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实用13篇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篇1

很多管理者习惯总结、分析每个员工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两张表来实施管理之策。对优点自然是鼓励和推广,甚至在企业中不断复制一些所谓的优点,对缺点则竭力地予以修正、消灭,甚至还会做成负面的标本来展览。在这种束缚式管理中,员工失去了鲜活性,缺乏积极性。实际上,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动力,也不容易管理。

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不能单一地在所谓的优劣上聚焦,应更宽泛地研究每个员工、每个部门、每个年龄层的特点,而不是简单地划分优缺点。这样,就会针对他们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调整管理策略――增加更多与时俱进的管理方法。同时,为员工提供动力资源,搭建更多、更大的舞台,促使他们做得更好。比如,我们作为网络公司,基层人员基本都是80后,我们就通过研究他们的特点进行了培训和管理,还通过让80后管理80后的创新模式提高效率。

从激情释放VS激情回归

企业需要激情,从而让企业进发活力。也因此,在企业文化的激情塑造上,各个企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问题是,激情虽然爆发力极强,但是其过程往往是短暂的,如果任其发展,激情后就会出现迷惘、倦怠等症状。因此,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有激发本领,还要有转化能力――把感彩积极地转变为理性色彩。那么,如何达到呢?首先,要在激情中融入理性成分。比如,你可以把某一个会议室叫做桃花岛,但是你要告诉员工这个名字的意义、武侠带来的积极方面等。其次,塑造理性的管理制度。比如,员工的晋升制度等。

关注结果VS因果并重

企业作为盈利机构,当然需要关注结果。但是,如果一味地看重结果,从而放任过程,则会带来很多管理的漏洞和陷阱。企业要从结果导向向过程、结果并重的管理转变。比如,企业进来了更高水平的人,结果导向的企业一般会优秀出任,旧人出局――降薪、降职。而作为过程管理者,往往对旧人不会降薪,甚至还会加薪。过程管理看到的是:让出职位是一种美德,是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这就是过程、结果并重的不同。

智慧借鉴VS点滴积累

智慧管理篇2

二、关爱学生

班主任要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真诚地和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我想这样的班主任一定会建立一个非常和谐的班集体。但从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都很难实现与学生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在学生处于被动的情况下,老师就应该主动一些,态度尽量温和,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进行了解,而不是给人一种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感觉。即使是有问题的学生,你也要尝试用微笑去面对他,他表面上可能会觉得这笑容很虚伪,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来慢慢调整的,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学生一定会喜欢的。

三、关注问题生

还说07年接的那个班。那个班的问题生很多,最典型的数杜某某、张某某几个,他们不光是调皮、不学习,主要是手脚不干净。就说杜某某吧,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告她的状:今天拿我的笔了,明天拿他的尺子了……诸如此类的事是连续不断,什么办法在她身上好像都不起作用,也曾多次和家长交流,她父亲曾这样跟我说:老师,我的孩子我知道,全薛城区找不出第二个,两三岁的时候就乱拿东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都不管用,真是没办法,我和他妈都放弃了,随她去吧,出来什么事我们也不怪老师。听完她爸爸的话,我冷静了一下,告诉他:你不能这么说她,怎么说她是你的孩子,我们应该共同想办法帮助她。与她爸爸交流后,过了有20来天,她从家里拿了200元钱,幸好被及时发现。我赶紧给她妈妈打电话,这次她妈妈来得很快(以前打几个电话都叫不来),听她妈妈讲是前一天从亲戚家借1000元钱准备交养老金的,没想到又让她翻到了……这次我给的建议她妈妈终于听心里去了,也给我说了实话:一年前我们给她查了,有多动症,由于家庭原因,再加上孩子不争气,一直没进行治疗。从那开始,我就特意留心这事。同事那里打听到徐州有家医院有多动症专科门诊,还不错,我立刻与家长联系……那个周末她妈妈就带着她到徐州去了。按疗程的服药加上家长与我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奇迹终于出现了:在学校再也听不到学生告她的状,也没有其它不良行为的出现,并且她的成绩也在不断进步。

四、实行民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交给了学生,我班的班干部都是民主选举产生的,通过民主选举,不论成绩好坏,只要有兴趣、有激情、有能力、热心于班级事务的同学都可以做班干部。(刚开始有的同学怕得罪人,是采取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现在学生的顾虑少了,直接举手表决,说明学生的正义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强了。)三年级接的班,到五年级我只是做点引导、点拨、调控工作,班中的所有工作都交给了班干,根据班干部的能力特长明确分工,授权负责,建立了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让整个班集体“事事有人做”。这样充分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对班级的责任感、荣誉感,尽情表达他们的意愿,充分挖掘了他们的潜能,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智慧管理篇3

罗家德认为,关系管理的智慧Networking intelligence可简称为NQ包括这样一些能力:首先是,了解资源流通渠道的能力。绝大部分组织都有正式的组织流程,但除此之外组织资源通常还有非正式的流通渠道,这些非正式的渠道有时更为直接与有效。关系管理首先必须是了解资源(或信息)会在什么样的关系网络中流动;第二是了解资源流通结构的能力,也就是了解在资源流通网络中,谁是一个团体的中心,谁是几个团体间的协调者;第三是掌握策略关键点,也就是能影响整个网络资源的流动的人,策略点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网络的中心点,一种是几个团体之间的中介者(协调者);第四是与关键点建立关系并长期保持关系的能力;第五是整体性思考的能力,保持整个关系网络的长期融洽。整体性思考的重要性在于,一个组织中每个人、每个小团体的关系管理都可能做得不错,整个组织的关系网络却可能处于分裂的状态。

了解公司里的关系网络及其中个体的相互关系是关系管理的基础。在一家公司里,一般存在三种关系网络,分别为咨询网络、情感网络和情报网络,它们分别传递着不同的资源。如果员工业务上遇到问题向另一员工请教,他们的这一关系就会出现在咨询网络上。咨询网络是与日常例行性工作相关的网络,传递的是知识与技术性问题。情感网络传递的资源是精神上的相互支持,有情感关系的人往往有影响力,这正是非正式权力的基础。情报网络传递的是信息与资讯本身。

个体的相互关系处在从“强连带”到“弱连带”的连续光谱之中。强连带是经常互动、有高度情感涉入,而弱连带则几乎不涉及情感,不需要相互信任的关系,但后者在现代社会中时时可见,且十分有用。弱连带可以传递信息、知识,而强连带可以传递影响力、信任和情感支持。信息、知识、影响力、信任和情感支持的传递正是“关系”最重要的正面功能。

中国人最喜欢搞关系,但却最拙于关系管理。搞关系是指中国人喜欢搞短线的、工具性质的关系,但又希望这种临时有用才找来的关系变成有情感的强连带,形成小团体,好走后门,弄特权,而这种工具性关系根本无法带来信任。搞关系的人都带有特殊目的,凡事始以利始,难以义终。这种关系也会破坏人的整体关系网络,其他人知道了你喜欢搞小圈子,就减少了弱连带的广泛分布,被归类为某某派系会使关系网络无法扩大。抄短线搞关系也许能建立关系、促成合作,但无法建立信任,无法维持长期而稳定的关系,留下关系网络随时崩解的隐患。

一个组织的关系管理如果没有整体性思考,则可能出现每个人的关系管理都做的很好,但整体却很差的情况。短期关系会为个人带来好处,但整体无效率却会不断累积,到达临界点后会使得整个关系网络崩解,成为“巴尔干化”。搞关系、抄短线只是导致关系网络巴尔干化的因素之一,其它的因素有“为了自己人而丧失公平”和“做好人、和稀泥、没有原则”。如果只顾自己建关系,忽略法律、原则,关系网络就是建立在流沙之上,没有稳固的根基。

一个组织里关系管理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出现“团体冲突”的问题,最严重的情况是巴尔干化,组织内的几个小团体互相天天打仗。这是极其可怕的景象,最终的结果常常是公司的解体,因为此时所有的小团体都不再为整个大团体、大组织效力,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争斗上面。要判断公司内是否存在团体冲突的可能性,首先看公司是不是分成几个小团体。情感网络如果形成几个小团体,它们之间沟通很少甚至不沟通,就存在团体冲突的危险。

改善组织内部的关系网络,首先是使公司内部的信息流通顺畅、员工之间能频繁地相互咨询,使员工之间的情感连带不至于影响公司的信息流动和相互间的咨询。具体的方法有建立部门间沟通的正式和非正式渠道,鼓励员工坦率地表达意见,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咨询等。

智慧管理篇4

1.班主任管理智慧的含义

班主任管理智慧形成于管理班级的实际行为中,逐渐积累成一种看法和理念。管理智慧是教育智慧的一部分,体现了班主任的品质和教育表现,是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形成的。

2.班主任管理智慧的意义

管理智慧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富有智慧的管理,班主任可以形成积极的应对措施,将看法赋予教育意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管理智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素质教育的带头人,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班主任要能洞察复杂形势、把握复杂局面,从而应对复杂挑战。班主任要突破单一的管理,成为教育者和引导者。多变的班级管理活动成为提升管理智慧的重要舞台,让智慧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管理智慧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管理智慧可以突破简单的重复劳动,避免繁杂的事情,集中精力解决重大问题,彰显成就感。管理智慧可以使一个班级思维活跃,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也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必然诉求。

二、班主任管理智慧的特性

班主任管理智慧具有强烈的人文性,体现班主任对教育的责任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彰显人性的光辉;管理智慧和班级管理实践不可分割。通过实践积累管理经验,形成智慧,同时在实践中又体现着管理的能力,班主任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班主任的管理智慧是班主任个人在从事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即使在相同的管理情境中,不同的班主任针对同样的管理问题所运用的管理智慧也彰显独特性。

三、如何促进班主任管理智慧的形成

树立学习观念,广泛阅读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掌握学生发展的特点,指导管理实践,同时实现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风格;班主任要主动进行反思,对实践进行回顾。注重对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分析,扬长补短;善于研究学生,将班主任工作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水平,合理解决问题。

智慧管理篇5

一、着力多元引领――幼儿园智慧管理的方略

1.倡导与书为友,让教师在读书中长智慧,为教师读书提供必要的保证

我们定期开展“阳光阅读智慧发展”读书节活动,积极打造班子学习小组、骨干学习小组、五四学习小组等学习团队。我们坚持定期发放教师读书费,鼓励教师选购专业理论、感悟人生、健康生活等方面的书籍,积极地引导教师将读书变成自身的一种需要、一种生活。我们针对教师工作忙碌辛苦、案头工作繁多,强化读书的针对性,采用自由阅读、共同读议、重点书籍和章节的推荐及解读等形式,为教师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促使教师在情感和知识上相互帮助、支持,促使全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合作共享的浓郁芬芳的书香氛围。

2.营造对话情境,让老师在互动中生智慧

(1)以问题为基点,营造对话情境。我们从教师智慧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发,向教师征集话题,由教师自主选择决定兴趣的话题。在“让成长册展示幼儿足迹”的话题研讨中,“怎样观察幼儿,如何收集有价值的材料?”“照片如何展现,要不要每一张予以说明?”“家长要不要参与?”等一个个问题,引发了教师侃侃而谈,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出一些颇有价值的新见解,进一步明确了制作成长册对幼儿与教师发展的意义……我们还选取教师智慧发展最典型的事例,激发教师在原有经验上的认知冲突,引导教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在主动思考中进行自我构建、赢得自我发展。

(2)以活动为资源,营造对话情境。我们以“专家听评课”活动为契机,组织年级组为单位成立备课组,集体商讨重点研讨的数学教育内容;教师在查找资料,设计教学、思考学法的基础上,集体研讨、观摩――分析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心理,如何关注幼儿、引导幼儿发展;最后,由承担专家听评课的教师执教,提供教学展示研讨的现场,活动后,教师在承担专家的引领下对活动再次进行自析、评析……这样通过反复研究、反思整合的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为展示而展示的形式主义,形成了教师说真话、求实效的智慧教育研究氛围。

二、关注全员发展――幼儿园智慧管理的保障

1.关爱引领,让新教师融入中幼之家

新教师是县幼的未来、明天和希望。如何培养好新教师是县幼实施智慧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想方设法为她们提供学习、锻炼的舞台,关注她们的第一次。如,对新上岗的教师,我们对她们上一课――怎样让同行感到你是积极的……“教会”其与同事相处的技巧,促使其尽快适应角色要求;开展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师徒结对,开展新教师幼儿数学专题辅导、数学教学法考核、数学练兵课,引领新教师尽快通过管理关和业务关,向着“合格教师―骨干教师”迈进。

2.搭建平台,让青年教师步入骨干行列

青年教师是县幼发展的中流砥柱。我们注重发挥青年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如,鼓励他们承担园本课程构建、修订以及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重任,承担各级展示活动、专家顾问团听评课任务,承担对外省、市同行的送教指导及培养新教师任务;推荐、鼓励他们参加各类评奖、展示活动,引导其发现自身的智慧发展潜质,并将他们送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参赛活动往往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关键事件,它有利于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进程中形成“成功―得到认可―得到学习、发展机会―获得成功”的良性循环。一次次的展示和锤炼就会促使骨干教师朝着教有所长、教有所特的幼教智慧型、专家型人才的方向迈进。

3.倾心关注,让全体老师赢得智慧发展

智慧管理篇6

智慧旅游;“非同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自2011年我国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之后,智慧旅游便成为了旅游市场的发展热点,本论文提出的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非同质化是指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的过程中月各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培养体制、培养过程、培养方法和手段等进行调整使不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更加适应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增强其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其行业内就业率,降低其流失率,使高等旅游教育更紧密地与旅游行业相结合,提高高等旅游教育对旅游行业的贡献率。

1智慧旅游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人才的新要求

1.1对于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

在智慧旅游中,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旅游信息收集是有区别的,但是,智慧旅游和当下的电子商务也有很大的区别,他除了通过电子及计算机技术展现旅游概念和风景信息之外,还在旅游服务上进行智慧的定义,也就是在旅游产业中引入智能化服务概念。所以智慧旅游更加注重旅游人才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这是旅游信息化的最高阶段。按照美国相关的管理规定,针对学生培养条件来看,在智慧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内容涵盖了:在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的条件下能够通过计算机获取相应的信息,并懂得使用相应技术,在互联网条件下实现新的沟通交流模式,在办理旅游业务过程中,能更有效地收集到相关信息,并根据智慧旅游的信息需求,对旅游信息的种类进行归纳,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技术解决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能带动旅游产品的消费,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1.2对于新设备运用能力的要求

现在,在智慧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更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对于智慧旅游来说,其所包含的内容是与当下的科学技术相一致的,并且在管理以及服务领域营销等各个方面都与当下的科技发展相一致。比如在智慧旅游景点中,其景区以及酒店等相关建筑都通过电子设备相关联,并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了解到相应的信息,还可以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这些都需要科学技术人才的支撑才能实现。因此了解及运用新兴技术设备进行管理、服务、营销,是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战略应该包含的内容。

1.3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在旅游发展中,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旅游企业在经营模式中所做的改变,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旅游体验,进一步推动消费者的消费实力,并优化旅游资源的结构,保证旅游形态与当下的社会变化相一致,并在传统服务的概念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融入创新的理念,体现人性化的服务模式,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智慧旅游的优势以及高质量。此外,针对智慧旅游的营销模式来说,除了创新的理念,还应该利用相关的技术,挖掘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并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利用智慧旅游的平台,提升消费模式,并将旅游产品通过智慧旅游平台的推广,提升其品质,开展实时有效的营销活动。

2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非同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培养高素质智慧旅游人才

教育人员在进行课堂实践和过程中,要树立创新实践思维,以市场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集中优质资源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当然,我们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者还要认识到智慧旅游并不是我们旅游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随着我们旅游行业的日新月异,旅游业教育理论与市场发展规律也一定会出现新的变化,因此,我们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前瞻性。另外在教师人员的选拔方面,为了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理论的时代创新性,我们最好邀请国内知名企业的老总和旅游管理者来为学生授课,从而使当前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理论能够流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使其在智慧旅游工程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其职业价值。从而提高旅游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

2.2通过多元化平台,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千万不能脱离市场发展的大潮,要学会从市场中求发展,求创新,求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使智慧旅游之光真正照入学生教师的心中,才能使学校的教育风气为之一变,从而走向创新之路,因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对旅游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定向培养,通过企业建立旅游管理实践基地,从而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既能够接触到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先进理论,也能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平台,让学生更了解实际工作,并全面感受旅游工作的实质性内容,从而获得真实的职业经验,方便今后工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另外还要邀请企业内的优秀旅游管理者定期到学校进行旅游经验指导,通过演讲,座谈会等方式将企业优秀管理者的经验传播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巧,尤其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发展非常注重从业人员对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掌握,因此我们的旅游管理者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者要准确定位,把握智慧旅游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来增强学生对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创新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尽早适应未来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另外,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旅游管理者和高校专业教师要多以实例为佐证,通过对实例的探究阐述来增强学生对智慧旅游概念和规律的把握,这对于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丰富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在智慧旅游观念深入高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队伍进行补充丰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旅游专业教育思路的重要前提。纵观当前我国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之所以教学质量上不去,创新观念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导致的,我国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办学经验非常少,很多旅游专业教师都是由其他岗位临时抽调过去的,因此对旅游管理课程的核心与本质了解甚少,因此也就无法使学生接触到旅游市场发展的最新理论,很多教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根本没有细致研究,只会照本宣科,不仅使学生味同嚼蜡,而且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极大限制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旅游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完善改革,引进大批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人才,聘请一大批真正懂业务,懂市场,懂理论的高素质人才加入,例如企业优秀旅游管理者和国内知名的旅游管理研究专家等等,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另外还可以定期在校内开展教师培训课,邀请知名专家和企业管理者来现场授课,或者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授课的方式加强学校专业人才的内部培养,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彻底扫除当前我国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业务不精,教学不良的风气,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真正彻底的将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2.4优化课程结构,科学设置课程

能够优化课程结构,科学设置课程是我们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关系着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速度与进程,旅游业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必须接触到当前市场发展的先进理论,例如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等,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的运用基础网络工具来实现智慧旅游信息化处理,所以我们的高校一定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多下功夫,不仅要有针对性而且要争取做到全面培养,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创新,例如多开设网络技术,计算机等选修课程,这些都是我们智慧旅游发展创新中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另外,我们的高校还要对课程设置进行充分的细化,当前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对于旅游行业的专业要求更高,很多旅游领域被纷纷细化,形成了不同的学科分支,因此,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顺应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规律,通过人才的精准化投放,精准化培养来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我国智慧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旅游行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提高国民精神文化水平,还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对旅游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加以重视,及时解决旅游管理人才“智慧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非同质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以来是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所在,主要是由于当前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传统旅游业发展转型的一次契机,是高新科技与旅游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次创新进步。因此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及时传统理念,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与时俱进,从而提高高校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能力,为我国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储备更多高素质,高品质,高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作者:魏凤云 刘海洋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智慧管理篇7

1.智慧

智慧从狭义上来讲,就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某种基于神经器官的一种高级综合能力,它包括感知、知识、联想、记忆、分析、判断、情感、中庸等方面。智慧从广义上来讲,就是人们对于事物能够迅速、灵活正确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这就是为何有的人知识丰富、智慧不足,难有大用;而有的人知识不多,但却无所不能,成为奇才。由此可见,智慧就是一种综合能力。

2.管理

管理从字面上讲就是“管”的领域,“管”字带有规范的意思,带有以一定方式进行约束的意思,也有做出某种安排的意思。管理涉及到人、才、物、时间、信息等的管理。管理是有依据的、有思想、有原则的,同时管理是有秩序的。

3.校园管理

校园管理很明显是管理学一个下位概念。具体到学校就是针对管什么,如何管,何时管一类问题给出具体回答。比如,像工厂、企业等单位一样,学校当然也要管人,具体说就是师生员工。但对于“如何管”的问题的回答与一般管理会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学校的“产品”是人,而且“产品”参与“生产”和管理过程。所以,校园管理可能更多要顾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内容。

二、对校园智慧管理的看法

1.校园智慧管理应该以规范管理为基础

前面提到,管理涉及到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的管理;管理是有依据的、有原则的、有秩序的。因此,由办公室、总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年级部组成的一个上规模的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更应该规范管理。人们常说:“管理就是引领,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沟通与协调”。要规范管理,作为学校的各个部门就要有引领意识、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意识。比如,年级部不仅要有3年的整体目标引领,还要有每一阶段的目标引领和教育教学要求引领;要培养和管理好一批用心、踏实、能干的班主任队伍;要发挥好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沟通的备课组长引领作用;要鼓励年青教师积极参与年级各个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想办法调动年级全体教师(近百人)的工作积极性;要及时掌握每天各教学环节(包括早读、上课、大课间、眼操、自习、校本课程、晚自习、晚就寝等等)的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想办法解决;要坚决执行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分配的各项任务,并协助完成相关工作;要及时处理学生、家长和老师反映的突出问题等。而作为学校的其它管理职能部门不仅要目标引领,要有沟通、协调意识和服务意识,更要有全局意识。职能部门不仅仅要做好本部门内的常规工作(如以教务处为例,其常规工作包括校历、课程表的编制、大型考试的组织、评教、教学评估、学籍管理、和教材、教辅、教学辅助设备等的订购等),更要承担起整个教学管理的责任,做好学校领导的助手,做好年级部工作的后盾,发挥视导职能,督促检查相关工作,协调指导三个年级部门日常的运作。

2.校园管理怎样才会更有智慧

校园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选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发挥学校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的作用,以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师资水平,学生来源和素质相对地讲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量,但管理却是一个变量。智慧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会明显提高,反之,管理跟不上形势,教育教学质量会停滞甚至下降。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们必须实行智慧管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向管理要质量。

3.要使校园管理科学化,要有智慧,并用管理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需要实行层次管理。特别是对于规模大、班级多、中层机构多的学校更是如此。校园的管理包括校级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客观存在着从属和等级关系。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明确在管理中的从属和等级关系。高层的问题由高层来解决,中层的问题由中层来解决,基层的问题由基层来解决,一点也不能混淆。只有这样,学校这个系统的功能才能达到最优化。根据系统论中的层次原则,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根据确定的系统目标,向下一层次发出指令信息,并检查考核指令信息的执行结果;二是解决下一层次各个系统之间的横向不协调问题,以达到系统的动态平衡。至于下一层次系统怎样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那是下层次管理者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干去做。上一层次的管理者一般不予干涉,只需要最后考核就行了。也就是说,上一层次只管下一层次,下一层次只对它的上一层次负责。管理者做管理者的事,让各层次做各层次的事。

其次,校园管理应该具有前瞻性、选择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文化性等。一方面,我们的管理队伍应该是“先遣队”而不应是“救火队”。比如,为了迎接2020年新一轮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施行,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就应该具有前瞻性,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方面应该具备长远战略眼光,在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部的运作方面要提前有所规划。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不至于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在对重大问题科学决策时,我们需要有不同的备选方案做支撑,这样做的决定才可能更科学。在常规管理中,为了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管理服务。比如,我们学校现在的成绩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由于采用了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大大减轻了老师们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学校要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管理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为此,我们的管理不应因人而异,而是需加强制度建设,让制度去管理。我们的管理应充分调动各层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不断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成就感。最后,我们的管理还应具有文化性。我们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旗帜鲜明。如果在物质层面去激励大家有难度,我们就应毫不吝啬地从精神层面,从职业发展层面去保护大家的工作热情,毕竟,智慧是一种综合能力,有情感因素在里面。

总之,智慧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管理是有依据的,有思想、有原则的,同时管理是有秩序的。由于校园管理与一般管理相比有其特殊性,它可能更多要顾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内容。校园管理若要有智慧,应该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同时校园管理应该实行层次管理,让管理者做管理者的事,各层次做各层次的事。同时,做事时要有前瞻性、选择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文化性等。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就一定会井井有条,校园的管理水平就会不断向前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保持稳定并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智慧管理篇8

随着城市网格化管理业务的不断创新和推进,信息化有效的支撑了“一平台、两中心”的业务需求。并且各地方城市管理部门也在不断深化和探索,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从信息采集、传输、调度、指挥和反馈等方面创新应用,不断形成新的应用亮点。

现代化推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相对于乡村而言,是便捷的、联系紧密的,但城市生活同时隐藏了更多的风险。城市规模越大,生活系统越复杂,风险就越大。水、电、热、通信、垃圾处理、公共卫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社会混乱,影响城市的运行效能。由于这些城市突发事件的偶然性和不可确定性,无法完全从源头去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只能加强对非常态事件的监控和预警,以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有相应的应急策略,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和风险。而信息化技术正是能够形成对突发事件的及时监控和预警,未来信息化技术在控制城市管理风险源头上,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发展,未来与城市管理业务必将更加深入的相互融合。同时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管理”应用必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随着物联网建设的推进,它在城市基础设施监控、城市管理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管理城市所产生的海量且多样的信息,目前,多地正在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安城市、医疗卫生、环境气象监测、农业监测等领域进行物联网应用试点。预计在今后的5-10年内,物联网感知技术在这些领域还会有飞跃式发展,实现深度融合。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GIS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在智慧城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城市网格化管理、市政规划、应急联动、平安城市等方面,都有GIS的身影,通过GIS图层的叠加可以直观的将城市的资源在电子地图上展现出来,便于用户查看。

在城市管理各类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要推动“智慧城市管理”的建设,就要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深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研究,将物联网、GIS、云计算、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和高性能数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努力推进“智慧城市管理”的建设,即实现城市各类资源的高度共享、各业务单元的协同联动、快速反应和精确管理,全局统筹指挥、独立全面过程监督考核,面向行动、支撑一线,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

智慧城市管理总体架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管理总体架构,以实现智慧城市的幸福、平安、宜居、创新和畅通等目标,包括智能服务层、智能应用层、数据层、传输层、感知层,以及相应的运营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组成。

根据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层的建设要求,将服务层架构体系设计成具有完整的多层架构体系,在数据接口层、应用支撑层、门户展现层都能提供丰富的功能。

通过对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各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城市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实行综合管理,并进行引导、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优良的秩序、一个优质的服务、一个优化的管理。建设内容包括: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系统、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智慧城市市政设施、城市绿化、窗口地区管理、湖泊水域环境管理、违章占道、违法建设、环境卫生管理等。

智慧城市管理应用层就是要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城市运营管理、市政实施设备运行管理等全部生命过程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智慧的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内水、电、气、热、管线、道路、照明、绿化、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和资源是城市管理的基本要素,城市管理就是对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综合管理,并进行导引、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优良的秩序、一个优质的服务、一个优化的管理。

智慧城市管理将集成公安、环保、民政、水务、卫生等城市综合管理组成单位的城市信息化手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主要通过泛在的市政设施、环境数据感知网络,以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网格系统和数字城管系统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共享利用,形成数字化、层次化、立体化、网格化、协同化的一体化城市管理平台。使城市管理由被动接受投诉解决问题,改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于不知不觉中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天大的小事”,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感。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智慧城市应该从智慧的城市建设开始,也就是说在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项目的验收、项目建设的承建单位开始就要进行智慧的管理,确保城市建设的成果具有智慧城市的基本素质、基本属性,符合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

城市供水智慧管理系统。利用传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对水源地、城市水网进行监控,达到节约水资源、保障用水安全的目的。推进智能水表应用。实时监测企业和居民用水情况,控制水资源供给,实现供水的智能调度,指导管网改造。

城市供气保障系统。对供气重要参数(压力,温度,燃气泄漏等)进行连续实时监测,集中显示监测参数、图表,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报警和控制。推进智能气表应用。对企业和居民用气情况可以实时数据采集,实现对城市供气智能调度,有效指导供气管网的改造及升级。

将传感器、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相结合,实现对地下管网的在线实时监测,有效破解地下管网监测难题,提高地下管网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地下管网监控能力和水平。建立城市管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管网信息在相关部门的共享,建立城市地下管网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保证已建系统的生命活力和管理有效性,辅助各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涉及的数据包括基础空间数据库、专题业务数据库、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库等。基础空间数据主要以城市基础地形图、遥感影像图、城市市政管理专题图、城市市政管理部件专题图等形式存在。专题业务数据主要以各市政管理部门文档、案卷和多媒体等形式存在,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指有一定结构,可以划分出固定的基本组成要素,以表格形式表达的数据,可用关系数据库的表、视图表示;而非结构化数据是指没有明显结构,无法划分出固定的基本组成元素的数据,主要是一些多媒体数据。系统运行支撑数据是指系统运行过程中用到的辅助数据和配置数据。

根据数据的用途和内容,从逻辑上将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数据划分为多个子库,不同的系统根据需要存取不同的数据库。在物理存储上,根据性能需求,将不同性质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表空间中。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由基础空间数据库、专题业务数据库、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库等组成。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单元网格数据库、城市部件和事件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视频位置数据库等子数据库。专题业务数据库包括不同业务专题工作流管理库、案卷管理库、多媒体文档库、综合评价库、共享查询库、系统维护库等子数据库。

智慧的城市管理就是指通过对城市管理的基本要素进行“透彻的感知”、“全面的互联互通”、“深入的智能化”处理,达到城市管理的“灵活便捷、安全有效、协作高质”的目标。“透彻的感知”是指将智能传感器技术、定位技术、网络互联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等运用到水、电、气、热、管网、道路桥梁、绿化环卫等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的监测中,实时对各种声生产、消耗和运维数据的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全面的互联互通”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的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将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更好地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远程完成;“深入的智能化”是指运用先进技术(如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科学模型和功能强大的运算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汇总和计算,以便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和职能部门的数据和信息,以更好地支持决策和管理行动,提供预警预报、实时响应、协调调配等优质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要将所有城市维护管理部门管理系统统一组网、实现数据、操作的互联、互通,更方便、准确、快捷、合理地调用全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各种可能的特发事件、自然灾害,把各种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程度地保护国家、人民财产不受损失。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涵盖城市网格化数字管理、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城市供水、排水管理、城市供电管理、城市供气管理、城市地下管道管理、城市照明管理等若干部分,统一智慧城市管理服务门户运行机制,可提供系统运行效率、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市政办事环节,方便政府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运行成本。

智慧城市管理的典型应用

双轴心的城市管理功能。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督平台(负责监督和评价)和指挥平台(负责指挥、调度、协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作为监督轴,成立城管监督中心,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作为指挥轴,成立城管指挥中心,作为市政府直属负责城市管理问题处理任务分派指挥和协调的专门机构。

城市单元网格管理功能。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定面积的单元网格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信息采集员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单元网格的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精细化管理。创建了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城市部件定位提供了载体,实现了信息采集员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准确定位;将原来的管理层面延伸到责任人,使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为实施精确管理提供了保障;在管理空间的划分上,由原来的共同式管理,缩小为网格式管理,使城市管理人员由“游击运动式管理”,转变到精确管理;为规划、国土、建设、公安的拓展应用提供了依据。

城市部件管理功能。城市部件管理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城市部件管理法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部件有序、精确定位,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单元网格与城市部件对接,形成一个多维的信息体系,使对城市环境的精确管理成为现实;二者的结合为新模式奠定了一个多层空间信息架构;通过明晰城市部件分类,可以对某类部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专项普查。

信息采集功能――“城管通”。信息采集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智能手机为原型,为信息采集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城管通研发和使用可以使信息采集员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城市管理问题的各类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城市问题的快速反应,为实施敏捷管理提供了信息采集和传递的保证;利用GPS技术和LBS相结合的定位技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同时可以对信息采集员在规定区域内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实现对信息采集员的科学管理。

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和整合了多项新一代信息技术。采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施采集传输手段等。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的协同,是现代城市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与创新。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城管通”,主要供信息采集员、城市管理相关领导和城管执法人员使用。既可用于信息采集员采集与核实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又可用于城市管理相关领导和城管执法人员移动办公。通过“城管通”手持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与城管监督平台、指挥平台的通信。“城管通”基于智能手持终端进行开发。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城管通”、移动通信网络等组成,其中城管通是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定位技术采用“GPS卫星定位+基站定位”的方式。“城管通”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把自身位置信息上传到监督指挥平台,监督指挥平台能随时或定时掌握信息采集员的位置和巡查路线轨迹,并能了解相关领导和城管执法人员的位置。

城市管理地理编码系统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城市地理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为计算机提供计算的方式。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市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关链接

城市应急管理平台

城市应急管理平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为城市管理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式支撑。在平台的可视化方面,将用户关心的数据用易于理解的点线图、直方图、饼图、网状图等来表现复杂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在统计和挖掘方面,进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汇总、排序等各种统计分析。

预案管理系统预案是系统针对各种不同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制定的应急措施或办法,它是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最多,涉及面最广、最复杂,也是所有应急储备中最重要的储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不同性质、分类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科学的制订和管理预案,是应急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智慧管理篇9

从中国城市的起源来看,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先有城再有市。城的功能既有行政管理的功能,也有军事防御的功能。因此早期的城都有围墙、守卫和城楼。有了城就有人,就需要生活,因此就逐渐有了货物交易和交易的场所,这就是“市”。中国早期更重“城”的功能,近代更重“市”的功能,也就是交易功能和产业的发展。中国近代也有许多城市纯粹因为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如大庆、攀枝花等。早期的城市以行政和防御功能为主,因此,一旦这种功能丧失,城市就衰落了。如元上都、元中都。也有一些城市是因交易而发展起的,后来交易衰落,城市也就衰落了,如楼兰古城。因此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其核心功能。古代城市存在的目的主要是军事和行政管理,因此一定要有坚固的城墙。而现代城市的发展动力则主要源于其交易中心和产业中心。尽管现代城市仍然具有行政功能,有些也具有军事功能。但现代城市的核心职能是经济,或者说是产业发展。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都来源于其产业竞争力,如果一个城市的产业失去了竞争力,那么这个城市就会衰落,就像早期的元上都和美国的底特律衰落一样。

现代城市又是为谁而生、为谁而存呢?计划经济时代,可能说城市为国家而生,虽然这在当时不无道理,但现在看来,更恰当地说城市就应该是为城市居民而存。当然城市居民也并非完全固定,有些人离开,有些人进来,一旦定居了,城市就要为这些人服务。城市居民追求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安居乐业”。“安居”就是要住得舒适、健康、安全,“乐业”,就是要有工作,有事业,而且还要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所长,能激发自己的热情,体现自己的价值、乐在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安居”相对容易一些,“乐业”要求就比较高。早期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的建设主要考虑的是生产,较少考虑安居问题,结果欠了许多“安居”的账。现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又过分关注形式上的“安居”问题,较少地考虑“乐业”的问题,片面发展房地产,甚至将房地产本身当成自己的主要产业。暂时来看,这个城市可能看起来热火朝天,但是如果只有房子,没有人住,那就会成为“空城”,即使有人住,如果没有有竞争力的产业,那最终就会变成“睡城”,“睡城”是不可能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空城也好,睡城也好,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智慧城市。

一个智慧城市,首先要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充满希望和梦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这个城市的人能够“乐业”。因此,一个城市必须有自己有竞争力的产业,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定位问题。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宣传自己城市的秀美、大美、壮美、尽善尽美等,似乎要以旅游为产业龙头。实际上,旅游虽然号称无烟工业,但对大多数城市来说,旅游只是其他产业的附属产业,很难成为龙头。与此同时,另一些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则还在发展化工产业,这两个产业天然存在冲突关系,如果同时发展,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实际上说明多数城市很少认真考虑自己城市的定位尤其是产业定位问题。

现在存在的千城一面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对自身缺乏了解,缺乏产业定位,缺乏对文化、历史,以及当地人的了解。城市的产业要有竞争力,必须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盲目地发展、引进的产业是很难扎根的。

产业定位,就是要发展自己相对优势的主导产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集群,例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产业集群,也促进了这两个地区城市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定位要与别的地方有差异,也要有所取舍,有所牺牲,有些城市不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些城市不宜发展化工产业,有些城市不宜发展高能耗、高水耗的产业。

产业定位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清晰的,尤其需要企业家大胆探索,而政府要加以引导,例如深圳早期以商贸、三来一补加工业为主,后来逐步发展出电子、金融、房地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多个产业领域尤其是通讯设备制造领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深圳的优势在于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人具有开拓创新和包容精神,而且好学上进,因此越是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越具有竞争力,而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逐渐被淘汰了。

因此,一个城市的产业定位不一定是一个单一产业,而往往是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主导的产业集群,其他产业如果不相互冲突,可以包容发展,但是一个城市无论有多少个产业,形成最具竞争力、最具特色的产业至关重要。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要发展高科技、动漫、互联网或旅游、文化产业,许多传统产业都非常值得发展,而且传统产业也并非没有技术含量。另一方面,一个城市的主导产业也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演变。

一个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选择什么产业来作为主导产业极为重要,尽管许多资源型城市最初是无法选择的,但从未来的角度来说,选择产业非常重要。

判断什么产业是一个城市最合适的主导产业,我觉得有三个标准。

一是是否充分发挥这个城市的资源和文化优势,或者说当地的资源是否能在该产业中最大程度创造价值。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经济和社会文化资源。例如交通要道就是一种资源优势,熟练劳动力充沛、民众勤奋、水资源充足等都可以是一种资源优势。例如四川几乎每个家庭主妇都能做一手好菜,因此发展餐饮产业具有天然优势。反之则是资源劣势。一个城市要注意避免发展受到自己资源限制的产业。由于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不一样,因此不同城市应该有不同的优势产业。

二是这个产业能不能在当地扎根,当地人是否乐意从事整个产业,当地人是否以从事这个产业为荣,是否有大量当地企业从事这个产业。因此,优势产业不是一两家企业,而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例如浙江温州的纺织服装产业、福建晋江的运动鞋产业,都因为有大量的当地企业家从事这个行业而得到发展,成为这些城市的优势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为了发展太阳能产业,引进一两家大企业,但没有扎下根。结果在这个产业遇到困难时就成为当地的负担。现在许多城市喜欢招商引资,这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引进外资,也需要本土化,需要扎根当地,否则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真正发挥当地地域优势、文化优势、人才优势的企业和产业最终一定是没有竞争力的。而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一定会成为城市的负担。

三是这个产业从长期来看是否能形成竞争优势。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许多城市靠短平快的项目很快得到发展,甚至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许多城市的产业发展,不用考虑长期发展问题。但最近几年的教训以及国外的教训表明,一个城市必须发展有长期竞争力的产业,而这样的产业可能需要长期的培育。例如许多城市因为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长期来看,随着资源枯竭,这些资源产业将会失去竞争力,这样的城市就应该考虑如何培育和发展未来的优势产业。

没有产业优势的城市是不可能有活力和前途的,这一点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有类似的教训,例如,美国就有著名的铁锈地带,就是因为钢铁业的衰落导致城市的衰落,而随着汽车产业的衰落,美国的底特律也不得不申请破产。因此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首先就要找到自己的主导产业,并逐步培育和发展,使之具有竞争优势。例如义乌的小商品城、白沟的皮革城,都是逐步发展起来并逐步建立竞争优势的。

产业定位的核心,就是发展城市的优势产业,这个优势可能是在某个区域具有竞争优势,也可能是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竞争优势。优势越显著,这个城市的活力越强,越有特色。

智慧城市的智慧规划

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不仅仅是政府选择企业和产业,更需要企业本身的选择和发展,而这需要城市功能建设本身提供有益的支撑。但现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存在规模过大、扩张过快,功能失调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雾霾、拥堵,看病难、上学难、房价高等问题。居民难以做到安居乐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也受到制约。根源在于缺乏科学的城市规划,其表现主要有三点。

一是规划赶不上变化。过去三十多年尤其是最近十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许多城市的规划赶不上市民需求的变化,例如道路的宽度,商业中心、医院、学校附近的停车位等就难以适应小汽车时代的需求。有些规划是考虑过于短视导致设计不够科学。例如,城市的大部分基础设施的设计使用年限都超过五十年,但规划师们在设计住房和设施时很少考虑五十年以后城市会怎么样,需要什么功能,因此许多地方2000年以前盖的房子没有地下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面积远远不够。现在许多城市在开膛破肚拓宽马路,导致城区拥堵不堪,但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等这些路修好,这些城市还会照堵不误。因为缺乏对城市整体、长远的科学规划,仍然是采取头痛医头的建设模式。

二是城市发展过程中GDP至上观念的影响。为了发展经济,许多城市搞了一个又一个开发区。GDP是上去了,但城市功能失调。开发区企业的员工虽然实现了工业化,但却没有实现市民化。结果导致这一群人像浮萍一样没有在城市扎根。这些人不扎根,实际上说明企业没有扎根,而没有扎根于当地的企业很难拥有持久的竞争力。

三是城市的规划没有有效执行。现在许多城市在建筑密度、容积率方面都有规划,但在执行过程中都有突破的现象。早期提倡大城市控制市区规模,大力发展卫星城。这几年,主城区与卫星城连成了一体,绿化带变成了居民区,农业带变成了开发区。其原因虽然复杂,但主要是观念和利益协调问题。

要建设智慧城市,就要对智慧城市的规模、产业结构、功能进行科学规划。

许多城市的功能失调如交通拥堵、雾霾等都是因为城市规模过大导致的。许多城市城区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盲目扩张,导致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不适宜居住和工作。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房价的快速上涨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房地产业是一种内部循环,长期来看只能构成辅助产业,而不能构成主导优势产业。房价上涨最终会增加城市主导产业的成本,降低产业竞争优势。这一点从珠三角的加工产业转移到内地可以得到证明。

房地产的发展需要人口的持续增加,而这是不可持续的。现在许多城市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超过城市人口的10%,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超过30%。一旦房地产业萎缩,这个城市就会快速衰落。

过去的经验就是城市规模和人口只有增长,没有减少。实际上,最近申请破产保护的底特律,四十年来人口是逐渐减少的。中国许多城市也可能会经历城市人口减少的过程。虽然不是最近几年,但估计不会超过十年。因此我们现在担忧的城市空间不足和功能不足问题,可能在十年后演变为城市功能过剩问题。就像许多希望小学刚刚建起就废弃一样。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城市智能化、交通便利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小城市尤其是离大城市不太远的中小城市的优势会越来越显著。这些城市不仅房价更低,更有生活情趣、环境更好、交通便利,而且在信息、购物、金融、教育服务等方面也不比大城市差,对于许多产业而言,小城市可能更有竞争优势。

因此,在进行城市的规模规划时,不能贪大求快,而要充分考虑城市长期发展的规律和资源约束,同时一定要考虑规模扩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要考虑规模对市民宜居的影响。如果一个城市不宜居,就很难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一个城市的规模往往与产业规划有关,城市规模的扩张往往与产业的盲目发展有关。尤其是最近十多年许多城市盲目发展重工业和房地产,现在看许多城市都缺乏可持续性。因此,控制规模的关键在于做好科学的产业规划。一个城市除了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以外,还应该有相应的配套产业。产业规划应该包括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速度与规模,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的培养与保障条件,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拓展和产业集群发展等。有些产业是现在的优势产业,有些产业是未来的优势产业,这些产业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将来如何顺利更替,都要进行合理规划。

一个地方除了主导产业外,还有众多传统产业、不太重要的现代产业因为种种原因也在发展,这些产业高度分散,但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和活力。我们称之为辅助产业。辅助产业不一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它是整个城市产业生态的一部分,往往构成产业环境和活力的主要基础。许多地方的优势产业最初都是从辅助产业发展起来的。

保障与支持性产业主要是支持优势产业的发展。对于工业而言,金融和相关服务业就是支持性产业。房地产可以说对大多数城市来说是支持性产业。因为它并不提供真正的产业竞争优势。

现在有许多新兴产业刚刚出现,一时很难看清未来前景,这时可以将其视为潜力产业加以培养,例如前几年兴起的动漫产业。

产业规划关键就是要进行产业定位,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就是要支持某一类型的产业,同时要限制某些产业。有些产业之间可以协调发展,有些产业之间可能会有冲突。例如有些城市要发展旅游和养老产业,就不适宜大力发展制造业。姑且不谈污染问题,制造业本身会打破一个旅游城市的节奏和宁静。一个以石油化工为主的产业城市就不宜发展旅游和养老。产业规划的核心是使城市主导产业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协调发展,最终使城市成为安居乐业之地。

一个城市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城市相关功能的有效支撑,因此智慧城市还需要进行功能规划。

城市早期的核心功能是军事防御和行政管理,因此我们看到许多城市都是围绕政府大楼向周边发展,后来商业越来越重要,因此许多城市都发展CBD,包括步行街等。但未来的城市核心功能是什么,非常值得思考。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CBD功能很可能面临挑战。因为现在的CBD不仅成本高,而且还存在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差等问题。而现在无论办公还是购物都可以在网上实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许多CBD的功能都可以被网络替代。传统城市的核心功能――商业上聚集效应会逐步被解构。这样一种新的城市核心功能――文化、休闲娱乐和体育功能将成为城市的中心功能,因为互联网不会消解这方面的聚集效应,反而会强化这方面的效应。

首先,互联网越是发展,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越多,因此从事娱乐、休闲、体育的时间就越多,这方面的需求就越强。

其次,体育、文化、休闲娱乐需要现场参与,而且追求的是体验价值,只有亲临现场才能获取这种体验,而互联网很难替代这种体验价值。

最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这方面需求越强,而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还远未满足,这是安居乐业的必然需要。

因此,将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作为未来智慧城市的核心区域,是一个适当的选择。因为只有文化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个性,文化和体育也是激发一个城市创造力的源泉,能激发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热爱,这也是农村不能替代的。

一个智慧城市具体的功能规划,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城市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分清哪些功能要强化、哪些要削弱、哪些要改造、哪些要创新。

需要强化的功能。文化、娱乐、体育,这些需要大力发展,现在这方面远远没有得到发展。例如图书馆、体育馆和博物馆,许多城市没有真正发挥其功能,因为这些设施的功能没有现代化,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当我们对照迪斯尼乐园的理念,就知道在这方面还可以做很多工作。

需要弱化的功能。要使城市真正成为市民服务的城市,成为智慧城市,就要适当弱化城市的行政功能。现在许多城市最好的建筑往往是政府部门的。这恰恰说明这些城市的发展是相对落后的,城市行政职能的过度强化不利于城市商业和文化功能的发展。

需要改造的职能。要建设智慧城市,现在城市的许多功能都需要改造,除了对传统的交通、城管、安全、商业购物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外,智慧城市在教育、医疗、金融、娱乐等方面都可以利用网络科技做很多的改进。

需要创新的职能。智慧城市将来可以创新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生态住宅方面,将来城市住宅本身具有生态功能,可以在能源、水、空气等方面实现自我循环;二是工作方式的创新,在家办公将成为时尚,而一个人可以同时成为多家企业的员工,这样可以丰富工作内容,且更具效率。三是度假式的生活方式,生活和度假没有本质区别,而度假也可以和工作结合。这样人们就可以真正摆脱各种束缚,实现智慧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智慧城市的智慧管理

一个智慧城市,要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必须得到良好的运营和管理。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主要由政府或政府主导的企事业单位完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做有合理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城市的许多核心功能如供电、供水、供暖都已经企业化,因为完全由政府来建设城市已不现实。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哪些是政府的职能,哪些是企业可以做的?

政府的核心职能,应该是建立城市这个平台,而这个平台上最好的演员是企业和市民。因此政府要做好的工作主要如下。

规划。不仅要制定城市的规划,还要将城市规划落到实处。

立法。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立法解决。因为每个城市的定位和产业特点不一样,需要不同的地方法规。

执法和监管。监督城市规划和法规的实施。

沟通。对外要宣传城市的特色和品牌,对内要教育市民。对于新兴城市来说,许多市民的生活习惯等不一定健康、科学合理,需要政府加强教育和引导。

除了上述职能之外,可以委托企业做的,应该委托企业来运营和管理。过去修路都是政府来做,现在主要是企业来修,而且企业也可以进行道路经营和维护。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建设和运营比政府更有效率。随着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过去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可以由企业或事业单位承担。只要运营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设计合理,传统的垄断行业如水、电、气、路、环卫等都可以实现高效率的企业化经营。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将成为城市舞台的主角。企业除了可以发展优势产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之外,还将参与智慧城市的管理。如果真正放开让企业参与城市的运营管理,就会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例如平安城市的建设之所以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就与企业的推动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智慧城市概念最先也是由企业提出,真正的推动力也来源于企业。企业的创造力往往令人难以置信。例如大城市打车难是许多城市政府努力想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了叫车软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乘客司机都满意。如果没有企业参与,完全依赖政府,很难想出这个办法。

真正的智慧城市一定需要民众参与,需要市民智慧地生活和工作。现在的许多城市问题,与许多市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例如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仍然没有得到很好普及。同样,市民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城市公共资源方面也还远远不够。智慧化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节约城市资源,创造城市的外部价值。例如市民应该更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参与社区活动,建立社区互助机制,避免城市孤岛化。同时也要学会尽量利用网络来解决生活问题,如各种缴费、办证、咨询等,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降低整个城市的运营成本。

智慧管理篇10

大前研一说过,亚洲企业做品牌,必须以10亿美元为单位砸进去,持续砸10年时间。可是哪一个企业可这样做,敢这样做?三星?LG?索尼?松下?海尔?联想?华为?恐怕没有一个企业敢答应让自己的企业去这样做?正如李煜耀感叹:苍狼最终在历史上的下场都是会消失的,因为草原总有被吃尽的一天。最后生存下来的会是什么呢?可以肯定的说,不会有狼,只有懂得生活文明的人类,用更文明的手段、更有文化的思考、更具历史观的企业经营模式,才有条件继续生存下来。

而生存下来,中国企业就需要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孕育出自己的智慧,这就需要中国式的世界商业思维。

“在给予管理的智慧上,我就不信,孔夫子会比不过韦尔奇?!”

这是我最近和很多企业家共同关注并探讨的话题。我想说里面的三层意思:

一是:在给予管理的智慧上。我们不能总拿别人的制胜方法来复制到自己身上,一个企业的战略或产品可以被别人观察、研究和模仿,但关于这个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就是做事的能力,我们是永远学不来的。不仅是企业,任何组织的管理方法也必须同相对应的特殊做事能力相匹配才能产生能量,否则就是依葫芦画瓢,就是做壁上观;

二是“我就不信”。中国企业的成长往往是在市场与需求的跌打滚爬中,找到了阶段性的成功。“我就不信”,实际上是凭借企业家的智慧、韧性、执着、胆略,在市场的枪林弹雨中硬闯出了企业的一片艳阳天。自信而不自负,中国很多的企业家已经站到了理性的门槛上,重新审视自我,寻求更大的突破,“一根筋”精神,偏执狂精神,在企业的成长中仍是黑夜里的灯光,让众多企业家为此殚精竭虑;

三是“孔夫子会比不过韦尔奇”?!论语中有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实际上这是做企业的三个境界:理解并模仿既成的先进管理经验,且在适当的时候付诸实践;有朋自远方来,“近者说”,“远者来”,指的就是内部员工满意,外部人才纷至,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银行、媒体等乐于合作;不要希望媒体的追捧,不在意别人的不解,谦逊而自信,正是所谓的“第五级领导人”的特征。

国学在近几年得到重新重视不是因为国学变化了,而是市场变化了,竞争要素变化了,但商业智慧的精髓却高度凝聚了,中国企业在对西方管理学的探索与实践中,更多的发现是,虽然大家贯通了书本,却荒芜了企业。通用的战略不重要,戴尔的模式不重要,联想的策略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的战略和方法,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学到精髓。如此复制到自己的企业上,只能永远是“四不象”。

在给予管理的智慧上,我就不信,孔夫子会比不过韦尔奇?!实际上是我们呼唤的中国式的管理智慧,是对适合各种企业战略探索模仿乃至彷徨后的深刻呐喊。

企业的精神原点与企业家的危机智慧

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在《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原点》一文中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获得,远东和我今天所拥有的,来源于社会是其然,回馈于社会一定是其所以然。企业财富其实就是社会财富。”远东能够走到今天,在其艰难的跋涉中,这种大我于无形的商业智慧却无处无时无刻不在闪现,与中国企业、跨国企业甚至全球整个商界正在倡导的企业社会责任相比,蒋锡培在管理的智慧上,已主动并提前到达一个凌然的境界。

实际上,认识育琨,是从其文字开始的。育琨的文字境界、内心修炼、商业智慧从《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一书中悄然蔓延出来影响到我,影响到你,影响到每一个人。育琨一直不同意我以“老师”相称,这更让我发自内心的尊重。“真正伟大的事业都需要灵魂。当我们的心灵强大时,我们便可以创造一切,享受一切。”在《企业家的中年出路与危机》中,育琨的智慧心境给予我们的是更大的心灵震撼。

一个企业家到了中年,或者说中国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风华正茂,但我们所看到的是中国企业用二十多年的跳跃式发展换取到今天的成功,很多人很多企业已经提前从“青年”跨入“中年”,这种产业思维或者商业智慧已面临一个个突破,或者新生。育琨的告诫在于让我们明白,过去的成功不是成功,今天的成功不是成功,小成功不是成功,大成功不是成功,从小到大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世界是容易淡忘的。没有人去刻意追究那傲立于山顶的高把根扎在多深多脏的地方。当一个人把辽阔圈起来,自己就变得狭窄了。真正需要的是企业家从现在开始打开自己的心门,把自己的爱和赤诚纳入到‘提升人类福利层次’这个巨大无穷性的世界中来。”

“企业文化,不仅是基业长青的‘灵丹’,也是令企业可能夭折的‘剧毒’。”刘孝全在《从安然的宿命看张瑞敏的战战兢兢》一文中把中国式的企业文化,在量化的同时,又做了另外视角的解读。“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握这成败之间的瞬间转化,将企业文化永远变成保护百年基业‘护法使者’。这正在成为或者将要成为后创业时代舵手们的共同‘心病’。”刘孝全认为,在中国企业的竞争中,文化竞争需要上升到真正的大战略层面,没有量化就没有管理,企业文化的危机甚于资金、甚于产品,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智慧,才是基业常青的“不二法宝”。中国企业的智慧更需要基于这片沃土,基于对自身全面的客观的衡量与提升。

《道德经》与珍珠的痛苦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中说过,当“重视天下人的利益的人”愿意为天下服务时,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当“爱惜天下人的利益的人”愿意为天下服务时,才可以把天下托付他。从这个层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式的商业智

慧早在几千年已经参悟到我们今天的作为。中国企业的管理也不能脱离对人的管理。这在笔者的《民营企业如何少受点儿伤害》一文中有过分析。一个首席执行官(老板)的任务就是一只手抓住一把种子,另一只手拿一杯水和化肥,让这些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你周围的人不断地成长,发展,不断地创新,而不是控制你身边的人。你要选择那些精力旺盛、能够用激情感染别人并且具有决断和执行能力的人才,把公司的创始人当成一个皇帝,从长远来说这个公司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因为它没有可持续性,没有常青的基因存在(引自韦尔奇语)。因此,中国企业如何在商业之变中真正重视发现人的潜能,如何培养中国企业成长的基因,对人的管理与使用就显得非常高明与智慧。

而王进生在《杭州家乐福血案折射中国市场竞争的血腥》中就分析了因对人的管理或人的素质失衡而导致的血腥与失败。“商业竞争到了以暴制暴的地步,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在更广泛的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往往更注重自己跟自己竞争。国内的暴力事件演变为国际市场上的竞相压价,最终沦为别国的反倾销口舌。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发展思路是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了。”这值得我们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人深刻反思。

珍珠是圆润的,高贵的,美丽可人的,谁更多地去想过珍珠诞生的痛苦,当我们把砂粒植入蚌的肉体中,谁会真正去思考蚌一生都在用痛苦的泪水孕育生命的光华。中国企业要中国式的管理智慧像品牌一样成为全球市场上最朴素的语言,最让人能听得懂的语言,我们仍需要艰苦卓绝的修炼和漫长的商业磨砺。这让我想起自己在《我们其实都只是旁观者》一文中说过的话:

当我们心存侥幸嘲笑或鄙视我们的企业家的时候,当我们准备千万个理由去批评或者伤害处在生存困境中企业的时候,当我们朝那些于旋涡中进行命运挣扎的企业抛掷玻璃碎片或者乱石块的时候,当我们以种种不理解甚至仇视这个社会某些不公或者试图挖掘一些企业曾经的劣迹的时候,我们能否真正以宽容和开放的平和心态来看待中国企业?能否以全面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我们的企业成功与失败?能否真正以理解和坦诚的胸怀来关注中国企业在健康成长历程中那些痛苦的泪水或艰难的跋涉?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包括经济学家、行业专家和笔者一样,大家都是站在企业或者行业的边缘“指指点点”, “貌似清醒冷峻”,但实际上我们离真正进入企业和企业家的灵魂仍有着相当远的距离,我们并不真正清楚折射企业或企业家各种命运的背后曾经有着何等的辛酸或艰难。公众对于企业的种种态度或价值判断就很容易衍生出不同程度的曲解或者偏误,所以必须改变我们的态度,停止谴责那些在窘迫中的人们和忍辱负重的企业生存状态,人类或企业的某些错误行为需要预测、容忍和修正。

智慧管理篇11

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团队绩效,许多管理思想的发展,均是针对效率提高而来的,授权就是管理学学者在近一百多年的管理研究与实践中,为提高效率而归纳出的一大规律性原则。管理学家认为一个团队组织在追求绩效时,企业管理必须要兼顾两种原则,这就是管理的专门化与人性化。任何—个团队除了追求专业化原则外,还要设法注入人性论的技巧,这样才可使团队效率达到满意状态。

管理者在做出各种决策,运用资源及协调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有授权与目标管理的观念,有授权的观念才可达到专门化与人性论的两大原则。特别是当今时代随着组织越来越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这个时候,面对千头万绪的纷繁事务,管理者必须通过授权来提高组织绩效。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授权已成为现代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针对统治者提出了授权的观点,堪称授权管理学的鼻祖。

在《韩非子·八经》里,韩非子讲“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这句话是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管理大师商鞅说的,意思是:昏庸的统治者只懂得用独自一人能力治国,普通统治者用众人的气力治国,而贤明的统治者则用众人的智力治国。从管理学上讲,就是好的管理者一定是善聚众力和善集众智的授权高手。懂得授权,敢于放权并善于放权是—个管理者取得成就的基础和条件。

尽己之能不如尽人之力,尽人之力又不如尽人之智,高明的领导者一定能把员工的积极f生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聚大家之力和大家之智来达到管理的目的,而不是事必躬亲地成为繁琐事务的“奴隶”。

纵观中国历史上能成就霸业的帝王将相,无不是授权的高手。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打败盖世英雄项羽,很大程度上是懂得用贤才和善于向下属授权的结果。他把带兵打仗交给了韩信,把决策交给了张良,把后勤财务交给了萧何,通过合理的授权,创造了一个能够促使能人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由于他掌握了授权的艺术,所以他的才能虽然远不如项羽,但靠团队的智慧还是打败了项羽,成就一代帝业。

授权法则

美国著名的管理行为学家布利斯有一句名言:一位好的经理在他的助手脸上总有一副烦忧的面孔。布利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的管理者懂得向其下属和助手授权,会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任务,而不是自己包揽一切,使自己疲惫不堪,面孔忧烦。布利斯认为授权是管理者的良方,当管理者授权他人办事的时候,必须把足够的权力交付于他人,否则将会枉费力气。他基于这个认识,提出了著名的“授权法则”管理理论。

布利斯的“授权法则”包括若干个原则。第一是相近原则,给下级直接授权,不要越级授权,应把权力授予最接近做出目标决策和执行的人员,这样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做出反应。第二是授要原则,指授给下级的权力应该是下级在实现目标中最需要的、比较重要的权力,能够解决实质性问题。第三是明责授权,授权要以责任为前提,授权同时要明确其职责,使下级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和权限范围。第四是动态原则,针对下级的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的目标责任及不同的时间,应该授予不同的权力。

布利斯在这里只讲了授权的四个原则,但按照他的原则来授权也不可能把授权做到很好,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信任的授权,方法再好,也达不到授权的管理效果。授权的管理理念已被大多数企业家、政治家所认可,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能运用好授权的管理者并不多,往往有些领导人是假授权,授权的范围是很小的管理事务,大的几乎做不到授权,有的虽然表面上授了权,但背后却设置种种障碍,使授权只在口头上。

之所以出现这些假授权、真限制的情况,是因为这些领导者在授权时,没有对授权的关键问题处理好。授权的关键问题是信任,信任是授权最起码的基础,如果缺乏了信任,授权无从谈起。一个管理者如果不信任团队和团队里的员工,就必然很难做到授权,即使授了权,也形同虚设。因为一方面授权于下级,一方面又不放心,怕他不能胜任,又怕他犯错误,这样的没有信任的授权,会使员工丧失动力,也会使工作效率更加低下。如今我们的社会和企业非常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这给授权带来了很多障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建立信任文化的过程。

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一个团队组织的发展必须是要依靠团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管理团队的原则就是要基于信任的基础上的授权,唯有信任的委托才能产生授权的激励作用。这一点我们还得向国外成功的领导者学习。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是掌握授权管理艺术的管理者。1926年,他想在日本金泽开设办事处,结果他把一个20岁的年轻人找来并告诉他说:“我们准备在金泽建立办事处,希望你去主持,你立刻就去,找合适的地方,租下房子,资金已为你准备好了,你拿去进行这项工作。”

这位小伙子很是吃惊,他不安地把他如何年轻,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告诉松下,可是松下却对他很有信赖感,而且很肯定地对小伙子说:“你一定能做到的。我会支持你的。”这个小伙子一到金泽,立即开展工作,并把每天的进展写信告诉松下。第二年松下有事经过金泽,年轻人率领全体员工去请董事长检查工作,结果为了表示信任,松下幸之助拍着小伙子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你当面给我汇报就可以了。”年轻人非常感动,到后来金泽办事处越力、越好,给松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利润。松下幸之助回忆这件事时说:“我用这种信任的授权方式做办事处还没有一个失败的,用对别人的信赖来激励人是培养优秀员工的很重要的条件。”

智慧管理篇12

一、智慧旅游简介

针对旅游行业来说,旅游行业本质上就是服务、信息密集型产业。在信息时代下,“互联网+旅游”模式是旅游产业必然发展趋势,从而打破传统旅游也的弊端,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如今我国旅游行业已经发展到巅峰期,旅游已经成为社会非常普遍的服务项目,可见旅游行业的经济效益。在传统旅游行业理念中,信息化旅游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下上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向营销模式,通过网络技术推荐旅游产品,进而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开拓用户群体的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服务性与实用性强化旅游体验。但传统信息旅游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旅游行业发展步伐。取而代之的是智慧旅游,进而实现针对化、质量化服务。智慧旅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智慧旅游是云技术下的衍生品,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云技术、移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构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并在此平台中实现远程操控。2.智慧旅游是“互联网+旅游”的服务模式,将网络技术与旅游要素相结合,将智能化技术作为平台核心,实现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旅游行业与营销服务体系。3.智慧旅游平台最终要落实到游客身上,游客通过登录只能旅游平台,实现在线购买、咨询,并享受智慧旅游平台带来的信息化服务,进而提高游客的体验性,满足当今游客旅游需求。

二、智慧旅游管理的功能与作用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旅游行业的技术要求,智慧旅游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游客提供智能化服务。

在智能旅游管理模式下,需要以当即的信息技术为核心,融合旅游要素构建相应的旅游管理服务体系,进而实现一系列的旅游服务功能人。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智能旅游管理,想要加强智慧旅游平台质量,就必须要完善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并通过web收集网络资源,通过云技术的整理与分析,并结合游客的需求点,向游客智能推荐相关的旅游信息服务,并通过智能旅游平台与游客进行互动,从而提高旅游的服罩柿浚加强游客体验。

在整个智能化管理平台中,通过云技术、计算机技术、GPS技术提供智能化线路服务。并且能够根据游客自定义需求实施智能化服务,并定期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信息,例如景点线路、酒店、超市等,游客通过PC电脑、智能手机即可获得相应的信息。总之,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是当今旅游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能够保障信息推动的及时性、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提高游客的服务体验。

三、智能推荐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

智能推荐技术是通过云技术,针对用户旅游记录、习惯记录实现针对性推送服务,进而保障旅游信息推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我国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在近些年发展中,目前已经在多个地区实现了应用,通过文字推动、图片推动、短视频推动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极大提高了游客在旅途中的便利性,满足游客产品的推荐需求,例如乘车路线、具体景点(包括门票价格等)、酒店等。先从本质层面上分析,智能推荐技术是否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其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过滤技术、分析技术,是否能够通过大量的反馈信息来实现针对性推动。基于此,针对旅游行业、游客复杂性的特点,游客可以在人机交互界面,获取相应的信息内容,并自定义需要推动的领域。但国外学者针对智能推荐技术展开研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获得用户的需求与限制,从而产生推荐。

对于我国当今智能推荐技术而言,我国将GPS技术应用到智慧旅游管理中,并融合Web GIS 等技术实现了智能导航系统,通过挖掘、分析游客信息数据、旅游路线、旅游爱好等数据,通过Apriori算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并将信息进行补充、排序、推送。此外,智慧旅游管理平台能够根据游客规划需求,检索数据库,为用游客提供一个专门交互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中DIY规划行程,推荐系统根据游客的自定义信息,通过GPS、云技术根据游客喜好进行推动信息,实现个性化服务。

智慧管理篇13

接下来,面试双方的较量就开始了,面试的过程其实就是两个人智慧的比拼,好象一场无形的战争。就是面试双方落座后,不要急于直奔面试主题,可加以寒暄,从环境、天气等着手,一方面可以降低来者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可试探出部分有用信息,在不经意摸得对方虚实。对于识人,《六韬》中提了八种验证方法:“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也为企业在面试中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要点:

1、“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招人是要招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而不是以招到完美的人为标准。

2、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的表现也必须得体大方,要知人善任,正人必先正己,言辞必须严正。正所谓“人人,正正,辞辞。”

3、在面试过程中,对于衡量标准和考察要点,应按照岗位的胜任力素质要求及企业的相关制度与文化来总体衡量,而不能将其业务与技术能力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

4、对于应聘人员,最好在最后给予其一定的时间进行提问,一方面能够解除他的疑虑,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其提问的角度了解其所关心的事情及侧重点。

5、最好是几个人协同进行最终评判,如果结论不统一或者不能够确定对人的判断时,最好要慎重决定。

《韩非》——“授权下属” 智慧

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经营绩效,许多管理思想的发展,均是针对效率的提高而来的,授权就是管理学中的智慧。中国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针对统治提出了授权的观点,堪称授权管理学的鼻祖。“抱法、处势、用术”是韩非管理精髓,他的领导思想论述了领导者应具备的个人修养、素质和能力,及领导者所应具有的导向作用等。他的用人思想强调“授权是必要的”。《韩非子》一书里记录着他的授权言论。他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意思是说:昏庸的统治者只懂得用独自一人能力治国,普通统治者用众人的气力治国,而贤明的统治者则用众人的智力治国。从管理学上讲,就是好的管理者一定是善聚众力和善集众智的授权高手。那么,企业领导人如何拒绝事必躬亲,做轻松管理者,科学、合理、有效的授权呢?

1、分级管理而不越级插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主要管理者不要一竿子插到底,那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对下属的管理人员要在明确责任和奖罚的基础上,让他们有职有权。

2、多想、多看,少说、少干:高明管理者只有站在一旁观看,才能真正“旁观者清”而避免“当局者迷”。即使你比下属干得还要好,也不要事事都亲自去干,必要时给他们示范一下即可。

3、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要分清什么是企业的大事,什么是企业内无关紧要的小事。凡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生死存亡的大事,一定要慎重对待,决不可等闲事之。对于那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让下属部门按照分工自己去解决。不要陷于繁琐的事务之中而不能自拔。

4、不事事追求“完美”;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想把自己管理的企业办成一个非常完美的企业,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过分的完美无缺了,往往就要走向反面了。企业的管理者只有摆脱繁琐的事务,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道家”——“柔性管理”技巧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天下有这么好的事吗?无为还能得到治理?什么事不做,还能把这个事做好?“无为”关键在“为”是什么?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那么,怎么样做到无为?为什么要无为?“无为”讲就是让你不要乱来,抓住事物本质去做。“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恰恰相反,关键是要怎么样做,用什么方式做。《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知道别人就是智慧,聪明就是知道自己,这就凸显了老子的谦虚理性。为什么有的要做,有的不能做。无为而治,就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道家讲的第一个核心思想。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得到知识;不吹嘘,不夸耀,反而会被大家推崇。

《老子》第五十七章说道:“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则民自富,我无欲则民自朴。”汉朝初年有文景之治,唐朝初年有贞观之治,就是由于统治者在民生凋敝的时候,做到无为而治,不要折腾老百姓。要无为而治,先要抓住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就可以事半功倍。第二个要抓住关键,学会用人,要把人用好了就无为而治。另外不要折腾,政府不要过多地干预。企业目标管理比过程管理好,设定一个目标,过程你就不要插手太多了。这就要求我们设定的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没人能达不到;太低了不费劲,也不行。道家讲治国、管理,不是不做,而是要顺其自然。

《老子》讲,“大智若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意思是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机灵的人,表面看起来笨拙。真正善于雄辩的人,表面看起来比较木讷,不露锋芒。就是指关键的时候真正有智慧的要装傻。道家的大智若愚,不是讲政治智慧,是讲管理韬略,领导韬略,具体管理应该怎么做。老子说如果领导分几等,一百分的领导,下面只知道有这个领导,别的不知道;八十分的领导,下面员工称赞;如果员工见了领导就害怕,这值六十分;不及格的领导,就是员工辱骂你。他说下面只知道领导,却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才是最好的领导。

“儒家”——“企业文化”思想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企业家的重视。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吸取古代中华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模式,尤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治国思想对如今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1、企业文化核心在“正己”:孔子讲治国,他的着眼点也不在管而在教。为政的核心是“正”;“正名”和“正人”,核心是“正人”;“正己正人”,核心是“正己”。所谓企业家要“正己”,就是要把孔子儒家关于做人的道理用于自身,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待人处事,包括经商和办企业。现在人们常常谈论“儒商”。企业家“正己”,也可以说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儒商。儒商的特质,不在于它有什么特殊的管理方法,而在于他居家、待人、做事,以至经商、办企业,都遵循儒家的为人之道。最重要的一点是认同孔子儒家以天下为己任,“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信念。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