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行政管理实用13篇

人事行政管理
人事行政管理篇1

二、标准:立义、执法为贤

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思想流派,不同的治国者,对行政人才标准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孔子强调的行政人才标准是道德至上,以仁为贤。商鞅则是“奉法为贤”,能够严格遵守与执行国家法律、法令的人才是贤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在国家行政人才标准的认识上存在着重大分岐,儒家是以“仁德”为标准,调强贤才标准的主观性,而法家则是以是否依法行政即是否以“奉法”为标准,强调人才标准的客观性。而管仲在行政人才标准的认识上,克服了儒法二家各自存在的片面性,既强调人才要“立义”,同时又应当是严格守法与执法的人。这就将人才标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管仲首先强调的政治标准即立义。怎样才叫立义呢,他认为立义就是要重“公道”,去“私道”,以天下为己任,“不为爱尊爵”,“不为爱官职”,“不为爱重禄”,“不为爱钱财”,[6]切不可“援私以为公”。[7]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8]“矜物”就是自满。应做到“功大而不伐(不夸耀),业明而不矜”,[9]不使自己份量十足,容量太满,音律过盛,气氛过度,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立义就是要光明磊落,做事为人,要“正而视,定而履,深而迹”[10]意即看得正,走得正,做事留有印迹,一步一个脚印,没有虚假伪饰经得起检查。但是,管仲更强调应把严格执法奉为国家行政人才的标准。他说,“察能而授官,不诬于上;谨于法令以治,不阿党;竭能尽力而不尚得,犯难离患而不辞死;受禄不过其功,服位不侈其能,不以毋实虚受者,朝之经臣也。”[11]朝之经臣,即贤臣,这种贤臣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执法严谨,不结党营私,不诬陷上级,面临祸患灾难之时,能以死为国家效力。由此可知,管仲在国家行政人才的标准上,较之儒家以德为贤和法家以奉法为贤的标准,无疑是更为全面,客观而公正,更有利于国家行政人才的选拔与使用。

三、荐举:建立法令,量能谋德而举之

先秦诸子中,主张荐举贤才充实行政职位的不在少数,孔子曾提出“举尔所知”,希望每个人荐举自己所了解的贤才,他主张:“选于众”,从众人中进行挑选。孟子也同样主张,通过举贤的方式选拔国家行政人才,他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认为左右亲近的人说贤,还不行,大家都认为贤,还得进行实际调查了解,如若真的发现是贤才,那么就选择出来并予以重用。然而孔子、孟子仅仅提出了荐贤的主张,对于那些不合荐举标准,不合荐举程序以及见贤不荐,蔽贤不报的行为却未论及。管仲在荐举贤才方面比孔、孟二人的主张更为积极,更有成效,他专门制定了法令,以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管仲强调:“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即通过立法规定人才标准和选择人才的手续,不能由上面随意挑选,也不能只凭本人的“自度”和“自举”。以期防止上面的“私好恶”,和下面的“请谒”。“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人不自度也”。[12]通过推行法制,堵塞“群徒比周之说”、“金玉财货之说”,“谄谀饰过之说”、“请谒任举之说”。[13]对于以不正当途径谋官的人,如相互拉拢,相互吹捧;毁谤别人,抬高自己;以金玉财货、玩好之物疏通门路,或迳自“请谒”要官者,要严厉惩处,以塞幸进之途。管仲提出选拔人才的总原则是“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14]在执行中要注意:第一、注重实绩,“求有功劳者而举之”。[15]第二、选拔年轻人,“不以年伤”,即不因年轻资历浅而舍弃人才。第三、注重大节、勿纠缠小缺点,“苟得大意,不以小缺为伤”。[16]第四、优先选拔敢于创新者,“不必以先常”、[17]不用那些墨守成规的人。第五、“进言实之士”,[18]即选用敢讲真话的人,不用阿谀之徒。

四、招徕:以德招人、诚信徕人、以利招人

如果说,管仲的依法荐举行政人才的思想旨在从国内把有能有德的人予以重用的话,那幺,他的招徕行政人才的思想则是旨在从国外引进人才并加以重用。他认为天下不乏治理国家的贤人。问题在于用人者能否知人善任,能否招徕。“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19]“国未尝乏胜任之道,上之明适不足以知之。”[20]管仲倡导的引进行政人才的方法,主要有以德招人,诚信徕人,以利招人,理顺人道等。管仲首先提出“人以德使”。要得人必先得人心,“夫为国之本,得天时而为经,得人之心而为纪”[21]“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22]故想得到正真的人才,必先有德,有了德,才能聚拢人才,这叫做“德以合人”,“人以德使”。[23]要想招致人才,在行政过程中,领导者必须讲究诚信,政策不可朝令夕改,变化无常。“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错(措)又移之”,乃治国之大忌。“如是,……上无固植,下有疑心”,[24]政策法令如若缺乏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人们对统治者的诚信度感到怀疑,英才当然不会贸然前来。以利招才是管仲基于对人性把握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人们从事生产和其它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管仲在相齐过程中,就提出并运用了这一以利招人的思想。齐桓公向管仲寻问怎样才能招致天下英才,管仲说:“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即对人才应恭敬有礼,忠实厚待而不可欺诈。管仲认识到获得优秀人才与获得高品质的物材道理相同,肯花钱,就能买到好材料,用高薪,就能招徕天下人才。这一思想贯穿他的施政之中,所以当齐桓公问怎样才能收集到好材料时,管仲说:“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意即他处值五元,我给他六元,他处值九元,我给他十元,就能买到较好的材料。齐桓公又问怎样才能招致天下良工,管仲说:“三倍不远千里”。意即给出高于别人三倍的工钱,千里之外的能工巧匠也会前来效力。管仲运用物质利益的原则去招徕人才,在实际行政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任用:察能授官,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

在人才的任用上,管仲强调察能授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万物不齐,才有高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管仲提出了另一个重要而著名的用人原则:“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他说:“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而责必背。夫虑事定物,辨明礼义,人之所长而猿所短也;缘高出险,猿之所长而人之所短也。以猿之所长责人,故其令废而责不塞。”[25]不但如此,君主与臣之间,不但任用人才者要知被用者之短长,而且被任用者也要自知其所短、其所长。君主任己所长则受官,任己所短则不接受。在行政人才的运用上只有适才适用,扬长避短,才能做到才当其用,达到功成事立的效果。否则,就无异于让猿猴司礼义,让人去攀绝壁了。管仲的“用其所长,不用其短”的思想,在中国人事行政思想史上提得最早,论述亦最明确、详尽和广泛,可称得上是这一思想的发轫者。后来韩非提出的“使鸡司夜,使猫执鼠,皆用其能”的主张,就是管仲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清代诗人顾嗣协的一首(《杂兴》)诗表明了他对管仲上述思想的认知与赞同:“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六、考核:审其三本,有功必赏,有罪必诛

人事行政管理篇2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是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获取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改和补充,使之日趋完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过程,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必然要求企业要加强科学管理,不断健全与完善各项条例和规章制度,制定这些制度是为了让企业员工遵守,所以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坚持思想领先,体现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让企业员工充分发表意见,自觉为企业的管理制定规章制度,执行起来才会成为自觉行为。

在日常管理中,制度制定得再好,再完善,也要靠人的身体力行,自觉遵守,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企业职工提高思想觉悟,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克服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非正确思想,才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如果脱离思想政治工作,单纯抓制度落实是一句空话,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建立健全和落实规章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顺利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

二、执行纪律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耐心说服,热情正确地引导,使其提高思想觉悟,做遵守纪律的模范。执行纪律则是要对违反纪律的职工实施恰当的批评教育和行政处罚。执行纪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也是为了教育违纪者。一般讲,单位内多数发生的违纪现象,诸如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脱岗、私自外出兼职等等是可以通过说服、批评教育解决的,不需要强制办法。但是,由于各类人员的思想水平不一,认识能力有差异,有的犯了错误,严重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后果而又不接受规劝、教育,则必须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通过处罚从外部施加压力促使其思想转变,这本身也是一种思想教育。这样不仅能增强教育的效果,也能促使违纪者改正错误。因此,执行纪律首先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掌握好政策界线,做到公平、公正,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要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避免滥施惩罚。行政处罚是人事行政管理中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运用得当就会使当事人在接受处罚中受到思想教育,达到认清是非,改正缺点之目的。我们在日常人事管理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职工违反了规章制度,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就要给予纪律处分,但在实施处罚时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严格掌握处分条件,公平、公正地执行纪律,绝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随便给人纪律处分,不能以主观意志和感情作标准,要以纪律条例的规定为标准,所以,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和执行纪律相结合的原则时,特别要注意以教育为主,不可滥施惩罚。

要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执行纪律的全过程。实施惩处是教育企业职工的手段,但在实施惩处时,思想政治工作更难做。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在执行纪律过程中,耐心做好疏导教育,使犯了错误受到处罚的企业职工,把处分变为改正错误,继续前进的动力,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做到执行纪律坚持实事求是。执行纪律是我们人事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执行纪律必须认真、严格,对该给予纪律处罚的绝对不能迁就,但是,要做到严中有理,符合事实,要使被处罚的人心服口服,才能起到处罚的积极作用。三、搞好工资管理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工资管理是人事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加强工资管理,运用效益工资这一经济杠杆,就能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多年来工资管理的弊端较多,造成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保守,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平均分配,因此干多干少一个样,激发不了职工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状况,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企业职工转变观念,单位领导将效益工资的发放作为一种激励奖惩机制,以发挥其调控作用。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效益工资的积极作用,只有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企业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效益工资的发放,必须坚持严格的考核,按照实际工作完成质量、数量,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使效益工资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二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职工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反对“向钱看,为钱干”,把企业职工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利益同其对国家的贡献密切联系起来,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教育企业职工顾全大局,使效益工资的分配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对有特殊贡献的人,要给予重奖,以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经济杠杆和经济手段的作用,必须依靠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经济手段就要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走上邪路,两者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

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只有依靠思想政治工作,人事行政管理才能有效地进行,只有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才能推动人事行政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人事行政管理篇3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认识

1.思政工作的主要管理方式。通常社会管理分为软管理和硬管理两种类型。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强力推行的管理,即硬管理。软管理则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社会舆论、道德规范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行培养。社会借助软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来体现对人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文明健康素质,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软管理当中重要组成部分,弥补社会硬管理的不足,存在强实效性、高针对性和广覆盖面的特征。具体到企业而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企业之间合作与竞争的不断加强,思政工作与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融合越来越深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形成极强的合力。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社会规范、市场秩序、公众道德来培植企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并借用社会传播工具对企业形象进行宣传,以在员工当中构建良好的企业组织形象,建立企业和员工良好关系,达到企业与员工协调、长期健康发展的目的。

2.思政工作的主要功能表现。现今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企业也面临自身不同的发展抉择,当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愈加复杂化,很多很难通过简单的人事行政手段来解决。期间思政工作良好的沟通、协调作用是很好的解决途径。对企业内部,通过对思想意识进行宣灌,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外部,处理好各类公共关系,使企业与外部公众的合作关系更进一步加强,实现企业发展环境更进一步优化,推动员工的健康发展,企业的效益提升,社会的持续进步。

二、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在当前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因传统观念的阻碍,影响了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效能的发挥,现对相关问题进行剖析,以更深刻认识思政工作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落后的管理观念。企业当中普遍存在的集权思想深刻制约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以人为本”观念,使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多停于表面工作,未参与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当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2.缺乏总体战略部署。我国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多依赖于以往经验,没有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与部署,工作开展按部就班,走一步看一步,创新性不强,与员工期望存在较大距离。

3.培训流于形式。虽然现在企业对培养的观念已发生重大改变,几乎都会组织安排培训开展,但实际效果不佳,有力的培养很少,培训质量很低,仅是参加了培训,对于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帮助提升非常有限。以上主要总结了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较为明显的几个问题,问题的长期存在跟企业没有很好开展思政工作有很大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人事行政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核心要素,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为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提供思想基础,以体现企业“人本”理念,个性尊重,对企业和个人之间关系实现良好协调,使人事行政管理各个方面和环境实现统筹优化进步。

三、对思政工作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1.思政工作改变人事行政管理观念。思想政治工作代表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对于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多由某些人、个别人的思想来独断专行,简单粗爆操作,起到的是一种醍醐灌顶的警醒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影响,会改变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模式,使工作思想呈现崭新的面貌。2.思政工作推进人事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推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深化形势下,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也遇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复杂的时代环境中,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建立科学先进具有竞争力的管理制度,为企业在大环境中贡献力量。首先,在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上,通过思政工作,要拥有思想基础,在企业上下之间形成统一的凝聚力,让新型建立的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制度有章可循,符合企业利益,表达员工进步想法,奠定制度良好可行的执行基础。有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支撑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才能更多符合各方需求达到利益共同点,发挥切实作用。其次,在人事行政管理制度推行上,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当制度具体落实执行的时候,就会牵涉到个人的利益,通过思政工作把员工的工作做好,会更加顺利推动人事行政管理制度的实行。人们经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协调,就会更加理解制度,更容易参与制度,减少抵触情况,使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呈现圆满友好的员工基础和制度保障。

3.思政工作驱动企业薪酬管理的深入开展。薪酬管理是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与企业利益接触最直接的地方。薪酬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牵涉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更深层次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薪酬改革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这必然会与员工原先的工作成果与所得产生冲突,彻底扭转部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员工思想,不同员工不同岗位会出现明显的薪资差别,这些将影响着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和企业的整体效益。这就需要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对这一现状,推动薪酬管理的向前开展,转变员工思想观念,让员工清楚知道多劳多得、努力贡献的价值,深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让人事行政管理中薪资管理成为企业进步的强大内在驱动器。通过思政工作的参与,员工由不向支持转变,实现思想质的提升,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当中发挥更强的作用。

4.思政工作增强企业人事行政管理的凝聚力。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达到企业员工之间团结进步、共同发展,使企业能呈现出更强的凝聚力和发展合力。对于企业凝聚力的增强其中尤为关键的是通过思政工作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让员工思想和企业发展思想实现统一。当下人才的流动愈加频繁,员工也很容易通过互联网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新进员工融入企业,坚定老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通过思想上的一致,达到工作步调的一致、努力前进目标一致,共同为企业愿景努力,构建强有力的企业凝聚力,焕发出强大的竞争力,推动企业跨越向前。5.思政工作推动人事行政管理公平性的建立。人事行政管理不可疏忽需要注意的重要部分就是企业内部公平性的建立。企业人事行政管理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定需要坚持公平性原则。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是由“人”去组织实施,面对的工作对象也是“人”这个群体,期间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因素会使工作的贯彻与既定目标发生偏离,影响企业整体目标的推进。因此,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当中的落实到位,增加人事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素养,降低公平性执行的阻碍,实现企业人事行政管理真正的公平,让员工有平等机会和平台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梦想。

四、结语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人事行政管理进步的源泉,需要各企业认真对待,有力组织,通过思政工作使得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更加尽善尽美。人事行政管理对推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朝积极、健康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陈斯懿 单位:江山欧派门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人事行政管理篇4

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中主要的就是对员工进行开导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对象就是人,明确工作的内容是要人们树立核心价值观,并且对医疗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让医疗人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社会占十分重要地位的是医疗机构,因为它对人民健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工作所针对的对象也是人。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医院人事管理要规范医疗队伍,梳理工作流程,净化医疗工作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和人事管理工作在医疗机构中都有相同的工作目标,并且具有相关性。

1.2理念相似

思想政治工作和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在理念上也是相似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不一样的工作原则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真正关心理解员工的要求,培养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并且挖掘其自身的潜力。同样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人上的这种工作理念,正是医院人事管理相关工作所需要的,给予工作人员展现自我的平台与机会,去关心和鼓励员工的成长,这样不仅增强员工对工作的信心,还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

2思政工作在医院人事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2.1思政工作是进行人事管理的工作基础

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医院人事管理水平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人事管理的第一步,可以说是人事管理的工作基础。近些年我国全面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医院为了能够在发展迅速复杂多样中保持自身的活力,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找到适合医院工作的策略。人事管理起着很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此过程中医疗工作者在思想认知上因为矛盾的产生而出现了一些偏差,进而影响了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换句话说,就是医院相关工作进展是否顺利完全取决于医疗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完善的开展。社会迅速的发展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个别医疗工作者思想上出现一些问题,这是需要医院对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展开一些有关思想政治的活动,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开展政治工作,可以将存在思想问题的工作人员进行改正,也可以促进各工作人员之间的协同作用,也可以凸显出人事管理工作中培养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

2.2思政工作是医院规章制度的工作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医疗保健问题越来越重视,于是政府也加大了对医院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的管理工作制度也应当跟着医疗体制的改革而进行调整,在进行制度的调整时医疗工作者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必定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医疗工作者不能够理解和支持,那么医院在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时就会达不到想达到的目标。因此在实施新的规章制度和优化管理模式时,思想政府工作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保障改革医院制度良好的实施。医疗工作者的行为和思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提高了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为医院实施新的规章制度奠定基础。

2.3思政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动力源泉

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觉悟,更是完善人事工作的方法。如今,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在现在的环境中已经不能再适用了,必须要紧跟着时代的变化,根据医疗环境特征引用更新的方法和树立新的理念。首先,将遵循以人为本作为开展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其次,将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医疗工作人员的重心,关心和尊重各个医疗工作人员,培养其主观能动性,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明白自己所工作的职责,这样才适用于目前的医疗环境。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人事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进行人事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动力源泉。

2.4思政工作是医疗工作者的指路明灯

思想政治工作使医疗工作者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让医疗工作者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充分的发挥了其导向作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被称为医疗工作者的道路指明灯。我国在发展迅速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医疗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私下与患者家属进行金钱交易,私收红包。很多社会状况现实反映,很多老百姓看不起病。针对于这种状况,医院应该加强医疗工作者的行为,并且加强其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让医疗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精神上引导和激励工作者,保障人事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

3优化医院人事行政管理的有效策略

3.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要优化医院的人事行政管理,就要以科学的思想观作为其指导,才能使人事管理工作在开展时不走偏路。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科学性且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作为指导思想有利于医疗工作者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处理问题时用辨证的思想观点来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理论的学习。作为公立医院就不能过分追求获利,要体现它的公益性,每个工作人员就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者需要做好引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确保自身的能力随着时代要求不断的提高,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的工作方向不偏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加强理论学习,有利于医疗工作者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3.2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医护人员的实际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要对症下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找到工作中的问题所在,找到了突破口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问题。在开展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时切忌不可直接开展工作,要先找到主要的矛盾,针对矛盾进行侧面突破。例如可以从员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着手。在改革中,医疗人员最为关心的就是自身的劳务分配和个人待遇等问题,因为改革所以一些条件会发生改变,从而造成矛盾。这时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将其各个击破,让医疗人员清楚的了解改革后的一些变化,并讲清这种利益冲突并不是持久的,政府会权衡好这一切,让医疗人员保持积极的态度。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实现医护人员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消除对改革后自身能力是否符合医院所需的担忧。贴近医疗人员生活所需。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人事管理相结合,不可形式化,要确切的落实思想政治与人事管理相结合于各项工作中,针对具体的工作人员,从岗位设置、职称、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要保证在人事管理的任一个环节中都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并且要深入到员工的生活所需,处理员工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员工感到思想政治工作贴近他们生活所需

3.3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需要不断更新

人事行政管理篇5

2、非执业的专业辅助人员我们还会有一些专业辅助人员,俗称“师爷”的LegalExecutives。这些专业辅助人员根据他们的专业经验不同,分别供职于本所的诉讼部门、房产部门、保险部门、继承部门、知识产权部门等,除了不可以在法庭上发言及签署专业法律意见外,他们从事的业务与执业律师并无太大差别。有些“师爷”的专业经验是新手律师无法比拟的,但是就整体水平而言,他们与执业律师的薪水差别是很大的,因此香港律师公会对聘用“师爷”的数量是有限制规定的。

3、行政辅助人员行政辅助人员通常包括秘书、信使、财务及清洁茶水接待等人员。

二、雇员人事管理

除专业业务外,所有这些人员的管理事务由办公室行政经理负责。律所制订了各项措施规范人事管理。

1、培训

(1)常规培训我们在香港及北京设有办公室,两间办公室同事之间均安排有固定的互访培训制度。香港实习律师入职就要排期安排到北京代表处进行法律事务培训,主要目的是熟悉内地司法体制及与香港法律不同的基本概念,了解北京同事的工作流程以便日后合作得融洽。北京办公室所有职位的新入职员工都要到香港总部进行为期2周的入职培训,以熟悉香港同事、了解香港办公室工作流程,与自身岗位相对应的香港同事的了解磨合等。

(2)专业培训香港总部定期安排专业培训,参加人员除律师外,还包括专业辅助人员。与内地业务相关的事务,或内地员工在工作中有可能遇到的法律事务,北京代表处的相关同事也会参加。

人事行政管理篇6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讲,犯了错误改正了就是好同志,这句话就是以人的不完善性为假定前提的。人的不完善性可以简单地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视角来说明。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而言,人具有自我生存和发展要求,总是在有限理性范围内追求自身利益和排它性的一面。从文化角度而言,人的不完善性在于其集优缺点于一身,针对于此,人事行政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识人之长,用人之长。用才以识才为前提,识才的艺术与方法同样以人的不完善性为重要依据之一,要求客观公正,集体评议,切忌以偏盖全。既要看到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个人,又要看到社会分工及专业化的发展,术有专攻者大有人在,为此,要针对事务的具体要求识人、选人。用人同样不是用完人,而贵在用其所长,孔子提倡:“赦小过,举贤才”,①《汉书》讲“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②用人之长还应做到充分信任,不可评头论足。用人者只是宏观上的管理人才,而被用者往往是微观上的技术人才,战略管理者懂微观技术层面,但不精于此,因之应尊重微观技术人才的劳动,选定就敢用,用而不疑。如管仲所言:“不有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又有小人参之害霸也。”③还应提及的是针对术有专攻、学有所长者,不应频频改行,而应形成优势,学以致用并注意及时培训以保持其优势。

(二)用人当容人之短,化短为长。人都有缺点,“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以谋”④,关键是用人之长时应容人之短,并善于化短为长。林肯在南北战争时起用格兰特为总司令,当时有人说格兰特好酒贪杯,难为大任,林肯说:“如果我知道他喝什么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⑤。战争证明了林肯用人正确,也证实了用人应容忍其缺陷这一道理。《三国演义》上诸葛亮也曾利用张飞的好酒贪杯、粗中有细成过大事,这些又是化短为长的见证。古人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容人之短同样利于搞好人际关系,利于整个行管领域整体效应的发挥。

二、人的变化性与用人的灵活性相协调的原则

人的变化性实质上是人不完善性的动态逻辑展开的结果。人的变化性就个体而言是指自身德、智、体、才、学、识等素质的变化及个人由潜人才到显人才,由低人才到高人才亦或反向的变化;就群体而言是指由于个体之间整体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而引起的个体之间的角色转换。用人就应着眼于人的发展与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用人要善于预测。人的自身素质是不断变化的,人才多由潜到显不断发展,一个人究竟具有什么方面的潜质,将形成哪个方面的优势须观察者独具慧眼。古人云:“从小看大,三岁知老”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事干部就应当具有这种预测的功底,正确审视人的潜质。行政管理中有不同种类的工作,用人应将人的个性、学识及其潜质发展的预测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看其是否胜任工作。如性格外向、开朗、有交际潜质者比较适合干政府公关。

(二)疏导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变化有内因,也有外因,一般情况下内因为主导,外因为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外部条件是否充分,外部环境是否优化,对内因主导作用的发挥会起到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为此,人事行政中发现人的某种潜质时,领导者应采取积极措施,优化环境培训,引导和加速对人才潜能的开发。

(三)做好人才的岗位转换工作。人才素质的变化,人才的观测出现的偏差,应及时转换其岗位,以免造成更大的不必要的损失。变换人的角色同样以人的变化性为依据,根据群体与领导相结合的评议与预测,根据疏导培训后的人的潜质的开发,选用适合的人干合适的事,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

三、人的生物性与满足物质之需相联系的原则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源于生物界又不可逾越生物这个大的范畴。虽不能简单地量化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但不可否认人或多或少地带有动物的特征。生存、安全、生理等需要与动机(或本能)是人与动物共有的。以自我为中心则较多地带有动物本能的特征。动机与需要是密切相连的,需要产生动机,需要的满足强化了动机。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激发对较高层次需要的追求,而这些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满足可以抽象为实物的满足,为此在人事行政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物质刺激有功之臣。刘祖云在《社会转型: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指出,中国在义与利、个人与社会方面的价值观由重义轻利向既重义又重利转变。由此“微观为自己,宏观为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也应给予成绩较大的人较多的报酬。应强调指出的是,物质刺激应该围绕他们的切身利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需要,并按需要的轻重缓急排队予以满足。

(二)生理需求的满足及美好婚姻家庭的建立。《泰晤士报》1998年6月16日报道了心理学家找到的支配人行为的十五种基本欲望,与上条有关的是食物:吃的欲望,需物质上的满足。与本条有关的是性:与性幻想的欲望;家庭:和亲属在一起的欲望。这是生活在社会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人事行政同样应重视这些问题并力求解决好这些问题。

四、人的社会性与满足精神需要相一致的原则

社会性是人的生物性的动态的历史沿革的结果。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之为人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追求与享用,还有精神方面的追求与享用,人更需要归属与爱、理解、受人尊重、对美的追求及自我实现。霍桑实验证明了人际关系中非正式团体的力量,这便是一种归属与爱的力量,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与人交往同样是支配人行为的十五大欲望之一,搞好人际关系是成就的条件,而成就需要的满足又会促使新动机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人事行政中应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一)及时精神奖励,鼓舞士气。行政管理的一些领导往往只会批评、惩罚,不会表扬、奖励。实际上表扬、奖励将起到更大的效用。外国的一句名言是:一盎司的表扬远胜于一磅的批评(Anounceofpraiseisworthapoundofscolding)。所以,在人事行政中应运用精神奖励,学会表扬。刘玉荣在谈到表扬艺术时指出:具体明确赞扬;观察异点赞扬;扬长论短赞扬;逐步升级赞扬⑥。同时,赞扬应该及时,这样会使人感到既受到尊重,又受到了重视,使赞扬真正富有实效。#p#分页标题#e#

人事行政管理篇7

1. 人员招聘。根据各部门人员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合理招聘员工,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如通过网络平台广发招聘信息、招聘网站简历搜索、报纸招聘信息、通过熟人转介绍等各种办法招揽人才。公司上半年新增员工8人,新增管理层干部人员3人,目前基本满足公司用人需求。人才储备方面,对可用人才的简历进行整理存档,做好人才库的储备,提高后期招聘效率。

2. 员工关系。及时完成员工入职、转正、调岗、离职等人事手续工作,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初步的入职培训,介绍公司概况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让新员工尽快地融入公司团队及投入到工作中。对离职员工进行详细的访谈,了解员工离职真实原因。

3. 档案管理。对现有在职人员的档案进行整理,保证每位员工的合同、毕业证、学位证、住址、身份复印件等信息资料的齐全,并建立人员电子信息档案,便于随时调用查看,现公司在职正式员工48人的档案齐全无遗漏。定期进行员工通讯录的更新,方便各部门进行沟通。

4. 考勤管理。每月以钉钉考勤为主,部门考勤为辅,人性化的对公司在职人员进行月度考勤。每月5号前统一收集各个部门考勤情况,并于每月8号前汇总核实完毕,提交财务部作为工资核发依据。

二、行政管理及后勤工作

1. 做好公司文件的草拟、通知、传达工作。上半年共计红头文件25份,公布管理类相关通知通告56次,在文件、制度签批后的1个工作日内传达到公司各个部门。

2. 公章管理。严格履行用印审批手续完备,记录完整,不开具空白介绍信或空白纸上盖印,保障了印章使用的规范化、制度化,上半年没出现印章滥用和盗用现象。

3. 办公用品的管理

在办公用品申请提交、领用过程中,逐步进行规范管理。实行定期提交申请、统一采购、定期领用的原则,逐步减少临时性领用及采购工作,将碎片化工作进行规整。做到贵重物品一月一盘,办公用品两月一盘,固定资产半年一盘。分类建档保存,每月25日出具各部门消耗办公物品的费用清单。每月底及时报送给财务部,便于财务统计划分部门费用。

4. 行政采购

在不耽误正常工作需求的情况下,采取定期采购的方式进行办公用品、后勤劳保用品的采购。针对非常用的临时性需求,我部尽量要求需求部门按照原有规定流程进行审批后,再进行采购,避免未经审批和不必要的采购发生。2018年4月-6月底共计采购办公用品及消耗品11987元,完成采购任务13次,已全部交付到票付款。

5. 车辆管理工作。公司现有公车7台,做到一车一卡,并对公车的维修、年检、保险、保养、行驶路程的情况进行监督。要求司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车辆不带病上路,确保各项费用合理支出。

人事行政管理篇8

一、行政管理与人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一)行政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今行政决策机制的弊端

我国的行政决策机制是根据我国国情逐步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行政决策机制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是行政决策制度有待改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有关行政决策的法规制度,诸如民主集中制、行政首长负责制、社会听证制度、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等。但这些制度自身不健全,而且相互之间缺乏内在的相互衔接性,系统性不强,加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决策责任制不健全。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集体决策制度权限不明、责任不清、奖惩不严,这种决策制度使行政决策没有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所谓“集体负责”的决策责任制带来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的脱离,造成部分领导不顾后果轻率决策,一旦决策失误,部分领导又推卸和逃脱责任,这也不利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犯错误,在这种不健全的责任制下名为集体负责,实际上谁也不负责。这样导致人事制度管理的絮乱,行政效能的低下,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2、现今政策执行机制的问题

一是政策执行不力。主要表现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实际执行中,个别政策执行主题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往往按政策是否符合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来决定如何执行政策把政策执行变成谋取私利的途径,人为的搞出各种各样的“对策”,致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失真,走样,无法落到实处,甚至得到与初衷相悖的结果,严重阻碍了政策的正确贯彻和有效实施影响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

二是政策执行成本过高,效率过低,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最重要的衡量尺度。行政管理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资源,以最高的质量满足最大数量的社会需求。”目前,政策执行的一个普通现象就是政策执行的部门和人员过多,执行主体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部门之间与人员之间的关系,极易导致执行机构内的纠纷与内耗,另外,权力结构不明晰,政府内层机构较多,机构林立,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导致政出多门,权责不明,导致执行人员相互推诿、互相扯皮,增加政策执行的成本,从而严重影响政策执行的有效性。这就凸显了现今人事制度的突出矛盾,也反映了人事制度同行政改革同步改革的重要性。

(二)人事管理机制的现状分析

1、对人事管理的认识意识不够强

第一,视人事管理为管理的一个次要部分,看不到它的直接影响,也不重视对人事管理本身的研究和改进,管理观念难更新,管理手段粗糙,管理制度常受到领导人意志的影响。“任人唯亲”“人身依附”等现象依然存在,管理过程常被人为中断。

第二,视人事管理为低层的管理事务,在管理者与决策层之间画上了一道鸿沟,只为事配个人,而不着眼于人的开发利用,只是执行上级下达的人事调配命令而失去了管理的主动性。

2、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方式单一、人事管理缺乏活力

一是管理观念陈旧。传统的人事管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行政职能的转变原有的人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行政效能的发挥,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等现象较多。从而影响了行政效能的发挥,同时,也有损政府部门的整体形象公信力,更不利于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

二是人事管理缺乏活力。行政管理人员实行大锅饭和终身制。选拔、录用、升降、淘汰等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优生劣汰的激励机制和环境。尤其是缺乏对人才的科学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使得人浮于事,干部素质难以优化,束缚了各类人才才华的施展,阻碍了行政管理活动的实施。

二、完善行政体制,推动人事改革的对策

行政体制改革与人事改革是相辅相承的。只有不断地深入行政体制的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施政府的职能,增强政府的行政整体效能,提升执政能力。只能以科学发展观的为指导,切实推行现代化行政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模式,才能更好地建立一个高效能、高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对策如下:

(一)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机制

1、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是建立规范的决策程序。现代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寻求达到决策目标的途径。决策方案的评选审批确定决策方案,进行局部试验验证,按照科学决策理论的要求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必须保证从目标提出、调查研究、方案评估、咨询论证、最终择优都要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行政决策的程序,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行政决策,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这种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固定下来,从制度上利绝长官意志,保证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制度作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实行政决策问责制,建立刚性的决策责任机制。实行决策责任制是从利益的层面保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重要的新制度形式:“缺乏责任制的决策体制是不健全的,没有活力的,无责任就无所谓监督;无监督,决策就会失控,违法决策,不当决策,错误决策势必发生。”因此,实行行政决策问责制建立决策责任机制势在必行。实行决策责任制的关键,是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好权力关,做好利益的分配问题是行政改革的关键环节。同时,这也是人事制度须重要改革的中心问题。

2、完善政策执行机制,确保决策目标实现

同志指出:“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制定政策只是事情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在于执行政策,执行的不好,再好的政策也会落空,而且会损害党的声誉”。由此可见,政策的执行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决策目标的有效实现的关键。

―是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执行能力。政策执行的主体是政策执行人员,执行人员具体执行着把政策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任务,要正确地执行政策,就必须深入地了解政策,弄懂政策的真实含义、适用范围和原则,同时,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会面临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同集体利益、整体利益相冲突的困境。这就要求执行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来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相关知识。

二是实现政策执行法制化,政策执行中的很多问题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规范不力造成的,规范执行主体行为,保证政策执行有效有力,必须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等强制性的作用。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运用现代人事管理模式

人事制度是整个行政管理中最核心、最关键、最具决定意义的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的优劣直接关乎行政管理的效能的发挥和政府形象。为此,在行政管理改革的同时,必须要推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运用现代化人事管理模式,提高行政效能,优化人事制度。

1、优化人事管理机制,建立充满活力高效率的人事管理模式

一是转变观念,建立现代人事管理理念。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努力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调动和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塑造行政人员的思想和道德素质为核心,建立一支不仅行政能力强而且作风正,品行好的行政队伍。树立政府的整体形象。

二是实行新陈代谢机制。认真做好公务员的选拔和晋升工作。把好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关,严格执行公务员的退休、辞退、辞职开除等规定,并控制政府机关的编制精简机构、保持与增强行政机关的活力,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的发挥和人事制度的公平规范化,从严管理,选能而任。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绩效管理和竞争机制

一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人事管理水平。首先要努力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政治觉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其次,“要增强行政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增强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形成有效可行的管理机制”。也就是人事制度必须遵循的觉悟是前提,能力是基础,作风是保障的用人原则。

人事行政管理篇9

一、激励理论在政府组织人事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激励理论的内涵

激励理论,主要是指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管理体系,实现员工对组织和工作的承诺最大化。使用激励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主流的激励理论在应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内容型激励的理论、行为修正型的激励理论以及过程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针对激励的原因和能够发挥激励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诱发人们提高工作热情的动因;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主要是对激励的目的进行研究,将重点放在了行为的改造和修正方面;过程型的激励理论,针对的是人们产生激励动因到具体采取实际行动的心理过程,包括海德的归因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及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二)激励理论对政府组织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

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向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和公共产品,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评价。政府人事队伍建设是否稳定,影响着政府的执行力。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提高公务员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效增强政府的向心力。政府在组织人事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使用激励理论能够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逐步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热情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效果。工作人员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为社会公众提供各项服务,能够逐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政府人事行政管理当中的不足

(一)管理目标设置不够明确、合理,导致激励效果有限

实现目标是工作动机的重要激励源,明确的管理目标,能够促进人们更好开展各项工作。政府工作人员对于管理目标的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管理绩效目标的具体实现效果。政府在人事行政管理方面设置的管理目标不够合理,导致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设置的管理目标难度过大,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容易丧失信心,反之如果设置的管理目标难度较小,缺乏相应的挑战性,容易使得工作人员产生倦怠感,影响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管理目标设置不够明确,工作人员在执行相关任务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规划,对工作的实效和相关辅助条件不够理解,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工作效率。[1]

(二)激励方式较为单一

政府在组织人事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对工作人员实行的激励措施方式较为单一,起不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当前,政府在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的时候,通常情况下,精神激励仍然是主要的措施,采用一些公开表扬、荣誉证书的形式,过多的依靠政治道德的激励作用,而薪资奖金方面的奖励措施应用较少。再加上现行公务员的薪酬体系大多还是按照服务年限和行政职位来确定的,使工作量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薪酬待遇上,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2]

三、激励理论在政府组织人事行政管理当中的应用

(一)设置合理明确的管理目标

政府在组织人事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设置较为合理明确的工作目标、管理目标,逐渐激发工作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工作目标和管理目标的设置应该是明确而具体的,与以往不够合理明确的目标相比,难度合理、工作任务明确的目标更受员工欢迎。同时在确定相关工作的目标时,要规定工作完成的时限和最低要求,这就给工作人员执行各项任务提供了相关标准。当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政府在设置工作目标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工作人员参与,使工作人员享有提出意见和见解的权利。[3]

(二)构建外在和内在激励并存的双因素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在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内容型激励理论重点强调了激励因素的作用,因而在构建政府人事行政管理的激励机制时,可以将这种理论积极融入其中。以外在激励为基础,将内在激励放在工作重心,形成内在和外在激励并存的双因素激励机制。政府在构建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进行全面把握,了解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够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在构建激励机制的时候,需要将工资、福利等物质条件下的相关因素纳入其中,满足工作人员的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4]

(三)设立良好的绩效考评体系

弗鲁姆提出过期望理论,他认为当人们想要通过某种行为达到某种目的时,就会努力实现这种行为。根据这一理论,在政府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当中设立和构建出良好的绩效考评体系。在绩效考评体系中,应该包含所有的工作人员,将工作人员的日常业绩、公众满意度、工作效果和薪资奖金进行挂钩。将奖励结果和惩处措施进行全面公示,增强人们对绩效考评体系的认可度。在确定考核的相关指标时,有效结合政府行政管理的具体要求,加强工作内容和考核结果之间的关联度,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起到有效的激励效果。[5]

四、结语

激励理论具有良好的激励效果,其在政府组织人事行政管理当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设置合理明确的管理目标,构建外在和内在激励并存的双因素激励机制,以及设立良好的绩效考评体系。政府在组织人事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激励理论的优势,弥补不足。所以,使用激励理论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激励,能够有效增加政府工作的向心力和公信力。

(作者单位为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参考文献

[1] 侯剑虹.浅谈激励理论在基层政府人事行政中的实践应用[J].力资源管理,2014 (12):176.

[2] 厦门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基层税务组织构建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探析[J].发展研究,2013(4):33-40.

人事行政管理篇10

政府部门人事行政改革要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用,就必须对“人”和“事”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协调。当今我国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结合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新模式,探讨其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二、现今我国人事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

概括的说当今我国人事行政管理宏观管理观念薄弱,部门职能重叠,协调难度大,工作效率低;选入视野不够宽,用人机制不够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还没有普遍形成;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不配套。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机制不健全

(1)选人机制缺乏民主。由于选拔任用机制缺乏民主和透明度,在公务员的录用、调配等工作中,存在着“内部输血”、“近亲繁殖”等不正常现象,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2)竞争激励机制乏力。作为职务升降制度的竞争上岗的完全落实还有一定难度。在薪酬管理方面,统一的工资管理体制和工资标准缺乏灵活性。很多时候,公务员的晋升、加薪完全由“一把手”说了算,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绩效管理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是:第一,缺乏系统的绩效目标和刚性的制度约束,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相分离;第二,没有建立系统的绩效考评系统,只有对员工的考评,缺少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考评,且以非正式谈话为基础考评员工,员工绩效考核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第三,绩效考评标准模糊、不切实际,随意性强,绩效保证体系不严密,透明度不高,可操作性差;第四,绩效管理缺乏全过程的沟通或沟通不恰当,绩效考评的结果对员工没有及时地反馈;第五,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分离,激励与约束不对称,缺乏一致性。由于绩效管理没有系统性的支撑,造成绩效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有的绩效考评也流于形式。

2、管理观念滞后

(1)效益观念不强。表现为政府部门领导者的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普遍淡薄,意识不到进行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用效益观念来衡量公务员的调配使用,导致公务人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益低下,人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法治观念淡薄。我国虽然已经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受传统封建专制和集权主义影响,“官本位”的思想依然严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容易形成裙带关系,造成一些优秀人才不能充分发挥才能,甚至还受到政治排挤与人身迫害。

3、体制不完善

(1)管理体制不科学。我国法定的公务员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但因为我国实行党政双轨制管理体制,党的领导权、干部领导权与政府人事管理难以完全划分清晰,党委、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也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部分管理职能,造成管理职能上相互交叉、重叠,分工协作关系也不够通畅。

(2)法规体系不完备。虽然国家公务员法已出台并实施,较国家公务员条例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全面贯彻落实有一个过程,难免出现新问题需要解决,并且缺少相关配套法规的延伸、补充或解释。

(3)职位分类不科学。分类是管理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公务员分类就没有科学的公务员管理。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管理体制,在实际运作中,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分类过于简单、笼统、范围太小,职位分析不严谨;二是一般行政类公务员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没有区分。

三、我国人事行政管理的几点改进措施

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其管理方式必须随之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其政府部门为适应经济变革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这些行政改革包括削减政府的规模、重塑政府的组织机构、开辟为公众服务的新途径等。但每次改革运动都是由文官制度的改革开始,尤其是在公职人员的招收、挑选、录用、培训等方面成效十分突出,而且正在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潮流。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新模式,探讨其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叉的课题。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其管理方式必须随之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具体来说,我国近年来的人事行政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1、全面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现有的国家工作干部可分为: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群众团体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等。这样一种对国家干部队伍的合理分解,为建立对不同类型工作人员的各具特色的认识管理制度提供分类基础,不仅对提高国家行政机关的效率、克服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事行政的全面改革将有重大的示范作用。

2、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近年来,我国人事行政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成就是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所谓公务员制度,是指对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行政公务的人员进行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培训、升降、调动、奖惩、工资、福利、退休等环节管理的规范体系。并建立一系列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规范。

3、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人事行政管理篇11

医院人事行政管理的概念是指依靠医院行政组织和医院领导者的权力,通过运用行政手段和按照行政方式进行人事管理的方法。具体说,就是依靠医院各级行政或医院不同管理层次的行政管理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指令性计划、法规,规章制度等手段来管理医院的人事工作。医院现行的人事行政管理方式,是我国整个人事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套管理方式曾经起过有益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它的弊端越来越显得突出。只有对人事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认真的改革,把人员管好、管活,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才能使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医院人事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提升医院人事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

从医院的情况看,提升人事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妥善处理职称改革的几个关系

通过职称改革,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是提升医院人事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它既关系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评价,又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使用和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首先要处理好职称改革与工资制度改革的关系。工资改革涉及广大医护职工和管理人员的根本利益,是关于医院分配的实践问题。而职称改革又关系到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使用问题,两者的结合必然关系到正确对待医护职工的劳动价值。所以,在职称改革中,既要避免盲目与工资挂钩,又要考虑与工资改革的发展相适应,实行评聘分开。

其次要处理好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关系。现有职务系列存在着管理模式单一,职务工资标准、职务等级设置相互攀比等不良现象。应进一步严格和“硬化”任职条件,改善评审方法,细化考核内容。如对初级和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考试制度,对高级职务实行考核、考试评审相结合的办法。

再次要处理好各职务等级的晋升关系。应根据医护职工的工作责任轻重、工作的性质、所需资格条件,科学划分职务等级,互相之间加以区别。合理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贡献、水平及资历,使其保持步步向上的动力。

2、打破干部职务终身制

医院行政管理干部和业务科室的负责人员应废除事实上存在的职务终身制。这可以使干部队伍不断更新,及时地把后起之秀安排到相应岗位上发挥作用,开创新局面。为此可以实行聘任制、选举制和任期制等选拔使用干部制度。这些办法的好处是可以选贤任能,而且都有任期,任职好可以连任,任职不好就不能继续留任。这些办法目前还只是在一些单位试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加以

完善。

3、打破“论资排辈”,鼓励人才冒尖

在评定技术职称的工作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屡见不鲜。它既压抑人才的成长,又使得一些人得以滥竽充数,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危害极大。为了消除“论资排辈”的现象,必须正确处理资历和能力、文凭与水平的关系。资历对一个人能力的形成有一定作用。资历长,阅历广,往往积累的经验较多,有利于一个人增加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资历并不等于能力,由于种种主观原因,资历相同的人,能力可能有很大差别,这是人们都承认的事实。同样,文凭也不等于水平。一个人有了某一级学校的文凭,表示他受了这个程度的教育,有起码的相应技能和知识水平,但有同样文凭的人,水平可以有很大的不同,没有相应文凭的人,由于自学和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也会有很高的水平。如果只看资历和文凭来选拔人才,评定职称,必然与一些人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相脱离。因此,必须依据人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来选拔人才。只要有能力有水平,就应选拔使用,授予相应职称,不受资历文凭的限制。这样,才能不拘一格选人才,才能有利于冒尖人才的成长。

4、建立正确的、严密的、经常的考核制度

对医院业务技术人员,特别是对干部的考核,必须打破“神秘化”,坚持走群众路线,从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不可偏听偏信、有亲有疏。要特别注意发现和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创造能力的人担任行政和业务技木领导职务。考核应当制度化,要有明确的目标。考核的情况应有记载。考核结果要同升、降、奖、惩联系起来。

5、用人与“管人”要统一,要扩大医院的人事自

在现行的人事管理方式下,人权主要集中在政府人事部门,其次是集中在卫生行政领导机关的人事部门。医院却很少有人事权,知人、用人的无权“管人”,“管人”的又不甚知人,带来很多问题。这种人事行政管理方式应当改革。医院是进行卫生保健服务的独立实体,最清楚设置哪些科室和专业,需要配备什么样的人员,应该有相应的人事管理权。而按现行的人事管理方式,基层单位人员的任免调动都要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但效率很低,而且人员配备往往很不妥当,需要的人调不进来,不需要的人调不出去,甚至硬性安排一些根本不需要的人员进来。医院应当有权依照规定自行任免、聘用和选举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上级领导机关则负责检查监督和指导。这样,可以使医院的人事管理与完成卫生保健任务的需要统一起来,使人事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6、妥善处理奖惩问题

医院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奖惩意识,积极开展奖惩工作。应进一步认清奖惩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人事管理任务的要求,做好医护职工的思想工作,提高开展奖惩工作的自觉性,强化奖惩意识,克服奖惩工作中的片面认识和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开展奖惩工作,使奖惩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服务。

三、结束语

人事行政管理具有民主性,它以权威性和服从性为特点,为前提,直接指挥医院各系统,各层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人事行政管理也具有强制性,要求医院的医、护、职工在思想上、行动上、纪律上的服从。人事行政管理对医院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医院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更新意识,提升管理效率,这样才能促进医院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人事行政管理篇12

二、法院行政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从一般意义上讲,科学管理要遵循民主原则、科学原则和高效原则,它不仅要求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民主化、科学化,管理人员知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还要求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尽可能少的物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法院行政事务科学管理作为法院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坚持现代管理的一般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效率、效益和质量原则。这三者的统一是一切管理的共同目的,也是权衡管理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人民法院的行政事务科学管理要体现效率、效益和质量,就要在对人的管理上着眼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对物的管理上着眼于物尽其用;对钱的管理上讲求钱尽其利。

服务至上的原则。法院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服务于审判工作,为审判工作提供辅助与保障,因而法院行政事务管理工作附属性特点明显,尤其随着审判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这一特点愈加突出。同时,审判功能的实施对司法行政有一定的依赖性,因为每一项审判活动离开司法行政的作用都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在服务、介入、支配、依赖关系之下,行政事务管理与审判工作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干预审判之嫌。

创新开拓原则。法院诸方面的改革均是大胆有益的探索,其目的就是要革除审判工作中存在的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端,使各项审判工作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以审判服务为中心的法院司法行政干警要跳出“安于现状,无过便是功”的圈子,摆脱陈规旧习的束缚,进行创造性思维,敏锐的发现问题概括地提出问题,灵活地解决问题,超前提出具有新颖性或者改进性的见解,使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个体优化原则。法院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从广义上讲,是由法院各级领导、司法行政干警共同承担的,从狭义上看主要是靠法院司法行政人员担负的。尤其在法院司法行政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强化法官中心观念、压缩司法行政人员数量的新形势下,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担当优质高效为审判工作保障服务的司法行政管理队伍,就必须优化司法行政人员的个体素质,其方法途径无外乎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岗位练兵、优化组合、筛选更新等。

科学求真原则。为了适应法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使法院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达到快节奏、高效运转的目的,就要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矛盾论的原理用于指导行政事务管理之中,在繁忙中理头绪,被动中争主动,紧张中求有序,忙乱中求准确,前进中找规律,从而把握好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与审判工作的临界点,与法院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三、法院行政事务科学管理的基本途径

1、改革机构,理顺关系。

勿庸讳言,法院现行司法行政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构重叠,职责不明、人浮于世、被动应付、推诿扯皮,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纠其主因,是各级法院司法行政机构体制较为混乱,上下级法院之间、同级法院部门之间关系不明所致。因此,一要改组法院系统的司法行政机构,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司法行政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二要改组各法院内部的司法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单一的司法行政机构,对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从而消除政出多门、责权不明、效率不高的弊端。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2、优化人员、科学管理。

法院现有从事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干警,大部分是胜任工作的,他们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在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而保障了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也有少部分司法行政人员素质低、成份新、不思进取、不安心工作、不能胜任工作的现象。而司法实践中也的确存在重审判业务轻司法行政,重视培训法官的司法技能和法律知识,轻视对司法行政人员的培训,法官与司法行政人员政治待遇不平衡等问题,我们应将司法行政人员分开管理,适用不同的管理规则,实行法院司法行政人员职业化。要严把司法行政人员的入口,积极吸收既懂法律又善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司法行政队伍,杜绝把审判部门“两不”人员照顾性地安置到司法行政岗位的错误做法。同时应象重视培训法官那样加强对现有司法行政人员的法律知识和微机操作、行政管理等技能培训,建立一支充满生机的司法行政队伍。

3、建章立制,形成体系。

科学管理必须通过规范制度这一载体来实现。目前法院行政管理方面的制度措施很多,除了最高法院、省法院出台的规定外,各地法院还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并实施了一批管理制度。结合当前法院体制改革实际,应重点建立以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考绩机制,工作运行、监督制约、后勤保障、队伍管理等机制也必须予以配套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法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进行。

4、适时调研,服务决策。

法院司法行政人员在优质高效地完成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行政管理实践及时准确地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带方向性、全局性的信息和建议;认真负责,有预见性地为领导决策收集信息,及时提供方案、资料,协助院领导抓好督促落实工作;决策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反馈意见,搞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补充完善措施,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人事行政管理篇13

建国以来,我国人事制度大致经历三个历史阶段。

(一)计划经济体制阶段(1949年到1956年)

指导思想上贯彻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我国人事制度初创阶段。大批军人转业到各级政府,人事管理沿用战争中党对干部的管理办法。后借鉴苏联做法,到1956年基本形成体系,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其主要特征是:(1)对全国人才资源实行计划配置。国家对劳动群体进行了三类划分:一是城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二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三是从事管理和技术等“脑力”劳动的干部(各行各业的脑力劳动者)。国家统一招收,统一分配,自己不能找工作,分到哪里就哪里。(2)干部管理实行统一的层级结构制。职务分为12级,企事业单位一样。(3)选拔干部采取荐举方式。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干部职位空缺时,由干部部门按照规定和程序,举荐后任命。第四,干部工作和生活所需物资由国家统一供给。工资、住房、孩子入托等等,全由国家按照级别供给。

(二)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到1992年)

指导思想由阶级斗争转变为为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多种经济主体要求的人事制度开始构建。以1980年8月邓小平《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为开端,深刻分析我国政治制度的弊端,强调制度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和稳定性,提出要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人事制度,确立干部“四化”方针。建立退休制度,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改革单一的任用制度,促进人才流动,建立考核机制和干部分类管理体制等等。

(三)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阶段(1993年至今)。

1992年党的14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理论上要求人事制度要与之相适应,要将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上来。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公司等从大类上实施了分类管理,打破大一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取得了实质上的突破。但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只是提出,没有得到落实。加入WTO后,行政管理机制的逐步调整使职位分类问题日益显现,起草《公务员法》中把职位分类再次提到日程。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这一要求的实质是显示了我国进一步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说明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二、当代西方国家人事行政改革

(一)职位分类是现代西方人事行政的基础

西方国家的公务员一般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制度的两大支柱是选拔人才和职位分类。职位分类在西方现代人事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职位分类就是将公务员的职位,按照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奖惩、工资待遇等各项管理提供依据。职位分类遵循的原则是“因事择人”。目的是根据不同职位,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使管理具针对性,提高行政效率。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需要一个既能节省开支、又效率高的廉洁政府来保护和发展经济,同时,也是政府内部实现同工同酬、提高效率、有效考核、专业分工的需要。英国文官分类制度从1870年开始建立,1968年全面实施,改革后职位分类为10个职类26个职组84个职系。1883年美国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官制度改革,将全部公职人员划分为事物人员和两大类,尽管不是正式的职位分类,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1923年美国联邦政府职位分类法案出台,职位分为5类44个等级。此后,加拿大、法国、奥地利、日本、泰国、台湾地区等先后推行职位分类。在职位分类基础上,政府各部门之间,同一职位实行同一待遇,不同职位之间实行不同的考核、晋升、奖惩等办法。

(二)引入企业管理制度的当代西方国家人事行政改革

以职位分类为基础的西方公务员制度自建立起就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修订。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生产要素、分配要素和交流方式等等变化,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面对挑战,各国均认识到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必须为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无论是传统西方发达国家,还是韩国、巴西等拉美新兴工业化国家,无不对传统人事行政进行改革。

1.公务员使用由固定制转为以聘用制为主,公务员任用由委任制转为以聘任制为主。借鉴私营企业的管理办法,越来越多的国家限制或放弃了公务员使用和聘用的“终身制”。签订短期或临时合同的公职人员日益增多。过去10多年中,7个工业化国家中有6个国家公职部门临时岗位增长快于固定岗位人员增长。实行聘任制已经成为世界文官制度改革的趋势。

2.管理层次减少、横向联系加强。“金字塔”型的等级制是大工业化“大烟囱”时代的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改革的方法是:下放权力、减少层级;改造运行机制,通过承包合同将上下级关系转为平等主体的契约关系。荷兰海关曾提出取消直属海关这一中间层。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向矩阵式方向发展。同时建立跨部门协调委员会,扩大横向交流。

3.同一级别公务员获得相同报酬的做法,已逐渐被绩效工资取代。按照劳动市场价格(私营部门标准)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通过谈判确定工资数额,根据工作结果确定奖励。欧盟成员国凡“职位型体制”公务员的工资都根据劳动市场工资水平确定。新西兰等国家实行了完全市场化工资机制,取消了统一的等级工资制。工资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市场行情,通过谈判确定。层层签订目标业绩合同和工资协议。

4.以程序制约权力的经典开始被遗弃。为追求公正公平的目标,传统人事管理十分重视操作程序对权力的约束,对程序规定很细致严密,但其负面作用是缚了人的积极性的发挥,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许多国家开始赋予基层组织和公务员更多的自。最典型的是1993年美国政府发表戈尔《从繁文缛节到以结果为本——创造一个工作更好花费更少的政府》认为:政府绩效不佳的原因不在于职员的懒惰与无能,而是令人窒息的繁文缛节和规程。美国政府取消了1000多页的联邦人事手册,取消了统一表格。

三、我国人事制度与西方人事行政比较

很难对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事制度进行横向比较。但上层建筑方面的许多经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适合不同的国家和阶级,不同的只是时间阶段上的差异。辨析借鉴具有普世意义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是后发国家的捷径,起码也会少走弯路。

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至今的粗线条轮廓是:自然人从地域、部门、单位、等级、身份等等的严格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活力增强了;各类组织改变了单一层级化管理模式,机关、企业、事业实施了分类管理,多种人事管理模式初显;人治现象开始消除,逐渐走上法制化轨道;总体上处于工业文明阶段,保留农业文明痕迹,萌生了一些知识文明因素。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目标:“逐步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规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

就公务员制度讲,西方国家以法律确定的适时的职能调整、缜密的职位设定、明确的职位权责、人人平等的竞岗资格、以绩效确定报酬、以财政控制人员和运行等等管理体制和方式,在权责明析、高效率和低成本、能进能出和能上能下等方面,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的人事制度尚需做长期努力。

四、对海关人事工作启示

我国人事制度长期形成的一整套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及人事部出台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达260多件),相互之间逻辑关系严密,主要表现在职级和待遇的紧密性、长久性。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使部门要触动这庞大体系的根基没有可能。但基于海关垂直领导体制、职能相对单一、人员不多、人员构成不复杂的实际,以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行政成本为目的,以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为指导思想,海关的人事制度改革可以在现有体制框架下有所作为。

(一)对非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分类管理

基于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公司分类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以对海关内部的非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实施分类管理,改变大一统的公务员管理模式,使管理更具针对性,也为最终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奠定基础。

1.一线查验人员。海业一线从事加锁关封、看守卡口、核对数量等一般操作性工作岗位,可以在海关人员带领下,由社会聘用人员去做,实施劳动合同制。较之目前使用的本科学历公务员,有利于合理使用人才、好管理、费用低,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用工数量。国外海关基本如此。海关监管工作中简单的操作性工作,不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不构成行政行为,符合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规定。

2.工程技术和化验技术人员。建立高效能的海关工程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科技管理和决策职能。将软件开发和设备的一般维护等工作,交给社会服务机构承担。化验中心工作应逐步社会化。小而全、内部自成体系的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成本高、质量低。

3.缉私船艇人员。除了船长等领导外,其他人员应当聘任,实施劳动合同制。贯彻以待遇和事业吸引人、激励人的指导思想,根据技能和风险设定层级工资,依据出海时间实行补贴,依据考核规定实行奖励,标准应当高于其他部门和岗位。

4.后勤服务人员。国家已经明确,逐步实现财务独立核算,对机关实行有偿服务,人事管理上实行劳动合同制。

(二)对非行政管理岗位实施分类管理

在机关进行缜密的职位分类目前我国还做不到,缺乏全面进行职位分类的基础。现行的《公务员法》依然只是提出了原则要求,目前看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从发展上看,可以考虑将我们机关中,非行政管理职能的岗位(文印、收发、数据录入等等),从公务员队伍中分离开来管理,实行聘任制,既可以缓解行政编制紧张,又可以降低成本。

(三)探索推行聘任制度

在欧盟国家中,除了外交和民族事务等,公务员的聘任都是不分国籍的。众多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公司也都聘任中国人任重要岗位的负责人,包括总经理。我国对企事业单位实施聘任制度已有规定。公务员职务由任命制到实施聘任制,对我们国家来说路还很长,退休制度目前执行起来都比较难。但在现有的公务员晋升体制下,海关系统正副主任科员职务晋升渠道理顺后,其职务待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正副科长实施聘任制的条件已经具备,推行聘任制将有利于拓宽能上能下渠道,激发队伍活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