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实用13篇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1

调查一: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一项针对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个小时。

这项调查是在上海市不同学科、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1011名教师中进行的。结果表明:教师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69本书。不过,他们读书量差异很大,有48%的教师每年读书在4本以下,52%的教师每年读书量在5本以上,最多的一年可以读72本。

 调查二:前几年,上海、西安、长沙、厦门等4个城市对2316名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教师阅读有喜有忧。学历越高,职称越高,获奖层次越高,其每天阅读的时间、购买书籍年支出、购买报刊年支出、个人藏书量越多。

 全部调查者的每天阅读时间在1.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32.43%,购买书籍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比例为30.79%,购买报刊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比例为25.90%,个人藏书量在200册以上的比例为34.45%。

2316名被调查者在谈及经常读书的原因时,46.16%选择了工作需要,73.27%选择了充实自己,38.21%选择了休闲娱乐。

调查三:中小学教师在“读什么书”?在13个选项中,根据选择频度排序,它们依次为:教学参考、现实题材小说、教育理论、文史类、时事类、历史题材小说、言情小说、政治理论、科幻小说、武侠小说和经济金融类书籍。从调查结果看,教师读的最多的是教参、教辅类读物,其次是报刊、小说。调查中报列的《爱弥尔》、《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论教育》等十部教育经典只有20%的教师读过,有12%的教师甚至未听说过其中有的书名,对于国内的几家专业教育学术刊物,如《中国教育学刊》、《教育探索》、《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只有38%的教师经常阅读。从阅读动机看,大多数教师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有的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少部分教师则纯粹为了消遣。从阅读方式上看,随意阅读者多,系统阅读的少,偶尔阅读的多,每天坚持阅读的少。从阅读效果上看,从阅读中获得启发,并用以指导教育科研的不到30%,根据阅读确定学科研究方向、方法和理论框架的不到10%。

这样的结果,我们追寻原由有三

1、教师想读,没时间。这确是事实。现在,教师的压力不轻。小学教师一个人教好几科,大量时间都泡在课堂上,课后要写教案批改作业,还要管理学生的“吃喝拉撒”——负担非常重。课余要参加各种培训。再有,小学里女教师特多。学校搞读书沙龙大多是下班的时间,有的教师就要回家做家务,要经营自己的家庭,要管理自己的孩子,就自然而然挤占了读书的时间。由于女教师的生理变化快,在那么大的负担当中,还要迎接教育的变化,学生的变化带来的挑战。因此,读书,即使知道是件好事,但确实精力、能力达不到。所有的时间都被挤占,如果有一点时间,那就想睡觉!

2、缺乏良好的读书心态。当读书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读书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没有时间”就会成为借口,读书自然成为负担。还有一种心态,就是想读的时候、想买书的时候,收获的并不直接,特别是有些西方书籍给予教师的“东西”并不是那么能直接面对中国人的心理学、中国人的教育学。而西方的思维方式、评价方式、教育的认知等等,作为中国人来讲,这些书看的时候收获的总是不“塌实”。这些书,老师可能会学些皮毛。那些时髦、没见过的词汇,如“生成”、“范式”成了评课、写文章的术语,那些国外的经验,充其量成了写作发言的“引子”或试验的依据。时间长了就厌烦了、麻木了。

3、缺乏读书能力。教师阅读力的差,收获不大,原因是教师知识结构有问题,达不到最高的阅读层次。教育理论书籍枯燥乏味,有的内容深邃,也有的由于翻译的语言造成了教师阅读的一些障碍和一种不自然的排斥。好多中国自己的教育教学书籍不是内容艰深,就是文笔艰涩。

二、活动主题

我读书  我成长  我快乐

三、活动目的

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相关《阅读书目》为参考,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语文教师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四、活动目标

1.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走遍天下书为侣”。

2.探索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观察、爱动脑、会应用的好习惯。

3.构建学习型年组,书香型校园,营造高雅的读书环境。

 

五、阅读内容

第一类书:教科书。教科书是最好的读物,它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是构建教师精神的最主要的元素,书上的内容我们过去都学过,但今天我们的眼界发生了变化,会有新的感怀和收获的。

第二类书: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办得好的教育刊物上的文章比较及时地反映了教育界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问题的思考,会推动教师思考和探索。

第三类书:阅读儿童文学和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

 

五、阅读建议

1、教师需求的东西是形象的东西,是直接能拿到的东西,再加上没时间,老师需要的效果是“短、频、快”。如:《陶行知教育名篇》。

2、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来说话,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学能用的。如《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理清了一些混沌的现象,澄清一些教学事实,讲清了今后如何实践的步骤。

3、教师需要在一线教师的随笔中确确实实找到“阅读自己”的感觉。如《不跪着教书》、《教育的十字路口》等,这些可知可感的内容和教师的思想和认知能够很好地链接起来。

4、教师需要读书指南,用精炼、短小的介绍语帮助其筛选书籍。那么《中国教育报》不错,特别是“读书周刊”这个栏目会提供阅读指南。(见附件)

现在都在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读书就是最好的实践,读书就是最好的营养。这是看不见的,盐在汤中的养分,这是长期的内养,不是维生素加钙片。因此,必须让教师们读起来,思考起来、实践起来。

 

六、保障措施

1、实验学校以“不加重教师负担、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原则,提供阅读书本,保证教师阅读场地和校内阅读时间。 

2、实验学校承担课外阅读展示活动,探索“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最佳方法或途径”,或上课或研讨或交流,通过次类活动分享活动成果,进而辐射全区。

3、建立区级互动交流网络,开展论坛活动,构建阅读“同人圈”。

4、聘请著名作家做相关阅读讲座,提升教师阅读品味。

    5、活动安排表

   

主题

时间

内容与形式

承办

单位

参加者

论坛

活动

3-6月

网络交流

(专题讨论、好书推荐)

悦读小镇QQ群

自愿者

儿童阅读点灯会

三月

20分钟儿童阅读推荐课

董宏猷老师专题讲座

傅家坡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3人及校长和教学副校长

四月

专题活动展示:

引领学生课外阅读途径初探

中华路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五月

“蒲公英悦读小站”展示

专家讲座。报告人:罗昆霞

八铺街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六月

“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教师读书故事交流活动

四美塘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2

基于以上阅读现状,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在符合新课改标准要求的同时,满足学生对于阅读、对于知识的需求。在此,我简要谈谈自己在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上的些许尝试:

一、树立正确阅读观念,创新阅读思想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正确的阅读观念,才能引导教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抱有正确的态度,选择有效的方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多数教师和学生的眼中,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答课后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多得分,得高分。这样的“应试阅读”观念下的阅读教学,不仅削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失去了文本独有的教学魅力。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端正他们对于阅读的态度。在教学中,一改传统一问一答甚至自问自答的教学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问题?”或者“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开始,让学生轻松、自在地阅读,凭借自己的知识涵养和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行为,就像是给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样,能够唤醒人的活力,同时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也只有这样的阅读行为,才能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设计丰富阅读方案,创新阅读手段

备案是每一位教师在授课之前都会做的一件事情,它会将上课需要讲授的内容和方法都一一列出,认真地规划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每一分钟。但是即便是这样,教师的授课也不一定会按照教案上的步骤顺利地进行。因为在课堂上,面对活生生的几十位学生,总有无法预料的突发状况。因此,在备案时,教师要尽量丰富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尽可能全面的方案。此外,还应设置备选预案,防止意外发生时手足无措。虽然设置有备选,但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也应对已然发生的“小意外”进行积极并妥善的处理。要注意灵活教学,而并非随意教学。此外,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课文内容,推荐并讲解一些优质的、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上的精美文章,对课堂内容做适当的拓展和改变,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设情境阅读教法,创新阅读实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所以阅读能帮助人们开拓眼界,是因为书中讲述了很多自己亲身无法经历的事情,或者无法看到的美景,抑或是从未进行过的类似的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总能获得一些新鲜的东西,让人们觉得血脉膨胀,激情澎湃。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在阅读中或许没有深入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诱导,让学生用心去体会。

创设情境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它直观、生动的特征更加适合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创设阅读情境的方法,给学生营造阅读中的客观环境,将文本中所讲述的氛围烘托出来,让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想法和心态。只有在@样接近真实的阅读情境氛围中,才能使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情境的创设还涉及想象情景,因此,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想象力。让读书不再只是干瘪瘪的用眼看,用嘴读,更多的是用心读。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3

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2)扩充学生的阅读时间。(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5)寻求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的策略、途径。希望用课外阅读让学生夯实文化底蕴,铸造完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打好人生底色。同时也希望借此课题的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促进我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调查研究法

进行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行动研究法

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编演课本剧,专题辩论,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课内学习空间。结合每年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阅读、背诵优秀诗文活动。组织参观、访问、办手抄报、剪贴本、开故事会、经典诵读、图书义卖、作家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开创课外学习空间。

3.经验总结法

以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依据,根据研究过程中原始的事实材料,总结研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评价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外阅读活动。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抓基础

1、调查摸底

在课题实施前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学生阅读意识的调查、阅

读的材料的调查、阅读的目的的调查、阅读方法的调查。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分析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慵懒行为、敷衍行为、偏食行为、功利行为、盲从行为、浮躁行为等几个方面。表现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可依,缺乏指导,课外阅读兴趣就会逐渐降低。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一直在课堂教材、精读的框架上下功夫,实际上,很多大家和名家的成才经历都证明,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是进行这项课题研究的根本依据。

2、落实分工

课题组成员各自职责如下:

序号姓名职务职责分工

1马宏语文教研员具体指导实施、组织学习培训

2张国香校长全面主持课题工作

3胡俊副校长研究、设计活动方案,制定计划措施制度,组织开题结题,进行阶段总结。 4盛厚祥教导处副主任具体落实活动,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5杨玉翠教研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6党国琴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7赵晓兰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8杨阚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9丁美霞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10陈春琴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3、科学制定课题方案,隆重开题。

为了使课题方案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实践操作,课题组查找了有关课题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反复研究,带领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反思自身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促进课题实验扎实有效地开展,找出需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最后撰写出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制定出具体研究措施与研究方法。

xx年x月,我们请来凤凰母语研究所徐晓华主任、区教研员马宏老师为我们进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徐主任对我校课题研究的思路、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校本教材的编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心地指导。要求课题组紧紧围绕核心,扎实深入,求真务实地开展研究,力争研出成果,创出特色来,提升课题的推广价值。本次开题会提高了实验教师对课题工作的认识,更新理念,激发研究欲望。

4、后勤保障有力。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实验课题组每学期一定的课题津贴,并拨出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课题培训,还购买了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充分体现了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阶段抓落实

1.氛围倡读。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励师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校首先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校园里,营造书香校园 创建学校品牌的愿景激励着我们,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的口号鼓舞着我们,读书长廊里一本本经典读物吸引着我们,图书馆里阵阵书香陶醉着我们,学校网站上307条书香专栏新闻记录着我们的足迹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享受着阅读。

2.专家领读。

三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朱家珑、特级教师孙景华、陈树明、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李亮、市教研室汪笑梅主任、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芮琼老师、全国儿童阅读

推广人余耀、《科学大众》、《少年文艺》杂志社等专家来校指导引领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在市教研员芮老师的积极推荐下,我们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市文明办组织的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校,在联盟校的活动中,我们得到了省市教育专家、省少儿出版社等专家的指导,同时与兄弟学校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3.书源保读。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读书资源匮乏,学生课外读物常常得不到保证,学校开源节流充实图书馆的藏书,同时积极向市区技装办申请复本:配备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推进的经典读物,我们坚持每年12套经典读物,每套55本,全校分年段漂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从书源上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工作的激情感动了南京市文明办的领导,他们为我们赠送了图书;我们读书的热情感动了西善桥街道的领导,他们为我们设立了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每年6万的基金保证了学生、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4.教师范读。

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学生的阅读。教师读书沙龙、读书演讲、美文诵读、故事讲述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外出观摩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参加亲近母语研讨活动,先后赴扬州市书香校园东关小学、无锡市书香校园育红小学、南京市首届金陵书香校园禄口小学观摩书香校园建设,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为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5. 课题研读。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申报了《营造书香校园 创建学校品牌》、《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能力的研究》、《科学认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等课题的研究,努力用教育科研提升我们研究的层次,用教育科研穿起我们实践的主线,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6.课程促读。

语文团队的教师们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南京市教研室推荐的课外读物开发编写了校本课程《书香》,以此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载体,同时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阅读的窗户。

7.课堂导读。

为了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校每周从校本课时中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教师们利用阅读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经典读物、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一节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教会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我们不仅指导西小的孩子,还积极参加南京市教研室发起的蒲公英书香田园行志愿行动,语文团队的老师们定期到六合马集小学开展蒲公英书香田园行志愿活动:课外阅读指导课、一对一结对指导孩子们读书、给孩子们赠送经典读书。我们的老师被马集的纯朴的孩子们称作飞翔的蒲公英。

8.晨诵午读。

为了保证孩子们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课外阅读,我们的教师坚持每天组织学生晨诵午读。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每天中午专注的阅读,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保证了学生每天40分钟的阅读时间。

9.活动品读。

在我们西小孩子们每年最盼望的节日就是儿童节和读书节,因为在读书节里,孩子们可以开展班级读书会,可以爱心义卖图书,可以参加书香夏令营,可以加入春蕾文学社,可以表演童话剧、课本剧、可以观看经典童话剧,可以美文诵读,可以获得书香班级、书香小明星的殊荣,可以与作家零距离。孩子们在读书节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0.国学诵读。

国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让学生走进国学,品味经典,我们成立了国学书院,

邀请北京育灵童国学院专家来校为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国学专题讲座;组织领导、教师赴南师大、北京大学参加国学研讨活动,为每个班配备了国学电子课堂,组织师生开展国学诵读表演,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师生徜徉在国学的殿堂,品味着国学的魅力。

11.亲子共读。

为了营造和谐的家庭读书氛围,我校成立了家长学堂,邀请专家作主题讲座,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学校图书馆为家长和部分社区居民办理借书证,坚持开展亲子共读知识竞赛、书香家庭评选,促进家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总结阶段重分析

三年的研究,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着成效。

1.学生成长。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这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情感又能在阅读小组中与同龄人交流,他们的自我学习价值得以体现,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再次阅读。再加上我们经常组织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一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几种读书方法;查--定--找--释--分--结--疑七步预习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在课题研究中,三个班级被评为南京市书香班级,小书虫志愿服务岗获区志愿者行动服务岗。一名学生被评为阅读小天使,四名学生被评为金陵读书小明星。学生习作在各类杂志、报纸上发表,因为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多名学生获全国创新发明大赛一等奖,全国百名好少年、江苏省金钥匙大赛一等奖,南京市百名优秀小公民等荣誉称号。

2.教师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将教育的眼界从课内引向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每年均有近百篇的教师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雨花电视台、江苏科技报、金陵晚报、家教周刊、南京教研网、江苏教育网等媒体分别多次对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以及教师的论文进行了报道和发表。我们教师的研究论文分别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南京教育》等等教育刊物登载。学校教科室多次在市区受到表彰,教师也多次受到市区教科所(室)的表彰并且获得教科研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3.学校成长。

三年来,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路上,我们实践着,收获着,学校被评为:南京市首届金

陵书香校园 江苏省小学语文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语文团队获南京市语文先进教研组;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优秀组织奖;语文团队获大家语文博客网网络教研优秀团队;《书香》校本课程获南京市二等奖;20xx年获区读书节优秀组织奖。

四、研究工作的反思

三年多的研究,我们品尝了收获和成功,特别是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备尝了探究的艰辛。尽管我们时刻在思考,不断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我们认为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

1.完善《书香》校本课程。

(1)拟定《书香》课程目标;

(2)精选《书香》推荐篇目;

(3)编写《书香》教师用书;

(4)提高《书香》课堂实效;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4

一、自主阅读日志和周记

自主阅读日志是学生对自己课外自主阅读情况的每日记录。由于自主阅读大多少是在课外进行,与课堂相比阅读环境相对宽松,如果每日不进行记载,尤其是对阅读速度、阅读策略、阅读收获和难点进行记载与反思,自主阅读很容易变成自由阅读,这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日志中,学生可以记录每天阅读的材料,阅读速度,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运用及其有效性,反思阅读的收获和难点,以及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而阅读周记就是对一周自主阅读情况的自主评估,是进一步对阅读日志的反思,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提高自主阅读的效率。阅读日志和周记不仅有利于学生按照阅读目标和计划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进展情况。日志和周记为学生每日及每周填写。教师可以让小组长定期一周上交二次,以便了解学生自主阅读情况,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对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指导的方式予以帮助解决,或者找学生面谈,帮助其解决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二、自主阅读交流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组内和全班自主阅读交流。学生可以先在组内根据自己的阅读日志和周记谈论自己阅读的收获,和大家分享经验;也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向组内成员求助;同时,小组要记录小组活动情况。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随机或有选择地参与某阅读小组的活动,如果小组中有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或解答。小组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长代表组内成员发言,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自主阅读进展情况和组内未解决的阅读障碍,全班讨论,共同解决。各小组可以根据其他小组的经验教训,提高本组自主阅读的质量。

三、自主阅读月评估

学生在完成每月的阅读目标和计划后,让学生回顾这一个月的阅读历程,进行自我评估,找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改进阅读计划,调整阅读策略,学会正确的判断和评估自己的阅读效果。自主阅读月评估可以由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自评在小组互评之前完成,而组员互评是以自评为前提。小组互评由组内其他成员填写,这有助于学生更清楚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评价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阅读的表现和阅读日志、周记以及月评估表的记录给予学生的综合评价,评价一般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使自主阅读顺利开展。

四、阅读测试

课外自主阅读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教师可以组织阅读测试来检测一下学生的阅读情况。测试结束后,不光是批改试卷,登记学生的成绩,并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做好恰当的评价和反馈。通过阅读测试,成绩有进步,可以建立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成就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若成绩没有进步,也可以使学生及时反省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

五、阅读档案袋

为了使学生有效地监控自己的阅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阅读档案袋,用来收集与自己课外阅读相关的记录和资料,以向老师和家长展示每个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努力,收获和阅读成果记录。建立阅读档案袋也可以督促学生经常自主阅读目标和计划的完成情况,反思自主阅读,从而不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档案袋中可以收录:自主阅读前后的调查问卷、阅读目标和计划、阅读笔记、阅读日志和周记、小组活动记录、月评估表和各次阅读测试等。在建立自主阅读档案袋的初期,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建立自主阅读档案袋的意义以及装入档案袋中的材料;在建立过程中,教师也要定期检查自主阅读档案袋的资料收集情况,或以多种形式在阅读角展示部分优秀的档案袋,帮助每个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阅读档案袋。教师也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展示每个学生的阅读档案袋,让家长参与其中,分享学生的英语阅读成果。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英语自主阅读,讨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这对学生来说是更大的激励。

在课外自主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对自己阅读的各个学习环节进行思考、评价、调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我评估,做到对自己的学习充分负责,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其实现终身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楼青.英语阅读模式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零陵学院学报,2005(1)

[3]王崇友.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双语学习,2007(5)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5

在全面推行现代化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使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会主动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也是一个学者。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节奏紧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高效课堂让学校的课程不再被视为静止的“跑道”,而被视为“人生的阅历”。那么,如何创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学案”代替“教案”

学案也叫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习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地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小学语文课堂的学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储备和具体课文的特点,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学生阅读、认知和感悟的学习重点,让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智慧用在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上,而不要用在课堂教学的讲解和分析上。

二、“学课”代替“讲课”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高效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和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依据导学案,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来展开学习,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来阅读文本。一、二年级学生可要求用指读的方法来认识课文、阅读课文以至体会和感悟课文,就是让学生用食指指着文本,一个字一个字往下读,做到不漏字、不加字、不唱读、不默读。中、高年级学生可遵循个体认读以入情、个性阅读以悟情、互相诵读以抒情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让思维变得越来越清晰,情感越来越细腻,对原作的掌握越来越深入。正是这个自主学习者进行着朗读作品、理解作品、复制作品的循环往复,也只有这种朗读,学生才能真正把握住语言文字的命脉,同时朗读者的鉴赏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

三、“学生展示”代替“教师分析”

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满堂证明、反复讲,然后逐段逐篇的分析、总结、概括,甚至抄写“标准答案”。这样也就让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感悟就是学生的收获。而在高效语文课堂上,“学生展示”可以代替“教师分析”。学生阅读认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问(包括不断地自我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经历,只有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班组内对学习成果的不断展示,也就形成了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争执以及进一步认识,只在这样,学习者才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才能对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予以解决。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积累了与同伴交流的“财富”,才有与别人合作交流欲望,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活泼生动和开放有效。

四、“学生反馈”代替“教师总结”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6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 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 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 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 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 归纳模式。

6、2004.1——2004.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7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 成立课题组。

2、20xx.11——20xx.1 开题、评审、修改。

3、20xx.2——20xx.2 实验、明确要求。

4、20xx.2——20xx.4 初步总结。

5、20xx.5——20xx.12 归纳模式。

6、20xx.1——20xx.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8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9

【案例】我执教阅读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一课时,根据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资料,课前知识储备极为丰富的特点,出示课题后,即让学生交流对彭德怀的了解。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滔滔不绝,他们对彭爷爷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的估计。此时,让学生停下来去阅读课文,学生们却仍沉浸在讨论中,欲罢不能。待学生按要求勉强读书后,又觉得课文内容没有他们所了解的丰富、有趣,于是对读课文反倒没了多大兴致。教师开发而得的资源极为丰富,本意在于缩短学生与文本、与他人对话的距离,萌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主动走进文本积极阅读思考,但为什么利用起来,效果却适得其反呢?究其原因,正因为教师设计教学预案时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利用课外资源及处理好课外资源与学习教材文本的关系所致。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课堂的生成离不开阅读资源,阅读教学的课堂生成是在学生活动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要很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生成课堂,首先教师就要选择好阅读材料。

对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做到:一是选择的阅读材料要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要适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既不能选择内容太难的阅读材料,也不能选择太简单的阅读内容;二是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资料,现在的小学生对阅读学习的选择很看重兴趣性,没有阅读兴趣,再好的材料也不会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三是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加以指导,通过反复阅读、重点阅读等多种形式去指导学生阅读,要及时地反馈阅读效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二、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基于学生的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立足点。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生成性、活动性,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去主动探究,教师的教学主要是引导、点拨。如阅读教学,不再是教师要学生去读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去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去主动阅读。因此,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方向。

【案例】我在教学《夜晚的实验》时就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学习,学生提出了许多很有新意的问题。

1.这一实验是谁做的?为什么在夜晚做?

2.通过实验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恩惠?

3.如果将蝙蝠的耳朵堵上结果会怎样?

学生讨论时我发现,有的问题是我事先就能考虑到的预设的问题,有的是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第1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提到了,教科书上的“课后题”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来研究。通过深入阅读,不仅解决了重点问题,也连带解决了其他的一些问题。第3个问题是我原来没有准备的,这就是生成性问题。生成性的问题多了,这个课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成性课堂,不再是教师事先就安排好的程序。

三、关注细节,形成亮点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10

经询问,很多答“标准答案”的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只是在老师的教导和反复训练下,强记住书上的几个正确答案,考试顺利派上了用场,也因此获得了好分数,皆大欢喜。而认真阅读原汁原味著作、答案丰富多彩乃至“超标”的学生在考试中则伤痕累累。而教师的神回答,更让人慨叹不已!

无独有偶,一次期中考试试题出现了关于课外必读书《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测试题,上面没给统一的标准答案,批卷老师们这下可挠头了,但很快计上心来,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迅速找来学生的《海底两万里》查找正确答案(但因老师们没看过此书,不知答案在何处,只能漫无目标地一页页、一章章翻查,找起来十分缓慢和费劲),有的迅速打开手机流量上网搜索,有的找来笔记本连上网上百度查找……大家齐心协作,终于找到了答案。面对这个浅易的阅读题(答案都在书里),老师们为何纷纷遭遇滑铁卢?原因在于老师们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事,和自己无关,所以将其高高挂起!

我们有些教师不仅对《海底两万里》这样的名著无以问津,就连《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都没看过,闹出批改试卷的笑话让人啼笑皆非、痛心疾首! 由此折射出教师的阅读现状极其堪忧!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都认真看过的教师绝对是少数。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阅读书目,一些教师大多是作壁上观,自己从不涉猎,遇到课外阅读考试试题不知道答案,就上网百度一下来“糊弄”学生。教师不读书,知识匮乏、脱节,精神枯萎,学养不足,导致其备课视野狭窄,研究教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课堂教学亦会捉襟见肘,学生的收获只是一“孔”之见。教师自己不读书、不研究,更无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无法引领学生走向阅读的深处,走向智慧的殿堂。教师不读书,何以要求学生读书?何以学高为师?

虽然上面三令五申“学生的课外必读书老师一定要阅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读好书”,但部分教师依然是我行我素,对此置若罔闻,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老师们皆忙于一如既往地要求孩子多做题、多练习,试图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训练解题技能,提高应试分数。只重技能技巧训练,注重工具理性思维,轻阅读,不重视人文底蕴的涵泳,忽略了孩子的精神发育和生命成长,导致孩子的阅读生命黯淡,营养不良。

我们的老师因应试性、功利性太强,更不敢放开学生的课外阅读,眼睛只盯在课堂教学和书本教材上。故而只重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大量开展以教学为主的教研活动,而忽略课外阅读指导的探讨与研究。课表上的“课外阅读课”名存实亡。在很多老师的认识里,即便有“课外阅读”也只能是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之外、作业完成之外的时间去“自由”阅读,自己从不在课堂上去进行方法指导、引领和要求,缺少监督、检测和有效反馈,全凭学生自己信马由缰地去“盲读”,至于学生课外读没读、读什么、怎么读等无从过问,这样的“伪”阅读到底有多少成效呢?

为什么老师不敢放手?很多教师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课堂学习。而现实是恰恰相反的。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激发了语文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反而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但是当我们把课堂分割零碎了之后,孩子们就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了。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整块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自主阅读。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可见阅读对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11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达到“小学六年级背诵优秀古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

2.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扩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写摘记和读书心得等良好阅读习惯。

5.增强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活动主题

品读经典,做书香少年。

四、实施办法

(一)精心选择课外积累与阅读内容。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内容主要包括经典诗词、国学经典、经典名句、经典名著等,同时要注重成语的积累。各校要认真落实《市小学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推荐内容(试行)》的阅读要求,成语的积累由各校自行选取。除此之外,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论证,根据学生的阅读个性和阅读水平,自选健康向上、质量较高、适合学生阅读背诵的内容。

(二)保证课外积累与阅读时间。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学生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时间,以确保活动的有序实施。一是有效利用每天晨读、午读、下午放学前第七节课、校本课、语文机动课等,保证每周在校课外积累与阅读时间总量不少于40分钟;二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增大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三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零星时间分散阅读;四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在语文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引领学生自主阅读;五是利用学校图书室开放时间,教师带领学生集中读书。

(三)加强课外积累与阅读指导。各校要注重对学生课外积累与阅读指导,注重教授阅读方法,切实提高课外积累与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一是各班级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和学生读书计划;二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好词佳句,或写读书心得(一年级因书写受限,可以写一句话或填词句,以阅读与指导为主);三是每两周至少上1节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指导课(指导教师要有简要指导教案),时间可灵活掌握,但每节课应不少于15分钟;四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授方法,指导自读,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课后阅读链接”和“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四)开展多种活动推进课外积累与阅读。各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一是学校要积极开展读书专题活动,如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周、读书竞赛等活动;二是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交流读后感、撰写读书笔记、诵读优秀美文、好书推荐、好书漂流等活动;三是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读书笔记展评等评选活动,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适当表彰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效果明显的教师。

五、保障措施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12

我们在班里设置了一个图书箱,从学校图书室借150本书,学生每人集一两本,这样每学期每班差不多有300本书供学生阅读,保证了书源。同时师生共同设计精心布置图书角,张贴图书励志的名人名言。教师通过讲名人从小喜欢读书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养成读书习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2.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阅览室的功能,引导学生徜徉于文学殿堂。

学校图书馆有藏书36400多册,人均15册,是学生获得课外知识的宝库。阅览室被精心布置,安静、宽敞、明亮,每天课外活动向学生开放,在课程表中每周每班安排两节阅读课,语文教师带学生到图书阅览室,和图书管理员一起组织学生阅读。

3.组织读书月活动,激励学生阅读。

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月”活动,由教务处制订方案,以班为单位具体落实,让学生通过谈读书心得、介绍一本好书、我喜欢的一本书、读书的乐趣、名人故事激励我、精彩的描写主题演讲、读书笔记展览等形式充分展示得到的收获,最终评选“读书小能手”、“读书小博士”等并由学校颁发证书。在活动中,学生的读书心得、读书经验得到充分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会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把学生已被激发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并强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样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1.课内外结合。

指导学生运用迁移法,把课内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学习了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相关书籍,可以从文章的题材、体裁、作者、人物描写、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拓展阅读。比如教学《小抄写员》后,引导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阅读《爱的教育》的其他章节,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读与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牢固掌握已学知识,仅靠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远远不够,还必须让学生边读边质疑,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从而在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识。

3.读与摘抄结合。

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活动,学生会阅读很多的书,但很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其原因之一是在读书时只动口眼,不动手,没有摘抄,很多内涵丰富的课外阅读就像过眼云烟,收效甚微。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精彩、优美的句段摘抄下来,并加强理解记忆,消化吸收,学以致用,还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感想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头脑里储存的知识明显增多,作文水平也大大提高。

三、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讲故事吸引阅读。

低年级的孩子知识少,阅历浅,对阅读比较盲目,有的没有兴趣,有的找不到合适的阅读资料。这样,教师在适当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知识特点的读物的同时,也给学生讲一些比较经典的儿童、童话故事,并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对象阅读,寻到答案。比如:教师给学生讲了《丑小鸭》的故事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通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等,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他们带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鱼为什么不会眨眼睛,麻雀站在电线上为什么不会触电等。当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时,教师趁机推荐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学生从阅读中找到快乐,求知欲得到满足,阅读兴趣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2.保证阅读时间,培养阅读习惯。

我校在每天下午到校后,安排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每周两节阅读课,语文课不布置其他作业,只安排阅读(包括读课文、写笔记)。假期内按照年级安排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习惯慢慢就会养成,无论是开学还是假期,校内还是校外,阅读都是每个学生每天的必修课。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篇13

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教育形式。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全国政协常委、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但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课外阅读一直处在被动的状态中,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加强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获取信息、占有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就是从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反映当今世界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民族人们的生存发展、竞争抗衡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占有知识。阅读的过程就是开发信息知识的过程,阅读的材料越多,获得的信息知识就越丰富越有价值。通过阅读,既可以吸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智慧,也可以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如果中小学生只局限于学习课本知识,不扩大阅读面,那么视野就不会开阔,势必会影响将来的发展。

2.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需要。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文学素养,能够形成自学能力;中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心智、拓宽学生胸襟、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够培养创造能力。

3.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通过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内心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孩子精神,让阅读最终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终身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书香型校园的需要。

各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大力宣传,使教师、学生、社区、家长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支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标准,明确课外阅读的任务、内容和形式

课外阅读要坚持教育性、趣味性、全面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推荐,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明确课外阅读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中学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小学生每学期要阅读10本以上儿童读物,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一、二年级学生以阅读浅显的短文和画册类儿童读物为主,阅读量要达到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学生每年阅读量要达到20万字以上;五、六年级学生每年阅读量要达到50万字以上。

2.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各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有益读物。一是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和比较能力。二是选择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革命领袖、名人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选择反映祖国历史面貌以及具有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读物,进行国情教育,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四是选择中外名著,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五是选择科学普及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和报刊类型主要包括:中外现当代童话、中外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传统道德和古代经典名篇等。

3.创新课外阅读的载体。各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一是要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这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二是利用校本课程或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每班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列入课程表。三是要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要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维修阅览室,更新图书资料,及时采购新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图书和杂志,定时为学生开放。四是动员社区、家长、学生,争取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藏书和社区、家庭的资源,在学校建立走廊书架或读书屋,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在社区建立社区书屋,在家庭建立家庭书柜,丰富学生的图书阵地。五是开展交换图书阅读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两次以上与外班交换图书阅读的活动。六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漂入家庭,流进社区,在扩展学生读书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带动和促进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三、强化组织,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1.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系列活动。除全区性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外,各学校要创造性的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通过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优秀读物报告会、主题读书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演讲比赛和读书征文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课外阅读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中及时组织学生建设、借阅、更新班级图书,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组织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与讨论,通过个人阅读、小组阅读、彼此交流读物和阅读心得等形式,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喜欢读书。

2.做好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学校要引导各科任课教师成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主要指导者。全校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树立学生身边勤于读书的榜样,介绍名家勤奋求知的故事,激发其阅读欲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让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博采众长并消化吸收,做到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3.大力提倡家长参与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关注和主动配合。要大力提倡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共同交流心得,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机会,召开动员大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时邀请支持课外阅读活动的家长代表现身说法。

4.科学评价课外阅读活动。

建立三级考核制。

班级考核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课外阅读档案,由教师统一管理,每个月末,由教师抽查一次,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量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等级制评价。课外阅读评价要综合考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以及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大多数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鉴赏能力,扩大知识范围。

校级考核主要面向班级和教师。学校要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机制,每学期末,学校专门考核班级的阅读情况。主要通过抽查档案并对抽查到的学生本人进行具体了解。同时,各校要将指导和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年终评优、各种竞赛活动奖励的奖品以图书为主。

全区每学年分两种形式检查评估:一是由各相关科室根据具体分工联合检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凡抽到的学校随机抽查课外阅读指导课任课教师及班级,检查学校课程设置、阅读指导课教师备课、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并听课。考察学生时从档案目录中抽查,并对学生进行具体了解。二是全区举办读书报告会。各学校自荐读书艺术节目与优秀读书笔记(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展示相结合,评委统一打分,评出奖次,排出名次。

四、加强领导,健全完善课外阅读的保障机制

1.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领导。区教体局成立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科室分工负责。组建“区教体局课外阅读及阅读指导课研究中心组”,聘请年度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潍坊广文中学的赵磊老师作为中心组的专家顾问。通过研究小组的成立,在名师和专家的引领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课外阅读教师研究队伍,并以这个团队为基础,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区课外阅读活动广泛、深入、有效地开展,最终实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