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1

由于城乡结合部的所在的区域位置特殊性,导致其家庭教育状况最为复杂。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传不如身教”。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当前教育大系统工程中基础工程。经多年的观察、调研发现,城乡结合部的家庭教育现状确实存在很多令人堪忧的地方: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发现,当前城乡结合部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顺其自然”型。这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因响应国家政策,大量独生子女出生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更多的家长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文化水平的局限而无耐放弃。也有的家长是出于前面我们所谈到的城乡结合部的优越感而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具体表现为:第一,“长辈家长”现象普遍。很多家长因其工作等原因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上辈人”。长辈们“含在嘴上怕化了,托在手上怕掉了”的“疼孙”思想,使得这些孩子多数缺乏生活自理经验,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少不良行为和习惯,就是在“爷爷”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慢慢滋养的。第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期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能人,却不能说服自己的孩子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第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意识让很多城乡结合部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顺其自然,“我不是也没受过多少教育吗,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我还不是混的不错吗?”这样的想法使得这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做法。“简单粗暴”型:这种类型的家教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家长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家长既想教育好孩子,又不知道正确的方法,当子女有错误就恶语相向、拳脚相加。这样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内心封闭、心灵受损。孩子对家长持敌对态度,形成代沟,也同时造成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城乡结合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在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

三、学习负担重的主要因素

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重成因复杂,既有内在的个体原因,也有复杂的外在社会原因。大致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1)不可否认的现状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数量和城区相比要少,优秀的教师向城市中小学流动,剩余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偏低,但城区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形成的合力造成两者之间升学率有着显著的差异,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为迎头赶上,往往忽略教育规律,拔苗助长这也是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试想这些教师业务能力差,课堂教学效率必然高不了。再加之不加选择地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重复的试题训练、低效的练习是孩子学习负担加重的重要源头。(2)唯分数论的高考指挥棒影响。不少学校教育是冲着成绩和分数去的,是一种基于工业化的教育方式,社会需要高分上名牌大学,指挥棒指到哪,哪里就是跟谁蜂拥挤上独木桥,因此学校就被深深地烙上了工业化的印记。学校变成工厂,教师是流水线,学生则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3)社会、家长背后推手,是造成城乡结合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外部原因。这些孩子的家长往往把残酷的社会竞争过早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学生学习负担重的原因,已经由过去单纯的学校单边行为演变成学校和社会的双重高压行为。有调查称:67.8%孩子认为让自己参加文化课补习班是家长的意愿,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喜欢都必须参加。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2

现在很多延边朝鲜族的家庭缺少亲情和学习的氛围,家长整天忙于挣钱,严重忽视了对孩子的亲身教育。采访中家长会说:“想教育孩子但是没有足够的知识,也没有科学的方法”,要不就是没有时间。还有的父母不上进,生活不规律,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整天沉迷于享乐,却又严格要求孩子要按时起居,讲究卫生,好好学习,如果不听自己的话,就对孩子动手打骂。在这种家庭中孩子容易脾气暴躁、性格偏激。还有很多朝鲜族家长出外打工挣钱,使孩子缺失了父母的管教,缺少现实的约束力,没有父母日夜深情的滋润,这已经导致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即性格、情绪、意志品质、情感理想、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偏差。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有些留守儿童逐渐形成了胆小、孤独、抑郁的性格,他们一遇挫折就会情绪低沉悲观。但强烈的自尊心又往往与自卑感相伴,他们自尊心极强,极具反抗性,会马上反抗对自己不利的言行,对别人的建议不会采纳,并且表现出强烈的嫉妒心理和猜疑心理。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家庭教育监管基本丧失的情况下,无法在学习与娱乐上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由于在韩国人们即使文化不高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致使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对知识并无渴求。更有甚者认为即使不用读书也可以像父母一样出国赚钱,比国内收入要高很多,因此这些学生并不去认真接受学校教育。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3

一、课程改革背景

首先,随着教育理念更新和人才市场需要变化,高校对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及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掌握深广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以实践为先导合理统整设计教学;其次,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教育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学过程须关注家庭教育热点,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家庭教育情景中去;最后,传统家庭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处于单向传输状态,学生走出课堂,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很少,对家长教育困惑不清晰。理论与实际脱离,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及依据理论分析家庭教育问题。

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改革思路及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注重创新,突显家庭教育热点问题

以实践为先导的课程内容应与现实社会密切联系,紧贴生活中突出的家庭教育问题。一方面,注重理论创新性,涉及家庭教育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家庭教育原则方法,探析人生不同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不仅研究正常家庭教育问题,还对特殊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流动儿童家庭等)进行论述,从全球化视觉审视家庭教育未来走向。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指导性,将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自身经验、社区家庭案例作为教学素材。

(二)教学方法――注重应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应避免纯理论的讲授方式,注重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引导鼓励学生融入课堂。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实际,采取讲授、案例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情景剧创编演绎和社会实践等方法。其中,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情景剧和社区考查为主。

(三)教学组织形式――注重灵活,综合运用多种组织形式

本课将综合运用三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学习),集体教学主要用于教师集中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到学校做家庭教育讲座时的集中聆听;小组合作用于情景剧创编演绎、主题讨论活动和社区家庭教育考查中;个人学习用于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独立思考和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

(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注重直观,妙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充分展现,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现实性。比如,在讲解离异家庭问题时呈现《超级育儿师》中讲述一位绵阳单亲妈妈独立抚养孩子,面临与祖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情感疏远以及祖辈与母辈教育理念不同等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学生能更全面直观地了解一个家庭,学习育儿师的指导策略。

(五)课程和教学资源拓展――注重综合,充分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综合采用多本教材的优势编排教材,拟定教师用书和学生课外参考用书;推荐中国家庭教育网;加入微信平台“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新东方家庭教育”和“开心妈妈家庭教育”等;图书馆和系资料室购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杂志硕博论文;刻录和复制家庭教育相关视频和电影,方便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主性学习。

(六)考核和评价方式――注重过程,结合动态课堂表现和静态结果考查

尝试建构式评价法,结合动态表现和静态结果考查,是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理论成绩的综合。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社区家庭考查和案例汇集分析占20%、家庭情景剧创编制作演绎自评互评师评占30%。期末考试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应用,采用一小时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涵盖教材各章基本知识点,涉及家庭教育问题的综合性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课程改革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方面,课程内容多,教学时间短,应合理分配课程理论教学、学生讨论分析、学生家庭情景剧创编演绎及社区考查的时间;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尽可能融入当下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合理调控课堂氛围,将学生积极性激发出来,对案例及情景剧演绎效果进行充分评析。学生方面,如何结合当前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案例进行有效评析,发挥团队合作、积极思索和勇于实践沟通。

参考文献:

[1]臧振力.高等职业院校《家庭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 02).

[2]林小英,陈向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声音――教师和学生对大学本科课程的看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2(04).

[3]蔡岳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4]杨宝中.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3-0042-0002

《南国早报》最近刊出的漫画发人深省:中美的家庭教育对比,中国家庭注重培养孩子成才,美国家庭重视培养孩子成长。在独生子女遍布的今天,“一个孩子+六个家长”的“1+6”的成长环境,“小皇帝”、“小公主”们得到了太多的宠爱,孩子只管学习,其他一概不闻不问。“马加爵事件”令人震惊,这背后所隐藏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软肋也随着马加爵案件凸显出来,传统的家庭教育偏重于对孩子智力的培养,忽视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地,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应该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当成家庭教育的基础来进行。本文基于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理论,对家庭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利用TRIZ理论分割、抽取、变害为益、复制等发明原理,结合TRIZ理论的技术系统的提高理想度法则、减少人工介入的进化法则和动态性可控性进化法则等,对家庭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进行探讨[1]。

一、TRIZ理论与家庭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教育口号常常喊着“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传统的家庭教育由于受到我国教育现状的影响,把对孩子的智育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忽视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帮助与引导,孩子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多为“读好书、上名牌大学、找份好工作”的模式。利用TRIZ理论的结合、平衡、均势等发明原理,把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同时进行,融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进行教育,避免过分重视智育的失衡情况[2]。

从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到现代的“知识改变命运”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父母由于工作压力较大,没有很多时间和孩子多沟通,而爷爷奶奶辈为了弥补以前对自己孩子的关爱,对孙子辈是疼爱有加,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都摘下来给他(她),“读书”的孩子在“1+6”的家庭中往往像封建时代的皇帝一般的位高权重:只要学习好,没有什么不可以。结合TRIZ理论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家庭教育应趋向于动态的发展势态,改变当前“学习好就是一切”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把家庭教育的模式向着适应性、流动性和可操作性增加的方向发展。

二、TRIZ理论融入家庭教育的实践模式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TRIZ理论融入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创新家庭教育模式。

(一)TRIZ理论融入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内容无处不在。依据TRIZ理论的分割、抽取发明原理,把教育内容分割成细小的部分,融入到孩子日常生活中,抽取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把教育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比如,孩子小时候走路摔倒,不要马上把他(她)扶起来,也不要怪椅子不好地不平,可以在这时候进行抗挫折教育,平静地告诉孩子摔倒不要紧,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孩子在摔倒爬起的过程中领会到人生的路途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必须学会坚强地面对失败,而爬起则是赋予孩子自信的力量,使孩子明白自己完全有能力直面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整装待发,接受新的挑战。

在家庭教育中,生活中的反面“教材”同样可以适用,利用TRIZ理论变害为益的发明原理,利用反面“教材”的有害因素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论语》中的“见不贤而内自省”说的就是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犯了和他(她)一样的错误,若是有错误就及时纠正。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经典有:《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弟子规》等,结合TRIZ理论的复制发明原理,使用现有的、简单的经典故事,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是一个非常生动而有益的故事,通过这些经典故事教育孩子要做个有德行、孝顺父母的人,做个讲信用、懂礼貌的人,做个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南宁市已经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孩子通过诵读经典来感悟经典,进而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践行经典[3]。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游戏、玩具、朋友越来越多的时候,外界的诱惑也越来越大的时候,就经常表现出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对时间的管理越来越差。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融合TRIZ理论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掌控自己的时间,首先让孩子学会把大块的时间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时间来进行管理,然后帮助孩子提高每一小块时间管理的效率,增加高效管理小块时间的数量,进而实现高效时间管理的目的。要让孩子学会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依据TRIZ理论减少人工介入的进化法则和动态性可控性进化法则,在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慢慢减少父母的帮助,逐渐让孩子自己安排每一小时间块的用途,若是效果不佳,就及时介入,和孩子一起探讨,改善他的时间规划,进而实现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的目的。

(二)TRIZ理论融入家庭教育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家庭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依据TRIZ理论的自服务发明原理,父母通过自我教育,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综合素质。“身教重于言教”也强调了父母身体力行的重要性,父母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较好地组织和实施家庭教育。父母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孩子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的前提,良好的体魄促进孩子智育的发展。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运动心理学中心主管特伦特·皮特里和其他研究人员以得克萨斯州5所中学的1200多名学生为对象研究发现,“孩子身体越强健,考试分数越高。”不仅如此,身体强壮的孩子,具备良好的注意力和高效的记忆力,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因而,在德育、美育等方面也表现出较为满意的效果。父母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好的品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养也会对孩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知识面越来越广,在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与父母在思想观念上难免会产生冲突。由于孩子和父母关系亲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暂时处于无效的状态。根据TRIZ理论的中介物发明原理,这时候应该让亲戚、朋友或者老师帮忙传递或完成家庭教育。利用TRIZ理论的有效行动的持续性发明原理,父母在平时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应该在当天、第2天、第3天、第7天进行强化教育,以保持教育效果的持续性。

(三)TRIZ理论融入家庭教育的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家庭的父母蛮横专制,不尊重孩子的意见,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要么经常与父母顶撞,形成叛逆的性格;要么委屈接受父母的意见,形成懦弱的性格。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不是指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而是指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生活环境。结合TRIZ理论的提高理想度法则,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体的结合,有做好事的时候,也有做错事的时候。理想度是指孩子做好事情和做错事情的比值,根据TRIZ理论提高理想度法则,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理想度水平,即提升孩子做好事情的概率。依据TRIZ理论的普遍性、复制发明原理,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批评的环境中,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友善的环境中,孩子在生活中就学会善待他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孩子就学会了尊重他人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如果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孩子就会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结 语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把TRIZ理论的普遍性、抽取、分割等发明原理,依据TRIZ技术系统的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等,融入到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环境中,可以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 :蒙古族;家庭教育;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H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031-03

一、引言

家庭教育在各民族的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个民族成员被本民族的文化“文化化”的过程。也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维系本民族认同的纽带。家庭教育所涉及的本民族的文化因素会对一个本民族成员的一生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下一代。因此家庭教育教育对对传承民族语言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蒙古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而言,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功能优势。蒙古族的家庭教育在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有着很大的作用。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是世界的必然过程和结果。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立于这个阶段。我们在研究中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待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对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持有准确的判断。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独特性使民族教育的发展进程具备了其特殊性。在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移民政策、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等多项政策使蒙古族的家庭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正确认识本本阶段蒙古族家庭教育并对它有准确的判断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据此,研究当今蒙古族语言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是必要的。

本论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研究蒙古族家庭教育,对蒙古族家庭教育在社会进程中变迁,并对此变化的形成做出分析。首先,本研究将内蒙古蒙古族家庭教育为案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语言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方式和内容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教育是一种使人“文化化”的过程,因此本课题中“语言文化传承”置于促进“民族”归属意识的形成和民族语言文化继承给下世代的“文化化”的手段或脉络。再次,我们以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为基础探讨内蒙古蒙古族民族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最后给家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和内容的特征进行了理论总结。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是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研究了蒙古族在近年都市化进程中的怎样把自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化传承方式和手段。美国文化人类学学威吉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中指出“人类是为自己编织的网所悬挂的动物”,“文化就是这样的一些网”。既然人类是悬挂在文化的网。那么、传承人类语言文化的渠道或方式是不会脱离这个文化网的约束、传承少数语言文化的渠道和方式也不会脱离少数民族文化网的约束。具体说蒙古族语言文化传承的渠道和方式不会脱离蒙古族文化的约束和制约。蒙古族要想传承自民族的文化给下一代必须依赖蒙古文化。本论文中“语言文化传承”置于促进“民族”归属意识的形成和民族语言文化继承给下世代的文化化的手段或脉络。

从关于蒙古族教育变迁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前蒙古族的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以家庭、寺院和宫学三种渠道来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的蒙古族教育有了极大地变化,蒙古民族学校和蒙古族学生的数量不断上升,直到1980年每苏木有属于自己的一所民族学校。这种变化对蒙古族的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渠道从家庭、寺院、官学变为学校教育。蒙古民族学校成名副其实的蒙古文化传承基地。正因为如此众多学者开始关注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并有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但是要反映蒙古民族教育传承问题只关注学校教育,研究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是完全不够的的。因为,教育以“人”为教育对象,而且这里指的“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人”属于一个民族,“人”有他长大成人的本民族的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研究证明一个婴儿出生到三岁为止他的工作和学习能力的50%以定型,到八岁的时候它的性格和能力基本定型。我们不能忽视7岁的学童。当他们步入小学时,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已烙印了本民族的文化印记。他的语言、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爱好或未来的追求、人生观、宗教观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同龄学童之间的区别往往就是他们属于不同民族或不同家庭而形成。所以,在民族教育这大框架里讨论民族文化传承是只关注学校教育是不足的。我们必须关注学校教育以外的文化教育因素,那就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尤其家庭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必须做调查并做出解释的一项必要工作。只要给家庭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方式作出了明嘹的说明才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一个学生起到的作用做出明确的解释。这样才能认识与理解民族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方式。

关于蒙古族家庭教育的研究比较多。阿尔滨的《家庭教育》、南丁,敖木巴斯尔的《蒙古族传统民本教育》、敖木巴斯尔,南丁的《蒙古族传统母本教育》、宝日础鲁的《蒙古族家庭教育》等。这些成果对蒙古族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下了一定的功夫。他们结合蒙古族家庭教育概念,蒙古族家庭教育中的禁忌、谚语、诗歌、故事综述了现代蒙古族家庭和儿童所面临的众多问题。这类研究成果对蒙古族家庭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文字资料。但,这些研究只对蒙古族家庭教育做了理论解释,仅限于文献阐述。没有做到社会和家庭的全面调查,形成理论与实际的不接轨。研究家庭教育首先必须理解家长的想法和思路。研究家长用什么方式,把什么东西,怎样传承给下一代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主要内容。本论文中我们具体讨论家长的思维模式,并对它作出合理的解释。

三、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大板镇蒙古族小学五年级的80名学生的家长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80份,有效问卷63份。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放映蒙古族家庭教育的全部面貌,访谈调查放映个别家庭的现实情况。

(三)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为以下三点。第一、学生的兴趣爱好。第二、家长的家庭教育依据。第三、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兴趣爱好

关于学生电视电脑和图书的爱好。从图1和图2得知大部分学生喜欢电视电脑和涂塑。其中,不太喜欢电视电脑的有3人,没有人不喜欢电视电脑的。相反,不太喜欢图书的有15人,不喜欢的2人。由此可见现代视觉媒体的增多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很大的左右能力。

关于家长特意给自己的孩子购置的东西中占很大比重的是图书,其次为蒙古特色玩具,很少人为孩子购买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但,我们从图1和图2得知学生喜欢的东西是电视电脑。从这里看出现代蒙古族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不一致之处。

(二)家长的家庭教育依据

从图4得知家长的家庭教育所依据的对象中学校老师的意见最高。其次为父母等家庭成员的意见,然后是配偶的意见。从这一点看出现代蒙古族家长家庭教育依赖于学校,依赖于学校老师。

(三)学生的语言能力

大多数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时使用蒙古语(图5)。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蒙语水平有信心。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母语水平用“还可以”来和“不太好”来评价的人数很多(图6)。这说明现代孩子的母语水平不如他们的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母语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

这些对自己孩子的母语水平有焦虑的家长给孩子购买的图书基本以蒙汉图书为主(图7),这表明家长想让孩子多读一些蒙古语图书但没有排斥汉语图书。他们对蒙语和汉语图书的一样的重视。

以上为从调查问卷得知的结果。以下是在访谈调查中家长对笔者的回答。这里把典型的几个回答拿出来分析。

您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家长A:由于城市化很多孩子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他们没有蒙古语的语言环境所以他们的蒙语词汇量比牧区的孩子少的多。再加上孩子们根本没有接触过蒙古牧区的生活他们完全不知道牧区的有关生活常识和放牧工具的名称。所以我们觉得从小给孩子提供蒙古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最关键的。

家长B:我的孩子现在和自己的爷爷住在一起。老人太溺爱孩子。所以出现全部教育依赖学校教育的状态。

家长C:现在的孩子的普遍存在学蒙古语比学汉语吃力。因为他们没有蒙古语言环境。

家长D:我们在家里常用蒙古语来交流。也很严格要求孩子说蒙古语。但一到学校,学校的孩子都在说汉语。我的孩子就学他们说汉语。不喜欢说蒙古语。我觉得学校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校园里说蒙古语。养成在校园里必须说蒙古语的好习惯

从这些家长的交谈中我们会得知,由于围绕学生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现在家长教育自己孩子时遇到很多的困扰。尤其是蒙古语言和文化的传承遭到极大地冲击。

五、结论

由此以上结论如下:

1.蒙古族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好蒙古语言和蒙古文化。

2.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要求有所不同,学生喜欢电视电脑,家长希望孩子多读书。

3.家长的家庭教育依据的对象是学校老师,学校老师的言行会影响到家长也影响家庭教育的整个环节。

4.家长非常担心自己孩子蒙古语和蒙古文化的丢失。

5.由于社会原因,不直接接受父母教育的孩子增多,出现隔代教育。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10)04-0062-06

一、引言

微观经济理论认为,由于存在外部性,公共品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存在着偏差,所以竞争性瓦尔拉斯市场对公共品的供给总是不足的。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公共品中较重要的一种。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家庭。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政府在教育公共品供给中的缺位可能会导致教育供给不足,一旦政府开始使用财政资金对农村义务教育费用进行减免,应当会增加农村教育的发展资金来源,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有关农民家庭承担教育资源供给主要责任会导致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在现有另一个系列研究中也得到了较多的讨论,这就是“信贷约束”研究。信贷约束研究认为,教育作为一种投资,付出成本在现在,而收益在未来,如果农民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或者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就可能会遇到资源约束而导致教育供给不足现象。Loury(1981)证明,资本市场不完善情况下,教育投资规模取决于父母的收入分布,因而要实现教育规模的优化,再分配政策是重要的。以上分析表明,政府减免义务教育费用,可以缓解农民家庭的信贷约束问题,同时改变了农民教育投入的边际选择,应该会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但现实状况如何,我们将用数据来证实。

因为难以得到政府教育政策对农民家庭影响的具体数据,我们对苏北家庭微观调研数据进行研究以寻求替代方法。资料调查时间是2006年暑假,而政府减免义务教育费用政策开始实施时间是2006年秋季。调查中,近七成(69.5%)的家庭表示知道即将实行的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减免政策,而另外三成多(30.5%)家庭并不知道。我们认为,如果农民家庭预期到即将实行的义务教育费用减免政策,意味着他们知道未来可支配收入会增加,而未来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家庭长期收入的增长,会使得他们加大各个支出项目以使各个支出项目实现或接近最优,如果某个支出项目已经实现最优,那么就会向支出优先顺序靠后的支出项目顺延。而没有预期到义务教育费用减免政策的农民家庭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将其作为对比组,这样我们就可以分析农民家庭教育支出是否会在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有所增加,这可以间接地检验我们前文的设想。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处理

本文使用的微观数据是南京大学“天健社”在唐仲英基金会资助下于2006年6月25日-7月9日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的调查。宿迁市是江苏省最为贫穷的地区,人均收入以及经济总量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市。来龙镇是宿迁市宿豫区的一个小镇,在2005年宿豫区乡镇经济排名中位列最后一名。来龙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当地农民主要种植一年一季的水稻和小麦。由于人多地少,很多农家子弟选择外出务工。这一数据采集采取随机抽样方法。

根据随机抽样原则调查得到了418户91个项目的具体资料,主要包括收入、支出、教育和医疗情况。本文利用的主要是收入、支出和教育资料。样本家庭的平均家庭总收入为12109.46元,家庭人均收入为2568.40元,每个家庭平均有4.68口人。作为文章研究的因变量的是农民家庭支出结构。调研资料中,家庭支出包括八个部分:教育支出、生产性支出、社会人情支出、医疗支出、生活基本支出、食品支出、房屋支出和家具支出。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家庭支出存在着很多角点选择,而并非如理论预测的大都为偏好多样化的内点解。418个家庭中,只有2个家庭八种支出都不为0。支出不为0且没有缺失的最多的支出项目是生产性支出、社会人情支出、医疗支出,分别有387、388和387个家庭。有307个家庭有非0教育支出且没有缺失,家庭生活基本支出有175个家庭没有缺失且不为0,食品支出为106个家庭,房屋支出和家具支出各有58个家庭。

如前述,很多支出项目存在着缺失项或为0,我们对数据进行检验,发现缺失项较多的支出数据大都不符合正态性要求,这将使得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检验变得无效。取对数可以使数据趋向正态分布,但会损失大量为0的观测数据。出于以上考虑,同时为了消除角点选择的处理困难,我们将支出分为三类:教育支出、生产支出和消费支出。生产支出为生产性支出和社会人情支出之和。人情支出可以作为社会资本的变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生产效应(时磊,2009)。消费支出是其余五种支出之和。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其一,教育支出是我们关注的变量;其二,生产性支出、社会人情支出与收入之间存在着高度显著的相关关系,或者说内生性,而其余五种支出没有这种关系。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分解合并以后,包括收入变量取对数以后,数据都通过了正态性检验,然后我们根据一般规则处理了异常值和杠杆效应明显的观测值。

本文要考察的是,预期到义务教育费用减免政策的家庭会不会增加教育支出、生产支出或消费支出。为此,设置教育政策虚拟变量,调查问卷中“您是否知道减免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的政策”是一个直接询问农民家庭的问题,如果农民回答“是”,则该项虚拟变量取值为1,否则即为0。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有家庭可能不知道教育政策变迁是由于家庭没有教育支出,统计发现样本中只有13个家庭属于此类,在不知晓教育政策家庭中占较小的比例(13.1%),变量取对数后就会消除教育支出为0样本。

然后就是控制变量的设置。教育支出估计主要的控制变量有:学校质量虚拟变量、辍学虚拟变量、影响家庭支出偏好的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根据数据可得性,学校质量虚拟变量是用农民家庭对子女就读学校的满意度来测量,如果农民家庭对子女就读学校质量表示满意,则该项虚拟变量取值为1,否则即为0。家庭是否有辍学人口也是调查问卷中一个直接询问农民家庭的问题,如果农民家庭回答“是”,则该项虚拟变量取值为1,否则即为0。理论研究一般假设家庭偏好类似,但偏好的非同质性会导致家庭支出结构的预测偏误。根据资料可得性,同时结合文献,我们主要考虑两个控制家庭偏好结构的因素:户主年龄虚拟变量和家庭负债消费虚拟变量。我们认为,样本家庭户主年龄较大与户主年龄较小,可能存在不同的支出模式,我们取45岁为虚拟变量设置分界点,若样本家庭户主年龄大于45岁,则该项虚拟变量取值为1,否则即为0。家庭负债消费偏好虚拟变量的构造是,比较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总

支出,如果家庭总支出高于家庭总收入,则该项虚拟变量取值为1,否则即为0。其他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家庭总收入、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配偶受教育年限、家中是否有小孩读小学虚拟变量、家中是否有小孩读初中虚拟变量、家庭子女数目。

生产支出估计的控制变量主要有:辍学虚拟变量、家庭总收入、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年龄虚拟变量和家庭负债消费虚拟变量。消费支出估计的控制变量主要有:辍学虚拟变量、家庭总收入、家庭人口数目、户主年龄虚拟变量和家庭负债消费虚拟变量。这里使用的计量经济方法主要是最小二乘估计,但是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个是估计的内生性问题,由于农民家庭生产与消费合一,家庭某些支出可能会影响家庭总收入,所以用家庭总收入作为控制变量需要审慎;另外一个就是异方差问题。在检验没有内生性的前提下,处理了异方差、多重共线、模型设定等可能违反最小二乘估计经典假设的问题后,就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估计。检验发现,只有生产支出与家庭总收入之间存在内生性关系,我们将使用工具变量法来进行处理,选取的工具变量是:家庭拥有的土地数量和家庭劳动力数量。检验也表明消费支出估计存在严重的异方差问题,我们可应用异方差稳健最小二乘估计(RLS)、加权最小二乘估计(WLS)和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FGLS)等方法进行处理。

三、实证结果

表1、表2、表3回归结果表明:预期到的义务教育费用减免政策对农民家庭教育支出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在不考虑显著性的情况下,符号是负的;生产支出的OLS估计结果显示预期到的减免义务教育费用政策会增加生产支出,且结果是稳健显著的,但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就不显著了,符号是负的;消费支出估计结果显示,预期到的减免义务教育费用政策会导致家庭较为显著地增加消费支出,且这一结果是稳健的。毫无疑问,这一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在预期到家庭可支配收入将增加以后,农民家庭将长期收入的增加主要用在家庭消费支出,而并没有显著地增加家庭的教育支出和生产支出。由农民家庭支出优先顺序的研究可知,如果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应当先使得生产支出和教育支出实现最优规模,然后才会顺延至消费支出,现有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家庭生产支出和教育支出可能已经达到了“贫困的最优”,可支配收入增加并不会显著影响这两种支出的增加。控制变量的解释简单总结如下:

教育支出估计控制变量的解释是:农民家庭对子女就读学校质量满意度增加会减少家庭教育支出,且结果是显著的。这可能意味着,由于对学校满意,家庭减少购买辅导材料及其他支出。存在辍学人口家庭教育支出竟然是增加的,虽然显著性不稳健,这可能意味农民家庭子女正规教育辍学后,进入了职业教育领域,从而教育支出增加。家庭总收入、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子女数目显著地增加教育支出,符合理论预期。家庭有子女就读于小学,教育支出显著低于对比组,而家庭有子女就读于初中则显著高于对比组。这可能说明从小学到中学,教育支出有一个极大的增加。超过45岁的户主显然更会增加教育支出,且是显著的。负债消费的家庭教育支出比不负债消费的家庭要少得多,且结果是十分显著的。

生产支出估计控制变量的解释是:家庭有辍学人口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对生产支出没有显著的影响,辍学后的家庭子女一般都外出务工,而不参与家庭生产。家庭总收入无论OLS还是2SLS都显著地增加家庭生产支出。户主教育水平对于生产支出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可能说明教育回报率不高,户主教育没有用武之地,也可能是教育水平高的户主选择了外出务工。年老的户主与年轻的户主生产支出的差别是不显著的。负债消费的家庭生产支出比之于不负债消费的家庭是更少的,且结果是十分显著的。

消费支出控制变量的解释是:家庭有辍学人口会显著地增加消费支出,因为摆脱了教育支出。家庭总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稳健显著的。但家庭人口数量对消费支出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因为样本地区较贫穷,经济尚处于自给自足,通过消费支出反映出的消费还比较少。家庭很多消费采取自给形式,导致家庭人口数量与家庭消费支出关系不大。户主年龄虚拟变量对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负债消费的家庭消费支出比不负债消费的家庭要少得多,结果也十分显著。

四、实证结果的讨论

某种程度上讲,本文的实证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没有证实本文前面的理论推测。公共品供给不足存在一个表现形式,增加公共品的供给会导致社会边际福利效应的增加为正,这已为许多实证研究所证实(Dong,2000)。但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当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时,他们并不愿意增加教育支出,这可能是教育公共品供给增加没有得到超越消费支出增加的福利增进。对于农民家庭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将获得的新增收入投资于生产支出和教育支出的回报率太低。我们发现农民家庭支出似乎存在着一个优先顺序,在这个优先顺序中生产支出和教育支出的排位要高于消费支出。这一优先顺序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对农民家庭而言,生产支出和教育支出在最初意义上获得的边际福利要大于消费支出,而当生产支出和教育支出得到相当程度满足后,家庭收入才会被用于边际福利意义较小的消费支出。

本文实证结果似乎表明,生产支出和教育支出已经在农民家庭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但是我们却仍然观察到农民家庭的贫困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我们认为这并不矛盾,借用舒尔茨(1989)对传统农业社会的研究来形容这种农业社会发展状态,我们称之为“贫困的最优”。并非教育公共品在社会角度上已经不存在不足或者短缺,而是相对于农民家庭的需求而言,并不存在短缺,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根源并不在于农民的贫穷,不是农民想获得教育而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学费,而在于农民家庭对教育需求不足,或者说教育对农民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我们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并没有获得理论预测的效果,因为农民没有教育投资的激励,即使我们支付更多的资金,只是置换出了农民家庭的教育投入,并没有实质性地增加农村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这种可悲的困境非常类似于舒尔茨(1989)所论述的传统农业社会,“促使这些人去做更多的工作的刺激是微弱的,因为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非常低;促使这些人进行更多储蓄的刺激同样也是微弱的,因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也是非常低的。”在样本地区,促使学生更多地读书的激励是微弱的,促使家长更多地督促学生学习,更多地为学生学习付出时间和金钱努力的激励也是微弱的。不幸的是,如果没有教育投资激励,即使政府大规模推动,教育发展也会更多地流于形式,教育质量低下。伊斯特利(2005)发现,“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普及基础教育并不能产生投资激励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教育的质量因投资激励的不同而异。”“在有投资激励的国家,孩子们将会努力地学习,家长的督导更严格,教师的压力也更大。而在一个经济停滞、没有投资激励的国家,孩子们就不会认真学习甚至有时逃课,家长会让孩子们不上课而去地里帮忙干活,老师的工作会接近一个保育员。”如果教育质量低下,就很难推动经济增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教育规模的迅速膨胀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和发展。

中国农村的教育回报率之所以如此低下,现有的研究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的教育内容大都是以升学为导向的,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尤其是与农村生产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可能就会导致教育回报率十分低下。其次,前些年较为普遍的拖欠农村教师工资,导致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年龄偏大,这些加剧了知识质量的恶化。再次,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农村技术推广体制崩溃,没有建立必要的农民合作组织,导致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很差,这些大大限制了在农业生产生活、非农生产活动,甚至外出务工活动中知识可以增加收入作用的发挥,这也限制了教育回报率的提升。而教育回报率的低下,势必会使得农民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低下,这也是本文实证部分得出的结果与一般理论研究不符的根源所在。

在此意义上,本文认为,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困境,绝非仅仅依靠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用一项政策而可以改变,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村教育回报率,提高农民和农村社会教育投资的积极性。而这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教育内容的改革,对农村教师队伍选拔机制、农村教师待遇、农村教师流动和考核进行改革,以及进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农村技术推广系统,只有各方面工作相互配合,才能够系统地解决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农民和农村社会有了教育投资激励,孩子们会努力学习,家长努力督促,教师勤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造就新的合格的劳动力。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7

一是建立组织,形成网络。早在**年**市妇联就牵头成立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十几年来,研究会始终坚持以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方式,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宗旨。研究会的会员单位由过去的五个单位发展到现在的由妇联、关工委、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广播局、公安局、**日报社等八个单位组成。研究会办公室设在妇联儿童部,负责指导、协调、规划、督促、宣传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和村、社区四级家庭教育机构,形成了家庭教育网络,为规划的落实提供了组织保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例会制度,每年都召开1-2次会议,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讨论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从而使家庭教育工作思想上有认识、组织上有位置、行动上有载体,并纳入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盘子。

二是制定规划,形成体系。为了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我们在对全市整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长短结合、统分结合的原则,制定规划,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全市整体工作布局,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零打碎敲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成效。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家庭教育工作“八五”规划、“九五”规划和“十五”规划。工作中,我们将工作定位在督导上,既督促全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又指导团体会员单位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既督促城乡、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设,又指导家长学校注意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既督促中小学校抓好家庭教育,又指导中小学校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同步推进,从而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的向前开展。

三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是实现家庭教育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的根本保证。为加强对全市各级家庭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管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视、关心并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层层建立了由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由市、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或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担任,其他负责人则由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大家齐抓共管,有分工有合作,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不但有组织网络、机构健全,而且师资齐备、工作活跃,并纳入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家庭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有了组织依托。几年来,我们家教会的教育心理研究组、宣传服务组先后几次就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身体的发育与教育、知识增长与智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等问题在全市中小学家长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家教知识。为把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推向高潮,引向深入,达到提高家长素质、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市家教会指导各县(市)区家教会同教育局密切协作,在家庭教育的宣传、培训上下功夫,层层组织培训班,在新闻部门开辟专栏、设专题、办专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教环境。如**年,**县家教会同电合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向家长讲解了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标志、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青春期性格的培养,请省优秀家长**介绍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怎样架起与孩子沟通桥梁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深得广大家长的好评。家教讲座播出了十一期,许多听众朋友打来电话说:“听了家教讲座,端正了教子观念,扭转了在家教中对孩子缺点指责多,正确指导少;按父母意志成长多,自身优势发挥少;关心身体健康多,关心心理健康少”等十个教育误区。从**年下半年开始**县家教会针对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办了“家教周会”专题节目,利用周末黄金时段播放十分钟家教节目,**日报校园版同时全文刊发,并每周推出一期“名人教子”文章,刊登广大家长教子言论。在电台、电视台家教讲座的同时,我们又在《**日报教育专版》刊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有论文、有事例、有问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教育面广。一年来,播发6个专题、38讲。目前我们正在与**日报筹划开设家庭教育专版。

二是抓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从家长学校创办至今,我们一直在探讨着规范化管理的形式与模式。根据我市家长学校的创办情况,为了切实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我们指导各县(市)、区实施了三项措施:一是每年下发“家庭教育工作”活动方案,提出具体工作指示,制定措施。二是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责任。指导各县(市)、区成立了由县(市)、区主管领导任组长,妇联主席、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校长为其家长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局德育办公室、妇联儿童部具体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三是扩大协调单位范围。家长学校建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的授课内容,我们又把科协、司法等部门都动员起来,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下到各中小学校和社区、村、屯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法律知识。现在,全市的家长学校已步入“五化”(既组织建设网络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人员配备严格化、工作操作标准化)的轨道。全市涌现出优秀家长学校**所,其中省级示范家长学校**所,**县实验小学家长学校的经验还在省家长学校骨干培训班上做了交流。为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我们市妇联分别为两所家长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授匾仪式,并以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方式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市进行了宣传和推广。组织订阅《家长学校系列教材》、《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培训家教辅导员和家教骨干,还根据家教会、讲师团的工作经验,自行编印数千本《家长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十要”、“十不要”》等家教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给中小学生家长,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让家庭教育进社区,拓展家庭教育空间。社区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依托,是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之间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我们**市是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社区建设覆盖率高,标准高,设施完善,每个社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居民学校,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优势,把家长学校融进居民学校。一是由教育局负责,先后出台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制度、工作汇报制度、街道定点联系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帮教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为了系统掌握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我们指导建立了在籍学生花名册;少先队、共青团员花名册;特长学生花名册;特困学生花名册;帮教学生花名册;单亲学生花名册;老教师、老干部花名册;志愿者花名册;需要帮扶贫困户花名册等十二册。二是强化社区家庭教育功能。协调市教育局从全市教育系统选派**名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进驻全市**个社区,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三是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开办服务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学习辅导等方面的服务。**社区、**社区、**社区和**社区的辅导员还在社区内开设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站和心理咨询台,帮助家长对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矫治。还利用寒假和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等等。

四是抓典型的示范,带动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知识得到广泛普及的今天,用典型引路、现身说法是广大家长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因此,我们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培训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上下功夫。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评选教子有方好家长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家长,其中县(市)、区级**名,市级**名,省级优秀家长**名。我们还分别请省级优秀家长在电台谈体会,在报纸编发经验文章,向家长们介绍他们的教子经验。几年来,在各地新闻媒体宣传集体和个人典型上千个,充分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完善工作措施,使家庭教育工作进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切实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落实工作计划与开展调研相结合。我们在制定“九五”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经常针对热点和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年市家教会就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农村中小学生家长对家教的认识及需求等多方面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对调研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形成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上报省家教会,获得了好评。同时,我们又根据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教训,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内容,从而推动了我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阵地建设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几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指导各县(市)区以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活动为载体来抓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所,占家长学校总数的50%以上。为了保证阵地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全市的家教工作者采取普遍轮训、骨干重点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使家长学校的教师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不断得到提高。**年我们请来**博士做“如何培育优秀子女”的大型报告会,从而激发全市家长开展家庭素质教育的热情,为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8

二是制定规划,形成体系。为了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我们在对全市整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长短结合、统分结合的原则,制定规划,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全市整体工作布局,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零打碎敲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成效。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家庭教育工作“八五”规划、“九五”规划和“十五”规划。工作中,我们将工作定位在督导上,既督促全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又指导团体会员单位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既督促城乡、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设,又指导家长学校注意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既督促中小学校抓好家庭教育,又指导中小学校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同步推进,从而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的向前开展。

三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是实现家庭教育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的根本保证。为加强对全市各级家庭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管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视、关心并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层层建立了由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由市、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或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担任,其他负责人则由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大家齐抓共管,有分工有合作,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不但有组织网络、机构健全,而且师资齐备、工作活跃,并纳入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家庭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有了组织依托。几年来,我们家教会的教育心理研究组、宣传服务组先后几次就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身体的发育与教育、知识增长与智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等问题在全市中小学家长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家教知识。为把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推向高潮,引向深入,达到提高家长素质、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市家教会指导各县(市)区家教会同教育局密切协作,在家庭教育的宣传、培训上下功夫,层层组织培训班,在新闻部门开辟专栏、设专题、办专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教环境。如__年,__县家教会同电合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向家长讲解了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标志、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青春期性格的培养,请省优秀家长__介绍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怎样架起与孩子沟通桥梁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深得广大家长的好评。家教讲座播出了十一期,许多听众朋友打来电话说:“听了家教讲座,端正了教子观念,扭转了在家教中对孩子缺点指责多,正确指导少;按父母意志成长多,自身优势发挥少;关心身 体健康多,关心心理健康少”等十个教育误区。从__年下半年开始__县家教会针对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办了“家教周会”专题节目,利用周末黄金时段播放十分钟家教节目,__日报校园版同时全文刊发,并每周推出一期“名人教子”文章,刊登广大家长教子言论。在电台、电视台家教讲座的同时,我们又在《__日报教育专版》刊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有论文、有事例、有问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教育面广。一年来,播发6个专题、38讲。目前我们正在与__日报筹划开设家庭教育专版。

二是抓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从家长学校创办至今,我们一直在探讨着规范化管理的形式与模式。根据我市家长学校的创办情况,为了切实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我们指导各县(市)、区实施了三项措施:一是每年下发“家庭教育工作”活动方案,提出具体工作指示,制定措施。二是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责任。指导各县(市)、区成立了由县(市)、区主管领导任组长,妇联主席、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校长为其家长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局德育办公室、妇联儿童部具体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三是扩大协调单位范围。家长学校建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的授课内容,我们又把科协、司法等部门都动员起来,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下到各中小学校和社区、村、屯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法律知识。现在,全市的家长学校已步入“五化”(既组织建设网络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人员配备严格化、工作操作标准化)的轨道。全市涌现出优秀家长学校__所,其中省级示范家长学校__所,__县实验小学家长学校的经验还在省家长学校骨干培训班上做了交流。为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我们市妇联分别为两所家长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授匾仪式,并以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方式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市进行了宣传和推广。组织订阅《家长学校系列教材》、《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培训家教辅导员和家教骨干,还根据家教会、讲师团的工作经验,自行编印数千本《家长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十要”、“十不要”》等家教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给中小学生家长,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让家庭教育进社区,拓展家庭教育空间。社区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依托,是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之间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我们__市是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社区建设覆盖率高,标准高,设施完善,每个社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居民学校,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优势,把家长学校融进居民学校。一是由教育局负责,先后出台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制度、工作汇报制度、街道定点联系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帮教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为了系统掌握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我们指导建立了在籍学生花名册;少先队、共青团员花名册;特长学生花名册;特困学生花名册;帮教学生花名册;单亲学生花名册;老教师、老干部花名册;志愿者花名册;需要帮扶贫困户花名册等十二册。二是强化社区家庭教育功能。协调市教育局从全市教育系统选派__名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进驻全市__个社区,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三是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开办服务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学习辅导等方面的服务。__社区、__社区、__社区和__社区的辅导员还在社区内开设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站和心理咨询台,帮助家长对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矫治。还利用寒假和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等等。

四是抓典型的示范,带动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知识得到广泛普及的今天,用典型引路、现身说法是广大家长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因此,我们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培训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上下功夫。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评选教子有方好家长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家长,其中县(市)、区级__名,市级__名,省级优秀家长__名。我们还分别请省级优秀家长在电台谈体会,在报纸编发经验文章,向家长们介绍他们的教子经验。几年来,在各地新闻媒体宣传集体和个人典型上千个,充分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完善工作措施,使家庭教育工作进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切实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落实工作计划与开展调研相结合。我们在制定“九五”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经常针对热点和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__年市家教会就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农村中小学生家长对家教的认识及需求等多方面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对调研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形成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上报省家教会,获得了好评。同时,我们又根据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教训,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内容,从而推动了我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阵地建设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几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指导各县(市)区以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活动为载体来抓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__所,占家长学校总数的50以上。为了保证阵地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全市的 家教工作者采取普遍轮训、骨干重点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使家长学校的教师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不断得到提高。__年我们请来__博士做“如何培育优秀子女”的大型报告会,从而激发全市家长开展家庭素质教育的热情,为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9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TRIZ理论融入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创新家庭教育模式。

(一)TRIZ理论融入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内容无处不在。依据TRIZ理论的分割、抽取发明原理,把教育内容分割成细小的部分,融入到孩子日常生活中,抽取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把教育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比如,孩子小时候走路摔倒,不要马上把他(她)扶起来,也不要怪椅子不好地不平,可以在这时候进行抗挫折教育,平静地告诉孩子摔倒不要紧,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孩子在摔倒爬起的过程中领会到人生的路途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必须学会坚强地面对失败,而爬起则是赋予孩子自信的力量,使孩子明白自己完全有能力直面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整装待发,接受新的挑战。在家庭教育中,生活中的反面“教材”同样可以适用,利用TRIZ理论变害为益的发明原理,利用反面“教材”的有害因素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论语》中的“见不贤而内自省”说的就是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犯了和他(她)一样的错误,若是有错误就及时纠正。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经典有:《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弟子规》等,结合TRIZ理论的复制发明原理,使用现有的、简单的经典故事,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是一个非常生动而有益的故事,通过这些经典故事教育孩子要做个有德行、孝顺父母的人,做个讲信用、懂礼貌的人,做个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南宁市已经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孩子通过诵读经典来感悟经典,进而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践行经典。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游戏、玩具、朋友越来越多的时候,外界的诱惑也越来越大的时候,就经常表现出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对时间的管理越来越差。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融合TRIZ理论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掌控自己的时间,首先让孩子学会把大块的时间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时间来进行管理,然后帮助孩子提高每一小块时间管理的效率,增加高效管理小块时间的数量,进而实现高效时间管理的目的。要让孩子学会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依据TRIZ理论减少人工介入的进化法则和动态性可控性进化法则,在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慢慢减少父母的帮助,逐渐让孩子自己安排每一小时间块的用途,若是效果不佳,就及时介入,和孩子一起探讨,改善他的时间规划,进而实现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的目的。

(二)TRIZ理论融入家庭教育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家庭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依据TRIZ理论的自服务发明原理,父母通过自我教育,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综合素质。“身教重于言教”也强调了父母身体力行的重要性,父母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较好地组织和实施家庭教育。父母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孩子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的前提,良好的体魄促进孩子智育的发展。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运动心理学中心主管特伦特•皮特里和其他研究人员以得克萨斯州5所中学的1200多名学生为对象研究发现,“孩子身体越强健,考试分数越高。”不仅如此,身体强壮的孩子,具备良好的注意力和高效的记忆力,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因而,在德育、美育等方面也表现出较为满意的效果。父母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好的品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养也会对孩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知识面越来越广,在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与父母在思想观念上难免会产生冲突。由于孩子和父母关系亲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暂时处于无效的状态。根据TRIZ理论的中介物发明原理,这时候应该让亲戚、朋友或者老师帮忙传递或完成家庭教育。利用TRIZ理论的有效行动的持续性发明原理,父母在平时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应该在当天、第2天、第3天、第7天进行强化教育,以保持教育效果的持续性。

(三)TRIZ理论融入家庭教育的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家庭的父母蛮横专制,不尊重孩子的意见,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要么经常与父母顶撞,形成叛逆的性格;要么委屈接受父母的意见,形成懦弱的性格。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不是指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而是指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生活环境。结合TRIZ理论的提高理想度法则,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体的结合,有做好事的时候,也有做错事的时候。理想度是指孩子做好事情和做错事情的比值,根据TRIZ理论提高理想度法则,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理想度水平,即提升孩子做好事情的概率。依据TRIZ理论的普遍性、复制发明原理,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批评的环境中,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友善的环境中,孩子在生活中就学会善待他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孩子就学会了尊重他人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如果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孩子就会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10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教育支出为家庭造成的负担日渐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在我国,教育支出已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家庭教育支出约占家庭收入的5.2%,是美国的2.1倍。(1)家庭之所以如此重视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是由于,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个人及家庭的未来收入。加之受我国重视教育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不论收入高低,都愿意投资子女的教育,令其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当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收入或总支出超过一定比重,家庭教育负担就会过重,将影响家庭的财富积累、挤占家庭的其他消费支出、降低居民生活质量,也将削弱居民的消费能力和储蓄能力,不利于我国从外贸推动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的成功转型。

作为一个影响国家发展和民生质量的重要议题,现有的关于家庭教育负担的研究仍显不足,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实证证据。本研究重点关注居民家庭教育负担的现状和原因,采用国家统计局在2007年对21个城市的城镇居民家庭入户教育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校内教育支出负担主要受到家庭收入的影响,而家庭校外教育负担则源于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与教育资源不足双重影响下的家庭教育投入竞赛。

二、相关研究

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支出对子女的教育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早在1976年,贝克尔和汤姆斯就提出,家庭资源禀赋对子女的教育获得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为子女教育提供资金时,贫困家庭由于受到信贷约束的制约,其子女往往更难继续求学或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1)为进一步证明子女教育成功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学者还采用自然实验的方法,在控制父母能力的代际传递之后,依然发现了家庭收入对子女教育成果间的正相关关系。(2)

相较于家庭收入对家庭教育结果的影响,我国学者更关注家庭教育支出。在我国家庭教育支出的相关研究中,一部分关注家庭教育支出的分布与效应,如楚丽红探讨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在城乡、不同教育阶段、校际、不同群体间的不均等分布。丁小浩讨论了高等家庭教育支出增加会挤占或替代家庭其他开支,导致家庭消费结构变化。另一类研究关注影响家庭教育支出的因素。如李红伟采用1999年城镇居民调查数据,研究了家庭收入、地区、父母教育程度、家庭层次等指标对父母教育支出的影响。李文利采用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入户调查数据,研究了家庭收入、子女年级对父母教育支出的作用。孙彩虹则在家庭收入、父母教育程度之外,考虑了地区、教育政策改变等影响教育支出的因素。(3)

对于家庭教育负担的研究,国外主要集中讨论家庭教育负担对入学率的影响。如杰克逊和维瑟斯比研究了1994年美国家庭面对高校学费变化时的反应,并估计出,在家庭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学费每提高100美元,会导致入学率降低1%。戴尼格尔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也发现,对低收入家庭提供小学教育的补助,有助于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提高入学率。米勒和赫然克斯特估计了1983年至1984年美国家庭在不同教育资助方案下的学费负担,发现低收入家庭负担的学费比例要低于中等收入家庭。(4)我国对教育负担的研究刚刚起步,已有的研究计算了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家庭收入组的教育负担率,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家庭投入负担过重、教育过度投入的现实。(5)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的文献中,对影响家庭教育负担主要因素的研究都相对缺乏。涂瑞珍和林荣日(6)的研究采用了单个城市的数据考察了家庭收入和家庭城乡背景对家庭教育负担的影响,但没有检验父母的特征变量、地区差异等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除再次检验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之外,将重点对影响家庭教育负担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力图为我国居民家庭教育减负的这一重要议题提供实证证据。

三、数据描述

本文使用了2007年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教育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覆盖全国东中西地区的21个城市(7),采用严格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出1000多个家庭,收集3000多个个体样本的调查结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人口信息、教育背景、职业信息、收入情况、教育支出等。样本中幼儿园阶段子女占8.16%,小学阶段占30.92%,初中阶段占19.03%,高中阶段占20.64%,其他(包括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占21.25%。由于高等教育支出的情况相对独立,多数学者都选择将其区分研究。因此,我们选择了子女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阶段就读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考察以家庭为单位的支出情况,因此我们合并了同一家庭的数据,得到样本1006条。在保留幼儿园、小学、初高中阶段的数据后,剩余样本882个。此外,当家庭有两个子女时,因父母仅报告对其中一个子女的教育支出,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样本也被删去。最终的有效样本为780个。

调查问卷中的“家庭教育支出”一项报告了调查时点之前一个学期家庭对子女的9类教育支出(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幼儿园和高中阶段的学杂费均值较高,分别达到每学期1095.8元和772.8元。幼儿园和高中阶段报告的义务学杂费,可能是由于父母对问卷问题的理解不够准确。

因此,为了清晰起见及改善测量误差,本文对9个类别进行合并,将9(1)个类别划分为校内支出、校外支出、住校和生活费支出、其他支出,四项支出之和为上学期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总支出(2)。其中校内支出包括教材费用、非义务教育学杂费(包含托幼费)、义务教育学杂费。学校的住宿费以及子女的平均住校生活费按四个月计算。校外支出则包括家教费(按四个月计算)和培训班费用。表2列示了各教育阶段、总教育支出与各类教育支出的平均值。高中阶段是教育总支出最高的阶段。在幼儿园和高中这两个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校内教育的支出明显高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内支出,特别是幼儿园阶段家庭在校内教育方面的支出最高。校外教育支出最高的是初中阶段。在小学和初中这两个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家庭在校内教育方面的支出相对不高,但校外教育的支出相当可观,均已超过了同阶段校内教育支出的水平。

已有的研究中,家庭教育负担率有两种常见的计算方式,分别用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衡量和用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来衡量,其中第一种衡量方法更为多见。因此我们计算了家庭教育负担率如下:

家庭教育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总收入

表3展示了家庭教育负担的总体情况及分教育阶段的分布。家庭教育总支出的负担率为15.23%,说明我国平均每个家庭大约15%的收入用于子女教育。其中,子女在高中阶段的家庭,教育负担最重,达到了24%。此外,校内教育支出负担仍是教育总负担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校外教育支出的负担已与校内教育支出的负担持平甚至略微高出校内支出。

四、教育负担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首先建立教育支出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考察影响家庭教育支出水平的主要因素。家庭教育支出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lnEduExp是家庭教育支出的对数值,在模型中除了考察家庭教育总支出,我们还关心家庭校外支出,这是由于家庭校外支出往往表现出与家庭教育总支出不一样的模式。

lnIncomeCap代表家庭人均收入。由于收入是支出的来源,家庭收入往往与家庭支出以及教育支出高度相关。

HhSize代表家庭规模,较大规模的家庭能为子女教育提供的资金往往较少,诺德尔的研究特别论证了这一点。

EduLevel代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教育阶段的家庭消费支出差异很大。在模型中,我们建立了四个教育阶段的虚拟变量,分别是家庭是否有就读于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子女。小学子女的家庭作为回归中的基准组。

Parental代表了父母的背景因素,包括父亲和母亲的年龄、教育水平、户口类型、职业类型、行业类型和就业情况。由于父亲和母亲的特征变量往往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我们建立不同的回归模型,分别考察父亲和母亲特征变量对家庭支出的作用。

Region为地区变量。作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家庭教育支出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因此将地区变量纳入模型进行控制也十分必要。由于样本量足够,我们建立了21个城市的虚拟变量,以求更精确地反映地区之间的差别。

与考察家庭教育支出的绝对值相比,一个家庭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更能反映一个家庭的教育负担。出于对教育的重视,即使收入不高的家庭,仍倾向于抑制其他消费意愿而为教育付费,许多家庭对教育的支出虽然绝对值不高,但已经占整个家庭收入的很大比例。这种情况下,仅考察家庭教育支出的绝对值,无法反映出居民家庭教育负担的真实情况。因此,我们建立了教育负担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

其中EduBurden为教育负担,由家庭教育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其他影响因素与教育支出模型相同。

1.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

表4报告了家庭教育支出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前两列为各项因素对家庭教育总支出的影响,后两列为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首先,家庭收入对教育支出有着显著的正影响。在分别控制父亲和母亲特征变量和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家庭人均收入对家庭教育支出的系数达到0.32和0.34,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收入越高的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越高。其次,家庭教育总支出的水平与子女受教育的阶段有关。以小学阶段为基准组,幼儿园、初中、高中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这三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总支出显著高于小学阶段。这可能是由于幼儿园、高中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依靠家庭承担学费;而在初中阶段,与小学相比虽同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然而面对升学压力,父母在课外补习、课外资料等方面的投入很可能会大大增加。此外,从分别控制了父母的特征变量的模型(1)和模型(2)中可以看到,父亲的教育水平对家庭教育总支出有显著的影响。父亲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家庭,教育总支出和校外教育支出要比父亲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更高。在控制了家庭人均收入的情况下,这种正相关关系反映出高学历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加重视。

模型(3)(4)估计了影响校外教育支出的主要因素。除了主要变量的作用方向和强度与模型(1)(2)类似以外,我们发现了一些校外教育支出特有的规律。相比小学阶段,幼儿园阶段对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再显著,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回归系数正显著,这说明进入中学阶段,家庭校外教育支出显著增加,这很可能是源于高考的升学压力。

2.家庭教育负担的影响因素

表5反映了影响家庭教育负担的主要因素。与表4中家庭教育支出绝对值的回归结果相比较,可以得到几个重要的结论。首先,家庭教育总支出的负担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家庭人均收入对教育负担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对于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支出负担较重。其次,校外教育支出的经济负担并不显著地受到家庭收入或父母特征的影响,并没有观察到随着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的特征。这可能是因为,各收入阶层的父母对子女的课外补习与兴趣培养都极为重视,校外教育支出的规模与其收入成比例增长。此外,子女处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家庭承受的教育负担不同。从总支出的负担来看,小学阶段子女的教育负担最低,幼儿园和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负担明显高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负担虽然也高于小学,但系数为0.056,明显小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估计值。从校外教育支出的负担来看,除幼儿园阶段家庭校外教育负担显著低于小学阶段,在其他教育阶段,校外教育负担没有明显的区别。

表6报告的是表4、表5回归模型的城市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都低于上海(基准组);东部和中部城市,如绍兴、大连、宜昌、怀化的教育支出都明显高于西部城市,如西宁、和田、石嘴山。另一个发现是,虽然有的地区家庭教育支出不高,但家庭教育负担较重,如重庆。此外,与表4、表5相吻合,表6的结果也支持了家庭校外教育支出与教育总支出具有不同的规律。比如,无锡的教育总支出居于全国调查城市的前列,高于上海,但校外教育支出则明显低于上海。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11

一、家庭教育:礼仪教育启蒙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 重点突出爱心教育。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 紧抓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同时,还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3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

二、学校教育:礼仪教育规范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1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礼仪课,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2 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学校要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将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实行长效机制,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 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礼”的达到要靠“乐”,孔子说的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音乐,而且包括诗歌、舞蹈,简言之,即艺术化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养成礼仪习惯。如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辩论,讲礼仪故事,成立演出队,自编节目如小品、哑剧等进行以礼仪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激励学生效法礼仪行为,既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还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创新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

4 教师礼仪率先垂范。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尊重爱护学生,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正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做到课堂上用文明语言上课,平时言谈举止当楷模。 转贴于

5 创新礼仪教学方法。礼仪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这其中包括:(1)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在课堂上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对案例分析的点评与总结,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即兴发挥能力及较强的控制局面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陷入尴尬的无法控制的局面。(2)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区别于常规课堂形式模拟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强,可形成立面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教学情景中。在实施这种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设计一个情景,如应聘面试、推销产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自己设计台词、活动内容,演示合乎礼仪规范的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最后结合礼仪知识强调礼仪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内在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更生动直观,取得了预期效果。(3)实践教学法。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礼仪课程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声誉,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社会教育:礼仪教育实践

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宋朝的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社区和家庭予以引导推进。

1 政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塑造人人讲文明、守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形象,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是崇尚礼仪的舆论氛围。城市主要地区、繁华大街要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手段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二是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净化文化市场,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网络。三是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动党政军民、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努力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四是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要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管理和监督工作,努力形成崇尚礼仪、争先创优的育人氛围。

2 大众传媒。礼仪的作用发挥是靠人们自觉来维持的,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12

一、家庭教育:礼仪教育启蒙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 重点突出爱心教育。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 紧抓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同时,还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3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

二、学校教育:礼仪教育规范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1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礼仪课,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2 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学校要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将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实行长效机制,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 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礼”的达到要靠“乐”,孔子说的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音乐,而且包括诗歌、舞蹈,简言之,即艺术化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养成礼仪习惯。如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辩论,讲礼仪故事,成立演出队,自编节目如小品、哑剧等进行以礼仪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激励学生效法礼仪行为,既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还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创新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

4 教师礼仪率先垂范。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尊重爱护学生,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正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做到课堂上用文明语言上课,平时言谈举止当楷模。

5 创新礼仪教学方法。礼仪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这其中包括:(1)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在课堂上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对案例分析的点评与总结,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即兴发挥能力及较强的控制局面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陷入尴尬的无法控制的局面。(2)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区别于常规课堂形式模拟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强,可形成立面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教学情景中。在实施这种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设计一个情景,如应聘面试、推销产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自己设计台词、活动内容,演示合乎礼仪规范的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最后结合礼仪知识强调礼仪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内在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更生动直观,取得了预期效果。(3)实践教学法。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礼仪课程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声誉,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社会教育:礼仪教育实践

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宋朝的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社区和家庭予以引导推进。

1 政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塑造人人讲文明、守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形象,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是崇尚礼仪的舆论氛围。城市主要地区、繁华大街要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手段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二是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净化文化市场,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网络。三是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动党政军民、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努力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四是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要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管理和监督工作,努力形成崇尚礼仪、争先创优的育人氛围。

2 大众传媒。礼仪的作用发挥是靠人们自觉来维持的,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篇13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由于小学生还不能接触社会,所以其成长环境比较简单,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就显得比较重要。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家庭教育得当,将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学习也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庭内部矛盾冲突很激烈,孩子整日处在一个不安、动荡的环境之中,家庭教育就会出现很大的副作用,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这种家庭教育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对孩子以后各个阶段的教育以及成长都产生难以抹灭的负面影响。

其次,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后,学校会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当孩子回到家以后,会模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或者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分析家长的行为和言谈。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的@种有利于思想健康发展的行为可能会被抹杀,或者得不到鼓励而使孩子对思想品德教育失去兴趣。同时,孩子在家里的模仿或者实践行为,也是对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思想品德理论和方法的拓展与延伸。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品德中发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延伸和提升作用。

不仅如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补充作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比较全面系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应用教学课较少,对于在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够全面。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当他们把在学校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学校没有及时讲到,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的选择。此时,就需要家庭教育发挥其补充作用。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正确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健康地发展。

二、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把家庭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推动力。而家庭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其好坏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带动作用。

三、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第一,很多家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受旧观念的束缚,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并且只需要由学校来负责即可。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家长只需要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孩子只需要学习好就行。在这种错误想法的引导下,很多小学生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对。有些家长坚持棍棒教育。对于孩子,总是采取一些过于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伤害。还有些家长始终坚持自己的权威性,从不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使孩子在家长面前有一种畏惧感。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正确影响,有时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当今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分迁就和保护孩子。对于小学生在学校或者家庭中犯的一些思想品德方面的错误,有些家长甚至采取纵容包庇的态度,这对小学生的品行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家庭教育实质上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开始,它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和社会都要重视起来,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自己也要改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在小学生成长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采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