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设计实用13篇

数据库课程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1

Optimal Design of Case Database in Database Course Teaching

HUANG Xin

(Jiaxing Technician College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Tourism,Jiaxing 314036,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selecting the teaching cases in, w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e case database designed int the domestic and mainstream textbook of database course. We propose a forum database named “simpleforumdb” as teaching and laboratorial case, and the detailed design of this database is given at the mean time.

Key words:database;course teaching;case database design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IT技术的重要支撑技术,是构建各类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1]。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指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利用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加工和处理的意识与能力,用以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的能力”[2]。

国内主流数据库课程教材在组织内容时,虽然有的侧重数据库实现原理的介绍,有的以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MySQL等)为平台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有的兼顾理论和技术,但无一例外都引入了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教学项目作为贯穿全书各章节、演示数据库关键概念和技术的案例。许多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案例数据库较为简单,与实际工程项目相差较大,不能很好地覆盖数据库课程所有知识点,导致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实际项目时无法快速上手。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数据库已成为数据库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主流数据库课程教材使用的案例数据库分析

下面从本专科两个教学层次,选取两本主流数据库课程教材中引入的案例数据库加以分析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1.1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

由南京师范大学郑阿奇教授主编的数据库课程系列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学校部级规划教材,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该教材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作为教学案例[3]。

1.1.1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逻辑结构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的逻辑结构[3]如下:

1)管理员表:Administrator(角色名,密码,备注)

2)读者表:TReader(借书证号,密码,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专业,借书量,照片,备注,联系方式)

3)图书表:TBook(ISBN,书名,作译者,出版社,出版年月,价格,复本量,库存量,分类号,内容提要,封面照片)

4)借阅表:TLend(借书证号,ISBN,图书ID,借书时间,应还时间)

5)还书表:HLend(编号,借书证号,ISBN,图书ID,借书时间,还书时间)

6)借出表:TBLend(图书ID,ISBN,是否借出)

1.1.2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分析

优点: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较为完整,学习者不难结合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如C#、JSP、等)构造出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作为课程设计。另外,该案例数据库的属性较为丰富,可涵盖SQL语言的主要数据类型。

不足:第一,可能是为了方便数据查询,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上存在不规范问题:部分表没有达到3NF的规范化要求。例如在借阅表TLend中,存在非主属性ISBN对码(借书证号, 图书ID , 借书时间)的部分函数依赖[4]。还书表HLend也存在类似问题。改进的方法是从借阅表TLend和还书表HLend中去除属性ISBN,同时在TLend中加入“编号”属性作为该表的主码。第二,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存在冗余问题,部分属性属于冗余属性,可以从相关表中去除[4]。例如图书表TBook中每本书的“复本量”和“库存量”可通过对借出表TBLend中相关记录进行聚集函数查询(使用函数count)得到,所以这两个属性应该从图书表Tbook中去除(如果存在,为了维护数据完整性系统将付出很大的性能代价)。第三,和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相比,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略显简单。

1.2 学生选课数据库

由中国人民大学王珊和萨师煊两位教授编著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一书引入的案例数据库――学生选课数据库在国内多数本科院校授课时广泛采用[5]。《数据库系统概论》也是国内第一部介绍数据库的教材,一直被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作为课程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2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3

一、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的特点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核心技术手段,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当代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支撑。“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是每个应用开发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因此,学生如果能够熟练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并基于此学习一些相关数据挖掘、海量存储、信息检索等课程,必将成为一名极具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就国内高校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切合市场需求、能将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讲授“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这门课中,传统的以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固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还不足以达到我们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体系建设,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一)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动手实践

首先,国内部分高校在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是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知识只是机械的灌输,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与热情。其次,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仅仅是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学生在课堂上鲜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授课缺乏启发性引导,思维训练不够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恰当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然而,部分教师在数据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演示操作步骤,并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演示案例,没有经过思维训练过程,从而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内容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

国内部分高校在数据库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的设定往往只针对某个具体知识点,不注重前后章节的联系,课程设计缺乏连贯性及系统性,使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2]。数据库的课程的实践方案设计尤为重要,其方案的设计应具备,使学生对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重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忽视理论讲授

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依托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Server、Oracle、MySql等),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课程讲授[3]。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但它仅仅是建立、使用以及维护数据库的管理软件,学生对管理软件的熟练掌握并不代表精通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而忽视数据库系统理论体系的讲授,会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仅限于平台应用。数据库理论基础知识不足,框架体系不完善,必然导致对数据库设计的缺陷,为学生后续的提高与发展埋下隐患。在笔者多年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很多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因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持,而导致软件开发的进度延误,成本剧增。他们大多表现为:“以实现功能为导向,在简单了解完基本需求后便匆匆进入编码阶段,对于数据库设计的思考相对简单,大多设计都只停留在表面上。”这对软件开发来说,往往是致命的,会为系统留下诸多隐患。出现问题后,作为开发人员来说,可能是写代码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是系统上线运转后出现问题。一般来说,越到后面发现设计上的问题,所付出的代价越大,修改的难度也越大。系统上线运行后,修改数据库设计或进行优化等同于推倒重来。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据库理论体系的讲授,夯实理论基础。

三、创新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科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已普遍采用多角度、多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分组教学、启发参与等。上述教学方法已经很成熟,笔者这里仅仅对启发参与模式的教学方法作两点补充。启发参与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以及角色互换等互动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挖掘学生潜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如横向课题、实验室开放课题、创新项目等。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就业方面,相较于缺乏实践经历的同学,具备明显的优势。同时,对于那些想在专业上有所深造的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了解追踪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方面,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出课程体系的连贯性、系统性及方向性,经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数据库设计及应用能力。同时,应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性。在实践教学过中,在学生上机时,应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上机内容。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以调试为主,通过调试,来掌握一些上课时不容易掌握的内容,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一些启发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完成一些作业。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变被动的“灌输”式为主动的“汲取”式,积极的学习这门课程,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

1.内容设计多样化。在数据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实验内容。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以调试为主,通过调试掌握课程中的难点,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教师启发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完成实验内容,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

2.将内容模块化。数据库系统原理是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的基础,而学生往往认为理论知识深奥难懂,缺乏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合理地将课程内容模块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熟悉的选课管理系统,将项目划分成九个教学模块,分别为:数据库与表的创建;范式理论;完整性约束;索引;SQL语言;数据的增删改查;视图、游标及触发器;函数及存储过程;数据库安全与维护。在每个教学模块中,围绕教学目标、课程重点及难点逐步展开与延伸,以达到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3.整合编程语言。传统教学中数据库的学习是独立的,而无论是C/S模式还是B/S模式下,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都需要使用前端开发工具,如C#、JAVA等应用程序编程语言。因此,在课程的学习中,结合选课管理系统,将C#等编程语言与数据库的有效地结合起来,学习如何完成前台界面与后台数据库的链接,如何查询、增删改数据,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注重课程的方向性。数据库的学习同样存在很多的方向,如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一般开发人员注重编程,能够熟练使用SQL语言;数据库设计则是注重的是数据库原理、设计;数据库管理则负责全面管理和维护数据库服务器,如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安全等。

5.强化数据库技术的延伸与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技术之一,与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最重要的技术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主体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探讨一些数据库相关前沿技术,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今后的科研或应用打下基础。

(三)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既应考核学生对数据库理论关键性概念的理解程度,又应考核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知识考核可通过查看学生对数据库的设计来了解;动手实践能力考核可通过具体查看每一位学生所做的工作(如数据库操纵、数据库应用以及程序源代码)来考核。在研究探索型实验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畏惧失败,考核的依据主要体现在学生面对新技术时,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实践考核,都应关注学生平时的实验过程,在每次的分组实验中,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从而提高个人以及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

在分析传统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若干改革措施。笔者基于上述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上述措施使学生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动手实践、团队协作、自主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信心、专业素养,为今后的科研或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改革措施,为社会输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0.

[2]刘春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济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4

1.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知识和技术储备不够。

(2)学生重编程实现而轻分析和设计。

(3)课程人员组织和时间安排不太合理,任务设计和要求偏低。

(4)课程考核方式、评价体系和管理过程不够科学。

2.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1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

本文提出的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是指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难易适中、选题丰富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的项目设计任务,参照软件公司分析、设计、编程实现应用软件的基本步骤和人员组织形式来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其重点在于把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提高到软件工程项目的高度,并通过模拟实训加以实施。按照软件工程传统方法学的思想,结合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将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简单划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项目组成员通力协作、自主完成。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采用项目评审的方法,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具体工作进行阶段性评审,学生分组汇报工作成果,并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提交阶段性技术文档。项目模拟实训根据课程设计选题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项目规模和难度由指导老师和项目小组全体成员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协商决定。每个项目小组由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组长,项目组长可以根据小组内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合理分配任务。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工作中,项目小组的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

2.2.1 课程设计的选题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设计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适当的项目,是实施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的关键。在确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能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较好的结合在一起;(2)所选项目数量要足够多,涉及面要广而且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有兴趣的应用领域;(3)项目的难易程度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4)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要规范,以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程序编程知识、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等理论应用到软件开发实践当中去,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整个开发流程,具备项目开发的实战经历。

2.2.2 课程设计的人员组织

按照开发流程,参照软件公司的人员组织形式,将班级的学生分组,每组5至6人,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编程水平、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因素进行调整。每个同学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开发员等。

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产生一名项目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工作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监督实施等工作。在组长的指挥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同学负责联系工作和调查研究,美工好的同学负责界面设计,编程能力强的负责代码的编写,程序设计能力强的负责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程序调试,写作能力强的负责技术文档的书写等。教师要负责帮助把握进度,提醒学生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等。

按小组形式开发项目,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而且更接近工作实际。

2.2.3 综合设计过程

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协作,运用已学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思想和数据库设计理念、C#或C++等编程语言,具体设计实现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过程按以下顺序进行——自选课程设计课题,调查用户需求,总结归纳数据流程,分析性能,书写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报告(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系统功能模块),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进行系统整合和测试,功能完善,汇报设计成果(包括撰写设计报告、系统验收、结果汇报)。主要分为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成果展示。

(1)需求分析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需求分析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返工重做。因此,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学生必须根据教师提供的项目背景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或相应的组织、部门、企业去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据和处理进行分析,画出各层数据流图,做好详细地需求分析。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指导和评价。

(2)项目设计是关键。本阶段主要包括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并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定义主键、外键、视图、索引等。此外学生还应该设计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教师通过检查学生设计的E-R图、关系模型和功能模块图,对每个组进行分析、评价和指导。

(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即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阶段,主要包括应用系统的编程与调试。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适时组织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4)成果展示。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了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开发后,各个小组将在课程设计末期进行成果汇报和展示,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2.4 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针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问题,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首先增加教学计划中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学时,由原来的2周改变为4周,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课设任务。其次,提前让学生进入分组和选题环节,并将每个人要完成的任何合理分配,让学生提前进入做好项目的知识储备、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

2.2.5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加强过程考核,提高对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细化评价指标。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分组汇报。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lO%,平时抽查1O%,答辩20%,课程设计报告30%,系统演示30%。其中前四项由教师评分,系统演示由学生评分,每组各选派一名代表给大家演示系统并介绍基本情况,由各组分组讨论,对其它组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评分,最后取平均分并公布成绩。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和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

通过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实际动手开发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而且在一系列的开发设计过程工作中能够树立学生的项目开发管理思想,能够培养学生应有的团队协作、自主管理、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综合运用、动手实践等能力。使数据库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验证理论的“实验场”,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实战能力的“战场”,成为体验项目开发过程的“运动场”。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章小莉,姜湘岗.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5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分为理论与应用两部分。《数据库课程设计》是与此课程配套的实践课程,对原理的理论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它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将软件工程思想与其结合最终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两门课程往往作为独立的教学课程完成授课,关联性差,存在弊端,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如何切实有效的将二者结合迫在眉睫。

2存在问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理论知识点抽象,课程的实验一般为验证性实验。由于验证性实验的内容来源于理论知识点,每个实验要根据教材各知识点来安排,但教材又受到本身系统性的约束,所以这样使得各实验内容相对孤立缺乏连贯性,学生只能针对各知识点进行专项练习。这种教学方法表面上看似乎符合计算机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要求,但却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仅学会了简单“复制”课本知识点,没有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的知识,只知道按要求去做但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因此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由于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各知识点涉及的实验比较孤立,相关性差,学生缺少系统化设计思路,导致学与用的脱节。学生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实验之后,对于每个单一的知识点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没有掌握,对创建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一无所知。《数据库课程设计》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实践课,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利用原理课程中各分散知识串联成为一个整体,在设计过程中掌握抽象的理论概念,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但由于课程设计学时只有一周,面对庞大的数据库设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学生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没有认真分析课题,没有考虑原理和课程设计这两门课的联系,无法灵活的将理论知识点转化为相应的功能操作,甚至产生了抄袭的行为,失去了课程设计这门课开设的意义。

3解决方案

为解决两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弊端,采用将原理课程与课程设计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数据库理论知识点抽象单一,实验内容孤立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挑选优化的与有代表性的项目,从基本概念到课程设计要求由浅入深分步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数据库开发过程的整个流程。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学习。一直以来,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因为时间紧课时少,大多数教师采用固定题目供学生使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对课题的指导效率,但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很好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以“需求”为导向,将任务划分为多个模块,对每一模块提出具体的实验要求,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选择,挑选实力相当的任务模块,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指出理论课程中与完成各模块任务相关的章节位置,进行基础理论的讲解,将各个单一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则根据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及其对应的各个验证性实验,与课程设计要求完成的功能任务一一对应,分阶段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符合教学要求,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针对性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到对应知识点,改进设计方法,发现问题本质,实现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真正领悟,以及完成理论指导课程实践,课程实践应用和完善理论知识的作用。

4教学效果

数据库原理与课程设计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中结合了项目教学方法,通过解决基础理论课程中抽象知识点和孤立实验任务,以及课程设计中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开发过程为主要目标,在课程设计项目操作实施过程中完成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实现了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这种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较之前的单一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更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任务为主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路线,合理的教学计划、优化的课程设计案例,渐进的交互体系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渐建立优良的系统分析设计理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学以致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5总结

本文针对数据库理论及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对当前学生数据库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课程设计操作实践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现阶段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课程设计的案例出发,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数据库相关课程的整体水平。

作者:张莉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参考文献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6

0引言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1]。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正广泛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涌现出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其中尤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2]教学模式最为普及。该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1)工作任务分析,通过调研确定课程目标岗位,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凝练典型工作任务;2)行动领域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形成职业行动领域;3)依据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职业行动领域重构为课程学习领域,序化课程教学内容;4)学习情境设计,根据职业特征将学习领域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34]。上述设计思路的最后落脚点必然是课程的实施过程,笔者从事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8年以上,发现在该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学习领域的重构过程中,过于偏重职业特征,忽视学生特征。

数据库技术对基本的关系原理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掌握相关的技能,否则其实践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如何有效掌握理论知识极其重要。但是,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某个任务,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践能力”仅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项目,无法复制,更无从提高。

2)教学设计偏重于“教”,忽视“学”。

不可否认,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甚至厌恶,虽然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尽量将理论知识点融入到相应的任务中,但是由于选择的项目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很难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造成学习主动性不高。

上述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不高。一个鲜明的对比是:课堂学习无精打采,晚上游戏通宵达旦。因此,如何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

1课程项目的“趣味性”设计

课程项目选择与设计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项目的选取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既要避免为了体现职业特征选择大而全的项目,又要能够包含职业能力培养的各个要素。

在以往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曾选择的典型数据库项目包括“图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企业进销存系统”、“超市管理系统”等。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系统虽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近,但业务逻辑比较复杂,仅仅从使用者的角度很难理解这些逻辑,并且还存在需求分析难以实施等问题。

另据调查,95%以上的学生都有玩游戏的经历,游戏的吸引力如此之大,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逼真的角色体验。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扮演各类角色,随心所欲,自我满足。

2)快捷的成就感。玩家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游戏任务取得奖励或通过互相PK得胜,可以获得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短时间内实现的成功体验,并实现内心的自我肯定。

3)不断的自我挑战。没有难度的游戏是没有吸引力的,每个人都有自我挑战的欲望,而随着游戏中难度不断增加的关卡设计,很好地激发了挑战欲望。

实际上,玩游戏也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人性的正能量,因此,我们在选择课程项目时,就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QQ游戏为载体,并对项目进一步设计,使学生在项目中通过角色体验和不断的自我挑战,从而获得成就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QQ游戏管理系统”以腾讯公司的QQ游戏为背景,提炼游戏过程中必需的信息存储功能,按照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完成项目的设计。

2任务实施过程的“趣味性”设计

教学项目的选取和再设计是基础,最终落脚点是教学的实施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使其积极参与到过程中,而不是作为旁观者和被动的学习者[5]。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分组法和角色参与法[6]。基于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工作过程分析,为数据库设计的各个环节设计相应的角色,小组中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进行轮换,教师为每个角色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学生作为角色主体,完成相关任务后,教师或小组进行测试和验收。

2.1项目中学生的角色定位

要想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必须为其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角色,角色会根据项目的不同实施阶段而有所变化,比如需求分析阶段他可能是调查员或客户代表,物理设计阶段他又可能是系统管理员。

“QQ游戏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详细设计和运行维护6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设计如表1所示。表1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设计

工作过程学生角色教师角色需求分析计划者、调查者、客户代表计划审核者、验收者概念设计数据库管理员、客户代表引导者、提问者逻辑设计数据库管理员、项目经理引导者、验收者物理设计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引导者、审核者详细设计数据库管理员、测试员引导者、审核者运行维护数据库管理员、测试员、用户引导者、审核者

2.2“趣味性”的工作任务设计

在课程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要为各环节的不同角色设计“趣味性”的工作任务[7]。由于学生对于大部分QQ游戏耳熟能详,所以要仔细分析数据库设计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然后针对学习领域,以充满“趣味”的工作任务序化教学内容[8]。表2为“QQ游戏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各角色的典型工作任务。表2各角色的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学生角色典型任务需求分析计划者、调查者、

客户代表调查系统需要哪些功能?

QQ游戏种类、各类游戏数量、名称?……概念设计数据库管理员、

客户代表项目小组分别模拟数据库管理员和客户代表,用ER图进行沟通逻辑设计数据库管理员、

项目经理数据库管理员提出关系模式,项目经理进行审核物理设计系统管理员、

数据库管理员制定数据库的存储方案详细设计数据库管理员、

测试员针对数据库不同的实际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并编码实现运行维护数据库管理员、

测试员、用户数据库的日常运行管理

针对上述典型工作任务,要将其转换为学习领域问题,然后根据学习领域设计子任务。下面以概念设计为例,描述一下具体设计过程。

概念设计环节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在需求分析基础上,通过ER图表现系统中实体间的联系,并以此作为设计人员与客户的沟通工具。

ER图设计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环节:一,学生初次接触,难以入手;二,涉及到关系基本理论,比较抽象。但该环节又不可或缺,因此,学习领域的“趣味性”问题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设计的学习领域问题是:

1)你和客户沟通采用什么方式?沟通结果以什么形式保存?

2)你的结论别人看得懂吗?是否需要你去解释?

3)在ER图中,涉及哪些实体?各实体需要哪些属性?实体间是怎样的联系?

针对问题1)和2),设计具体任务:学生模拟数据库设计人员和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交流结果以文本记录形式保存,然后将结果交付另外一组(第三方)进行解读。

通过上述任务的实施,学生会发现,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以文本形式保存的方案别人很容易解读错误或存在偏差,需要自己不断解释。

针对问题3),设计的具体任务有:

1)确定系统涉及的每个实体,列出其属性;

2)确定实体间的联系,给出局部ER图;

3)画出全局ER图,在小组间相互确认。

上述每个具体任务都是由具有趣味性的、启发性的子任务分解完成。比如:玩游戏之前需要注册账号,因此,“用户”即是一个实体;注册需要提供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构成实体的属性;“用户”和游戏是什么关系?――如何确定哪个用户玩过哪个游戏?

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和充满趣味性的问题的引导,学生会自发地运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设计,因为他发现只有这种方法最有效!

3考核方式的“趣味性”设计

考核是一门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考试方式无非是完成期末纸质试卷,考核的重点在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考完后意味着课程的结束,而对于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则不了了之。但在高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下,如何考核“能力”才是课程考核的重点。

能力考核应该是分阶段递进式进行的。阶段式考核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能够避免一考定终身、以偏概全的现象。考核的内容从偏重知识点的记忆、掌握为主,调整为以动手能力、技能训练以及职业素质为主,同时,为了避免考核过程的机械乏味,考核内容和形式也要以“趣味性”为出发点。

以概念设计环节为例,该环节的考核内容为ER图设计,但不是以学生提交的文档为评价依据,而是采取公开答辩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给出评价。表3是阶段考核评价表(由答辩评委填写,汇总平均值)。

4结语

通过该课程设计过程中各环节的趣味性设计,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

该课程的“趣味性”设计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同类课程。当然,“趣味性”的设计还处在初步摸索的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1)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角色的轮换还不能普及,只能进行取舍,难以顾全;2)“趣味性”任务设计稍嫌粗糙,在与学习领域的贴切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5-10.

[3]姜大源.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J].职业与教育,2007(31):92-92.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曾文英.基于兴趣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43-44.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7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在高校中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知识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灵活化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自主学习,因而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洛阳理工学院为使网络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2010年全面启动院级重点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并开发了网络课程建设平台,笔者参加的《数据库应用》网络课程也被遴选为重点资助建设网络课程。这是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实现“懂管理的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之一。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程既包括数据库技术,也包括程序设计方法,且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分别都有很多知识点,教学内容较多。同时,对于数据库技术的理论部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大部分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内容特别是计算机程序设计部分都是从未接触过的,课程总体较难。再者,课程除理论部分涉及面较广外,还包含应用实践环节。而总体课时安排仅有64学时(其中包括24学时实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难度较大。

对此,课程组教师虽然通过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在不影响整体知识结构的情况下,采用精讲多练、适当取舍的方法,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课程基本内容和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同时,对授课的计划和程序做了一系列的改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课堂讲授和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最后,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利用互动式学习的方法,由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但由于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和网络资源,通过建设网络课程,构建第二学习课堂。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师生的交流互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本身对课程的理解,将需要讲授的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使其更适宜用网络教学的形式表达。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通常采用模块化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在每个学习模块下,确定学习重点、难点、需掌握的知识点,并配以相应的测试、练习模块,参考资源模块及扩展学习模块。在呈现方式上采用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据库应用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主要包括:

1、课程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课程描述、主讲教师信息、教材建设、授课计划、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概要地介绍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历史沿革、教学队伍建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考核方法等。

2、课程教学资源设计。提供以服务为中心的丰富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大纲、授课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作业与习题在线测试、案例库、单元题库及综合题库、动态操作演示等。这部分内容是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的核心部分,由主讲教师根据丰富的授课经验,针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以图片、教学录像和动态演示等表现手法予以呈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3、实践环节教学设计。数据库应用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其实践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实践教学,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该部分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大纲、上机实验安排、课程设计指导书等,在设计时,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各章理论教学前,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并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同时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互动式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对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利用动画进行动态演示,从而展现整个操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三是按照实践教学安排,布置每次上机实验任务,最后综合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4、教学辅助资源设计。学生可通过此模块及时了解课程有关的扩展信息及相关的资源,主要包括:学习内容主题论坛、相关精品课程网站链接、网络资源链接、vf二级考试链接、相关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讨论的链接等。

三、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

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是指课程网站的设计,包括课程的整体框架和功能、导航设计、具体页面的设计和多媒体设计等。在本课程中首页主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思路系统地呈现各类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本课程整体设计上采用了左右结构,左方类目上包括课程简介、学习计划、内容学习、案例分析、实验、作业、答疑讨论以及各种交流工具等模块;右方为根据需要设立的四大应用型模块,包括课程描述、学习日历、释疑信息、论坛信息和通知。其他页面的设计采用同样的风格,框架结构保持不变,在右方显示该模块的具体内容。整个结构的设计围绕课程要求的学习内容与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有效整合,以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在设计中注意以下问题,以保证网络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

1、导航功能设计。网络课程的利用和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航功能是否完善。方便快捷的导航功能设计,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获得帮助,减少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实用性,特从两个层次设计本课程的导航功能:一是网络课程中各项教学资源的导航,以方便同学们各个内容的学习;二是在教学资源下学习内容的导航,在这里包括各章节中重点、难点及知识点的导航,以方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同时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内容的选择权利。

2、动态操作演示设计。数据库应用课程除了理论知识外,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设计中应当突出该课程的特点,尤其是对实践环节进行个性化设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发挥网络技术优势,通过各种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课程的特色,使学生可以方便地学习这门课程。

3、在线测试设计。在线测试是教学环节中学生与教师沟通、互动的一个重要桥梁。通过在线测试环节,学生可充分认识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还存在哪些盲点,方便进行再学习和改进;而教师也可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从而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在本环节包括章节测试、知识点测试和综合测试三部分。

4、交互功能设计。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来进行学习。通过在线测试环节虽可对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个全面了解,但由于题库的设计、学生个体掌握程度不同等原因,不能满足全部的需要。交互功能设计则可针对处于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的平台,从而充分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此,交互功能主要有数据库网络课程学习论坛、课程电子邮件及电子公告板三种形式。

5、在线学习指导设计。本环节主要是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而设计,通过此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整体安排,在相应栏目填写具体内容,包括对各章、各环节进行课程学习引导、学习任务、时间安排、专题讨论、答疑活动等进行的安排。

6、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网络课程设计的质量,除了前面各项内容的设计以外,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也是网络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本课程教学评价模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评价的设计,内容涵盖学生在线测试、学习活动、讨论活动等的评价;二是学生评价的设计,涵盖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及授课方法的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有利于形成教与学的全面互动,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网络课程的整个设计中,首先需要设计者明确目标,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要建立网络课程,从而把握网络课程设计的整体方向。在此基础上,围绕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同时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网络课程的结构。笔者认为,把握好这一思路,对提高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提高网络课程的使用效果、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8

学习《数据库技术》课程前学习者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和《数据结构》等先行课程,“概念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在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和关系数据理论之后,“概念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概念结构设计的概念、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和视图的集成。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难点是根据具体系统内容的描述设计基本E-R图。

1.2学习者动机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较抽象,学习者需要从复杂的实际应用中找出数据库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尚不知该内容在整个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内容的难度较大,易使学习者知难而退,对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2动机策略设计及实施

2.1课程导入

2.1.1教学内容

将49名学习者分为5个小组,利用课前时间每组分别分析淘宝、京东、当当网、1号店、天猫的网上购物流程,并分组进行调查汇报。提出问题:你分析系统中的商品有哪些属性?订单包括哪些内容?订单与客户和商品之间的联系及涉及的实体有哪些?订单有哪些状态?知识回顾: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概念,选课E-R模型实例。

2.1.2动机策略应用

注意策略:通过问题引入,让学习者主动思考,引起学习者有意注意。相关策略: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习者建立已有的E-R模型与概念结构模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建立脚手架从而降低新知识学习难度。自信策略:选取学习者们熟知的购物网站为例,增强学习者信心。

2.2课堂教学

2.2.1教学内容

基础任务:定义购物网站生成订单的事件,通过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汇总各小组提交的设计结果,总结学习者的概念结构模型设计,如图1所示。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6EDE07)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X2015-2-003)的研究成果。提高任务:上述模型中当客户提交订单但未购买商品将减少商品的库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学习者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教师提示可将多对多的联系拆分为两个一对多的联系,根据订单的状态通过程序确定是否实际减少库存。按照之前分配的小组安排学习者讨论并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学习者讨论是教师到各组进行引导和巡视[2]。讨论:经过学习者讨论,分析新概念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小组汇报并由教师汇总修改后如图2所示。

2.2.2动机策略

注意策略:教师播放课前录制的网上购物过程的动画,引起学习者注意。自信策略:教师按照基础和提高两类任务进行分层布置,利于搭建脚手架、激发学习者自主思考,增强自信。

3评价

学习者对各自小组设计的E-R模型进行评价,小组间进行设计结果互评,教师对每个模型的设计过程、小组合作情况和设计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满意和自信策略:学习者经过深入思考进行互评,体验设计被认可和逐步求精带来的喜悦。教师的点评认可其设计结果提高学习者信心。

4结论

通过该方法的学习,学习者在练习和期末考试中能够熟练准确的对复杂的需求通过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因此,ARCS模型应用于《数据库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韩玲玲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5-0106-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越来越来受到欢迎。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培养既熟悉专业又能把计算机技术同各领域的专业需要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数据库技术成为高校各学科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般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编程语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后进行的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内容是通过社会调查,选择一个实际课题,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工作,课程结束后提交应用软件系统和课程设计报告。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类的课程通常有一定的畏惧感,尤其对计算机语言、编程等,觉得难以驾驭和掌握。如何让学生通过数据库课程设计,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教师应了解学生以往所学过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注意课程的衔接,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知识的体系结构,明确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内容及课程设计要求,对需要加强或充实的内容要重点讲解和补充。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要求,包括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静态模型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行为设计(应用软件等的设计)。学生应按照数据库结构设计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这六个阶段,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根据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应用程序的设计,熟练运用相关语言编制应用系统的界面,实现开发工具与数据查询语言的无缝连接,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要求学生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所开发的软件系统和程序清单。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各阶段的设计内容和对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的评价,以及课程设计的体会与建议。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授课的重点应放在系统化的开发步骤和关键性问题的求解上,首先要介绍设计思想、方法和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查资料,如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要指导学生善用软件帮助系统,培养学生学会质疑、自学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在校学生接触实际比较少,没有实际开发软件和工作经验的特点,应精选有代表性的案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然后,由学生当主角,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

选题是整个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关键。课程设计题目选择的难易程度、范围的大小和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影响到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一个好的题目应该符合以下原则:首先,要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一个好的题目应该和实践紧密联系。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先选择容易开发的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有帮助。脱离实践的题目往往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的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遵循互补的原则,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每组人员为5~6名,每组设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任务安排。在组长的指挥下,对成员进行分工,善于口头表达的负责联系工作和调查研究,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负责代码的编写,程序设计能力强的负责整体规划、程序调试和连编,写作能力强的负责技术文档的书写等,成员努力的成果与个体成员共同分享。教师只需提醒学生合理分配工作时间,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帮助把握进度。实践表明:在互相讨论又各自有所负责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各个小组通过讨论、观察、思考、查资料等方式,结合各个学生的特长,参考教师指定的范围选定课程设计题目,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应对学生选定的题目进行批阅,在可行性、工作量大小、小组成员及题目意义等方面进行把关评估,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再针对教师的意见进行调整,最终确定课程设计的选题。结合教学实践可以选择如下题目:客房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学校工资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高校设备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系办管理系统、居委会管理系统、职工人事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

四、方案设计和方案实施

选定题目后,即可着手完成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各个阶段的任务。首先,各小组应对所选题目进行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走访专家或社会调查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通过调查组织机构情况、业务活动情况、数据情况、用户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完成系统需求分析。然后,采用实体联系模型确定应用程序中的实体和联系,确定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得到局部E-R模型,异对局部E―R模型集成进行输入/输出设计和软件结构设计等,完成概念结构设计。接下来,实现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化,利用关系规范化理论进行关系模式的优化,设计用户视图,同时进行界面设计,模块设计等,完成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的任务。再往下,进行物理设计和软件实施,最后是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可以分头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小组成员要分工负责和团结协作。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几个检查点,制定阶段性任务。如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的、系统规模、工作量等因素,审查各小组递交的初始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的实现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建议,以避免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反复。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提倡通过模仿来学习,只有多模仿才能掌握方法,才有可能创新。学生根据初始方案,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与自己的题目类似的范例,通过模仿范例来实现自己的程序。有的学生在范例中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适当修改,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程序中,使程序更合理,内容更丰富。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然愿意努力去寻找答案。学生在方案设计、修改、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逐步产生了学习的乐趣。为了避免在分组的实验、设计中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的现象,可以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来考核小组的成绩,促使小组内部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实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详细布置实验,制订上机纪律,并且督促学生严格按照课程设计各阶段工作要求操作。实验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安排:(1)建立数据库。包括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建立字段和记录的有效性约束,建立索引,创建表间关系和触发器设计等。(2)使用表单操纵数据库。包括设计表单,创建表单,为表单添加对象,定义表单及其对象的属性、事件和方法。(3)设计用户视图。包括创建不同的用户视图,实现用视图来控制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目的。(4)设计报表。包括创建报表,打印和预览报表,注意各个带区的使用。(5)设计菜单系统。包括规划菜单系统,创建菜单及其子菜单,为菜单指定任务,调试和使用菜单系统。(6)项目集成。包括使用项目管理器集成数据库、表单、视图、报表等数据库对象,设置主控程序,编译和发行软件等。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阐述其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自己的体会。课程设计的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占10分,平时抽查和提问题情况占10分,课程设计报告占30分,软件系统设计占30分,演示与答辩占20分。课程设计报告主要看各个部分的完备性,分析的透彻性和独到的见解。在评分方式上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首先由各小组依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给本小组打分,然后由每组各选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系统开发的情况并演示系统,同时回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所有小组代表陈述完后,由各组分组讨论,对其它组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评分。最后由教师根据其自评、互评分数结合实际情况(包括软件开发水平、演示能力、回答问题能力、软件开发文档等)适当总结并公布成绩。

为有效避免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抄袭现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当场解答;教师也可以采取删除软件中一些关键性语句由学生当场调试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和加强,激发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而且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六、结束语

课程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通过近年来课程设计的指导实践.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正确合适的选题、恰到好处的指导、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科学的评价手段及课程设计规范化管理等对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课程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课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巩固加深。课程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整个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难以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为了丰富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必要开设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以进一步适应整个社会对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的需要。

1 Visual FoxPro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的进步,带来了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越来越为整个社会所重视。为了提高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不仅要求具有先进的计算机,还要求具有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近些年来,Visual FoxPro是一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学会的特点。对于一般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课程学习中既需要掌握数据库处理技术,又要熟练的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Visual FoxPro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熟悉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2)能够熟练的分析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3)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运用Visual FoxPro编写的应用程序;(4)熟练的掌握程序设计方法;(5)根据数据处理的实际情况,能够开发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够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

2 Visual FoxPro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效果,对于数据库程序设计来说,由于很多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数据库技术,对相关的知识显得十分陌生,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采用概念、举例的方式进行,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提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1 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学中,创设典型的案例情境,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以案例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认识、讨论、思考,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法。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2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第一、精选案例。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就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精选案例。在教学之初,由于学生对程序设计比较陌生,如果只是讲解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而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导入课堂,使学生掌握概念并熟悉程序设计的初步操作。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职工工资管理系统中的职工调入和调出作为教学中的第一个案例,用来说明第一章中的相关概念,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

第二、重视学生的主导作用。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案例分析的主体来对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对于实际操作部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操作与演练,演示给学生和老师看。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注意其它相关问题。比如,强调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能将教学变为呆板的案例讲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老师在上课之前最好将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去操作,自己探索解决方法,在课堂上控制学生交流与操作的时间,把握好教学进度。

总之,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通过案例的导入还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3 Visual FoxPro的实践教学

数据库程序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实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需要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安排实验教学课时,每周安排两次四个学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验课时所占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制定分章操作练习计划,在学生实验之前,老师需要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实验目的等进行讲解,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实验。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和比较难的内容,教师有必要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再进行实践操作,保证学生掌握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Visual FoxPro的教学手段

4.1 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Visual FoxPro的教学实践,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将数据库的实际操作演示给学生,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学生也容易理解。但是,要使多媒体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来科学合理的制作课件。为了提高课堂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课件中需要提供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效果。目前,比较常用的课件有幻灯片和WSB课件,在教学中运用这些课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2 网络教学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教学是未来教学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校园网络作为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教学资料和教学大纲,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此外,老师还可以将作业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学生下载,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及时联系和问题的及时解决。通过网络教学手段,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便利了师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生教学资料的获取,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开设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教学上需要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满足计算机技术发展变化和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满足整个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11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完《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实践,其目的旨在加深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C/S或B/S模式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的符合设计需求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本文对我校《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我校实施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2.《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近几年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很多学生认为《数据库课程设计》是一门考查课,所以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个软件交差,或者完全依赖于同组同学去完成而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实际上,《数据库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有程序开发的基础,而且要求学生结合《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系统原理》相关理论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完成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是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2.2课程设计题目选择方式单一

在以往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是提供固定的题目供学生选择这一种单一的方式,没有照顾到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学生调研分析的可行性问题。

2.3学生分组分工方式不够合理

在以往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学生分组分工方式采用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这种分工方式明显不够合理,以致出现了两种不良状况:一是强强联合、弱弱无奈组合的两极分化;二是强弱联合后部分学生的完全依赖性。

2.4课程设计的开设时间和安排不够科学

我校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安排在《数据库系统原理》开设的下一个学期,这样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及时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另外,课程安排上是集中在两周时间内,学生基本上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分析、设计和实现。

2.5课程评价方式不够合理

《数据库课程设计》的评价方式基本上是从考勤和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进行评价,而没有对学生所实现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进行剖析,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够合理。

3.实施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实施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是我校在实践教学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其重点在于把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提高到软件工程项目的高度。针对《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从让学生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设计项目选择、学生分组分工、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和课程设计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和探索。

3.1让学生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组织学生观摩毕业班级的毕业答辩环节和召开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库课程设计》是毕业答辩环节的一次演练,同时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3.2课程设计项目选择

根据《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精心设计若干个模拟实际应用、学生能方便地进行调研分析、涵盖《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大纲知识点并符合《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要求的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并将每一个项目按照工作流程分解成若干个子模块。同时也允许学生在征得指导老师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课程设计项目的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的前提是学生对该项目的应用环境和业务流程相对比较熟悉;或者学生对其应用比较感兴趣,通过调研分析能弄清楚其业务流程。这种灵活的课程设计项目选择方式,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感兴趣的应用进行深入了解,这也是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体现。

3.3学生分组分工

针对以往学生分组分工环节出现的问题,采用老师指定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由组长挑选成员和学生挑选组长的双向选择方式,同时明确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具体的任务。这样就能形成以强带弱、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的良好局面。

3.4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针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种较为灵活的应对方式:提前让学生进入选题环节和分组分工环节,让学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学校安排的相对集中的两周时间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延迟学生提交可运行程序和课程设计报告的时间。

3.5课程设计评价方式

针对课程设计评价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我引入课程设计答辩环节。最终课程设计的评价由考勤、课程设计报告和系统演示答辩三部分组成,成绩比例为3∶3∶4。考勤和课程设计报告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单独评定,答辩成绩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定,同时兼顾各成员的付出和分工后的完成情况,最主要的是答辩时回答问题的情况。答辩由小组组长演示程序,各成员根据分工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应问题。我根据验收答辩的情况和课程设计报告的规范程度以及考勤综合给出成绩,课程设计成绩考核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价方式。

4.结语

在对我校2008和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采用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灵活的课程设计项目选择方式、较为合理的学生分组分工、恰当的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和科学的课程设计评价方式等方法,较为明显地解决了以往《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原理和开发方法,对软件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实践,较好地达到了《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秦敏,张宇敬.项目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9).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12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Oracle databas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DIO model matching well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racle database, the CDIO model is introduced to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oracle database in this paper.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developed with the way of active, practi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cour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ur stage of the idea, design,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and then the training targe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 is achieved.

Key words: Oracle; Database; CDIO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Web服务的出现,数据库管理工具的地位越来越得到提升,作为存储数据的Oracle数据库以其独特的各种优势成为当前的主流,Oracle数据库课程也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重点之一[1]。一般来说,在Oracle数据库课程的先修课《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掌握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在《Oracle数据库》课程学习时着重Oracle软件的实际设计,它研究服务器数据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与访问的效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2]。由此可以看出,Oracle数据库不仅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更需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然而,Oracle数据库理论课学生只能听着和看着老师操作,实验课也只能将理论课所学知识简单地加以操作。虽然实验课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水平,但基本是将实验内容直接实践出来,而不需要设计,更不需要综合,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3]。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突破了《Oracle数据库》理论与实验课程的局限教学范围,将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联系转化,需要由学生自己选题、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综合实验课程所有操作的实验内容,以团队的形式作为一个整体数据库项目开发,进而促使团队内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Oracle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和学习培养目标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 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是200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研究创立,CDIO分别代表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四个学习过程,是一种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4]。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4]。在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中,普遍采取数据库项目开发形式,由数据库项目题目确定和项目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现到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等四个阶段组成,刚好分别对应了CDIO中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过程。同时,Oracle数据库项目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求学会Oracle数据库基本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学生个人设计能力,还要求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开发水平,以及数据库综合设计能力,也是社会对数据库方向人才的基本要求,与CDIO培养大纲要求相吻合。因此,将CDIO模式引入到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基于CDIO模式的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

将CDIO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学习过程引入到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对应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阶段。

3.1构思阶段

(1)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确定。通过资料的查阅整理和初步的需求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分析与商议一起确定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当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团队成员共同确定数据输入需求,获得结果需求,系统输出需求等方面,重点围绕系统用户进行需求研究,以获得系统的基本需求。

(3)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项目系统体系结构的确定。团队成员共同选择课程设计项目开发工具之后,从网络结构模式和软件开发模式两个方面共同确定系统软件架构。一方面,确定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C/S)或WEB兴起后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Browser/Server,B/S);另一方面,确定为普通开发,或MVC,或分层模式等。

3.2设计阶段

(1)功能设计。团队成员应该掌握软件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根据构思阶段对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项目的需求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商量反复讨论,不断完善构思与设计,最后确定系统的目标、范围、定义和功能。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的重点,主要包括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存储设置。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对项目处理过程的分析抽象出实体,并确定这些实体的属性,画出实体ER图。逻辑结构设计包括对表的结构、序列、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函数、包、触发器等对象的设计。存储结构有物理存储结构和逻辑存储结构,以物理存储的数据文件和逻辑存储的表空间为重点,将数据库对象与存储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

(3)项目分工。项目团队确立小组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以及确定各模块间的接口规范,并为团队各成员分配任务。

3.3实现阶段

(1)数据库实现。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作为数据库课程,数据库实现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虽然在设计阶段已经进行了数据库设计,但最重点的还是要将这些设计实现出来,主要是基于数据库设计对表、序列、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函数、包、触发器等对象的创建(CREATE),数据文件和表空间的管理,为后面的代码实现提供基础。

(2)代码实现。在构思阶段确定的开发工具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根据设计阶段设计的系统功能,团队小组成员依照任务分配编写程序代码并不断地反复调试、测试与修改代码以完成系统各子模块的开发。代码实现虽然是学生难度最大、工作量最多的部分,但由于涉及数据库知识点不多,不作为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的重点组成。

(3)系统整合。在团队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根据事先规定的接口规范将各成员开发的子模块进行系统的整合与测试,完成课程设计系统的所有功能。

3.4运作阶段

(1)系统测试。系统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功能性测试,测试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是否符合要求,并适当的反复修改代码,甚至修改设计,直到达到课程设计目标为止。

(2)论文撰写。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根据软件开发规范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运行与测试等生命周期撰写论文,是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当中不可缺少的重点组成部分。

(3)评价评分。评价评分是指导老师的工作,用于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总结与打分。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平时考勤表现和平时实验情况确定平时分,参考系统的设计与撰写的论文,最重要的是系统的任务分配与学生的答辩水平,由此得出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4 结束语

本文将CDIO模式引入到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根据CDIO模式中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学习过程,重点介绍了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阶段,以达到培养学生对Oracle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操作水平和综合设计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汝华,李亚兰,李盛欣.Oracle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12):44-46.

数据库课程设计篇13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在学过《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其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所学的数据库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设计数据库系统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法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该方法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学生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也常常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纠正,将导致学生在系统设计中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设计出的系统也存在不实用,不稳定等问题。

二、项目化实验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项目化实验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验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化实验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开发目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开发,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自觉运用已学的知识,有效探究和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专业技能,并体会探究的乐趣和协作的精神。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强调项目任务的真实性、教师指导的目标指引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践过程的探究性和合作性、评价的过程性和反思性等[1]。

项目化实验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学生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常见的问题

1.课程设计的题目选择不合理

由于课程设计的选题工作是在数据库课程设计开始时才进行,因此,有的同学把课程设计的题目设计得很大,然而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比较少,学生投入的精力也有限,所以导致学生做出的系统虎头蛇尾。

2.把程序编写工作放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的首要位置

学生在做数据库课程设计之前,已经做过一些课程设计。比如在学习C、C++或Java之后,利用C、C++或Java所做的课程设计。那些课程设计内容是使用高级语言设计和编写小软件,在那些课程设计中,程序编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那些课程设计是以熟练应用某高级语言为目的[2]。而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编写程序工作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工作相比较,重要程度降低了。因为数据库课程设计不是以熟练运用某高级语言为目的,而是以熟悉和运用数据库系统设计知识为目的。

但是学生往往认为程序编写工作重要,而认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工作无关紧要。当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后,有些学生不认真作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工作,匆匆忙忙开始编写程序,这种行为与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目的不相符。

3.只重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缺乏整体和全局观念

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对系统没有全局规划[3],往往是把时间都花在需求分析和系统实现上,在最后阶段,由于时间仓促,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做系统测试,草草收场,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将会出现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系统开发各阶段,缺乏一个整体的统筹规划。

4.熟悉常用技术和工具

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我们介绍了数据库设计的传统方法,例如:概念设计中ER图的画法,以及如何将ER图转化为逻辑模型等数据库的设计方法。由于现在数据库技术发展很快,在软件公司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开发中,书上介绍的这些技术方法已经过时。有很多工具可以直接完成从数据库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设计和转化。如果我们还使用书上的方法,将会造成学生毕业后所学的内容已经过时的问题。

四、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1.选择恰当的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的选题工作可以在数据库原理课程开始讲授时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思考成熟后,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将课程设计题目确定下来。然后学生一边学习数据库原理课程内容,一边着手收集课程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做好课程设计的准备工作。课程设计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规模和难度应该比较小。因为课程设计不同于毕业设计,加上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比较少,学生投入的精力也有限,所以要控制规模和难度[4]。指导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题目时,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如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等,或者选择学生很快就能熟悉的一些问题。

2.摆正程序编写工作在软件工程中的位置

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目的,使学生清楚程序编写工作与其他软件开发工作的关系,让学生摆正编写程序工作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的位置;告诉学生不能只重视编写程序工作而轻视其他工作;更不能不经过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阶段而直接开始程序编写工作。通过做数据库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摆正程序编写工作的位置。此外,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将一些典型错误实例介绍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还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对设计内容进行自查和互查。

3.培养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

在数据库课程设计开始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订一个软件开发计划。对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从可行性研究到需求分析,从总体设计到详细设计,从编码到测试,让学生站在整体和全局的角度,考虑和分配各阶段所用时间和各种资源。通过这个计划的制订,训练学生树立从整体出发来思考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会从全局的角度来合理规划软件开发的各项工作,熟悉软件开发的整体过程。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做的规划,对学生各阶段的工作进行审查,审查通过之后,再让学生做后面的工作。

4.熟悉常用技术和工具

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设计来熟悉数据库开发的一些常用技术和工具。例如,我们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就可以教学生怎样使用POWER DESIGNER来做数据库设计[5]。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数据库开发工作,就会经常用到这些工具。熟悉这些常用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且认真完成课程设计各项文档材料的制作,可以为毕业后从事相关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软件开发流程,提高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可以建立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巧,丁革建.数据库课程设计的项目化实验教学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131-139.

[2]胡颖.关于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23-25.

[3]海波,朱小军.高校实践性课程多元学习环境设计[J].甘肃高师学报,2007(5):54-56.

[4]王艳红,章小莉,姜湘岗.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J].计算机教育,2009(13):91-94.

[5]卫东,房芗浓.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0(5):49-5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