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实用13篇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1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 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 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重要的反应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H2NCH2COONa + H2O

(7)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有机物的鉴别

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 + Br2 + H2O —COOH + 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2

再如,复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可归纳总结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及非金属形成的酸(亚硫酸、硫酸、硝酸、盐酸)和非金属形成的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归纳总结在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中的平衡有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可将四种平衡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平衡移动的掌握及应用,深刻理解几种不同的平衡常数。再对比四种常数及影响四种平衡和常数的因素:

1 对某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2 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3 水的离子积:水或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

4 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相应的离子之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

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外因都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常数也不变。

三、归纳总结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如果能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生才能在学习、练习、考试中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避免混淆。其中:1、能使KMnO4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2、能使Br2水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3、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有机物:醇、酚、羧酸、氨基酸、葡萄糖;4、具有酸性(能与NaOH、Na2CO3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氨基酸;5、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6、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机物:醛、烯烃、炔烃;7、能发生颜色(显色)反应的有机物:苯酚遇FeCI3显紫色、淀粉遇I2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葡萄糖遇Cu(OH)2显绛蓝。

此外,还可以归纳总结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需要加热的有机反应,加热所需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的反应;物质制备时的实验操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四、归纳总结在实验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通过对实验化学的归纳总结和整合,掌握基础知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达到对知识和能力的真正掌握。如终点的判断:1、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食醋溶液时,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标准溶液,溶液的颜色变为粉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2、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锌镀层与l:4稀硫酸反应终点的判断依据:产生气泡的速率突然减小变得极慢。3、在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实验以Na2S2O3和H2SO4两溶液相混合时开始计时,到溶液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十”字完全遮盖时结束。4、摩尔盐制备时,将(NH4)2SO4饱和溶液倒入FeSO4溶液中,搅拌,小火加热,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将溶液静置,自然冷却……

再如,固体的干燥方法:阿司匹林的在空气中风干;锌镀层厚度的测定中,铁片的用酒精灯小火烘干;摩尔盐的用干净的滤纸吸干;还可以有冻干和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3

由于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附近水环境的有机污染不仅没有得到控制,还有恶化趋势。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普及二级处理设施。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以二级生物处理为主,特别是近年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多是二级生物处理。全国11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仅有24座为一级处理,约占总数的20.5%、总处理能力的17%;二级处理厂有93座,约占总数的79.5%、总处理能力的83%。二级生物处理污水厂由于能耗大,运行费用高,相当数量的污水处理厂没能正常运行,实际处理能力低于设计能力。

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研究,在基建与运行费用增加不多的条件下,较大地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以达到大幅度削减有机污染物总量的目的。本研究的目的:结合上海某预处理厂出水的具体水质特点,综合考虑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对高效沉淀池应用于城市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进行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确定各种工艺的处理效果、最优运行条件及参数;

2 高效沉淀池原理

2.1 化学加强一级处理基本原理

化学加强一级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在污水中投加混凝剂,通过絮凝沉淀的方法去除污水中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从而达到对污水中有机物及磷的去除目的。

污水首先与混凝剂快速混合,使混凝剂迅速均匀分散到污水中,利于混凝剂水解,充分发挥混凝剂高电荷对水中胶体电中和脱稳作用;然后进行慢速搅拌作用,通过脱稳颗粒的有效碰撞,同时在水中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发挥助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使细小颗粒逐渐结成较大絮体,便于固液分离,使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胶体得到有效去除;同时通过混凝剂与污水中磷酸盐的化学作用,达到对磷的去除。常规化学一级加强处理流程如图1:

2.2 高效沉淀池的特点

高效沉淀池根据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的原理,混合采用机械搅拌快速混合,絮凝阶段采用机械絮凝与水力絮凝相结合。絮凝池在前段设置提升搅拌机,部分沉淀的污泥回流至前段,助凝剂也投加在前段,脱稳的原水与絮凝池的絮体形成有效碰撞,结成粗大颗粒,进入后续的折板反应段,通过水力作用进一步形成粗大、密实的矾花。沉淀池部分根据浅层沉淀的原理,采用斜管沉淀池的形式,使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明显提高,高效沉淀池流程框图如图2。

相对于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具有以下特点:

① 在装置中回流一部分沉淀污泥至絮凝段,利用回流污泥与进水混合,使进水中的脱稳微粒与活性泥渣充分接触,再加上高分子助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有利于使水中的脱稳微粒形成大颗粒絮体,提高絮凝沉淀效果。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4

2.《植物学》——姜在民,贺学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3.《植物化学》——高锦明,科学出版社,第2版;

4.《有机化学》——付建熙,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5. 《作物栽培学》——王荣栋,高等教育出版社

6. 《耕作学》(第2版)—曹敏建,中国农业出版社

7.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3版)——张天真,中国农业出版社。

8.农业知识综合一(作物、植保领域):①《植物学》、②《作物栽培学》(总论部分)、③《现代植物生理学》

农业知识综合一(园艺领域):①《植物学》、②《现代植物生理学》、③《蔬菜栽培学总论》(第2版)——浙江农大,中国农业出版社。

9.果树栽培育种学:①《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郗荣庭,中国农业出版社。

②《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景士西,中国农业出版社

10.植物保护学:

①《植物病理学》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②《农业昆虫学》袁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本)。

11.果树栽培学:《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郗荣庭,中国农业出版社。

1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①《作物栽培学》、②《耕作学》

二、动科院

1.《动物营养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第二版。

2.《饲料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王成章、王恬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第一版。

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陈代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第一版。

4.《动物生物化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李庆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5,第四版。

5.《动物生物化学》邹思湘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11,第五版。

6.农业综合知识二:①《家畜繁殖学》张忠诚,中国农业出版社,②《家畜育种学》张源,中国农业出版社,③《动物生理学》杨秀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7.兽医基础:《药理学》陈杖榴,中国农业出版社

8.《传染病》陈溥言,中国农业出版社

9. 《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 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 《养殖水域生态学》赵文.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1. 《水生生物学》赵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三、生科院

1.《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分子生物学》,李钰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微生物学》沈 萍,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兽医微生物学》陆承平,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5.《动物免疫学》杨汉春,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6.《天然产物化学》刘湘、汪秋安编著,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7.《有机化学》傅建熙,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农业知识综合三:①《食品卫生学》何计国,甄润英主编,2003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法律教程》王伟编,2007版,安徽大学出版社③《食品分析》侯玉泽,2011版,郑州大学出版社

9.《食品工艺学》夏文水,20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四、机电院

1.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①《机械原理》高教出版社,第七版,孙桓 ② 《机械设计》高教出版社,第八版,濮良贵

2.工程力学:①《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哈工大力学教研室,②《材料力学I》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单辉祖

3.《电路》高教出版社,第五版,邱关源

4.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机械化领域):①《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哈工大力学教研室②《农业机械化生产学》,高焕文,中国农业出版社③《机械设计基础》,高教出版社,杨可桢

5. 《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李宝筏

五、经管院、人文院

1.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①《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②《传播学引论》(第3版),李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① 高钢,《新闻采访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②曾祥敏,《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报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农业知识综合四:①《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守经,②《管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喻晓玲,③《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

4.《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王雅鹏

六、信息院、水建院

1. 数电与数据结构: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②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信息化领域):①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②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王珊、 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③《计算机网络》(第6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农业信息化导论》,马新明,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4.《水力学》吴持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5.《土力学》(第2版)李广信、张丙印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6.《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混凝土结构设计》(第4版)沈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材料力学》I、II(第四版)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5

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工业排放量1994吨,占9.0%;生活排放量11795吨,占53.3%;农业源排放量8341吨,占37.7%;全市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22145吨。

(二)氨氮

年全市氨氮排放量分别为:工业排放量201吨,占6.8%;生活排放量1376吨,占46.7%;农业源排放量1365吨,占46.4%;全市氨氮年排放总量2943吨。

(三)二氧化硫

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电力行业排放量7442吨,占41.3%;非电行业排放量为10588吨,占58.7%;全市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18030吨。

(四)氮氧化物

年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电力行业排放量15610吨,占77.4%;非电行业排放量为904吨,占4.5%;机动车排放量为3661吨,占18.1%;全市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20175吨。

二、年度控制目标

根据省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5%,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0.5%,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0.5%。

三、年新增量预测和减排任务

(一)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1.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

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82.6吨,生活化学需氧量新增量185.2吨,农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337吨。全市新增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04.8吨(其中生活+工业267.8吨)。

⑴工业

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994吨,GDP为342.7亿元,年预计GDP增长率为13%。

年新增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I×GDP上年×r=1994/342.7×342.7×(1-56.2/85.9)×13%=82.6吨

⑵生活

年新增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PN×e×d×10-6=53.31×1.4%×68×365×10-2=185.2吨

⑶农业

化学需氧量新增量252.31+50.38+16+15.84+2.53=337.06吨

猪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7167.8×3.52%=252.31吨

7167.8为猪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52%为年均增长率(取省均值),以下类同。

肉鸡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333.67×15.1%=50.38吨

蛋鸡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186.09×8.6%=16吨

肉牛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428.04×3.7%=15.84吨

奶牛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18.04×14%=2.53吨

2.氨氮新增量预测

年工业氨氮新增量为14.5吨,生活氨氮新增量21.8吨,农业氨氮新增量45吨。全市新增氨氮排放量81.3吨(其中生活+工业36.3吨)。

⑴工业

年新增氨氮排放量14.5吨,详细计算过程另附。

⑵生活

年新增生活氨氮排放量=PN×e×d×10-6=53.1×1.4%×8×365×10-2=21.8吨

⑶农业

氨氮新增量42.04+1.35+1.15+0.06+0.02=44.62吨

猪年氨氮新增量为1194.26×3.52%=42.04吨

肉鸡年氨氮新增量为8.96×15.1%=1.35吨

蛋鸡年氨氮新增量为13.35×8.6%=1.15吨

肉牛年氨氮新增量为1.7×3.7%=0.06吨

奶牛年氨氮新增量为0.15×14%=0.02吨

3.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

年二氧化硫新增量为0.0075万吨,其中电力行业为-0.0885万吨,非电行业为0.0960万吨。

⑴电力行业

年全市电力行业煤炭消耗量为160.93万吨,发电标准煤耗为337.6克/千瓦时。根据年计划发电量30亿千瓦时,测算得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新增量为-885吨。测算过程如下:

年电力行业煤耗量=30×337.6×1.4×102=141.79万吨

年电力行业煤耗量新增量=141.79-160.93=-19.14万吨

年电力行业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19.14×1.7×1.36%×(1-80%)=-0.0885万吨

硫份1.36%,脱硫效率80%均为上年数据。

⑵非电行业

年非电行业煤耗量=181.47(年全社会煤炭消耗量)-160.93(年火电行业煤耗量)=20.54万吨

年非电行业煤耗量=20.54×(1+13%)×(1-3.4%)=22.42万吨

年非电行业煤耗增量=22.42-20.54=1.88万吨

年非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1.05/20.54=0.0511吨二氧化硫/吨煤

年非电行业二氧化硫增量=0.0511×1.88=0.0960万吨

4.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

年氮氧化物新增量为-0.1533万吨,其中电力行业为-0.1856万吨,交通运输行业为0.0242吨,水泥行业为0,其他行业为0.0081万吨。

⑴电力行业

年全市电力行业计划发电量为33.5亿千瓦时,实际发电量为33.8亿千瓦时,煤炭消耗量为160.93万吨,发电标准煤耗为337.6克/千瓦时。根据年计划发电量30亿千瓦时,测算得今年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新增量为-885吨。测算过程如下:

年电力行业煤耗量=30×337.6×1.4×102=141.79万吨

年电力行业煤耗量新增量=141.79-160.93=-19.14万吨

年电力行业新增氮氧化物排放量=-19.14×9.7×10-3=-0.1856万吨

9.7千克/吨为氮氧化物产排污系数

⑵交通运输行业

根据我市《“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测算情况,年均新增量为242吨。详细计算另附。

⑶水泥行业

我市水泥熟料生产量为零,因此该行业氮氧化物新增量为零。

⑷其他行业

年其他行业煤耗量=181.47(年全社会煤炭消耗量)-160.93(年火电行业煤耗量)=20.54万吨

年其他行业煤耗量=20.54×(1+13%)×(1-3.4%)=22.42万吨

年其他行业煤耗增量=22.42-20.54=1.88万吨

年其他行业氮氧化物排放强度=0.09/20.54=0.0043吨二氧化硫/吨煤

年其他行业氮氧化物增量=0.0043×1.88=0.0081万吨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比年减少1.5%(332吨)、1.7%(50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年减少0.5%(90吨)、0.5%(101吨)。根据各指标新增量预测情况得化学需氧量需削减937吨,氨氮需削减131吨,二氧化硫需削减165吨,氮氧化物需净削减343吨(其中机动车尾气需削减296吨)。

四、主要减排措施

(一)结构调整减排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大产业结构减排力度,严禁新上高污染、高消耗的项目。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逐步进行关停、取缔。通过关停、取缔高污染企业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工程治理减排

继续抓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继续加大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作为保证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切实提高城镇污水截污量,并规范新建管网验收程序,完善验收档案和支撑材料。

(三)严格管理减排

1.加强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加强工业污染源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已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提高污染治理设施投运率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2.加强减排设施监督管理。认真执行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对工程减排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督查,推动减排工程如期建设并发挥作用。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扎实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严查不法排污企业,防止污染反弹。

3.强化减排工作跟踪督查。建立减排报告制度,及时调度和跟踪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主要削减工程措施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减排工作档案台帐。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对进展迟缓的单位提出预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项工程建设如期完成、有效减排。

(四)农业污染源治理

结合江西省畜牧“十二五”规划的区域布局和规模要求,在余江县等地通过将现有部分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集中,提高规模化率,鼓励采取科学合理的清粪方式、粪便利用方式和尿液处理方式,如推广垫草垫料与干清粪养殖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在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有机肥生产利用和沼气工程,积极推进其他方式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采用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进行处理。

(五)机动车污染治理

机动车是氮氧化物的减排重点,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通过淘汰老旧机动车辆、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及推进柴油车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配套工程。

五、可达性分析

(一)重点减排项目及预期削减能力

1.水污染指标。汇总各县(市、区)及市本级的减排项目,如能按时完成本市年减排计划所列减排项目,且完全执行到位,并全部得到环保部认可,没有扣减监测监察系数,则全市预计可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其中工业+生活削减652吨)1468吨、氨氮(其中工业+生活削减109吨)309吨。其中贵溪市城北污水处理厂为上年接转项目,可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324吨、氨氮36吨,具体减排项目详见附件3、附件5。

2.大气污染指标。二氧化硫如能按时完成本市年减排计划所列项目,且完全执行到位,并全部得到环保部认可,则全市预计可实现削减二氧化硫2314吨。具体减排项目详见附件4。氮氧化物重点减排行业我市只有电力行业,该行业计划在、年进行,我市今年工业源没有能削减氮氧化物的项目。机动车尾气通过淘汰老旧机动车,预计可削减氮氧化物549吨。具体减排项目详见附件6。

(二)可达性分析

1.化学需氧量。结合上述减排方案,经过核实,筛选出全市年化学需氧量重点减排项目共21个,预计可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1468吨。扣除预测新增量605吨,可实现净削减863吨,预期能完成削减1.5%的年度任务。

2.氨氮。结合上述减排方案,经过核实,筛选出全市年氨氮重点减排项目共22个,预计可实现减排氨氮309吨。扣除预测新增量81吨,可实现净削减228吨,预期能完成削减1.7%的年度任务。

3.二氧化硫。年二氧化硫减排项目3个,预计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硫2314吨。扣除预测新增量为75吨,净削减2239吨,预期能完成削减0.5%的年度任务。

4.氮氧化物。年需削减343吨(其中机动车削减296吨),年预测新增量为-1553,机动车尾气预计可实现减排549吨,扣除预测新增量242吨,可实现净削减307吨,预期能完成削减0.5%的年度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严格污染减排目标考核。建立和健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把减排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政府及企业的重要依据,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运营。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充分发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减排作用。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6

2005年以来,全市共关闭落后水泥生产线51条,淘汰产能346万吨,关闭2台2.5万千瓦机组和5家小造纸厂;新建了2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和29套工矿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十一五”末,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净增101天,达到330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0.57%和0.66%,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虽取得一些成绩,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现状没改变,经济发展仍较粗放,资源型产业高,结构性污染较为明显,环境压力仍然较大。2010年全市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两项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电力行业、水泥行业和机动车污染源,其中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3999吨和31804吨,占全市排放总量的58%和57%;水泥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614吨和11997吨,占全市排放总量的2.5%和21.5%;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5103吨,占全市排放总量的9.15%。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项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源,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为1262吨和6吨,分别占全市排放总量的6.5%和0.4%;生活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为9536吨和1355吨,分别占全市排放总量的49%和86%;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为8522吨和206吨,分别占全市排放总量的44%和13%。

省上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任务指标为:到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7767吨、22325吨,比2010年分别下降8.2%、7.9%;全市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399吨、50228吨,比2010年分别下降11.2%、9.9%,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是我市以环境保护推动资源城市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在原有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指标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考核指标,畜禽养殖和机动车污染防治被首次纳入减排管理,污染减排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市污染减排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工业结构偏重、结构性污染未得到根本解决

我市是以煤炭、水泥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偏重,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资源消耗,结构调整压力大。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4.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41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9.31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81亿元。产业构成为7.4:63.7:28.9。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占全市总量的63.7%,我市第二产业的主要构成为电力、煤炭和建材行业。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我市按照“上大关小,治旋关立”思路治理水泥粉尘污染,实施“蓝天工程”和“碧水工程”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积极探索发展“用煤发电、用电炼铝、电厂煤灰作水泥原料、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窑尾余热发电”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等一系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程度高、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等情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二)污染物新增量增速较快

2010年,我市电力、水泥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占全市的60%和80%。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致使污染物新增量不断加大,尽管市政府通过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加强环境准入审批等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增量,但发展的需求和总量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产业的继续扩张,给减排形成很大压力。2011年全市水泥熟料产量为891万吨,排放二氧化硫1764吨,氮氧化物14443吨,电力行业2011全年排放二氧化硫16215吨,氮氧化物36838吨,而根据《铜川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水泥产量将达到2800万吨,煤电装机规模达到390万千瓦,电力煤耗将增加约700万吨,煤炭产能达到2250万吨,建筑陶瓷产能达到3000万平方米,上述行业在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致使全市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形势更加严峻。

2011年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2.43万辆,比2010年新增六千余辆,新增氮氧化物排放量641吨,而且以每年约6000辆的速度在增加,预计到2015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14万辆,新增氮氧化物约2000吨。在农业方面,2010年全市农业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为8521.65吨和206吨,分别占到全市的44%和13%,而仅2011年,5类减排工作重点畜禽的养殖增量就导致全市新增化学需氧量7584吨,氨氮100吨,为减排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三)治污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农业畜禽养殖发展迅速,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占到全市的44%和13%,然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却远远达不到要求。目前全市5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45家,而建有沼气池等污染物初步防治设施的仅有17家,废物处理效率不高,被认定去除率偏低。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市9.15%,是第三大排放源,但由于机动车环保检测线建设滞后、监测方法过时、机构不健全等原因,治理工作较为滞后。占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24%的水泥行业脱销工程建设进度缓慢。

生活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市排放总量的49%和86%,主要依靠城镇污水处理厂削减。我市新耀污水处理厂、市污水处理厂和宜君县污水处理厂均建成于“十一五”期间,执行的排放标准较低,若不实施提标改造提高去除率、加快管网建设提高负荷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将难以完成。

(四)减排基础性工作薄弱

基础性工作还不到位,主要是能力建设和企业重视程度不足。政府减排建设参差不齐,考核不严格,人员不齐备、素质不高,有的区县未成立减排工作联席机构,部门联系配合不够,仍旧是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导致工作进展缓慢。考核不够细致和严格,奖惩不完善。部分企业认识欠缺,对减排工作安排部署靠后,减排工程迟迟不动工或进展缓慢,减排档案管理不到位,档案资料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减排任务的完成。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逐步改变工业结构偏重问题

进一步加大淘汰现存的高能耗、低产出企业的力度,明确列入淘汰范畴的企业名称和关闭时限,督促按时或提前关闭。坚决将“两高一资”项目拒之门外,新建的电力、水泥生产线必须同步建设脱硫和脱硝设施。产业发展方向要按照“控制总量,深度开发,拉长资源产业链条,拓宽资源开发领域”的思路,用高新、先进实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降低资源依赖度,推进煤、电、铝、水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向更高层次提升,着力培育发展农产品、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特色旅游等接续替代产业。

(二)加快重点减排工程建设步伐

华能电厂和秦岭、声威、凤凰等水泥企业脱硝工程,煤矿污水处理工程,新耀污水处理厂和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以及配套管网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是当前重点推进、亟待发挥减排效益的工程,必须严格依照“十二五”减排工作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要求,争取尽早发挥减排效益。

(三)加强农业源的污染治理

农业源减排工作需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一要加强数据统计工作,定期统计全市主要畜禽的养殖数量,掌握增减情况;要全面摸清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数量、规模、污染现状和治污设施建设情况;二加快治污工程建设,对于达到规模、满足治理条件的,要有计划、分批次实施污染全过程综合治理,强化时间节点要求,不折不扣的按时完成治理任务;三要完善档案资料,畜禽养殖企业通常来说,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国家核查组现场核对较困难,档案资料很重要,直接决定减排效益的高低,企业要按照减排档案的要求,把档案做细致、做全面、做扎实。

(四)强化机动车污染减排工作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7

但是自从2006年9月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以后,高中的有机化学教学“岌岌可危”,这不是耸人听闻。有机化学教学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怎样改变已经边缘化的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在2016年我省高考并入全国命题的背景下怎样做好高三有机化学总复习,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实验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设置、高考考试方案与我省教学情况

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高中化学学科由两本书、两个体系(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变成两个必修模块(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和六个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化学中重要分支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必修2》与《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前后配合教学。根据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高考必做题出自《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选做题出自《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知识。考生要完成化学必做题以及二选一的选做题。所以高考理综化学卷的有机化学知识考题出现在试卷的两个地方,一是试卷Ⅰ的必做试题,二是试卷Ⅱ的选做试题。这样就产生两类考生:(I)类考生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选做题,高考只考有机必做题不考有机选做题;(II)类考生以“有机化学基础”为选做题,高考既考有机必做题,又考有机选做题。

自主命题的我省高考理综化学卷的特点是:两道有机化学试题,一道是有机选择题(必做,6分),一道是有机选做题(选做,13分)。由于以《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知识命题的选做题,结构复杂,考点多,试题的答题点一般前后有关联,回答时容易造成失误,其题目给考生的总体印象难度高于“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从这几年我省考生化学选做题的答题情况看:90%考生选做“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

考生不选“有机化学基础”选做题,有机化学的必做题又是一道简单选择题,在应试教育思想还在校园中挥之不去的情况下,其结果是: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我省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大部分学校《化学必修2》的有机化学教学“草草过场”,《化学与生活》(一般学校此模块教材都不订)模块教学“青蜓点水”,高三有机化学总复习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有机化学必做部分考什么复习什么。

2016年我省高考将并入全国命题范围,全国卷理综化学卷有机化学试题在必做题中分布增多(必做部分:有机选择题平均1.5题,26、27、28填空大题往往以有机物作为试题背景),我省必须改变当前有机化学的教学状况与复习办法。

二、基于选择不同选做题的两类考生的高考复习方案

重视公众有机化学的科学素养,培养或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有机化学研究的行列,提高高中课堂有机化学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考虑,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对这两类考生应该采取复习框架相同,复习要点、要求、时间不同的方案。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有机化学教学要求和高考考试大纲有机化学考点,构建有意义的有机化学知识链,开展高三有机化学总复习,具体见表1。

说明:(I)类考生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选做题,只考有机必修不考有机选修。(II)类考生以“有机化学基础”为选做题,既考有机必修,又考有机选修。

* 有机化学实验复习可并入高三总复习“化学实验专题”。

三、高考有机化学选做题的难点突破

高考有机选做题的题型怎样?命题有什么特点?难点在那里?教学中要怎样突破难点?分析2010-2015年全国I卷理综化学有机选做题,发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特点:

1.有机选做题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2.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景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下面以2015年全国I卷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为例说明解题过程(试题略)。

本题的考点是:有机物分子结构,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此题目学生“怕”在那里?难在何处?“怕”在有机合成路线步骤多、过程复杂。“难”在分析推断各步骤时,如果卡在“一步”或错在“一步”,都会影响试题答案的正确性。事实上此题若能采取以上介绍的分析法,即直接从反应物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 推理思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等,不难推断试题的各步反应。

(1)步骤①⑤,从乙炔与丙酮分子含有碳碳或碳氧不饱和键,且反应前后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判断该步骤发生加成反应。

(2)步骤②⑧根据反应物由反应前的小分子变成反应后的高分子,且有不饱和键,判断该步骤发生加聚反应。由此可推出C4H6O2分子烃基处有一个双键。

(3)步骤③根据反应物分子有酯基,反应是在酸性溶液条件下进行,判断发生酯类水解。

(4)步骤④根据产物是聚乙烯醇缩丁醛,说明该步骤是聚乙烯醇与丁醛的缩合反应,则D为CH3CH2CH2CHO。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8

生态条件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1,2]。烟叶的风格、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与烟草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3,4]。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地区生产的烤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前人对不同烟区烤烟内在质量的差异进行过较多研究,如唐纲岭等[5]、刘惠民等[6]研究了不同产区烟叶的香味物质,发现云南烤烟所含香味成分含量较多,贵州次之。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尽管品种和栽培调制技术均是影响烟叶质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但生态因素却是烟叶品质特点和风格区域特色的基础条件,对烟叶质量与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7-9]。有机烟叶生产是针对消费者对卷烟产品的高品质要求提出的定向生产工艺,是降低烟叶有害物质、提高烟叶质量和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趋势,从而实现生产、经济与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而目前针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有机烟叶内在质量差异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为探讨分析有机烟叶质量特征,本研究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试验点所生产的有机烟叶的质量进行分析,以期为云南省有机烟叶基地的选址布局以及有机烟叶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设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以下简称大理永平)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以下简称楚雄双柏),2个试验点的有机烟叶种植品种均为K326,施用商品有机肥(珍发牌有机肥)1 800 kg/hm2作为基肥,施用天然硫酸钾镁肥(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450 kg/hm2作为追肥。2个试验点均采用完全相同的栽培措施及技术方案。选取2010年大理永平、楚雄双柏2个试验点的初烤原烟X2F、C3F、B2F 3个部位的烟叶,每个试验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烟叶样品各10套。

1.2 样品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按照标准YC/T 31-1996对烟叶样品进行样品的制备和水分测定。准确称取0.100 0 g烟末,置于50 mL磨口三角瓶中,加入25 mL去离子水,盖上塞子,在振荡器中振荡萃取30 min,用定性滤纸过滤。弃去前几毫升滤液,收集到的后续滤液即为试样萃取液,上机进行连续流动分析。分析条件:进样时间50 s;冲洗时间90 s;出峰时间约15 min。

1.3 样品致香化学成分分析

分析方法:将样品磨碎过60目筛子,在平衡箱中于22 ℃、湿度60%的条件下平衡24 h,准确称取平衡后的烟末样品25.0 g放入蒸馏萃取装置中,并加入固定量(2 mL)的内标化合物,采用二氯甲烷(30 mL)作为溶剂对烟丝连续动态萃取2 h。所得提取物经干燥后浓缩定容至1.0 mL。浓缩液采用气质联用分析仪进行分析,所得图谱经计算机谱库(NIST98,Wiley275)检索,并用内标校正归一化法计算各峰的相对含量。

仪器条件:毛细管柱:HP-5MS(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40 ℃;载气:He,1 mL/min;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 ℃,保持1 min,以8 ℃/min升温至160 ℃,保持2 min,再以8 ℃/min升温至260 ℃,保持15 min;进样量:2 μL;分流比:25∶1;传输线温度:280 ℃;电离方式:EI;电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60 ℃;质量范围35~455 aum。

1.4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DPS 3.0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大理永平与楚雄双柏的下部叶、中部叶总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上部叶有显著差异。大理永平的初烤有机烟叶上部叶含糖量最高,中部叶最低,平均含糖量为31.63%;楚雄双柏的初烤有机烟叶中部叶含糖量最高,下部叶最低,平均含糖量为33.10%。两地区初烤有机烟叶含糖量均较高,符合云南烤烟含糖量的特点。两地区下部叶钾离子含量有显著差异,中部叶、上部叶钾离子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大理永平烟叶的平均含钾量为2.25%,楚雄双柏烟叶的平均含钾量为1.89%,大理永平烟叶钾含量较适宜。两地区烟叶中部叶还原糖含量有显著差异,上部叶还原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两地区烟叶下部叶总植物碱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大理永平烟叶总植物碱含量平均值为2.07%,楚雄双柏烟叶总植物碱含量平均值为2.02%,两地区烟叶的总植物碱含量均在优质烟叶范围内。两地区烟叶下部叶氯离子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中部叶有显著差异。大理永平烟叶的氯离子含量平均值为0.51%,楚雄双柏烟叶的氯离子含量平均值为0.29%,大理永平的氯离子含量较适宜,楚雄双柏的氯离子含量偏低。两地区烟叶下部叶、上部叶总氮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中部叶总氮含量有显著差异。

除上部叶糖碱比、中部叶氮碱比外,两地区烟叶其余部位内的糖碱比、钾氯比、氮碱比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大理永平烤烟的糖碱比平均值为11.64,楚雄双柏烤烟的糖碱比平均值为13.08,大理永平烤烟的糖碱比更加协调。大理永平与楚雄双柏烤烟的钾氯比都在优质烤烟化学指标范围内。大理永平烤烟的氮碱比值比楚雄双柏烤烟的氮碱比值更加协调。按照中国优质烤烟主要化学指标判断,两地区有机烟叶均属于优质烟叶,二者相比较,大理永平的有机烟叶优于楚雄双柏的有机烟叶。

2.2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致香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致香成分总量对比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大理永平与楚雄双柏的初烤有机烟叶致香成分相差较大。大理永平烤烟下部叶的致香物质是楚雄双柏烟叶的1.60倍,中部叶的致香物质是楚雄双柏烟叶的1.12倍,上部叶的致香物质是楚雄双柏烟叶的1.13倍。整体来看,大理永平的烟叶致香物质总量高于楚雄双柏的烟叶。

为了便于对两地区初烤有机烟叶中的致香物质进行比较,将64种化合物分成酮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新植二烯、其他等7类化合物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大理永平、楚雄双柏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的酮类化合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21种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大理永平上部叶最高,为56.932 μg/g,楚雄双柏下部烟叶含量最低,为31.061 μg/g,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1.83倍。大理永平烟叶酮类化合物平均含量是楚雄双柏烟叶的1.25倍。两地区下部叶醇类化合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9种醇类化合物含量,以大理永平下部叶最高,为35.564 μg/g,大理永平上部叶最低,为25.356 μg/g,大理永平烟叶醇类化合物平均含量高于楚雄双柏烟叶。两地区中部叶和上部叶的醛类含量有极显著差异。15种醛类化合物含量以大理永平中部叶最高,为8.861 μg/g,楚雄双柏上部叶含量最低,为4.649 μg/g,大理永平醛类化合物平均含量是楚雄双柏的1.46倍。两地区3个部位的酯类含量有极显著差异。6种酯类化合物含量以楚雄双柏中部叶含量最高,大理永平中部叶含量最低,平均含量楚雄双柏高于大理永平。两地区酸类含量下部叶有极显著差异,中部叶、上部叶含量有显著差异,以大理永平的下部叶最高,为19.699 μg/g,楚雄双柏的中部叶含量最低,为12.036 μg/g,大理永平的酸类化合物平均含量比楚雄双柏的烟叶稍高。

两地区上、中、下3个部位的新植二烯含量有极显著差异。新植二烯由叶绿素裂解产生植醇脱水形成,可分解转化形成低分子香味物质,新植二烯是烟草挥发性物质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其含量与其他香气物质的比值对烟叶香气特征和香气量的产生影响较大[10]。新植二烯含量以大理永平中部叶含量最高,为556.338 μg/g,楚雄双柏下部叶含量最低,为293.363 μg/g,大理永平烟叶新植二烯的平均含量是楚雄双柏烟叶的1.28倍。除酯类化合物质外,烟叶其他各种致香物质的平均含量均以大理永平高于楚雄双柏。

2.3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感官品质的比较分析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感官品质对比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大理永平烟叶的香气质优于楚雄双柏的烟叶,大理永平烟叶的香气量、杂气明显高于楚雄双柏烟叶,两地区烟叶的浓度、刺激性、余味较接近,大理永平烟叶的燃烧性明显比楚雄双柏的烟叶好,灰分略优于楚雄双柏烟叶,大理永平3个部位烟叶的总分与使用价值明显高于楚雄双柏的烟叶。大理永平烟叶的评吸评价结果为香气质细腻,香气量充足,刺激性小,劲头适中,口感稍差,下部叶品质相对较好,其次是中部叶、上部叶。楚雄双柏烟叶的评吸评价结果为香气质稍细,香气量不足,粉杂气较重,浓度较淡,有残留。

3 结论

1)大理永平与楚雄双柏的下部叶、中部叶总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楚雄双柏有机烟叶的总糖含量比大理永平的总糖含量高,大理永平烟叶总糖含量各部位分布较为协调。两地区中部烟叶与上部烟叶钾离子含量有极显著差异,钾离子含量以楚雄双柏烟叶下部叶最高,为2.90%,楚雄双柏烟叶中部叶含量最低,为1.33%。两地区上部叶还原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还原糖以楚雄双柏中部叶最高,为29.1%,下部叶最低,为19.4%。总植物碱以楚雄双柏烟叶上部叶最高,为2.40%,下部叶最低,为1.30%,两地区下部叶总植物碱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两地区下部叶氯离子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两地区下部叶、上部叶总氮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楚雄双柏有机烟叶各部位钾离子、还原糖、总植物碱差距较大,各部位协调性较差;大理永平有机烟叶各部位各物质含量差距较小,整体含量与协调性优于楚雄双柏的有机烟叶。大理永平有机烟叶的氯离子含量、糖碱比、氮碱比与楚雄双柏的烟叶相比,更加符合优质烤烟的标准。因此,从常规化学成分比较来看,大理永平的有机烟叶质量优于楚雄双柏的有机烟叶。

2)大理永平、楚雄双柏有机烟叶上、中、下3个部位的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新植二烯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两地区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的醛类化合物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下部烟叶醇类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差异;下部烟叶酸类化合物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酸类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差异。

大理永平初烤有机烟叶各个部位的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楚雄双柏的有机烟叶。其中酮类、醛类、新植二烯3类化合物的差距最大,大理永平有机烟叶以上物质含量分别是楚雄双柏烟叶含量的1.25倍、1.46倍、1.28倍。

3)初烤有机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致香物质总量与感官质量具有一致性,前两者对后者的影响较大。烟草虽有广泛的适应性,但对环境相当敏感,生态条件的变化对烟叶的质量有一定影响[11]。不同生态地区的初烤有机烟叶质量差别较大,海拔、经纬度、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均会对有机烟叶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是提高烟叶品质的重要措施。下一步将针对具体生态因子展开研究,以探索其对有机烟叶的影响机理。

参考文献:

[1] 左天觉.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2] DAVIS D L, NIELSEN M T.烟草——生产、化学和技术[M].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教育司,中国烟草科技信息中心组织,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11.

[3] 周淑平,肖 强,陈叶君,等.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中重要致香物质的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4,10(1):9-16.

[4] 周金仙.不同生态条件下烟草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变化[J].烟草科技,2005(9):32-35.

[5] 唐纲岭,刘惠民,李 荣,等.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烟叶中香味物质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2,8(3):1-10.

[6] 刘惠民,唐纲岭,李 荣,等.闪蒸/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烟叶中香味物质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3,9(1):1-4,8.

[7] 许自成,刘国顺,刘金海,等.铜山烟区生态因素和烟叶质量特点[J].生态学报,2005,25(7):1748-1753.

[8] 程昌新,卢秀萍,许自成,等.基因型和生态因素对烟草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37-139,182.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9

从物理性质看,有机物的一些物理性质存在内在规律,如果抓住其中的规律,就可以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1.状态(常温)气态:n≤4的烃、新戊烷、甲醛、一氯甲烷、一氯乙烷、一溴甲烷。

液态:低级(十碳以下)醇,醛,酸,酯油酸等。

固态:苯酚,草酸,苯甲酸,硬脂酸,软脂酸等。

3.溶解性:①有机物中含憎水基团(-R烃基)和亲水基团(-OH,-CHO,-COOH)憎水基团-R部分越大越难溶于水。②能溶于水的:低碳的醇、醛、酸、钠盐,如乙(醇、醛、酸)乙二醇、甘油、苯酚钠。③难溶于水的:烃,卤代烃,酯类,硝基化合物。④微溶于水的:苯酚、苯甲酸。⑤苯酚溶解的特殊性:常温微溶,65℃以上任意溶。⑥相似相溶:有机物均能溶于有机溶剂。

4、沸点:①同系物比较: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即C原子个数的增大)而升高。②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沸点随支链增多而降低。③衍生物的沸点高于相应的烃,如氯乙烷>乙烷。④饱和程度大的有机物沸点高于饱和程度小的有机物,如脂肪>油。⑤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有机物沸点高于不形成氢键的有机物如:乙醇>乙烷。

从化学性质看:烷烃的单键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取代反应为它的特征反应;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由于其中的一个、两个键易断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成和加聚反应为它们的特征反应;苯芳烃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能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决定于官能团的性质,因此要根据官能团种类分析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都含有醛基,因此它们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甲酸(H-CO-OH)从结构看,既有-COOH,又有-CHO,因此甲酸具有酸和醛的双重性质。

从结构决定性质看,有机化学的学习一般有其固定的规律与方法:典型物质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在课后整理知识时,遵循这条线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析“断键”规律──正确书写反应的关键

在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同学们面对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有些茫然,如果能抓住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键”规律,则对正确书写反应产物,配应方程式将提供很大的帮助。例如,乙醇主要化学反应的断键规律:

三、抓好相互联系──达到知识融会贯通

在有机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性质、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如重要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在有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是确定突破口。有机物的官能团往往具有一些特征反应和特殊的化学性质,这些都是有机物结构推断的突破口。比如: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类物质(产生白色沉淀);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煮沸后生成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等等。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10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整体进人“新常态”,济南市经济增长较“十一五”期间明显表现出放缓趋势。2011~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0.2%,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5.2:38.4:56.4,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为7.9%,第二产业增长较“十一五”期间有所放缓,年均增长率为6.5%,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为11.7%。

根据相关经济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GDP增速将维持在6.5%~7%这个区间内山东省增速预计将维持在8%左右。济南市生产总值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预计将在8%~9%之间。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济南市2015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降至7.8%,结合预测结果和经济发展实际,对济南市“十三五”期间生产总值情况做出“年均增长8%、2020年达9300f乙元”的预测。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整体放缓,济南市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阶段,第三产业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放缓’第一产业平稳紙预计“十三五”期间,三次产业比重将调整为3:35:62。“十三五”期间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模式,将有利于环境压力的缓解。

1.1农业发展对济南市“十三五”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十二五”期间,济南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近60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蔬菜作物;畜禽养殖业以生猪、蛋鸡和肉鸡为主,产量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济南市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占全市的排放总量的63%、29%,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主要来源,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户数量逐渐增多,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低于养殖专业户,但济南市目前畜禽养殖现状仍是以分散式农户养殖为主,养殖场及养殖小区的生猪、奶牛和肉牛生产量约占总量的一半,而蛋鸡和肉鸡的养殖数量不到总量的20%。同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业化学品投入品污染现象十分普遍,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成为常态,有效利用率分别不足30%、40%,也是造成农村土壤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十三五”期间济南市农村人口和农村污水排放量将继续增加,但全市目前19个乡镇或街道无污水处理设施,除去7个镇办拟接人城区或园区管网、2个镇办拟建污水处理站,仍有10个镇办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

“十三五”期间,针对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造成的土壤污染、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到位、畜禽养殖导致污染物排放等突出问题,济南市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将进一步优化化肥施用结构,提高利用率,同时提高畜禽粪便还田率和农作物秸秆还田率,并在进一步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到对土壤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保证农村土壤环境安全。

1.2工业发展对济南市“十三五”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十二五”期间,济南市工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工业产业结构仍然偏重,工业耗能高,结构性污染严重。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济南市轻重工业比重基本保持在2:8左右,新常态下轻重工业增速均表现出明显放缓,但比重情况仍然是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比重近10年来未有明显改善。济南市高耗能行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但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工业源消费量髙达90%,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63%。高耗能行业的各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均占工业源排放总量的96%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排放量59%、55%、74%。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分析工业源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5个行业中,各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企业均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源比重的18%、20%和44%。

同时,济南市存在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全市11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和5个工业集聚区多数分布在城市主导风向以及不易扩散的区域。尤其是东部老工业区,以2014年数据为例,东部老工业区内重点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排放总量的19%、17%、56%,由于企业设施落后,污染物排放点多、面广、量大,对城区空气质量影响明显。

“十三五”期间,工业园区的扩大发展将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隐患。

根据济南市政府2014年底印发的《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及落后产能淘汰行动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济南市将对东部老工业区的企业进行搬迁改造或优化升级,这一方案的实施将对城区空气质量改善带来一定程度的有利影响,同时,随着“十三五”期间工业的转型升级,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过剩产能的淘汰和提升,工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压力有望缓解。

  1.3服务业发展对济南市“十三五”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十二五”期间,济南市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升,年均增长率为12%,2014年服务业产值达到3256亿元,对经济贡献率超过67%。随着济南市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住宿餐饮业也进人稳定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2010~2013年度济南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的结果,来源于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约占济南市PM2.5的16%,“十三五”期间,由于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带来的餐饮油烟问题不可忽视。

2能源消费对济南市"十三五”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济南市能源消费具有以煤炭消耗为主、能源结构偏重的特点,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达4100万t标准煤,煤炭消费总量约为2500万t标准煤,全市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小,工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工业行业中,由于工业结构偏重,工业高耗能问题仍然存在。综合能源消费量前3名的行业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前3名的行业以占全市工业增加值25%的份额,消费了全市85%的煤炭,排放了85%的工业大气污染物。全市生活能源消费消费量约为300万t标准煤,其中约200万t标准煤来自农村生活用煤,100万t标准煤来自城镇生活的散户燃煤和小餐饮炉灶用煤,散户燃煤数量不可忽视。

根据“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量的预测结果,到2020年济南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将增长至4800万t。按照山东省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强化能评约束,切实做好能源和煤炭消费控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济南市“十三五”期间将达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的目标。但另一方面,由于天然气价格偏高、燃气运行成本高等价格因素,以及现有的天然气管网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无大型季节调峰气源和储气设施、供应保障和应急能力弱等因素,导致“十三五”期间天然气推广压力仍然较大。

“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经济平稳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放缓,煤炭消费量的下降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具有直接的有利作用,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仍然难以改变,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前景仍然面临较大压力o

3城镇化对济南市+三五”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2014年,济南市常住人口达706.7万人,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到750万人,人口总量的增长给城市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建成区内尚有3000万m2的建筑采用散煤取暖,根据估算,全市散户用煤总量约300万t,建成区内约承担100万t,由于生活源散煤的燃烧无处理措施,各项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远远高于工业燃煤的排放水平,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生活源排放将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014年,济南市机动车保有量近160万辆,城区内机动车保有量约100万辆,占总量的70%左右,机动车排放的3类主要污染物CO、HC和NO,的排放量在全市污染物排放分担率分别达68%、60%和28%。“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的机动车数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将增加至220万辆。同时,随着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加重,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污染将进一步加重。

4济南市“十三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预测

目前,济南市中心城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实际排放量已超出理想环境容量的42%和79%,仅城区污水处理厂正常情况下每天氨氮排放量已远超过小清河市区段的容量,在“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来自环境容量的约束和压力将更趋紧张,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仍然是重点。结合对济南市“十三五”期间经济、能源、城镇等各方面发展情况分析预测,若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到202_化賴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新增量将至少增加3、1、2、1.5和0.4万t。

5结论和建议

根据对“十三五”期间济南市各个方面的发展对环境影响情况分析预测,济南市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落后、能源结构性污染亟待解决、工业结构布局问题突出、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导致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济南市“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两点建议。

5.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

应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利用外电入济的机会,以引入外部能源为重点,同时加大天然气推广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工业污染防治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工业产业空间布局为重点,同时重视非常规污染物,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的防治;在机动车污染防治中,推动油品升级,发展清洁能源车辆;在城镇化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防治中,继续实施扬尘污染的防治工作,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加大集中供热污染防治力度,并严格控制餐饮油烟污染。

5.2水环境污染防治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51(2003)06-0060-(04)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总体观回顾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是同总体、全体、整体、系统等范畴的改造发展密不可分的。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1](P492)从客观内容看,总体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作为客体,社会和思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无限的发展。马克思把总体、系统范畴运用于分析和解剖人类社会,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就是一个“有机系统”,“系统在其发展进程中向总体的转化”[2]。他对最复杂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进行经济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规律,并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普遍原理出发,发现了古往今来贯穿人类整个社会的发展总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

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创新同样与总体、整体、系统范畴的应用和深化发展分不开。他以康德的宇宙总体自组织双向演化学说为依据,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总体的物质自组织原理。尽管当时对宇宙核能源的生成问题还完全不清楚,但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物质观,站在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基点上,从哲学上超前预测到物质总体的双向演化的功能,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自组织原理,使发展原理和物质原理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范畴中达到真正的统一。他接着从总体方法论的新视角研究唯物辩证法对当代自然科学的整体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并运用总体(整体)范畴科学地剖析自然界演化的总体系统结构,全面概括19世纪下半叶整个自然科学最新发现,构建了自然辩证法这门关于自然科学的总体辩证发展的哲学新学科。他指出:“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宇宙是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3](P409)

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论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运动的总规律,使总体范畴上升为统摄唯物论与辩证思维运动的总的方法论。马克思在1845年春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运用总体方法,在人的思维与客观真理、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当中把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纳入新世界观;在人的本质与社会形式上引入“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认识和变革世界的新世界观,使辩证唯物主义总体观升华为以变革世界的实践为特点的总体观。

列宁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总体观的同时,还从两个方面深化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性原理。其一,把现代唯物主义看成是在时代科学中从系统到总体的不断发展的前进运动,提出了唯物主义在核时代总体发展的新原理;其二,从这一新原理出发,吸取黑格尔的总体方法论有价值的东西,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总体范畴的方法论功能和辩证法的总体结构的功能研究。

列宁重点论述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完整的统一性,使唯物主义世界观推进到核时代的历史新水平。他继续和发展恩格斯的彻底唯物主义路线,不但把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提高到核时代的“客观实在性”,而且从核时代原子核微观粒子的新发现出发,继续深化辩证物质观,提出“发展原则”、“统一原则”,“此外还必须把发展的普遍原则和世界、自然界、运动、物质等等的统一的普遍原则联结、联系、结合起来”。[4](P282)他并以这一发展唯物论的总体指导思想为依托,从“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层次上提出“物质深邃无限性”的新原理,这一新原理和列宁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核时代物质观相结合构成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从系统到总体的时代深化的重大发展。他提出的“发展原则”必须同“统一原则”相“联结”、相“联系”、相“结合”的指导性原理,为历史新时期深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现代唯物主义基础和方法论指南。

二、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总体观和方法论的深化

其一,列宁从哲学是“大圆圈”的新视角展开对唯物主义总体观方法论探索。黑格尔提出思辩的总体方法是“真理不外是通过直接性的否定性而回到自身”,“由于上述方法的性质,科学表现为一个自身环绕的圆圈,这个圆圈的末端通过中介同这个圆圈的开端,即简单的根据连接着;同时这个圆圈是许多圆圈的一个圆圈……这一链条的各个环节便是各门科学”,“方法是仅仅和自身相关的纯概念,因此,它是对自身的简单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存在。但是现在这也是充实的存在,是把握自身的概念,是作为具体的并且全然集约的总体的存在”。[4](P263)这是黑格尔关于辩证法的重要的规定之一,他以观念的“全然集约的总体”系统性地表述了自然界的“全然集约的总体”,只要打破黑格尔封闭的思辩系统,仍会显露这一方法的总体整合的辩证方法论的现代功能。

马克思主义现代科学哲学就是这一科学技术系统在经过“圆圈的圆圈”的科学技术总体进行“全然集约的”整合产生了“大圆圈”——即各门科学的新的哲学“总体”整合的结果。列宁把哲学的辩证思维的总体“大圆圈”看成是在实践中沿螺旋线上升的一次比一次更深刻的辩证的思维圆运动,由感性具体的简单的(抽象的)规定性经过实践的检验上升到新一轮实践的更高的辩证思维中的“理性具体”,进而在更高的实践过程中经过检验达到辩证理性的整体的高度的综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即唯物主义整体综合方法论意义上,列宁对黑格尔关于辩证思维通过整体双重化运动、达到更高的辩证法综合有序化的发展目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黑格尔给当代辩证法设定的目标就是通过否定性(矛盾性)的双重化的整体的思维运动,“更大的扩展同时是更高度的集约”,“最丰富的是最具体的和最主观的”;“从简单的规定性开始,继之而来的规定性就愈加丰富,就愈加具体……在继续规定的每一个阶段上,普遍的东西都在提高它以前的全部内容,它不仅没有因其辩证的前进运动而丧失什么,丢下什么,而且还带着一切收获,使自己内部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列宁称这是“对辩证法这个问题,非常不坏地做了某种总结”。[4](P261)列宁吸纳了黑格尔从总体功能上对辩证法这一最重要的科学界定,在今天信息高科技时代对于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体功能仍有现实的价值。

其二,列宁对总体、现象、规律关系的唯物主义新研究。这对于“左”的思潮将辩证法规律的绝对化、简单化、庸俗化和严重扭曲化的批判方面,更加显示其方法论的指导价值。黑格尔认为:“规律是本质的现象”,“规律的王国是现存世界或现象世界的静止的反应”。列宁指出:“这是非常唯物主义的、非常确切的(从‘静止的’这个词来看)规定。规律把握住静止的东西——因此,规律、任何规律都是狭隘的、不完全的、近似的。”并在概括黑格尔对总体、现象整体与规律关系的合理论述时指出,“规律”比起“总体、现象”仅仅等于“部分”,虽然“似乎承认,规律能弥补这个缺陷,既能把握否定的方面,又能把握现象的总体”。[4](P166-167)因为黑格尔已从物理学发展史的深刻教训中看到,把任何物理学重要规律绝对化,抬高到代替其他规律的位置,都会阻碍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物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倒了这种窒息科学、阻碍认识前进的错误行径。正如达尔文的宏观生物进化论已在上世纪逐渐在分子生物学、基因遗传学和信息遗传学中不断深化并向新达尔文主义方向发展一样,把发展的某一规律绝对化、偶像化为唯一发展规律甚至代替了其他规律和辩证法的全部范畴体系,它所带来的窒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恶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其三,对总体范畴内涵的新研究。古代哲学就已从宇宙学的视角直观地看到宇宙整体的分与合的功能。但在两千余年的人类文明史上,囿于经验观察的局限性,有的把“分”绝对化了,有人把“合”绝对化了,如古代希腊的芝诺把运动空间的可分性绝对化,最后走上了否定运动的歧途。庄子则把“一尺之椎”的可分性绝对化为“日取其半,永世不竭”的无限可分性,从而走上了否定庄周主体存在的荒唐唯我论。

“分”和“合”的现代哲学的表述即连续性表征宇宙总体的“不可分割性”,如各种呈连续性存在的物质场(引力场、核场、电磁场等);非连续性表征具体物质的“可分割性”,如各种呈非连续性存在的宏观物体,微观分子、原子、核粒子等。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能够更准确地表征场与粒子、“分”与“合”的物质总体的统一,说明当时牛顿无法解释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巨大宇宙空间通过引力与引力场在宇宙总体中的“超距”作用,因此既不存在离开物质场和宇宙总体的绝对可分的粒子,同样不存在绝对不可分的原子。每个物质层次可分性与不可分性、时间的非间断性与间断性、认识的非区分性与区分性、活动的非间歇性与间歇性、空间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事物的联系性与非联系性[5]都是同时存在着的。2500多年以前的老子就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6]列宁讲在物质总体中二者的连接才是“真正的辩证法”。

其四,对辩证法的总体结构的发展。“辩证法的要素”俗称“十六要素”[4](P249-251)是列宁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遗产的重大贡献,不但在辩证法的内容上总体性思想较明确,而且对辩证法的总体结构建构上总体性思想也是较明确的。如在辩证法的内容上,列宁多次较直接地表述了总体性思想:“一切现象中的矛盾的力量和倾向”、“关系的全部总和”、“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各个部分的分解和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总计”等。在辩证法的总体结构上,起初列宁在全盘改造黑格尔哲学遗产时把唯物辩证法概括为“三条”,认为“大概这些就是辩证法的要素”,紧接着又把三要素扩展为“七要素”、“十六要素”,囊括了三个发展规律和系列范畴,这是对辩证法的总体扩展和深化。北京大学的王东教授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此已有精彩的阐述,[7](P106)故不再赘述。当然,列宁深知宇宙自身不断发展,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还会揭示新的要素和方面,来扩大辩证法科学的内涵。列宁的这一重要方法论遗产对今天信息高科技时代克服“左”的错误,推动辩证法的信息化新发展仍有特殊的现实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总体观是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世界观基础

二战后,在全球生态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西方的学者和科学家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作了大量的工作,中国政府在领导经济发展中吸取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合理内容,并把它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世界观是什么?西方思想家还不能从科学的哲学世界观来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如美国著作家、社会活动家杰里米·里夫金与特德·霍华德(JeremyRifkinwithTedHoward)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版了《熵:一种新世界观》[8]一书,试图回答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世界观问题,该书出版后曾轰动西方世界,我国很快就有中文译本问世。但通观全书,作者站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立场上,把热力学的熵的单向发展搬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全球的生态现状作出悲观的描述,把“热熵”当作自然界最高的科学定律,所谓《熵:一种新世界观》实质上是世界“热寂说”的新翻版,按照这种新世界观可持续发展最终只能导向发展的“零的增长”,最后走向全球的生态灾难和人类的灭亡。这种以“新”为标榜的世界观没有汲取核时代宇宙的双向演化的熵功能,没有看到生态系统的熵的双向演化功能,客观上起着只让富国发展,不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宇宙间实际上只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类是以光子作为物质基础的能量——物质热辐射能,另一类是以暗物质粒子作为物质基础的能量——物质冷辐射能。”[9]并认为,后一类是“负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17世纪30年代英国渥塞斯特(Worcester)侯爵制造的非常著名的“永动机”实验,现在看来实际上就是想利用负能运转的机器。关于“永动机”,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非人力、畜力和常规能源为动力的一经开动就永远不停地运转的机器。古今中外有很多有识之士尝试制造“永动机”,目的都是为了“省力”而“作用大”。13世纪就有了企图制造“永动机”的记载。实际上“亚永动机”早已出现:如,水车、风车;风力、水利、太阳能发电机等。当今,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的人造地球卫星和航天器实属真正意义上的“永动机”,它的诞生意义深远,已经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人造飞行器的宇宙速度会不断提高,研制“永动机”的脚步不会停止,“负能”的利用将会诞生更多更好的“永动机”。

我们不是否定包括能源危机在内的生态灾难发生的现实可能性,但不能把可能发生的东西当作唯一的现实根据。只要充分利用现已达到的防止生态恶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只要和平与发展仍占时代主流,在各国政府协商和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推行全球化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得力政策,通过加大生态环境防治的人、财、物的投入,就有可能逐步扭转全球生态恶化的现实,恢复全球的生态向良性方向即有序化的减熵方向转化。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物质自组织原理为指导对核时代揭示的物质总体熵的双向转化进行新的哲学概括,提出了总体性的哲学熵原理。[10]哲学熵范畴是以宇宙熵原体为客观依据的,但它是以信息高技术为依托的现代人的智能对宇宙熵的能动的社会反映,其现代技术前提是智能化的全球环保高技术,而形成哲学熵的最重要的智能要素,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环境意识的能动的人类主体。[11]技术客体是硬件,掌握环保技术的人是软件,但软件——人有无限的环保技术的创造力,两者的结合构成现代哲学熵的空前巨大的保护、恢复生态环境的能动力,可更快地恢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面,哲学熵原理是以耗散结构的非平衡态热力学、协同学等最新科学理论为自然科学依据的,着重点是解决自然界由无序向新的有序化的生态环境的恢复,这一哲学熵唯物主义总体自组织原理既是恩格斯物质自组织原理的运用,同时又为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当代生态经济学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现论依据。应该承认,二战后半个多世纪,全球工业化空前扩展,由于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导致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草原大规模沙化,森林大面积毁灭,江河污染不断扩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工业污染排放物仍未受到控制,气候条件变化异常,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日趋减少等等。但是,只要自觉贯彻哲学熵物质自组织原理,在各国政府积极的环保政策的指导下,特别是工业大国主动地减少排污量,竭力改善和保护全球环境,就一定能够尽快实现环境由增熵向负熵的发展方向转化,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战后,西方涌现了两次信息科学革命,创立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信息通讯理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始于西方的数字化电子网络化信息革命引发的智能化机器人的后工业化的革命方兴未艾。高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的突破,但整个西方科学哲学仍未脱离旧实证论的窠臼,多囿于某一科学成就来替代哲学世界观。如,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整体主义”,就是把维纳的控制论的正、负熵观点和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直接提升为“现代整体主义”哲学方法的主流,而贝塔朗菲(LudwigVonBertalanffy,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则试图以生物系统论为基点建立一种“系统哲学”,其创造哲学总体论的尝试在“时兴”一阵之后就在世界哲坛上如昙花一现,销声匿迹了。因为这种急功近利的哲学创新,在哲学上既缺少正确的方法,又离开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不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全面的科学哲学的认识之上。

总之,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总体观是以理性具体表明事物及其相互联系的全然性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是运用总体观,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新中国的三代领导人、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事求是、开拓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人,在新世纪、新挑战、新机遇面前,将会以新思路、新作风、新面貌率领中国各族人民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马克思主义总体观是开放的思想体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她的智慧源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期待着创新、腾飞的马克思主义总体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第46卷,第1分册[M].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5]朝克.论非联系方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6]老子(也称《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

[7]王东.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列宁构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8]杰里米·里夫金与特德·霍华德(JeremyRifkinwithTedHoward).熵:一种新世界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12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51(2003)06-0060-(04)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总体观回顾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是同总体、全体、整体、系统等范畴的改造发展密不可分的。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1](P492)从客观内容看,总体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作为客体,社会和思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无限的发展。马克思把总体、系统范畴运用于分析和解剖人类社会,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就是一个“有机系统”,“系统在其发展进程中向总体的转化”[2]。他对最复杂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进行经济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规律,并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普遍原理出发,发现了古往今来贯穿人类整个社会的发展总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

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创新同样与总体、整体、系统范畴的应用和深化发展分不开。他以康德的宇宙总体自组织双向演化学说为依据,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总体的物质自组织原理。尽管当时对宇宙核能源的生成问题还完全不清楚,但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物质观,站在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基点上,从哲学上超前预测到物质总体的双向演化的功能,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自组织原理,使发展原理和物质原理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范畴中达到真正的统一。他接着从总体方法论的新视角研究唯物辩证法对当代自然科学的整体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并运用总体(整体)范畴科学地剖析自然界演化的总体系统结构,全面概括19世纪下半叶整个自然科学最新发现,构建了自然辩证法这门关于自然科学的总体辩证发展的哲学新学科。他指出:“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宇宙是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3](P409)

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论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运动的总规律,使总体范畴上升为统摄唯物论与辩证思维运动的总的方法论。马克思在1845年春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运用总体方法,在人的思维与客观真理、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当中把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纳入新世界观;在人的本质与社会形式上引入“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认识和变革世界的新世界观,使辩证唯物主义总体观升华为以变革世界的实践为特点的总体观。

列宁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总体观的同时,还从两个方面深化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性原理。其一,把现代唯物主义看成是在时代科学中从系统到总体的不断发展的前进运动,提出了唯物主义在核时代总体发展的新原理;其二,从这一新原理出发,吸取黑格尔的总体方法论有价值的东西,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总体范畴的方法论功能和辩证法的总体结构的功能研究。

列宁重点论述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完整的统一性,使唯物主义世界观推进到核时代的历史新水平。他继续和发展恩格斯的彻底唯物主义路线,不但把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提高到核时代的“客观实在性”,而且从核时代原子核微观粒子的新发现出发,继续深化辩证物质观,提出“发展原则”、“统一原则”,“此外还必须把发展的普遍原则和世界、自然界、运动、物质等等的统一的普遍原则联结、联系、结合起来”。[4](P282)他并以这一发展唯物论的总体指导思想为依托,从“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层次上提出“物质深邃无限性”的新原理,这一新原理和列宁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核时代物质观相结合构成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从系统到总体的时代深化的重大发展。他提出的“发展原则”必须同“统一原则”相“联结”、相“联系”、相“结合”的指导性原理,为历史新时期深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现代唯物主义基础和方法论指南。

二、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总体观和方法论的深化

其一,列宁从哲学是“大圆圈”的新视角展开对唯物主义总体观方法论探索。黑格尔提出思辩的总体方法是“真理不外是通过直接性的否定性而回到自身”,“由于上述方法的性质,科学表现为一个自身环绕的圆圈,这个圆圈的末端通过中介同这个圆圈的开端,即简单的根据连接着;同时这个圆圈是许多圆圈的一个圆圈……这一链条的各个环节便是各门科学”,“方法是仅仅和自身相关的纯概念,因此,它是对自身的简单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存在。但是现在这也是充实的存在,是把握自身的概念,是作为具体的并且全然集约的总体的存在”。[4](P263)这是黑格尔关于辩证法的重要的规定之一,他以观念的“全然集约的总体”系统性地表述了自然界的“全然集约的总体”,只要打破黑格尔封闭的思辩系统,仍会显露这一方法的总体整合的辩证方法论的现代功能。

马克思主义现代科学哲学就是这一科学技术系统在经过“圆圈的圆圈”的科学技术总体进行“全然集约的”整合产生了“大圆圈”——即各门科学的新的哲学“总体”整合的结果。列宁把哲学的辩证思维的总体“大圆圈”看成是在实践中沿螺旋线上升的一次比一次更深刻的辩证的思维圆运动,由感性具体的简单的(抽象的)规定性经过实践的检验上升到新一轮实践的更高的辩证思维中的“理性具体”,进而在更高的实践过程中经过检验达到辩证理性的整体的高度的综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即唯物主义整体综合方法论意义上,列宁对黑格尔关于辩证思维通过整体双重化运动、达到更高的辩证法综合有序化的发展目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黑格尔给当代辩证法设定的目标就是通过否定性(矛盾性)的双重化的整体的思维运动,“更大的扩展同时是更高度的集约”,“最丰富的是最具体的和最主观的”;“从简单的规定性开始,继之而来的规定性就愈加丰富,就愈加具体……在继续规定的每一个阶段上,普遍的东西都在提高它以前的全部内容,它不仅没有因其辩证的前进运动而丧失什么,丢下什么,而且还带着一切收获,使自己内部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列宁称这是“对辩证法这个问题,非常不坏地做了某种总结”。[4](P261)列宁吸纳了黑格尔从总体功能上对辩证法这一最重要的科学界定,在今天信息高科技时代对于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体功能仍有现实的价值。

其二,列宁对总体、现象、规律关系的唯物主义新研究。这对于“左”的思潮将辩证法规律的绝对化、简单化、庸俗化和严重扭曲化的批判方面,更加显示其方法论的指导价值。黑格尔认为:“规律是本质的现象”,“规律的王国是现存世界或现象世界的静止的反应”。列宁指出:“这是非常唯物主义的、非常确切的(从‘静止的’这个词来看)规定。规律把握住静止的东西——因此,规律、任何规律都是狭隘的、不完全的、近似的。”并在概括黑格尔对总体、现象整体与规律关系的合理论述时指出,“规律”比起“总体、现象”仅仅等于“部分”,虽然“似乎承认,规律能弥补这个缺陷,既能把握否定的方面,又能把握现象的总体”。[4](P166-167)因为黑格尔已从物理学发展史的深刻教训中看到,把任何物理学重要规律绝对化,抬高到代替其他规律的位置,都会阻碍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物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倒了这种窒息科学、阻碍认识前进的错误行径。正如达尔文的宏观生物进化论已在上世纪逐渐在分子生物学、基因遗传学和信息遗传学中不断深化并向新达尔文主义方向发展一样,把发展的某一规律绝对化、偶像化为唯一发展规律甚至代替了其他规律和辩证法的全部范畴体系,它所带来的窒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恶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其三,对总体范畴内涵的新研究。古代哲学就已从宇宙学的视角直观地看到宇宙整体的分与合的功能。但在两千余年的人类文明史上,囿于经验观察的局限性,有的把“分”绝对化了,有人把“合”绝对化了,如古代希腊的芝诺把运动空间的可分性绝对化,最后走上了否定运动的歧途。庄子则把“一尺之椎”的可分性绝对化为“日取其半,永世不竭”的无限可分性,从而走上了否定庄周主体存在的荒唐唯我论。

“分”和“合”的现代哲学的表述即连续性表征宇宙总体的“不可分割性”,如各种呈连续性存在的物质场(引力场、核场、电磁场等);非连续性表征具体物质的“可分割性”,如各种呈非连续性存在的宏观物体,微观分子、原子、核粒子等。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能够更准确地表征场与粒子、“分”与“合”的物质总体的统一,说明当时牛顿无法解释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巨大宇宙空间通过引力与引力场在宇宙总体中的“超距”作用,因此既不存在离开物质场和宇宙总体的绝对可分的粒子,同样不存在绝对不可分的原子。每个物质层次可分性与不可分性、时间的非间断性与间断性、认识的非区分性与区分性、活动的非间歇性与间歇性、空间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事物的联系性与非联系性[5]都是同时存在着的。2500多年以前的老子就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6]列宁讲在物质总体中二者的连接才是“真正的辩证法”。

其四,对辩证法的总体结构的发展。“辩证法的要素”俗称“十六要素”[4](P249-251)是列宁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遗产的重大贡献,不但在辩证法的内容上总体性思想较明确,而且对辩证法的总体结构建构上总体性思想也是较明确的。如在辩证法的内容上,列宁多次较直接地表述了总体性思想:“一切现象中的矛盾的力量和倾向”、“关系的全部总和”、“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各个部分的分解和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总计”等。在辩证法的总体结构上,起初列宁在全盘改造黑格尔哲学遗产时把唯物辩证法概括为“三条”,认为“大概这些就是辩证法的要素”,紧接着又把三要素扩展为“七要素”、“十六要素”,囊括了三个发展规律和系列范畴,这是对辩证法的总体扩展和深化。北京大学的王东教授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此已有精彩的阐述,[7](P106)故不再赘述。当然,列宁深知宇宙自身不断发展,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还会揭示新的要素和方面,来扩大辩证法科学的内涵。列宁的这一重要方法论遗产对今天信息高科技时代克服“左”的错误,推动辩证法的信息化新发展仍有特殊的现实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总体观是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世界观基础

二战后,在全球生态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西方的学者和科学家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作了大量的工作,中国政府在领导经济发展中吸取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合理内容,并把它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世界观是什么?西方思想家还不能从科学的哲学世界观来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如美国著作家、社会活动家杰里米·里夫金与特德·霍华德(JeremyRifkinwithTedHoward)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版了《熵:一种新世界观》[8]一书,试图回答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世界观问题,该书出版后曾轰动西方世界,我国很快就有中文译本问世。但通观全书,作者站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立场上,把热力学的熵的单向发展搬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全球的生态现状作出悲观的描述,把“热熵”当作自然界最高的科学定律,所谓《熵:一种新世界观》实质上是世界“热寂说”的新翻版,按照这种新世界观可持续发展最终只能导向发展的“零的增长”,最后走向全球的生态灾难和人类的灭亡。这种以“新”为标榜的世界观没有汲取核时代宇宙的双向演化的熵功能,没有看到生态系统的熵的双向演化功能,客观上起着只让富国发展,不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宇宙间实际上只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类是以光子作为物质基础的能量——物质热辐射能,另一类是以暗物质粒子作为物质基础的能量——物质冷辐射能。”[9]并认为,后一类是“负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17世纪30年代英国渥塞斯特(Worcester)侯爵制造的非常著名的“永动机”实验,现在看来实际上就是想利用负能运转的机器。关于“永动机”,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非人力、畜力和常规能源为动力的一经开动就永远不停地运转的机器。古今中外有很多有识之士尝试制造“永动机”,目的都是为了“省力”而“作用大”。13世纪就有了企图制造“永动机”的记载。实际上“亚永动机”早已出现:如,水车、风车;风力、水利、太阳能发电机等。当今,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的人造地球卫星和航天器实属真正意义上的“永动机”,它的诞生意义深远,已经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人造飞行器的宇宙速度会不断提高,研制“永动机”的脚步不会停止,“负能”的利用将会诞生更多更好的“永动机”。

我们不是否定包括能源危机在内的生态灾难发生的现实可能性,但不能把可能发生的东西当作唯一的现实根据。只要充分利用现已达到的防止生态恶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只要和平与发展仍占时代主流,在各国政府协商和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推行全球化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得力政策,通过加大生态环境防治的人、财、物的投入,就有可能逐步扭转全球生态恶化的现实,恢复全球的生态向良性方向即有序化的减熵方向转化。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物质自组织原理为指导对核时代揭示的物质总体熵的双向转化进行新的哲学概括,提出了总体性的哲学熵原理。[10]哲学熵范畴是以宇宙熵原体为客观依据的,但它是以信息高技术为依托的现代人的智能对宇宙熵的能动的社会反映,其现代技术前提是智能化的全球环保高技术,而形成哲学熵的最重要的智能要素,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环境意识的能动的人类主体。[11]技术客体是硬件,掌握环保技术的人是软件,但软件——人有无限的环保技术的创造力,两者的结合构成现代哲学熵的空前巨大的保护、恢复生态环境的能动力,可更快地恢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面,哲学熵原理是以耗散结构的非平衡态热力学、协同学等最新科学理论为自然科学依据的,着重点是解决自然界由无序向新的有序化的生态环境的恢复,这一哲学熵唯物主义总体自组织原理既是恩格斯物质自组织原理的运用,同时又为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当代生态经济学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现论依据。应该承认,二战后半个多世纪,全球工业化空前扩展,由于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导致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草原大规模沙化,森林大面积毁灭,江河污染不断扩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工业污染排放物仍未受到控制,气候条件变化异常,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日趋减少等等。但是,只要自觉贯彻哲学熵物质自组织原理,在各国政府积极的环保政策的指导下,特别是工业大国主动地减少排污量,竭力改善和保护全球环境,就一定能够尽快实现环境由增熵向负熵的发展方向转化,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战后,西方涌现了两次信息科学革命,创立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信息通讯理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始于西方的数字化电子网络化信息革命引发的智能化机器人的后工业化的革命方兴未艾。高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的突破,但整个西方科学哲学仍未脱离旧实证论的窠臼,多囿于某一科学成就来替代哲学世界观。如,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整体主义”,就是把维纳的控制论的正、负熵观点和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直接提升为“现代整体主义”哲学方法的主流,而贝塔朗菲(LudwigVonBertalanffy,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则试图以生物系统论为基点建立一种“系统哲学”,其创造哲学总体论的尝试在“时兴”一阵之后就在世界哲坛上如昙花一现,销声匿迹了。因为这种急功近利的哲学创新,在哲学上既缺少正确的方法,又离开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不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全面的科学哲学的认识之上。

总之,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总体观是以理性具体表明事物及其相互联系的全然性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是运用总体观,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新中国的三代领导人、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事求是、开拓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人,在新世纪、新挑战、新机遇面前,将会以新思路、新作风、新面貌率领中国各族人民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马克思主义总体观是开放的思想体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她的智慧源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期待着创新、腾飞的马克思主义总体观。

收稿日期:2003-06-1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第46卷,第1分册[M].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5]朝克.论非联系方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6]老子(也称《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

[7]王东.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列宁构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8]杰里米·里夫金与特德·霍华德(JeremyRifkinwithTedHoward).熵:一种新世界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篇13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所排出的污水种类众多,污水总量很大,而氨氮污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国家环保部2011年公布的有关2010年主要工业行业氨氮排放统计数据如下:

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16万吨;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13万吨;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57万吨;4、农副产品加工业:1.79万吨;5、纺织业:1.60万吨;6、皮革、羽绒及制品加工业:1.49万吨;7、饮料制造业:1.24万吨;8、食品制造业:1.12万吨;

以上总计:26.1万吨。考虑到有关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实际工业氨氮排放量将达到30万吨以上。另外,考虑到城市污水、农业、养殖等行业巨大污水排放量,我国总的氨氮年排放量约264万吨。

大量的氨氮排放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因此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氨氮减排列入控制指标,要求“十二五”末氨氮排放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减排10%。?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及工业总量的增加,不仅要在原有氨氮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减排10%,而且将经济的发展及工业总量增加所带来的氨氮排放量全部“吃掉”,要实现这样强制性减排目标,难度非常大。这不仅需要各企业单位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及管理,同时更重要的是各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大力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氨氮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为国家氨氮污染物的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一、氨氮污水处理技术简介

氨氮污水的处理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化处理技术;另一类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一)生化处理技术

生化法是利用好氧菌及厌氧菌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然后转化为氮气,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生化法能彻底脱除污水中的氨,并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能耗较物理化学法低。但由于生物所能承受氨氮的浓度较低,一般生物处理氨氮浓度不能超过200mg・L-1,如果污水中的氨氮浓度高于200mg・L-1,而低于1000mg・L-1时则通常需要采用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相结合的工艺,即采用物理化学法先去除污水中部分氨,然后再采用生化法将氨氮彻底去除到排放标准。如果污水中的氨氮浓度高于1000mg・L-1,例如几千mg・L-1,甚至达到数万mgL-1,则主要采用物化法,首先将污水中的氨氮降至15mg・L-1(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以下,甚至更低,然后采用生化方法处理其他污染物,如COD等。

(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国内外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物理化学方法很多,主要有空气吹脱法、蒸汽汽提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和烟道气治理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用于不同条件的污水处理。?在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

1.生化法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制药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由于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所以一般需要用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

1.1 厌氧生物处理

国内处理高浓度有机制药废水以厌氧法为主,但单独使用出水COD仍高,一般要再进行后处理,即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是可直接处理高浓度有机制药废水,不用稀释,节能,产甲烷可回收利用,剩余污泥量少。

(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法)。优点是厌氧消化效率高、结构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无需另设污泥回流装置等。缺点是UASB运行时,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且启动驯化困难。

(2)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UASB+A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它结合了UASB和厌氧滤池(AF)的优点,使反应器的性能有了改善。

(3)水解酸化法。水解池全称水解升流式污泥床(HUSB),它是改进的UASB。优点是可将难降解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初步分解为小分子有机污染物,提高可生化性;反应速度,池小、投资少,并能减少污泥量;不需密闭,搅拌,不设三相分离器,降低造价。

(4)厌氧符合床(UBF)。与UASB相比,具有分离效果好,生物量大, 生物种类繁多,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强,是实用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5)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该反应器因具有结构简单、污泥截留能力强、稳定性高、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特别是对有毒、难降解废水处理中有特殊的作用,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2 好氧生物处理

进行好氧处理时一般需要对原水进行稀释,因此动力消耗大,并且废水可生化性差,所以一般之前要进行预处理。

(1)普通活性污泥法。缺点是废水需大量稀释,运行中泡沫多,易发生污泥膨胀,剩余污泥量大,去除率不高,常必须采用二级或多级处理。因此,改进曝气方法和微生物固定技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已成为近年来活性污泥法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3)生物接触氧化。该方法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势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处理负荷,能处理易引起污泥膨胀的制药废水。

(5)吸附生物降解法(AB法)。属超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对BOD5、COD、SS、P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于常规活性污泥法。

(6)生物活性碳。优点是不仅能利用物理吸附作用,还能充分利用附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大大提高COD去除率,氨、氮、色度的去除率也较高。缺点是费用较高。

(7)生物流化床。将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两者的优点融为一体,因而具有容积负荷高、反应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8)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法)。与SBR相比,优点是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进水过程是连续的,单个池子可独立运行;比SBR法的抗冲击能力更好。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