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公寓管理论文
公寓管理论文篇1

公寓文化内涵是指学生以宿舍为主要空间在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宿舍的设施,布置,管理条例,成员的生活方式,闲暇活动,整体的情况面貌,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构成的动静相融,充满文明、智慧、道德、艺术的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沉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设施以及宿舍环境是宿舍文化的基础;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内容是宿舍文化建设的核心;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执行、落实是宿舍文化的保证。宿舍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运行、发展的整个过程是宿舍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宿舍文化的纽带;而宿舍内具备的良好调适、慰藉功能及心理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宿舍文化以其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大学生开发潜能,全面培养创造思维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机会。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能使大学生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的能使大家学会与他人共处和沟通;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适应环境。在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中,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是核心,而这些显然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价值取向,思想觉悟,活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众所周知,大学校园文化素以人才与知识融合而有别于一般的世俗文化,具有思想活跃,文化品位高等诸多特点,积极、健康、清新、文雅的宿舍文化则是吹起这些功能的强劲东风。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寓文化建设的根基

公寓文化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对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的养成,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以及大学生人生道路的设计与选择,均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时代精神为导向,在学生中确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植入公寓文化中,使之形成主导作用。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也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融合。在公寓管理过程中,通过公寓管理员引导,组建公寓党团活动小组,在公寓文化建设中起着示范带头的积极作用;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发展学生公寓的自我管理组织,发挥这些组织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学生公寓建设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党政思想,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组织学生对社会上、生活中、校园里的一些行为思想或热点进行讨论,或是相互间交流不同的爱情观、价值观,在这些交流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实现自我管理和教育,无疑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公寓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推动公寓文化和校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四、拓宽公寓文化建设的内容

公寓管理论文篇2

2.学生公寓管理队伍建设落后。

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为了节省公寓管理的运行成本,许多高校后勤所聘用的管理人员多是临时工。这些管理员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业务训练,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着一定的困难,对于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各种困难都存在着问题。因此这些管理人员也无法完成对于学生的引导能力。

3.公寓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是所有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就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例如在男生公寓里面谈论的最多的内容基本是各种游戏、休闲酒吧、打牌等,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才会谈论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基本上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部门都只是满足完成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对与学生内部的思想很少进行关注,也很少对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提出各种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最终的结果是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不足,让学生公寓的文化氛围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很难形成对育人有帮组的文化氛围。硬件的设施不够齐全,各类文化活动单一,规章制度和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欠缺,致使学生在公寓中不能明显地感受到和谐健康的公寓文化的熏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和学习风气,进而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二、运用现代物业管理理念进行学生公寓管理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进行课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再教育的一个绝佳的场所,将课堂教育和课后教育结合起来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现代物业管理强调的就是人性化管理,其要求就是为社区内的大众提供全方位的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将现代物业管理运用到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中,可以有效的提供学生公寓的管理质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一)用心将学生公寓打造为学生的“第二个家”

公寓管理论文篇3

一、融合心理学原理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

针对学生公寓这一独特的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服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1、以人为本,遵循认识规律,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

加强学生公寓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并取得实效的基础。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对社会的体验。人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认识都是由社会存在而来,是由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及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形成的观念。当代大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诸多“热点”,在思想上产生迷惘,认识出现多元化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大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大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

2、齐抓共管,适应需要动机,激发人生追求,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运作机制。

需要是人生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主观愿望而进行的行动。当学生入住公寓园区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也应由学校向学生公寓适当转移,以抓好大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及时安排好学生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合理利用好辅导员资源,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优势,将班级建设和管理的中心向公寓倾斜,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了解,了解他的思想状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不难看出,需要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认真解决大学生的需要,以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多种需要,并承认其合理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调节平衡,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实际或者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要以党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加以限制和否定,使学生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抑制。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把学生的知识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为构建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发努力学习上,这会令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通畅。

3、知行合一,实施情感渗透,达到情感的升华,不断完善自身。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以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因素,具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包含着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当前,高校实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涉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内容较少,为“两面人”或是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无意中打开了方便之门。实际上,我们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考核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对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行为表现的测评份量。也可以逐步推行操行量化考核,实行大学生思想品德实践学分制,把测评结果或实践课学分作为入党考核、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助学贷款的重要依据,既有助于规范学生在公寓的行为,又能充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

二、在公寓管理中融入心理学的思想教育模式现实意义

以公寓为管理中心融入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突出了思想教育在公寓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融入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了单一管理对学生心理认识不足的弊病,有效地配合了学生活动的开展,深化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效果,有力促进了学生工作的发展。突出效果有:

1、信息反馈速度快。在以辅导员为管理高端的管理模式下,所有的信息流动是以金字塔式的发散传递,强化了信息传递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畅通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通道,明确了个人在传递链的主体性和所要承担的责任,提高了上传下达的效率和准确性,克服了以往权责不明,学生相互推委的弊端,从而使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深入公寓。

2、遵循心理规律,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使得公寓的管理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更加透明化和服务化,形成了寝室有思想堡垒,自我管理有相互制约和监督作用,有力地带动了寝室的整体工作,使学生管理者即时了解隐患存在和发展的状况,从而为科学地处理事故隐患,将事故的隐患及时地消灭在萌芽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的防范时间。

3、思想优势明显,工作易到位。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主要责任,决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更不能削弱甚至放弃管理。使学生工作的开展既有安排布置的统一又有思想上的积极动员,有效地使学生工作深入到同学们中去,活动的开展也丰富和有意义,从而降低了学生管理者的工作难度,为形成集体凝聚力和工作上的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以公寓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得到彰显。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推进,原有的班集体概念正在不断淡化,因此合适的思想教育模式对于推进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集体意识,深化学生主体地位,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学生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地深入到与学生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生公寓,不仅使学生管理者更加高效快捷地管理学生,更使思想工作的阵地转移到学生生活的核心地带,为学生管理的细致化、深入化、层次化作了良好的铺垫。尽管其存在有形式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但对于正在发展中的高校来说,不失为是一条有效途径。以公寓管理为中心地位融入心理学的高校思想工作模式始终是学生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不论改革怎样发展,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不能社会化,因此从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我们应当在创新与稳定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

公寓管理论文篇4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是遵循大学生教育规律和成人成才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校园文化教育工作实效的有意义探索。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1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通常是指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服务或结构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项目侧重于过程。一个项目通常包括三个因素:确定的目标、明确的开始与结束时间、既定的预算。

项目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科学,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科学管理方式。它以系统论为指导,以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实现项目全过程的总和动态管理,从而有效完成项目任务。[1]项目管理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可以更好地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难,最大程度地优化所需资源配置,做到项目在特定的范围、有限的时间、预定的成本及质量之间的相对平衡。

1.2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指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形成、体现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伴随大学生思想、认知、性格、追求的不断碰撞、磨合直至互相融合,最终形成极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2]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是依托学生公寓这一载体免费论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的一次性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起止时间明确、参与对象明确、活动预算简单等特点。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指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各项具体活动视为一个个项目,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对具体活动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以具体的项目带动物力、人力方面的资源整合,通过建立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控制、收尾、考核评估的管理体系,增强校园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工作运行模式。具体而言,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处作为学生公寓主管部门,在制定学生公寓文化教育工作计划时进行项目统筹规划,提出总体要求,实施目标化管理,建立文化活动时间安排表,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采取招投标制度进行立项操作,通过公平竞争、公开评审,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目标到位、责任到人。

1.3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意义

将项目管理引入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管理,有利于优化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管理,充分调动大学生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校园文化真正地走到大学生生活中去,增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几年来,莆田学院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中也尝试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如每年一届学生公寓文化节就是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作中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成功案例。通过组织“好学风”优秀宿舍评选大赛、“宿舍文化风尚大赛”、“寝室舍标设计大赛”、“安全知识知多少”之社区安全教育主题海报设计大赛、“迎奥运、树新风”之社区文明标语征集大赛、“节约我先行”之社区节能宿舍评选大赛等活动,运用项目管理的目标导向、过程控制、团队激励、绩效评估等专业理论,充分利用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做到责任到人、专款专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流程

2.1酝酿准备阶段

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作为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牵头组织实施,专家组经过调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总体构想,明确教育总体目标,确立正确导向。其次免费论文,进行目标任务分解。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任务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选择适合项目化管理的任务,确定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制定并公布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的申报指南,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公寓文化活动方案,营造“人人可以申报,人人可以参与”的氛围。。

2.2项目申报与审批

在立项通知公布之后,申报活动的学生团体必须在了解学校的情况以及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各项具体规定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学生的活动意向和需求、活动场地情况,并对活动的开展时间、地点、规模、主题、内容、形式作出详细的计划或实施方案,在充分论证之后向学生工作处投递活动计划书,参与项目申报。活动计划书须体现时代特色,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对广大学生具有吸引力,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一定的校园影响力。

在审批环节中,由学生工作处统一组织活动立项评审,对所有活动项目计划书的可行性、影响力、内容、活动形式、安全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保证审批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立项。

2.3项目实施与监控

项目实施与监控是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主体部分。通过审核的立项活动项目,由学生工作处与活动主要负责人签订《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立项协议书》,以协议书的方式确保活动任务的正常开展和配套经费的及时落实。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立项的计划书不得擅自改变,在活动的实施阶段,学生工作处组织立项活动督查小组对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及督导,检查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及活动组织者是否按照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进度是否符合计划的要求,活动经费是否合理使用。学生工作处对活动项目进行中期评测,如发现活动项目负责人未按计划开展活动,或是活动方案执行难度大,或是活动经费不合理使用,则可以中指活动项目的实施,停止拨款、撤销立项的处理,做到尽量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2.4项目验收与评价

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与传统活动管理方式的最重要区别之处就在于活动项目的验收与评价环节。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运行结束之后,活动项目负责人应做好活动项目的工作总结,全面总结出活动的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向学生工作处提交文本材、图片、DV等多种形式的资料,积极配合学生工作处进行活动项目的审核与验收工作。学生工作处组织验收专家组对活动项目进行全面的、最终的评审和反馈,根据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成效、影响力等,评选出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精品项目、优秀项目、合格项目以及不合格项目;同时对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次该负责人或团体申报立项的参考指标。

项目验收结束后,学生工作处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免费论文,及时兑现奖励和处罚,及时表扬和奖励开展得好的活动项目;批评不合格项目的负责人及申报团队。活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宣传,可在校内媒体中开辟学生公寓文化活动专栏,广泛交流活动项目开展的经验,也可对成功的活动项目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推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3.1坚持资源整合原则

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常常出现部门之间、院系之间各自规划,各行其事,未能形成有效的“齐抓共管”的局面,资源整合也无法得到实现。在有限的资源得不到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重复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化解项目矛盾与冲突,提高项目资源利用效率。[3]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深入调研,精心规划,围绕大学生的成人成才需要科学设置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总目标,完善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具体项目的申报指南,严把活动立项审批关,对申报的同类相似的活动项目,采取合并立项的方法,倡导竞争与合作,避免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重复开展的情况出现,有效地整合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去达到最好的效果。

3.2坚持强化负责人责任原则

立项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过程中能否按计划开展,人力物力是否到位、经费是否合理使用,这些都与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活动项目通过立项之后,倘若项目管理部门放开初期管理,项目负责人责任心不够,待到活动中后期才开始管理,则会延误了活动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活动效果可想而知。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如何提高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如何变活动项目负责人的被动管理为积极管理?总的来说,只有坚持强化负责人责任原则,加强负责人的项目管理技能和经验培训,结合往届优秀项目案例,培养负责人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策划、组织、公关等方面的能力,强调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宣传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的规则和实施办法免费论文,以及项目成果的鉴定办法和具体标准。通过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促使项目负责人在通过立项审批时,能够明确其工作职责,能按照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的具体要求,及时着手开展工作,如进行活动人员安排、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协调解决活动场地的使用问题、合理安排经费预算等等。在项目的实施与监控环节,通过立项活动督查小组的不定期抽查与督导,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进度意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加强,有利于项目负责人有效地、保质保量地开展活动。

3.3坚持过程监督原则

在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监督是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实施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应坚持过程监督原则。学生公寓文化立项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给予重视和监督,任何一个环节的完成情况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完成,进而导致整个活动项目无法按时保质完成。项目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有立项活动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和督导,与活动项目团队进行有效沟通,直观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意见,协助解决问题。

项目管理应用到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管理中,实现了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的具体实践,搭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平台,激发大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卫兵,王务均.大学生廉洁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运行机制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

[2]刘建荣.探索公寓文化建设途径,强化公寓文化功能[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

公寓管理论文篇5

(一)公寓管理工作并未得到学生的认可

公寓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高校的学生展开的,学生的反应直接的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展开。但是,在一些高校中,学生们并不是十分认同公寓的管理模式,对于寝室的管理人员总是另眼相待,很多学生会认为,管理人员与自己学习的提高并无直接联系,这些管理人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他们往往会认为管理人员是约束自己生活习惯的人,很难在心理上认同他们的管理工作。对于负责学生公寓中卫生和安全工作的人,由于他们大多是下岗工人、失业人员或是退休工人,所以在一般意义上讲,学生对于他们的管理就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在大学生的公寓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公寓管理的展开。在学生公寓中的工作人员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公寓的管理人员和公寓中的工作人员。公寓中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有着很大的差异。管理人员是指,学校通过公开的招聘或者统一的考试,招录进来的管理者。而对于公寓中的工作人员而言,就是指从事保洁工作、维修工作的人员。这两者之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着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及时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定期的组织培训,通过学习加强公寓的管理工作。

(三)制度化的管理出现了一些弊端

在一些高校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学校在管理方法上仍然采用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手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公寓的管理理念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管理工作不仅仅限制于是安全、卫生的管理。由于网络的出现,对公寓的管理就出现了新的要求。怎样避免网络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也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一些制度化的管理措施在管理过程中很难实现人性化。所以,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 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方法探究

(一)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在学生公寓的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个性鲜明、感情丰富。为学生们提供方便、温馨的管理,从多角度深入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加强与学生的相互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加强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于学校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培训,不断增强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努力的实现人性化的管理,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在进行高校的公寓管理模式的改革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率的工作形式,可以通过激励方案,建立起科学的管理目标,让公寓的管理工作得到切实有效地发展。同时还要解决管理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从根本上考虑管理人员的利益。学校还可以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建立学生管理模式和学校管理两种模式。学生毕竟是学校的主体,而学生对学生进行管理,可以很好的进行协调,彼此之间更能相互理解。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根本上解决管理问题。

(三)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

通过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鼓励学生的学习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并弥补制度化给管理工作带来的弊端。完善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可以从三方面考虑,首先,要以文化的建设为管理工作的保障,建立完善、健全的工作制度,可以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也可开展规范化的工作教育。其次,可以通过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结合,加大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同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最后,可以对于一些文化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合理的进行文化的建设,在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的同时,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好生活。

(四)加强驻派工作

在完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可以选取一些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公寓管理工作的辅助人员,帮助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让辅导员入住学生的公寓,不仅可以全面的了解学生信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还可以提高学生公寓内紧急情况的处理情况,以此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遵规守纪,维持正常的校园生活。

公寓管理论文篇6

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必要区域,是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与发展,其教育功能日趋显著,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切实与社会化改革同步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和谐公寓,使公寓工作取得社会承认,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内容辨析

1、公寓管理部门经济利益与教育责任之间的冲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许多后勤服务项目都是有偿的,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经济压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了矛盾和抵触情绪。学生在公寓接触到的大多是商品化的物和服务,为他们提供这些物和服务的人,因受到企业经营思想的熏陶,平等交换的观念较深,对学生公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自身服务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片面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得,从而加深了学生的不满情绪。

按照企业制度进行运作的学生公寓管理部门,遵循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获得经济利益是不可置否的。但处于学校内部的公寓管理部门,是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推卸其应担负的教育责任。高校后勤服务兼备教育与经济双重性,它应当同时遵循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过去只承认其教育属性,而否认其经济属性,是不够准确的。而现在过度强调其经济性,也有失偏颇。公寓管理部门应在其经济利益与教育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正确体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又有利于后勤实体的壮大发展。

2、公寓管理制度与学生认同度之间的冲突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但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从内容方面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而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在公寓管理过程中,老师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执行和服从,学生难以得到思想认同与行动接受。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缺少了人性化和权利性。因此,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前公寓管理的实际工作,加紧研究和修订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来保障学生公寓的生活安全、有序、健康、和谐,保证校园一方平安。

3、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心理成熟度之间的冲突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职院校建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公寓管理机构,意在引导、吸引学生参与学生公寓管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自律性不够强、宿管会干部享受待遇不高、工作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部分参与管理宿舍的学生参与面都是很窄的,在参与内容上仅限于劳动力型、低层次的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4、公寓管理人员低素质与学生高要求之间的冲突

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年龄老化,多数人没有受过较正规的专业培训,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危机感不强,缺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造成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与当代大学生高要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塑管队伍的素质高低、服务态度优劣,直接影响着宿管工作的质量。公寓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是公寓管理工作做好的前提和基础。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因此注重提升公寓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做好学生思想的能力,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取得双方的互相信任,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要求,才是做好公寓管理

5、公寓文化建设的滞后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之间的冲突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高校公寓管理部门不能只满足于完成事务性工作,而忽视广大学生在公寓内的思想动态,对公寓主流文化把握不够,对学生思想的正面引导也缺乏力度,从而使学生公寓文化易偏离正常的轨道。学生在经济上,贫富悬殊加剧,在校消费走向多元需求;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无视集体和团体利益;生活中,在公寓内酗酒,通宵上网,言行粗俗等等问题。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突出地显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进学生公寓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和谐的公寓文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已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对策

1、健全公寓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基础工程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实施的依据,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和缺陷;从内容上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执行和服从,学生难以得到思想上的认同与行动上接受,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结合高校实际顺应时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及时修订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住校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管理规定;二是公寓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制度即内部管理制度;两者都必须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育人的功能,做到密而不死,疏而不漏。

建立、健全学生公寓各项规章制度是落实学生公寓环境育人工作和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基础,从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明确相关部门及个人的岗位职责、权限,完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以及纠正、预防措施等控制程序,确保学生公寓管理 “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2、建立公寓高素质管理队伍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力量保障

学生公寓配备的管理、服务人员这支队伍是直接面对学生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使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行其责。

第一条主线是公寓辅导员队伍。公寓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制定出学生公寓辅导员考核办法,定期召开会议,严格考核。公开评选“十佳公寓辅导员”,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

第二条主线是公寓楼管员队伍。楼管员以前的工作经历差异性大,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楼管员素质的高低对学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他们进行培训应该作为日常工作长抓不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完善这支队伍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强调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三条主线是公寓自律组织队伍。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学生公寓自律组织是一个学生群众组织,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定期进行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提升自律组织文化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公寓自律组织的工作热情,使之更好的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3、推进公寓内涵建设工作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工作重点

一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任务。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着重点。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良好的公寓文化能更好的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能调动每位大学生和公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公寓文化活动及公寓园区的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来感染学生和公寓员工的情绪、陶冶学生和公寓员工的情操。如建设有特色的主题走廊文化;建立学生活动室,实现活动的品牌化,以推动学校整体学生公寓水平向高层面提升。

二是节约型公寓建设任务。在学生公寓内要积极倡导建设节约文化、节约文明新风尚。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公物非自然损坏的审核及赔偿;推进水电智能化系统革新,实行定额供给,超额付费的管理模式;把节约纳入到相关考核和奖励机制中;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内容纳入到学生行为守则和德育考核之中。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进“进公寓”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的党建和团建工作,积极落实“党员先进性建设工程”,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推进学生公寓党建步伐;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舍长进行分年级、分主题轮流培训,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广大同学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考研就业向导、人际关系开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平台。

四是建设学习型公寓任务。作为公寓管理者,我们要树立“以育人为己任,努力创建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的公寓环境。在公寓成立以宿舍为单位的理论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自律组织在学生公寓开展“一周一演讲活动”、“日日练书法”、“寝室手抄报”、“周末谈理论活动”等拓宽知识面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专业社团在学生公寓开展“公寓集体晨读”、“睡前你问我答”、“今日计算机”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专业成果;充分利用公寓楼上的活动室建设学习室、读书室、阅览室等学习场所,彰显“宿舍文化铺就成才路”文化内涵,把学生公寓建设成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坚强阵地。

 

公寓管理论文篇7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发展状况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把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作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①各级部门对学生公寓管理关注程度的提高,使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社会进步的需要。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人们开始追求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也需要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居住环境。这就对公寓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其次,学校发展的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品牌形象是高职院校赢得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大学生公寓管理力度能够为学生提供舒适、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保障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增加毕业生就业率,有效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进而促进学校招生人数的扩大,使学校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最后,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又包括心理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既包括高中毕业生,又包括初中毕业生。面对新环境,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上出现的不同问题需要在公寓管理中为其提供解决方法。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学生公寓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阵地,特别是学生公寓在养成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及健康心理培养等方面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但是随着新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呈现出以下不足: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不够宽广。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是在公寓里度过的,在这里学生可以表达个人真实的情感,显露各种生活习惯。但是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仅把学生公寓管理看作是简单的学生生活问题。思政教育在课堂的传统方式让教师很难从整体和宏观上把握学生行为特点和思想动态,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第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完善的具有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但在实际公寓管理中,管理者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学生难以得到思想认同。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缺少人性化元素。第三,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力量较小,学生干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职院校建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公寓管理机构,旨在引导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但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自律性不够强、工作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部分参与公寓管理的学生干部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从学生参与管理的数量和管理效果来看不尽如人意。第四,公寓文化缺少引导力度。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一些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和公寓管理者往往忽视公寓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公寓缺少文化气息而略显呆板。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了解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继而从学生的需求着手对学生公寓进行有效管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我们如何在公寓范围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包括: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旦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广泛应用为在学校公寓管理中运用提供可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提出后的几十年间已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就为我们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尝试提供了可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从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根据需要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激发人的潜能的一种理论。他坚信在满足前几个层级不同的需要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达到自我实现的,即大部分人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如何保障前几个层次的需要成为达到自我实现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需要层次理论和学生公寓管理中的统一

在现代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已经从以往那种只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改变成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发展的管理模式。对学生公寓管理而言,这种管理模式显得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其职业学习的特点需要学校重视人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正是以人为本。这种内在的统一实现了这种理论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应用可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首要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它包括基本的吃、穿、住、行的需要。对于学生公寓管理者而言,这种需要是保证学生安心学习的前提条件。提供舒适的学生休息场所是学生公寓管理的第一位工作。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第二层级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既包括物质上的可以看得到的安全,又包括心理上的看不见的安全。在学生公寓中,物质上的安全包括水、电等各种设施的安全。设施安全是检验公寓管理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各种设施的安全性能是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心理上的安全感也是学生公寓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拥有心理安全感是对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认可和信任。公寓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每个学生确立这种安全感。归属感是安全感的深化和升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结束初、高中的学业来到新学校后,难免会对陌生环境产生距离感。这时,他们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也是最强烈的。他们渴望在学生公寓里找到家的感觉。这种归属感是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之间在互动、了解之后共同建立起来的。一旦学生拥有这种归属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这种需要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前几种需要的升级也是为后两种需要的实现提供土壤。尊重的需要对于青春期的学生尤其重要。他们正处于青春的转折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变化需要引起家长、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对他们思想观念的认可被认为是得到尊重。在公寓管理中,有必要把学生当作自我管理者而不是被管理者来对待。这就需要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寓管理中来,倾听他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完善公寓管理。自我实现是最高等级的需要。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也阐述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层级。四五十岁的人,由于其阅历的丰富和心态的平和,更容易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暂时还没有这个需要,但是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管理者和公寓辅导员可以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在满足前几个层级需要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更早地拥有这种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是一项复杂、费心费力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全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的正常运转。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正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以往学生公寓管理中的难题,不断完善现有公寓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注释:

①省略/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548.htm.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华夏出版社,1987.

公寓管理论文篇8

摘要: 高校公寓管理作为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点,一直以来便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高校公寓管理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国内高校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高校公寓管理模式的研究方面,提出了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学生参与公寓管理模式、管理、育人相结合模式、公寓管理规范化与安全化以及“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等。

Abstract: Apartment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key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task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d the apartment manage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studied the problems in apartment management for the domestic university. In the aspects of studying apartment management, the paper proposed construction of a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apartment management with student’s participation, the model combined management with educating people, standardization and security of apartment management and the "trinity" management mode.

关键词: 公寓管理 三位一体 管理模式

Key words: apartment management; trinity; 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23-01

0引言

1999年国家开始对高校实行扩招,导致大多数高校招生规模空前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的结果是学校需要配套增加足够多的公寓以满足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同时,随着民办高校的异军突起,更多的高中生可以走进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部分生源的增加也使得民办高校的公寓数量急剧增加。因此,无论是传统的普通高校还是新兴的民办高校,作为学校后勤保障机构和管理人员都必须将公寓的管理纳入正规化管理中。

1高校公寓管理模式探析

1.1 加强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公寓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学生管理的重要组织保证,公寓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是影响学生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国外高校中从事高校公寓管理者通常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硕士或博士学位。例如:美国各州都有一所大学设有高等教育行政专业,用来培养学生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些管理的高层次人才提高了管理的专业化水平[8]。我国在高校公寓管理方面需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思想,使得我国的高校公寓管理队伍改变过去将学生管理作为一种经历而不是一种职业的错误认识,走向专业化。在学生公寓社会化改革中,应找寻一条能够吸引高学历管理人员的路子,提升学生公寓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1.2 学生参与公寓管理模式学生参与公寓管理,既是育人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一方面解决了在校的伙食费和房租费等开支,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公寓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拓宽在学生公寓或宿舍中让学生勤工俭学的渠道,是一种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有效途径。他们来自学生中间,可以及时地把学生在宿舍的表现向学校的有关教师反映,也可以把学生的心声带给公寓管理者,可以为学生排扰解难,防止矛盾激化。可以配合学校和公寓管理中心做好学生宿舍的管理秩序、安全卫生、寝室文明、文体活动等工作,起到桥梁作用。除了发挥学生的管理作用外,还要促进他们不断地鞭策自己,起到带头作用。只要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公寓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下去。

1.3 公寓管理职能转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学分制逐步实施以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学生越发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传统的行政化管理不再适合于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转变方式方法,减少指令性管理,强化服务性管理职能。

1.4 管理、育人相结合模式该模式实施较好的英国,其教职员负责监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解决冲突并上传下达学生提出的问题。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和有教养的人。其导师与学生同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还指导学生修养之法。师生潜移默化的成为了良师益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修养。这种公寓中实施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与育人高度结合,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5 公寓管理规范化与安全化良好的公寓管理模式必然要求有科学、严格的法规制度和管理措施作保障。建立健全学生综合测评机制,把对学生在公寓内的综合表现的考核结果纳入到学生年度综合测评内容。对于公寓管理者和员工实行员工打卡制度,规范劳动用工,完善了公寓中心原有规章制度,做到公寓管理规范化[1]。

高校公寓是人群密集场所,也是最易发生安全性问题的场所。公寓管理中应加强公寓安全管理,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学生的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因此,公寓管理中心要不断健全防火安全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违章用电等危险行为。建立夜间巡查制度,大宗物品进出楼登记制度。

1.6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校学生会、学生公寓管理科、学生公寓团工委应该联合起来一起负责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从而体现“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2]。在学生公寓管理科的管理下,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学生公寓区内的公益活动,及时、准确地将学生的意见、建议转达到有关部门,起到学生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配合学生公寓团工委、学生会和公寓管理科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考评工作。

2结论

本文从国内外高校公寓管理情况入手,分析了国内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高校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高校公寓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部分想法和建议。高校公寓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管理者需要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实际工作。需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公寓管理面临的新环境,在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情况下,研究适应新形势、新问题的管理模式。高校公寓管理工作会不断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校公寓管理模式必将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公寓管理论文篇9

一 群体传播与文化公寓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告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别人与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就必须了解人是如何相互建立联系。

伴随着高校教学管理学分制的盛行,课堂、班级的群体关系正在弱化,学生间最易建立联系、人际互动最频繁的地方便是公寓,可以说,在校园生活中,公寓是最具传播特质的公共场所。“公寓”的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旧时租期较长、房租按月计算的旅馆,居住人多为求学或谋事者。多为楼房建筑,成套房间,设备较好,并可供多人居住的公共寓所”。公寓的公共居住属性也必然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或以文化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

居住在公寓内的学生是具有群体特质的,有特定的共同目标(生活在公寓)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公寓(学生)的“群体传播”特质体现在以下几个要素中:(1)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关心的事项,在公寓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能够在公寓美好生活,这就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2)成员间相互协作,为更好的生活贡献力量的动机;(3)群体与成员(公寓管理人员与学生),成员与成员(学生与学生)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除此之外,公寓(学生)的“群体传播”还易于形成“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成员的共有意识主要分为:(1)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公寓的管理制度、文化风尚或寝室的室风室训等。(2)群体感情,室友间、生活区邻友间的个人情感或群体成员主观境界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通过公寓的文化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公寓群体生活所产生的认同感。

文化公寓是一种广义的、深层次的公寓文化,文化公寓的内涵,不仅包含狭义的公寓文化即公寓文化活动,而且也内在于公寓内的内涵、制度、环境、行为活动之中。可以说,文化公寓是通过公寓文化不断内化为大学生行为素质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所形成的充满活力、创造力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环境,是一种全新的公寓文化观。如果说文化公寓是传播活动的载体,那么公寓文化是该传播活动的内容,公寓的群体传播产生公寓文化,公寓文化反作用于群体传播,两者相互影响。

二 文化公寓的育人作用

如果说个体出生、成长、受教育的初期场所是家庭的话,那么进入大学之后,最重要的育人场所就是校园(公寓)。在大学期间,文化公寓作为一种全新的群体生活空间,是介于“家庭”“校园”“社会”之间的特殊地带。文化公寓如何影响人才培养,作用于德育教育,笔者总结其四大作用。

文化公寓是社会育人的重要平台。公寓(群体)是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生活习惯、理想信念、道德风尚等公寓文化的精神元素,内化于个体之中,并决定学生的行为选择。将自己归属于公寓(群体)内,按照公寓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可以防止社会孤立和越轨行为,影响约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化公寓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教育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以文化人”。教育和文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出有高尚灵魂、有健康人格的人。社会转型时期,新媒体的兴起,“90后”大W生有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公寓文化育人契合教育回归人文的本质特征,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丰富实践成果及意义。

文化公寓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公寓文化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公寓是群体居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大学生会顺应时代的处境和社会信念,去调整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改造和创新文化,创新个体的生活。在公寓文化活动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意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化公寓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公寓生活有别于家庭生活的最重要的特征便是不以血缘,而是通过社交进行的群体生活。通过个人和(公寓)群体的一体化,通过与有着共同关心共同爱好的其他成员交流信息和经验,最大程度地丰富自己,多姿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承载起文化公寓育人中社交娱乐的功能。

三 传播学理论对文化公寓建设路径的启发与创新

笔者列举传播学中的四大理论“符号互动”“意见领袖”“把关人”“使用与满足”,结合公寓文化的四大部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探索文化公寓建设的创新性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公寓物质文化建设的路径

公寓物质文化是公寓文化中最直观、表层的体现,是公寓文化的“物化层”。指公寓区域硬件设施环境。

公寓物质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寓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如一些学校的公寓所处校园内,而有一些则所处校园外,如高教园区中的公寓,往往是几个学校的学生同住一个公寓区域内,并依托社会化的运作和管理。(2)公寓的功能区块规划及其建筑风格,如公寓区内设立篮球场、体育馆、创业园等功能性区块,并在公寓建筑风格上和绿化景观上反映公寓的文化特色。(3)公寓寝室的内部环境及设施配置上,也体现出公寓文化的价值追求。

“符号互动”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H.Mead)创立,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在符号互动理论中,符号是基本的概念。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

一定的情境也具有符号的意义。比如中国人常说“红白喜事”,红色代表吉祥,于是婚礼的现场会被布置的红火热闹。通过符号或象征意义进行社会互动,传达了各种意义,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变化。通过“符号互动”理论可知,公寓中的任何环境、布景、物品都可以被看成为具有“意义”的符号。学生们通过符号所呈现的意义,进行认知和互动。

要注重公寓文化长廊的建设,在公寓环境中设立更丰富的“符号”,进行意义和价值观的传播与互动。(1)建设公寓“移动校史馆、博物馆”,加强校史、院史、公寓变迁史、与专业相关的文化(如中医药文化)等内容的介绍和宣传,通过展示峥嵘岁月和历史变迁,增强学生们对校、院、公寓、专业的认同和热爱。(2)建设公寓“园丁风采墙”,加强公寓辅导员、学院老师等育人风采的展示,增进师生之情,倡导“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3)建设公寓“榜样力量秀”,发挥优秀学长学姐的同辈力量,利用杰出校友院友资源,将学院和学校在学业、竞赛、公益、学生工作、创业等表现突出的学子进行榜样宣传,鼓励学生找准方向,激励成长成才。(4)建设公寓“漂流图书屋”,将阅读和学习深入到公寓文化中去,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基于“意见领袖”理论的公寓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径

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公寓文化建设的关键,属于深层次的文化。公寓的精神文化包括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它与物质、行为、制度文化相互交叉渗透,成为完整的体系。

“意见领袖”最早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选民投票意向的实证报告《人民的选择》提出,那些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随后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中,概括出了“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1)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可以说,意见领袖就是生活中我们所了解和熟悉,或是以往有过类似的身份和经历的人,因此意见和观点具有说服力。(2)意见领袖不集中与特定阶层和群体,可以说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主要看影响领域的范围。(4)意见领袖的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信息量大。通过“意见领袖”理论可知,公寓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意见领袖”为抓手,积极提升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发挥“意见领袖”在公寓育人体系上的重要作用,创新和发展“寝室联系制度”。(1)建立“室友伴”计划,发挥同辈支持作用,由高年级学生党员、优秀学生作为新生寝室的联系人、文明寝室的指导员、专业学习的领航员,带领新生将公寓打造成理想信念教育、党建育人、文化建设和学业学术交流的阵地。(2)举办“寝你来作客”活动,牵引各类师友资源,走进每一个学生寝室进行讲座。与传统意义上,受众人数众多的讲座不同,该活动的传播更像是人际传播,受众变少,受众得到的关注度更高,互动性更强,传播效果更好。把知识传授从课堂、实验室延伸到学生寝室,把学术、文化讲座从报告厅延伸到学生寝室,把散落在校园内社会中的“意见领袖”请到学生的“家”里,通过寝室成长导师与学生分享,带去了真诚的思想、真切的见解和真实的人生,有效推进育人工作向公寓延伸。

(三)基于“把关人”理论的公寓制度文化建设的路径

公寓的制度文化是通过实际需要和长期积淀创造出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并对生活在公寓区的师生起到约束和管理作用,制度文化是公寓的规章、行政、道德和习惯层面上的表现,它既是在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文字中呈现,也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体现。

“把关人”理论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卢因提出,1947年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再次论述了这个问题,认为群体生活中存在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提出了针对新闻素材的“把关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成了一道“关口”,而通过“把关者”关口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的少数而已。正如卢因所说有群体生活,就有把关人。属于群体的本质特征:(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共同的利益、关心、兴趣等而集合在一起;(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可以说,公寓生活满足群体生活的特征,公寓制度文化就是公寓生活的“把关人”。

要认识“把关人”理论在公寓制度建设上的重要作用,设计更加人性化的制度,以规服人。比如公寓的安全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通过管理员检查等方式也未必能完全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制度建设上要积极创新,建立用电安全追踪的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数据挖掘,追踪学生的用电轨迹,提升制度的有效性。

(四)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公寓行为文化建设的路径

校园行为文化是表层性的文化,是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精神信仰、生活模式、价值追求、处事风格、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等体现出来的文化,换句话说,它是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为学校发展和文化繁s所贡献的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性活动,是文化形态的总和。校园行为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动态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行为是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在传播学理论中研究受众心理和受众行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正好可以为公寓“行为文化”探索带来全新的视角。“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源于20世纪40年代,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将“公寓生活”作为一种“媒介接触活动”,而每一个入住公寓的学生作为“受众”,把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考量公寓文化活动的影响及效果的评价标准。需求本身是具有选择性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选择他们想要的活动或方式,而选择本身又体现了“能动性”。

要充分借鉴“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公寓文化建设中,以生为本,民主管理,满足需求,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大潜能。(1)加强学生主体性作用,正确认识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放权于学生,通过公寓研讨会、公寓开放日等形式满足大学生在公寓生活方面诉求渠道并保证其畅通性,通过公寓文化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2)加强公寓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建立楼名、楼训、室训等,选拔优秀学子作为公寓形象代言人,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凝聚力和荣誉感。(3)加强新媒体等网络媒介的公寓文化布局。设立富有特色的微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寓文化推广和宣传路径。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北京商务印刷馆,

2005.

[2]李梅,薛颖.“90”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析[J].河北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3]汪润.高校学生公寓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丁笑生.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92.

公寓管理论文篇10

一、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扩招后在校生人数激增,而据调查,目前高校学生全天时间的60%左右在公寓度过,学生公寓管理难度增加;公寓内缺乏文化环境和育人环境,学生在公寓内的学习氛围差,各类活动的文化品味低,部分学生晚上休息时间不能自控,严重影响正常学习。而高校学生公寓长期沿用后勤部门承担物业服务,学工部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模式,此模式弱化了公寓的育人功能,缺少事前预防、过程控制和事后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用正确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并引导学生,弥补现有思想政治工作时空的不足,营造积极向上的公寓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来看,目前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不够深入,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

目前,各高校基本都选派优秀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但公寓辅导员除了上课,还得处理学生的有关事务,真正在公寓的时间有限,从而入住公寓的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并不多,导致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谁是公寓辅导员,哪些事情应找公寓辅导员。长期以来,学生始终是被管理的对象,存在着管理人员说了算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后,虽然也成立了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参与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地位认识不足,学生通过参与管理实现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2.公寓思想政治工作忽视公寓文化的潜在功能。

公寓文化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由学生公寓管理者、服务者和大学生共同参与并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文明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公寓的文化氛围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多数高校虽然在学生公寓设立了宣传橱窗、报栏,开展了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但并没切实把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实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重要内容。

3.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式、方法落后,与宿舍管理员联系不够紧密。

多数高校选派辅导员进住学生公寓,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不要使用大功率电器等),方法单一、手段落后,老师、学生缺少双向交流,不能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另外,公寓思想政治工作和宿管工作由于主管部门不同、工作侧重点不同,相互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这种管理体制弱化了育人功能,使教育与管理脱节。

4.扩招、公寓后勤化带来的一些其他问题。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协调等能力相对较弱;另外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又使得大学生们生活在相对集中的空间,这就容易引发集群行为。某高校学生曾因对食堂饭菜不满,而引发了一次大学生集群行为:集体不到食堂吃饭,在宿舍大声叫喊,向宿舍楼下摔东西,在网上发表恶意帖子,等等,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秩序,影响了校园的稳定。显然,对于此类突发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还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

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宽带网络进入学生公寓,应该说在信息化时代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却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来学习,而是沉浸在网络游戏影视网站中,置学业于不顾(我就曾遇到一位2010届新生,沉浸在网游中,第一学期挂7门功课),这个问题恐怕不是学校管理者和家长起初所能想到的。

二、加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一重要思想无疑对思想政治工作入公寓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新形势、新问题,及时调整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寻求对策。

1.明确公寓辅导员职责,建立辅导员走访制。

坚持辅导员进学生公寓有利于学生了解、理解学生管理者;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引导,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有利于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建立辅导员走访制,要求进驻公寓的辅导员必须定期到学生宿舍去走访,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通过辅导员走访制能很好地由点到面、全方位地在公寓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很好地掌握学生各种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及时处理、解决学生的问题。

2.营造公寓文化新环境,发挥其教育和导向功能。

公寓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环境,更是一种精神。因而要重视公寓文化建设,完善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创新公寓文化载体。可以通过组织大型文化活动、讲座进公寓等,引导学生组织和社团在公寓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创造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寓开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公寓文化也可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与企业、学校、福利机构等开展交流活动,广泛吸取校内外的成功经验,使公寓文化更加符合时代的主旋律,使其在学生公寓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孕育成熟,真正成为一股“来源于同学,作用于同学”的教育力量,促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进步。

3.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公寓制度建设。

学生管理制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行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提高学生公寓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1)创新学生公寓的激励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纳入考评体系,作为评奖、推优,评定奖学金、文明宿舍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党员在公寓中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宿舍挂牌”、“党员床铺挂牌”、“文明宿舍”等制度,在公寓区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改变以前的督促机制,变督促为带动。另外可以以学校的名义出台《学生公寓管理规定》,让学生明确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提升责任感;还可以制定一些专项制度,如为防止学生刚进校就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业,规定一年级不能带电脑进住公寓。最终以制度来规范学生公寓的管理,达到公寓的安全、和谐和稳定。

(2)大力推进辅导员进公寓制度,充分发挥公寓辅导员和宿管员的服务作用。公寓辅导员应主动加强同公寓管理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探索联合开展管理与育人的工作方法,使公寓管理部门不断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重要性的认识。公寓宿管员应把学生中的异常信息及时传递给辅导员,通过两者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与合作,把学生中的隐患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媒介。我们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互联网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坚守网络思想阵地。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红色网站”,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成为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2)发挥网络的沟通功能。开设网络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电子信箱、QQ群、飞信群、微博等服务,使网络成为师生交流沟通、倾诉苦乐、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

(3)增强网络的文化功能。在社区网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网上征文、网页设计大赛、网上辩论赛等,吸引学生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学习。

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任重而道远,必须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在体制、机制、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深化,从而积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不断向前发展,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飞,黄文彬.加强学生公寓中的思想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2004,(2).

公寓管理论文篇11

1.学生公寓社区的由来及内涵

“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 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又译为《社区和社会》)一书,他认为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或个人的意志被感情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所谓学生公寓就是租期较长,租金便宜,房间成套、设施齐全、有较好的物业管理服务、专门提供在读大学生居住的用房。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因适应完全学分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新的学生工作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而顺应形成的特殊社区。上世纪90 年代初,由上海大学最早提出学生社区的概念, 之后上海水产大学、华侨大学等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以学生公寓为块的社区(公寓) 管理(服务) 中心。

教育部将学生公寓界定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工作的重要阵地。”由此看来,学生公寓是新时期高校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功能延展的重要场所。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规模的扩张,学生公寓社区已经完全形成:以共同的学习目的由全国甚至全球聚集而来的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往往有上千甚至上万人。高校学生大部分远离家庭,共同生活在学校建设好的公寓区内,公寓内有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学生以公寓住所为家,在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都有明显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怀旧感。与其他类型的社区相比较,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群体的多变性和流动性,一般生活3至4年即解散,每年有老生退出社区,又有新生补充进入社区;二是群体的年轻性和知识性,学生群体大部分年龄位居20岁左右,是身体成长渐趋成熟,正在掌握最基础最先进知识的阶段;三是同质性和异质性,同质是共同的学习目的,异质则是源于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家庭背景等;四是封闭性和开放性,除教室学习外,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公寓内,而高校公寓均集中在一个封闭式的小区环境中,但同时由于大学教育的开放性以及公寓投资的社会性,学生群体也带有很强的开放特征。

2.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社区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居住之地,同时也是他们学习、交流与娱乐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与教育教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公寓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在学生公寓中加强文化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是值得我们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

大学生公寓是多人共住一间,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省份,在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语言、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的学生对认识同一事物也有差异性,还有家庭经济及生活条件也存在层次性。因此,同学相互之间相处久了难免产生一些小磨擦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使小磨擦变为大磨擦,一般矛盾升级为复杂矛盾,甚至酿成不良后果。这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课题,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是必然,也是解决学生困难的有效举措。

3. 加强高校学生公寓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3.1营造良好的公寓舆论环境

大学期间,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公寓中度过的,公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影响,而且舆论环境氛围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功能,长期耳濡目染,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学生公寓利用报纸、刊物、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展览等多种宣传手段,宣传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科技发展、专业前沿等,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鼓舞学生;制作安装校训校风学风和名言警句标牌,设计园林景观雕塑,营造高雅的社区环境;建立公寓公共阅报栏,方便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开展活动时,利用标语、海报等进行宣传,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加强舆论阵地管理,禁止错误言论出现,严防低俗宣传品进入公寓,净化公寓舆论环境。通过这些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手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营造了浓郁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教育的渗透性主要体现在环境的渗透性上。作为辅导员,要通过公寓卫生清洁活动创造干净、美观和优雅的公寓环境,通过宿舍文化设计活动创设文明、高雅、优秀的文化环境,通过宿舍文明大讨论活动营造正确、积极、和谐的舆论氛围,使学生在环境的目染和氛围的熏陶下,接受思想的洗礼。可通过组织公益活动、技能比赛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通过实践锻炼和亲身体会,学生可以将所掌握的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知和行统一起来,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觉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2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大众群体具有感召、激励、带动和引导作用。因此,思政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典型并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使思政教育以点带面,从而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树立榜样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身边的真实人物进行直观教育。如辅导员可通过卫生先进集体、文明宿舍、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寝室长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普通学生转变思想。二是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进行生动地教育。辅导员可定期在公寓内的学生活动室利用电视、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播放艺术作品,利用优秀的作品来鼓舞学生。三是通过寝室走廊宣传栏、班级墙特色展示、名人名言墙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实践证明,实施辅导员进入学生公寓是强化公寓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优化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与重要举措。然而,在如何认识和做好辅导员进入学生公寓问题上还应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对于个别无法用榜样去感化的学生,辅导员要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谈话主题,在恰当的场合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来龙去脉,以得当的谈话方式赢得学生的信任,并最终打动学生,使学生的思想矛盾得到化解。

3.3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

大学公寓的主要成员是学生,光靠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公寓管理人员来管理还是有限的,由于学生基数大,一些细节问题不容易被发现。笔者认为每一栋学生公寓可以成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制定必要的公约,同时充分发挥宿舍内党团员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学校的总体管理环境下参与自主管理,逐级抓好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在管理措施上,对宿舍基础管理提出更新更严格的要求,制定更可行的考核奖惩措施;在文化建设上,提倡分团委、学生会以寝室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围绕以全方位、高标准、创新性、独特性的总体要求,以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建设和谐的宿舍文化,开展辩论赛、演讲赛、技能大比拼、体育竞技等团内活动和文体活动,并成立学习小组,活跃宿舍学习氛围。学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让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教育比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显著,让学生们在无形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

3.4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学生公寓

在学生公寓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各种宣传媒介的宣传,开展现场咨询、心理剧场、心理沙龙知识竞赛、论文征集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预防和矫正心理疾患。在公寓区逐步建立各级各类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向学生提供生活、心理健康、学习等咨询服务,尤其要做好新生、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失恋学生、残疾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等群体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帮助他门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消解心理困惑,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结合起来,把学校与学生、课内与课外、教学区与公寓区紧紧连在一起。

3.5用制度保障工作的时效性

例如将学生在学生公寓的表现纳入院系考评和个人综合测评体系,并把考评结果作为个人入党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这样对学生个人来说,自己在学生公寓的行为将影响到自己的各个方面,必然会严格遵守公寓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增加了学生公寓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是高校开展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必须围绕育人目标,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不断探索和实践,促进和推动公寓社区的健康发展,提高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公寓管理论文篇12

围绕打造“学习型公寓、服务型公寓、绿色公寓和平安公寓”即“四个公寓”,深入开展公寓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营造良好公寓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公寓服务质量,有效改善公寓环境,确保公寓安全稳定。

二、强化“五支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公寓楼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楼长在公寓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每一名楼长均配有一套简易维修工具,对宿舍小型维修项目,随时给予维修,以提高维修服务效率;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系部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三是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团队指导教师的人生教导、生活引导和专业指导作用;四是加强物业公司人员队伍建设,充分是发挥物业公司人员在卫生保洁和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五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楼管会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和骨干示范作用,尤其强化舍长的主体作用。

三、深化“四个结合”

公寓工作的核心是为学生服好务,全院广大学生对公寓工作的美好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公寓各项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服务工作“四个结合”即“宽泛与狭窄相结合、精深与简单相结合、多样与单一相结合、科学与灵活相结合”。公寓服务工作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内涵到外延,要求每一位公寓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一切为学生着想的大局意识,要认真对待并及时解决涉及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每一件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公寓服务,为学生提供优质到位高效的服务。从服务范围来看,既有宿舍洗手间水龙头更换维修、厕所马桶维修疏通、灯具更换、学习桌螺丝紧固、门窗玻璃更换、门窗纱网维修更换、电风扇维修、随时捡拾学生从楼上掉落的衣物等宽泛工作,也有对个别学生的思想心理疏导以及教育开导引导等工作,在范围狭窄的服务工作方面,如对宿舍床体和护栏螺丝紧固、每学期自制鼠药在各公寓定点投放、对个别生病学生的照顾服务等工作;从服务的内涵来看,既有教育引导学生抓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工作以及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等深内涵工作,还有诸如日常生活小常识必知、天气预报早知道、如何防止上当受骗等内容;从服务形式来看,既有楼长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沟通等互动形式,也有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走动式宿舍访谈、与学生进行随机谈话等形式;从服务的方式来看,既有科学规范的公寓常规检查维修、公寓阶段性突击检查维修等固定方式,也有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解决问题的灵活机动方式。公寓办全体工作人员认真按照学院和公寓办要求,开展了深入细致、面宽量大、卓有成效的公寓服务工作,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成效显著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四、认真落实“三个一”制度

为进一步加大公寓管理力度,强化公寓管理效果,增强各系部对公寓工作的重视程度,公寓管理实施“三个一”制度,即:每日一反馈、每周一汇报、每月一通告。各楼长把每天检查的本楼学生违纪情况汇总并于当天反馈到各系部领导、辅导员和指导教师,使各系部能及时了解把握本部门学生在公寓的各种表现情况;公寓办每周对全院所有公寓学生违纪情况进行汇总、排名,并反馈给所有学院领导,使学院领导能有效掌握各系部的学生公寓管理实际情况;公寓办每月对全院所有公寓违纪情况进行汇总、排名,并进行通报,增加公寓工作透明度,使全院各部门、广大教职员工充分了解各系部公寓学生管理实际情况,为深入做好公寓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搭建好“两个平台”

1、深化公寓文化建设,搭建好公寓文化活动育人平台

每学期,以公寓办牵头组织的全院性公寓文化活动至少有4项,即每月一次。各楼长同相关系部配合,在本楼区内还组织多次规模适中的宿舍文化活动。如今年下半年,以公寓办牵头组织的全院性公寓文化活动有:九月份举行了“宿舍内务大比武”活动、十月份举行了“公寓区域文化设计及宿舍门贴设计大赛”活动、十一月份举行了“公寓安全图片展示”活动、十二月份拟举办“公寓自主学习经验交流会”活动;十一月份各楼长同相关系部配合,举办了以下活动:优秀宿舍观摩学习活动、楼宇间羽毛球对抗赛活动、楼管会学生干部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我爱我家”宿舍生活摄影展活动等。在认真抓好公寓各项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的同时,公寓办还积极协调各系部对公寓公共区域和各宿舍文化氛围进行了深度打造,突出反映了各系部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深厚的管理底蕴,充分发挥了公寓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

2、强化公寓安全,搭建好公寓安全保障平台

“安全重于泰山,公寓工作无小事”,这是我院一直秉承的公寓安全工作理念。公寓办高度重视公寓安全工作,始终把公寓安全工作放在公寓各项工作的首位,抓紧抓好。从公寓安全制度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化保障到安全责任分工、安全措施落实、安全成效考核等一系列环节入手,做到环环相扣、节节对应,横到边、竖到沿,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强化信息畅通和公寓安全工作的第一时间性,确保涉及公寓安全的每一项工作都能责任明确,分工明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真正做到了公寓安全工作全覆盖、无盲点、精细化、立体化。

公寓管理论文篇13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公寓式大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他们在读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学校环境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探索一条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建设优良学风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含义和影响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指高校公寓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三者于一身,属于校园文化范畴,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年来 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化,以学生公寓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物质、道德意识、行为及制度等为内容,以公寓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对规范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强化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影响。

从内容上来说,公寓文化绝不仅仅是公寓中的几项学生活动,它是一个具有多元素、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它甚至包括从整个公寓楼到每个房间内的整体布局、卫生状况、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审美情绪、学识职能、行为方式、语言风格、生活习俗等等方面。因此,开展公寓文化建设既要注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又要注重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

公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进步、文明的公寓文化将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构成最佳的教书育人环境,对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对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的含义和影响

所谓公寓管理新模式,就是制定出一套适用于 现代 化公寓文化的管理标准模式。在做到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定、舒适的环境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符合当代大学生要求、规范大学生行为的规章制度。它是迎合新时代要求的,并在广大学生中有一定市场的管理标准。探索公寓管理新模式的同时,有必要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公寓文化,这将会给空洞的大学生活注入新的生机,并引导学生走上一条积极、健康的道路。

二、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构建

结合大学生公寓文化内涵、基本结构,在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1、重视硬件文化建设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式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公寓内部要重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专门的学生管理结构,如宿舍管理部门等,供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所用,同时还要在装饰装修上下功夫,公寓内的走廊墙面可张贴各种非广告类标志,并配备各种思想教育板块。加强先进文化对学生的 政治 思想引导、创建高雅舒适的环境,让大学生在草坪上看书或晨读、在椅子上休憩,还要建造适当的 体育 场所、乒乓球、羽毛球室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学生公寓区要向学习、生活、休闲、娱乐、审美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学校要把学生公寓区纳入校园总体规划来建设,进一步完善学习、娱乐、休闲等场所,配合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公寓规章制度是学生公寓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搞好公寓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个体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漠,我行我素行为时有发生。建立 科学 规范的公寓制度文化,对约束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个体感觉、认识、情绪、道德意识以及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体现时代特点,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要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遵守。同时宿舍管理人员也要忠于职守,做到对学生负责,并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文化建设进公寓,培育一种科学、文明的精神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生公寓文化氛围是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要大胆创新,树立一套创新体制的管理模式,在学生公寓开展富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公寓文化活动。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高尚纯净的公寓文化氛围,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公寓文化建设方面,成立宿舍管理部门,确立专门的指导,认真开展各色各样的公寓文化活动,并适时布局公寓内部板报,向学生宣传积极向上的文化,举行以《建设新型公寓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并张贴公寓文化摄影展,举办“我爱我家”寝室设计比赛,为宿舍冠名等一系列活动来提升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可以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既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能力,又丰富了公寓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同学的审美水品,从而突出“真、善、美”的主题,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4、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要着力与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思政 教育 是高校在学生公寓中极为重视的育人工作。因此,公寓文化的建设必须符合高校的教育、文化、人文的属性。活动的主题要突出思政教育。目前,我们利用公寓区内的宣传专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另外还指导、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开展专题宣传,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目的都在于加强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和 政治 修养。

高校始终把学生公寓作为培养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育人阵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寓内度过的,与我们宿舍管理员最为接近。因此,学生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自然 就成为宿舍工作的重点内容。

宿舍管理人员的观念要转变,与学生公寓管理的基础工作相比,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突出体现了高校公寓管理从“管物”为主,向“育人”为主,“管物”为辅的新型管理模式转变,我们要始终把培养公寓管理人员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作为职工培训,培养的重点,使他们成为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优秀的,先进的榜样进行宣传,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一些思想上有压力,有困惑感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抓两头,促中间,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学生是公寓的主体。作为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为了使学生公寓逐步走向公寓人文环境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因为他们既是公寓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管理者,让他们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使人文建设与学生的成长 规律 相协调,走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成才之路。

目前,我们要积极动员学生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他们组织发动全员参与,从而使这些骨干分子成为我们管理和服务的辅助力量。在学生公寓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骨干代表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文化活动,如“文明寝室”的检查评比,“寝室冠名评比”大赛,以及一些公寓宣传活动等等。同时,还可以成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自治委员会,共同探讨公寓制度文化的有效运行机制。

公寓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但是公寓文化的建设有其两面性,建设得好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不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 发展 ,所以公寓管理部门一定要在这项工作上下大力气,并且对公寓文化加以引导,以防止不良现象在公寓中出现。

6、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推进公寓精神文化建设

要以学生公寓为基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丰富学生公寓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要善于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演讲比赛、报告会等形式,并且充分利用 网络 、板报等载体,将学生公寓安全等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对过去违纪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公寓文化和公寓新模式的建立,必须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素质基础,要求公寓管理者有 科学 的管理制度,并且综合各个部门之力。这要求管理部门提升公寓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大学生公寓文化生活。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严密组织、认真实施、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学生积极投入到公寓文化生活中来。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繁荣学生公寓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中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公寓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上,应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提升文化品位,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三、展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转变,学生公寓文化被赋予一种全新的内涵。公寓作为大学校园的一部分,成为学习的第二课堂以及知识消化的主要场所。因此,学生应将公寓文化建设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专业文化知识体系。比如一些有意义的专题讨论,是以扩充知识面为主的娱乐休闲文化的知识体系。公寓专业文化知识体系的建立通过学生会、松散的文学沙龙、 英语 沙龙等形式。经常开展学术讨论,进行公寓文化建设,创新的启发会等。

学校将构筑学生公寓文化体系作为一项指示来考核,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应本着自身综合实力和现状,充分挖掘公寓文化建设潜在的优势,寻求出一条发展新途径。如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传播者,是 现代 化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生活得重要内容,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思维和交往的方式。为了有效地实现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公寓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新情况。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出发,注意把握正确的公寓文化和社会舆论宣传导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发挥高校学生公寓网络文化的作用,努力营造健康、活泼的公寓文化氛围。因此,公寓文化建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考虑普及性和全面性。在创建公寓文化的过程中,文化活动内容基本上面向公寓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精神状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公寓各项文化建设,使学生增进交流和影响。

随着公寓功能的转变,对公寓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怎样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公寓区的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是目前高校面临的相同问题,这将是公寓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研究的新课题。总之,公寓文化建设应朝着体系化、功能化、科学化、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渗透。也就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古今中外的,集人类所有优秀文明成果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方向发展。 参考 文献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