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之美(便携本)图书
人气:6

极端之美(便携本)

著名学者余秋雨沉淀30年,执笔开讲文化美学,带你品味东方文化精粹的灵性之美

内容简介

详细解说了“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之所以把普洱茶也列入其中,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普洱茶,只是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品鉴普洱茶》这篇文章曾在《普洱》杂志上发表过,一下子就轰动了整个普洱茶行业。从生产者、营销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读。我在文中所排列的普洱茶级别序列,也引起了广泛重视。全国的茶庄、茶客在品鉴和流通那些普洱茶时,都会来参考这篇文章。可见,在今天,生态文化的地位确实已经提高。

为此,余秋雨教授故意把三篇文章的次序做了一个颠倒。先奉上一杯好茶,再听一些曲子,以笔墨收尾。

此外,由于余秋雨教授特别看重文化的感官确认,所以本书专门精心配了200余幅插图,让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品味、感知中国文化的“之美”。

编辑推荐

文化学者余秋雨沉淀30载,执笔开讲“文化美学”

这本书主要选取了我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来讲,为什么会选取这三项呢?所谓“文化之美”,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而书法、昆曲、普洱茶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一个远方的外国人全然把握。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

200余幅高清插图,小巧典雅、双封包装,为你呈现直观的文化盛宴

余秋雨教授特别看重文化的感官确认,所以本书特意配了不少图片,有很多资料图片如今已经相当罕见,比如《品鉴普洱茶》里面选了“福元昌号七子圆茶”“宋聘号”以及一些古董茶的大票和内飞等等。《书法史述》这一篇,图片丰富。书法其实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线,是中国文化人格抽象的一种描绘方式。那些流动的线条正好对应着历来追求的君子风范,他们的举手投足,他们的风雅品貌,都在这个线条当中体现出来了。一个人从小每天在书法当中慢慢地磨炼,就是在修炼自己的精神品格。只要懂书法,从满纸云烟当中就可以看得出中国文化人格。所以这一篇选取了大量具体的书法作品来呼应全文,以便让读者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感受。

带你品味东方文化精粹书法、昆曲、普洱茶的灵性之美

书法是我们进入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简要读本,是中国文化人格抽象的一种描绘方式。那些流动的线条正好对应着历来追求的君子风范,他们的举手投足,他们的风雅品貌,都在这个线条当中体现出来了。一个人从小每天在书法当中慢慢地磨炼,就是在修炼自己的精神品格。只要懂书法,从满纸云烟当中就可以看得出中国文化人格。

而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第 一范型”,也就是“戏中之戏”,堪称东方美学格局的标本。昆曲整整热闹了二百三十年。说得更完整点,是三个世纪。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再加上其间人们的痴迷程度,已使它在世界戏剧史上独占鳌头,无可匹敌。

余秋雨教授之所以把普洱茶也列入,只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普洱茶,只是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普洱茶这一篇曾在一个杂志上发表过,没想到惊动了整个普洱茶行业。从生产者、营销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读,现今全国的茶庄、茶客在品鉴和流通那些普洱茶时,大多会翻阅这篇不短的文章。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千年一叹》《中国文脉》《山河之书》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

二十多年前,他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之后又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莱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完成全部现场文化探索的人文学者,他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余秋雨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目录

自 序

品鉴普洱茶

昆曲纵论

书法史述

在线预览

自 序 书法、昆曲、普洱茶

本书名为《极端之美》,还有一个副题,叫“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对此我要作一些解释。

在商业广告上,“极品”的说法到处可见,但在文化领域就不一样了。文化极品,必须具有五个特性:

一,独有性;

二,顶级性;

三,具体性;

四,共知性;

五,长续性。

概括起来说,所谓“文化极品”,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

精采的学说,算不算?不算。因为那不具体,不成“品”;

国际的赞誉,算不算?不算。因为那未必独有;

本土的特产,算不算?不算。因为那未必;

高雅的秘藏,算不算?不算。因为那未必公认和共享;

……

——经过这么多的筛选,能够全然通过的中国文化极品就很少了。在我眼前只剩下了三项:书法、昆曲、普洱茶。

当然还可能有别项,我一时没想出来。

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一个远方的外国人全然把握。如果他能把握,那我就会上前搂住他,把他看成是文化上的“手足同胞”。

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

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由于地理原因,它们也曾晕化、渗透到临近地区,因而也可以把中国极品称之为东方极品。

只要上了年纪就会明白,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一定是那些可以被感官确认的具体作品。甚至,也可以说是“产品”。

这种沉淀着生命的文化,是精神价值的实现方式。

与这种实现方式相比,种种以“文化”的名义出现的抽象讲解、艰深论述,只是一种附属性、过渡性、追随性的存在,似高实低,并不重要。

对于文化的事,不管看上了哪一项,哪一品,都应该尽快地直接进入。千万不要在概念和学理上苦苦地绕了几年,累累地兜了几年,高高地飘了几年,还在外面。

就拿我所说的这三项来说吧:要写字,就磨墨;要听戏,就买票;要喝茶,就煮水。写了,听了,喝了,才能慢慢品味,细细比较,四处请教,终于,懂了。

“懂”,简简单单一个字,却是万难抵达。在文化上,懂与非懂,是天地之别,生死之界。

这一懂非同小可。自己的懂,很容易连接别人的懂。今人的懂,很容易连接古人的懂。当上下左右全都连成一气,抬头一看,文化真神笑了。

我把书法、昆曲、普洱茶选为“文化极品”的三元组合,估计会有读者对第三项普洱茶投以疑惑。它,也能成为三元之一?

其实,我把普洱茶列入,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普洱茶,只是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

从宏观看,在这三元组合中,书法是纯粹的“文本文化”,昆曲是“文本文化”兼“生态文化”,而普洱茶则是纯粹的“生态文化”。前两种主要代表过往,普洱茶主要代表未来。

我看重文化的感官确认,所以本书配了不少图片。写书法的那一篇,也曾收入另书,但在这里可以直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书法作品,整体就活了。

对这三项极品的阐述,书法和昆曲两篇在海内外演讲时曾获得很高的学术评价。但在社会各层面影响较大的,倒是普洱茶那一篇。它曾在一个杂志上发表过,没想到惊动了整个普洱茶行业。从生产者、营销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读。我在文中所排列的普洱茶级别序列,也引起了广泛重视。据我所知,现今全国的茶庄、茶客在品鉴和流通那些顶级普洱茶时,大多会翻阅这篇不短的文章。由这篇文章印成的小册子,已在阵阵茶香中发行了几十万本。可见,在今天,生态文化的地位确实已经提高。

为此,我故意把三篇文章的次序做了一个颠倒。先奉上一杯好茶,再听一些曲子,以笔墨收尾。

这也给了我一种信心,因此,敢于在本书前面作两个保障——

及时,固守这三项极品的专业尊严,不发任何空泛的外行之论;

第二,因为已经懂得,所以随情直言,不作貌似艰涩的缠绕和掩饰。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学上,“极品”呈现的是“极端之美”。这种美已经精致到了“钻牛角尖”的地步,再往前走,就过分了。因此,“极端之美”有一种临界态势,就像悬崖顶处的奇松孤鹤。我把这种美在这本书里集中呈现,也算是独特的美学示范。

在《君子之道》一书中,我论述了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对于极端化的防范,但那主要是指人格结构和思维定势。艺术文化,正是对这种结构定势的突破和补充,因此并不排斥极端性。只不过,中国的传统思想毕竟对艺术文化保持着潜在的掌控,这就使极端之美尤显珍罕。

在世间大量论述中国文化和东方美学的著作中,本书以小涵大,三足撑鼎,作了一个大胆尝试。感谢读者参与这个尝试,我期待着你们的指正。

作者于癸巳年初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喜欢余秋雨的文章,以前大致看过,现在有时间细细地读者。

2014-12-29 14:49: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虽然老余人品极差,这是众所周知,但不得不说他的文章是极好的。编辑在扉页介绍他是当代巨匠,没说是大师,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2014-09-29 18:46:03
来自胡扬的**的评论:

美学贯穿于生活,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审美情趣。

2015-10-28 15:01:16
来自烟水泓**的评论:

从几个方面展现作者眼中的至美,也确实让人感受到了那种美。

2015-07-06 11:28: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行,这个书还好,但是有三分之一是发表过的文章。余秋雨就爱干这个,来回发表

2016-07-29 22:30: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一次是从初中英语老师的口中知道了有一个叫余秋雨的作家,此前看过的书太少居然不知道这位文学大家。后来在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舞台上看到了作为综合知识考核环节的评委的余秋雨先生的真容,连着看了好几天深深地被余秋雨先生渊博的知识折服了,后来就开始买来先生的佳作拜读,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啊,家中已经有了很多先生写的书了,这次又新添这本极端之美,很期待!

2014-11-15 18:29: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对昆曲没有研究,但喝过普洱、见过书法。读来清心静气,别样的清凉。但便携本显得有些简陋,与高雅的内容不太相称,如经济宽裕,建议买精装本。

2014-06-17 10:10:47
来自云止于**的评论:

余秋雨老师的文字大气浑然,从三个方面去讲,真好。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2016-06-22 10:47:43
来自夏木泉**的评论:

看了世界遗产在中国其中一集讲了昆曲,感觉很喜欢就买了这本书想看一看。

2016-08-11 13:27: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N次买了,早就看完了。只不过总是拿了送人,而自己很喜欢余秋雨的书,所以再买,只为收藏。

2016-06-28 21:14:20
来自nash760**的评论:

中国的文化很深,但有好文字描述的却少,期望他更多的作品

2016-04-23 20:30: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余秋雨的著作看过不少,文脉清晰,笔触流畅,娓娓道来,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2016-08-30 17:46: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从昆曲,普洱等三个方面讲述了中国文化的极端之美,以小见大,反映了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4-06-21 22:54: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久之前就想买了,但是一直觉得之前的版本好贵= =这个版本的价格很适合我这个穷学生QAQ。感觉余秋雨先生是多才多艺的,否则怎么会写出这三种极端之美呢~

2014-08-06 20:38:2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书质量一如既往的好,没送还没有拜读,余秋雨的东西不能差。

2017-06-02 14:40:4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有诗意的一本书,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所帮助

2017-01-25 21:35: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极端之美(便携本) 一年多,余秋雨算是收集齐了,这本便携本设计的翻不太开,也对得起这个价了

2017-10-04 16:27:09
来自颖之瓜**的评论:

余秋雨的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以他独有的视角写了他认为的我国文化的三个极品:普洱茶、昆曲和书法。介绍了三者的历史发展与独特之处。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书法部分:书中每介绍一个书法家,都有他们相应的书法作品附在书上,虽然影印的不是特别清楚,但也能看出神韵。大致了解了每个书法家不同的特点与擅长的书法。对自己练习书法,有挺大帮助的。

2015-05-13 09:28:37
来自妄秦笑**的评论:

路啦啦啦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2014-11-16 19:40:3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 余秋雨大师对中国特色文化的精辟解读 值得用心欣赏

2017-08-18 16:53:41
来自兀人流**的评论:

初闻此书——极端之美,旨在赞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所以,对余秋雨老师将昆曲、普洱茶置于中国美的最高端,心里还是有点异议。毕竟在戏曲里,京剧是国粹;在茶文化里,普洱的历史也不算悠久,惟独书法当之无愧。但除却排名,昆曲和普洱确也有它的独特韵味儿。余秋雨老师对于普洱、昆曲和书法的"韵"描写的细致入微,待我们细细来品。

2015-03-17 09:50:46
来自splaywi**的评论:

带你品味东方文化精粹书法、昆曲、普洱茶的灵性之美

2016-02-26 14:12: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余秋雨教授的著作看过不少,文脉清晰,笔触流畅,娓娓道来,生动有趣让人读来爱不释手,百读不厌。这次读了《极端之美》,才有了答案,原来余教授品鉴普洱老茶有如此深厚的造诣!难怪他的文章如此深刻,从容,淡定让人读了回味无穷。原来有着普洱茶的风骨,真是文如其人啊。

2014-07-20 13:15: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极端之美(便携本) 书法,昆区,普洱茶。写这三样东西的文化。写的最好的是普洱茶。真的是文采飞扬,令人惊叹。书法写的一般。

2017-11-04 22:34:32
来自博哩**的评论:

这本书主要选取了我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来讲,为什么会选取这三项呢?所谓“文化**”,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

2015-10-08 15:01:0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