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技术论文实用13篇

插秧技术论文
插秧技术论文篇1

1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优势

1.1机插作业市场广

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大。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面积最大、总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逾6万hm2,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69.2%,总产量为47万t,占全县粮食总量的90%以上,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县常年有40万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1.2机插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秧1.33~1.67hm2,高速插秧机单日可插秧6.00~6.67hm2,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90倍。以牛埠镇一种粮大户为例,2009年其共栽插水稻33.3hm2,往年33.3hm2水稻请人工栽插,按每天请20人,每人每天栽插666.67m2计算,需要25d才能插完;而采用普通的六行式手扶插秧机,可栽插0.27hm2/h,每天可栽插2hm2左右,只需16d就可插完,极大地提高了秧苗的栽插速度,提高了秧苗的大田适应率,为水稻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由于插秧机操作轻便简单,1~2人就可实现全部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1.3机械插作业效益好,机械技术超于成熟化

目前,购置插秧机可享受50%的购机补贴。2010年,无为县将插秧机补贴专项列出,专门用于推广水稻插秧机,切实做到插秧机补贴优先。因此,在享受50%财政购机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插秧机当年可收回90%以上的投资,有较好的收益。如蜀山镇一农户2009年购置2台井关6行式高速插秧机,除去购置补贴外,只花了9万余元,当年其共栽插水稻面积逾146.67hm2,共获近10万元纯利。随着近几年来县农机推广站的努力,2009年无为县共建立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片(点)15个,全年实现机插秧面积近2000万hm2,机插秧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产量增加近450kg/hm2,机插秧技术已逐步得到一些农机户及当地农民的认可,而一些品牌的插秧机的性能也越来越高,适用于田间作业。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插秧育秧技术较复杂。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秧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其技术较复杂,不易被农户接受。二是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对策

3.1强化宣传,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加强示范推广力度,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示范推广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机部门要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3]。在结合该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

3.2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建立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无为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农机服务体系的后劲。

3.3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4]。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从插秧机维修,到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管理等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

4参考文献

[1]张军,徐明桃.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76-77.

插秧技术论文篇2

为此,国家在推行购机补贴政策中,各地将插秧机补贴率放在最高位次,安徽省补贴额度已连续几年在50%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霍山县插秧机从无到有,至2010年5月,已达到200余台。实践证明,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普及和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责,学习和掌握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民机手的迫切要求。

一、水稻插秧机的选择

目前在霍山县推广的插秧机,按操作方式来分,有步行手扶式插秧机和方向盘式即乘座式插秧机;按插秧速度来分,有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按插秧机栽插行数来分,步行手扶式插秧机有2、4、6行,乘座式插秧机有4、5、6、8、10行等。如东洋PF455S和南通2Z-455型为步行手扶式普通插秧机,东洋P600和久保田SPU-68C型为乘座式高速插秧机。东洋PF455S型插秧机作业行数为4行,它具有价格低廉(价格为1.7万元/台),结构简单,轻巧,整机重170kg,操作灵便,使用安全可靠,作业效率一般为1666.67m2/h。东洋P600型插秧机作业行数为6行,其科技含量高,与步行手扶式插秧机相比,具有舒适、效率高的优势,作业效率一般为3333.35m2/h。但机器较笨重,整机重550kg,且价格偏高(价格为9万元/台)。现在插秧机技术比较成熟,适合目前农村自然和经济条件,适应水稻栽插的农艺要求。但该技术对育秧技术标准化程度要求高,对插前大田耕整地要求严,对机手操作使用插秧机技术要求过硬。因此,农机手在选购插秧机时,应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水稻作业面积、插秧机的作业效率以及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全面考虑确定选购步行手扶式插秧机还是乘座式高速插秧机。

二、插秧机的安装调试(以PF455S型插秧机为例)

2.1整机安装

插秧机的基本构造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变速箱)、行走机构(转向离合器、驱动轮)液压仿形系统、操纵和调节机构、取秧量调节机构、移箱器等组成。出厂时,将这些部件包装运到各地,购机户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插秧机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

2.2安装要求

插秧技术论文篇3

1.2机械插秧的技术限制

在插秧的过程中,也可能受到降雨量的影响,在秧苗的插秧季节无法提供其需要的水量,就导致秧苗不能正常插秧;等到降水足够之后,秧苗又生长壮大,而机械并不能够采用大秧苗进行插秧,这样插秧机就成为了摆设。

1.3稻田中的水利灌溉设施落后

在大多数的稻田中,用于供水排水的系统比较落后,农田中不能够做到自如的供水和排水,使得农田中的水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就为插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无法控制好水的深浅,使得水稻插秧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1.4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较慢。受到农民文化水平的限制,多数人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插秧模式,且没有办法去创新和改进现有条件下的插秧模式,改良水稻的种植环境,这就在客观上阻碍了水稻插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落实。

2解决水稻插秧基础难以推广的有效措施

2.1加快土地流转的推进进程

要将土地集中在比较优秀的种粮大户中去。过去,为了提高我国粮食的生产率,国家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落实到每家每户,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产劳作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而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日益增大的农业需求,这种家庭式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只有将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中,对土地进行集中的管制,才能够有利于水稻插秧技术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进一步推进。

2.2改良供水及排水系统

想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政府就要设立专项中的资金,对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使农田实现有效的灌溉和排水。推广的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需要,对农田实行随时灌溉随时排水,为水稻的种植和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满足农户对插秧的要求,进一步推广机械插秧技术。

2.3加强水稻插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

想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就要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还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就提高了,农民配合推广的积极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水稻插秧技术也将会得到更好的推广。推广人员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插秧技术的培训,尤其是机械插秧技术,让农民群众主动的改造水稻的种植环境,为机械化的水稻插秧提供良好的条件。

插秧技术论文篇4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种植方式以移栽为主,但移栽方式由由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劳动强度大,因此,早在6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制并推广插秧机,但最终由于经济.农艺.技术等方面最终未能得到全面推广,到近阶段水稻移栽仍以手工为主。

江苏省作为全国主要水稻产区之一,并且是经济发达地区,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不高,针对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一目标,”鉴于目前本省三麦生产机械化基本实现,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并有望解决,因此,目前农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水稻栽插机械化,为此,本省率先引进日本.韩国高性能插秧机在省内多点试验,经过2年实验证明,机插技术是成功的,但做 较大面积推广仍由 一定难度,集体体现在农户收入低,种植成本高。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成本来自两大方面,一是插秧机具的投入,这一块政府已经给予了财政补助,机具购置成本下降,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二是育秧成本比较高,如何综合探索,降低机插秧的成本,才能让农户看到它的优越性,改变农户的传统种植方式,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而使机插秧技术能够被广大农户接受,真正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二、关键技术研究

经过3年来对机插秧技术的研究,通过农机与农艺的高度密切配合,以现有成熟的农机使用技术和农业栽培技术,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使此项机插秧技术得到不断完善,逐步从硬盘育秧、高性能机插秧方法向双膜秧、手扶式插秧机转变。硬盘育秧,秧苗质量较好,生产率高,但成本过高,目前经济社会条件下难以作大面积推广。因此,在手扶式插秧机成功的基础上,采用双模育秧,从省工、省本的角度多渠道减少育秧过程中设备投入及用工量,从而降低育秧成本,达到接近或低于常规手插成本。形成多种方式育秧,商品化供秧、机械化插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先进水稻生产经营模式,使机插秧真正达到推广普及的目标。

三、成果分析

水稻栽插机械化及节本增效技术是农机与农艺高度结合的技术。从2001年引进2台东洋PF455S插秧机开始进行机插秧技术的研究,农机和农艺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各种方式的育秧、栽插方式的可行性试验,进行性能、价格、栽插质量、适应性等方面的比较,初步形成机插秧育秧、机插技术体系,找到了适合本地区的育秧机插技术方案,形成机插秧农艺流程及操作规程,形成了机插秧服务经营模式。近2年,邳州市插秧机的发展数量一直走在前列,现全是已拥有162台东洋PF455S 插秧机,由个别镇的机插秧率达到了35%,使农民真正摆脱了“脸朝黄土,背靠天”的传统种植模式,这是推广机插秧技术的目的所在。下面就农机与农艺的结合问题在促进机械化栽插中的成果进行分析:

1.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必需具备的条件

一是双方重视。水稻栽插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既存在技术方面工作,又存在着思想方面工作。单靠农机部门的科研人员下去做工作是没有说服力的,也行不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所以,只有与农艺部门专家共同研究具体实施方案,确定研究内容,通过宣传发动确定示范基地及实验点,在各市镇由点带面逐步发展。二是勇于创新。水稻栽插机械化在示范推广中,是作为新技术来推广的,由于缺乏经验规律可循,许多技术工作均是开创性的,农机与农艺人员开创性地提出了设想并付诸实践。在试验过程中,设计了多种专用设备以及根据机插秧的特点,确定育秧方案及机插秧密度等。设计了多项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针对示范推广面广量大的特点,采用多种育秧方案,科学运筹运秧及机插时间,确保示范推广顺利进行。因此,水稻的机械化栽插的成功推广是农机与农艺工作人员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三是吃苦耐劳精神。水稻机械化栽插的推广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既要好好育秧示范工作,又要顶着酷暑进行机插示范,还要做好大量试验测试研究工作,都要求工作人员克服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树立为广大农户服务的思想。

2.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成果

首先,在水稻栽植机械化中,农机与农艺科研人员进行了成功的试验,完成育秧技术研究,初步形成机插秧育秧、机插技术体系,找到了合适本地区的育秧机插技术方案。根据对硬盘标准化育秧、软盘细土育秧、双模细土育秧、硬盘细土育秧、双膜沟泥育秧、常规手插水育秧等方式比较,通过育秧成本、用工量、秧苗素质、栽插质量等方面比较,从而得出适用本地区的育秧方式,即以双膜细土或软盘细土育秧为主要育秧方式,有些地方用双膜沟泥、双膜河泥方式育秧用得也相当成功。成功的育秧方式,为栽植机械化提供了 成功的前提条件,所以说,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农艺技术,但只靠先进的农艺技术,没有先进、可靠的机具,也是行不通的。其次,水稻的机械化栽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及解决水稻生产中育秧和移栽的高度劳动;同时又能减少生产成本,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采用双膜育秧,机械化插秧可比常规手插秧省工1.04个/亩,产量增长50KG/亩,扣除机具投入增加成本10-12元/亩,节本增效100-120元/亩,针对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快的新特点,总结出以中小规模双膜育秧、机械化插秧、适度规模经营、农户自用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机插秧服务经营模式。到目前为止,本市由4-5家这样的农机户,拥有2-3台东洋手扶插秧机,自己育秧,为周边地区进行机插秧服务,每亩收取70-100元的服务费,这种既快又省事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户的欢迎,购买插秧机的人越来越多,使全市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结论

要大力发展水稻栽植机械化,首先要示范推广低投入、地运营成本的育秧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机插秧推广的瓶颈—高育秧成本问题。建立规模化、简易化育秧、商品化供秧社会化服务的技术示范体系,加速水稻栽植机械化的示范推广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冠星,王朝堂,邳县志.中华书局,1995(2):150—200

[2]张学胜.高效农业实践与探索,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2):2—12 (下转第210页)

[3]王凯等.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4):150—180

[4]农业科技园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2002(8):15—35

[5]平英华,季开云,郑小刚.发达国家农机使用管理特点与启示.农业装备技术杂志社2007增刊

插秧技术论文篇5

二、水稻机械化推广基础

曲靖市麒麟区(县)水稻插秧机械自1979年开始引进实验,1992年又开始从吉林省延吉插秧机厂引进了机动和人力插秧机各一台,由于受经济因素,插秧机自身制造技术和农艺育苗技术的不成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实验推广没有取得稳定性进展,到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在全区多点、面积50—100亩的推广中,无论从机插的每亩穴数,插秧的株行距、深度、每穴株数等各项考核指标,均能满足农业生产技术要求,插秧机生产技术趋于成熟,其机插的:勾秧率、伤秧率、漏插率等各项技术考核指标均能满足农艺要求,作业性能稳定,完全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农艺技术要求,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较大提高,整机设计技术及各项性能趋于成熟,与该区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从以上两年的东洋P600和久保田SPU一68C乘座式高速插秧机、步行手扶式插秧机小面积示范推广中,机插秧与规范人工插秧相比,相同的品种和常规农作物生长管理模式,机人工插秧每亩增产50—90公斤;但步行式手扶插秧机作业中,机插作业强度较大,直线行驶性能难于控制;乘座式高速插秧机需l一2人操作,作业性能稳定,劳动强度小,生产率高;因此,我区根据全区实际条件,要从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应选择从“坝区机械化区”推广着手;以达到中心开花,向四周辐射之目的;机型选择无论进口还是国产应以高速乘座式为主,机动步行手扶式和人力插秧机根据需要逐步配套。

三、机动插秧机推广优势

1.推广机动插秧机需要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完美配合,目前,区农机局已撤消合并农业局,局领导可以达到全盘布局,统筹安排,协调和使用等措施,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可以达到紧密配合之目的。

2.通过前几年的实验推广经验,原育苗采用机械化大棚育秧成本太高,农民不能接受;而后采用底层为孑L膜,上为1.5—2cm营养土后再播种盖膜育秧方式,插秧时又需要人工根据插秧机需要,按长宽大小划块,搬运装入插秧机秧盘,此种办法会造成对秧苗的损伤;近几年经过逐步探索,采用塑料软盘育秧已取得成功,软盘大小与插秧机需要相配合,不需要拔秧和划块搬运,不会损伤秧苗,育苗的密度和均匀度直接影响机插效果和粮食产量,能否保证每亩所需株数,育秧是关键。

3.目前,购机补贴为插秧机推广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购置插秧机可享受30—50%的购机补贴,各乡、镇、行政村委会还有相应的优惠措施。

4.在各种条件配套的情况下,购机者按每台8万元计算,2年即可收回购机成本,诸多条件为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机插作业效率高

在软盘育苗、田块准备能满足农业生产技术要求时,每台步行手扶式插秧机每个工作日按8小时计算,在正常作业情况下,作业效率一般为2.5亩每小时,单日可插20亩;机动高速插秧机作业效率一般为每小时5亩,单日可插40余亩,作业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90倍;按常规人工插每亩需3_4个女性劳力,按近年不计算生活和其它费用开支,每个女插秧工2010年为每天每人100元,也就是每亩需300—400元插秧成本,机插一亩70—100元,每亩可节约插秧成本230—300元,每个工作日可节省劳力60—120个;机械插秧机的推广应用,可为农村农忙时节争时间。抢节令创造有利条件。

五、机械插秧机推广应解决的问题

1.插秧机的选择:根据我区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的优势,机械插秧机应从以上方面综合考虑,从条件趋于成熟的区域开始启动,机型的选择首先从先进的高速插秧机开始配套,步行手扶式和人力插秧机逐步与之配套完善。

2.秧苗准备-按农艺要求,选择优质品种,计算好准备栽秧时间,适时播种,按机插要求按时移栽,秧苗高度,插秧密度,移栽湿度要符合机插要求。

3.组织准备:机插地点要有乡、村具体组织动员,保证连片,适时耕整田块和中耕管理,以保证机插的作业效果和作业效率,有利于机插的宣传发动和参观考查。

插秧技术论文篇6

近年来,城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村中青年纷纷外出务工,在乡务农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改变,多以妇女、老年人居多,仅有部分中年人。每年每逢收割栽种季节,农活相对集中,体力劳动强度大,时间紧张、劳力紧张、机械紧张。特别是小麦收割又要晾晒小麦,水稻又要直播、栽插,其时间、劳力、机械三者矛盾突出。为解决现实矛盾,应大力推广使用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具。机插稻由于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稻谷产量而受到稻农的欢迎。推广机插秧,需要乡镇农技人员提高自身素养。因此,应打造一个高素质、懂技术的服务团队。乡镇农技人员平时应多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加强业务技能,不断充电,更新知识点,增加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以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 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到村组征订机插秧,要与农户零距离接触,认真做好调查摸底。需要了解圩口面积,各承包户姓名、面积、田块顺序号,以及道路是否适合插秧机顺利畅通行走。需要核查插秧机道路行走是否畅通,且要逐田检查各户田块是否相连成片或相靠成片。检查的目的是便于运秧集中发放,插秧机连片栽插,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做到一切心中有数,一手资料在手。签订协议时要强调单位面积订秧盘的标准数量,按实际田间面积征订,面积要报足,秧盘要定足,秧款要缴足。

2 加强培训指导与技术交流

组织育供秧主体集中培训,面对面交流经验,总结问题。对育秧技术、操作技能、苗期管理、注意事项等一系列工作,农技人员进行全方位指导服务,确保秧苗适龄健壮[1]。确定与各村组有关农户机插秧服务后,技术人员要注重加强技术学习,重点掌握技术流程,领会技术要领。经常多思考谋划不足,多反省负面教训,多总结正面经验。真正做到虚心向实践学习,虚心向理论学习,虚心向同事学习。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方法。建议同志间学术多交流,主意多交换,教训多讨论,意见多统一。学会在实际工作中,遇事多考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

3 合理安排人员调度

育秧前准备和育秧期间,劳动强度大、时间紧、工作量大,责任重大,同时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当大。育秧是机插秧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成功的关键。育秧期间根据情况适时调度人员,集中力量,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育秧工作。秧池要留足,培育一定比例后备秧,提高抗风险能力。

4 端正工作态度

将秧盘运到村组农户田头,按田块顺序发秧,点清秧盘数交给农户,坚决按次序栽插,不栽人情秧。工作较真,敢于碰硬,争取赢得大多数农户的理解与支持。对于个别不理解的农户,要耐心说服讲道理,做好解释工作。插秧期间,田间机插工作是农技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各村就是办公室,农户田块就是办公桌,人人都要坚守岗位,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插秧任务,向自己、农户、农技站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每天保持通讯畅通,便于农技站掌握了解,统筹安排工作。

5 做好栽前准备

要主动到村到组了解小麦收割大致时间,实行动态掌握。耕作期间,要亲自到圩口实地巡回查看。根据情况调整设定好最佳栽插路线,循环栽插,不栽倒插花。栽插顺序确定后,农户自觉安排农事、生活、工作等,避免在田头等秧栽和抢秧栽现象发生。经常到村与农户接触讲解栽前田间准备工作、注意事项,栽插基本苗、行株距、每穴株数,以及栽后田间管理,让农户掌握技术要点,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4]。

6 加强插秧机管理,保证栽插质量,提高栽插效率

机手每天上机前先检查调试正常,后进行栽秧,匀速行走,栽秧质量高、效率高。过慢,质量好,但效率差;过快,质量差,但效率高。上、卸秧时,注意拿好放好,尽量不破损。如有破损秧盘,由农户补栽缺棵。引导农户补秧尽量不用整盘秧,不浪费秧盘、不抢秧。每天栽秧结束后,对于插秧机要用清水冲洗污泥,清除杂草等,保持机体干净。

7 做好产中产后服务

栽秧结束后,及时到村入户与农户零距离接触,深入田头查看苗情,科学指导田间管理,指导合理施肥,促早发稳长。经常到田查看,掌握生长期的动态情况,做好产中产后服务,让农户分享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丰收喜悦。使机插秧技术能够迅速发展,使稻农充分得到实惠[5]。

8 参考文献

[1] 峰,陈惠哲.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中国稻米,2009(6):4-7.

[2] 于林惠,丁艳锋,薛艳凤,等.水稻机插秧田间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3):73-78.

插秧技术论文篇7

一、水稻机械化插秧的现状

猴桥镇水稻种植机械化插秧技术2008年开始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之后,于2009年、2010年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面积,2011年达到了1016亩。其中:2008年进行机械化插秧示范23亩,平均单产562kg,比周围同类田块增产21.4%。2009年完成全程农业技术服务示范样板308亩,通过腾冲县农业局专家组对8块田共.计12 35亩用收割机进行实产验收,最高单产775.2kg,加权平均单产578.1kg,比周围同类型田块平均单产470.6kg每亩增产稻谷107.5kg,增22.8%;进行机插秧、常规栽法同田对比试验一个,对比试验品种为滇杂35号,机插秧秧龄25d,栽插面积136.5m,株行距为18×30em,折合每亩栽插1.24万丛,亩有效穗19.12万穗,实收折合亩产520kg;常规栽法秧龄45d,栽插面积109.9m,采用双行条栽,每亩栽插2.02万丛,有效穗17.4万穗,实收折合亩产422kg。通过结果对比分析,机插秧比常规栽法增产23.2%。2010年进行机械化插秧示范292亩,平均单产556kg,比周围同类田块增产17.4%。201 1年完成水稻全程农业机械化插秧示范样板1016亩,通过对15块田共计125个点进行测产调查,最高单产720.4kg,加权平均单产571.6kg,比周围同类型田块增产21.6%。

通过分析几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化插秧一是可以达到精准定量播种、集中育秧、便于管理,达到定穴、定苗、浅栽的农艺要求,有效控制基本苗;二是秧龄短、分蘖早、分蘖力强,实现了早生快发;三是机械插秧入土浅,返青快,低位分蘖突出,有效分蘖多,成穗高;四是机械插秧行距30cm,通风透光性好,植株健壮,增强抗逆能力,有利于高产,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

二、水稻机械化插秧的优势

1.节省秧田,肥水利用率高

机插秧采用的是毯状秧苗,中小苗移栽,其播种密度较高,秧龄短,易于集约化管理,提高了肥、水、药的使用效果和利用率,秧田与大田比例达1:80,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倍,可大幅节约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机械化插秧工作效率高,省工节本

机插秧与传统手工种植方式相比,可大幅度降低育秧和栽插环节的劳动强度,有效缓解农业茬口矛盾,为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有明显的省工优势。一般人工手插1亩水稻需1.5个工日,采用手扶插秧机栽插每亩只需0.1个工日。

3.高产稳产

采用机械化插秧作业,秧苗群体质量易于调控,其亩穴数、穴株数、株距、基本苗和栽插深度可根据农艺要求量化调整,实现了标准化种植,而且由于是宽行窄株、定苗定穴的有序栽植,满足了水稻高产群体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便于个体通风透光,方便管理,减少了病虫害,容易获得高产稳产。

三、目前水稻机械化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与农艺技术缺乏有机结合

机插秧相配套的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一定的难度,影响和阻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作为机械化插秧技术关键环节和难点的育秧,对秧苗质量要求高,育秧技术农艺复杂,不易掌握;二是机插秧有一套相应的大田管理技术,技术性强;三是机插秧对大田整田质量要求比较高,要求田块平整、无茬(无杂草、稻茬、杂物),高低差不超过3em,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cm。

2.农民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认识还不

一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主要务农劳力年龄偏大,他们受传统育秧的影响,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还不如手工插秧简单,对插秧机技术的接受有较多思想顾虑;二是由于历史上推广机插秧技术多次失败,许多人对新一轮机插秧技术又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对机插秧技术能否稳产高产心存疑虑,信心不足;三是农民没有严格按照插秧机使用的秧苗要求进行育苗,导致育苗出现损失,机手不能熟练掌握机械性能和操作技术,机插秧漏秧率偏高使周边农民对机插技术持有怀疑。

3.购机补贴的问题

中央购机补贴政策对插秧机补贴30%,其力度和吸引力还不够,加之农民收入低,作业服务不能有效开展,农民购买机具风险太大,制约了机具的推广和应用。

四、水稻机械化插秧发展的对策

1.合理选择品种,适时播种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水稻良种,每亩大田备足精选杂交稻种子2kg或常规稻种子3kg。根据移栽期推算播种期,确保适龄移栽,我镇一般在4月15-25日播种,5月15--30日移栽,秧龄30d左右。

2.规范化集中育秧,统一田管理

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环节,育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插秧的成功与失败,根据多年推广经验总结,采用塑料软盘统一集中规范化育秧、统一专人进行秧田管理的操作技术简便易行,成本较低,秧苗质量较好,成功率高。

3.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示范样板,组织群众进行观摩,加强机插秧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等宣传培训措施,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各级干部群众对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为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强化政策扶持

在中央购机补贴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购买插秧机的扶持力度,力争各级财政对插秧机的累加补贴达到80%以上。

5.成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

引导农机大户牵头成立农机作业专业服务组织,对育秧、耙田、栽插、田间管理、收割等以各种形式进行连片承包作业或委托代管,减少人工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五、结论

插秧技术论文篇8

时代的发展要求水稻种植更新生产手段,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成熟技术体系,改变传统的水稻人工栽培技术。改进水稻育秧技术和改进水稻插秧方式,使农民慢慢地富裕起来,也是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

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对我国水稻发展的重要性

插秧的季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返乡栽秧。我国农作物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费时、费力、费钱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推广水稻机插秧,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走向致富之路,是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促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标志着水稻种植方式出现了第二次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农民增加收入、增加生产效率的需要,并且进一步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2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

2.1 高效

使用水稻机插秧技术缩短了插秧用的时间,保证两季的水稻都能在合适的时间插秧;控制好秧距和行距,确保每一个穴里都有一株秧;并且机插秧能够使秧苗的深浅一致,适应力强,风险降低,农民容易接受和掌握技术。因此运用水稻插秧技术能够实现水稻提早成熟,并且促进产量稳定,提高产量,保证水稻质量。

2.2 省时

采用步进式插秧机、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与人工栽秧相比,工作效率分别提高了10倍和30倍。使用水稻机插秧技术不仅能够缩短栽秧的工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2.3 节约成本

机插秧不仅大大降低了常规育秧、人工栽插的成本,而且节约了土地成本。一台机器一天可插水稻是手工插秧的30倍,机插秧不仅确保了水稻栽插的时间、生产发育、成熟一致而且有利于及时进行田间管理,提高水稻整体增产能力。机插秧的工效高,栽秧速度快,节约了不少的人力成本。

2.4 增加生产效率

机插秧具有良好的高产性、稳定性和避害性。通过采用宽行潜栽方法,使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增强每株水稻的抗力性。对于经过低温、少日照、洪涝灾害和条纹叶枯病等不利因素考验的水稻,机插秧能够保证稳定、高产。水稻机插秧的推广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节约成本和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效果也非常显著。社会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成本的上升,农村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而且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 稳定农机服务组织

使农民完全接受水稻机插秧技术需要一个过程,扩大机插技术的影响要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农机手及农机人员通过现场观摩召开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示范演示现场会,接受先进的知识,感性的认识水稻机插秧技术。发挥水稻机插秧的典型示范户帮扶的作用,加大对每一位购机户的指导和扶持,使其能尽快地掌握机插秧技术。创新示范演示方式,解决在推广机插秧技术中存在的使用操作、演示工作和技术培训等问题,鼓励和带动农民使用机插秧技术。制定以机插秧技术为主,长效、连续和稳定的农机补贴政策,给予农民政策上的支持,资金及技术上也给予帮助,推进机插秧产业化的发展。

4 解决推广机插秧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并且田块的不规则和田地不连续,降低了机械的使用效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协调发展农机、农艺等技术,政府增加投入,采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政府加大对机耕路、机库棚、维修站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农户起到示范作用。在农机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目标。

机插秧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无论是干部还是农户都要解决他们在认识上的问题。推广和实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就要有充足的财力和物力的保证,还要保证有一支有技术经验的农技队伍,同时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现全面普及和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指日可待。

插秧技术论文篇9

育秧是水稻生长过程的重要环节,秧苗质量不仅关系到移栽水稻的高产稳产,更是机械化插秧成功的关键[1]。为此,国内外农业技术人员对机插水稻育秧技术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试验和探索,并形成了现在正在推广运用的3种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模式,即工厂化育秧、双膜育秧和硬、软盘塑盘育秧[2]。

1 3种机插秧育秧模式的优缺点

(1)工厂化育秧,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出的秧苗质量好,外形尺寸精确度高,是水稻机插最理想的育秧方式。但是,工厂化育秧投资成本过高,生产成本较大,在现阶段农村广大普通农户根本无法享用。

(2)硬盘育秧,能够培育出符合现代插秧机要求的标准秧苗。操作较简便,起秧速度快,劳动强度较低。硬盘育秧的主要缺点是成本过高。硬盘育秧的成本虽不象工厂化育秧成本那样巨大,但一般农户也不愿意接受。由于硬盘育秧生产成本较高,现在农村很少有人将其用于实际生产中。

(3)为降低育秧生产成本,由硬盘演变而来的软盘育秧应运而生,软盘育秧与硬盘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导致现在农户使用较多。但软盘育秧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首先,软盘易变形。机插秧的重要标准就是秧块外形尺寸要符合58 cm×28 cm×2 cm的标准。宽度大于28 cm的秧块放不进秧箱,小于28 cm就会造成漏插。而软盘由于质地较软,使用前,自身的外形尺寸就很难保证符合标准,当铺上床土以后,软盘四周向外张开,使原来的形状尺寸遭到破坏,因此,由其培育出来的秧块尺寸不能保证符合机插要求。生产实践证明,在机插时很多秧块必须用手整形后才能装入秧箱。由于手工整形边线不齐不光滑,往往造成不能正常纵向送秧和卡滞现象,同时由于手工整型,使秧块边缘的秧苗均匀度遭到破坏,从而也降低了插秧质量[3]。其次,软盘育秧生产成本只是相对硬盘较低,但相对双膜育秧成本较高。另外,由于软盘较软易变形,当年用过以后,很难清洗后保存到第2年再用。即使保存到第2年再用,由于其严重变形,所育秧块规格更难保证插秧机所需要求。因此,软盘实际上也只能用1次,所以相对双膜育秧其成本也是很高的。

(4)双膜育秧操作简单,相对其他几种育种方式,其生产成本明显较低,是今后大规模水稻机插秧育秧的主要形式。但其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双膜育秧栽插前要切块除边,造成严重的浪费(种子、土地和人力)。其次,在确定切块位置时,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定位,都会对秧苗造成损伤,并且被切部位的秧苗也会被毁坏。第三,切块秧块的边缘,因被切过,使土失去依托,在搬运过程中会因碰、压、振动而坍塌,从而影响插秧质量[4]。

2 双膜塑料条育秧技术

双膜塑料条育秧技术是利用双膜保持双膜育秧的优点,利用塑料条克服双膜育秧的缺点而创新出来的一种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1) 作业流程。双膜塑料条育秧技术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2)技术要点。双膜塑料条育秧就是在双膜育秧铺放床土前,加放长116 cm、宽0.6 cm、高2 cm其上带有固定孔的特制塑料条,塑料条间隔距离为28 cm,形成116 cm×28 cm的塑料条格;然后在塑料条格内铺放床土,洇水播种。

(3)育秧方法。在做好的秧板面上铺上打孔薄膜。在板面两边的薄膜上面沿长度方向固定好塑料条,间距为塑料条长度116 cm。然后在两塑料条之间按照28 cm的间距横向固定好塑料条。这样在秧板面上就形成了116 cm×28 cm的长条格。然后在塑料条格里铺放床土,床土厚度为2 cm,与塑料条高度一致。

在床土上撒(洇)足水,使床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后立即播种。播种要按计算好的播量分多次播撒,要尽量均匀。然后均匀撒上盖籽土,盖籽土厚度以刚看不见种子为宜。在播过种子的床土上面间隔50 cm左右摆放1根芦苇,再盖上薄膜。薄膜四周封压后再在薄膜上盖上1层薄稻草。

苗期管理与双膜育秧完全相同。双膜塑料条所育的秧苗,在栽插时,只要将塑料条从床土里取出,符合机插规格要求的标准秧块便可形成。

(4)双膜塑料条育秧技术优点。与软盘育秧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秧块外形尺寸规格标准,秧块边缘整齐无坍塌现象,有利于放入秧箱和纵向送秧。②秧块长度为软盘所育秧块的2倍,补给秧苗的次数减少了50%,保证了机插秧质量,提高了机插秧效率。③塑料条与软盘相比,成本大大降低,且塑料条易于清理,便于保存,可使用多年而不损坏。

与双膜育秧相比,双膜塑料条育秧除了具有双膜育秧的优点外,还有以下优点:①省去了切秧块这道作业程序,节约了人力、种子、秧苗和时间,不对秧苗产生任何损伤。②秧块边缘整齐光滑,有利于放入秧箱和送秧,保证了插秧质量。由此可见,双膜塑料条育秧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成本较低,秧块秧苗符合机插规格要求的育秧技术。它适合现阶段农村经济状况,容易被水稻栽插农户所接受,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参考文献

[1] 冯卫东,杨孟刚,杨生龙,等.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07(2):110-111.

插秧技术论文篇10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效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出发,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强化服务、创新机制”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的装备和技术优势,通过行政推动、重点扶持、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措施,快速突破我县水稻机械化插秧的“瓶颈”制约,20*年全县力争突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500亩的目标。

二、主要内容

1、成立推广领导小组。海盐县农业经济局成立水稻机械化插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机插秧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推广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站,主要成员由农机化技术推广、农作物管理、植保施肥等站办技术人员组成。

2、实施以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以镇、区机插秧示范点为补充的全面整体推进战略。各镇要根据本地农村实际情况,落实好推广对象和面积,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水稻机插秧工作。每个镇推广面积不少于100亩。水稻机插技术推广要与高产示范方建设相结合,并作为水稻高产示范方竞赛的重要评选考核条件之一。

三、工作步骤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因此要准备充分,紧密结合农时,分段实施:

1、准备阶段(第一阶段)

4月10日前。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方案,落实机具和试验示范地点(基地)及田块;

4月11日—5月24日。做好宣传发动、技术培训工作;做好物资准备工作,包括秧田、种子准备,苗田配施底肥与翻耕,统一供给稻种、选购育秧软盘、化肥、农药、等物料的准备。

2、育插秧阶段(第二阶段)

5月25日—6月14日。秧田整厢,开沟,营养土培肥。

做好种子处理,分期浸种催芽、播种,秧苗期的水、肥、病虫草害管理等技术指导工作。

6月15日—6月30日。示范大田实施底肥,耕整灭茬,起盘移栽,各地组织开好机插现场会。

做好秧苗返青活蔸分蘖期的水、肥、病虫草害监控管理等技术指导工作。

3、大田管理阶段(第三阶段)

6月20日—10月30日。分段抓好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结实期的水浆管理、肥料施用、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做好农情调查记录。各地组织召开机插田块后期长势现场会。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有关会议商讨解决办法。

4、总结讲评阶段(第四阶段)

11月份,组织有关农业专家测产评估和验收,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

四、工作要求

1、要宣传机插秧的补助扶持政策。今年对插秧机及配套秧盘购置补贴政策已明确,补助标准为购机额的70%,机械化栽植每亩补助20元。各镇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农民信箱)、报刊等媒体积极宣传好机插秧的优点和财政补助优惠政策,便于农民认知接受。

2、组织技术力量,积极开展培训。4月20日左右将举办机插技术培训班,对农机、农艺技术骨干、有关镇、村组农业技术人员和有机械化插秧意向的农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开展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为他们讲授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育秧环节、插秧机的操作要领和大田管理的基本要求等内容,确保技术培训到位。

插秧技术论文篇11

1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优势

1.1机插作业市场广

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大。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面积最大、总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逾6万hm2,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69.2%,总产量为47万t,占全县粮食总量的90%以上,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县常年有40万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1.2机插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秧1.33~1.67 hm2,高速插秧机单日可插秧6.00~6.67 hm2,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90倍。以牛埠镇一种粮大户为例,2009年其共栽插水稻33.3 hm2,往年33.3 hm2水稻请人工栽插,按每天请20人,每人每天栽插666.67 m2计算,需要25 d才能插完;而采用普通的六行式手扶插秧机,可栽插0.27 hm2/h,每天可栽插2 hm2左右,只需16 d就可插完,极大地提高了秧苗的栽插速度,提高了秧苗的大田适应率,为水稻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由于插秧机操作轻便简单,1~2人就可实现全部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1.3机械插作业效益好,机械技术超于成熟化

目前,购置插秧机可享受50%的购机补贴。2010年,无为县将插秧机补贴专项列出,专门用于推广水稻插秧机,切实做到插秧机补贴优先。因此,在享受50%财政购机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插秧机当年可收回90%以上的投资,有较好的收益。如蜀山镇一农户2009年购置2台井关6行式高速插秧机,除去购置补贴外,只花了9万余元,当年其共栽插水稻面积逾146.67 hm2,共获近10万元纯利。随着近几年来县农机推广站的努力,2009年无为县共建立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片(点)15个,全年实现机插秧面积近2 000万hm2,机插秧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产量增加近450 kg/hm2,机插秧技术已逐步得到一些农机户及当地农民的认可,而一些品牌的插秧机的性能也越来越高,适用于田间作业。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插秧育秧技术较复杂。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秧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其技术较复杂,不易被农户接受。二是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对策

3.1强化宣传,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加强示范推广力度,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示范推广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机部门要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3]。在结合该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

3.2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建立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无为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农机服务体系的后劲。

3.3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4]。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从插秧机维修,到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管理等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

4参考文献

[1] 张军,徐明桃.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76-77.

插秧技术论文篇12

拿口镇是邵武市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镇水田面积3 333.3 hm2,水稻复种面积4 800.0 hm2。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特别是中青年多外出务工经商,多地农村出现空壳村。农村劳动力的缺失严重影响拿口镇粮食生产,由于拿口镇是山区地貌,机械化程度不高,镇农技站为了探索抛秧、直播稻、机插3种技术在水稻栽培技术上的应用前景,特进行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Ⅱ优辐819;561孔抛秧盘、机插秧盘。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拿口镇固住村某农户责任田进行,设抛秧、机插、直播3种不同耕作模式,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667 m2。播种时间统一为5月2日浸种,5月4日用“好年冬”拌种30 min后播种,防止直播稻前期和机插、抛秧秧田受鸟鼠危害。

1.3 试验方法

1.3.1 直播稻栽培管理。大田平整前施足基肥,开好排水沟,播种时保持田间湿润不积水,种子浸种到芽破胸露白就可以均匀地直播到准备好的田间,5月8日施“直播稻懒汉”专用除草剂进行第1次除草,5月24日施苄二氯进行第2次除草。5月11日大田灌浅水护苗,防止杂草生长。

1.3.2 抛秧、机插秧栽培管理。5月4日将备好的561孔抛秧盘750个/hm2和机插秧盘450个/hm2分别整齐摆放在整好的秧畦上,采用稀泥育秧,抛秧大田播种量为15 kg/hm2,机插大田播种量22.5 kg/hm2。秧田其他管理与手插秧田相同[1]。

5月30日将抛秧、机插秧田水自然落干。6月2日把秧苗用抛秧和机插2种不同方式抛、插到小区,秧龄29 d。抛秧时先抛秧盘645个/hm2,留30盘/hm2补苗,以确保抛苗均匀[2-3]。机插按株行距30 cm×18 cm规格进行插秧,做好田头田尾人工补苗,保证苗穴的数量。

抛秧和机插秧均于6月10日施苄二氯进行大田除草。

1.3.3 施肥管理。每小区施水稻专用肥(12-6-7)750 kg/hm2、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水稻专用肥全部作基肥,用尿素75 kg/hm2作分蘖肥,尿素75 kg/hm2和氯化钾75 kg/hm2作穗肥[4-6]。

1.3.4 收割时考种取样。在每小区按梅花点选择5个点进行取样,每个点取10株,并数出每株的穗数,计算出平均穗数,选取其中最接均数的5株带回考种。考种项目有每株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直播稻系直接播种无需移栽,且播种后扎根浅,直播稻没有明显的移栽返青期,且分蘖早,分蘖快。因此,生育期比抛秧少2 d左右,比机插短7 d左右。同样抛秧因带土移栽根系浅,分蘖比直播稻迟,但比机播秧早,全生育期比直播稻长2 d而比机插秧少5 d。

2.2 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机插、直播稻、抛秧3种栽培方式水稻栽培密度不同,机插规格均匀,栽植株行距为30 cm×18 cm,插植规格合理且基本苗有保证。而直播稻和抛秧密度不均匀,难以通过手工疏苗和补缺来达到苗齐苗全和苗均匀,较密的地方分蘖能力偏差,单株分蘖力虽然高,但单位面积有效穗少。较稀的地方分蘖能力较好,但分蘖多的株有效成穗率低,结实率低。虽然株数直播稻23.343万株/hm2,抛秧21.812万株/hm2,机插20.946万株/hm2,但有效穗、穗粒数、穗实粒数机插也比直播和抛秧多,整体表现机插均匀,各项指标比较好。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因素构成,只有穗数、穗粒数、粒重、结实率平衡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增产效果。机插水稻密度均匀通风透气良好,光合作用充分,所以机插产量比抛秧和直播高。

2.3 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栽培形式产量差异明显,机插产量最高为7 992.0 kg/hm2,直播产量为7 896.0 kg/hm2,抛秧产量7 428.0 kg/hm2。机播、直播分别比抛秧增产7.6%、6.3%。

2.4 育秧至插秧成本

从表3可以看出,由于用工上直播稻省去了育秧和插秧的环节,因此比机插和抛秧节省成本1 800、1 335元/hm2,直播稻对田的大小、形状、深浅要求不高。机插和抛秧比较适用于大丘田块,特别是机插在小块田会出现补苗太多。但直播稻只能是在单季稻上栽培,早稻3月温度低会造成烂种烂苗,晚稻田准备不及时会影响安全抽穗,造成无法采取直播。直播稻在山陇田、小坵田很适用。抛秧和机插可以在早稻、单季稻、晚稻上实施。

3 讨论

机插、直播、抛秧3种不同的耕作模式均属于轻简栽培,优于传统的手插栽培方式,3种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是最佳的生产方式,机插密度均匀,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节种植规格和基本苗,促进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协调发展,尽管从播种至插秧生产成本最高,但单产在3种方式中最高。操作较为容易,同时早稻、单季稻、晚稻均可推广应用,有利于集中大规模生产粮食。但在边远高海拔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差,无法使用机械化耕作,使机插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水稻直播虽是一项省工节本的轻简化稻作技术,边远高海拔山区机械化程度低的地区可以适当推广,直播在3种方式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但单产介于机插与抛秧之间。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只能在中稻实施,如早稻播种期间因早春温度低无法解决保温而无法推广,晚稻则因季节紧受到限制。三叶期以前大田灌溉技术要求比较高,灌水过深或春季雨水过多时不利于全苗。此外,除草不及时也容易造成草害。建议在劳动力紧缺、田块小、单产低的边远山区单季稻上实施直播。

抛秧克服了直播稻前期管理要求高的难题,成本也较机插成本低,产量最低,早稻、中稻、晚稻均可推广,对于一些生产规模不大的地块可适度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朱自均.试论水稻抛秧配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作物杂志,2000(3):7-9.

[2] 周毓珩,马一凡.水稻栽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 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插秧技术论文篇13

(Jilin Province Tonghua City Agricultural Machine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Tonghua 134000,China)

摘要: 推广水稻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插秧技术是否可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应用该项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推广该技术增加收入、节省成本的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

Abstract: Popularizing rice factory nursery and mechanization planting technology is feasib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during,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popularizing this techniques to increase income and cost saving effect was quantized analysis.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水稻工厂育苗 水稻机械插秧 增产效果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paddy seedlings factory;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paddy;effect on increasing

中图分类号:S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40-02

0引言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30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粮食面积的 30%,产量占40%左右,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09年,全国水稻机插总面积达到400多万公顷;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占当年水稻种植面积的17%。全国机动插秧机保有量达到25万台。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广大农村对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要求日益迫切,机械插秧、抛秧面积迅速增加。目前我国机动水稻插秧机技术基本成熟,但水稻插秧机对水稻育秧技术要求较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速度。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水稻机械化插秧中对育秧的质量要求,保证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质量,使水稻育、插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广,适应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便于水稻种植大户,农机专业户组织运作。在提高水稻种植农机化水平上,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水稻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插秧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推广该技术增加收入、节省成本的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为实施该项技术农户和农机专业户提供参考。

1需求与条件

某地水稻种植是否实行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插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水稻种植对机械化的需求和实现机械化的条件。

1.1 机械化插秧需求分析如当地经济发展很快、劳动力成本较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水平较低、土地规模化程度很高或有向外承包机械化插秧的土地规模化很大、在水稻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会对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形成需求。相反则不然,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当地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需求情况做深入的分析,再确定是否引进该项技术。

1.2 机械化插秧的作业条件分析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对土地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土地平坦连片可提高机械化插秧的效率,避免由于过多转场,造成有效工作时间不足,降低生产效率。田间泥脚不能太深,一般泥脚深度小于30cm,太深会影响插秧机的工作阻力,也会降低生产效率或无法正常工作。

1.3 农艺要求当地水稻品种单一,对水稻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插秧的技术实施有利,因为品种太多会增加工厂化育苗的管理难度。水稻种植的株、行距要求尽可能统一,特别是行距在插秧机上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目前行距在200cm-300cm之间,在相同的作业区域内,采取不同的行距要求,会给插秧机选型工作带来不便。

1.4 人员要求水稻生产种植环节是保证增产增收的重要一环,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水稻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插秧技术,是水稻栽培上的系统工程,综合了农艺和农机的技术特点,而形成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在这里农艺和农机实现了高度的结合,在选拔实施水稻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人员上,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

2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可行性分析

2.1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工厂化育秧是一项先进的水稻育秧技术。它采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把种子萌发、秧苗生长所需的水、肥、温等条件基本处于人为控制之下,培育出优质秧苗;它为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良种化、育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插秧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它适应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水稻工厂化育苗分为无土育秧和带土育秧,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T1534-2007,该标准规定了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作业质量指标和育秧技术要求。

2.1.1 水稻工厂化无土育秧特点无土育秧是在无土的育秧盘内播种浇水,出苗后用肥水育秧,秧苗靠根系结盘成块。无土育秧工序简单,所需设备少,秧盘搬动和秧苗运输轻便,育成的秧苗根系发达,但要求播种密度高、用种量大,所育苗株体质和保水保肥性差,秧根纠结,在插秧时漏插率和勾伤秧率较高。

2.1.2 水稻工厂化带土育秧特点将稻种播在带土的规格化育秧盘内,发芽、出苗和育苗过程全部在育秧盘内进行。育秧盘的长宽尺寸与水稻插秧机秧箱的尺寸一致,育成的毯状带土秧苗直接装到水稻插秧机上。盘式育秧便于实现铺土、播种作业的机械化,所需面积较小,管理简便,能保证育成秧苗的规格化和标准化,为机械插秧创造良好条件。根据育秧盘内土层的厚薄,盘式育秧又可分为厚土育秧(土层厚20~33毫米)和薄土育秧(土层厚3~10毫米)两种。盘式薄土育秧可节省用土量,减少设备数量和用工量,育成秧苗根层薄而平整,插秧时分秧阻力小,勾伤秧少,有利于提高机插质量。但在育秧过程中由于秧苗营养体积小,需增加补肥和浇水次数。

2.1.2.1 水稻工厂化带土育秧作业流程(图1)

2.1.2.2 水稻工厂化带土育秧技术主要设备:水稻工厂化带土育秧技术主要设备包括;土壤粉碎机、4.2.2QB―330型育苗精量播种机、种子催芽机、蒸汽发生器及控制设备、育秧大棚、秧盘、运秧小车等。

2.2 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技术要求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农办机[2006]6号)文。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提出以下规范要求。漏插:指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漏插率≤5%;伤秧:指秧苗插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伤秧率≤4%;漂秧:指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漂秧率≤3%;勾秧:指插后秧苗茎基部90°以上的弯曲。勾秧率≤4%;翻倒:指秧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翻倒率≤4%;均匀度:指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均匀度合格率≥85%;插秧深度一致性:一般插秧深度在0~10mm(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2.3 水稻插秧机选型根据不同地区的田块特点、育秧要求、农艺要求、资金情况等选择机型,山区、田块小的地方,选购机器时应注意爬坡能力强、转场方便的设备,一般选择作业行数少、重量轻、作业效率高的机型。平原田块较大,土地连片,选择设备时应考虑作业效率高,机器性能好的机器。对于资金比较宽余者,可选择进口或国内合资生产的设备,否则选择国产的设备。根据不同地区农艺要求(行、株距)选择合适的设备。目前水稻育插秧机生产厂家有江洋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桦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延吉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等,部分水稻插秧机的性能指标列于表1供参考。

3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经济可行性分析

水稻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插秧的技术,是对传统水稻栽培育秧、插秧技术的一种根本性的变革,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熟,正处推广阶段。从以往的试验得知,该项技术的实施可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增加水稻产量水稻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手插秧相比,具有反青快、分孽早、有效穗多、不易倒伏、千粒重高等特点,据测算每公顷可增产10%左右。以人工手插秧7500千克/公顷计算,采用机械化插秧可增加水稻产量750千克/公顷。以水稻价格1.8元/元计算,可增加收入1350元/公顷。

3.2 节省育秧土地育秧节省秧田。水稻工厂化育苗采用的是毯状秧苗,播种密度大,育秧面积集中,节省育苗用秧田。常规育秧育苗用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20,占用耕地500平方米/公顷;工厂化育苗用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70-90,占用耕地143-111平方米/公顷;工厂化育苗比常规育秧节省耕地375-389平方米/公顷。以水稻产量7500千克/公顷计算,节约耕地而增加水稻产量18.75-19.45千克/公顷,增加收入34-35元/公顷。

3.3 节省育秧成本人工育苗播种需种子0.14千克/盘,工厂化育苗播种需种子0.12千克/盘,工厂化育苗播种比人工育苗播种省种0.02千克/盘(机械化插秧需秧苗270-345盘/公顷),节种5.4-6.9千克/公顷,种子价格6.00元/千克,节资32.40-41.40元/公顷。

3.4 插秧节省秧苗费人工手插秧需秧苗450-495盘/公顷,机械化插秧需秧苗270-345盘/公顷,机械化插秧比人工手插秧省秧苗150-180盘/公顷,每盘秧苗按成本价1.50元计算,可节资225-270元/公顷。

3.5 节省插秧用工费机械化插秧用工1.95-0.75个/公顷,人工手插秧用工22.5个/公顷,机械化插秧用工比人工手插秧用工提高效率11.5-30倍,节省人工20.55-21.75个/公顷,以人工50元/日、工计算,可节省人工费1027.50-1087.50元/公顷。

3.6 不误农时水稻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插秧技术,可人为控制育苗和插秧的进程,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小,可根据农时安排作业,做到适时插秧不误农时。

3.7 节水、节肥、节药水稻工厂化育苗采用喷灌技术,根据秧苗生长生理特性科学的给水、施肥、给药,避免了人工育苗的大水漫灌用水和漫撒施肥、施药的现象发生,实现了节水、节肥、节药。

通过以上分析,水稻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插秧技术实施后,比传统人工育苗手插秧增加水稻产量768.75-769.45千克/公顷;通过节资、节工、增收而产生的综合效益2668.90-2783.90元/公顷。

4结论与建议

水稻工厂化育秧与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水稻育、插机械化相互脱节的问题,使机械化插秧质量得到保证,所产生的综合效益1+1大于2。有利于水稻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稻工厂化育秧与机械化插秧技术涉及到了品种、育秧、植保、插秧等综合技术的应用,技术要求比较高,在推广该项技术的过程中应注意农艺的要求。加大推广该项技术宣传、培训力度,有关部门随时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实施该项技术的农户或农机专业户能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机专业户使用该项技术,为推广该项技术提供政策保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