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推荐贵州医学经济的绩效分析

推荐贵州医学经济的绩效分析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工艺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质量标准,着力于贵州特色药材及苗药二次开发,推进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产业化进程及结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做好优质中药材的种植,重点抓好天麻、杜仲、淫羊蕾、头花寥、艾纳香等产业链,共建中药材GAP示范基地,探索贵州特色药材生产的产业化途径,将工厂第一车间建立在药材生产基地,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供应,提高中药材及其饮片与成药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贵州医药产学研联合发展

近十年来,贵州省在加弦医药产学研联合方面发展迅速。在资金筹措上,建立“企业自筹为主,政府重点扶持为辅”的投入机制,采用“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并举的方式,重点研究开发具贵州特色、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中药、民族药新药。截至2001年已开发并批准的部级新药22个(其中一类新药l个、二类新药1个,三类新4个,四类新药16个),民族药品145个,地方标准的中成药256个;正在开发与即将批准国家二类新药5个及若干个三四类新药;2002年已向国家申报新药14个。至2002年or月,贵州省共有合法药品批准文号500多个,其中民族药成方制剂品种160种,占全省中西药制剂品种总数的30%左右,且均为全国独家生产品种。贵州将道地药材天麻的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及其转基因与优质种源产业化研究、天麻产业链与微粉化及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研究等列为“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正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等联合,在积极申报《全球环境基金(GEF)贵州中药现代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从各方面努力,多渠道筹集资金与人力物力,以促使贵州医药经济、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步入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开展产学研联合工作中,已有不少科研院所与医药企业共同研发,成效十分显著。

二、主要存在问题与建议

近十年来,贵州医药行业在产学研联合与技术创新工作中虽有长足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新药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慢,高技术含量产品较少,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加之药品生产制造设备较差,质量控制技术水平较低,药材生产规范化较差等因素,直接导致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不平衡,生产规模小,对贵州省医药产业化的发展构成竞争压力,影响了贵州省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二是产学研联合的机制尚不完善,研发资金不足,合作方式不活,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因而直接影响到研究开发的水平与进展速度,影响到产学研结合的进展。三是缺乏上规模、上档次品种的协调开发能力,缺乏药物新剂型、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方面的试验设备与条件,仅有一般设备如喷雾干燥器、冷冻干燥机、超速离心机等,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很难适应现代药物新剂型、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需要。为了更进一步加强贵州省产学研联合,推进中药现代化及贵省社会经济与医药产业的更好发展,特提出如下5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发展产学研联合工作的认识要真正认识到产学研联合是在全社会范围推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促进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开放、稳定合作关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举措,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医药企业与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切实促进产学研联合夕培育我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2.切实加强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的建设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是整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其成败直接关系到将以中药、民族药为主的贵州生物制药产业培育为后续支柱产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建议要尽快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规律,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药科研开发资源优势,重新整合、配置中医药研究开发资源,建立科学、配套、高效的中药研究开发体系,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切实推进贵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化与国际化。

3.进一步组织好医药产学研重点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要乘全球性“回归自然”、“中医药热”和我国西部大开发之东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贵州省特色中药、民族药为重点开展产学研联合,抓好中药材生产“第一车间”,切实从源头抓起,并以现代生物技术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相关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同时尚须特别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依法严格界定科研成果的产权归属,并积极申报知识产权保护。

4.切实探索贵州省医药产学研新的合作形式和新的技术转移机制建议组建与加快“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建设。该中心是在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科技为支撑的股份制研究开发中心。中心由省内重点制药企业、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技术交流中心等共同出资、出技术,按公司法组建。中心的组建和运作,要注意引入风险投资的理念,引入国内外风险投资资金,参加单位可以资金、设备入股,也可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中心将建设成具一流水平、开放型的科研开发体系,中心下设的实验室要有一流的装备水平,以便更好地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新产品,承担与研究开发中药产业的重大项目,研究与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制剂、新剂型等技术。特别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贵州来开展中医药研究开发,形成一支具有一流水平的科研开发队伍,邀请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省管专家、中青年科研骨干以“候鸟制”或“课题制”的形式参加“中心”的工作,以切实增强协同设计和研发创新能力。

5.进一步引导、扶持业内外公司企业投入中药现代化与医药产学研联合中药现代化与医药产学研联合,必须要充分依靠和发挥业内外的公司企业,尤其是大公司企业集团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首先是要扶持公司企业或大企业集团,然后再充分利用其市场化手段去运作、去推动贵州省医药产学研和中药现代化的向前发展。建议要加大对贵州医药产学研和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建立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基金,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扩大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切实加强与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特别请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贵州医药制造业总体发展情况和经济绩效分析

贵州地处西部内陆,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在医药制造方面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2013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00.4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2.17%,与2000年的31.32亿元相比,增长近10倍。工业增加值在2013年达到68.45亿元,虽在2010年有所下降,但之后还是恢复了增长。贵州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05年达到最多的116个,这种趋势可能是由于医药制造业不断发展,但是医药产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分散的小规模企业无法取得规模经济,2005年之后企业数量的下降可能是个别小企业合并重组的结果,以实现最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贵州中成药产品产量也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产量仅为3.61吨,但到2013年产量达到7.92吨,增长119.39%,自2011年后,中成药产品产量增加尤为迅速。鉴于投入产出数据难以获得,经济绩效可由产值利税率、资金利税率、销售利税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呈增加趋势,自2000年到2013年,资产合计从33.11亿元增长到250.5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从23.7亿元增长到227.98亿元,利润总额从1.83亿元增长到27.49亿元,各产出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贵州医药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四、结论与建议

考虑的三个因素中,劳动力的影响相对较大,知识对医药制造业非常重要,劳动力因素也有可能是包含了人力资本,因此对产出会产生较大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出的影响居其次,居民在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对产出的影响很小。针对得出的结论,对贵州医药制造业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医药产业的创新科技人才,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完善产学研联合机制。(2)加大对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力度,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医药企业融资提供方便,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源配置管理和使用效率。(3)要完善医药产品市场的消费环境,增加居民的收入,制定合理的医药产品价格,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医药产品。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