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实用13篇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1

第二阶段为实习扫描间患者的准备工作,安排实习时间为1周

1.放置线圈。(1)掌握颅脑、四肢关节、脊柱、腹部、盆腔等常规检查部位所需要的线圈,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线圈,选择原则是形状及大小合适、最大可能地接近检查部位、患者舒适;(2)磁共振线圈是精密部件,要轻拿轻放,注意保护插头不要摔碰,注意连线不要卷折;(3)再次确定患者及家属无随身携带禁忌物品(尤其是心脏起搏器),将患者带入扫描间。

2.摆位:协助患者躺在检查床上,将检查部位放置在线圈中间,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不要交叉),系上安全带。3.定位。(1)掌握颅脑、四肢关节、脊柱、腹部、盆腔等常规检查部位的中心,把定位线定在检查部位的中心;(2)告知患者检查过程大约需要的时间、检查过程中会有噪音、检查过程中要保持不动、医务人员会在检查结束协助其下床;(3)为患者佩戴耳塞或耳机,将患者送入磁体中心,关闭扫描间大门。4.检查结束协助患者下床,关闭扫描间大门。在与患者的整个接触过程中,要耐心、热情和细心,患者上、下床时要嘱患者小心坠床,患者行走过程中要嘱患者小心滑倒,防止患者坠床、滑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以确保保障医疗安全。

第三阶段为操作间学习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操作,安排实习时间为2周。

目前国际、国内各大医院应用的磁共振设备主要是由美国GE公司、德国Simens公司和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设备场强多为超导型1.5T和3.0T。

1.熟悉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目前三大磁共振生产商开发的已经成熟应用于临床的成像序列主要有自旋回波序列和梯度回波序列。因为涉及到专利问题,各大磁共振设备生产商对序列的命名是不一样的,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这部分内容在校期间开设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和《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学》已经讲授过,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各序列的临床应用,能够正确选择应用合适的成像序列来显示病变,这是获得优秀的、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以及能正确诊断疾病的前提。

2.熟悉医院应用的磁共振设备的操作:同样因为专利问题,目前美国GE公司、德国Simens公司和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操作界面差别是非常大的。因为每个部位磁共振检查的时间平均大约为10分钟,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要保持不动,所以要熟悉检查操作界面,保证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图像来完成检查:(1)RIS系统调入患者信息,通过对讲机与患者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检查部位,以防检查患者及检查部位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选择成像序列和成像断面方向:科室将每个部位检查常规应用的序列已经存放在各个文件夹中,拖动常规序列至检查界面中开始检查。但是在检查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前面已经检查完成序列的图像随时做适当的调整,实现检查个体化,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3)打印胶片:调节已经获取图像的黑白、对比,合理排班后打印胶片。

第四阶段为阅片室学习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做出正确的磁共振诊断。

对于一名磁共振影像诊断实习医师来讲,学习规范的书写诊断报告是最重要的环节,安排实习时间为3个月。

1.掌握医院PACS报告系统的应用,包括患者的调入、图像的调阅和处理、报告模板的选择及建立、报告的书写、暂存及申请审核按钮;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在第一周,学生在已经熟悉报告书写的学生旁边观看、学习,同时完成报告与胶片的装袋工作。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2

2002年大学毕业后,李中峰来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进行硕博连读,师从裴奉奎研究员。“我当时选择的是理论性比较强的物理化学,主要做的是核磁共振研究。我的老师专业能力很强,他的指导对我的科研之路很有帮助。”

核磁共振是1952年问世的,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核磁共振咸像(MRI)检查因具备所获信息量大、无辐射等优点,已经成为医院的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为增强核磁共振影像观察效果,通常会将一种名为造影剂的化学制品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中。在李中峰博士时期,造影剂主要是从国外进口的,于是他就想要研制出一种国外造影剂的替代品,填补中国造影剂的制造空白。

通过实验,李中峰发现夹心型锰杂多配合物弛豫效率,高于或接近于当时临床常用的造影剂Gd-DTPA,对肝脏和肾脏MRI信号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是比较好的潜在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候选化合物。“除此之外,那时我还在代谢组学方向开展了研究学习,目前它已经成为我的研究重点。”2007年,李中峰博士毕业,他选择到视野开阔的北京工作,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测试中心,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李中峰走上工作岗位之时,正值600MHz核磁共振仪器购置结束,分析测试中心需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室建设。于是他埋头苦干,负责起实验室的设计、规划和装修,然后又进行了仪器安装和指标调试。通过电话咨询和实地拜访,李中峰花费2到3年时间去调研同类型核磁共振仪器的运行状况,结合自己的科研需求和用户需求对仪器进行功能开发,初步建立了以核磁共振为主要手段的代谢组学分析平台。

“随着分析测试中心仪器功能划分建立波谱分析平台,我于2011年结合分析测试中心的仪器优势,把LC-MS和GC-MS纳入进来,建立基于核磁共振和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支持多个部级课题,并与相关的高校、医院和药企存在合作。通过该平台,李中峰将新的研究点放在了中药上。

白花蛇舌草探究者

2012年,李中峰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做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研究。在这期间,他承担了“基于NMR和UPLC-MS的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成分代谢组学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将研究目标对准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为民间常用抗肿瘤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收敛止血等功效,而目前其临床剂型仅有注射剂,且该制剂原标准工艺简陋,没有明确有效的可控成分范围,且作用机理研究成果有限。“我想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对白花蛇舌草进行深度系统全面的研究,探索其抗肿瘤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在体内的作用机理、作用效果,得到其代谢物与药效的相关性。”通过研究,他收获了诸多成果。

“白花蛇舌草有效部位成分提取和单体结构确认是我们的第一项工作。”李中峰带领团队首先将白花蛇舌草的有效部位进行纯化,采用SephadexLH-20凝胶柱对其进行分离,得到两个单体化合物粗品和一个含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物,重Y晶得到两个单体化合物。“我们利用紫外光谱、液相色谱、LC-MS和核磁共振,确定白花蛇舌草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含有四种成分,这个成果为其现代化提供了实验数据,同时也是本项目进一步的基础。”李中峰说。

紧接着,他用得到的白花蛇舌草有效部位及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对照,发现阳性对照组、有效部位组、甲酯组和山奈酚组都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最后,我们得出白花蛇舌草各组不但具有抗肿瘤效果,而且对免疫系统没有破坏作用,这为药物开发提供抗肿瘤数据支持。”

除此之外,他还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为分析手段,对白花蛇舌草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动态检测。进一步拓宽了NMR/LC-MS PDS新型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化学成分大鼠体内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为药物的靶向分析提供基础,为今后研究白花蛇舌草及环烯醚萜苷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肿瘤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获得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实时监控肿瘤的发展过程,为建立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的生物体内肿瘤动态变化快速诊断与实时监控,提供重要实验数据。

对于白花蛇舌草的研究,李中峰还有进一步的“野心”。“如果我们能把四个白花蛇舌草成分明确好,并且能将其组合成一种新药,那将很具医学价值,而这正是我今后要做的事情。”

方剂研究新标向

方剂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一直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学术界充分借鉴了西药药理学和化学等关键技术来研究这个问题,发现要解决方剂“多靶点、多成分”的起效机制仍然缺乏方法学。对此,李中峰指出了一条新路――代谢组学。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3

由此,我们团队有了做浴室开水房计费管理系统的想法,想改善学校的浴室、开水房管理方式。本系统采用射频卡进行流量计费管理,射频卡具有以下优点:

(一)存储容量大。磁卡的存储容量大约在200个字符;IC卡的存储容量根据型号不同,小的几百个字符,大的上百万个字符。

(二)安全保密性好,不容易被复制,IC卡上的信息能够随意读取、修改、擦除,但都需要密码。

(三)CPU卡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在与读卡器进行数据交换时,可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以确保交换数据的准确可靠;而磁卡则无此功能。

(四)使用寿命长,可以重复充值。

(五)IC卡具有防磁、防静电、防机械损坏和防化学破坏等能力,信息保存年限长,读写次数在数万次以上。

(六)IC卡能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交通、商贸、社保、税收、医疗、保险等方面,几乎涵盖所有的公共事业领域。

一、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

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卡片有着16个扇区;每个扇区包含4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具有16个byte的存储容量。扇区被定义为扇区0至扇区15;数据块被分为数据块0至数据块3;整个卡共有64个数据块。

每个扇区的密码和存取控制都是独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各自的密码及存取控制。存取控制为4 个字节,共32 位,扇区中的每个块(包括数据块和控制块)的存取条件是由密码和存取控制共同决定的。

二、基于射频卡的浴室开水房自动计费系统设计

通过单片机对流量计,射频卡,电磁阀等实施控制。单片机会按照流量,对射频卡内的信息进行修改(修改余额信息,对其他信息无影响),单片机访问流量计的频率在3S一次左右,也就是,三秒一次扫描流量计的数据,同时进行运算费用,然后修改射频卡内的信息(修改余额)。余额不足会通过12864液晶显示器显示。

(一)系统总体框图

本系统的主控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该单片机是增强型51单片机, ROM高达61K,运算速度是51单片机的八倍,STC12C5A60S2兼容51单片机的指令,管脚,而且该单片机具有AD转换功能,高速低功耗而且抗干扰。电磁阀采用12V 6分管通水电磁阀,直流持续式工作模式,工作压力在0.02Mpa-0.8Mpa,介质温度在1℃-85℃。并且导体与非导体之间应能承受AC2500V电压,1min不击穿和产生飞弧等现象。流量计采用 6分管高精度水流量传感器,频率F=26*Q(Q为L/min),内径3.0mm,流量范围0.5-5L/min(其中Q表示流量升/分钟)。射频卡采用RFID读卡模块和EHUOYANIC卡。

三、基于射频卡的浴室开水房自动计费系统运行

本系统的设计分为三个具体实施阶段: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4

王成波首次开发出了长弥散时间超极化气体核磁共振弥散测量技术,证明了氦气的弥散与弥散时间紧密关联,首次证实了被动吸烟引起肺部深层组织病变,首次证明了哮喘疾病可以诱发类似的结构变化……

他涉猎多个不同的核磁物理和临床医学领域,每一次总能够掌握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给出简单而精巧实用的测量技术,在核磁物理学、肺部疾病诊断和核磁共振序列开发等方向取得一系列世界领先的重要成就。

2008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医学核磁共振学会年会上,王成波被授予青年科学家临床医学奖(W.S.Moore Award),学会主席薇薇安・李博士(Dr.Vivtan Lee)介绍道:“今年的青年科学家竞赛尤其激烈,学会收到了创纪录数字的申请,王成波博士的工作以其创新的设计和出色的科学汇报脱颖而出。”

这次获奖也是中国学者首次获得该奖项,此外,王成波还获得过北美放射协会“研究员研究奖”、国际核磁共振学会论文展报竞赛第一名等众多奖项。

从山东农村到首都北京

事业上的创新进取、渊博的学识、睿智的话语、为人处世的乐观和机智、洒脱和亲切……这些体现在王成波身上就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1975年,王成波出生于山东胶州,从小在农村长大。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体弱的母亲身患重病,王成波有1个哥哥2个姐姐,勤劳的大姐承担了大部分农活儿。王家4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乡里乡外都小有名气。王成波自小喜欢读书,哥哥姐姐们的高年级课本作业也成了他的课外读物。那时候,他最喜欢的杂志是《世界博览》,广泛的阅读大大开拓了他的视野。上小学的时候,王成波学习并不算努力,他还迷上了武侠小说,上课的时候在桌下偷偷看小说,经常被老师们抓到。那时候晚上自习的时候经常点蜡烛,武侠小说加上蜡烛烟熏,让王成波在六年级的时候就戴上了眼镜。

上中学之后,王成波开始懂事了,出生在农村,考大学是跳出“农门”的最好途径。从初中开始,他就开始住校,自己洗衣服,管理伙食,过早的独立生活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从初中到高中,6年的时间,大大小小考试,他从来都是学校总分第一,最高的时候可以超出全校第二名80多分,他连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竞赛的多个全国奖。他高中的班主任曾经说过:王成波以后肯定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就是这位老师成为他人生转折点的指路人。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希望他能子承父业,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他的班主任亲自家访,说服了家里人,让他报考了清华大学。他选择生物医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也是偶然中的必然。他是个孝顺孩子,看见母亲身患重病,他就特别注意看医学书籍,想着从哪里能找到治疗母亲疾病的药方。那时的他把家里一本厚厚的《赤脚医生》给翻了个遍,竟然喜欢上了医学。上了中学,他又迷上了生物和计算机。

1994年,王成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成为胶州实验高中第一位考入清华的学生。

5年的清华大学本科学习,给王成波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培养出了他对医学成像的爱好,在实验动手环节上,他总是排在班级的前几名。在大三的时候,他选择了微循环成像作为他的第一个研究方向,本科毕业设计,他自己编写了一个微循环图像处理软件,这也帮助他拿到了优秀毕业设计的奖励。本科毕业时,他选择了免试直读研究生。

独立研究的起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001年,在和留学美国的本科同学返校畅谈时,王成波恍然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仅仅1年的时间,国外的同学已经在知识结构、科学眼光上远远超出了自己。这大大刺激了王成波,他开始有了出国的想法。他用半年的时间考完了托福和GRE,加入了申请留学的行列。2002年,他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并且获得多家北美大学的邀请。最终,他选择了弗吉尼亚大学,把梦想的舞台从祖国延伸到大洋的彼岸。

出于对肺部疾病和核磁共振技术的兴趣,王成波加入了氦气核磁共振肺部成像中心,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最为重要的核磁物理学的学习,并且研读了本领域相关的几百篇论文。广泛的阅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让他对于这个领域有了深刻而清晰的认识。

肺部成像和肺部疾病诊断长久以来远远落后于身体其他部分的成像研究。其主要技术难点在于:1.肺部充满空气,大部属空腔组织,成像信号弱;2.频繁的呼吸和心跳,运动干扰大;3.大量的组织与空气交界,信号衰减快。目前临床标准肺部成像采用x光片和x射线CT。x射线对人体有极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和儿童。另外,X射线成像敏感性依然很差,对患上很多肺部呼吸疾病的诊断无能为力。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近20年来肺病仍保持着持续上升的趋势。根据我国国内的统计数据,慢性阻塞性肺病已经是中国农村地区第一致死疾病和中国城市地区的第四致死疾病。肺部疾病与吸烟和空气污染有着紧密的关联,中国有超过3亿人在吸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民群体,还有很大一部分非烟民处于被动吸烟的环境。保守估计,中国已经有1500万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该病,因此而致残的人数每年达500~1000万。吸烟引起的肺部损害是一个慢性且长期的过程,可以预测,10~30年,当前的烟民群体进入中老年之时,肺部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大上升。最新科研成果表明,超过25%的烟民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短促,轻微活动就会引起气促、咳嗽、咳痰,一旦病情加重,很容易引发心脏、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肺病已经给中国的医疗保健事业造成极大的困扰,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和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而出现明显增长。

对这些知识的深入了解,给了王成波极大的研究动力。弗吉尼亚大学在氦气核磁共振技术上全世界领先。氦气,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惰性气体。在这里,他们使用了一种类似的气体氦气-3作为核磁共振成像的介质气体。氦气核磁共振成像在1994年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成像方法已经成为新兴的科学领域。在采片激光极化之后,氦气3在磁体之外即可使其核磁共振信号增强上万倍到

上百万倍,然后让病人吸入这种气体,高强度的信号克服了气体低密度的障碍,肺部成像一下了变得简单而直接。因其诱人的临床应用前景,美国和欧洲在此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

王成波选择了一个当时最困难的研究方向――长弥散时间氦气弥散成像。弥散成像是核磁成像中最为成功的成像技术之一,其基木原理是使分子自由地弥散,当分子弥散受到局部结构限制时,相应的弥散会变慢。使用核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可以测量分子的弥散速度,从而间接估计局部的微结构信息。氦气弥散成像技术与此类似,如果肺泡(肺部最小的气体交换组织,其直径大概只有0.25毫米)的壁被吸入的烟雾破坏,如产生穿孔等,测量到的气体弥散速度就会加快。以前的氦气弥散成像技术所控制的弥散时间限制在1毫秒左右,敏感度不够高,而高敏感度是早期肺病诊断的关键。2002年,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方法,使用条纹调制的方法,观测条纹的衰减速度,他们宣称该方法大大提高敏感度。这种方法引起了很多研究中心的关注。王成波因此将研究注意力转移到这个方向上。世界上陆续有不同的研究团队对华盛顿大学的研究提出改进方法,但是一些基本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即使使用了大剂量的氦气,结果仍然不稳定。这些改进方法不能精确确定弥散时间,不能做真正的点阵成像。

在重复华盛顿大学的研究方法的过程中,王成波陆续发现了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正是他独立科研能力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王成波的实验技术、序列开发技术都逐渐成熟起来,并产生了被以后研究证实是准确无误的科学假想:氦气的弥散速度是取决于弥散时间的。在此期间,王成波获得参加当年的国际医学核磁共振学会年会的机会。在美国迈阿密与同行的交流中大大拓展了他的视野,思想的碰撞产生了无数智慧的火花。王成波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在一个新发现的门槛上。

事业的腾飞

从年会回到实验室之后的1个月里,王成波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研究工作。确定了新的研究思路,在1个月的时间内,王成波独自编写了接近100个计算机仿真程序,建立了十几个不同的序列,试图找出最好的序列,完成了计算机仿真和模型试验,并且在紧接其后的3个月中完成了一系列的人体试验。这项研究成果使他获得了西雅图国际核磁共振学会年会的论文展报竞赛第一名。

这个成果也使王成波作为第一和主要作者获得一项美国专利。西班牙的马德里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中心都开始追随他的研究。

2007年,王成波获得博士学位,并被著名的费城儿童医院放射科聘为核磁物理师,在这一年中,他致力于把该核磁成像序列推广到临床实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王成波多次在健康的吸烟人群中检测出吸烟对肺部的损害,证实了新方法的敏感度。鉴于新方法极具敏感度,王成波设想使用新方法也可以检测被动吸烟对于肺部微细胞结构的影响。他们的研究首次证明了被动吸烟可以诱发肺部结构损害,实验证实了新技术的可靠性,具有成为一种新的肺部疾病诊断评估平台的潜力。

毕业之后短短半年的时间,王成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毕业的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决定,加强他们这个方向的领先优势,王成波被聘为医学院成像中心的助理教授,开始了新的研究历程。

在肺气肿疾病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王成波开始使用新方法形容哮喘疾病。他首次识别出了哮喘病人中的深层肺部结构损害,在2008年的国际核磁共振学会年会上,他公布了这个结果,并被授予了W.S.MooreAward(青年科学家临床医学奖)。

目前,王成波正在加快对于这个新技术的研究,一些大学的研究中心也开始追随这项研究,并已经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默克(Merck)和葛兰素史克(GSK)等世界大制药公司都已经邀请他们做专题报告,正讨论如何开展合作。他们认为,这种新方法会对于新药物治疗效果评估和新药设计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项研究也在临床医学研究领域引起很大的反响。

心怀祖国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考虑到中国的3亿吸烟人口和严重的空气污染,肺部疾病的高发病率已成现实,王成波认为如果该项新技术能够在中国获得应用,无疑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于普遍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氦气核磁成像技术中的氦气信号极化是在磁场外完成的,其信号不依赖于成像磁场的强度。因此,在低磁场上,氦气成像应该同样具有很好的成像效果。而低磁场核磁共振成像仪正是中国核磁工业的拳头强项,两者结合,一定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会极大促进中国肺病治疗药物的快速发展。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199-05

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是目前最先进的医用数字信息化成像设备之一,它利用磁场射频脉冲使人体内氢核放声震动产生频射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显示成像,其多参数成像、高对比成像、无辐射等诸多优点使MRI在医学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医用核磁共振成像属于先进仪器,涉及到多方面技术,运用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射频场理论、核物理等多种物理原理,其系统主要由主磁场、梯度磁场、射频磁场、以及中心控制计算机组成。MRI设备广泛的优越性使MRI市场快速增长,安全有效的应用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是提高诊疗质量的基础,但是由于MRI设备占用场地及空间比较大及其复杂的运行原理和模块构成,相对于人身安全因素增多,所以目前医用核磁共振的临床运用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从医用核磁共振系统的成像原理、实际临床运行等角度出发,分析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易出现的故障,并总结MRI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临床故障率,提升设备的完好性,使工作更顺利进行。

1.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风险分析

1.1主磁场风险分析

静电磁场是主磁场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达到足够高的信噪比,则有向高场跨越的趋向,目前3T磁场轻度的系统完全成熟。与此同时,高场强会对铁磁性物体产生强大的吸力,因此带来投射物效应、扭曲、图像伪影、设备故障等风险要素。投射效应指在高强度磁场下,铁磁物体会以一定的速度和作用路径投向磁体的现象,并且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投射效应增强,可以根据物体的磁导率、质量、相隔距离和方位及所处磁场强度等预测投射效应。投射效应不仅破坏磁场磁体本身,磁体运动同样可能会产生严重损害;如果病灶周围一定范围内有磁体存在,磁体由于磁场的吸引,会发生偏移或者移位,导致再次损伤,严重者可能损坏磁体系统或者造成受检人员伤亡。实际工作中,虽然加装了主磁屏蔽系统,但是磁体lm以内磁力很高,只要临近磁体,磁性随即猛增,有医院已经出现类似情况,在摄像机靠近1.5T磁体时,由于磁力突然增大,摄像机直径飞向磁体。另外,磁场5Gs线范围内,磁卡、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受到磁场的损害。

扭曲指具有磁性物体在磁强场下会向平行于BO的方向发生偏转。当人体含有金属等多种植入物时,如血管夹、起搏器携带者、心脏除颤器携带者都会受磁场作用的影响,切割血管或者其他组织间接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生命危险。磁共振伪影是指由于体内器官运动、金属部件遮盖、共振磁场不均匀等导致,这对于诊断的准确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明确伪影产生的原因、正确鉴别和认识伪影,是临床诊断经常面临的问题。伪影常以黑边界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卷折伪影、吉布斯(截断)伪影、拉链状伪影等形式,其中吉布斯(截断)伪影是一种非常强烈、平行排列、黑白相间的一种条状伪影,最为难以辨别。

1.2射频磁场风险分析

射频磁场是指无线电波的频率或磁场频率在100kHz以上的频率。产生一定的电感效应,当受磁场作用感应电压较高时,磁场内一些导电物质附件,如心电图电极等能够接触到皮肤的器具,会产生明显的电击反应,如有发生,不仅影响诊断质量,还会对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同时,人体会吸收一部分射频能量,从而转化为热量,我们称之为射频沉积效应(SAR),射频沉积效应的产生对体温上升敏感的体质影响甚大,受检者很容易就会吸收过量的SAR辐射,从而导致体温上升,对被检患者存在潜在风险。所以规定了SAR的限定值,头部平均限制量为10min内3W/kg,体部15min最大限量为4W/kg,头部10min最大限量为3W/kg,四肢的平均限制量为12W/kg。

1.3梯度磁场风险分析

梯度磁场是在主磁场的基础上外加的一个比主磁场弱很多的磁场,改变主磁场强度,使沿梯度方向具有不同的场强,因此产生不同类型的共振频率,用于空间定位。人体内不同组织的核磁共振有微小差别,而此时梯度磁场可以对信号空间定位,减少整体误差。梯度磁场的快速转换,虽然可以提高扫描速度,但是自旋回波序列和平面回波序列运行带来了典型的噪声,损害听觉,梯度切换速度越快,噪声越大,轻则使人感觉烦躁,严重则导致永久失聪。另外梯度场不仅产生噪音,还会在人体内产生电流,刺激神经,如在髂骨,股骨关节等解剖结构交界,使患者感觉异常,严重者甚至休克。

1.4综合磁场风险分析

根据关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操作人员的恒定磁场暴露水平调查显示,医用MRI设备中,1.9T和2.OT的设备恒定磁场强度最高,并且持续时间长;而机组中磁场强度最高的是MRI的控制面板,微机操作位置的恒定磁场强度略高于本底部;水平高度相比,腹部水平高度的测量值最高,胸部次之,头部最低。对于门诊量较大的医院来讲,操作人员在机房暴露时间相对较长,故操作人员恒定磁场暴露水平较高。

所以对核磁共振设备运行中,保证人员安全最为重要。操作人员应熟知MRI设备原理,熟记MRI的潜在风险,加强磁场安全,强电辐射安全方面的相关教育。与此同时,受检者也应该做好防范工作,受检者提前询问是否做过人工心瓣膜术等;受检前植入物的检查,如磁场对受检者体内起搏器、心脏除颤器、耳蜗植入物、止血夹等。

2.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故障分析

2.1电气系统故障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需要持续不断且稳定的的供电系统,所以单独使用供电系统并配备监控系统,随时查看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当额定电流与保险丝不匹配时,易导致短路或者出现电流不稳定等,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设备机房普遍所用地线,所以对地线电阻进行定期检查,保证电阻在正常范围内。遇到经常“跳闸”,冷头不能启动,导致液氮挥发问题,应当手动开启冷头,防止液氮继续挥发,然后再检查电柜,仔细观察是否因为松动、缺失、破损等情况导致漏电跳闸。如果没有出现,则查看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值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有时候磁体上部分管道结满冰霜,其主要原因是制冷系统RW5的效率太低,液氮大量发挥带走热量,如果水冷管发生渗漏进入制冷系统形成冰栓,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在此情况下,更换压缩机和冷头部分,在更换压缩机前对高低压管路真空泵处理,防止残留杂质。

设备机房也要合理控制温度,而温度控制一直是MRI设备中易忽略的问题。在机房的空调系统中,很多小细节极容易被忽略,其中温度高于合适范围是常见的问题,而温度变化是不常被发现的问题,温度过低,导致核磁共振仪里的半导体反应迟钝。温度的变化同样导致非超导体的中心频率产生漂移。射频和梯度线圈由于发热后绝缘材料性能降低后瞬时放电也容易引起的故障。

机房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光源的变化等极容易使硬件变性,导致设备故障,如压缩机和冷机组故障:压缩机高压开关易出现故障,油路、水路易堵塞,容易忽略积水的满溢。由于季节交替,水温也会随之变化,导致氟利昂低压变化,影响水循环过滤器的正常运行。另外,机房的通风系统,扫描床的微震动等都可导致图像不准确。

2.2运行故障

安装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系统安装和附件使用,没有注意设备之间不兼容,或者机械在安装过程中的摩擦损伤等带来之后的运行故障。移动床不能进出;全身其他组织可以扫描,但是不能扫描头部,则是床移动控制故障,查看床位的运动转运带损坏,查看床位正下方升降位置的光耦传感器是否损坏。

启动或者重启核磁共振系统的时候,扫描面出现故障没有反应。这种故障极有可能是因为计算机非正常关闭导致,先检查计算机和谱仪连接是否正常,射频发射和谱仪是否正常运行;然后重新连接计算机和谱仪,用备份软件覆盖原文件并修复软件系统,重新启动。同样也会遇到正常运行扫面过程中,部分区域成像突然消失,无法重建图像,并自行关机等故障,其可能是磁盘损坏。

射频系统和梯度系统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主要是由于射频系统结合空间中的梯度场进行相位编码成像。如果是在扫描过程中出现报错提示,则有可能是射频放大器的发射管MOS管被击穿;如果扫描过程第一序列正常,而第二序列无法扫描到图像,则可采取将sc扫描柜的三块板替换到同类型其他机器上验证是否损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射频线圈的故障,插头和主线由于长时间的频繁使用,使主线裂断、插针松动、或者也有可能是线圈里的电容损坏,更换同型号电容即可。大多数情况下梯度系统电源更容易出现故障,使图像在同一个方向变形,可以利用三个电源完全相同的原理互换排除故障。

2.3图像故障

信号采集包括图像采集、重建、后处理等过程;信号采集系统的模拟电路包括放大器、连线、滤波板和数字处理电路ADC等系统,在图像采集的时候都会都会出现不确定的故障。当数据储存时,软件数据库满载后,无法再自动处理并储存新数据的时候,就会自动删除原来存档数据,释放空间,用于新的数据存档,从而导致数据丢失故障。

每台核磁共振设备整个运行过程就只有按键的鼠标动作,所以故障排除分析的主要思路就是缩小范围,逐一排除。特别在扫描过程极容易出现图像故障。如图像出现一半清楚,一半模糊,则可以进行PF测试项目,然后进行Mars测试,则可以比较系统的排除故障。当图像出现斜条伪影的时候,可以重新启动机器,如果还是存在同样的情况,则更换不同的线圈,查看线圈接口是否接触不良而导致伪影的出现;另外可以查看辅助设备的静态压,磁体问的温度、湿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设备房间是否存在有其他干扰磁体的物体。当接收到的检测信号低,导致不能正常检测,则有可能频率信号强度不正常,或者是患者不正确等。同样在监视器里出现部分成像消失,则怀疑磁盘运行或者电源电压是否出现异常;图像的一方向不能进行扫描或者图像在一个方向变形,则是梯度系统出现故障。

人为的不适当或者过度复杂操作用户界面,混淆控制系统,对设备设置,测量,运行状态等其他信息模棱两可,使设备处理数据系统故障或者死机等;由于缺乏保养等导致老化、接触不良,也会使数据传输出现错误等故障。而在中间过程,比如自动调谐、增益调整、梯度电流波形调整,尤其是磁共振信号采集和处理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后台进行,并不提供测试或显示窗口,所以应该定期查看,防止故障的产生。

3.机房的维护和保养

3.1保持恒定的运行环境

核磁共振设备室周围的环境与MRI设备显示的图像质量密切相关,在磁体15m范围内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到磁场的均匀度,降低图像质量,因此避免在核磁设备机房周围增设大型含有铁磁性强的物体,如高频率的变压器、输电线等。没有关好屏蔽门,也容易受外界射频干扰磁体空间。另外,机房的通风系统,扫描床的微震动等都可导致图像不准确。

核磁共振设备室温度监控包括扫描室的温度和磁体温度。扫描室的温度维持20%和26%之间。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磁体的温度进而影响设备中心频率的均匀性,当温度高于28℃,磁体温度系统将可能失去控制;而磁体的温度的稳定直接与设备的中心频率的相关,当温度发生一定变化时,磁体温度也会出现故障,所以工作人员严格每天例行监测扫描室的温度,查看空调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使用恒温恒湿机的设备室,要定期更换过滤网,防止长时间的工作会使过滤网积满灰尘造成堵塞,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3.2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是核磁共振设备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影响磁体罐的真空度,在日常维护中尽量不要碰真空阀,使用冷头及辅助冷却设备来抑制传热,及时另补充液氮液氦,保持磁体线圈超导状态。水冷机组内最好注入蒸馏水,防止结垢,导致机内铜管结垢,水流速度下降导致散热不好从而损坏压缩机。在过滤氦气中油雾的时候,吸附器里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吸取氦气中的油雾,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失去吸附作用,油雾就会进入冷头污染管道,并在冷头中造成冻结,还会使活塞磨损,一般两年更换一次吸附器,延长冷头的使用时间。冷机冷却温度低于19℃或者高于21℃,则需要定期更换过滤装置和水箱内的水位,检查水冷压缩机的工作状态。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对水冷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记录冷却温度,检查管路系统的水压,保持良好、稳定的状态,保证超导环境,大大降低液氦的挥发,从而降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运行成本。

3.3磁场系统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6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学的快速发展,低场强磁共振(MRI)检查设备逐步得到普及,使MRI的应用从以往的特殊性转变为现在的普遍性。由于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较CT高,对人体无辐射,检查费用不高,逐步被医生和患者接受,检查人数日益增加[1]。MRI检查多数患者病情较轻,加上很少碰到危重患者(特殊病例),容易使医务人员产生麻痹大意,特别是从事检查工作时间短的年轻医务人员,很容易造成医疗安全隐患。在繁重的工作中,低场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医疗安全问题应引起我们重视。

回顾和总结这几年的MRI检查工作,我们认为构成低场强磁共振检查医疗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1.检查时间长,患者等候时间长;由于低场强MRI检查本身序列多和时间长,每一部位平均15―20分钟,相对CT检查时间长,无形中就让患者等待时间过长。在实际工作中,每位患者平均至少要等候2―3小时。我们遇到一例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患者体质虚弱,在等待检查时,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家属与医院发生了医疗纠纷。2.设备构造、屏蔽环境及噪声对患者产生的恐惧心理;机器设备的压迫感,屏蔽与幽暗的环境,机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刺激,容易对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曾出现患者因恐惧自行爬起事例2例。3.射频噪声对患者的干扰;有些患者对射频噪声比较敏感,主要是儿童和有妄想精神障碍的患者,如没有家属陪伴,无法完成检查,甚至可能发生其它意外。4.检查前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患者每一个都是新的,但检查的医务人员面对每一患者,几乎重复同样的内容,没有个性化沟通,就不是最有效的沟通,存在不足。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内容,医务人员容易放松警惕性,甚至产生烦躁情绪,特别是年轻的、工作时间不长的同志。5.医务人员对某些疾病认识不足。如急性主动脉夹层,检查时的序列及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十分重要,应注意避免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意外。我们遇到几例心律失常的患者,检查完成后,患者自述心脏部位非常难受,其中一例自行爬起终止检查,这可能与射频的生物效应有关。[2] 6. 人为加快检查速度,减少检查序列,或修改设备参数,降低图像质量,容易发生漏诊,引发医疗纠纷。

2 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做好传帮带工作;科室应利用已发生的个案和事例,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在思想上要重视,提高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MRI检查可能发生危险的警惕性,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2 工作上要主动,接到申请检查单后,主动了解患者病情及既往过敏史,对患者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对危重患者应及时处理,优先安排检查,包括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报告,杜绝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进行增强检查。

2.3 检查过程中,注意给患者盖被保暖,防止患者出现咳嗽,影像检查图像质量。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特别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更应注意咳嗽,防止加重病情。急危重患者,应有临床医生在场。

2.4 检查之前,应注重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在MRI检查患者候诊区,用醒目的宣传牌,将磁场的危险性告知患者、陪护及其他人员。有效沟通在MRI检查中能发挥正性积极作用,要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机能状态,帮助患者了解MRI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尽早纠正病人对检查的错误及片面认识,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赢得患者的配合,从而有效降低不安全因素。危重患者、儿童及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检查,安排家属陪同很有必要,防止儿童及有精神障碍的患者自行爬起,出现其它意外。检查时,工作人员要认真监视患者,注意与患者进行对话,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在重视他。

2.5 备好急救药品,完善抢救措施。人人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基本技能,为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利开展检查工作。

只有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主动为患者服务,才能把检查风险降低到最低,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山西省天镇县中医院收治的52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45~83岁,中位年龄68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者24例,2型糖尿病病史者1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者15例。根据英国OCSP分型,腔隙性梗死(LACI)17例,后循环梗死(POCI)14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11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1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如生命体征平稳且无核磁共振检查禁忌证等即尽快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仪器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Signa profile/i 0.2T磁共振系统。患者取仰卧位,以听眦线(OM线,即眼外眦至外耳道的连线)为基线从颅底开始向颅顶逐层进行扫描,常规采用TW1、T2WI横断面图像及T2WI矢状面图像检查。参数设置:层厚10 mm,层距2 mm。

2 结果

全组52例患者均于72 h内明确诊断,6 h以内确诊者11例,占21.15%;6~12 h确诊者27例,占51.92%;12~24 h确诊者10例,占19.23%;24~72 h确诊者4例,占7.69%;72 h以上确诊者为0,尤以发病6~12 h内确诊率最高(51.92%),诊断的准确率为100%。52例患者共确诊病灶总数94个,其中基底节区病变32个,占34.04%;额叶21个,占22.34%;脑室旁14个,占14.89%;顶叶11个,占11.70%;丘脑10个,占10.64%;其他部位病变6个,占6.38%,以基底节区病变最多。MRI诊断与OCSP分型的符合率如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为88.24%(15/17),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为78.57%(11/14),后循环梗死(POCI)为81.82%(9/11),腔隙性梗死(LACI)为70.00%(7/10)。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已经显现出低龄化特点。现今,脑血管病业已成为与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相并列的最高致死率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脑梗死是众多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所以说,临床上脑梗死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多见的疾病,它的特点是发病急且病情变化迅速[4]。尤其是急性脑梗死,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因此早期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所以,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临床医师常常依据患者的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来推断脑梗死患者的大致梗死部位,为初步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5]。但是,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之前,必须对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机理具有详尽的了解,并且需要详尽、客观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应用外加磁场检测其所发射出的电磁波,经过进一步处理,据此显示被扫描对象的内部结构图像,在医疗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及其广泛。当被检测对象被施加一射频脉冲信号时,其氢核能态发生相应变化,射频过后,氢核恢复其初始能态,共振产生的电磁波遂发射出来。原子核振动的微小差别既可被仪器精确地捕捉到,经过进一步的计算机处理,也可能获得反应组织化学结构组成的三维图像,从而可以捕获包括组织中水分的差异以及水分子运动的信息,病理变化就自然被记录下来。

脑梗死的形成多因维持脑部血液供应的动脉系统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及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继而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见于异物(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保证脑部血供的颈动脉,造成血流量骤减甚至血流阻断而导致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6]。基础研究证实,脑缺血发生的几分钟后神经元细胞即发生细胞毒性水肿,影响Na+-K+-ATP酶的功能,细胞内液增加,细胞外液减少致细胞肿胀。随着缺血状态的持续,血脑屏障逐渐被打破,缺血脑组织发生血管源性水肿,区域内总含水量逐渐增加,此时行核磁共振成像时T2WI、T1WI异常信号逐步显现[7]。

核磁共振和CT均为诊断脑梗死的常用影像学方法,但既往研究表明,CT对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及精确度均与核磁共振有一定的差距。MRI既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颅脑的解剖结构,又具有较高的诊断精细度,对于梗死早期的缺血水肿变化比较敏感,能够清晰地将周围组织与病灶区分。核磁共振的优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诊断率高;(2)MRI检查对早期病灶的检出率高;(3)MRI检查无骨伪影干扰,对CT等检查不易显示的脑干区域及后额窝病灶可清楚显像,其精确度可达到直径2 mm内;(4)无须造影加强,有效避免碘油造影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8-9]。因此,MRI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客观地对患者病变进行评估,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较为准确全面的证据[10]。

本组全部52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其中12 h以内确诊率为51.92%,符合脑梗死病理生理发展特点。其脑梗死病灶的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额叶、脑室旁、顶叶、丘脑,与陈义禄等[11]所报道的研究结论一致。其MRI检测结果与OCSP分型符合率均高于70%,与国内研究报道结果相符[12]。

参考文献

[1]胡秀丽,柴风莉.出血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4):506-507.

[2]张丽雁.MRI对临床诊治脑梗死的诊断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6-17.

[3]刘建祥,万志方,张俊安,等.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部CT所见病灶与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的关系[J].中国医疗前沿,2012,7(7):96.

[4]李慎茂.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0):1454-1455.

[5]朱丰裕.5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诊断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23.

[6]赵梅青,季晓东.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l(8):1304.

[7]张琪,高颖,高秀双,等.多序列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5):506.

[8]马清,黄清玲,肖朝勇,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2):137-139.

[9]张晓莉,郑素萍,杨志伟,等.常规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化评估急性脑梗死发病:与CT及常规MRI的成本效果比[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42-44.

[10]李超,李冬雪.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67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5):561.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8

法律属于社会科学,作为法律基本理论的法哲学问题则既属于社会科学问题,又属于哲学问题。所以,法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法律认知科学是指运用认知科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法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法律认知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文社科的法哲学问题,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衔接。

与传统的法哲学讲授、讨论的方法不同,法律认知科学也可以采用实验的教学研究方法。但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与自然科学(医学和生物学)实验有本质区别。一般的医学和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生命体的生理状况和病变的医治问题,而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则是运用医学或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法律决策中生理心理过程,研究人文社科问题的生理基础。

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实验之前的课程讲授

1.相关法哲学理论的讲授。法哲学理论的讲授,主要是介绍现有的一些法哲学流派和主要的法哲学观点争议,这为日后提出问题奠定了基础。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设计主要是运用生理实验解决法哲学问题或者部门法的主要问题,所以人文社科问题是实验的目的之所在。很多法律认知科学的生理实验流程大同小异,运用的设备相差无几,但是其所解决的法哲学问题却大相径庭,所以,相关的法哲学理论的基础必须夯实,否则实验就是无的放矢。

为了进行“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就必须让学生选修“法哲学”、“西方法律思想史”和各个部分法的法哲学课程(如“民法哲学”、“刑法哲学”、“诉讼法基础理论”等课程)。为此,我们开设了“西方法理学”和“法哲学”等课程。通过相关法哲学课程的讲授,并组织学生对部分重点问题、争议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炼出核心争议之所在,由此设想日后可以进行实验的粗略方案。这一点也是体现“认知研究”与“治疗研究”之间的区别,体现我们研究的人文社科的目的指向(而非一般的自然科学或医学意义)。此外,我们还为法学硕士生开设了“神经元法学”和“法律认知科学”等课程,对此类问题的探讨更为专业、细致。

2.联系医院的医生前来讲课。由于课程具有跨学科性质,这种课程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本学科的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背景,但毕竟其主导学科还是法学或法理学,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学识显然不如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前来授课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对于法律心理实验课程而言,这方面主要是请医院的医生前来上课。这里包含了以下三类,一类是神经科专业的医生,其为我们讲解脑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部分高学历的医生由于拥有系统的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教育和科研知识,甚至还可能从事过“认知”领域的生理研究,就能够从“生理心理学”的“认知”角度为我们讲解实验设计的方案、流程等对实验特别有意义的问题。

3.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参观。由于法学专业学生对工科和医科的实验室一般都比较陌生,如果他们对医疗设备或者医学实验室没有相关的认识,就不可能设计出好的实验方案,因此,非常有必要让他们参观实验室或者医疗设备。在参观的过程中,由医务和实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其中包括仪器、操作流程和仪器软件的介绍。老师和学生甚至可以进一步接触机器,如进入密封的磁共振室,躺入磁共振仪器内模拟作为实验的受试者。这样,他们能够亲身体会到躺在仪器内接受检查或实验者的境况,设计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从事“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仪器设备与“医学治疗和检查”的实验设备虽然相同,但是依旧存在一些差别。如磁共振机器,一般医学治疗目的进行的检查往往只需要运用“1.5T”级别的机器;虽然这种级别的机器也能运用于“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但是相关实验对仪器的要求往往更高,通常要求是“3.0T”级,此级别仪器在普通医学检查中的运用就比较少;认知科学实验的磁共振仪器甚至使用到高达“12T”级别。

二、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工作

1.通读实验报告。法律认知科学相关的实验论文很多,必须进行大范围的选题筛选。粗略筛选之后的论文,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读。研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看看研究现状,知道他人的研究进程、重点、热点和难点。通过这些研读,我们就能够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度,选择尚未研究(发表的)而又可能比较重要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日后实验选题的大致范围。

二是参考他们的研究手段、流程,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借鉴。现在发表的论文,一般都会大致介绍实验的流程。然而,学术论文毕竟不是实验报告,其更多侧重于问题的提出、解决和分析,流程的介绍往往比较粗糙。当然,部分学术论文也有比较详细的实验流程,对此类论文的仔细研习,就能对实验设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①

2.对主题进行社会科学的探讨。在进行文献研读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得出大致的可能的研究“主题”,这时返回法律社会科学领域,以法哲学的视角重新进行审阅,才能更好地获得“生理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自然衔接。在生理自然科学领域可能可以从事实验研究的“主题”,还必须获得“法哲学”、“法社会科学”上的意义。因为,有的问题虽然在自然科学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然而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其意义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或者意义就不那么直接)。此类论文的价值更多是在“治疗性”而非“认知性”。很多人文社会科学(法哲学)的问题虽然意义重大,但从自然科学(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现阶段却还缺乏研究该问题的“方法”和“设备”。所以,必须获得二者的协调和平衡。

主题的选定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第一个难点。这个难点意指“我们要解决什么主题”,其既涉及“什么主题十分重要”,又指“对该主题的研究到什么程度”,还指“现在已经具备研究该主题的手段或方法”。

3.组织实验设计。从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角度看,组织实验设计的第一步是设计实验方案,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计何种方案、设计何种场景、设计何种问题,以及何种音像、问卷材料,都关系到实验结果的真实与否。这也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第二个难点。我们要设计出一些“场景”或者“问题”,让受试者在这种环境下能更真实地思考或者表达情绪,从而得出比较真实的实验结果。

西方国家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比较巧妙的实验设计,例如对于道德中不公正问题的容忍情况,研究者在最后通牒实验中,部分受试者拒绝接受不公平的分配方案,这是其情绪化的表现。该实验设计如下②:19名(方案接受者,“responder”)接受磁共振扫描,共进行了30轮游戏,对手(方案的提出者,“offer”)部分是人,部分是计算机。每次都涉及10美元的瓜分。对手所提出的方案中,一半是公平的(对半开),剩下的为2次“9比1”,2次“8比2”,1次“7比3”;在这些方案中,方案提出者的分配比例较大,而接受者的比例较小。结果是,对于公平的方案,方案接受者都接受了;越不公平的方案,则参与者的接受率越低,“7比3方案”至“对半开方案”的所有方案(即“5∶ 5”,“6∶ 4”,“7∶ 3”)都被接受了。在“9比1”和“8比2”两种方案中,如果“方案提出者是人”,则其方案的接受率低于“方案的提出者是计算机”。这就意味着方案接受者对于不公平方案存有情感性反应。这种不公平引发的脑区为:两侧前脑岛(bilateral anterior insula)、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这证明了两侧前脑岛(bilateral anterior insula)厌恶不公平,作为负面情感的脑区,其反映出了对于不公平方案的厌恶。诸如此类实验设计非常巧妙,就能够为我们进行相关实验提供设计上的参考或模仿。

4.进行预实验。在实验设计之后,有必要进行预实验,检验实验的可实施程度。这种预实验,可以提升实验者的信心,也可以作为申请相关课题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预实验还可以检测实验的可行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缺陷进行适当的修正。

在预实验之后,还必须进行志愿者的招募和筛选。

三、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实验的核心状态。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流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与医学实验相比通常更简单。其运用的仪器设备有核磁共振(FMRI)、眼动仪和脑电图等,其中核磁共振最为典型。该仪器不仅运用于医学治疗和研究,现在还广泛运用于认知科学的各类研究。核磁共振运用于法律认知科学的研究,主要优点在于其定位非常准确(虽然时间上稍有迟滞)。

由于实验的磁共振仪器操作是高度专业化工作(而且机器极为昂贵),只能由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因此法学教师和学生不能从事,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四、实验之后的分析总结

实验之后的分析总结属于实验的后期工作,主要是数据、图像分析,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分析总结。

1.数据、图像分析。数据分析具有客观性,需要专业的实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主要运用核磁共振仪器,对于脑区图像的要求比较高,还需要比较好的核磁共振配套分析软件,对此进行精细的分析。此类软件一般只有磁共振专业技术人员才会使用,由他们进行相关数据图像分析比较科学。如果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必须建立数据模型,则还需要数学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的工作。

此外,除了实验工作人员和数学人才外,还需要神经科专业医师或者认知神经学专家对此类数据和图像进行“认知神经心理”方面的分析。这种分析就是我们后期进行人文社会分析和理论化的基础。

2.进行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分析总结。与前一步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相比,对实验结果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析总结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质。我们需要从已有的数据和图像,根据我们需要解决的人文社科(法哲学)主题进行解读。这种解读是人文社科的解读,是运用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人文社科的结论。所以,一定的主观性是原有的实验设计思路和人文社科理论基础的延续。现有实验的理论分析,如道德的情感性实验,就需要根据道德哲学理论进行分析;“先天犯罪人”问题的实验,这就需要根据刑法哲学理论进行相关探讨。

五、注意事项

1.“主题的选定”、“实验设计”和“理论性总结”这三点是整个流程的重中之重。这三点工作如果没有做好,整个实验就是失败的实验。这三点如果做好了,实验获得成功的概率就非常大。

2.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法律基础理论)和医学两个大领域(两大领域内还有各个小专业)的工作者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尤其需要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随着知识分工越来越精细,知识总量的迅速膨胀,此类合作需要跨越多个传统学科。一方面,我们跨越的知识领域非常大,另一方面,在各种细微领域却依旧要求保持原有的严谨性(否则就违背科学的客观性)。所以,很难有一个人在多个领域内同时保有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为了在多个学科领域内的合作能够维系原有各个学科的严密性,我们只能求助于多学科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这是完成此类工作的最佳模式,所以我们必须组建紧密团结的团队。

注释:

①在认知科学领域,例如以下论文:M.R.DELGADO,H.M.LOCKE,V.A.STENGER,J.A.FIEZ.Dorsal striatum responses to reward and punishment:Effects of valence and magnitude manipulations.Cognitive,Affective& Behavioral Neuroscience,2003,3(1):27-38.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9

前言: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的任务是源源不断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的过程就是认真领会教师讲的内容。在物理课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教与学的密切配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得教学相长。

1.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

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这是搞好教学,吸引学生的首要环节,教师知识渊博,讲课才能内容丰富,生动活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职欲望,并对教师信服,对教师讲的课程,学生乐于听,又乐于记笔记,手、耳、脑并用,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就会达到当堂基本上解决问题的好效果。这样接受知识所付出时间较少,作业完成得快又好,学习成绩提高得也快。例如:在讲物理课“共振”一节时,共振条件不难记住,但由于学生眼界狭窄,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对“共振”在技术上的意义认识不深,在教学中应尽量多举实际例子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我国古代洛阳某寺的房间里挂着一种乐器---磬,它经常自鸣作响;19世纪的法国里昂,一队士兵以整齐的步伐走在某座桥上,由于震动而使桥倒塌。20世纪美国华盛顿州的普热海峡麦桥,在建成后仅四个月在阵阵持续的大风中,这座桥发生剧烈的震动而使主桥毁坏。这些无一不是由共振引起的。在当今,共振应用的更多。收音机信号的接受,飞机的遥控,回收卫星以及手机,这些都是人们利用共振(电谐振)对它的控制的。再比如:在讲《力》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时候,我讲了一个《张飞自抱自己》,故事中有一情节:“传说,有一天,张飞嘲笑小孩无法抱起一小石块,但小孩要求张飞把自己抱起来”。我以此为悬念要求学生们猜测故事的最后的结局,由于同学门不具备力的基础知识,想当然地认为张飞力大无比,能轻而易举的抱起自己,当时课堂就活跃起来,有的自做实验,有的重复故事情节,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的解答,最后明白了“力是物体间的作用”和“力和力气的区别”。教师在课堂上不妨举这些事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反之,脱离实际,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物理概念公式,是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

2. 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媒介。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正确运用语言是从事教学的起码条件,高超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口齿清楚,语调适度,用词恰当,悦耳动听。同时,还要做到言之有物,词汇丰富,节奏分明,声调悠扬顿挫,表述生动流畅,产生一种语言魅力。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 生动的实验吸引学生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纵观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中的根本性的发现,不是在书桌上,而是在实验室里开始的。

首先从我国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和小孔成像等都进行了实验研究。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用实验方法研究和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伽利略继承了阿基米德的传统,认为实验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更新观念。他巧妙地设计过许多实验,并从实验中总结出物理规律。物理学家焦耳从1843年到1878年,采用了原理各异的方法,做了400余次实验,以日益精确的数据为能量守恒定律提供了毋庸质疑的实验证明。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进行的光的干涉实验促成了光的波动学说的建立。而德国科学家赫磁在1888年做电磁波实验则使麦克斯韦的电磁场 理论获得普遍承认。其他如原子结构、光的本性、基本粒子研究等,无一不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20世纪内物理学奖三分之一以上是奖给物理实验或与物理实验有关的项目,这也充分说明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的一种形式,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时,一般常常用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和很大的,但无法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大气压的存在。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大气压的存在,我让学生们准备一盒纸盒饮料,接着让同学们通过吸管向盒内吹气,然后松口,同学们被突然喷出的饮料弄得晕头转向,这时,有的同学自言自语地说到“是空气压出来的”。学生们对这种现象很好奇,使他们知道了物理离他们是那么近。最后我让同学们把饮料吸完,继续吸气,通过观察,发现纸盒变形,使同学们进一步体验到生活中大气压的存在。通过这样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电磁感应”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做以下实验:把线圈(螺线管)的两端接在(演示)电表上组成闭合回路,当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时,可以看到电流表的指针会向一方偏转,拔出磁铁时,又会向另一方偏转,但磁铁在线圈里不动的时候,指针并不偏转,学生在观察教师做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过来了,接着,可以分作几个小问题向学生提出:(1)当线圈中插入磁铁时,电路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

(2)当从线圈中拔出磁铁时,电路中为什么也会产生感应电流?(3)当磁铁在线圈中不动时,为什么表针不动?通过演示实验,,并提出有关问题,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对上述问题就产生了疑问和惊奇,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学生有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严谨的态度感染学生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10

1.1 接诊的准备 当患者一踏进核磁科,首先一声亲切的问候,使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得以慰籍,耐心细致的询问,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信息,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和患者“互换角色”,理解患者心情,做到恰到好处的解释,不论他的职务高低,贫富贵贱,都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对患者的正当愿望和合理要求,给予重视和支持,使患者有安全感。对医生的工作能理解、配合、支持。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检查顺序。如突发血栓的患者,溶栓要抢时间,要优先安排; 做上腹检查的患者,需要禁食水,应安排在上午检查,需憋尿的患者和儿童,要在患者准备好的情况下优先检查,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不能给予优先照顾,患者由此会产生不满情绪,如不能准确掌握患者的不满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采取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患者会变得敏感、挑剔,寻找理由迁怒于接诊人员,发泄不满情绪,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针对患者来自不同原因的紧张、焦虑、悲观情绪,在接诊时应耐心劝导,细心解释,介绍科室的先进设备,医师力量等,使患者与我们的心理勾通更加融洽,为患者预置出良好的适应诊查的心理环境。有时患者烦躁时,可以对其说一些诙谐的语言,让患者开心,以减少患者的陌生感,让患者有被关怀的感觉,通过沟通也可以收集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帮助。

1.2 特殊部位检查前的准备

1.2.1 腹部MR检查前的准备 做上腹部(肝、胆、脾、胰、肾)MR检查时要空腹,检查前可饮足量的水,使胃与肝脾的界限显示更清楚,腹部检查时为了减少呼吸运动伪影,必须使用呼吸门控,为了节省时间,扫描前嘱患者家属训练患者做平静有规律的呼吸,如果患者呼吸配合不理想时,也会产生呼吸运动伪影,特别是老年和儿童,做好呼吸训练更为重要。

1.2.2 MRU扫描准备 做MRU的当日早晨禁食水、憋尿,防止胃肠道内水份太多,干扰病变的显示和观察。

1.2.3 MRCP扫描准备 做MRCP当日早晨禁食水,防止胃肠道内水成像太多,影响对胆道的显示和观察,但在检查前,要饮少量的水,对胆道周围的图像显示更加清楚。

1.2.4 心脏、心血管常见病的特殊检查要求 做心脏及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检查前护士应注意掌握检查的适应证,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全面评价患者的身体情况,尤其是心脏功能,心脏抗缺氧能力等,检查前注意有无心律不齐,如有心律不齐,应经过内科医生治疗后,再行检查。对于重症及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应在临床医师陪同下进行检查。

1.2.5 盆腔MR检查的准备 盆腔检查的患者,要求憋尿,使膀胱充盈。女性患者要将金属节育环取出。

1.2.6 小儿MR检查的准备 对于难以配合检查的儿童,为防止患儿躁动导致的自身伤害及不合作带来的图像伪影,需在检查前半小时,使用镇静催眠剂,检查前一天改变孩子的睡眠习惯,如晚睡早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在检查前入眠。

1.3 进入检查室内的准备 MR成像设备的核心是由磁性材料或产生磁场的线圈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磁体,好比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在它周围3~5 m的范围内产生一个大磁场,对所有磁易感性物质,有强大的吸引力,如果人体内,装有磁易感性物质及装置,磁共振产生磁场时可导致这些结构移动或功能丧失,因此,做MR检查前应做如下准备:①戴有假牙、电子耳、义眼者会影响检查,需要摘下放在检查室外;②手机手表等电子仪器及金属机械进入检查室内会对上述仪器功能造成损坏,不能带入检查室;③信用卡、磁卡等带有磁条的卡类,进入检查室会失去磁条功能,不能带入检查室;④金属皮带扣、衣扣、拉链、钥匙、硬币、打火机、耳环、戒子等无固定的金属物进入检查室内会伤及人体不能带入检查室;⑤心脏及血管内放有金属支架、金属夹及体内有金属植入者,禁止做此项检查。

2 检查中的心理护理

初次受检的的患者很容易产生恐惧、顾虑、紧张的心理,当被送入窄小的扫描孔内,机器发出的射频的噪声时,患者的压迫感和恐惧感就更加明显,有些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心慌、胸闷、呼吸急促等紧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扫描,可导致图像模糊,达不到检查效果,个别患者会产生拒绝检查的想法,医护人员应细致入微地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及眼神等特点,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同时,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家属陪伴在身边,同时护士应以平静、亲切、和谐的语言介绍扫描的全过程,让患者先熟悉扫描室内的环境,说明检查并不可怕,没有有害射线,不会伤害身体,使其逐渐消除恐惧心理,对完成检查充满信心,检查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呼吸配合,要及时给予表扬,儿童患者要给予适度的抚摸,如触摸患儿的脚或手或紧握其手,使之感觉到亲人的支持,减少情绪的不稳定,顺利完成检查,总之,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不同的心理活动状态及要求,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放松心情,主动配合检查,检查过程中应询问有无不适,对于患者的合作要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可以分散其注意力,使检查顺利完成。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11

从薛定谔方程来讨论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自由正负电子的波由实波和虚波组成,而γ光子的波则为γ光子中轴线两侧的两组实波组成,即当γ光子绕一点进行旋转时,γ光子的一侧波变成了点内的波,成为了虚波,而另一侧的波仍为实波。当构成正负电子的三个磁力线环分别绕三维坐标轴X、Y、Z轴旋转,以坐标原点为切点进行旋转时,相位差分别为120℃,可以推导出:自由正负电子的波动性会产生一个螺旋式的振动前进,而自由正负电子所产生的位置机率波存在的机会也正是薛定谔方程中自由正负电子的实波平方的大小。

其它的粒子都是由正负电子构成,因此,所有粒子的量子化过程都符合薛定谔方程也就很正常。

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r=mec2也可以得出,正负电子的质能转换为Er=mec2=hν=0.511MeV,即正负电子的质量me=9.11×10-31kg,将正负电子的质量除以光速以后得:m===9.0958×10kg ,与正负电子产生的γ光子的质量与能量相统一了起来,hν=0.511MeV。由此,所有物质的质量和能量都遵从了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r=mec2,这一方程从另一个方面充分证明了,物质是由正负电子组成的这一正确推断。

其它的实验数据还有:质子内边界70%的地方存在电荷,但又不显示整体电性,质子和中子又都能对外释出正或负电子等等,都充分说明了物质是由正负电子组成的事实依据。

2 几个定理

①正、负电子内三个磁力线环分为三层,从最内层绕Z轴旋转的磁力线环层、绕Y轴旋转的中间磁力线环层、最外面的绕X轴旋转的磁力线环层。组成正、负电子的三个磁力线环旋转的相位分别相差120o,正、负电子相结合在一起时,两个电子的磁力线环相互啮合,磁力线环避免相互碰撞,因为磁力线环碰在一起时,就会产生磁力线重新分布,磁力线环就会遭到破坏。

②正负电子相结合在一起时,相互啮合的两个磁力线环的磁力线方向必须为同向。如果磁力线环反向,也会导致磁力线环遭到破坏。

③物质以正电子为核心,正、负电子相间排列,每个正电子以正方体的形式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连接六个负电子,同样,每个负电子也以正方体的形式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相连接六个正电子。

④正、负电子相接合形成正方体,物质为以正电子在正方体的核心形式,并以正电子为核进行自旋,在自旋轴的两端还可以再连接其它的结构,这也是产生同位旋只有两种的原因。所有物质粒子核心具有正电性,物质粒子表面具有负电性;反物质粒子核心具有负电性,反物质粒子表面具有正电性;正磁物质和反磁物质类推。所有粒子的结构均有一个核心并以核心为轴进行自旋,在自旋轴上宇称对称,即粒子围绕自旋轴呈轴对称性,达到自旋角动量平衡。中微子是唯一没有核心结构,是特例除外。

3 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与量子理论

3.1 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如图3-1-1 所示,三组磁力线环分别以三维坐标原点O点为切点,绕X轴(红色磁力线环)、绕Y轴(黄色磁力线环)、绕Z轴(蓝色磁力线环)旋转,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这是一个负电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每个磁力线环的外侧旋转时产生了负电场,而磁力线环的内侧则会产生微弱的正电场,从整个负电子结构来看,负电子的内部存在着微弱的正电场核心,外部存在着负电场,成为负电子的一个电子的电量:q=-1.6×10-19库仑的电量。

除上面负电子的结构图外,还有正电子的结构图,以及以电力线环旋转时产生正磁极子和负磁极子。共四种物质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如图3-1-2 ,这是一张经典的实验室粒子反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右半部分是把图中左半部分中的部分粒子的轨迹简化出来,这里我们不去管它。现在来看左半部分的粒子轨迹图中,γ光子既可以形成正负电子也可以形成正反磁极子;如果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加上电场,那么就可以发现磁极子的轨迹,在电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只有磁极子,而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只有带电粒子。

[图3-1-2]

3.2 γ光子的结构和组成,γ光子的波动方程,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平面单色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x,t)=Acos2π(-)=Acos2π(νt-),E=Ecosω(t-)和H=Hcosω(t-)为γ光子电磁波的函数式。如图3-2 中的图(1)所示,在图中,电力线环平行于Y轴垂直于Z轴,磁力线环平行于Z轴垂直于Y轴。在这里γ光子的传播过程中,其电力线和磁力线都是闭合的电力线环和磁力线环,同时,电力线环和磁力线环是相互平等的,在性质和规律上没有区别,否则,如果电力线或磁力线是开环,那么,在传播过程中就会产生损耗,但事实证明光子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任何损耗。

由图3-2 γ光子的结构图中可以得出,γ光子以OX轴为轴线,分为上下两组波,上侧波动方程为:y(x,t)=Asin2π(-)=Asin2π(νt-);下侧波动方程为:y(x,t)=Acos2π(-)=Acos2π(νt-)。因此,γ光子的全波动方程为:y(x,t)=Asin2π(-)+Acos2π(-)=Acos2π(νt-)+Asin2π(νt-)

①γ光子的长度计算:从γ光子的能量计算公式:E=mc2=hν可以得出:式中的h即普朗克恒量是个常数,为不变量,只有ν为γ光子的频率,而是以1秒为计量单位,即为γ光子在1秒钟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而且表示γ光子在长达3×108m的长度上,每振动一次其能量为h(普朗克常数)的量。但实际结果却是,设γ光子的长度为L,那么,γ光子每振动一次的能量为h",则可得到:h"=。这里,γ光子的实际长度只有L=1.233×10×h=8.175×10-12m,式中光量子的长度也是量子化的,h为线长,即1.233×10代表电子一个磁力线环在1秒时间内旋转的次数,这样电子一个磁力线环在1秒时间内旋转所产生的磁矩既不等于1.233×10个磁力线环的磁矩相加,又大于一个磁力线环所产生的磁矩;因此,在此认为γ光子的长度为普朗克常数的1.233×10倍的长度,即L=1.233×10×h=8.175×10-12m,这就是γ光子的实际长度。实际γ光子振动一次的能量为h普朗克常数=3.67×10倍。即h光=6.63×10-34×3.67×1019=2.43×10-14。一个γ光子的波长为:λ===2.43×10m,一个γ光子中电磁波振动的次数为:n==336.00次,因此可得γ光子中电磁波振动一次的能量为:h==3.67×10×h=2.433×10。

②所有光子的长度在同一个参照系内绝对为等长,即为8.175×10m长,因为从E=hν,所有光子都是在绝对长度3×10m(即光在真空中传播1秒所走过的长度)中,振动的次数乘以h普朗克常数得出,即:E=hν=h=hc,c=λ=,所以,所有的光子的长度在同一个参照系里绝对等长。

③γ光子为上下两组平面波,这里把γ光子的长度定为OB,当上下两组波长度相等,沿X轴直线前进时,γ光子只有动质量,当正负电子相结合相互湮灭成一对γ光子时,γ光子的动质量的大小为:mγ=0.511MeV。

④当γ光子的中轴线OB收缩,即γ光子向一侧纽曲时,如图3-2中的图(2)所示,这时γ光子处于纠缠态,表现为一部分静质量。在这里把图(1)OB长度定为100%,这时的γ的静质量为:mγ=0;把图3-2中的图(3)中OB收缩为一点时,即OB=0,OB的长度定为0%,这时的γ的静质量为100%,即为mγ=0.511MeV,那么,

在图(2)中的OB的长度介于0%-100%,其静质量也介于0-0.511MeV之间。

电子中微子νe的质能值为:Eνe=8×0.511MeV=4.088MeV。但在实验室测定的静质量小于m=0.00002MeV,电子中微子νe的静质量与质能值之比为:==4.9×10,由此得到,电子中微子νe ===即电子中微子中的正负电子相互不完全湮灭,成为纠缠态,其中的γ光子的纽曲度为=0.0000005%,即正负电子处于不完全湮灭的纠缠态中,组成电子中微子νe中的电磁波是以曲度纽曲前进。νμ中微子的质能总值为:E=216×0.511MeV=110.376MeV,但在实验室测定的静质量为小于m=0.16 MeV,可得,νμ中微子的静质量与质能总值之比为:=≈0.145%,即νu中微子中的电磁波是以=0.145%纽曲度前进。ντ中微子的质能值为:ντ=8×64×0.511MeV=261.632MeV,但在实验室测定的静质量小于31MeV,可得,ντ子只有12%的纽曲度前进。可以得出,在无核心的中微子粒子的结构和组成当中,随着正负电子对的增多,组成中微子体积的增大,中微子中正负电子湮灭产生崩塌的程度越来越小,表现的静质量的百分比越来越高。由经验公式y=ebx+c可初步求得:0.00002=eb4.088+c,0.16=eb110.376+c ,31=eb261.632+c得到静质量不断加大的经验公试。

在图3-2 中的(3)还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当OB收缩为一点时,上面的波从实波转变成为了虚波,即上侧波从点外波转入到点内的虚拟波,转入电子内,虚波产生了一个微弱核心电量(负电子内的核心为正电荷,正电子的核心内为负电荷)。

3.3 γ光子转变成正负电子的量子化过程

3.3.1 正负电子相结合生成一对γ光子的能量为0.511MeV,根据Er=mec2=0.511MeV,me为电子的质量,c为光速,MeV为兆电子伏特。又γ光子的能量等于γ光子频率ν乘普郎克恒量h,即hν=0.511MeV,得γ光子的频率为:ν===1.233×10。

同时,再根据c为光速,电子的半径re为re=2.82×10-15m,光速c=3×108米/秒。磁力线环以光速绕X轴旋转,则磁力线环每秒钟内旋转的圈数n为:2πnre=c,式中n为磁力线环每秒绕X轴旋转的圈数,故得:n=1.69×1022转/秒。

比较以上两种结果:一是以质能方程Er=mec2算得γ光子频率为ν=1.233×1022;二是根据光速绕电子半径线速度旋转算得γ光子频率为n=1.69×1022转/秒。两者的关系为:==0.730。

3.3.2 由图3-2 中的图(1)和图(3)可以看出,在图(1)中γ光子的波动方程为:y(x,t)=Acos2π(νt-)+Asin2π(νt-),当γ光子的OB收缩成为一点时,γ光子上方的波转变成为了虚波,即Asin2π(νt-)iAsin2π(νt-),这时γ光子转变成为电子以后的波因而也就转变成了:y(x,t)=Acos2π(νt-)+iAsin2π(νt-)=Ae,具体的变化过程如下。

3.3.3 ①欧拉公式:eix=cosx+isinx,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i是虚数单位,其过程推导如下:因为ex =1+++++... cosx=1-+-... sinx=x-+-... 在ex的展开式中把x换成±ix,则可得下式:(±ix)2 =-1,(±i)3=[+] i,(±i)4=1...,e±ix=1±-[+] +...=(1-+...)±i(x-...)由此可得:e±ix=cosx±isinx,将式中的x换成-x可得:e-ix=cosx-isinx,此可得:sinx=,cosx=,将eix=cosx+isinx中的x换成π就可得到:eiπ+1=0,所以,在波动学中,描述波动过程的数学函数都是空间、时间的二元函数式,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平面单色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x,t)=Acos2π(-)=Acos2π(νt-),应用欧拉公式eiπ=cosx+isinx可得到:y(x,t)=Ae。再由德布罗意公式可得:E=hνν=,p=m===,[h] ==推导出:y(x,t)=Ae=

Ae,即沿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的自由粒子的波函数为:ψ(,t)=Ae。

②γ光子为平面波,其波动方程为:y=Acosω(t-),为机械波的函数。E=E0cosω(t-)和H=H0cosω(t-)为γ光子电磁波的函数式。动质量为m,速度为的自由粒子,能量为E,动量为,频率为ν,波长为λ,如图3-3所示,图中的(1)坐标系为电子结构和组成中一个磁力线环绕Z轴旋转的平面波函数图,图3-3中(2)为γ光子一个波长的光延t(X)轴前进的波函数图。

[图3-3]

在图3-3 的(1)坐标系中,磁力线环从ωt=0开始,磁力线环的直径为re,即从OA开始旋转,磁力线环旋转一周即2π时,磁力线环又回到了OX轴的位置,那么对应的γ光子的一个波长λ在图3-3 的(2)坐标系中,则从坐标原点O点开始延t(X)方向向前运动,那么一个波长λ,此时,γ光子从O的位置前进到了B的位置,即光前进一个波长λ时,旋转的弧度为2π,同时2π=OB=4re=λ,此时的λ=cT,T为γ光子的一个频率周期,c为真空光速,由此可得:4re=cT,同时,电子中的磁力线环旋转一周,其周长为:2πre=6.28re>4re=λ,即电子的外边界旋转速度比光速c要大,而其比值:==0.640,与==0.730。可得电子的经典半径应为,re==2.468m×10-15m,这就是电子的实际经典半径,丁肇中小组的实验测得电子的史瓦兹半径应为电子的内半径为:re内=4×10-19m。

3.3.4 普朗克常数与电子磁力线环的关系,[h] ===1.056×10-34,即从几何意义上可理解为[h] 是电子中一个磁力线环的量,h为电子中一个磁力线环绕轴旋转一周的量,h为普朗克常数。由此可得,一个普朗克常数等于电子中磁力线环旋转一周所产生的磁力线环能量,即h一周=2π[h] 一周=2παB磁力线环,也就是说:[h] ===1.056×10-34=αB磁力线环,α为磁力线环能量转换系数,这里磁力线环在单位时间里旋转的量有个累积过程,其累积量的大小为:=1.233×1022αB磁力线环×2π=1.233×1022h。

电子自旋频率:ν==××=3.56×1010

这里,γ光子转变成为构成正负电子的一个磁力线环旋转后所产生的磁矩为:=1.233×1022h=8.175×10-12。

3.4 薛定谔方程 ①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自由粒子的波函数为:ψ(,t)=Ae=ψ0e,进行,x、y、z求二阶偏导数微商可得:=ψ0e・px=ψ・px,所以,=ψ(px)2=-ψ,同理可得:=-ψ,=-ψ。将三个二阶偏导数微商相加得到:(++)ψ=-ψ,在这里有:?2= (拉普拉斯算符)。所以有:?2ψ=-ψ…(1)。再对式ψ=ψ0e 进行对t求一阶偏导数微商,可得到:=-Eψ…(2),在这里有E=可推导出:Eψ=ψ…(3),将(1)和(2)代入到(3)便可得到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2ψ=i[h]

②力场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由?2ψ=-ψ可得到p2ψ=-[h] 2?2ψ…(4);=-Eψ可得到Eψ=i[h] ...(5),把(4)式和(5)代入到处在一个力场中的非自由粒子,即粒子的能量为粒子的动能+粒子的势能U,即E=+U中便可得到薛定谔方程的一般式,即力场中粒子行为的微分方程:-?2ψ+Uψ=i[h]

③定态薛定谔方程,即粒子的能量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所以,能量不随时间变,波函数可以被分离变量:ψ=ψ(x,y,z)f(t)将其代入到薛定谔方程的一般形式便可得到:[-?2u+νu]f=i[h] u[-?2u+νu]=这里设它们等于一个与时间和坐标均无关的常数E,那么可得:[=E(7)

-?2u+νu=Eu(8)] 解微分方程(7)和(8)可得方程:f=ke,由此得到:ψ(x,y,z,t)=u(x,y,z)e,这时的E就是能量,这种态就为定态。这里:能量E不随时间变化;其中的-?2u+νu=Eu即为定态薛定谔方程。

3.5 修改后的薛定谔方程 达到普适的曹氏薛定谔方程,这里之所以称为曹氏薛定谔方程,主要是因还要经过实验的验证后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因此还请大家理解。

3.5.1 温度就是热质。什么是温度,任何物质达到热平衡都只有三个途径:传导、对流、辐射。而且任何物质达到热平衡都可以切断传导、对流,只通过辐射一种途径达到热平衡。这一点恰恰说明了温度是热质,关于热质的重新讨论,这只是一个老话题而己,前人己有各自充分的论证。在这里只说笔者将其称为热质的理由:首先,辐射是什么,辐射就是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电磁波是什么,电磁波就是物质,只有动质量没有静质量的物质,所有物体温度升高或下降都可以通过对外辐射多少电磁波来计量,其公式为:E=mc2=hν,即m== (n为光子的个数)。

在穆斯堡尔效应中的γ光子被吸收核吸收,无论吸收核是被动量反冲还是被束缚在晶体中共振,吸收核的质量都增加了mγ的质量,mγ=,这也是产生引力位移或热红移的主要原因。

把温度定性为热质的意义在于,任何物质达不到对辐射电磁波的理想状态时,其温度就达到了绝对零度-273℃。同时也就可以得出低于绝对零度-273℃时的粒子的量子化状态。以及受控热核聚变要求达到温度就是给核反应带电粒子足够的能量,也就是速度,就可以发生受控热核聚变。

3.5.2 在同步电子辐射中,当给自粒子(电子)以能量E,即使电子加速后,电子的速度增快,同时电子的质量也增大,而当电子在拐弯时,速度便立即下降,同时对外辐射出X射线,这里X射线的能量为:E=hν(ν即为X射线的频率),其它带电粒子都有同样量子化的效应。

这也就是说,在量子领域,任何带电粒子被加速后,其质量都增大,增大的质量为:Δm=hν,即能量就是速度。带电粒子的质量增大后,其波动性也会随着质量的增大而产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结果的正确性。

所以,温度即热质,量子理论中的带电粒子的速度即质量,能量即质量。也就是说能量和温度等效于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同时也等效于带电粒子所蕴含电磁波的质量。

3.5.3 在薛定谔的波动方程中-?2ψ+Uψ=i[h] 中,此方程只在

3.6 正负电子的波动函数

3.6.1 如图3-4所示中图6为电子结构透视图,图4为电子中一个磁力线环,即绕X轴旋转的磁力线环的运动示意图,磁力线环旋转的频率为:ν=1.233×1022转/秒,这里设电子的一个磁力线线环的质量为1m环,那么电子的三个磁力线环的质量共为3m环,整个电子的磁力线环的质量为3m环,因此,当一个磁力线环绕X轴旋转时,便会带动整个电子产生了个振动,如图中的图5所示,电子核心O点在OX轴上绕X′轴以r0为半径进行振动旋转,r0=(-1)re(re为电子的经典半径),这个数值是建立另两个磁力线环的质量集中于电子的中心O点,但实际上另两个磁力线环是处于不断旋转状态,即其质量的集中点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r0=(-1)re的实际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又一个函数,从函数ψ(,t)=Ae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无限不循环小数为底的复指数函数式,所以其波动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图中只是示意图的数值,是为了说明问题而提出,其数值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由此可以推导出,当构成电子的三个磁力线环相位差分别为120℃进行旋转时,电子会以图3-4 中图7进行进动旋转,而且这只是一个示意图,实际的电子的波动过程如下:自由电子的波动函数为ψ(,t)=Ae,这里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也就是说电子的波动函数的周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三个磁力线环构成三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的周期,合成为电子的周期便成为无限不循环、无限不重周期性波函数,就如同天下没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只有相似的树叶一样,所以,每个电子的初相位也是无限不相同。而且电子还由于三个磁力线环的旋转产生的内禀性自旋,频率为:ν自=3.56×1010。

3.6.2 F=-kx,为自由态带电粒子(电子)一维态线性谐振子方程,在稳定平衡态作微振动,设平衡位置X=0,选取能量尺度的原点使V(0)=0,则势能V=-Fdx=kxdx=kx2=mω2x2,其中,k=mω2,因此,自由态带电粒子(电子)的磁力线环的旋转并不是均匀旋转,而是当粒子在一维态线性谐振到X=0时,磁力线环旋转最慢,同时粒子的振动也最慢,而当X达到极大值时,磁力线环旋转最快,同时,粒子的振动也最快。转动惯量的惯性产生一个弹性谐振效应,使电子不断地翻转从偏转的位置复位到原来的位置。这就是粒子微观领域量子化的主要原因,以及电子绕核旋转时为什么是量子化的原因:电子的磁矩与核磁矩的不断矫正过程就是量子化的过程。因为,由于电子磁矩受核磁矩、其它电子磁矩、电子自身转动惯量的惯性的影响,就如同模拟电视中的帧频和行频的同步脉冲信号的原理一样,使电子在势场中以量子化绕核运动。ψ(,t)=ψ0e=ψ0e,这里x、y、z相位差相互为。

受控热核聚变中的电子温度的实质弄清楚以后,创造受控热核聚变环境就变得非常容易,即受控热核聚变的核子达到一定的速度后就和热核聚变发生时的温度等效,所以,未来的受控热核聚变的装置应设计成同步电子辐射或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形式,即受控热核聚变的核子达到一定的速度相互碰撞后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热核聚变。

关于欧洲核子对撞机的讨论,核子对撞机中的核子,当速度加快后,会产生一层“厚厚”的电磁波光子包裹住,就如同装甲车一样,反而产生不了结果,所以,并非速度越快越好,而是正确的速度加正确的角度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8 展望

人类未来能源的三大走向:

一是可再生能源,最大潜力的是热能电版,即象太阳能电版一样,将环境温度中的热能源源不断地转变成电能,同时环境温度不断下降。当热能电版工作的临界温度达到-40℃时,那么,在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地方都可由热能电版源源不断地贡献电能。

二是核能,现在已使用核裂变能,未来还有受控核聚变能源,随着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即核聚变所需的上亿度电子温度,实际上就是带电粒子加速以后的速度,这样如负电子、正电子、带电粒子如氘、氚核等,以一定地速度射入另一个粒子,就会产生核聚变。所以,未来的同步辐射、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都可能成为受控热核聚变的主要装置。

三是湮灭能的利用,即利用物质和反物质相互湮灭的原理,通过人工制造反物质,再将物质和反物质相互结合产生湮灭能,这样一克反物质所产生的能量比一公斤铀或2700吨标煤所产生的能量还要高。人类已制造出了9个反氢原子就是一个实例。

人类知识的累积,使人们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当最终人类用于终生学习都无法学完某一专业全部知识的时候,人类智慧的极限便由此到来。所以,目前教育学的三大改革:第一,不能让孩子过早的完成某些知识层次的学习,如同植物的生长一样,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任务,如果植物还没有到果实期过早地让植物去结果,则一定会适得其反,小孩子也一样,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只能学习一定层次的知识,其衡量的标准就是,幼儿园时期,小孩的考试100%达100分,小学95%考试达100分率,初中90%考试达100分率,高中80%考试达100分率,大学也应达到85%考试达100分率;第二,延长学习的时间,过去仅文学就10年寒窗,现在数、理、化等等多学科,从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高中6年,大学4年,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博士后3年,全部加起来共计28年。未来,如果设定人类的工作年龄为60岁的话,那么,向理想靠拢的话,则人类可能从幼儿园开始学习,一直学到59岁,最后60岁时工作一年,其智慧、高效率、高自动化的一年工作和劳动就能生产出足以养活59年的学习及养活其它人的产品。所以,现在社会规划中,可以以此为目标,不断向这一方向努力和接近,才是未来社会科学发展的科学原理;第三,人类除了学习以外,体力劳动的量会越来越小,缺乏煅炼是未来人类的最大弊病,所以,发展体育事业就成为了未来人类的另一大支柱。

随着新的知识越来越多,专业知识的深度越来越大,未来当人类的发明创新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一个人一辈子,即如果以60岁计算,需60年以上才能学完,那么,这时人类的发明创新就达到了极限,科学的发展才是真正遇到了瓶颈。

参考文献:

[1]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第二版、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1985年6月第二版.

[2]张三慧主编.大学物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第二版.

[3]吴百诗主编.大学物理(上、下册)[M].科学出版社,2001.6第一版.

[4]赵凯华主编.电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85.6第二版.

[5]陈宜生编著.物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6]同济大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数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2版.

[7]王友桐.正电子湮灭[J].核技术,1980年第一期.

[8]唐孝威.三光子实验[J].自然杂志,11卷第1期.

[9]李福利.关于电子的史瓦兹半径[J].自然杂志5卷9期.

[10]曹焱.论光速的相对性和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关系――实验发现光子动态惯性的存在[J].教育学,2013年第3期.科学研究月刊,2012年第10期.

[11]曹焱.论光的频移和时空相对性的关系[J].教育学,2013年第8期.

[12]曹焱.论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J],教育学,2013年第15期.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12

Practice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 Teaching Effect

ZHANG Tiancheng, Horiyagchi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2)

Abstract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argeted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practices attempt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normal university has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 course reform program.

Key words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ing reform

近代物理实验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实际教学环境,针对当前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尝试进行了一些改善教学效果的改革实践,期望对教学效果带来改观。

1 开展形式多样的预习活动,明确预习任务,保障预习的实际效果

实验课前的预习是成功开展实验课教学的关键。学生传统的预习方式仅是看实验讲义、重复讲义内容写预习报告,不仅给学造成繁重、枯燥的负担,预期效果也一般。久而久之好多同学流于形式,课前照抄实验讲义,将预习环节简单化。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对一些实验内容的原理理解不透彻,对仪器认识就不明确。针对这些弊端开展了多信息渠道的预习方式,充分利用校原网络进行实验前的预习,共享一些实验内容。如制作一些具体实验项目的音、视频课件、设计一些仿真实验,给出一些优质的网络教学参考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动的预习素材中对实验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在课前对实验内容有了全方位的接触,熟悉实验环境、进行模拟操作、强化实验目的。对于一些耗时、难度大的实验项目可以预约,提前进入实验室熟悉仪器,在实验室完成预习工作。实施这些举措后,学生预习效果明显好于前者,而且从实验课件及模拟操作环境中还能发现一些问题,留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性,强化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由于近代物理实验项目内容复杂、仪器操作难度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就实验原理、目的、操作过程、仪器介绍、注意事项等逐一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熟悉实验过程,学生可按照讲解内容再现实验过程。这种“全讲型”的教学模式对说学生而言,虽然接受信息快、实验完成得快,但是由于学生自己真正参与实验的过程较少,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验后自然就忘得快,实验只是个重复过程,学生只知表面,很难理解到实验本身的意义,势必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惰性。

2.1 重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根据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实验过程,使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实验,激发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从而使实验顺利完成。

2.2 几种教学改革实践尝试

(1)问题导向型。引导学生将复杂的实验内容分步骤完成,教师主动设置一些容易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解决。明确了实验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会促使学生有了更进一步探索学习的信心,直至完成整个实验内容,而不至于在实验一开始就失去信心,草率了事。如塞曼效应实验中光源为笔形汞灯,实际通过测微目镜观察到的却是圆环,是什么装置致使物与像有如此明显差异,再利用白纸当背板引出滤光现象,通过观察圆环数目变化引出消光现象等。借此对实验中用到的光学器件的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也就明白了导轨上光学器件的摆放次序。又如光速测量实验,众所周知光速非常大,实验室中不可能进行直接测量,那么如此高的光波频率如何测量,通过降频处理进而引出拍频波的含义。

(2)信号分步观察型。对于一些模块化组合仪器,价格昂贵,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有限,通常调整几个旋钮、按键就能完成实验,学生只能看到最终的信号反馈,看不到中间信号处理转换的过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实验进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测不同处理阶段的信号,真正理解实验过程。如铁磁共振实验中,分别观察经过检波后的信号、磁场信号、两者的叠加信号,在这过程中理解扫场的作用。又如核磁共振实验中可以将扫场信号、共振检波信号同时接入示波器进行比对,从中可以看出共振信号间隔均匀排列的意义。

(3)综合比对型。将相互有联系的不同实验项目进行综合比对,通过实验手段的比对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类似于“一题多解”。如测定电子荷质比的方法:塞曼效应法、磁聚焦法,两种实验方法差别很大,涉及不同领域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比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一定的前提下,完成实验的过程可以不同,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一个确定的实验项目中。又如通过综合比对不同测量光速的方法体现出实验技术的进展及精巧实验技能的应用。

针对学生开展实验时的一些通病,强化学生的实验研究、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合作、探究。一些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得不够透彻,在不明白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开展实验,过程中只能记得一些零乱的实验步骤,对实验整体上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些关键的实验环节把握不准,也就很难搞懂这个实验的“真谛”,最后只能草草记录一些实验数据收尾,后来的数据处理及实验总结也就无从下手了。又如学生在实验中分工明确,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记录数据,遇到问题询问上一组同学的操作过程,不假思索的重复,恰恰是这种在遇到关键问题的地方代之以简单解决问题的办法,收到的效果自然就不好。可以在实验结束时预留10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让同学们交流实验经验、检查预留问题的解决情况、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也是实验有效开展的回馈,为下次实验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都是一些比较好的方法。

3 巩固课后教学成果,改革实验课考核环节

课后督促实验报告的规范完成,进一步落实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情况,对于一些新问题的提出尤以表扬。教师及时批阅实验报告,下次开始新的实验项目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考核细则,开展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全方位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加大平时考核环节,使学生的实验成绩重点体现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

4 总结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作,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探索能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

磁共振室实习个人总结篇13

一、更新教学理念

物理学不是只能在“纸上谈兵”的学科,大量的各式习题并不是物理学的全部,很多高中只重视学生在物理试卷上的成绩,而轻视了物理实验的教学环节。而作为高校的物理学教师,我们有义务使同学们对物理学的整体认识加以改变,物理学是整个科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部分,能够对它的整体与发展概况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也是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贡献。而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拿出适当的时间强调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比如在某一新章节的导言部分可介绍历史上对于某原理或定律的发现非常重要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科学家是如何的设计实验,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进行必要的讲解,也可以在实验课程的绪论部分多多举出前人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事例。

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实践

(一)利用互联网,丰富演示内容

根据演示实验项目多的特点,在建设演示实验室时,尽量兼顾了物理各方面的物理现象的演示实验。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力学方面。如共振现象演示、圆锥爬坡、龙卷风、科里奥利现象、鱼洗盆、超声雾化、昆特管、摩擦力演示器、直投式发波水槽、重心演示器、角动量守恒、飞机的升力、气垫船、超重失重演示器、简谐振动合成仪、转仪、茹科夫斯基转椅等。第二,光学方面。如普氏摆、反射像簇的动态变换、双通道光通讯、反射式高倍望远镜。折射式高倍望远镜、光琴、光的干涉衍射、人眼模型、激光彩虹、白光反射全息、光控电路演示板、梦幻时钟、薄膜干涉等。第三,电磁学方面。辉光球、手畜电池、运动电荷在磁场偏转、通电断电自感现象、三相旋转磁场、交直流发电机、牛顿摇篮、微电流放大演示表、电子感应圈、磁悬浮地球仪、RC电路时间常数、电子束演示器、磁电式电流表、变压器原理输电演示器、阴极射线管、三相交流发电机、避雷针、雅格布天梯、电磁炮、小涡电流、单向手摇发电机、风力发电演示、愣次定律演示器、安培力实验演示器、高压静电演示、低压高压输电演示器等。第四,热学和近代物理学方面。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演示渠道多方式

物理演示实验室作为全校的开放实验室,实行了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上述不同层析的需求,以期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开放的网络资源,云计算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理实验演示资源库。

第一,开课方式的选择。演示演示采取全校公选、集中开放的开课方式,列为实践性选修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物理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必须动手。我们采用自由选课,网上预约,让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奥妙。其效果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第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由于演示实验项目多,涉及理论广,时间有限。我们采取先让学生以看热闹的形式了解大类实验,如力学类、光学类、电学类、磁学类等;然后再由教师讲解;最后学生自己动手,从看热闹到看门道。教师讲解采用逐项分类讲解和典型演示、逐个实验讲解和粗略演示、概述讲解和启发诱导、重点讲解和总结归纳等。例如:光学可以分为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偏振光学和光的色谱学。对开发和探索层次,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发散思维,鼓励主动积极的实验能力。第三,考核方式。以提交感知报告和观察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学生们熟悉的那些物理现象,并在理论课上也接触过其原理的,针对着具体的实验现象,要求在总结观察物理现象的基础上谈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可能的应用,写出观察报告。

(三)课堂和网络展示多方位

第一,演示进课堂。沿袭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搬进课堂,演示内容与教学同步;以实物、视频与模拟想结合的方式展示物理现象。现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演示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是有较为充足的教学时间进行课堂演示;二是可以将实验现象录制成视频进行播放或采用实时实验转播方式,将实验室的实验过程通过网络传播给每个学生;三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现实验条件不允许的物理现象的演示。第二,多媒体导学。多媒体是当今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频和动画,全范围多视角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全天候对学生开放。这种方式弥补了教材无色彩无动态的缺陷。第三,网络视频展播。我们把物理演示实验的内容及其原理的Flas演示都放在网上,对全校学生开放共享。在演示实验里播放有关物理现象或科学普及的影片,如著名的探索系列,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寓教于乐,扩展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总之,演示实验是让理科学生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良好平台,同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可以改善硬件条件差、教学学时少的一些弊端,更重要的是物理演示则以现象为主,其效果倍受欢迎,大大提高了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宽基础、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值得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蒋雅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开放教学初探[J];物理与工程;2011年02期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