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安全论文实用13篇

矿井安全论文
矿井安全论文篇1

矿井通风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通过矿井的主、副井和小庄进风,通过中央回风井和小庄回风井实现回风。矿井的主要通风体系主要由进风巷和回风巷共同组成。进风巷是在工作面辅助下的运输顺槽和胶带顺槽,而回风巷则是回风顺槽和瓦斯专用排放巷。矿井通风管理是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矿井正常安全运行的有利条件。若矿井通风管理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直接造成矿井的重大安全事故。

2矿井通风管理的重要意义

2.1保证氧气供应,提供作业条件

若矿井通风不畅就会造成矿井的下风量减少,直接影响矿井内的瓦斯浓度,造成井下瓦斯浓度和空气温度升高,这种情况下,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质量就会降低,造成呼吸困难,缺氧,甚至窒息等现象,进而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最终导致矿井生产受到影响。同时,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含氧量也相对减少,比较容易出现缺氧的状况。所以,矿井通风管理对安全生产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2排出有害气体,保证人身安全

矿井开采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若不能够有效的将这些有毒气体排出井内,将有害气体进行高效处理的话,有可能会危及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比如瓦斯泄露或者有毒气体吸入等等可能会造成中毒或者死亡的严重后果。通过矿井通风安全建设,可以实现井下空气鱼外部空气的流通交换,提供给井下新鲜空气的同时,也将有毒有害气体排出井内,或能够有效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使其保持在可控范围,以保证人身安全。

2.3改善井内环境,促进安全生产

矿业开采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之一,其安全生产管理也备受社会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矿井开采行业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支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将安全生产作为推动和影响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通过构建完善的井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管控好通风系统和信息系统,改善井内的环境,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氧气量,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生命力。

2.4实现自动管理,提升管控力度

在现今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科学技术影响下,矿区的矿井通风系统已经逐渐趋于自动化管理,这也最大限度低降低了人工生产与管理的误差,增强了管理系统的强度。现代的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系统已经能够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对通风管理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能够借助计算机下达准确指令,确保实施高效监管环境,提升管控力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矿井开采的安全性。

3矿井通风的安全管理问题

3.1矿井通风系统整体缺乏创新

科技是推动社会生产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矿井开发中对使用的通风系统整体缺乏创新,有些机械设备已经落后,甚至与以创新为主的新时展格格不入。这些落后的生产器材和管理体系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更是成为直接影响矿井开采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3.2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煤矿企业的劳动力属于高密集性的,企业职工人数较多,人员管理较为复杂。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高低不一。大部分施工人员来自较为落后的农村偏远地区,未受过高等教育。对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要素了解不够全面,因而造成工人在实际生产中思想观念陈旧,操作技术不规范等,最终导致矿井通风管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3.3忽视矿井通风管理的重要性

有部分煤矿企业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常常由于利益问题或者生产进度原因而忽视了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性,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持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重要矿井通风管理的重要性,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通风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降低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4矿井通风的安全管理措施

4.1完善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体系

借助丰富的矿井通风管理经验,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每个矿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利用新设备、新观念和新形象共同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安全生产为主要目标,带动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4.2强化矿井通风专业管理力度

结合实际情况,准确绘制综合通风系统图、防尘系统图、分层通风系统图、通风立体示意图、通风网络图、供水施救系统图、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几矿井避灾路线图等等,将这些通风专业图纸进行综合研究,确保每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以季度为阶段对每部分图纸进行实时修改与核对,以完成图纸的补充和完善工作,确保每张图纸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其次,对每个环节的通风技术数据进行保存,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通风管理技术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备通风管理系统进行检修时能够快速有效的实施作业,提升通风管理的效率。

4.3重视矿井通风安全管理问题

矿井开采过程中应该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监督通风安全和生产安全,并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确保其在就业前参加完整的岗前培训。不定期地对安全管理部门的所有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对现场管理的突发状况应对和反应进行考核,对全部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责任制,引导工作人员充分认识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发挥安全监督与宣传的作用,及时发现并制止安全隐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4.4建立健全通风安全信息管理

首先,应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强并完善通风安全管理体系,健全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能够通过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实时管控矿井通风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借助信息技术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选出最优的管理方案。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实时掌握井下的挖掘信息、空气污染程度、有毒有害气体密度以及空气成分等等。精确地显示井下实际情况,为管理方案的正确选择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5结语

总之,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是矿井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更是直接影响人身安全的要素。随着新技术、新观念和新器材的普遍应用,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初步完善。但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和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和监督观念,以较强的管理技术、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保障矿井通风的安全运行,只有建立并完善通风安全管理体系和通风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够全面推动矿产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矿井安全论文篇2

2、露天煤矿通过大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革剥采、穿爆、运输等环节,如准格尔矿区、伊敏矿区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吊斗铲倒堆技术与装备、抛掷爆破技术、卡车调度系统等,使我国露天煤矿最高年产接近3000万顿水平,走到高产高效煤矿前列。

3、从“十五”起,新建煤矿引入高产高效理念,从设计、施工就充分考虑高产高效因素,简化环节,扩大采区、工作面几何尺寸,尽量采用大功率、高稳定性“三机一架”配套设备,严格按照高产高效要求建设,使得绝大多数煤矿从一投产开始,即步入高产高效煤矿之列。

二、建设高产高效矿井面临的瓦斯治理问题

通过对2007年达标煤矿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建设高产高效煤矿中,“条件论”仍是影响达标的第一位因素,即开采技术条件特别是瓦斯地质条件已经成为影响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瓶颈,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矿井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是:甲烷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氧气的浓度不低于12%,引火源的存在。因此,主要从氧气条件、瓦斯积聚和火源3个基本条件进行爆炸原因分析。此外,措施不落实、管理上的漏洞也是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矿井通风管理不善,违法违规进行采掘作业

主要表现为:矿井无证生产,采用独眼井,自然通风,超通风能力生产。采用串联通风、扩散通风、循环风,没有形成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对采空区和盲巷处理不及时,特殊地点瓦斯积聚处理方法不对,违章排放瓦斯等,留下事故隐患。存在井上下通风机不能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不按规定开停通风机现象。没有落实矿井通风管理规定,不能按需配风,职工随意开关井下风门,造成风流短路或通风设施损坏后修复不及时。有的局部通风管理不到位,风筒脱节破口多,处理不及时,造成风量、风速达不到要求,导致掘进面微风作业。

2、矿井瓦斯检查监测制度执行不严

在矿井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配备井下瓦斯检查员,造成瓦斯检查员数量不够,经常出现空班、漏检。有的矿井瓦斯检查员没有受过正规培训教育,无证上岗,思想觉悟与业务技术素质低,责任心不强,不按规定检查汇报,甚至做假记录。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不能对井下采掘工作面瓦斯情况进行24h连续监控。有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不合理,出现问题维修不及时,甚至弄虚作假随意调整探头值,使井下监测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准确监测数据,瓦斯超限不能断电。

3、低瓦斯矿井对瓦斯管理不重视

部分高瓦斯及突出矿井没有认真落实瓦斯防治措施及“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导致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有的高突矿井没有按规定建瓦斯抽放系统,或虽建有瓦斯抽放系统,但抽放工作没有认真开展,造成抽放效果差,抽放时间达不到要求,以至采掘作业时瓦斯时常超限。另外,有的低瓦斯矿井没有相应瓦斯防治措施及规定,或虽有措施及规定但落实不认真。统计表明,思想麻痹,管理松懈,低瓦斯矿井照样会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4、违章放炮或井下着火引发

放炮作业时,炮眼不按规定装水炮泥,甚至用煤粉等可燃物代替水炮泥装药放炮。炮眼最小抵抗线不够,或用不合格母线爆破。采用不合格的炸药、雷管违章放炮。有些矿井采空区和老巷封闭不及时,密闭管理不严,造成煤炭自燃、火区复燃引发明火。

5、矿井供电系统管理不严,产生火花造成瓦斯爆炸事故

表现在有的矿井井下照明和机电设备选型不符合规定,电气设备管理混乱,造成电气失爆或带电作业,电网回路产生杂散电流引发瓦斯爆炸事故,有时胶带摩擦起火也会引起瓦斯事故。另外,井下岩石与岩石、岩石与金属、金属与金属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花、高分子材料产生的静电火花也可能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积极研究、大力探索突破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瓶颈,强化安全管理,是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搞好瓦斯综合治理,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基本途径

(一)技术途径

1、科学预测突出危险性

采用单项指标法、综合指标法以及瓦斯地质统计法较为有效地预测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采用钻孔煤样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岩巷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钻屑瓦斯指标法、R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在各矿区得到广泛使用,效果明显。其它诸如煤体温度、V30特征值、声发射(AE)、电磁辐射等方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在平顶山、芙蓉、南桐以及西南其它矿区也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可靠。

2、预先抽放瓦斯

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本煤层抽采又包括:地面钻井抽采、穿层钻孔抽采、顺层钻孔抽采、交叉钻孔抽采、煤层巷道抽采;邻近层抽采又包括:地面钻井抽采、穿层钻孔抽采、走向巷道抽采、倾向巷道抽采、水平长钻孔抽采;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MK型长钻孔钻机和ZSM顺层强力钻机等。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煤矿井下的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综合防治

首先,要科学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①主要巷道应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内;②应尽可能减少石门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③同一煤层应力集中影响范围内,不得布置两个工作面相向回采或掘进。其次,要优化通风方式,采取Y型通风方式,能有效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集聚的问题,且其上下两端处于进风流中,可布置抽放钻孔。再次,要采取合理的开采程序:①煤层群开采的矿井,应考虑首先开采突出煤层上下的非突出煤层或弱突出煤层;②单一突出煤层或无合适保护层开采的突出煤层,要首先考虑采取上述底板穿层钻孔预抽或本煤层钻孔预抽,抽采率达到安全开采标准,并得到效果验证的情况下方可开采。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煤层注水的办法,达到区域防突的目的。

4、应用新技术,改善矿井通风

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瓦斯治理科技水平,积极推广应用防治瓦斯新技术、新装备,并确保发挥作用。建立合理、稳定、可靠、高效的通风系统,对风量不足和系统不合理的矿井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风量,保证系统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二)管理上的途径

1、强化培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煤矿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防治瓦斯工作的认识。必须对所有入井员工进行“一通三防、防突”专项知识培训和教育,并认真组织考核,不合格不准上岗。确保每一位入井人员都能掌握防治瓦斯事故知识,增强自主保安和业务保安能力,使瓦斯治理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另外,煤矿各级领导要认真落实“一通三防”齐抓共管责任制,做到责任明确,管理到位。各企业法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要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机构,保证“一通三防”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一通三防”技术措施的制订,各分管副职要认真落实好防治瓦斯各项技术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规章制度,并根据井下条件变化和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改、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使管理工作常抓常新,科学有效。

2、强化通风管理优化通风系统

强化矿井通风网络和风流的安全稳定性对矿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低瓦斯矿井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所有风量不足矿井的通风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问题,矿井风网中风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差,抗灾能力较弱,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通风系统有待优化改进。尤其对于生产能力较高的矿井,由于生产场所和人员的高度集中,使得供风过于集中,造成通风系统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瓦斯灾害事故,如果通风系统没有较高的抗灾能力,便会酿成重大伤亡事故。因此有必要加强通风技术的研究,分析通风系统的稳定型和可控性,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实施分析和评价,对风流进行有效的调控,使通风系统始终保持在稳定可靠状态,提高通风系统的抗灾能力。这对于减少煤矿安全事故,降低灾害损失,保证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管理、放炮及明火管理

矿井安全论文篇3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三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

2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

2.1思想因素

思想决定行为,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在于思想上认识不足。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投入不到位,或者设施设备投入到位,而随意减少瓦斯检查和管理人员,或使瓦斯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工资低下。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出现漏检、虚报等。特别是在近两年煤炭行情利好的情况下,许多煤炭企业一味的扩大生产能力,增加煤炭产量,而不能够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第一”的观念淡化,因此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2.2技术装备因素

随着以高产高效为基本特征的集约化生产技术的采用。已有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及装备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矿井重大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①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②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缺乏相应的装备支撑;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运用于集约化生产技术条件下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2.3培训考核因素

随着监控技术升级,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煤矿的管理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新标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制性的培训和学习是提高员工素质,减少操作失误,发挥高新技术设备性能的关键。

2.4资金投入因素

在前几年,由于煤矿的经济效益不好,许多煤矿企业降低了安全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通风系统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一通三防”监测系统不完善和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近两年煤矿效益好转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投入,安全投入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2.5管理因素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多变。再加上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受到人的经验、知识和责任心的限制,所以管理因素也是瓦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3防止瓦斯爆炸基本措施

从瓦斯爆炸条件看,氧气的浓度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因素之一,但在煤矿井下一般不存在氧气浓度低于12%的情况。因此,搞好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体现在两个方面:严格监控矿井各区域的瓦斯浓度、杜绝火源和演习预案。

3.1控制方法

(1)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是排放瓦斯最主要的手段。做好通风安全技术管理是防治煤矿主要事故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环节。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井下所有工作地点有足够多的风量将井下涌出的瓦斯及时冲淡并排放出井外,避免瓦斯积聚,所以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

(2)搞好瓦斯抽放,降低煤层瓦斯涌出量,抽放瓦斯是防止瓦斯积聚的有效措施。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瓦斯涌出量变得越来越大,通过通风的方法来使瓦斯的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两方面来看,都是不合理的。瓦斯抽放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瓦斯,还能够降低煤层的瓦斯涌出量。实行瓦斯抽放是控制采掘空间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积聚。也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根本措施。

(3)加强瓦斯日常管理对于突出矿井,还应做好瓦斯突出预测工作。瓦斯日常管理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瓦斯日常管理就是建立巡回检查瓦斯制度,就是要瓦检员不间断地下井检查通风情况和瓦斯的浓度,当发现局部积聚瓦斯问题时。要即时处理。

3.2监测方法

(1)人工检测检查,传统的使用光干涉瓦斯检查仪检查人员必不可减少,每班的瓦斯检查员不仅是沿一定线路定点定时检查瓦斯,而且可以沿途对监控设施的完好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比对光瓦和传感器数值,最大限度的降低瓦斯浓度超限的几率。

(2)瓦斯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连续监测瓦斯,及时掌握瓦斯浓度的变化,同时也可能为事故应急救援决策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人对瓦斯的监测是一个间断性的过程,有其必然的缺点,而事故发生的特点是一个随机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单纯依靠人来管理瓦斯,显然不能够达到控制瓦斯浓度的目的。所以,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对控制瓦斯的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杜绝火源是防止矿井瓦斯爆炸一个基本条件

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在井下要杜绝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火源、热源。

矿井安全论文篇4

通过利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管理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煤矿井下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煤矿工作面劳动组织与作业查询管理

软件系统应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将识别卡进行统一的编号管理,并将所有员工相对应的信息录入到软件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每一张识别卡中所包含的井下人员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工种、照片等。通过系统所具有的考勤、报表查询功能,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可以与工作面的当班工作人员进行系统考勤、报表查询等操作,便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针对工作面上的特殊工作,例如跟班干部、电钳工、班组长等,按规定要求对出勤进行配置。人员定岗、班组工作是否到位、超时作业状况,从而使得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强化。

2.2巡回检查管理

巡回检查人员是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执行人员包括安检人员、瓦斯检查人员以及科室跟班人员。利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对安检人员、特殊工种和科室跟班人员的巡检情况进行轨迹查询,从而找到所有人员各个阶段经历的路径,并能够进行人员活动轨迹的回放。利用系统的轨迹查询功能,可以获得人员所在地、人员所到地点到/离时间、巡检工作时间等相关信息,从而督促并落实巡检人员按照既定的制度进行巡检,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造成系统的安全隐患、事故。

2.3安全调度、救援呼叫应用

系统通过联网可实现远程终端信息显示功能,并可实现信息多点共享,供多个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查看信息,系统程序通过计算机能够显示出而相关信息。井下人员遭到险情时,可以通过佩戴的识别卡主动发出求救信号,调度人员接到系统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救助。同时,调度人员接到险情报告时可以通过系统的呼叫功能,像受险情威胁的相邻区域人员发出呼叫撤离信息、通知人员提前撤离危险区域,避免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2.4安全管理警报

通过利用系统的安全警报功能,安全管理及通风部门可以对井下不安全的区域进行设定。当佩戴有标示卡的人员进入到该区域之后,系统将自动报警,并在系统的显示界面显示进入该中的人员姓名,调度值班人员在接到告警信号之后,则立即启动对应的安全管理程序,指挥进入的人员立即撤离不安全区域。

2.5煤矿井下救灾演练应用

为了加强矿井的安全管理工作,矿井安全管理人员日常需要进行救灾演练。但是,当所实施的救灾演练、演习以及工作面顶板强放爆破等风险相对较大的演练方案时,可以将所有可能受影响区域的人员、车辆等纳入到定位管理系统追踪体系中,便于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撤离危险区域,且在演习之后便于安全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确认人员是否已经完全撤离,从而有效避免井下出现险情。一旦井下发生水、火、顶板等灾害事故时,地面监控主机可以显示事故发生的类型、发生地点、所影响的人员等信息,便于制定并采取对应的救援预案,增加抢险救援的效率和针对性。

矿井安全论文篇5

1 煤矿通风的安全评价

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目的是及时发现矿井通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调整和改造系统,优化通风设计,准确编制应急预案,指导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因此,对矿井通风系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发现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及时处理,已经成为减少矿山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煤矿的通风评价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包括自然风压评价、基础资料评价、测风评价、系统评价和管理评价。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评价能够有效评估影响矿井作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1.1 自然风压评价

指因井口高低差异和风流温度差异导致的风流密度不同而形成的自然风压。自然风压对矿井的通风可产生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对自然风压的评价首先要分析矿井自身的特点,同时结合矿井的供风情况,最终做出自然风压评价。

1.2 基础资料评价

基础资料评价是以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依据,鉴定煤矿的瓦斯等级、二氧化碳等级、煤层的自燃发火性和爆炸性等级。另外煤矿应每年对以上数据进行鉴定并备案。

1.3 测风评价

测风评价是对煤矿的每一处用风点的风流和风速进行检测,属煤矿日常管理工作,在煤矿日常安全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测风评价中要求数据务必详实、准确,能够真实的反映矿井的通风情况,另外要求测风点全面、具体。

1.4 系统评价

煤矿通风安全系统是保障煤矿作业中各地点风速和风流的稳定性的根本。煤矿通风系统主要以对角式、中央并列式和分区式组成,通过分析通风安全系统的特点能够判断风门、风窗等设施是否达标,负压是否达标、反风和风机是否达标以及岩柱和煤柱是否达标。通过提高矿井作业的施工规范,保证通风系统协调运作,进而满足矿井作业的安全性要求。

1.5 通风管理评价

通风管理评价是对矿井的通风管理系统进行评价,通过此评价能够对通风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从而有效的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矿井通风出现问题,另外还能够加强对矿井通风点的了解及其对通风系统的影响。

2 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的措施

为加强煤矿通风的安全性,企业首先应了解自身特点,之后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从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但大体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管理标准

煤矿通风安全决定着煤矿作业的安全,故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提高管理的标准,以国际化的标准对煤矿的通风安全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煤矿通风的安全等级,保障作业的安全性。

2.2 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对矿井内的作业人员,尤其是通风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员工明确国家的相关法律、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遇到危险后的自救方法。最终使员工能够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2.3 加强监控管理

提高矿井内部的安全监控主要以两个方向入手,第一应提高监控装备的水平,确保对矿井内瓦斯的监控能力,进而有效避免瓦斯超限;第二应增加矿井内瓦斯监测人员,以保证随时监控矿井内瓦斯的浓度,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4 加强通风机的控制

坚决避免矿井内部通风机的随意性断电。在矿井内对有用点设施的部分加强对瓦斯的浓度监控,一旦出现瓦斯浓度超限应及时对其周边进行断电,保证矿井内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保证作业安全。应成立应急预案小组,对矿井内的通风安全进行监控,建立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分配,做到责任明确。

2.5 注重细节管理

加强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细节的监控力度,加强通风管理,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矿井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矿井内的安全作业。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矿井内提高通风安全评价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改进措施,使煤矿企业自上而下认识到通风安全系统的重要性,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及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实施,保证煤矿作业的安全性。考虑到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多环节、非线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的复杂关联大系统,具有复杂、多变、随机等内涵明确、外延模糊的特点。安全评价是一项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手段,是一项长期永恒的工作。研制与开发具有支柱作用的、适应井下特殊生产活动的评价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矿井通风系统安全问题对于抑止事故特别是特重大事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对矿井生产系统现有的安全状况、动态分析以及矿井安全性未来科学、准确的预测,是安全评价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必须解决的课题。应用现代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系统理论等对矿井安全评价理论和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改善矿井安全状况,推进我国矿山生产领域安全科技进步,提高矿山企业防灾、抗灾能力,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矿井安全论文篇6

2、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回采工艺、掘进工艺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3、实行实习改革,为学生设立调研课题,对煤矿生产实际进行调研,提高学生的调研、沟通和撰写材料的水平和能力。

4、通过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的学习、实践和调研,增强对煤矿各生产系统的了解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下一步进行采区设计和矿井设计奠定基础。

5、通过现场人员授课让学生了解现场矿井生产技术,并针对实习矿井特殊的开采条件来学习煤矿特殊开采方法。

6、通过在矿区的学习和生活,了解矿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通过在矿区现场的实习和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7、通过参与煤矿的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并为实习矿井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实习时间

XX年8月20日-XX年10月5日

三、实习地点

xx矿业集团xx分公司、xx矿业集团xx分公司

四、指导教师

刘x、陈x、康x

秦x、张x、张x

五、实习班级、人数

采矿10-1、2班,共计73人。

六、实习进程、形式及内容

1、 实习形式

学生采取“分散独立”的方法,以班组为单位深入现场,聘请现场的主任工程师为实习兼职教师,在实习中,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实习时间安排

结合生产实习大纲安排实习事宜,详见《采矿工程XX级认识实习具体安排》。

3、 实习内容

实习手段主要有地面工业场地参观、井下参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课、观看矿山教育电教片、现场工程技术图纸、规程、文件以、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以及对矿山企业发展的了解等。通过矿区的现场实习,对矿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调查,对矿区形成较深刻的认识;

实习主要包括矿井概况、井田开拓、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采煤方法、矿井运输及提升、矿井排水、矿井通风、安全等部分,可通过以下具体内容来完成以上实习内容。

(1)参观矿区地面建筑和生产系统,了解矿井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包括绞车房,主扇风机房,和压风机房,地面煤炭装车系统;

(2)矿井概况(包括地质部分):听矿上地质技术员讲课,查阅矿井地质报告说明书和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中矿井概况部分,看地质图件,下井参观。

(3)井田开拓部分:听矿上采矿技术员讲课,查阅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和开拓图,下井参观主要包括井筒、井底车场,主要硐室,主石门和大巷及各种设备型号。

(4)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听矿上采矿技术员讲课,查阅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图,下井参观。

(5)采、掘部分:听矿上采矿技术员讲课,查阅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和掘进作业规程,参观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主要了解采煤工艺系统、各地点设备的配置;掘进工作面了解掘进工作面的打眼、放炮、装岩、支护等生产工艺过程,了解煤巷、岩巷的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型号、性能及作用,了解掘进通风方式及局扇的性能。

(6)矿井运输及提升:听矿上工程技术人员讲课,查阅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运输和提升部分,地面参观。

(7)矿井排水:查阅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排水部分,下井参观。

(8)矿井通风与安全:听矿上通风技术员讲课,查阅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通风部分和安全专篇,下井参观。

(9)计划、组织、安全、技术、经济指标:查阅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经济部分,到矿机关各科室收集资料

(10)对实习矿井进行专项调研,针对煤矿现有生产系统、采煤方法、支护方法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莲 山~ 课 件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学生可以分成4-6组,每组设立不同的调研课题,在每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形成人人有题目,题目人人参与的局面,以提高实习效果。

4、 实习报告

矿井安全论文篇7

Study on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of "mine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ase on personnel training

Jing Deji

(College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 China )Abstract: In veiw of emphasis on the problem for the theory of "mine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rough analysis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f Safety College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and "mine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rs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methods are proposed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focusing on students identify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rough classroom interaction, case studies and project desig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terest of students are enhanced in mine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and good results are achieved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 mine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aching reform; personnel training

0引言

《矿井粉尘防治》是安全专业矿山方向的必修课程,它是煤矿安全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从事矿山行业后的粉尘治理工作提供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系统地理解矿井粉尘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掌握矿井粉尘防治设计的内容及要求,掌握矿井粉尘防治方法,培养矿井粉尘防治系统设计能力。了解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煤矿安全规程》关于粉尘防治方面的要求,了解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及发展趋势,基本掌握矿井粉尘防治安全管理及治理措施,具备从事地下开采粉尘防治管理以及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1-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2009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井粉尘防治》作为安全学院核心课程,一直深受院领导及学生的重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感觉乏味,无法集中精力接受知识,因此有必要的对《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改革及研究[5-6]。

1 《矿井粉尘防治》教学特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学院的《矿井粉尘防治》课程是按照本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进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目标,即:1、具备应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2、能够应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安全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4、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5、能够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6、能够对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7、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8、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法律和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9、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10、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的影响;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并能在安全、矿业、建筑等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13、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10项对应措施:

1、课程讲授过程中使用的案例,能够提升学生运用工程基础和安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矿井粉尘防治问题的能力。

2、通过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通过对矿井各产尘源的除尘方案和设备选型设计的内容讲解达成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本课程目的是保证井下工作面和重要区域粉尘浓度和分布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因此,矿井粉尘防治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标准进行。授课过程中在相关内容上要强调不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设计是不合格的。

5、综采面煤层注水系统选型设计和采掘面喷雾降尘系统选型设计需要学生分组进行煤层注水系统选型设计和采掘面喷雾降尘系统选型设计,并能够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

6、通过对粉尘浓度和特性测定及分析的讲解达到能够对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目标。

7、通过对矿井各产尘源的除尘方案和设备选型设计的内容讲解及分组实践让学生达到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的目标。

8、通过对矿井各产尘源的除尘方案和设备选型设计的讲解达到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在矿井粉尘防治教学过程中要阐述相关知识对矿井安全工作的意义,及粉尘防治工作对社会,尤其是对矿业从业人员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意义。

9、通过矿井各尘源点粉尘防治方案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实践所要求的任务,强调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来达成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0、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引导学生追踪矿井粉尘防治技术的国内外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并通过综合训练加以强化,以训练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以上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井粉尘防治》课程针对教学目标所提出的教学实施措施,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教学实施方法。

2 实践教学方法

2.1教学内容改革

《矿井粉尘防治》课程是以矿井粉尘危害及治理的教学为主,该课程偏重于实践教学,以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从事矿井相关工作,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将适当弱化基础理论知识,强化应用实践内容。根据“以实践应用为主体、以基础理论为辅助”的原则,重点培养培养和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增加矿井粉尘污染治理新技术的应用学习,通过对矿井粉尘不同污染源的治理熟悉并掌握整个矿井粉尘防治知识体系,学会查阅矿井除尘相关资料,通过对尘源点的治理技术学习提高自主创新技巧,并结合具体实施案例提高知识全面性[7-10]。

(1)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矿井粉尘防治》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师生双向交流方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实施为:从《矿井粉尘防治》课程选取三个自学部分,分别为矿井粉尘危害、煤尘爆炸预防措施及尘源点创新治理。通过学生分组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完成相关学习要求,并在课堂内进行分组演讲,通过学生互评、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优秀课程小组,该过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矿井粉尘危害和治理技术的认识。

(2)加强矿井粉尘事故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矿井粉尘防治》是一门与实践应用结合非常密切的课程,其粉尘爆炸、粉尘治理等相关案例非常多,因此有效的结合案例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可加深学习对矿井粉尘危害的认识。在学习工程中结合相关案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3)推进粉尘治理项目学习法

随着我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重视,矿井粉尘相关研究项目越来越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学院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粉尘研究团队有多年从事粉尘治理研究项目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粉尘治理项目来进行教与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及自主地进行知识能力训练。项目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并选取其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全程参与粉尘治理项目的实施过程,实现学生毕业时达到“零距离”上岗。粉尘治理项目学习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倡学生创新能力,即通过学生对矿井粉尘污染源除尘方案设计,如学生针对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皮带转载点等粉尘污染严重区域提出科学合理的粉尘治理新技术方案,将给予一定奖励,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4)加强自我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技巧

《矿井粉尘防治》课程内涉及较多的粉尘治理技术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和技术创新布置任务,学生不但能掌握不同除尘技术的除尘机理及应用范围,还能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资料收集和探索,自主设计除尘设计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如有学生的除尘技术方案新颖有效,教师会积极推动学生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为学生今后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2 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矿井粉尘防治》课程主要包括三个知识单元,即矿井粉尘危害、降尘技术及矿井粉尘防治技术。其中每个知识单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有着紧密的衔接关系,因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矿井粉尘治理方案实践课程。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下:

一、粉尘危害知识单元教学模式:

(1)本课程开始,首先说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考核评价方法及介绍教改思路;

(2)采用传统授课结合启发式讨论利用板书和图片的手段介绍粉尘的特性及粉尘特性对后面课程有哪些关联;

(3)通过演示及选择代表进行粉尘测定的讲解;

(4)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选出组长,考虑男女搭配、学生干部分散、党员和群众比例合理等因素,命名学习小组,本门课绑定不变;

(5)每个学习小组确定授课代表,每组授课代表选取粉尘危害(包括尘肺病危害及煤尘爆炸危害)1-2个知识点进行谈论式授课;。

(6)教师负责按规定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考核,并且对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二、降尘技术知识单元教学模式:

(1)课前布置查阅粉尘治理技术分类、粉尘治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每人查询文献不少于15篇,并归纳总结,在课堂进行讨论。

(2)教师通过传统方式对各除尘方式的除尘原理进行讲解;

(3)讨论各除尘方式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三、矿井粉尘防治教学模式:

(1)教师通过传统方式对矿井的主要产尘点进行讲解,学生对矿井粉尘源有初步认识;

(2)每个学习小组选取1个产尘点及除尘方式作为研究内容,选择授课代表,对研究内容进行讨论式授课。

(3)针对每个小组的研究内容查询相关文献20篇。

(4)每组提出一种创新性除尘方式,并叙述其除尘机理,绘制除尘方式示意图。

(5)每组选择代表进行陈述,由教师与同学共同进行评比,最终确定排名及分数。

(6)选出最有的,继续完善,教师支持撰写发明专利,并制作模型参加全国作品大赛。

以上为三个知识单元的教学改革模式,并且针对课程要求及任务,设计两个综合训练,具体如下:

一、综合训练:查阅某矿煤尘爆炸资料,具体探讨抑爆方案。

要求:(1)分组进行;

(2)提高查阅文献和资料能力;

(3)指出抑爆依据和分析可行性;

二、综采面煤层注水系统选型设计。

要求:(1)给出真实矿井的工作面开拓系统图,给出相关注水计算条件,每组的数据不一样;

(2)绘制注水图;

(3)列出注水系统计算依据;

(4)计算水量和设备选型。

2.3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矿井粉尘防治》课程考核方式以实践为主,因此总成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第二部分为实践综合评定,由于实践评定内容较多,因此按每组6-8 人完成实践内容,每组选出组长,并协调好组内成员间分工,由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课程实践活动中各个环节,每名同学需提交相关除尘设计报告,最后利用2学时进行设计报告公开答辩,由授课教师和同学打分,通过打分给定实践综合评定成绩。本课程考试成绩和实践综合评定成绩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最终成绩分布

构成项 评价方法和观测点 成绩

综合训练一 1、 文献参考(2分)

2、 爆炸事故原因分析(2分)

3、 抑爆方案提出(2分)

4、 抑爆方案可行性分析(2分)

5、 报告书写格式(2分) 10

综合训练二 1、 矿井防尘用水量计算(2分)

2、 防尘供水的方式选择(2分)

3、 输水管路水力计算(2分)

4、 设备选型(2)

5、 报告及图纸绘制(2) 10

研讨 由平时积极性及小组创新性作品成绩综合考虑,具体标准待定 20

考试(开卷、闭卷等) 60

总分 100

3结论

在《矿井粉尘防治》的课程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首先确定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指定目标提出相应培养方案。然后结合现场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通过项目学习法引导学生对课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通过教师学生在课堂交流互动及实践设计任务的完成,加强学生对矿井粉尘防治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有效应用于现场实践中。通过本课程是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入掌握矿井粉尘防治理论知识,并且有助于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胜强.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叶钟元.矿尘防治[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3]赵铁锤.矿井粉尘防治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4]金龙哲,李晋平,孙玉福等.矿井粉尘防治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郝朝瑜,洪林,曾繁慧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安全工程CAD》教学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660-666.

[6]李青竹,肖睿洋,闵小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的理解――以中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学园,2015(24):21-22.

[7]郑丹,刘剑,贾进章.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41-443.

矿井安全论文篇8

Key words: identification of dangerous and harmful factors;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system safety analysis;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42-02

0引言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矿企业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以2009年为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2631人约占工矿商贸事故死亡总人数的22.8%,煤矿发生重大事故16起,约占全国重大事故总起数的25.8%[1]。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核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系统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将工程、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明各种状况下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其可能导致的灾害性事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预测和评价,将系统事故降至最低的可接受限度[2]。煤矿事故的发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为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将安全系统工程引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中,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正在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

1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1.1 系统概况从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来认识煤矿系统,包括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开井前需要探矿权(有些是已探明,则不需要)、采矿权、煤炭生产许可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矿井地质资料、矿井设计、环境评估资料等。煤矿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法律,以及适应本矿的各岗位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煤矿生产阶段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核心阶段。

煤矿生产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煤矿生产煤的主要流程是:采煤-运输-洗选-装车-外运。如果把矿井生产系统看做一个大系统,它分为地面、井下两部分,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地面部分包括:洗选筛分系统、地面排矸运料系统、地面管线系统。井下部分包括: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等。

1.2 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辨识出煤矿企业的事故类型主要有瓦斯爆炸、中毒和窒息、爆破、冒顶片帮、火灾、透水、触电、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其他爆炸(煤尘爆炸)、其他伤害(噪声聋、震动病、煤与瓦斯突出、尘肺病)。根据GB/T 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事故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详见表1。

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原因分析在管理方法中有一种以排列图为基础的ABC管理法,它按累计百分比把所有因素划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因素相对数目较少但累计百分比达到80%,是“关键的少数”,是管理的重点,找到它们对于提高管理效率至关重要[3]。煤矿企业具体情况虽千差万别,但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这五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直接影响到全矿井的安全程度,是煤矿安全管理对象中“关键的少数”和重点。通过表1分析得知,发生事故的原因可概括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继承和发展了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的博德现代因果连锁论提出管理缺陷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系统安全分析

2.1 建造事故树目前系统安全分析法有20余种,其中常用的分析法有安全检查表(SCL)、系统危险性预先分析(PHA)、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FMECA)、事件树分析(ETA)及事故树分析(FTA)等。本文运用FTA法对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进行安全系统分析。分析时从防范事故的几个重要方面出发建造事故树,给出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事故树通图见图1,瓦斯事故事故树、煤尘爆炸事故事故树、矿井水灾事故树、矿井火灾事故树、顶板事故事故树符号具体含义见表2。

2.2 事故树分析根据图1所示的事故树结构,可直接得出事故树的结构函数为:

T=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

顶上事件的发生与否取决于矿井的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好坏及管理缺陷的多少。只有结合矿井自身情况找到重点事故类型并采取相应等级的措施才能够实现好的安全管理。事故树分析法为我们找到了技术管理的改进方向,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还应利用系统的观点把与其相关联的人、机、环境综合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好的安全管理。

企业体制管理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系。使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系统,形成戴明环,进行有效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煤矿企业应当采用一些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如安全目标管理,让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力争实现本质安全化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2.2.1 人员管理体制。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

2.2.2 设备管理体制。一方面是对机器设备系列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2.2.3 环境管理体制。煤矿生产环境应符合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

3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包括安全技术管理和系统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对煤矿安全技术措施和制度建设都做了规定,如何让这些规定更好的指导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很多煤矿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入安全系统工程使安全管理具有了整体化、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

[2]李永怀、彭奏平.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07.

矿井安全论文篇9

0 引言

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用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行业,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基础。矿井通风与安全工作则是对煤矿安全生产起保证作用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矿工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煤炭工业的发展。井下开采的过程中,新鲜风流的质量以及合理有效的供给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最关键环节,所以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量计算以及选用合理的通风设备及动力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1 矿井通风风量的计算

矿井通风量计算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使计算出的风量可以满足矿井足够新鲜风量的供给,其风量的大小应以可以冲淡、排出矿井中的有害气体及粉尘、使井下空气中风流的质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要求为目的,最终使矿井内具备适宜工作的空气环境,从而起到预防伤害和爆炸事故,为井下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为国家资源和财产提供保障。矿井通风的设计是矿井设计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精心考虑仔细设计,以满足设计效果的要求。

矿井用风的计算:

在进行矿井用风计算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采煤、掘进及其他地点的实际需风量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为矿井的总进风量,单位:m3/min;

为采煤工作面的实际需风量总和,单位:m3/min;

榫蚪工作面的实际需风量总和,单位:m3/min;

为各硐室的实际需风量总和,单位:m3/min;

为除采煤、掘进等以外其他井巷实际需风量总和,单位:m3/min;

指的是矿井通风系数,通常在1.2~1.25进行选择。

2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矿井通风阻为的计算需考虑到沿着风路各段巷道的摩擦阻力,要计算出通风容易期和困难期的总的摩擦阻力,从而得出矿井的总阻力;局部阻力,容易时期按摩擦总阻力的15%考虑,困难时期按摩擦阻力常以20%为准,由此可算出通风容易期和困难期的通风总阻力:

通风容易时期总阻力:

通风困难时期总阻力:

式中:―通风容易时期矿井井巷通风总阻力,;

―通风困难时期矿井井巷通风总阻力,。

3 矿井主要通风设备选型

(1) 计算通风机风量。由于井口防爆门的风门处有外部漏风外,风机风量应大于矿井风量,由此计算出容易时期;困难时期。

(2)计算通风机风压。

1)由于本设计选用轴流风机,其通风静压和矿井的自然风压共同用于克服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通风机附属装置阻力,通常可根据要求风硐通风阻力不得大于100~200Pa,常可将取120Pa。

由此计算出容易时期:;困难时期:。

2) 计算通风机工作风阻。

(3) 确定通风机型号。根据困难和容易时期的理论风量及风阻,决定选取FBDCZ(B)-10-NO-28型轴流式通风机。

(4)求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因为根据、和、确定的工况点,即设计的工况点不一定恰好地所选择的通风机特性曲线上,必须根据通风机的工作阻力,确定其实际工况点。

(5)实际工作通风机工况点分析。由于通风机的实际风压、风量与理论计算值之间存在差值,必须通过各种调节方法使通风机实际风量及风压满足矿井生产需要。调节风量、风压的方法有:①通风机变频调速实现风量、风压匹配;②在通风机与矿井连接处设置闸门,通过改变闸门高度实现风量、风压匹配;③利用理论计算数值选择通风机,再将所选通风机所提供的实际风量高出的部分回分验算,最终实现风量、风压匹配。

4 结论

我国是个矿难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矿井的五大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设计中对重大方案进行了必要的比较和选择。在设计说明书中完整地阐述了本设计各生产系统的选择和设备的配置情况,并在重要的、关键的方案作了技术比较,各项技术决策均有理论依据,并附有一定的数据和资料。

设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通风》、《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等资料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通风系统和局部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能有效地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的所需风量满足要求,保证正常的生产需要,基本能够满足低成本、高产出、安全合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矿井安全论文篇10

一、引言

矿山水灾害是矿山建设和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已成为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近年来,集团公司曾先后发生8起矿井突水事故,严重破坏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建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

对于矿井水灾害的防治和救治,井底泵房的传统排水模式抗水性弱,当发生突水事故时,如果总涌水量大于总排水能力,则会造成井底积水、直接威胁泵房的安全,造成干式电机的损坏,矿井排水系统瘫痪,酿成矿山水灾造成重大损失。论文参考,应用。如果井下排水系统采用潜水式排水系统,在井底泵房被淹时,排水系统仍可正常运行,可全面提高矿井的抗水灾害能力。

二、潜水泵的选型及安装

对于矿井的特殊条件要求排水系统选用的潜水泵具有高扬程(80-400m)、大排量(85-450m3/h)、大功率(200-600Kw)、高电压(660/1140V)等特点。为了在生产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首先必须做好潜水泵的选型工作。潜水泵的主要参数有扬程、流量和功率,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

潜水泵主要由泵体、扬水管、泵座、潜水电机和启动保护装置等部分组成。论文参考,应用。论文参考,应用。根据矿井现场的不同条件,大型潜水泵在矿井抗灾害性排水和常规排水时,可分为如下几种安装方式:

1.潜水泵的立式安装

立式安装系统适合于立井工况。系统通常由潜水泵、逆止阀、扬水管、泵座、电力系统、闸阀、水位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

图1潜水泵的立式安装

2. 潜水泵的斜置安装

斜置安装系统适合于斜井(斜坡)工况。系统由潜水泵、逆止阀、扬水管、矿用轨道车、泵座、电力系统、闸阀、水位控制器等部件组成。特制的矿用轨道车可在铁轨上移动,同时在管路上有相应的接口措施,随着水位和水源位置的变化,机组的位置可以很快的做出调整,缩短给排水的时间。安装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潜水泵的斜置安装

潜水泵安装时应注意电源线不可过长,电缆线要架空下水时不可受力,以免引起电源线断裂。论文参考,应用。

三、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潜水泵能够长时间正常工作,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潜水泵下水后注意不能沉入泥中以避免散热不良;

2)应尽量避免低压开机,供电电压应保证在0.9-1.1倍额定电压之间,电压过高时会引起电机过热而烧毁绕组,电压过低时电机转速降低,如果达不到额定转速的70%时启动离心开关将闭合,造成启动绕组长时间通电而发热甚至烧坏绕组;

3)不要频繁启停。论文参考,应用。潜水泵停止时由于惯性会产生回流,若立即开机则会使电机带负载启动,导致启动电流过大而烧毁绕组。论文参考,应用。

四、结论

矿井安全论文篇11

江西省萍乡市根据区域实际,在煤矿防治水方面提出了“三覆盖”和“四个二”工作要求,并对小煤矿实施了“站栏”式管理模式,督促煤矿编制监控整改任务书,保证了所有煤矿的采掘活动必须在物探控制区域内进行。“三覆盖”,即:地面防治水物探、井下工作面物探和矿井水文地质分析3个方面,要覆盖全部法定矿井范围及所有采掘生产作业工作面。“四个二”,包括“二个覆盖”:水文地质分析要覆盖全部法定矿井范围,所有采掘生产作业区域要覆盖物探;“二个明白”:所有巷道要查明白,所有巷道要在图上标明白;“二个揭露”:受威胁区域的物探水体要揭露,采区上方要揭露;“二个有”:有探放水制度及设计,有探放水队伍及探水设备。

在矿井开采范围内,先进行地面物探,初步查清矿区范围的基本积水情况。在实施采掘作业时,通过瞬变电磁法进行井下超前探测水体的水文物探,规定井下巷道每掘进60~80 m,必须进行1次井下超前水文物探,探明前方100m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疑水体。否则,不得进行掘进作业。然后根据地面和井下的物探成果,再进行矿井水文地质分析。在开展矿井水文物探和矿井水文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小煤矿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上,标明老窑、采空区等可能积水区的位置,标明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规定每年编制和审查矿井年度采掘方案时,必须划定年度具体可采掘范围和禁采区域。矿井的采掘面进入警戒线后,按“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要求,由专门的探放水人员实施探放水措施,凡未落实探放水措施的,不得进行作业。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水害严重的矿井,还必须编制专门的探放水设计进行探放水。

2013年7月,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西云山成功进行了+154NN22采区+154水平运输巷,以及+154北运输巷沿煤上山探放水工作,+154南水平巷道放水12小时,+154水平北运输巷上山放水3小时,解除了+174水平下山积水对+154NN22采区巷道施工的威胁。

第一步是开工前“三覆盖”,即:在+154NN22采区范围进行水文地质与开采情况分析、地面瞬变电磁法探水和井下雷达探水。2013年3月,江西省工程物探新技术公司对+154NN22采区范围进行了地面物探,物探结果显示在+154NN22采区北翼边界有4号含水体探测范围内顶底板标高为193.5~154.2m。2013年6月29日,莲花县煤炭学会物探技术服务中心对+200水平暗斜井掘进工作面再进行雷达超前探,结果显示+200水平暗斜掘进工作面的顶板、顺层、底板3个方向,均发现低阻现象,即疑似水体。第二步是做到发现疑似水体后“三对比”,即:根据矿井原始资料查明白积水范围及采区上部巷道,并与实测图、地面瞬变电磁法探水结果、井下雷达探水疑似水体对比。第三步是做到对比水体后“两确定”,即:确定水体具置(上下限、外沿宽度)和水体水量。第四步是做到由技术负责人编制探水设计,由生产副矿长组织人员、由机电副矿长检修探水设备。最后,由技术负责人带班组织对+154NN22采区+154运输顺槽探水施工,结果成功揭露了水体,位置偏差小于0.5m。

宜春

全面普查 重点监管 挂牌督办

2006年,宜春市就按照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江西省煤炭行业办的要求,对全市范围内的市县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水患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他们通过查找图纸资料、现场调查、聘请专业队伍进行物探等措施,规定每个煤矿必须全面查清矿区范围内及周边可能存在的老窑、废弃井巷、采空区、主要含水层情况,以及主要导水断层分布情况,分析其对矿井生产的影响。在全面普查中,确定了丰城市秀市镇境内,位于龙溪矿区水体范围内的河东、洲上二矿、丰纪果园、洲上三矿、喻家、座山及袁渡、中湾、聂家六矿9对矿井为重点监管矿井,并对其实行挂牌督办。

这9对水患矿井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主要集中分布在龙溪井田和山西二井田范围内,矿井之间相互连通,形成水体网络,使该区域矿井水文更加复杂,水患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发生水患事故将相互波及。物探查明,龙溪水体为国有龙溪矿淹井后形成的特大水体,且有龙溪河水源长期补给,矿区与龙溪水体之间虽有断层阻隔,但一旦揭穿断层,矿区内所有矿井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这9处矿井的防治水工作,历年来被列为江西省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地方政府长期挂牌督办的重点区域之一。为了有效消除隐患,控制水害事故的发生,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区域物探,在这一区域实现了全范围物探,消除了死角和盲区,实现了这9处水患矿井的物探全覆盖。

开展了区域联测工作。宜春市把这9处矿井联合起来,进行联合测绘,把各矿井下所有巷道、采空区、老窑等都进行准确测绘,并标注在一张区域采掘平面图上。之后,企业再进行填图,送给监管部门进行图纸交换,及时掌握各矿开采情况,精确控制开采范围,杜绝越层越界开采。

统一采掘方案审查,明确各矿的开采标高、开采煤层及开采范围,严格矿井与矿井之间、矿井与水体之间的防隔水煤柱留设。做到不采越界煤、不做越界头。

建立3个集中排水站,费用共担,形成利益、风险共同体。同时,还建立矿区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水情信息通报和共享制度。

加快资源整合、矿井技改工作步伐,对该区域内资源不足、整合无望的矿井予以关闭,减少事故源。截止到2013年11月,通过资源整合,已成功关闭了洲上二矿等4矿,大大改善了矿区安全条件,水患得到有效治理,2009年至今矿区内未发生水害事故。

建立挂牌督办制度,对这一区域的水患治理和水害防治,实施挂牌督办。

上饶

采掘拼图 连片管理 禁并结合

上饶市曾是江西省煤矿水害事故的重灾区之一。该市采取的“采掘拼图、连片管理、禁并结合”的工作方式,从源头上消灭了水害事故的发生。

选择水害相对严重、矿点相对集中的矿区,把若干个矿进行采掘工程拼图。再根据拼图结果,进行必要的连片管理,共防共控。必要时,还会建立一个或几个集中排水点,保证每个矿井自身安全的同时,还避免了因事故波及其他矿井安全的情况。对于相邻矿井,上饶市实行整合兼并的办法,由多家管理变一家管理,由多井生产变一井生产。上饶市还根据其水害事故多为上山开采或上山掘进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严禁乡镇煤矿进行上山掘进或上山开采积水区域煤层等规定。

上饶市上饶县将全县22处矿井划分为5个矿区,实行“采掘拼图、连片管理”。每个区域制作采掘工程平面拼图,拼图标明了各矿井田边界、防隔水煤柱、积水范围及标高、断层分布等信息,煤矿定期与监管部门进行图纸交换,确保了监管部门及时掌握辖区内煤矿生产动态和生产进度,提高了监管效能。其中之一的田墩矿区,集中有上饶县年坞、田墩村、猴孙八坞 、联营、孙家、联合、湖山底7个乡镇煤矿,他们将这7个乡镇煤矿进行采掘工程平面图拼图,对矿井地表采空区涌水进行上部堵截,在各矿形成自己的深部排水系统的同时,还建立2个统一集中排水点,实施矿井地表涌水统一排水系统,并由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牵头,组织连片管理。

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工作效能

为有效防范水害事故发生,实现江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还结合全省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矿井安全论文篇12

在岩溶地下管道发育地区,管道水在整个岩溶含水体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控制了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由于管道含水空间较大,因此导致其水流特征完全不同于溶孔溶隙水。管道流补给集中且较为迅速,一旦管道含水与煤矿井下采掘巷道沟通,会以大泉形式排泄,给煤矿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威胁。

贵州省遵义县某煤矿位于岩孔-松林背斜北西翼,矿井范围内含水层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上统长兴组及三迭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水量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而呈季节性变化。矿井直接充水因素为煤层顶板裂隙水,地下水岩溶管道发育异常较多,主要充水因素为岩溶水,水文地质类型属复杂类型。

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延伸,岩溶管道含水压力会逐步增大,对矿井的防治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现矿井防治水措施较简单,煤矿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与认识不足。因此,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水对策,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一、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

1.矿井直接充水因素为煤层顶板裂隙水,主要充水因素为茅口组岩溶水。

2.含水层主要为茅口组(P1m)含水层,是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较为丰富,其岩溶水很容易沿岩溶管道进入矿井。

3.滑坡体是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的松散岩体,透水性好,滑坡水将是矿床充水的重要因素之一。

4.矿井轻度水患区面积约2.07km2,该区有9条裂隙,21个含地下水岩溶管道异常。在该轻度水患区,局部地下水岩溶管道异常明显的,地层较破碎处,存在水患安全隐患,因此,在此区域开采煤矿,要特别注意地下水岩溶管道异常,更不可破坏煤层底板,防止底板突水。在该轻度水患区,有四个岩溶管道异常区域穿越煤系地层,且伴随节理发育。另外,二采区埋深较大,静水压力较大,伴随有岩溶管道发育。

5.有三个区域属中度―严重水患预测区,面积总计4.60km2,三个区共有七条节理裂隙异常,96个地下水岩溶管道异常。该区煤层埋藏深,地下水静水压力大,在节理裂隙发育处,煤层顶底板的可能性大,岩溶管道异常明显,节理裂隙异常发育,下切深度较大,少数节理裂隙切穿煤层,上覆、下伏异常有可能穿越煤系地层,形成上下沟通。

二、安全水头值[1]

安全水头即为不致造成隔水顶底板突水的承压水水头最大值,当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够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时,开采后,隔水层不容易被破坏,煤层底板水突然涌出可能性小,可以进行带压开采,但应当制定安全措施。在含水层的水头大于安全水头的地段进行回采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小水压以保证安全生产。

对于该矿井而言,应计算井底车场、硐室、水仓、煤层中掘进巷道和采煤工作面安全水头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附录五,安全水头压力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底板隔水层能够承受的安全水压(MPa)t―隔水层厚度(m),井底车场和井底水仓布置于煤层顶板的岩层中,井底车场距离茅口灰岩最小距离58m。井底水仓距离茅口灰岩最小距离36m;煤层中的掘进巷道距离茅口灰岩1.5-5.0m,取1.5m。L―巷道宽度(m);γ ―底板隔水层的平均容重(t/m3);Kp―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10-2MPa)。

由以上计算知,矿井底车场、硐室和水仓基本不受茅口组岩溶管道含水威胁,而煤层中的掘进巷道受岩溶管道中的含水压力影响较大,应随着采掘延深随时测定岩溶管道中的含水压力值。

采煤工作面安全水头压力值计算公式如下:

P = T S×M=0.06×1.5=0.09MPa

式中:M―底板隔水层厚度(m);P―安全水压(MPa);Ts―突水系数(MPa/m),一般情况下,在具有构造破坏的地段Ts按0.06MPa/m计算,隔水层完整无断裂构造破坏地段Ts按0.1MPa/m计算。该煤矿矿区范围内有数个断层,故Ts取0.06MPa/m。

由以上计算知,矿井采煤工作面安全水头压力值过小,必须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岩溶管道中的含水压力值,或增大底板隔水层抗拉强度以提高安全水头压力值。

三、矿井“下三带”分析[2]

开采煤层时底板存在“下三带”,即底板破坏带、完整岩层带和承压水导高带。矿井“下三带”分析如下:

A、底板破坏带h1:

由经验公式计算如下:

h1=1.86+0.11L=1.86+0.11×120=15.06m

式中L为工作面斜长,m。

由以上计算知,矿井底板破坏带理论厚度为15.06m。

B、完整岩层带(保护层带)h2:

未获得矿井承压水导高带厚度,矿井可采煤层1层,编号为M12,下距茅口灰岩1.5-5.0m,小于底板破坏理论厚度。因此矿井不存在保护层带。

C、承压水导高带(隐伏水头带)h3:

承压水导高带指含水层中的承压水沿隔水底板中的断裂破碎带上升的高度,即由含水层顶面到承压水导升上限之间的部分。受采动影响和裂隙发育的不均匀性,导高带的上界是参差不齐的。

以上仅为理论分析,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应当观测“三带”发育高度,必须超前探放水并建立疏排水系统。

四、防治水对策

1.严格探放水措施

采掘工程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以及“有疑必停”的原则,巷道在掘进过程中采用物探、钻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掌握前方岩溶管道发育和含水情况,控制与岩溶管道的距离,若探测岩溶管道含水,应及时采取探放措施,待确认安全后才向前掘进。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水温、水量、水质等地下水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含砂量综合观测和分析,防止突发透水事故。

2.疏水降压措施[3]

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承压含水层水压超过煤层开采安全临界水压或有突水威胁时,采取以下疏水降压措施:

(1)疏水设备

与井下探放水设备共用。

(2)疏水地点

在煤层采面运输巷掘进过程中施工疏水钻孔进行疏水。

(3)管路敷设

井下疏水不铺设专门管道,涌水通过排水沟流入井底水仓中。

(4)疏水方法

①疏干勘探

疏干勘探目的是进一步查明矿区疏干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疏干的可能性,提出疏干方案。

②试验性疏干

采用试验性疏干能降低水位,过程中视干扰效果及残余水头的状况,进行工程调整。

③经常性疏干

经常性疏干是生产矿井日常性的疏干工作,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和水平延伸,疏干工作要不断地进行调整、补充。

3.注浆堵水

矿井在建井和生产过程中如发现承压含水层水压超过煤层开采安全临界水压或有突水威胁时,布置在煤层中的巷道和采场采取注浆加固底板措施。

4.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三条井筒延伸至一采区底部,工作面淋水通过排水泵排出;一采区下部车场附近分别布置主副水仓和水泵房等排水设施设备;水泵房有管子道和副斜井相通;矿井开采至二采区时,二采区下部车场附近分别布置主副水仓和水泵房等排水设施设备;水泵房有管子道和二采区轨道下山相通。

配备矿用防爆潜水电泵作为水灾抢险救灾设备,潜水泵有独立供电系统,当矿井发生水灾时,其它生产设备停止运行,由地面变压器专供潜水泵排水。

5.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排水系统完好通畅,安全避灾路线畅通无阻。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解决防治水所需的人、财、物等,组织调查摸清本矿水文地质资料,掌握矿区内水患情况。全体成员负责监督执行,安监科重点检查,技术科负责防治方法的指导及详细安排,防治水人员要依照安全措施要求,严格进行防治水工作。

五、结论

茅口组是矿区内主要的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为富水性强的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溶洞水含水层,是含煤岩系直接底板含水层,其所含岩溶水可能通过岩溶管道直接进入矿井之中,通过地质勘探,煤矿共发现117个含地下水岩溶管道异常,给煤矿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威胁,是煤矿的主要充水因素。

计算矿井安全水头值后可知,矿井底车场、硐室和水仓基本不受茅口组岩溶管道含水威胁。煤层中的掘进巷道受岩溶管道中的含水压力影响较大,应随着采掘延深随时测定岩溶管道中的含水压力值。矿井采煤工作面安全水头压力值过小,必须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岩溶管道中的含水压力值,或增大底板隔水层抗拉强度以提高安全水头压力值。

通过对煤层底板“下三带”分析知,矿井底板破坏带理论厚度远大于煤层与茅口组距离,不存在保护层带,矿井受底板岩溶水威胁较大。

针对该矿井受岩溶水威胁较大、岩溶管道发育异常较多的特点,提出了采取严格探放水、疏水降压、注浆堵水、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等措施,以解决岩溶管道发育异常对矿井带来的威胁,最终达到矿井的防治水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编.煤矿防治水规定[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矿井安全论文篇13

做为一名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知识要不断的更新学习、要学以致用、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在日常工作中我一直坚持自学专业知识,积极向身边同事、专家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使自己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的完成单位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现职后,我与单位领导及同事一同,用所学知识帮助基层单位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对现有巷道支护参数提出了优化措施、参与修订了井下钢筋混凝土托板的应用规范;此外,我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使用,先后参与十多项科研项目工作,致力于推动集团公司的技术发展;先后为各矿引进了先进的机载前探支护设备,使机掘月度进尺明显提高;为确保四台矿正常采掘衔接,开展有效的瓦斯治理,合理使用超期锚杆支护空顶,取得了机掘八队在12#5723巷半煤岩月进772米的最好成绩;对虎峰压风和供水管路进行了优化,节省每年的更换以及维修材料和人工费用,保证了全矿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二、积极参加科技攻关,为安全生产施计献策

1、参与了四项科技成果均获得了奖项。其中:为实现机掘巷道掘进速度,优化施工工序参与的《机掘巷道优化工序实现快速掘进施工技术》获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一等奖;《松软煤层掘进支护工艺技术研究》获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二等奖;《临汾宏大机电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虎峰供水管路防冻技术改造》项目获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三等奖;《忻州窑矿孤岛工作面巷道掘进支护优化》获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二等奖。

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研究项目,对“人人都是通风员”体系延伸,逐步形成特有安全文化理念,建立隐患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安全低控;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在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中实践》项目,推行了隐排查体系、治理体系、考核体系、责任体系,创造零事故现场,打造零事故环境,实现本质安全目标;参与《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对上报、认定、汇总、分析、监控等模块进行了编制工作,实现重大危险监辨识、汇总,分析及上报以及在线网络监控功能;《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实现了安全隐患信息化管理。

2、在省级煤炭发表多篇论文

分析集团公司高瓦斯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根据分源治理理论,2017年8月在第216期《煤》杂志发表《综放工作面瓦斯分源综合治理技术》论文。

针对云冈矿 8633 工作面回采时采空区残煤易发生自燃的问题,2016年12月在第208期《煤》杂志发表《采空区钻孔注氮扩散半径的数值计算研究》论文。

针对云冈矿 8633 工作面回采时采空区残煤易发生自燃的问题为研究对象,2016年9月在第9期《山西焦煤科技》杂志发表《综放面钻孔注氮防灭火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3、在省煤炭厅和集团公司各类评比工作获得多项奖励

2011年3月山西省煤炭厅授予山西省煤炭纠察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12月获得集团公司煤炭生产及建设先进个人。

2014年元月获得集团公司机关年度劳动模范。

2014年12月获得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先进个人

2017年1月获得集团公司“一通三防”管理先进个人

三、协助潘家窑煤矿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促使矿井建设合理、合法、快速推进。

潘家窑煤矿项目是同煤集团和中海油合作的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套煤矿项目,于2015年4月30日取得“路条”。在矿井建设管理处任职期间,积极协助潘家窑矿井按照更新的行业规范、政策及集团公司技术要求对《矿井设计》进行优化,重点开展“针对一盘区上覆4.1km 220kv线路队开采影响”及“优化开拓布局--实现矿井小煤柱开采和跳采”工作;协助潘家窑煤矿对“35kv变电站可拆卸建筑模式”进行技术论证;借鉴集团公司马道头矿井和东周窑矿井在未进行煤层气资源勘查的条件下,国土部受理勘探地质报告的评审、备案的经验,推进潘家窑矿井《地质报告》的上报评审备案工作;协助潘家窑煤矿与地方政府充分沟通协调,积极推进前期准备工程,入场开展一期场平工程;督促各矿证件手续办理,采取职能部门互通消息、积极反映各矿证件报办理存在的相关问题等方法,帮助潘家窑、马道头、北辛窑、东周窑等矿井加快了证件手续办理工作,使矿井建设合理、合法、快速推进。

四、探索实践,积累工作经验

1、煤矿技术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知识跨度大,一定要做到认真细致,通过对集团公司新建、延深、资源整合矿井进行调研,我收集掌握了完整的矿井资料,编制了各矿建设的计划网络图和年度工作计划,为领导层下达各类决策方案提供依据,之后按照矿井投产总目标进行年度目标和月度任务指标考核,有效的保证了新建矿井和延深矿井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2、在证件办理工作中,督促各矿证件手续办理,采取职能部门互通消息、积极反映各矿证件报办理存在的相关问题等方法,帮助资源整合矿井加快了证件手续办理工作。从2012年最初接手的4座生产矿井,27座技改矿井的规模发展到目前22座生产矿井,4座联合试运转矿井,5座技改矿井。在2014年度山西省资源整合矿井建设中集团公司取得了名列第一的好成绩。

五、督促指导矿井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在资源整合矿井管理处任职期间,重点督促子公司对整合矿井进行安全管理。协同各职能部门对整合矿井的通风系统、防尘、防灭火管理、顶板管理、防治瓦斯、通风设施、机电运输现状、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完善情况、灾防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执行情况、安全培训情况、图纸资料管理等进行了系统摸底和检查。共查出问题400多条,其中“一通三防”100多条,支护问题近百条,机电、运输问题100多条,火工品及其它问题50多条,查出重大隐患15条,有效的控制了事故的发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