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实用13篇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44-02

给药错误指的是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差异 [1]。有研究 [2]表明,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给药错误会影响门诊患者的治疗、造成心理压力,危及生命安全,引发医患矛盾、影响医院护士的声誉。我科在2011―2012年发生给药错误药41起,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用药安全。

1 资料

对我院门诊输液室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给药错误事件41起,进行回顾性分析。

2 方法

建立门诊输液室给药错误事件登记本,内容为:给药错误发生的时间,环节,分类,对患者造成的后果,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事件登记本进行分析。给药错误对患者结局的影响采用7级分类法 [3],见表2。

3 结果

3.1 给药错误发生的时间和药物。发生给药错误的时间早上17例(42%),下午20例(47.8%),中午2例(5.8%),晚上2例(4.4%)。

3.2 给药错误的分类和流见表1。在41例给药错误中,分类有些在2次或以上,所以出现88例次。

表1 给药错误的分类

3.3 给药错误患者的结局见表2。

表2 给药错误给患者造成的结果

3.4 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见表3。尽管给药错误事件为41起,但与之相关的原因有123个,即造成每起错误的原因有2个或2个以上。

表3 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

4 分析与对策

4.1 给药错误的分类。门诊输液室患者从医生开医嘱,到药房取注射单、取药,再到输液室接诊台,护士接单并清点药品,瓶签转抄,药物配置,核对输液给药,护士接瓶、拔针,需经7个环节。其中出错率最高的环节为,护士核对输液给药时,占35.2%,输液是患者看病接受治疗的最后环节,前边的环节出错都易导致执行输液给药护士出错,也是执行输液给药护士出错率最高的原因。41例给药错误中,有7例为连环出错,2个或2个以上环节都未发现错误,导致错误给药发生。

在给药错误分类中,剂量错误占比例最高。门诊输液室患者年龄跨度大,护士配置药物要经计算;还有同种药,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剂量,都是导致剂量错误的原因。配制药液环节,是导至剂量错误的主要环节。

4.2 给药错误的结局。0级、I级伤害为主。给药错误会让患者情绪波动,存在心理压力,恐慌,和/或身体伤害、疼痛。2例II级伤害患者,都因药物过敏所至,经密切观察,按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均治愈。接诊台护士接待病人,必须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在注射单的相应栏目做记录,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4.3 给药错误的原因。

4.3.1 组织环境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环境因素占给药错误的7.5%。同事干扰多发生在药物配置时,配药室设置为独立空间,可减少干扰。护士在核对医嘱,进行静脉给药时多受病人和/或家属的干扰,工作频繁被打断。若有独立的静脉穿刺治疗室,可避免干扰。实习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药物不熟悉,易致给药错误。

用酒精棉球压封配置好药液瓶的瓶口,瓶口会残留棉絮丝,接瓶换药时,易带入输液瓶内,造成瓶内异物。如改用无菌瓶口贴,可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4.3.2 个人因素。给药错误的个人因素占80.4%,查对不严占67.9%,工作人员粗心、受干扰、疲乏、繁忙等有关,也涉及了组织系统问题。输液室静脉穿刺护士压力最大,风险最大,因除了要面对快节奏的操作,面对家属或患者期望(“一针见血”)的压力。我科制定了三查十对制度(坐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慎独修养。护士工作要专注,组织系统为静脉穿刺护士营造一个“无干扰区域”,如:独立的静脉穿刺室。

转抄错误发生了8起,充分利用医院的信息技术,联网打印输液卡。经改进,节省了人力,有效降低了差错率。

某些新药有要求控制滴速,必须查阅说明书后再使用,并建立药品资料册,供平时学习、查阅。院内网信息通报药学知识,有关药学信息,指导药品使用。

4.3.3 医嘱处方因素。现代医院,处方都以电子处方为主,我们常碰到电子处方与病历不相符的现象,还有电子处方不规范,易导致护士用药错误。

4.3.4 药房因素。药房因素包括:注射单发错给病人,药物发错,药物总量不符。都易导至发药错误和用药错误。

5 讨论

门诊输液室41起给药错误,多发生在上午、中午时间段。输液高峰时段、临近下班时间、交接班时间,环境嘈杂、拥挤、干扰多、护士人力不足、工作繁忙、都易导至疲劳状态,注意力被分散,影响工作质量,发生药患纠纷。陈长英等 [4]研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白天高于夜间,其主要原因是白天护理经手操作人员多,护理操作整个流程易受环境、其他事物的影响。实行弹性上班制度,患护比例成正比。改进工作方法,注意自我调节,交换岗位,减轻疲劳。药物配置实行“即配即用”制度。交接班时,要特别注意接瓶药液的交接班。但此工作方法会增加接瓶护士的工作量,必须有充足的人力。

根据发生给药错误的特点制定了《药物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输液室查对制度》,《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用药观察程序》。护士例会进行个案讨论,安全培训。相关科室共同进行处理,解决专业限制问题,有效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DJP.Medication errors[J].J R Coll physicians Edinb,2007,37:343-346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2

Cooperation of doctor and nurse solving faculty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input question

YANG Li, SUN Shuchu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Xuanw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to regulate the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input of faculty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through cooperation of doctor and nurse, to reduce the errors of rotating resident physician′s medical order input and doctor-nurse coupling nursing mistak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ealing with the medical order in nurse. Methods: The rotating resident physician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aining group and no-training group. The training group was received training about how to input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the other group was not, then counted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of the no-training group accounted for 29.12% of total medical orders, and that of training group accounted for 0.58% after training,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were decreased (P<0.001). Conclusion: Through the training,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were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efficiency of nurse handling and executing medical order is improved,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e errors is reduced.

[Key words] Cooperation of doctor and nurse;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Training

医嘱为整个病历各组成要素最核心的部分,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下达的书面医学指令,需由医护人员合作完成[1]。我院从2005年6月开始使用HIS系统进行医嘱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在我院已经运行了5年多,逐渐形成了正规化、规范化的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虽然医院进行了电子医嘱统一培训,但缺乏专科性,处理医嘱时护士需要多次纠正医嘱错误。有人指出:护理差错与医疗差错有很强的不可分性,有些护理差错的发生正是以医疗差错为诱因的[2]。因此,医嘱错误是引起护理差错的危险因素之一。我院是三甲医院,住院医生每3个月轮转科室1次,进行专科学习,因此笔者发现轮转医生在进入一个新科室时,输入电子医嘱错误较多,影响了处理和执行医嘱的工作效率。为了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更安全、迅速、准确的治疗和护理,我科主治医师、护士长和主班护士对每次新轮转医生进行专科电子医嘱输入培训,使轮转住院医生尽快掌握专科医嘱输入方法与技巧,保证了病房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10年6月轮转到我科的住院医生共121人,随机分成未培训和培训组各6组。其中,未培训组59人,不参加培训;培训组62人,参加培训。轮转医生均为工作3年以内首次进入到我科的住院医生。

1.2方法

培训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和主班护士对新入科医生进行集中专科电子医嘱输入培训,将以往输入电子医嘱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逐一讲解,重点问题反复强调,加强记忆,以引起各位医生的重视。使新轮转住院医师能够尽快掌握专科电子医嘱的输入方法与技巧,避免重复错误发生。 未培训组医生进入科室后不进行专科电子医嘱集中培训,其他与培训组相同。两组进行电子医嘱错误发生率比较。

1.3 输入电子医嘱常见错误

1.3.1对电子医嘱操作程序和流程不熟悉 ①执行次数错误,见于临时医嘱开成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开成临时医嘱,护理级别应开成持续护理,错开成持续医嘱。②药品剂量和领量不一致,如卡络磺钠剂量每支为20 mg,医生要给患者使用60 mg,因医生输入医嘱后没点击确认,所以领量仍默认是20 mg,护士只能领回20 mg卡络磺钠,造成少药。③执行科室选错,见于输入检查或化验时未把执行科室改成相关科室,造成对方科室不能确认收费。④化验检查项目选错,如便找霉菌应选普通细菌涂片及染色5元,确选了特殊细菌涂片及染色10元,造成多收费。⑤自备药,未标注自备或嘱托造成领药,见于中药和许多自备药开长期医嘱时,医生忘记费用标志输入“自备”,造成药品上账并多次领药。⑥医嘱停止时间错误,见于医生要在执行时间之前停止患者某项治疗,而输入医嘱时未更改时间,停在了执行时间之后,造成患者多接受一次治疗。

1.3.2专科电子医嘱操作流程和制度不熟悉 ①常规给药时间错误,见于专科个别口服药“tid”应选“8 am―12 n―4 pm”,被错选成“8 am―4 pm―12 mn”。②备注不全,见于注射胰岛素医嘱,未备注餐前30 min注射等,造成医嘱不严谨。

1.3.3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①医嘱开错,见于输入药品或检查化验医嘱时选错患者。如应该给一床开美士灵皮试医嘱,却开给了二床。②申请单已开而医嘱未输入电脑,见于检查单或化验单已开好并交给了主班护士,但医嘱未输入电脑。③给药方式错误,见于口服药物用法开成领药,这样就打印不出口服执行单;肛入药物用法开成输液。④药品名称开错,见于医生输入药名错误,领回的药品不是患者需要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其中未培训组医生输入的电子医嘱共3 307条,错误条数为963条,占医嘱总条数的29.12%;培训组医生输入的电子医嘱共4 825条,错误条数为41条,占医嘱总条数的0.58%。未培训组和培训组医嘱录入错误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 449.07,P<0.001)。见表1。

表1 未培训组和培训组医嘱输入错误比较

3讨论

曾有人提出,医生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仔细的工作态度,下医嘱时应尽量排除外界干扰,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细检查,把差错消灭在医嘱本上[3]。强调轮转住院医生输入电子医嘱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认真核对。经过统计对比分析发现,未参加培训的医生,由于对专科常规电子医嘱和专科药品不熟悉,输入医嘱不严谨,保存医嘱前未进行再次核对,甚至由于粗心将医嘱开错患者,造成医嘱输入错误。出现此类医嘱,需要处理医嘱的护士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并完全了解患者的各种治疗检查情况,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培训组医生,及早掌握了专科常规医嘱输入方法,并对输入电子医嘱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了全方面的了解,使输入医嘱的错误率有了明显的下降,提高了护士处理和执行医嘱的速度,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在三甲医院轮转住院医生进入各专科时,首先进行电子医嘱输入问题岗前培训是有必要的。专科电子医嘱岗前培训,对于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瑞香,常桂娟.医嘱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光明中医,2008, 23(3):396-397.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3

1.2药物差错给患者提供了不恰当甚至是不正确的药物。此常出现在医生开医嘱时,或者药剂师取药时。或者护士因与大夫缺乏沟通误解医嘱时,也会产生用药差错的后果。

1.3给药剂量的差错指用药剂量过大造成中毒,或剂量过小延误治疗时机。这类错误可发生于医生、药剂师、护士和病人本身的所有环节,如计算错误、书写差错、转抄医嘱错误、理解错误等都是常见病因。

1.4给药途径的差错指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等用药途径或方法错误。常由于医生护士间缺乏沟通,医生不了解新药的用药特点所导致的。

1.5服药时间的差错指错误的用药时间、用药间隔和疗程。医生在开处方时没有交代清楚,药剂师没有给予必要的书面及口头指导,护士不重视严格的给药时间,或是发药差错,病人不了解按疗程治疗的重要性等等,均可导致药物用错时间。

2应对措施

2.1建立用药差错管理程序当护士发生用药差错时,首先采取补救措施,迅速通知主管医生,将病人的损害降到最低点。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用药差错管理小组进行讨论,查找差错发生的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同时,科室根据差错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程度,按要求上报护理部。一般性的差错,要求每月10日前向院护理部上报,但发生以下情况的差错必须及时上报:①对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有直接影响的护理差错及隐患;②护理差错虽然未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后果,但可能引起护理纠纷、投诉;③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有可能再次发生的共性差错。差错的上报根据要求填写差错报告表,填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病历号、性别、诊断、文化程度;差错发生的时间、班次、当事人职称、工作年限;差错具体情况,例如:药物的名称、给药的途径、剂量等环节出现的错误;差错原因以及引起的临床后果、处理及防范措施等。

2.2及时同医生沟通明确医嘱在获得了药物和病人的有关信息及医嘱时,对不明白或者疑有错误的医嘱及时向医生沟通,包括药名、剂量、途径。在医嘱执行前绝不留下疑问,更不能假定别人不会错。

2.3做到双人核对和“三次核对”护士在首次用药前应仔细检查原始医嘱,检查所配置的药物与医嘱是否一致,一旦浓度或剂量与标准不同,均应由第二人再次核对。3次核对是指:在治疗单时查,备药时查和发药前查。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4

1常见的用药风险

1.1加药前未认真检查药物的质量,加药后造成与其配伍药物的浪费,造成经济损失。如:瓶口松动、瓶身裂隙、药物浑浊变质等。

1.2药物未在有效期内使用。

1.3用药剂量错误。错误执行医嘱或医嘱有错误而致用药剂量过小或过大;短时间内输注速度过快导致进入体内的药量过大;摆药时未认真核对致剂量错误。

1.4药物保存使用不当。应避光放置使用的药物暴露在日光下,导致变色、药效降低。

1.5用错药物。同一病人摆错药、不同病人之间药物用错,如应给甲的药物错给乙用上。

1.6用药时间错误。延迟用药或提前用药使药效受到影响。

1.7用药途径错误。应该外用、内服、静脉,肌肉等用药时,给药途径出现错误。

1.8用药过程中观察巡视不及时。药物外渗、续瓶不及时等。

2用药管理

2.1用药前管理

2.1.1加强科内备用药的管理科室配置备用药橱,药橱内药物应归类放置、固定位置、标签明确、定期检查,做好登记交接记录。毒麻限剧药物单独存放并加锁保管。具有高风险的药物如:10%氯化钾应整小盒放置,再存放于贴有红色醒目标签的大盒内,不单支存放。这样,取用时增加核对次数。再如:葡萄糖氯化钠与灭菌注射用水瓶身的标签颜色相似,非常容易混淆,应分开放置,各种液体放置的橱柜上分别贴好标签。为了保证药物在有效期内使用,首先,病房内备用药物数量应合适;其次,在放置药物时应将新领的药物放在药橱的里侧或原药物的下面;第三,应定期检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药物保管,既便利使用,最重要的是有效减少了用药风险的发生。

2.1.2摆药时须严格执行药物查对制度两人核对,查对药物的名称、质量、剂量、浓度、时间、用法等。特殊药物应在瓶身标签上用彩色蜡笔注明滴速、时间、剂量等,一目了然,避免出现用药错误。

2.2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管理

2.2.1输液时严格核对病人、药物,保证无误。

2.2.2注意输液是否通畅、输液速度是否符合要求,输液部位皮肤组织是否正常。

2.2.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倾听患者主诉,加强病情观察。

3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3.1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熟记在心,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学习常用药物及新药的药理、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及放置、保存、应用的注意事项。定期进行考试,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3.2每周召开护士例会,反馈本周存在的问题、不安全隐患,引起全科护士重视,提高警惕性。对发生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每月进行全面总结。

3.3注重护士职业素质培养。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5

1.2方法

通过护理管理系统网络直报,对各科室自查发生不良事件奖励上报获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对发生不良事件直接责任人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事件发生班次进行研究分析。

2结论

2.1护理缺陷类分析护理缺陷类发生率最高64.7%,其中医嘱执行错误和给药错误分别是26.5%和17.6%。医嘱执行错误主要是责任心不强看错、遗漏、未交接班或交接班不清;给药错误主要是省略/简化了查对环节,用药前向病人告知不清、简单以及病人文化程度低理解不到位;液体外渗是巡视不及时,给病人讲解输液注意事项及并发症不到位;漏输液体是没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及护士之间的有效沟通,导致护理缺陷的个人因素主要是护士的查对制度、医嘱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未严格落实。个别护士对一些新的治疗方案不清楚,凭经验/印象盲目的执行,特别是新护士/实习期护士的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护士之间协作欠缺,护士与医生沟通不及时。其管理因素是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治疗任务繁重情况下,护士的配备不合理,同时对核心制度、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欠缺。

2.2护理安全类分析

护理安全类事件占35.3%。导管脱落与安全措施不完善,护士的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对病人和家属安全教育欠缺有关,暴露出安全隐患。

2.3护士工作年限分析

护士工作小于3年占55.9%,说明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低年资护士尤其是新毕业护士因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对环境、工作程序不熟悉,加之专业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由于护士人力不足,病人的生活护理由家属代替,低年资护士缺乏对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教育。另外,由于工作强度大,年轻护士难免情绪波动,容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示我们,对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当务之急。

2.4护士职称分析

护士占比例最高是61.8%。说明低职称护士也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与临床治疗、护理、带教等工作量大,护士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欠缺,以及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有关。提示我们对护师以下人员加强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5科室分布分析

心内科不良事件高发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和过度治疗占用时间,病人常年因加床维持50~70人,护士为12人,危重病人常在4~8人(基层医院科室收治病种混乱,混杂脑出血病人),在绝对人数不足的情况下,观察病情、健康教育指导、评估及康复训练等功能都难以实现,同时只要住院病人皆有输液,大量的输液过度治疗处置让护理人员不足的境况雪上加霜。

3改进措施及建议

3.1给药和操作错误

医院针对用药错误采取措施从2013年7月上线了移动护士工作站和移动门诊输液系统。使用PDA(移动手持计算机设备)基于患者标识系统的条码射频识别技术,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输液等治疗时,用PDA对正确的病人、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用法进行全程跟踪,保障了患者安全、保证了医嘱执行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减少了药物误用情况的发生,避免了护理差错,经过1年使用论证分析,发现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3.2输液(及时性、准确性、部位外渗)

改进措施1)及时查看输液管路及输液部位情况。2)临时医嘱及时处理。3)当日用药、次日用药明确标示。4)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认真落实查对制度。

4发生不良事件处理

4.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或发现护理不良事件,要及时上报科室护士长和主任,进行积极处理,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4.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督查。

4.3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4.4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物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6

例1:收班护士在接受药液时,未认真核对药房发出药液的有效期,将已过期一个月的田力注射液给病人输上,当病人输注10毫升时,被病人发现,护士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药剂科,护士长,由于该病人是孕妇,一直到该产妇平安生养,这起纠纷才算平息。

例2:收班护士在接待病人时,未认真核对病例,错把上一个患儿的名字写在下一个患儿的输液瓶上,加药护士未核对出,输液护士只核对输液牌未核对姓名,输注一分钟被患儿家长发现,科室反复道歉,家属坚决要求赔偿,后经上级医院诊治,药监局鉴定无误,科室赔偿500元,纠纷平息。

例3:患儿女,4岁,鼓膜炎,输注头孢西丁1.0×2天,值班护士未认真核对,将两天的药量一并输注,输注20毫升时,家长索要第二天的药时,才发现错误,后将药液稀释,并赔偿第二天的药物,经本人,总值班多方解释道歉,纠纷平息。

2 原因分析

2.1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3例纠纷的发生都是可以避免的。“三查七对“每个护士都能倒背如流,但在实际工作中都未能做到,如例2,例3,只要有一个环节护士能认真核对,差错就不会发生,又如例1,核对药物的有效期是护士最容易疏忽的环节,总认为有药剂人员把关,不会有错的。

2.2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3例差错都是患者或患者家属发现的。如例2,因错写一个名字,患儿家长打电话给医院直接主管部门,进行药品鉴定。

2.3 护士应变,沟通,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护士在遇到纠纷时,不能沉着冷静,容易惊慌失措,不能应对,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导致纠纷升级。

3 对策

3.1 加强查对工作制度和护理安全教育的学习。对每个班都设置了具体的制度标准,强化了工作流程,让三查七对不再是表面文章,而要落实到实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3.2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护理安全教育,将法律知识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如护理工作中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等。对典型的护理差错案件进行分析,以警示教育护理人员从中吸取教训。[1]

3.3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素质训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组织每季度对差错的分析,探讨,总结经验教训,是护士充分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病人负责,对自己的保护。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锻炼护士敏锐的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

4 小结

通过对纠纷原因的分析与探讨,加强了防范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纠纷明显下降,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7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reasons of clinical vena injection errors.Guo Min,Fang Min.(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Dujiangyan city,Sichuan 611830)

【Abstract】Objective:Make measures to improve methods and control clinical vena injection error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reasons of clinical vena injection errors.Methods:Random comparison,traditional method and improved method,and compare the three methods.Results:Improved injection method with much less errors is clearly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injection method.Conclusion: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put the improved injection method into practice in our hospital.

【Key Words】Vena Injection Investigation;Analysis on Reasons for the Errors;Discussion

护理差错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时有发生,而静脉给药迅速、刺激小、疗效快等优点,是治疗疾病和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是临床上护理技术操作,也是护理人员日间工作的重要内容[1],但是静脉给药过程中发生差错也最危险,它可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和纠纷的发生。因此笔者针对静脉给药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并制定了静脉给药过程环节的改进措施,效果显著。现将临床实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外一科(普外和泌尿外科)住院部接受输液治疗的病人,时间2007年9~12月,共计1466例输液病人。对输液过程环节中进行监控,确定观察范围,对给药差错原因进行如实登记。

2 方法

2.1 传统方法:即对照组,办公护士转抄医嘱经两人查对后签字。第二步配药护士负责配药,同时配第一组如抗菌素即流水作业方式,加药后贴小标签。第三步执行治疗时护士只携带小标签而小标签贴在输液袋或在输液瓶上。

2.2 改进方法:办公护士转抄医:嘱时不参与查对或两人交叉查对,即转抄医嘱不参与查对病历;另外转抄医嘱时如特殊用药等做红笔标记或着重符号。第二步配药环节一个输液卡配完第一组,再配第二个,先贴标签后加药,配完后在执行单上作记号;第三步,执行环节,如输液、加药、拔针,同时携带输液卡(注明小标签另外)。增加一个环节再次核对无误后执行。

2.3 病人分组:由办公护士根据每日医生需要输液的病人按床号编号1、2、3、4、5、6……按单号分为传统组,双号分为实验组。

2.4 监控内容:重点对输液环节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分类:①办公室环节,分为转抄医嘱环节和查对医嘱环节。②配药环节。③行环节。

2.5 监控方法:①由办公护士负责转抄医嘱和查对环节监控并登记。②由专业组长负责配药环节和执行环节中的监控并登记。③护士长负责全面监控,即日下午负责大查对和执行后的汇总,防遗漏。

2.6 制定静脉给药差错登记表格,随后填写每日实验组和传统组的样本数和阳性结果。②并将两组不同环节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计算出不同环节差错率百分比。③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χ2值。

3 结果

3.1 1446例输液执行中,传统组746例发生差错63例,改进组720例发生33例,分类详见表1。

3.2 结果数据处理:使用SPSS软件进行,χ2=9.28,P

4 讨论

静脉给药输液过程中差错缺陷原因有很多,如:护士岗位职责未落实到位,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未严格执行有关的护理制度,护士的药知识欠缺,药物知识更新与临床使用不同步,病人家属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2]等。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责任心、心理定势等因素[3],时常有差错发生,偶尔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主要是根据本院(二级乙等)医院,未用电子病历,出现静脉输液过程差错缺陷进行研究。通过表1我们发现有部分未执行在病人身上。但是为了减少或避免缺陷发生,重点对每一个环节改变一些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等客观因素,使工作更具有科学性。

4.1 办公室环节:在转抄医嘱及查对环节中,转抄医嘱护士发生错误如看错、漏掉,参与查对时继续看医嘱单(即病历)就会发生第二次错误。如传统组资料中654-2 10mg看成654-2 20mg,安定10mg看成1mg,更改医嘱未发现等。通过改进组两个护士交叉查对或转抄医嘱不参与查对,能有效减少差错的发生;转抄医嘱护士将特殊用药,如间隔时间:抗菌素头孢曲松钠2.0qd,甘露醇q8h,特殊剂量、控制滴速,如10滴/min,新药、避光药物、冰冻药物等用着重符号或红笔标记,这样特殊醒目的标记,起注意提示作用。

4.2 治疗环节:由于医院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输液病人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配药护士往往将所有输液卡第一组液体放入输液袋内,然后再逐一加第一组药物,如:抗生素等,最后贴小标签,这样容易发生错误。改进方法:护士配完一个再配下一个,先贴标签后加药,并在输液卡上作记号。在病房执行环节中这是最后一关,更为重要。通过改进后减少了漏配药和加错药现象,传统方法:只携带小标签,而小标签贴输液瓶上,输液完毕后拔针前在治疗室看输液卡后径直到病房拔针。改进方法:不论输液、加药、拔针均携带输液卡,增加一个环节,即治疗室内输液卡。也能通过表1比较发现有效。

另外:①本实验考虑到护理人员职称、工作年限、工作经验、病员输液治疗卡用药复杂与简单,均执行查对制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因此为了减少误差的影响,相对固定科室、护理人员。最终达到前面统计学数据。②在这里差错发生率达到6.6%并不等于都执行在病人身上,查对环节中得到了纠正,大部分并未给病人带来影响。③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减少差错缺陷发生的环节,所以未对静脉给药差错缺陷带来的后果,定性、处理的进行研究。

5 总结

研究实验表明:改进组的差错缺陷发生率较传统组有明显差异,有科学的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改进组方法可以在医院内部推广。

本试验在设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输液过程中护士的巡视制度的执行情况、医嘱环节错误未考虑到,以后在研究中要充分考虑其他因素,以保证文章严谨性,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蒋笑怡.静脉输液卡的设计和应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9).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8

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问题等原因造成的工作失误,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等[1]。我科是传染性疾病科,随着医保的不断完善,这几年,住院病人不断的增加,护理差错难免发生,而防范护理差错是保证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对已发生的护理差错的不同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至2009年发生护理差错38例,其中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而发生的护理差错有15例,占39.5%;因业务水平低而发生的护理差错有8例,占21.1%;因情绪差而发生的护理差错有7例,占18.4%;医嘱不规范护士处理5例,占13.2%;其他3例,占7.9%。16人护理人员中工作年限在1~5年的护士有12人,7~10年的护师2人,10~15年的主管护师2人。

2 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操作者自身因素所造成

2.1.1 操作者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1.1.1 转抄医嘱者没有做到“三查七对”,致使床号、姓名、药名、时间、剂量、用法等抄错而造成执行上的错误。

2.1.1.2 医嘱执行者查对不严格,在用药查对中,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护士更换床旁已备好的输液瓶时,往往不再查对输液瓶上的姓名而接错液体。

2.1.1.3 配药者查对不严格将药物剂量配错,如将注射用甘草酸苷40mg错加成80mg,把乙胺丁醇片1日顿服0.75(3粒)多发给病人为1日3次,每次3粒。

2.1.2 操作者责任心不强,医嘱未开出,凭主观印象给患者注射或发药,以至造成差错;忘发全病区口服药等均对患者缺乏高度的责任感所致。

2.1.3 业务水平低

2.1.3.1 护理人员护龄短,一些未经专业培训的年轻护士或低年资护士,往往由于对拉丁文及药品的化学符号不懂而给错其他药物的错误。

2.1.3.2 转抄护士由于业务水平有限,不知晓医嘱的存在问题,从而不能杜绝和纠正医生有时开医嘱时产生的失误。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对药物的剂量、用法、药理作用不清楚,缺乏思考,盲目执行医嘱。例如医师将氨林巴比妥2ml肌肉注射错写成4ml肌肉注射,某护士盲目按医嘱执行后,造成患者大汗淋漓、血压降低,经积极抢救后患者病情才好转。

2.1.3.3 临床经验缺乏,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如病人如厕后面色苍白、大汗,诉解血便。年轻护士对病情变化无预见性及应变能力,没有马上告知医师进行处理,直至病人昏迷后才进行抢救。

2.1.3.4 专科知识欠缺,宣教不到位。如进行病房紫外线空气消毒时,护理人员不转移病室内的病人或不给予卧床病人遮黑眼罩,导致病人发生眼结膜炎。

2.2 工作环境及外界影响到心理因素

2.2.1 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护理具有易传染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工作风险大。社会对于传染病的偏见和歧视,使得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的护士职业认同感降低[2]。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易发生心理失衡,工作时情绪差、语言修养差,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缺乏沟通技巧,表现为语言生硬,无意中伤害对方,导致误会,引发纠纷。

2.2.2 护理人员怕被传染,操作不认真,巡视不及时。如昏迷患者不按时翻身和局部按摩,使患者形成褥疮I期;肺结核咳痰、咯血时,护理人员怕被传染,不敢靠近患者,导致抢救延误。

2.2.3 年轻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注射时,怕被血液传染而戴上手套操作,导致穿刺失败,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引起病人不满,发生纠纷。

2.3 医护藕合性的不规范

2.3.1 医嘱的不规范有些医生因工作忙或疏忽而将时间开错,护士又忽视了医嘱开出的具体时间而导致与事实不符或重复使用;护士执行时未认真查对,感到可疑也未仔细询问,想当然地执行;口头医嘱不清,护士误听,复述后医生未纠正,医嘱所开的药品名称与药品的商品名称不符,药理作用不清楚,也会导致差错发生。

2.3.2 医疗秩序的混乱医生工作无计划性,打乱了护士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护士的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如医生早上查房迟,开出新医嘱后不告知护士,导致护士漏给药或迟给药。

2.4 患者因素

2.4.1 患者及家属对当前的医疗水平期望值过高,患者进入医院好像就进入了保险箱,一旦患者病情恶化,或患有不治之症,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残酷的现实,凡是都认为是医务人员的责任[3],而将情感迁怒于护理人员。

2.4.2 感染科患者住院期间多需隔离,病程漫长,易反复[4],家属不愿陪护传染病人,病人情绪低落,认为被家人抛弃,从而产生一些过激行为。

2.5 护士长护理管理不到位所造成

由于护士缺编,护士长常顶班以及忙于日常事务性的杂事均导致在护士长管理工作中有所松懈。

3 对策

3.1 加强责任心教育

对护理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教育护士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者负责。在班期间做到思想集中,依法施护,努力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让护士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本班职责,不能把不愉快情绪带到工作中。教育护理人员一旦出现差错事故,不能怕负责任而隐瞒,要及时向医生、护士长汇报,以便采取补救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2 建立健全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杜绝护理差错的关键。每天医嘱查对早上、下午各1次,每周大查对1次,做好严格的查对登记制度。做到注射、服药、治疗前中后经二人查对方可执行。危重、需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要进行床头交班,特殊用药要重点交班,口头及书面交班。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必须执行时应听清医嘱,听后再问一遍,看清药品,及时补写并转抄医嘱。接班后应检查上一班医嘱是否处理无误。护士长不定期跟随治疗护士和转抄护士执行治疗和查对医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总结经验教训。

3.3 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是减少差错的关键。抓紧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化专科知识的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1~2次,加强危重病人床边护理指导,以巩固专科护理技能,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来达到更新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3.4 规范医护藕合,减少差错

教育全体护士认识医护藕合性差错对护理质量的负面影响,纠正“医嘱错误与护士无关”的错误想法。教育护士发现问题要敢于提出,加强与医生沟通,规范各种医嘱,如仍有不规范的医嘱与科主任沟通,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纠正医嘱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从而保护自己。

3.5高度重视防范护理差错的管理工作

护士长是病区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在减少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长在防范护理差错的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抓好以下环节:

3.5.1 更新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护理管理者需转变观念,如:在缺陷管理手段上,不能只有事后惩罚制度,没有隐患自查报告奖励制度,这样发生的风险事件易被隐瞒,成为日后安全隐患[5]。所以,护士长应运用风险管理方法,识别风险因素,实施前瞻性预见管理。成立护理差错防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近期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频率及严重性,共同研究并制定防范措施。鼓励护士人员上报安全隐患,并规定发生的缺陷不影响个人经济,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应制度惩罚。并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力度,从新护士岗前培训抓起,使新护士从上班第一天起就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提醒护士要吸取经验教训,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及时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5.2 建立护理差错隐患自查报告登记本目的是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警惕性。通过案例分析等手段,教育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分级护理、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

3.5.3 培养自身洞察力护士长对本病区工作内容、危重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护士的动态要做到心中有数,每天通过查医嘱处理情况、护士交班情况、危重患者护理情况及各种护理记录情况来发现差错苗头并及时纠正。

3.5.4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合理调整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弹性排班。如工作繁忙、重症病人多时要根据技术的难易程度和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分配工作。

3.5.5 注意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工作紧张时尤其要注意保持冷静与良好的情绪。平时多给予关心和沟通,注意提高护理人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调整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问题,使护理人员心情舒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5.6 完善绩效考核和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护士以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最佳的技术水平投入工作,是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之一[6],使医护的经济利益与减少差错相联系。在创收的同时,应以病人的安全为第一,确保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转。

4 小结

护理差错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因此,护士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护士长在防范护理差错的管理工作中严加管理,才能把护理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小平. 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9,26(8A):71.

[2] 叶雨英,储芳,张海燕.军队传染病医院护士主观幸福感及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702-703.

[3] 徐其英,徐燕.外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70-71.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9

一、资料和方法

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儿科上报的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和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用药安全隐患共32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1]。

二、结果

32例儿科护理用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的原因为:执行医嘱错误11例(34.4%),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8例(25.0%),操作不规范6例(18.8%),护士职业素质因素4例(12.5%),实习带教不严格2例(6.3%),药品过期1例(3.1%)。

三、讨论

1、原因分析

1.1执行医嘱错误

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注意力不集中,常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待来访者、接听电话、处理呼叫器等),将医嘱转抄到执行单和输液卡时,易误抄漏抄;

儿科医嘱复杂、变化多,特别是临时医嘱多时医护疏于沟通,导致医嘱处理不及时或护士执行错误;

责任护士正忙时,有临时医嘱需其执行的,主班护士未交待清楚;

个别护士违规执行口头医嘱。此外,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也是医嘱执行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士未能做到每班认真查对医嘱,或查对时未做到医嘱单、电脑、执行单、输液卡或口服药卡的四核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医嘱执行错误;

配制药物时未认真查对,导致药品拿错、配错;

在给药前、中、后未认真查对药品和患儿身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等。

1.3操作不规范

儿科输液分组多,有的护士常简化操作程序,一次配制多组液体,导致配制好的药物放置时间长,增加输液反应风险;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复杂,容易计算错误而致剂量不准确;使用双头输液器时,同时开放两组液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如酚妥拉明与地塞米松、果糖二磷酸钠与10%葡萄糖酸钙同时输入会出现混浊、变色现象[2]。

1.4病房药品管理因素

科室药品未按要求进行管理,备用药品未进行不定期清点、检查,导致药品过期;

应该冷藏的药品未放入冰箱保存,需避光的未避光保存,使药品失效;

急救药品未按“四定”管理,班班交接,影响急救用药;

高浓度药品未单独分类保管,药物未入原装盒或多种药混放一起,容易出错;

毒性、品未专柜、专锁管理,存在隐患。

2、管理对策

2.1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用药知识普及

总结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在病房合适位置张贴小海报,内容主要包括儿科常用药物、相关用药常识、忌食食物、用法用量等,由于是儿科患者,海报上可以适当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经典卡通人物。每天的责任护士一定要对患者认真负责,每次给药前要做到向患儿及家属细心讲解药品基本信息,要做到简单、直接、通俗、易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按照疾病的不同,将患儿及其家属分成不同群体,进行集中讲解,做到短时多效,使患者和家属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护士在给药时应当强调服药时间,叮嘱患者严格按时服药,因为调查发现,多数家长认为给药时间越长越好,正确的给药方法并非如此。用药时间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并非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2.2加强学习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能否做到对患儿进行安全用药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因此要使护士加强药学方面的学习,对各种药物的适应证有着必要的了解和认识。随着儿科临床用药品种的不断增多,用法用量不仅要以说明书为准,同时也要遵医嘱。此外,儿科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用药往往比较复杂,种类繁多,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要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积极掌握新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药学知识,才能保证儿科用药安全。护士如果对某些药物的用法存在疑问,在执行前一定要查清楚,含糊不清的用药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2.3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务必提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提高法律意识。护士在执业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观念,既可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同时又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出现因药品使用不当带来的医疗纠纷。根据近几年来的案例分析和临床总结,如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多数由于相关护士的责任心不强,与技术和业务水平关系不大。由此可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认真负责,规范护理,方可做到对患儿安全用药。

2.4加强病区药品管理,加强责任意识

病区药品采取责任制管理,分开放置疗效不同、外观类似药物,对特殊药品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张贴醒目标识。为了避免药品过期,造成浪费药物,取药时应先用早期药物。保存药品时,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对于急救药物应该每天定时

统计,及时补充;对于高危药品要严格保管,做好交接班工作,所有人员加强工作的责任心[3]。 2.5严格遵守给药时间,特殊药物重点对待

不同的药物半衰期(T1/2)不同,而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通常与之近似。护理人员要使患儿及家属提高这方面认识,因为给药间隔时间不当,会影响药效,影响治疗效果。对于需要输液的药物,护士要注明输注时间,交接时重点登记特殊药物。

2.6注意药物合理配置,不断更新相关知识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10

1  临床资料

通过对2004-2006年护士长管理手册、病区安全分析记录本、与药房的共同检查等各方面情况的汇总分析发现,与用药安全有关的缺陷占所有护理缺陷的35.4%,均高于相关研究[12]。

1.1  与医嘱有关的不安全因素  表现医嘱书定格式不规范,早、中、晚剂量不分行,护士接医嘱时转抄错误;医嘱书写胰岛素名称不规范,与请领药物的电脑录入系统不一致,护士输入电脑时需要‘翻译’后才能执行, 一旦‘翻译’错误,自药剂科领回的胰岛素将是错误的。胰岛素的治疗方案相互转换时的漏注射,如由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改为早晚餐前注射诺和灵30R,医嘱通常在上午查房后开在长期医嘱上,护士接医嘱后将注射本改为早晚餐前,由此就造成中餐前无胰岛素注射,此纰漏医生是不易发现的。

1.2  与药物储存有关的不安全因素  备用的胰岛素放入冰箱中冷藏,常呈现短效、中效、长效、预混,动物胰岛素混放,病房备用基数胰岛素,不清点核对,及时发现,且无从查找。使用中的胰岛素存放在室温下,多种笔及特充笔放在一起,取用不方便,不利于查对。在胰岛素笔盒盖上用胶布粘贴以标明患者姓名,一旦盒笔分离,无法查对。

1.3  与给药器具有关的不安全因素  占不安全隐患总数的26%。表现为用普通1ml注射器,因注射死腔胰岛素造成的剂量缺失;胰岛素注射器有U40和U100两种规格,使用易选错规格,造成注射剂量不足或错误。胰岛素笔种类多,每种笔的操作方法不尽相同,且笔芯不能完全相互兼容,给护士的操作带来困难,新手护士在使用中常出现瑕疵。胰岛素泵品牌较多,操作方法和耗材各不相同,护士由于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各种泵操作方法,其结果每一种泵的熟练程度均受到限制,易造成基础量设置错误,注射局部针头脱出而未被发现等不安全事件。

1.4  注射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表现为一次性注射器或笔用针头不能做到一次性使用,护士回套针帽或在分离针头、整理用过的针头时发生刺伤;护士未三查七对,导致胰岛素用错或剂量不足等;护士缺乏基本的知识与注射技术不熟练造成剂量缺失。

2  对策

2.1  制定注射操作流程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做好应用胰岛素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制定各种胰岛素给药器具的操作流程,并建立严格的流程执行监督体系,作到人人知流程,人人操作按流程。流程的内容要细致具体,将三查七对渗透其中,杜绝差错发生。如在每个胰岛素笔上同一位置贴上姓名,注射前核对笔芯名称;胰岛素泵调节设置基础率后由两人核对;微量泵静脉给药时在注射器上标明浓度便于查对等。

2.2  加强护士教育,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  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并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3],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4],是胰岛素应用的具体实施者,必须熟悉各种胰岛素的名称和作用时间。熟练掌握各种胰岛素给药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培训,充分了解各种胰岛素作用时间,各种名称,加强操作流程和胰岛素相关知识的考核,每个护士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护士长不定期进行再考核,确保流程的准确执行,从而避免发生纠纷。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11

Observation of PDCA cycle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nurse administering safety management

Zhang Yumei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Shidong Street Office of Bincheng District in Binzhou City,Shandong Province,256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DCA cycle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nurse administering security management.Methods:80 adverse and risk events of medication errors occur during hospitalization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4.According to the PDCA cycle implementation time,the adverse and risk events of medication errors occuring in this period as the control group.From 2012 June to January 2014,the adverse and risk events of medication errors as the abseration group occurring in after the PDCA cycle implementated.Control group administered and observation with routine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operate accordance with the PDCA cycle strictly.Results:Discharged 5636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adverse and risk events of medication errors was 60 cases,and the incidence is 1.06%.6977 cases of patients discharg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dverse and risk events of medication errors was 20 cases,and the incidence is 0.29%.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PDCA cycle management;Clinical administration;Medication errors;Adverse events;Risk events

PDCA循环是美国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djust(调整)的第一个字母,这样使工作处于科学有序的循环下去,目前,该理论被引用到各个领域。随着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过程中也得到较好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给药错误不良事件、风险事件80例,在2012年7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根据PDCA循环实施的时间进行分组,未实施PDCA循环期间发生的给药错误不良事件、风险事件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组有60例;实施PDCA循环后发生的给药错误不良事件、风险事件为观察组(2012年6月-2014年1月),本组有20例。

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式进行给药与观察,观察组严格按照PDCA循环进行操作。具体实施方法:①计划(Plan)成立护士临床给药安全管理质控组织,并制定制度标准和实施方案,培训计划等。②实施(Do):在全院护理人员中普及PDCA循环及安全管理知识,开展临床给药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讲座,定期组织讨论给药有关的风险隐患,加强医嘱管理,认真检查取药、摆药、液体加药、发药等环节,做到“三查七对”[2],特别是针对有加床的科室,患者床位变化的患者,更应再三询问,核对正确。高危药品专柜单独存放,有红色警示标志。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特别是对实习生、新护士要加强指导和督促[3,4]。建立“无干扰区域”[5],核对、给药过程中应使手机处于关机状态,尽量减少工作中的不必要的交流。③检查(Check):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级质控小组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对给药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评价和考核。每周科室都进行给药安全检查,每个月护理部组织一次重点抽查,每季1次全面检查。对于给药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持续质量改进,每月1次讲评。重点监管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科室。护士长负责督促工作,由各班护士负责各项措施规范的落实工作,责任到人,并且随时开展检查督促,每周定期开展总结分析工作,护士长随时抽查点评,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出。④处理(Action):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应该作为警示案例在全院开展讨论;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科室及各级会议中进行点评;个别特例性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出。在使用PDCA循环管理中,经过可行性、科学性论证的措施,应作为规范来执行,善于发现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寻找改进机会和环节,结合具体问题给出相应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对先前的计划进一步补充或修订,发现问题应该在接下来的一个周期循环中予以重点解决。

结 果

对照组期间出院患者为5 636例,发生给药错误不良事件、风险事件60例,发生率1.06%。观察组期间出院患者6 977例,发生给药错误不良事件、风险事件20例,发生率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目前,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护理PDCA循环工作进一步细化,对工作计划、工作实施、工作检查和问题的处理进行一步制定相应的制度、整改措施,认真检查取药、摆药、液体加药、发药等环节,做到“三查七对”,特别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护理质量得到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给药错误不良事件、风险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Senchak AJ,Dann M,Cable B,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cutaneous hemangioma of infancy with topical imiquimod 5%:a report of 3 cases[J].Ear Nose Throat J,2010,89(3):21-25.

2 马成萍,惠捷.临床科护士长素质修养[J].中华医学会新疆分会出版,2010,40(6):98-99.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12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不断改革创新和新业务、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分析总结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

1 手术室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制度不健全或许多旧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新内容。

1.2 技术风险加大。

1.3 基本护理方面:如手术安置不科学导致局部组织或骨隆突处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保护不当导致患者头部或手足出现碰伤;在手术过程中因约束带过紧或双上肢外展过度,导致局部神经长时间受压而影响神经功能等等因素。

1.4 用药安全隐患:手术室护士药理学知识欠缺,对部分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不了解,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够及时用药或者用药错误而导致不良后果;

1.5 查对方面隐患

1.5.1 接病人时查对错误以及患术前紧张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放错手术间。

1.5.2 送病人时未与病房护士做到床头交接或交接不仔细,导致护理差错。

1.5.3 手术安全核查询问不仔细导致患者发生某些药物过敏反应。

1.5.4 手术物品准备不全延长手术时间。

1.5.5 较小手术物品清点不够严谨,个别护士存在侥幸心理,易造成异物遗留体内。

1.5.6 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造成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

1.6.6 术中巡回:因巡回护士过多填写文字记录,观察患者状况及用药不及时而存在隐患。

1.6.7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声谈论或仪器设备噪声影响患者安全感。

1.6.8 手术记录书写不够严谨。

2 解决对策

2.1 完善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及时修订旧制度,添加新内容,用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律意识,树立起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

2.2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等,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3 加强日常工作的检查和责任心教育,在接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受伤。科学合理安置。严格管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对小儿、老年人、体弱者加强巡护,做好保护措施,防止差错的发生。

2.4 严格用药管理制度,认真进行查对和交接,加强药物知识培训,树立用药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强责任感,规范护士用药行为。在麻醉诱导前尽可能将抗菌药物滴注完,必要时开通两条通路。在用药过程中认真查对及时巡视,与医生、麻醉师进行沟通,避免及减少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在抢救患者时,认真执行抢救制度,大声复述口头医嘱,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无误再执行,并保留安瓿、药瓶备查,及时记录用药过程。术中如需输血更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认真检查血液质量、日期 及有无污染,与麻醉师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完毕,保留冷藏血袋48小时备查。

2.5 查对方面:

2.5.1接病人时要严格按照查对要求逐项进行查对,注意询问方式,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避免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2.5.2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是否拔牙、漂唇等,消毒液是否过敏等。

5.3进入手术室后要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要求进行“三方”核对,即巡回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师,在麻醉实施前共同核对病人基本情况、皮试、是否体内值入物、术前用药、过敏史、麻醉手术知情同意等;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患者基本情况、物品准备情况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再核对各手术物品清点、用药等,以确保每一个细节不出任何问题。

2.5.4术中输血、用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保证输血用药安全。

2.5.5手术物品清点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在手术前、中、后由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分别共同清点两遍,并认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合格,术中器械是否齐全

2.5.6加强病理标本管理,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相互督促,保证病理标本送检无差错。

2.6 巡回护士及时观察患者情况、用药反应及手术进程,及时补充手术用物,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紧张惧感,使其更好配合手术。及时关闭吸引器等噪声源,保持安静手术环境。

2.7.及时准确规范填术护理记录单,严禁涂改、漏记、误记,灭菌指示卡、植入产品标签必须粘贴在护理记录单上。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书写质量。

2.8 送患者回病房,加强护理,防止管道脱落、返折等,应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床头交接,包括生命体征、切口敷料、麻醉情况、手术基本情况、术中用药等情况,做到安全护送,清楚交接。

2.9 关心体贴护士,减少社会心理因素带来的危害,使护士以良好的状态完成工作,减少差错事故的潜在危险性。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篇13

手术室承担着全院手术患者的治疗工作,它有着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其工作具有操作多、交接多、环节多、技术性强等特点[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医疗设备、器械的迅速发展,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负荷量不断增加,患者法律意识亦不断提高,使医疗护理纠纷呈逐渐上升趋势[2]。为了减小手术室各种风险因素,笔者对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所存在的诸多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回顾分析,并且于2011年针对各种风险因素采取了有效、安全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726例均为女性,年龄23~67岁,平均(49.24±5.24)岁;手术时间34~157 min;卵巢囊肿26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合并有早孕者6例,卵巢囊肿合并有阑尾炎者3例,子宫肌瘤314例,子宫肌瘤合并有腺肌症者15例,输卵管妊娠57例,宫角妊娠8例,卵巢妊娠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良性成熟畸胎瘤28例,宫外孕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进行全身麻醉的345例,脊髓麻醉的244例,局部浸润麻醉的137例。对照组702例均为女性,年龄22~65岁,平均(50.34±6.02)岁;手术时间36~159 min;卵巢囊肿239例,卵巢囊肿蒂扭转合并有早孕者11例,卵巢囊肿合并有阑尾炎者4例,子宫肌瘤315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症12例,输卵管妊娠56例,宫角妊娠6例,卵巢妊娠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良性成熟畸胎瘤29例,宫外孕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进行全身麻醉345例,脊髓麻醉287例,局部浸润麻醉70例。两组患者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手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方差齐性和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702例患者给予一般性的管理措施,观察组726例患者则针对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给予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对护理工作者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关心其身心健康,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确诊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以免接错患者,放错手术、弄错手术的部位等;如果术中需给药,则一定要与医嘱,药物过敏的试验结果进行详细核对之后再用药;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应当在手术开始前、中、手将敷料器械等进行清点,对新护士强化培训,严格培训考核的制度。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所取得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控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3.1.1 环境因素 近年来,包括肿瘤等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外科手术不断增加,其难度、复杂性不断增加,手术时间不断增加,使护士的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状态不佳,容易罹患身心疾病[2]。手术中护士常传递刀、剪等锐器,常常不慎刺伤自己,极易感染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手术中使用的器械、设备等产生辐射、烟雾以及和消毒剂等对护士的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3.1.2 人为因素 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常发生接错患者的错误,医院手术室数量有限,经常多个手术同时开始,护理人员在忙乱中出现错误,由于通知单项目书写有误,接患者时未严格将手术单、病历、患者三项核对或核对时有漏项,巡回护士手术间再次查对不严格,医师及麻醉医师术前未再次查对等。手术中器械准备不足,常因器械护士接手术通知单时,未仔细查看手术名称,特殊手术未与手术医生沟通,常规及急诊手术包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发生。用药错误,常见原因是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执行口头医嘱未复诵。手术器械和纱布遗留于创口或体腔内,常见原因是敷料器械包内器械、敷料数目不准确,手术开始前、中、后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未认真清点,手术开始前,未将多余敷料器械拿出室外,长时间手术,过度疲劳等。因输血单填写有误发生输错血的错误。

3.1.3 疏忽管理导致的风险 许多年轻新毕业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与临床技能;护士的流动性增加,近年来聘用护士较多增加了护士的流动性。手术室虽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但多未落实执行,常以经验代替制度[1]。由于护士年轻化,临床技能的培训考核制度未严格实施,对某些设备不熟悉,造成操作失误较多。出现护理纠纷,导致护理质量下降[3]。

3.2 安全管理措施

3.2.1 改善工作环境、避免意外伤害 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要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工作与生活压力,缓解护士高度紧张的神经。改善设备,定期检查,尽量减低设备的噪声,使用电刀切割组织时尽量吸尽烟雾,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时,人要尽量离开,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如手被锐器刺伤应立即脱下手套,从伤口处挤出足够多血液,并用流水冲洗,用2%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可注射高价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定期检查,以预防感染血源性疾病[4]。

3.2.2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 (1)防止接错和摔伤、碰伤患者。接患者时,应使用病历首页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以及手术名称;不能理智回答问题的患者,应同麻醉师、医生共同核对;麻醉开始前,与麻醉师再次核对;手术开始前,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接送患者的平车要保持良好的性能,患者上平车时,将平车固定好,由两人以上保护移动并上好护栏;平车拐弯时,要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肢体;患者等待手术时,应系好约束带,小儿、神志不清的要有专人看。(2)如术中需要给药,需与医嘱、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详细核对后用药。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做好“三查八对”工作,并实行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字迹不清楚、瓶签脱落或者有疑问者是不能应用的。用过的空瓶应当进行保留,以备核对,等到手术完毕核对无误后才可以丢弃。麻醉中用药须做到取药时、抽药时及放药时核对。手术台上应当采取固定的、不同式样的容器来盛放局麻药液,这样才不会和其他药物相混淆。如需输血,巡回护士正确填写取血单,交指定人员按取血条送血库取血,回到手术间后再和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输入,并将输血记录贴于病历中。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情况严重者应通知立即停止手术,保留未输完的血袋,已备检验。(3)患者手术安放要遵循“科学、合理、舒适”的原则,对于年老体弱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约束带松紧要适度,并于受压部位垫软垫,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5]。需使用止血带时,应选择好缚扎位置,避免损伤神经,并用衬垫保护好,并需详细记录时间,预防肢体缺血、缺氧而导致神经损伤等[6]。(4)防止纱布、器械遗留体腔。术前术后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要共同清点手术用物,随患者带入的敷料于手术前要清理干净。术中,台上物品由洗手护士负责,台下由巡回护士负责。术中增减物品,必须要由巡回的护士亲自进行递交,详实记录。在深部手术留置止血钳或者填入纱布的时候,手术者一定要及时将情况告知器械护士和助手,以便及时进行清点,避免遗留现象发生。凡是胸腹腔内所用的纱布垫应当系有金属环或留有长带,应放置在创口外,以免其遗留在体内。凡是在手术台上所卸下的器械、纱布、线郑、缝针等,均应当及时拣起来放到固定地方,而且应当嘱咐洗手护士,未经巡回护士的同意,任何人不能将这些物品带出室外[7]。(5)病理结果与术后治疗密切相关,保管好手术标本至关重要。对于术中切下的标本器械护士应及时妥善放在器械台上,较小的标本应及时装入到标本袋中,防止丢失。手术后应将标本放置在容器内,用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浸泡,并且应和病理检查单核对之后交给相应负责人进行保管和送检。

3.2.3 制订并且认真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1)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应当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护士降低流动性。(2)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理成员由年资较高的主管护理工程师组成,在每月月初定期召开会议,对风险事情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制定相应风险干预措施;监督并定期检查各级护理人员遵守操作规程[8-9]。(3)年轻护士应由高年资主管护师带教,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技能;所有护士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同时选拔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护士到上级医院短期学习、进修或读成人本科等,在学习进修后,将所学到的护理知识以业务学习形式传授给全科护理人员[10-11]。

本组资料中,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0.55%、0.41%,对照组分别为1.85%、1.57%,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认真评估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能有效降低风险因素带来的事故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俞美定.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4,21(12):70-71.

[3]邱慧兰,韦巧灵.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2.

[4]陈坚,陈菊珍.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963-964.

[5]李红,叶嫒嫒,杨晓秋,等,手术患者坠床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进修杂志,2008,23(18):1722-1723.

[6]文索芳,经霁,唐桂荣.高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及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20):1911-1912.

[7]陈小娣,钱小毛.手术室环境消毒质量现状及其监管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32-533.

[8]徐洁.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95-2196.

[9]杨绮云,刘美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2,10(8):931-932.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