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甘肃省环境保护管理的实践研究

摘要:甘肃省自2013年以来,连续在全省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从事了体系建立、试点研究、推广应用、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实践工作,本文从甘肃省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的体系建立、全省2147家实际案例的应用、体系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系统性阐述了以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探索和建立甘肃省环境保护标准化体系的实践及经验,验证了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在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方面应用的可行性,体现了
甘肃省环境保护管理的实践研究

1.国外、国内环境保护标准化相关研究

国外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研究最早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1年7月发起,并成立了“环境战略咨询组”(SAGE),把环境管理标准化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在SAGE的建议下ISO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一个专门机构TC207,着手研究环境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1996年ISO正式颁布了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审核有关的5个标准,并迅速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重视与支持。我国政府对环境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同年对ISO颁布的5个标准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予以实施和推广。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化体系由环境质量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检测方法标准等五类构成,基于本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则相对不足。阜新矿业集团(原阜新矿务局)“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管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耿建新等“企业环境保护内部控制制度研究”,郝素利等“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国内外比较及对策研究”,分别从企业自身管理层面、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公共服务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方面的研究。环境保护标准化活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等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与国外在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研究方面相比,我国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较发达国家还相对薄弱,在标准化模式、人才和资金等方面也存在欠缺和不足。

2.国内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国内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我国长期以来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间也较晚,加之国内外标准化对本国企业的正负影响效应差异,由内部和外部原因两方面,造成国内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的研究比较滞后。国内环境保护管理往往是以政府文件等形式出现,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长期形成了“政府出政策,企业找对策”“家长式管理”的情形。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的研究对研究人员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体系、规章制度、监督管理等综合管理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很高,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投入也较多。大型的企业具有一定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探索性的相关研究,然而大多数企业并不能自己完成这一过程。因此以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建立国内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研究模式非常必要。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社会的深度接轨,技术、经济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为了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国内标准化对企业市场渗透能力和内部管理成效的正向影响,因此探索和发展国内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也非常迫切。

3.甘肃省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建设的实践

3.1甘肃省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现有环境管理体系的研究,为推动企业环境管理方式转变,以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从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执行、环境应急管理、厂区环境与社会监督5大方面归类,建立了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体系框架,形成27项基本内容,将企业在履行环境保护管理的主体责任方面的相关要求,整理归纳出122项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技术方法,最终形成了三级层次的甘肃省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体系。

3.2甘肃省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应用

根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按大、中、小(微)规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应用研究,目前在全省2147家企业实际应用。通过对企业应用的跟踪评价,所有参评企业均能顺利完成甘肃省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应用,企业内部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企业均能通过该指标体系对标查找出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通过标准化管理大部分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呈正向水平提升,同时发现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有主观提高评价分值的行为,但通过公平严格的复核能明确消除这种影响,在环境管理部门应用指标体系复核的过程中发现的环境管理监管和执法的指向性也将很明确。2147家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是按年度分批开展,按年度对每批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实际开展应用的企业年度间的水平差异并不明显,从而说明了甘肃省环境保护标准化指标体系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另外一方面反映了指标体系本身的变化和更新不够及时。

3.3甘肃省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长效机制

甘肃省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要保障国家不断提升的环保政策和要求的落实,另一方面还要保障企业在执行中的通畅性。我们建立八个方面的长效机制:一是指标体系动态更新机制,二是企业为主结合政府各部门间的联动管理机制,三是分级的培训机制,四是全过程管理和评级督导服务机制,五是评级结果动态管理机制,六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七是宣传和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八是信用平台综合管理机制。具体做法是:每年根据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及时地整合、归纳更新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指南等文件。将全省的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督促企业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和环保系统污染减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等各项工作联动。按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省市县三级分层培训,并制定具体的培训制度。对每年的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全过程管理、督导和技术服务并进、严格规范评级机制。对评级的结果采取动态的保留、升级、降级管理。对评级结果的应用进一步健全并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建立常态化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将评级结果和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甘肃省企业诚信红黑榜等以及各部门共用、共享。

4.结论

4.1主要结论

以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建立了甘肃省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实例和应用研究,验证了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在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方面应用的可行性,体现了公共服务标准化模式的优势,以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建立和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对提高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水平,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具有更明显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4.2存在的问题

1)指标体系的及时性是主要困难。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本身保持与时俱进、及时完善和修订,对企业提供及时的指导是基本要求。对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及时地整合、归纳是环境保护标准化指标体系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具体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需要工作技术人员对相关内容的和及时的掌握。

2)政府部门投入是最基本的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需要政府部门的人力、财力投入是该模式下的最基本保障,其优点也显而易见,从效果来看优点是减少了企业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和企业资金成本等的投入,为企业减少了负担,从实施来看也保障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实施的性。

3)上层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标准化模式的困难和优点都很明显,因此在政府投入方面和推广方面的制度建设需要不断的完善,对于公共服务标准化模式需要政府在这方面资金投入的政策完善,以及鼓励和引导的政策支持。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