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双争心得体会
双争心得体会篇1

一是大兴实干之风。实干才能出实绩,实干才能长本领。大兴实干之风,就要大力弘扬一线工作法,做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作风在一线转变,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切实从“空话+套话=官话”中摆脱出来,从“目标+想象=落实”中摆脱出来,做到凭实干抓落实,靠落实出实绩,凭实绩论功过。

双争心得体会篇2

、市、县当前发展形势的要求和科技工作的实际,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它将为今年我们做好科技各项工作指明方向。从全国范围来讲,科技工作必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科技事业必将进入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和高速期,科技部门必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位置,我们的担子将会更重,责任将会更大。今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双优”活动,通过开展优化服务、优化环境,目的是进一步打造随州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驾护航,这与我们开展的“双争”活动紧密相联。市科技局作为市政府的主管民生主要职能部门,更应该积极配合市政府的要求,主动自加压力,发挥带头作用。从我市科技工作来看,虽然,我市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我们的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足,不能睡在功劳薄上沾沾自喜,需要我们从零开始,努力拼搏,奋力赴前。而我局在今年开展了“双争”活动,就是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的要求,不仅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还针对科技系统人员提高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切实解决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引导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最优的服务形象,营造最佳的发展环境,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开展“双争”活动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

开展“双争”活动,就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做好职能工作,完成岗位目标。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真学习。我们不仅需要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还需要我们充分熟悉科技各项业务知识。为此,我们平时不仅要注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还要加强对科技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办事流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做多面手、有心人,才能更好的服务好群众。二是充分发挥作用。在做好本职的工作以外,还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帮领导出谋划策,更加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为此,我们首先要积极向领导建言献策,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对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要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如期完成。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的作用,做好润滑剂,保持机关高效运转。三是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作为科技系统一员,我将积极参加局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服务竞赛、岗位练兵、优质服务窗口创建及先进单位评比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服务好群众。

双争心得体会篇3

1、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三大项目大决战的洗礼中,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除服务全县重大项目建设外,自身建设也得到全面加强。村级党组织盘活“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潘口河村发展林场和石场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积累近百万元,建起了全县一流的村委会。小漩村通过集体土地入股,兴建了两个新型材料砖厂,年创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以上。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该乡还创新了党的组织设置,实现了组织设置灵活有效。针对电站建设协调任务重、流动党员多、板栗产业发展迅速的实际,组建成立了电站建设协调服务党总支、三个流动党支部以及潘口河板栗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做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

2、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党员是党的肌体和细胞,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只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出来了,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双培(在农村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农民党员中培养能人)、双学(学科技、学政治)、双比(比带头致富、比社会贡献)、双评(开展党内评议和群众评议)和党员设岗定责、十星级党员公开承诺等活动,党员队伍全面活跃。自潘口电站2007年初开工以来,潘口乡党员干部取消了节假日和双休日,工程不停、工作不止,连续三年大年三十、初一、初二都有乡村党员干部坚守在工程一线。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魏沟村在外创业的山西古交流动党支部书记王昌军及兄弟王昌清捐资42万元修通家乡卢家河水泥路,圆了当地千余名群众多年来行路通畅的梦想。

3、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得到充分发挥

干部是人民公仆,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干部作风,创新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落到实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为此,该乡开展了“创服务型党组织,做人民满意干部”的活动。在全乡建立了乡、村、院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乡政府成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把直接服务群众的移民站、国土所、城建办、民政办、计生办、计生服务中心等单位集中一处办公,开展一站式服务。村成立了制的便民服务室,村民在办建房手续、身份证、生育证、结婚证、社保等事项由村干部实行,明确村文书为全程员,其他村干部为分项员,利用干部懂政策、懂程序、认得门、认得人的优势直接给群众办事。院设立代办制的便民服务点,整合新农合超市、网络、电信、移动、农资等资源,直接就近方便群众。

双争心得体会篇4

跨国并购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跨国并购整合中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对于企业来说把握的难度比较大。本文主要对发生在整合过程中企业内在的问题作分析,而不讨论外部环境问题。根据调查,在跨国并购整合中存在以下三类比较典型问题:

高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并购双方高层之间的冲突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冲突的结果往往会有部门高层管理人员离开并购后的企业,导致企业资源的严重流失。

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的流失。由于文化、管理风格、制度等方面的不兼容,以及高层管理者的权利重新调整,影响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发展和能力的发挥,结果往往会有一部分骨干离开企业,这也是人力资源流失的具体表现。

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破坏性冲突。文化冲突不但会破坏组织资源,包括组织凝聚力、组织学习模式、内部组织之间的联结模式,而且还会形成不同的利益团体。这些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加了整合的难度,其影响将是长期的、破坏性的。

从企业并购的实际情况来看,并购交易较容易,而难点在于并购整合管理。以上这些危机处理的好坏,将最终决定并购的成败。本文将在现有并购整合管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分析

在企业购并后整合过程中,要将战略、权利、心理等不同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并购整合策略。这些不同因素渗透在并购整合全部内容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因素都不能解决整合管理的全部问题,而必须从系统层面加以考察。由于核心竞争力反映了跨内部组织边界之间实现沟通、参与和高度认同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范畴的概念。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将其内部一系列互补资源耦合起来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并使企业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企业产品和服务带给消费者的独特价值和效益,体现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上和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它是研究开发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客户知识、营销知识的结合。

根据以上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上:企业的并购整合是为核心竞争力构筑、培育和转移服务的,不是仅仅为整合而整合。核心竞争力渗透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的全部职能中,单独从某一个子系统来考察核心竞争力构筑和培育是不可能的,必须系统全方位地构筑并购整合管理思路。包含在企业能力各个子系统中的资源和能力,有其战略地位的差异性,有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了企业的战略性资产,有的是辅资产,因此,在整合管理过程中,对这些资源的整合有战略优先度的不同,在整合管理系统中,首要问题是解决战略性资产的整合。这三方面假设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的前提。根据假设,提出图1所示的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不同层次内涵之间的嵌入关系,即战略性资产是嵌入在管理要素、知识要素和价值观要素中,而这些要素又是嵌入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研究开发和组织机制等各项职能活动之中。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模式,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次整合是围绕企业战略性资产的构筑和培育展开;要素层次整合是核心层次整合的内在基础;而职能活动层次整合是并购整合管理的切入点,并购的具体整合反映在这些职能活动的整合过程中。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管理模式的层次整合

核心及要素层次整合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整合管理,实现双方资源的相互互补性渗透,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管理活动应以战略性资产的整合为导向。

培育战略性资产导向的整合管理活动,是第一层次的整合,是建立在对管理要素、知识要素和价值观要素的识别基础上,通过对双方管理、知识和价值观的识别,界定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和兼容性,然后通过具体的职能管理活动得以落实。

在战略性资产要素层次的整合管理过程中,根据并购双方的战略依赖性和组织独立性程度的高低,可以采取不同的整合方式。这主要有控制公司型、保护型、共生型和吸收合并型四种类型(图2)。其中吸收合并(Absorption)和保护型(Preservation)是比较极端的方式,多数跨国并购整合的结果是既互相依赖又保持一定自治的混合体。在吸收合并(Absorption)情况下,整合意味着跨国并购双方长期形成的营运、组织和文化等全部融合。而保护型(Preservation)跨国并购整合中被跨国并购企业要求有较高的组织独立性,因而跨国并购企业必须以有限干预的方式来控制被跨国并购企业,同时允许后者全面开发和利用其自身的能力,从而使其保持相对较高的独立性。在共生型(Symbiosis)跨国并购整合中,双方企业由最初的独立逐渐转变成相互依赖,因而两家企业之间需要将保护和渗透同时并举。采取控制公司型(Holding Company)整合,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双方企业战略依赖性和被跨国并购企业组织独立性需求较低所致。

并购过程中要素层次的整合是双方相互融合的过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认知融合、经验融合和行为融合。在整合管理过程中,首先加强对认知的融合,指重视对什么样要素的融合,通过组织间差异的评估促进人们认知和思想上的变化。其次是重视对经验融合的管理,关注对认知变化与行为变化间交互作用的融合过程。该阶段对员工的正式培训、员工行为表现的考核以及管理层决策的检验非常重要,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推动管理团队和成员之间的交流以适应新的环境。最后是关注更为直接的行为融合,即指导员工学习“如何做”,在这一阶段,团队工作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职能层次整合管理 对战略性资产及要素层次的整合管理分析,主要是提出思路,具体落脚点在企业各项具体职能活动中。以下就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组织机制职能的整合管理提出建议思路。

研究开发的整合。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跨国并购实践中,双方企业研究开发的整合是跨国并购后企业获得维持和发展其核心技术的重要途径。这里的研究开发的整合可能是“盘活”跨国并购双方已有的核心技术;也可能是其中一方已有核心技术的拓展使用;还可能是双方已有技术耦合出来的核心技术,双方都因此而获益,从而增强了双方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首都钢铁公司跨国并购了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股份,因而获得后者先进的轧钢和连铸技术。这次跨国并购有助于首钢在重型冶金机械设备方面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的形成,提高了其研究开发能力。

人力资源的整合(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在生产诸要素中,人力资本要素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和倡导者Peter M•Senge特别强调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Peter M•Senge,2002)。

在人力资源整合中应该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整合后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HRV:The Value Of Human Resources)要大于整合前双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之和。人力资源价值是由所有企业员工的才能,包括群体技能、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企业管理技能等构成。

在具体整合中,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整合,首先,要求保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因为这关系到以个体为载体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和以组织为载体的个体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联结,如果不能保持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而导致人员大量流失,可能会带走具有战略性资产特征的关键人才。其次,要特别注重对关键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留用和整合。在处理人员相对稳定和留住关键人才的关系上,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最终是为了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上的由共同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构成的各种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和无形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如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和激励作用等。

由于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成员集体创造、认同的,因而在其内部具有共性;而相对于外部则又具有个性化,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往往很大,呈现出广泛的多样性。为了方便研究,将企业文化大致分为四种不同类型(表1):独裁型、官僚型、团队型和个性型。在跨国并购中,尽管双方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但是当目标企业被跨国并购时,双方企业文化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并购企业应该把握文化变迁方向,并且有意识地通过双方企业的努力,实现跨国并购后企业文化定性,也就是将若干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经过融合、替代或保持企业文化独立方式,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整合的基本涵义。

组织机制整合。组织机制的整合过程是一个与组织资源重组紧密相关的组织再造过程,而组织机制重组则是组织再造中各种组织要素联结方式的再造。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过程本身是 “创造性破坏”过程,因而可以把组织机制整合看作是对公司能力进行更新的一种手段。核心竞争力的刚性特征阻碍了企业的创新,而组织在长期发展中不合时宜的惯例和规范以及其他消极因素也降低了企业的效率,因而可以把并购整合过程看成是流程重组的时机,而组织流程重组就是培育和更新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当双方经营业务领域在生产、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存在相关性时,通过重新配置、组合双方不同资源,往往能弥补双方内部能力的不足,加速公司核心能力的成长,这是组织机制整合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东方出版社,2002

双争心得体会篇5

一、拔树试力(插糖稀试力)

“拔树试力”有两种基本间架,一是双脚与肩同宽的浑元桩间架;二是丁八步技击桩间架。取任意一种间架站好后,将双手徐徐抬起,掌心相对抬至胸前,然后十指下插,意如插入有糖稀的盆内,插入后再缓缓地将双手从盆内拔出,然后再插入,如此循环。插入时以手带肘,拔出时以肘带手,拔出、插入时身上要有阻力感。当感觉到有拉力后,便可自由地运动,可由插糖稀意念变为拔树、栽树的意念。拔树、栽树时要用意不用力,不要把树真的拔起来,也不要把树真的栽下去,要体会树根颤动的感觉和自身顺力逆行的矛盾争力的意念感受。

二、空中滤气试力

“空中滤气试力”主要以丁八步的技击桩间架为主。丁八步站好后,两手徐徐抬起,手意向上指,肘意朝下坠,前手略高过头,后手在脸下,头有向上的似顶非顶之意,脚有向下的蹬踩之意,双手虚握拳,微似抓物状,然后由上往下慢慢下掠,拳不空出,意不空回,反复转换,如滤空气。

三、双手按弹簧试力

“双手按弹簧试力”有两种基本间架:一是双脚与肩同宽的浑元桩间架;二是双脚丁八步站立的技击桩间架。任选一种间架站好后,将双手徐徐抬起至胸前,手向前伸,手心向下,双手下按,意如按一弹簧,但又按之不动,体会弹簧向上的反弹之意,然后双手上抬,又抬之不动,体会弹簧与手的牵挂之意,双手不离弹簧,用意不用力且起落自如,如此循环往复。

四、分水试力

“分水试力”的间架,主要是丁八步的技击桩间架,其重心为“前三后七”,臀部略向后坐,两臂向两侧自然伸展,双手的高度约齐于胯,五指伸出缓缓分开,有似夹非夹之感,手心向前,掌根含有推动之力,双手有推水之势,全身放松,将手徐挥出,体会水的阻力,如此反复。

五、回龙转臂试力

“回龙转臂试力”有两种基本间架:一是双脚与肩同宽,平行步站立,呈浑元桩间架;二是双脚丁八步站立,呈技击桩间架。取任意一种间架站好后,将双手徐徐抬起,手心向上,十指分开,如托一球,取中平高度抬至胸前,然后再肘回拉至腰间,同时手腕翻转,掌心向下,意如两手撕棉,又如云龙翻转,再徐伸展,意念如按水中浮木,如此反复。

六、钩锉试力

“钩锉试力”主要以丁八步的技击桩间架为主。丁八步站好后,将双手徐徐抬至胸前,掌心向下,手指分开,手下如按一浮球,缓缓向前推出,意力水面行,指尖前指,肘意后指,随着双手的推进,双手逐渐由手心向下的按球状翻转成手心相对的持球状,然后再将双手缓缓地拉回,同时十指指尖意念前指,与回收之手形成矛盾争意,出手如锉,回手如钩。继之,双手随撤随翻,由手心相对的持球状而翻转成手心向下的按球状,然后再向前推出,如此反复。

七、揉球试力

“揉球试力”主要以丁八步的技击桩间架为主。丁八步站好后,将手徐徐抬起至胸前,手指分开成捧球状,两手有前后手之分,手中似捧一气团或一气球,而人体亦意如一大球,并将手中之球合于人体之大球,再将人体之大球与宇宙星体相圆融。运动时前手手背向外撑,后手随之跟进推挤前手手中之球,可先由右向左推,推至左方后,再使后手变前手并使手心朝里手背向外撑,前手同时亦转为后手,使之再由左向右推,如此反复。揉球时不要把球挤瘪,也不可让球跑掉,双手的撑抱之合力要适中,用意不用力,轻松和顺如在空气中游泳,两臂的运动轨迹呈圆形,身体的意念轨迹亦是圆形,并合于宇宙之圆。

八、开合试力

“开合试力”主要以丁八步的技击桩间架为主。丁八步站好后,将手徐徐抬起,手心相对,臂半圆,腋半虚,以肘带手向外分争,然而却似拉而拉不开,然后再以手带肘向里合却似又合而合不上,如此轮流转换,体会周身的牵扯与阻力。

九、双手锉力试力

“双手锉力试力”主要有浑元桩与丁八步技击桩两种基本间架。任选一种间架站好后,将双手缓慢抬起至胸前,双手手心向下,且一手在上,另一手在下,然后双肘向外横撑,与双手产生矛盾争意,须用意不用力,并体会瞬间整体一拉又刹那间恢复原状的矛盾争力状态。

双争心得体会篇6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同时还特别强调各高校要积极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2]。由此可见,“双困生”的就业问题,既关系到千万个家庭,又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因此,构建一套科学且富有实效的“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1.影响高校“双困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造成目前高职院校“双困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受外来的客观因素影响,而且受到“双困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1客观因素。

1.1.1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大。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去年多30万人,再加上去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预计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据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时有发生[3]。这些应对金融风暴的措施,大大制约了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此外[4],目前全国农村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城市谋求发展,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有很大冲击力。

1.1.2就业市场制度不完善,公平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实施之后,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社会网络资本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网络资本对个人职业地位的影响甚至超过教育等其他人力资本因素[5]。而“双困生”主要来自贫穷的农民阶层和城镇低保家庭,他们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又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只能靠自身努力。在目前就业市场制度不健全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的环境下,他们只能望洋兴叹,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孤军奋战的被动状态。

1.1.3家庭经济困难,束缚了“双困生”择业。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少“双困生”是靠借贷交费完成学业,临近毕业时很多“双困生”家庭已是负债累累。为减轻家庭负担,应付生计,他们在择业心态上表现为求地位、保稳定,在择业范围、择业方向上就必然受到这个束缚。另外,毕业生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更多的机会,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制作精美的求职材料,频繁参加各种招聘会。这些高昂的求职成本大大增加了“双困生”择业的负担,进一步束缚了他们择业的手脚,使得他们丧失了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6,7]。此外,迫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双困生”还不得不放弃参加社会上的各类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等培训的机会,直接导致他们丧失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机会。

1.2主观因素。

1.2.1自身综合素质欠缺,在就业中处于弱势。

“双困生”中不少来自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的农村或偏远地区,入学时的知识面、计算机及英语应用水平、文艺特长等综合素质和其他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8]。进入大学后,由于经济和心理等因素,不少“双困生”勤奋苦读,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也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同时,缺乏与老师、同学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在长期封闭压抑的心理状态下,自身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束缚。即使有些“双困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勤工俭学等活动,但由于其目的大多仅是解决经济困难而其综合能力并未得到明显锻炼和提高。而用人单位多重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看重他们是否当过学生干部、有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要求对多数“双困生”来说较高,导致他们很难得到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最终加剧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劣势趋势。

1.2.2就业心理障碍,加剧了就业难度。

由于“双困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和长期受经济的困扰,他们迫切要求通过就业解决经济贫困现状,因此在就业的激烈竞争中,他们的就业压力与其他学生相比更为突出,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偏多。主要表现为:(1)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在应聘过程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推销和展示自己;(2)恐惧和焦虑心理比较明显。其原因为缺乏应对各种就业压力的心理准备,缺乏社会适应能力;(3)抑郁心理突出。在择业过程中害怕竞争,遇到挫折时心理难以承受,容易产生悲观情绪,逐渐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就业观。这些就业心理障碍是导致“双困生”就业难度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1.2.3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过高。

“双困生”因为自身家庭经济困难,他们更渴望成功,寄予着亲人的期望,身上背负着改变整个家庭经济状况的重担。因此,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择业时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而是选择一些大公司、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一心想找个好工作,期望工作稳定、薪水高、待遇好,以此光宗耀祖,改变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得“双困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高校“双困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方式

“双困生”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而并非仅仅是学校就业部门的职责,同时也需要实行动态管理,为“双困生”提供全过程、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因此,只有构建一套完善的“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2.1构建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提高“双困生”就业竞争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双困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应改变“重经济资助,轻综合素质培养”的做法,而应着重加强“双困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首先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双困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同时,还应鼓励“双困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获得直接锻炼的机会;其次,授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不断获取新知识,改变过去“等着喂,抱着走”的学习理念;最后,为“双困生”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为“双困生”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帮助他们掌握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成功抓住就业机会的本领。

2.2构建就业心理辅导体系,减轻“双困生”就业压力。

“双困生”在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自卑、抑郁、恐惧、急躁、盲目、悲观等心理障碍,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引导。首先,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对“双困生”进行就业观教育时,应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其次,应帮助他们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身不足,但更重要的是发现自身优点,并加以充分利用。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释放心理压力,真正帮助他们走出自负或自卑的阴影。最后,应着重开展自我意识与自信心教育、情绪调节与挫折教育等,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抗压能力。

2.3构建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双困生”实现充分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特别重视对“双困生”的就业指导,同时务必要做到全程化、个性化。首先,高校应成立“双困生”就业指导小组,做好“双困生”的调查、建档工作,并主动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做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其次,应结合“双困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譬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就业指导课、就业知识讲座、就业咨询、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双困生”明确职业理想,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最后,应集中开展就业前的训练活动。通过模拟面试、就业技巧训练、就业政策方面的指导等活动,提高他们的面试成功率和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2.4构建多方位就业渠道体系,为“双困生”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三优”就业服务。

拓宽就业渠道是解决“双困生”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首先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建立与人才市场的信息互通渠道,搜集用人信息,并及时向“双困生”公布。同时,首先应主动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获取更多的招聘信息。其次,应做好推荐工作,为“双困生”搭建“绿色就业通道”。在同等条件下对“双困生”实施优先推荐、重点推荐的援助措施,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再次,通过发展“定单式”培养“双困生”的方式,鼓励用人单位与“双困生”签订就业意向书。最后,广泛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组织小型的专门针对“双困生”的招聘会。

2.5构建就业经济资助体系,降低“双困生”的就业成本。

随着就业成本的逐渐增加,“双困生”由于其家庭经济的原因,就业机会与其他学生相比大大减少。因此,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双困生”的就业成本,为他们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高校可支配一部分资金创立“双困生”就业基金,援助他们用于就业的支出,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可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降低就业成本。如积极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园”,为“双困生”搭建就业平台;免费为“双困生”提供使用就业网包括网上远程面试系统的机会等。

当然,解决高校“双困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依靠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是无法实现帮扶目标的。只有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形成合力,再加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依据完善而有效的“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帮助“双困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淑娥.构建高校“双困生”援助体系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27,(1):93-95.

[2]潘雪峰.浅议构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J].法制与经济,2008,185,(11):132-134.

[3]夏雪花,陈多宁.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2009,31,(5):183-184.

[4]薛深.就业难引起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3):13-16.

[5]格拉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J].国外社会科学,2001,(1):34-39.

[6]花军,张晓燕,胡海青.高校贫困生就业中的弱势分析与对策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5):68-70.

双争心得体会篇7

        1、从整体来看,普遍学生学习压力大,经常有负面心理;而又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求助他人;在别的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尽力的帮助别的学生,孤军奋战,不关心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也不注重团队合作。

        2、怯懦心理:在集体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信,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敢尝试,不敢在团队中表现自我做事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害怕失败。

3、孤僻心理:学生不愿与他人接触合作,就像单飞的雁

        这,因此产生了苦闷、压抑心理。甚至引起社交恐惧症。

        4、狭隘心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不和谐,这主要体现在少数实验班级,很多学生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为小事斤斤计较而影响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远离集体。

5、嫉妒心理:在一些班级、学生之间,害怕或担心他人成绩优于自己,时常挑剔,讽刺、责备、挖苦、打击他人。

6、独我主义:在学习中,学生们忽略团队合作,一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在班集体中,独来独往,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缺少交流对象。

        为了改善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与合作行为,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对双赢思维的培养和构建。通过活动,可以总结出: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以新的思维模式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以适应团队生活。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就是一种促进合作与竞争良性发展的全新的思维模式,促使个人与团队双方均衡发展的理性思维模式——双赢思维。

        所谓的“双赢”是成双的,也即是在团体合作中追求最佳的结果,它强调是双方的利益兼顾,而非非胜即败,团体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基础。“双赢”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只有在双赢思维下,才能实现冲突各方的利益均衡,找到他们利益的支点。一个人的成功因素85%靠人际关系,15%靠天才和能力,而好的人际关系源于好的沟通,而好的沟通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的,对大企业而言,他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双赢思维是企业内部沟通的关键。“双赢”不仅在企业与企业中的合作竞争中体现出来了,而且在当今人们处理国际事务也有所体现,可见“双赢”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能促进合作与竞争的良性发展。

       时代召唤合作与交流,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也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如果在团队学习中,我们能集思广益,那么我们的学习生活便是丰富多彩的,就好比做一道数学题,a学生有一种方法,b也有一种,c还有一种,如果他们彼此孤立、自私,不与他人合作、交流,那他们永远也只能有自己所知的方法,如果他们彼此交流、探讨,各自说出自己的方法,说不定就能找到更多更简便的方法,这难道不是事半功倍的吗?不就达到了各自高效、高质的学习目的了吗?在此同时,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这不是一全几美的事吗?由此可见,双赢思维对于学习而言,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学生之间多交流,他人才会知道你做某些事的想法与目的,这就好比买者与卖者,只有相互沟通后,卖者才知买者需要什么,买者也才能知道自己所购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才能实现货币与商品的等价交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交流作为桥梁的互惠互利的实例,人人皆知,我们生活在团体中,交流是生存在这一团体中所必需的技能。学习,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竞争过程,优胜劣汰必然是竞争的结果,想要不被淘汰出局,我们就得学会让对手成为对自己有用的合伙伙伴。

        不同的学生进校后有不同的学习习惯、方法,在团队生活中,如果我们学会欣赏他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结合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那么,在团队合作中,将能取得1+1>2的双赢效果,社会学家戴维将双赢看作是一项各取所需的自助餐。就一个团队而言,双赢就是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胜利者的想法,是一种自己既宽容又坚忍不拔的想法。在团队中我希望他人成功,也希望自己成功,这是双赢,海阔天空,能容纳两个对立的个体,使两个矛盾体在特定的团队合作中实现统一,但不是踩在别人肩膀向上爬,也不是对他人的卑躬屈膝,而是大家在合作中各获所需,共荣共辱。

就中学生在社交及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应引起重视。构建“双赢”的思维模式,是解决在团队合作中出现此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团队生活中,有“双赢”思维作为模式化的指导思想,在我们对人、对物时,我们不会狭隘得必将对手吞灭,也不会得了熊掌就得不了鱼,团体中的双赢,能满足更多人想同时得到“鱼”与“熊掌”的想法,使团队更加强大。就学习而言,如果我们与学生,老师以一种双赢的思维方式与他们交流,那么,不至于无法适应环境而在学习的马拉松长赛中被淘汰了。并且,不再是学习的奴隶,终日受着压抑的苦痛,相反,是主动地想要学习了。

总而言之,在学习的大潮中,在合作与竞争激励的马拉松长跑赛中,应该打破以往孤立自我的思想囚笼,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即——双赢思维与他人,团体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消除个人负面的心理问题,还能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提升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以达到“鱼”与“熊掌”兼得的双赢保证的结果。

而在竞争日渐激烈的21世纪,双赢思维是与时俱进的。双赢思维不仅在学习生活上帮助我们,还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以实现合作双方的价值,双赢思维是帮助我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纽带。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打破定势思维,用双赢的眼光看世界,寻求创新,寻求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基础知识) 民族出版社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2005

[2]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二级)

民族出版社 第二章 团体心理咨询技能 2005

双争心得体会篇8

“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显著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有接近一千万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这对于教育大众化而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从工学结合的模式出发,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如此,在我国高职教育仅仅只有二十多年历史,作为一种新崛起的教育类型,从中等专业学校升级到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机制、体制结构以及办学理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高等职业教育面对着同行以及本科院校的残酷竞争,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一定要准确分析自身情况,找准自己的优势,从而迅速提升竞争力,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核心竞争力概述

1990年,哈默和普拉哈拉德教授提出了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理论。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的且隐藏在企业中的,可以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竞争优势,并且还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处于主动地位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称为核心竞争力。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核心竞争力重新进行定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长期性、不可模仿性、价值性和独特性,包含了学术氛围、办学模式以及办学理念等等,这些都是不容易被同类高等职业院校所模仿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形成的独特的能力,是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和不容易被同类院校复制和模仿的能力。根据对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发现,隐性竞争力和显性竞争力构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核心产品、核心能力以及核心资源这三个方面。其中,教师科研能力、职业教育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教师改革能力和专业建设能力以及领导决策力构成了核心能力;领导决策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实践基地以及内外办学等资源构成了高职院校的显性竞争力;教学设计课程、自主创新制度、精品教材、精品课程以及品牌特色专业构成了高职院校核心产品。而隐性竞争力包括学院知名度、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教职工凝聚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院的宣传能力、地域优势、企业、行业以及社会的关系等等。

人是形成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因素,而人的技术则是重中之重,高职院校要想发挥整体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让高职院校的竞争力长久地保持下去。学生的就业高质量、生源高质量、毕业生成才率、服务能力、社会影响力以及社会需求率是核心竞争力最为直接的表象;而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则体现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作为新型应用型院校,专业特色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自从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针对高职院校拟定了建设计划之后,专业群和专业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建设目标。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专业特色体现出来,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则是最为核心的要素。通过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各项职能和办学水平的高低直接由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在高职市场中,如果拥有一流师资,那么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培养服务、管理、建设和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针,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本位是能力,教育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仅要具有职业技术的专业能力,就要具有教学的基础能力;不仅要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要掌握较强的应用技术的能力。“双师型”教师是财政部、教育部针对高职院校提出的,通过从企业中聘请一批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从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已经成为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建设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仅可以从个体出发来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还可以从群体出发来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从个体出发进行理解时,可以认为教师的个体是具备双师素质或者是“双师型”教师;从群体概念出发可以理解为由实践型教师和理论型教师相互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一个“双师型”团队,通过这个团队共同完成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一)建立长效机制。高职院校一是应该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如社会实践制度、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制度等等,当教师实践之后需要取得一定的合格证书,否则无法晋升;二是高职院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素质考核,要让考勤与教师的待遇挂钩,不能像以往那样采取模糊的考核方式,要把生产技术和技能证书放到评价体系中。当教师取得双师资格证之后,高职院校给予提高课时费用、申报项目、培训进修以及岗位聘用方面的优惠,从而调动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获取双师资格证书。

(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都过分重视学历,而对于实践经验则没有引起重视。高职院校在今后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学历、职称和实践经历,要重视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具有副高职称和研究生学历以及工作经历是高职院校招聘教师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岗位标准和岗位设置,建立择优机制和双向选择机制,经过严格的技能操作、试讲以及面试,从而保障教师的综合实践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三)重视团队互补和兼职教师管理。一是针对兼职教师,高职院校要建立比较稳定的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可以包括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专业顾问、技术研发合作、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技能指导教师等。二是对于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培训一定要加强监控,虽然大多数兼职教师都具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但是对于教学的知识和方法知道的却比较少,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从而让兼职教师更快适应教学工作。三是加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一体化管理,可以把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编入一个教研组,取长补短,让他们相互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四)提高专职教师素质。双师素质对于专职教师而言十分重要。一是专职教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科技服务以及社会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二是可以通过建设实践基地和教研教改,从而提高专职教师的职业教学水平和能力。三是通过校本研讨和培训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四是可以通过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来优化专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比较薄弱的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和实践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四、结语

高职院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当高职院校一定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高职院校必定会得到健康稳健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各种途径,不断进行探索,从而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双争心得体会篇9

 二、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扎实推进“双争”活动

 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三个环节,着力抓好学习提高、八查八看、整改提高三个工作重点,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使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一)在宣传动员阶段,着力抓好学习提高,营造“双争”活动的浓厚氛围

 我们重视教育先行,宣传开道,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重点组织开展了三方面学习教育: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在思想上牢固宗旨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双争”活动的宣传学习。组织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学习蒋文红区长的重要讲话和区政府、教育局关于开展“双争”活动的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教育局机关作风建设十项措施,自觉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三是业务技能学习。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信息技术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治教、依法办事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能。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宣传调研活动。活动以来,我局各科室向局“双争”活动办公室发送信息40多篇,教育局向区“双争”活动办公室报送信息20多份。我们还在新华教育信息网站开办了“双争”活动宣传专栏,宣传我局“双争”活动的做法和成效。通过宣传学习,广大干部职工对开展“双争”活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在对照检查阶段,着力抓八查八看,找准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双争”活动中,我们坚持双争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提出了以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双争”活动要求为尺子,以郑培民、牛玉儒、周国知等先进模范人物为镜子,对照检查行业作风。教育局和各科室共计召开了13次学校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460多份,同时,坚持领导带头,放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教师中开展调研。共计征求意见和建议500余条,归纳梳理出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共三大类30条,问题主要集中在机关作风建设、教育发展和关心群众生活等方面。局领导班子经过逐一分析反思,决心从基层学校和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通过整改,更好的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努力营造“文明、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努力把教育局机关真正建成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部门

 (三)在整改提高阶段,着力抓整改落实,转变工作作风

 整改过程中,我们坚持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坚持以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确定了“

共3页,当前第1页1三个确保”的工作目标,即: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并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针对基层反映较多的文多、会多的问题,教育局制定了加强利用教育网推行电子政务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议和文件;针对群众反映的服务有待深入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多项措施,如在中考报名时就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到基层学校现场办公,受到了学校和考生的好评;针对群众关注的教育收费问题,在全区学校深入推行收费公示制度,发放《教育收费明白卡》等。目前,教育局已经对13条意见和建议立即进行了整改,正在整改的有13条,对于一时不能整改或需要协调其他部门的,教育局也制定了方案并向群众做好了解释工作。通过整改,机关干部职工提高了认识,转变了心态,学会了换位思考,真正做到了“五多五少”,即多一点服务,少一些官僚;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帮助指导,少一些临时催办;多一些研究,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浮躁,呈现出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规范型、廉洁型、效率型”机关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全面优化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开展“双争”活动的基础,也是双争活动取得实效的有效保证。为此,我们强化了三项制度建设,一是实行科室包校制度,转变机关作风。在实行局领导分工包校的基础上,推行局机关干部分科室挂点校制度,深入基层学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制定出台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十条措施》,在公布办事指南、强化调研制度、健全信访接待制度、规范审批行为和审批答复时限、精简文件、压缩会议、严格控制评估、评比活动、严格控制参加庆典活动、中小学招生工作、建立督察和测评制度等十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三是完善《局机关干部考勤制度》,加强对局机关干部的考勤,实行局领导带班考勤制,每月安排一名局领导带班考勤,上班时组织查岗,严禁迟到、早退、擅自离岗现象。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的五项制度,即建立政务公开的责任制度、政务公开的审议制度、政务公开的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反馈制度和政务公开的备案制度。不断拓宽政务公开的形式,除在固定的公开栏上公示和召开干部职工通报会通报外,还通过局域网公开政务,自觉将政务和业务行为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教育政策和举措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狠抓窗口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工作实效,我局注意抓好典型,确定招生办、普教科、人事科为机关服务的窗口,建立了公开专栏。招生办上墙公开了办事制度、招生程序、招生流程图、各类收费标准、录取情况等。在报名、考试、招生过程中,招生办能认真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制度,努力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环节,加大办事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最大可能地为考生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三是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将推行电子政务作为创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教育网和教育信息网站,大大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地收集、处理、传递、沟通信息,使领导能够及时掌握更多的教育信息和动态,提高决策的可预见性和决策水平。

 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打造创建教育强区新平台

 在“双争”活动中,我们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双争”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强化措施,注重实效,通过扎实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机关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变管理为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工作人员改变了“以管人管事者自居”的观念,摆正管理与服务、人民与公仆的关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区招生办在今年高考的报考工作中,采取了上门摄像服务的办法,虽然增大了机关工作量,但为学校和考生创造了极大的方便。中小学教研室将每周二、周三定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指导日”,教研员深入到学校一线,座谈辅导,解难答疑,深受学校欢迎。二是转变工作方式,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教育局建立科室每月一次工作例会,民主讨论,认真参与工作决策。各科室之间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局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区重点工作目标,教育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新华教育信息网”,实现了信息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有效控制各种会议和活动。我们对教育局和各科室召开的各种会议进行了具体规定。凡召开的

共3页,当前第2页2大型会议,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并纳入会议计划。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尽量缩短会议时间。需学校党政一把手参加的会议,必须由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学校副职参加的会议,必须由主管领导决定并报办公室备案;各科室召集的业务工作人员会议需报主管领导同意。据统计,两个月以来,教育局召开的各种会议数量同比减少50%。

 (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本学期,省政府将对我区政府进行三年一度的“两基”复查验收,为确保顺利过关,教育局将此项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迎查方案,加大了政府协调、部门协作、系统统筹的工作力度。区政府、教育局、各学校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两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其中作为“两基”内容之一的学校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有18所学校达到省一级图书馆标准,整体水平、数量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在中高考报名工作中,我们克服了考生多、程序繁、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共计完成14000多人的报名工作。为确保中高考取得好成绩,我们组织了各类复习研讨会7次、专题讲座4场,培训教师400多人次。我们还加大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力度,制定出台了《学校幼儿园安全稳定评估实施细则》,实现了安全稳定工作的制度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双争心得体会篇10

以党的十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高双拥质量和层次为落脚点,努力推进双拥工作各项任务在基层的全面落实,切实解决双拥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群众性双拥活动形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树立新目标,制订新规划,再创新业绩。

二、争创的目标和任务

我镇双拥工作争创目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支持部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开展双拥工作,努力争创市双拥模范镇,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推动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为营造全民创业创新,全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主要任务是: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1.党委、政府把双拥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三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严格执行《镇军人抚恤优待实施细则》、《镇优抚对象奔小康规划》、《关于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的意见》、《镇优抚医疗保障暂行规定》以及为“三老”解“三难”具体计划的有关规定,使双拥工作有规划、有落实。对双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研究,予以解决。

2.稳定组织。镇及时调整双拥领导小组成员,避免因组织人事变化使双拥工作受影响。村、企事业单位要相应成立双拥工作小组,确保双拥工作的正常性、连续性。

3.建立较完备的双拥工作网络。双拥领导小组在党委领导下负责全镇的双拥工作,双拥领导小组下设双拥办负责日常工作,与民政科合署办公。各行政村和企事业单位都要成立双拥工作小组,组长由村委会主任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担任,全镇设立五个双拥窗口和20个双拥服务小组。五个服务窗口分别是:卫生院优抚对象就诊优先窗口;银行、信用社优抚对象金融服务窗口;20个双拥服务小组分别是政府机关、人武、团委、妇联成立一个小组,担负突击任务,12个帮耕助耕服务小组(每村10个)、2个信息服务小组(企管站、农服中心各10个)、2个医疗服务小组(卫生院、胡桥卫生院各1个),使我镇双拥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国防教育广泛开展

把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列入全民教育体系,宣传、教育等部门必须将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工作列入计划并抓好落实;党校、成教中心、中小学要开设国防教育课,利用“七•一”、“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和新兵征集、民兵整组、党员干部冬训等重大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对重点规模企业开展军训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会议墙报、标语等手段坚持常年的宣传教育,使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深入人心。要激发广大青年报名参军热情,适龄青年兵役登记率在95%以上,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征兵任务,做到无责任退兵。

(三)政策到位,工作落实

1.按政策规定兑现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要严格按照人均纯收入的70%,年底前100%地兑付到位。

2.对立功授奖的军人家属实行奖励优待,具体标准是:三等功奖励200元,二等功奖励500元,一等功及以上奖励1000元,不重复计奖。

3.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残军人家属、在乡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优待金标准按市有关规定执行。

4.做好退伍士兵的安置工作,鼓励退伍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保障军人和军属的合法权益,重视优抚对象的思想教育,妥善解决优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上访率低。

5.“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为“三老”解“三难”,不断完善双拥工作整体功能,要多方法多渠道地解决好老烈属、老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的生活难、住房难、治病难的问题。

6.进一步探索双拥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拥军措施,坚持依法开展双拥工作,使双拥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迈进,同时不断研究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深”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抓落实,在“新”字上求突破,在规范中求发展,不断推动我镇的双拥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争取更大成绩。

双争心得体会篇11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整个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工作,坚持街道党工委领导、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

2、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党工委在确定聘任人员时必须充分考虑民意,多数群众不拥护的,不能任用,但不简单以票取人。

3、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做到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三、范围对象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范围: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1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平安365服务中心)副主任1名,农办副主任1名,计生办副主任1名,园区经济服务中心副主任2名,城建办副主任1名,社区主任1名,工作片正副主任6名,共14名。双向选择岗位为“五办一中心”。

四、条件资格

1、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有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的街道机关干部。

2、应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

3、在近两年度考核中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具体岗位资格条件见附表。

五、程序方法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3月6日*3月7日)。印发《*街道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公布实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的职位、范围、资格条件、操作程序和方法。

(二)竞争上岗(3月10日*3月14日)

1、报名(3月10日)。报名采用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报名者需按规定填写《*街道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报名登记表》,每一位符合条件者只能填报一个办公室(中心)副主任职位,但可同时填报工作片正副主任职位。原中层职位必须参加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同时鼓励其他机关干部踊跃参加中层竞聘。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10日下午5时。

2、资格审查(3月11日)。根据竞争上岗的条件,由街道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工作领导小组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按竞争人选与竞争职位不低于1.5∶1的比例确定竞争人选。若符合条件人员达不到规定人数,则相应减少职数或取消该职位的竞争上岗,并允许报名该职位人员改报其他职位。资格审查结果经党工委审核后进行公布。空缺职位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任用。

3、竞聘演讲(3月13日),组织竞聘人员进行竞聘演讲,每位竞争者的演讲时间一般掌握在6分钟以内,演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竞争职位的认识,本人竞争这个职位的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以及上岗后做好竞争职位工作的设想等。由街道班子成员对竞聘人员的演讲进行打分,演讲分值占总得分的40%。参加竞聘演讲会的人员为全街道干部职工,各村书记,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会正副会长等。

4、民主测评(3月13日)。竞聘演讲后,组织与会人员对竞聘者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项,测评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民主测评分占总得分的60%。

5、确定考察对象(3月14日)。根据竞聘演讲和民主测评情况,综合考虑竞争者的资历、学历和近年来工作表现、年度考核等因素,由党工委集体研究按1∶1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

6、下文任职(3月14日)。根据考察情况,由党工委集体研究确定拟任人选。对拟任人选在提交党工委讨论决定前,应以书面形式征求街道纪工委的意见。对拟任人选要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公示期满后按有关规定办理聘任手续,聘任期为3年,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须报上级机关审批的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三)双向选择(3月13日*3月14日)

1、岗位选择。全体一般工作人员根据个人志愿,在“五办一中心”选择自认为合适的岗位,并填写《*街道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职位申请表》,每人可以选报1-3个岗位。申请截止时间3月13日下午5时。

2、人员选择。各办、中心机构负责人根据本机构编制岗位职数选择自认为合适的工作人员。

3、岗位对接。街道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办、中心机构负责人和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的意见,提出调配意见。

4、组织决定。由街道党工委根据双向选择和调配意见,确定人员。部分岗位实行一人多岗或跨办公室兼岗。聘用期为3年。

六、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结果处理办法

在竞争上岗中落选的人员,必须参加一般工作人员的双向选择。在双向选择中未能上岗的人员,给予3个月待岗处理,待岗期间只发基本工资。待岗期满后再次参加双向选择仍未能上岗的,根据编制和岗位的空缺情况及本人条件由组织安排适当岗位,不服从安排的,予以分流或自谋职业,其经济补偿金标准按照兰政办发[20*]98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不报名参加竞聘上岗和双向选择的,作自动待岗处理。

七、有关事项

1、实行干部试用期制。试用期为3个月,从公布任职通知之日起计算,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转为正式任职,不再重新发文公布,不合格者,免去试用职务,由党工委另行安排相应岗位工作。

2、在试用期间内,因违纪、政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或触犯国家法律的,提前终止试聘职务,并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免职或撤职手续。

3、竞争落选的中层干部,原任职务自动消失。

4、在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后,各办公室、中心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调动人员应及时做好交接手续,交接工作原则上要求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二日内完成。

双争心得体会篇12

1991年4月30日下午,10岁的小王争放学后到妈妈厂里玩。活泼好动的他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溜进了忘记上锁的变压房,爬上变压器下的台阶去捡―根废旧灯管,小手不幸触到了高压电线……

看到儿子那双被电流烧黑的手,妈妈当场晕倒在地。随后,母子俩立即被人送到医院抢救,当天深夜又转到上海―家医院。专家们合力为王争做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他却永远失去了双臂,被认定为一级残疾。

失去双臂给王争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走路时稍不小心就会跌倒,起身下床时还经常摔到地上,因为正常人在身体失去平衡时,起码可以伸出手抓住东西,而王争不可以,只能任由自己重重地摔在地上。有时,他甚至躺在地上绝望地想,自己这一生就这样“废”了。

为了让孩子恢复生活下去的信心,爸爸安慰他说:“别担心,以后科学发达了,就给你装上和原来―模―样的手臂!”并买来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字―句地读给他听,要他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坚强。

为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王争开始苦练本领。刚练习用脚给自己洗脸时,脸没洗干净,水却泼了一身;刷牙时,牙刷放不到嘴里,牙膏却涂了一脸;穿衣服,脑袋经常从袖口钻出;吃饭时,撒在桌上的比送进嘴里的还多……妈妈看着不忍心,要帮忙,却被王争拒绝了。

此外,他还自觉地练习平衡,每天像个舞蹈演员―样压腿,并锻炼脚趾的控制力,要让10个脚趾和别人的10个手指―样灵活!10岁孩子的骨骼韧带已经长成,当身体压向双腿时,会产生一种撕裂的疼痛,但他却强迫自己在这种痛楚中―站几个小时。后来,王争终于能自由地奔跑而不再摔跤,并拥有了一双足够柔韧的腿脚帮助他洗脸、刷牙、吃饭、穿衣,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了。

父母决定把儿子当普通人看待,就把王争送回原来的班级上学。为了不让他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他们没让孩子留级,并教王争练习用嘴和脚趾写字,规定每天用嘴写200个毛笔字。整整用了5年时间,王争终于能用嘴写―手漂亮的书法了,家里的笔杆上都留下了他深深的牙印。

王争说,在出事之前,他是―名很少被老师提起的“不起眼”的学生,但重回学校后,老师总是让他回答问题,还把他写得并不算特别好的作文当作范文朗读。同学们也没把他当作另类,从不取笑他趴着用嘴写字的样子,下课后就找他―起玩。他对生活的自信之火,就在这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重新点燃起来。

一次郊游,王争被老师任命为队长,这个小“官”在王争看来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于是他干劲十足地给大家一一分配任务。为了选择安全合适的场所,王争下课后―个人跑去“踩点”不下10次,好几次摔倒在泥潭里。从此,他就不再把自己当成一名残疾人,并告诉自己“我能做得比别人好”。

成了“浙大”最美的风景

2001年,王争的高考成绩远远高出浙江大学录取分数线,但由于体检不合格,他的档案被挂了起来。“我不甘心孩子被大学拒之门外,多次找到省、市残联和高招办的有关领导,并先后多次到浙大请求学校录取王争。”父亲的奔波和努力没有白费,浙江大学潘云鹤校长终于看到了王争的材料。在给校长的信中,小伙子动情地写道:“对我们残疾人最好的帮助,就是给我们平等的机会。希望社会能创造一个舞台,让我们做普通人!”感动之余,潘校长破格录取了他。

王争初进大学时,同学们见他是失去双臂的残疾人,都想尽力去帮助他,因为他没有手,肯定干什么都不方便。令3名室友惊讶的是,几天后家人竟在王争的床头摆放了一台电脑,并把键盘放到书桌下,边上还放了一盏台灯。“这是要干什么呀?难道王争还能玩电脑?!”室友们满腹疑惑。当晚,震撼人心的―幕出现了,只见王争脱掉鞋袜,抬脚拧亮桌下的台灯,坐到椅子上就用双脚娴熟地敲打起了键盘。查资料、逛论坛、发帖子、处理邮件……小伙子样样精通,他灵巧的十趾上下翻飞,打字速度丝毫不逊色于身体健全的电脑高手!

见室友们―个个目瞪口呆,王争微笑着说:“我是高中时开始接触电脑的,很快就学会了用脚上网。”说话间,桌上的手机响了。王争非常熟练地低头从桌上叼起一支笔,用笔尖按下接听键,伏身趴在桌子上,很快用肩膀和下巴夹起手机接听起了电话。接完电话,他嘴咬笔头,用笔尖发起了短信,速度不比常人慢。随后他咬着笔在本子上记下几行英文,字迹非常优美。看到这里,几位室友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并赞叹说:“王争,你真是好样的!”

时间一长同学们才发现,其实王争的本领还多着呢。他用嘴咬笔写出的书法,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级大奖;他还可以独自购物,与普通人不同的是,王争会事先把钱放到挎包里,需要什么给店员说清楚,对方从他的包里取了钱,再把所购物品帮他装进去,然后把挎包搭在王争的肩膀上。

每天清晨和傍晚,学校操场上总会出现―个帅气的男生,和别的同学一样朝气蓬勃地奔跑着,一圈又一圈,似乎不知疲惫。每当在操场上看到王争那空荡荡的衣袖和不屈的身影,同学们不由对他肃然起敬。一位女同学甚至感叹说,在她眼里,王争就是“浙大”校园内最美的―道风景!因为他象征着阳光和坚强。

王争不仅什么都自己动手做,生活上完全能够自理,而且为人也特别热心,尤其在学习方面,他成了同学们的榜样和“义务辅导员”。―位来自山西的新生家境贫寒,学习成绩又较差。最要命的是,入学不久他还迷上了网络游戏,根本无心学习。了解情况后,王争就先和他交朋友,然后循循善诱地引导这名同学步入正轨,并从生活上接济他。在王争的帮助下,他的成绩提升很快,半年后就成了班里的优等生。如今已大学毕业,在太原一家日资企业工作。这位山西同学,谈到王争仍充满感激。

事实上,作为―个没有手臂的人,王争也有他的“难言之隐”。小伙子调侃说,自己一年里最怕“两天”――雨天和冬天。由于无法撑伞,下雨天他一般都不外出,如果出去就只能冒雨走快些。一到冬季,他的双脚就会因长期而长满冻疮。现在有了时髦的‘五趾袜’就好多了。

凭借―种固守着理想穿风过雨的坚强意志,本科4年,王争取得了―连串数不清的荣誉:被评为宁波市“十佳”青年,获得了全国宋庆龄奖学金、浙江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浙江大学光华奖学金、浙江省大学生自强奖学金一等奖,以及“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浙大毕业的时候,王争在学院团支书的邀请下,参加了毕业晚会上一个节目的演出,讲述自己大学4年的成长故事。当时讲了什么,王争说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有―件事情,令他印象深刻。就在节目快要结束时,安静的台下忽然传来同班同学的齐声高呼:“王争,你是我们班的骄傲!”那一瞬间,王争有点愕然,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感动,继而泪光闪烁。

越洋演讲感动英国

2006年秋天,王争以突出成绩提前―年转入博士研究生阶段,成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博士生。此时的王争就像破雾而出的太阳,开始展露光芒。他的―篇篇学术论文接连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

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称赞。不久后,浙江大学最高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的参选名单中,王争的名字被排在第―位。

竺可桢奖学金需要参选同学现场答辩,而最终的获奖者,将有幸被载入校史。当天,穿着整洁的王争步入答辩会场时,并没有引起评委们的特别关注,只觉得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普通小伙子。然而,当他坐下来的同时侧身将书包“甩”到桌上,并用嘴取出材料和钢笔后,评委们不由愣了:原来这是一名双臂残疾的学生。大家急切地想看到这个无臂博士的学术答辩,以及他的综合水平,于是指定他第一个发言。结果,王争的发言思路清晰、见解独到,他在经济研究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听到最后,许多评委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王争成了浙大第一个获得竺可桢奖学金的经济学博士生。

2008年3月初,王争应邀到英国著名的诺丁汉大学演讲,并参加一个经济领域的学术交流会,校方还让他在会场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其间,最令人们感到震撼的,是王争那―段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话。

双争心得体会篇13

低价才是双11的核心价值,但对于低价的追求,不可避免的会引发伤人伤己的价格战,在电商节初期,本身认可这类电商虚拟节日的消费者较少,大量有着成熟网购习惯的消费者流量可以进行引导,能够帮助虚拟节日快速成长,但随着双11一类节日影响力的扩大,可供引导的消费者流量逐渐减少。参与节日的各经销商或者厂商想要在相对稳定的市场里拿到更多的资源,势必导致恶性价格竞争的出现,低价虽然能起到短时间刺激消费者关注度,但长远来看,对企业本身产品价格体系规划乃至资源调配,都具有较大危害。

无法创造市场增量的双11

对消费电子厂商而言,双11的出现曾让不少笔记本、平板电脑乃至智能手机厂商和经销商感到惊喜,一天时间完成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的销量任务,这对于商家而言是不小的诱惑,但消费电子产品本身产品更替周期较长,不少厂商都开始认识到双11只是将原本就存在的消费量集中到一个时间点释放,其创造的销量并非全新的市场增量,这让双11开始逐渐成为厂商眼中的鸡肋。

当双11无法为消费电子厂商带来新的市场增量时,原本的消费量是集中释放还是分散在每个月本身意义并不大,但当双11形成风潮时,总会有厂商希望于通过双11能抓住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并通过对其它品牌产品市场份额的争夺扩大市场占有率,这让绝大多数厂商都只能选择参与双11,至少要将看得到的消费市场份额落袋为安。

从鸡肋到毒药的双11

如果说双11对消费电子厂商而言仅仅是将现有消费市场份额落袋为安的话,那其本身对于厂商而言也就是鸡肋一般的存在,但双11集中消费的模式却让让消费电子厂商一方面需要通过降价完成并非增量的市场额争夺,这意味着厂商以低价主动削减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盈利,而集中消费模式还会让厂商花费大量的资源去争夺营销资源。无法赚钱还得花钱,从经济效应出发,双11对于消费电子厂商而言已经从鸡肋变成了毒药。

丧失话语权的恶果

各种进场费用、人员雇佣费用、场地租金乃至各种杂费,让消费电子厂商一度宁愿放弃线下渠道也要专注线上销售平台,但随着天猫、京东一类强势电商平台的出现,消费电子厂商发现要做好线上营销所耗费的成本一点不比线下低,各种竞价排名、搜索优化、口碑营销费用让不少消费点在厂商叫苦不迭。

传统线下门店对消费电子厂商而言,本身就是一个营销、宣传平台,但线上营销模式的流量引导却完全由平台决定,厂商虽然可以利用规则完成宣传、推广,可相比以往对现在渠道的力度而言,更多会有身不由己的感觉。而消费电子厂商同电商平台围绕话语权的争夺中,除戴尔这样的传统直销厂商外,小米、华为、大神等一大批新兴消费电子厂商,都强化了自有线上营销渠道的建设,将线上销售渠道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可线上营销渠道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的消费电子厂商而言并不显示,唯有继续借用电商平台实现对线上消费者的覆盖。

地位尴尬的消费电子产品

表面上看,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象征着科技的发展趋势,原本硬是“高大上”的存在,但科技领域近年来流行的“交钥匙”生产模式让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较低的门槛往往会引来众多资金的涌入和品牌的诞生,激烈的内部竞争让消费电子产品厂商面对强势的电商平台时,进一步丧失了话语权。

消费电子产品厂商话语权的丢失除体现线上电商平台的强势外,更重要的是其本身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丢失,没有独一无二竞争力的产品,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当然,对于双11这样以低价作为唯一卖点的电商虚拟节日而言,即使拥有优势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也不见得能脱颖而出。

赚市场还是赚口碑

薄利多销原本可以让双11变成消费电子厂商和消费者的双赢,但话语权的丧失加上近乎恶劣的价格竞争,使得消费电子厂商很难在双11上感受到“薄利”二字,尤其是近年来终端厂商直接加入市场竞争之后,双11对不少厂商而言,已经从单纯的销售变为了一种营销手段,从广告宣传的角度而言,在宣传推广的同时还能获取部分资金返款,加之转换率和客户信息的获得,诸多优势让双11对希望赚取口碑的品牌而言是不错的选择。在销售利润和口碑积淀上何去何从,对不少消费电子厂商而言都是难以抉择的事情,市场与口碑的平衡,象征着企业营销思路的转变,而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整个市场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去中心化的移动领域

对于口碑还是市场的平衡让消费电子厂商在不断平衡中仿佛患上了双11狂躁症,明明是希望借电商平台获得线上流量,却在双11一类节日庆典时,不得不花费高昂的价格购买流量,可最后这些流量却成为了平台的流量,而下一次大型促销活动时,企业还得重新向平台购买流量,如此循环下,企业难以获得核心用户数据,构建自身的消费闭环。

相关精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