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实用13篇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1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设有本科专业9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2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省部级重点学科37个。建有或正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心,其中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为正在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另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4个。2010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列全国高校第一;2011年获4项,列全国高校第五;2012年获4项,列全国高校第四。

华中科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中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35人,有两院院士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3人,讲座教授35人,“”38人,“青年”4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6人,教授962人,副教授1324人。

专业介绍

产品设计: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产品设计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掌握现代设计理论和先进设计技术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素描与色彩、造型设计基础、产品设计基础、视觉艺术表达基础、设计概论、设计方法学、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等重点环节课程。专业系列课程有:产品造型设计系列课程、视觉艺术传达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和毕业设计等20余门系列课程。

产品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上设有两个专业方向,分别为产品设计方向和展示设计方向,一般在大学二年级结束后依据专业兴趣和优势进行方向选择,在艺术招生考试中不分方向,共用一套试卷,均为产品设计方向内容。

毕业生能在国内大型高科技制造企业、跨国公司的相关设计研发部门、中外工业设计事务所以及与展示设计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设计公司等领域从事设计工作,并初步具有从事产品设计及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本专业多名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大赛,获得工业设计界奖——博朗国际大赛中国赛区大奖和红点奖等多项奖励;多名毕业生被国内企业录用,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考入国内外重点高校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与数码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这两个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分别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

培养学生系统地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工程施工技能与管理实践经验及具有创造性的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方向学习的主要课程有:艺术设计概论与设计美学、素描与色彩、设计初步、家具与陈设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建筑室外环境设计、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设计及建筑学、规划学等专业课程。

其毕业生能在专业设计部门(公司)、院校及科研单位从事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的设计、教学与管理工作,并初步具有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数码艺术设计专业方向

培养学生具备数码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方向学习的主要课程有:美学原理与艺术概论、素描与色彩写生、艺术设计初步、构成设计、信息设计、界面设计、数字影音设计、数字娱乐设计、动画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网络设计、交互设计技术等课程。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国家重点发展的创意产业、动、漫与游戏产业的相关领域,包括影视动画、数字娱乐、网络游戏、交互界面设计、移动通讯应用服务、多媒体应用与内容制作、公共信息设施设计、以及新闻和娱乐媒体、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媒体艺术机构等领域的设计、教学与管理工作,并初步具有从事艺术设计及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说明:环境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和“数码艺术设计”的两个专业方向的“设计”科目考试共用一套试卷,均为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内容,新生入校后再分专业方向。

学位授予

以上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合格,英语达到学校规定的水平,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学校设有“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可满足优秀本科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

招生计划

2014年面向广东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招收艺术类本科生163人,文、理兼收。其中,环境设计专业85人,产品设计专业78人。分省招生计划视各地报考生源情况而定,并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报各省级招办公布。录取时,文理科招生计划合并使用。

招生对象报考条件

1.符合艺术类报考资格的有关规定。

2.身体健康,无生理缺陷,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等。

报名与考试

湖北省、广东省以外的考生请持本人身份证、本省艺术类统一考试报考证(或准考证)到我校在考生生源所在地规定的考点报名并参加考试。

广东省考生请登陆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在线报名系统注册报名、网上缴费和打印准考证,并于规定的时间前往规定的考点确认并参加考试。

湖北省考生请登陆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hbea.edu.cn/)进行网上报名,并在我校参加考试。

录取

考生须参加当地省级招办组织的艺术类统考(联考),且成绩达到规定的要求。

我校按照校考专业成绩(注:湖北省考生包含其联考成绩)确定专业合格资格。考生可于3月下旬登录我校招生信息网查询本人成绩,网址为:zsb.hust.edu.cn。

我校根据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在对所有专业考试合格的考生德、智、体、美全面考核基础上,环境设计专业按校考专业成绩(注:湖北省考生包含其联考成绩)×60%+文化成绩×40%的记分方式,不分文理对考生成绩进行排序,由高分到低分录取;产品设计专业按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分文理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复查

新生入学后,需进行复查,如发现不符合招生条件和手续及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考生原户口所在地。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2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熟知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能从事播音与主持、节目编导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专业人才。

毕业生可胜任广播电视媒体、影视制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播音、节目主持、配音及新闻采编、出镜报道、节目编导、礼仪传播等工作,亦可进一步深造,从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招生计划

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类本科生25名,文理兼招,学制4年。

招生对象和报名条件

符合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报名条件并满足以下条件者均可报名:

1、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形象气质佳;

2、无色盲、色弱,无发音器官疾病;

3、普通话语音准确,嗓音条件良好,思维敏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

4、身高男170厘米以上,女160厘米以上。

报名办法

1、学生由本人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申请,登录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在线报名系统,填写报名信息、上载照片。网上缴纳初试报名费100元。报名信息核对无误后打印报名表并加盖申请人所在中学公章。网上报名时间为2014年1月4日——2014年2月12日。

2、现场报到

考生须持下列材料于2014年2月26日到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报到。报到时,考生须提供:

(1)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

(2)报名表;

(3)近期同底1寸免冠彩色照片2张;

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初试合格者进入复试。

1、初试

初试时间为2014年2月27日全天(上午、下午、晚上),初试内容(100分):

(1)特长介绍(时长1.5分钟),40分;

(2)朗诵(自备稿件,时长2分钟以内),60分。

2、复试

初试结束后公布参加复试考生名单与考试安排,考生办理复试手续,现场缴纳复试费150元。

复试内容(300分):

(1)笔试(基础知识及写作),100分;

(2)话题评述(2.5分钟以内),100分;

(3)指定稿件播报(1.5分钟以内),100分。

复试考试时间2月28日至3月1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成绩公布

我校将于2014年3月在本科招生信息网上公布复试成绩,并向合格考生寄发《华中科技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合格证》。专业合格证将按照计划录取人数的1:4发放。

录取

根据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对于取得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合格证的考生,若其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次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85%以上且不低于第二批次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我校将按照其参加我校专业复试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对于专业复试成绩排名前五的考生,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次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85%即可。

若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制定了相关规定,考生还须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要求。

学费标准

10350元/年。

学校每年按程序湖北省物价局报批,最终以物价局批复为准。

监督管理

学校坚持做到标准刚性化、程序规范化、办法公开化和结果公示化。专业面试实行全程录像。学校监察处全程参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测试及录取工作,并负责对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及公开性实施监督。

考生应本着诚信原则向学校提出申请,对于以虚报、隐瞒或涂改有关材料及其他欺诈手段取得合格证的考生,一经查实,取消其专业合格资格;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的,学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或学籍并将其退回生源所在地。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水的社会循环,用科学的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保持良性的、可持续的水的社会循环,是水工业产业的支撑学科。 本专业培养城市水工程和水科学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的市政给排水、建筑给排水、工业给排水、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节水技术、城市水系统、农业给排水等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有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工艺仪表与控制、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程经济、水工程施工、水质工程学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4

  对照表1、表2,在相同职业可比性较大的情况下,男性职业工资要高于女性。除销售代表(医疗用品)这一行业男女性别工资差距不大外,其他行业中,月工资距离都在三百至六百不等,这其中或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性的业务开拓性稍强,获得的提成或奖励较高。

  其次,高薪收入的行业较为集中,基本都集中在金融服务、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服务、采矿和地质学、房地产、市场销售、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新闻传媒行业。

  我们再看一看麦可思公司提供的表3信息,不难发现,就业率高低与今天久已成为关注热点的行业分布、发展及薪资情况有很大的联系。毕业半年后就业率百分之九十以上五十个的行业中,与专业工程相关连的最多,专业直接带有工程二字的就有26个。细分相关行业,主要集中于地质矿产资源类、测绘勘察建筑工程类、金融贸易类、物流交通运输电信电子类、教育医学艺术管理类。

  通过表4所列内容,我们不仅看到高薪行业集中,而且发展的前景好,持续性强,三年的月平均工资水平某种程度上可以表明现代社会最吸引眼球的职业是哪些。

在所列的20个城市中,高薪酬的区域较为集中,主要在东南沿海和内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其中,老直辖市中有北京、上海,经济特区有深圳,广东最多,有广州、珠海、东莞、佛山、江门、中山、惠州等七个城市,浙江有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台州六个城市,江苏有南京、苏州两个城市,一般内陆城市只有湖北的武汉,内蒙的呼和浩特。

推荐专业学校:

地质专业: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华南科技学院(广东)

矿产资源专业: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长安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中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桂林工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测绘专业: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大学、河海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

勘探专业: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吉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建筑专业: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深圳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

交通工程专业: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长沙理工大学、 石家庄铁道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苏州科技学院、扬州大学

中国车辆工程专业:吉林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苏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 、大连理工、西南交大、河海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北京交大、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

软件工程专业: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专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化工学院

金融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

会计专业: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广东商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天航空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南昌航空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西安航空职工大学、兰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北方科技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学院

电力工程专业: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石油天燃气专业: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江大学

计算机软件和应用技术专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物流管理: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交通运输专业: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护理专业 :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中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东南大学、广州医学院、汕头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东医学院、温州医学院、同济大学、厦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5

⑴“地名+大学”,如“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等。

⑵“地名+专业名+大学”,如“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

⑶“地名+专业名+学院”,如“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

⑷“大学名+地名+学院”,如“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等。

⑸“大学名+地名+分校”,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等。

⑹“大学名+专业名+学院”,如“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武汉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等。

⑺“大学名+特殊词语+学院”,如“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等。

⑻“大学名+职业技术学院”,如“武汉科技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

⑼“地名+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等。

⑽“地名+专业名+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如“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等。

⑾“地名+特殊词语+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如“湖北青年职业学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等。

⑿“其他”,如“中南民族大学、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等。

二.结构特点及规律

通过归纳出武汉91所高校的格式类型,可知武汉高校命名时结构上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一)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

高校名称可以分为“通名”和“专名”两部分。通名是指高校的机构类别,专名指区别元素,可以切分为“地名”、“专业名”、“特殊词语”等几类。

⑴通名用词情况

武汉高校名称的通名包括“大学”、“学院”、“分校”、“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院”和“高等技术学院”等七种类型。

⑵专名用词情况

⒈地名。

①所在街名路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武汉市光谷创业街文华路一号)

②所在区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③所在省市名:湖北大学、武汉大学

④所在地邻近的山水名:江汉大学(长江和汉水)、武汉大学东湖分校、长江职业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⑤所在地的大区域名: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⑥别称性地名: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江城是武汉的别称)

⒉专业名。

专业名称是高校办学特色的主要体现,武汉70%高校名称中包含专业名。武汉高校名称中的专业名有“科技”、“师范”、“农业”、“地质”、“财经”、“工程”、“电力”、“航海”、“交通”、“生态工程”、“铁路”、“工商”等51种。其中,5所高校名称中包含有“科技”、4所高校名称中包含有“工程”、2所高校名称中包含有“工业”、“财经”、“工商”、“交通”等专业,可见这些专业的热门度。

⒊特殊词语。

有些高校为突出办学的综合性以及高校名称的文化内涵,往往不采用专业名称入名,而是采用一些特殊词语入名。武汉高校名称中的特殊词语包括“华夏”、“知行”、“楚天”、“青年”、“开放”、“民族”等6种,这些词语多含有浓厚的文化涵义。

(二)组合特点

⑴高校名称不可缺少“地名”和“通名”,最简洁的高校名称是由“地名+通名”构成,如“武汉大学”、“长江职业学院”等。

⑵高校名称不能同时出现“地名”、“专业名”、“特殊词语”、“通名”4个部分,最多出现3个部分。“专业名”和“特殊词语”不能同时使用,只能选择其一。如“华中科技大学”已出现“专业名”,故不能再出现“特殊词语”;“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已出现“特殊词语”,故不能再出现“专业名”。

⑶独立学院名称前必须加上母体高校名称,命名格式较为固定,一般采用“母体高校名+地名/专业名/特殊词语+学院/分校”的格式。

(三)音节分布

武汉高校名称的音节都较多。其中四音节的有3个,六音节的有16个,七音节的有2个,八音节的有21个,十音节的有31个,十一音节的有1个,十二音节的有15个,十三音节的有1个,十五音节的有1个。十音节的高校名称个数最多,其中四音节、六音节、八音节、十音节、十二音节占总数的95%左右,说明双音节在高校名称中占主要地位。

(四)指称性

⑴通名的指称性

通名中的“大学”、“学院”、“分校”、“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院”和“高等技术学院”,是依据高校的学生规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而定的,均具有一定的指称性。如“大学”一般指称一本院校,“学院”一般指称二本院校或独立学院,“分校”一般指称独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院”、“高等技术学院”一般都指称专科院校。

⑵专名的指称性

地名指称高校所在的大致区域,专业名指称高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或主要的学科领域,特殊词语一般指称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观念。

(五)能产性

⑴“地名+通名”的格式演化出“地名+大学”、“地名+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格式;“地名+专业名+通名”的格式演化出“地名+专业名+大学”、“地名+专业名+学院”、“地名+专业名+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格式。

⑵12种格式类型包含了91所高校的名称,其中很多结构格式的能产性高。如“地名+专业名+大学”格式包含了12所高校,“大学名+专业名+学院”格式包含了13所高校,“地名+专业名+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格式包含了27所高校。这些高校名称相似度大,差别细微,充分说明了这12种结构类型的高能产性。

二.高校命名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通过全面分析武汉91所高校名称的格式类型,总结其结构特点和规律,我们看到武汉高校命名时存在着若干问题及不足。

(一)指别功能不清

⑴异地同名问题

武汉高校名称中,存在着与别地校名相同的情况,如“中国地质大学”有武汉、北京两地,两地使用相同的校标、校训和校歌,相同的英文校名,但两地校名的汉字书法不同。实际上两地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分为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两个不同的高校取相同的名字,指别功能模糊。

⑵名地不符问题

地名起着指称高校所在地的作用,但是武汉高校名称中,存在着名地不符的情况。如“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校址不在汉口,却在江夏区,名地不符大大削弱了地名作为一个专名的指别功能。

⑶简称相同问题

高校名称是高校的标志,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的商业价值,是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高校简称也是高校名称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高校简称与其他地区高校简称也有重合的情况。如“华中师范大学”的简称是“华师大”,与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和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的简称相同。又如“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的简称是“华工”,与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的简称相同。简称相同,容易造成高校名称的混淆。

⑷通名不统一问题

“大学”一般指称一本院校,但是在武汉高校名称中,有的二本院校也包含有“大学”,如“江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学院”一般指称独立学院,但有的二本院校和专科学校名称中也包含有“学院”,如“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等。通名的不统一使得无法通过高校名称,直接辨别出高校的性质。一本院校可使用“大学”或“学院”,二本院校也可使用“大学”或“学院”,三本院校可使用“学院”或“分校”,专科院校可使用“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院”、“高等技术学院”等。

(二)文化功能不足

近年来,许多高校想通过更换校名来吸引更多的考生。在全国1000多所公办高校中,近一半高校改了校名,包括一部分院校并入知名院校而丢掉原名。更名者大多分为几个趋向,一是学院改大学;二是纷纷去掉纺织、冶金、船舶等原有专业名称的字眼,以显示其综合性;三是冠以大地域或名称概念,从省份到华中、华东再到中国,应有尽有;四是科技、理工、工业、工程等横行。武汉许多高校也是如此,如“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改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纺织工学院”1998年改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又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高校改名出于利益需要,以冠以名城或大地域为时尚,以热门专业和行业为时尚,却不考虑高校名称蕴含的文化功能。

(三)音节过于复杂

语音是由人类器官发出来的用来负载信息的声音。它是语言符号的第一物质外壳,是能够用耳朵感知的语言的听觉形式。语音也是高校名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形式又是手段。只有音节数量恰当、韵律和谐的高校名称才符合人们在视觉上、听觉上的修辞心理、审美要求及记忆规律。武汉高校名称四音节到十五音节不等,超过八音节的占总数的54%左右。音节过于复杂不仅不利于记忆,而且会影响到高校名称自身的运用。如普通的校徽,本来应该出现全称,但上面又很难同时容纳过多的字,只好运用简称。尽管简称与全称所指相同,但在色彩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简称没有全称那么庄重。

四.对武汉高校命名的建议

(一)增强统一性

为加强高校名称的指别功能,应对高校命名实施统一性管理。首先,应避免异地同名问题,实行一校一名制;其次,名地要相符,名地不符的高校在审批时不予通过;再次,要保护高校名称的简称和缩写,尽量避免简称的重复问题;最后,统一“通名”的指称性,同一层次的学校最好使用同样的通名,如专科院校的通名有“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院”、“高等技术学院”等5种,应加强其统一性。

(二)增强文化品位

一些高校校名中含有古诗文所用词语,如“暨南大学”的“暨南”出自《尚书·夏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又如“复旦大学”的“复旦”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武汉高校可以借鉴这些高校的名称,不要急功近利地改名来扩大招生,而应该加强校名的文化品位。

(三)限制校名字数

最早的高校校名,曾用“大学堂”、“公学”等名称,改称“大学”后,多为四个字,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这种组合节奏分明,齐整对称,只有一个结构层次,易于形成简称,便于记忆,因此是高校名称的最佳选择。武汉高校名称四音节的只有三个,大部分校名都过于冗长,结构层次复杂,应适当限制其字数。一些校名中,有可以不出现的词语,可以进行删减。

⑴“高等”

与高校层次有关的“高等”,有时是多余的。如“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院”,“专科”已经明确了高校的性质,可以区分于本科院校,故没有必要加上“高等”一词。

⑵“文理”

一些校名为强调其综合性而加“文理”二字,“文”指代文科,“理”指科,如“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如果所有综合性大学都需要“文理”二字来标明的话,那么“北京大学”就为“北京文理大学”,“文理”显然是赘余的。

⑶多个专业出现在高校名称中

有的高校为了在专业方面追求准确,在高校名称中采取多个专业并列的方式。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这种校名带有明显的拼接痕迹,且有的专业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如“水利”指“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治水灾的事业”,“水电”指“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水利”包含了“水电”,故没有必要在校名中出现“水电”。

武汉高校名称类型众多,格式特点及规律突出,代表了全国各地区高校命名的共性特征。同时,武汉高校名称中出现的弊病也很有典型性,代表了全国各地区高校命名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对武汉高校名称的探究不仅具有社会语言学的意义,而且对全国高校名称的探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参考文献:

[1]麻昌贵.浅析我国高校名称的结构及用词特点[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

[2]麻昌贵.我国高校命名存在的问题及规范[J].怀化学院学报,2008.

[3]马颖章,苗正达.高校名称法律保护的现状和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4]周虎城.高校为何兴起改名风[N].南方日报,2007.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6

梁宗安医生简介:

梁宗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成都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欧洲呼吸学会会员、美国呼吸治疗学会会员。梁宗安主任198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曾赴美国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等多家医院进修老年医学、呼吸病学及呼吸病治疗学。他擅长诊治支气管哮喘、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障碍(鼾症)等内科及呼吸内科疾病,尤其擅长各种呼吸内科危重症的抢救。

董碧蓉医生简介:

董碧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主委、成都市医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分会主委、四川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是我国老年医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董碧蓉主任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老年心身疾病等呼吸内科疾病及老年呼吸道疾病,尤其在诊治老年呼吸道疾病、老年心理障碍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普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是部级重点科室、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科室、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科室,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5。该科室现有住院床位444张,年门诊量高达19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1.5万人,年手术量近1.7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目前,该科室下设有胆道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肝脏及血管外科、胃肠外科等5个大型专科,其中胆道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9人,甲状腺乳腺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2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7人,肝胆胰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0人,肝脏及血管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1人,胃肠外科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才78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5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从1978年开始就开展肝移植手术,创下了中国首例“肝移植女病人术后3年怀孕生子”、世界首例“尸体活体合成肝移植”等十余项记录,并将肝移植手术的平均费用降低到15万元左右,其中单例手术最低费用为8.6万元,为全国最低。

胡建昆医生简介:

胡建昆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腹腔镜胃癌临床协作组秘书长、中国西部胃癌协作组副组长、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胡建昆教授是我国胃肠肿瘤外科专家,擅长诊治各种胃肠外科疾病,尤其在诊治胃癌、贲门癌、结肠癌、胃肠间质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骨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是部级重点科室、部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7,在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6。该科室下设关节外科、手及显微骨科、脊柱外科、脊柱动力稳定性重建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科、骨肿瘤及骨材料科、骨运动医学及关节镜科、创伤骨科等8个临床专科,拥有在编职工16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33人。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236张,年门诊量高达9万人次,年开展骨科手术近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该科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功勋卓著,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敬。

裴福兴医生简介:

裴福兴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骨关节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主委、部级突出贡献专家、骨科专业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裴福兴主任1977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曾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骨科及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骨科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创伤骨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骨科疾病,尤其擅长做髋、膝等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麻醉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是部级重点科室,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1,在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1。该科室下设有小儿外科麻醉专业、骨外科麻醉专业、普通外科麻醉专业、神经外科麻醉专业、心胸外科麻醉专业等5个临床亚级专业,拥有在编职工1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0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24人。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153张,年开展手术室内麻醉近7万例,开展手术室外麻醉近4万例,手术麻醉相关意外死亡率小于1/200000,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刘进医生简介:

刘进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危重病科主任及学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用血及临床技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刘进主任1982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198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和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麻醉科进修,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我国首位临床麻醉学博士。近年来,刘进主任主要从事医用吸入气体、血液保护、围手术期经食道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工作,迄今为止200余篇,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吴阶平医学奖等多种奖项。

肿瘤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7

呼吸内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是部级重点科室,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心。该科室设有一病区、二病区、呼吸病区、结核病区、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检查室、纤维支气管镜室、肥胖与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中心、高压氧治疗室及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等诊室,拥有住院床位150余张,是我国大型医院当中床位数量最多的呼吸科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擅长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肺炎、肺癌、气胸、胸腔积液等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尤其对需要进行呼吸支持的呼吸衰竭、胸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拥有工作人员1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2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年门诊量高达75000人次,年住院患者近4000人。

 

梁宗安医生简介:

梁宗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成都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欧洲呼吸学会会员、美国呼吸治疗学会会员。梁宗安主任198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曾赴美国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等多家医院进修老年医学、呼吸病学及呼吸病治疗学。他擅长诊治支气管哮喘、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障碍(鼾症)等内科及呼吸内科疾病,尤其擅长各种呼吸内科危重症的抢救。

 

董碧蓉医生简介:

董碧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主委、成都市医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分会主委、四川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是我国老年医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董碧蓉主任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老年心身疾病等呼吸内科疾病及老年呼吸道疾病,尤其在诊治老年呼吸道疾病、老年心理障碍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普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是部级重点科室、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科室、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科室,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5。该科室现有住院床位444张,年门诊量高达19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1.5万人,年手术量近1.7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目前,该科室下设有胆道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肝脏及血管外科、胃肠外科等5个大型专科,其中胆道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9人,甲状腺乳腺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2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7人,肝胆胰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0人,肝脏及血管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1人,胃肠外科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才78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5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从1978年开始就开展肝移植手术,创下了中国首例“肝移植女病人术后3年怀孕生子”、世界首例“尸体活体合成肝移植”等十余项记录,并将肝移植手术的平均费用降低到15万元左右,其中单例手术最低费用为8.6万元,为全国最低。

 

胡建昆医生简介:

胡建昆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腹腔镜胃癌临床协作组秘书长、中国西部胃癌协作组副组长、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胡建昆教授是我国胃肠肿瘤外科专家,擅长诊治各种胃肠外科疾病,尤其在诊治胃癌、贲门癌、结肠癌、胃肠间质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骨科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8

150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省 天津市 本科

151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省 唐山市 本科

152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省 石家庄市 本科

153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省 张家口市 本科

154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 保定市 本科

155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省 石家庄市 本科

156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省 张家口市 本科

157 承德医学院 河北省 承德市 本科

158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 石家庄市 本科

159 保定学院 河北省 保定市 本科

160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省 承德市 本科

161 唐山师范学院 河北省 唐山市 本科

162 廊坊师范学院 河北省 廊坊市 本科

163 衡水学院 河北省 衡水市 本科

164 石家庄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本科

165 邯郸学院 河北省 邯郸市 本科

166 邢台学院 河北省 邢台市 本科

167 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省 沧州市 本科

168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省 石家庄市 本科

169 燕山大学 河北省 秦皇岛市 本科

170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省 秦皇岛市 本科

171 唐山学院 河北省 唐山市 本科

172 华北科技学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廊坊市 本科

173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公安部 廊坊市 本科

174 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本科

175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省 保定市 本科

176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省 廊坊市 本科

177 防灾科技学院 中国地震局 廊坊市 本科

178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省 石家庄市 本科

179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司法部 保定市 本科

180 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本科 民办

181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本科 民办

182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本科 民办

183 河北科技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保定市 本科 民办

184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本科 民办

185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保定市 本科 民办

186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唐山市 本科 民办

187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本科 民办

188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本科 民办

189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本科 民办

190 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本科 民办

191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保定市 本科 民办

192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邯郸市 本科 民办

193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廊坊市 本科 民办

194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秦皇岛市 本科 民办

195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本科 民办

196 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本科 民办

197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保定市 本科 民办

198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唐山市 本科 民办

199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保定市 本科 民办

200 燕京理工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廊坊市 本科 民办

20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廊坊市 本科 民办

202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沧州市 本科 民办

203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本科

204 张家口学院 河北省 张家口市 本科

205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 沧州市 专科

206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07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邯郸市 专科

208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09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张家口市 专科

210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 承德市 专科

211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邢台市 专科

212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保定市 专科

213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廊坊市 专科

214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秦皇岛市 专科

215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16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沧州市 专科

217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唐山市 专科

218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19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保定市 专科

220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秦皇岛市 专科

221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专科 民办

222 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专科 民办

223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唐山市 专科

224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衡水市 专科

225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唐山市 专科

226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 邢台市 专科

227 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28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河北省 承德市 专科

229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专科 民办

230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31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32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33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河北省 秦皇岛市 专科

234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保定市 专科

235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邢台市 专科

236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河北省 沧州市 专科

237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廊坊市 专科

238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唐山市 专科

239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40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41 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专科 民办

242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专科 民办

243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专科 民办

244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河北省 邯郸市 专科

245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 沧州市 专科

246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47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专科 民办

248 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专科 民办

249 冀中职业学院 河北省 保定市 专科

250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专科 民办

251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52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53 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石家庄市 专科 民办

254 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教育厅 廊坊市 专科 民办

255 泊头职业学院 河北省 沧州市 专科

256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河北省 张家口市 专科

257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廊坊市 专科

258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河北省 承德市 专科

259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260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河北省 廊坊市 专科

261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专科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9

2.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校合作专利网络特征分析

基于样本中合作专利数据构建校企专利合作网络,并运用UCINET软件以可视化网络图谱形式予以展示(如图1)。圆形节点代表C9联盟高校,方形节点代表与上述高校合作其他机构或个人,节点大小反映出该高校或其他合作主体拥有的合作专利数量,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专利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表示校企之间专利合作强度(频次)的高低。由于样本数据中包含的企业和高校数量较多,无法全部显示,图1仅显示合作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节点及其合作关系。2.1.1专利合作网络宏观特征分析纵观整个C9联盟高校专利合作网络,参与到该合作网络的节点共有2109个,涉及2338组合作关系,共5908项专利。其中涉及两方合作的专利5025项,三方合作的专利792项,四方合作的专利82项,五方合作的专利6项,7方合作的专利5项,合作主体的地域分布遍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6个海外国家(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和荷兰)。上述数据表明,C9联盟高校的专利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高校和企业在专利技术研发方面已初步建立起跨组织、跨地区的合作关系,并以专利为载体形成了一个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合作网络。高校在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整个专利合作网络中有超过60%的节点只有1次合作关系,合作频次大于5次的节点占到总数的9.4%,合作频次在10次以上的节点仅占到总数的3.5%(见表1),这说明当前专利合作网络仍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高校与其他机构间的专利合作大多是偶发、零散和非系统性的合作,真正具有战略目标的持久深入合作关系数量还比较少。进一步分析该合作网络中各高校的合作广度和深度情况(见表2),节点度数表示与高校直接相连的组织个数,度数越大代表与高校合作的组织个数越多,高校在专利技术领域合作的范围越广。联结次数表示高校与其他组织进行专利合作的次数,与单个组织的合作次数越高代表高校与之进行的技术交流越频繁,合作关系越密切。由表2可知,从合作的广度来看,C9联盟高校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利合作范围最广,上述3所高校的专利合作机构数均超过了300家;从合作的深度来看,合作专利数量超过5项的机构数较多的高校依次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单节点的平均合作次数较多的高校依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表明上述高校与企业的专利合作较为深入,校企之间往往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成立联合研究中心、设立专项奖学金、联合项目研究等多种途径开展全方位的技术研发合作,因而同一对合作关系能够持续产出较多的专利成果。2.1.2高校专利合作模式及特征分析基于图1可视化图谱呈现出的网络结构特征,并对每所高校与其密切合作企业的专利产出数据进行单独整理并进一步分析(见表3),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高校与其他机构的专利合作主要呈现以下3种特征和模式:(1)高校———高校衍生企业通过表3可以发现,高校的主要合作对象列表中出现高校衍生企业的频率相当高,如清华大学与同方威视、博奥生物、维信诺科技,北京大学与方正集团,浙江大学与中控科技,南京大学与戈德环保,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等。当前,大学衍生企业与其母体大学间的专利合作已呈现出非常良好的发展势头,甚至已发展成为相互依托、合作共生的一种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成为当前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的一大特征。随着研究型大学功能的不断演进,大学的发展也更加多元,利用自身科技人才优势创办大学衍生企业,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大学衍生企业与其母体大学之间的研发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大学衍生企业依托母体大学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通过与母体大学的技术合作、联合攻关,共建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使企业逐步积累研发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形成以研发为基础的产品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来自于高校的专利技术、研究成果离产业化、商业化还有相当距离,通过大学及其衍生企业共同参与,推动了技术的产业化前移,再根据市场和商业规律实施转移,有效地化解了技术和市场风险,实现了学校成果和商业推广的完美结合。(2)高校———周边区域企业表3列出的合作对象以高校所在地及其周边区域的机构居多,跨区域的密切合作关系比较少见。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专利合作机构均以该高校所在的省区或城市为主,说明高校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高校往往优先服务于本地企业,为本地区的产业科技进步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3)高校———大型企业集团结合图1和表3可以发现,诸如华为、宝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集团与多所高校保持着密切的专利合作关系,在整个合作网络中表现活跃。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牵涉到众多方面,需要丰富的技术创新支持和宽广的科研合作领域,必须站在更高起点上开展集群式合作。借助高水平大学的雄厚科研实力开展产学合作,已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大型企业集团正在逐步探索一条从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演变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路径。

2.2高校专利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由图1可知,清华大学与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富士康)的专利合作数量在整个C9联盟高校专利合作网络中位居首位,双方的合作模式与经验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本节通过分析其专利合作过程中的特点,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2.2.1专利合作成果分析清华大学和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校企合作始于2002年,双方于2002年4月签署了《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建设合同》,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于2003年12月18日正式启用,标志着清华和富士康的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纳米中心是以信息产业为背景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这一领域中具有重要科学技术意义和产业前景的纳米科技研究。从时间维度分析(见图2),双方在近十年间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成果产出,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说明双方在专利技术领域的合作具有连续性、长期性的特征;从发明人角度分析(见图3),排在前列的范守善、姜开利、刘亮等人均为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的核心研究人员,并且覆盖了双方合作的绝大部分专利,这表明清华大学与富士康的专利合作集中于某一特定领域,擅长在合作深度上作文章。从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来看(见图4),合作专利成果主要分布在电气装置、材料、光学、半导体、计算机技术和音像技术等领域。合作专利的内容覆盖了从原始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的各个环节,这其中既包含了碳纳米管阵列、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膜等基础研究阶段的专利,也包括纳米金属耳机、碳纳米触摸屏、碳纳米喇叭等商业化产品专利。此外,截至本文的数据检索日(2015-02-02),双方合作的专利全部处于有效的法律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述专利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经济价值。经过双方10多年的合作实践,不仅产出了大量原创性的国内甚至全球领先的科研论文(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同时也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专利成果。此外,富士康也已将其中的某些科研成果(如碳纳米管阵列生长技术、碳纳米管拉膜技术)成功地产业化,由此形成了一种科研成果从创造到保护到转化再到创造的良性循环。2.2.2专利合作模式分析传统的校企专利合作模式通常是企业根据项目标的,寻找高校研发团队,签订委托开发合同,由企业出资,委托高校进行技术攻关,完成项目指标,开发出企业所需的技术或产品。在这种模式下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在合同未约定的情况下归高校所有。同时,高校也有就某些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的权利,而其他项目成果则归企业所有。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以“项目”为核心的,是一种短期的、零散的合作,不利于建立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在这一校企合作案例中,清华和富士康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开启了一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清华方面派出由范守善院士领衔的高水准研发团队,进行纳米技术领域原创技术的开发;而富士康方面长期派驻一支专业的知识产权团队,为纳米中心的研究成果进行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科研方向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方向选择上,清华大学占有主导地位,而富士康也可以切合自身需求或根据对未来市场的判断提供一些应用研究方向上的建议。在整个运营过程中,清华大学负责提供科研人才和设备资源,富士康公司负责提供知识产权专业团队和资金支持。最终输出的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和技术秘密归清华大学所有,而该科研成果申请专利的权利或专利权则归清华和富士康共同拥有,富士康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性地实施某些合作专利技术。清华和富士康之间的合作是一种长期、稳固的合作,这种合作本身是一种科研合作,既能为清华培养人才,又能促进富士康的生产经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为高校与企业的专利合作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10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02-0146-03

一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概况

1 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的性质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数字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同时,数字艺术是促进新的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与艺术互相作用,缺一不可。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是依托数字技术产生计算机艺术与受众的交互性、便利性与实用性。数字媒体艺术的类型可大致分为二维、三维与漫画媒体等。数字媒体艺术的要素组成包括图形、文字、声音、运动、交互等等。

2 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掌握包括信息通信原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传输与处理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以一定的设计与艺术修养,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知识进行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计算机动画、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的实际策划、设计、操作与管理等等,并通过运用数字艺术创作软件,为行业的数字媒体虚拟空间带来艺术美感,同时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延伸人的艺术创造力,使数字媒体艺术服务,应用于社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深刻的专业意义。(见图1)

3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简介

从学科交叉、知识与技能、思维等三个层面来看:

学科交叉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跨学科、多门类、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新专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相结合的新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涉及理学、工学、艺术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等不同的学科。(见图2)

知识与技能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运用计算机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进行艺术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能力,专业所培养的是能适应科技发展、时展的复合型策划、设计与制作人才。学生既要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原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又要熟练地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制作的原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并且具有较好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编程基础,能从事游戏设计、动画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网站设计、影像设计与编辑等领域的实际工作。

思维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创意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是通过人文社科学科、计算机技术学科、艺术与设计学科等综合、互相融合的跨学科性质所达到的。

4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主要包括艺术、设计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交互性,学科交叉等各方面:

(1)艺术、设计与科技的紧密融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实用艺术,以数字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同时具有数字艺术的审美特征。学生学习该专业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的一般原理、新科技的发展等,而且要具备艺术的综合素养,使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具有美感,美化人们的生活。

(2)交互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是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确立的,数字技术的产生催生了数字艺术与设计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在媒体中的运用具有传统媒体很难达到的传播信息的快速、高效与反馈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鲜明的交互性特点。

(3)学科交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形成了学科间的互相交叉,但又不能被其他学科与专业替代。

5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既是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学科的发展、设计学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顺应在数字化社会、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实用美术”拓展的生活需要与市场需要。

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在每年15万人左右。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统计,到2011年,全国有155所高校具备开设数字媒体专业资质。高校的本科层次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在传媒类高校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中,把数字媒体分为两个专业,即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院校开设的主要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综合性大学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很多开设在计算机或软件学院中,等等。

6 华东理工大学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概况

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华东理工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依托上海数字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背景的。上海拥有大量的IT企业、数字媒体企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是较大的。

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全国最早拥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学院之一,随着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学、旅游管理、风景园林、数字媒体艺术等本科专业不断显示出鲜明的特色,为社会培养输送大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院的专业建设强调系统论、突出创造性,强调科学与人文,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提倡设计创造合理、完美的生存、生活方式与空间。学院的整体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基础。

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来看,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包含广告设计的教学)已开设了数年,课程设置中突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培养要求,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与条件。开设数字传媒艺术专业,将会对学院现有专业格局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几方面的需要:

首先,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学院学科发展的需要。

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一步充实设计学科的内涵,增强专业的综合竞争力。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现有工业设计系、艺术设计系、传媒系与旅游管理系,并建立了艺术与设计研究所、广告与品牌文化研究所、居住形态与城市文化研究所、旅游规划与会展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学院有本科专业包括: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等。学院现有工业设计博士点、工业设计工程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计学硕士点、旅游管理硕士点、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等。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加强学科与专业的综合实力。

其次,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学院广告学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广告学专业办学近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与输送了大批广告策划、品牌塑造与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利于广告学专业的转型升级,既是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的需要。

再次,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满足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信息学科、媒体学科、艺术设计学科等学科交叉的新方向,以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为特征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具有艺术素养的现代传媒艺术设计人才,这是社会发展新的需要,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急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影视动画制作公司、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公司、数码艺术公司、形象企划公司、产品设计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等热门行业就业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并形成自己的定位与特色: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理工与文科背景,依托学院的学科优势,面向信息社会,以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作为两大专业方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适应市场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策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要素

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设置

数字媒体艺术是通过计算机作为艺术创作基础,具有静态、动态或通过动态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形成的融视、听等综合感官体验为特征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信息时代的特征。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确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的课程的协调组合是很重要的,是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在理论、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基础。

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涉及了科技、艺术设计、传播等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应用。不同的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因学校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在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广告学两大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的人才可以在各类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传媒机构、企业等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策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办学的主要特色在于:

(1)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以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广告学专业作为基础,设立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两大研究方向。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学院学科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系统论、突出创造性,强调科学与人文,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提倡设计创造合理、完美的生存、生活方式与空间。

(2)重视艺文结合、文理结合,学科交叉。既充分发挥华东理工大学在学科领域的优势,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将设计学科、艺术学科的优势融入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上,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加强与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等的合作。

(3)重视产、学、研的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必须对接产业发展,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尽量吸收产业、行业最新发展的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与企业合作。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等的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对一些传统媒体的数字时代转型有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的角度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二是要求学生对IT技术、网络媒体等的迅速发展具有敏锐性,并通过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的角度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践领域主要包括交互设计、网页设计、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等等。本专业不仅建立完善课程体系,而且主动对接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课程的组合体现理论、知识、基础、方法、素养、设计、制作、管理、实践等教学环节相互有机组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面向社会、经济、文化、数字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3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以我国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等为准。

4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分为两大主干:(1)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2)数字影像及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11

一、龙华科技大学电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内容

龙华科技大学电机工程专业对学生达到毕业的要求为总学分要求为128分,必修学分为95分、选修至少修习33学分,其中系选修课至少23学分。为了实现不同模块学分的要求,龙华科技大学设置了比较完善的层级课程体系,主要由校级课程、院级课程、系级课程。

(一)校级课程体系内容

1.校内公共课(必修部分)

(1)校内必修(相当于我国同类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必修部分36+(4),20门课,六大模块即历史、思政、职业与就业、军事理论、体育、英语)20门课,24学分,主要由英语包含听说课程、军训、国文、体育、劳作教育、历史、专案管理、服务学习基础课程等模块,与同类院校不同的是其比较重视英语听说、国文以及服务精神和意识的培养与学习。

(2)校内选择性必修课(相当于我国同类院校的公共选修课6学分,主要包括科学类、人文类、身体与心理健康类、艺术类)10个学分,都是通识教育部分(六大领域:人文领域(开课时间大二下)、艺术领域(大二上)、应用社会领域(大三下)、自然科学领域(电气工程学生可免修)、管理科学领域(大一下)、生命科学领域(大三上))―这部分的内容相当于同类院校的校内公共选修课程,只是其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

2.校内公共课(选修部分):2学分,体育类、军训类、外语鉴定类。

(二)院级课程体系内容

院级课程体系主要包含:院内必修:如核心通识课程;院特色通识课程:如 院专业选修课程:数理基础学科能力检定;院专业必修如:物理、微积分、职涯分析与规划三个方面的课程。更有针对性,虽然国内同类院校也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一般都是面向全校公开的,针对性和特色性不是很明显,所以龙华科技大学的院级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三)系级课程(相当于我国同类院校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

这个模块的课程要求必须达到111分,必修20门课,45分,选修课35门,111分。而同类院校所在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多数都是必修的,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不大,专业口径比较窄。

二、龙华科技大学电机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启示

综观龙华科技大学课程设置体系内容,其在课程的实施层次、量与质、内容、专业基础课、进度安排、课程特色等方面对同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一)课程的实施层次方面

龙华科技大学该专业的课程主要是分层次实施的,主要分为校级、院级、系级课程。而且各层次课程之间的内容模块差异很大,这样的安排在灵活性设置的基础上比较适合学生智能发展规律。

(二)课程的量与质方面

在课程的量与质方面,充分体现出了精而细的原则,总学分要求为128分,而我国同类院校的大多数则为200分,龙华科技大学不是一味的追求叫学生学量的课程知识,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安排一些精品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

(三)课程的内容方面

在大致的课程模块和我国同类院校的差异不大,只是不同的是其比较重视英语听说、国文以及服务精神和意识的培养与学习,这也是同类院校该专业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欠缺的地方。

(四)对于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

龙华科技大学对于专业的认知和学习主要是通过系级课程来实现的,其系级课程移动55门课,其中20门必修、35门选修,而同类院校所在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多数都是必修的,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活性不大及专业口径比较窄。

(五)课程进度安排方面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12

打造高质量园区,全国辐射网络初具规模

清华科技园主园区占地25公顷,位于清华大学东南侧,地处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地带。目前,主园区的空间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建成华业大厦、学研大厦、同方大厦、紫光大厦、创新大厦、同方科技广场、创业大厦、威新大厦、科技大厦等楼宇共计69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园区整体出租率达到95%以上;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客户总体满意率达90%。

自主创新源于责任,辐射地方源于使命。清华科技园的使命是通过科技园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为建构国家创新体系服务。目前。清华科技园依靠自身资源和品牌优势,通过合作建园、委托经营、管理输出等不同模式,已在广东珠海、广东番禺、江西南昌、江苏昆山、陕西西安和咸阳、河北廊坊、上海闸北、山东威海和辽宁沈阳等地建立了辐射园区。加上北京的玉泉慧谷,已经拥有10家辐射分园,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空间网络。

清华科技园“辐射战略”分为“硬辐射”与“软辐射”两种模式:“硬辐射”指清华科技园投入资金建立分园;“软辐射”则指清华科技园通过管理服务和品牌输出模式建立分园。随着品牌输出分园的拓展,清华科技园品牌输出模式已初见成效。经过14年的建设发展,清华科技园多模式辐射发展分园的格局目前已经成型,随着全国范围内多模式、立体化的分园网络体系的形成,清华科技园摸索出的“软、硬”结合的辐射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国大学科技园可资借鉴的创新发展之路的典范。

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支撑平台价值持续提升

2003年,清华科技园提出系统构建有中国大学科技园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的构想。至今,清华科技园已经逐步搭建起以创新型增值服务为核心的创新服务体系。

日前,园区400多家大、中、小型企业彼此共存、相互交织,构成了清华科技园庞大的创新网络,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和大学之间、企业与中介等之间的互动加强。目前,在IC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园区内已经开始形成较为紧密的产业集群形态,一系列产业链逐步形成。总的说来,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为辅,配以教育培训、法律咨询、金融等专业服务的产业格局已在清华科技园初步成型。

平台作用显著,推动校企间技术转移

清华科技园积极搭建平台,推进企业和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利用大学的创新资源,企业的创新技术,促进企业高速成长,推动大学学科建设。2004年,由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和清华科技园合作共建的“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挂牌,通过政府有限资源撬动大学的存量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园内企业搜狐、蓝资凝石、凌汛、华天中汇、神州亿品等多家企业都与学校合作共建了实验室。

园区内的企业成长还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钻石计划”的入围企业之一数码视讯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大额资金支持;蓝资凝石公司获得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政府的资助对于创业和创新企业的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清华科技园除了促进各方的合作,还积极搭建创业舞台引导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每年由清华科技园协办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全面培养了学生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精神和团队精神等各方面的素质,促进了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在大学营造出创业的氛围。

孵化能力不断提高,创业企业服务逐步成熟完善

企业孵化是清华科技园创新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清华科技园下设有清华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致力整合各种资源,加强与政府部门、中介服务和投资基金等相关机构的联系,为创业企业提供包括创业培训、孵化器管理、小企业评估与投资、帮助企业争取各种政府资助、举办创业大赛等多方面的服务,与众多创业企业共同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目前清华大学创业园在孵企业已超过170家,企业注册资金超过7亿元。2005年被北京市人事局认定为“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

此外,园区在改善园区融资环境、提供多样化投融资服务、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设的启迪创业投资公司和启迪孵化器公司与中关村管委会合作,开展科技咨询和政府资助专项评审工作,帮助清华科技园入园企业在年度专项评审中获得超过800万元的政府无偿资助,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园区企业完成项目融资1000多万元。清华科技园的孵化器工作已经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正在形成IC设计孵化器、软件孵化器、生物孵化器等。

人才培养充分实现服务社会功能

清华科技园是“清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主办方之一,也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的实践基地。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和实践活动,科技园切实培养了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新型人才。另外。清华科技园内有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众多部级教育培训机构,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百余期。培训学员近万人,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之一。

总的说来,不断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使清华科技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园区企业的成长――创新服务体系作为清华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本质内容的作用正在得到加强。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13

另辟蹊径

在中国短暂的机械工业史上,有这样一个“典故”。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到国外参观,一进车间,看到的是黑压压的生产线,听到的是要有高强度的资金投入,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失望地认为中国数控产业前途渺茫。

梁训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要采用这个技术路线,无论是巨额的资金投入,还是雄厚的技术实力,国内机床产业在这两方面都难以如愿。

更致命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有着强大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背景的德国西门子、日本法拉克等著名数控机床企业就开始开发专用电脑,并形成一条专用的封闭技术路线。中国机床企业一直被国外企业“卡着脖子”。

1994年,在林奕鸿、陈吉红、朱志红、周云飞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的发起下,华中数控的前身――武汉华中数控系统有限公司成立。在没有专用电脑的条件下,华中数控另辟蹊径,采用商用电脑研发数控系统。

由于当时的商用电脑可靠性不行,难以满足数控所需要的要求。所以这条“国产”技术路线,很多专家并不看好。

一年之后,经过反复的摸索和调试,用商用电脑和普通电子器件,开发出了第一套高性能数控系统――华中I型。其功能方面与国外用专用电脑和芯片开发出来的高档数控系统相当,但价格只相当于其30%―50%。

华中I型数控系统的的问世,迅速为华中数控打响了名头,帮助华中数控完成了高校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重要一跃。

模式创新

“公司早期发展得到了学校的鼎力支持,最初的技术来源即是华中科技大学以无形资产出资投入的三项专有技术。”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说。然而,随着华中数控的不断发展,如何保持华中数控产学研出身的优势成了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华中数控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数控研究所发展而来。公司核心技术的创始者和技术骨干在公司成立后,随即成为了管理者或研发人员。但由于大学和企业的最终目标和考核方式有较大差异,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原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也曾出现尖锐的矛盾。

“高校长于基础研究,但企业不可能拿着论文上的原理来面对市场。”陈吉红认为,产学研模式自1980年代提出以来,成功案例寥寥无几,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学校与企业的信息交流不充分。“经常是学校说我把成果都给你了,你无法形成批量产品那是你自己的事,结果企业往往倾向于购买外国成套的技术和设备。”

为了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解决大学和企业合作中的矛盾,实现双方的科学分工,华中数控与华中科技大学相互协商,决定加强产学研结合,具体分工各司其长。

华中科技大学的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放在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的“预研一代”和人才培养方面;华中数控则重点承担产品的“开发一代”和“生产一代”,不断将国家工程中心的科技成果进行面向市场的转化、中试和产业化工作。

晋升主力

技术发展的基础确定后,华中数控不仅建立了独立的高档数控系统研发生产经营所需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还以卓越的研发实力奠定了在数控系统行业国内的领先地位。

2007年9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华中数控时说:“你们不仅搞了一个成果,还建立了一个企业,源源不断地投入才有了今天。要继续做大做强,引领中国数控产业的。如果说清华有紫光,北大有方正,那么你们华科大有数控。”

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武汉华中数控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知名高校、华中数控、大连机床等骨干企业和用户单位申报的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获得立项,这是国家对华中数控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知名高校产学研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背靠华中科技大学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光电实验室,公司研发能力具备可持续性。”长江证券行业研究员刘元瑞告诉记者,经过了15年的技术积累,现在的华中数控已经成为国内中高档数控系统的绝对龙头。

资本东风

从创业初将“华中I型”数控系统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到华中数控完成股份制改造,再到建立了现代化产业基地,实现了向产业化规模生产和与主机厂的批量配套。陈吉红用“三级跳”总结了华中数控的成长过程。他认为,登陆资本市场则可助力华中数控完成“第四级跳”。

“从行业的需求来看,现在的华中数控正面临最好的发展时机。”方正证券机械行业资深研究员李俭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汽车、船舶、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将为我国机床行业提供巨大的需求。

从该公司《招股书明书》可以看到,此次IPO募资主要投入中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化项目和交流伺服驱动器系列化与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解决公司产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的矛盾。

“募投项目将有力的打破公司产能瓶颈,公司业务将重新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李俭俭告说。

目前由华中数控自主研制的数控系统,不仅为中国制造装备业注入新动力,而且还改写跨国公司垄断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格局。

2010年11月23日,华中数控在武汉组织召开“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应用推广”研讨会上消息称:华中数控最新产品“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从9月份开始,陆续与重大专项支持的29台高档数控机床配套,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外高档数控系统的指标要求。

“‘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研制应用,大大缩短了华中数控与国外高档数控系统的差距,也带动了公司技术水平的整体进步。华中8型将助力公司开拓中高端市场。”李俭俭说。

陈吉红表示,在成为社会公众公司后,华中数控将借助强大的资本平台,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公司股票发行上市为推动力,以华中8型产业化为基础,扩大公司在中、高端数控系统的市场份额,拓展数控系统的应用领域,提高产品出口规模,实现公司的二次腾飞。

记者述评

你好, 新“知本家”

成正茂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