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保护环境论文实用13篇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1

一、在语文教材中积极寻找与利用相关素材和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则,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清澈的湖水》中,我从课文的课题入手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湖水才会清澈呢?首先,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只有环境美好,山清水秀,湖面才会像镜子一样清澈,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对比,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先从小洁怀着美好的心情,来到风景如画的地方游玩;课文中重点描写了小洁在游船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吃面包的情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重点词“紧紧”“攥”“生怕”及相关句子理解,让学生对‘小洁为什么这样做’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是因为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破坏像镜子一样的湖面。再通过文中小男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那面“镜子”被弄了个污点,起了皱纹,吓跑了小鱼,破坏了美丽的景色行为。让学生评价对比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学生通过评价他们的行为总结出:小男孩破坏优美环境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洁保护环境的行为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的,大家要争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则的思想。

二、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中,课文的重点是学生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在教学的结尾我适时地提出:如此奇妙的自然奇观,假如每个游客都随意地扔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过不了多久,黄山还那么美,还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吗?学生通过对问题讨论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达到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教学目的。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2

随着国人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教育也开始走进课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品读美文时寓入环境教育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特别是描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之类的散文。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落实到行动中去发现、保护美的事物,创造美的事物。因此,可以通过品读美的语言文字,把环境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学生心中。

如教学《林海》,文中写道:“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教读这一段时,笔者则以抒情的语言导读:“多么美的语言,老舍笔下的兴安岭已经纯粹是一位灵秀的姑娘,一位穿着绿袖红鞋随风轻舞的少女,让我们跟着她走进兴安岭的怀抱,去闻一闻花香,去采撷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吧!”学生读出了文章的感情和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笔者因势利导:“徜徉于这么美的环境中,你想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想把她捧在手中,放在心中;也有的说,希望兴安岭永远美丽。在这品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能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的境地,环境教育也已经深入学生心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描写风景环境的散文,通过多种品读的方式,加上教师的引导,环境教育的渗透就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在视听情境中孕育环境教育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努力创设一种优美的、清晰的视听情境,使学生乐意接受。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产生相应的情感。

笔者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运用录像手段,在荧屏上展现了大榕树的美姿和鸟儿欢叫的热闹情景,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并且和作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一颗大榕树就能成为鸟的天堂呢?”学生回到课文中的阅读才知道:那里的农民不允许人们去捉鸟。笔者还通过相关资料告诉学生当地人通过保护大榕树和保护鸟而取得了经济效益。学生在这样的视听环境中,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鸟类的感情油然而生。

三、在辨析讨论中融入环境教育

通过有关现象及问题的辨析讨论,也能够让学生明辨是非。这不仅能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深化和感情的升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更能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明辨是非,进而强化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如在教学完《蛇与庄稼》一课时,学生已经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自然界的生物链如果被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威胁。如果课文就此结束,学生受到的情感教育并不深刻,更谈不上理性地加强环境保护。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辩论题让学生讨论:自然界中生物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我们知道了蛇是老鼠的天敌,可是社会上乱捕捉蛇的现象也不是个别,有的人故意捕捉蛇来卖、来吃,这些人的做法对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通过组织学生结合思想实际谈各自看法,可以进一步明确蛇与人类生活、人类环境的关系,明确保护蛇的重要性。在教学《朱鹗飞回来了》和《金色的脚印》时,笔者也设计了类似的问题:动物也有性情,他们也有生死相依之情,也有亲子之爱,那怎么样让更多的野生动物和我们成为朋友呢?学生在辨析讨论中逐渐明晰:给动物生存的空间,和动物和睦相处,才能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

四、在小练笔中融入环境教育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3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三)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人的共同呼声。2001年7月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绿色奥运,就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但是在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中,中国所起的反面作用是那么令人瞩目——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已占我国国民生产总产值的10%……

这一切都源于人们缺乏环境意识,没有良好的环保行为、环保习惯。2007年9月,我对月苑一小中高年级的学生以及学校的大部分教师进行了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小学生环境意识现状

(1)目前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尚处于浅绿层。环保界对环保意识划分为浅绿层(关注环境卫生、绿化等身边的具体事)、中绿层(关注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恶化环境因素的解决)和深绿层(侧重于关注难以逆转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多数的小学生环境知识较少,他们只是对日常生活型环境问题有所认识,而对环境污染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表明,他们的环境意识尚处于浅绿层,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部分小学生存在消极从众心理,自觉遵守环境道德的主动性不强,环境意识淡薄。消极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正确的环境认识和积极的环境态度,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这些行为多数体现在破坏生态与污染环境上。

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群体环境中,周围人群的言行对个体的影响很大,比如在校园里,看见地面上痰迹斑斑,明明知道不应该随地吐痰,但是为了图方便,趁人不注意,随地吐痰;手里攥着一张废纸,走了一段路也没发现垃圾桶,看到草坪上有垃圾,随手就扔掉了;在脏乱不堪的教室,你会把自己的垃圾自觉送到垃圾桶里吗?大多数人是不会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知道这样做不对,他们还是这样做了,他们不愿意让别人视为异类,他们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最后,使我们的社会环境受到了污染。人们对经济利益急功近利的追求,对环境污染没有切实的感受,使得大多数学生对环境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致使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关注较少,很少主动地保护环境,思考环境污染问题。

二.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的原因

学校所教与社会现实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例如,老师教学生要集中处理或带到垃圾堆再扔垃圾,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给学生的示范却是随地可扔、随手可扔,并不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处罚。由此可见,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境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缺乏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正确认识,一些职能部门和有关领导、教师认识不到位。小学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制度化,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对环境教育应有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小学环境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环保知识、环境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师资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与学科教学未能很好结合起来。

(三)家庭原因

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子女,正确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榜样作用。如果父母做的与学校所教的不一样,则会削弱学校环境教育的效果,甚至还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在学校接受环保意识教育,而回到家看到的是家长对水、电的浪费,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三、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996年12月,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联合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环保教育同样也离不了这块主阵地。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各相关学科的设计中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内容。

(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在小学各门学科中,科学课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有这样一段论述: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也指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的自然生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小学科学中的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都是与人类紧密相联系,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1)智能教育内容

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与自然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如六下第四单元的《共同的家园》、五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三上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2)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如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六下第五单元的《神奇的能量》……

(3)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如三上第四单元的《它们是什么做的》;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六下第二单元的《遗传与变异》……

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它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求教师对知识讲深讲透,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延伸拓展,达到重点教育的目的。

(1)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关心天气》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科学课毕竟不是环保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的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如三下第二单元第三课《植物和我们》就可以选择“植物对人类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作为进行环保教育的切入点。运用了“情景体验法”,大量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土地沙漠化的图片,长江中下游洪水、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等视频资料,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图片,让学生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最后在学生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保护植物宣传画,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又如四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的最后一课,我选择“噪声的危害”这一知识点,作为为了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很不利,课前我录了大街上各种噪声,有汽车的鸣笛声,人们的喧哗声,并用电脑进行了处理,加入了电锯刺耳的剧木声,机器的轰鸣声,小贩叫卖声。当讲到美妙的声音能让我们感受到舒服时,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同学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听着,享受着,这时孩子们都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几个有点音乐特长的同学还用手指在桌上模拟着弹起了钢琴。但听着听着,我又把音乐换成了录制好的噪声,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各种汽车的鸣笛声,工地里机器的轰鸣声……这时再看他们的表情,意外,惊恐,并纷纷用手捂住耳朵,多数同学显得烦躁不安。我及时关掉播放器等同学们安静一会后,抓住时机讲解噪声的危害: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些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环境污染,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噪声很大的环境中,不但会心情烦躁,休息不好,还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会神经衰弱。为了使我们的学习环境不受到噪声的危害,为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身心健康,请同学们以后在教室内、电影院内等公共场所控制自己的声音。从他们赞许的目光可以看出环境保护的种子已经播撤在他们的心田。

(3)结合实践操作,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如在学习《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手做肥料袋,种植植物等,学生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如《植物的一生》、《它们怎样延续后代》、《生命之源——水》、《我们周围的空气》、《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奇妙的声音王国》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个单元都能挖掘出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这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多是以潜在的形式蕴含在科学知识之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具体内容选准知识点,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通过环保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让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永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使祖国大地生机盎然、繁荣富强。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2001年7月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2008年6月1日,我国将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发扬重拾菜篮或者使用其它环保节约的替代品。2007年1月,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制订了三年绿色公交行动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做到基本消除城区内公交车严重冒黑烟和超标排放现象;50%的公交车以天然气为燃料;80%以上车辆排放水平达到“欧II”标准以上。还有能源短缺体验、绿色照明推广。

结合2007年9月,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对此类身边深有感受的一些事例,学生既能思考又能理解,不但理解了政府政策导向,而且对有关水文、气候、工农业生产等知识有了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环境教育。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9日中国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25日中国土地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22日世界无车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0月26日环卫工人节;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等主题的演讲活动,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讨认证,得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宣传,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例,如向大海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想必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没见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教师都可以把这些插入到课堂中,并展示实地拍摄照片,交流这些现象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生活中有许多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但学生不太明白,比如集市上买卖蛇,上树捉鸟……这些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不会破坏环境。我们可以围绕这些现象开展谈论,在谈论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善于发现,仔细分析,才能分辨是与非。

(三)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它着眼于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我们可以在各中队组织开展环保小课题的研究,让全体少先队员在研究的情境中,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让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小课题研究:

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乱扔垃圾的危害;2、铅笔与环境保护……

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树木的本领;2、马路上废气危害知多少;3、怎样节约水资源;4、我家附近的河流……

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校园里的绿化环境;2、影响校园美的行为有哪些;3、废弃垃圾的处理;4、防止废电池污染;5、白色污染的害处……

四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关于污染河流的调查;2、影响天空变蓝的因素;3、噪音的危害;4、绿化环境破坏后造成的后果……

五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菜场卫生情况对比调查;2、秦淮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现状;3、水资源浪费情况的调查以及处理措施研究;4、改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

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环境污染的后果;2、哪些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3、家庭环境污染主要有哪些;4、工业废水流到哪去了……

通过系列有关环保的学生小课题的研究开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自觉保护自然资源,从小养成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通过有关环保系列小课题的研究开展,形成符合小学生实际的环境教育实施目标,总目标:关心;知识;态度;能力;参与。

关心,即要深化个人对社会总体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性;知识即个人对社会总体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基本的理解;态度即要明确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具有保护和改变环境的坚强意志;能力即要掌握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参与即能为解决个人和社会的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的行动,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目标:

一年级:1、认识校园的花木及周边的小动物(3种以上);

2、不乱扔垃圾,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教室卫生。

二年级:1、观察一些花木的生活习性;

2、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年级:1、大自然去观光游览,做到爱护花木,并能注意饮食的健康;

2、主动参与学校的“变腰行动”(即见地上有纸等垃圾能主动捡起)。

四年级:1、掌握初步的环保知识、了解河流与湖泊;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爱护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学校的垃圾回收。

五年级:1、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能体验生活中的美,主动深化、美化校园,学会垃圾分类;

2、了解生物知识、生态平衡、环境的保护,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活动。

六年级:1、有较强的环境生活意识,初步辨别那些是环保,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

2、了解地球与人类密切关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了一系列环保小课题的开展研究,学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仅加强了回收再利用的理念,还能积极参加环保征文活动。学生撰写的科学小论文《关于废旧电池回收现状调查与研究》、《南京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为什么脏雪融化得快》、《电动车的利与弊》、《融雪剂的利与弊》……多次在省、市小学生环保论文比赛中获奖。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科学课中利用教材,有机地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全员参与与重点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从自我做起,成为环保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刘湘溶,朱翔.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友梅,刘春燕.环境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3、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的环境教育[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4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及重要性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更有甚者几乎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他们只对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是对于环境为什么会污染,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生态为什么会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后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来改变现状。

(2)农村大部分小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易受负面影响,大多小学生都喜欢效仿别人的不良行为,就会导致他们无法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或者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乱丢会导致环境污染的意识,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就会让他们形成不好的习惯,对于类似的不良环保习惯没有认识到,随意的乱扔垃圾,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3)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在内心里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意识环保习惯,当他们看见父母习惯于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燃烧产生的废气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农村地区生活用水随意排放、农药的任意使用、牲畜粪便的不合理处理等都会导致河水污染,进而引发一连串的水污染的不良反映,导致河中鱼、虾等一些水生生物和植物死亡,生态食物链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他们缺乏环保意识,所以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4)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生物资源都十分丰富。但是很多小动物、昆虫、鸟类都成了小学生的玩伴,如:去稻田里捉蝌蚪,掏鸟蛋,捕捉蝴蝶,用弹弓打鸟等成了很多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眼里那只是玩耍的一部分,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生态的一部分,没有意识到那样会破坏生态的平衡。所以,要纠正他们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在心里形成爱惜小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论文网站。

二、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与非农村学生的差距较大,加上很多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家庭教育产生的效果不明显。不能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收到切实的效果。另外,与城市生活资源相比较,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现象,但近年来和城市相比较,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农药、灭鼠药的随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猎、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的行为成了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行为的发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长辈,所以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2)学校教育原因

如今,大多农村学校的教学主要把重点落实在书本教书上,而对环境教育还不够重视,根本没有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中,更是很少开设相关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情况只是向学生宣传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没有作深入了解,另外,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专职的教师,这主要归结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大部分也是生长在本地区,对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的环保教育的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还未能衔接起来,因此,学科渗透就相当缺乏,那么,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同样缺乏。

(3)社会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与社会的接触少之又少,接受的相关环保教育常识也较少,加之全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习惯,如:在学校考试要求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随处乱扔也不会受到处罚,这就会让小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环境保护对于他们的约束力就会降低。所以,由于全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就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保教育。

(4)自身原因

农村小学生还处于低龄阶段,因此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够,从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再到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他们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再到深奥一些的环境问题,他们更是谈不上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在他们的意识里就会形成环境与自己没有关联,自然就不会关心环保。也就造成了他们环保意识的淡薄。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学校教育应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 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的进行学科渗透教育。

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和生态遭到破换和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2)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喂养小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对小动物保护的本能。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衍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论文网站。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如通过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所得的结论,老师可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的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环保习惯,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习惯。

(4)多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激环境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的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即参加了活动,有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助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环保习惯,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可以让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利用教材,将直接知识和间接地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与、观察、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成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者,监督者,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结合农村现状,及时的对农村小学进行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下一代能过健康的成长,共同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李友梅,刘海燕.环境教育学.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2]丁兆雄.环境教育师范先行[J]. 环境教育,2000 (5):24-26

[3]许江映.小学环境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J]. 环境教育,2003(6): 36

[4]田菁.中小学环境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2001.

[5]任耐安.环境教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5

另外,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跨学科性。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美术与劳动技术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和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当同学们用废物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把环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更加开放,更加宽泛的教育体系。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

借助于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如在“世界环境日”开展“从小做个环保人”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环境教育内涵。

让学生在保护环,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年级以上各中队要成立废品回收小队,将家中即将扔掉的可回收的绣品垃圾集中起来,定时卖给废品回收处。学生要在教师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和考察社区人们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白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分析研究对策。

3、与生动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促使同学们产生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重点开展以绣品垃圾为主题的环保小制作(布艺)的兴趣小组活动,提倡动手做。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5.5—2005.6)

规划课题,提高认识,查阅资料,制定完善方案.

实施阶段(2005.6—2007.3)

总结阶段(2007.4—2007.5)

结题、撰写论文。

七、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有关活动案例、简明校本环境教材、调查报告、学生环保科技小论文等。

八、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领导组:王庆念徐杰陆娟娟刘培张严

课题负责人:张严(负责课题的设计和编拟、主持并调控实验的全过程、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管理、进行实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主要成员:张惠珍郁蓓蕾龚勇秦玲娣徐国洪及各教师(组织实验和论证、完成各阶段的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协助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总结。)

九、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并联系实际,提高教科研的能力。

2.环保实践内容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3.注重与领导的沟通,实落相应政策,寻求大力支持.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6

本原小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作为市第一批“绿色学校”,我校以“美的环境陶冶美的心灵”为指导思想,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并把环境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人格教育之中,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的做法有:一、 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素质风沙日趋严重,洪水泛滥成灾,地球气温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种种迹象无不在告诫人们:破坏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基于这种认识,我校领导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常规管理,提出“绿色教育”的口号,制定了以“培养意识、规范行为、保护环境、提高素质”为宗旨的环境教育规划,把“树立绿色参与意识,选择与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作为“绿色教育”的重点,在工作中具体落实,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形成了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为使环境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专门成立了环保教育领导小组,把环境卫生工作列为评选“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紧抓“计划、实施、总结”三环节,要求期初计划有安排,集体备课要研究,期末总结并交流。学校专设了“环境与卫生”板,宣传知识和法规,公布环境卫生成绩,天天检查,周周小结,月月评比,各班还按学校要求设立了“环境宣传角”,每学期至少布置两次有关环保的德育作业等。由于有健全的制度,做到组织、计划、人员、经费四落实,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是环保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关系到环保教育工作的成败。为此,学校除了组织教师学习“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纲要”,还经常对老师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组织教师讨论小学教育应当如何为新世纪的未来公民上好环境保护这一课,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环保教育意识。对于自然、思想品德、语文等相关学科,要求教师把环境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渗透和拓宽环境教育,力争使环境渗透教学达到最大覆盖面。二、 有机结合,处处渗透课堂是进行“绿色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们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自觉地将环保教育根植于课堂教学中,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了解人类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新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价值观,初步懂得协调人类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做到细水长流,用涓涓细流浇灌学生的心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格素质。低年级学生重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怎样保护环境,认识益虫、益鸟及有益的动物。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不断强化已掌握的环保知识外,逐步了解“工业三废”及噪音的危害和防治,绿色植物的作用,绿化、美化的意义,初步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认识到人是自然之子,而不是自然的征服者,人与自然存在共命运和相互依存的一面,树立起在合理利用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的新观念,从而做到珍惜爱护每一滴水、每一片绿叶、每一寸土地。在教学中,各课老师都自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渗透教育,以课本为本,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如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祖国锦绣河山的课文,如《瀑布》、《趵突泉》《草原》等,在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欣赏品味优美语句,既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产生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神圣使命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环保为题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指导学生写动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日记,创作环保童话故事,参加环保征文活动,收集环境资料等活动,在语文学科形成了读——说——写的序列渗透教育。环境教育与第二课堂结合,使我校坚持不懈的有效做法,春游秋游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有利时机,教师在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做绿色公民。学校文艺组以环保为题材自编《海燕》、《渴望》、《小小种子》、《小猫咪咪》等文艺节目,反映环保的重要意义。学校还以《可爱的校园》《美丽的祖国》为题组织征文活动。在学校每月一次的“焦点导播”栏目开办以来,许多班级都自发地以环保为主题,如“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建设我们美好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等,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行为,多种形式的活动把“绿色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每年的“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气象日”,我校大队部都不失时机地开展丰富多采的环保科普教育活动,如动植物课题研究、环保服饰展,环保小报制作竞赛、生物园、绿化带管理评比,“变废为宝”的手工劳作以及主题班队会等,做到每年有活动主题,形式多样,各有特色,让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提高环境意识。“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也是少先队组织的一项环保教育活动,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每个中队都写出一份“争当环保小卫士”决心书,决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水龙头在滴水时或者没人时灯仍亮着,就顺手关掉;生活用品用完后,就分类处理而不随手扔掉;购物时,能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制造白色垃圾;不用一次性筷子……用实际行动美化环境,净化心灵。结合活动的开展,少先队又评选出40名校园环保小卫士,利用红领巾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从而增强了全体师生的环境意识。在校园中还活跃着两支特别的小分队,那就是由学生自愿组成的“环保小卫队”、“护绿小分队”,他们每天巡逻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巡视学校卫生状况,定时为植物培土、浇水,督促师生做好卫生清洁和保洁工作,为校园的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尽心尽力。 三、 抓住契机,强化教育单纯地说教,效果毕竟不如人意。只有把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当前的时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例如灾难性影片《后天》,描绘的是人们与暴风雪搏斗的场面,警告人们善待地球,保护自然。学校积极宣传这部影片,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并进行了征文比赛。电影的真实感深深地震撼了孩子们的心,看过电影之后,同学们都由衷地感叹道:太可怕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他们在文章中深情地呼吁同学们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可可西里》等影片,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又如去年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夺去了几十万人的生命,给人类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没有人会忘记那一幕幕悲惨的景象,也没有人会忘记那一张张绝望的面孔。这一震惊世界的自然灾难再一次敲响了人类的警种!学校以此为契机,一面组织学生关注事态的进展,一面发出了“海啸无情人有情”的捐赠倡议,而且还以广播、手抄报、班队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谁激怒了印度洋? “事实胜于雄辩”,广大师生在事实中,在讨论中,在思考中,深深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意识犹如一粒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四、 走向社会,深化教育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我们把环境教育走向校外,推向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实践,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垃圾处理场,参观学校附近的桂畔海,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环境宣传监督活动。大队部组织红领巾环保宣传队,佩戴宣传带,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如废电池的危害:一节小小的电池,危害持久,无论是裸露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都会严重危害居民及子孙后代的健康。但废电池又浑身是宝,含有许多可再生利用的物质。让居民知道废电池的危害和价值所在,进而教育他们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粒废电池,把它放到回收点去。队员们还参与街区的“绿雅居”工程,为孤寡老人清洁家居,为街区花园种花种草;卢静老师组织学生到桂畔海公园开展“弯弯腰,清洁桂畔海”活动。学校还组织高年级学生参观塑料厂除尘,净化废弃的设备,化工厂排污设施等,让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也丰富了写作素材。暑假期间,我校结合市镇举办的夏令营,组织学生去海滨,去森林,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认识到环保是一项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大业。实践活动"小手牵大手"是让学生把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带进家庭和社区,通过家庭环保知识竞赛,动员家长和子女一起接受环境教育。通过社区调查,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为社区环境建设提“金点子”,拓展了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并以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级环保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办出了“绿色教育”的特色,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学校多次被评为“佛山市文明单位”、“佛山市环境教育先进单位”、“佛山市体卫工作先进单位”、“顺德市先进单位”等。十多位老师被评为环境教育先进个人。教师的多篇论文刊登于《佛山教育》、《市环境教育》《中国环境报》等刊物上,每年都有多篇论文评为环境教育优秀论文,学生的环保书画作品多次获奖。然而,环保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但要真正地、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的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部分学生仍然是说一套做一套。据我们观察,这些学生的家长多数环保意识弱,加上社会上大部分人的环保意识不强,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已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一时难以纠正。我们常常看到来校接送孩子的家长在校园内不加遮掩地乱扔垃圾,甚至吐痰,却丝毫不觉得有何不妥。有些家长不但不支持环保工作,而且还因为老师带领孩子参加环保教育活动,而对老师有成见……在环保教育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没有家长的支持,学校工作将事倍功半。因此,在今后的环保教育中,我们将进一步的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更深入地开展“小手牵大手“的活动,使学生、家长的环保意识共同提高,为保护我们的环境作出一份贡献,为顺德的春天增添一点绿意,让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05年5月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7

科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例。如向大海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想必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没见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教师都可以把这些插入到课堂中,并展示实地拍摄的照片,交流这些现象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生活中有许多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但学生不太明白。比如集市上卖蛇、卖野鸡、卖狍子,上树捉鸟、掏燕子窝等……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不会破坏环境。我们可以围绕这些现象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善于发现,仔细分析,才能分辨是与非。

近几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人士不仅仅只喊口号,他们会把环保的意识应用到他们熟悉的各个领域。教师可将环保引入调查问卷中。如2004年5月17日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公告,浙江东部、南部各海域发生赤潮。问赤潮是那一类环境污染造成的?再比如:为防止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A煤、B石油、C酒精、D氢气。2007年1月,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制订了三年绿色公交行动计划,通过几年(三年)时间,做到基本消除城区内公交车严重冒黑烟和超标排放现象;50%的公交车以什么(天然气)为燃料;80%以上车辆排放水平达到“欧Ⅱ”标准以上。能源短缺体验、绿色照明推广类似的题目还有很多,虽然这些问题都是生活常识,但是能让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让学生多把书本上的东西和实际相结合,达到强化环保意识的目的。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8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契机。如在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中,可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联系在生活中有人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又如在第四章开始部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海龟在蓝蓝的大海畅游的画面,然而这种古老的象征长寿的海上运动者现发现有许多死亡,解剖结果死于废塑料袋堵塞食管,它是因饥饿而亡.通过此例的举出,使学生不仅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在脑中树立环保的意识.这里就不一一详述。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抓住有利时机,注重启发和引导。教师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报导途径,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环境保护手段、进程。并观看录像:1998年波涛滚滚的洪水,造成山体滑坡,房屋倒塌;2000—2002年春季北方漫天飞舞的沙尘暴;草原上成群的牛羊与斑秃的草地;黄土高原纵横的荒山秃岭及干涸的河床;餐桌上的野生动物……”这一幕幕令人震惊的现象,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生物圈,人类要生存必然要向生物圈索取,生物圈能承载多少人的生存呢?教师制造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并适时板书课题,大大激起学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出示一组组数字、一幅幅画面……学生热烈讨论发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再通过模拟实验(如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影响)的介绍,并布置同学们分小组探究。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总结:“我们的生物圈已敲响了警钟。我们已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请大家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调查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或进行模拟试验。下节课我们相互交流。”在第二课时教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环境被污染的例子,请大家说说。”同学们踊跃交流课前所收集的资料或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有的是关于“温室效应”、 有的是关于“水体污染” 、有的是关于“噪声污染”、 有的是关于“土壤污染”、有的是汇报“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等。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同学们深受启迪。在这节课结束时,教师总结:感谢各位同学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料,通过这一次的调查和交流,我们每个同学对环境污染问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我们的宣传不应该仅仅在这一堂课上,在我们的教室内,还应在学校、社会上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所有的人都来关爱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共有的家园!参与保护我们的家园的活动中来。

在教材其他章节虽然没有以环保作为主题,但教师可把环保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如结合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比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波利亚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撰写环保小论文等.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9

面对当前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翻开前人的文本去寻找答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虽然时代已变,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富有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特色依然适合我国今天的环境问题。党的各界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赋予中国特色的生态自然观。

一、思想中的生态自然观

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拓了中国特色的生态自然观,随后党的领导人将这条道路继续发扬光大。研究分析几位时代领袖的生态自然观思想的演绎进程,深入挖掘其生态自然观遗产,对当前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基础,是区别人与自然的前提。首先,劳动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曾指出:“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深刻表达了劳动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人类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深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规律,最终才能根据可知的规律根据人类的需要改造自然。其次,实践是区别人与自然的前提,在看来“人最初是不能将自己同外界区别的,是一个统一的宇宙观。随着人能制造较进步工具而有较进步生产,人才能逐渐使自己区别于自然界。”从中看出刚开始人与自然是没有分离、混为一体的,通过人的劳动、人类的进步自然与人区别开来。

二、邓小平理论蕴含的生态自然观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审时度势,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思想。

1.走可持续发展道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一方面,邓小平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可以并驾齐驱的,他强调,发展经济要充分利用好资源。另一方面,在人口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问题上,邓小平认为,在提高人口素质地同时要减少人口的数量,人口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保护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2.发挥科学技术和法制手段的作用。邓小平向来对科学技术较为重视,他指出“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等,都要靠科学”。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我们通过研发绿色技术来提高环境保护,预防环境污染等都有借鉴意义。邓小平认为,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来保护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他提倡人们要建立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生态环境。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阐述的生态自然观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时并举的策略,但由于中国本身贫穷落后的格局,人们在发展中更多的倾向于发展经济。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时局变化,丰富和发展了生态自然观。

1.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自然观。在前人生态自然思想的指导以及根据已变的时局,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他十分重视绿化工作,每年的植树节是他着重强调的,他还号召全民族要一起做绿化。他认为,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生态环境的防护和保护工作要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首先,他认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工作,要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来进行,以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我们重视利用资源和经济发展。其次,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认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要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自然观

科学发展观淋漓尽致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更完美的提出经济发展、人的发展以及处理自然关系的相关策略。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充分表明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而且工业发展以及现代化的进程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2.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的核心地位。自然环境是人生存、发展的依托,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五、系列重要讲话包含的生态自然观

自十将生态文明确立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以来,在各类场合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已经上升到了政治、经济、法治高度。

1.政治层面。2013年7月,在贵阳国际论坛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存在密切联系。”由此可以看出,的生态自然观已经升华到了中国梦的高度。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而生态文明建设又是关系人民福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2.经济层面。“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经济后果,致使现在还在不断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3.法治层面。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必须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每一条法律制度给予最严格的执行,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型,使经济发展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是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但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环,将环保意识和法治手段相结合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风气。

参考文献

[1]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10

2.从目的二元到保护优先

我国原来的《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了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说明我国环境法在立法目的上存在二元性,即在要求环境保护的同时又强调经济建设。此种设置使得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产生冲突的时候,环境保护往往让位于经济建设,致使环境形势不断恶化。对此,我国去年修改了新的《环境保护法》,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修改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强调“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目的二元的理念,强调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的时候,环境保护能获得优先考虑。

3.从环境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

传统环境法在环境保护路径方面通常强调的对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治理,较多地使用被动的措施应对环境污染与破坏。并由此形成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体系,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这些制度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这其中或有制度设计不合理、实施不到位等因素,但根本性的因素在于没有将环境保护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环境法发展的一个根本理念。

二、环境法理念变革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1.环境风险规制理论

环境风险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环境问题的重要特征,环境风险规制也就成为现代环境法的重要内容。在法学范畴内,风险通常与危险相对而言。对于危险领域,基于制定法和基本权保护义务,国家有责任必须介入,以达到保护个人法益之目的,公民亦可要求国家保护。对于风险领域,除了在客观上完全不能克服的风险外,因国家行政资源有限性以及社会因素的限制,使得国家仅能在一定范围内规制风险,其规制界限在于一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水平。另外,为实现环境风险最小化,在环境风险国家行政规制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对环境风险进行规制,即自主规制。通常是企业自己设定环境保护目标,按自身特点制定对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优点在于企业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找到低成本高收益的环境对策。环境风险规制理论包含了行政规制与自主规制,两者的结合必然可以实现环境风险的最小化目标。

2.统合性环境政策

在环境法领域内,关注整体性环境问题成为一种趋势,即超越环境媒介和部门对环境问题进行规制。过去对于不同环境问题由不同的部门规制,或者按照环境媒介如大气、水、土壤等来规制,此种规制模式会导致在解决一种环境问题之时而形成对另一种环境问题的放任。所以,如果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无论是从环境法的角度还是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比起个别的、非全面的规制方式更有优势,这就是统合性环境政策。统合性环境政策需要程序上的整合,即在程序上、组织上的整合,实现环境行政决策一体化,简单来说就是由单一管辖机构在单一程序内做出单一的决定。实体整合方面,要求环境法相关许可的要件事实的实体性审查或决定一体化,在环境媒介之间应注意其相互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的转移,时间上应注意产品的生产流程以及使用后废弃的各个阶段,尽量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小化、循环化。统合性的环境政策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体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不仅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制度与措施,加强环境污染与破环的治理,更是要建立新的制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之中,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环境法理念变革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1.加强环境问题意识的指引

我国环境法教科书的体例几乎都是从理论到法条的讲解。从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基本法、单项污染防治法、自然环境保护法、中国与国际环境法等方面对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论述,但总体上存在一种“就法论法”的阐释法学方法,难以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实效。对此,在环境法学教学过程中,应针对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强化环境法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面对某一环境问题之时,能从多角度和用多学科的方法对该环境问题进行剖析,考察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干预。这一过程中,具体的环境问题成为教学的指挥棒,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也不再局限于法律文本层面,而是随着问题的深入不断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方式予以应对。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11

一、背景调查

株洲,古时称之为建宁,是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株洲作为国家首批的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曾在8年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前0041S十名之一。早期,位于清水塘工业区的70余家工业场,废气排放、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的数量惊人,让人们时时担心自己是否还能在此生存下去。

二、现状总结

从株洲市环境保护局中了解,近几年,株洲在美化城市上做了许多付出,并相继获得了国家的赞赏。被评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金融生态城市”10多项光荣称号。目前,株洲正向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迈进。

(一)2008年状态

株洲的脱胎换骨始于2008年,“城市风景”的改变也不过是最近三年的事。全城上下对130多条小街小巷进行了改造,对数百根的工业烟囱实施爆破,同时种下树。城区街道的保洁人员也是24小时对路面分段的包干坚守。并建设了湘江风光、以及开发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娱乐旅游场所:神农城的建设等等。为株洲获得越来越多的绿意,城市面貌改观明显。

当年,市区还开展了对环境保护相关的问卷调查。参加组织者从株洲市环境保护局到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市环境保护局天元分局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志愿者等。在天元区、田心区、文化园、海创明珠、花园一村社区、牡丹园、泉塘湾社区进行调查。接受调查者不同年龄、文化及职业。获得83.95%的人数认为株洲的环境质量与5年前相比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提出了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大气、水及噪声环境治理,关停污染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 2010年~2013年状态

2010年9月30日,株洲的市区空气质量266天的良好率为97.44%,创下历史最好纪录,并摘掉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城市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湘江株洲段持续保持国家三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同时在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中提出, 实施“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和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强化环境监管,效果明显,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2012年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显示,我市环境空气质量2天为优,5天为良,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日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据了解,通过综合治理湘江流域水污染,湘江株洲段水质保持Ⅲ类,株洲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单因子评价)达100%。2013年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以达214天,优良率达到了59.0%,水源水质始终保持达标率100%。

(三)2015年状态

成立政府部门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保护”机制,并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先后淘汰了污染企业98家,以及株洲冶炼厂10万吨传统炼铅生产工艺系统。优良天数相比2014年增加了20天。将这座传统的工业城市朝着生态科技西城的方向前进。

三、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对当地居住人们进行不分男女老少进行的统一调查。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收回98份有效问卷。主要目的是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现市民的观点以及意见的采集,了解较为详细的查访、统计及分析。市民对现在株洲的环境保护看法及观点总结出以下内容:

(一)数据分析

运用“您个人觉得株洲市现在的生态环境和卫生状况如何?您喜欢株洲现在的样子吗?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怎么样?…”等问题获得83%的株洲市民对新株洲做出了高等的评价。

运用“您认为环境很重要吗?环境的改变是您对株洲产生更深厚的感情吗?”方面的问题获得了92%人认为环境很重要。

运用“您认为株洲市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怎么样? 您如果在路边看到垃圾会主动去捡吗?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谁的责任?”这些方面的问题获得了49%的人会自觉的维护株洲的美化。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调查的总体效果还算不错,新株洲的形象在大家眼里变得有些色彩,大部分人群站在支持保护环境的角度,风气迅速提升。其中,人们的自觉性还是有待提高。通过近期观察,市政府领导的管理人员在轮流看管维护环境卫生上有所落实。因此,有待提高的是当地人民的自觉性。本次调查一方面是为获得详细资料,另一方面,是传播环境保护精神。促动大家一同保护环境维持环境才是上策。

(二)加强市民身心健康观念

从调查中分析,大部分市民认为环境保护是重要的,但是对环境保护与自身之间概念的联系并不明显。因此,环境对于其身心健康的影响也并未引起他们的重视,从而导致他们一部分人不能够自觉地维护株洲的环境。理念是行为的基础,所以,想要提高株洲的环境质量,必须先从市民的思想抓起,逐步加深和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与身心健康关系的认识和重视,切实关系到个人利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这项工作则主要由政府、社会及学校三方面承担。

从政府的角度看,应积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逐步完善《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做好监督防范工作。

从社会角度看,应积极引导市民学习相关知识,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理念,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逐步改变市民由来已久的思想,使城市总体利益与每个人的自身利益紧密关联,形成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新风尚。同时,应大力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积极调动市民的求知欲,促进其自发、自主地学习、传播相关知识,形成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良好生态。

从学校角度看,学生是未来的栋梁,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从小就使其树立起良好的身心健康观念,从科学的角度为其严密阐释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内在关联,为今后的环境保护事业增添新的生力军。

(三)符合经济理论

在这个时代,社会中所有的实物都离不开对经典的理论的学习以及创新与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了绿色经济理论、低碳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三种。

1.绿色经济理论

绿色经济是1989 年英国一名研究环境的经济学家编写《绿色经济蓝图》一书提出。指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关系。相互之间的资源永续的合作、利用,获得一种健康的生态圈。使得环境与生活的质量持续改善以及不断提升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

2.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稀缺论、环境价值论、可持续发展观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资源有限,不断减少的问题进行的补救。认为实施持续发展的战略才是真正的重点。编写《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理论的思考》的书中提到,吴季松曾经说过,他认为资源合理的使用与开发、节约使用物资以及减少污染来对环境产生保护作用的情况下,是可以维护社会中生态系统平衡的,因此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即当代经济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既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又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具体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在“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转变,改变企业结构,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处理工业废料等;具体到个人,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以公共交通或非机动车代替汽车出行,节约纸张以防止树木的滥砍滥伐,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及塑料制品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才有力量改变我们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刘B.我国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2,(05).

[2]叶文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理论的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株洲市环境保护局,http:///.

[4]创新环境管理机制,株洲环境保护再现实效[J].文史博览,2015,(01):8.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12

《小学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环境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环境教育在语文课上绽放异彩,成为语文教学的靓丽风景。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环保之花永驻孩子心田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寓环保教育于教材感悟中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中礼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篇章有很多,这些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插图都编得非常地美,教师就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带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使儿童的心灵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课文《鸟的天堂》讲述的独木成林的大榕树,树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麻鹤、灰鹤和其它鸟雀。白鹤、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海底世界》、则将视线转向蓝色的大洋深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些课文语言优美,文辞精彩,犹如一幅幅画卷,让人陶醉,使人遐想。品读这些课文,仿佛让人呼吸到榕树的清香,聆听到百鸟的争鸣,目睹到 海底的奇异,感受到自然带来的心旷神怡。教学这些课文,教师要坚持以读为本,凭借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充分激起学生向往和神游的美好心愿,加深内心体验,获得真切感受。并由此展开想象,投入课文描写的自然境地,在心灵上获得审美享受。从而热爱自然家园的殷实和美妙,并深知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生物圈”,“朋友圈”,彼此共存共荣。

二、寓环保教育于日常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精于渗透外,教师还应该抓住时机,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环保小活动,以促进环境意识的增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如在执教低年级课文《爷爷和小树》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到家里动手和父母同种一盆花。从生活细节入手,融入环保意识。学完《哪座房子最漂亮》后,面对我们朝夕相处的美丽校园,身先示范,主动和学生一起打扫校园卫生,拾捡小吃袋、纸屑等垃圾,给花坛除草,并让班级学生办了以“美化校园,人人有责”为主题的手抄报。如:学了《鸟的天堂》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个小小的心愿,班级还共同制定一份绿色环保宣言,并动手制作一些环保绿标语,如给校园草坪制作环保标语:别踩我,我也怕疼!!在室内张贴一些具有提示作用的环保标语: 保持清洁!勿乱扔垃圾、纸屑!不准随地吐痰!使学生在运用中学语文,在学语文中学习环保知识,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三、寓环保教育于语汇教学中

语汇积累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环保教育贯穿渗透到语汇积累教学中。在收集有关动物的词汇如狮子、熊猫、大象 老虎、猴子、鹿、蛇、狐狸、熊等动物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熊猫是仅生存在中国的濒危动物之一,我国特别重视其保护,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只不过我们常能见到的动物,可能是在动物园中,甚至生活在笼子里,为什么不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们的家园里呢?从这些语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发展等问题。

四.寓环保教育于作文教学中

作为教师,作文教学只是传授些作文技法,注重于技巧的训练,而对思想教育环保教育注重不足,这是不可取的。翻开中国文学史册,在星光灿烂的文学长河里有多少诗人墨客,用手中的笔书写了讴歌自然,咏叹人文的千古绝唱和不朽名篇,如李白在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秀美的大自然如一幅画展现于我们面前,从而激起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色彩绚丽,真实描绘出了初春的明媚景色。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以前人为榜样,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提高环保的意识。另外,我还要求学生用手写环保文章,从而加强对环保内涵的理解。作文课上,在文章题目拟定、选材等方面,倾斜于环境保护。如我多次在班里开展了以环保为题的作文竞赛,像《争做环保小卫士》、《还我绿色》等,在平时学生的日记写作中,我要求学生注重环保,多写环保。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多方调查研究,撰写出“环保”调查研究报告或论文,对写的好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在班中展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环境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技巧,为学生选材提供了素材,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小学保护环境论文篇13

二、理解教材,加强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多达几百幅,教材插图就是“物”,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联想。如教师可以利用《九寨沟》的插图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高耸入云的雪峰、星罗棋布的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平湖瀑布。九寨沟慷慨地把这一切馈赠给人类,使人类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学生形成印象之后,美丽的插图唤起了学生心中保护美丽的大自然的愿望。地球上,除了九寨沟的美景外,还有广袤的草原、广阔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镇……古老、慈爱的地球,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她宽容、忍耐,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三、挖掘教材,落实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素材,因为它们渗透着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根据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起来。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形成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意识。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补充了关于西沙群岛现状的资料供学生阅读。通过对比,学生思考并讨论:西沙群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变化?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地球已经千疮百孔,大自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树立人类与地球上的万物和谐共处的观念。

四、重组教材,开展环境教育

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和课程计划的严格实施者,在教材处理上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新教改的理念和新教材的设计意图,并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灵活地重组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教材中有不少歌咏春天的内容,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组合起来,结合春天这一时节,围绕“颂春”的主题设计一堂“重组教材,整合教学”的语文综合课——“春天的赞歌”。 课前,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春天的文章,背诵其中的优美片段,带领学生到野外寻找春天,采集树叶、花草。课堂上,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导入,和学生一起品读《春晓》《找春天》《春的消息》等课文和诗词。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种花的活动,或者收集废纸,清理河边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垃圾等,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周围的环境。

五、拓展教材,践行环境教育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