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实用13篇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1

二、案件防控工作的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内控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各项工作体制、经营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业务和和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形成治理结构合理、内控严密,经营合规,操作规范,依法履职,监督有力的业务运营体系,确保案件防控工作和商业贿赂治理有效开展,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继续保持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零发案率”的良好势头,使辖区银行业实现“三无”即,无各类案件、高级管理人员和要害岗位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无“黄、赌、毒、黑”等不良行为。

三、案件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案件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职责分工,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负责寿阳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对本辖区案件防控工作负总责。各行(社)均要成立案件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各行行长、联社理事长担任,成员由会计、信贷、业务拓展、科技等业务职能部门和基层信用社主任参加。

领导小组负责对本行(社)案件防控工作的开展,负责制定并上报案件防控工作措施、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案件防控工作情况。建立反映迅速、协调运作、有序高效的案件防控工作机制。各行社每月要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自查;每季要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每半年要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价,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并向领导组报告对本行、社案件排查情况和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情况。

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负责对寿阳辖区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时对各行、社案件防控情况及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和监管意见。准确上报分局有关案件专项治理情况,初步提出对案件处置意见并上报分局党委;对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要害岗位的重点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和动态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提出有关处理意见或建议。

寿阳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对本行、社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实施,高级管理人员和要害岗位的重点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提出有关处理意见并报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对发生的案件情况进行初步处置,根据案件情况提出对案件有关责任人员的初步处置意见并上报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

四、案件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与责任追究

为了使案件防控工作取得实效,现阶段,主要采取“五双”管理,即:

一是“双向包点”,就是寿阳监管办事处的监管人员和各行、社的负责人均要分别对所属机构网点进行分片包点,将每个机构网点落实到每个领导人头上,对内控管理薄弱,案件隐患较大的,“一把手”要亲自包,并定期不定期对所包的机构网点案件防控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对其存在的问题监督整改。各行、社负责人包点名单要在7个工作日内上报寿阳监管办事处备案。

二是 “双重管控”就是既要管好业务,更要管好人。二者要同时管好,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案件防控,关键在人,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和监督关,就等于牵住了案件防控的牛鼻子。各行、社要根据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13条规定和干部交流、岗位轮换、亲属回避和强制休假“四项制度”。“四项制度”要求,加强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按照“权责分明、平衡制约、规章有效、运作有序”的原则,规范业务流程,加大对其决策系统和权力运用中的制约和检查监督,真正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把风险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各行、社每月要对所属分支机构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计算机授权管理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每季组织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漏洞,及时加以纠正。同时,要根据排查结果和存在的风险点,监督有关机构抓好整改,并及时将每次检查查情况报寿阳监管办事处备案。

各行、社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与监督,严格把好”三关”即进人关、用人关和监督关。切实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特别是要切实加强对高管人员可能发生的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实施动态监管。密切关注从业人员的异常行为动态,要严格对要害岗位人员的岗前审查,对发现有违规违纪,以及涉黄、赌、毒、黑等不良行为的,一律不得任用,防止“带病上岗”,已经任用的,要立即调离。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每年要组织一次或两次对辖区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重点人员的不良行为全面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提出有关处理意见或建议。

三是“双向排查”,就是内部自查自纠与外部现场检查相结合。根据省局提示的“十二项重大安全隐患”,组织开展了对重点资产负债业务如大额存取款业务、票据贴现业务要建立动态监测台帐,并及时开展银企对账;要求基层信用社主任按旬对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计算机授权管理等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检查,严密防范操作风险。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本单位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采取有效的整改的措施。尤其是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业务和和重点人员要下大功夫,检查监督要经常化、制度化。

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予以整改;寿阳监管办事处将及时向分局和省局报告排查情况。要经常性地组织力量对内控执行情况和前期现场检查情况进行后续检查,建立整改评价机制,提出监管意见对整改措施不到位或整改不力的,要严肃处理。并内控管理情况列入高管人员业绩考核范围并与任职资格审查相结合。不定期开展对高级管理人员、重点人员商业贿赂行为动态排查工作,

从2009年4月开始,按照山西省银监局和晋中银监分局的统一部署,在辖区集中开展“案件风险排查”活动,农信社和农业银行确定为今年案件防控的重点。因此,农信社、农行系统排查面要达到100%,排查的范围、内容和时间要求按照省市银监局的统一部署开展。此项工作至6月底结束。要将排查情况和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情况上报办事处。同时,要对高级管理人员及重点人员不良行为情况进行排查,排查结束后,认真填报《高级管理人员及重点人员不良行为排查情况表》,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日常行为规范、思想作风。

四是“双向监督”。就是要内部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各行、社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设,尽快充实稽查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的持续性、有效性。稽查审计部门每季要对所属网点的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管理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每季度要对计算机授权管理、内部授权等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排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漏洞,及时加以纠正。

各行、社要根据业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事信贷、会计、出纳、计算机操作等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岗轮调。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规定,并确保纳入人事管理,防止因一个人长期主管或从事一项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各行、社基层营业网点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面每年要达到20%以上。寿阳监管办事处将出台《寿阳县银行业案件防控举报奖励办法》,下半年,办事处将组织力量对各行、社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不力的,要严肃处理。

同时,要加强与地方纪检、监察,以及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聘请一批责任心强,敢于反映情况和揭露问题的《案件防控监督员》,首批监督员初步确定为20名左右,主要职责全方位收集、掌握有关案件防控和风险防范,以及从业人员的行为动态情况,搭建起全方位监督平台,形成信息共享机制,构建预防案件的群防群控监督网络,认真做好案件防控和风险隐患的排查工作。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2

三、存在的不足

案件防控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农村信用社持续改进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其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较为充分的发挥。但存在以下不足:

(一)稳定性不足。案件防控的人力资源体系对案件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一是案件防控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监管规制掌握不一。二是案件防控工作人员的监管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够。案件防控人员往往只能以会代学和从实际操作中学,业务技能不系统。三是对案件防控工作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监管业务技能培训,存在一定的“瞎子摸象”现象。四是案件防控工作人员身兼多职,这种案件防控职能由部室兼业的做法容易造成案件防控工作开展不细以致深度不够。

(二)案件防控工作内容不系统。一是由于营业网点点多面宽与案件防控工作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难以解决,以致案件防控检查内容不全面,可能存在风险隐患遗漏的情况。二是时效性和有效性不相容,由于检查网点时间短,以致对检查内容的风险发现不足。三是案件防控检查内容与其他专项检查、稽核内审和安全检查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

(三)案件防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案件防控独立性不充分,相关监管法规和行业规章没有明确对案件防控工作的独立性作出明确的规定,其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法规支撑。二是案件防控职能与业务监管的某些职能形成了模糊交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成本,形成监管资源浪费。三是由于案件防控检查内容覆盖的全面性,案件防控机构有形成监管机构外的监管机构的趋势。

(四)案件防控效果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对案件防控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力度不够,以致有些案件防控检查发现问题屡查屡犯。二是被检查机构对巡查发现问题整改力度不够。

四、改进途径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3

档案管理是档案馆(室)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整体管理并提供服务的工作总称,而人事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一个部分。各单位、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卫生医疗部门不可或缺的组成单位,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工作人员的个人简介、政治面貌、工作能力等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这项工作对于中心的各项工作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事档案管理能够为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提供工作人员的优点与缺点及工作情况等信息。所以,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日常工作及人员安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能够真实地记录员工的成长、工作成果等,通过一份详细的档案能够了解一个人从学校开始的人生经历及工作、学习表现等,所以人事档案管理在各行各业均有重要的意义。[1]

1.保障档案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编辑、录入及存储工作。通过网络化及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使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发展,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档案进行更好的分离、记录,将不同的档案分类,且能够快速查找,并且减少了档案丢失的现象,还可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事档案管理不断地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包括人才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工作能力等,以便更直接地体现人才的情况,以此优化人力资源,将不同专业的人才应用于不同的岗位当中,在各自擅长的岗位中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二、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心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足

在疾病防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较为繁忙,甚至会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这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2]这一方面会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会对人才的记录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其工作性质具有保密性强的特点,但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使得工作人员产生懈怠情绪。

2.档案信息管理问题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觉得档案工作就是简单地将信息进行记录及保存,往往忽视了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工作中常常出现记录错误或者信息登记缺失等失误,甚至有档案丢失的现象发生。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在档案管理中,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二是因为档案管理不规范,这些都会造成档案的使用效率较低。

3.档案工作管理人员问题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份较为专业、具体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学历和软件办公的能力。但在现在的疾病控制中心,大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4.忽视了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但在疾病控制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缺少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管理中的事例。[3]较多防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还使得管理工作很繁琐,且容易出现纰漏。若使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便可以更好地将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并记录,不仅节省了人力和工作时间,而且能够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人才信息的共享,使得各部门对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有基本的了解,使中心的各部门领导掌握每位员工的基本情况,分析他们更适合的岗位,使疾病防控工作更高效。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档案重整的重要性

1.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更科学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处在改革的浪潮当中,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自我,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社会拥有一块立足之地。对于疾病防控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重整工作,以保证其在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档案重整能够使疾病防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更加现代化、科学化。通过互联网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科学地管理档案,例如:更科学的分类、分析甚至可以通过网上云盘等储存软件进行档案的海量储存。并且,档案重整工作还能够通过使用电脑、软件等工具,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与时俱进。[4]

2.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疾病控制中心中有大量的工作人员,各部门的领导想了解这些工作人员的社会背景、工作状况、学业状况等基本情况,都需要通过查阅人事档案的方式,所以重整人事档案是其中心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档案管理的不断更新、重整,更新每位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使得领导能够用较为便捷的方式对每位员工有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优势、专业等,以便更清楚全面地考虑到员工能够胜任的岗位,及其在岗位中能够作出怎样的贡献,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3.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更加信息化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4

(一)现状

重大投资项目档案从形成到收集归档,需要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多个单位共同配合完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各参建单位对项目档案工作都非常重视,但是由于项目档案自身的特点及各项目组的主观因素,项目档案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时间跨度较大与承建单位较多等特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一个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短则一两年,长则可达十多年,项目档案工作一直处于运动和补充状态,再加上承建单位较多,使得项目文件很难做到及时归档,极易造成档案丢失。

2、项目建设人员主观认识不足,重视红头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的管理,疏忽对过程性文件的控制,造成过程性文件缺失。项目人员都知道红头文件很重要,但是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过程文件、随机文件则不太重视,对这部分文件的处理比较随意,常常用后即弃。

3、文件材料收集归档难。部分参建单位或图自用方便,或因产权归属问题,找种种借口,拒绝移交归档。

4、档案完整性、系统性不足,档案验收不合格,影响项目竣工验收。由于项目档案形成的分散性和阶段性特点,以及项目建设人员对档案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等主观因素,导致文件材料归档难,档案收集不齐全,完整性、系统性得不到保证,档案验收难通过等问题。

(二)问题分析

项目档案收集难、归档问题多,原因有多个方面,根本原因还在于档案人员无法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跟踪,难以对过程性文件做到全面监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真研究有效的应对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全过程档案管控模型,通过对项目建设流程进行跟踪,从而对文件产生流程进行管控。

二、项目档案管控应对策略

(一)健全项目档案管理机制,理顺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人员往往不认可档案工作也是自身本职工作,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常常脱节。究其原因,就是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没有理顺,项目建设人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本身就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一部分,档案管理应当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决不是为了形成档案而去建设的,其产生的档案材料都是服务于该项目本身的,因而不可能将档案工作单独分割开来,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属于包含于与被包含的关系。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立项目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项目档案,将项目档案工作纳入项目年度计划,纳入项目管理程序,纳入项目建设人员的职责,从根源上确保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的同步进行,从而确保档案材料始终处于管控之中。

(二)档案部门要转变思路,提前动手主动介入,变事后收集为事前知晓和事中管控

档案工作在传统上属于工作流程的最末端,在工作层面上处于后台位置,档案部门要想在末端的位置控制前端刚刚生成或尚未生成的文件,就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提前介入到工作流程的前端。首先,在制度层面,建立项目档案备案制度,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立项审批后向档案部门备案,使档案部门在后方也能事前知晓前方的工作。档案工作无法对项目建设进行同步跟踪,关键的难点就在于档案部门事前不了解项目建设方的情况。其次,档案部门在备案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知识培训,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档案意识,另一方面使其掌握必要的档案管理技能。此外,建立项目档案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强化对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做到事中管控。

(三)认真研究项目档案的产生和流转规律,建立有序可控的文件控制体系

全程管控理念的目标是将项目档案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使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产生的每份文件都处于受控状态。这就要求档案人员熟悉项目运作流程,准确把握项目文件的产生和流转规律,做到文件运转与材料归档无缝衔接,文件在某阶段运转完毕即进入归档程序,即使归档不全,文件也可处于可追踪状态,从而确保文件可控。档案人员可以根据项目建设的流程图,对应地设计一个文件产生、流转和控制图,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跟踪相关的文件材料,做到项目建设与档案工作同步,避免文件流失。

(四)建立项目档案验收制度,赋予档案部门否决权力,加大档案工作约束力度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项目竣工前必须进行项目档案专项验收。档案专项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之一,档案验收赋予档案部门一票否决权力,让档案工作在项目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使项目建设单位不得不重视档案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并未真正落实该项制度,档案部门是服务部门,对建设单位既无约束权力也无有效约束手段,除由国家或有关省部委投入的重点项目上级要求必须组织档案验收外,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对档案验收既不邀请也不配合,档案验收制度成了一纸空文。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加强与项目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借外力推动项目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思路,与各业务主管部门多协调沟通,在立法和制度层面上明确档案部门的权力,档案收集工作才会真正得到保证。

三、重大投资项目档案的控制方法与模型研究

(一)控制思路

总体思路是前端控制,过程跟踪,全程管控。

传统项目档案收集工作是在项目竣工验收前才开始进行突击收集归档,这种事后收集的做法必然会导致许多文件材料归档不全。我们要打破这个模式,从项目立项开始对每个环节的文件进行管控,项目建设完成档案收集工作即完毕,整个建设过程文件都处于跟踪和监控当中,真正做到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

(二)控制方法

1、前端控制:制度控制

前端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度控制,即在项目起动时从顶层框架上设计出一种符合项目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制度上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规范做法,把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与工程管理的相关要求有机结合,从源头开始将项目文件纳入到管控范围之中。档案制度的建设和贯彻落实是项目档案管控的核心,是做到项目档案全过程控制的保证。

2、法律控制:合同控制

法律控制主要是采取合同明文规定的方式,明确把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纳入到合同当中去,运用法律手段约束参建单位,为档案的管控取得主动权和法律保障。在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参建单位的档案收集义务、归档的具体要求、档案工作的进度及档案工作不合格的惩罚性措施等,通过法律条文为档案工作提供刚性保障,规避拒不归档的各种借口,从数量、质量、内容和时间等方面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档案的流失。

3、人员控制:责任控制

人员控制主要是从相关人员自身责任的角度明确有关档案工作的义务。从项目建设开始,建立对口的档案机构,组建各参建单位组成的档案管理网络,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档案管理员、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开箱人员的有关档案责任。项目负责人作为总抓人员应当从全局角度督促做好档案工作;指定的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具体档案业务,要想方设法协调各方人员进行档案移交,从根本上保证档案的完整;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应按合同或协议要求提交经系统整理的项目文件;参与设备开箱的文件管理人员应当清点检查随机文件,并及时向档案人员进行移交。

4、过程控制:环节控制

过程控制是确保项目档案齐全完整的关键,指定的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要跟踪和掌握项目建设的进度,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竣工每一个阶段都应做到项目建设与文件材料形成归档同步进行,确保过程文件完整。指定的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是参与项目建设、熟知项目运作流程的项目人员,项目档案管理员能够参加各种会议,动态掌握项目文件的流向,能够根据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科学地编制出对应的文件归档范围,协调各方人员按照归档范围及时归档文件,对于流失的文件材料有能力进行追踪和补救。通过对项目建设分阶段、分环节的控制,达到对过程文件的控制,最终达到对整个项目建设的全程控制。

(三)控制模型

项目档案的管控主要从项目建设流程、项目文件产生流程和文件的管控方式三个层面来进行建模,通过梳理和优化文件管控和归档流程,建立一个流畅、有序、可追溯的文件管控模型。

参考文献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5

在此基础上,深入揭摆问题,查找管理和业务岗位存在的风险点,提高案件防控工作水平。以认真落实八项制度为重点,开展查找管理和业务岗位存在的风险点讨论。讨论的关键环节为帐户管理、重空及单证管理、对帐管理、银行卡及储蓄存折管理,公章业务用章及个人名章管理、会计凭证管理、尾箱管理、密码管理、日始签到日终退签离岗退屏管理等。结合案件对照网点相应部位、环节,认真查找出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通过遏制违规经营行为,遏制可能导致案件的操作风险发生,提高员工职业操守,促进我行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二、严格按照上级行要求,扎实开展员工行为排查活动。

在这次员工行为排查活动中,成立了员工行为排查工作领导组。组长由行长担任,成员由支行领导和会计主管担任。排查工作由纪检特派员负责组织实施。

在排查形式上,我们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制订排查方案,通过发放员工自查排查表,先由员工自查、互查,再通过行长办公会议进行评定,最后由负责人签字,对排查结果负责;在排查内容上,严格从涉嫌案件的行为、存在隐患可能诱发案件的行为、其他等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在排查中,对可能涉嫌案件方面,着重排查员工是否存在贪污侵占挪用、贿赂、其他犯罪以及是否被司法机关、公安机关传唤、拘留、取保候审等情况;对存在隐患可能诱发案件方面,着重排查员工是否存在工作表现、经济往来、社会交往和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异常现象;在其他方面,着重排查员工是否有商业贿赂苗头等异常现象。除了例行日常的内部排查外,我行还组织到员工家中,和员工家属进行谈话14人次,外部排查超过我行总人数的20%。通过经过排查,我们虽未发现员工有任何不良苗头倾向,但我行将会对员工行为继续进行追踪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

三、以案件防控及整改落实为重点,稳步推进效能监察工作。

我行多次利用晨训时间,组织全行员工学习省市分行关于案件防控与整改效能监察方面的文件,并结合审计整改平台,提升员工对案件防控与整改的标本兼治意识,教育全行员工重在治本,将案件防控及整改与全行体制机制改革、业务流程优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行案件防控与整改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业务条线为单位,对近年来上级行下发的各项有关案件防控的文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各部门组织本部门人员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重点学习,使员工在具体工作中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做到有章可依、按章操作。

四、全方位的、创造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努力杜绝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

今年以来,我行把“警示”教育作为案件防范一个有效手段来进行,出发点是不仅加强员工的职业操守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从员工的按章操作意识上下功夫,从员工的自我保护上,预防他人违规上下功夫,整体来讲就是自控、互控、他控三道防线都做到,让员工自觉地做到。

同时,我行还把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案例学习、开会说教组织了多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除了结合行长谈话制度和行长接待日制度,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营造和谐氛围外,还坚持“警示日”活动,每个月的日前后,组织全行员工进行形式多样的警示活动。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6

疾控档案具有阶段性、保密性、专业性等特征。疾控档案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如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就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特征,处置也具有阶段性,由此产生的档案也就必然会有阶段性特征;疾控档案属于国家档案法和保密法所规定的档案,档案的密级也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很强的保密性;疾控档案是记载当地疾病控制方面的重要资料,与医疗技术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二、疾控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疾控档案管理重视度不高

虽然档案工作是疾控部门的重要工作,但普遍存在对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仅将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常规工作,没有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疾控部门在人员配备时,倾向于安排能力相对较弱或者是年龄较大的人员,疾控部门内部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岗位属于养老性质的岗位。这无形中让档案仅仅成为了一个记载历史的载体,归档之后就基本不会去开发和利用,无法充分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

(二)档案管理经费投入不够

疾控部门属于事业单位,经费划拨要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而疾控部门的经费大部分都投入到了设备添置、药物采购、场地建设等方面。不可否认,这些经费都是对当地疾病控制所必需的,也为当地的疾病控制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然而,部分地区受经济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对于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却是极少,甚至有的地方还会将档案管理经费挪作他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单位的档案管理必然会走上信息化道路。疾控档案信息化是疾控档案长期保存的关键,也是优化利用疾控档案的重要举措。档案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中包括设备投入和人员投入、软件投入等。

(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疾控档案管理对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素质要求,必须要有医学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目前,在疾控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的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自然大打折扣。档案管理工作不被疾控部门视为主要工作,而且短期内也很难体现其价值,所以优秀的人才不愿意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也不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本职工作做好。疾控部门的重点工作放在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青少年健康等方面,在遇到重点工作需要突破时,疾控部门人员的主要力量都会集中,档案工作人员也会被抽走,甚至有的疾控部门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将档案管理工作交给了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任,其忽略程度可想而知。而且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各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及信息技术培训,在档案管理与利用中没有采用信息化手段,在检索档案时耗费的时间很长,也没有采用有效的手段对电子档案进行保护,致使档案不便于管理而且利用率很低,导致档案没有充分发挥应用作用。

(四)疾控档案管理制度不到位

档案管理规范与否,首先要看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但是少部分疾控部门的档案管理并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档案也由各个科室自行安排人员负责归档管理,档案存放比较随意,甚至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在档案查阅方面也没有严格执行保密法的规定,没有进行严格的登记和查阅制度,在档案查阅后不及时归档而造成档案遗失以及人为泄密。尤其是疾控部门内部工作人员借阅和查看档案的时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放任自由,档案丢失、泄密情况屡见不鲜。

三、加强疾控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重新审视疾控档案的重要性

疾控部门的档案是记载疾控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和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依据。疾病控制工作如果没有历史档案作为依据,没有历史经验的积累,无法在当地实施因地制宜的疾病控制措施。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才会积极完善和管理档案,最终达到充分利用疾控档案为疾病控制工作服务的目的。各级疾控部门的领导和主管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疾控档案的重要性,应当成立疾控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由疾控部门内部各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一个领导重视、人人有责的疾控档案管理体系。

(三)增加疾控档案管理的投入

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将已有的档案进行简单的统计归档,而是要利用现代技术管理好档案。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趋提高,疾控档案信息化是疾控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因此投入计算机硬件设施及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对疾控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必须的。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疾控档案方便查询和借阅,但应当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网络的安全,对病毒的入侵和黑客的攻击积极进行防范,保证疾控档案的安全。疾控档案的管理应当考虑到档案的分级管理和利用,同时充分注意档案的保密性,在档案归档和查询过程中应当设定不同的权限,以免档案泄密。

(三)提高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首先应当加强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实际需要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大都是从医疗技术岗位上转岗的,所以,应当加大对疾控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及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档案管理工作和日常的疾控业务工作在内部管理方面的考核标准较为宽松,这也就导致疾控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最终导致疾控档案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疾控档案的开发和利用还应当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疾控档案为当地疾控工作服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是被动的,但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对疾病控制档案进行开发和利用,如编撰疾病控制宣传资料,利用档案记载的相关案例和病例,积极、主动的开发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做好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教育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接受宣传和了解相关知识后做好疾病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疾控档案的价值。同时,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可以总结和综合历年的档案数据,为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制定相关文件和政策时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

(四)健全疾控档案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有规矩。所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对档案进行管理。在档案归档、保密、查询、借阅等方面做到管理措施到位,才能确保疾控档案长期合理利用。

四、疾控档案的利用与开发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和开发档案,所以疾控档案在完善管理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和开发。

(一)疾控档案服务政府决策

当前疾控工作职能已深入到群众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疾控档案不仅是记录疾控部门的载体,而且也是当地疾病控制的重要依据。疾控部门应当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让疾控档案主动服务社会。疾控档案可以为政府疾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疾控部门所在地域的疾病预防、疫情监测和预报数据主要来源于疾控档案,只有对历史档案进行分析,查找规律、发现规律,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政策和措施才能有的放矢。

(二)疾控档案服务人民群众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7

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又繁琐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做好每一天的基础工作,做到当日事当日毕。疾控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卫生防疫服务,是公益性机构,其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再好也无法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这种情况就导致疾控中心的领导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意识薄弱。许多疾控中心的领导只是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各个科室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聘请专业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档案管理,进而也就导致了档案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档案丢失、破损已不鲜见[2]。

2.档案管理能力弱化

有的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业务的发展要求。有的疾控中心缺乏对档案的整体把握能力,没能将档案集中起来管理,档案分散在各个科室中,许多档案没能及时归档整理,档案管理能力低,档案利用率低,档案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3.档案管理规范性不强

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疾控中心没有为档案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各个类型档案的收集整理标准,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差。当需要查找档案资料或利用档案资料时,往往需要翻箱倒柜找很久,这样就降低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档案资料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另外,档案的制作不规范。比如说,采用十六开的办公室用纸来进行规范的书写,并留出装订线,如果没有留出装订线,那么就给档案的装订带来一定的麻烦,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4.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也可以运用于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档案利用率,可以更好的保存档案。虽然说许多疾控中心努力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但是,系统的功能少、实用性不强,不利于档案利用率的提高,许多工作人员还是习惯性的查阅纸质的档案资料。所以说,还必须加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二、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1.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疾控中心的档案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必须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从而有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各地各级疾控中心应根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档案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明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标准。就拿档案的收集来说,应将随时收集、定时收集、跟踪收集和重点收集结合起来,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职责范围内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还应定期、不定期指导督查本单位所属各科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各类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2.优先聘用高素质人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疾控中心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并聘用高素质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岗位工作。同时,还应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档案人员的素质培训,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3]。

由于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所以说,应开展政治素养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政治觉悟,使其以高度责任心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强化档案管理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综合技能,创造性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本地区卫生防疫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3.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减少档案管理工作量的重要方法,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重要方法[4]。疾控中心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工作中,统筹规划,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室藏档案资源,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增加功能,增加档案资料的查询功能,将模糊查询、综合查询、分类查询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档案利用率。

4.实行档案两级管理

实行档案的两级管理就是说:将档案管理工作分成中心级和科级的两级管理[5]。中心级的档案具有综合性、学术性的特点,比如说: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年度卫生检测报告、疫情流行病因分析报告等就属于中心级档案。而科级的档案则是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这些档案资料要根据其服务对象的发展情况而变化,具有易变性,如疫情调查处理材料、工作人员的体检报告、公共卫生监测报告等就属于科级档案。

疾控中心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制定出明确的档案两级管理工作标准,明确区分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成立中心级档案管理部门和科级档案管理小组,由专业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卫生防疫水平,关系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其档案具有种类多、内容多、范围广、周期长、不可复得性等特点,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大,这要求各级疾控中心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创新管理体制,采用职责权清晰的两级管理体制;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学习《档案法》,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尹福顺.浅议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建议[J].华章,2013(22)

[2]李丹.浅谈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7)

[3]刘俊秋.浅谈如何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1)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8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对成本控制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企业的领导人简单地认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仅仅是资金的节约,只需要财务管理机构和企业的资金使用机构进行简单的配合即可,不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合理的实施方案。[1]这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变成了节省资金的低水平工作,一方面,企业各个机构的员工不了解不同机构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无法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进行密切的配合。还有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没有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案,使得成本管理人员仅仅能够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小范围内的工作进行成本管理,无法从更高的程度对企业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使得成本管理效率低下,不同部门无法科学地进行配合,个别企业存在着内部机构成本管理方案相互冲突的问题,还有些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具体内容的制定不够细化,使得成本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成本管理,不同机构之间的成本管理工作方式存在差异,影响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二)缺乏科学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科学的成本控制制度,使得一些成本管理方案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2]一些企业并没有制定较为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制度也缺乏强制的执行力,很多企业员工依然对成本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没有将成本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执行。例如,企业的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制定了对原材料供应商的调查制度和对原材料市场价格的评价制度,但是,企业并没有组建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原材料采购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人员也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可以遵守,使得原材料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购买原材料的过程中,只重视原材料的质量,对原材料的资金成本缺乏足够的重视,[3]没有在签订购买协议之前对原材料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也没有对购买的原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充分的调查,导致企业以较高的成本购买了原材料,虽然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却使得企业消耗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另外,一些企业还存在着原材料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很多企业仅仅重视产品的质量,缺乏对原材料施工过程的严格监督,使得一些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损坏了大量的原材料,虽然制造出了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却使得企业的原材料产生了大量的浪费,很多企业的原材料保管工作机制并不完善,导致一些原材料在保管过程中出现损坏,使得企业为原材料消耗了大量的资金成本。

(三)企业成本控制的执行效果较差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案编制问题是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执行效果差的主要因素,编制成本方案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而一些企业的进行成本控制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征求财务管理机构和会计机构工作人员的意见,仅仅邀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成本管理方案的制定,而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成本控制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往往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具备一定的重视,而对企业的成本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编制产生的成本控制方案不具备足够的实用性,虽然能够保证企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却使得企业消耗了许多资金成本。

二、微利时代我国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强化企业成本控制意识

企业的领导人要加强对成本控制工作的学习,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以便科学的安排企业的成本控制计划,成本控制工作不能仅仅由财务管理部门和企业的项目实施部门进行简单的合作,要由企业的全部工作机构进行密切的配合。企业的领导人要加强对企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成本管理的科学执行方法,以便企业的各个机构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密切配合,切实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

(二)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

企业的领导人要将成本控制工作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将成本控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部分,并完善成本控制制度。要组建专门的机构对各个部门成本控制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要加强监督力度,赋予监督机构较大的职权,使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机构都将成本控制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在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机构进行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要对原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不同地区原材料的价格差异,选择最廉价的原材料作为企业的生产原料,另外,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工作人员要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调查,确保供应商具备原材料出售的相关资质,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关要求,避免企业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出现资金成本。企业的成本控制监督机构要严格的对原材料购买机构进行监督检查,考察原材料购买机构是否在足够大的范围内进行了市场调查,是否考察了原材料供应商的经营资质,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规定的要求,并将考察结果作为原材料采购机构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使原材料采购机构的工作人员切实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将成本控制作为购买工作的重点,争取以较低的资金成本采购到较为理想的原材料,节省企业的资金成本。企业还要加强对原材料保管工作的重视,切实认识到原材料保管不当所造成的资金损失对企业成本构成的重要影响,以便制定完善的材料保管制度,提高材料保管水平,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成本。

(三)加强成本控制的执行力度

企业要将科学的制定成本控制方案作为工作的重点,切实提高成本控制方案的执行力度。对成本控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严格的检查,要邀请企业的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作为成本控制方案编制的主要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性意见,在保证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案可行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制定节约企业资金成本和合理利用资金的方案,以便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案能够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可以为企业真正的节约资金成本。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9

氛围不浓主要表现为受“四少四怕”困扰。“四少”是:专题会议研究得少、内控活动开展得少、支行下基层督导落实得少、阶段性活动推进措施触动得少。导致内控工作在整体策划、组织和运作上无影响力、号召力和整体合力,显得在全行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营造的声势明显不够,甚至偃旗息鼓,没有把内控管理工作当成促进业务稳健、高效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系统工程来抓。“四怕”是:管理层面一怕得罪人,对一些问题和苗头,甚至是不可饶恕的严重问题,处理起来轻描淡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敢于碰硬,以歪就歪,求得一团和气,存在过多的迁就、遮掩、隐瞒,甚至是护短,在内控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发现的重大违规问题,没有严肃查处一个,很多都“石沉大海”。二怕对一线会计人员处理过重会带来消极影响和抵触隋绪,甚至担心一些思想波动较大的一线柜员产生对抗心理,做出偏激举动。三怕成为众矢之的,当老好人的思想严重,以信任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原则,致使大部分操作人员对不良的操作习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对支行监管发现的问题不屑一顾,步入了前查后犯,屡查屡犯的怪圈。四怕冲淡中心工作,没有摆正内控管理工作的位置,畏难情绪严重。认为内控管理工作不做也可以过得去,做了反而自讨苦吃,而且吃亏不讨好。因此,内控管理工作就是几个内控管理人的事,而几个人在这样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面前显得元助、无力、元为。

1.2 内控管理工作的重点不突出

一是缺乏对重点人的行为管理,主要是对家庭婚姻不幸者、赌马者、思想异常活跃者、情绪不稳定者、社会背景复杂者、性格极端者这六类人缺乏最基本的调查、引导、教育和管制,在行为管理上,在道德风险防范上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把握不准内控管理工作的重点,费时费力,得不偿失。支行监管员、坐班主任在日常监管中缺乏对新时期风险特点的研究,把握不住重点时段、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人。眉毛胡子一把抓,监管无头绪,检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三是缺乏对新业务的跟进监督与检查,特别是考核员工绩效的业务品种的控制和管理。主要是对业余揽存、代收代付、基金、质押、票据贴现、农户小额贷款的监管乏力。四是缺乏对会计主管的准确定位,没有把会计主管当成财会监管队伍的中流砥柱来对待,会计主管在营业网点充当着一线“万精油”的角色,当“顶班主任”、“外勤主任”现象比较普遍,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除了参与营业网点业务经营挂钩,编报近20种表格外,还要承受各种检查罚款,导致会计主管应付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多,在监管工作方面失之偏颇。

1.3 内控管理工作的方法不对路

支行财会监管员长期采取“老一套”的常规监管方式方法,会计主管长期充当事后救火员的角色,下班后整整凭证账簿,不规范的就要求柜员补一补,反而把不规范的做成了规范的,甚至“隐藏”案件,使案件更加隐蔽。

1.4 内控管理工作的机制不新

罚款而已,其他没有了。比如财会监管员、坐班主任的资格考试准入制、末位淘汰制、工作质量考核制、黄牌警告制、安全责任制、岗位轮换制、强行休假制、异地轮换制、等级考核、质量考核等等一些机制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机制能量的放大。

2 开展内控案防工作的主要措施

2.1 突出一线柜员在内控案防中的基础地位

突出一线柜员的基础地位,一是适度提高一线柜员的工资标准,从2009年的每月1500元提高到2300元,基数工资从800元增加到1300元,大大地提高员工收入,使一线员工有盼头、有想头、有搞头;二是推行星级柜员等级管理,按月考评、按季调整、工资每月高于一般柜员150元计发;三是大力开展岗位技术比武,并给予奖励,对优秀人才变相提高待遇;四是实行优秀会计人员人才储备制,采取按月内控评价到人,按季统计违规差错率排行榜,从中确立优秀分子纳入人才库管理,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岗位择优流动上优先考虑;五是配给一定的中餐补贴和延时补贴,对异地轮岗人员较多和偏远的分理处,在生活补贴上实行倾斜,保证员工的基本福利;六是对人员偏紧、人均业务量和劳动强度较大的分理处,配备相对优秀的会计人员,并给予适度的超劳补贴,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七是严格实行业务量计酬的计件工资制,按期以全行业务总量配比计件工资总额,按统一的单笔业务计价标准计酬至每一员工;八是力所能及地解决会计人员的合理要求,急之所想,谋之所急,在柜员休假、合理安排岗位、安排住房整理维修等问题上绝不含糊;九是建立沟通机制,按季开展“面对面”谈心活动,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十是对城乡轮岗人员采取优惠政策以及开展节假日送温暖活动等等。

2.2 突出会计主管在内控案防中的核心地位

一是把准会计主管在防范一线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位问题、会计主管是安全门上的“守护神”,是农业银行内控案防的最前沿哨所,把握着全行的安全命脉,是内控管理队伍的中流砥柱。提高会计主管的监管质量,抓好会计主管的队伍建设,是为全行业务经营保驾护航的关键,是内控案防工作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二是坚决解决会计主管的待遇问题,将会计主管的收入纳入支行财会部门单独进行考核,实行委派制,不准与各项业务经营指标挂钩。三是坚定不移地实行会计主管岗位轮换制度和能上能下机制。我行采取了按季会计主管流动监管,就是让网点会计主管彻底交清自己经管的工作,按季轮流安排到其他网点接手会计主管工作。同时,实行会计主管“飞行药检”,选派一名业务过硬的财会监管员担任流动会计主管“药检员”,不定期对内控管理薄弱的分理处的会计主管实行强制休假。同时对会计主管实行一年一度的上岗资格考试,支行按年实行竟聘上岗。四是实行会计主管监管例会制度。每月分管行长、财会部门所有负责人,必要时支行“一把手”组织召开会计主管例会,做到月月有研究、有督导、有发动、有部署。五是推行会计主管等级管理,工资拿到支行,分一、二、三个等级依照会计主管例会现场评定其内控管理质量,按季动态调整,严格与报酬和任免挂钩。六是解决对会计主管的再监督问题,支行监管员到营业网点的监管,主要精力就是放在检查会计主管的职责履行是否到位上。七是实行强力的行政推动。对于一贯思想麻木、管理松懈、有老好人思想导致会计核算与管理质量低下的会计主管一律给予免职和换岗。

2.3 突出监管员队伍在内控案防中的关键地位

一是确保会计监管员待遇上靠一级,并实行等级质量管理,完善各种奖励办法进行激励;二是配备充足的人员。目前配备了4名会计监管人员,还增加了1名专职在线监管、在线监控员;三是重新划分财会监管员的监管职责。事实证明,由于多种原因,财会监管员在防案控案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般情况是案件爆发后,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查,掘地三尺尚且不容易查出来,更何况日常漫无边际地查?况且案件发生后根本于事无补,悔之晚矣。因此,会计监管员的监管职责应该重点放在事前、事中的有效防范上,要到一线业务柜台上去,要到监控系统上去,要到在线监管上去,要到新业务上去,这才是财会监管员要做的。要弱化事后监管,强化事前、事中监管;四是把好会计监管员的按年考核准入关,不爱岗的下,不称职的下,不符合条件的下。

3 抓好内控案防工作的体会与启示

3.1 要着手解决一线柜员的“内控”盲点问题

所谓盲点问题就是事后检查不出来的问题,比如:盗用密码和身份证件复印件、伪造客户签名私下提取客户存款案件就无法检查出来。应采取的办法:一是大力推行城乡轮岗,每半年进行一次一线柜员的城乡轮岗,使一线柜员在短期内违规违法操作不想为、不敢为和不能为,震慑其违法犯罪行为,到目前为止,支行共组织三次异地轮岗达103人次。二是严格落实强制休假制,防止在长期岗位出现松弛和麻痹思想,全行共对8名满三年的中层干部、17名一线柜员实行了强制休假和异地轮岗。三是推行柜员间相互监督制,支行设计出柜员相互监督日志,出台了柜员相互监督告知书,对不准自办业务、不准带包人室、不准动用密码小键盘、不准临时离岗不退出系统、不准剽窃授权密码等五种行为进行互相监督。四是推行走动式实时监督制,原则上要求会计主管在柜员后面实时走动监督,充当“监班”角色,起到震慑作用。五是实行会计监管员驻点监管,支行所有财会监管员对营业网点的主任岗、坐班主任岗、业务操作岗全部实行强制休假,全面接管营业网点的业务操作,少则半月,多则20天以上,主要负责两件事,一方面负责业务操作,一方面上门核对对公存款账务、系统内往来账务以及在柜台上核对储蓄账务。

3_2要抓好员工的行为监管,在人防上做到心中有数

柜员不良行为是诱发各类案件的根源性因素,因此员工行为管理是会计监管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全行安排专人开展对员工的行为排查,通过对人员的行为监测、客户走访、员工座谈、所在地派出所调查等方式排查出在个人感情上出问题导致夫妻关系紧张的、交友不慎的、同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经常的人混在一起的、买马的、做生意的、有外债的、嗜酒如命的、情绪不稳定的,对这几类人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盯防、教育、轮岗、强制休假、调换岗位等,有效地控制、震慑和打消少数有行为不良嗜好者铤而走险的想法。

3.3 要重点抓好授权管理,在线监管和新业务专项监管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10

一、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制的内涵

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点,是指公共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出现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廉政风险的具体环节或岗位。廉政风险点及其相对应的廉政风险是动态的、变化的,随着权力运行的变化或岗位职能职权的调整,而相应发生变化。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对权力运行各个方面和重要环节的廉政风险实施有效防控,实现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行政业务与廉政工作、思想防范与制度约束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的发生。

所谓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制,是指基层检察机关在运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过程中,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现有工作机制如规范化管理机制、检务督察机制、执法档案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有效对接,在确保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效运行的同时,促进检察工作各项管理机制协同发展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运作方式。

二、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制的理论基础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对检察人员实行廉政风险管理,提高其拒腐防变能力,是当前各级基层检察院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制,才能有力地促进检察干警廉洁执法、高效履职,从而使检察机关各项职能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一)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科学合理、系统配套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整体效能。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坚持统筹推进、综合治理,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发文中提出: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工作规划》涉及到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级检察机关应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既要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又要着眼长远,科学筹划安排,分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实施。

由此可见,《实施纲要》、《工作规划》中所描述的惩防腐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思想,惩防腐败体系的生存与发展与其外部机制息息相关。因此,基层检察院贯彻执行《实施纲要》、《工作规划》必须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基层检察机关的现有工作机制相结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实施。

(二)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制的现实基础

基层检察院建设是检察机关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事关整个检察事业的发展全局。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制定了《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及《基层人民检察院规范化建设考核办法》,我省也专门下发了《湖南省基层检察院建设考核办法及量化评分细则》,对基层检察院建设进行督导和规范。应当说,从中央到地方,对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是非常支持的,特别是近几年来,上级院一直将基层检察院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加大指导力度,使基层检察院干警的执法能力、执法形象、执法公信力、科技装备等有了很大改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员短缺、案多人少,仍是制约基层检察院发展的突出问题。  作为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在整个国家权力机构中,担当着反腐倡廉的重要司法职能。如何规范检察机关自身的执法行为,确保检察人员自身的廉洁性,作为检察机关承担内部监督职能的纪检监察部门也“从幕后走到台前”,肩负起做好检察人员廉政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除了开展日常的纪检监察外,如何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需要制度与方法的创新。

然而,人员短缺、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依然制约着基层检察院的各项工作,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工作也不例外。据统计,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专职人员一般为1-2人,却要承担日益繁重的内部监督职责,而且这种状况还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笔者认为,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要缓解当前任务重人手少的矛盾,必须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方能履行好自己的内部监督职能。实际上,为缓解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将尽可能多的人员安排到业务部门办案,有些基层检察院不得不将纪检监察、检务督察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合署办公或多个部门人员交叉任职。这就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基层检察院的规范化管理机制、检务督察机制、执法档案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现有工作机制相结合,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制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制的表现形式

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基层检察院的现有工作机制如规范化管理机制、检务督察机制、执法档案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存在诸多共性,正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性,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制才有了现实可能性。下面,笔者就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一简要论述。

(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规范化管理机制相结合

规范化管理机制,是指检察机关为了确保检察人员的管理、检察办案工作的开展、检察机关的运作均按照既定的程序、规则、制度进行,而建立的一套现代的、科学的、符合法律监督职能要求、检察执法特点和检察队伍构成的机制。实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规范化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一是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对干警执法活动的全程监督,突出防控重点人员、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二是规范同步录音录像,专人负责管理录音录像和其他各种资料。三是层层签订办案安全责任书,强化办案工作区各种安全措施,加强对办案过程的安全检查。

(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检务督察机制相结合

检务督察机制,是指检察机关的检务督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和规定对督察对象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章守纪、检风检容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和督促落实的一项重要内部监督工作机制。实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检务督察机制相结合:一是加强对重点部门办案纪律、重点办案环节、办案安全等方面进行督察,发现风险点及时加以督促改进。二是加强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的督察。三是是加强对外出执行公务人员检容检纪以及对警车涉足酒店、娱乐场所的督察。

(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执法档案管理机制相结合

执法档案管理机制,是指检察机关为了保证检察人员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而将检察人员办案的数量、质量、效果以及在执法办案活动中执行法律、遵守纪律、接受奖惩等情况全部记录下来形成档案并加以动态管理的机制。实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执法档案管理机制相结合,一是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考核情况记入检察人员的执法档案,通过对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的全程监控,促进检察人员依法办案、廉洁办案。二是在执法档案的管理上,采取“一案一登记”、“一案一测评”的方式,对个案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三是依据个人执法档案实行错案追究制,对检察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收受贿赂、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情况,进行责任倒查,追究办案人员及相关领导责任。

(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绩效考核机制相结合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11

[ http://

关键词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措施

疾控中心的建档和保存是其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和环节,通常情况下,疾控中心档案中都记录着疾控中心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事项,对疾控中心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做出了完整的总结,因此对疾控中心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和方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在于科技的推动,也来源于基层疾控中心不断发展的内部需要。

一、加强基层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作为疾控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的完整建设对疾控中心的整体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加快完善基层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传统的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记录是其主要形式,因此档案的记录和誊写工作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对档案的保存工作,很多档案在形成之后就直接被保管起来,相关工作人员想要查看某些方面的档案时需要事先提交申请,而申请被同意还需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这使档案的利用工作变得非常复杂。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帮助下,工作人员可以借用扫描设备完成对档案原件的扫描,这样不仅有利于档案原件的保存,也有效推动了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的利用工作。

其次,由于疾控中心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导致其整体的工作任务任务非常繁重,这使得档案的记录管理工作非常繁重,为了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大部分疾控中心都会在档案的建档、保存的工作环节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种做法不仅使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控中心医疗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基层疾控中心的信息化档案建设,可以为疾控中心避免过多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消耗,有效缩短了工作时间达到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目的,并且在计算机技术软件的帮助下,相关负责人员在完成了档案的录入之后,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档案整理归类,这使得档案的查阅和利用工作变得非常简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疾控中心档案的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有利于提升疾控中心的整体工作水平。

再次,加快完善和发展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使原先的人力资源得到解放,也可以帮助疾控中心节约运作成本,将这一部分的资金用于疾控中心发展的其它方面,有利于促进基层疾控中心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基层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利性因素

首先,基层疾控中心的运作经费比较少,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落后,这使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难以进行。

其次,信息化档案管理通常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档案管理软件,这对档案管理的人员的技术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熟练的操作很可能导致工作方面的失误,为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同时,经费的受限性以及人员掌握能力的有效性,导致基层疾控中心的工作档案资料很难得到及时的更新与维护,相关工作人员想要进行某些方面的资料查阅时,经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却无法找到相关内容,这使得基层疾控中心的档案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三、关于推动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想要加快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基层疾控中心信息化建档的意识

目前,很多基层疾控中心受到地域或是经济实力的限制,在档案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依旧习惯于人力建档和管理。对此,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加强宣传的方式,改变基层疾控中心建档管理的意识,让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信息化管理档案的必要性和便捷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的理念,完善信息化管理档案的相关制度,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导。

(二)增加信息化建设档案的资金投入

对于信息化管理档案的工作而言,增加相关的资金和财政投入是非常必要的。这种资金投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大对相关技术的投入,为了保证信息化档案建设工作的顺畅和先进性,疾控中心应该对相关的信息化设备进行全面的更新,比如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设备等等,对于一些比较老旧的技术设备,疾控中心财政应该给予及时的更换,同时也要注重购买或是引进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这样有利于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进一步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疾控中心要注重招聘和纳入更多的专业人才,新型人才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的掌握程度更高,这对基层疾控中心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流程

疾控中心进行档案管理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疾控中心的接下来的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但是目前,很多基层疾控中心都面临着“有档难用”或是“无档可用”的尴尬处境。为此,疾控中心应该构建完整的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系统流程,各个部门、科室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以积极的态度对日常的工作进行经验方面的交流,对于相关的档案记录和整理工作要分工明确,避免因为重复记录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完善相关的档案管理网络,构建完整的档案管理流程,可以进一步的拓展基层疾控中心服务的范围及服务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建档的意识,在技术方法上也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导致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步缓慢。为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全面提升我国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http://

参考文献

[1]陈小莉.探析新形势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4(03).

[2]李红梅.当前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4(15).

[3]赵丽.新形势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8).

[4 ]吕圣飞.如何加强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 J ] .办公室业务,2013(11).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12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年,省分行新一届党委提出,狠抓基础管理,前移案件防控关口,努力构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筑牢案件防范的第一道安全屏障。为此,新一届党委第一次会议所研究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如何“加强基础管理,做好案件防控,确保安全运营,切实维护稳定”;第一次提出进一步完善案件防控约束激励机制,用捆绑式的约束激励机制管人管事;第一次在收尾开局、分秒必争的年末黄金时段,由省分行行长召集各二级分支行“一把手”专题研究安全运营案件防控工作,通过现场播放检查录像的形式剖析和解决基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省分行党委的清晰思路和工作力度,影响和带动了全行认识的提高。目前,全行上下更加重视基础管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提高,基础管理工作正在不断加强。

二、从抓教育入手,夯实案件防范的思想基础

思想教育工作是基础工作中的基础,思想教育工作的缺失,也是引发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项工作常常说起来重要,但实际上却最容易被忽视,在基层则更显薄弱。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思想教育的对象上突出重点。我们开展思想教育的对象是全员性的,但同时又注意到,各级机构负责人身在基层,处在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肩负着“守土一方”的重任,他们的思想状况对基层工作和员工思想将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组织大家剖析丹东分行四纬路分理处发生的石琦案件,使大家认识到,石琦案件的发生除了在管理上、制度上的漏洞外,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开展全员普遍教育的同时,又突出各级机构负责人这一重点,着力>文秘站:

二是在思想教育内容上提高针对性。近年来,我们把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作为重点,引导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年,我们组织全行观看《诱惑的黑洞》警示教育片,重点宣传《中国建设银行员工职业操守》,坚持不懈地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把培养个人良好的职业操守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促进了员工思想素质的提高。分行网站还开辟了学习专栏,有的二级分行还设计了专门的考试软件,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

三是在思想教育方式上不断创新。从年9月份开始,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在全行范围内开展“学规章、重查防、强双基、保平安、促发展”为主题的安全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以倡导合规文化、安全文化为切入点来强化“双基”管理。活动通过全员学习、笔试初赛、现场决赛等形式进行,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基层机构负责人带头参加学习、考试,带头登台演讲、表演,生动形象地诠释了“领导带头合规”、“制度大于一切”、“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的安全文化理念。我们还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员工思想上产生共鸣,更好地发挥警示教育的作用。例如,阜新分行结合身边的案例开展了“齐向飚、宋建军两起案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的大讨论,使员工认清了案件给个人、家庭、单位和社会等造成的严重危害,增强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是继拍摄《规范操作行为,防范操作风险》专题教育片后,省分行又在组织拍摄《用文化筑起安全屏障》的专题教育片,力图从全新的视角和高度来诠释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从安全文化建设这一更深的层次去查找原因,根治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这一顽症,努力用文化筑起安全屏障。

二、从抓管理入手,把基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高度重视规章规章制度的执行。基层机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于防控案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开拓和发展各项业务特别是新业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抓好案件防控工作的前提。几年来,我们在内控管理、合规经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有效的制度、流程和内控机制。我们不缺乏制度,缺的是对制度的严格执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执行力不足有关。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规章制度在基层的执行,特别是注意抓身边的“小事”,比如,在检查中通过调取录像的形式,查看柜员离柜退屏、印章管理、现金开封包、安全联动门使用、守押接送款等情况,利用录像这双无形的眼睛,督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遵章守纪习惯。再比如,去年在全行范围内对容易被忽视、容易出问题的安全用电情况进行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改,使规章制度覆盖基层管理的方方面面。

二是高度重视基层机构负责人的选配。管理需要人抓,队伍需要人带,基层机构负责人选配不好,加强基础管理就无从谈起。从以来,我们吸取石琦案件的惨痛教训,对全行101个基层分理处负责人以考核和竞聘形式过了一遍“筛子”,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几年来,经过调整后的基层机构负责人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基层机构负责人在执行和落实制度方面能够率先垂范,给员工做出表率。

三是高度重视对基层机构的检查指导。第一,抓好团队作业,强化各行、各业务条线的责任制,发挥好“三道防线”联动、协防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各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多头检查。同时,改进管理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非现场检查力度,既减轻了基层负担又提高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第二,突出重点,紧紧围绕总行提出的业务条线的“八个风险点”,抓好“六 项制度”的落实。在推进《方案》过程中,我们注意把落实《方案》同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目前,全行各基层网点都推行了会计主管委派制和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制度;岗位轮换和交流已被广泛接受成为常规性工作;基层机构更加重视道德风险的防范,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员工行为排查,机构负责人对所属员工做到心中有数;各基层网点都在录像监控范围内设立封包区,定期抽查录像已经成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第三,开展“合规经营、防控案件”联合检查。年3月,全行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合规经营、案件防控”联合专项检查。在各行全面自查基础上,省行派出六个联合检查组,重点对基层机构的会计、运营、个人金融、资金管理、安全保卫等部门和岗位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共发现各类问题302个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四是高度重视发挥纪检监察特派员的作用。按照总行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省分行向沈阳地区部分直属支行派出纪检监察特派员,部分二级分行也向所属机构派出纪检监察特派员。特派员认真履行职责,敢说敢管,督促驻在行落实案件风险防范措施,研究改进案件风险防范工作,协助驻在行开展员工不良行为和业务风险点排查工作。目前,在一些驻在行形成了“特派员说不行的事不能办”的合规意识,特派员已经成为基层监督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从抓惩戒入手,完善案件防范的约束激励机制

从严治行是加强“双基”管理的基本要求,“严是爱、松是害”,各类案件的频发和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问责不够、惩戒不严。分行党委在分析几起案件教训时意识到:抓案件防控一方面是靠把“功夫”下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练好“双基”管理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是对于案件或违规问题要严厉问责,“板子”要打得狠一点儿,让违规者付出成本,使之产生既教育本人也警示他人的震撼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基础管理。为此,我们坚持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监督措施要到位。省分行党委提出,防范案件不能总当“事后诸葛亮”,要通过加强对业务经营和操作风险的监督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近两年,为了保障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督促员工依规经营,我们按照总行《案件防控及整改方案》的要求,通过开展“三查一审”工作,来落实完善检查监督机制。我们通过会计辅导、事后监督和稽核审计等多种形式,加大了对各业务部门和基层机构的检查监督力度,尤其是借助内部稽核审计力量,对案件高发机构、高风险业务、易发案件部位,增加了督查深度、广度和频率。这对于规范全行经营行为,防范案件风险,加强基础管理起到了良好作用。事实上,只要是监督和整改工作都做到位了,就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就把防控案件的“篱笆”扎紧,从而保护我们的资金不受损失,员工不受处罚,干部不受问责。

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方案篇13

随着我国城市城镇化的不断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建筑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各种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普遍出现在各类工程中。由于施工单位的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没有落实到位,致使高支模支撑坍塌事故不断发生,令企业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二00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了《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是住建部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大力遏止坍塌事故的重要举措。如何将其原则性的规定,通过具体细致和有效的监督管理行为,及时发现和消除导致发生坍塌事故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还需要认真总结和研究解决许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再完善的技术方案、施工措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施工和监督管理,不认真执行,或者随意改变,也难以实现预期的安全保证要求。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的不断发生,也说明了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及难控制性。

目前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的管理现状

对专项方案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

目前,现场施工管理普遍存在“习惯性安全隐患”,就是长期存在于施工管理人员之中、已变成习惯性做法、习以为常、熟识无睹的施工安全隐患。特别是模板支撑系统施工管理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对专项方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凭经验主观认为专项方案过于保守、浪费。专项方案的编制和专家论证流于形式,甚至先搭设后审批,目的只为应付主管部门的检查,现场实际施工凭经验和习惯性做法,或是将方案交给作业班组自由发挥,施工管理人员疏忽管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没有认真检查专项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思想麻痹大意,被动应付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对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马虎了事。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现在大部分的施工企业虽已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有的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已不适应目前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臃肿、混乱,管理人员目标责任不明确,相互依赖,落实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生产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形同虚设。施工过程材料管理、施工管理、验收管理和施工安全控制未有严格执行专项方案的要求,验收工作马虎了事,心存侥幸心理,留下安全隐患。模板支架坍塌事故之所以会不断发生,除直接引发事故的技术问题和技术管理原因外,最主要是安全、质量管理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其中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施工管理问题,必须高度重视,(1)、不顾安全的违规操作行为与施工决策问题;(2)、对大量存在的“习惯性安全隐患”熟视无睹的问题;(3)、在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工作上疏忽管理问题。

安全教育培训不足

建筑业的主要作业人员大多数为农民工,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安全技术能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尤其以新农民工最为显著。大部份农民工未经专业技能、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就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就进行施工,企业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管理落实不到位。

加强安全控制与质量管理

1、提高对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是指导整个高支模施工过程的技术文件,是实施施工、监督、验收、管理工作的依据,施工全过程必须按专项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首先在思想认识上使其意识到施工专项方案的重要性,加强项目部各级管理部门主管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深刻认识目前安全生产管理的形势、有关法律、法规,令工程每个参与者意识到安全第一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项目部在高支模施工前,组织公司总工、专项方案编制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材料员、施工员、各施工班组的技术骨干,进行高支模方案的施工要求、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知识学习,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针对专项方案的施工重点、难点详细分析,阐述专项方案的施工步骤、工序衔接、材料要求、验收程序、安全管理、应急救援措施等,重点指出关键部位施工时的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每个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掌握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要点。

2、完善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监督制度,落实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当高支模专项方案的设计计算及其实施规定是科学的、严格的、具可操作性和能够确保施工安全时,能否确保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使用满足方案要求,建立完善、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科学规范的管理、监督制度是重要保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安全员、材料员、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班组长为主要成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严格的施工安全检查、验收、监控、监护、整改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机构各成员的管理职责和安全责任,避免推卸责任。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对考核成果及落实情况及时汇总和反馈,形成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在高支模专项方案实施时,施工安全管理由方案执行控制、变化调整控制、隐患整改控制和应急处置等4项控制内容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方案执行控制,就是施工的材料规格、支架地基处理、各种杆件的布置、工序衔接等是否按专项方案施工的控制。方案执行控制是保证模板支撑系统完成后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确保模板支架、架体结构受力变化在设计计算的允许范围内,不会出现导致发生事故和临界危险状态的情况。方案执行控制必须做到事前和事中控制,对发现不按方案执行的违规行为必须立刻制止,并报告第一安全责任人,绝不允许将当前工序的问题带到下一工序,及时做好报批、报验手续。当在执行中发现专项方案存在非原则性的错漏、不详细、不明确的问题,或者施工过程出现需要调整方案的变化时,需进行变化调整控制,及时解决原方案的不安全之处和避免变化调整工作可能引起新的问题。变化调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方案编制人、审批人、总监理工程师同意修改后方可进行变化调整,做好调整方案的审批手续,并加强调整方案施工的检查、验收工作。

专项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施工偏差、错漏等情况,当在事中控制管理过程发现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时,由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确保查出、发现的问题及其整改措施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中。事中控制管理过程须不断重复检查、验收、整改、处置等手段和措施,使整个高支模专项方案施工过程处于有效监控之中。事中控制还须加强验收管理和安全监控管理,验收管理覆盖高支模整个施工过程,由布架验收、中间验收、搭设完成验收、混凝土施工前验收组成。验收项目有地基、基础的处理,搭设材料的检测、抽检验收,搭设完成验收,验收过程由相关的责任人组织验收,记录验收情况。安全监控管理在进行支架搭设、混凝土施工和拆除施工过程,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施工和安全检查,发现险情应立即停止施工,报告第一安全责任人,启动应急救援措施,在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加强教育培训、落实技术交底内容

不断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专业技术能力,是高支模专项方案安全生产控制管理的基础。安全技术交底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于贯彻方案的设计意图、严格实施技术方案、循规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施工作业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现象,采取面授、观看视频、宣传图片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上岗前教育培训。一方面安全教育实行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紧急避险措施、劳动保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的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上岗;另一方面安全技术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按照专项方案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工艺、工序衔接、施工要点和技术要求,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说明,使其掌握作业岗位的安全生产特点和要求,清楚施工中存在的危险点和存在问题,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发生事故后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做好书面交底和签字记录,并进行现场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措施、技术交底内容等知识问答竞赛,褒奖成绩优秀者,营造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施工氛围。

结束语

高支模专项方案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是高支模施工安全的关键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大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落实安全管理问责制度,杜绝形式主义的管理现象,真抓实干,将高支模专项方案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保证高支模施工安全,有效遏止高支模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