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实用13篇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1

工作单位

从事专业

现任职及聘任时间

申报评审资格

***

***公司

给水排水工程

 助理工程师2014年聘任

工程师

 

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本人***,大学本科学历,男,45岁,现工作单位*****公司,现职称为助理工程师,任职18年,毕业于*****学校,我从毕业后一直从事给水排水专业的技术管理和工程施工工作,期间不断学习各项新技术新规范及新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更加扎实、全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我工作的这么长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给水排水技术行业从业者,肩负着多么巨大的责任,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业主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一旦建成后存在后续问题,这是要影响一个小区甚至一座城市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损害千千万万人民的利益。

近年来,我主要撰写了《建筑给水设计及管道敷设中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自来水给水网管理的优化路径探析》、《建筑给排水施工中有关环节的改进》、《论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措施与发展趋势》等十几篇论文。主要从设计和施工以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并在具体实施中获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并在2018年五一获得**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和**县总工会颁发的“最美劳动者”称号。2018年9月参加了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组织的管道检验工程管理师的培训,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高级管道检验工程管理师的证书。

近年来,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有****供水工程(水厂及输配水管网工程)、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日供水能力达7万立方米的水厂和日供水能力达5万立方米的北村水厂,铺设引黄北干线1#、2#分水口到两个水厂DN700输水管线5.1Km,DN600管线1Km,从水厂至用户DN800输水管线7.2Km, DN800以下至DN200配水管线44.406Km。从方案讨论到技术论证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都起到了很关键作用。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2

一、市场调研

教育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要求,示范建设专业需要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加以实施[2]。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们深入省内外数十家企业,对高职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市场需求进行了广泛调研,结果如下:

二、重构学习领域和课程体系

结合调研数据,我们发现,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以内,高职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为施工、监理、造价、运行管理等一线岗位[3]。据此,我们修正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按照“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专业建设,培养适用于给排水工程施工与监理、水处理工艺运营、水质检测、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等岗位的,具有给排水工程施工、水处理工艺流程运营、水质检测、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等技能的,社会急需的给排水行业高技能人才[4]。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构建起由九大学习领域和六门选修课程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如表2)。

三、课程内容选取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每个学习领域由若干门重新设计的课程组成,而新的课程需要完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一体,为了达到此目标,我们邀请了数十位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召开了多次论证会,按照“立足实际、侧重实践、方便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精选课程内容,编写出课程标准,并据此编写教材。如表3,《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课程选择了四类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主干学习情境,根据具体内容不同,每个学习情境又划分若干子情境,在内容选取上覆盖了当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一线常用施工方法,同时又具有一定先进性,满足国家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5]。

四、课程实施与改进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安排很多门课程同时开设,每门课程两节连上,持续一个学期完成。而新的课程体系,由于基于工作过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融为一体,实践训练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往往一个实践项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这就与传统教学安排产生冲突,为解决这个矛盾,对于某些课程,我们借鉴德国职教模式,采用专周教学,如表3、表4所示,安排连续的几周,在校内外实训场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统一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穿行,实践训练环节可根据具体实训项目,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实际动手操作,在做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练一体化。

两年多以来,在新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譬如教学内容的筛选、教材与实际工程的差异、理论与实践教学配合、教学配套软件和硬件建设、实践训练环节的组织实施、校企之间的合作形式等。为解决问题,我们组织人员编写和修订了专业教材;扩建了水处理与水质检测实训室、水处理仿真实训室、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场,新建了水处理微生物实训室、市政管网施工实训场、消防仿真实训场和水生产实训工厂,并据此整合成立了校内给排水工程实训中心;同时,我们继续加强与合肥市政工程公司、安徽水利安装有限公司等8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新建了合肥供水集团、上海浦东建筑业联合会、合肥明珠工程造价事务所等5家校外实训基地;选派5名专业教师赴生产建设一线锻炼,聘请了一批企业一线工程师和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教学应急机制。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满足了教学需求。

五、改革效果

通过国家示范专业建设,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我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取得了很大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条件大大加强,校企合作渠道更加通畅;教师队伍得到锻炼,真正建立起一支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符合高职教育需求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生产一线需求,打造出《给排水工程施工》、《水处理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运行管理》等一批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学生理论深度够用、动手能力显著提高、学习热情高涨;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且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获得用人单位好评。作为对改革的肯定,2010年3月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示范验收,2010年11月,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给排水实训中心当选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六、结语

通过对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促进了校企合作,锻炼了教师队伍,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学效果,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服务给排水行业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值得在深化高等职业教学改革之际为其它专业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45-47.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3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也在逐渐的增多,内容日渐复杂化,以往的设计和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对给排水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使用CAD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CAD技术的准确性很高,应用CAD技术可以减少人为造成的误差,所以CAD技术会朝着标准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市政给排水CAD技术还不够完善,所以,市政给排水工程要紧跟CAD技术的发展形势来做好开发与应用工作。

1CAD技术简介

CAD技术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CAD技术的绘图效果比较精确,操作系统也比较简单,所以CAD技术应用很广泛,并不是只在工程设计中使用,还在机械部件生产、电路设计以及力学分析等方面使用。CAD技术在给排水工程中主要用于制图和一部分辅助计算机。从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发展的步伐比较快速,其处理能力也在逐步的增强,从而使CAD技术得到普及,还给CAD技术提供了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绘图设计环境。另外,使CAD技术不再局限于室内给排水工程,扩大了技术的使用领域。同时,计算机的不断完善,让技术人员摆脱了以往机械记忆的方式,简化了技术人员的工作。CAD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根本目的仍是提高工程设计的速度与质量。

2CAD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使用现状

目前,CAD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使用仍处于一个独立的阶段,CAD技术还不能和各个行业相结合。市政给排水工程涉及的领域比较多,而且还比较复杂,工程中许多的技术人员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都是依据工作习惯,通过改写程序,形成一种比较简单且容易操作的办公软件,但是这样不能让CAD技术充分的发挥优势,CAD技术的优势就是通过编写大范围的程序,把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工作朝着智能化、集成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3CAD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发展趋向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CAD技术的发展,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CAD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3.1CAD技术智能化的发展趋向

CAD技术作为一种辅助设计的工具,主要在设计与绘图等方面的工作中使用,尤其是在机械部件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及力学分析中都普遍的使用。但是CAD技术本身有着局限性,最显著的是不能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下进行有选择的分析,在选择与分析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中的工艺流程和建筑物形式等方面存在着缺陷。所以,为了弥补CAD技术的缺陷,专家将人工智能化引进CAD技术中,把专家的知识与经验演变成CAD技术的规则,组成知识库,再用计算机处理后,会得到拥有专家水平的设计效果。把这种让CAD系统智能化的计算机程序称为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可以分辨模糊的信息,能够进行逻辑性的推理,能够让CAD技术在进行工程设计时更全面、更精确;CAD技术的解释功能可以准确的回答客户的疑问,还能清晰的表现运算足迹,这样会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与接收CAD技术的工作。因此,使用计算机实现智能化辅助设计,是市政给排水工程CAD技术另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向。

3.2CAD技术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目前,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信息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所以,在CAD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充分的使用互联网的技术信息。传统的工程设计大多数都是依靠工作人员的技术,工作人员只有到工程现场进行勘查和测量后才可以确定方案,而且还会受到现场环境和勘查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致使测量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样一定会使后期设计的方案和实际情况存在着误差。但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来改善这样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运算比较精确,在工程中使用互联网技术,不但可以随时的获得工程现场的实际状况,还能参考其他的方案,在经过运算、对比之后,获得最准确与最适合的工程方案。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增强CAD技术的运用,可以建立完善的CAD系统,从而实现CAD技术的信息化。

3.3CAD技术专业化的发展趋向

市政给排水工程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所以,如果要确保CAD技术在这个行业中适用,就需要保证技术员拥有专业性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让CAD系统更具专业化。但是在实际中,各地区的CAD系统专业化的进程存在着差异,致使CAD技术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参差不齐,发展的也比较混乱,所以,一定要出台相应的电子化专业标准,来规范CAD系统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专业化。

3.4CAD技术集成化的发展趋向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常常需要和道路、煤气、通电等专业互相配合、协调,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是多个专业之间的串行的作业过程。若不能协调好各个专业,也许会因为各专业之间的矛盾,导致设计出现反复的情况,会推后设计的进度,还会增加成本。CAD系统集成化之后,能够将设计过程中各个专业间的配合工序进行统一的安排,把把串行的过程改变成并行的过程,这样做可以缩短设计的时间,提升设计的质量。因此,集成化也是市政给排水工程CAD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向。

4总结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也在逐渐的增多,内容日渐复杂化,以往的设计和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对排水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给排水工程的发展趋向开始转向增强对工程进行规划与管理的能力。使用CAD技术有利于提升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虽然,目前CAD技术还不够完整,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这项技术,从而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CAD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工作。

参考文献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4

TU712

水工程施工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综合性和较强的实践性,主要介绍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给水排水管道施工、给水排水设备的制作与安装、水工程施工组织与质量管理,以总结介绍国内外成熟而广为应用的给排水施工技术为主旨。

对于如何讲授好这门课程,一些任课老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教学改革尝试[1~3]。而对于西北高校,根据其地域特点和培养学生的方向,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教学改革方向。

一、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水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及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的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方法的基本原理、施工的具体细节和步骤、施工规范及施工组织计划的编制等内容,涉及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因此,水工程施工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内容丰富,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课程的修习次序靠后,要求在学习其他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这门课程。从学习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掌握其他专业必修课(如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水质工程学等)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程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首先,授课教师要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熟知给水排水专业的各方面内容;其次,要求授课教师有给水排水施工经验,掌握给水排水专业施工技术;最后,还要求授课教师了解行业动态,熟悉给水排水专业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时了解给水排水专业施工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及时修订新的授课内容。

综上所述,水工程施工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因此,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会发现授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二、水工程施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西北高校现设置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水工程施工课程,采用的理论学时是32学时,现有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设置仍然囿于理论讲授,没有设置针对水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和现场环节的教学活动。

现有培养计划设置的实践课程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设置在大学一年级,是对入学新生的一个专业了解性质的实践课,不具有学习专业理论的准备和可能;生产实习通常设置在大学三年的第一学期,主要是为水质工程学和建筑给水排水这些专业必修课打基础,主要的实践地点通常是给水厂、污水厂和高层建筑物,对于具有流动性、随机性、露天和机械化程度低的施工课,意义不大;而毕业实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课,受毕业设计时间的限制,也不可能完成水工程施工的相应实践课。因此,现有的条件和授课安排基本没有水工程施工的对应实践课,只是理论知识的介绍和总结,使该课程偏离了原来课程设置的教学意义,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习难度大,收获小。而且由于理论课时的限制,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和部分基本属于蜻蜓点水,没人深入到技术操作层面,受聘于施工单位的毕业生反映,在工作单位这部分相关知识基本需要重新学习,工作难度大。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

现有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以板书理论授课为主,辅助使用PPT,将施工过程和环节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对具体操作细节和重点关键技术的连接介绍不清晰。

教W内容落后,现有教材内容理论化、滞后化,没有结合实际工程的操作,对国家推广的一些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介绍少,没有结合国家规范、标准的更新。

水工程施工的理论课学时不足。一般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施工课程多的可达80学时,工科专业以工程设计和施工为主体,施工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课时都较多。而在32学时内,深入、全面的介绍给水排水施工技术的内容,基本是不可能的。

(三)考核方式

水工程施工课的考核方式为综合测评,授课教师通常以专业小论文或是开卷、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属于书面考核的方式。而对于需要动手能力强、操作要求高的实践课程,这种考核方式基本不具有实际的评价意义。

(四) 师资力量

基于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综合的给水排水专业知识,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复杂施工技术。现有水工程施工课程是由一个任课教师承担,要想达到授课师资力量的要求基本不可能。

(五)专业知识整合

由于教学课时所限,水工程施工课程基本不涉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施工管理专业知识。大多数工程院校在课程讲授环节上过于强化施工技术,认为这是真正吃饭的本事,不自觉的弱化了施工组织管理。其实这二者互为犄角,施工管理虽然融合大量的管理科学,但管理本质仍然是管理科学和施工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配置过程,它离不开施工技术的支撑。而管理也为施工技术的选择和高效配置提供了方法。因此,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存在专业知识割裂现象。

三、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改探讨

(一)教学学时合理分配

应适当增加水工程施工的总学时,按理论、实践学时“五五开”设置,增加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即一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应对应一个学时的现场教学课,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的学习。对理论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对于学生就业方向的施工技术可以多占用课时,进行重点讲解,达到一定的技术深度;其他方向的施工技术可以作为技术储备,保证该方向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广度。

(二)教学重点及更新

要求授课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材料、新技术传授给学生,将规范修改、标准更新、淘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技术发展趋势等信息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掌握最新的施工技术,了解施工技术的发展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的将理论学习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同时,结合近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重点讲解急需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和施工管理知识,使学生可以在工作岗位学以致用。建立课程资料库,对典型施工项目、常规施工的具体过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等技术问题制作相应的视频库,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水工程施工课程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除了板书、PPT,应多采用视频、计算机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及现场教学的形式。多建立教学基地,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现场学习,实际操作,可以直观、迅速的掌握关键技术,熟悉施工过程和施工管理知识。由于施工项目动态、多变,如果在水工程施工的开课期间部分授课内容没有相应的施工项目,此时可采用视频和动态模拟现场的教学方式。

(四)考核方式全面

根据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以现场考核和实习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由于西北高校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本科毕业生就业80%以上是施工单位,因此,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技术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理论合格的基础上要求更高的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考核应以发现问题、解决问}的实际操作类考核为主体。

(五)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基地

基于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一个人授课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建议成立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团队,由理论基础丰厚的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强及熟悉施工技术的教师和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因兰州理工大学的给水排水科学工程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资源配置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水工程施工的土方工程可配置岩土系的老师讲授;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可配置建筑工程系的老师讲授;室内外管道施工安装技术可配置给水排水系老师讲授,施工组织管理可配置工程管理的老师讲授。也可聘请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技术骨干作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导师,全权负责现场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测。

建立多点给排水工程施工教学基地。由于工程施工的特点,在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授课阶段可能单一基地并不能配合完成全部实践教学任务,因此,应在西部企业多建立教学基地。

(六)加强专业知识交流更新

成立水工程施工课程学习群和微信群,探索微课教学,及时交流、学习、共享施工技术及文件,快速更新施工技术的相关知识。也可邀请本专业从事施工方向的毕业生和教学基地专业工程人员,开展专业讲座和工作状态交流,把握施工技术的变化动态。实现水工程施工课程的全方位立体教学。

结语: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尤其是水工程施工技术,鉴于西北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的施工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应加强和重视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根据西北高校“立足西部,服务西部”的方针和国家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西部开发战略,未来培养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本科生以掌握实际操作技术的人才为主体,对于水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西北高校的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毕业生就业以施工单位为主,因此,学校应着力培养专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加强水工程施工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5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我国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目前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接近90所,专业教学内容也随着时展和技术革新不断变革,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城镇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服务范围包括城镇、农村的饮用水处理、供给;污废水排除、处理与循环利用;雨水排除、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门与多门学科交叉的需要一定综合知识的学科。

10多年来全国给水排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水工业”、“水科学与工程”等概念,着手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并提倡不同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教育,目的就是让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顺应时展,拓宽就业范围。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和地域特点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转变思路,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教学内容更新。给水排水工程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二级学科,随着技术的发展,相应知识、工艺方法、规范标准更新非常快,而专业教材更新不及时,专业知识点和部分规范标准往往存在老化的问题。如《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均已更新为2006年的版本,而目前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材上大多引用的1997年修订版本的内容,这就需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针对新规范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而且随着时展,给水排水工程学科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形势和问题,单纯依靠单一的传统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方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更多的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交叉,也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随着松花江污染事件和太湖蓝藻事件的出现,关于供水安全保障技术和系统方法的内容需要让学生熟悉或掌握,但《给水工程》教材中还是以传统的饮用水净化方法为主,缺乏针对微污染原水和突发污染事件时候的饮用水处理综合措施,老师在授课时应及时对处理该类突发事件的技术措施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及时正确的掌握书本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在解决重大专业问题时注意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实际工程应用,就业范围包括市政设施部门、环保部门、设计院、工程公司、设备安装公司等单位,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重视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完成数学、英语、力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完成《工程制图》、《测量学》、《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处理试验技术》、《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给水排水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应用课程的学习。在毕业之前掌握基本的专业绘图、设计、试验研究、工程测量、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技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进行应用课程教学时,应更多的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讲解,必要时增加工程现场讲解并进行必要的操作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36-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应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保证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文件,方案的设计与制订直接涉及高职院内涵建设的核心工作——专业建设,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

一、高职给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1.专业调研与分析

高职给排水工程专业是集城镇市政管道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城镇水处理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市政工程施工与技术管理、水处理工艺运行管理、安装工程施工与管理、给排水管道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技能岗位型人才。

本院组织教师通过对给排水相关单位进行调研,与行业的技术专家召开座谈会,分析了给排水工程专业的特点,进而得出高职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适应的岗位群主要为施工员、资料员、测量员、绘图员、造价员、制水员、水质员、安全员、监理员等等。毕业生除可从事市政行业的施工与管理外,还可以从事建筑配套设备的施工与管理、自来水厂与污水厂运行管理等一线的组织、管理工作,其理论水平应比本科生低些,但实践操作技能应高一些。高职给排水工程专业的技能倾向于识图、预算、测量、施工、设备运行管理等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项目。

2.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给排水工程专业主要面向施工生产一线,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给排水专业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给排水工程专业施工与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实用技能,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给排水工程专业技能岗位型人才。

二、“工学结合”给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完善具有高职给排水工程专业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基本技能训练、集中技能训练、工程实践锻炼”的工学结合、三阶段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技能训练包含基本素质培训、基本技能实训、文化基础教学,集中技能训练包含专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课程教学、理实一体化技能实训,工程实践锻炼包括综合职业素质培养、顶岗实习等。

2.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体系

(1)工作任务分析:在对给排水行业进行调研时,将岗位群作为分析的对象,利用企业走访、问卷调查、座谈、教师工程实践等调研方式全面、系统地分析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而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分析归纳出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给排水工程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行动领域

施工图识读 给排水工程施工

工程测量放线

建筑给排水管道及设备安装

市政管道工程施工

水处理构筑物施工

给排水工程竣工验收

施工组织管理

计算机绘制工程竣工图

给排水工程预、决算

水质检测、分析 水处理工艺运行管理

水处理系统日常运行

水处理系统安全供水及设备维护保养

(2)课程体系设计:通过对给排水工程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形成本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同时对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学习分析,明确本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等,构建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延展、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见表2)。

公共基础领域主要包括军训与入学教育、劳动、思想政治理论、体育与健康、基础文化知识系列、人文类选修课等项目。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思想素养、职业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专业领域的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以给排水工程施工和水处理工艺运行两大职业行动领域为主线,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要求与教师教授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自然融合。

表2 给排水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学习领域 参考学时 备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公共基础 240+1周 180 60 60

专业 专业基础学习 150+1周 240+2周 +周为实践领域的学习,核心与主干技能的学习都进行集中的技能训练

工程测量 60+1周

建筑给排水工程 60+1周

建筑电气 60

供热工程 30

给排水管道工程 80+2周

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60+2周

给排水工程造价 60+1周

施工组织与管理 60

建设工程监理 30

水处理技术 60 60

实践 毕业顶岗实习 14 17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岗位技能培训 4

企业选修课 结合企业顶岗实习开展

延展 30 30 30 专业

选修课

延展领域是在专业学习基础上设置的专业选修课,是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拓宽,主要是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实践领域是培养操作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专业领域课程学习时相应的集中技能训练、工程实践锻炼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校期间修完各学习领域的课程并合格,取得相应学分,方可毕业。同时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与社会活动。如取得一定成果,经学院认定后可以确定相应学分,抵冲选修课学分。主要包括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部级知识竞赛、职业技能大赛、在部级杂志上等等。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条件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既没有教学技能的培训也没有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因此入职后需进行两方面的培训。例如我院对新入校教师开设专门的教师培训班,进行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手段的培训,以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同时对新入职教师要求到校外实训基地带职培训半年,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学校应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专兼职教师的合理比例搭配,将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从企业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一线技术人员,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技能型专业一般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和实践活动机会,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为了确保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保证,要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建设。

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可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当场解决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随时感受到工程施工现场的气氛。为保证给排水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应有保证CAD技能训练的电教室,进行水质检验、分析的水质分析实验室,进行水力性能实验与水处理工艺演示的实验室,进行室内外管网设计训练的仿真设计室,进行管网安装实操训练的室内水暖、电气及室外管道施工的实训场地。一个仿真的、具有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既可以使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教学方法得到改善,又可以使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校外实践是学生认识工地、了解施工过程、熟悉施工管理与水处理工艺的主要途径。针对毕业顶岗实习与现场教学需求,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专家与校内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让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合作企业可以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水处理厂等等。

3.根据职业标准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职业技能的专业指导工具书。教材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目标,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进行选用。应积极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开发编写校内教材,教学内容的开发要与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努力使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标准之间形成对应关系,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形成符合职业标准的教学内容。教材力争形成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等系列,可以是专业教科书,也可以是专业工具书。

综上所述,高职给排水工程专业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技能岗位型人才,首先必须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关系到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实施过程中要反复完善和充实,形成特色。

参考文献:

[1]宋连喜,荆宇.关于系统化构建农业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7

Keywords: CAD technology;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CAD技术及市政给排水工程简介

CAD技术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其中文含义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主要是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通过软件的运行,帮助工程师在设计时减少绘制图纸而产生的工作量。由于其精确的绘图效果、简便的操作系统,因此CAD技术不仅仅在工程设计中,在机械部件生产、电路设计、力学分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指城市中供水、排水系统的建造工程。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已经和环境工程、计算机应用等学科交叉研究,共同发展。因此,对于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管理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二、CAD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作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控制着城市全部水资源的流通,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的一项工程。因此对于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就极为重要,如果单纯地利用传统方式进行给排水系统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其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脚步。

现阶段,对于CAD技术的运用还出一个较为独立的阶段,没有将CAD技术同各个行业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CAD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很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很多技术人员只是根据自身的工作习惯,结合给排水工程中的工作要求,通过程序的设计或改写,形成一个小的、实用的办公软件。但这并没有完全发挥出CAD技术的优势,需要通过大范围程序的编写,使得实用软件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工作而言具备智能化、集成化、信息化以及专业化的特点。

三、CAD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

现阶段,CAD技术在二维、三维方面的几何形体建模、绘图,特别是在机械零部件、建筑结构、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以及力学分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在城市给排水工程中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无法根据具体方面进行选择分析,特别是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建筑物分析无法进行具体分析。

科研人员正对CAD技术进行相关的开发研究,使其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结合更加紧密,这样在软件运行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设计人员的专业习惯,从而让CAD技术的使用更加智能化。CAD技术智能化的研究难点就是需要紧密结合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际情况,需要充分了解工程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只有将这些规律性的施工知识总结后并建档存库,再通过CAD技术分析后,才能更加体现出智能化的方面。

3.2 信息化

对于目前的社会发展而言,离开互联网的支持是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信息也是CAD辅助软件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工程设计,必须到工程现场一而再地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后才可以确定方案,并且由于条件限制或其他问题,导致考察、测量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导致后期设计的方案必然出现误差。如果通过网络技术,不仅仅可以实时获取工程场地地质情况,还可以参考相同工程环境下的优秀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在降低工作量的基础上保证了工程设计精确、快速地完成。目前有很多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资源库,通过资源共享加快企业内部的办公速度。我们应该将这种资源共享模式应用于全部的CAD系统,从而完成CAD技术的信息化。

3.3 专业化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工作习惯,因此,要保证CAD系统对于一个行业的帮助,就必须使得CAD系统贴近这个行业工作者的使用习惯,即使CAD系统更加的专业化。目前,虽然很多企业单位已经开始CAD系统专业化进程,但由于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使得CAD系统的专业化发展依然无法处于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电子化专业标准,来规范CAD系统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专业化。

四、CAD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建议

4.1 计算与绘图的相互结合

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利用CAD系统的自动提取数据进行计算,然后利用CAD技术进行绘图。只有这样才能使得CAD技术的使用更加的机动、快速、准确,从而保证计算和绘图的相互结合。在实现方法上,可以通过利用语言程序汇编成一个连接程序,从而利用AutoCAD自身的特性,自动从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提取涉及到的工程数据,然后进行绘图。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快因为查表、查资料而耽误的时间,而且还通过计算机精准的计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2 CAD软件的自动化

CAD的智能化是CAD软件自动化的基础,实现了CAD软件的自动化,可以实现自动通过数据提取来绘制出图形。从而使得CAD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工程绘图方面更加快速,减少了工程设计人员的劳动量。CAD软件的自动化,也是人机互动的强化,对于实际操作人员来说在工程设计时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得出更为合理的设计或结构分析。

五、结语

计算机强大功能决定其将来必定成为各行各业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因此如何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进行工程开发,就成为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人员所面临的问题。相比于传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CAD技术具有更加快速、准确的特性,所以被广大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人员所接受。并且通过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CAD技术的使用更加专业化,从而提高了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穗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103-232.

[2] 江晔,陈治安,陈冬.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实施管理的CAD技术[J].工业建筑,2005,35(z1):999-1000.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8

高等工程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性的工程技术人员,其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迅速变革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分析传统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让高校高等工程教育与企业生产发展接轨,满足工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培养出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是一般工科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一种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某些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人员实行的一种准入控制[1]。我国于2003年颁发了“关于印发《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2]。注册工程师制度包括专业评估、职业实践、资格考试和注册四个过程。专业评估是为了保证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必要的教育水准,而实施的对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认证制度[3]。注册工程师制度基本内容涉及要求专业课程内容及时反映学科的新发展,包括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等。将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和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挂钩,实施在专业评估的基础上,实施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高校工程专业教育质量,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创新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桂林理工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2007年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近年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结合专业评估存在的问题、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了一些工程教育改革。

一、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改革

我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包括社会实践、测量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原计划36个学分,其中课程设计安排包括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1周,给排水管网工程综合设计3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1周,水处理工程综合设计3周,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1周。专业业务实习安排包括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与设计17周。为了加强基础工程能力训练,通过分析多年来各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专业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并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个别环节的周数安排,强化部分内容训练。修改后实践教学环节44个学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改为2周,水处理工程综合设计改为3周,生产实习改为8周,并增加了市政工程软件应用实习2周。调整后学生在第七学期实践周数达到13周,基本上以工程设计与现场工作为主。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也为毕业迅速进入角色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专业实习基地是学生们进行工程训练的一线,如何做好实习基地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实习走马观花、工作蜻蜓点水的实训状态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设,涉及实习基地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设置、实习工作方式与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建立等方面。

1.专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高等工程专业教育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根据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考试要求,专业考试内容和所占比重分别为给水工程(占30%)、排水工程(占30%)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占40%)。以前,我校给水排水专业实习的地点基本上以污水厂、自来水厂为主。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桂林、柳州、南宁等多家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方案。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从事给排水设施运行管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以及给排水工程项目施工与概预算编制等多个领域的实践工作。同时,细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结合实习基地工作特征,制定配套的教学目标和培训内容,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印证,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改变实习方式和考核制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校外实习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传统的实习方式中认识实习采用大班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集体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增加感性认识;生产实习采用分组实习,往往一个厂安排1组15名同学左右,进行岗位实习,学生根据厂里的岗位设置轮岗顶班实习;毕业实习多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或就业去向到单位实习。由于认识实习一般设在第一学年,学生尚不具备专业知识,因此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改革的重点放在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传统的岗位实习学生安排到岗位常出现学生无所事实,变成近距离参考工人操作的环节。而毕业实习又由于涉及单位过多,缺乏系统监督,流于形式。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我们引入研究生学术培养的方法,采用导师培养制,并制定小组讨论制度。学生可以主动联系专业相关企业,也可由学校落实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严格控制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4人。导师队伍由专业老师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构成。按照实习要求导师负责实习任务的安排与落实,通过工程人才培养的“传帮带”模式,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同时实施小组讨论制度,学生和导师一周一次定期交流与讨论,这样即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实习考核制度是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实习报告和实习出勤情况进行考核。采用导师培养制实习方式,实习考核相应地完善了考核指标。增加了实习小组讨论、实习答辩、导师鉴定、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和设置实习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加分项目等多方面考核指标,使实习过程成为一种工作业绩的考核,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工作的成绩与投入精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的成果有关,增强了实习的实战性。

三、提高专业教师工程能力

工程专业教师没有实际工程经验是国内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普遍面临的尴尬问题。基于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些参考性指标,及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特征,近年来高校引进新教师,强调高学历及其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背景。工作中,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也倾向于科研项目多少、学术论文的水平等方面,结果出现了教授工程专业的教师缺乏工程经验,实践教学纸上谈兵,脱离生产实践的现象。教师工程能力欠缺已成为制约高等工程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建立一支工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高水平教师队伍非常重要。笔者所在学校从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培养、专业教师的考核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的遴选几方面入手,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1.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培养。学院制定政策,鼓励教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创造机会让教师定期到不同企业挂职锻炼。给排水工程专业工程能力的培养涉及多个领域,从目前社会需求来看,给排水专业在企业可能从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定期走出去不但让教师们在不同领域获得工程训练和实践锻炼的机会,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单位生产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参与企业的职工培训与技术咨询。

2.遴选企业兼职教师。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聘请这些人员参与到工科学生的培养,对学生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和工程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我校给水排水专业近年来遴选了一批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为生产实习和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工程能力基础。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由设计单位人员参与培养的学生,4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与设计阶段就签署了就业意向,其他的学生也在求职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与优势。

3.专业教师考核方法。完善工程专业教师考核管理方法。工程专业教师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工程能力。学校应逐步改革配套的师资考核管理办法。对教师的考核从侧重评价研究课题和为主,转化为多种指标共存的考核体系。目前,我校专业教师个人考核主要依据教学和科研工作两方面计算工作量而定。其中,科研工作量扩大了考核指标范围,申请专利、工程项目设计、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均可折算为科研工作量。该举措为教师投入工程实践教育免去了后顾之忧。

四、结论

我校根据专业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实践,总结出依据注册工程师制度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改革、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提高专业教师工程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措施。实践也证明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就业单位涉及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领域,学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将对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影响重大,如何进一步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建立起与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制度相适应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将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与长期实践的教学改革课题。

参考文献: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9

给排水专业自1952年起以土木工程为基础,首先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设立了第一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直到2012年我国设立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办学点达到156个,其中高职高专类院校可达40%,现在近60多家的给排水工程主要有以下教学模式:

(一)理论教学为主

给排水专业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学习城市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和工业给水排水等三大工程领域,在教学方法上偏重理论,主要以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使学生虽然可以较为系统的掌握相关课程知识但无法突出高职高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开发模式。

(二)形式上的项目式教学

高职高专类院校的60余家给排水专业中,近10%的学校以综合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培养目标,在教学上采取相应的项目式教学。但经走访调研,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想的要求,虽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项目式教学的方法,但在实际授课过程只不过是对原有学习知识进行简单的项目式拆分,而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项目入校的实际做法,导致项目式教学名存实亡,效果较差。

(三)引企入校

部分职业院校引企入校,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较好的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时可以很好的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示等方法学习,真正实现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和学习情境教学。但由于引企入校的高职院校并不多,且引入的企业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未能及时更新,2~3年后即成为落后的实践教学设备,未能和知识更新所需的实际相结合,教学和实践脱节。

二、现有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模式

伴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加剧,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多样化。如何在有限的三年教学时间内、有限的专业课程中,培养出基本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高专类技能型人才,各高职院校不断探索新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针对市场需求

就业难是我国高校的普遍现象,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人才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应届毕业生多、通才型人才少;生产型人才多、特色型人才少;技术型人才多、经营型人才少的特点,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设置课程,科学制定培养计划方案,为此大多数环境工程高校已开始实施通才教育,即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淡专业,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课程体系实施模块教学,即全部课程基本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

(二)体现区域特色

我国环境工程的传统专业主要有土木类的给水排水工程与工科有关专业的三废治理方向等,这主要源于高校区域特色的不同,大多数高校会结合区域环境特点来发展自己的环境工程专业,不同区域内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差别较大,学生就业的区域主要适合于本区域的工作岗位,而跨区域的工业岗位难以胜任,这就局限了学生就业的空间范围。

(三)特色课程体系设置

针对南北地域差异我国形成较大差别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虽然人才培养目标相同,教学方法相似,但教学过程却体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点。环境工程专业选修课特色设置的代表院校、模块设置及要求具体见表1。

三、结合地方环境区域发展特点的课程设置

我校经过多所院校的调研,结合我校地处北方冬季较冷较长的实际考虑,将将给排水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进行整合创办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其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大方向: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方向、市政工程方向、环保工程方向。具体特点如下:

(1)主干课程以土木工程为基点,引入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重理论、懂操作、能管理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2)专业选修课设置环境工程、市政工程、设备安装工程三个不同的教学分支,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面,毕业后可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

(3)公共选修课以计算机、外语、汉语言等为基础,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全能力,以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四、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校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采取专业基础课与主干课相结合,公共基础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双结合”课程体系,并针对我校地处北方的环境特点建立了“1.5+3×0.5”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执行如下:

(1)第1~3学期(前1.5学年)在校内完成全部基础课程和绝大部分专业技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

(2)第4学期(第一个0.5学年)组织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生产实习,结合实习项目消化理解专业理论,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在第5学期(第二个0.5学年)学生返校,按就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充电,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

(4)第6学期(第三个0.5学年)学生在校根据真实工程项目完成毕业设计,并由系部推荐学生顶岗实习就业。

经过以上三学年(六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完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学习过程。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论认识。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强,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五、结语

通过调研全国高校给排水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结合我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创办我校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并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与主干课相结合,公共基础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双结合”课程体系,且建立了“1.5+3×0.5”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经过教学实践,培养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的高职人才,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水业导航-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2013,39(4):35.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10

1.有效节约水资源,促进节水工程的发展,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改进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为每一座建筑提供适合自己的给排水设施。合理有效的给排水设施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质,对我国城市水资源节约和配置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意义,能够促进我国节水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2.对于合理规划园林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规划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废水治理成本,内部工程的建设还能够克服给排水管道设施暴露在外造成的安全、美观等方面的问题,并且能够解决一部分由于水质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极大的正面影响。每一座城市都因此变得美好,国家才能美好。

3.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条件,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通过施工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将给排水工程打造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用水的良好渠道。只有在技术上不断改进,才能够充分解决目前我国居民生活用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合理控制水量,为居民生活工作提供最大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稳定社会关系具有促进意义。

二.浅析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工程节水能力较差,绿色环保意识低下,水质难以符合标准。建筑行业企业都是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的。对于国家的节水环保要求难免造成忽视。建筑内部的给排水工程多以高效为主,而在很大程度上不够重视水质和水量的控制要求,给排水工程的节水能力较差,企业领导者的绿色环保意识较为低下。

2.给排水施工条件简陋,产品质量有待考证,施工技术不过关。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要求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所用产品的质量和施工的技术环境。而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条件较为简陋,所用材料产品的质量也是依照费用而定,而不去充分考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例如在工程建设前期的材料准备、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人员安置、工程后期的监管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需要严格考察的项目,而目前我国存在着过分宽松,疏于管理的情况。

3.我国给排水工程专业对口人才的匮乏导致工程建设质量难以保证。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人才需求能够充分的满足,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才能够充分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水平较为低下,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专业对口人才较为匮乏,多数考生存在着惧怕建筑行业难就业,就业工作压力大甚至怕苦怕累的心理特点,导致我国优秀的建筑人才逐渐流失,建筑行业市场人才流通不够顺畅。

4.行业施工秩序不够规范,市场价格混乱,造成偷工减料,应付了事。我们国家针对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施工的秩序规范、制度体制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为了节省生产成本,获取超额利润,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只为了完成建设而进行操作,市场材料价格也比较混乱,建筑行业市场内部运行机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三.探讨我国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1.建立健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重视程度。国家要加强对于建筑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不断地建立健全有关我国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施工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只有加强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不断加大重视城市,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部分企业偷工减料,不负责任的行业违法行为,充分保障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安全。

2.加强我国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专业对口人才的培养,促进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对口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推动因素之一。只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过关才能在根本上保证给排水工程的实用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保证给排水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3.不断地加以创新和改造,完善现有的给排水设施条件。最关键的是要做好给排水工程的防渗透和质量安全保证。加强对于完工后的工程收尾工作处理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给排水工程的最终完成,

4.加强建筑内部给排水工程设施的保护和管理,防止人为、自然等因素的破坏对给排水工程设施造成的折费和损耗。建筑内部需要分派专人进行给排水工程的监管,防患于未然,随时保持谨慎和警惕,及时修补、改造,延长其使用寿命。

5.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利作用,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前期测量和规划,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建筑结构和人口规模的差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置,充分保证后续给排水工程建设实施的效率和质量。

【总结】

楼房建筑内部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不仅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的需要,更是建筑行业对于国家、社会群众的重要责任。想要在我国现有的建筑行业发展水平下进一步提高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就需要国家、社会、技术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努力和配合。只有国家、政府层面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努力加强我国给排水工程的对口人才培养,不断地加以创新和改造,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给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促进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路晓辉.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版),2014,20:61-62.

[2]周卫峰. 试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 科技致富向导,2013,29:296.

[3]卢国锋. 对于建筑设施给排水设计施工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6:133.

[4]黄身营. 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与难点[J]. 福建建材,2014,06:94-95.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11

1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1.1给水设备安装。给水设备安转是建筑给排水技术中的起始阶段,安装技术相对负载。通常情况下,在建筑的室内安装给水设备,安转过程比较繁琐复杂,需要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与专业的施工技术。而室外给水设备的安装,施工步骤比较繁琐,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设备的安装,不能仅为安装效率而忽视了对安装质量的要求。应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责任,给水设备的安装对于整个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若给水设备安装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给排水系统的崩溃,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1.2给水管道安装。在整个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过程中,给水管道的安装相对比较简单,给水管道安装过程虽不复杂,但是在安装过程中也不能掉以轻心,忽视安装质量。在对给水管道安装之前。首先是要对安装的位置进行确定,对位置进行测量确认,仔细检查施工支架是否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确保支架的高度、角度等符合设计要求。1.3排水管道安装。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排水管道的安装在施工技术上与给水管道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存在不同。在对排水管道的材料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排水管道在特定位置要安装伸缩节,避免由于管道的热胀冷缩造成的管道结构的变化,造成管道的扭曲变形,最终造成管道破坏。对已安装完成的管道,禁止将管道作为建筑结构中的支撑,造成管道损坏。

2施工问题

(1)建筑工程中的给排水施工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而且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贯穿工程的全称,对于建筑的整体性以及完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目前很多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只是注重建筑的施工效率与外观,而忽视了对建筑内部施工的重视。(2)我国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具有专业知识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造成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问题频出。(3)对于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监管人员对工程的监管不到位,疏于管理,造成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态度不认真,出现施工问题。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使用人员对工程缺乏责任心,造成施工过程过于草率盲目,严重影响工程的进行。

3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管理

3.1提高给排水施工技术的专业性。提高建筑给水、排水技术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只有不断提高建筑给排水技术的专业性,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系统性要求,明确具体施工部位标准,确定施工方案,才可进一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对于施工中的细节,如排水管道噪声的处理,水表的安装与维护,二次供水等都会对整个建筑给水、排水施工造成影响。对于管道噪声的处理,可通过对管道材料的选择,选用一些具有较好隔声效果的材料或采取一些人为干预的方式降低管道噪声的影响,也可以将管道尽量设计安装在里卧室等较远的位置。此外,目前对于广大群众而言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卫生间漏水问题,为尽量避免这种问题对客户生活的影响,彻底地解决卫生间漏水问题,通过设计下城市排水管施工,能最大化地避免漏水,若在配合使用隔离层,能够更加理想的解决漏水问题。通过对建筑施工中给水、排水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才能更好地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3.2积水设施的便携化处理。积水设施的便携化主要是应用在对给水、排水管道的保护处理,保护管道口位置的安全,避免由于违规操作造成的管道损坏,严格按技术标准完成水表的安装,尤其是要保证管道与墙面间的举例,加强对管道以及给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对于出现问题的管道与设备及时处理,确保施工质量。此外,管道内水压是给水、排水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管道中水压的测定,确定协调管道的施工高度与水平角度。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自身施工经验,不断学习国外先进施工技术与科学理念,兼收并蓄,提高自身建筑给水、排水施工技术。3.3排水管道的施工技巧问题。排水管道安装应特备注意管道口的封闭,避免杂物进入管道,破坏施工。排水管道的安装分为施工前与施工后两部分,施工前要注意对管道的喷漆过程对管道口的损坏,施工后要注意管道口的及时保护,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管道造成人为损伤及明火烘烤。完成施工后,要加强对于排水管道的日常维护,排水管道作为整个给水、排水工程的重要部分,对于维护整个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意义重大,要加强对排水管道的关注程度。良好的排水管道的安装与维护,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认同感,获得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3.4给排水安装中如何防渗漏。对于给排水施工中的防渗漏问题的处理是整个工程成本的关键,同时也是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故对于给水、排水管道的安装过程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避免渗漏都施工的影响。交叉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施工过程,而交叉施工易造成管道的渗漏问题。为解决这种施工过程造成的管道渗漏问题,在管道施工前要将管道的内部清理干净,防止管道内部有杂物遗留,对于给排水施工中的各种配件也要做好提前出路。此外,在进行管道铺设安装过程中,要确保管道有一定的安装角度,排水管出口要注意密封,通过多种有效措施避免管道的堵塞。在整个工程结束后,要多管道进行整体性检查,对管道进行灌水试验,在确定管道的通畅后方能继续安装各种直管及明管。对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要仔细认真,待管道的灌水测试完成以后在进行分段防水,假如再放水过程中出现水流缓慢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管道中有杂物堵塞管道造成的,此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疏通管道,清理杂物,确保管道的畅通。3.5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进行必要的上岗前检查,确定施工人员是否具有施工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工程人员的协调配置,具有不同专业以及能力的人员要在不同的岗位才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同时要对施工人员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不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此外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积极引导施工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3.6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控制。在进行给排水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工程材料符合要求,避免有问题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此外,还应加强对施工过程施工施工质量的控制,对施工中的预留件、预留洞等的位置以及大小要符合设计标准。钢套管的高度要高于建筑物本身的高度,对防水翼的检查要彻底,确保施工符合设计标准。对于需要埋于地下的管道,应加强对管道的防锈处理。室外管道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要求,不可过低,防止人为损坏,井爬梯的质量必须要有保证。此外,施工人员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的隐蔽检查制度,建筑施工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的给排水施工技术复杂,专业性要求高,设备的安装步骤繁琐、细致,要加强对施工的检查与管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作者:栗为民 单位:新疆蓝天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韩波.探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2]屈阁亭.探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

[3]户锴.探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J].美与时代•城市,2014(3).

[4]杨广昌.探究施工现场给水排水技术与管理[J].江西建材,2015(5).

[5]关卫龙.对施工现场给水排水技术与管理的思考研究[J].四川水泥,2015(2).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12

给排水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建筑整体质量意义重大,也跟居民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控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 当前建筑给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建筑给排水工程在设计阶段存易出现某些管道、设备、文字说明缺失,造成漏图落项;图纸错误;与其它专业冲突问题以及影响使用、美观问题等问题。在采购阶段易出现招标界面划分不清晰,造成落项;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拟进场给排水设备和材料的报审表及其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时,发现少数设备和材料的相关文件不全、不符合报验要求;存在设备和材料的参数与国家规范不符的情况;设备和材料的技术调研不够深入,技术规格书的编写不细致,对招标设备和材料的某些技术要求不明确;某些进场的设备、材料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了检验,但未按照招标技术文件、设计及合同要求进行检验等。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施工阶段存在施工不规范、工艺不细致、技术水平不达标和成品保护不到位等问题。验收与交付阶段存在施工方对竣工验收准备工作不到位,自检不到位的情况,对于验收发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存在整改不及时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未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未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由于建筑具有层数多、高度大、振动源多、用水要求高、排水量大等特点,因此,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材料及管理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稳定管道中的压力,保护水封不被破坏,建筑排水系统应设置通气管系统或采用瓶型的独立管排水系统。建筑给排水设备使用人数多,瞬时的给水量和排水量大。容易发生停水或排水管道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排水通畅。建筑动力设备多,管线长,易产生振动和噪声。因此,给排水系统必须考虑设备及管道的防振动和防噪声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不强,不能遵守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操作手册及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因此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许多质量问题。施工企业管理者通常对土建施工质量注重较多,而对于水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注重较少;管理者没有为新员工开设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和现场实习,平时也很少会指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大大降低了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给排水工程还存在着许多亟待锯决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水、节能的给排水设备及附件的开发与应用。(2)新型减压、稳压设备的研制与应用。(3)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运行管理方便的供水技术与方式的研究与推广应用。(4)建筑消防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5)提高排水系统过水能力,稳定排水系统压力的技术措施。(6)低成本、高效能的新型管道材料开发与应用。(7)热效率高、体积小的热水加热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二、 居住楼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质量的好坏全面体现了设计、采购、施工和验收与交付各阶段的质量情况。因此,需要对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和验收与交付各阶段的质量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针对建筑给排水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完善质量考核惩罚体系,实行量化考核,使岗位责任落到实处。通过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对各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和经验进行及时总结,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提高各阶段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的质量,使之达到工程质量目标和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

1.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信誉好、业绩优,具有与工程项目相符的资质等级证书,并且有同类工程项目经验的知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业主方作为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施工方和监理方实行全面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推行切实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施工企业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意义,并且结合土建质量管理的相关经验,建立健全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光靠思想上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管理者们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制订并推行,帮助给排水工程施工岗位工作者的专业技术培训。尤其对于新参加建筑业工作者来说,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其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此外还需要重视对于安全技能的教育,以保证其在施工中不仅能按施工要求娴熟的完成施工任务,还能安全施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2. 加强施工设施的产品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配件设施等产品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设备、材料质量达标,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才能达标。因此要保证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建筑给排水设备、材料的质量控制。在给排水施工中必须严格保障采购材料的质量,并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抽样检验。作为总承包单位而言,应该利用招投标方式进行选择最为适合的给排水分包施工企业和施工基础材料、配件设施的经销商;此外,在采购施工材料、配件设施时,总包单位应该派遣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员一同采购;在施工材料使用前,质量检测员应该按照我国施工材料的质量检验严格检查,保障使用的产品具备有效的合格证,当对施工材料质量存在疑问时,必须及时的进行测试分析,严禁不合格施工材料用于工程项目建设中。

3. 落实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施工阶段作为控制给排水工程质量的重要阶段,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技术部门负责人,应该认真细致的抓好给排水工作的施工质量。在项目施工初期阶段,就应对给排水工程施工部门和施工技术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监督,并对工程设计任务、质量标准、进度安排和技术工艺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此外,还应该按照设计规范和给排水安装标准,为工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施工质量审核,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业主方定期到现场了解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情况;参与主要设备安装的质量监督;参与给排水工程的中间验收;定期开展联合质量检查,及时分析和通报工程质量状况,解决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并协调各方的配合工作。

参考文献

[1]钟振生.探讨建筑工程中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5,(2):70.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篇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突出,受到了社会大众及国家的高度重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以培养城市给水排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污水治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为目标的,从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实践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应使学生具备全面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目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市政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以及《工业废水处理》等十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1]。

同时,作为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是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加强,其中课外实习主要包括认识、生产、毕业、金工以及测量等实习内容。在专业设计中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课程设计的内容具体包括给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在工程实践教学中检验自身的知识体系是否完整以及知识掌握及应用情况,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使其深入了解工程一线岗位的要求与实际需求,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经过大量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在实习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总结,并结合自身知识形成实习报告,教师对其工程设计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以及图纸绘制进行评价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并作为教学跟进和完善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二、给水排水专业毕业生需要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迫切性

当前,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如部分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较强,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工程实际经验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实际中,施工管理、工艺设备讲解以及工程设计等部分的内容都要求教师具有深入了解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对于实践性特点突出的专业,要求教师能够在课程设计及实习等方面指导和帮助学生。但是,由于目前各高校在吸收优秀师资力量时存在以学历、科研成果为标准的现象,使得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保证,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

此外,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能够使学生对水处理相关工艺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然而,由于水处理工艺需要系统化的机械设备、控制措施以及检测仪表等内容的支持,这使得高校在开展生产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受限,课程设置方面对水处理设备的教学内容也较为缺乏,较少组织学生去水处理行业相关的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提出为各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这同时也是设计院、施工单位、安装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等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工程实践经验方面提出的要求。因此,当前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亟需进行改革和提高,以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性的高级专业工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对策

(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提高

在教授给排水理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实习实践经验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对给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新兴技术和需求以及水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解,从而建立并完善自身的给排水整体知识体系结构[3]。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水处理工程相关的法规、经济、建立、施工等方面的知识与政策,形成完整的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自己在工程实践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走入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使用新的规范、标准、手册、产品的样本

在课程设计中以给水排水专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并以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为基础进行设计,如泵站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以及污水处理厂设计等,并以校企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毕业实习与设计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进行“边实习边设计”的方式,学生在确定毕业设计的方向与内容后,通过参与现场实际工程项目从而提高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在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并完整任务,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三)增加生产实习的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与水处理生产及管理单位进行联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参与生产实习的机会,使其能够对风机的种类、管道的相关知识、阀门的特征以及PLC的控制原理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还需注意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应主要其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生产实习时间,并且应要求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参与主要生产环节的机会,能够全面熟悉水处理工程的实际运行及管理工作[4]。

(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通过聘请工程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具有资深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工程设计及施工方面的规范性、实践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同时,校方还可以聘请污水厂、排水公司以及自来水厂等单位中对给排水设施具有丰富管理和运行经验的专家,对给排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特征以及设备的工艺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在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以及研讨活动等方式进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了解给排水工程实际创造机会。

(五)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实施经验的积累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针对当前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旨在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某高校给水排水专业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过程中从培养方案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两方面进行:

1.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设试验、施工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七个方面对培养计划进行安排,以培养目标为导向选择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聘请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在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5]。

2.要求学生的实践学习实践累计足够40周,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撰写专业论文以及课程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以给水排水实际工程项目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设计与开展的实际过程中,从而结合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切实运用到工程项目中,培养其成为卓越工程师的潜质。

3.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设置基础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在基础教学中设置金工实习、计算机训练以及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等;在实践教学中设置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实习等;在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组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以及科技文化活动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水排水专业是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践型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以期为广大企业输出高质量、高能力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保证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程,柴蓓蓓.给水排水专业《水工程经济》课的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下旬刊),2015,(3).

[2]沈红心,隋铭皓,邓慧萍,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给水排水专业人才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