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改变会发生图书
人气:9

相信改变会发生

自序 爱,让一切成为可能 感恩我的女儿,让这本书的出版成为可能。 十年前,我活在别人眼中还算的世界:工作稳定,收入丰厚,事业蒸蒸日上;有车有房,旅游、美食、玩乐,生活无忧;老公虽然很忙,但对我很好...
  • 所属分类:图书 >亲子/家教>家教方法  
  • 作者:[杨莉]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50252370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5-05
  • 印刷时间:2015-05-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纯质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相信改变会发生》从情感和心理层面探讨教养之道,作者把萨提亚模式的精髓——积极正向、人性化、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倾注书中。通过对常见的养育困惑的解析,让父母可以了解到不同处理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看到孩子成长需要哪些重要的心理营养,以及如何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编辑推荐

打破原生家庭教养模式延续。

我们从父母那里学习如何做父母,于是教养模式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很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随着爱一起,传递到了孩子身上。相信改变会发生,相信我们每个人,包括孩子,都能以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这种信念将帮助孩子成长为内在完整而富有灵性的人,也将带给父母一场全新的幸福体验。

国内首部萨提亚亲子应用图书。

作者把萨提亚模式的精髓——积极正向、人性化、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倾注书中,通过对常见的养育困惑的解析,让父母可以了解到不同处理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看到孩子成长需要哪些重要的心理营养,以及如何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全球知名萨提亚导师约翰贝曼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杨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BSCMC认证萨提亚模式咨询师,全国首届萨提亚大会主题演讲嘉宾,中国萨提亚模式高峰论坛主题演讲嘉宾,中央财经大学培训学院客座专家。

经常担任约翰贝曼、安娜等全球知名萨提亚导师的助教及教学翻译工作,协助他们培训本土萨提亚模式专业咨询师以及社会公开课程。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领域授课超过六年,为个人、夫妻和家庭提供个案咨询。

为《心理育儿》《时尚育儿》等杂志撰写专栏文章。2010年,在SATIR JOURNAL上发表研究论文《在中国应用萨提亚模式进行心理治疗》。

目录

推荐序

推荐序二

自序 爱,让一切成为可能

导言 萨提亚模式简介

及时章 自尊自信

Part One 父母的态度是一面镜子

凹透镜照出“矮子”

凸透镜照出“巨人”

哈哈镜照出混乱

平面镜前才是真实的自己

萨提亚雕塑课堂:别让“理想样子”遮挡爱的平面镜

Part Two 满足深层渴望:安全、接纳、我是重要的推荐序

推荐序二

自序 爱,让一切成为可能

导言 萨提亚模式简介

及时章 自尊自信

Part One 父母的态度是一面镜子

凹透镜照出“矮子”

凸透镜照出“巨人”

哈哈镜照出混乱

平面镜前才是真实的自己

萨提亚雕塑课堂:别让“理想样子”遮挡爱的平面镜

Part Two 满足深层渴望:安全、接纳、我是重要的

安全

永远不说抛弃

孩子不是“出气筒“

哭是真实的情绪表达

接纳

不为难孩子的天性

说真话才坦然

没有缺点,只有特点

我是重要的

重视孩子的感受

谁都可以发表意见

敢于提要求

第二章 自主自立

Part One 处理好期待才能放下心、放开手

“听话”的要求来自父母的期待

不是所有愿望都要满足

顺应孩子的心理成长阶段

萨提亚雕塑课堂:调整期待,激发孩子的内在力量

Part Two 满足深层渴望:信任、欣赏、支持

信任

没有坏孩子

自己选择好朋友

享受当下的快乐

欣赏

欣赏品质而不仅仅是行为

无需比较

拒绝有目的的夸奖

支持

用建议代替决策

在脆弱的时候给予爱

做不到很正常

第三章 规则和界限

Part One 界限清晰促进内在完整

真正享受规则和界限带来的好处

行为自由不等于内心自由

健康的设限方式

善用界限处理好三世同堂

萨提亚雕塑课堂: 当孩子因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哭闹时

Part Two满足深层渴望:自由、乐趣、尊重

自由

接触真实生活

会想象,敢表达

尊重孩子的选择

乐趣

爱玩才会乐享生活

呵护学习兴趣

快乐的父母是好的榜样

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的

难堪的感觉很伤人

自主带来力量感

第四章 情绪管理

Part One 有稳定的情绪才能给予稳稳的爱

情绪是信使

萨提亚模式下的情绪管理

做孩子的情绪教练

萨提亚雕塑课堂:以一致性状态面对孩子的负向情绪

Part Two满足深层渴望:理解、认可、亲密

理解

发脾气是有原因的

言行问题来自于内在

接纳期待,但不一定要满足

认可

拒绝的态度会让坏情绪变得更坏

倾听孩子的意见

换个方式满足渴望

亲密

分享内心世界

评判性反应导致关系疏离

家庭和睦最重要

第五章 适应社会

Part One 与孩子共同成长

成为好的决策者

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真正有效的沟通

增进亲密感的五种语

萨提亚雕塑课堂:教会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Part Two满足深层渴望:归属、联结、性

归属

让孩子参与家庭互动

交朋友不戴“有色眼镜”

学校就是小社会

联结

敞开心扉与人交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不要对环境充满抱怨

告诉孩子生命来源的真相

恰当处理自慰现象

用健康的态度对待“性”

结语 送给孩子两样好的礼物

后记

在线预览

及时章 自尊自信

凹透镜照出“矮子”

在《爱与秩序》一书中,福斯特克林纳(美国精神心理医师)提出“教官式父母”的概念:“他们吹毛求疵、严格管控……许多人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家长都扮演了教官的角色。”教官式父母最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指责和光讲道理。

当我们总是指责时,就会把焦点放在孩子的“不是之处”上,忽略孩子的感受。我们希望孩子意识到并承认自己错了,不要像现在这个样子,而应该像我们想象中理想的样子。有时候,我们甚至希望孩子的自我感觉很糟糕,因为也许只有深入内心的痛,才能促使他彻底改正缺点。这个时候,我们经常这么说:

你怎么又没做好?怎么这么笨?!

你又打人了,真是个坏孩子!

你就是不如××,你看他多好!你要是有他一半,我就知足了!

而当我们光讲道理时,会把焦点放在“道理”和“应该”上,不但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忽略了我们自己的感受——在萨提亚模式中,这种沟通方式称为“超理智”。我们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好:性格好、听话、具备很多美德,甚至达到“”;希望孩子不要有太多感受,因为感受越多越敏感、越脆弱,没有感受反而更坚强、不受伤害;还希望孩子能讲道理、不感情用事。这个时候,我们经常这么说:

哭有什么用,还是想想该怎么办吧!

孩子就应该把书读好,不要想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我身边多少例子都证明了,现在贪玩不用功,将来肠子悔青了也没用!

当我们总是用指责和超理智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就会在他面前竖立起一面凹透镜。

从父母的态度中,孩子可能读到“我不够好”,长此以往,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偏低。正如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导师麦基卓和黄焕祥在《懂得爱》一书中所言:“凹透镜的映射作用让孩子怀疑自己、责备自己、低估自己,甚至可能一生都活在这样的阴影之下。”及时章 自尊自信

凹透镜照出“矮子”

在《爱与秩序》一书中,福斯特克林纳(美国精神心理医师)提出“教官式父母”的概念:“他们吹毛求疵、严格管控……许多人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家长都扮演了教官的角色。”教官式父母最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指责和光讲道理。

当我们总是指责时,就会把焦点放在孩子的“不是之处”上,忽略孩子的感受。我们希望孩子意识到并承认自己错了,不要像现在这个样子,而应该像我们想象中理想的样子。有时候,我们甚至希望孩子的自我感觉很糟糕,因为也许只有深入内心的痛,才能促使他彻底改正缺点。这个时候,我们经常这么说:

你怎么又没做好?怎么这么笨?!

你又打人了,真是个坏孩子!

你就是不如××,你看他多好!你要是有他一半,我就知足了!

而当我们光讲道理时,会把焦点放在“道理”和“应该”上,不但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忽略了我们自己的感受——在萨提亚模式中,这种沟通方式称为“超理智”。我们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好:性格好、听话、具备很多美德,甚至达到“”;希望孩子不要有太多感受,因为感受越多越敏感、越脆弱,没有感受反而更坚强、不受伤害;还希望孩子能讲道理、不感情用事。这个时候,我们经常这么说:

哭有什么用,还是想想该怎么办吧!

孩子就应该把书读好,不要想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我身边多少例子都证明了,现在贪玩不用功,将来肠子悔青了也没用!

当我们总是用指责和超理智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就会在他面前竖立起一面凹透镜。

从父母的态度中,孩子可能读到“我不够好”,长此以往,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偏低。正如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导师麦基卓和黄焕祥在《懂得爱》一书中所言:“凹透镜的映射作用让孩子怀疑自己、责备自己、低估自己,甚至可能一生都活在这样的阴影之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父母崇尚“挫折教育”,认为要让孩子承受很大压力、经历很多挫折,才能锻炼他们的抗压能力,才能有助于将来很好地适应社会。这些父母从不轻易表扬孩子,因为担心他会产生自满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这些做法并不符合“挫折教育”的初衷。“挫折教育”是要“吸取教训”,而不是“找错”,但是有些父母和老师,不放过任何批评孩子的机会,甚至故意制造环境来让孩子品尝失败的滋味。研究表明,青少年持续体验失败很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强烈的负向情绪,包括但不限于抑郁、愤怒等,他们会感觉自己不好或产生攻击的冲动,更糟糕的情况是对生活失去兴趣。

假如不用指责和光讲道理的方式,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怎么做?选择“对事不对人”,把孩子的“行为”和“人”(这里指冰山的水下部分)区分开来,避免他在“自己”层面感觉到“我不好”。父母可以提出看法和建议,问一些启发思考的问题,把焦点放在如何帮助孩子做出新选择上,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理解和宽容。

比如,当孩子打了别人时,父母不说“你真是个坏孩子”“打人不是好孩子”等,而是说:“爸爸知道你很生气,如果是我,我也会生气的。生气当然可以,但打人是不可以的!”“发生了什么事?除了打他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凸透镜照出“巨人”

有些父母自己是在被指责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深知这种方式带给孩子的痛苦,为了跟自己的父母做得不一样,不让孩子受苦,他们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讨好孩子,成为“直升飞机式父母”。直升飞机式父母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时刻监控孩子的举动,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他们忽略自己的感受,努力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和愿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全世界最棒的,别的孩子都比不上。他们常说的话是:

宝贝儿,你是最棒的!

你比××强多了!他们都不如你!

宝贝儿,只要你高兴,让妈妈做什么都行!

当父母总是使用讨好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就像在孩子面前竖立起一面凸透镜。

在凸透镜的映射下,孩子可能感觉自己比别人都重要,别人应该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和愿望,认为自己才是好的,别人都不如自己,唯我独尊。长此以往,结果可能如《懂得爱》一书中描述的那样:“凸透镜的映射作用让孩子因自负而膨胀起来,或者认为没什么值得学习的,或者不信任他们的父母。”

许多独生子女家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被过度骄纵,目中无人,自私自大,缺乏对别人的尊重和同情,因此很可能在与人交往中屡屡受挫,极端情况下甚至还会做出伤害他人、伤害父母的行为。他们可能一方面自负,另一方面却又自卑,因为他们的内心会存在疑问:我真的是好的吗?真的比别人都强吗?而且,为了迎合父母一贯的过高评价,他们很可能会努力去达到高标准,无形中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当无法达到标准时,他们就会责备自己,或者通过撒谎、贬低别人等手段,让父母觉得还是自己好。显然,这种心理状态是很纠结的。

哈哈镜照出混乱

还有的父母用打岔的方式对待孩子。打岔的一种表现是不理会,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干自己的事情,对孩子说:“去去去,玩你自己的去!”另一种表现是说不相干的话,既跟自己和孩子没关系,又跟所处的情境没关系。比如孩子哭了,父母说:“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再比如在商场里,孩子想买一个很贵的飞机玩具,父母说:“看这个小恐龙,这个好!”

其实,打岔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还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重要、与父母不亲近,或者习惯于不去解决问题,总是岔开话题、注意力不集中等。打岔的方式就像在孩子面前竖立起一面哈哈镜,孩子照见的自己是混乱的、不清晰的、困惑的。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凹透镜、凸透镜,还是哈哈镜,都只是可能的影响,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父母这么做,不代表孩子一定会发生这些情况,只是有这样的可能性存在。

平面镜前才是真实的自己

真诚一致地对待孩子,这就是“顾问式父母”。顾问式父母较少用指责、超理智、讨好和打岔的方式。他们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不管他多小,都会平等对待;与孩子在渴望层面联结,让孩子感受到爱、尊重、理解、接纳、欣赏和支持;他们真实、坦诚,在乎孩子的感受,也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他们的观点是开放的,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不适合,因此不强求孩子与父母一致,鼓励孩子发展出自己的观点;他们会及时“回应”而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也愿意接纳孩子因愿望不被满足而出现的各种情绪;他们会坚持既定的行为规则和界限,允许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并鼓励孩子承担后果;他们会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联结内在,找到适合自己内心的答案。

从顾问式父母身上,孩子能学会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觉得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很好,值得被爱;做真实的自己,安全感充足,自在放松;由内而外地自律,要么选择遵守规则和界限,要么坦然接受违规的惩罚;聆听内心的声音,判断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敢于表达,也愿意去承担责任。

这样的孩子自我价值感很高,表现出来的状态是自尊自信的。这就是在平面镜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平面镜的核心作用在于让孩子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不需要放大或缩小,并且透过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感觉到自己足够好(这里的“足够好”是指孩子觉得自己这个人足够好,行为上如有不适合之处,可以随时随需调整),是值得被珍爱的。这是孩子自尊自信的根基。当这个根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内化之后,他就不再需要依赖于外界的认可和判断,而渐渐生发出强大的内心力量,信任自己、珍爱自己,自然会拥有健康、幸福和成功。

萨提亚雕塑课堂:别让“理想样子”遮挡爱的平面镜

这是一位五岁女孩的妈妈,她认为女儿很内向,跟别人打交道时显得很不自信,这一点让她十分苦恼。在课堂上,我们请一位学员来扮演女儿,另一位学员扮演“理想样子”,即妈妈希望女儿呈现出的样子,然后运用萨提亚雕塑技巧,看看在下面三个场景中妈妈和女儿各自的反应。

(1)当女儿表现出不自信时,妈妈会怎么做?

妈妈的做法是指责女儿。她一只手指着女儿,另一只手冲着“理想样子”竖起大拇指,嘴里说着:“你要是这样就好了!”

(2)面对妈妈的指责,女儿会有什么反应?

及时种反应:生气。女儿说自己很生气,生妈妈的气(一只手指着妈妈),也生那个“理想样子”的气(另一只手指着“理想样子”)。

我们肯定对这种情境不陌生。我见过很多逆反的孩子,他们叛逆父母、叛逆学校、叛逆社会,用指责的方式对待所有人。也许我们自己就有体会,不知为什么就是不喜欢某种类型的人,回想一下可能就是因为小时候父母说“你要是那样就好了”,从此便讨厌那一类人了。

第二种反应:不理会。女儿背过身去,不理会妈妈,也不理会“理想样子”。

我询问女儿感觉如何,女儿说:“轻松些,没那么大压力了,但也觉得孤单,很想回头看看妈妈,同时又很矛盾,不愿意回头。”我询问妈妈感觉如何,妈妈的表情变了,说自己感觉很难过,好像失去了孩子一样,没有联结。

这种情境也不少见,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很多都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对待父母的责备和要求,网瘾、早恋、离家出走,甚至吸毒其实都是在用这种打岔的方式来应对压力。

第三种反应:认同。女儿想听妈妈的话,她走到“理想样子”的背后,努力把自己变成那样。这个时候,妈妈看不到女儿,只能看到“理想样子”……

媒体评论

这本书给了读者一个清晰而充满希望的架构。透过这一架构,父母可以更了解孩子,准备好做一个成功的父母,用一种能够创造出更健康、更快乐、更成功的结果的方式与孩子互动。

——约翰贝曼 全球知名萨提亚导师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常见的养育困惑的解析,让父母可以了解到不同处理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看到孩子成长需要哪些重要的心理营养,以及如何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阳光的内在品质。

——魏敏 萨提亚北京齐家盛业教育与应用中心创始人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非常欣喜,作者把萨提亚的积极理念、内在冰山理论、人际沟通理论、身体雕塑技术等,灵活地应用于亲子教育之中。这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父母的一份爱的礼物,愿更多的父母接受这份礼物,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蔺桂瑞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授

这是好友杨莉带着爱心写作的一本书。她用自己的生命智慧,与天下父母分享亲子互动的经验。书中不仅蕴含着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更蕴含着一位萨提亚传播者对每个中国孩子的爱。

——郝宗媛 贝曼萨提亚中国管理中心执行助理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们从父母那里学习如何做父母,于是教养模式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很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随着爱一起,传递到了孩子身上。相信改变会发生,相信我们每个人,包括孩子,都能以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这种信念将帮助孩子成长为内在完整而富有灵性的人,也将带给父母一场全新的幸福体验。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常见的养育困惑的解析,让父母可以了解到不同处理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看到孩子成长需要哪些重要的心理营养,以及如何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阳光的内在品质。

2016-04-19 09:01: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育儿的理论很多,各种经验之谈也很多,但是可以把理论与经验结合的,在这本书之前我没见过。墙裂推荐!!!

2015-05-26 19:05: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老师推荐的书,还没仔细看。一次买了两本,一本外观很干净,还有一本的封面有脏手印。

2015-09-15 16:57: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仔细的读完了,妈妈们应该学习一下,实用性比较强。

2016-01-07 16:04: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给评论行吗→_→很麻烦,给个五星不就完了吗。。。

2016-03-21 21:20: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是听别人说的才买来看,很好,没有让我失望,

2016-04-29 07:58: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质一般。有时间再看,一下买了很多还没看呢。希望有帮助!

2016-05-26 09:42:13
来自小麦妈**的评论:

以前采访的专家杨莉写的,看到她在微信里说她出书了,支持一下,还没仔细读。

2015-08-19 17:47: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中大量生活中的案例给我启发很大,很有帮助!也喜欢每章前面的理论讲解,容易懂,终于让我在育儿方面能有心中有数的感觉了。

2015-06-06 21:22:51
来自lijigan**的评论:

很欣赏后记里的一句话‘感谢这本书的原动力--我的生命力和它的起源’。寓意深刻。将本书提升到哲学的高度。需要细细品味。书中最后一章还有一句讲得很好‘人们因相同而彼此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讲出了人性本善、生命可贵、人人都需要爱等人与人之间共性之处,进而使‘’一致性‘’、‘联结’’这一萨提亚模式之首要条件成为可能;更讲出了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强调尊重、宽容、合理期望、规则界限科学划定等的重要性

2015-06-08 22:04: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慢慢学习,很值得用心品读用心体会的一套书,很有收获!

2016-10-14 23:05: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专业书籍,我学习过萨提亚,得看好几遍才好,值得看。

2015-07-23 17:08: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二次买这本书了,给自己买了,又买来送给朋友。很有见地的一本书,慢慢消化中。

2016-10-13 08:47: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内容很好,对于改变原生家庭有很多很好的方法

2016-07-31 22:26:47
来自梧桐树2**的评论:

孩子同学的妈妈推荐的,还没来得及看,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觉得很好,不知道这本书是否能突破,希望能对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2015-11-12 12:40:1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听了安老师的朗读厚,给嫂子买的,不知道他看了没,

2017-05-26 15:15:0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看了一半,教育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希望广大家长朋友能从中受益

2017-04-26 11:53: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不错,就是没有邮寄发票来,清单上显示“电子发票”,可是我需要纸质发票,我也没有电子选择电子发票啊?为什么?

2016-11-13 19:19:40
来自等***(**的评论:

如果父母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什么都不要做…除了给孩子爱

2017-01-05 20:35: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温暖的文字,精致的设计,可以看出是作者的用心之作。对其中亲子教育的鲜活的案例很有共鸣,能从中获得启发和触动。强烈推荐给用心培养孩子的父母们。

2015-06-06 14:12: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相信改变会发生(打破原生家庭教养延续,国内首部萨提亚亲子应用图书,全球知名萨提亚导师约翰贝曼作序推荐!)记出版信息书名相

2015-09-24 20:22:15
来自yunjuan**的评论:

国内的萨提亚亲子书,很适合家长细细品读,强烈推荐!

2016-04-23 07:38: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特别好的一本教育孩子的书,让我这种急躁的父母了解了孩子的很多小毛病都是正常的需求,从而更能理解孩子,多了些耐心。

2016-04-12 12:02:46
来自z***1(**的评论:

实操类育儿心理书,很棒,看完后,对我的启发很大,等宝贝大一点就可以来实验用了

2017-06-29 09:28: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者既是个妈妈,也是心理咨询师,我很认同萨提亚模式的理念,从一个个生活实例中,渐渐明白了自己从小到大成长的经历带给我的影响,也能更好地回应孩子的各种状况,太感谢作者了!

2015-06-18 21:28:14
来自祁红88**的评论:

我们从父母那里学习如何做父母,于是教养模式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很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随着爱一起,传递到了孩子身上。相信改变会发生,相信我们每个人,包括孩子,都能以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这种信念将帮助孩子成长为内在完整而富有灵性的人,也将带给父母一场全新的幸福体验。

2016-03-06 11:24:51
来自shaolon**的评论:

信改变会发生(打破原生家庭教养延续,国内首部萨提亚亲子!非常棒棒的图书明智的阅读进步,阅读使人进步,加油当当我是绝对的当当铁杆粉丝!

2016-12-13 18:12:40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