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梯安全总结实用13篇

滑梯安全总结
滑梯安全总结篇1

门事故主要又可分为困人事故、由于厅轿门联锁接触不良间接导致的停梯事故以及坠梯或剪切事故。事故的原因也非常复杂,一方面系其本身的质量因素,主要原因是由于门系统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其运行频次非常高。主要表现在由于门机控制器故障或光幕故障导致的无法开、关门或开关门不正常现象,而出现的电梯困人事故;由于厅、轿门门联锁接触不良,而间接出现的电梯停梯事故;另一方面系外在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层门被人为意外打开或撞开而引发的坠梯或剪切事故。

针对以上两方面因素,由于质量因素所产生的困人事故以及停梯事故,一般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得以减少或避免,基本不会产生人员伤亡;由于外在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坠梯或剪切事故,因其存在极大的偶然性,并且一旦发生必然出现人员伤亡,因此,如何将电梯层门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这种偶然事故的发生就尤为重要。

下图是电梯层门结构原理示意图,分析其开关门原理如下:通常情况下,上面的层门滑道以及下面的地坎均采安装架可靠的安装在井道壁上,两门扇分别通过上面的门挂板组件上的滑轮及挡轮与层门滑道形成上部水平滑动结构,两门扇通过固定在面的门滑块与地坎形成下部水平滑动结构,两门扇之间采用钢丝绳传动。主动门扇门挂板组件上安装有厅门锁装置,厅门锁装置在轿门开门机门刀装置的作用下打开,门刀驱动主动门,主动门通过钢丝绳带动被动门,从而使两门扇实现开、关门过程。由以上可见,如何确保两门扇的可靠闭合,是防止发生坠梯或剪切的关键所在。

根据上述电梯层门的开关门原理,从安全角度出发,GB7588中第7部分已明确作出相关的规定,正常情况下完全可以保证电梯层门的安全性。然而电梯事故往往出现在非正常情况时,例如GB7588中7.7.1在坠落危险的保护中所述,在电梯正常运行时,应不能打开电梯层门(或多扇层门中的任意一扇)。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情况并非如此,存在情况1:如果带动被动门的钢丝绳出现了断绳问题,被动门在重锤的作用下仍然可以关门到位,电梯可以正常运行,假如有人扒该门扇,门扇很容易被扒开。存在情况2:如果有人用很大的外力撞击某层门门扇,会导致固定在门扇下面的门滑块滑出地坎,产生门扇向井道内倾斜,甚至门扇被打开。以上两种情况极易引发坠梯或剪切事故,下文分别提出了对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供大家探讨。

安全防护措施一:

增加被动门机械锁钩结构,防止带动被动门的钢丝绳在出现断绳时,被动门被意外打开,结构示意思图如下:

在厅门门锁装置上安装有被动门锁钩,在被动门挂板上安装有被动门锁钩固定架,如果带动被动门的钢丝绳出现了断绳问题,在重锤的作用下,被动门仍然可以关门到位,锁钩与固定架的配合状态如图所示,假如此时人为扒该层层门被动门,被动门固定架将牢牢的钩住安装厅门门锁装置上被动门锁钩,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安全防护措施二:

采用防脱地坎结构,防止电梯层门在锁闭位置,出现外力撞击层门门扇,导致固定在门扇下面的门滑块滑出地坎,门扇向井道内倾斜,甚至门扇被打开的现象,结构示意思图如下:

防脱地坎具有U形腔及突台,门扇下面的门滑块能够在U形腔内滑动,突台宽度尺寸M小于门滑块厚度尺寸N,有效阻止滑块向上移动,消除门滑块滑出地坎的可能性,完全避免了门扇发生向井道内倾斜甚至被打开的问题。考虑到门滑块的安装方便性,在门扇两门滑块中间的区域预留一个开口,使开口的宽度尺寸B大小门滑块的宽度尺寸A,安装门滑块时,门滑块从开口处放入地坎U形腔内,然后水平滑动至门扇对应的安装位置进行安装。

上述两种防护措施即安全可靠又方便,完全可以消除电梯层门被人为意外打开或撞开而引发的坠梯或剪切事故。

以上,本文分析了由于电梯层门故障引发的电梯坠梯或剪切事故的原因,并结合电梯层门的结构特点,介绍了两种安全防护措施。如何避免非正常情况下的电梯事故,还需要广大电梯专业人士的不懈努力与坚持。

参考文献:

滑梯安全总结篇2

1工程概况

中海万锦豪园位于佛山市千灯湖东侧,交通便利。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09850㎡,其中地下室面积为51673㎡,总车位1111个,住宅建筑面积为144126㎡,总户数872户。本工程结构的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为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工程所有单体工程中均设有全现浇剪力墙筒体结构电梯井,共38个。

2施工难点及原因

2.1施工难点

在施工过程中,电梯井筒模的施工质量、进度对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电梯井壁的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方正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电梯的安装质量、进度和成本。因此,如何确保电梯井道的施工质量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2原因分析

常见的三种筒模构造比较:

通过比较,目前所用筒模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①安拆、加固不方便;②易涨模、漏浆;③拆模后,实测尺寸偏差大;④不易整体安拆;⑤不易整体提升;⑥费工费时。

新型电梯井筒模是对目前建筑市场上常用的八角链筒模的一种改进,利用新型电梯井筒模可以提高电梯井的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该筒模本工程中推广应用, 形成了固定的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主要流程如下:

1、吊装筒模筒模就位、校正绑扎墙体钢筋外模就位、校正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收缩筒模钢撑吊升筒模至模板存放区清理、校正。

2、吊装筒模就位后,拧动螺杆上部的扳手,通过螺杆传力,带动滑轮组上下移动,使钢撑顶紧模板,将模板就位,然后用经纬仪、线坠对筒模四角进行测量纠偏,模板满足垂直度要求后,用销杆将大模与角模连接牢固。

3、整体提升: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即可进行拆模,整体提升。

该筒模操作提升操作方便,易于施工。

3施工方案

3.1架体制作

根据模板设计图,采用5mm厚钢板制作大片模板和角模,角模与大模之间采用子母口连接,以防止漏浆。制作两组滑轮,并将其连接以控制模板伸缩。在四个角模及四片大模的钢楞上焊接短钢管,拆模后,吊升大模时,由大模上的钢短管托起角模上的短管,带动角模一起提升。采用多个钢支撑将滑轮组与模板连接,经过反复试验,最后采用上下二道(每道八根钢撑)共计16根钢撑顶紧模板,承担模板侧压力,每道钢撑交会的中点由一对设有螺杆的滑轮组控制其伸缩。人工拧动螺杆上部的扳手即可同时将16根钢撑往里收缩,带动钢模一起回缩,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

3.2设计流程

结构设计设计评审组件图设计钢模制作滑轮组制作滑轮组与大模连接筒模组装筒模安装、支拆模板模拟试验细部改进

3.3具体制作步骤

1)根据模板设计图,采用5mm厚钢板制作大片模板与角模。

2)角模与大模之间为子母口连接,防止漏浆。

3)制作两组滑轮,并将其连接以控制模板伸缩。

4)整体提升。在四个角模及四片大模的钢楞上焊接短钢管,拆模后,吊升大模时,由大模上的钢短管托起角模上的短管,带动角模一起提升。

5)采用多个钢支撑将滑轮组与模板连接,经过反复试验,最后采用上下二道(每道八根钢撑)共计16根钢撑顶紧模板,承担模板侧压力,每道钢撑交会的中点由一对设有螺杆的滑轮组控制其伸缩。人工拧动螺杆上部的扳手即可同时将16根钢撑往里收缩,带动钢模一起回缩,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见图1、图2。

图5模板平面图

图6模板剖面图

3.4施工效果

新型电梯井筒模所用模板等周转材料可以周转10次以上,滑轮组及钢支柱等提升材料可以使用2年以上,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通过滑轮组的控制,使筒模的安装简便易行,加固方便,模板的刚度设计、连接措施的采用,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每层每个电梯井施工中,新型筒模提高了劳动效率,比传统工艺节约2-3个工日,加快了施工进度,解决了旧型了筒模每层模板施工时,用于筒模的工时较多,相对进度较慢的难题。

滑梯安全总结篇3

(2)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功能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沿着各自的导轨作升降运动,使两者在运行中平稳,不会偏摆。模型电梯导向系统由导轨支架、导轨、导靴几部分组成,导轨支架设计成可调式,可根据导轨安装精度要求在安装过程中进行位置调整,其立面。导轨和导靴全部选用实际电梯配件,真实反映实际电梯结构特点。

(3)曳引系统

曳引系统的作用是向电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是电梯运行的根本,是电梯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模型电梯的曳引系统由曳引机、钢丝绳、对重组成。曳引机选用杂物梯配套的曳引机,型号为YJ120,额定载重为200kg,交流双速电机,钢丝绳选用实际电梯钢丝绳,其型号为8×19S+FC-8mm。对重由钢板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重量,每块重量10kg,对重总重量按照如下公式配置:P=G+0.5Q=50+0.5×200=150(kg)(1)式中:P为对重总重量;G为轿厢自重;Q为额定载重。

(4)轿厢系统

轿厢由轿厢架、轿底、轿壁、轿顶组成。轿厢架由上梁、下梁、立柱、拉条等部件组成,其作用是固定和悬吊轿厢。在上下梁两端固定有导靴,引导轿厢沿着导轨上下移动,保持轿厢在井道内的水平位置。在下梁上装有安全钳,在电梯超速下坠时,安全钳可在限速器带动下将轿厢夹持在导轨上,在上梁上还有固定绳吊板,起悬吊轿厢的作用。轿厢选用厚度为2mm的不锈钢板制成。其中,轿底为一块729mm×620mm的整板,轿顶为一块723mm×602mm的整板,后壁板由4块经折弯的板材拼接而成,4块板材尺寸分别为282mm×680mm、282mm×680mm、247×680mm、140mm×680mm,两个侧壁分别由2块经折弯的板材拼接而成,2块板材尺寸分别为282mm×680mm、247mm×680mm,前壁板左右各由一块尺寸为131mm×710mm的板材和一块尺寸为140mm×480mm的中间连接板组成。轿厢架由型材连接而成,其结构立体图见图4所示。

(5)门系统

模型电梯的门系统由层门、轿门及开关门机构组成,层门和轿门由门、导轨、滑轮、滑块,门框、地坎等部件组成。门由厚度为2mm的不锈钢板制成,为了使门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刚性,在门的背面配有加强筋。为减小门运动中产生的噪声,门板背面涂贴防振材料。层门和轿门的尺寸为250mm×570mm,门滑块和门滑轮均选用三菱电梯配件,导轨采用45钢加工而成,限位挡轮选择内径为6mm的圆柱滚子轴承,电动机选用直流电机,电动机速度计算如下。开关门平均时间t设定为2s,门开关行程h为250mm,由此计算开关门的速度为因此选择直流电动机型号为ASLONG-JGB37-520-24V-45r/min,并经过试验验证,可以满足速度和载荷的要求。门系统结构立体图见图5所示。

(6)安全保护系统

模型电梯的机械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有限速器和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制动器、层门门锁与轿门电气联锁装置、门的安全保护装置、轿顶安全窗、轿顶防护栏杆、护脚板等;限速器能反映电梯实际运行速度,当电梯速度超过允许值时,能发出电信号及产生机械动作,切断安全回路或迫使安全钳动作,安装在机房中。安全钳能与限速器产生连动,以机械动作将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安装在轿厢或对重的两侧。缓冲器是当轿厢或对重撞击底坑时吸收能量,保证轿厢安全制停,有弹簧式及油压式之分。端站保护装置是一组防止电梯超越上下端站的开关或强迫换速装置,能在轿厢或对重碰撞缓冲器前,切断控制回路或者总电源,使电梯安全制停。模型电梯的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均采用实际电梯所配置的部件。

2样机实验

采用上述各部分机械结构组装而成的整体样机,进行可靠性和疲劳强度实验。结果证明:让模型电梯自动往返运行1000次,电梯未出现故障,各机械零件运转正常,无明显噪音;模型电梯经反复拆装10次,各结构件无疲劳损坏,重新连接后强度、精度无明显下降,对模型电梯运行质量没有影响。

滑梯安全总结篇4

1 自动化光幕检测的必要性

从现状来看,多数电梯门都设有光线式的特定结构,同时也配备了电梯光幕。电梯光幕设置为电梯必要的保护,这类装置包含了发射器、接收器、电源盒、电梯的电缆等。在各类装置中,两侧轿门设有红外式的接收及发射装置,电缆设置为柔性的。若有乘客进入,那么扫描时的红外光幕将会被遮挡。在这时,控制系统探测了遮挡的状态,轿厢将会接收明确的输出信号。电梯门关闭后即可反转并且开启,这样做就保障了电梯内的乘客是安全的[1]。电梯光幕应当符合设定的性能,唯有如此才能确认光幕是合格的。具体来看,检测项目包含了检出的最大距离、水平以及垂直的偏差、纵横向两类的角度偏差、检出的程度等。对于各类指标,分别设置为4000毫米、正负15毫米、3毫米、10°、5°、60毫米的检测指标。达到如上指标,才能确定合格。制作电梯光幕的制造商总数是较多的,在各个年度内可供应的总量也相对很大。然而不可否认,电梯设置的安全防控构件并没能包含光幕,现今的标准仍没能把光幕归入检测范围。这就可以表明:光幕表现出来的优质性仍缺乏必备的重视。某些光幕在投运后,历经多年运转而仍没能符合拟定的指标。在这时,只好借助于人工方式予以检测。相比来看,手动检测可获得的实效是偏低的。即便检测获得了数值,也很难符合精确的光幕特性。在这种状态下,光幕产品日益呈现为多样的质量状态,运转的进程中也很易引发故障。由此可见,转变为自动式的电梯检测是必要的,亟待探析新式的自动检测设计。

2 设计总体的装置结构

从性能检测来看,电梯光幕设有终检性的步骤。检测装置的对象包含了遮挡性的光幕部分、滑台的部分、检测横向角度的部分。从综合布局来看,自动化检测设置了较合适的综合性布局。具体而言,光幕的骨架可用来支撑横向的光幕本体,这样更利于安放或者取出光幕。对于上下结构,分别配备了龙门式检测装置,这种配置将不会干扰到各流程的电梯运转[2]。

2.1 分配的检测流程。在自动化思路下,检测某一电梯光幕的要点即为上料以及下料的电梯机构。此外,还包含特殊设置的检测光幕机构。检测的对象设置为电梯滑台、光幕的横向角、光幕的遮挡状态等。检测横向的光幕角度时,更注重测量细微的角度偏差。在这个步骤中,光幕偏转性的运动可由步进电机来测定。因此,执行机构设置为步进电机。滑台的角度代表了水平及垂直形态的光幕偏差,有必要测出纵向的整体性光幕偏差。对于执行机构,设置了额外的气缸用来辅助检测。从整体运动来看,伺服电机可用来调控滑台的运行。借助于遮挡机构,模拟得到遮挡光幕的状态,这个步骤检测也可交给步进电机。

2.2 设置自动性的滑台。在检测过程中不可缺少滑台,电梯滑台经常呈现为垂直的、水平的或者纵向的偏差角度。自动化检测中,合并了如上三类的检测指标,这种基础上设置了新式的滑台检测方式。详细来看,直线性的双列导轨安装了检测的滑台并且可用来驱动伺服电机。在4米的尺度内,可自由移动伺服电机。检测遮挡的过程中,设置了4米的最大遮挡。从滑台本身来看,设有三层的结构。移动光幕至夹紧的滑台以便于检测上下料的电梯结构。检测滑台包含了旋转、左右或者上下移动的自动化流程。滑台上侧配备了接收端,可以检测实时性的电梯光幕状态。传感器经过测量可以判定光幕已经到位,这种状态下即可夹紧光幕及气缸。上移3毫米的电梯光幕距离以便测定水平的偏差,而后左右移动检测垂直的光幕偏差。这个步骤内,接收端可用来设置水平或者垂直式的移动。此外,接收端还设有纵向可调整的15°偏差角度,可以环绕轴承的滚子圆锥形中心来移动。经过全面的布置,就完善了检测光幕偏差的步骤。确认检测完成以后,恢复上电气缸的运转,退回光幕接收端至原先的上下料角度。

2.3 设置横向检测台。电梯光幕设置的检测过程应当注重横向角度的测定。然而,若要测定精确的横向角度还是很难的,有必要设置多步骤的复杂流程。对此设置了整体式的检测布局,可以用来测量横向的光幕旋转偏差。具体在检测时,先要翻转并且抬升光幕,然后直线导轨以及气缸即可完成设置的检测。步进电机可以驱动光幕的翻转,顺利完成检测。自动化设计的流程中,借助于上下料的装置来运送光幕。达到给定的位置后,气缸将会投入运转。定位孔可用来插入随行的定位支架,在这其中的第一叉架衔接了电机轴,第二叉架用来固定光幕的定位。完成了初期的定位后,气缸投入运转因此推动了上下移动的支撑板[3]。在这时,可以抬升50毫米的光幕并且带动步进电机,旋转至5°的发射端。完成了检测后,复位步进电机然后退回气缸。

3 设计控制系统

自动化检测配备的装置应能力求简易,便于日常的操控。设计总体的控制系统时也应确保可靠并且简单,这种新式设计更符合了配套的自动操作。后期在具体设置时,还需要兼顾开发软件的简易程度以及消耗的总体成本。在新式设计中,设置了PLC调控下的自动式触摸屏用来提供交互式的人机界面。从机械角度来看,依照给出来的检测流程予以完成光幕检测。初期在选型时,选型的要点为I/O的通讯模块、CPU的电源以及主要框架。方案设计时的控制器包含了精确的I/O接口总数,这种基础上解析了稳定性及实效性。从PLC精确的模块分布来看,模块化包含了子程序以及总体性的主程序。检测光幕性能以及调控上下料的性能都可以交由子程序。

3.1 新式的装置性能。PLC框架下的工控机设有特定的网络体系,依照设置好的光幕检测流程予以执行。PLC调控的思路下,控制中心设置为工控机,同时配备了双层式的上下结构。在双层结构内,上层模块包含了数据管理和工控机,下层设有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在双层之间,配备了通信的OPC协议。相比于常见式的控制结构,数字仪表可以替换为新式工控机,机械键盘替换成软键盘的人机界面。经过全方位的改进,设置了更精确的灵活光幕控制进而也加快了解析数据的速度。工控机设有自动操控的界面,可以发出指令。PLC接纳了OPC传递过来的精确指令,驱动器可以调控执行机构。依照拟定的指令来调控运行,完成了自动式的机械光幕检测。具体在测试中,传感器可用来获得实时性信息,返回OPC的上位机。与此同时,数据库保留了人机界面传送过来的软件信息。经过自动计算可得解析的数据,进而获取了测试结果。完成了拟定的测试后,打印并且存储报告。

3.2 系统内的硬件。从PLC角度来看,光幕检测系统设有特定型号的硬件。具体设置时,还需衡量综合性的开发成本以及软件的特性。选型过程中可以优选CPU控制下的通讯模块,初期的选型还包含了电源以及I/O式的模块。CPU包含了实时性的功耗状态、主频处理性能、指定的内存容量。此外,也不可忽视初期开发进程中的简易程度。针对I/O的配套模块,选型的要点为输出功率、驱动的电压等级、模块通道的紧密程度。电源应能确保可调控的稳定性,维持于一致的输出输入。硬件检测光幕的系统可输入如下精确的数字量:紧急状态下的光幕启停、选择的计数器方向、步进电机调控的光幕状态、遮光物的状态。触摸屏设有实时的可调信号,包含了状态显示的光电开关及警示灯。在各个阶段内,输出的模拟量包含了双点的电源信号,控制信号都设置了可编程的信息。此外,初期设计也不可缺失交流伺服,设计了精度更优的光幕运转控制。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设置为精度更高的光幕检测定位。OPC设定了客户端及服务器的衔接方式,全程性的管理表现为无缝链接的特性。

3.3 系统内的软件。自动式的电梯检测配有模块性的PLC流程,软件包含了细化的子程序。从设计角度来看,自动测试光幕的项目可分成性能测验、错位的光幕测验、光幕功能的测试、适应度的测试。同时,自动测试覆盖于最小的光幕距离,可用来探测最高和最低的两类光束状态。在测试阶段内,先要按照纵轴方向来移动遮光物,稳定十分钟后再去观察测验的光束值。反复三次后,完成测试项目。

4 结束语

检测电梯光幕的过程应当表现为自动化的流程,这样才能吻合现今的检测需要。PLC设置的自动式光幕检测可用来模拟各类的电梯动作,设置了各步骤的自动工序。从根本上看,也提升了检测光幕获得信息的精准度。此外,自动化设置的电梯检测还配备了终检的流程,这个步骤包含了交叉式以及直线式两类的扫描。自动化设计后,减低了电梯运转消耗掉的综合性成本,自动化新式技术也更符合了先进性。提升电梯质量,获得更高层次的检测效益,这种思路下设计的自动化光幕检测表现出必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滑梯安全总结篇5

1.设计阶段

电梯的设计阶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设计电梯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忽略一些对于电梯的安全技术评价等等。对于设计阶段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设计电梯、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同时需要认真吸取工作人员或者乘客对设计电梯、保证电梯正常运行的各种意见。同时设计方案的审查阶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对于电梯设计的审查过程中,应该保证电梯技术人员出席会议并听取相应的意见和宝贵建议。在设计阶段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隐患,即电梯的设计和制造单位,有的电梯设计和制造单位并没有充分对电梯的安全进行评估,同时只是听取了某些不专业人员的反馈信息,使得用户的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安装阶段

电梯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舒适感、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梯施工安装质量的优劣。我国的电梯设计以及施工安装普遍来说质量较好,同时工作人员也会耐心敬业。但是,在电梯的安装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比如说对于机房和井道等的技术检查,自查的标准要求不高,因此在评定检查的过程中仍然会不合格。有一些施工单位对于电梯安装等的技术资料仍然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真实”,所列参数与实际结果仍然会有一定的差距。施工单位的检测仪器可能老旧不合格,但是仍然使用这些仪器对数据进行测量,并将这些数据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安装的过程中,安全方面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以上的种种因素,导致了电梯并不能够持续长久地安全运行。

3.维护阶段

目前的电梯已经集成了相当高的技术,具有集成度高、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电梯的相关维护人员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些电梯技术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的电梯维护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没有相适应的电梯专业知识,这些电梯的维护人员并不能够很好地胜任这一职位。一旦发生了某些技术安全故障,比如说控制程序遭到破坏等,这些维护人员并不能够准确地作出判断,排除故障,这就有可能留下电梯的安全运行隐患。

二、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

1.电梯的平衡系数与标准规定不符

根据我国电梯标准规定,电梯平衡系数应维持在40%~50%之间。平衡系数取值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载重量和荷载不平衡,还会间接对曳引轮两端钢丝绳张力产生影响。钢丝绳的张力强弱,对钢丝绳在绳槽内的比压会产生较大影响,比压越大,钢丝绳就能提供更强的曳引能力。如果电梯最大曳引力较其最大不平衡荷载要小,就极易引起曳引钢丝绳的打滑现象,进而使电梯发生蹲底故障的几率大大增加。

2.曳引绳过细或曳引轮发生磨损

电梯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曳引绳和轮槽反复摩擦,摩擦力绝非一个常量,曳引钢丝绳直径有一个逐渐减小的过程,会导致摩擦力减弱,最终常常引发曳引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曳引钢丝绳不符合标准要求,应立即更换。

3.减速、传动构件发生磨损

对于有齿曳引机轴承和主轴,以及蜗杆、齿轮等部件均属于机械传动构件。长期使用或者保养不到位,就可能导致减速、传动构件发生老化和磨损,进而使曳引机的曳引力大大降低。

4.上行保护装置失效带来的不良影响

曳引式电梯必须要安装轿厢上行的超速保护装置。当电梯超载下行时,限速器安全钳系统会有效地对电梯超速下行进行控制,通常在超过额定速度115%后会及时制止电梯继续下行。当电梯限速器安全钳不发挥作用时,则电梯超速下行无法控制,就会发生蹲底事故。而当电梯轻载上行时,若没有上行保护装置或者保护装置发生故障,就必然发生冲顶事故。

5.端站保护开关失效带来的不良影响

为防止发生电梯轿厢超越顶层、底层端站持续超速运行,端站保护通常装有强迫换速开关、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这三种保护开关。强迫换速开关失效,通常是由于轿厢上碰铁装置或是换速开关碰轮无法发挥作用;限位开关失效,通常是由于轿厢外侧架碰板安装不到位,或是触头接触器失效引起抱闸不及时所致;极限开关失效往往是由于极限开关轮或碰铁安装不到位,无法使电梯减缓或者停止所造成的。若上述三种保护开关同时失效,则电梯超速运行发生冲顶或是蹲底就成为了必然。

6.层门滑块磨损锈蚀带来的不良影响

运行在潮湿和有腐蚀性气体环境下的电梯,铁质层门及滑槽易被锈蚀,摩擦力增加,层门滑块在滑槽内往返运动摩擦极易脱落,层门如同挂帘,很危险,推门的人易滑入井道,造成生命危险。在使用维护过程中一旦发现层门滑块磨损锈蚀严重,应立即更换层门、滑块和滑槽。

7.安全钳、限速器故障带来的不良影响

当电梯下行时发生断绳或超速情况时,安全钳系统装置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而限速器则是限制电梯速度运行超速的装置,如电梯的超速达到预设最大速度时,该装置可通过电器开关切断电梯安全回路和系统电源。(1)当限速器轮槽磨损超出其质量负荷时,将会极大地降低限速器绳和绳轮间摩擦力,在该前提下发生电梯超速,限速器虽可正常做出电气开关动作,但限速器绳拉力的减少,也会致使限速器不能触发安全钳动作;(2)电梯限速器动作速度应在额定速度115%以上,若限速器动作速度不规范,或者电梯安全回路发生故障,限速器就不会正常动作。此时若电梯发生超速,控制电路就无法断开,制动器相应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了;(3)如果安全钳结构上存在污垢、锈蚀,且未得到及时有效清理,则可能造成机械卡死、无动作。若安全钳楔块动作后和导轨侧面夹制的实际摩擦力,较安全钳动作期间作用在导轨上的力要小,则安全钳就无法起到把轿厢停下。

总之,电梯倘若存在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的话,就有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就应当从每个细小的环节,每个关键的节点入手,了解可能对运行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诱发安全事故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滑梯安全总结篇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3.091

20世纪80年代,一种环保、对原有建筑及环境影响小、与已有公共交通系统兼容性好的悬挂式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在德国开始研制,经过多年发展,多条空轨线路在德国、日本等国家投入使用。2011年,国际空列集团将H-Bahn技术引进中国;2014年,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微缩模型在第16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亮相;2015年,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模型再次在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亮相。

与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比,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有一定的优势。如:首先,建设工期短,施工便捷,占地少等;然而,该型城市轨道系统至今未有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大规模应用,其中有一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方式有别于普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车于轨道梁下方,其出现紧急事故时旅客疏散存在较大难度。在文献中就提出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突发紧急情况无法快速处理的弊端。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方法对现有存在的三种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疏散设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希望为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未来的真正推广应用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1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乘客落地疏散设施

目前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乘客疏散方式主要分为留车待援与落地疏散两类,两类疏散方式互为补充、不可替代。留车待援方式基于专用救援车辆展开,当时间紧急或其他原因导致救援车辆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时,需采用落地疏散方式。目前用于落地疏散的设施主要有独立梯道、高空作业平台车、柔性滑袋3种。

1.1独立梯道

利用独立梯道疏散乘客已经有大量成熟的应用,如图1所示为日本千叶市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采用的独立梯道与柔性滑袋。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独立梯道在靠近车辆地板面附近的位置设置逃生平台,平台与地面之间通过梯道连接,梯身用独立支柱支撑,并在梯子两侧布置有扶栏。

1.2高空作业平台车

利用类似消防救火车的举高作业车辆,快速到达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事故(故障)地点后,通过其举高伸长臂上的平台,将乘客转移至地面,如图2所示。

1.3柔性滑袋

在日本引进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后,将用于高楼逃生的柔性滑袋移植到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突发紧急状况下疏散乘客,如图1所示。为配合该种救援设备,需要在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底部开逃生口,使用时将柔性滑袋从逃生口放下后,柔性滑袋上部与车体固定。在地面救援人员的拉拽作用下,柔性滑袋形成与车体底板有一定的夹角的下滑段以及与地面平行的缓冲段。

2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乘客落地疏散设施特点分析

国外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多采用1-3节编组,根据我国实际需求,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在国产化过程中应会采用3节编组,所以本文分析时假设车辆采用3节编组,每节车厢乘载75人,车地板面离地最大高度为8m。

2.1独立梯道

2.1.1经济性分析

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独立梯道乘客疏散设施与传统轨道交通系统的长大桥梁逃生梯道作用原理相同、结构相似,故可根据传统轨道交通系统的长大桥梁逃生梯道建设、维护费用估算其经济性。文献提到京沪高铁辽河2号特大桥3处逃生梯道,其建设费用见表1。由表1估算出,宽1.5m,高8m的独立梯道,建设费用约为9万。独立梯道日常维护管理较为简单,预估每年花费为800元。

2.1.2疏散效率计算

参考我国2003版《地铁设计规范》站台层事故疏散时间计算公式:

T=1+Q1+Q20.9A1N-1+A2B(1)

式中Q1为列车乘客数(人),此处取值为225;Q2为站台上候车乘客和站台上工作人员(人),此处取值0;A1为自动扶梯通过能力\[人/(min・m)\],此处取值0;A2为人行楼梯通过能力\[人/(min・m)\],根据我国2013版《地铁设计规范》第9.3.14条知,人行楼梯下行通过能力为70人/(min・m);N为自动扶梯台数,此处取值为0;B为人行楼梯总宽度(m),此处取值为15。

计算得,通过独立梯道疏散225名乘客,约需要34min。

2.1.3实用性分析

独立梯道在我国传统轨道交通的长大桥梁及城市高架桥梁中已有大量应用,其本身的技术条件均已较为成熟,能够保证疏散工作组织、操作难易程度及安全性。但是,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系统的车辆位于轨道梁的下方,除站台与逃生梯道的逃生平台外,没有乘客立足之处,与传统轨道交通系统存在较大差异,只能使事故(故障)车继续行驶至指定疏散位置后进行疏散。这不但增加了乘客疏散对车厢外条件的依赖性,而且降低了乘客疏散工作展开及时性,实用性不高。

2.2高空作业平台车

徐工集团GKS22曲臂式高空作业车是一种典型的高空作业平台车,其平台长1.8m,宽0.9m,高115m;最大平台高度20.7m,能够满足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乘客疏散使用,所以本文以GKS22为例进行分析。

2.2.1经济性分析

根据经销商提供的资料,GKS22单台售价约为80万元,年维护费用约为2000元。

2.2.2疏散效率计算

假设高空作业平台车举高、回收作业时,作匀速运动,并忽略乘客等待时间,则该种疏散方式的疏散时间可用下式计算:

T=Qq×Hv×2(2)

式中:Q为疏散总乘客数(人),此处取值225;q为高空作业车单次疏散乘客数(人),按照每平方米站立9人计算,GKS22单次可疏散14人;H为升降高度(m),此处取值8;v为高空作业车平均举升速度(m/min),此处取值20。

根据式(2)得,通过高空作业车疏散225名乘客,约需要12.9min。

2.2.3实用性分析

高空作业车疏散乘客时,需要乘客在非封闭式的平台上转移,其安全性较其他疏散设施稍差;由于高空作业车每次只能疏散部分乘客,疏散现场容易混乱无序,需有专业人员在现场组织疏散增加了组织操作难度;高空作业车需要专业操作人员驾驶至待救援车辆处,增加了其对车厢外条件的依赖性,并使乘客疏散的及时性降低。

2.3柔性滑袋

2.3.1经济性分析

资料表明,用于高层逃生的柔性滑袋每米价格1.2万元,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的柔性滑袋缓冲作用机理简化,制造成本降低,预估为0.8万元/m。按照最大救援高度8m,倾角35°,缓冲段2m计算,则所需柔性滑袋总长度为16m,建设总费用共需花费约13万元人民币。

柔性滑袋平时置于密闭箱内,需防水、防虫、防污染,可长期存放,每年维护管理费用约为1000元。

2.3.2疏散效率计算

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乘客采用柔性滑袋逃生时,地面救援人员可通过调整下滑段与车底板间的夹角来灵活调整乘客下滑速度,该种方法原理与儿童滑梯相似。为使乘客下滑顺畅,柔性滑袋内表面需要有一定的光滑度,此处假设乘客下滑时平均摩擦系数为0.2,并假设乘客下滑间隔为2s。由于缓冲段贴近地面,可认为乘客滑行至该段时已经疏散成功,故不考虑该段滑行所需时间;同时,在地面人员的拖拽作用下,柔性滑袋形成的下滑段滑道接近直线,忽略其挠曲,则疏散时间计算公式为:

T=2Sgsinθ-μgcosθ+2(Q-1)(3)

式中:S为柔性滑袋下滑段长度(m),此处取值14;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m/s2),此处取值9.8;θ为滑梯倾角(°),此处取值35;μ为摩擦系数,此处取值0.2;Q为总疏散人数,此处取225。

由式(3)计算得,采用柔性滑袋疏散225名乘客共需约455s,即7.6min。

2.3.3实用性分析

乘客疏散时,在柔性滑袋半封闭空间内下滑,安全性高,但是该种设备不为乘客熟悉,会增加疏散工作的组织操作难度,并且柔性滑袋需要在地面专业救援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乘客疏散工作,对车厢外条件依赖性高。

3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乘客疏散设施综合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如图2所示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乘客疏散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分为经济性指标、时效性指标、实用性指标等三个方面,分别表示为a1、a2、a3。

经济性指标指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乘客疏散设施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包括初期建设投资b1和维护管理费用b2两个二级指标;时效性指标包括疏散效率b3和逃生工作展开及时性b4两个二级指标,疏散效率用全部乘客疏散所需时间来表示;实用性指标包括安全性b5、组织操作难易程度b6、对车厢外条件依赖性b7等三个二级指标,安全性反映乘客疏散过程中疏散设施自身的安全性,组织操作难易程度指工作人员组织疏散及乘客使用该形式疏散设施的难易程度;对车厢外条件依赖性反映乘客疏散设施依靠自身条件完成疏散的能力。

3.2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前文建立的二级评价体系,依据实际情况,采用9级标度法确定各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并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

经济性、时效性、实用性为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乘客疏散设施的一级评价指标,由这3个指标相对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乘客疏散设施的重要程度构建判断矩阵:

A1=11313311311(4)

矩阵中的数值为经济性、时效性、实用性的相对重要度。权重计算公式为:

wi=1n∑nj=1aij∑nk=1akji=1,2,…,n(5)

式中:wi为同级指标对上一层指标的相对权重;aij、akj为所构建判断矩阵中对应元素。

由式(5)分别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构建权重向量W1=(0.14280.42860.4286)T。根据如下式(6)进行一致性检验:

3.3实例分析

由于各指标评价标准单位不一致,不能直接相加,需先将各指标同一化处理。根据前文分析,确定经济性及疏散效率的分级得分标准,见表8。

采用式(7)所示的分级比例内插法将经济性指标及疏散效率转化为对应的10分制分值,并对其余指标进行10分制打分,结果见表9。

y=yj+1+xi+1-xxi+1-xi×(yj-yj+1)(7)

式中,x橹副晔挡庵担xi及xi+1分别为指标实测值所在分级得分区间指标实测值的下限及上限,且x∈[xi,xi+1];y为对应指标得分,yj及yj+1分别为指标实测值所在分级得分区间分值的上、下限。

4结论

独立梯道经济性、疏散效率、安全性、组织操作难易程度均较好,但是该设施要求车辆自身在出现事故或故障后仍能够继续行驶,不能保证乘客疏散工作及时展开;高空作业车在各项评价指标得分均低于或等于其他2种落地疏散设施,综合得分仅为6.326,为所研3种落地疏散设施中得分最低者,不建议对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配备此种乘客疏散设备。

与其他2种落地疏散设施相比,柔性滑袋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得分较均衡,综合得分为7.314,为所研3种落地疏散设施得分最高者,但是该设备仍存在造价较昂贵、需地面救援人员协助,无法独立完成乘客疏散等缺点。

所研落地疏散设施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亟需研制一种经济性好、疏散效率高、实用性强的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新型乘客疏散设备,从而为该型车辆在国内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秦武.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适用性分析[J].城市公用事业,2012,(6).

[2]李茂鹏.高速铁路长大桥梁在突发事件中人员逃生模式疏散效率及抗震能力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3]安全蟾2009[EB/OL].千~都市モノレ`ル株式会社,http://chiba-monorail.co.jp/index.php/company-info/safetyreport/,2010.

[4]安全蟾2013[EB/OL].千~都市モノレ`ル株式会社,http://chiba-monorail.co.jp/index.php/company-info/safetyreport/,2014.

[5]项琴,李远富等.山区高速铁路桥梁疏散通道的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5).

滑梯安全总结篇7

引言

随着我国近些年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的发生,结构抗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楼梯作为重要的竖向交通线路,是紧急状况下人群进行疏散的唯一途径。从近几次地震情况统计及调查来看,楼梯间极易出现破坏。而在目前的框架结构设计中采用的普通板式楼梯在地震作用下,实际受力的是斜向支撑,但设计中普遍采用的PKPM软件一般不考虑楼梯的斜向支撑作用,仅考虑楼梯间的荷载传递。带滑动支座板式楼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矛盾。本文主要结合本人参与的工程实例经验,从框架结构带滑动支座板式楼梯的设计选型到施工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带滑动支座板式楼梯的设计

(一)对比分析

根据相关人员对框架结构不带楼梯、普通板式楼梯、带滑动支座楼梯三个计算模型的对比研究发现:

1.带普通板式楼梯的结构中,楼梯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空间刚度,地震作用明显增加了,说明楼梯的斜向梯板起到了支撑作用,地震作用有了明显提高。而带滑动支座楼梯的结构大大减小了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如果采用滑动支座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以不用考虑楼梯参与整体结构计算。

2.在传统的框架结构楼梯设计中,板式楼梯的梯板一般仅按照单向受弯构件设计,但在地震作用中板作为斜向支撑构件承受轴力和剪力,因此梯板与梯梁连接处应力较大。而带滑动支座的楼梯将剪力和弯矩释放,大大减小了梯板的受力。

3.带滑动支座楼梯在地震作用下,带滑动支座楼梯板存在瞬时脱离滑动支座的可能性,因此设计中应考虑滑动支座楼梯板支座端在地震作用下位移的定量分析。

(二)设计依据

在最新的设计规范和图集中,逐步增强了楼梯设计在整个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作用,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6.1.15条,明确要求“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设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在图集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中,首次引入ATa型和ATb型带滑动支座板式楼梯的新形式。

(三)滑动支座构造

在滑动支座处,为保证地震作用下梯段板支座处能否自由滑动,应尽量减小支座摩擦,不宜直接设置施工冷缝。为此,支座接触面处可采用柔性材料如聚苯板,或采用硬质材料聚四氟乙烯板,也可采用两块钢板,一块固定于上部梯段板的下端,并与梯段板内钢筋焊接固定,另一块预埋于梯段梁上,两块钢板之间满铺石墨粉。图集11G101-2中带滑动支座板式楼梯分别采用了聚四氟乙烯板和两块钢板两种方式。

图1 11G101-2中滑动支座构造节点

在实际施工时,采用两块钢板并满铺石墨粉的方式时,上部钢板固定方式及位置不易保证;石墨粉的铺设质量不易保证,且钢板遇水容易生锈,难以长时间保证滑动支座较小的摩察系数。相比较而言,聚四氟乙烯板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耐气候、高、不粘附、无毒害等特性,施工操作简单且能够长时间保证支座能够在地震作用下满足设计要求。

二、带滑动支座楼梯的施工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中8.6.3条要求,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1/3范围内,但采用滑动支座替代固定支座,将整体现浇楼梯分为多段施工,避免了在楼梯梯段板设施工缝而带来的施工不便。相反,由于采用滑动支座将整体现浇楼梯分隔为多段,现场施工时需分梯段浇筑混凝土,楼梯施工周期加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好现场施工,穿插作业,避免楼梯施工对结构主体施工产生影响。同时,在楼梯装修施工阶段需考虑在地震作用下水平缝处的装修材料存在局部破损的可能。

(一)工艺原理

滑动支座的设置方法是:除第一个梯段板固结与楼梯基础外,在梯段板下端支承构件上铺设表面硬质材料“塑料王”――聚四氟乙烯板。聚四氟乙烯板的宽度和长度同支座的接触面,由于聚四氟乙烯板材料本身的高特性形成滑动面,在地震作用下梯段板能够根据结构位移进行自由滑动,减小楼梯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该类型的楼梯尤其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的民用公共建筑结构体系,特别适用于框架结构。

(二)主要施工方法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钢筋加工时按照图纸要求,在支座处梯段钢筋断开并收头,模板支设及混凝土浇筑均分段施工;在施工工序上,增加了聚四氟乙烯板的加工、定位及安装固定等工序。

1.施工工艺流程

支承构件钢筋绑扎完毕复测其标高与水平位置浇筑支承构件混凝土铺设聚四氟乙烯板并固定搭设梯段模板清理聚四氟乙烯板的表面复测其标高与水平位置并固定绑扎梯段钢筋浇筑梯段混凝土养护。

2.测量放样

(1)弹出楼梯第一个踏步处定位并弹出墨线。

(2)根据图集及图纸楼梯具体尺寸,聚四氟乙烯板长为梯板长,宽度见具体施工图,并绘出加工图。

3.垫板加工

(1)根据加工图纸,对聚四氟乙烯板进行合理排料,使用型材切割机进行剪切。

(2)按照图纸要求加工板块并进行编号,运至安装场地。

4.安装部位处理

弹出聚四氟乙烯板所安装轴线后,应用打磨机将其安装部位进行打磨,保证整体水平在同一平面。

5.安装及固定

将聚四氟乙烯板安放在控制线内,使用平头栓钉或钢钉,长方向两排设置,宽方向200一道,将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

(三)施工控制要点

1.技术资料完备

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文件齐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并已完成技术交底;

2.施工注意事项

(1)聚四氟乙烯板搬运时应有保护措施,以免损坏。

(2)将聚四氟乙烯板与混凝土接触面使用打磨机打磨,保证表面平整,避免加载后聚四氟乙烯板出现变形甚至破坏。

(3)确保连接件固定牢固,并在固定时放通线定位,使连接件安装平直,不产生偏移。

(4)聚四氟乙烯板安装完毕,在易受污染部位用胶纸贴盖或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护。

3.质量标准

(1)聚四氟乙烯板的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聚四氟乙烯板安装必须牢固,无弯斜。

(3)聚四氟乙烯板表面应平整、洁净,无污痕、表面无受损。

(4)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四)装修阶段

为满足滑动支座在地震作用下楼梯段支座端自由滑动的设计理念,若休息平台处装修做法仍按照普通楼梯进行施工,地震作用下必然会导致装修材料局部破损。因此,在装修图纸设计时,需考虑水平缝做法。在装修深化设计及排版时,可考虑装修材料在水平缝处断开,并用柔性材料进行填充。

三、结论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带滑动支座楼梯采取了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相对于普通板式楼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在地震发生时可以有效延缓楼梯发生破坏的时间,或减轻楼梯破坏的程度,从而为人员的逃生创造条件并赢得宝贵时间。但在实践过程中,在结构设计阶段应考虑支座端位移的定量分析,避免地震作用下梯段板支座端滑脱的可能性;在装修设计阶段应考虑支座处水平缝对地面做法的影响;在结构施工阶段应严格控制支座处垫板的材质、定位及固定方式,同时应按照施工工序,保证梯板支座处钢筋构造和混凝土浇筑质量;在装修施工阶段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避免水平缝处装修材料在地震作用下局部破损而反复维修。只有这样才能将此抗震构造措施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将滑动支座转变成结构抗震中的一个薄弱点。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滑梯安全总结篇8

前 言

云锡大屯锡矿大马芦辅助提升竖井工程,位于大屯锡矿大马芦矿段的中部,主要功能为提升人员。是云锡区域性矿山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以是云锡规划中的“三平、五竖”中的一竖。竖井总深度250米,井径4.5米。

竖井梯子间原设计为钢结构型梯子间。钢结构梯子间的主要缺点是:重量大、使用寿命短、安装难度较大、防腐工作频繁、维护费用高等。而拉挤型玻璃钢梯子间则以其重量轻、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无需防腐和维护等优点而首次应用于大马芦辅助提升竖井工程中。

1 拉挤型玻璃钢梯子间的主要构件

拉挤型玻璃钢是一种由:乙烯基酯环氧阻燃树脂、无碱无捻玻璃纤维纱、毡等材料,经中温固化和一次拉挤成型的轻质、防火、防潮、防滑、防腐的构件。

竖井梯子间是竖井工程中的重要构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当坑内发生突发性危险事故,竖井停止运行时,梯子间便是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要求梯子间必须具有防火、防腐蚀、防滑、防坠落的性能,安全必须有保障。

梯子间的主要装备构件如下:

(1)梯子。梯子是人员撤离通道中的重要构件,要求梯子能承受2~3人同时上下时的荷载。其外观形状见图示:

图1 梯子图片

(2)隔网(即栅栏)。栅栏的主要作用是隔离梯子间和竖井罐龙间,避免人员与罐龙间的接触而发生安全事故。要求其强度高、安装后必须牢固,隔网规格为150×350mm。其外观形状见图示:

图2 隔网图片

(3)梯子梁。梯子梁是梯子间的必备构件之一,它是承受整个梯子间重量的构件,要求梯子梁能承受整个梯子间(含人员通行时的重量)1.5吨的重量,并必须强度高、防火、防腐蚀。其外观形状见图示:

图3 梯子梁图片

(4)平台板。平台板是两台梯子之间平台的连接构件,以是人员休息和转换爬行方向的平台,要求平整、防火、防腐、防滑,能承受1~2人的重量。其外观形状见图示:

图4 平台板图片

(5)托架。托架是托住整个梯子间最重要的构件,梯子间的安全与否,主要系于托架之上。因此,要求托架除必须能承重5吨以上的压力外,安装后必须牢固。其外观形状见图示:

图5 托架示意图

(6)辅材是梯子间安装必备的辅助材料,如销子、垫板、螺栓、挂勾等。

(7)竖井梯子间组合安装完成后便形成竖井的安全通道。组合安装后的梯子间见图示:

图6 梯子间图片

2 拉挤型玻璃钢梯子间的安装

(1)托架、梁安装

图6 托架、梁安装图

(2)梯子的安装

图7 梯子安装图

(3)隔网的安装

图7 隔网安装图

(4)平台板等的安装

图8 平台板安装示意图

3 玻璃钢梯子间稳固性检测

拉挤型玻璃钢梯子间的稳固性主要检测锚杆的锚固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锚杆的拉拔试验,是检测锚杆锚固力的重要方法。即,在砼井壁选择便于操作的位置施工锚杆孔(孔径D46mm,孔深450~500mm),装入锚固剂,并及时安装锚杆,待锚固剂凝固4~5分钟后进行拉拔试验,要求锚固力必须大于5吨.

4 玻璃钢梯子间与钢制梯子间的技术经济比较

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梯子间制作方式,在材料和结构上有了大的突破,使其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从而减少了梯子间构件更换次数及维护成本。

玻璃钢复合材料梯子间和钢制梯子间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质量稳定;

(2)密度小(为2.0g/cm2);

(3)重量轻,总重量仅为钢制的50%左右;

(4)安装方便;

(5)强度高,同等断面比钢结构强度高1~2倍;

(6)与钢制梯子间相比,使用成本较低。

下面大致计算钢制梯子间的成本:

①钢材材料及损耗 6500元/吨

②易耗材料及能源 1000元/吨

③油漆防腐及材料 1600元/吨

④人工工资及管理费用 1500元/吨

⑤运输及其他费用 2000元/吨

⑥税费综合 1200元/吨

⑦利润 1000元/吨

合计 14800元/吨

钢制梯子间一概在使用5年后,则需开始维护。每5年左右维护一次,其维护费用在2000元/吨左右。而拉挤型玻璃钢梯子间则30~40年都不用维护。

以大马芦辅助提升盲竖井(直径φ4.5米,井筒深250米)为例,比较两种材料梯子间的经济性。详见下表。

钢制梯子间与玻璃钢梯子间经济比较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年平均投资+年维护费用:玻璃钢梯子间为2.1万元/年,为钢制梯子间的30%左右,其经济合理性优于钢制梯子间,而且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梯子间的防腐与维护问题。

滑梯安全总结篇9

某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万m2,高层建筑总层高三十一层,设有裙楼和公寓。分别配置有消防电梯、主楼电梯、裙楼电梯、裙楼货梯,共计十三台,具体情况见下表。在已开发建设并投入运行的120多台电梯(不同品牌)中,发现了一些质量、安全隐患,如运行噪音较大;轿厢在运行中抖动或晃动;电梯运行时轿厢或机房内噪声大于规定值;控制系统不灵敏,如电梯按钮失灵、指示灯不亮、到站平层后门不开等;电梯平层后又自动溜车;轿厢平层误差超过规定值范围;电梯随行电缆中不含五方通话与电梯视频监控线(音视频扁平电缆线);外挂式五方通话电话机极易损坏,存在安全隐患;电梯导靴为滑动式导靴,滑动导靴的靴衬磨损过大,导靴油时油对轿厢设备污染和影响等,同时,部份品牌电梯存在不间断出现变频器、钢丝绳故障等情况。对于正在开工建设的电梯安装项目,针对其特点,在总结以往电梯安装、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项目优化并实施。

1.电梯选择及安装优化方案简介

1.1已开发项目的情况

(1)电梯品牌分布广范。

采购了不同品牌的电梯,其中就包括了通力、三菱、巨人通力、博林特、阿尔法、正野、海诺等品牌,因此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且不利于售后维保及备品、备件集中采购等问题。

(2)安装队伍不固定。

目前安装队伍的确定方式主要是通过确定采购品牌后,由厂商或商指定安装队伍,在签定采购合同的同时,以附件的方式签定产品安装合同,其产品买卖与安装同为交钥匙工程。由此,安装队伍与安装品牌一样多,不同的队伍,其售后维保服务能力各不相同,导致整体的服务水平差异化,也留下了安全隐患。

(3)电梯安装阶段的质量管理模式需改进。

电梯安装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起重系统、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消防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土建施工等,作为一名安装工程师及项目负责人,必须熟悉以上几点,并经常对安装进程进行旁站、巡视。电梯安装质量验收以获得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电梯使用许可证,作为产品的最终质量验收。但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分析,施工过程控制应该成为整个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因此作为开发商,需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4)电梯工程与其他专业施工界面交叉管理的问题较多。

A.电梯工程与土建工程分界:电梯厂商提交电梯设计条件图,主体设计院按电梯设计条件图出与电梯有关的土建施工图;主体单位根据施工图预留与电梯有关的井道、孔洞(包括但不限于厅门外呼、层显、厅门洞、机房留洞、无机房控制柜留洞等),提供井道分隔梁、圈梁、机房吊钩、机房结构支撑、底坑设施混凝土基础,电梯厂商配合提交书面认可文件;电梯主机工字梁由电梯厂商供应和安装;电梯设施就位后的孔洞封堵和主机工字梁的混凝土回填由主体单位负责,电梯厂商配合;属于已明确主体单位责任范围之外的其他所有与土建工程有关的施工内容由电梯安装单位负责,例如钢牛腿的制作安装、门机的支撑和固定、外呼和梯厅显示的定位等。

B.电梯工程与电气工程分界:供配电系统分界点在有机房电梯机房电源箱出线端,由总包单位负责电源箱的采购和安装,由电梯安装方负责电源箱出线至电梯自带控制柜的布管接线(应委托具备相应安装资质的单位负责施工);无机房电梯为电梯控制柜的进线端,由总包单位负责控制柜进线的施工;其中对讲报警装置的电源独立设置供电回路,电梯安装方配合。

C.消防报警系统分界点:为电梯控制柜接线端子板,由电梯厂商在端子板提供消防迫降和消防报警反馈信号所需的继电器接口;由消防单位负责接线,电梯厂商配合。

D.智能化系统分界:多媒体信息系统分界点为电梯控制柜接线端子板,由智能化承包单位接线;电梯集中监视系统或监视盘自电梯控制柜至消控中心电梯集中监控装置之间的电缆布管穿线由智能化承包单位负责施工;电梯集中对讲系统自电梯控制柜至消控中心电梯对讲主机之间的电缆布管穿线由智能化承包单位负责施工,消控室对讲设备由电梯公司提供;轿箱视频监控系统分界点为电梯控制柜接线端子板,由智能化承包单位接线,摄像头由智能化承包单位提供并安装,电梯安装方配合;电梯安装方应配合智能化系统进行电梯控制等功能的施工和调试,应开放相对应的接口。

E.接地系统分界:总包单位在电梯机房、井道内及底坑提供接地端子,电梯安装方负责接地端子至电梯设备之间接地线的施工和调试。

因此,电梯工程与其他专业施工界面的管理涉及整个项目建设的大局,开发商需主动投入力量适时协调处理。

(5)电梯安装验收与物业接管验收之间存在矛盾获得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电梯使用许可证,是电梯产品的最终质量验收。但作为交钥匙工程,最终质量验收合格并移交物业公司之前,仍存在少量在验收过程提出来需整改、完善的项目,影响了物业接管验收,两者之间的时间差需合理消化处理。

1.2原因分析及优化方案

(1)不同时期、阶段及项目定位的选择并不断改进电梯选型配置时,一般是按照不同时期、阶段及项目定位情况时建筑物的自身情况和使用环境,包括建筑物的用途、规模、高度、客货流量等,根据建筑物用途,分办公楼、住宅、旅馆等,还有多功能、多用途的综合建筑,如智能大厦,即使是办公楼,也有公司专用楼、准专用楼、分区出租楼、分层出租楼之分;楼层数、楼层高度、电梯的提升高度;大楼的人数及在各层的分布情况;各层的有效使用面积及其用途(如会议室、餐厅、办公室等)等,从而初步选定了不同品牌、型号的电梯,并在后续项目上不断优化改进。

(2)对电梯技术、配置选择的结果并优化。

首先考虑有机房或是无机房,小机房或是普通机房;其次考虑矢量控制的调频调压调速技术(VVVF)时有采用PLC控制还是微机控制之分,一般考虑为32位微机控制电梯,而PLC控制的电梯成本相应要低,但是无法再升级,即使升级需要费用要大。而如果采用微机及串行通讯接口控制的电梯,以后升级余地大。选择住宅电梯如选择VVVF控制的小机房电梯或无机房电梯比较好,这样土建成本就降低很多。如果小机房电梯和普通机房电梯比较,设计更简单(小机房电梯就是将电梯井往上延升2.5M),施工也方便;而普通机房都大于电梯井,设计施工时必须考虑大出部分的承重;而无机房电梯更能节约土建成本。在配置选择上考虑采用先进的控制方式,比如微机控制及串行通讯,或可选用永磁同步无齿轮主机。

(3)对电梯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节能和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考虑及改进。

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与制造质量密切相关外,还与安装、维保质量相关;电梯的舒适性涉及电梯的速度、加速度、振动、噪声、平层准确度、装潢等方面;“绿色电梯”要求电梯节能、减少油污染、电磁兼容性强、噪声低、安全可靠、长寿命、与建筑物协调等;节能方面要求良好的拖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和调速方式)能够节能,优良的群控可以节能,无人乘坐时电梯照明自动关闭等节能。这些是电梯选择、安装实施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2.该工程电梯安装项目实施

2.1选择了经长期使用并检验合格的产品

在总结以往电梯安装、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并综合考虑后期维护、保养、使用情况,选择合格、安全、可靠的产品,特别注意门系统的安全,这方面占电梯事故比例较大。同时,在操纵控制系统中,用计算机控制或无触点逻辑元件取代了早期继电器触点电路大大提高了可靠性。我们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了确定,主楼选择了小机房电梯,裙楼选择了无机房电梯,并采用微机控制、串行通讯等优化技术。

2.2选择舒适、节能和绿色环保的产品

产品的速度特性、工作噪声和平层准确度是电梯舒适性的主要性能指标,这些依赖于优良的拖动系统、导向系统(滚动导靴)、操纵控制系统和轿厢等,而且有较高的安装质量;噪声来源于曳引机的振动和噪声、钢丝绳的振动、轿厢在不平直的导轨上运动而发生的振动、风噪声、门的运动等,一般主要是运动中的轿厢噪声、机房噪声和开关门噪声;平层准确度与电梯的载重量、速度及运行方向有关。节能方面要求良好的拖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和调速方式)能够节能,优良的群控可以节能,无人乘坐时电梯照明自动关闭等节能。“绿色电梯”要求电梯节能、减少油污染、电磁兼容性强、噪声低、安全可靠、长寿命、与建筑物协调等。

2.3加强电梯安装过程监控,消除潜在安全、质量隐患

(1)控制导轨安装误差,对导轨接口不平处进行处理,导轨支架逐一检查是否松动;检查各曳引绳张紧力是否一致,曳引绳的松紧度差异是否过大;确保曳引机座固定牢固,避免出现较大间隙;避免滚动导靴的滚轮磨损不均匀或滑动导靴的靴被磨损过大的情况出现等方面来控制轿厢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抖动或晃动现象。

(2)轿厢平层误差超过规定值范围时,调整平层感应器与隔磁板位置,紧固松脱的隔磁板固定螺丝;调整抱闸系统,间隙过大或过小,制动弹簧过紧或过松都会产生误差;调整选层器上的换速触头与固定触头的相对位置,所有这些在调试过程中处理完。

(3)电梯平层后又自动溜车的原因是曳引绳打滑,曳引绳上油过多,或与曳引轮槽位置不适,制动器抱闸间隙过大或失灵,制动器上有油污打滑等相关,必须在交工前及时处理完。

(4)电梯运行时轿厢或机房内噪声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主要是导轨油不足,滑动导靴内有异物卡住,滑动导靴被磨损严重,机房内机械转动部分间隙过大,曳引机固定不牢,安全钳间隙过大,有时摩擦导轨等原因产生的,在调试过程中及时进行了处理。

(5)针对存在的控制系统不灵敏,如电梯按钮失灵、指示灯不亮、到站平层后门不开等情况,重点检查控制系统内继电器等元器件触点是否失灵,线圈是否烧坏、微动开关是否失灵等;控制元件是否安装、调整不准确;机械传动机构磨损或卡阻;熔丝烧断或焊接点不良等情况并及时处理,不留隐患。

(6)重点检查观感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包括轿厢、轿门、层门安装精度差;标高与水平尺寸精度低;土建施工达不到电梯安装要求;机房、导轨支架、轿厢内外、底轨等处存在垃圾杂物;产品保护不到位等。

(7)合理配置监理人员,做好电梯安装过程监理控制。

A.电梯进场以后,监理人员根据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认真验收。主控项目包括随机文件必须齐全,如土建布置图、产品出厂合格证等;技术资料应齐全,如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一般项目包括随机文件还应提供装箱单,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动力电路、安全电路的电器原理图等;设备零部件与装相单相符;设备外观没有明显损坏等。

B.认真控制好工序验收,电梯安装的工序验收很多,为了确保安装工程质量,特别要抓好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验收工作,包括土建交接检验、主机安装验收、导轨补充安装验收、悬挂装置安装验收、轿厢与门系统安装验收、电气装置安全验收、安全装置安全验收、单车调试验收等。

C.在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进行分部工程验收,所有分项工程验收全部合格,特别是电梯有关的运行实验、超载试验、安全钳试验、缓冲器试验、额定速度试验、平层准确度试验等全部达到设计要求;质量控制的资料完整;观感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由此可见,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电梯运行质量的好坏,并避免出现潜在的安全、质量隐患。

3.结论

滑梯安全总结篇10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罗维斯设计出通过滑轮来操纵的升降台,利用升降台的上下运动将工匠和物资从地面运送到高处的作业平台。后来以滑轮结构为起重机械的方式被传承下来,从生产建设用途走向人们的生活领域。在中世纪,欧洲有许多修道院建在险峻的峭壁上,人们进出修道院是站立在“篮子”里,用绳索通过滑轮吊着“篮子”上下升降,升降装置成了便捷的“通道”。

17世纪,法国人别出心裁地造出一种坐在椅子上可抵达楼层的升降装置。人们在楼顶设置一只吊挂的滑轮,一根缆绳绕过滑轮系在乘坐的椅子上,另一端安装一件平衡铁块,使用前用沉重的沙袋压住椅子,使铁块高悬并保持静止状态。当乘客坐上椅子后只要将沙袋推掉,随着重物下落坠地,而坐椅则上升到达了楼上的窗口,人就从窗口爬进屋内。

18世纪中叶,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源在产业革命后兴起的工厂中被广泛应用,人们设想能否以蒸汽机作动力用于运载货物的升降装置。

1850年,美国人沃特曼建造了一台水压式升降机,他将缆绳的一端系着升降平台,另一端绕在圆柱形卷筒上。将古罗马维特罗维斯发明的滑轮升降采用蒸汽动力驱动。卷筒顺向旋转,缆绳提着升降台上升;卷筒逆向旋转,升降台便渐渐下降,这台安装在纽约曼哈顿仓库使用的升降装置,人们称它为“卷扬机”。数百年来,人们制造过各种类型的升降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只要缆绳突然断裂,升降梯便急速地坠落到底层。

为消除人们的恐惧感,1853年,美国纽约一位机修工人奥蒂斯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以蒸汽机为动力、带有安全装置的升降机。他将带有锯齿状的铁条固定在导轨上。在轿厢的上部设置了一个弹簧片,并将其与机械联动装置和制动棘爪连接起来。缆绳固定在弹簧片的中心,当吊挂的缆绳破断而失去张力后,弹簧片立刻恢复原始形状,弹出制动爪。制动爪伸入锯齿状的铁条阻止电梯下落。此时,正值纽约举办“美国商品博览会”。为了向公众介绍动力升降机是安全可靠的,在露天广场,奥蒂斯亲自出马作现场表演。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登上平台升到达10余米高处,奥蒂斯指挥助手将缆绳砍断,围观的人群发出尖叫声,有的人用手捂住眼睛不愿看到恐怖的一幕。然而,制动爪立即伸入平台两侧锯齿状的铁条内,平台安全地停在原地,纹丝不动。安全装置起了作用,升降平台停留在半空中,穿着黑色燕尾服的奥蒂斯挥舞着礼帽向人们致意,笑容满面道:“女士们、先生们,机器非常安全……”现场欢呼声一片。在博览会期间,奥蒂斯作了多场平台升降突然断缆的表演。人们终于信服了,这种“机器非常安全”。后来,奥蒂斯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升降机作了改进,并将升降平台改制成一座“可封闭的小屋”以供乘人,并安装在纽约霍沃特商场。1857年,世界上第一台蒸汽动力式“客梯”诞生了。

然而真正能够称为电梯(用电能驱动升降梯)的产品在此后几十年才出现。据文献记载,1880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最早制造出了以电动机取代蒸汽动力的升降机。他将电动机安装在升降台下部,利用齿轮与齿条传动的机械原理,使电机轴伸端旋转的齿轮沿着导轨齿条垂直移动,从而驱动平台上下升降。电动机的出现为电梯的问世奠定了基础。世界上第一台用电动机驱动的“客用电梯”是美国奥蒂斯公司在1889年制造出来的,首次被安装在纽约德姆雷斯达大厦。1920年这幢大楼被拆毁,屈指一算,客用电梯已使用了31年。

电梯也和当初的汽车、摩托车等工业产品一样,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发展中逐渐趋向完善。20世纪初,电梯已风行世界。

早期电梯由电器开关控制电机运行,将乘客从某一层送到指定的某一层,因此是直达电梯,中间楼面等待的乘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吊舱驰过。到了1915年,出现了自动控制技术,由电梯工操纵按钮,可使电梯像公共汽车停靠站头那样,准确地上上下下输送乘客到达任何一层楼面。

现代的载客电梯应用电动机或电动液压联合机驱动,通过卷筒、滑轮、钢丝缆绳和平衡锤等机械构件组合,进行可靠、平稳的升降运作。每台电梯置有8根钢丝缆绳,能承担电梯轿厢8倍的负载,并设有保险装置,发生事故时,则自动切断电源并制动,因此客用电梯安全系数很高。

电梯问世后不久,一种供楼层之间输送乘客的自动扶梯出现了。早期的自动扶梯是没有台阶的,如同煤矿送原煤的传送带。1921年,美国奥蒂斯公司研制出铰链踏板的阶梯式自动扶梯,在商场底楼乘客站立在台阶上被自动送到二层楼面。

滑梯安全总结篇11

根据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人口数据,2007年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有1.534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1.6% ,其中六十五岁以上人口超过1亿,占总人口的8.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7年中国主要人口数据http:/// ) ,根据联合国“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老年社会观念的转变

新一代老年人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更高的教育文化背景,对老年居住环境的观念也会不断更新,不少老年人将更愿保持自己独立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不愿倚赖子女而成为他们负担。

面临老龄社会的问题,面临着如何提供足够的,健康的养老场所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要。

针对适老化建筑的特性,可以总结出老年住宅空间布局体现老年人自立性、健康性、安全性;设备与设施按老年人的人体尺度和心理、生理特点进行设计;体现适用性,兼顾老人与照顾者的使用要求,空间具可改造型。

1、住宅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

1.1住宅的坡道无障碍设计要点

1)在有台阶的地方应设置坡度平缓的台阶和斜面,标准见下表。2)在坡度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3)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档台。

1.2公用楼梯设计要点

1)设置扶手:楼梯的扶手应安装牢固,采用近似圆形的扶手,沿楼梯两侧连续安装,端部向下方或墙壁玩去,俄国有可能最好与走廊链接在一起;2)楼梯宽度充足:考虑楼梯可并行通过使用拐杖的老人个搀扶人,宽度约1200mm。3)坡度平缓的楼梯:为尽可能缩短万一跌落下来的距离,可采用带平台的折跑楼梯,踏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m,桃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4)踏步的防滑措施:台阶面使用防滑材料,台阶面边沿设置防滑条,要和台阶面保持在同一平面。

1.3院落设计要点

1)充足的照明:门廊要保持充足的照明,为了防止楼梯上产生浓重的阴影,注意照明的位置和角度,可设置地位等;2)房檐的设置:在户口门处可设置宽大的房檐;3)设置车库:车库应设计在户口附近,从车棚到大门处不被雨淋到;4)防滑地面材料的铺设:引道和台阶斜面的地面铺设应平坦,不应产生积水情况。注意铺地材料选用浸水后仍防滑材料。路中央设置井盖时,不应突出地面,注意不要突出。

2、住宅室内空间的设计要点

2.1门窗的设计要点

1)门的宽度满足轮椅进出,不设门槛,外门净宽不得小于1.1m,内门通行宽度不得小于0.8;2)门轻易于开启,宜用推拉门代替平开门,不许使用玻璃门;3)门的把手应选用旋臂较长的拉柄,拉柄高度在0.9m~1m之间。4)居室窗台的高度在750~800mm左右;窗台的宽度要适当增加,一般不少于250~300mm;矮窗台里侧应当设置高0.9~1m的安全栏杆。

2.2门厅的设计要点

1)适当照明和易操作的开关:考虑换鞋和上下台阶,门厅具有足够的亮度,不应产生浓重的阴影部分。采用醒目的开关;2)易开闭的户门:当平开门时,应考虑调节自动关闭装置,拉柄易于老年人的操作,避免采用圆形拉柄;3)户门门槛高度处理:户门门槛高度应控制在2cm左右;4)地面与台阶处理:采用浸水后仍防滑的地面材料,地砖接缝不要太宽。台阶上下采用不同的材质和颜色,以便识别。

2.3楼梯的设计要点

1)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200mm,满足两人搀扶通过;2)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净宽,踏步沿口不应突出,做成圆角,楼梯带有500~600mm的暗示区;3)扶手半径以30~40为宜,扶手与墙之间应有40~50mm的空隙;4)扶手可设置为双重高度(900和750mm两种)。

2.4卫生间设计要点

1)无障碍设计,面积比普通住宅的厕所要大;2)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3)选用洁具便于乘轮椅者使用,平底防滑式浅浴盆;4)地面材料防滑并易清洗;5)冷、热水混合式龙头宜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

浴室设计要点:1)开关方便且安全的门:最好采用拉门或折叠门,门上应安装安全玻璃等不易破碎的玻璃;2)设置扶手:浴室出入口附近、浴缸边以及水龙头一侧的墙壁上应设置水平和垂直扶手;3)设置紧急告警装置:为了便于安装紧急告警装置,应事先设置备用配置管线;4)水龙头喷头及浴缸设置:安装在触手可及的位置,选择使用方便且可调节水温的水龙头;浴室地面到浴缸边的高度避免过高,应为30cm~50cm。

2.5厨房设计要点

1)使用方便的操作台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线设计,操作台高度适合老人坐着操作;2)厨房面积要求: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m2,最小短边净尺寸不应小于2.1m;3)安全操作装置:煤气灶上方应安装安全装置,以应付煤气中途熄灭或者忘记关煤气的情况发生,尽量使用没有明火的电磁厨房器具;安装防火告警装置或顶留安装告警装置的配管配线;4)管线充足的照明:在考虑厨房整体照明的同时,还应考虑操作台局部的照明;5)使用方便的杂物柜:杂物柜使用频率高,应设置在使用方便的位置;6)方便使用的开关:安装便于操作的大面板开关。

3、环境景观设计

3.1老年人室外居住环境的分类

1)供老年人社会交往使用的室外场所;2)供老年人享受自然风光的室外场所;3)供老年人健身锻炼使用的室外场所;4)供老年人从室内观赏的室外环境。

3.2老年人室外休憩场所的设计要点

1)庭院的朝向应避开强风和日晒等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注意庭院与室内、外的关系;2)庭院中步行通道的位置应与设置座椅的休憩区分区,避免干扰。

3.3老年人室外活动场所的细部设计要点

滑梯安全总结篇12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幼儿园的户外健康活动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利用有效的环境和设施,帮助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但是户外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丰富性以及游戏个体之间交往的频繁性,使得这一活动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由于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加之现代许多家庭对孩子溺爱有余、培养不足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往往手足无措,而容易造成意外伤害。所以在活动的预设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考虑到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细化健康活动的各个环节,从活动的准备、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结束整理都要保证幼儿的安全。

二、结合实际进行预设

幼儿园的孩子各自身体发展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即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参差不齐。同样的活动内容,因为幼儿个体之间的承受程度不同,班级里可能有几个体弱儿,在活动的预设时候,要选择安全的活动材料、适合的活动时间、合理的场地和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关注个体差异。年龄越小的幼儿活动量相对要小,活动的时间相应的较短,活动前和活动中都要注意不断地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比如,幼儿进行大型玩具上下楼梯时要注意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走,下楼梯不要拉住同伴的衣服,拉住了有时会被带着摔倒,要向幼儿说明这样做的危险性等。

三、幼儿户外活动过程的细化

滑梯安全总结篇13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高层建筑应急逃生装置的研制是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他们致力于研制价格低廉却简单高效的逃生和自救设备。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设备:(1)包角加手控式,即将钢丝轮和钢丝绳间的包角增大,从而增加两者间的摩擦力,再引入手控装置到设备,从而使用者能充分调整和控制下落的速度;(2)间歇冲击式,这种设备是采用间断性的冲击力来耗损下落过程中的能量;(3)液体流动阻尼式,即通过液体流动的阻尼转化能量影响速度,将势能变为液体的热能,因为外负载决定了液体阻尼,所以下落的速度是初期设置的,具有可控性,与人体质量无关。

(一)国外对应急逃生装置的研究成果

日本研究人员研制了螺旋型不锈钢室外楼梯,人员在受困时可以利用这一楼梯脱离建筑物,但这一装置降低了建筑物的美观性,使用了较多的室外空间。并且室外楼梯不具备防热防烟的功能,不能确保人员的绝对安全,外界环境使得楼梯的保养和维护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德国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救生系统,在高楼的墙上安装齿轨,通过载人舱和运载器在齿轨上运行来疏散人群。这一系统对高楼受困人群的紧急救援的情况十分适用,逃生的效率也很高,但是系统必须在通电状态下运行,一旦断电就不能使用,并且系统安装十分复杂。以色列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装置,四面墙体由防火布制成,复合底板使用的是树脂和玻璃纤维,从而组成折叠逃生舱,逃生舱分为5层,每层容纳28人左右,将两台柴油发动机安装在避难层作为逃生舱的动力,在下降过程中逃生舱逐层打开,5层都打开后低速降落在地面。折叠逃生舱适用于超过百米的超高层建筑,运行过程平稳,疏散受困人员的效率很高,但是成本极高,不易于维护和保养。

(二)国内对应急逃生装置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方面主要的成果有:基于弹簧的新型高楼逃生器、不间断型高楼自救逃生全自动装置、流动液体阻尼式高楼逃生器、离心摩擦式高楼安全逃生器等,此外巧力夹高楼自救逃生装置、高层建筑逃生楼梯和逃生椅也成为逃生装置的代表。现阶段,逃生器材使用较多的是消防绳和消防梯,其中消防梯比较安全可靠,结构较为简单,使用寿命较长,但是高度受到一定的制约,在使用和移动时不是十分便利;逃生绳更为灵活,安全性较好,作用高度依据绳索的长度而定,但是使用时不能调节速度,逃生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逃生技巧才能成功。

二、高楼应急逃生装置

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消防应急救援的能力比例严重失调,救生装备的品种并不多,救生设备的数量、效率和能力与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并不匹配,目前我国主要的紧急逃生设备有以下几种:(1)家用小型逃生器,特点是体积小,使用灵活,机动性强,但仅供单人使用,设备也只能在规定高度的楼层中使用,例如:逃生软梯、缓降器等;(2)箱式缓降器,通过两个箱体运送受困人员,箱内能容纳6人,箱体循环上下运行,逃生效率很高,部分医院和写字楼使用了这一装置。该设备应用的技术是空气阻尼,断电时也可使用,但是安装位置是固定的,无法移动,运行过程中不能停靠在中间位置,需进一步解决分层停靠和灵活性的问题。(3)移动逃生设备,特点是机动灵活,具有良好的敏捷性,装配点不固定,使用空气阻尼的技术,对是否通电无要求。但是每次运行最多运送两人,效率不高,公共场所中不太适用,并且成本较高;(4)柔性救生滑道,通过滑道从高处缓慢顺序滑落的多人逃生设备,利用摩擦力控制速度。使用橡胶环、紧密铺设的橡胶绳圈或弹性纤维布套来限制速度,实现缓降。滑道设备使用方法简单,不用经过培训,适合各类人群和建筑物,但是疏散人群过程中可能发生踩踏和碰撞,保养和维护较为复杂,材料的寿命较短。(5)链式逃生器,是一种群体轻型逃生设备,包括减速器和承载链,承载链便于安装且承载性能优越,还具备很高的可靠性、抗高温性和耐火性,下落时速度可控稳定。但是该设备不能在较高的建筑物中使用,只能实现较低建筑物的人员疏散,使用时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一条链上来自不同楼层的减速器运行时也可能出现冲突。

三、总结

通过总结现阶段使用的应急逃生装置,可以分为两类:(1)公共场所使用的大型逃生装置,比方说柔性滑道、逃生楼顶缓降装置、高楼救生梯等;(2)家庭使用的小型逃生装置,比方说缓降器、逃生软梯、逃生滑轨等。虽然逃生设备品种多样,但适用于高层建筑应急逃生且技术足够成熟的装置并不是很多,高楼在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的速度很快,会出现烟囱效应,从而有毒的烟气会进入疏散人群的通道中,比如楼梯间,制约疏散受困人员的速度,对紧急逃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很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结果。故而高层建筑逃生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研制出安全高效的新型逃生设备。现阶段高楼逃生设备的设置和使用标准尚未明确,缺乏对高层建筑应急逃生设备的有利指导。应结合高层建筑本身的一些特点,充分考虑影响到选用与设置应急逃生设备的各种因素,比方说逃生设备的数量、缓落速度、运行效率、维护保养等,尽早提出适用于高层建筑应急逃生设备的配备标准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单位:邯郸市公安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 黄春辉,丁瑞金. 救援设备工具的技术及其操作[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6(06):61-64.

[2] 谢文娟,晏黑仂. 应急救援装置在电梯上的应用研究[J]. 机电信息,2013(15):46-47.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