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园林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园林实训总结
园林实训总结篇1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介绍

以前在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体验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收集对自己设计有帮助的资料和素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多参观、多调查、多感受、多总结,即“参观―调查―总结”模式。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参观,带领学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使用过程中,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调查,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时,以小组的形式对常用的造园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方法进行调查、记录,记录时有相关的实训表格。总结,是通过对现场的参观、调查,对该处园林绿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提出大家的看法与认识。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体会

(1)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有关实训任务,就是为了增加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后来完成实训成果。这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调查与记录,要求学生必需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说明调查结果,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收集设计素材的机会

通过参观、调查、记录,学生可以收集一些设计优秀的作品,作为今后方案设计的素材,为设计思想的表现奠定基础。

(4)学生对课程实训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我们的实训教学设计中首先就是外出参观,多数学生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就是去逛公园、去玩耍。学生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参观者的角色,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参与者的角色,这种认识是非常不可取的。

(5)课程实训的成果质量不高

实训成果就是以小组的形式交1-2份实训报告、总结以及一些主要景点的效果图。从报告、总结及图纸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实训成果不能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而是某个人的观点;有些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但实际并未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

(6)学生缺乏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

从实训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实训的全部资料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学生只是辅助教师来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缺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点值得思考。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改革背景

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相关专业学制的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运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参加此次实训教学活动的为2009级园林技术专业一、二、三班,参加实训的人数为116人,学制两年,实训的时间为每班2.5天。现以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题目

根据教学的进度及实训时间的安排,这次实训教学题目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的欣赏与表现。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目的

实训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通过这次实训要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立意、造园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与认识,提高徒手绘图的表现能力。从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目的(见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先去查阅、收集与拙政园有关的资料,从资料中整理出我们需要的几个方面。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解决,一是网络,二是图书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最后通过图纸的表现来说明自己对拙政园的了解和认识。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是在实训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查阅、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训内容(见表2)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而不是无从下手。让学生从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向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生在本次实习中的位置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这次实训内容的设计非常概括,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列出,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要求

实训要求是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的规范(见表3)。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各项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

(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作业

实训作业也是实训教学的最后成果或作品,这次实训教学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关的图纸表现(见表4)。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情况。

(6)《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答辩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是参与教师对学生成果作品的评价,这次实训教学侧重的是对学生图纸表现、资料整理、实训总结三个方面的评价(见表5)。

这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教师仅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

该实训教学方案把教师定位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参与实训评价的教师为3人,参考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自我介绍

每位参加答辩考核的学生都必须携带图纸和相关的资料,向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班级、姓名、学号等内容。

2.图纸介绍

向参与评价的教师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并对图纸进行相关的说明解释。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己对某个古典园林的认识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区、主要景点、著名景点、建园的目的、立意等。介绍学生自己所选择的景点并进行相应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3.回答教师提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汇报时的情况,参与评价的教师一般提出1-2个问题要求其进行现场解答。提问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独到之处进行。

4.实训总结

这一步是学生在进行汇报结束后要完成的内容。也是实训成果的内容之一。通过这样一次课程实训教学,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会总结。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成果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参与评价的教师评分、学生提交的实训作业两方面汇总产生。通过对三个班级的分析(见表6)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改革体会

1.提高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每位学生的现场展示时间在13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该如何来讲述内容、回答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现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材料,但对于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进行整理汇总,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思考与摸索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现场的提问与回答,对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许多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没有锻炼过,而通过这次实训他们知道了自己该如何进行答辩前的准备。这是学生在答辩结束时说过的话。从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相关知识进行组织、联系,从以前的被动、机械的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了。

3.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

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次实训教学,他们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4.时间短、教师资源不足

这次实训教学把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的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学生完成自己实训作业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每次参加评价的教师尽量是3位,涉及到教师工作量等诸多问题,所以人数不能多。今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一种能够几者兼顾的方法。

参考文献:

园林实训总结篇2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和艺术的手法将园林规划设计构思中的各类建筑物用图纸表现出来,并付诸实施。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能够读懂园林建筑设计的图纸;能够运用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并绘制成图。该课程理论36学时,实训36学时,理论课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实训课以学生完成设计实训的实践教学为主。

2《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与实训课脱节。《园林建筑设计》课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各论,基本理论主要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论主要讲园林常见建筑小品的设计要点等,在授课中,先讲理论,而后进行相关的设计实训,这种安排看似很合理,实则问题比较大。由于理论课一般先于实训课1~2周,等到上实训课时,学生理论课学的知识已经比较模糊了,教师还要重新讲相关理论知识。理论课与实训课衔接不好,导致实训课效果不佳。2.2理论课内容“名不副实”。《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技能课,因此,要发挥理论课的指导作用,要为实践服务。事实上,这种指导作用有限,原因是理论内容空洞抽象,教师在讲台上长篇大论地讲基本原理,学生却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兴趣。即便教师讲课技巧高超,学生有兴趣,理论对实训的指导意义依然不大,其原因主要是理论内容没有与时俱进。2.3教学模式单一。在《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渠道单一。在现代网络技术成熟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落伍了,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2.4考核评价不够严谨。园林建筑设计考核主观性较强,虽然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但评分标准很难量化。不同的教师给出的成绩会有所不同,这属于正常现象。但问题在于,由于评分标准主观性较强,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往往会“高抬贵手”放过,课程通过率基本是100%,给学生造成“不管学得怎么样,都能通过”的不良思想,对学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3教学改革

3.1教学内容的改革。《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规范;能够读懂园林建筑设计的图纸;能够进行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套用建筑类院校建筑设计课程内容,要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经过对《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发现课程体系中缺少结构课程和材料课程,在教学中要对此部分内容适当增加;把与实训关系不大、陈旧的案例删除,增加体现可持续性建筑理念的新案例,切实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把理论课放到实训室中,将二者有机融合。并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项目,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实训操作当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较为理想。该部分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抄绘、测绘实训。对于各论部分,也就是具体的园林建筑类型,适合采用“案例教学+设计实训”相结合方式,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解析、设计实训融合在一起。具体可以总结为三段教学法:第一段是前期准备,教师下发设计任务书,指定相关案例,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并对资料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汇报,教师提炼设计要点;第二段是设计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第三段是总结提高,学生汇报、互评,教师点评、总结。三段教学法,使教学主体由教师变成学生,学生参与性更强,学习过程也更符合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容易与行业对接。3.2教学模式多样化。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和微课的建设,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录制成视频,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然后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观看学习。网课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节省了课堂时间,可以解答学生疑难,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得益彰。3.2.1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为核心思想,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方式,将“体验反思、分享实践”的思路融入教学中,符合学生“螺旋上升,不断深入”的认知规律,体验式教学是主动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强调学生的感受。现以亭抄绘实训为例,具体说明体验式教学。首先,给学生下达亭抄绘任务,同时把抄绘图纸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查询资料分析图纸,并进行总结;其次,带领学生考察亭实例,并现场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根据掌握情况,现场讲解,由于是现场体验,学生对空间和尺度,建筑形象有深刻体会;再次,学生抄绘图纸,计算机建模或做实体模型,强化所学知识,提高设计技能。3.2.2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自,强调个性化学习。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还不能做到完全的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翻转课堂的理念是可以借鉴的,例如在教学中布置一些自学内容,教师命题或者学生自己命题,选题要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找答案,最后提交解决方案并汇报。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3.3评价体系的标准化。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学生的设计作品都是考核的主要依据。设计作品占比不低于70%,课堂表现、考勤等不高于30%,对于小组完成的项目,要增加小组成员的互评环节。评价标准要尽量客观且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避免不同教师评分的差异性。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图纸规范性、功能的合理性、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等三个方面。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成绩在6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成绩在7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成绩在8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创造性和艺术性突出,成绩在90分及以上。每一个设计实训,都给出参考答案,便于师生比对。教师应严格按评价标准打分,控制合理通过率,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这对营造良好的学风是有帮助的。

4结语

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期望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园林实训总结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61-02

“工学结合”是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实训教学是“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训教学的基础保障平台,此平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007年以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研究“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园林花卉专业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提出由六大实训基地组成“高职园林花卉专业‘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即“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有效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拟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其“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探讨,并探索如何建设好实训基地,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一、“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的构成及任务

近年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尤其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诸多尝试和探索。2007年,该校提出“高职园林花卉专业‘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训基地建设逐步趋于完善。“高职园林花卉专业‘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按照园林花卉专业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过程的顺序性来进行的。该基地主要由6大实训基地组成(如图1所示)。

二、“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各子基地功能建设

从以上“高职园林花卉专业‘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对应的各项专业实践工作环环相扣,各工作任务从上至下呈递进关系,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基地建设主要是完善各子基地的功能建设,为全面、系统地培养园林花卉专业技能提供有力保障,实现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实践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花卉识别实训基地功能建设。此基地由植物实验室、教学花圃(苗圃)、校园绿地、柳州君武森林公园、柳州青茅花卉基地等组成。植物实验室主要功能是花卉植物形态观察识别、植物分类检索等,为进一步的花卉植物种类识别打好基础。教学花圃(苗圃)、校园绿地、柳州君武森林公园、柳州青茅花卉基地等主要功能是:为花卉种类识别提供丰富的实习场所,提高学生的花卉识别数量和花卉识别能力,也为柳州乃至广西区域园林行业开展花卉识别培训考核提供有利平台。其中教学花圃(苗圃)、校园绿地为校内实训基地,柳州君武森林公园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所属单位,园址紧邻校园。柳州青茅花卉基地是校企合作单位,距离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约5公里。这些实训基地,对开展实训教学都非常便利。

(二)花卉繁育实训基地功能建设。此基地由校办企业生物技术中心(组培中心)、教学花圃(苗圃)等组成。生物技术中心顺应柳州及广西花卉产业发展,结合园林花卉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积极开展园林花卉繁育技术特别是组培技术方面培训。通过培训,中心获得了产品,学生得到了一技之长。现该中心每年接收实训人数在1200人次以上。教学花圃(苗圃)设有花木繁殖区,主要功能是:培训学生的花卉播种、扦插、压条等花卉及苗木繁育技术。

(三)花卉栽培管理实训基地功能建设。此基地由教学花圃(苗圃)、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实训基地、植物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实训室等组成。其一,教学花圃规划面积200亩,计划总投资350万元,目前已实施了第一期工程,面积45亩,设有标准大棚2880m2、绿化苗木生产技术实训场30000m2、切花栽培区、盆花栽培区、阴生植物栽培区等。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切花生产、树桩培育、盆栽培育和花木养护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并为专业教师开展观赏植物引种驯化试验提供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培训学生可增加到600人,对外培训200人;而专业教师通过带动学生结合生产开展实训,获得的产品推向市场,每年可实现产值60万元以上。其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实训基地包括校内、校外基地两部分。目前校内基地可同时容纳200人进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实训,属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完全按行业企业标准进行实训和考核。就校外实训基地来说,每年教师带领学生承接社会、企业、行业有关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工作,直接为社会、企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工学结合、产学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其三,近年来园林植物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实训室在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和病虫灾害预警预报模拟实训、病虫害防治技术模拟实训方面成绩显著,每年可培训学生1000人次,为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工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四)园林设计实训基地功能建设。此基地由画室、CAD实训室、工程制图室、广西艺景园林公司等组成。其中,画室主要用于培养及训练学生的素描、水彩、钢笔画等技能,这些技能是园林设计的基础;CAD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工程制图室用于训练学生的园林工程制图技能;广西艺景园林公司等园林企业主要接纳学生参加各种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等具体工作流程。它们共同为培养学生的园林设计能力服务,如园林植物应用方案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水面绿化、盆花陈设、校园绿地建设及承接校外园林工程项目等园林设计。

(五)花卉应用实训基地功能建设。此基地由花艺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盆景制作室、校园绿地、柳州园林博览园等组成。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花卉(园林植物)应用施工技能而设置。如切花应用(插花与花艺设计、制作),花坛、花台、花境、篱垣及棚架布置,水面绿化,盆花陈设等园林工程施工及日常养护管理技术训练。

(六)花卉营销实训基地功能建设。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花卉市场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比如2010年以来,分别与柳州小树林花艺设计工作室、柳州茂青水培花卉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花卉营销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花卉营销工作能力。

三、“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的服务社会功能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实训基地建设总体目标是:将“高职园林花卉专业‘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实训教学、生产、技能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服务对象广、管理水平高、社会效益好、培训能力强的基地,在自治区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基础上,2011年以后总体达到国内同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先进水平。

“高职园林花卉专业‘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将具有以下功能:开展园林花卉等相关专业实训教学;面向校内外开展园林花卉工、花卉园艺师、插花员、绿化工等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开展教科研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广西的园林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和社会其他单位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柳州市中小学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例如,2007年至2012年,以该实训基地为平台,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为柳钢集团物业管理公司和钢星园林公司、华锡集团南丹车河洗矿厂等企业开展园林绿化工、花卉工培训,柳州市柳北区农民工花卉生产技能培训,广西花卉协会组织的花卉生产培训班等技术培训达1000人次以上,为社会培养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此外,该实训基地每年进行校内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600人次以上,完成企业技术服务项目10个以上,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受益人群覆盖广西全区乃至辐射到区外全国各地。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吴梅青,李鸿.工学结合药学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园林实训总结篇4

建设现代农林实训基地是全方位培训掌握农林生产市场化、专业化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是为培养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场所,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重大意义[1]。该实训基地的建成,是永定县职业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对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升社会贡献份额将起到极大的示范辐射作用。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种养等农林实训基地位于永定县仙师乡务田村葛布段,距永定县城12.0 km,距仙师乡2 km。地理坐标东经116°25′~117°05′,北纬24°23′~25°05′。基地总面积23.33 hm2。

项目区属于低山山地,海拔175~340 m,相对高差165 m,区内大部分山地的坡度在25°以下,地势较平缓,仅局部山地坡度在30°左右,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境内属永定河水系。

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不酷热,冬短而不严寒,干湿季节明显,雨量相对集中。年平均气温20.1 ℃,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霜期10 d,年降雨量1 400~1 80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742.8 h,适宜植物生长。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目前经采伐已演变为次生针叶林、竹林、灌丛,有部分林地人工栽植了经济林,但已失管进入衰退期。

1.2 社会经济情况

永定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144.95亿元,全社会从业人员29.45万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8亿元。仙师乡位于永定县西南部,东与金砂、城郊乡相接,南与广东大埔县长治乡相连,西与峰市镇、洪山乡毗邻,北与上杭县稔田镇接壤,面积146 km2。乡政府驻地仙师村,距县城14 km。辖16个村民委员会,164个村民小组,有66个自然村,其中有15个革命基点村。全乡有人口2万人,均属汉族,讲客家方言。境内交通便利,高速公路、铁路、省道贯通全县,集镇主道及村主道已实现路面硬化,促进了大小交通的接轨,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1.3 作业区林地概况

作业区设计总面积23.33 hm2,均为林业用地。林业用地面积中,疏林地面积5.73 hm2,占24.6%;竹林地面积2.27 hm2,占9.7%;林分面积15.33 hm2,占65.7%。林地立地条件较好。疏林地、林分树种以马尾松为主,树种单一,树种结构不合理,且林分质量较差,林地生产力较低,现有植被与实训基地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对其实训基地工程要求进行设计,提高基地工程作业质量,以改善实训基地环境,提升学校形象。

2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必要性

一是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缺乏,不能完全满足全校职专学生学习的需求。二是扩建后更好地发展成人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三农”,为建设新农村、培训新农民做出贡献[2]。三是学校绿化美化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校环境育人的基础。四是随着当前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人事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综合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兼顾的压力日渐增大;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的瓶颈制约开始显现等,校园建设对学校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 可行性分析

一是学校后山的林业使用权属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永定县仙师中学所有。二是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自然条件良好。该校位于永定县仙师乡葛布段,毗邻龙湖,依山傍水,树木葱郁,境内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良好、地势平坦,土层肥厚、雨量充沛、水源充足,适合各类果树繁育,符合果林苗圃建设的立地条件。三是有县政府、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四是通过场地绿化、道路绿化、渠道绿化、生态林带等生态建设,将形成大面积的绿色植被,校园植被覆盖度达到85%以上,形成“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校园景观,实现校园“园林化”。五是为学校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又为永定县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加快永定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六是为学校职专学生、全体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基地,为种植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种植、田间生产管理、苗木的病虫害防治等实践的平台,同时把环境教育、绿色教育、生态教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成为一种绿色文明理念的渗透,提升学校管理品位,打造品质绿色学校,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3 种养等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福建省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和初中部学校,学校创建于1968年,学校位于永定县仙师乡葛布段,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校园面积占地5.53 hm2,后山林权使用面积35.33 hm2,校园建筑面积1.2万m2,目前在校生超过700人。自职校复办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更新日益加快,每个人都在不断“充电”接受教育,从而达到一专多能。目前,学校有种养殖专业学生508人,由于实训规模的限制,不能满足全部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一是学校后山35.33 hm2的林地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二是缺乏专业实训基地;三是学校运动场与后山的布局不合理;四是基地所在地的现有森林景观效果差,植被以低产低效经济林和残次林为主,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仍然存在林中林缘空地、地力衰退、山林的自身繁殖能力下降的现象。因此,采取积极措施,强化森林保护,将学校后山建成休闲式林果园,为种养殖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较完整的实训基地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发展成人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三农”,为建设新农村、培训新农民做出贡献。

4 规划设计方案

4.1 指导思想

基地建设要发挥好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专业特色优势,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技能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一流的设施设备为基础,以高质量的学生技能训练、公共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层次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科学的管理运行模式为保证,建设成多功能、集公共性、示范性、服务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开展应用项目研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满足教学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为当地的现代农业行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服务。

4.2 设计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原则;二是真实性原则;三是超前性原则;四是开放性原则;五是通用性原则;六是开发性原则。

4.3 范围与布局

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种养等农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设计范围包括永定县仙师乡务田村2006年二类调查林业基本图35林班7大班2、3、8、9小班,35林班8大班1小班,面积23.33 hm2。总体布局为“一区一圃五园”,“一区”:原生植被保育区,学校后山中上部林地,面积13.13 hm2。“一圃”:农业实训植物资源圃,面积2.47 hm2。“五园”:①竹园:以小径竹为主的竹园,面积2.47 hm2;②花椒园:种植花椒,面积0.4 hm2;③果园:种植柚子、枇杷、桃、李、杨梅等果树,面积1.67 hm2;④油茶园:种植油茶,面积3.07 hm2;⑤樱花园:种植樱花、碧桃等,面积0.13 hm2。

4.4 内容与规模

种养等农业实训基地总面积23.33 hm2,总体布局为“一区一圃五园”。设计内容与规模详见表1。

4.5 种植技术设计

4.5.1 原生植被保育区。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中上部,面积13.13 hm2。原生植被为天然马尾松,为用材林地,郁闭度0.5,生长良好,林相单一较整齐。局部地块为低郁闭度或疏林、林中空地,以Ⅲ类地为主。②设计思路:调整树种结构。在保留原生植被条件下,对原生植被进行劈草、施肥;林中空地选择彩叶树种进行补植。改造成为有季相变化的针阔混交林[3-4]。③主要技术要点:在保留原生植被条件下,对原生植被进行劈草、施肥;林中空地选择枫香、山乌桕、黄花槐、三角梅等彩叶树种进行补植。枫香、山乌桕、黄花槐株数各占1/3,株间混交,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零星补植,平均补植450株/hm2;三角梅点缀75株/hm2。

4.5.2 农业实训植物资源圃。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中下部,面积2.47 hm2。原生植被为天然马尾松,局部散生杂竹,为用材林地,郁闭度0.2~0.3,生长一般,林相单一,景观效果差。局部地块为低郁闭度或疏林、林中空地,以Ⅲ类地为主,部分Ⅰ、Ⅱ类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好。②设计思路:引进和丰富学校本部现有园林植物资源圃(0.67 hm2)的植物种类,合理布局,科学分类和挂牌,建成园林实训植物资源圃,以满足园林植物识别的需要,同时为科研生产提供一定的种质资源。③主要技术要点:选择香樟、南方红豆杉、苦楝、山杜英、乳源木莲、紫薇、深山含笑、桂花、银杏、罗汉松等花木,各占10%,块状混交,大苗移植平均300 株/hm2。

4.5.3 竹园。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右侧下部,面积2.47 hm2。原生植被为人工苦笋竹,为笋竹两用林地,平均3 000株/hm2,生长良好。以Ⅰ、Ⅱ类地为主,立地条件相对较好。②设计思路:深入竹林使人处于竹林内部所感受到的景观形象,其中大体量竹子的存在是形成理想的林内景观的基础。林内景观的经典形式是古典园林中的“竹里通幽”。竹林中搭一茅屋,养心畅情,“独坐幽览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即为竹里通幽的理想模式,体现竹文化、展现竹园林艺术。③技术要点:在保留原生植被条件下,对小径竹林进行劈草、施肥。通过景观设计,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依托巧妙的植物配置手法,合理的植物造景。

4.5.4 花椒园。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山凹下部,面积0.4 hm2。原生植被为天然马尾松和人工杂竹,为用材林地,郁闭度0.2~0.3,生长一般,林相单一,景观效果差。局部地块为低郁闭度或疏林、林中空地,以Ⅰ、Ⅱ类地为主,立地条件相对较好。②设计思路:花椒树耐干旱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科学栽植花椒树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围绕城乡火锅市场,立足农村产业现状,打造实训基地绿色、有机、无公害精品花椒园。通过种植示范,学生体验创业,促进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③主要技术要点:花椒树移栽,冬春皆可。连片种植的田块,移栽前1个月必须按行距2.5 m、株距2 m的规格打好穴。穴的规格为30 cm×30 cm×30 cm,栽植密度10 005株/hm2。无论是冬天移栽还是春天移栽,移栽时都必须灌足水,四面压实。

4.5.5 果园。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中下部,面积1.67 hm2。原生植被为天然马尾松,局部散生杂竹,为用材林地,郁闭度0.2~0.3,生长一般,林相单一,景观效果差。局部地块为低郁闭度或疏林、林中空地,以Ⅲ类地为主,部分Ⅰ、Ⅱ类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好。②设计思路:要突出特色的果树品种和果园环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需求,充分展示果树的新、优、奇、特、色、香等美学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分片规划,种植不同花期和果实成熟期的果树,设置赏花区、观果区、体验区等。③主要技术要点:选择柚子、枇杷、桃、李、杨梅等果树品种,栽植小区每种各0.33 hm2,栽植密度600株/hm2。设计道路排灌系统,包装场和建筑物的设置以及防护林的营造。

4.5.6 油茶园。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左侧全坡,面积3.07 hm2。原生植被为天然马尾松,为低郁闭度或疏林、林中空地,景观效果差。以Ⅲ类地为主。②设计思路:要突出特色的油茶品种和油茶园环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需求,充分展示茶树的新、优、奇、特、色、香等美学特点。通过种植示范,学生体验创业,促进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③主要技术要点:选用福州地区选育的省审定优良无性系(闽43、闽48、闽60)良种,培育壮苗。提早1个月整好造林地,林地坡度大于10°时,最好按等高线开挖水平带,以利于水土保持。为保证早实丰产一定要适当密植,栽植密度1 650株/hm2。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适时栽植,及时抚育,加强保护和病虫害防治。

4.5.7 樱花园。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入口,面积0.13 hm2。山脚路边空地,立地条件较好。②设计思路:通过樱花园建设,改善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推动学校打造兼具生态性、景观性、标志性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学校的园林绿化事业烙下一个源于乡土、融于乡土的特色印章。③主要技术要点:选择樱花、碧桃品种,各占50%,块状配置,栽植密度600株/hm2。

5 结论与建议

(1)项目区具备项目建设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林地使用条件;学校位于永定县仙师乡葛布段,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校园面积占地5.53 hm2,后山林权使用面积35.33 hm2,学校种养专业学生508人,由于实训规模的限制,不能满足全部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该项目实施后,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绿地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对周边环境绿化、美化能起示范与推广作用,促进种植职业教育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有利于种养专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提供实训条件。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2)项目建设注重生态优先与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做到绿化、美化与香化相结合,同时提高了风景旅游资源的价值,为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创造了条件。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实训基地及学校周边环境,为种养殖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较完整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更好服务“三农”,为建设新农村、培训新型农民做出贡献。建议进一步探索农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并将成果运用到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5]。

(3)项目总投资428.1万元。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一般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其效益很大部分是间接的、无形的、无价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实施。

(4)设计方案对实训基地工程建设的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加以明确的阐述,提出了“一区一圃五园”总体布局和技术措施,并对项目投资及效益等进行了科学的概算与评价,必将对实训基地工程建设将起指导作用,作业设计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6]。因此,建议严格按设计施工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建设成效。

6 参考文献

[1] 陈晖,李国春.农业类高职学院创办实训基地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6):286-288.

[2] 张盛钟.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1):51-53,66.

[3] 卢春英,郑建英,张盛钟.龙岩市重点生态区域提升封山育林措施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6):71-74.

园林实训总结篇5

1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总结为:第一个"1"表示第一学年,学生在两个学期每个工作日的上午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工作日的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根据专业要求,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请园林相关企业老总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参加企业培训以及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第二个"1"表示第二学年,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三个"1"表示第三学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实习单位要求和实习内容,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最后在校内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针对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

2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实施模块教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依据培养方案,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尝试模块教学。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共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园林植物栽培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以及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类课程模块主要为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践、专业见习、专业综合实习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实训。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可使本专业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园林专业就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和整合,如在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大学语文和环境资源概论两门课程,将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以及农业气象三门课程整合为园林植物栽培基础课程,将园林史、园林美学以及园林设计初步整合为园林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将素描、水彩与水粉整合为绘画课程。

2.2编写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的许多教材多为全国性教材,普遍性知识过多,而地区针对性不够,因此,编写校本教材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强调"适用、够用、实用",如在园林植物栽培基础校本教材中,增加园林植物知识,减少以往教材中过多的农作物知识;在园林植物栽培类专业课程中,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资料,我们重点强调华东地区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园林植物的介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根据园林行业动态,适当减少纯理论知识内容,重点围绕职业技能要求编写教材;在综合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中,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调研结果,强化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小游园景观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等项目的实训实习,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即由教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花卉栽培、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树木等课程中,进行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即将上述课程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出若干技能培养项目,教师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等进行集中讲授。[2]如在小游园设计项目式教学中,几名专业教师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及施工管理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到项目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

2.3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园林技术专业一些课程的特点,以往由1名教师和实验员一起进行实训指导的效果不太理想。如在绘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由于指导每名学生的时间耗费较长,我们实行由2-3位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一起同时进行实训指导,显著提高了实训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实习教学周中,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实行几门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专业教师集体参与实训指导的办法,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模拟工作过程。此实训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园林仿真实训,如校内实训基地树木园的规划设计、学校小游园的景观设计等;二是到利用本地园林景点及国内著名园林景区进行综合实习实训,如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苏州园林、杭州园林等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综合实习实训。通过以上这些做法,可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良好。

3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3.1遵循教育规律,突出素质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不但可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在大量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 "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把班杜拉认知理论体系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3]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专业教育,首先应该是素质教育,学生要在先成人的前提下方能成才。该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就业中可以留得住,有效解决了目前本行业普遍存在的毕业生怕吃苦、流动频繁的问题。另外,该培养模式中开设有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训中重视人文素质、强调团队协作与统筹,培养学生分析事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并为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给予了指导。

3.2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本培养模式中三个"1"的核心均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个"1",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接触专业,了解岗位职责,为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1"中,通过基础课程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在毕业前全部学生需取得园林行业中级职业技能证书,部分技能突出学生可以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第三个"1"中,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中的技能操作进行及时指导,并通过集中授课、技能操作示范等对学生某一方面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为学生将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我们最近一次调查,喜欢此教学模式的同学和家长占总调查人数的92%;二是,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项目的增加同样对教师的教学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通过聘请行业能手等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专任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由于园林行业自身的特点,通常一个园林企业只能安排3-6名学生实习实训,这与一些工科专业可将许多学生安排在同一个企业不同,因此,本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大量企业的参与。而由此涉及到校企合作、经费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邓小妮.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8-50.

[3]丁夏君.建设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73-75.

[4]刘献君.创新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8-20.

园林实训总结篇6

园林植物栽培学在园林绿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因此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重在学生动手实验、实训和实习操作,而以往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主要以学期结束前某个实践技能操作为主要依据得出成绩,这样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同时造成学生在平时实践性操作过程中存在得过且过、重视不够的现象。

“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就是学生自评、小组测评、项目指导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的“四位”,学生整个实训过程的总体表现为“一体”。采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性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对每个实训项目要求的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也可以使课程任课教师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实践动手能力[1-3]。

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天津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中职园林绿化专业课程中的主干课程,通过项目研究提出“四位一体”的课程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1 “四位一体”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为4∶6,重点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课程总教学时数为72个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会安排各专业学生到校企合作公司进行1个月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其中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校外实习时间为1周。“四位一体”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全方面覆盖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整个表现,再现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使教学评价从单一的考试考核转变成为整个学习阶段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1.1 学生自评

课程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每个实训项目都要求学生个人撰写实训实习报告,把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技能要求、动手训练、个人体会进行叙述,重点阐述个人的体会和感想,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得失。在学期结束之前把所有实训报告进行汇总,由学生个人进行自评得出成绩。

1.2 小组测评

在实训过程中每5个学生分成1组,让每个小组组员之间进行测评,即从服从安排、团队协作、吃苦耐劳、主动参与、态度认真等方面进行打分,按照小组其他成员实际打分情况进行平均,即得出测评成绩。

1.3 项目指导教师评价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以学生平时出勤率、上课是否认真、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实训作业是否及时上交、操作过程是否细心、动作是否规范、是否遵守实验场所纪律规定以及实验过程自我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总体上把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都包含在内,进行综合评价打分作为教师评价成绩。

1.4 企业师傅评价

每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园林绿化、园林苗木种植、园林植物养护等相关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专业教学实习,让学生实地了解园林绿化相关的知识,体验与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操作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实习企业会安排实习师傅进行传授和帮带,指导学生完成这1个月的专业实习。通过对实习学生的敬业精神、学习的自主性或求知欲、团队协作、纪律意识、文明礼仪、个人操守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即为企业师傅评价成绩。

2 采用“四位一体”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势

在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性评价体系,让学生从始至终都注重自己的学习态度,不会出现松懈或懈怠的现象,使其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改变了以往学期结束前考试考核的方式,彻底扭转了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强化技能操作的做法,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平时用功学、认真练以获得较好学习成绩的习惯。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和效果,真正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模式[4-5]。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的实施,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效果,夯实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能力,同时强化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学生今后就业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参考文献

[1] 朱益湘.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性研究[J].教师,2013(17):101.

[2] 张建玲,姬彦红.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理论课学习现状调查――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1(19):22-26.

园林实训总结篇7

1 引言

目前从我国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潜力、自我认知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

2 实训基地的建设的必要性

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实践教学条件,以达到普通高等院校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目的。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为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场所,包括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实训教学计划等软件建设,它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实训基地的建筑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构建起既能够培养出创新型的园林专业人才,又可为园林科技推广和示范作出贡献的现代化教学基地。

园林专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有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它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生产实习等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系统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合格园林专业人才的基本保证,缺一不可。然而,从目前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实践环节来看,普遍存着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学生在完成课程实习和教学实习之后,往往在没有经过实训教学这一环节的情况下,就直接到相关园林管理、设汁和施工单位进行生产实习。这种实践体系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学生未经实训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训练,园林实践能力较差,在实习中不仅不能帮助生产单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反而会给单位带来生产管理上的不便。

(2)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生产单位,本身工程任务繁忙,很难抽出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而且生产单位一般都难于接纳成批的学生进行实习,老师也无法进行全面的跟踪指导、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

(3)这种实习虽然实践性强,但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学生往往无法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因此,为了加强园林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必要强化实训教学这一薄弱环节,建立合格的园林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符合教学要求的、全面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训练。

园林实训基地除了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外,还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科研、通过产学研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地的利用率。可以开展以下工作提高实训基地的效益,第一,可以对外开展培训和考核服务,可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鉴定基地;第二、可以向园林科研单位、其他教育机构开放,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可以利用基地提供园林技术服务,开展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活动。总之,园林实训基地要建成具有教学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科研开发功能的综合性基地┆。

园林实训基地主要为园林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因此,应根据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硬件规划和软件规划。硬件方面要选择切实可行的实习项目,配备先进实用用的设备设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区,合理规划,合理建设;软件方面则需组建合格的师资队伍,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3 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3.1 实训基地的功能分区

根据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园林植物教学区,园林建筑与工程教学区,交流展示区和生活管理区┆。

3.1.1 园林植物教学区

园林植物教学区是为学生提供园林植物造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苗木生产等实训场所的区域,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区。在本区选用本地常见的园林植物.按照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方法进行植物造景。表现各种园林植物景观效果。学生可以观察植物景观实例,领会本地植物造景特点.并通过在此区的实训、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种植、大树移栽的基本原则.掌握园林树木造景设计、草本花卉造景设计、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设计、草坪设计、水生植物造景设计等基本技能。

(2)造型植物养护区。本区必布置不同造型的植物。用于对学生进行修剪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观赏草坪区。本区可展示常见草种的成坪效果,比较平地草坪、坡地草坪、高尔夫球场草坪、足球场草坪等不同类型草坪的草种选择和建植特点,井通过实际草坪建造训练,掌握草坪设汁、施工和养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草坪养护机械的使用及简单维修方法。

(4)盆景区。以展示盆景为主,通过观察,使学生掌握盆景布置的要点和技能。并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盆景制作原理,盆景制作、养护管理,盆景的陈设与欣赏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制作出一定数量的盆景出售。

(5)园林苗圃、温室区。提供园林植物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管理实训场所。并要求每年能生产、出售一定数量的苗木。通过在此区的实训,使学生系统掌握园林苗木生产、温室花卉生产、苗圃经营管理的基本环节和技术措施。掌握花卉栽培用具、机械、灌溉设备的使用,施肥的方式方法等操作技能学生结合苗木生产活动,可以了解苗木生产的整个过程,系统地掌握苗木生产技能。

3.1.2 园林建筑与工程教学区

园林建筑与工程教学区包括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2个部分,通过园林建筑和园林景观小品的展示以及部分园林工程的施工操作达到实训目的。

(1)园林建筑与小品区,本区提供园林建筑等课程实训场所。在本区中使用一定面积设置园林小品起样本示范作用,并留出足够面积的空地,提供材料由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布置园林小品。通过在此区的实训,使学生学会设计园林小品、点缀游憩小建筑,掌握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园林建筑的设计方法,提高绘图技能。培养学生设计素质、丰富空间想象力。

(2)园林工程区,提供园林工程实训场所。在本区中布置园林假山、园林喷泉。并留出较大的空间.提供材料由学生设计、制作、布置园林假山、喷泉、铺装园路。通过在此区的实训。使学生从假山、喷泉工程、园路铺装入手.掌握园林工程造景技艺和工程设施、施工等知识。

3.1.3 交流展示区

交流展示区主要功能是进行课堂教学、学术交流和室内作品与科技资料展示。配备多媒体课室、美术室、设计室、艺术插花室、模型制作室等实训教学用房以及植物标本室、优秀园林设作品和现代园林科技成果展示室。

3.1.4 生活管理区

生活管理区布置供管理人员办公、对外接待及举行学术会议用的办公区,一般建设一幢办公楼。另要安排学生住宿、食堂用房。

3.2 实训基地的布局与建设

(1)应做到布局合理,在项目确定的情况下,根据现状因地制宜地安排各功能分区,一般按内容相近、课程相近的原则进行分区布置,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要利于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突出训练项目的实用性。在造景上要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并加以有效改造、创造 出有山有水的园林式景观,这种山水兼备的复杂地形也可成为学生进行测量实习的理想场所。

(2)布局时注意各实训项目间的联系与顺序,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及施工的流程来安排,从方便学生操作及便于教学管理为原则进行合理的布置。

(3)对于一些必须在现场进行的训练项目,尽量模拟出环境的真实性,如坡地植物景观、水岸植物景观等。对园林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训,可创造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进行脚手架搭设、砖墙砌筑、钢筋绑扎焊接、模板组装、混凝土浇筑等一系列训练。

(4)建造一些能够展示施工不同阶段的未成形建筑和工程设施,如在地面上展示园路施工的不同阶段(地基、基层、结合层和面层)┆。

3.3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培养人才质量

高水平的实训基地、高质量的实训教学,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实训基地的建设,指导教师的素质能力是关键。深化“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提供实训基地建设人才支持。“双师型”教师短缺是目前一些地方院校实训基地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拓展实训教学队伍建设┆。

(1)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了解教师本身所从事的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将其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训教学环节或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积极引进行业生产和科研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教学带来行业生产的发展动向以及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信息,还可以带来行业和社会对从业人员要求的信息,对本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也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人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起“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考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建立起适应高职教育特点,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标准和办法,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薛 峰,李 伟.浅析应用型高校发展实训基地的策略创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207~208.

李宏彬,郭春华.园林实训基地规划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6):224~225.

张春满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探索.职教论坛,2010(3):66~268.

李 伟,易秋香.关于应用型高等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科技信息,2009(3):344.

Analysis of Divis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actice Training Bases

Zhang Yongmei,Zeng Xiaowen

园林实训总结篇8

办学条件良好,教学设施完善。学校一校六址,总占地面积292664平方米(439亩),建筑面积72767平方米。良乡校主要承担全日制学历教育任务;天坛校主要承担职业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任务;颐和园耕织图导游讲解实训校区、北京植物园种苗生产实训校区、十三陵动物饲养实训校区、顺义鲜花港花卉生产与应用实训校区主要承担专业实训教学任务。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建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并建有VOD直播系统,校园网覆盖所有教学、办公、住宿场所。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并设有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能够满足教师、学生工作和学习需要。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完善,建有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及形体训练教室,能满足体育教学及在校生日常活动需要。后勤保障体系完善,配套设施能满足教师及学生住宿、饮食等生活需要。

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体系健全。学校教师队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本科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6%;高级职称占34.6%,中级职称占59.7%,双师占83.2%。兼职教师主要来自市公园管理中心下属单位,如天坛、颐和园、北京植物园等,并聘请相关行业的骨干力量来我校授课,如北京市花木公司、中国青年旅行社等。形成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较好地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严格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副校长分别主抓德育、教学、后勤等工作。中层设办公室、党务办公室负责行政与党务工作;教务科、专业科、基础科、督导室负责教学运行、管理与监控;学生科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面向社会的培训、鉴定工作;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招生与就业工作;财务科、保卫科、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学校各方面的保障工作。学校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施了目标责任制、层级负责制和绩效工资制度,保障了责权利的统一,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

专业特色鲜明,实训条件完善。中专层次开设了园林技术、园林绿化、植物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宠物养护与经营、旅游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7个专业。远程开放成人学历教育方面设置园艺学专科和园林、动物医学本科,同时面向行业开设园林行业主体工种和新优技术培训,满足园林绿化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多层次需要。

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形成了校内校外并重互补的实训基地建设格局。在校内因地制宜建设了植物展示区、实训场、实训室等,实训面积达2.5万平方米,实训开出率为100%。在校外先后同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协议,打造以北京植物园为龙头的园林绿化实习实训基地;以颐和园为龙头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以北京动物园为龙头的宠物养护与经营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以银达物业公司为龙头的物业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园林实训总结篇9

现在对于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重点定位是,能够拥有比较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同时能够在生产第一线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针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和缺陷,广东省梅州的农业学校通过改变园林园艺专业的教学思路以及改善该专业的教育方式,冲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模式,尝试将教、学、产、研进行相应程度的结合或者融合从而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

1 在教学方式上冲破传统的教学顺序,使用模块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

1.1 科目模块的教学概述

把原先独立教学的科目进行相应的整合,与此同时将那些有着紧密联系的科目组成一个整体模块:将数学、语文、英语以及物理和化学等这些基础的科目组成一个整体模块,并且将植物生理学、植物栽培的相关学科、植物保护的相关的课程等相联系的科目汇总成为一个模块,测量学、园林的设计课程以及园林的相关施工课程等这些专业科目整合成为一个模块。

1.2 时间模块的教学

将原先传统的教学顺序进行改变,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到自己的工作角色。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在一般的学校或者学院的教学计划,都是在第1、2个学期学习文化基础的相关课程,在之后的两个学期内完成相应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之后利用3个学期的学习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最后一个学期中进行实际训练或者去单位进行相应的实习。

如果使用模块教学方式进行园林以及园艺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那么在第1个学期中就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第2个学期开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将文化基础的相关模块放在最后两个学期进行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再让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反复的锻炼。在不同的学期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实际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园林以及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通过采用“请进来”以及“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将学校的教学以及企业的相关生产进行紧密的融合

2.1 “请进来”的授课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及总体概述

园林以及园艺方面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到新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学校需要聘请一些在专业领域有成就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面对面地和学生进行相关知识以及技能的交流和沟通。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进行学习,所以他们几乎没有时间以及精力去关注学校外面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接受一些新型的专业理念,从这些成功人士身上学到一些经验和教训,从而改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2 “走出去”进行亲身体验以及实践的教学方式的主要内容以及总体概述

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就需要了解实际工作,同时接触相关的园林及其相关工作任务。学校不仅仅需要在校园内设立相应的园林园艺的实际培训基地,更重要的是能够与种植企业或者单位进行联系,建立相关的校外学生培训基地。

将教学和生产以及科研进行相应的融合,让园林园艺的相关种植企业进驻学校,同时让学生能够进入相关的企业或者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将教、学、产、研进行相应的结合,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能够提升园林以及园艺专业老师的业务水平,能够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提升了产值。

参考文献

园林实训总结篇10

项目来源: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J40:园林专业“一体两翼三结合”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前言

园林专业是生态、植物、建筑、艺术设计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发展起来的复合性学科,高职园林专业培养服务园林工程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被列为高职示范性院校部级建设专业、陕西省重点专业、国家林业局重点专业,为陕西乃至西北园林事业输出了大量专业人才。

经过多年的实践,专业已经走出规模发展的阶段,逐步进入内涵式发展,即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专业的内涵与质量,形成品牌与特色,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专业将“一体两翼三结合”的实践教学建设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打破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模块体系为主体开展技能培养

1.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模块,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开发

根据“突出实用、服务当地、满足需求”的指导思想,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夯实基础、拓宽就业口径为导向,探索形成 “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把教育教学、企业经营和学生培养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三方合作共赢。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行业一线进行调研,组织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与学科专家进行园林生产建设过程分析,提出行业就业岗位,列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需技能,进行课程开发。通过研究确定了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四大职业岗位:园林工程施工岗位、园林规划设计岗位、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岗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参照国家执业资格和行业工种设置,确立了与之相对应的四项核心岗位技能。培养的毕业生要求适应职业岗位群,具有较强的转岗能力。将四项岗位技能作为实践教学一级模块,细化出实践教学二级模块,再分解二级模块列出单项技能训练,制定体系化的实践教学,使得教学有递进性,整体有系统性。以目标倒推法进行课程开发,整合项目课程,形成知识、技能和素质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2.开展三段式实践教学

初期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了园林植物识别、园林制图、材料识别等单项技能。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认识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结合园林艺术课程开展专业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园林有深切全面的认识。近些年专业开发了昆明园林线、江南私家园林线、北京皇家园林线、岭南园林线四条线路,让学生以艺术欣赏的眼光认识园林专业的建设成果和涉及范围,明确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习欲望和热情。教师从专业分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讲解,增强专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中期开展课程模块综合训练,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园林专业的课程综合训练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园林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园林规划设计综合实训、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综合实训模块。通过设置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的生产任务,开创工学一体的生产性实践教学。以任务驱动、小模块向大模块推进、项目轮训为模式的实战训练,使学生体验了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整体连贯的工作过程。

毕业前通过顶岗实习,培养职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是在三年级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为主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全面有效的检验方式,也是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形成职业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落实具体岗位,参与实际生产,学习企业运作、技术实施、设备运行,领悟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全面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在就业时达到技能强、上岗快、留得住、受欢迎。

以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教材建设为两翼,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和助推力

依托部级、省部级、院级项目支持,从师资、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多方面加强建设,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1.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验室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场所,主要满足单门课程实验实训需要,培养学生单项实践技能。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已经建成的有园林绘图室、园林手绘室、园林测量仪器室、园林植物标本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园林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造价实训室及录播教室,并制定了配套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

(2)园林工程综合大厅

园林工程综合大厅是使用率较高的园林专业综合实训大厅,其面积大、功能全、设备先进。大厅长30米,宽16米,对外进行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接待上级视察指导及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对内主要满足专业多门课程实践教学及部分课程实训。内设假山模型、园路结构模型、地形地貌模型、著名微缩园林建筑结构模型、颐和园沙盘、现代园林景观沙盘、园林喷灌模型等,有立体构成、园林插花实训区,还有园林手绘、园林制图 、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工程设计等优秀作品展示区。

(3)农林综合实训基地

农林综合实训基地是2005年由中央财政资助建设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面积最大的农林类综合实训基地,占地4万平方米,集生产、实训、培训功能为一体,是陕西省重点实训基地。基地建有全智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露地苗圃,开展园林花卉、苗木的栽植繁育并对外销售、租赁,将生产与教学有效结合。室外建造了自然式小游园,划分有园林工程材料及施工场地,开展施工放线、微景观施工等。东北角建有一座五开间梁架式二层大厅,底层分为现场教学区、操作实训区、学生作品展示区、园林机械区四个功能区。二层钢制观展台为廊道式,挂有历届学生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展板。基地主要满足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艺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沙盘制作、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机械等课程现场教学及实训操作。

(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与园林企业联合建立的教学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先进成熟的工艺流程、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是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1]结合学院“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园林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园林规划和施工公司的基础上,新增园林绿化苗木生产销售公司、室内花卉租赁养护公司、园林养护管理公司、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等。并进一步拓展地域范围,由陕西扩大至北京、浙江、青岛等地,结合工程项目提供教学参观、暑期学生实践锻炼、毕业生顶岗实习等。

2.实践教学师资及教材建设

通过实施“锻炼、进修、培训、引进”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青年教师暑期深入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积累实践教学案例;专职教师通过申请可到相关大学、企业进行1―2年的脱岗进修,或暑期到德国、香港等国外合作学校和企业进修;引进专业导师到校进行教学手段及方法、心理学等供需课程培训,举办德国、澳大利亚教育教学技术培训。聘请有工作经历的兼职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加盟教学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库”。组织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院校同行合作成立教材开发项目小组,紧密结合专业生产实际,完成了国内首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指导教材,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发展、技能证书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使实践教学成果更丰硕

1.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共赢

以学院“百县千企”工程为平台,选择大型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参与园林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团队教师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在职员工的职业培训,提供人才支持。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充分享受到学校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优势,为实现真正的人才共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与技能证书相结合,提升双证率

依托学院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各项技能训练与园林行业特有工种训练相结合,技能考核与岗位工种测试相结合。开展高、中级风景园林施工员、风景园林设计员、花卉园艺师、绿化工等5个工种的校内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达96%以上。校内开展花卉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微景园施工、手绘表现技法等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及地区举办的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大赛。通过这些活动,既促进了学生专业学习热情,也是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检验和肯定。

3.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提升就业竞争力

园林企业关于毕业生情况的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排在第五位,而更看重毕业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团队、比武、竞标等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实践创新等社会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善于钻研、分析解决等方法能力,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职业修养与扎实的专业技能相结合才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应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培养更多优秀的园林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群:《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安徽农学通报》2012年第18期,第174-175页。

园林实训总结篇11

1 项目教学法概述与教学设计

1.1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教授和加拿大教育家查理教授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其目标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而这些能力正是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在高校中推行项目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项目的实施流程

1.2.1 布置任务

如项目中任务是园林林欣实训场绿篱的整形修剪,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根据周边环境,结合实际需要,对学院园林林欣实训场的绿篱进行整形修剪;会熟练操绿篱机、枝剪等机械对绿篱进行修剪。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1次上课时,就将学生按组进行划分,每队6~7人,共8个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教师在这里以技术员兼监管员的身份出现。在上一次课结束时,给各组组长发本次课实训任务书,园林林欣绿化实训场的绿篱萌枝长出,影响了观赏效果,要进行相应修剪整形。

1.2.2 制定计划

各组长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绿篱整形修剪计划。各个组员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信息收集和计划的制定。因为绿篱修剪的形式多样,修剪的形式可以不局限原有的形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各队制定的计划进行指导,最后完成原有目标。

1.2.3 实施计划

各组按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实施绿篱的整形修剪。在实施过程中,组员间团结协作,尽量独立解决问题,只有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给予讲解和指导,任务结束后学生看到的是修剪后的绿篱,各组学生就自己的实训成果发表观点,并对其他组的实训成果给予中肯的评价。

1.2.4 总结评价

修剪后先由各组组长对整形修剪进行总结评价,再由教师对各队修剪的情况进行相应点评,并对此次实训项目进行总结,最后按已制定好的项目考核表给每位同学打分。

2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分析

本课程从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并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而开展项目教学。

我们实施的《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内容体系分为四大模块。

第1模块“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包括:园林植物的种子检验、园林植物的穴盘育苗繁殖、园林植物的扦插繁殖、园林植物的压条繁殖、园林植物嫁接繁殖影5个任务。

第2模块“园林植物的移植技术”,包括:草本植物幼苗的容器移植、园林草本植物大田栽培技术、大树移植3个任务。

第3模块“园林植物的修剪整形”,包括:草本植物的整修修剪、行道树的整形修剪、花灌木的整形修剪、绿篱的整形修剪、藤本植物的整形修剪5个任务。

第4模块“草花绿化设计与摆放造型”,包括:园林植物花境设计与摆放造型和草花绿化的色块设计与摆放造型2个任务。

贯穿项目“园林植物的土、水、肥的管理”,主要针对各个阶段园林植物的需求进行养护管理。

这些项目综合性强,在课本上都无法直接找到内容,必须要让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才会体现出来。同时,可将植物栽培养护方面的职业工种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以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其职业能力为主。

3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个班级近50名学生由一个教师进行组织和辅导,同时完成检查、评价和总结,显得力不从心。可采用两个教师同时上课的形式,既可采用多种形式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不同的任务,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配套教材尚未开发,学生起初对项目教学法极不适应。采用项目教学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它需要教师打破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按照工作内容重新设计教学,而学生手里仍然使用的是传统教材,听的是工学结合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内容,不免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因此,建议在深入学习领会教学理论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发编写出适用的配套教材,满足课程的需要。

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只有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根据企业生产和岗位需求选择典型项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生。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从项目提出到项目实施都是组织者,同时负责完成指导、评价和总结,这就要求教师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显现出理想的效果。

园林实训总结篇12

《园林树木》既是园林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园林生产技能极强的专业课。由于这门课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跨度大、涉及面广、容易混淆使学生学后印象不深,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园林类就业趋势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人才的实践技能,而高职院校也深刻意识到,实践教学薄弱已成为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的瓶劲,因此,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1]。本文针对目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树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革方法。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跨度大,涉及范围比较广。

本门课的实践性强,教学内容跨度比较大,涉及面广,不同院校的园林树木的教科书尽管大同小异,但都要求至少掌握150种以上的常见园林树种的识别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由于各个分类单位(科、属、种)的特征较多,对于本课程初学者来说容易混淆,难于记忆[2],如果没有扎实的植物形态学基础,是很难学好这门课的。《园林树木》是学生在学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后接触的第一门直接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它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通过学习这门课能正确合理地应用园林树种,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教学模式单调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一般利用PPT课件及讲稿,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目前,《园林树木》重点介绍各个科、属、种的特征,而不是只讲解一个个物种,科、属、种的特征主要涉及花和果实等方面的特征,因为PPT只能演示图片,无法具体观察到各科属的识别要点,因此听起来十分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院《园林树木》课程总学时为8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现场教学14学时,综合技能训练30学时(教学实习一周),按照《园林树木》教学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为1:1,虽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在课时安排上得到了体现,但是实际却达不到现场教学的效果,导致学生实践技能得不到训练。

2、改革方案

2.1 突出重点,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时数短的情况下,理论课教学必须是突出重点,经过课程组评价和筛选要求,从全国着眼,以乔木为主,灌木和藤本中具有明显园林价值者列入课程教学大纲,包括乡土树种在内,数量通常在150种左右。与此同时,根据本门课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改变“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3+1”即三节理论讲授加一节现场教学课。“现场教学”模式的改变体现了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同实际的结合。现场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外,或者附近山林(或林场、植物园、公园等)选定适当场所进行现场讲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并总结树种特征,既开拓学生眼界又以此逐步引导学生来思考问题,改变了传统的“输灌式”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减少讲的时间,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3]。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目的。

2.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结合本课程特点,我院课程组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主编了《园林树木》现场教学指导书和综合实训指导书。同时,我院还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校内建立了完善的植物标本室、植物实验室、植物园、林木种质基因库,完全能满足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实验教学。现我校植物标本室收集有万余份腊叶标本,为江苏省高职高专腊叶标本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标本室。标本直观,形象,深化学生们的印象,通过室内看图片、看标本、室外看实物,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我院植物园已引树木1000种多种,已成为我院《植物与植物生理》、《园林树木》等种植类课程的主要教学基地,弥补了现场教学“看得多、练得少”的不足,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极好场所。

2.3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场教学可以先看后讲,或先讲后看,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综合技能训练时间为1周,为不影响实习的效果,教学实习安排在每年的5月和10月底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是《园林树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教学实习中,通过“裸子植物的识别与应用”、“被子植物的识别于应用”等实训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当地树种的形态特征,再通过“树木物候期观察”、等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生态和生物习性;最后通过“园林绿地树种调查”、“园林树种的选择与配置”等较复杂的项目[4],让学生达到“会用树”的教学目标。教学实习周分为三个阶段:一、制订实习计划,确定调查范围并分组开展树种调查采集活动,包括乔、灌木树种的分类、鉴定及分布、生长习性和用途等方面的调查记录。二、标本的采集压制,编制分种检索表。在教学实习中,教师只进行启发性的讲解,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利用采集到的标本,对照工具书中的检索表自己观察,进而编制检索表,进行树种配植设计。三、对一周的实践进行考核,实训报告和鉴定树种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途径,并加重实践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由以前的30%增加到50%),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最后成绩的结果也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程度与实践能力。

3.改革后的效果

通过近5年对《园林树木》实践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识别树种的技能提高了,园林树木的配置与应用更贴近园林生产,学生到园林企业中适应能力提高了面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由知识应用型教学模式向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学模式的转变[5]。

参考文献:

园林实训总结篇13

0引言

《园林植物识别与分类》这门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的专业课,是此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只有将这门课程掌握了,才能更好的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苗木生产》等课程,所以探讨和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和理解这门课程对于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由于过去的课堂讲解课件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让人枯燥和失去兴趣,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学效果不理想。本人通过对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行走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植物的外形特征与名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喜欢。接下来我们将对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

1教学方法设计

1.1教学目的与目标的确定

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检验一堂课学生掌握情况的标准。作为一名未来园林工作者,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能够快速准确的根据植物的典型形态特征和其他相似的树种区分开来,并且熟悉树种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种植和应用。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和熟悉园林树木形态特征和形态学术语的基础上,通过此番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特性以及在园林中应用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可以总结成一些口诀,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识别出树种,并且深刻了解各种树木的意境和韵味,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1.2深刻分析教学内容

想要实现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的目的,首先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需要面对的困难:首先,识别树木是比较枯燥的内容,又由于季节和地域的限制,课程的时间安排需要仔细考虑。其次,园林树木的生长习性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同时其观赏特性也是学生需要花时间好好理解的部分。再次,选取教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树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最后,了解不同季节园林树木的形态变化、观赏特性以及一些代表树种的特殊性。

1.3分析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职学生虽然可能已经学习过植物形态学术语,但是可能由于长期不用等原因,理论知识掌握并不扎实,还不能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进行标准规范的表述。所以在实训课程中,我们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挑选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树种进行实例进行教学讲解,并且将复杂的树木形态特征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口诀,降低记忆难度,同时调节好课堂氛围,师生之间有较好的互动,在规定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1.4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特点

1.4.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虽然多媒体教学极大的拓宽了教学内容,但教学活动的完成仍然局限在教室内。将学生从教室带到室外,将教学活动带到大自然,让学生真实的看到、感受到、摸到和闻到需要学习和辨识的各种植物。

1.4.2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根据树木的形态特点以及特性或观赏价值,为这些树木设定一个树木界的"称谓",例如人们熟知的"迎客松",还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来决定,为那些不常见的树木起一个合适的名字,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程更加有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树木的特性。

1.4.3编定总结口诀。由于树木的形态描述比较复杂,字数较多,又由于树种较多,记忆起来是一项困难的大工程,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可以总结成口诀。例如在讲到木兰科植物的识别要点时用"枝有环痕雌雄多,聚合蓇葖木兰科。"来总结;又如在讲到樟科植物的识别要点时又用"雄蕊多轮药瓣裂,体具樟香是樟科。"来总结口诀,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和记忆难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1.4.4注重师生互动和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活动中,设定需要学生解决的园林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讲出设计方案和理由,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多提问,和学生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

1.4.5一年四季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植物的季节特性设计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例如春天花开讲花、夏天叶茂讲叶、秋天丰收讲果、冬天讲枝干等等,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识别的知识。

2结论

将以上教学方案应用到高职学生的《园林植物识别与分类》的实训课程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测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符合社会对园林设计技术人员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从教室带到大自然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当然此方法还不成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以后此教学设计必将更加成熟,应用更加广泛,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