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淮海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淮海戏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拥有几百年的历史,包含诸多审美品格,既有北方剧种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剧种的温柔婉约。本文立足研读淮海戏的内涵,挖掘淮海戏剧种的地方特色;创设情境课堂,感悟淮海戏的独特审美;精心组织活动,体味淮海戏的艺术之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淮海戏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地方戏曲的兴趣,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淮海戏文化的目的。
淮海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不再满足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在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1]。中国较大的传统音乐宝藏在戏曲中,而淮海戏是戏曲界一朵美丽的奇葩,在教学中渗透淮海戏的学习与实践教育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淮海戏是流行于苏北、鲁南、皖东北一带的地方戏曲,具有浓厚的“乡风野趣,爽朗明快,清新生动”的美学风格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认知价值。淮海戏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

一、把握经典,挖掘淮海戏之美

(一)语言之美

语言是地方戏特征中最重要的标志,如果离开了地方语言,地方戏也就无法体现“地方”特色,也就不是地道的地方戏了。淮海戏的语言“活灵活现、繁花似锦”,充满谐趣,是江苏省苏北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徐州、盐城地区的部分城乡和皖东北一带流行的语言,总体上属于北方语系,但淮海戏的演唱和对白语言并非淮安话,它结合了沭阳、海州、灌云三个地方的语言,保留了五个入声韵类:括达、铁舌、泣立、泼雪、鹿轴,加入戏曲的韵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海戏语言,乡土气息浓厚。淮海戏可以引导学生从地方语言的角度来了解家乡,从而热爱家乡。

(二)舞蹈之美

淮海戏的舞蹈之美体现在服饰之美和形体之美上。在服饰上,淮海戏人物的服饰和京剧类似,服装制作极为讲究,采用上等绸缎,用金、银及各色丝线手工绣制,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长袍类,也可叫袍服类,包括蟒、帔、褶子、开氅、箭衣、斗篷、长背心、旗袍等。短衣类,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裤子、裙子等。铠甲类,指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叫作靠,可分为硬靠、软靠和改良靠。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可分为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靴鞋类只有靴、鞋两种。辅助服装类,包括水袖、翎子、靠旗以及穿在里面的胖袄和系在身上的腰带等。在形体上,淮海戏的形体之美主要体现为淮海戏的身段表演非常“接地气”,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夸张和美化的。

(三)唱腔之美

淮海戏的唱腔源出于海州、灌云、沭阳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淮海戏既具柔美、凄婉之音,又不失高亢、雄浑之声,其主要特点是地方特色浓郁,能快慢,可抒叙,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皮秀英四告》和《樊梨花点兵》的叫板就不一样,《皮秀英四告》里“腊月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好话多说坏话也要多说”中每句的尾音都要甩上去,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叫板感情,而《樊梨花点兵》中“饮酒”的“酒”要带着颤音,用卷舌音“得儿……呀!”来表达樊梨花这位女中豪杰的感情,收尾的“啊……”声调曲折也是为了表达她的情绪。同时,淮海戏还借鉴其他曲艺的唱腔,如花腔,淮海戏常用花腔突出人物性格。

二、创设情境课堂,感悟淮海戏之美

(一)以生活体验来理解淮海戏的意境

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在观看了淮海戏的演出后写道:“正因为它来自农村,所以演出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无论曲调和表演都非常朴实。淮海戏演得很生动,哏而不俗,嬉而不谑,蛮有风趣,也具有讽喻。”特别是淮海戏的丑行表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风格,从其诸多表演程式所起的名称上即可略见一斑:鸡刨塘、鸡弹绒、野鸡溜、驴打滚、狗刨塘、狗套头、狗拜年、猪吊腰、蟹爬走、麻雀跳、雁别翅、鬼扯转、挨窝走、穿八字、矮步蹬,等等。这些程式在塑造具有乡土特点的人物形象时,有着独特的表现功能,具体运用于某一特定人物,则更能显出它们的生命活力。现在学生对这些农村生活场景都感觉很陌生,教师在指导学生表演时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作品视频,熟悉这些生活场景,感受农村生活的戏谑有趣,再对学生进行传统勤勉精神的教育。

(二)借虚拟场景来感知淮海戏的意境

虚拟性与程式性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和表现形式。淮海戏是通过舞台来虚拟现实生活的戏曲形式,因此要充分利用舞台神似的特点,以形写神地进行表演,通过一定的场景来呈现故事。但有一些动作表演要遵循固定的模式,如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皆有固定的模式。

三、精心组织活动,体味淮海戏之美

(一)组织社团

艺术社团是学校音乐课外活动的载体与媒介,艺术社团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极好方式,成立淮海戏社团能够给校园传统文化构建带来积极的影响。每年新学期开学,艺术社团可以吸收对戏曲热爱以及在戏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成立淮海戏社团,编制淮海戏校本教材并设定固定的课时进行淮海戏教学,定期邀请江苏省淮海剧团的艺术家来学校授课。

(二)参与表演,重在体验

学期中可以在学校教师节、元旦等节日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汇报演出与展示,通过汇报演出与展示,使学生积累表演经验,进一步理解淮海戏所蕴含的艺术内涵,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体验式教育方法,也就是说,教学效果不再以学生的唱段程度为准。由于学生多为初学者,无法达到专业演员的水准,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淮海戏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等。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参与,对淮海戏这一地方戏曲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的目的。

(三)传承一批经典保留剧目并参加比赛

通过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白奶奶醉酒》《我似嫦娥下凡来》《樊梨花点兵》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剧目表演,学校可以将其作为经典保留剧目进行传承与发扬,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的艺术展演与比赛,使学生得到锻炼。

结语

近年来现代音乐加入戏曲风的盛行,提示我们音乐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普通音乐课的教学,更要在与音乐相关的多个领域有所拓展与加强。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水平,将相关音乐文化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让美妙的音乐如甘霖一般渗透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