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培训总结实用13篇

主播培训总结
主播培训总结篇1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总体部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广播影视的中心工作开展教育培训,达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科学发展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目标。培训工作要联系实际创新路,针对需要求实效,不断推进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建设,使教育培训工作为广播影视人才健康成长和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省广电局负责制定全省广播影视系统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对全省广电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市县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相应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及广电台的培训规划和计划,按照培训工作目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培训。

2.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全员培训。省广电局着重面向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台及乡镇广电站、城乡数字电影院线,开展特色专业培训;同时推进和协助各地开展全员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省广电局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广电人才培训给予重点支持和指导。

二、目标和要求

(一)目标

1.全面提高广播影视管理部门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电影发行放映单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的政治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岗位工作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良好的广播影视队伍。

2.全省广电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96学时。

3.全省广电其他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二)要求

1.增强素质和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使全省广播影视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熟悉和掌握国家对广播影视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了解掌握广播影视宣传工作的基本规律,增强文化内涵和新闻报道宣传能力;了解掌握广播影视新技术、新知识,增强广播影视媒体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了解和掌握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规律,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等;进一步推进我省广播影视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逐步拓展培训范围。三年内,从广播影视行业的重要岗位、重点专业开始按计划实施培训。在取得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全员培训。

3.提高培训质量。以广播影视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完善教育培训设施,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资源利用率。注重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

三、形式和对象

(一)培训形式

1.以短期培训为主,在省广电局与**传媒学院合办的**广播影视培训中心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时间每期5天左右,每期50至60人。

2.对自行组织培训有困难的地区和单位,可与**广播影视培训中心签订培训协议,由**广播影视培训中心组织师资“送课上门”。

3.利用宣传广电视讯系统,定期开展广电知识系列讲座。

4.组织管理干部到国外学习考察培训。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面向全省广播影视系统,重点为从事广播影视行业的在职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

四、任务和措施

(一)任务

1.从20**年起,用三年时间,将全省广播影视系统的市、县文广新局局长、广播电视台台长、电影院线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乡镇广电站站长,以及新闻采编、播音员主持人、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广播影视新媒体、广播影视新技术等业务骨干轮训一遍。

2.**广播电视集团、各市县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电影院线都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订培训规划,自主开展人才培训。力争每年有计划地使在职员工接受72学时以上的学习培训。

(二)措施

1.加强基地建设,组建培训机构

利用**传媒学院等高校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开展较高质量和标准的人才培训。由省广电局和**传媒学院联合组建**广播影视培训中心。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职责

成立**广播影视培训中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省广电局和**传媒学院领导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省广电局负责牵头制订规划、组织生源、指导督查、统筹协调等工作;**传媒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师资、实施教学、提供后勤保障、做好学员管理和颁发证书等工作。

3.完善工作机制,科学有效管理

(1)建立和完善培训登记制度。各单位人事部门应将参加培训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登记管理,存入人事档案,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2)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省广电局把干部培训、队伍建设列入播出机构综合评估、电影院线业绩考核内容,对完成调训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对未达到培训任务要求的单位,不能参评优秀等次。

(3)建立培训项目质量评估制度。高水平的师资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每期培训班结束,组织学员评估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的选聘实行淘汰制。

主播培训总结篇2

1.没有足够的正规培训机构满足考生的需求

一些培训机构、学校都在尝试着举办此类培训,但还是杯水车薪。以浙江省为例,从2005年至今,除2008年,每年的考生人数都在1500人以上,但是每一年接受系统资格考试培训的却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这些举办培训的单位良莠不齐,一些没有针对性或专业性不强的培训也直接影响了考生对培训的认可程度。于是,出现了培训单位和培训需求的不对等。统一标准要求的资格考试培训组织或基地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没有针对师资、培训目的等教学要求的统一标准

培训师资中有广电一线的工作人员、不同专业的学校教师、其他行业的培训师,各有优势,各有侧重,但他们大多缺乏针对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这四门课程现有大纲的深刻理解,往往只重局部,忽略整体,对总体的考试方向把握容易出现偏差。从资格考试培训的目的来分析,资格考试所需要的师资,应重点提高新进人员素质,从重点处、关键处入手,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广播电视业务的实际需要,把新闻从业者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业务素质培养贯穿始终。

3.没有针对培训时间长短、收费、形式等的细则

针对现有大纲要求,应设置多长时间的培训?除了课堂讲授,是否还需要实践环节?不同培训形式的收费标准应该怎样划定?这些都是决定培训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要素,也是培训是否能够持久坚持执行统一规定的必备条件。

二、做好资格考试培训工作的建议

1.建立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效工作。一个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倡终身学习为基础,鼓励职工在职学习,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养,构建全员、全方位、多元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造就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优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领导要重视。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实行动态培训、跟踪教育;探索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二是要充分重视培训师资力量,讲求培训内容和授课质量,认真研究培训规律,把握好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规范的资格考试培训组织机构

培训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运作,是资格考试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建议在国家广电总局考试原则的指导下,由较为成熟的培训机构或相关的专业院校成立资格考试培训组织,按照资格考试的目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对培训的课时、师资队伍和培训大纲、收费标准等做出统一的要求,并由各地的广电人才管理机构对这些组织进行评估和审批。

3.确定统一的资格考试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要根据不同科目的要求,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进行“少而精”的授课辅导和实践性的指导,培养考生学习的热情,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不断总结、提炼每年的考题,形成考试题库,让考生在总结出答题应试规律的基础上,强化政治理论和广电基础知识要点的理解和应用,避免死记硬背。在培训的形式上,可以采用不拘一格的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科目要求,做到老师面授辅导和自学相结合、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网上远程单向传输和答疑双向互动教育相结合、平时学习和考前强化复习相结合。

4.强化资格考试培训对象的针对性和培训工作组织实施的严密性、科学性

主播培训总结篇3

大多数艺考机构可能都不是很清楚播音主持专业的定位,考生和家长更是糊里糊涂,想到播音主持专业只是想到了在电视荧屏前的光鲜亮丽或者是入学高考成绩的优惠政策。实质上,不光是艺考方面,在很多高校内部,对于播音主持的学科定位都非常模糊。

一、对播音专业学科定位的认识偏差

实质上,我国的播音专业从理论上来说,主要研究三大方面,首先是广播和电视的语言传播 ,其次是播音主持理论,第三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从这个层面来说,播音主持专业实际上首先是属于新闻传播一级学科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因此,播音主持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属于新闻传媒类人才,而非通常意义上的艺术生。其次,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严格系统的教材,而对于播音专业的模糊认识使得包括大学本科在内的专业培训都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现在在授课中应用最广的应该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实用播音教程》,其实这个课程也应属于学生的练习册性质,其中理论部分并不多,而且未成系统,有的培训班还从中摘出一部分,重新制作个封皮便成为了自己培训班内部的考学秘籍,没有系统的教学,何来合格的学生?大多数的艺考培训班把基础的吐字归音、自备稿件作为授课重点,这也是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认识偏差。我们可以仔细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的考试内容,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类考试初试为:(1)制定稿件播读,(2)考官提问;复试为:(1)制定稿件播读,(2)指定稿件播读并评述。非常明显,全程考试没有一项为自备,而制定稿件多为新闻,播音主持的学生非常清楚,所有稿件当中唯有新闻稿件最难播读,好的新闻播读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加上即兴口语表达――对所播的新闻稿件进行评论,更是难上加难,这样的考试,恰恰不是让考生展示在培训班所学的种种考试技巧,考察的是学生的读书量、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于新闻事件自己的观点、镜头面前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这才是播音主持专业新闻传播性质的体现,而非多么的字正腔圆或者外形多么出众。CBS的新闻部主任威廉・伦纳德曾经提出过新闻主持人的四个必备条件当中就提到了,第一点就是必须能在电视上交流,必须能广播,能撰稿,并且看上去顺眼,这也恰佐证了前面提到的新闻传播性质。

二、良莠不齐的培训班质量

陕西艺考的乱象丛生也源于大量的良莠不齐的培训班质量。笔者曾经走访了西安一家较为大型的培训机构――XXX传媒教育,其校址位于西安市的热门商圈,租一间约不到200平方米的场所,隔成三间教室,牌子一挂就开始在网上招生,生源遍布陕西各地区,其并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年在网上招聘老师,大多数老师为一般普通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给中学生做家教尚能说通,可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不仅需要掌握良好的发声共鸣技巧,同时更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撑,笔者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大二大三的学生有多少相关理论的支撑。就拿即兴评述来举例,即兴评述也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变体,考察学生对新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一般高校内部新闻评论开设也放在大三年级,自己一头雾水就去教授高中生,教学质量堪忧。另一方面,包括XXX传媒教育在内的大多数艺考机构都属于非法经营,在其营业执照上,大多都注册为传媒公司,经营范围内根本不包括教育培训,教育培训需要有职称的老师和一定面积的场所,而大多数培训班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曾经有记者对这类学校进行举报投诉,先去工商局投诉,工商局表示这应该归教育局管辖,后联系教育局,教育局又表示他们未授权其经营,也因两方责任划分不明确,这一大批的培训班便林立而生,造成了培训班质量的良莠不齐,衍生了艺考乱象。

三、艺考政策不甚合理

不得不说自2012年陕西开始播音专业统考开始后,艺考的热度得到了有效缓解,广大学生家长也都回归了理性,而且为考生省去了很多费用和麻烦,在之前,考生如果要考省内的三所学校必须参加包括复试在内的六场考试,而统考实施之后只需要考一次。但是,2016年的艺考刚刚结束,广大学生便怨声载道。回顾2012年的陕西省第一次统考,只是有面试,包括了自备稿件、指定稿件和即兴评述三项内容;2013年开始加入笔试,实行两场考试,笔试内容同编导考试内容,为文学文艺常识+影视动态+分镜头写作+新闻评论/故事编写;随后两年同2013年一样;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艺考中,将面试取消,只是单独一项笔试,内容同编导一样,通过率仅为15%,而且除去两三所院校之外,其他学校都以笔试成绩为准来进行招生,这样的招生方式在艺考史上还属首例。在众人眼中播音主持专业相对于音乐、舞蹈、美术类专业门槛相对较低,好像只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以XX大学培养的播音人才为例,其标准为德才兼备、声型俱佳、一专多能,试问如何能通过笔试看出一个人才声型俱佳、一专多能。另一方面,试卷内容也不甚合理,一场考试从头至尾没有见过考试大纲,没有见过评分标准,作为播音主持类的考试,需要更多方面涉猎,然而对于一个还在高中校园内的学生而言,有些题目确实超出了所学范畴,如考察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外国影片引进率是多少,这样的一种考试方式如何能考察出学生是否具有播音的潜质。综上所述,陕西省确实需要一个合理的考试政策,让播音考生有发挥的空间,让播音专业高校能招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四、总结

中国的播音主持行业是中国特有的专业,汉语口语表达强烈的艺术特点就促使必须有一个专业进行传播。作为进入高等学府的通道,艺考的合理性显得至关重要,艺考回归理性,艺考乱象不再丛生,还广大考生一个公平、公正的展示平台,还需要考试部门、高校、考生、市场等多方努力。

参考文献

[1]丁烨,林琳,孙泽敏.2015艺考调查―门槛提高了政策收紧了,你还想参加艺考吗[J].文汇教育,2015(3).

[2]王新宇.艺考期待理性时代来临[N].河北日报,2008-07-08(3).

[3].谈新政策下的广播影视类专业艺考热的理性回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学学报,2015(3).

[4]陈蕾,卢静.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内驱力[J].现代传播,2011(2).

主播培训总结篇4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担负着培养传媒人才的重任,是使广播电视事业不断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现行的专业教育模式诞生于传统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既要保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经典经验和方法,同时,如何适应新媒体语境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成为当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亟待思考的难点问题。

特别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实践教学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在重学轻术的文科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不少高校的实践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法,将实训时空局限于课堂上、教室内,将实践环节定位于课堂实践教学方面,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忽视了课堂以外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延伸。诚然,课堂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脱离真实媒体环境的仿真演播场景的模拟,无法满足真实岗位的实际需求,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艺术实践教学研究迫在眉睫。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概说

(一)新媒体背景下艺术实践教学研究背景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事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事业对传媒人才的素质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媒体语境特点,在实践教学中应渗透一些调整和改革,最大幅度的完成“播、说、诵、演”的能力训练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专业技能。

艺术实践教学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课堂实践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实际功能。艺术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以演带练、以赛促学”,使学生能够尽快提升专业素养,尽快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工作岗位的综合性实践需求。实践证明,艺术实践活动已成为检验播音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切合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意义。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概说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是指围绕专业领域在课堂之外进行的、以提升学生“播、说、诵、演”的专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所有艺术实践教学过程。艺术实践教学主要依赖于课堂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指以竞赛或展演的方式进行,在过程中考查学生解决实际运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各级各类的比赛(比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配音比赛、主持人比赛等)、展演活动(比如各种社会性的演出、礼仪性活动主持、讲演、表演等)等。

二、新媒体背景下艺术实践教学现实问题分析

现如今,大多数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已经认识到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艺术实践教学属于课堂以外实践教学的延伸拓展部分,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是侧重于课堂实践环节方面,对于艺术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投入与重视,缺乏具体的拓展方法与培养途径。在艺术实践教学的探索过程中,遇到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惑。

(一)偏重课堂实践教学的开展

课堂实践教学,即在课堂这一特定空间中开展实践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为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课程主要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实训内容的小课课程、技能实践性质的专业课程。

课堂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定比重,客观上改变了“重学轻术”的传统教育观念,弥补了大多数课堂理论教学脱离实际运用的弊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在课堂这一特定空间中讲授与实践运用相关的原理、技巧、方法等,通过模拟现实场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比如四门主干课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以及相对应的四门专业实训小课,还有文艺作品演播、即兴口语表达、表演基础、电视摄像与编辑、综艺娱乐主持、文化礼仪主持等课程。

尽管课堂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课堂实践教学无法与真正的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堂中总是模拟现场,课上课下不能形成良好互动,亦无法将学生带到真实的现实场景中。探索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应只满足于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更应注重把专业技巧运用到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教学活动中。艺术实践教学具有课堂实践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增强艺术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建立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立体交叉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注重艺术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特色推动与拓展,实现实践课程与专业实践的高度契合。

(二)与课堂实践教学沟通、反馈较少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课堂内的实践教学与课堂外的艺术实践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课堂实践教学是必要的基础保障,艺术实践教学是重要的实战延伸。

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有着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突破了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育模式,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组织模式多样,有的是学校自行组织的各级各类的艺术实践活动,有的是学校作为单位外出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有的是学生自行参加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其次,活动类别多样,有的是竞赛活动,有的是舞台展演。竞赛活动中有的是朗诵比赛,有的是演讲比赛,有的是配音比赛,有的是主持人比赛……舞台展演中有的是朗诵展演,有的是话剧展演,有的是主持展演,有的是播报展演……

事实上,艺术实践教学与相关专业实践课程渗透较少,艺术实践教学与课堂实践课程的教学几乎分道而行。

1、艺术实践教学缺乏阶段性追踪与反馈

由于对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本身缺乏必要的申报备案机制与跟踪监管机制,课堂实践课程老师并不能真正了解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对于过程性表现一无所知,很难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反馈作用于课堂实践课程的教学。

2、艺术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总结和训练

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带有较强的竞争机制,太看重结果,忽略对过程性表现的总结与评价,不会落实到具体的支撑课程教学中,针对出现的每一个相关问题去总结、练习与提升。

3、艺术实践教学不能结合相关支撑课程针对性开展

实践教学应突出阶段性训练,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训练内容,结合相关支撑课程设置艺术实践活动内容,进行阶段性评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战水平,带动实践的参与热情。但事实上,支撑课程普遍缺少实践运用,不能与艺术实践教学活动互动沟通。

4、课堂实践课程太倾向于书本训练体系

课堂实践课程的教材具有比较完备的训练体系,每一章节内容都有典型的讲解材料和训练材料,尽管这些材料越来越缺失新鲜感与时代感,但依旧是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的重要支撑材料。而对于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概括太少,并没有给课堂实践教学带来一定的推动与促进。

(三)与真正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成正比

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语言传播专业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是整体性、综合性的培养,这就使得教学要从以往单一的业务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复合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以对口型专业能力培养转变为更注重适应性的职业能力提升。

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实践课程模式,即大课理论与小课实训的结合模式,也就是说偏重于课堂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太依赖于书本训练体系,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缺乏个性化培养,更加注重技术性,不能有效的将技术、学术、能力融为一体。实践教学中,忽视了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与规范,忽略了职业定位与真实体验的训练,弱化了职业素质、社会经验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四)缺乏具体的拓展方法与培养途径

目前,大多数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是侧重于课堂实践环节方面,对于具体的拓展方法与培养途径各个高校均自成一体、各有一套。相反,对于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训练体系普遍欠缺。拓展方法与培养途径的制定是保证艺术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它落实于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组织、培训、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制定。大多数高校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作为办学理念加以探讨,议题主要集中在师资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鲜有探讨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拓展方法与途径的论述。

(五)缺乏必要的组织、监管、评价机制

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其规范管理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和开放性。此外,受制于内容、形式、场所、环节等诸多复杂性因素的影响,艺术实践教学活动自由灵活程度太大,更多的表现为学生的自主,学校缺乏有力的机制保障。比如组织单位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到位、激励制度不完善、培训辅导不充分、统筹宣传不得力、组织分工不平衡等。

总之,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使我们对艺术实践教学的健康开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提高。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不应仅停留于表面,应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传播特点,一方面,大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善于围绕新变化、新形势积极推进艺术实践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应使实践教学向艺术实践教学环节倾斜,按照实践岗位需求开展艺术实践教学,制定具体的拓展方法与培养途径,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最后,应将艺术实践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就业向新媒体领域倾斜,比如现在的网络主持等职业已成为学生就业的新去向,善于根据社会现实、传媒需求特点以及艺术实践教学需求调整就业方向,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就业环境和就业岗位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章蔚中,张兴旺,王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62-64.

[2]叶辉,程备久,胡文友,等.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5(10):40-42.

主播培训总结篇5

重点向那些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农民传播相关知识。培训农民3.5万人次以上,主要是针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等实用人才600人,培训区乡两级农业站的农技推广人员50人。

三、培训内容

推广普及玉米、水稻、大豆良种和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农区统一灭鼠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少耕、免耕栽培技术、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绿色水稻综合生产技术、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四、培训形式

冬春种植业科技培训活动(以下简称“冬春培训”主要以集中办班讲课、电视讲座、播放专题片等形式进行。

(一)重点解决全区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疑难问题。邀请我区“冬春培训”技术依托单位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专家授课。集中办班讲课。由区乡两级农业站技术骨干讲解种植业实用技术。

(二)组织广大农民收看电视专题讲座,电视讲座。春节前后在区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电视收视率,以此来扩大培训面,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农技推广部门和区电视台要加强合作,将年重点推广的实用技术制作成专题片,区电视台播放。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挂图》3万张以及其它技术资料。指导农民搞好生产经营。

(三)参与兄弟单位的科普活动。积极参与科委、科协、工商等部门组织举办的科普活动。

五、时间安排

活动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阶段:完成培训师资等培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活动阶段:按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冬春培训”活动,全面掀起“冬春培训”高潮。具体安排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三)总结阶段:完成检查验收和总结报告。

六、组织保障

主播培训总结篇6

二、不断改进培训方法,使干部培训工作更具创造力和吸引力

主播培训总结篇7

全播出、依法加强管理、发展事业产业的中心任务,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增强广播影视人才队

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训工作以基层台站等单位为重点,以局长、台长、站长、采编业务骨干、播音员主持人、新媒体技

术骨干为主要培训对象,以广播影视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为主要内容,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

内容,积极推进人才培训改革创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为广播影视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二、主要任务

20**年省广电局面向全省广电系统举办培训项目6项:以依法行政、加强管理为内容,开展对市、县两

级文广新局分管局长的培训;以媒体发展战略和提高频道运营及管理水平为主题,开展对广播电视台台长的

培训;以加强乡镇广电站的管理与建设为重点,开展对乡镇广电站站长的培训;以新闻与文化资源开发、挖

掘和优化整合为主题,开展对广播电视台频道总监、采编骨干的培训;以增强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晚会编导

策划能力和串联词撰写为内容,开展对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培训;以新媒体技术、新业务经营管理与应用为内

容,开展对新媒体研发技术骨干的培训。此外,利用宣传、广电视讯系统,继续举办广播电视综合知识讲

座,全年计划开设3至5个专题讲座。以上各类培训班每个班次举办1期,每期50至60人,其长培训班赴美

国办班,名额20至25人,参加培训人员由省广电局向各市县分配指标,各市县依据相关条件推荐人员报省广

电局审定。

三、实施要求

各市、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台要将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将省局培训

计划与本单位培训计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并认真做好学员的选派调训工作。省广电局人教处将对各单位落

主播培训总结篇8

二、广播操工作

主播培训总结篇9

三 关于工作我懂得:

四 孜孜不倦我们的未来:

关于培训总结:

1 培训团队文化 ;

2 参加公益、户外、各知名老师授课活动;

3 全力以赴参与记者团、金话筒活动;

4 努力、认真、负责对于我们每天的播音工作;

5 各部门相互学习交流, PK 才艺等;

6 对周末例会认真听取总结并分析;

优点:成员反省意识强;对于自己工作积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建议

缺点:常请示勤汇报方面相对欠缺;团队里存在小团体;团队团结心凝聚力有待加强

那些业绩历历在目:

2011 年 10 月 9 日,我们参加了分队第一次团队文化培训。

2011 年 10 月 13 日,我们再次参与军训培训,使我从新体会了帅气的军人那飒爽英姿的风采;让我们得到锻炼身体,磨练了意志。

2011 年 10 月 15 日,广播台和记者团全体成员去进行为期一天的野营拉练,我们去真人 CS 枪战,玩到了尽兴,一种放松,部门之间的了解,增加了团队协作精神。

2011 年 11 月 1 日,部门领导安排试播、跟播值班表,好开心终于可以播音了。

2011 年 11 月 4 日,参加记者团入团仪式,看着他们入团仪式我在期待我们早日入台。

2011 年 11 月 6 日,在王老师带领下观看《共铸中国心》公益宣传片,王老师讲解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内容深入人心,在同一天我们参加了心理讲座懂得了好多,找回自己。

2011 年 11 月 13 日,“金话筒奖播音主持大赛”录制宣传片。

2011 年 11 月 11 日,参加金话筒奖播音主持大赛总决赛节目的彩排。

本学期工作综上所述,一路走来哭过笑过但我却从未放弃过因为最初的梦想。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入台,期待入台。

关于不足:

尽管得到了锻炼但还是有不足还是会紧张,不能很好的控制心态,应变能力不够,对于自己的栏目播音感情欠缺,底气不足,没有具备主播的气质,和其他部门沟通不够,和导播没有做到会意。

关于工作我懂得:

主播培训总结篇10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的体育工作将要结束了,在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教学工作。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XX年10月13日的昌平镇中心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得二等奖,在XX年10月23日的昌平区体育教师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二、广播操工作。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艾滨老师、李东瑞老师和其他各位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使旧县小学的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旧县小学的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认真的做操,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昌平镇中心广播操检查中受到了中心领导的好评,这跟旧县小学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三、训练工作。我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时间上,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每天都是等太阳落山后天都大黑了才能回家。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作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陈秀梅校长和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因此,我要加倍努力,争取在XX年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以上是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主播培训总结篇11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力军。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而经济体制改革最初发轫于农村,亿万农民是改革的实践者和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是,我国7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农民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为7.3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学程度占40%,农业劳动者中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在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5%。沉重的人口负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但同时它也蕴含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如何把农村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有较高思想觉悟,懂科学技术,会经营管理,能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和专业劳动技能的新型农民,使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作用真正得到有效发挥。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它以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媒体作为主要培训手段,具有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等特点。因此,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技术技能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而且能够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贡献。

二、县域经济:奏响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主旋律

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自古以来就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层次。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县域范围,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整个经济发展就好,综合经济实力就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高。壮大县域经济,重点突出个性,形成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需求,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要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发挥其产业集聚和对乡村经济及农业生产的带动功效。

人才支持发展,发展孕育人才。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其核心是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其实质就是努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开发县域人力资源的重要载体,应主动适应市场、调整结构,培育出符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直接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必须着眼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农民创业致富,着眼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着眼于农业科技进步,解决农民知识贫困;必须抓住自身比较优势,启动内力,借助外力,激发活力,发挥系统功效,打造品牌战略,构筑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人才开发产业链。

以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农业广播电视教育资源为基础,按照“适应、发展、创新” 的工作理念、着力建设“一个网络体系”、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一个目标”,即建立一个为农服务的网络,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工程,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充分就业目标。

1.构建为农服务的网络体系

以中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市级学校(农民培训中心)为主体,以县区校(农民培训中心)为骨干,以乡镇为基地,以乡镇教学点为辐射源,吸收中介机构、民间组织、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为县域经济发展集人员培训、科技推广、信息咨询、项目引进于一体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网络体系要建成开放的、灵活的、高效的“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系统。特别要弥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现阶段农村经济多元化功能失调的缺陷,保障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施科技培训与技术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业远程教育的“进口畅、出口通”的重任。

另外,网络体系建设应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支撑,不断采集、加工、储存信息,加大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力度,使为农服务的网络体系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始终站在科技与时展的前沿。

2.提升农民素质的科技培训

总理曾经批示:“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从现在起,就应着手培养造就一批觉悟高、懂科学、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按照这一要求,农业科技培训应立足区域,服务产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服务。

(1)科技培训为农业结构调整服务。中央提出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各地都以“调优、调强、调精”为方向,对当地农业结构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这是农业部门为之奋斗的目标。农业广播电视教育要抓住这条主线,积极调整培训内容,采取有效形式,结合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农舍村院,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指导和培训农民。“为政之要,首在足食”,当前应重点加强种养业的培训。

(2)科技培训为农业产业化服务。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名、特、优、稀为特征的区域特色农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区域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但因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的农户难成市场主体,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就营运而生,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增长点。一是提高基地农户生产技术水平的培训,要根据特色农业的新发展、新实践及时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传授给农民,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二是培育特色农业技术开发人才,加强高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培训,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成为区域特色农业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区域特色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集散地。

(3)农业科技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当前,农业科技培训应与村干部学历教育、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训、生态富民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民科技书屋培训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业乡土教材。

3.实练打工本领的转移培训

劳务输出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民素质是决定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国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时期,训练打工本领的转移培训,是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转变观念,强化宣传。转变观念,一是转变农业教育者的观念,从单一的农业教育到市场需求多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二是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要充分利用“天网、地网、人网”的三网优势,加大宣传,增强农民外出打工挣钱,树立在城镇创业的新观念。

(2)狠抓培训,强化管理。当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抓住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切入点,按照市场需求和转移就业为导向,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加强打工者的法律法规、安全常识、道德规范教育,增强预防和处理不测事件的能力。同时要强化管理,加强对培训农民建档立册和输出推介,实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劳务输出品牌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3)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协调小组及相应的中介机构,加强系统内外的协调与沟通,强化中介缔结功能,改变目前分散、自发、盲目地外出务工为有组织、有指导、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资源基地和就业基地,为企业和转移就业农民搭建平台。建立订单培训、联合培训等培训实练中心和基地,努力做好在农业、农村内部及县域范围内就业渠道,减轻农民培训输出成本。同时要规范劳务市场,形成有序竞争、开展咨询与维权服务。

4.打破时空界限的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亦即远距离教育、远程学习。1998年9月,有教育部牵头实施的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开始启动。1999年元月,经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它标志着远程教育开始步入教育历史的新纪元。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办学、多种手段教学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可以大范围、大面积地开展多种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方便、快捷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解决农民教育培训中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受训人员规模难以扩大、边远地区难以覆盖等问题,是大力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据调查,农业劳动者在获取农业技术知识的所有途径中,广播电视教育手段占35%。

因此,农业广播电视教育要进一步强化资源建设、媒体传播和教学服务能力的建设,围绕新时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中心工作,将科技新知识、农业新技术、市场新信息制作出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质量较高、适应广大农民需要的远程培训教材,运用广播电视和新型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远程培训传播系统和教学培训中心,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加快远程培训资源的传播速度。

农业远程教育要积极与当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进行有小嫁接,扩大辐射窗口;与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重点建设项目挂钩,加大技术、信息的聚集传输。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成为农业市场信息、宣传农村政策的服务平台,成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绿色通道,成为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农民素质的空中课堂,成为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重要阵地,真正发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的龙头作用和开展农民终身教育的主力军。

三、“四轮”驱动: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构建为农服务的网络体系、提升农民素质的科技培训、实练打工本领的转移培训、打破时空界限的远程教育是推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的四只强劲轮子。那么,如何发挥“四轮”驱动,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的功效呢

1.转变观念。进一步确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县域经济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把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纳入当地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强化政府统筹,加强机构,充实人员。

主播培训总结篇12

根据拉斯维尔的经典“5W”传播模型(见上图),传播的基本流程包括:Who(传播者)、Say what(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这个模型既可以适用于企业知识传播体系的整体规划,也适用于一个课程的设计开发,甚至是一个具体内容的教学讲解。下文主要从企业大学层面谈谈企业知识传播体系中的控制要素。

一、 Who(传播者)

信息的传播者是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控制因素。传播者的身份、权威性、专业度、传播能力都会影响传播的效果。在企业中,信息的传播者具有多样性,包括正式传播者和非正式传播者。在企业大学的构建过程中,主要控制点是正式传播者,即经过官方认可的、有授权的信息传递者,他们可能是管理者、技术标杆、新信息新技术的拥有者等。

从有利于提升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传播者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可信度、专业性、价值感和传播能力,不能有职位导向、年资导向,要努力以价值导向和效果导向作为选择传播者的主要依据。更具体一点,宁愿选一个年资浅、没职位但有实践经验和传播能力的培训师,也不要为了照顾面子选择一个有年资、有职位而没有传播能力的讲授者。

二、 Say what(说什么)

信息是动态与静态的循环,是经验的总结内化与创新突破的并列存在,是阶段性归纳与持续性改进的结合。该项工作是企业大学得以持续的核心工作,是决定企业学习传播的关键控制因素。

在企业大学担负的职责中,对企业而言最具价值的部分就是知识和经验的内化,以及推动知识的创新升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源自实践又要高于实践,对实践要有指导意义。从具体操作的角度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关键岗位的胜任能力入手,采取岗位调查的方式,选择在关键岗位上有着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优异绩效的关键员工,采取观察分析、自我归纳总结等方式对企业的关键能力进行内化。

在内化企业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的同时,还要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引进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和成熟做法,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

三、 In which channel(渠道)

媒介和渠道的选择对于企业大学而言是非常丰富的控制因素,从企业培训的角度看,涉及培训信息的传递渠道和形式。

渠道和形式的选择首先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采用OJT(On the Job Train)、课堂面授学习、行动学习、视频操作辅导、参观考察、案例分析、沙盘演练、模拟操作、网络远程视频教学、网络互动学习、计算机多媒体互动学习,甚至采用计算机全真模拟游戏训练等渠道和方式。其次,要根据学习的信息内容属性、学员的自身素养和技术条件来共同决定。

四、 To whom(对谁)

传播的对象,也可以叫做“信宿”,即信息的接收者。对于企业大学而言,培训对象是教学传播流程中的重要控制点。

培训对象的需求、自身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岗位情况等都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一是充分了解,二是充分细分。

“充分了解”在实践中指的是针对培训学员的调研工作要做细,可以采用面谈、电话访谈、研讨会、问卷调查、岗位观察、资料数据分析等各种手段,从两个角度充分了解学员的信息:一是学员个人自然情况,二是学员的岗位知识、技能需求,以及实际掌握情况。这两个方面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充分细分”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主要是从培训组织的角度去实践,细分的目的是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维度将需求类似、水平接近的学员进行分组,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专项训练、主题培训、特定学习小组等形式,比如“机关储备干部通用管理能力特训营”“新晋基层主管管理技能训练”等。

五、 With what effect (效果)

主播培训总结篇13

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内容的设计要结合专业研究方向的特点来展开。一方面需要对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源进行精选和推介,重点介绍与专业有关的电子资源的相关收录内容及其利用技巧,将图书馆现有的电子资源中与本专业研究方向联系紧密或者相关度高的内容进行分类整合,统一抽取并融入整个培训内容中,此外可着重挑选几个专业性强的数据库进行重点推介,这也是体现专业方向资源利用培训特点的最重要一环。另一方面,为了使读者更深入了解电子资源应如何与自身专业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可以选取几个本专业方向的利用电子资源进行研究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同时穿插一些专业领域的文献研究方法,结合数据库操作技巧和统计功能等为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或跨学科的研究中提供一些启发思考与创新思路,进而深入探讨数据库在学术科研中对于提供文献保障和启发研究思路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培训效果评价在对专业方向资源利用培训进行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需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从前来参加培训讲座的人数以及学生和专业教师的反应等来评价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电子资源使用量的统计数据来观察和评价。

上海外国语大学专业方向资源利用培训的开展

目前上海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上外”)图书馆的读者培训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包括本科生的新生入馆教育、面向全校的文献检索公选课,以及相关数据库专业人员作的电子资源系列培训讲座等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各类电子资源的推广力度和利用效率,面向更高层次和需求的读者进行更有专业针对性的电子资源使用培训,根据以上培训设计思路,“上外”图书馆开展了由学科馆员按专业方向分专题讲解图书馆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系列培训讲座,并陆续推出了语言学、文学、新闻传播、国际关系、经济管理及其他人文社科等方向的专题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这些讲座主要由图书馆相关专业的资深学科馆员担任主讲,除介绍图书馆文献和服务之外,重点结合各个专业方向开展电子资源数据库的使用培训和现场演示,指导读者更为有效地查找和利用论文写作及学术研究所需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强大的文献保障,培养其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以下结合专业方向资源利用培训的基本模式及“上外”开展的实践,以“上外”新闻传播学专业为例,尝试结合其学科特色和相关资源进行培训方案的设计,探索专业方向电子资源培训的新思路,以期为此类培训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培训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新闻传播学专业需求分析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师生而言,其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新闻素材的需求,即各类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材料,这主要集中在图书馆的中外文报纸和相关网站上;二是对学术文献的需求,包括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文献,这主要可以从图书馆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图书和学位论文中获得。同时,由于电子资源具有比纸质资源内容更丰富、更新更迅速、检索更便捷等诸多优势,因此,新闻传播学专业方向的资源利用培训应当主要从报纸、期刊、图书以及学位论文这四种类型的资源展开介绍。

新闻传播学专业培训设计培训的内容主要根据专业需求和文献类型等展开,一方面对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源进行推介,重点介绍电子资源的相关收录内容和演示其利用技巧;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研究案例来深入探讨数据库在学术科研中对于提供文献保障和启发研究思路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图书馆相关资源介绍及其利用学科馆员在对专业定位和学科方向有了明确的把握之后,就需要对图书馆现有的相关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梳理,找出与之相关度最高的各类文献,并有重点地将其推介给该专业的学生加以利用。由于图书馆文献种类繁多,笔者主要从资源类型入手加以分类介绍,重点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与新闻传播学联系紧密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及相关功能。报纸。报纸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载体形式,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与其具有极高的相关度。因此,在进行该专业方向的资源利用培训时,报纸这一类型的资源应作为首选的推介对象。就中文报纸而言,培训主要推介了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对于检索和利用国内主流的报纸媒体资源十分方便和全面。就外文报纸而言,则首推Lex-isNexis学术大全,可深入搜索世界范围内的众多报纸内容,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的必备数据库之一。另外,Factiva新闻数据库也可一站式访问大量的新闻资讯,时效性强,检索方便。由于这两个数据库的使用技巧性较高,培训时应重点介绍和演示其检索利用的具体操作流程。

期刊。鉴于电子期刊的学术性和便捷性,培训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善加利用电子期刊资源。就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而言,重点推介了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EBSCO的传播学与大众媒体数据库,基本涵盖了中文和外文的重要新闻传播学类期刊资源,对于利用中外文资源进行学术研究具有很大作用。此外,人文社科类的期刊资源对于新闻传播的学习和研究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由于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它的发展与人文社会科学密切相关,因此,要搞好新闻传播学的学习和研究,还必须注意相关人文社会学科文献资源的利用。培训时可适当推介如SAGE人文社科库(包含有Commu-nication&MediaStudies学科专题)、ProQuestRe-searchLibrary等相关资源。对于外文期刊数据库的快速查找和定位,培训中需强调图书馆的“外文期刊导航”功能。利用该导航读者可以按照学科分类和专业方向查找和定位所需电子期刊资源,从而极大地节省读者的检索时间,并使资源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p#分页标题#e#

图书。与报纸和期刊相比,图书类文献资源在数据库中的收录并不十分全面,利用方式上也较之前两者存在一定的不便,而纸本书籍或更能满足读者需求。因此,在进行图书文献介绍和利用的培训过程中,应协调纸本和电子的平衡,建议读者从馆藏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此两种类型的图书资源。对于中文图书的利用,可以突出强调“读秀学术搜索”功能对于查找纸本和电子图书的重要作用,其能一站式检索超星数字图书馆的电子书以及该馆馆藏的纸本书,对于读者而言资源获取率大大提高,是目前查找中文图书的首选方式。对于外文电子书而言,主要介绍Ebrary电子书和MyiLibrary电子书这两个数据库。在这两个库中虽然没有新闻传播学类的专题分类,但其人文社科类图书资源相当丰富,且学术质量也很高,适合读者进行扩展性阅读,开阔视野和研究思路,为跨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帮助。这同样适用于其他专业方向的资源利用。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对于专业学习和研究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NKI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库可下载全国各大高校历届硕博士的学位论文,尤其是本校相同研究方向或相同导师的论文更是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思路、写作方法、格式等各方面起到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对于“上外”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师生而言,除了参考中文的学位论文外,英文的学位论文资源也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来源。ProQuest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了欧美1000余所著名大学的硕博士学位论文,是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外文学位论文信息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们及时了解国外该学科领域的硕博士研究生的最新研究动向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将其引进或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来。因此,这两大学位论文库也是专业方向的资源利用培训不可忽视的内容。新闻传播与文献研究案例举要培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新闻传播学相关研究案例,结合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和统计功能等剖析在研究方法上的拓展与创新,为学生的学术科研提供一定的思路上的启发与指导,展示电子资源在检索和利用上的便捷性和科学性。以下通过两种类型的案例加以分析。

新闻传播学文献的计量统计研究。该类型的研究主要通过对新闻传播学领域相关专业期刊或学术论文等的文献引证频次或下载数量等信息的计量统计和汇总分析,研究新闻传播学自身的学术发展状况。如“中国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分析———基于CSSCI、CNKI两个主流引文数据库的研究”一文,分析了新闻传播学学术论文CSSCI、CNKI两个数据库被引证的现状,找出了新闻传播学自1978-2007年30年以来的高被引论文,比较两个数据库的引证特点,并对发现的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的领域分布、年代分布、期刊分布等数据进行了分析〔2〕。从该实际研究案例中,重点引出对于CNKI数据库引文统计功能的介绍,演示新闻传播学领域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统计和排序功能,从而可以进一步对高被引论文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又如“中美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一文,选取了中美两国各两份新闻传播学的主流学术期刊(分别为美国《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和《Jour-nalofCommunication》以及中国的《新闻与传播研究》和《新闻大学》),通过对其6年间(2000-2005年)所有论文的内容分析,描绘出中美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的概貌并比较其异同〔3〕。

对于此研究案例而言,中外文期刊数据库就能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其检索和统计远比纸本期刊方便快捷得多。结合专业领域与相关案例的分析,介绍数据库的功能特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并深入发掘其对实际研究有意义的功能。新闻媒体信息源检索搜集与统计分析。该类型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如报纸、期刊、图书等)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报道、阐述、论证等的文献资源,通过专业数据库全面搜集,对其信息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该领域的某些结论。如“议程与框架:西方舆论中的我国外交话语”一文,以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话语为切入点,通过对2004-2008年间LexisNexis数据库中新闻文本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解读,探索了当代中国外交话语在西方舆论中的角色问题〔4〕。本案例值得借鉴之处是其对于数据库中检索条件的设定,其以LexisNexis学术大全数据库为资料源,选取其新闻库中世界主流报纸库(MajorWorldNews-papers)里的英语报纸为样本范围,对近5年的新闻设置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这样的实际检索案例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库的检索限定技巧和研究使用方式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培训方式探讨

培训讲座主要采取PPT课件演示和网上数据库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同时设置现场提问和互动环节来解答同学和老师的提问。多种方式的相互配合与穿插可以使培训效果得到最优化的呈现。PPT课件讲授作为一种多媒体演示工具,PPT已被普遍应用于各类教学培训,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程和资源利用培训也不例外,其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PPT的页面导航层次和内在逻辑结构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逻辑”是PPT的灵魂,的确如此。PPT也要讲究谋篇布局和创意策划,应能体现培训内容的层次结构和表达出教师的脉络思路〔5〕。如本培训设计分别从新闻传播学的专业需求、图书馆相关电子资源的利用(资源又进一步按照类型进行分类介绍),以及结合有关研究案例对数据库使用和研究思路等进行深入探讨等几个方面展开,层层深入,结构清晰,导航明确,对于培训信息的传递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网络平台演示由于网络数据库的操作步骤连续性等特性,如果仅凭PPT的图表和截屏等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还无法达到良好效果,因此必须同时结合网上现场操作演示的方式来进一步呈现。有调查显示,有将近80%的图书馆文献资源检索类课程运用了截屏来讲述教学内容,有的截屏页面数量占了PPT总页数的绝大部分〔6〕。这与网络数据库的应用性特点有一定关系,但并非所有的操作过程和步骤都适合用PPT来展示。一般而言,在重点介绍某一数据库(如本培训中的LexisNexis学术大全)的利用方法和检索技巧时,可以选择在线演示的方式来进行,其操作过程的连续性和动态性更有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整个流程。当然,在线操作可能会受到网速条件影响和培训时间制约,因此,应选择几个与培训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重点电子资源数据库加以演示。#p#分页标题#e#

现场互动问答除了PPT课件和在线数据库演示以外,还应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和老师进行现场提问,这样可以弥补讲座培训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也可以了解相关专业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文献尤其是电子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和现场解答。此外,在培训中还应准备一份专业方向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的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读者的身份、专业和研究方向、最常使用的数据库类型、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电子资源的实际需求和目的,以及对于本次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等,以便于回收反馈信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此项培训工作的内容安排和组织形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