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论文实用13篇

岗位论文
岗位论文篇1

事物的性质,即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即高等职业教育内在的本质属性,是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原因。

教育类型是由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所决定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即研究科学原理的人才——学术型、科研型人才;一类是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形态的人才——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前者是培养探索未知的人才,后者培养是应用已知的人才。

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由不同类型的教育来造就。一般来说,学术型、科研型和工程型人才由普通高等教育来培养,而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则由职业教育来造就。其中的技术型、高级技能型人才一般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属于技术应用型教育,而不是学科型、工程型教育。但在现实中,高等职业教育刻意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把技术应用型教育办成学科型、工程型教育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偏离”:

1.专业定位和专业设置偏离了社会的实际需要。不是按照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而是完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以学科来设置专业。

2.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偏离了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而是走高等专科学校的老路,办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版。

3.教师的激励杠杆偏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特别是在职称评审方面,完全套用普通高校的做法,把教师引导到写理论文章和出专著上去。普通高等院校应该鼓励教师创造学科理论去探索和预测未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引导教师创设实践过程去应用已知。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设置职业化的专业,开发岗位化的课程,实施过程化的教学,推行成果化的考核。

二、职业、岗位的关系

职业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一组相互关联但又不能相互替代的特定工作的统称。一个社会性的职业本身是一个系统,它是由若干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岗位组成,即通常所说的岗位群。它具有集合性、关联性、层次性和目标性等特点。在这个系统中,它是由一个核心岗位支撑起来,将众多的岗位有机集合在一起。比如,教育是一个职业,教师就是一个核心岗位,其他的行政管理、实验实训、后勤服务等岗位都是直接服务于这个核心岗位而存在的。

岗位是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提出的综合要求形成岗位规范,它构成企业劳动管理的基础。

职业和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要对职业进行科学的分类。职业分类客观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阶段社会管理水平。

既然高等职业教育部门要设置职业化的专业,那么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掌握这个专业所对应所有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实践技能,因而,对岗位的科学分类就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一个岗位开发一门课程还是几个岗位整合成一门课程,但专业岗位的科学分类是前提条件。划分出来的职业岗位必须是全面、科学、切合实际,这样既能突出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操作规程,又能针对工作过程融合岗位所需的岗位技能,为教学改革的后续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专业岗位分类的依据

高职对外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体目标应是:

1.以职业资格要求为蓝本划分职业岗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职业资格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认定,是经专门机构在综合测试和考察实际工作效果后颁发给个人的能在全国得到承认的一种凭证。它标志被授予人所具有的能力和操作水平,是提供就业的主要参考凭据。每一张“国家职业资格”都对应一个具体的岗位及所需的岗位技能,它由主要职能、能力单元,能力要素及操作上的具体要求和范围等所构成。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将对外贸易专业划分为外销工作、报关工作、报检工作、单证工作、船务工作等职业岗位。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架职业岗位。岗位工作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作用于具体的劳动对象并产生一定工作成果的社会活动。因此,职业岗位都是由技能、过程和劳动对象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岗位都对应了一定的工作过程,能够相对独立的工作过程必然包含一定的岗位。那么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以核心工作过程为主线,着眼于相对独立的的工作过程,逐一进行分解,划分不同类型的岗位工作。以工作过程为标准构架职业岗位,要对整个职业化的专业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和认识,要冲破学科体系的束缚,重新构建行动导向的岗位体系。例如,对外贸易专业从作业过程上划分主要有:商流、物流、资金流、单据流等四种基本作业运动。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归纳职业岗位。上述两种划分方法主要是基于职业岗位内部的工作流程和常规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的。但每种职业岗位总难免面临着由于外界的冲击而产生非常规的工作任务。外部环境的变化给职业内部系统带来新的工作任务时,要完成这些工作,就应该有常设岗位或临时岗位来承担这部分工作。因此,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划分职业岗位是对以上两种划分方法的有效补充。例如,对外贸易专业在做好各个岗位的常规工作时,经常遇到反倾销、反补贴、合同危机等非常规事件,而且这些非常规任务对于对外贸易职业而言,发生频率并不少见。那么我们应该划分出仲裁与应诉、的职业岗位,纳入到职业岗位系统当中来。

4.以工作部门为线索划分职业岗位。按涉及的部门进行划分,海关作为代表国家政府而独立行使对国家所有的进出动而进行监管调控的部门,它有自己一套独有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程,在以上的分类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考虑到未来学生报考公务员进入海关部门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岗位并入到对外贸易的岗位体系中是比较合适的,体现了专业设置中的可拓展性。以上四种划分方法不是独立使用,而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再辅助以其他三种分类标准归纳整合成任务明晰、过程突出,相互衔接的职业岗位系统。结论: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那么,对外贸易专业岗位就划分成如下八个方面的内容:外销实务、外贸物流与保险实务、外贸商检实务、报关实务、单证实务、外贸监管与预防、外贸仲裁与应诉实务、海关实务。自然构成了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

四、知识技能的重组——课程开发

通过以上划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的课程体系框架已显山露水。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毕业之后要做哪些事情,怎样做这些事情。就好比学生置身于大河彼岸,清晰地看到对面的风景,可惜的是面前横卧着一条大河,只能远观而不可近赏。要能近赏,技能不可或缺。怎样将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中去呢?用一句话概括为:因岗定能,构建职业通用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的课程体系,形成金字塔式的技能和能力体系,职业通用能力是金字塔的最底端,中间则是专业核心技能,而金字塔的塔顶则是专业方向能力。

例如,对外贸易专业的通用技能是外贸英语能力,具体包括外贸领域的口语会话能力、外贸函电的阅读能力、外贸函电的写作能力等。这种能力是以上所有岗位工作共同所需要的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是以上七种核心岗位各自所需要的技能。专业方向技能是基于社会变迁产生新岗位后的适应性技能或发展性技能。这种技能可以通过以上两种技能的培养之后着手打造的技能。

外贸英语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通用技能的课程先行讲授。但不能按照现有的教材开展教学。而是紧扣专业核心技能,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对外贸易活动中各个环节所使用到的专业词汇、常用句型和固定表达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编写成听、说、读、写于一体的实用教材。我们打破以往按语言学的结构以章节的方式编写教材,要以工作业务流程为线索,开发模块化学习单元,将那些外贸过程中必须用、反复用的词汇和习惯表达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记住了常用词汇,能套用有关的句型,能完成日常的外贸沟通工作,学生就算达标了。

以外贸仲裁与应诉实务这个岗位为例,我们在学科体系中开设的《WTO规则》、《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等有关办事规则的课程,要依据仲裁与应诉的岗位需要,精选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岗位工作过程中去。在过程中讲授法律知识,在动手中领会办事规则。将那么学术探讨性的漫无边际的理论知识统统删减。

只有过程化或程序化的知识和技能,任何知识只有形成一定的结构,知识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知识,高职对外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业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在注重课程设置现实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动态性和前瞻性,要不断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业务发展的趋势,这是当今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OR].教育网.

[2]童宏祥.构建以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职教论坛,2006,(12).

[3]杨黎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索闭[J].职教论坛,2004,(8).

岗位论文篇2

3.培训部门按实施计划对培训对象进行结业评价培训学员完成其培训计划所规定的培训模块并合格后,培训部门对该培训个体给予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方面的模块评价和总体评价。针对原来岗位提出的培训目的,比较培训教学的效果与其培训目的的差异,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工作岗位。

4.工作岗位对已培训职工进行岗位评价工作岗位对已经培训结束的职工进行在岗评价,考察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分析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5.工作岗位将到岗后效果评价直通培训部门培训部门根据这一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培训模块与计划,以提高下一轮的培训效果。

二、由岗位需求导向的安全文化素质培训系统的培训模块

为使安全培训更好地与生产岗位需求相结合,培训部门将培训内容有机地划分为若干个培训模块,并灵活计划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1.培训模块的建立原则培训模块的建立应遵循独立性、实用性、当日性、省时性的原则。每个模块能够单独用于培训教学,模块之间不分先后顺序,培训学员可以根据岗位需求选择其中的对应模块,培训部门可以根据培训人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段,即为独立性原则。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各模块培训内容和方法应更贴近于岗位生产实际,符合岗位需求即为实用性。每一个模块从问题提出到解决问题,设定一项核心内容,每一个模块的课时量应在一日内能完成,当日获得该模块的结业资格,以避免职工学习不能连续每天到课的问题,即为当日性。培训内容安排应精而实,以解决问题为原则,培训时间能短则短,即为省时性。

2.培训模块的工作特点对每一个将要培训的职工学员,规定一个培训完成的时间段,作为一个培训周期。在培训周期内,每一个培训模块都对培训计划开放,学员可按培训计划进入某一模块,学习合格颁发模块结业证书。当其完成培训计划规定所学的模块数后,培训合格,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并进入国家的取证考试环节。为使学员的学习时间更加合理,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培训部门协定某一模块的具体培训时间。这样可以优化学员的培训时间,使其与工作生活等方面更加合理,增强培训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3.主要的安全培训模块根据现有安全培训的内容,可建立如下培训模块:(1)通用模块。通用模块是各专业安全培训教育的必修模块,参加人数最多,工作量最大,可以考虑由职工学员选修一定比例模块为本次培训模块。通用模块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模块、国内外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模块、企业文化与安全生产模块、风险分析与检查模块、应急处理和救援模块等。通用模块要进一步细化为更小的培训模块,以适应当日性原则。作为培训的通用模块,对于一人在一定时间内培训多个工种的情况,此模块成绩可以共享。(2)专业模块。专业模块是倾向于各个工种的模块。专业性强,落实到具体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专业模块应按操作对象和知识类别分类细化,以便能够与培训个体需求相对应,适应当日性、省时性的基本原则。使用中可以考虑培训对象的需求,选择其必须的知识技能模块学习。也就是专业模块应能适应某工种操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功能。比如电工安全培训,针对专业维修电工,要求选择技能要求较高的电工安全知识模块,而对于电气区域钳工等只需要基础知识型的电工安全知识模块。专业模块有电工安全作业模块、电焊工安全作业模块、气焊工安全作业模块、危化品安全作业模块、煤气安全作业模块、起重安全作业模块等。

三、由岗位需求导向的安全文化素质培训系统中教师的工作特点

岗位论文篇3

2.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的课程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中职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围绕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按照职业范畴的需求选择“实训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在后期进行专业化考核。促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教学体系。

3.建立拥有职教特色的教材体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因地制宜的借鉴其他学校的教育体系,研究出一套符合本校的教育理论,应将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总时调整为3600课时,课程内容不仅包容专业实务、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还应包括人文社科类及专业实践等课程,并且开放学生自我研究及学实践,同时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进行不定期考核,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动手及自我学习能力,对于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要有选择性的舍弃,对现代化课程和教材进行大力开发和推广。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可以把一些课程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结合,或者可以把不同的科目进行系统化融合,从而开展新型教学项目,使其具备实践性、趣味性和前瞻性。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生所受教育参差不齐,总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这急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督促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掌握理论基础型知识还要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将书本上知识更为立体的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领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职业技能知识模拟工作情境,让不同选修课程的学生进行学术方面的交流及切磋,让写生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错误点,不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其在实际训练中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的独立性和应变能力。

4.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教学实践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学校可以安排在校教师去专业性的培养单位进行系统化学习,去社会企业进行周期性实践。同时,将教师年龄可以适当缩小点,这样可以使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及适应学生的授课方式,并且在日长生活中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间接地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和纠正学习不良习惯与方式,对应届毕业生来讲,是能否顺利进入就业岗位的重中之重。应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对于综合职业技能不仅仅是停留掌握的阶段,更要深化教育理念,采取合理并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激发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强化职业道路上的竞争性,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岗位论文篇4

当前,有很多学者从岗位胜任或面向职业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有的人强调先应夯实英语理论基础后方能开展职业能力构建,也有人将岗位能力提升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倡导“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实训培养模式。这些各式各样不同策略出现的原因在于研究者将商务英语教学置于不同的角度,如有的人采用了“一般商务英语”教学的观点来看待所有商务英语教学,使得其策略提出具有普遍性而针对性不足,忽略了每个学校商务英语都有的特点;还有的人则从“专业英语”角度来看待商务英语,导致其提出的教学方法过于专业,忽略了商务英语的共性特征和学生的基础性地位。其实,从适应行业岗位需求和培养岗位胜任能力的角度来看,商务英语兼具有“一般英语”和“专业商务英语”的特点,为适应商务英语的这个特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应是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即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建构只有基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才是有针对性的,才能“接地气”而不会脱离企业现实需求。因此,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以企业外贸平台作为实践教学平台,提出商务英语学生适应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与企业现实需求脱节的难题。为此,基于企业外贸平台,笔者分析我国外贸企业业务需求发现,当前我国外贸企业主要的现实业务需求有对外贸易、进出口单证、翻译、涉外商务谈判、报关、跟单、商务营销、外宾接待、导游、外语培训等。若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分类方法,可将这些现实业务需求对应的商务英语学生就业岗位(群)归结为三类:第一,主要就业岗位群——商务、涉外文秘、外贸跟单员、国际货代操作员等岗位;第二,次要就业岗位群——网络营销、外贸电子商务、企业外销、涉外接待、导游等岗位;第三,其他就业岗位群——涉外咨询、英语教学和培训等岗位。分析当前商务英语岗位(群)可以发现其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既有涉及英语语言基础和专业技能、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岗位基础知识结构范畴,也有在国际商务的活动中一些操作规程以及有关的法规和一些岗位专业技能结构范畴,更有建构于岗位基础知识和岗位专业技能之上的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岗位素质能力结构范畴。换句话说,为使商务英语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商务领域工作,尤其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涉外酒店、涉外旅游公司等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单证、翻译、涉外商务谈判、报关、跟单等涉外经济实际业务和基层管理工作,就应基于这些岗位需求得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反复锤炼,建立他们适应岗位需求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当前,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还需对岗位综合能力进行微调以适应行业和企业的经营特点。从本质要求看,基于外贸平台的岗位综合能力是一种现实的应用能力;从规格要求看,是想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从职业要求看,灰领、银领或高级蓝领是目标;而从行为要求看,是一种“应知”基础上的综合性“应会”行为。

3商务英语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上节所建构的商务英语学生岗位综合能力是直接面向职业和职位的,要求基于企业外贸平台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具备够用、实用的基础知识,易用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素质能力。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关注学生延展素质能力的训练。因此,基于企业外贸平台的岗位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实践性策略教学,为完成学生综合性能力的构建,这类实践性教学应是包括学校实践教学、实践课程设置、企业外贸平台实操等在内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性人才培养策略。其中,学校实践教学并不是抛弃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应结合岗位需求来展开,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习得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基础知识;实践课程设置是训练和建立学生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专业技能,企业外贸平台实操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良好的素质能力,另一方面,它也是学生行业岗位综合能力高低的有效检验方法。

岗位论文篇5

(1)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目标的建立要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要从过去全面、完整的知识讲授转变为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知识讲授。(2)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课程内容的选取要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优化教学内容。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引入教学过程中,并按照企业工作的实际要求,将企业的工作情景引入课堂中。(3)课程评价与社会评价对接。课程评价要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重视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将行为目标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以强化学生规范行为的养成[2]。

3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相衔接的《网络安全》课程标准制定

3.1课程定位和目标

为了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相适应,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其岗位技能需求,明确了该课程定位和目标为: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属必修课程。课程可安排在第三学期(自主招生)或者第四学期。其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理论,掌握网络安全管理、配置和维护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员工作奠定基础。

3.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要和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保持一致。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参照国家资格职业考证中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职业资格要求,确定了网络安全管理员岗位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并以此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3.3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网络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只是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该课程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以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和实践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教学手段。网络安全的实验操作复杂,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会产生一定破坏作用,因此该课程要利用网络安全综合实训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在综合实训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网络安全的各种实验,而不用担心对实训室设备造成破坏。

3.4考核与评价

网络安全的课程考核打破了传统以笔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多元化评价[3]。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网络安全课程采用基于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要完成很多实训项目。对每一次实训项目进行考核,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是从多个方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每一次实训项目的成绩是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3部分组成。

岗位论文篇6

1.2方法

1.2.1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和细则

1.2.1.1合理设置岗位

我院是一所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为了适应医院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20多年前就开始向综合医院发展。目前医院开放床位1000张,在职注册护士435人,临床护理单元21个,临床一线护理人员355人,门诊护士80人(包括供应室、院感科、预保科、体检中心和社区等非一线临床科室),在2011年底清理了非护理岗位人员。首先根据我院岗位风险、工作强度和工作量,通过征求意见和多次讨论后,设置了A、B、C三类岗位,即A类科室有ICU、传染科、神经内科,床护比为≥1∶0.4;B类科室有手术室、急诊科、内分泌科、骨科、普外科、妇产科、心内科、消化科、呼吸内科,床护比为1∶(0.3~0.4);C类科室有眼科、五官科、肝科、泌尿外科,床护比为。其次,根据现有岗位和护士数量,以各科室开展正常工作需求为参考,给予各岗位适当的人力配制,全院按照统一的床位数计算,A类岗位床护比较高,B类次之,C类最低,A、B类岗位中的内、外科人力配置也不同。再次,根据省厅对护士分层要求,结合护士能力,参考学历、年限、职称等将一线护士(不包括护士长管理岗位)分为4个层级。在不同的岗位和层级之间设置一定的奖金级差。

1.2.1.2开展绩效考核

制定质量考核细则、晋级标准和岗位说明书。在制定质量考核细则时,主要分加分项和扣分项,加分主要依据省、市表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三基成绩,工作表现突出等方面,扣分细则主要把日常工作质量要求,重点、难点问题列入考核内容,按总分20分计算,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表现,计算奖金考核分,得出每个人的绩效考核奖。

1.2.1.3设置调节基金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细则中设置了调节基金。主要指标为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设置超过或降低一定的比例,给予增减相应的人力,保证工作质量。另外,对在不同岗位上中夜班的护士给予不同的奖励,在C类上一轮中夜班奖励0.5个奖金考核分,B类在C类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差额,A类在B类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差额,提高了上中夜班护士的积极性。

1.2.2评价方法

发放《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502份问卷有患者亲自填写,98份问卷由资料收集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将患者的回答记录在问卷上,问卷当场收回。满意度测量包括21个条目,涵盖7个方面:①入院介绍;②健康教育;③服务礼仪;④基础护理;⑤工作能力;⑥技术操作熟练;⑦工作安排有序。满意者记为1分,反之不得分。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我院自实施岗位管理以来,充分发挥岗位管理的激励作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注重身心护理相结合,极大满足了不同背景患者的各种需求。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前提高,其中患者满意度分值提高较多的是健康教育和服务礼仪。这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层次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加强,患者对护士能够给予的护理有更高的要求。从护理管理的角度,应该制订相关满足患者需求的措施和规范,明确各层级的任务和能力要求,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详细制定提前晋级和降级的条件,激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护理质量推进优质护理,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针对护士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实行量化,打破了原有的护理管理考核模式,让护士感受到多劳多得的好处,体现了评价的公平、公正,实现了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再到感动服务的巨大变化。遇到科室工作繁忙,护士主动加班,缓解了人员紧张的难题,护士个人收入也同步增长。

岗位论文篇7

2电商物流岗位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

岗位论文篇8

“平台”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应用层岗位要求所必备的公共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选定专门化方向做准备的课程。“方向”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操作层岗位要求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应相应的专门化方向,对接操作层具体岗位。“模块”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管理层岗位要求掌握的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体现专门化方向特色及岗位特定技术能力的课程,也是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融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和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的内部联系,我们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群“横向层次、纵向链路”的纵横结合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目标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将实际工作场景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实战”,即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切入点,体现“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的实战教学理念。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时,也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考虑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兼顾电子商务职业技能鉴定;能力目标是理解和掌握网络客服、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执行力、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2.课程体系横向层次结构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横向层次结构是指在课程设置时依据职业岗位群对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分层次递进展开。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横向层次结构分别体现在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中,如图1所示。(1)专业技术能力课程专业技术能力课程是面向职业岗位群,完成电子商务岗位具体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课程的核心是专业技术能力。其结构依层次分为应用层岗位技能课程、操作层岗位技能课程和管理层岗位技能课程。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参见表2。“平台”课程是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应用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低级人才范畴,如前台接待员、办公室文员等。“平台”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通用课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为后续“方向”课程和“模块”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入二年级选定专门化方向提供参考。“方向”课程是指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操作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中级人才范畴,如网络客服专员、网店运营专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站开发员等。“方向”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核心岗位技术课程,以专门化方向技能实训为核心,为保障电子商务企业流畅运转。“模块”课程是指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管理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高级人才范畴,如网络客服主管、网店运营主管、网络营销主管、项目经理等。“模块”课程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提升的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职业能力范围,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领导职能部门发挥其在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角色。(2)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职业素养课程是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之外的综合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职业素养能力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方法能力包括执行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职业素养能力从两方面获得,一是在专业技术能力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能力;二是单独开设职业素养训练课。

3.课程体系纵向链路结构纵向链路结构课程体系针对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中的操作层岗位技能课程,是针对职业核心岗位技能学习和训练的集合。专门化方向群中不同专门化方向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相近或密切相关的若干个技术领域作为专门化方向的职业特定技术,并以链路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链路课程分为核心技能课程实训、岗前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3个阶段,各阶段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知识链接为辅。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现“做中学”;教师在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技术指导,体现“做中教”。核心技能课程实训阶段强调对专门技能进行一定时间和强度的训练,一般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岗前综合实训阶段注重让学生在职业情景中对已掌握的几项技能进行综合应用,体现“实战”教学,该阶段可以在校内实战性实训室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最后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衔接。“教、学、做”一体化纵向链路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或企业实战经验。我们根据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企业实践经验等将专业教师细分为“平台”教师和“专门化方向”教师。“平台”教师主要负责“平台”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教师需了解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中各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各专门化方向课程。“专门化方向”教师主要负责本专门化方向核心技能课程和拓展技能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教师需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电子商务技能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请进来”主要通过聘请电子商务企业专家来校兼职授课;邀请电子商务企业主管或电子商务培训机构高级讲师进校培训专业教师;引进电子商务企业项目或业务,吸收专业教师参与项目运作,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战经验和技能水平。“送出去”主要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如淘宝大学)举办的专业技能培训;选派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学习;抽调教师进入企业工作,直接参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岗位论文篇9

作为窗口单位,收费站面对的对象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社会性。可以说能够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员,与社会的接触面体现广、大、多、繁等特性,所以具有明显的广泛性。

2.代表性

收取公路车辆通行费工作是由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而且是交通部门与社会各界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一个工种,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道德关系到整个交通部门的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严肃性

收取公路车辆通行费并非是个人或集体行为,收取公路车辆通行费的过程也就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规规定的过程,工作稍有偏差,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来不得丝毫马虎和失误。同时也不允许发生破坏收费政策、法规及其权益的行为,这体现了这项工作的严肃性。

4.严格性

设立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站需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收费标准和收费年限需由省级交通、财政、物价部门确定。通行费征收岗位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另外,对于征收范围、征收作业程序、岗位职责及工作纪律也有较为详尽的规定,具有严格性。

5.团队性

公路车辆通行费征收岗位的各项工作是相互协调配合的,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工作岗位人员开展工作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整体大局上来,需牢固树立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发扬团队精神。

6.服务性

公路车辆通行费征收岗位直接或间接与过往车辆的司机、车主进行接触,整个工作过程也就是体现服务的过程。按照规定和要求要实行文明征收,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搞好公路车辆通行费征收岗位的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1.提高认识,正面引导

相关部门要使职工在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明确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和手段,进行经常性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努力使职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职工道德行为的评价和自辨能力。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不良文化理念的隐蔽传播和泛滥,很容易造成职工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人生观的倾斜。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职工思想道德培育的重要性,要引导职工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增强道德鉴别力,从而能够自觉抵制各方面负面因素的影响和侵蚀,进一步强化道德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如利用职工大会、班会例会组织职工学习等活动,引用具体的生活实例,组织锻炼职工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建立网络文明传播机制,开展网络文明风尚传播,倡导职工恪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网页,不制造、传播有害网络信息,坚持“正能量”的传播和引导。

2.率先垂范,树立榜样

相关管理人员和收费站领导的道德水准对周围职工有着示范和引导作用,所以,从领导做起,日常的言行举止都必须严格要求、依法办事、率先垂范,树立学习榜样和典范,影响、教育和带动职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基层所站事务比较繁杂,站领导或相关管理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采取党员挂牌上岗、带班公示监督、“每日评价记录”等形式,用具体工作内容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良好的道德水准,让职工能够感受到榜样的存在和引领。

3.学习典型,借鉴经验

相关管理部门要运用先进模范人物或集体的事迹,对职工进行形象、具体的教育,以生动而直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影响大家。学习和借鉴其他部门或行业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收费站实际及特点,取长补短,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和爱岗敬业精神,使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要善于运用与时俱进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教育和影响职工,组织宣传和学习如郭明义、杨善洲、许振超、闫肃等“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的事迹,经常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提升职工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和有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经验的单位或团体联系、合作,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工作开展形式,努力提高本单位培育职工职业道德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4.因人施教,综合教育

相关管理部门要搞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职工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并根据个体的特征和差异,做好不同类型职工的教育工作。同时,注意运用综合教育手段,把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纪律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由于职工年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对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开展产生一定影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个人谈心、家访、恳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职工的心理动态和思想认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5.扬长“找”短,改进提高

在大力保持和弘扬优良作风和先进思想的同时,领导人员要发动和带领职工积极开展自检自查与互检互查,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原则,寻找和发现差距与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动员会、总结会等,实现有效的改进和提高,使职业道德建设沿着健康、向上和渐进的道路不断发展和加强。

6.深入持久,永葆先进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反复性和艰巨性的工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深入持久、持之以恒,根据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革新教育形式和内容,对职工进行不间断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到与时俱进,毫不松懈,形成长效机制,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向前发展。根据各岗位特点,制定职业道德培育规划,建立道德讲堂,开展道德经典道德箴言诵读或吟诵、交流、比赛等活动,组织爱国歌曲演唱、全民健身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道德建设融入到具体、有形的活动当中。

7.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公路车辆通行费征收岗位的体现,要在职工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和指引职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在单位内部设立崇德修身、向善向上、团结和谐、爱岗敬业的道德宣传牌或温馨提示语,营造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

8.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认同和肯定职工的工作业绩与表现,褒奖先进,表彰典型,让职工体验到自己的工作给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和成就,提升职工的职业态度与责任心,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职工更加热爱工作,培养职工的工作情感与道德修养。通过评选优秀收费员、先进班组、服务标兵、文明员工等方式,激发和鼓励职工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9.与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把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行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窗口”意识、服务意识、形象意识,以文明单位创建和升级活动为契机,以行风建设为载体,努力提高整体及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把职业道德的“无形”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的“有形”当中,树立通行费征收人员的良好形象。积极开展“行业服务年”“、优质服务月”、“学雷锋、树新风”等争先创优活动,将活动情况纳入单位和员工个人考核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把关心员工工作、学习、生活、健康等人文关怀内容纳入管理之中,全面引导和培育职工积极向上、助人为乐、和谐相处的优秀品格和作风。

岗位论文篇10

2.设计能力

因为工程技术人员将来要走上领导岗位,要指导全矿井生产技术管理,矿井不可避免要进行技术改造和一些单体工程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矿井设计或单体工程设计能力。具备设计能力的管理者,才具有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组织生产和管理,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可靠性,减少安全事故,达到安全、高效。因此,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

二、井巷工程教学改革途径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培养采掘工程一线工程师的定位,通过对甘肃省和其他省(市)煤炭企业调研,深化以“岗位技术能”为目标人才教养模式改革,随时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动态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针对煤炭企业单位培养煤矿采掘工程技术员的目标,与煤炭企业合作,围绕以“岗位技术能”为目标的人才教养模式,加强订单培养力度,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加强与煤炭企业订单培养合作的基础上,拓宽与煤炭行业订单培养的合作范围。

2.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一线井巷掘进工程师的岗位技能能力为目标,构建以井巷工程作为支撑的核心课程,进行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共同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1)教学内容的改革。按照煤炭企业生产一线工程师的要求进课程标准的制定,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把专业能力要求标准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去,以适应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符合企业人才需求,按掘进工艺过程进行讲述:①岩石力学物理力学基本性质。使学生掌握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特性,以使学生掌握岩石力学分级方法,为选择合理支护形式奠定基础。②巷道断面设计。在有岩石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巷道断面选型和设计,掌握不同使用功能巷道的断面选择和断面设计方法。③巷道定向。使学生掌握巷道定向的方法,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仪器操作,会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巷道中、腰线的布设,进行正解定向。④钻眼爆破。了解钻眼方法,会进行凿岩机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会进行打眼操作后,就是装药爆破,要了解煤矿炸药的爆破性能、爆破原理和炮眼布置考虑的因素,结合煤矿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进行讲述相关的规定、规范,使学生学会查规程、规范。⑤巷道支护。了解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的特点,以及不同支护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巷道进行支护选择和参考相应资料进行支护参数的计算,使学生有目的地参考相应支护的参考书和资料。⑥装运、岩。掌握装、运岩方法特点和进行相应的装运、岩设备的选择,提高装、运岩效率。⑦施工组织。使各工种互相协助,消除各工程之间的不均衡现象,充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⑧岩巷掘进的通风与安全。简单讲述通风、防尘、防水和安全检查知识,以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进行讲述,而非单纯的理论讲述。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研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课堂设在实验室、工矿企业,通过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①授课时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项目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让每一次课解决一个或一个项目中的子问题,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引导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②教学过程重难点的取舍。对于教材中容易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加强,同时补充新的内容或课外知识。③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把用文字叙述不清的内容采用图片或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强化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④“教、学、做”为一体化。把理论知识融入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为一体,不再是生硬的理论教学,把课堂设在实验室、有条件设在煤矿现场,以工程案例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最后让学生按照已有的知识体系和工程资料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和规程、措施的编制,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课教学改革

根据“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利用实验示范中心平台,扩大实验(实训)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实训)室综合利用率,将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搬到实验(实训)室中进行示例模拟实训教学,如钻眼操作、钻眼设备维修与维护、炮眼布置与总装药连线等在实验室中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②与煤矿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到煤矿企业进行相应岗位进行实习、实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与煤矿企业合作办学,利用煤矿企业的资源和设备,既可节约实习经费,也可增强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③加强煤矿相关技术文件编制实训。以巷道断面设计和掘进作业规程编制来代替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延展教学。通过巷道断面设计的实训,引导学生掌握巷道断面的选择和正确进行断面设计,将来学生到煤矿企业中就可进行巷道、硐室断面设计。通过进行掘进作业规程的编制,这样学生毕业后会进行相应掘进作业规程的编制,既巩固了巷道施工的基本知识,又可使学生以“一线工程师”的角色查规定、规范、标准,使学生养成使用规定、规范、标准的习惯,更早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4.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最好选取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本课程的教学,这样不但有丰富理论知识,还具备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如果没有双师素质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条途径解决:一是本课程专任教师到矿山企业、科研部门进行锻炼,掌握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二是聘请矿山企业、科研部门高技能人才到校兼职授课,以弥补专业老师缺少相应的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经验。5.创新能力培养。当前,随着煤矿的开采,开采深度越来越深,矿山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巷道掘进技术、支护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要求学生根据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合理利用科技成果解决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因此,采矿工程专业掘进技术管理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5]

三、改革成效

1.通过对以岗位技能为目标在井巷工程教学进行改革,形成一套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煤矿行业生产建设急需的实用型、创造型人才。

2.能够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毕业生社会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还可以为其他工科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岗位论文篇11

1.建立严格的变电设备巡查、检查制度

1.1分季节建立严格的变电设备巡查规定

在巡视检查高压设备时,应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高压设备的巡视”的内容是指在运行的状态下,从外观上检查变电所的设备有无异常或隐患,其中包括简单的维护管理。巡视的目的就是确认运行中的设备有无突发性绝缘劣化,有无异物落入,以及有无盗警、火灾、人为破坏和影响周围环境的因素,从而防患于未然。

对35千伏、110千伏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正常巡视检查,每周至少2次,有条件的每天1次,由集控站或操作班负责进行;对220千伏有人值班变电所的正常巡视检查每天2~3次,由变电所值守人员负责进行;夜间熄灯巡视检查每月至少一次,由集控站或操作班负责进行;高峰高温季节应增加巡视检查次数,对于新投设备、存在缺陷设备、保供电时期等,应根据规定进行特巡。

然而在实际的规定制定过程中,由于地方气候差异,应当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增加特定的巡查内容,笔者就四季特点分别介绍需要特殊性巡视的内容。

(1)春季有梅雨季节,常常是绵绵细雨不停,空气潮湿,常容易造成端子箱进水、发生设备污闪。因此在春季巡视应当注意以下内容:连续下雨时,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屋顶,墙壁,有无漏渗水现象,检查端子箱机构箱是否关紧,雨后检查端子箱机构箱是否有进水,对站内原会进水的端子箱和机构箱用防雨罩罩好。同时变电站管理人员应自觉提醒站内值班人员将站内除湿机开启。3月至10月的雷季除每周对避雷器的定期检查,打雷后也应检查避雷器泄露电流,动作次数,并做好记录,确保避雷器的正常工作。

(2)夏季天气炎热,设备容易发热、重载。重点检查充油设备油面是否过高,油温是否超过规定,检查变压器冷却系统,检查开关室,母线室,蓄电池室,排风机等,检查导线是否过松。做好设备迎峰度夏的测温工作,对高负荷设备和过载设备应缩短巡视周期,增加测温次数,对有发热缺陷的设备应及时处理,未处理前应进行跟踪测温。对过载设备应及时汇报调度进行减负荷。加强对空调的巡视,温度统一设定为25℃,发现空调有故障及时汇报处理。

增强值班的力度,特别是做好监盘工作,严格值班纪律,主控制室保证24小时有人监盘,监盘时应加强潮流、主变油温的监视。

(3)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容易发生设备污闪;早晚天气温差大,容易造成设备漏气、渗油。重点检查充油设备油面是否过低,导线是否过紧,接头有无开裂,发热等现象绝缘子有无积雪结冰,管道有无冻裂等现象。加强对充油充气设备的巡视,每天增加跟踪油气设备的压力值的记录任务,夜巡过程中检查设备是否有发生放电打火现象。

许多事故从表面上看都很偶然,其实看似偶然的事故,仔细分析后都会发现发生前也常常有征兆的,而且也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不过事前未引起注意,大家对此视而不见罢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预防,在预防上多花心思,多下工夫,巡视时不走过场,从平安无事中发现安全隐患,并积极消除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人的素质占主导地位,人的行为贯穿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过程和结果,但这些安全意识和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才能得到提高和增强,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1.2变电设备的定期检查

为了使变电设备能够稳定运行,除了每天例行的巡视外,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各种等级的定期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每周的避雷器检查,开关液压油压检查,蓄电池测量等,根据检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做出综合判断,以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

2.加强变电操作员的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

变电操作员是保证变电运行的直接执行者。由于变电运行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所以在变电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变电操作员在执行中发生错误判断而引起误操作、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而造成误动或拒动,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人员操误操作是变电运行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而引起错误操作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精神不集中、缺少安全意识等。因此针对变电操作员的培训工作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个是操作技能培训,重点是加强岗位培训,一个是安全意识教育。

2.1加强岗位培训的具体要求与形式

根据原部颁的《电器生产人员培训制度》的规定:各级电业生产工人必须达到“三熟三能”,“三熟”是:熟悉设备、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职责和制度;值班员的“三能”,能正确的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1)充分利用交接班与当班空余时间,对当值运行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如让运行人员看图纸、绘制直流系统图、对新设备和新工作进行培训。

(2)反事故演习,每月由管理人员设计各种事故,演习过程尽量逼真,让运行人员有紧张感,从而使变电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现场布置、系统联接、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反事故预案。

(3)在换季之初要加强换季的操作技能培训,结合四季特点,日常检修特点和上级下发的安全、业务知识培训指南,将安全知识的培训内容分门别类,提炼重点和精华,打印下发到每一个运行人员,起到强化效果。在培训中摒弃以往“填鸭式”、“囫囵吞枣式”的培训模式,提倡和注重基层各班组的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安全培训模式,从日常维护,倒闸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入手,务求每个运行都学实、学透。

(4)站内管理人员应制定好一年一度的培训计划,严格执行,并进行年度考评。

2.2安全意识教育

人员与环境、设备相比是最活跃的因素,规范人的行为是遏止事故的关键,也是防控的重点。安全意识是运行人员对安全生产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反映。重视安全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结合事故通报和设备异常,举一反三,认真讨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使职工深刻理解“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意义,安全活动的重点放在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事故,特别是重复性事故的发生上,要求发言者必须针对所内的实际和岗位实际。“两票”合格率的考核,不应只采取扣罚的单一方法,而是将查出的问题反馈到运行全体,在班会上总结,让职工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制定注重实效性的安全培训计划,计划的合理性在于求质不求量,培训内容有针对性。

3.多措并举

岗位论文篇12

1.学习场所

课程的学习场所在实训室。通过与我国知名网络安全企业H3C合作,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共建了H3C网络综合实训室,实训室拥有先进和完备的网络安全设备,完全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需要。在学习场所,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2.职业场所

课程的职业场所设在学校网络中心、特长生工作室。利用先进的校园网,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在学校网络中心实施,在网络中心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承担部分校园网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特长生培养是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优秀学生到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为学校师生提供病毒清理、数据恢复等系统安全维护工作。在职业场所,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可以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管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竞赛场所

课程的竞赛场所在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将课程的学习内容以竞赛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共同面对挑战、克服困难,进而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竞赛场所,通过精心设计的比赛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团队意识。

创建“三维一体”的课程支撑平台

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还需有力的支撑平台。“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经过课程建设团队的多年努力,创建了与“三场联动”教学模式相对应的“三维一体”的课程支撑平台。“三维一体”的课程支撑平台包括网络设备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攻防平台。该平台具有自主性、创新性、开放性等特点。

1.网络教学平台

“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教学平台是课程建设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最新的Web技术、多媒体技术开放的一个课程网站,在该平台上除了拥有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料外,还有着丰富的网络安全学习资料、工具、视频,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学习、探讨。

2.网络设备平台

“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网络设备平台包括H3C网络综合实训室的设备和网络中心设备,课程团队教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所有网络安全设备整合成为一个先进的网络安全平台。这个平全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验证自己的各种设计理念,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测试各种网络安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

3.网络攻防平台

与竞赛场所相对应,课程团队与知名安全公司合作,利用多台服务器搭建了一个网络攻防平台,这个平台上所有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均由教师自行设计和部署,并及时更新。平台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任何接入Internet的地点访问这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鼓励学生去挖掘软件漏洞,进而掌握网络安全加固的方法。

基于“三场联动”的网络安全管理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是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从能力所设计的内容范围来看,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网络安全管理岗位有着如下的特点:第一,网络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变化多端,无法及时准确预计;第二,网络安全设备厂商多而杂,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也是多而杂,很难找到一套标准的解决方案;第三,网络安全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综合性强。岗位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网络安全管理职业能力的时候应该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能比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但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大都停留在“说教”层面上,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没有效果。“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设计的“三场联动”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1.学习场所

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侧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快速学习能力、项目控制与管理能力等。

2.职业场所

通过现代师徒制,学生作为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网络安全服务,侧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时间意识。

岗位论文篇13

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关系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规章制度,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也显示出财务会计人员的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水准。?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出纳岗位认知分析。

作为会计术语的出纳,通常是指出纳工作。出纳工作,顾名思义,出即支出,纳即收入。出纳工作是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进进出出的一项工作。具体地讲,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

现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人们最为关心和渴求的一种财富;现金作为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流动性最强、性能最活跃的一种流动资产,可以说谁得到了它,谁就得到了物质财富。所以现金不同于其他资产,在管理和核算上需要有一种极为严密的手续,要有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手段,从而保证其安全完整和不受损失,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和完善现金核算和现金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在核算和管理中要求账钱分管:一部分财会人员(会计员)分管账目(指现金总账,或称总账中的现金科目);一部分财会人员(出纳员)具体分管现金的收、付、存,以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共同管理好现金的核算和管理工作。

从广义上讲,既包括会计部门的出纳工作人员,也包括业务部门的各类收款员(收银员)。收款员(收银员),从其工作内容、方法、要求,以及他们本身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看,与会计部门的专职出纳人员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办理货币资金和各种票据的收入,保证自己经手的货币资金和票据的安全与完整;他们也要填制和审核许多原始凭证;他们同样是直接与货币打交道,除了要有过硬的出纳业务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财经法纪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所不同的是,他们一般工作在经济活动的第一线,各种票据和货币资金的收入,特别是货币资金的收入,通常是由他们转交给专职出纳的;另外,他们的工作过程是收入、保管、核对与上交,一般不专门设置账户进行核算。所以,也可以说,收款员(收银员)是出纳(会计)机构的派出人员,他们是各单位出纳队伍中的一员,他们的工作是整个出纳工作的一部分。出纳业务的管理和出纳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应从广义角度综合考虑。狭义的出纳人员仅指会计部门的出纳人员。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出纳岗位认知分析。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