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德学习材料实用13篇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1

能努力完成本职工作,搞好学校的后勤,抓好安全工作,为学校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学质量这是我的目标,我也基本上达到了这个目标。/fanwen.chazidian.com) 工作有激情,能及时完成学校教给的工作任务,不拖沓,这些我认为都是我自身的优点。

二、存在的问题

对照自己的工作,我所取得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关键是缺点,我认为我的缺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工作虽然认真但缺少创新精神

一个人光有工作的激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能积累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做出特色。作为学校的总务主任,我认为我做了很多工作,每天都在忙,但总感觉没有头绪,有时得到一个工作,总是埋头苦干,但总是忙不出效果,走了很多弯路。比如说在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很多工作没有一个完整的机制,总是遇见什么抓什么,没有形成工作链条,工作做了,但确是散乱的。

2.教学质量总是跟不上,在抓后勤工作的同时没有兼顾好学科教学工作,课后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有时虽然交流了但却不能持之以恒,导致学生在前进和后退之间反复重演。作为五(2)班的语文老师,我应该努力学习,钻研教材,优化课堂结构,这些都在我第一个问题的影响没能做到,所以不能优化时间,创新工作方法也是我自身的缺点。

三、整改措施

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缺点是好事,但更好的是能找出应对的措施,提升自己,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在今后,我首先是对自己以往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寻找后勤和学科教学之间工作整合的方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独立开来,做到两者兼顾;二是坚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时刻学习在教育事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比如张丽莉教师这种精神,时刻为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爱岗敬业的情感,把工作热情从完成本职工作提升到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度上来。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真正将自己和工作融为一体,为提升教学质量,做好后勤工作奠定基础,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时时提醒自己: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一定要对得起“光荣“二字。

教师:肖胜科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2

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领导班子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

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5、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6、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7、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3

一、运用图文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只有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而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氛围中,提高教师的讲课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因此,要在课堂开始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机。教师利用思品教科书上的图文材料巧妙地设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创造活跃的课堂探究气氛,为实现课程的有效性奠定基础[1]。

在进行《伸出爱的手》(人教版四年级)这节课之前,笔者布置给全班同学一个任务,要求全班每个学生回顾自己是否帮助过残疾人,如何帮助的,体会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与困难。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请学生自主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所遇到的情况,在课堂上创设出“如何向残疾人伸出爱的手”这一教学情境,然后表扬鼓励班级中真正回顾体会残疾人的困苦,并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生活困难的同学,这一部分自我总结的展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巧用图文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探索学生在生活和成长中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用好教材”,教师就要认真研读教材,不仅要读懂教科书的正文内容,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要研究教科书中的图文材料,明白编辑意图,让教科书真正成为学生最方便的学材。

笔者总结出《伸出爱的手》这节课教材的正文内容主要是回顾体会学生在成长中的爱与关怀,总结小学生在乐于助人方面的变化,学习帮助他人,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了解自身的角色变化,学会承担新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笔者了解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小学后的过渡,目的是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因此笔者根据教材上关于“小学生进入小学后的转变”的图文材料,设计出具体的案例分析[2],案例如下: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交流环节,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对收集到的残疾人生活情况进行交流。走访镇民政部门的小组还向大家介绍了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民政部门给全镇的残疾人都办理了“残疾证”。残疾人凭“残疾证”,免交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免交农村养老保险,由镇民政部门统一支付;每个月有30 到50 元的生活补助,节假日,镇、村、民政部门还派人给残疾人送去慰问钱物;生病住院费用全部报销。学生在具体案例的引导下,进行小组探讨和交流,充分分析和思考自身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三、活用图文材料,创造教学情境与活动

要增加学生接受课本知识和参与课本知识学习的程度,就需要将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积极使用教科书中的图文材料,将图文材料变换成具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合理安排学习探索时间,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课堂上,我给学生播放了2006年春晚文艺节目《千手观音》这个视频。当我说出这个舞蹈是由一群聋哑人演出的时候,原本课堂很兴奋的学生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惊讶地看着我。一学生举手了:“他们听不见,那怎么跳的那么整齐呢?”此时我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我只是把学生们平时的文艺节目的照片拿出来,和千手观音的图片对比。这个时候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尤其是参与了节目的同学,道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及残疾人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

四、借用图文教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实践。只有将思想品德的成果实践到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思品教育的目的。教师在思品课堂上要充分借用图文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教材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对故事的新鲜感和兴趣,借用《伸出爱的手》这一课中课后“阳光行动”栏目,在课堂前布置学生阅读其中的故事,欣赏故事中的图片,根据自身的实践和“伸出爱的手”这个主题写出自己的小故事,主要按照人物、故事简介、故事意义的思路写出自己给予残疾人的帮助,并写出自己对自己作为小学生的新要求,最后将自己的小故事分享给同学。学生在别人和自己的故事中感同身受,更加体会到自己已经转变为一名小学生,有了新身份、新生活和新任务,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小学的学习习惯上,不能和小学一样依赖老师和家长,而是学会自主学习[3]。

五、结语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活用图文材料,有利于学生在探究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非常值得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陆丽.浅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社会美德的培育[J].快乐阅读, 2013, 28 (10):122-122.

[2]徐霞.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速读旬刊, 2014, 5期:126-127.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4

一、剖析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农村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品德与社会》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2. 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为了简单操作,把《品德与社会》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

农村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使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品德与社会》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开方”

1. 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5

师德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校级分管

成员:中层正职(含年级组长)及教职工代表

二.进一步加强师德学习和宣传报道工作

1.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文件和要求,提高师德学习的针对性,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2.持续宣传报道,形成全社会影响,利用板报、广播、专栏,多角度宣传,全方位展现师表形象。

三.评选范围和条件

1.评选范围

年度师德标兵的评选范围是: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2.评选条件

(1)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模范遵守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导学生。

(2)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专业发展意识和行动具有明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心理健康,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3)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驱赶学困生等行为,无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无校外办班、兼课和有偿家教等行为,无在教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等。

(4)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所任学科在全县处于前列。

(5)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媒体进行过宣传报道和参加过市级(含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优先。

3.推荐方法

(1)评选师德标兵应在对本单位全体教师进行师德考核的基础由进行。

(2)我单位在上报推荐名单之前,要在本单位对师德标兵候选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4.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

(1)“师德标兵”申报表

(2)“师德标兵”典型事迹材料1份,字数在3000字左右。

(3)本人师德档案:包括《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表》一份、学习笔记、个人评价材料、本人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媒体师德事迹宣传报道材料原件或相关材料等。

宜宾县横江中学校

xx年2月25日

宜宾县横江中学师德实施细则

一、在学校统一组织下,由学生和家长实行无记名投票评议。

二、对学生和家长的评议面应覆盖教师所教授的所有班级,并不少于所教授学生人数的60%。

三、根据《学生和家长评议教师问答卷》,由学校组织专人进行回收和统计后,记入《师德考核表》。

四、考核方法

根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无记名民主测评为主,实行教师自评(占30%),学生和家长评议(占30%)、同事互评(占20%)、领导班子评议(占20%)四方面相结合的办法。

考核结果分为四档,分数在90分以上者为优秀,在80-90分者为良好,在60-79分者为合格,在59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说明:

1、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晋级、聘任、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参评各种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考核为优秀者为市级师德标兵推荐人选。考核为“不合格”等级的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6

品德课同样需要课前预习(主要是中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就是要学生与教师搜集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各种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教师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品德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预习要求、布置预习任务。通过预习了解教学内容,初晓教材所讲道理,为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促成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切实完成品德课教学目标。课前预习不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师生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世界,建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做好相关素材的搜集

品德教材的编排以缩页说明的形式呈现,而小学品德课涵盖人物故事、历史事件、风土人情、中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素材,无不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利用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它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教材的教育内涵,这些素材应该充分利用。同时,资料的搜集过程,也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资料素材的搜集包括书籍查阅、网上下载、亲身调查、互动访谈、实地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做好资料和素材搜集,事前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有计划、有实效地搜集资料和素材。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亲历亲为,通过独立或在家长指导、同伴互助下完成资料的收集,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鲜活教学内容,使小学品德课教学富有实效。例如,教学《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一课,课前让学生搜集一战和二战的史料,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发言,介绍了战争的时间、参战国家、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起因、主要战事、战争的结果和影响。通过交流汇报,学生知晓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萌发反对战争、尊重生命、爱好和平的情感。整堂课学生兴致盎然、积极主动、效果良好。

3 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期是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践,逐步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品德课要努力为学生们设计体验、经历及通往生活的各种活动和情境,让学生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品德课教学要和学校德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德育辅助活动的开展,延伸和深化品德课教学,让学生实践体验,知行合一,巩固品德课教学成果。例如,教学《学做集体小主人》一课,课堂上让学生模拟选举班委会、真实参与本班活动,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并思考民主选举的完整过程,懂得选举和被选举都是自己的权利,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为班级建设作贡献。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7

顾名思义,“合作型分组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分组学习法”,目的是为了达到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而按不同形式组成的小集体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型分组学习对接收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特别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上,不要老是给学生呈现现成的结论和答案,要教给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找寻分析能力,让他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自强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建构一个平等、和谐、互助的对话平台,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型学习小组的学习中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让每一个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学习经验、交往经验,同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拓展自我的发展空间。合作型学习小组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及帮助。为了更好地帮助合作型学习小组健康成长,必然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这必然会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研究成果

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分组学习法”。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

A.知识归纳分析组。主要负责归纳、讲述基础知识。要求讲述时能脱离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讲述方式可以形式多样,进行创新,大家还可以相互补充。

B.材料搜寻研究组。主要负责搜寻与基础知识相关联的典型材料。要求简要介绍材料、分析材料,找到材料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材料的搜寻方式、展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用实物投影、电脑等多媒体展示。对材料的分析,也不一定只从一个角度,可以大胆创新。材料不要太多,三个左右即可。

C.习题编制讲解组。可以自己编制或从其他资料上挑选习题,可以印发或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作为课堂练习。习题的数量以三至五个为宜。可以编制四个客观题,一个主观题。同学练习后,要负责检查、评估、分析、讲解试题。习题的内容,检查、评估、分析、讲解的方式都可以灵活多样、不断创新。

D.综合评价组。主要负责对前三个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同时,前三个小组的成员也可以反评价。从整个过程来看,对评价小组的要求最高,因为要评得合理、评得大家口服心服,同时还要应付前三个小组成员的反评价,自己就必须对前三个小组的工作了解、钻研得更深。每个大组又可以分成五个小组,各自设立组长。

课前思想品德科代表负责把教师指定的课题,按照分工通知每个大组长,大组长再分工到小组长。知识归纳分析组的,可以将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四块,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还有一个小组负责分析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材料搜寻研究组的,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有侧重地让其中四个小组去寻找四个方面的材料,并运用该课题原理进行分析,其中一个小组负责发散思维,即研究材料中包含的其他方面的原理。习题编制讲解组的,可以按照高考的五种题型,每组准备一种,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减少主观题。题目要分散在不同的知识点上。综合评价组可以分成三个小组,对前面三个大组的情况分别进行评价。要指出优点和不足,评出等级,还要提出改进的办法。知识归纳分析组的,要把提纲、重点、难点,材料搜寻研究组的,要把材料及分析要点,习题编制讲解组的,要把习题及答案要点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综合评价组的,要做好记录,拟出提纲。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可以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以作为研究的材料、评价的根据,也可以作为一个美好的纪念品。

合作型分组学习有利于加深小组成员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拓展视野、关注社会现实;有利于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自我表现欲望得到满足;有利于开发和发挥合作小组的创造能力;有利于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合作型分组学习挖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使合作学习型小组成员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尤其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采用分组学习法时,可以由思想品德科代表、组长及其他同学轮流主持。思想品德教师可以亲自主持,也可以当听众、做评论员、指导员。教师要随时准备协调关系,处理突发事件,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向更深、更高层次思考。因此,教师不是不要备课,不是无事可做,而是要求更高、更难了。

四、研究课题注意的问题

1.要有组织、有计划,避免随意性、盲目性、走过场;

2.要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和展示时间,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并给予指导,课后要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

3.要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包括提供信息、提供资料、方法指导、疑难问题的指导以及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等;

4.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宜采用分组学习法的就采用分组学习法,不适宜采用分组学习法的就采用其他方法。具体分几个组,每个组怎么分工,也要根据具体内容和学习时间来灵活处理。

总之,合作型分组学习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广泛参与,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学习方法,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和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能力;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个学习、探索、创新、提高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

参考文献

[1]唐福田.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分组合作教学[J].成功(教育),2007(8).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8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具体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来说,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呢?对此,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一年级数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一年级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从教材内容入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教育。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数学教材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只要稍加运用就可以诱发、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保护环境,争做好事等。使他们健康成长。

例如:一年级下学期教学生认识人民币,我就随堂设计了“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哪些知识”的教学内容,虽然不多,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认知教学与思想教育渗透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一元、十元、百元等人民币的币面图案,运用上面印的伟大领袖、雄伟长城、秀丽的河山等,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从小养成爱惜人民币,不乱花钱的良好习惯。 再如平时的课堂应用题,我就注意在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如题目:一年级(6)班同学做好事,3个同学做了18件好事,小明做了5件,小兰做了6件,小龙做了几件 ?这样的训练,在分析题目内容时,就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争做好事的品质。

(二)、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数学是用数据来说明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中包含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统计材料,只要努力钻研,就能利用这些材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可以告诉学生,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8月1日是建军节,7月1日是党的生日等。教学“认识方位”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指南针就是古人运用智慧发明的用来指引方向的工具。教学“认识钟表”时结合“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教育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教材中的应用题更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材料:如爱劳动、学雷锋做好事、节约用水、粮食增产等许多具体事例的数据资料都能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通过这样知情结合的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同学们深深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树立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气争光的志向。

(三)、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和与差、进位与退位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小学数学教材中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对立的概念。如加与减,大与小,相等与不相等,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等。这些概念的特性如同任何事物的矛盾特性一样,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教学时充分运用这种特性,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渗透。

(四)、培养其他一些优良品质。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对学生进行检查评定,适当地表扬或者批评,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学习有计划、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作风,肯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在做作业或课堂回答问题时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相互竞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此外,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青蛙)、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德育的策略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紧密结合数材,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知情教育相统一。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因材施教,利用各种形式完成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数“8”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8”表示,就可以了。至于数字如何产生与劳动中的,“8”为什么写成葫芦一样,以及民间为什么喜欢把“8”读作“发”就不需过多讲解了。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在课堂教学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情景:拿出一个闹钟,钟面调到早上8点,告诉学生小闹钟的主人小明这时才起床,然后问他上学会迟到吗?他应该几点起床呀?同学们踊跃发言,不仅达到了知识目标,也无形中教育了小朋友要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知情统一。

(二)、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做事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动手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适时加以表扬,比如贴小红花,班级荣誉栏加星,口头表扬,争当小组长、小老师等。

(三)、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从生活以验和以有的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例如,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长江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京沪高铁的速度、“神七”成功发射这些数据,黄山和五岳,北斗七星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熟悉的人或事自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或数学知识竞赛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又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教学时,模拟设计“我帮爸妈买东西” 商店购物活动,通过学生估算、购买牙膏、饮料、文具和书籍等日常物品,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课内外结合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学习的潜力,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意志、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注意教师的自身示范作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陶行知说:“学高为师,德正为范。”老师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人生的榜样,特别是小学生对老师非常信任尊重,与信任家长相比,他们往往更信任老师。所以,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例如,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和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在板书汉字、数字、符号和画图时要认真、书写整齐,批改作业要做到细致、及时,不要只布置不批改或者总是由学生相互随意批改。老师要求学生着装整洁,语言文明,老师自己一定要先做到仪表端庄,谈吐文雅,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教育学生有礼貌,那么学生放学给老师再见或早上到校问候老师好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微笑应答。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点滴的进步。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帮助,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避免用训斥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果说数学教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深厚土壤,那么德育教学就是润物无声的春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逐渐形成优良品质,这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时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他们如何做事和做人。

参考文献:

1.柳艺萍;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J];吉林教育;2011年22期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9

一、认识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农村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品德与社会》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2.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为了简单操作,把《品德与社会》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

农村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品德与社会》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有效应对农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手段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明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相关的材料。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需要课前准备的材料当然也不同,而作为对教学内容的提前介入,学生更是无法判断要去准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将派什么用场,因此我要根据教材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讲清楚课前准备材料的内容和用途,以便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材料。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10

由于农村小学生源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品德与社会》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的,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2、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

由于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的把《品德与社会》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 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3、教学方法滞后,影响品社课教学目标实现。

农村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使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品德与社会》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应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思想上要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己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就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我想说、我敢说”借此,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课本,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试做家务。其结果是学生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针对这些难题,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去讨论,怎样争取家庭中的实践机会,触如这样的实际问题很多。我教育学生要面对现实,想办法与家长沟通,再次,选择适合你的机会去试一试,就可能成功了,这样有了老师的鼓励,小组同学的建议,再去做就可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我经常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题:《今天我当妈妈》、《当爸爸的感受》等,通过了这个活动,学生说:我发现自己长大了许多,第一次做家长,我一下子有了很多收获,我原来经常抱怨父母管我过于严厉,从未想过他们的感受,当了一日家长,我真不该让他们如此为心。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明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相关的材料。如我在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地球上的人们》一课时,我开展了五个活动的准备,即:世博场馆大竞猜;眼力大比拼;脑力大比拼;我眼中的外国人;世界名人知多少。并告诉学生可以是图片、文字材料、录音,也可以是自己访问的记录,但人人都要有发言交流的内容。这样的要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学生也容易接受,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11

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运用到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关注,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传统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传授课本知识,而忽略以生活为基础挖掘新鲜的学习素材,因而教学缺乏活力。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这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大启示。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巧用生活素材,构建魅力品德与社会课堂。

一、巧用生活素材设计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学科本身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素材的选择与注入无疑能给品德与社会教学带来活力,并会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精挑生活素材,并加工成学生喜欢的谜语形式,让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一课时,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设计成谜语形式,成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牙刷、眼镜、座机电话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搜集这些生活素材,再根据这些素材设计谜语。如:身体长又短、头上毛几丛,入口上下走,清齿立头功(打一生活用品)。学生根据谜语进行竞猜,有学生猜出谜底“牙刷”之后,教再将牙刷实物摆放到讲桌上,增强直观感。教师利用这一方式引出教学实物后,再引出话题,促进学生讨论:塑料为什么会在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由此,教师成功切入教学主题。

竞猜谜语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兴趣需求,他们本玩,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而竞猜方式的引入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爱玩的天性。再加上生活实物的直接展示,更能给予他们直观的感受。

二、巧用生活素材丰富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的内容毕竟非常有限,学生需要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才能满足学习和发展的双重需求。为此,教师可以巧用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既让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习充满期待,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运用生活素材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接受程度等。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平安回家”这一课时,教师将生活素材引进课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交通标志,让学生通过看标志,懂得交通知识,从而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回家,幸福生活。但仅仅学习这一层面的知识是不够的。为此,教师巧用生活中的交通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对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判断,如果没有,请说出其违反交通规则的具体内容。例如,有一辆拖拉机驶入了禁止拖拉机驶入的路段;有部分小车闯红灯,也有部分没有闯。让学生根据视频进行判断。除了增设这一环节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生活素材的引入,带给学生的学习体验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结合交通标志来判断交通行为,由理论过渡到实践,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三、巧用生活素材促进辩论,构建精彩课堂

辩论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给予学生特定的辩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引导学生开展辩论的一种活动。辩论活动的设计,能够让课堂教学更有魅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挥与能力的提高。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巧用生活素材,设计辩题,让学生结合辩题进行辩论,从而构建精彩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网络连接你我他”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辩论活动,为课堂增加活力。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网络购物、网络订票,还是网络互动联系等,这都让我们体验到了其中的便利,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有不利的一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网络在生活中的利弊之后,引出辩题:你认为小学生是否应该使用网络。教师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并让双方推选出主辩手,搜集材料进行辩论。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12

一、 言传身教是美德积累的基础

曾xx生活在一个言传身教的家庭环境中,从幼年到童年,在长辈们的感召下,无形中学会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知恩感恩、敢于担当、爱护环境、团结同学的良好品德。家庭环境是她养成美德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她培养美德的根基,自身习惯促成美德贯穿她生活的全部。

幼儿时期,看到路边丢弃的废纸、包装袋,曾xx会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内,这一良好的习惯从幼儿园到上小学一直保持着。在xx学校学习期间,以纯洁心灵、志存高远、德才兼备为座佑铭,自己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监督着身边的同学,时常提醒乱丢垃圾的学生及时把垃圾放入垃圾箱内,提醒住校学生洗净手上的灰迹,主动擦净教室的玻璃窗户,看到乱跑的同学,曾xx会及时提醒注意安全,别撞伤了同学。虽然有些同学不理解,曾xx一直坚持,用自己的行动感化身边的同学养成生活学习的好习惯2017尽责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讲话致辞。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她所在的班级经常被评为xx标兵班。

二、 自觉行为是美德的真实表现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曾xx在幼儿时期,就经常看些励志故事书,把好多典型事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即丰富了她的童年生活,又培养了她的主动作为意识。

早在她三岁左右就成了妈妈的好帮手,知道帮妈妈洗菜、涮碗,一个最小的围裙,系在她身上,看起来整个人都被包裹着,举手抬脚似要绊倒,踉踉锵锵站上櫈子,趴在洗菜池上涮碗、洗菜。近期,曾xx强烈要求帮妈妈做饭,家长担心烫着她的小手,就只同意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自己着磨如何用刀削黄瓜皮,如何切成片和丝,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曾xx做的黄瓜菜是一道最可口的佳肴。这在一定程序上减轻了父母的劳动,最主要的是锻练了她主动作为的意识,也为她美德的积累奠定了基础2017尽责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2017尽责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在幼儿园时期,曾xx就知道与小朋友分享的快乐,别人快乐了,她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上幼儿园前,她都要提前装些好吃的零食,家长不理解,也不想让她吃,她就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说服家长同意她带到学校,一进教室,她就会给小朋友分享她的战利品,这样即能博得小朋友的好感,也与小朋友相处的很融洽,每到课间娱乐时,都会有好多的小朋友与她做游戏,一起玩耍。

一次在公园游玩时,曾xx摘了一个毛毛草,另一小朋友没有摘到,哭着向家长要,陪同的孩子的母亲伸手打了孩子一把掌,曾xx看到后,立即跑过去,把毛毛草送给了正在哭泣的小朋友,虽然她自己没有了,能让别的小朋友开心快乐,她认为这样做是非常正确的,她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一个小朋友,她感觉很幸福快乐。

三、 知恩感恩是美德的最佳境界

曾xx在家,就是家人的开心果,是家中的一个宝。她看到爸妈生气的时候,就会偷偷的把妈妈拉到一边,劝妈妈你到外面旅游去,这样就能找到开心的事,也不会再生气了。去年夏天,妈妈的脚崴着了,行动不便,曾xx就天天帮妈妈敷药、洗脚、搓背、递衣服,成了妈妈的贴身保姆

奶奶由农村老家来到城里,很多生活习惯不一样,曾xx就帮助奶奶,教她老人家学会开电视、看电脑等,告诉奶奶,如果她不在家,就没有人陪奶奶看电视了,所以要学会使用摇控器,这些话从一个涉事不深的幼儿口中说出来,博得大家都伸出了大姆指。奶奶手脚不灵便,在去洗手间时,曾xx提前跑到门口,用拖布擦净门口的水滴,以防滑倒2017尽责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讲话致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的动作,让奶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奶奶不停的夸奖,都说从小看大,三生(生日)到老,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从奶奶那普实的话语里,能看出对曾xx美德养成的肯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曾xx说:我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步,争做合格的美德少年。童年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她正用自己的诚实和善良、热心和宽容争做美德少年,在xx学校教师的培养下,向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进发,用爱心、恒心、诚心、信心筑实美德的高地,让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让美好的心灵更阳光,让美好的明天更灿烂。

尽职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二】 星期一早晨,记者来到师院附小采访时,正好遇到学校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武凡意同学便是学校升国旗仪式的主持人,同学们列队集合好之后,升旗仪式开始了。

为了主持好每一次升国旗仪式,武凡意同学都严肃认真,精心准备,以端庄大方的仪态出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师生们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里,除了担任升旗仪式的主持人外,武凡意同学还是校园直通车、学海拾贝等广播节目的主持人,每一期节目的播音稿,都是她自己亲自编写的,夏天到来了,武凡意同学这次特意准备了一期食品卫生安全的节目。

小学师德学习材料篇13

2. 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多开展合作性学习

2.1科学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科学合理构成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小组成员的组成应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按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分为若干个小组。组内成员人人都有分工,让其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确保合作学习的质量。

2.2强化学生细心观察,搜集身边材料的能力

德育课教学的基本要素一是观察二是材料。传统教学中材料通常由教师提供或教材提供。学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证观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细心观察生活,积极搜集身边的材料。引导学生用教材中的观点分析材料,观察掌握原理和观点。即教材中材料分析理解掌握观点,又用原理观点分析生活中的材料。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3依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