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教学论文实用13篇

方剂学教学论文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1

病例导入法在方剂学课堂教学中有相当的教学优势,首先,课堂从导入病案开始有利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传统方剂学“我讲你听”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促进了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学生通过对一个陌生病例的讨论,提高了自己综合分析方剂的能力,很好的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投身中医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我系开设方剂学课程的专业多数都是临床专业,早接触、早适应,这点尤为重要。

3方剂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现况

现如今,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方剂学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还有一些研究者对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中病例材料的选择、病例课件的制作,以及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等,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案例材料选择上,有学者提出以临床常见方,常见病为主,尽量选取学生熟悉,对学生日后的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具有启发性的病案。也有专家指出要特别注意选择中医名家的病案,既要录用辨证选方正确、疗效确切的病案,也要有代表性的误诊误治的病案。当然,目前的病例导入法也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病案在引入时,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被教师归纳的井然有序,学生的辨证论治、归纳总结能力并没有的到有效的训练,再加上有些疾病在初次或复次治疗后的转归及预后也没有详细的记载,很难让学生对该方有深刻的理解,掌握也就更无从提及了。在病例课件的制作上,多为口述、文字,更为生动的是由临床病例制作的录像。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2

1.教学内容的革新

随着高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上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在不断更新和增加。理论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 论文格式范文一成不变的,应随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在此基础上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革新。

理论教学上,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增加和完善理论教学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由于多起滥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些人谈"添"色变,对食品添加剂没有正确的认识。我在食品添加剂概述中增加了有关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方面的内容,补充了有关食品添加剂利弊的权衡不足,让学生对添加剂的安全性有上一个正确认识;并及时补充和更新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新标准,使学生强化法制观念,强化对标准的认识,强化职业道德,为日后从事食品行业打好基础。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我结合食品加工工艺对各种食品添加剂介绍,如果冻加工过程中增稠剂和香精香料的使用,火腿肠加工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使用,冰淇淋生产过程中增稠剂、乳化剂等的使用,等等,使枯燥的添加剂特性和作用的介绍形象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和正确的使用策略毕业论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对食品企业、食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到食品企业实习的机会,向技术人员了解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了解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量、适用范围等。并针对调研结果组织讨论,讨论该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该种食品添加剂,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食品市场进行调查,通过查看标签,了解食品添加剂在众多食品中的应用,对添加剂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量有具体的了解。通过企业调查和市场调查,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到了实际,不仅增加了对本门课的感性认识及兴趣,而且提高了浅析硕士论文不足分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教学策略毕业论文的革新

在食品添加剂课程内容不断调整的同时,相应的教学策略毕业论文和手段也要不断改善,这样才能满足新世纪对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才能推动论文范文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教学革新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首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讲授内容丰富,形式形象生动、直观易懂,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过程中播放电视、影像资料的短片,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综合频道的《焦点访谈》等栏目中有众多的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精彩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加大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要求学生对影视资料中提到的热点不足进行网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对热点不足的了解,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学习热情高,教学效果很好。上网查资料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而且是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其次,由于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每一个内容都与应用息息相关。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基本知识的教学效果,也是推进学以致用、增进对食品添加剂直观印象的一种手段,还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案例教学法是以真实案例为引导的教学策略毕业论文,其核心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具体案例浅析硕士论文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

3.考查形式的革新

成绩考查是教学过程的 重要环节,运用得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教学要求。优化考核内容比例可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包括平时成绩、食品调查、课程论文、期终考试等。

结合考勤和课堂表现考查平时成绩。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考查学生的平时表现,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组织学生进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的市场调查,并完成市场调查报告,增强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并锻炼学生发现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能力,为撰写课程论准备,食品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10%。

在讲授完食品添加剂理论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撰写课程综述文章。通过撰写论文,学生不仅更加主动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了食品添加剂知识,还锻炼了查阅、阅读文献和写作的能力。课程论文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本门课程在内容全部讲完之后进行期终考试,考试不是论文格式范文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考试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借以改善教学策略毕业论文。期终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总之,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革新与实践,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国华.食品添加剂应用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郝利平,夏延斌.食品添加剂[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3

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食品添加剂的传统教学内容按照分类依次讲述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性质、毒性、使用方法、应用范围与剂量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原理、注意事项等。对于学生来说,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各类食品添加剂相对独立,缺乏相关性,在学时有限情况下不容易快速掌握[8]。而且随着食品工业快速发展,新型食品添加剂层出不穷,而教材内容不可能及时更新。为了提高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食品添加剂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以下改革:第一,构建以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的功能为主线,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的相关规定,着重阐述“为什么要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什么食品添加剂”和“怎样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以肉类为载体,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为主线优化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延长肉类产品的贮藏期限、提高肉类产品的营养价值、改善肉类产品的组织结构、增强肉类产品的可接受性(颜色、风味)以及改善肉类加工的单元操作等。第二,增加肉类食品添加剂学科的前沿信息。通过关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中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发展方向,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研究动态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等融入到理论教学中。例如,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是研发复合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在改善肉类产品的组织结构和保水性方面常规使用磷酸盐,而为满足现代消费者追求健康肉制品的需求,则增加讲解新型复合无磷保水剂的应用发展。第三,增加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关于滥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和非法添加物使用的违法案例。以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的案例为切入点,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增加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解释,从科学层面树立正确的食品添加理念。以夏季肉类烧烤引发食物中毒事件为例,让学生感受肉类加工中亚硝酸盐的作用、使用方法、安全评价等,准确的认识亚硝酸盐使用是提升肉品品质、保障肉品安全的客观需要,进而理解学习食品添加剂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2实践教学改革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学科。然而,许多高校《食品添加剂》课程安排学时少,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讲解,轻视实践教学环节。而且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是按照指导教师规定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去做,缺乏主动思考与分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建立食品添加剂与其他专业课相融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将食品添加剂分别融入到食品工艺学、食品物性学、食品感官评定分析等课程中。例如,在食品工艺实习教学中,借助学校教学科研及合作企业优势,由企业专家和指导教师根据肉品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置“肉类工艺学”[9]。以肉类为载体,以加工工艺流程为主线,设计制作西式与中式肉制品,通过原料预处理、产品配方、工艺流程等环节,理解各类食品添加剂(品质改良剂、护色剂、香精香料等)在肉类加工中的作用、使用方法、感官效果和安全性。其次,指导教师利用参观实习周,带领学生直接深入肉类企业生产第一线,如双汇、大用、众品等知名肉类企业,现场讲解不同肉类产品的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技术、工艺流程等,既拓宽学生的眼界,又巩固理论知识。另外,鼓励学生走出去,进行肉类食品市场调研,调查消费者需求特点和肉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状况[10]。在学校设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开发新型产品,增强应用食品添加剂的创新能力,设计消费者追求的健康营养型肉制品。在开展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查阅资料、选择合理的食品添加剂,根据产品特点设计合理肉品工艺流程,并且利用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优化工艺条件,分析测试食品添加剂对肉品品质的影响。在项目实施总结中理解使用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方法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转变

《食品添加剂》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法为主,按照分类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忽视了教学方法中以学生为主体[11],降低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达到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下食品添加剂的教学教育目标。因此,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更新和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增加多种授课方式,实现食品添加剂在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根据食品添加剂在肉品加工的功能为主线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资源鉴赏中外著名肉制品,介绍其加工特点,然后以提问题方式引发学生着重思考“为什么要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什么食品添加剂”和“怎样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强化案例式教学方法,列举近些年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安全热点事例,例如瘦肉精、亚硝酸盐中毒、“猪肉变牛肉”、“胭脂红加入卤制的原料肉”等,再结合讨论教学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或以PPT制作进行自我展示等。同时邀请企业研发专家走进课堂进行交流互动,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理念,同时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专业修养。另外,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肉类食品添加剂市场调查,充分了解食品添加剂应用的动态,然后让学生以代表性的肉制品选择进行分组,讨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加工的作用,并结合科技文献资料,制作PPT,由学生为课堂的主角进行讲解。内容既可以是肉类加工中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的研究动态,又可以是关于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加工的安全问题。经过各组收集资料、讨论、展示、教师归纳总结、答疑互动等环节,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提高学生科技文献检索能力和写作报告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4考核方式改革

《食品添加剂》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学生的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为依据,往往忽视对学生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这样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特色骨干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因此,考核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平时成绩,相对期末考试定成绩模式。根据以肉类为教学载体建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构建平时作业成绩、课堂讨论和PPT展示、实践报告与项目结题、期末成绩的综合评价体系。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作业成绩占20%,采用课后留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书籍与文献撰写完成,指导教师批改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食品添加剂知识掌握水平。课堂讨论和PPT展示占成绩20%,考察学生的查阅资料、制作PPT与演讲水平,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概况评价信息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实践报告与项目结题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调研情况,新产品配方研发与项目实施情况,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全程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食品添加剂的教学质量,为实现特色骨干大学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目标奠定基础。

5总结

在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背景下,本文围绕河南食品重要产业即肉类加工业,进行以肉类载体的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探索,针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以食品添加在肉类加工的功能为主线,从理论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教学方法转变和考核评价方式改革4个方面实施,增强食品添加剂的教学效果,为促进特色骨干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全面提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宝国.食品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甲.我国肉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管理[J].肉类研究,2010,2:71-75.

[3]徐萍,刘骞.肉类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J].肉类研究,2009,5:48-50.

[4]孙金沅,孙宝国.我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4):96-97.

[5]王蓓,曹雁平,孙宝国,等.新食品安全形势下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5,33:59-60.

[6]杜震钢,刘震,郑建峰.政府对肉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管理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7:21-22.

[7]董星.深化改革、突出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J].河南教育(高教),2016,1:28-29

[8]张涛,郭钰洁,沐万孟,等.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3,16:66-68.

[9]栗俊广,白艳红,张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轻工科技,2017,5:140-141.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4

《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高校各专业《方剂学》教学基本沿用中医学专业的教学思路,即以培养处方能力为主。但是,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担任药师,新药研发和推介等,故需通过《方剂学》获得与中药相关的临床知识而不是处方能力,基于这一需求,对中药专业《方剂学》进行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1 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全社会对本科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关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毕业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实用性要求较高,因此中医药教育也要顺应就业需求,考虑学以致用[1]。因此,应调整和创新各学科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这对于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向就业实际工作的合理转化有着现实意义。其次,为了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基本理论也不能荒废。因此,通用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与能力并重,基本理论和实用知识兼顾。

2 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综合考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在不降低《方剂学》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兼顾就业市场对学生的要求。

从就业出口来看,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而中药学各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担任药师、新药研发(临床监察)和新药推介(针对临床医生的讲师和医药代表)等工作。这些工作对《方剂学》知识的第一需求并不是获得临床处方的能力,因此若完全按照中医类学科的《方剂学》教学内容、大纲和模式授课,将不能完全适应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中药专业的《方剂学》教学应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专用的教材、教学大纲,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等也应该有所改进。

虽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就业出口不在临床一线,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又离不开临床,所以他们也需要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而药学各专业课程设置都没有中医临床课,因此《方剂学》在使得中药学各专业学生获得临床用药知识方面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设置反而比中医专业少。

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适当调整中药学院的《方剂学》教学方法、内容及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使中药专业学

生在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兼顾与本专业特点有关的《方剂学》相关知识,又能拓展与就业有关的实用的知识面,在应用能力上有提升,即保证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学时里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在保证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实力,又不缺少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充分发挥《方剂学》课程应有的作用。

3 教学改革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认为,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方剂学》核心知识与中药学院学生的特殊需求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课时内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核心知识、基本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兼顾专业需求。

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使中药学院的学生通过《方剂学》有限的学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为了既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适当兼顾就业市场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又保证学生能系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核心知识,我们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4.1 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我们认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对于各专业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专业《方剂学》学时设置不同,学生将来要进入的行业也不同,因此对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讲授,其深度和广度方面又有差别。为保证研究结论准确和严谨,有必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再次确认《方剂学》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首先,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提炼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纵向方面,研究建国以来各版《方剂学》教材,了解《方剂学》内容的变化情况;横向方面,研究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针对各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大纲,了解各学校各专业都重视的《方剂学》教学内容。其次,进一步访问教学管理部门对《方剂学》课程设置的建议,访问资深的《方剂学》教师以了解前贤和同仁在《方剂学》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再次,总结作者个人多年的经验。其对方剂学的知识体系和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都有切身的体会。通过以上方法确定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

4.2 学生所需知识的特点以及与《方剂学》的相关性

(1)调查研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以及《方剂学》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并调查中药学各专业在校学生对《方剂学》学习的需求和教改建议。(2)了解中药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出口,调查已毕业学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对已学《方剂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及所需补充的相关知识。(3)调查用人单位对中药学各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并分析确认其中哪些是《方剂学》教学能够给予学生的。

4.3 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最佳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案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将各种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与中药学院各专业学生对《方剂学》的特殊需求有机地结合,得到适当调整《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方案,制定了适合中药专业的教学大纲。

5 本研究的结论

5.1 《方剂学》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比较建国以来历版《方剂学》教材,发现各版教材的章节设置基本一致。比较我国比较知名的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现基本内容一致但是细节有差异。

结合总结个人《方剂学》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相同的,中药专业也不例外[2-3]。当然,中药专业《方剂学》的课时较少,而且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中医专业确实有所不同,因此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确实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说来,《方剂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总论中包括方剂学发展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和用法,各论是经典方剂讲解。

5.2 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总论教学的特点

药学生出口不论是药师,药品推介还是医药研发企业等,都是通过药与临床密切相关,因此任何一专业和行业都必须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理法方药缺一不可,因此总论中方剂的组成变化,也就是组方配伍理论和法度,是方剂学教学重点,是必保的核心知识。

考虑到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特点,从剂型与成药关系密切角度考虑,总论中除治法和组成变化外,还应该重视剂型的讲解,应把剂型讲解提到一个高度。

中药专业的《方剂学》课程通常在三年级开设,在此前的两年中,中药专业学生基本都是在学习与中药相关的课程,如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等,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对单味药的理解和记忆比较深刻。然而临床等应用领域中,中药的治疗作用是以方剂的形式实现的,所以《方剂学》总论的教学中还应该强调中药和方剂的联系与区别,以理法方药方剂配伍思路为重点,讲解其用药知识,这对于中药专业毕业生将来开发新成药或者作为药品推介师向临床医师讲解宣传自己的产品都是很有好处的。

5.3 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各论中的选方原则

考虑到中药专业《方剂学》课时相对较少,各论中所能选择的经典方剂的数目相对就少,必须采用少而精的选方原则,主要是注重方剂对治法的体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为纲,以纲为目,纲举目张”。

5.3.1 体现法度的方剂 依据“方从法出,依法统方”的理念,选方和授课时注重以方表法,重点是能表达配伍法度的方剂尤其是一方多法的方剂,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并不强调对每一张方剂面面俱到。如麻黄汤,麻黄配杏仁,表达了宣降相因的理肺法度,对肺系疾病的处方和肺系新药配方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5.3.2 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药方 药学专业培养目的不是临床医师,通过方剂学学习侧重的不是培养其处方能力,而是实际应用能力,中成药的使用不可忽视,因此在正方和附方的选择中尽量选择一些已经具有中成药剂型而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中成药的方剂,这一特点特别适合于药店的药师。

5.3.3 近年新开发成功的药方(适合于制药企业的药师) 近年来,新药研发人员将一些经典方剂剂型加以改革,成功开出新的中成药,这些成药成功的走向市场,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制药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如由安宫牛黄丸研发为清开灵就是一个剂型改革的成功案例;又如逍遥散是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传统名方,今人在此基础上去生姜加香附、丹皮、栀子增强方剂疏肝解郁的作用,又可治疗肝郁化热,成功的开发出中成药舒肝颗粒,舒肝颗粒疗效稳定,使用安全,价格便宜,已纳入非处方中成药目录。这是一个方剂配伍改革的成功案例。因此,为培养学生在药品开发企业的就业竞争和长足发展的能力,应多选对古方剂型改革获配伍调整取得明显成功的案例,并重点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点。

5.3.4 《方剂学》教学的实践环节 中药专业的《方剂学》教学还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用能力的培养,如模拟药店药师、药品推介师和住院药师的工作场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方剂学知识撰写求职报告病进行模拟求职答辩等,通过以上环节的讲解和点评,使方剂学理论知识实用化。实践环节可以再教学课时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璞.中医药通才教育的几点看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5,13(2):51-52.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5

Primary exploration of applied pharmacy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in pharmaceutical experiment

WANG Chenping LI Xiaohui CHEN Xin LIU Hongmei JIA Yi

1.Pharmac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College of Pharmac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Pharmacy experimental cour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y course, with students engaged in drug use in the future, hospital preparations, drug production and dru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related aspects of the work are closely associated. The teaching reform improves the pharmacy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integrates other medicine and pharmacy related professional experiment content in pharmacy experimental course, not only plays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learning potential,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to the applied pharmaceutical talents of cultivating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also provides refevential for the general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workers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pharmacy experimental course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 Pharmacy;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harmaceutical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1]等内容的应用于药品生产、研发与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实践性强,实验课程是其理论课程的延伸与体现,在药剂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同时,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干学科,与其他药学专业学科相比,其具有交叉药学全部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特点,随着药剂学的发展,一方面其他药学专业学科知识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药剂学学科中,另一方面从药剂学学科中衍生出其他学科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目前完成一个药剂学实验,特别是综合性强或较前沿的药剂科研试验,其涉及药学其他学科知识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然而传统药剂学实验课程模式陈旧,实验内容相对单一,与现今药剂学发展契合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药剂学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为顺应当今药剂学学科发展,结合第三军医大学药剂实验教学特点,以药剂学实验教学为中心,整合药物化学、物理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开设能够贯穿药学主干学科(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基于自主设计的创新型综合药剂学实验,希望提高学生系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着此教学初衷,对药剂实验课程进行了初步的革新,现将革新内容介绍如下,为广大药剂学教育工作者在改革药剂实验课程时作一参考[3]。

1 优化课程体系

1.1 授课学时

药剂学的课程特点是注重实践操作,其理论课程实为实验课程的基础[4],本校药剂学课程在建立之初,共安排140课时,其中理论课程占80课时,而实验课程仅占60课时。为了突出药剂实验课程的重要性,缩减药剂学理论课程教学课时为60学时,并增加其实验课程教学课时为80学时,总课时仍为140学时不变。理论课程内容虽缩减课程学时,但仍包含教材各个章节(学时压缩前后授课章节相同),仅精练每个章节所授内容。药剂理论知识有次重点、易难点之分,内容要求有了解、熟悉、理解、掌握之分,不是全盘皆授、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理解通晓,因而授课时可以一带而过了解内容、次要内容,或省略一些繁杂晦涩且非重点内容。例如,作为了解章节的第二章-药物制剂的设计、第三章“药剂卫生”,只需学生知道制剂设计的大致流程和药剂卫生的一些常识性知识点即可,不必熟记,因而各被压缩了1个学时。作为常见剂型,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或用到,其涉及的知识、内容较易理解和掌握,例如第五章“口服液体制剂”、第六章“注射剂”,也各被压缩了1个学时。外用制剂和黏膜给药制剂属于次要知识点,只需学生了解、理解,故课程内容由原来的6章18个学时压缩到3章9个学时。通过课时数的调整,不仅便于学生学习精炼后的内容,更重要是随着药剂实验课时增加,实验内容得以增加,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改变其以往只注重理论而轻视实验操作的心理[5],并且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实验技能。

1.2 课程内容

随着药剂学科的发展,本校建课之初采用的课程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今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需求。另外,为适应当今社会对现代药学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药剂实验课程的兴趣,并提高其药学综合素质水平,本校本着把最新、最有代表性的药剂实验教学内容作为课程内容的原则,修订、优化了本科教学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崔福德主编的第3版《药剂学实验指导》为基础,增加新的实验内容,不仅使其包含目前药品生产的常用制剂剂型,而且紧贴当下最新、最前沿的剂型,使药剂实验课程内容更丰富、涉及范围更广,更适合培养现代化药剂学专业学生,开拓其知识面且能够学以致用。

优化后的实验课程整体分为三部分,共11个实验:第一部分――验证型实验,共九次课程(实验);第二部分――自主设计型实验,共一次课程(实验);第三部分――综合开放型实验[6],共一次课程(实验)。整个药剂实验课程按此三部分顺序进行,循序渐进。

第一部分“验证型实验”分为常用剂型制备和新剂型制备两部分,前五个实验为常用剂型制备,包含目前的常规剂型如液体制剂、注射剂、软膏剂、滴丸剂、胶囊剂、栓剂和片剂等[7],此部分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药剂实验常识性知识,掌握仪器设备正确操作方法、常用剂型制备方法、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质量检查-评价分析等一整套完整实验设计方法。后四个实验开设药剂新技术、新剂型实验,如缓释片、微囊、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等,使学生熟悉目前新剂型的实验操作,掌握较先进剂型的制备过程和工艺技术,理解其制备方法的设计原理。每次验证型实验都安排在相关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已较好地掌握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实验课程的开展。在实验课上,教师应先与学生温习相关理论知识,有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并以PPT和板书的形式[8]讲授实验原理目的、实验试剂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学生以2人为一个实验小组,分组学习和实施药剂实验,小组内成员按照教师制订的实验方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验证型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药剂实验方法有整体的认识,理解药剂实验的设计原理(即选择药物剂型原理,选择药品辅料、器材及制备设备的方法,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为之后开展的第二部分-自主设计型实验和第三部分-综合开放型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其参加工作后开展自主、综合或创造性的药剂实验打基础。

第二部分“自主设计型实验”安排在验证型实验之后[9-10],此时药剂课程已进行3/4,学生不仅掌握了药剂学基础理论知识、药剂实验基本知识、实验操作技能,而且会正确使用常规的实验仪器和制药设备,懂得如何分析药剂处方和选择实验试剂、辅料来完成制剂的制备,能够理解药剂实验设计原理并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型实验选择制备维生素C泡腾片作为实验内容,Vc是常见维生素,学生比较熟悉,而泡腾片是新剂型,能够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在实验课开课前两周时告知学生实验课所用主药Vc及其制备剂型泡腾片,学生四人一个实验小组,分工协作,利用两周时间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共同商讨实验方法、撰写实验设计方案[11-12],方案包括实验原理目的、实验药品器材、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方法步骤、实验备用方案、实验方案分析和讨论,并将实验设计方案交至教师审阅[13],教师给出方案修改意见或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实验进程[14]。在设计方案中,学生应分析Vc的理化性质,制备泡腾片关键步骤的注意事项等。自主设计型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15-16]。

第三部分“综合开放型实验”安排在整个药剂课程(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末尾[17],学生已系统地掌握药剂学知识,另外,药剂学课程开设在本科大三下学期,学生已修完药学专业及药学相关专业的理论课程,此时开设以药剂学实验教学为中心,整合药剂学上游学科如药物化学、物理化学及其下游学科如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贯穿药学主干学科(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基于自主设计的创新型综合药学实验较为适宜,其目的是为提升学生的药学综合素质,使其利用所学的药学理论知识和药学实验技能,自主设计综合型药剂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内容[18-19]。综合开放型实验选择黄连素制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作为实验内容,黄连是天然植物药,其中有效成分黄连素需要运用药物化学等知识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得到,根据黄连素的理化性质等因素和药剂学知识选择合适剂型并制备成制剂,制成的黄连素制剂运用分析化学等知识进行质量控制,然后用药物分析及药理学知识测定制剂有效期和检测制剂最大致死量等内容,这个实验涉及了药学多个专业学科的知识,能够较强培养和体现学生的药学综合素质。在实验前三周,教师提供学生制剂的主药黄连植物,并不参与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方案内容要经学生查阅文献和书籍后自行设计制订,例如药物提取纯化、药物的剂型选择、制剂制备方案(实验原理目的、实验药品器材、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方法步骤、实验备用方案、实验方案分析和讨论、质量控制方法),制剂分析方法等,并按照方案实施实验,完成制剂制备[20]。综合开放型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药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其药学综合素质,而且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3 实践基地

药剂学科注重实践,针对现行药学教育与现代药学服务和国际标准的差距,构建以医院临床药学、科研院所及制药企业为依托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学生实践导师制,建立药学实践教学-校外实践基地,安排对药剂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利用暑假到实践基地进行药学专业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药学实践能力。教师结合学生本人特点及其兴趣,针对药物研究、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领域,制订专业实践训练计划,让学生进入相关实验室或实践基地学习专业技术,通过实践训练,进一步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药学现场工作,有效辅助药物研究与开发并提供多方面技术支持;结合药学领域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药学实践基地的建设,突出对药学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药学专业应用型综合素质本科人才。

2 改革结果与评价

2.1 教师与学生反映情况

本次药剂实验课程改革后,教师反映学生上课普遍性地认真思考、勤做笔记,课后主动咨询、积极好问,没有以往学习态度被动、懒散、消极的现象。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度、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方法满意度等项目做调查问卷,反映出学生普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觉得实验内容由易到难,阶梯式学习,激发学习动力,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提升自己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理论课程内容精练后,也使学生学习变得容易。

2.2 学生成绩

比较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到其实验课程成绩较之前有较大提高,并且从考试中的分析论述题的答题内容中,也可看到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解决和总结。

本次改革注重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运用,做到“以学员为中心”组织教学,穿插其他药学课程实验内容,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药物制剂工作实践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观察能力、自主学习并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3 小结

经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教学法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现代药学发展需求、符合中国药学本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应用型药学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为其他教育工作者在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提供新思路和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崔福德.药剂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贾乙,李晓辉.PBL教学法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34-135.

[3] 贾乙,唐渊,刘雅,等.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87-88.

[4] 江月玲.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61.

[5] 叶国健,范洪波,周显宏,等.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项目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5(10):286-287.

[6] 秦梅颂,周国梁,时维静.《中药药剂学》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12):50-51.

[7] 崔福德.药剂学实验指导[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8] 余卫红,谢志浩.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改革,提高遗传实验教学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3,4:96.

[9] 王春怡,马燕,张英,等.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反思和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116-117.

[10] 贾永艳,祝侠丽,黄海英,等.《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130-131.

[11] 章圣朋,鄢海燕,李丽华,等.浅析药剂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4,42(22):214-215.

[12] 何文,杨克钊,郭咸希.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体会[J].药学教育,2006,22(1):23-25.

[13] 孙波,余秀雅.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4,20(3):27-30.

[14] 柯仲成.地方性应用本科高校制药专业药剂实验教学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2012(25):149,170.

[15] 木巴拉克・伊明,江王梅,滕亮,等.药剂学实验教学常见问题探索及解决模式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5, 22(4):163-166.

[16] 陈智娴.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职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海峡药学,2011,23(4):210-211.

[17] 盛华刚,朱立俏.药剂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0):96-97.

[18] 韦文俊.浅谈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1):106-107.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6

药剂学;教学法;课堂教学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形成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1]。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繁多且分散,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加之受教学时间、场地等限制,药剂学以往多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理论讲解占据很大比重,导致学习过程单调枯燥,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该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缺陷,既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没有发挥学生主动性,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就应改革“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其符合现代本科药剂学专业建设和课程定位特点。通过将多种教学法融入药剂学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掌握。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能”为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教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该方法能够避免教师“满堂灌”和“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药剂学中的概念、定义可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平时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定义讲解最为枯燥和难记;在讲解片剂定义前,我们可以依次提3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1)你接触到的片剂是什么形状的?(2)片剂由什么组成?(可通过学生熟悉的药物加以引导回答,如维C泡腾片)(3)如何从片剂的组成成分中得到一定形状的制剂?然后将师生共同获得的答案串联:片剂=药物+辅料;制剂技术;片状或异片状制剂。

2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法

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法即在教师制定自学讨论内容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来分析问题,并由教师总结。药剂学中一些需要学生自学讨论的内容,可使用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法进行学习。例如讲解片剂生产中产生的问题时,正常教学是按各种问题去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这样就缺乏各问题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比较;采用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法时,教师可让学生从原辅料、颗粒、压片机3方面讨论生产中产生的问题,然后教师给予提示(如压片机的压力、转速、冲模对压片有哪些影响),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如原辅料的润湿剂和粘合剂选用不当、颗粒细粉过多或过少、压片机压力过大或过小等,会在片剂生产中引起哪些问题),从而使学生能横向比较,便于记忆。

3讲练结合式教学法

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讲—练—讲”结合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即教师讲完内容后,给出一些灵活且能复习课堂重要知识点的习题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教师再作总结,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药剂学中涉及的公式及计算可通过该方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例如在讲解注射剂这一章中关于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方法(如冰点下降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计算同一道题,结果数值有差异,教师提出问题:两种方法计算同一道题,结果为什么不同?学生就会仔细翻阅书本,找到答案:原来冰点下降数据法计算出的是100mL该溶液需加入等渗调节剂的量,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则是实际溶液所需加入的氯化钠剂量,自然有所区别;之后教师再对调节等渗的几种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4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其典型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2]。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是运用PBL教学法的关键,问题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引导性。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教学过程中可能派生出来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将学生引入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带着疑惑去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对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师可请学生代表回答,并组织学生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作出评论,并由此引出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将药剂学案例引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使用PBL教学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例如:(1)提出问题。以讲授“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章节为例,可以“欣弗事件”为原型设计问题,先介绍“欣弗事件”过程:欣弗为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商品名,是一种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2006年青海、广西、浙江等地陆续出现部分患者使用某药业公司生产的该药物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泻、呕吐、过敏性休克等临床症状,导致多人死亡;由此引出问题:患者注射欣弗后,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甚至死亡?欣弗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在哪里?如何保证灭菌制剂的安全?如此设疑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2)分析问题。教师围绕“欣弗事件”给出鉴定结果:该公司生产的欣弗未按标准工艺参数灭菌,私自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并增加灭菌柜装载量,从而影响了灭菌效果;经检验,其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均不符合规定;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对灭菌技术要求的重视,引导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3)解决问题。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灭菌与无菌制剂直接作用于人体血液系统,生产该类制剂时灭菌与无菌技术相当重要;灭菌参数要严格限定,不能随意改动,该类制剂对无热原及澄明度要求很高;学生因此对灭菌制剂产生深刻印象,牢记具体的灭菌方法及技术要求。

5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图声俱全等优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药剂学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像、视频、动画等),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补充,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概念和课程难点。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法,例如在片剂讲解中我们通过动画影片展现压片的全过程,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压片工艺流程图框架,让学生在黑板填空,配合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原来难以理解的内容,加深学习印象。笔者在亲身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药剂学综合能力,增进了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了药剂学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7

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1]。具体内容涉及医学、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及材料学等多种基础学科,具有涵盖内容多、知识面广、专业性与实践性强等特点。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模式;教师始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一方面,由于药剂学课程知识点较多,课程内容抽象枯燥,部分教学内容存在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现象,因此,很多学生反映课堂教学完成后有些知识点遗忘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因此,现有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体现新技术的发展,而用人单位则反映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相应岗位技能要求等缺点。

与此同时,现代制药企业或科研院校也要求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赖传统课本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2]。在新形势下,怎样培养出具有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将成为药学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因此,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亟待改革,本文就本教研室在更新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更新传统教学内容,把握企业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现实需要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药剂学教学内容仅仅由制剂学与调剂学构成,理论体系单一,且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医药全球化背景下的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3]。因此,本教研究室认为《药剂学》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应以典型药物制剂为载体,紧跟制剂新技术发展,依据药物制剂制备的基本工艺流程,选取相应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典型药物剂型的制备与分析能力。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制药企业药物制品生产的基本流程,学会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不同病症进行相应的药物制剂设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及时了解制剂新技术、新方法以及药物新剂型的实际应用情况,在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的优化调整及制剂的质量控制等,以上内容基本涵盖了制药企业药品生产及新产品研发的主要过程。因此,以此设计教学情境,可体现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1.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指导选取教学内容。以传统的剂型与制剂为基础,平行辐射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原辅料选择、新剂型、新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努力实现各部分教学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着重要求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生产方面的需求相结合,同时涵盖质量控制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新剂型和相应工艺的设计能力,同时论证这些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与此同时,适当增加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等目前药剂学研究前沿领域方面的知识,如新技术包括微球、微囊技术、脂质体技术及固体分散技术等;新剂型包括经皮吸收制剂、靶向制剂(微乳、磁性微球及基因靶向等)、生物技术制剂(长效注射微球等)、缓控释制剂(渗透泵、膜控释、骨架型)、中药制剂现代化等。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基础与前沿并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开阔视野。

2.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内容模块设计。本教研室与行业专家一起对本省多家制药企业(如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等)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结合药剂学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注重与岗位要求的对接,体现实践性。项目设计完成后,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项目组的科学研究与实施活动中去,并以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具体项目之中,通过鼓励学生学习、思考与自主创新,最终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实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最后通过思考与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通过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努力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将所学内容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适用性与实践性。

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完善整个药剂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环节[4,5]。通过联系学科前沿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去除陈旧实验内容,新增包衣实验、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包合物的制备等反应学科前沿的实验内容与项目,与此同时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比例,以培养学生全面、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综合素质。

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体开展方式如图1所示。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布置相关实验任务(如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剂型、工艺路线及质量检测等实验环节,然后以每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为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本组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出现问题时负责人及时与任课教师联系,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任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实验任务的提出者、指导者,学生是实验完成的主体。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学生才真正明白了“药剂”的含义,同时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反馈信息也表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积极推广PBL及KM等新教学方法

一方面由于药剂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枯燥,另一方面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授课以章节为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知识遗忘高。因此,本教研室为改变这种不利现象,决定采用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及知识可视化的(Knowledge Logic Structure & Mind Mapping,KM)的教学方法[6,7],具体实施措施如图2所示。

例如,当遇到一些重点、难点的章节时,我们可采用PBL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疑、质疑、解疑”这一过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能把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在讨论中无形消化。如在讲授“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这一章节时,可以以“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为原型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10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主要从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具体原因、怎样解决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现象发生等方面展开,然后让每一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对此问题进行总结,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对此进行评论,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注射液的辅料、澄明度等方面保障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安全性的重要意义,这样就能让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在讨论及争论中被消化。而遇到一些内容抽象、理论知识较难理解时,我们可采用KM教学方法。首先,系统而有重点的去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内,将整个药剂学课程不同章节中的相似内容进行“聚类”与“重组”,如片剂、分散剂等固体制剂中有关辅料的章节,我们进行集中讲解与学习,从而搭建“塔式分层递阶”的教学内容,使现有平面化的教学内容立体化。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KM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以K图为主体贯穿,融入M图的教学机制,对于宏观层面而言,主要是构建本课程的整体知识逻辑构图(K),其主要用于描述各分散知识分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对于微观层面而言,主要是通过思维导图(M)融入到具体剂型的基本概念、主要性质与特点、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等。通过增加PBL及KM等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及知识内容。

四、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安全制剂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我国医药产业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及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提高药物制剂的研发能力,而我国“十一五”期间已把发展创新药物制剂的技术平台列为国家创新药物研究重大专项[8],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扎实的药剂学基础知识以及掌握药物制剂的新剂型、新技术、新理论的专业人才是加快发展我国制剂水平的重要环节。该改革项目实施以来,一直围绕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企业的实际需求,把握企业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现实需要,同时强化实践环节,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尽量体现真实环境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广PBL及KM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药剂学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发现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因此在今后的药剂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会进一步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药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咏梅,邓超,陈荆晓,陈敬华.基于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药剂学课程的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6):140-141.

[2]陈荆晓,邓超,程咏梅,陈敬华.PBL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广州化工,2013,(2):134-135.

[3]邱利焱,赵庆贺,朱卡林.《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123-125.

[4]崔福德,侯雪莲,杨丽,丁平田,王东凯,唐星,程刚,潘卫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3):20-22.

[5]李昆太,程新.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究[J].大学教育,2013,(1):116-117.

[6]关延彬,贾永艳,田效志.PBL与PLTL教学法相结合在药剂学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3.

[7]许青青,徐庐峰.基于知识可视化的KM教学法在化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药剂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7):118-121.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8

1 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验教学模式充分紧密结合

药学课程的实践与应用极强,一些内容对理论教学的学生有所了解。有些内容仅靠理论教学学生难以理解。以片剂的制备为例,理论教学表明有干法制颗粒压片法、湿法制颗粒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法,并讲述了每种制备工艺的流程,但学生对工艺理解仅限于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而制备工艺是药厂生产车间的主要工作内容,也很可能是制药工程专业很多学生毕业后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课程课时的同时,也应将药剂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每一部分理论知识教学完毕,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课程,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实践技能和项目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首次接触药剂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可能会感觉茫然。但药剂学里面涉及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属于在生活中很常见的剂型。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章节不同内容,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常见药品或者实?H案例、新闻等,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靶向制剂为例,可以结合近年针对各大癌症研发的靶向药导入教学内容;以片剂为例,结合近期各省公布的不合格药品名单中的片剂品种,针对片剂品种质量不合格的具体原因,深入讲解片剂制备中的质量检查项目。结合实际案例的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更深入的讲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特点是生动形象,网络资源特点是丰富多样,而药剂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课程,包括药品制备过程、质量检查等。仅通过口头讲授和板书,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药剂学知识。以片剂制备工艺为例,我们可以引入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现,例如,制备工艺视频、包衣过程的动态图等[2],学生便可直接观察到制备工艺和包衣过程,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授课的多样化,降低学生学习药剂学理论知识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药学相关的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例如:小木虫论坛、果壳网、医药云端工作室、医药经济报等,学生可以密切关注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制药相关知识,政策和行业趋势。

4 深入药厂车间实地考察

药剂学课程属于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很多知识仅靠课堂教学难以理解。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一些药企,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车间参观实习。例如在讲解胶囊剂这一章节,组织学生到企业固体制剂车间参观胶囊剂制备流程,邀请企业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制备流程,深入理解消化课本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实地参观实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实情,即有利于学习课程,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即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企业的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平台。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9

Abstract: Formulaology is an important but difficult TCM foundamental course.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s a way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and interest and to make the formulaology learning not so difficul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teaching measures of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adjusting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s in different TCM major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oven cases, reciting prescription songs, clinical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Key words: formulaology; learning motiva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方剂学是中医学中连接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桥梁课程。方剂学的学习不仅要有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及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又需要有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思维,因此学习难度较高,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成绩不高。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因此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方剂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学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受三方面

第一作者:李君玲,讲师,研究方向为方剂学配伍规律。 E-mail:

*通讯作者:李明,教授,研究方向为方剂学配伍规律。 E-mail:

支配: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交往动机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的、源于外部原因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是为了维护个人自尊心和提高个人地位而努力学习和工作的、源于内部推动力量的动机;求知欲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内部学习动机[2-3]。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本教研室方剂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方剂学课程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进行探讨。

1 明确R捣较颍适应不同“交往动机”

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中不同行业的需要。一门课程讲授成功的标志,亦在通过不同的讲授方法满足不同专业知识的需求。方剂学是学习中医的主要课程,也是中医、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中医、中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明显不同,中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以医师为主要就业岗位,而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则以药师、新药研发和药品推介等为主[4-5]。故笔者认为,在对中医、中药2个不同专业的方剂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应针对其不同的就业方向,选择不同的讲授内容,以适应不同就业岗位的“交往动机”,从而调动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方剂学的积极性。

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教师为其准备了更多的病案讨论、临床见习等机会,符合其未来医师临床诊断、处方的“交往动机”需求,从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讲授过程中除包含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等核心知识点外,适当添加传统方剂的现代研究进展、已上市的常用中成药、方剂的不良反应等实用性知识作为课堂的拓展内容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各专业的学习深度,同时在讲授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时,结合方剂中的配伍核心点,使其知其所以然,促发学生学习方剂学核心配伍知识的兴趣。由于加入了更多新的课堂素材,在选择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授课内容时,应以“必须”“实用”“够用”为原则,对方剂内容进行精编简述,突出中药学专业的特色[5]。

2 难易病案结合,成就“交往动机”与“求知欲”

对于方剂学课程的学习来说,以临床实际案例作为方药讲解的切入点,可有效激发学生对相应处方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其原理类似于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6]。但是,选择什么样的病例更为适合临床教学的讲授是教师面临的问题。目前多数方剂学教师赞同选择发病率高或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典型证候特点的简单临床病案进行病例引入,从而顺利成就“交往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学生座谈中,多数学生也认可这种做法。

尽管如此,方剂学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经典方剂的学习,掌握其配伍规律和组方结构,从而得到“举一反三”“知常达变”的效果。通过易引起学生兴趣、证候典型、浅显易懂的病例,固然可以较容易地导入所要学习的方剂,但是重复简单的临床病例又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下降。而中医临床的重要核心是证候,只是引用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某一典型疾病病例容易使学生产生专病专方的误解与记忆,却会忽略中医以“证”为核心的治疗理念。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指出,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7],只有在不断解决旧问题,又面临新的更难的问题时,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才不会减退。因此笔者认为,在方剂学课堂中除需引用一些典型病例外,还要收集一些疑难杂病等非典型验案作为学生的病例讨论,以学生作为主体判定该案例应当使用何种处方。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可以使学生掌握中医以“证”为核心的治疗理念。只有把握好患者的核心病机证候,对证处方,才能效如桴鼓,达到讲授中医方剂学的最终目的。

3 方歌自编,促成“成就动机”

方歌因其以诗歌形式表现,朗朗上口,便于掌握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及配伍特点,因此方歌背诵历来是教师所推崇的记忆方剂的有效途径。尽管经典的汤头歌诀及各版教材所列出的方歌都是经过前人的仔细斟酌与锤炼而成,但是学生在背诵时难免有为背方歌而背方歌之弊。对于考试时所面临的药物组成、主治病机等相关考题,可能能通过背方歌迎刃解决,但是在遇到临床上的实际病案时,则可能由于没有从理解角度对方歌进行记忆,从而不能迅速想到对应处方。因此,与其要求学生严格遵照汤头歌诀进行背诵,不如鼓励学生自编方歌。前提是教师对方歌组成提出要求,如必须包含药物组成、主要配伍、针对的病因病机等,定期组织学生对自编方歌进行展示及解说,教师进行点评,奖励优秀。通过赋予学生编方歌的作者身份以及奖励的激励作用促成“成就动机”,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方药组成配伍的兴趣,达到方剂学学习方药组成配伍内涵的真正目的。

4 临床见习,成就“交往动机”与“求知欲”

方剂学是中医学中连结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是学生通往临床学习的入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理论联系实践思维的最佳时期。因此,在方剂学开课的同时,即可组织学生进行一定量的临床见习活动,尽早成就其“交往动机”与“求知欲”。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可安排学生跟随名老中医门诊抄方。要求学生在方剂学课程结束后,完成一份临床验案品评,并组织开展相关病案分析组会,教师进行点评。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安排去临床药房尤其是中成药房进行实习,同样要求学生在方剂学课程讲授完毕后,完成一种中成药使用病种的调查并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有了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交往动机”与“求知欲”,增加其学习方剂学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要求学生完成验案品评或者中成药使用规律的调查作业,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方剂学中的内在配伍规律及临床实际运用,寻找方剂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契合点,从而达到学习方药组成配伍内涵与临床应用的最终目的。

5 科研创新,激发“成就动机”与“求知欲”

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普通教育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研究和自主思考的能力[8]。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方剂学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经典方剂的配伍组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配伍规律组成新的方剂,以适应临床中“证”的不断变化。这种临床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方剂学教学的核心难点。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主要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与方剂学的灵活掌握配伍方法的目的相契合,因此将方剂学教学与实验相结合,鼓励中医学专业学生运用所学配伍规律,熟练变换中药组成各种方剂,并通过实验课方式对其疗效加以验证,恰是一种极好的强化配伍理论学习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实验结果是否与自己的预期目的相符又可促成学生的“成就动机”。

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方剂学创新教学的目的在于为未来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奠定基础,学生应结合目前的常见病,查阅相关文献,从所学方剂学中选择名方,结合当今新药研制、剂型改革、成方改良等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研讨,设计科研思路,撰写科研方案和标书。教师对其方案进行点评,并可选出优秀方案推荐参加课外科研比赛项目等。通过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可有效激发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求知欲”与“成就动机”,调动其学习方剂学的主观能动性。

6 小结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解决其在方剂学教学过程中学习难度大、学习成绩低的有效途径。中医、中药学专业因就业方向不同,决定了方剂学讲授内容有所不同,只有密切结合其就业方向,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验案的导入是引а生临床思维的重要方法,难易结合方可成就其“交往动机”与“求知欲”;鼓励学生自编方歌,对方歌进行讲解讨论,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方剂深层配伍的含义;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法,适时组织临床见习学习,遇到问题,从方剂学课程中寻找答案;创新才能进步,方剂学课程中添加科研创新元素,培养训练学生科研思维的能力。然而上述措施实施的重要基础是需要有一定的方剂学课时量以及尽可能的小班教学来保障,如何调整方剂学的教学课时是我们今后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文彬,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6.

[2]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42-244.

[3] 王璞,王亚旭,王嘉伦,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和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2):18-20.

[4] 贾波,刘兴隆,张小丹,等.基于培养目标的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堂教学探讨[J].现代中医药,2015,35(5):201-203.

[5] 王璞,董玲,王聿成.适用于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7-8.

[6] 苑述刚,阮时宝,马少丹,等.《方剂学》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光明中医,2014,29(6):1341-1342.

[7] 戈芮卿,宋颖洁.试论成就动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学周刊,2014(6):10.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10

1 推理分析教学法又可称之为“方证分析图解法”

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优秀的特点。它是在PBL学习法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适合方剂学教学一种学习方法。目前PBL已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教育组织的认可。但在方剂学教学中,则显得效率很低。无法保证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难以适应当今知识更新快、容量大的知识爆炸时代。

推理分析教学法是克服传统医学教育弊端、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对具体方剂所涉及的病证进行疾病发生发展情境模拟诊治,既建立一定的学习情境,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疾病发展趋势的各种可能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

2 推理分析教学法的本质

推理分析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课程学习进程中,将学生置身于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的模拟情境之中,以积极主动的身份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对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推理分析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一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推理分析正是以映射真实疾病的本质为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协同作业,并在协同作业中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推理分析中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所有者和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激发学生思考;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情境的设计和引导,紧紧牵住学生的思维,将理、法、方、药全面剖析和理解,并询问学生的思考情况;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在全面激发思维前提下,完成所学。

3 推理分析学习法的目标

推理分析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该学习法的应用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载体,而是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和吸收、融合和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对新问题的评价能力等等。

4 推理分析学习法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中医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但方剂学又不同于中医基础、诊断、中药等基础学科,方剂学更象一座桥梁――将中医基础学科和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联系起来。方剂学的内容不但涉及基础、诊断、中药等基础知识,还涉及到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内容,方剂学中的每一首方剂就是一个完整的病案,是理、法、方、药的全面反应,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一首方剂就是一次完整的辨证论治的载体;因此方剂学所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涉及到临床诊病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单纯从理论上学习方剂学,只能是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平面的、单元的理解,而不能对各科知识全面的整合,并形成能独立进行辨证论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推理分析法引入方剂学教学,必然能增强学生将各科整合学习、融汇相关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方剂学的学习从机械的死记硬背进入到更高的层次,即多环节、多学科的整合学习,比如在“逍遥散”的推理分析教学中,可以不按传统的从组成、功效、主治、病机分析、立法用药、配伍意义等层次进行讲解,而是选择合适的“逍遥散”病案,阐述发病过程,让学生自我分析病因病机、确立治法、组方用药、分析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从而达到对“逍遥散”这首方剂的全面学习和理解,而又从整体上把握的该病的辨证论治的全过程。而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或错误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并做必要的点评和补充;因此,从方剂学学科特点来看,将推理分析学习法引入到方剂学的教学中是可行的。从多年的方剂学教学中,体会到推理分析学习法是方剂教学最佳教学模式和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5 推理分析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及心得

笔者从1986年在方剂学的教学中采用“方证分析图解法” ,即推理分析法,感觉此法具有简捷、高效、实用的特点。在同一板图中可实施“正推”即症、证、法、方、药;和“逆推”按教材顺序即方、法、证、症。并可借助图演过程提出很多问题。――例如“从气与血的关系探讨补气和补血的配伍特点” 围绕这个问题又提出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如“补气时可以配伍少量的补血药吗?为什么?有什么理论依据” ,“补气时必须配伍少量的理气药吗?为什么?有什么理论依据” 等等。另外方剂配伍的君、臣、佐、使只是构成综合作用而逆其病理吗?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均逆其病理。是否还可以采用符合脏腑生理特性的配伍,象逍遥散、其治疗需符合肝脏的生理特性“体阴用阳” 而养血舒肝,既白芍配柴胡;六味地黄丸的配伍需符合肾脏的生理特性“肾司开阖”而补泻结合,既熟地配泽泻; 即顺其生理特性而制方。经过讨论之后,由老师进行必要的点评,纠正出现的错误观点,将学生提出的新的但阐述不深的观点加以点评,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推理分析学习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探索应用,我们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1)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该学法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大部分同学能精心思考。讨论热烈。过去沉默的同学也活跃了很多。

(2)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在课余查阅了较多资料,拓宽了学生对补气、补血等方剂的理解,对方剂组成原则的君、臣、佐、使也有了新的理解。起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11

快乐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动作、言行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从中感到得到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主客观困难的超越感、人际关系和谐的温馨感,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1]。《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中药学的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本科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部分本科生对中药药剂学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在本科生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本文就快乐教学法在本科生中药药剂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1.总体掌控、个体分析

在统计里面,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面向的是临床病人。如果把中药学专业知识教育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中药药剂学只是其中一个体。这就要求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和相关学科如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物分析学及中医中药理论基础等之间的联系。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如果把中药药剂学当作一个总体,其中每一章节、每一单元操作、每一中药剂型均可看作是一个个体。如果把中药剂型作为总体,固、液、气及半固体剂型即个体。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体掌控、由总体到个体,再到总体。

2.教学方法多元化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黄甫全教授认为,教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第一层次是原理性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注入式等。第二层次是技术性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第三层次是操作性教学方法。中药药剂学是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较多,其教学方法应采用多元化模式。如以讲授法或注入法讲解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以实验法或演示法介绍制剂单元操作及制备工艺流程,以启发式或讨论法分析制剂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以讨论法或练习法学习中药药剂学中涉及的基本公式及计算等。另外,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亦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相对积极、和谐、轻松的环境下,完成教学过程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教学系统,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课堂教学知识量、增强课堂教学直观性、形象性[3]。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视频、动画,甚至广告及国内外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接受到立体的新知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如利用图片介绍剂型及设备,采用动画展示工作原理及制备工艺[4],通过视频了解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等。在讲到具体剂型时,可结合电视、电影广告,如板蓝根颗粒、速效救心丸、咽立爽、蜜炼川贝琵琶膏、小儿退热贴等。有时亦可结合国内外新闻报道如毒胶囊、塑化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等。

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5],不断探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简单、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老师快乐教、学生快乐学,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晓亮.快乐教学方法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6):16-17.

[2]王英姿,杜守颖,张胜海.《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1(19):73-74.

[3]李莉.多媒体技术在本科生物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信息技术,2013:230-231.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12

1 方剂学案例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方剂学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其内容包含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内科及妇儿科、皮肤科、外科等多学科内容,因此其包容性非常强。方剂学重在阐明方剂的配伍理论及其临床运用,传统的方剂学教学仍然通过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的顺序进行平铺直叙式的教学模式为主,不利于学生对具体方剂的理解和分析,而中医临床一般是按照理、法、方、药的过程来诊治病人,即“四诊合参(辨证)一确立治法一遣药组方”[1]。案例(病例)教学是符合疾病诊疗过程的教学模式,应该成为方剂学教学中的主体模式之一。

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在中医院校更为明显。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医院进行。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医医院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需要[2]。因此,案例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补充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医院培养的不足,为学生早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3]。

2 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1.1 案例的设计

分为三类案例进行设计,分为文字案例、口述案例和多媒体案例三种,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以文字案例为主;为了保证真实性,相应的加部分口述案例和多媒体案例。以章节为单位,每一章(节)编排一个典型案例。文字案例由教师选择临床典型病例,或者选自典型医案,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口述案例是病人自己叙述主诉、症状、病情、用药等资料,配合体征的图片;多媒体病例就是医生和病人诊疗互动过程的录像。

1.2 教学的组织

(1)文字案例教学:老师将设计好的案例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准备背景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不超过10人,每班不超过30人,分三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入到讨论中,并适时的予以引导和指导,掌控课堂进度。这种模式由于学生预先有背景知识的准备,往往能够讨论深入而热烈;同时,由于要准备背景知识,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多媒体案例教学:包括口述案例和录像案例,这些案例提前并不让学生知晓,而是在课堂上即时播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不超过10人,每班不超过30人,分三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的予以引导和指导,培养学生快速收集资料和进行诊断、处方的能力。

3 方剂学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突出方剂学学科特色,避免搞成内科学案例教学

方剂学固然涉及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内科及妇儿科、皮肤科、外科等多学科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重点在于阐述药物配伍、治法和主治病证的关系,其中配伍是方剂的灵魂。因此方剂的案例教学,应该重点讨论遣药用方。

3.2 弱化教师角色

教师虽然从案例的设计到案例教学的开展中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但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和创造的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必须弱化教师的教师角色。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当主持人参与到其中,对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讨论予以引导和指导。

参考文献

方剂学教学论文篇13

二、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

1.传统的药剂学实验

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常采用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学生按教材上的实验内容和方法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师给予学生的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机械式操作,结论性结果。相对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操作、问题型结果相去甚远;它所带来的后果是:①实验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过程死板,学生缺乏实验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②教师指定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学生缺乏创造、改变实验条件的机会,灵活性严重不足;③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实验,目的性不强,实验技能的培养达不到预期效果;④如此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在操作技能、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药剂学实验课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任务[3]。

2.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

我校药剂学教研室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上不断努力,将药剂学实验设置为三大部分:“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常规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常规综合性实验在各高校中普通应用,已经基本成熟。而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的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以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该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出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部分本科院校已开始对药剂学自主实验进行了探索[4],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校药剂学教研室在对比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选择了浸出制剂作为自主设计实验对象,所谓浸出制剂是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材(动、植物)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药物制剂;具体剂型包括颗粒剂、片剂、丸剂、酒剂、酊剂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为5人左右组成一个小团队,每个团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资料后选取一个浸出制剂作为实验课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查阅文献 、选取处方、设计方案、准备实验用药材及原料及提取分离、制剂成型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均由学生自己完成,指导教师仅参与方案的可行性探讨及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我校药剂学教研究曾于2011年针对09级药学专业学生展开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结果,于2012年进行了立项研究后,继续对10级、11级、12级药学专业开展浸出制剂的自主设计实验。通过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具体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药剂学方面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缜密的科研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对学生在实习前对药学专业课程的整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即将踏进工作岗位时将药学专业各学科知识贯穿起来应用。

三、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与药学专业相关实验实训课程的整合

1.与药学文献课程的整合

文献检索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科研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图书馆有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源,亦可通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查询高质量的信息。可单纯的课堂授课或简单的实践课并不能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实践技能。通过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学生对文献的检索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并学会在大量的数据资源和工具书中选择对实验方案设计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这是对文献检索最有价值的体验,是通过简单的课堂学习不能获得的技能。

2.与生药学课程的整合

学生在方案通过可行性论证后,开始选购处方中的原料药材。在这其间,学生需要亲自去药房购买药品,为了保证所制备的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对以饮片为主的原料药材进行品种、品质的鉴定,这使生药学课程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具体的应用,于生药学课程来说,是难得的一次实践体验。

3.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整合

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是以浸出制剂为主要原料进行制剂成型工艺的探索,其中非常重要的工艺设计就是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每个小组根据不同的处方设计不同的提取工艺:其中包括各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应用,如煎煮法、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亦有提取条件的选择,如溶剂种类的选取、溶剂倍量及提取次数的确定。每个小组的分离提纯工艺设计也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天然药物化学具体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此过程相当于一个系统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天然药物化学的实践技能,并提高了对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与药物分析课程的整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