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案实用13篇

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教案篇1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要特别注意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指名读)

师: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在默读中教师再次强调上面的要求。并且说同学们可互相商量)

师:好,让我们集体研究一下。大家来看赵州桥。(出现幻灯棗赵州桥彩色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是什么呢?(同学们认真观察后纷纷举手)

生:它跟别的桥不一样,别的桥棗(没说上来)

师:不要着急,坐下,一会儿想起来再说。后边那个同学说。

生:赵州桥和别的桥不一样,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

师:噢,他注意观察,认真看书,抓住了一个特点。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什么呀?

生:拱形的大桥洞。

师:对,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继续研究,还有什么特点?

生: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

师:噢,他又看出了一个特点。两边,哪两边呢?讲清楚。

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好,这就清楚了。小桥洞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什么形状的?

生:拱形的。

师:小桥洞。这就是第二个特点(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大家观察得很好。下边咱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课文,不要拉长声。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谁还有不懂的地方?

生:横跨怎么讲?

师:后边那位同学告诉他。

生:就是横着跨着。

师:对,就是横着跨在河上。还有不懂的地方吗?都懂了。好,让我们看下一段。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谁用一句话告诉我?

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这一段写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

生:是写赵州桥的美观。

师:几位同学说得不一样。那位同学说写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是这段的主要内容。这两位同学说写赵州桥的美观,也是这段的主要内容,其实他写栏板上的雕刻,栏板上的雕刻又怎么样呢棗生:美观。

师:对了。咱们的意见是一致的,这一段是写它的美观(板书:美观)。写赵州桥美观的这一部分,大家看看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师:(板书:图案)你们看有几种图案?

生:写了三种图案。

师:哪三种,一种一种地说。

生: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师:这里面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什么叫戏珠?

生:飞龙是什么样的?

生:“抵着”怎么讲?

师:这都是描写龙的动作的,我这儿有几幅图,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幻灯呈现桥面图,老师边指边引导)这是棗

生:栏板。

师:栏板上雕刻着棗

生:精美的图案。

师:(幻灯呈现彩色图棗两条相互缠绕的龙)这是第一幅图,谁能想起这是书上的哪句话?

生: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师:这个句子懂了吗?

生:懂了。

师:大家再看第二幅图(幻灯呈现飞龙图)。龙周围是云彩,这两条龙似乎飞起来了,这叫什么龙?棗

生:飞龙。

师:这两条龙前爪怎么着?

生:相互抵着。

师:什么叫“相互抵着”,懂了吗?

生:懂了。

师:它们的头向什么地方望?

生:一条向后望,另一条也向后边望。

师:这就叫各自棗

生:回首遥望。

师:大家再看第三幅图(幻灯呈现双龙戏珠图)。两条龙中间是什么呀?

生:珠子。

师:这就叫什么?

生:双龙戏珠。

师:两条龙在玩这颗珠子。这三幅图都看懂了吗?

生:看懂了。

师:课文写得多好!你们再读读这段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这段课文,又让一名学生朗读一遍)

师:好,请大家看黑板(指着板书小结)这样一座设计独特、雄伟美观的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

生:隋朝。

师:设计人是谁呀?

生:石匠李春。

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所以,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生质疑后,指名通读全文。下课)

第二课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得很好。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赵州桥》。赵州桥这篇课文,跟咱们以前学过的别的课文有点不同的地方。咱们学过的好多课文都是写事的,写一件事。咱们想一想,赵州桥这课是写事的吗?

生:不是。

师:它是写物的,写一座建筑。将来咱们到工作岗位也好,今天咱们学习也好,常可能遇到写一个建筑,写一件东西。比如我们秦皇岛,有一个闻名的山海关,假如你到山海关去了,别人没去过,向别人介绍一下,那你就写棗山海关。那篇文写出来的话,就跟我们这篇文的形式差不多。(提高声音,强调地说)所以这节课,我们好好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把闻名世界的赵州桥写好的。在写雄伟而美观的赵州桥的时候,他是怎样想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节课研究这个问题。大家把书翻开,看看作者先从哪方面写的。谁来说说?

生:先写的是赵州桥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间建造的,是谁建造的。

师:这位同学很动脑筋,课文先写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先给赵州桥一个很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下面就讲了为什么世界闻名呢?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所以第二段就写的是什么?

生:设计特点。

师:第二部分接着就写它设计的特点。写它与其它的桥不同的地方。除了写它的设计特点以外,还写了什么?再看,你说。

生:还写了赵州桥坚固不坚固,美观不美观。

师:你用的是疑问语气,应该用肯定的语气说,再说一遍。

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对。所以第二三部分写的是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和它的美观。最后,第四部分,一座这样雄伟、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什么棗

生:智慧和才干。

师:现在我们来看,作者怎么写的赵州桥呢?(指板书)先写赵州桥建设在:

生:■河上。

师:它是隋朝的棗

生:石匠李春设计的。

师:接着就写这个桥设计上的棗

生:特点。

师:和它的棗

生:美观。

师:最后,指出这座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棗

生:智慧和才干。

师:下边,咱们再细致地研究,看作者怎么写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找找是哪一段?

生:第二段。

师:看看这段共有几句话?

生:五句。

师:噢,没看清楚。再看。

生:六句。

师:几句呀?

生:六句。

师:第一句怎么写的?

生: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写它的概貌,就是说赵州桥给人一个总的印象是棗

生:非常雄伟。(板书:雄伟)

师:第二句,你说。

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第二句就写这个桥的长、宽。

(板书:长、宽)

(老师让一个学生朗读第三句,接着又让另一个学生读第四句)

师:谁说三、四句写的什么?

生:这两句写的是桥的特点。

师:对,很动脑筋。第一句写赵州桥的雄伟,第二句写赵州桥的长和宽,第三句就开始写什么呀?(指上节板书)

生:特点。

师:第四句也写它的特点。看看第五句。

(一个学生朗读第五句)

师:你们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生:写的是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大桥洞上面的四个小桥洞流过。

师:这么复杂的话他说得很清楚。换句话说,这第五句写的是四个小桥洞的棗

生:作用。

师:最后一句,第六句。你读。

(一个学生读第六句)

师:这又写的是什么呀?

生:水流过……

师:别着急,再想。你说。

生:写的是桥的设计。

师:还不全面,你说。

生:写的是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师:一个创举,下面又接着写这样设计的好处。所以,第六句是小结。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它的好处是棗把这个长句子再读一遍。

生: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在上节板书的边上又加写了:创举;既……又……)现在,我们来看,写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这部分,作者先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一句话,给人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写有多长多宽,具体地写是什么样的;最后,做了一个小结:这是个创举,既减轻了河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个顺序,作者这个想法,你们记清了吗?

生:记清了。

师:按着这个顺序背一背。

(老师先借助板书引导着背诵,然后自由背诵,最后,又借助幻灯上的图集体背诵。学生基本上能背下来。)

师:很好,同学们背得差不多了,下课后再念念,把这段课文背熟。下面,我们看看写赵州桥非常美观的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了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师:这样的图案有几幅?

生:三幅。

师:好,现在谁说说这几幅图是什么意思?先看第一幅图。(再次复映图片)

生: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师:第二幅图。

生: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师:第三幅图。

生:双龙戏珠。

师:把这三个图案都写了,最后一句是怎么写的?你读。

生: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又让学生集体读一遍)

师:(总结)这段的第一句,说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告诉我们这段要写美观(指前节板书:美观)。下面三种图案分着写的,你们说,最后一句是写什么?

生:写的是栏板上的图案精美。

师:是指一个图案吗?

生:描写栏板上刻的全部图案的精美。

赵州桥教案篇2

生1:我觉得是文章第二小节的第1句“赵州桥非常雄伟”。

生2:我觉得是文章第三小节的第1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请说说理由。

生1:文章第二小节的第1句写到“赵州桥非常雄伟”,而下面的文章就是在写桥的雄伟,所以说这一句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就是中心句。

生2:不对,这篇课文除了写桥的雄伟,还写了桥的美观,有两方面,而美观这一方面是“赵州桥非常雄伟”没有提到的。

生3:我同意生1的意见,课文写赵州桥的美观事实上也在写桥的雄伟。

……

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这很好。究竟哪一句是中心句呢?我们先好好地读一读课文,在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后,再来思考回答这个问题吧。接下来,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两个小节,想一想,赵州桥是怎样的?

(学生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赵州桥是怎样的呢?

生1:我从桥的长和宽中感觉到了桥的雄伟。

生2:从这么长的桥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感觉到了桥的雄伟。

生3:我从既……又……感受到这种设计使桥更为坚固。

生4:我从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知道了桥的美观。

师:同学们,桥这么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接着学生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

师:同学们,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生:是一座雄伟的桥。

生:是一座坚固的桥。

生:是一座美观的桥。

板书:坚固美观

师:现在请你们速读课文,想一想中心句是哪一句?

生(齐声):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是的,这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前半句是对上一小节赵州桥坚固的总结,后半句就要写赵州桥的美观了,如何美观呢?就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有的……还有……所有……”其实这句话不仅是这段的中心句,而且还是上段和这段之间的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文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眉目显得更加清楚。以后如果我们寻找文章的中心句就应该特别注意这种过渡式的语句。

教学评析

一、舍宾突主提纲挈领

中心句最能体现文章的主要意思,也就是文章的灵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抓住中心句进行教学,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挖掘课文中的中心句来组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文章,如果按照一般的上法,自上而下一节一节地感知课文的话,就缺乏整体感,上出来的课零碎、琐屑。该教师大胆地采用了找出中心句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读课文,寻找可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不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的脉络、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而且在研读中让学生感悟到字里行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二、避实就虚欲擒故纵

当老师抛出问题后,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一时之间讨论变成了争论,学生各执一词,也说服不了谁。其实课文2.3这两小节各自抓住了赵州桥的特点,共同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写,而全文的中心句应该是第2句,既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又写赵州桥的美观。由于是三年级上学年学生,他们刚接触到段的教学,有些学生思维还没有拓展,阅读能力也不是很强,一时理解不了课文内容,因此不通过深入研读和体会,有一部分学生是无法领悟到的。在此情形下,老师没有让学生继续与这个问题正面交锋,而是很巧妙地把“哪一句才是文章的中心句”这个问题暂时放置一边,转而要求学生研读课文,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一说哪一句才是中心句。不但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而且让学生读出了语文的真味。

三、水到渠成画龙点睛

由于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知经验,已经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因此当老师再次提出“中心句是哪一句”的问题时,他们几乎是不假思索便答出了“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而在此基础上教师趁势不但做了小结,而且作了点拨,真可谓画龙点睛,不但把这堂课点活了,而且把学生的思维也点活了。

赵州桥教案篇3

高中数学对学生数学思想、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高中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改变传统纯理论知识的灌输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去理解数学、懂得数学,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使数学变成其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对数学产生好奇心理,进而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一、引入实际生活为教学背景

教学经验让我们知道,教学的本质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单单是知识点。作为高中生,刚刚进入一个更深层次、更宽广度的数学学习阶段,对新事物、新知识点都有着较为强烈的感知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份感知能力开展教学工作。诚然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数学却有着强烈的应用实用,高中生经常抱怨数学学不会,数学难懂,学习压力大。

这是因为他们只看见了数学的教学点,并没有看见数学的应用面。根据高中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规律,教师应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不是用书本中条条框框的即成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天性进行束缚。不能把知识点弄成食物一样去喂学生,而要让数学像美食的味道一样吸引着学生去寻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食欲。这时就有人要问了,那要怎么办?怎么才能让学生产生“食欲”?生活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好的交流媒介。

我们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现象,使学生根据生活现象思考现象背后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改变以往沉闷、低效的课堂形式,一举两得。

比如,上高一第一堂数学课“集合”,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让学生对这一概念进行充分理解。因为这是高中第一节课,所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熟。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为“集合”这个概念预热一下,让每个同学介绍自己,然后老师介绍自己;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校”、“班级”、“男学生”、“女学生”这几个词汇,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自己和这几个词汇之间存在哪些关系,自己又可以归到哪几类里面;这时学生略经讨论就能归纳出自己所从属的词汇,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元素在集合中的意义;教师再推出“集合”这一概念,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中的子集、空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等。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巧妙地转化为数学方式进行解决,进而引出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对“集合”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对数学转化思想的认知,进而为学生树立初步的数学思想。

二、增加历史案例为教学内容

赵州桥教案篇4

千年的人文荟萃造就了今日的赵州,

犹如这梨花灿于枝头的春季,

香远益清。

在赵县南庄梨园的一个角落里,有一棵每年最先开花的树,在周围的枝丫间还是含苞未放的时候,它的花就已经热热闹闹地缀满了,仿佛在号召别的梨树,也仿佛在向人们传递花期到来的信息。而人们也是一直关注着这棵树,看到它的花开就会互相转告“今年的花要开了”。

占地25万亩的赵县梨园每年春天对于人们的意义早已超过了春华秋实,那一番飞雪蔽日,含烟带雨的景象远近闻名,人们把这里的4月当成一个节日已经有7年了。花开的时候,枝头是纷飞的蜂蝶,树下是陶醉的游人,花海中的赵县在这春天特有的节日里显得别致而生动。

梨花,有着一种朴素的美。同是开在春季的花,梨花不像桃花那样妖媚,也不像樱花那样娇贵,它让人觉得是平民百姓的花,这不仅是因为花落了会结出爽口美味的梨果,还因为梨花本身实用,当它们还灿于枝头的时候就有许多在“疏花”的过程中被摘下用来提取香料和化妆品中的重要元素。

清水芙蓉、玉壶冰心是文人墨客们历来看重的品质,梨花的朴素和洁白使他们的这种追求有了依附,他们也因此而关注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不用说了,还有李白的“梨花千树雪”,吴承恩的《梨花诗》赞曰:“千花万花不甚爱,只有梨花白恼人,肠断当年携酒地,一株香雪媚青春”……

听当地人讲,虽然现在梨园引进了许多新的品种,但是传统的雪花梨和鸭梨还是赵县梨果种植的主打产品,种植的时候有意将这两种梨树混合,为的是这样授粉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赵县的梨是出了名的,从史志上看,汉代开始种植,到了南北朝就已经成为“宫廷贡品”,晚清时期,东北一带不少村庄的梨树都成片成林了。赵县的梨果个大、型美、色泽金黄,到9月中旬成熟的时候,整个梨园芳香四溢,数里可闻。这时不仅是梨树的主人,附近的旅游人士也会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欢声笑语回荡在梨园,又是一番节日的景象。

赵州・访古

赵县,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物荟萃,现有国家、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艺术更是多姿多彩,主要有赵州战鼓、扇鼓、背灯挎鼓、二月二龙牌会、舞狮、龙灯等。位于赵州桥公园东侧的赵州民俗一条街,并不幽深,却内容丰富,是赵州民俗文化和世界桥梁文化的浓缩。其中,民俗博物馆展示了多姿多彩的赵州民俗风情。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独特的地方风物小吃,还可选购赏心悦目的古玩字画、工艺纪念品等。

龙牌会

“龙牌会”是个传统文化庙会,其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个部落首领共工氏,人面蛇身,能耐很大,带领部落打猎为生,后来有个叫颛顼的人与共工氏争地盘,二人大战起来,共工氏被打败。共工氏的儿子勾龙,带领部落来到范庄一带另辟天地,那时范庄村遍地洪水,无法耕种。他带领部落族人治水造田,栽培谷物,部落在那儿生存下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谁知颛顼又生侵吞之心,又一次赶来,将勾龙部落围困起来。颛顼要勾龙让出首领地位。勾龙为了避免战争,拯救部落,化作一道白光,变为一只白蝶飘然而去。每年农历正月刚过,范庄一带常有白蝶翩翩飞来,人们便认为是勾龙显灵。为表示对勾龙的崇敬,每年农历二月二范庄村民搭吊棚,设龙牌,祭奠勾龙,“龙牌会”就这样延传至今。

薛家烧饼

“薛记烧饼”是赵县独有的风味小吃,系赵县石塔村薛家8代祖传,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如今,赵县薛家的后人正在努力申报中华老字号。相传在清朝咸丰三年,太平军自柏乡攻入赵州境内,与清军在巷内激战时,有一太平军受重伤倒在了薛家大门口。薛家将其秘密救治在家。这一兵勇原是洪秀全的面点御厨,有打烧饼的绝活,便传于薛家,使这种太平天国国宴面点绝活变成了我们今天所品尝的薛家烧饼。

赵州・访古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时节裹挟着千枝万杈竞相绽放的梨花馨香再到素有天下第一桥之称的赵州桥畔访古寻今其乐自融融其意也惬惬

赵州桥

赵州桥,原称安济桥,坐落在赵县城南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州,所以又称赵州桥,又因大桥以石砌造而成,故当地俗称大石桥。

史载,安济桥建于隋代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公元595―605年),由匠师李春监造。屈指算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该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因其结构坚固,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故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又将其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

唐代中书令(宰相)张嘉贞,在《赵州大石桥铭》中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从整体来看,是一座单拱桥。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应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像一张弓,桥面平坦宽阔,成为“坦拱”,兼顾了水陆交通,方便了车马运行。这一石拱是由28道拱圈纵向并列砌成,每道拱圈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又便于单独修补。这样大跨度的坦拱,对桥台水平推力很大,建造难度高。而桥台却是既浅又小的普通矩形,厚度仅1.549米,由五层排石垒成。其地基是承载力较小的亚黏土。在这样的地基上,用这样小的桥台,建这样大跨度的石拱桥,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华北四大胜迹闻名乡里,乡间的男女老少大半都晓得“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而安济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则在于它的“敞肩拱”的创造。在大拱的两肩,砌有四个并列的小拱,既增大流水通道,节省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小拱对大拱的被动压力,增强了桥身的稳定性。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安济桥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受住无数次洪水冲击,八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千载如一日,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河之上。

沐浴着正午和煦的阳光,抚今追昔间,不期然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飘然而至。长长的桥拱上, 年轻的翻译指着一处斑驳的印痕作着蹩脚的解释。 不知在一片嗯嗯啊啊的大呼小叫声中,这些同样年轻的“老外”们究竟明了了几分有关安济桥那个美丽的传说。

“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正如民歌《小放牛》所唱,虽然赵州桥是隋代杰出工匠李春和众多石匠共同建造,但在民间传说中,此桥的建成却归到了巧匠鲁班的名下。

说是昔日,河水浊浪翻滚,汹涌而下,两岸百姓只得靠木船摆渡。一天夜里,月光皎洁,木匠祖师鲁班,赶着白花花的羊群来到这里。瞬间,羊群化作各种各样的石头坐落在河中。鲁班借势挥锤动工,至拂晓时分,一座奇特壮丽的“赵州桥”身披晨曦,婷婷玉立于河水之上。这一喜讯,立即轰动了百姓,也风传到仙界。“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十分惊讶,约了柴王爷一同来试桥。张果老倒骑毛驴在前,驴背褡裢里装着日、月;柴王爷推小车在后,运载着五岳名山。行于桥中心,将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见势不妙,一纵身跳入水中,用手将桥托住,石桥安然无恙。桥身经过这样的重压,也就更加稳固。于是,桥面上留下了清晰的驴蹄印、车道沟,而桥底也留下了鲁班的手印。

美丽的传说寄寓着乡民最淳朴的向往与希冀,也表达着对能工巧匠深深的敬畏。

赵州・听禅

除了欺霜赛雪的“赵州雪梨”和拱桥之祖“赵州桥”,赵县的佛教文化,一样天下知名。

这里有全国最高大、最完美的石制佛教经幢――赵州陀罗尼经幢,柏林禅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观音道场,西林寺塔、真际禅师塔,无不说明浮屠在此间曾经的荣华。

如今,柏林禅寺已重新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佛教盛地,是赵县、石家庄、河北省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每年法事不断,来自世界各地进行佛事交流活动的僧人络绎不绝。

柏林寺

建于东汉末年的柏林禅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了。

按照史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佛教是经由中亚首先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再经敦煌地区,随着汉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军事的行动逐步东传的。经卷的翻译、教义的理解,以及由贵族而至平民的流布,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史料中就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的记载,佛、道混同并行祭祀之礼,教义推行的缓慢和艰难,可见一斑。但是,我们也可以此推断,建于这一时期的这座寺庙,很可能是北方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浮屠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布道的开始,于今已无迹可寻了。由汉至今,千余年的岁月,源自“天竺”的这一宗教文化,于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唐代的柏林禅寺名为观音院,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很可能是当时中国佛教传播的一个中心。据介绍,赵州佛教宗派“成实宗”曾经盛极一时,唐僧玄奘入竺前,曾至这里深入研习;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经,也曾在距此一步之遥的开元寺,写下驰名中外的《入唐求法巡礼记》;如今,日本的僧人仍尊柏林禅寺为“祖庭”。

柏林禅寺的昌隆,得益于从谂禅师的驻锡,他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传播,使得“赵州和尚”天下闻名。

从谂禅师一生的志向,在于“探玄究理,传禅弘法”。他大约在唐武宗会昌六年后,周历天下时途经赵州,“应四众恳请驻锡观音院”。

从谂属禅宗六祖慧能所传之法系,为南岳下三世法嗣。据载,因其禀赋异,授受正,造诣深,诱导溥,故其居观音院弘法传禅垂四十载,十方之来瞻礼问道者门无虚日,僧徒弟子遍及南北,时谓“赵州门风”。

唐昭宗乾宁年间,皇帝颁下诏书,加从谂真际大法师号,赐紫袈裟;元代,观音院更名柏林

禅院,住持鲁云法师请于朝,文宗皇帝特赐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号,并于天历三年(1330年)为禅师建塔。清雍正十一年朝廷又加封为圆证直指真际禅师。一个人的影响,竟至于此。

由此,我们约略揣摩,今天柏林禅寺门前的那副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中所说的,不仅仅是寺中保存至今的“真际禅师塔”,更在说,此地作为区域宗教文化的中心,已达千年之久,所传播的要义,已达万里之遥。

“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曾记载三千在家信徒出资参与一次塑造佛像活动的盛况。元初,曾有三任皇帝颁旨诏令地方军政保护这一佛教圣地,免征其赋税。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管理赵州佛教事务的衙门僧正司便设在柏林寺。有时候柏林寺的住持同时又兼任僧正司的僧正―― 一种八品的朝廷命官。

历史上的柏林禅寺,殿阁丛叠,碑碣林立、古柏参天,史称“古佛道场”、“畿内名刹”。后因外强入侵、战乱天灾,加之“”,一度仅存殿基、古塔和部分碑碣、古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以落实,1988年河北省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由省佛教协会管理,在高僧净慧禅师主持下得海内外各方支持,捐资施金,历时十年,使柏林禅寺修葺一新,重新成为燕赵大地的佛教文化圣地。

西林寺塔

赵州桥教案篇5

一、以历史教材为主,呈现各种不同的故事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其课文的内容知识往往过于简单和抽象,让学生对每个事件都仅知一点,缺乏深入了解和探究,对历史发展的各种关系感到十分凌乱和复杂,无法构建属于自己的骨架图。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缺乏动力和兴趣,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其学习历史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策略,本文提出将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以故事的形式将历史事件一一呈现,为学生描绘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赵州桥之前,可以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与赵州桥相似的事情,最后再讲述关于赵州桥的事。如:学生们都知道的汶川八级大地震,却有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工程完好,仅有部分受损,那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可以将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都江堰,设计成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用途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默默地发挥着巨大的灌溉作用,对当地农业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居然还能完好,继续为人民服务,两千多年来的经久不衰,这是一个永恒的奇迹。但是,除了都江堰奇迹,其实在我们教材上也存在这另一个奇迹——赵州桥。赵州桥的设计者李春,是首创世界第一的空腹式石拱桥的设计师。赵州桥经历了多次水灾和地震,最高时可达8级地震,却依然屹立不倒。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赵州桥被命名为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国家赠送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牌为内容的永久性纪念碑牌,这是赵州桥荣获的第十二块铜牌。这时学生对赵州桥必然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趁热打铁,顺势将关于赵州桥的结构和脉络进行梳理,把重点和难点一并道出,让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地解决问题。这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自己的骨架图,提高历史素养。

二、采用探究式的历史教学方式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式,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做笔记,死记硬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如此被动,怎能学好历史呢?这只会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厌倦感,忽视历史的重要性,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历史,自发地研究历史,探讨历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尊重历史,主动地研究和探索历史的真实性,提高对野史的辨别能力。如:在学习《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时,教师可以先给出疑问:3+4+5=1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将3+4+5=1与文中的内容相对应起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结构和脉络,教师可以给出关键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将答案的探究进行到底。如: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方式)、隋的统一(条件、经过、影响)、隋的疆域、隋的富庶(注意思考与大运河的开凿关系)等等,对于贯通南北的动脉部分,则可以给出关键词如下: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大运河通航的影响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文中内容,找到3+4+5=1其实是代表三心+四段+五大水系=一条大运河。其中,三心即为中心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段即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水系即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然后,需要立足于新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对大运河进行总体的客观的思考,如:大运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如: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统一南北;创立科举制以及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给出与大运河相关的阅读材料,设计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采用探究式的历史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能力和素养。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需要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仍需要不断的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让每一个学生人人成人,人人成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广大教师仍需要孜孜不倦地继续坚持育人的道路,创新和改革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赵州桥教案篇6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结合课文知识进行作文教学,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我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的作文方面的训练。

比如在学习了《翠鸟》一课后,我觉得借助作者对《翠鸟》的描写方法,对学生进行动物类的写作训练是一个好时机。于是在讲课中我有意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形象、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这种生活在水边的可爱的小精灵呢?”显然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不知如何回答。我把问题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翠鸟的什么呢?”这下学生比较活跃的争着回答,有的说,“我最喜欢翠鸟的样子”,有的说,“我最喜欢翠鸟捕鱼”……我接着问:“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又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姥姥家有两只小黄鹂,有的说妈妈养着小山羊,有的说奶奶家的大公鸡很可爱,还有的说我家的小猫咪是我的好伙伴……看到同学们的热情被点燃了,我接着问:“大家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小动物也写出来介绍给大家,让大家都喜欢呢?”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好!”“那我们就来认真的研究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是怎样形象、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这种生活在水边的可爱的小精灵呢?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写的呢?。我们可以来学习文章《翠鸟》。”经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动作特点。而翠鸟的外形更是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请同学们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把惹人喜爱的翠鸟的样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同学们很快就说出了文章写了翠鸟的羽毛、爪子、嘴巴等。我接着强调作者可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哪写到哪,随便乱写,而是非常有顺序的描写。你看,在写羽毛的颜色时从头部写起,按照顺序往下写了背部、腹部。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要求读一句翠鸟外形描写观察一下插图,感受作者细致有序的描写。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很多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作文指导的素材。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后,我针对赵州桥一课的的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了作文指导。1、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先总起介绍了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设计者、别名等。然后分着介绍了赵州桥的建筑特点:雄伟坚固和美观。最后总结介绍了其历史地位。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这个描写方法在二、三自然段有很好的体现。比如作者先概括赵州桥的雄伟的特点,然后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桥长、桥宽。让我们对它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可以想象大桥有10个教室那么长;比我们的3个教室还要宽;它全部用石头砌成,构造非同一般,十分气派……当然称得上是雄伟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也是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我引导学生自己去细细体会。3、学习课文的过渡方法。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链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不但承接上文,而且引出下文。告诉孩子们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过渡方法。4、学习文章对精美图案的描写,学会展开合理想象运用排比句。“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样的描写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对同学们说:“我们的家乡也有一座古桥,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它就是咱们的万年桥。大家都去过这座桥吗?”因为我校离这座桥不远,所以都比较熟悉。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这座桥的视频和图片。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仿照赵州桥的写法来写一写万年桥。在写作中要运用1、总分总的结构2、要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3、要学会段与段之间的过渡4、学习“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有一位同学这样进行了描写:“在碧波荡漾的南阳桥上横跨着一座雄伟的古桥,它的名字叫‘万年桥’,从远处望去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所以又叫‘虹桥’。万年桥非常坚固……”在这篇学生的习作里既有总分总的结构,又有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还包含了巧妙地过渡和生动的排比。可以说只要我们老师有意识的加以培养学生还是孺子可教的。

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一次次的课堂作文的积累中,我自身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学生们也打下较扎实的写作基础,真心的希望孩子们不用再为写作而烦恼,让我们为孩子成功的写作而奠基。

郝文惠,丁明明,教师,现居山东青州。

赵州桥教案篇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6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和内容化为具体的场景画面和声音,将枯燥的知识记忆变为趣味横生的探索求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巧妙地使用多媒体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伴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完善,情境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并不很难,方法也有多种,其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能有利地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准备好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按照课件来进行授课了。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教学情境,能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多媒体课件还能使学习内容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

如在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南宋末年,元军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南宋朝廷风雨飘摇,一些爱国将领(包括文天祥)誓死保卫国家的历史画面,在播放到文天祥被捕过零丁洋的画面时,我适时地插入诗朗诵,慷慨、悲壮、激昂的诗朗诵,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文天祥热爱国家,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令很多学生流下了眼泪。他们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这全是课件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功劳,如果单凭教师口说介绍,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抓住机会,我简单地解说了一下,学生也很快就理解了诗句意思,并且背诵了下来。

二、 化远为近,突破时空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选材兼顾到古今中外的名家,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课文中有许多文章需要学生了解某写作背景和作者创作的一些情况,如果单凭教师用嘴说,往往效果不佳。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涉及到的写作背景用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就能突破时空限制,与作者同呼吸、共悲欢,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制台见洋人》节选自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在讲述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鸦片战争的画面,播放了清政府割地赔款的历史事实。然后利用课件简介课文背景材料:《制台见洋人》这个故事发生在晚清。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瓜分,腐败的满清政府一味妥协退让,期望通过割地赔款求得一时安稳,对国内的老百姓,变本加厉地征收重税,对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反抗,进行残酷镇压,以换取帝国主义列强的欢心。课文中的文制台就是这样一个满清统治阶级的典型代表。这样做就把学生带入到了晚清社会那个特定的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制台对下属的苛刻、傲慢无礼、蛮横,对洋人的敬畏、卑躬屈膝,这是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的,要让学生体会和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三、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形象具体,声色兼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以恰当地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针对这一课的难点:“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这一问题,我巧妙地使用了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了卢沟桥、北京十七孔桥、北京的玉带桥、漳州中山新桥、城市立交桥等桥的图片,然后出示了赵州桥的图片,在对比中,学生感受到了赵州桥结构上的独特之处,弥补了建筑学方面知识的不足。后来我根据课件中赵州桥的结构剖面图向学生讲解:赵州桥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是有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型,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即使有一道拱圈坏了,其它拱圈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没有桥墩的赵州桥仍然很坚固。因为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直观的画面图片,不需要教师反复解说,学生就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明白了“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这句话的含义,难点迎刃而解。

四、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在有限45分钟时间内,怎样做到将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呢?答案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能够使课堂成为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高效平台。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时,就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学习了《苏州园林》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幅“学校花园图”,学生的设计各具匠心,我选取了其中的几幅作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他们边欣赏、边品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视野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开阔。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从而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使师生合作得紧密和谐,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赵州桥教案篇8

(一)适当性原则

教师在备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任务后,首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起点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根本,把适当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形成学习目标。

(二)引导性原则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将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通过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创造浓厚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探索性原则

“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学案设计时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总,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热情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科学地设计问题引起探索,适时引线搭桥帮助探索是“学案”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下文中所指到的问题。

二、教学案的设计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例1(幂函数)经调查,一种商品的价格和需求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价格(元) 0.6 0.65 0.7 0.75 0.8 0.85

需求(吨) 139.6 135.4 131.6 128.2 125.1 122.2

根据此表,我们可以得到价格x和需求量y之间近似的满足关系:

y=111.8746x-0.3815192这个关系与函数y=x-0.3815192是相关联的,函数y=x-0.3815192是指数函数吗?

幂函数是在刚学完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之后的一个知识,实际上这个表达式是通过计算机数据拟合得到的,学生目前的水平根本无法探知,教师也不可能提前讲这个内容。学生就不能根据这个情境展开思维过程,只是简单的接受信息,这和“直接问y=x-0.3815192是指数函数吗?”没有区别。

因此,可以对该情境作如下两种改编:

1.请看下列问题:

(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x克,那么她需要付出的钱数y=x;

(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x,那么正方形的面积y=x2;

(3)若正方体的边长为x,那么正方体的体积y=x3;

2.我们前一阶段主要研究这个表达式,若以指数b为自变量,N为应变量引入指数函数y=ax,若以幂值N为自变量,b为应变量引入对数函数y=logax,那么下面我们要研究什么样的函数呢?

但是,在个别班级试上的过程中,发现不是很理想,因为第一个情境对高中生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热情。第二个问题情境所涉及的变量比较多,过于抽象,深奥,有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这两种问题情境都没能很好地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所给的问题既不能完全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也不能离得太远,两种方式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最后我作如下设计:

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今天我们来检验一下你学的怎么样?请大家比较(1/3)0.4和(1/3)0.5, (这个内容是前面的知识,学生立刻都跃跃欲试,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完成之后,教师马上又提出新的问题:那么我们把指数和底数的位置关系互换一下,你还会吗?新知立刻在旧知的基础上产生了,学生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自己会不会,开始自己的尝试,也就展开了思维过程。

实践表明:以上情境既很快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方面获得了发展,将新的知识牢牢地建立在了原有的基础之上,学生学习很有成就感,情绪愉悦。因此这是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案的设计与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案的设计应为学生正确、深刻理解概念、定理、定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赵州桥教案篇9

从读中牵究字。学生自读,朗读时都必须读准每个字的读音,不论是方言造成的声、韵母不准的误读,声调不准或鼻音不分造成的误读或是由于不认真造成的误读,或音近字多音字不分造成的误读,都要让学生听出来并纠正准确,小不纠则造成大误。从小养成学生准确读、仔细听、认真辨的扎实基本功。从写中牵究字,对多一笔、少一点的字,要弄清多一笔多在哪里,少一点少在什么地方,仔细分辨。从小杜绝错别字的出现,严格识字的规范,写字的规范和用字的规范。对形近字和音近字的仔细分辨,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不同之处的区别有什么意义或作用,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的结构不同,用法也不同,让学生自已通过交流、讨论搞清楚。

二、追究“词”

对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加以追究。不仅让学生知道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弄明白意义近在什么地方?意义反又在哪里?对词的感彩加以追究。不仅从表达的程序上加以追究,更要区别褒、贬和中性词的感情程度,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词的感情和意义进行辨别。如:“喜爱”和“厌恶”一组反义词,要让学生自悟意义的相反之处,“喜爱”是表示人的心里愿意接受,而“厌恶”则表示人的心里不愿意接受。意思恰恰相反。“武断”和“果断”是一组褒、贬义词,“武断”是指人做事刚愎自用,不听人的劝言,是批评的意思,是贬义词。“果断”是指人做事坚决不犹豫,是表扬的意思,是褒义词。结合前后句追究词。如“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一句中的“游动”一词,结合前后句理解的意思是:指龙似乎在空中舞蹈嬉戏不停活动的意思。

三、深究“句”

字、词是培养学习提高阅读的基础元素,而句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只有理解了句的含义,文章段、篇的深义才能浮出水面。在阅读中不仅结合上下文深究出每句话的意义,更要弄明白前后句的联系,成因。还要对修辞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的意义、作用理解清楚,才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义教版第六册赵州桥一课第三自然段:“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从哪里看出桥的坚固?又从哪里知道它的美观呢?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自主、合作、探究其答案(第二自然段写坚固,第三自然段写美观),再体会象这样既总结前文又引起下文的句子就是过渡句,过渡句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研究“段”

段是完成篇整个旅途中的每个驿站,只要弄清每个段的意思,篇的意思就一目了然,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心领神会。因此,要抓住句研究段,把一段中的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联系句意知段意。要抓住结构研究段,每段是由几层组成,各层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或联系,段的意义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最后弄清段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要抓住总起句、过度句、总结句研究段。每段中的总起句、过度句、总结句都有含盖段意的作用,抓住后可直接弄清段的意思。如赵州桥一课:让学生合作、探究每一段的意思:第一段写桥的出处和概括。第二段写桥的雄伟坚固。第三段写桥身美观和图案精美。第四段写桥是我国的宝贵遗产。再逆向思考:不这样安排内容行吗?因为,只有第一段介绍了桥是隋朝建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而且是石拱桥,可想当时建桥的不易。它不但建成了,且第二段写桥体设计精妙和桥身的雄伟壮观,第三段写桥的美观图案精妙,才能更准确地托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来。第四段写桥是我国的宝贵遗产是对全文的总结。所以,唯这样安排材料、内容,才能让读者一步步理解文章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赵州桥教案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27-01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特别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

1.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发挥图示、教具的作用,课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并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使学生迷恋,还要把当今的信息输入课堂,使课堂上常有时代的活水流淌,使学生感到新鲜、亲切、有味、直观、生动,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让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和信息载体。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都非常希望学到很多知识。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加大知识信息量,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则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当然,激发求知兴趣,决不等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用知识点燃的兴趣之火,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去获得知识,那样的兴趣才是深沉的、持久的。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执教《林海》《草原》等课文时,教师利用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及歌曲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及时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也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真谛。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示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由嫌幸蛔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毅力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教师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从家庭、幼儿园到学校,学习成了他们主要的活动,为了使他们尽快地将游戏、玩耍兴趣转变为学习兴趣,就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会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并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课文,才会兴趣浓,积极性高。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课的开始,我先挂出的遗像,用黑布做边框,同时播放哀乐,简要介绍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学起来十分认真。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即有游戏,有幽默,有笑声,课堂气氛才会融洽。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需要,我将听录音、讲故事、演小剧等方法引入课堂。

赵州桥教案篇11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想真正地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要想很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懒”一些,这种“懒”,是一种教学智慧,是“智”的另一张面孔。

一、懒是为了不再越俎代庖

语文教学中的“学”主要是靠学生来进行的,教师不要过于勤快,如果出现了越俎代庖的行为,其结果只能是“巧母出拙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能力。比如,在执教《赵州桥》的时候,中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分析赵州桥的坚固时,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座桥是拱形的,下面没有柱子支撑着,为什么能承受住上面的车马和行人呢?为什么说这样的结构是最坚固的呢?”我当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无法解释,心想,与其干着急,还不如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于是,我就对学生说:“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们吧,采用什么方式都可以,你只要解决了就行,给你们十五分钟的时间,开始!”顿时,学生在课堂上热烈地议论起来。有的在做模拟实验,用一张纸做成桥面,两岸用词典代替,桥面平直时,纸无法撑住书;桥面呈拱形时,纸则可稳稳地将较重的书撑起,最后得出结论: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状态承受的力大,赵州桥共有五个拱形,使得赵州桥更为坚固。还有的学生向我借手机用,给他在中学当物理老师的爸爸打电话进行询问,还有的学生跑出教室,到办公室上网找答案……十五分钟一转眼就过去了,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得到答案后的喜悦。

对于这样一个玄奥的问题,我备课时没有想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变得懒了,当即决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实践证明,这要比我直接告诉学生要好得多,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二、懒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想境界首先是要让学生有自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懒”,正是为了把尝试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尝试中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比如,作业的检查可选班级里最好的学生负责检查与评比;课文的背诵检查可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教师只需检查小组长就可以了;作文批改,可让学生先尝试着自己修改,然后小组内交换修改,每一个小组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再交给老师,老师再进行加工润色;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示范后,由学生来点评推荐,再修改,最后用电子邮件发到校刊或杂志社进行发表。实践证明,这样的“偷懒”不但极大地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真可谓是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三、懒是为了课堂资源更好地生成

赵州桥教案篇12

一、引发。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否定错误的说法,或弥补疏漏之处。例如:

①师:《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要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

生:我认为中国石拱桥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外观美丽,一个是结构坚固。举赵州桥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巧妙、坚固,举卢沟桥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美观。

师:你的意思是说赵州桥的结构好,卢沟桥的外形好。反过来就是说,赵州桥外观不太好,卢沟桥又不太结实。

生: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两座桥的结构、外观都好。举赵州桥是因为它是独拱桥,而举卢沟桥是因为它是联拱石桥。

这例中,学生先前的回答显然是错误的。对此,教师没有武断地加以否定,而是循循善诱,最后使学生感悟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进而加以纠正。这样,既使学生懂得了《中国石拱桥》举例的典型性,又感到老师的可敬可亲。

二、换述。在学生以某种表达方式说了一句话后,教师随即特地更换一种表达方式再说一遍,说法有变而原意不变。例如:

②师:那么,什么叫“绝伦”呢?

生:“绝伦”就是最好的。

师:再仔细想想。

生:“绝伦”就是不同一般的。

生:“绝伦”就是没有同类。

师:也就是说,在同类的事物中,没有能够和它相比的。

这句中,用了“也就是说”导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后者归纳总结了学生对“绝伦”这个词的全面正确的理解。

换述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有“也就是说”,“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或者说”等等。

三、反复。针对学生的回答,将它或其中的词语再重复说一遍。例如:

③师:请在“一个……皇帝”中间加一串修饰语。

生:一个愚蠢的、昏庸的、专横的、爱慕虚荣的皇帝。

师:好!“一个愚蠢的、昏庸的、专横的、爱慕虚荣的皇帝。”好!加得好!

师:看来在“皇帝”的前面可以加的词语很多很多……

这里,教师先后将学生的回答重复一遍,同时还将“好”、“很多”作了反复。

四、顶释。当学生说了一句概括性较强的话后,教师用顶真的形式导出第二句,加以补充和解释。例如:

④生:晋祠的水多清静柔。

师:晋祠的水真多,多得随处可见;晋祠的水真清,清得如碧玉一般;晋祠的水真静,静得人们能听得见叮咚的响声;晋祠的水真柔,柔的像飘带一样。

这例中,四个分句的后句第一个词“多”、“清”、“静”、“柔”分别与前句“多”、“清”、“静”、“柔”构成顶真关系,而“多得随处可见”、“清得如碧玉一般”、“静得人们能听得见叮咚的响声”、“柔得像飘带一样”是对“多清静柔”的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解释。

概括起来说,评述性口语具有如下作用:

(一)激励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心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并对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进行评价,对别人的反映也敏感起来。而评述性口语能起到激励作用,如上面例①,显而易见,教师的引发显得豁达、平易,既尊重学生,又信任学生,它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助述作用。

从学生思维的特点看,中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时期,这时形成内部言语的速度快于外部言语的速度,即想得快了,但又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语句表述出来,以致造成讲话时“嗯”“啊”“这个”“那个”等语流中断的语病。这时,最需要的是教师能随即扶一把,给学生的口语以疏导,助其“述”,使其“达”。教师的评述性口语,特别是提示、换述、顶释,能起到这个作用。

(三)解难作用。

从教材来说,有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从学生实际看,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原有水平参差不齐,瞬间思维能力强弱不一,听课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评述性口语能够把话说得详尽,说得显豁,说得舒缓。这样,理解较慢的能跟上思路,理解较难的能化难为易,理解肤浅的能加深领会。

(四)强调作用。

从听课的效果来说,凡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均需强调,便于学生引起注意,加深印象。这里教师的评述性口语,特别是反复、顶释起到这个作用。例如:

⑤师:现在来评说荆轲这个历史人物。请大家踊跃发言。

生:从课文中不难看出,荆轲的思想是为国分忧,报仇雪耻,报效太子。这三者在荆轲看来是统一的,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雪“燕国见凌之耻”。行刺已告失败,面对死亡的威胁,他毫无惧色,大声宣称他的目的是活捉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可见他刺秦王的目的非常明确。

师:好,概括得不错。其思想是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

⑥生:这里的水真绿。

师:绿得成了一大片无瑕的翡翠。

赵州桥教案篇13

一、尊重“独特体验”,巧释疑难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思维方法、情感世界各有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各具特性、千差万别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面对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对一个问题的认知和看法,往往有许多非预期性答案,这些答案就是这些独立个体最具有个性色彩的体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交流,往往精彩之处在于“意外”。《赵州桥》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领悟它的雄伟时,一调皮学生发出这样的质疑:老师,这那会雄伟呀,还不如我们的三明的“梅列大桥”呢!学生的言语,让我顿悟!是呀,孩子说得没有错,当时的赵州桥与现在的桥相比,真说不上“雄伟”。我随即找出梅列大桥图片,引导学生从长、宽、建筑工具上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明白在三千年前,劳动人民凭着日积月累的经验,设计出前无史例的赵州桥,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原本安静的课堂活跃起来了,“赵州桥太雄伟了”“劳动人民真伟大!”真是柳暗花明,学生“独特体验”,解决了难点,使文本的喻意得到升华。

二、抓住“灵光一闪”,诱导想象

课堂是孩子成材的基地,在课堂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是教师的职责。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不确定性,常会使老师措手不及。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奇谈怪想中发现创新的火花,对“奇花异草”精心呵护,及时进行合理的“修枝剪叶”,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出“参天大树”。在教学《美丽的小路》时,引导学生围绕“那条肮脏的小路去哪了呢?”有个学生说“肮脏的小路害羞了,藏起来了。”听了这句话后,同学们都笑了。这孩子的想象太丰富了,于是,放弃预先的设计,围绕“肮脏的小路害羞了”进行追问,让学生展开“异想天开”的翅膀,进行想象,在收到惊喜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妙用“节外生枝”,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应该容许学生在课堂中的“节外生枝”,随机的从中挖掘“节外生枝”中有益的“生成”的资源,从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平台。《山行》一课导入后,我出示了教学挂图,让学生从图中去寻找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并提出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一学生的问题出其不意:“山行,不是在山中走吗?诗人为什么还要坐马车?”一石激起千层浪花,同学们议论纷纷。面对同学们的议论,我没有敷衍了事,而是以这个学生的问题为切入点,巧妙地抓住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朗读三古诗,再看插图,与文本展开更加深入的互动,领会诗人被山中美景色吸引,驻足观赏而发出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节外生枝”变成“不可预约的精彩”。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