

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铁是铁,钢是钢,不要“恨铁不成钢”

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是天才

我的孩子会是莎士比亚吗

“你的孩子身上带的土少”

你上的是快车还是慢车

在古代,当动物还能像人一样说话的时候

“母本”很重要,范本更重要

“我们的事业是做个好父母”

第2篇 重建以孩子成长为中心的家庭文化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母亲代表着安全

全家一起吃饭,孩子更优

在中国,每天有8%的父母不和孩子说一句话

孩子,爸爸非常爱你

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圣母,为什么一直抱着自己的孩子

无论去哪里谋生,你一定要带上孩子

孩子的信,让人心碎

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为什么酒店里没有家庭客房

增加美好的聚会,减少无聊的应酬

第3篇 用健康的方式培养“正常人”

抓住关键期,赢在起始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错了吗

“敏感期”有什么、特点

给孩子无限耐心的爱

“叫爸爸”,他教了孩子三万多次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热情鼓励

给孩子无限尊重的态度

请记住我的三个观点

一本值得读一百遍的书

化身为仙女的好母亲

“独生子女是教育不好的”

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管教从严是不是老一套

“你们中国人,好像不太喜欢孩子”

把“一只手”的教育改为“两只手”

从“手对手”到“肩并肩”

如何和孩子说话?父母该做的12件事

如何和孩子说话?父母不该做的12件事

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心灵

早期教育的过失会变成无尽的麻烦

教育的起点是培养“正常人”

你会一条道走到黑吗

你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根筋”吗

教育真正变好,还需要40年

人生是一场超长距离的马拉松

你读书的声音,一定要让我听得见

第4篇 八条戒律也是八个人文常识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戒律二:不能生气了就教育

戒律三:更为重要,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戒律四:我们不能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戒律五:要尽量避免消极教育

戒律六:要尽量避免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

戒律七:一定要避免与别人的孩子作简单的对比、进行教育

戒律八: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

给父母的20条建议

给孩子的20条建议

在线预览

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几乎是终身性的。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

天资唤醒得越早越容易发展,天资唤醒得越早越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建立自信。 父母要尽全力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失望和厌烦,任何时候爱孩子,都是一种行动。你和他做一起,你带领着他,你站在他身后。 努力让孩子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对他形成对污秽、邪恶的免疫力大有帮助。无论你到哪里谋生,无论你生活多艰辛,请一定带上你的孩子。孩子不在你身边,孩子就在更多的危险之中。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人生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没有生活在自己家里造成的。生而为人,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个生命都蕴含着神秘性和不可知性。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送给孩子好的礼物。

“陪伴”是送给孩子好的礼物家庭教育很大的麻烦就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谁”或者有可能成为“谁”,时常让人疑惑的总是这样的问题:我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呢?有个说法一直被人看作是一种消极的应付态度而不断地作为反面教材被提及,那就是“当24小时和尚撞24小时钟”,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句话背后自有它的深意:只要你当24小时的和尚,你就有责任撞24小时的钟。这在旁人看来极其枯燥的工作,因为责任使然、信仰使然,你也能够让它变得充满趣味和韵致。由这个比喻,我想到为人父母这件事,往往就是一辈子“撞钟”的工作,养育和教育孩子,几乎也成了我们一生无法逃脱的责任。

选择为人父母,就是选择一种人类普遍的宿命,你必须,也只能以积极的建设者的态度,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比自己更、更健康、更幸福的人。这样的道理说起来总是容易的,谁不曾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梦想呢?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说:“孩子是我们的甜美,也是我们的悲伤,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心。”在这优美、隽永的句子背后,是一个父亲对生命深切的体验和对为人父母的责任极富张力的概括。孩子的未来既在父母的生命中,又在父母的手心上。那么真正的好父母在哪里呢?

2008年,为了写作《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一书,我在山东、上海、江苏、福建、湖北、四川、广东等地做了大量调查,调查的结果既让我震惊,也印证了我十多年来在基础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观察结果:一个“问题学生”背后,往往有着一个“问题家庭”,一个孩子的成长出了问题,原因有可能出自学校与社会,但更本质的原因一定在于家庭。而从家庭中找原因,往往问题又出在早期教育上。20世纪最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一个人无论身心哪个方面的疾病,如果病根出在童年的话,往往是很难治愈的。因为童年所有的影响,对一生而言,都是一种文化“刻印”,一旦刻上几乎终身难以更改。童年确实是生命之根,我们无论怀着怎样的虔敬之心来理解自己作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培根”工作都不为过。

在我看来,陪伴孩子成长不但是父母的核心责任,也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好的礼物。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营养学家兹泰尼研究发现,79%的青少年都喜欢跟父母在一起吃饭,晚餐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比吃什么更为重要。很多研究表明,全家人一起吃饭会有助于孩子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跟父母在一起吃饭的孩子,会较少地发生抽烟、喝酒、吸毒、打架等行为。哪怕父母双方只有一个人能够赶上晚餐,也同样能达到以上的效果。因为通过吃饭这种方式,把孩子聚拢在父母的身边,父母对孩子的注视本身具有一种显在或潜在的教育力量,同时父母也是在通过自己生命的示范,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父母确实就是一个好范本。但是我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问的结果都表明,看上去最为简单的陪伴,在很多家庭中却是一件难事。中学生24小时时间没有跟父母说过话的达到了8%左右,每周和父母一起吃饭达到7次以上的不到一半,有烦恼能找父母交流的不到15%。父母不和孩子说话,或者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原因当然很多,但也可以这么说:孩子在童年时,你不和他生活在一起,你不和他一起用餐,不陪他说话,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可能就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交流,也难以与孩子交流,甚至你和他交流的姿态都会不太自然,这样的错失你可能难以改善与弥补。在一个人的童年,父母的存在尤其是母亲的存在代表着安全、温暖和欢乐,一个孩子对母亲的需要是本质性的、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

一个孩子如果在他年纪太小、尚未有所准备、恐慌无助的时候不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或者母亲经常长时间离开他,这种分离一定会导致心灵的创伤,因为它侵犯了人与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联系——母子纽带。一个从小没有母亲的人往往一生都是疼痛与茫然的,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母亲经常不在场的人,同样难以获得充分的爱,这一切都会影响到他生命的舒展与自我确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成长,较大的问题不是他的生活处境,而是他能否得到父母的陪伴、抚爱和鼓励。可以说,童年的错失往往是一生的错失,童年过不好的人自我修复之路很难也很漫长,童年的幸福是人一生幸福的半径。

家庭教育越来越需要父母具备必要的生儿育女的知识,但更重要的,也容易被人忽视的却是为人父母的本分:你要想让孩子成长得更正常、更健康、更快乐,你就应该更充分、更耐心地陪伴他,培养一个正常人需要的就是正常的生活,这一点做到了,孩子就不会有大麻烦。对孩子成长的思考,一定要转向家庭、转向父母的责任。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当我们有机会外出旅行时,是否首先考虑的就是一定要把孩子带上?当我们下班时,下班的路是否是回家的路?周末的时间是否是家庭的时间?可能更为严峻的是,当我们外出谋生时,无论具体的生活有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想方设法甚至历经艰辛把孩子带上吗?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一方面是情势所迫,万不得已;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文化存在问题,我们很容易就选择了把孩子留在孤独、无助、疏于管教和缺少疼爱的环境之中。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孩子不在你身边,一定就在各种危险之中。由于童年影响具有刻印般的不可逆转性,后面要想进行补救,会为时已晚,丧失了成长与教育的时期,这也意味着木已成舟,更多的只能听天由命了。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让孩子远离孤独、无助与恐惧,看着孩子长大也是我们较大的幸福。我曾在福州一所小学做了个外来工子女家庭教育的问卷调查,很多父母都谈到“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才算一个完整的家”,“把孩子带到身边是我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其实,只有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的艰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才能成为教育孩子的一种品质资源,孩子才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生活的不易,看到父母的付出。这一切都有助于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同时能够激发他内在想要改变自己的愿望。教育说到,就是改善遗传、改进文化。遗传很多方面是不能改变的,但可以改善它。教育很重要的作用在于改进文化,我认为在家庭之中核心的文化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陪伴着孩子成长,在有爱、有鼓励、有帮助的地方,即使生活很艰辛,生命照样可以很健全、很健康。

媒体评论

2013年度《中国教育报》教师最喜爱的图书

钱理群 刘铁芳 肖川 窦桂梅 黄爱华 联袂推荐

我曾邀请张文质先生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为学生家长作报告。虽然我们很多学生的父母是海归博士、教授,但我认为在做父母这件事上,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习。今天儿童面临的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家庭教育要正本清源,更需要父母们意识到改变要从自己开始。

——著名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窦桂梅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相当不错的一本书,让家长和孩子更好相处,让父母与孩子更好的沟通

2016-01-31 16:09: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老师推荐购买,是本不错的书,现在教育孩子家长也要不断学习,否则真的难。

2015-12-15 10:25: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孩子需要学习,父母更需要学习,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从父母改变开始。

2014-07-30 16:37:4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是一本很朴实也很实用的书,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家长都应该好好读一读。

2017-06-18 05:33: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孩子是小学新生,在老师推荐下购买,翻看了部分,强调家庭教育才是教育之重,改变父母,孩子才会越来越强大!

2014-09-09 01:05:28
来自温暖的**的评论: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好父母的100条教育信条!改变是教养的开...

2014-12-21 11:22: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适合父母阅读,可以学会很高的和孩子沟通,书很不错,值得拥有。

2016-10-04 21:11: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学会怎么和孩子相处,引导他们学会面对自己的生活

2017-08-25 21:43:29
来自彤语**的评论: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父母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一览无遗,要想孩子改变,先改变父母

2015-04-30 10:45:36
来自书迷201**的评论:

这本来是老师指定的一本读物,结果我不知不觉间,和小孩子一样开始看了起来,很好的一本书!

2017-09-12 07:53: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发货时一定是平整的,但在运输途中书脊上端被压皱了,还破了点皮,还有一本绘画方面的书也是同样的问题,这两本书大些,应该平放就好了,或是用大一点的纸箱,上次订的书也是有一本被弄坏了。希望改正一下。谢谢啦!

2014-04-13 21:55:33
来自尘***0(**的评论:

因为张文质教授来园里分享了一堂亲子课,所以喜欢上了他的书~适合父母读的一本好书~

2017-03-24 17:30: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孩子的教育不能耽误,多学习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2016-01-10 08:30: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评!真的很现实,值得读的一本书。特别是做父母的

2017-08-31 09:59: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不错老师要求看的可以净化家长教育孩子中正迷茫的心灵

2017-01-03 10:36:53
来自liuxin2**的评论:

很实用,首先要转变思想,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每一位父母修行的过程

2016-07-13 12:52: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目录第篇孩子的未来既在父母生命中,又在父母手心上 回到思考的起点:把孩子培P养成乐观、开朗、有教养的父母改

2015-08-22 10:19: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是我女儿幼儿园老师要求家长读的,我收到通知就匆匆**当购买,结果缺货。直到寒假快结束时才买到,拿到书,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把书看完了,看完后,感觉作者想表达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就我的阅读口味而言,我觉得介绍和讲解的方法一般吧。

2014-02-18 15:32:23
来自牧星女**的评论: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言传身教才是教育之本,改变。理应从我们开始。

2016-03-06 12:18:56
来自彩虹茧**的评论:

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看完,一直被吸引着,“对于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2014-03-08 11:05: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接连一单一单拍了几本成就了快递哥几单生意帮同学家长买的我自己也买了不错的一本书老师推荐的净化家长教育孩子中的迷茫心灵

2017-01-03 10:41:15
来自janezho**的评论:

很多父母都是匆忙上岗的,没有岗前培训,上一辈人对我们的教育也一般,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教育起来困难重重,用这本书来帮助自己吧

2015-03-10 10:55:4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用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2017-02-14 15:37: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张文质,诗人,教育学者,《明日教育论坛》主编,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

2017-03-09 09:27:06
来自/mm笑忘**的评论: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好父母的100条教育信条!改变是教养的开始)家庭教育很重要,从我买了很多教育的书籍可以看出,所有的思想都是在说,孩子是白纸,孩子是天真无辜。万恶之源都是来自于家长。

2015-05-13 15:18: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要年 人生是一场超长距离的马拉松 你读书的声音,一定要让我听得见第篇八条戒律也是八YA个人文常识 戒律一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好父母的100条教育信条!2改变是教养的开始,感动千万父母、惠及万千家庭、标本兼治的经典家

2016-06-21 15:55: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不错的一本书,孩子的习惯真的来自于父母,只有父母自身做好了才能改变孩子的一身!老师推荐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帮助 值得 有意义。

2015-11-09 16:36:10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