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活动总结实用13篇

爬山活动总结
爬山活动总结篇1

大学生爬山活动总结

我们曲艺协会与思源文学社联谊,组织了这次登山活动,目的是加强社团之间的联系,增进彼此的友谊,得到更好地配合。在活动中,全体同学精神饱满,积极踊跃,互相帮助。英雄山并不是很高,我们很快就到了山顶,上山路上蔡瑞霖为我们拍照。在山顶处,风景很好,我们各自用手机互拍留念,同学们摆出各种造型,很可爱。同时摄影的同学也有拍风景和人物。随后我们又在大石碑处合影留念。我们下山走了一段很长的台阶,从上面往下看很是壮观。到了平地后,正巧有老年乐队在表演,我们听了很久,很喜欢这样的演出。

在一块平地上,我们围成了一圈,组织表演节目。表演之前,社长给我们讲了有关社团的知识,使我们更加了解了曲艺协会。而且,社长还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让我们更加确定了自己大学生活的内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我们坚定了在曲艺协会里展现自我的信心。活动进行后,同学们在参加节目和游戏等方面都表现得十分热情,极大的配合了社长和主持人开展的各项活动。最让我们难忘的是由主持人周静组织的游戏,不但锻炼了我们的反应能力,而且很好的活跃了现场气氛。主持人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大家玩得特别开心。

以登山为主体,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身体,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合作能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我们的友谊,而且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交际能力,促进了社团未来的发展。但是活动中也有不足,表演节目的时候,准备的不充分,节目衔接的不是很好。而且活动时间掌握的不是很好,没出几个节目就到时间了。很多同学并没有融入活动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不够。下山的时候,队伍拉得很长,显得有些凌乱。回去的路上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充分,找不到公交车站,致使绕了很大的圈子。

这次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情感,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同时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我们要发扬其优点,改进其不足,争取下次活动能做得尽善尽美。相信我们的社团会越办越好!我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大学爬山活动总结模板【二】

在征得系部的许可之后,我们111052班春游活动于xx年3月25日星期日下午顺利结束。从总体上讲,此次活动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并且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对提高同学团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将活动的各项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

1、活动开始前,我专门到活动地点做了详细考察,包括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交通情况、以及天气安全等各方面因素,包括活动内容、活动范围、活动时间,解决交通难题。

2、特为此召开班委会,审议并通过春游策划,商讨并确定落实一些细节问题,杜绝一切危险行为,保证活动顺利完成。

3、征得同学、班主任、辅导员、系部的同意。

二、活动过程

1、3月25日上午8时,各宿舍负责人组织同学买食物并乘车出发,大约五十分钟左右到达紫金山索道。

2、到达目的地后,开始组织同学爬山

3、约10点多我们爬到天文台大门前,并在此休息拍照留念,将活动推向高潮。

4、约11点多我们爬到紫金山顶,并在此休息、午餐、打牌、拍照留念,再次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5、15点左右我们意犹未尽的踏上回校的路途。

三、不足之处

1、首先是对公交公司的制度和其他方面了解不够透彻,造成支出大于预算。

2、对返程时间把握不够准确,造成堵车事件,浪费了同学大量时间。

3、往返乘车时,部分同学拖拉,不及时。

爬山活动总结篇2

活动结束以后,很多带相机的家长主动地把照片发到qq群共享里,一起分享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活动感受和孩子们的作文也能及时地发送我的邮箱。有一群这么支持工作的家长们,关心班级事情的家长们,是我们工作的动力,还有什么事情不能一一解决呢?

二、 感谢孩子们的大方懂事

孩子们在登山的过程中,没有自己先跑,而是推着妈妈,领着姥姥,还有的孩子先上去了,又下去帮助岁数大的,拉着她们登上山顶,体现一种团结、向上、拼搏的精神。谁说我们的孩子自私?只知道自己亲自己呢?只是我们有时候忽略了对孩子的指导,或者说没有发现孩子们正在悄悄地成长。

在亲子活动的时候,玩个猫捉老鼠的游戏,被捉到的老鼠要表演节目。原来以为他们会扭扭捏捏,不能大方地表演,没料想,他们几个人头攒在一起,嘀嘀咕咕,立刻就商量好了,有的独自表演,有的几个人一起表演唱,还有的自己临时找搭档,跳起了拉丁舞。。。。。。敢于展示自己的美也需要勇气呀。

三、感谢科任老师们的鼎力相助

我的搭档们好得没得说,活动方案做好以后,发在qq群里,然后我就和数学,英语,科学老师打一招呼,告诉他们周六上午8点爬峰山,他们也都二话没说点头说记住了,对我分配的任务,鼎力完成!真给力!

四、遗憾

爬山活动总结篇3

活动结束以后,很多带相机的家长主动地把照片发到qq群共享里,一起分享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活动感受和孩子们的作文也能及时地发送我的邮箱。有一群这么支持工作的家长们,关心班级事情的家长们,是我们工作的动力,还有什么事情不能一一解决呢?

二、 感谢孩子们的大方懂事

孩子们在登山的过程中,没有自己先跑,而是推着妈妈,领着姥姥,还有的孩子先上去了,又下去帮助岁数大的,拉着她们登上山顶,体现一种团结、向上、拼搏的精神。谁说我们的孩子自私?只知道自己亲自己呢?只是我们有时候忽略了对孩子的指导,或者说没有发现孩子们正在悄悄地成长。

在亲子活动的时候,玩个猫捉老鼠的游戏,被捉到的老鼠要表演节目。原来以为他们会扭扭捏捏,不能大方地表演,没料想,他们几个人头攒在一起,嘀嘀咕咕,立刻就商量好了,有的独自表演,有的几个人一起表演唱,还有的自己临时找搭档,跳起了拉丁舞。。。。。。敢于展示自己的美也需要勇气呀。

三、感谢科任老师们的鼎力相助

我的搭档们好得没得说,活动方案做好以后,发在qq群里,然后我就和数学,英语,科学老师打一招呼,告诉他们周六上午8点爬峰山,他们也都二话没说点头说记住了,对我分配的任务,鼎力完成!真给力!

四、遗憾

爬山活动总结篇4

1.在反馈学生预习情况的过程中,教师能结合语段来进行生字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利用简笔画来引导学生理解生字“柄”和“茎”的意思,并及时进行书写指导,强调笔画的轻重缓急,以及学生的书写姿势。在学生进行生字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巡视指导,评出最佳作品,进行合理表扬,大家共同欣赏,有利于激发其他学生的写字积极性。

爬山活动总结篇5

2.题文对照,激发积极探究的兴趣。

揭题后,要求学生对本文内容进行推测,学生速读全文以后,会发现自己的估计与实际课文内容不符。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有什么深意?教师不急于求同,而要求学生再认真地阅读课文内容,并动笔将课文中写爬山虎的语句作上记号。二、精问,理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以“我”为线,写“我”的获奖、感动、做客;一条以“爬山虎”为线,写爬山虎的色彩、特点。课文从第七自然段才开始直接写第二条线。教学时,要着重考虑围绕爬山虎设计问题并将第一条线的内容全部提挈起来,课文“预习”中的两个问题极其精要。

1.作者怎么会看到那片爬山虎的?这个问题涵盖了前面一至四自然段的内容,(五、六自然段为过渡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逆推:“我”作文“亲切自然”(叶老要“请”“我”)。叶老亲自改过“我”的作文(知道“我”的作文水平)叶老通过“增、删、改”,运用了“圈、钩、直线、曲线”等各种符号并写了评语(对“我”注重“事实”表示赞赏)。“我”看了改文后,“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获奖——修改——学习——激动”构成了“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原因。

2.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先引导学生对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加以理解,了解其特点。课文四次写到“爬山虎”,教学时分三个层次进行。(1)弄清顺序。部分整体,具体—抽象。(2)理解词句。画出时间词:“下午”、“黄昏”。找出关键词:“小精灵”、“沉郁”、“永远”。(3)感情朗读。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好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们已初步感知叶老院中爬山虎的“虎虎”生气。

三、深思,做人1.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能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已“拥有”那份“心思”。

2.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要指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推移,懂得叶老“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我”开始意识到:“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预习“我”将在叶老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影响下积极从事文学事业。

爬山活动总结篇6

四、参加人:学校党政工负责人、全体女教师、学校宿舍生活教师、食堂女职工。

五、活动形式:爬山观景,愉悦身心。

六、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早上九点前赶到学校,统一集合。

2、九点整从学校出发,开始爬山。

3、爬山活动结束之后统一用午餐,下午自由组织活动。

七、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分工:

活动的策划、实施、总结

车辆、生活的联系

爬山活动总结篇7

黄继安老人1903年农历11月初5出生于广西省灵山县的农村。他先后生育了2个儿子,现在都健在,大儿子75岁,小儿子72岁。现在全家5代同堂,老人共有儿孙30多人。

老人一生从未进过医院,既没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糖尿病等现代人多发的疾病。偶感风寒,老人也只是吃点药休息几天就好了。

每天爬山,30年不间断

20世纪80年代以前,老人在广州梅花园种田。后来因为城市扩大,老人不能再从事农活了,于是与爬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黄继安老人已有30年的爬山历史了,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天气允许,他每天都坚持爬5公里,有时甚至爬10公里。虽然白云山山路陡峭不平,但老人从不用拄拐杖。白云山的最高峰摩星岭,也是老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现在老人可是白云山上的名人了,爬山途中,很多热爱爬山的男女老少们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大家都为如此高龄的老人能轻松登上白云山感到惊诧,更多的则被老人那坚韧的毅力所感动。

长寿不仅因为爬山

生命在于运动。当人们问起老人长寿的秘决是什么时,老人说,是爬山爬出来的。真的是爬山成就了老人的长寿,还是也有其他原因?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和老人进行了几次交谈。

首先,老人一家似乎都和长寿有缘:其爷爷活到87岁,父亲活到79岁,母亲活到80多岁。从这一点看,老人的长寿多少与遗传有关。

另外,笔者对老人的日常起居、饮食习惯作了一番详细了解,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一日三餐,家常便饭。老人对食物从不挑三拣四,虽然合口味的多吃点,不合口味的就少吃点,但从不偏食,既没有特别喜爱某种食物,也没有特别不喜爱某种食物。

第二,营养均衡。由于牙齿已全部脱落,吃不下较硬的食物,老人每天三餐吃的都是稠稀饭,每餐两碗,有时也会吃点面食。早餐吃1个鸡蛋、2碗粥,午餐晚餐除了2碗稠稀饭外,还会吃些容易入口的冬瓜、南瓜、嫩青菜等,水果会选择一些软性的,如香蕉。老人说,过去生活艰辛,很少吃肉,现在生活好了,每天都会吃点猪肉、鱼、鸡等动物食品,但数量不多,约100克左右。

第三,坚持锻炼,生活规律。老人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吃过早餐就去爬山。晚上10点睡觉,中午很少午睡。平常,老人经常走东家、串西家,跟邻居们拉拉家常,到处看看热闹。可能正是因为多听多看多走,老人家的思维特别活跃。

爬山活动总结篇8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的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亲自给“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我”受到叶圣陶先生的教导,十分感动。可用的题目却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题与文之间表面上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揭示课题可采取两步走的方法。

1.通过“删”、“换”理解题目本身的意思。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那爬山虎——爬山虎。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棵绿绿的爬山虎。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文题的语法中心是“爬山虎”,而逻辑中心则是“片、绿绿”。

2.题文对照,激发积极探究的兴趣。

揭题后,要求学生对本文内容进行推测,学生速读全文以后,会发现自己的估计与实际课文内容不符。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有什么深意?教师不急于求同,而要求学生再认真地阅读课文内容,并动笔将课文中写爬山虎的语句作上记号。

二、精问,理文

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以“我”为线,写“我”的获奖、感动、做客;一条以“爬山虎”为线,写爬山虎的色彩、特点。课文从第七自然段才开始直接写第二条线。教学时,要着重考虑围绕爬山虎设计问题并将第一条线的内容全部提挈起来,课文“预习”中的两个问题极其精要。

1.作者怎么会看到那片爬山虎的?这个问题涵盖了前面一至四自然段的内容,(五、六自然段为过渡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逆推:“我”作文“亲切自然”(叶老要“请”“我”)。叶老亲自改过“我”的作文(知道“我”的作文水平)叶老通过“增、删、改”,运用了“圈、钩、直线、曲线”等各种符号并写了评语(对“我”注重“事实”表示赞赏)。“我”看了改文后,“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获奖——修改——学习——激动”构成了“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原因。

2.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先引导学生对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加以理解,了解其特点。课文四次写到“爬山虎”,教学时分三个层次进行。(1)弄清顺序。部分整体,具体—抽象。(2)理解词句。画出时间词:“下午”、“黄昏”。找出关键词:“小精灵”、“沉郁”、“永远”。(3)感情朗读。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好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们已初步感知叶老院中爬山虎的“虎虎”生气。

三、深思,做人

1.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能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已“拥有”那份“心思”。

2.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要指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推移,懂得叶老“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我”开始意识到:“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预习“我”将在叶老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影响下积极从事文学事业。

爬山活动总结篇9

本文以西岭雪山为例,运用LCA方法,定义从旅游者从客源地出发到旅游者完成旅行返回到客源地的整个过程为旅游产品。测量目标是旅游活动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来源不包括餐饮、固体垃圾产生的直接能耗和碳排放以及所有间接能耗和碳排放。结合西岭雪山的特点,旅游活动分为滑雪、观看景色、涉足山景、游览景区、温泉、购物、徒步、爬山八种,分别就其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进行统计、运算。

为测量旅游者每次旅行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本文设计了一套针对曾经到过西岭雪山或正在西岭雪山的旅游者的随机调查问卷,结合网络问卷调查、实地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从2015年3月28日到4月8日总计12天。调查问卷共收回655份,有效问卷数542份,有效问卷率为82.7%。

三、研究结果

(一)旅游对于旅游低碳化评价

运用SPSS软件统计结果显示,受调查者主要为男性,占68.33%,大多数年龄在21-26岁之间,占87.2%,22岁的旅游者占30%。受调查者平均年龄为25.56岁,年龄范围为17-49岁。旅游者对自己到西岭雪山的旅游行程的低碳化程度评价结果显示,低碳排放得分平均值为2.84(总数=542,标准差=1.19),低能耗得分平均值为2.76(总数=542,标准差=1.16),分数范围为1-5分(1=极低,2=较低,3=一般,4=较高,5=极高)。可见旅游者对低碳排放、低能耗的主观评价得分为2.8,即总体低碳化程度评价一般。

(二)旅游活动能耗量和碳排放量

为评价西岭雪山旅游行程中旅游活动的低碳化程度,本文引用了文献中的相关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数据,并形成了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目录表,见表1。能耗和碳排放计算公式为:E=P×V(E是能耗或碳足迹值,P是能耗强度或碳足迹强度,V是与能耗强度或碳足迹对应的所有变量之积)。

(三)讨论

通过表1可知西岭雪山的旅游活动项目除了选择徒步(32%)的旅游者数量较少,选择其它7种旅游活动旅游者人数均超过一半,尤其观看景色(89%)、涉足山景(91%)和游览景区(88%)的旅游者最多。由于这三种旅游活动不需要借助其它工具,只消耗旅游者的体能,所以产生的能耗(8.5-8.8%)和碳排放(8.2-8.5%)较低。其次受欢迎的旅游活动是滑雪(77%)和爬山(61%)。滑雪和爬山的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和使用人数差异不大,数据结果显示两者产生的能耗(滑雪29.5%,爬山26.7%)相差较小,产生的碳排放(滑雪24.3%,爬山25.7%)更是相近。徒步旅行是通常以长距离、长时间、高强度为特征,提升身体机能为目的的旅游活动,虽然旅游者参与度较低(32%),但徒步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水、食物并排汗,所以相对于购物产生了更多的能耗(9.6%)和碳排放(12%)。购物则是相对轻松惬意的行为,时间短、强度低、路程不定,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很低,分别占5.1%、5.2%。此外,西岭雪山的温泉是一种特别的山泉沐浴,吸引了58%的旅游者来体验,但由于自然地热的能量强度较低,产生能耗(5.6%)和碳排放(5.4%)是最少的。

爬山活动总结篇10

二、活动意义:

爬山是户外运动,可以享受到新鲜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全体员工一起爬山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大家一边爬山,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使大家心胸开阔起来。有人说:爬山可以培养人的勇敢精神。通过此次爬山活动,大家在以下方面将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

三、活动对象:公司全体员工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20xx年9月29日下午西山公园(待定)

五、活动注意事项:

活动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本次活动主要做好以下防范。

1、凡参加者均属自愿行为,需对自己的安全负全责,鉴于户外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活动中因不能遵守纪律而出现意外的参加者自己承担责任,本次活动“组织者”会尽一切努力进行救护与援助。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2、集体活动,需有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3、鞋要合脚,穿厚底防滑好的鞋子,登山服装要以易于活动为基本。衣服要宽松(运动服和休闲服为好)。

4、随身要带一些水或饮料,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

6、爬山时身体前倾,下山时不要跑着下山,以免收不住脚发生危险。

7、爱护一草一木,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草。

8、按指定的路线登山。

爬山活动总结篇11

直到有一天早晨,妈妈提起家门前的这“小东西”,我才再次观察起它来。它什么时候扩展出这一大片领地?在我遗忘它的这段时间里,它仍蓬勃向上的伸展着它的枝腰,它经过一次又一次小心翼翼的试探,爬上了一面又一面的墙壁,或许,我们不该称呼它为“小东西”了。从未发现:它是这么美!它像一道涓涓流淌的河流,从屋顶流啊流,流到了地面;它像万千个活泼生动的绿精灵,摩肩接踵地往下跳;它是那么地富有生机!一片绿啊,却是由生命组成的,它不像颜料那么单一,它是活的,它是一颗跳动的心!我一时间说一出什么话语,只感觉那么绿,融入了我的心里……

爬山活动总结篇12

在“鞋子和袜子的秘密”活动中,老师把滑梯当小山,用“爬山”的游戏情境引出活动;接着让小朋友回忆过去自己和爸妈爬山的经历,让小朋友说说爬山的时候脚上穿的是什么;然后让小朋友猜想是穿鞋子容易爬上山还是穿袜子容易爬上山,再让小朋友自己去爬爬这座“小山”……整个过程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幼儿在活动中热情极高。

其次,科学活动的环节设计应层层递进。

科学活动中幼儿是否有不断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与教师设计的环节息息相关。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幼儿“跳一跳能够得着”,才是适合幼儿的,才能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因此,活动的环节设计必须层层递进,才能不断引发幼儿对活动深层次内容的探究和理解。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了第一层次——让孩子们按常规玩滑梯;第二层次,让小朋友从下往上倒着爬滑梯;第三层次,让幼儿分别尝试穿鞋子和穿丝袜倒爬滑梯。这三层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了“穿鞋子容易爬上山,穿袜子不容易爬上山”的经验,从而理解了容易还是不容易爬上山与穿的材料有关、以及滑与不滑的摩擦现象。

第三,科学活动中师生的对话交流非常必要。

教师的引导语(问题)是否切题、是否符合幼儿当前的需要至关重要。引导语也应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希望幼儿获得的体验和感受,只有通过递进式的活动和引导才能达到目的。

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表达是幼儿对于事物探究和体验结果的认识的反映。小班幼儿处于动作思维阶段,他们的表达常常伴随着动作产生,因此教师应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多与幼儿进行对话和交流。一方面,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可以了解到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点,判断幼儿对任务的理解和达成程度,并进行进一步引导;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思维与动作及语言的联系,从而培养幼儿清楚表达的能力,进而让幼儿理清事物间的关系。

第四,科学活动中要善于用语言提升关键经验。

关键经验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经验系统或经验结构中起节点和支撑作用。科学活动中关键经验需要用语言的方式进行提升,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时表达不够完整或者不能概括地说出重点,因此需要教师把幼儿说出的零碎、片面的语言给予重组、加以概括,给出一个或一段简洁、清晰、科学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这个活动中的关键内容。本活动是一节与摩擦现象有关的活动,因为“摩擦力”这个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在活动中教师不需要说与“摩擦力”有关的词,只需要让孩子体验到并用语言表达出“穿鞋子容易爬,穿袜子不容易爬”的关键经验就可以了。

另外,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慎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在科学活动中,是否每个活动都需要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在活动的什么时间段使用都需要认真思考。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使用时机不恰当反而会干扰幼儿的主动性思维,久而久之幼儿会依赖于教师给他们提供的信息,教师也会产生认识上的两大误区——一是只要活动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活动就是先进的,理念就是先行的;二是忽略幼儿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时机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使之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好帮手。

爬山活动总结篇13

爬山绝对是对人的心灵的一次次洗涤。站在顶峰,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你不得不佩服当年杜甫登上泰山时的那份豪情。那一刻,每个人都会沉浸在无止境的美好遐想中。看那摇曳的叶,沉睡的石头被唤醒。极目远眺,眼中的一切都属于我们,只要动一动嘴,仿佛就能吹退天边的云----有多少的伤卡在咽喉;有多少眼泪滴湿枕头;有多少你觉得不能够被懂的痛,只能沉默;有多少夜晚没有尽头;有多少的寂寞无人诉说;有多少次的梦,还没做,就已成空……积压在心头的雾霾,无法散去,那里的阳光无法射透。或许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让我们苟延残喘,大家都在努力地寻找一处去疗伤,那就让那些无谓的烦恼永远与岩石沉睡吧!此时,人人都脱去伪装,忘记职业,忘记身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爬山是一种收获一种升华。每一次坚持都是一次人生的超越。从不断的超越中寻找乐趣,从不断的超越中发现自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工作之余爬山,陶冶了情操,磨砺了意志,那种让人想攀登想跨越想征服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带着心情去爬山,才能在大自然中获得乐的真谛。其实,人生就像爬山,有时遇到困难碰到挫折,在我们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再坚持一下,即可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想起一个“爱情天梯”的故事,说的是上世纪50年代,在重庆江津中山,一个19岁的农家小伙子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带着4个年幼的孩子私奔至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自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繁衍生息。为了让心爱的人出行安全,他一辈子都在实现一个愿望----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石梯通向外界。整整56年,他硬是靠双手凿出了6000多级的阶梯,孩子们都走出了大山,他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白发老翁,他们却始终不肯离开。后来,他们被一个户外探险队发现,被媒体采访成了“名人”。每当人们问起,她都感慨万分:“我心疼呀,可他总是说,路修好了我出山就方便了。其实,我一辈子也没出过几次山……”她摸摸老伴手上的老茧,流着泪对山外的“凡人”说。一天傍晚,看完庄稼归来的他突然昏倒,她绝望地站在“爱情天梯”的最顶端,对着山下凄厉地呐喊,而后不顾一切地冲下山去,雨夜里,湿滑的天梯上,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苍山如海,是海守候着山,还是山守候着海?一朵又一朵浪花的溅起,是在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逝去而哭泣吗?即便是眼泪也要给他们温暖与安详,即便是化为灰烬也要化作春泥,纯洁而高尚。

感受爬山,我们会感到在人生旅途里,会遇到很多山峰,有些山峰我们还一时难以跨越,但只有经历了爬坡辛苦以后你才会珍惜和感受到下坡的快乐和幸福;感受爬山,其实是在感受人生,感受生活,感悟生命的广阔和价值,你会从中赢得尊重,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