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护士论文实用13篇

输血护士论文
输血护士论文篇1

输血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在对外伤、大出血、血液病等出血、贫血患者的救治中,输血是其它药物所不能代替的[1]。但输血实际上是一次组织移植的过程,输血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可能引起输血相关疾病。所以输血安全成为社会和病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护士是输血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执行者,对安全输血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2]。良好的输血理论基础和能力是做好临床输血工作,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血的重要前提。然而低年资护士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知识掌握不够,实际操作少,输血文书书写欠规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有必要对低年资护士合理安全输血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培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09年5月医院招聘新毕业护士31名,其中,本科2名,专科18名,中专11名,年龄20~24周岁,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上都未满2年。

1.2 方法

1.2.1培训方法编印相关教案,集中授课20学时,输血相关法律法规人手一册,聘请输血科专家、护理部专家、医政管理专家进行授课等,集中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文件和相关输血专业知识和理论。选用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带教能力强的护理老师带帮教,要求熟练掌握临床输血法律法规,成分输血、输血相关程序、输血相关疾病、急性失血患者输血、输血反应应急措施、输血相关医疗文书书写、输血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1.2.2评价方法护理部组织成立考评小组,聘请临床和输血专家参加。取输血相关知识和能力8个项目,自行设计答卷,每个项目全部正确为10分,取31名护士的平均分为统计成绩。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检验。

2 结果

实施培训前后31名低年资护士临床输血知识能力比较

见表1。

3 讨论

正确地使用输血能抢救生命,反之则危害生命[3]。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社会的变革,新治疗方法、大手术不断开展,创伤患者增加,输血量逐年大幅度增加,输血工作量越来越大。今天的临床输血工作与过去相比较越来越科学合理化,效果更好。为了保障科学地安全合理用血,新的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新技术、新手段、新材料日新月异,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医疗纠纷明显增多,护士是输血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和最后把关者,责任重大,所以低年资护士应加强临床输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输血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工作,输血医学与免疫学、传染病学等相关边缘学科高度相关,由于国情的原因,护士的培养层次还比较低,大多以大专生为主。护士培训教材上提及的输血内容篇幅不是很大,实习工作中带教老师考虑到输血医疗安全问题,让实习护士亲自动手的机会不多,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欠缺,所以参加临床护理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应加大临床输血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落实培训计划[4-5]。

采取多种形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输血知识和技能规范化培训[6],包括专家讲课、示范指导、护理查房提问、专门老师带教、考试考核等综合措施。系统学习《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案例》,规范输血医疗文书的书写。制定严格规范的输血操作程序,严格执行输血制度,增强输血危急意识。改变服务理念,明确护士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职责,掌握输血技巧和关键,保证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

[参考文献]

[1]唐光中,李慧文,洪文,等.实用临床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

[2]王金茹.外科护士安全输血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7,24(6):30-31.

[3]刘列明,陈蓉.成份.输血不合理现象浅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86-487.

[4]温春良,谢佩珠,杨有娟,等.实施“一对一”培训模式 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操作技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5):35-36.

输血护士论文篇2

护士在输血治疗环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护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护士,其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改进临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2011届 “护生安全输血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人员

1.2 资料设计

参阅曾庆娥[1]和徐晖[2]的调查表格、输血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并结合临床实际后自设问卷,在经我院输血科专家审议评价后进行调查。培训前的A卷内容包括四个项目:①护生的一般资料;②护生对输血的一般认识;③输血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前后的认知人数比较。其中单选题17题;多选题18题,每题答案全对为掌握、答对部分或未答对为未掌握。④护生对输血相关知识教学方式的需求。培训后的B卷仅有A卷的第三个项目,采用回答内容少于2/3的答卷为排除标准。

2 方法

由医院护理部安排对护生集中进行“安全输血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培训前向护生讲解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调查结果保密且不影响实习成绩,要求护生用10分钟时间自愿答卷,不得与他人讨论和查阅资料,答完后当场收回。考虑到问卷的回收和统计因素,采用实名答卷并在培训结束后立即用B卷调查。各发出问卷166份,A卷回收166份,有效回收率100%;B卷有效回收142份,有效回收率85.5%。

3 结果

由表2和表3可见护生对输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1)护生对输血存在不安全因素了解欠缺(P

(2)对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和目的了解欠缺(P

(3)对护士有感染危险的认识不足(P

(4)对各血液成分制品的保存条件、输用注意事项了解欠缺(P

(5)对输血的查对内容掌握得不全(P

(6)对输血时的沟通、观察、记录内容和输血反应应激预案了解欠缺 护士在输血前应与病人和家属充分的沟通,告之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同时做好心理安慰,嘱咐病人牢记自己的血型。输血前、中、后都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和输血速度,保证血液在规定时间输完,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0.9%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配合医师及时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

(7)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欠缺(P

4 讨论

4.1 护生对输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而且护生输血实践操作少

4.1.1 实习基地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护理专业大幅度扩招使大量护生涌向实习医院,导致护生不可能轮转所有科室,而有的科室很难有输血的病人,即使有也不可能使每个护生都有亲自操作的机会。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近年因病员增多,护理人员缺编使得护士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承担大量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4.1.2 部分护士的带教意愿不强:目前临床上的护士多为人事编制,因而缺乏主人翁意识[10]。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护理差错的最严重后果是既给患者造成损失,也将对护生及其带教老师的未来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11]。输血治疗方法的特殊性和输血费用高,一旦操作失误造成损失既耽误病人的治疗易导致医疗纠纷,且会增加输血操作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带教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操作,同时护生也心存畏惧心理。

4.2 加强输血知识的教育培训,保障实施临床安全输血。

4.2.1 由于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知识欠缺的情况普遍存在[12]:而加强对护生实习期间的输血知识的教育培训能加深她们对输血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及时、正确的发现输血隐患,杜绝不良输血的发生[13]。我院先后多次请输血科专家给全院医护人员讲授安全输血的相关知识,多次派谴医生和护士参加“四川省输血知识培训”,要求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临床输血安全护理指南(试行)》并考核过关;每年对护生进行安全输血知识集体培训,并将多媒体课件放在医院共享文档里以方便大家学习,输血操作示范定在输血治疗较多的集消化、泌尿、血液为一体的综合科室。建议护理部充分利用护生希望进行输血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的意愿,将输血操作定为必考项目,让所有护生在实习期间都能看到输血和有亲自操作的机会,以保障其通过实践切身体会并牢固掌握。

4.2.2 认真选拔带教老师:选拔专业知识与技能较高、经验丰富、品德优秀、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责任心强和肯讲解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要反复示范、讲解操作要领,放手让护生操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带教积极性,我院将逐渐增加护士人力资源的配备、对带教护士进行教学培训和发放带教津贴。

综上所述护生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知识掌握不够,实际操作少,输血文书书写欠规范。知识了解掌握的不足严重妨碍护生成长为全面合格的护士,她们也迫切需要实习期间增强输血这一必备操作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安全输血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要从实习护生入手,充分弥补其在校时输血知识的不足势在必行。本次调查显示培训效果较好,但由于护生单凭听课后的短时记忆回答问题,并且讲授内容较多,为真正牢固掌握输血知识,还须对护生加强输血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今后按照我们的计划采取更有利的措施,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将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护生能成为实现安全输血的合格护理人员,切实保护好医院、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曾庆娥,丁永艳,李文娟.护生输血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需求分析.护理学报,2008,15(6):35-36.

[2] 徐晖.低年资护士临床输血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0.

[3] 陈颜,廖菁,王乃红,等.受血者输血知识与服务需求的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82-2084.

[4] 武红梅.输血前检查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

[5] 蒋冬玲,李志强.实用临床输血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 孙伯英,李明艳.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防护教育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 6,41(6):562-563.

[7] 毛秀英,金德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损伤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8] 李小英,黄红玉,刘小兰.实习护生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调查.现代护理,2007,13(4):259-360.

[9] 李爱琴.护士在预防输血纠纷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

[10] 李兴华.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与政府财政补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9:598.

输血护士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59-02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门诊输液的首要场所,门诊输液室具有人员流动性大和患者数量多的特点。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在频繁地整理医疗垃圾、拔针、打针和加药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带有传染病菌的医疗器械和患者,所造成的安瓿割伤接触患者血液带来的血源性传染更具有严重性和普遍性。为了进一步改善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掌握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院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和实验。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门诊输液室的80名护士为实验对象,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率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护士年龄范围在20岁至5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4.5±0.5)岁;护士工龄在5个月至30年不等,平均工龄为(14.5±0.5)年。其中,实习护士40名,占50%;护士6名,占7.5%;护师10名,占12.5%;主管护师22名,占27.5%;副主任护师2名,占2.5%。护士文化程度为中专39名,占48.75%;大学专科24名,占30%;本科学历17名,占21.25%。

1.2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表经临床医学护理专家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设计而成,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护士的基本自然情况,如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年龄和性别等;第二部分为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接触发生的处理情况、类型、原因和是否进行报告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对护士自身职业防护意识水平的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小组负责在门诊输液室进行发放,同时向被调查护士讲解问卷每个条目的实际意义和具体的填写方法等,由护士进行自行填写,其中,实习和进修护士在离科前填写,本科护士则在年底时进行填写。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的有效率为100%。另一方面,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整理和收集的护士自行填写的职业接触记录文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经过分类整理,从中筛查出相关内容。2.结果

2.1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分析。门诊输液室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针刺伤、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等,其中,针刺伤18例,占22.5%,安瓿割伤63例,占78.75%,接触患者血液75例,占93.75%。80名护士实验期间血源性传染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分析[n/%]

危险因素护士人数发生例数发生率发生次数构成比针刺伤801822.5%363.7%安瓿割伤806378.75%40141.4%接触患者血液807593.75%53154.9%合计968100%2.2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环节。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整理物品、配药过程、回套针帽、更换头皮针以及按压棉签和拔针的过程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环节为按压棉签和拔针过程,占46.83%,具体数据,(见表2)。

表2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环节分析[n/%]

危险因素整理物品配药过程回套针帽更换头皮针按压棉签和拔针合计针刺伤5(14.7%)-6(17.6%)13(38.2%)10(29.5%)34(3.6%)安瓿割伤98(25.2%)271(69.7%)-20(5.1%)-389(41%)接触患者血液36(6.9%)--46(8.7%)444(84.4%)526(55.4%)合计139(14.6%)271(28.6%)6(0.6%)79(9.37%)(46.83%)949(100%)3.讨论

职业防护是降低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率的基础,职业防护意识越高,防护措施越完善,护理过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门诊输液室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都能够及时上报,但安瓿割伤和血液污染的上报率却较低,这不仅充分暴露了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较差的问题,更是职业接触伤害问题发生的首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职业接触伤害的发生率还与护士的职业经验存在直接的联系,护士职称越高、工作经验越丰富,职业接触伤害的发生几率也就越低,其所采取的主动防护行为也就越为规范和有效。由于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关于职业防护知识的教学较为匮乏,导致实习护士普遍缺乏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防护意识较差,所以,医院和相关的护士教学单位应该加强护理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的培养,使其具备完善的职业防护技术,如举办职业防护培训班和学术讲座等,从而提高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整体职业防护能力和意识。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有效地配置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和知识培训,能够显著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郑恒燕.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9,05(11):159-160.

输血护士论文篇4

Key words:Malignant blood disease;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process ; 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40-01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为前瞻性评估系统流程防范,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及流程改进,达到杜绝减少缺陷发生率[1]。我科2011 -2013年收治血液病1467人,白血病603例,恶性淋巴瘤225例,多发性骨髓瘤26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00例。输血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输血差错以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后果更为严重。对血液病患者用HFMEA输血差错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科室HFMEA项目小组:

2011年我科成立成份输血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副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小组成员接受HFMEA系统培训。运用HFMEA分析易导致血液病患者成份输血安全的因素进行危险评估,提出持续改进方案。

1.2 绘制输血流程:

遵医嘱准备采血管认真核对采集血样责任护士将血样与输血科申请单送血库,双方逐项核对护士取血时与血库老师双方核对准确无误双方签字取回两名护士到患者床旁再次三查十对无误后执行输血输血结束护士在输血单双签名写护理记录

1.3 危险因素分析:

召集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流程中每一个步骤列出所有可能失效模式,找出所有可能出现失效原因、导致结果,再有小组成员共同确定安全输血的实现风险指数(RPN)。

1.4 确认失效模式根本原因:

输血错误发生在医嘱开立、医嘱处理、血标本采集、血库取血、输血过程等。其中医嘱有误6起,占18.75%,护士处理错误3起,占9.37%,血标本错误2起,占6..25%,(被及时发现,给予改正).血标本溶血4起,占12.5%,输血记录漏签或代签名字15起,占46.87%。

1.5 制定持续改进方案

1.5.1 正确开具和转录医嘱: 规范医嘱,严格执行《医嘱管理制度》。处理可疑医嘱护士大胆质疑,加强医护沟通,澄清认识,严格掌握成份输血指征。

1.5.2 输血时严格核对患者身份: 患者入院时即带上腕带,输血前后核对腕带信息。至少用两种以上身份辨识方法。当医护人员询问病人全名时请务必应答,如未确认身份或确认不清时需当场澄清[3]。

1.5.3 血库配血流程改进: 采用一对一交叉配血实验,实行交接登记制度;规范送血标本及取血窗口隔离;改进血库计算机进行血制品价格录入制度。

1.5.4 血液领取流程改进:

“双人核对”环节错误,是输血错误一个重要原因。专职取血护士与责任护士到床旁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然后护理记录单上双签名。

2 分析与讨论

医护人员科学、合理用血知识掌握不到位,临床输血操作不规范,对成份输血适应症掌握不全,输血流程欠缺等都可能导致输血差错发生,新流程达到预防差错的目的。血液病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由2011年0.46%下降到2013年0.07%。患者的满意度由2011年92%提高到2013年97.5%。

运用HFMEA方法预防护理人员在血液病患者成份输血安全中危险因素,发挥科室小团队集体力量,使危险最小化。对于高风险因素,小组成员都要结合自己存在的危险因素讨论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和规范化培训,减少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HFMEA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是PDCA的循环,是一个循序渐进且持续改进的过程[4]。

参考文献

[1] Kohn LT,Corrigan JM,Donaklson MS.To err is human :bul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11.

输血护士论文篇5

1.2依据输血申请单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所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性。

1.3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等。

1.4要求2名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到患者床边核对受血者床号、住院号、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受血者。如患者处于昏迷则要以患者手腕的标签来确认。夜间1名护士值班时请值班医师协助核对。

1.5认真核对输血医嘱,复核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和血液品种,将正确的血液在正确的时间内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保证输血安全。

2 输血中

2.1输血必须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经过相关输血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操作,熟知各种血液成分输注要点。

2.2输血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 如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3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前15min要慢。一般情况下为5~10ml/min。在处理大出血时要求快速输血,5~10min可输注1个单位。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速度宜慢。大量急性失血需快速输血时可加压输血 可采用血压计加压法、手卷挤压法或采用专门的加压输血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一袋血需在4h之内输完,防止时间过长,增加血液发生细菌污染的危险。

2.4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 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肢体。输血超过5袋,速度大于50ml/min、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有强冷凝集素可遵医嘱给予加温,但要有专人操作并严密观察。

2.5输注时应选用"Y"型标准输血器,一端连接血袋,一端连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袋,以备随时冲洗输血器和稀释红细胞。输血器必须至少12h更换,用于输注红细胞的输血器不应用于输注血小板。

2.6稀释和排气只能使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防止血液成分变性或溶血,防止掩盖输血不良反应的早期表现,特别是严重的溶血反应,防止血液被污染。

3 输血后

3.1输血结束后,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做好输血量的记录。

3.2输血后血袋送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1d,以便需要时能进行检测。

3.3应将与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同意书、医嘱单和输血记录单应放入患者病历做永久保存。

总之,护士作为采集标本和临床输血的具体执行者,负责床边的最后核对,是预防错误输血的最后一道把关者,因此,护士要掌握输血相关知识,认真进行采集血标本和输血前的核对,同时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应,对输血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护士有责任确保将正确的血液输给正确的患者,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晓联,靳晓玉,刘燕玲,等.经鼻气管插管患者插管后相关指标的探讨[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

[2] LindseyT,WattsN,SouthwoodE,et al.Chronic blood trans fusion therapy practices to treat strokes in children with sickle cell disease[J].J Am Acad Nurse Pract,2005,17(7):277-282.

输血护士论文篇6

1.1一般资料本地区部分医院输血科2011年的工作记录资料以及输血病历资料。

1.2方法对每一份资料进行查对核实,然后对资料中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并分析。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

2.1一般论述在临床输血的各个环节中存在以下常见的问题:临床医师填写的临床申请单存在内容不完整的问题、护士采血时存在对血标本标签填写不规范的问题、输血科存在采用配血方法不当的问题。

2.2表格分析我们通过表1来对基层医院临床输血工作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表1基层医院临床输血工作常见问题分析

工作环节问题名称1调查例数1出现问题例数1问题率(%)申请单内容填写不完整1202811645181.11未告知输血风险12971110.34未执行大量输血审批制度1501316采错血标本12971712.36无输血前九项检测结果129711013.37血型鉴定错误120281610.29合格血标本标签内容填写不规范129712518.42配血方法不当1297162120.88合格血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12971311.01输血记录单填写不规范129712518.42输血报告单填写不规范129712317.74血液贮存过期报废114281916.33讨论

从表1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基层医院输血各个环节中,医生、护士、输血科人员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工作问题,其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没有认真的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现在对医生、护士、输血科人员的工作问题进行分别讨论

3.1医生工作问题

3.1.1输血申请单内容填写不完整、对已经检查血型或者已经输过血的患者不填写血型。医生准确的填写血型有利于在输血科人员进行血型的复查时多一道核查关,也有助于为急重症患者提前准备好血,在分析资料的时候,发现多数申请单没有填写病情,还有的申请单不填写Hb或RBC,也有的申请单上没有医生的审核签名。

3.1.2未告知患者输血风险,没有要求患者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或者填写的不规范,医生没有做到告知义务。

3.1.3无输血前九项检查报告。输血前九项传染病指标可以反映受血者输血前是否有相关疾病,可以用来作为评判输血有无过错的原始的证据。

3.1.4未严格执行大量输血审批制度。在一次输血2000ml以上的就是大量输血,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批。

3.2护士工作问题

3.2.1采错血标本护士在采血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对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血样进行管理。

3.2.2配血标本标签填写不规范。护士在填写标本标签的时候常常出现标本乱贴标签、字迹不清、床号和姓名不符等问题。

3.3输血科工作问题

3.3.1血型鉴定错误由于血液样本保存不当,操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导致血型鉴定错误。

3.3.2配血方法不当输血科人员标本抗凝剂使用不正确或者用量过多、红细胞悬液与血清比例不当是配血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3.3.3输血报告单和输血记录单填写不规范内容填写不完整、字迹不清、没有审核签名等是常见的问题。

3.3.4合格血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部分医院因为护士对血标本的管理工作,导致血标本的保存出现问题,这使得出现输血纠纷时难以找出准确原因,划清责任。

3.3.5血液报废没有制定好用血计划,使得血液贮存量过多导致过期报废。4防范措施

4.1要加强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要将临床输血工作纳入到全院医疗质量考核体系,每月要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工作,加强对输血病历的管理工作,要保证病历的及时性、完整性,要认识到进行输血前检查的重要性,严格进行输血前九项检查,输血科要不断创新,改进配血方法,做好相关内容的记录工作,这样可以使血液质量得到保证。

4.2医院要组织医生、护士、输血科工作人员学习《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输血的相关工作,要培养他们树立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4.3医生要认识到输血申请单填写规范的重要性,要告知患者或者其家属输血存在的风险,要严格的做好输血前九项检查工作,要遵守大量输血审批制度,这样才可以保证输血工作的安全性。

4.4护士要认真执行输血的相关工作,要严格的遵守标本采集、运送、取血、输血的操作规范,要做好输血记录的资料归档工作。

输血护士论文篇7

住院患者常常通过静脉输入药物,达到扩充血容量、纠正脱水、补充电解质、解毒、营养神经、活血化瘀、抗炎等治疗目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密闭式静脉输液这项操作技能是护士必须掌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长期输液治疗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困难,静脉输液操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护士、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科室一方面要加强护士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另一方面在输液前积极主动指导患者,避免漏针、减少穿刺部位的溢血、淤青、肿胀,保障治疗积极有效进行。

1 一般资料

纳入我科2011年8月1日-2011年9月31日住院输液患者2239例,平均住院日7-21日,年龄12-91岁,昏迷3例,其余为生活都能自理的患者,在对2239例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两种不同的输液前指导方法,分组进行临床观察,以探讨最适合的、有效的能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方法。2239例病人中,均选用手背静脉网,采用5号半-7号针头穿刺,病人均为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疾病,出血、凝血时间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随机将2239例分成两组,实验组,,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出凝血时间等经X2检验均无明显差异(P>0.05)。

方法1。护士培训:进针方法,常规消毒皮肤,5-15°缓慢进针尖斜面,直接刺入血管后放平针柄,在血管内缓慢滑行,针梗不要全部刺入即可。固定按常规固定针柄输液棉贴中心对准皮肤穿刺点,用胶布把输液管滤网上方固定在患者前臂上。拔针当液面在输液管内下降缓慢时拔针,拔针时首先观察输液管内有无血液,如果有血液,可挤压莫非氏管,调节器正压关闭,一手拇指腹按压在输液棉贴上,一手拇指、食指沿血管方向U形折紧近针柄处的尼龙管,另一手快速拔针,按压5秒后交与患者按压5分钟。

方法2。指导患者;介绍自己:与患者进一步交流,讲解输液器装置,输液前要进行手卫生,输入药物过程中注意自己有无不舒适,输液完毕前15分钟协助上卫生间,按压5分钟时间,15分钟内不宜进行洗手,提重物。

2 结果

穿刺部位漏针、溢血、淤青的并发症由17%月下降至0%-2%月,为长期输液患者很好的保护了血管,减少了再次穿刺的痛苦。

3 讨论

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的改变,教科书知识不能满足、指导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如何夯实基础护理工作,给患者一个安全有效的操作模式是我们广大护理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欧力青,钟妹,刘陪娟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再探护理学杂志,2000,15(16):378

[2] 韩宁,夏冬玲.献血后静脉按压方法探讨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4(10):61

[3] 黄小梅,李晓惠,陈平英止血按压带研制及静脉输液拔针后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现代护理,2004,10(9):787

[4] 黄琳,陈维,曾秀冬,等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1998,13(2):9

输血护士论文篇8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患者安全问题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护理又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1。手术当中静脉输液给药可保证物吸收速度和程度,可以快速起效和长时间维持给药状态,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输液实践的护理安全隐患,认识和防范输液实践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手术室临床工作中常见手术病人术中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 手术当中静脉输液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药品因素

1.1.1 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查对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护士未认真核对,导致输错液体2。如万汶注射液500ml和转化糖注射液500ml外包装相似,如不仔细查对,有输错液体的可能。

1.1.2 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有液体因温度升高而变质;还有液体包装质量的问题,如瓶口松动,瓶身有裂痕等。

1.2 护士操作技术因素

1.2.1 穿刺因素:手术室病人采用的留置针都比较粗,在穿刺的时候大部分病人对疼痛反应明显,很容易造成穿刺不成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士没有正确评估,造成血管选择不当,如腕部、内踝等关节活动处静脉难固定,易导致局部回流不畅,留置针脱出血管外,而引起局部肿胀、液体外渗。置管时由于技术不熟练,没有掌握好进针角度及速度、送管时机及退针芯手法等技术要点,穿刺时过多来回移动,损伤血管内壁,导致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液体渗漏。

1.2.2 护士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污染液体瓶口、加药操作时手污染注射器轴芯等,导致药液污染;皮肤消毒区域被污染、穿刺时针头被污染等等,都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1.3 术中巡视不够及时

1.3.1 输液中巡视不够:当发生渗漏;输液贴膜粘贴不妥当,导致套管针脱落,液体未输入等情况未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1.3.2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针对抗生素类药物,病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1.3.3 空气栓塞:更换液体衔接不紧密,莫非氏滴管滴空,未能及时更换液体而导致空气栓塞。

1.3.4 巡回护士对于老年、小儿、心肺疾患的病人,必须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肺负担,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3。

1.4 输血的护理安全隐患:在输血前,未检查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絮状物、浑浊、颜色有无异常,是否超过有效期等,发现问题,未能迅速与血库取得联系,报告手术医师,妥善解决4。

2 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潜在的隐患 教育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条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安全措施 。

2.1 开展安全教育 加强护士在使用静脉输液时的安全意识,严格检查液体质量,一定要对光检查。认真仔细检查液体名称,有效日期。

2.2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意识

2.2.1 重点掌握病情、用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

2.2.2 由年资高,对静脉留置针有经验的护士向新护士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科室曾经发生的意外,对并发症及意外案例进行分析和警示教育,讲解和分析静脉留置针所致并发症及意外的后果5。

2.2.3 严格无菌技术:护士在置针前充分洗手并消毒持留置针的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翼部位消毒状态。保证止血带一人一消毒。用安尔典消毒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以8cm *8cm 以上为宜,要求超过固定用的透明膜面积,穿刺时带无菌手套穿刺。

2.3 及时排除输液故障 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巡回护士应该加强巡视查看液体,如发现输液故障要及时排除。常见的输液故障大致有以下几类:

2.3.1 液体不滴 原因是套管针紧贴血管壁,这时应调整套管针方向酌情轻移针头,重新妥善固定。

2.3.2 输液瓶位置过低影响输液的压力,需抬高输液瓶位置。

2.3.4 针头滑出血管外造成局部肿胀或针头阻塞,无回血时应拔出针头选择血管重新穿刺。

2.4 为避免术中过敏及液路不畅造成事故,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前主诉,如有无过敏史、是否疼痛、用药有无不适反应。有些患者对酒精过敏,如果术前访视得知此情况就能避免消毒时就出现不良状况。有些患者对胶布过敏,如果我们能多问一句,就能避免术后患者皮肤过敏起水泡,可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手术创面难以愈合的情况。在面对重大手术或患者为体弱多病型时,液路应至少开通两个,避免术中无法快速入液体、血液,而造成严重后果。为避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任何药物时,应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如有字迹不清或怀疑污染则禁止使用。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需复述一遍,并做好三对(对药名、剂量及用法。)

2.5 准备取血时将输血单内容与病人病历核对,且每次只能取一个人的血,避免取错。取血后与麻醉师再次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血袋号、血型、血的种类、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输血时密切观察病人反应,输血后将输血袋放置24h,确定未发生输血反应后,毁形处理。

3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较多,作为护理人员应认真履行护士职责,重视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状况日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护理行为,娴熟的护理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护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效果。只要认真学习正确合理的用药知识,熟练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就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汤紫英.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健康必读杂志.2010年6月第六期.

[2] 杨显红,梁丽宏,李佳梅等.浅谈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5卷第2期.

输血护士论文篇9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nursing

CUI Xiaoling LIU Yanhua HAN Suxia

Operation Room of Central Hospital of Jiaozuo Coal Industry Group in He''nan Province, Jiaozuo 45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nursing. Methods In the surgical nursing,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was applied and satisfaction rate of surgery doctors with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was implemented before and after. Results Through implement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the nursing cooperation skills were improved, and the operative coordination time became shorter, the surgeon satisfaction rate had been raised from 78.9% to 93.8%. Conclus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can make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more normative, reasonable and safe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o it deserves to applying extends.

[Key words]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Operation; Nursing; Applications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往返循环的流程,本院手术室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分析、讨论,结合手术实际情况制定出各项标准操作流程,如确认手术患者、输液、输血、意外受伤等操作流程,并印刷成册作为内部资料在手术室及其相关科室间学习实施,不仅减少了工作中的差错,更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自身素质[1],同时缩短了手术配合时间,提高了手术医生的满意率,保障了手术患者安全[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项目13项,参加调查手术医生50人。调查时间为2011年1月~ 2012年3月。

1.2 方法

1.2.1 确认手术患者操作流程

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术前访视患者术日持预约单接患者术前、术中执行查对制度手术结束送患者。

1.2.1.1 术前一日根据预约单对患者进行访视。

1.2.1.2 防止接错患者。手术当日手术室负责接送的人员,应当将手术患者由病区接到手术室接受手术。为防止错误手术患者以及防止患者的照片、药物、物品遗失,手术患者的交接应使用接送卡,填写出入科记录单,和病房护士认真做十二项核对,无误后带患者进手术室。

1.2.1.3 防止手术部位开错。患者识别“三确”、“四核”规则,“三确”即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四核”即接手术患者时、入手术间时、麻醉前时、手术即将开始时。“Time out”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手术名称和正确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由巡回护士在手术记录单上记录患者的正确信息,并由所有确认人员签名。“Time out”最明确的目的是减少医疗事故,同时给所有参与的医护人员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以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1.2.1.4 防止体内遗留异物。手术开始前认真清点手术物品数量,实行两人“唱点”制度。手术中间需要增加物品,及时记录,不许延时操作和记录。任何人不允许在手术间随意丢弃物品或者取走另用。在手术结束时,手术护理及时完成,存放病历内。

1.2.2 输血正确的操作流程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确定输血通知巡回护士打电话给血库取血标本、申请单专人送并取血巡回、麻醉共同核对无误后输血手术结束将未输完的血液交接给病房。

输血护士论文篇10

1.1  对象 

我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病房及门诊输液室护士23人。

1.2  方法 

成立护理操作质量缺陷调查组,成员为2008年上半年参加全市护理技能大赛的选手,共4名。熟练掌握护士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操作的操作规程及评价标准。在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及护士不知情的前提下,调查组成员2人一组,于2008年8月26日08:30~10:30分别到各护理单元现场调查当班护士实施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的情况,记录存在的质量缺陷。由专门人员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由护理操作质量缺陷调查组成员讨论分析汇总结果。

2  结果

2.1  血压测量调查结果 

共调查血压测量48人次。血压测量质量缺陷:未询问病人20 min内有无运动、情绪变化、吸烟等活动36人次,未询问病人近期头疼、头晕等不适感的变化33人次,袖带缠绑位置过低8人次,袖带缠绑过松7人次,打气过猛过度32人次,放气太快6人次,未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9人次。

2.2  静脉输液调查结果 

共调查静脉输液52人次。静脉输液质量缺陷:未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大小便18人次,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19人次,未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混浊、沉淀和絮状物28人次,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时未再次查对40人次,皮肤消毒不符合规范14人次,违反无菌原则6人次,未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8人次。

3  讨论

3.1  护理操作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3.1.1  护理人员质量意识与风险意识淡薄 

血压测量中,部分护士测量血压前未询问病人20 min内有无运动、情绪变化、吸烟等情况,部分护士测量血压的手法不规范。测量血压前未评估病人的状态及测量血压的手法不规范都会导致血压测量值不准确。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质量意识差。静脉输液时最主要的质量缺陷为执行查对制度不严,这样就会显著增加因输入液体不合格所致的输液反应、输错液等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这也同时证明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低。

3.1.2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欠缺 

部分护士在测量血压时未询问病人头疼、头晕等不适感的变化,在静脉输液前未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大小便,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这表明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服务意识欠缺。她们在临床工作中通常以完成本班次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并不关注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感受与需求,不注重与病人的沟通。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是一致的,张洪君[2]在医院管理年督导中发现,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人文关怀。

3.1.3  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不扎实 

护士在静脉输液时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除与服务意识差有关外,也是专科理论知识欠缺的结果。如心内科的护士在为病人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时,只有熟练地掌握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副反应,才能向病人解释输入该药的目的、控制静脉输注速度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3.1.4  护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才能准确运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杜绝或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实施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时质量缺陷较多,这表明护理人员对常用护理操作规程的细节掌握不好,以致在实际工作中简化了操作流程。

3.1.5  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

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临床科室不断引进新药物、新仪器。护士通常是药物、新仪器的具体使用者。在引进之初,相关的护理操作并无现成的操作规程可循。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护理操作时就易出现操作步骤及操作手法不统一、规范性及科学性差的情况,增加了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发生率。

3.1.6  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本次对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调查是在各护理单元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的。调查结果与护士长在护士长手册中记录的护理操作检查结果有较大差异。这说明平日里对护理操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3.1.7  护士严重缺编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是以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保障的,而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普遍存在床护比不达标、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床护比为1︰0.27,护士完成常规的护理工作非常困难,只好注重那些可以定量的硬性工作量指标,而忽视了一些沟通、告知等软性指标,这无疑是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3.2  对策

3.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聘请专家进行“护理操作失范引发的医疗纠纷与事故评定”的讲座。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清楚规范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是法律赋予护士的神圣职责,不规范的护理操作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降低执业风险、实现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3.2.2  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人文观念是整体护理的精髓,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是指引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临床实践的前提[3]。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应引导护士将关注点从工作任务转向病人,重点关注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感受,努力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这种服务意识的转变会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降低护理操作风险。

3.2.3  夯实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基础 

护士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理解护理操作规程每一个步骤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工作中认真主动地执行操作规程。护士理论知识的培训要紧密结合临床需求,重点是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本科室应用于临床的新药物、新疗法、新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3.2.4  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岗位练兵活动 

护理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护理岗位及护士年资不同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注重培养技术能手,带动大家学业务、学技术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护士不仅仅满足于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更重要的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3.2.5  及时制订并不断完善新疗法、新仪器的操作规程 

为提高护理操作的科学性、统一性,在新疗法、新仪器应用于临床之前,应组织护士广泛查阅、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讨论制订出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并进行培训,使每个护士都熟练掌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定期讨论、不断修订操作规程中的不当之处,使其日臻完善。

3.2.6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实行护士长周检查与护理部月抽查的两级检查制。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检查每个护士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检查结果除现场告知被检者外,于次日晨会交接班时讲解,并于月度护理工作会议上总结。护理部每月不定期抽查各护理单元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抽查结果在月护士长会议上公布,并计入季度护理质量考评成绩。通过检查反馈整改,实现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3.2.7  适当增加护士编制 

呼吁相关部门适当增加护士编制,使床护比尽快达标,为护理操作规范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输血护士论文篇11

1.1 对象

我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病房及门诊输液室护士23人。

1.2 方法

成立护理操作质量缺陷调查组,成员为2008年上半年参加全市护理技能大赛的选手,共4名。熟练掌握护士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操作的操作规程及评价标准。在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及护士不知情的前提下,调查组成员2人一组,于2008年8月26日08:30~10:30分别到各护理单元现场调查当班护士实施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的情况,记录存在的质量缺陷。由专门人员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由护理操作质量缺陷调查组成员讨论分析汇总结果。

2 结果

2.1 血压测量调查结果

共调查血压测量48人次。血压测量质量缺陷:未询问病人20 min内有无运动、情绪变化、吸烟等活动36人次,未询问病人近期头疼、头晕等不适感的变化33人次,袖带缠绑位置过低8人次,袖带缠绑过松7人次,打气过猛过度32人次,放气太快6人次,未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9人次。

2.2 静脉输液调查结果

共调查静脉输液52人次。静脉输液质量缺陷:未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大小便18人次,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19人次,未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混浊、沉淀和絮状物28人次,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时未再次查对40人次,皮肤消毒不符合规范14人次,违反无菌原则6人次,未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8人次。

3 讨论

3.1 护理操作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3.1.1 护理人员质量意识与风险意识淡薄

血压测量中,部分护士测量血压前未询问病人20 min内有无运动、情绪变化、吸烟等情况,部分护士测量血压的手法不规范。测量血压前未评估病人的状态及测量血压的手法不规范都会导致血压测量值不准确。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质量意识差。静脉输液时最主要的质量缺陷为执行查对制度不严,这样就会显著增加因输入液体不合格所致的输液反应、输错液等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这也同时证明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低。

3.1.2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欠缺

部分护士在测量血压时未询问病人头疼、头晕等不适感的变化,在静脉输液前未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大小便,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这表明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服务意识欠缺。她们在临床工作中通常以完成本班次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并不关注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感受与需求,不注重与病人的沟通。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是一致的,张洪君[2]在医院管理年督导中发现,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人文关怀。

3.1.3 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不扎实

护士在静脉输液时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除与服务意识差有关外,也是专科理论知识欠缺的结果。如心内科的护士在为病人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时,只有熟练地掌握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副反应,才能向病人解释输入该药的目的、控制静脉输注速度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3.1.4 护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才能准确运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杜绝或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实施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时质量缺陷较多,这表明护理人员对常用护理操作规程的细节掌握不好,以致在实际工作中简化了操作流程。

3.1.5 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

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临床科室不断引进新药物、新仪器。护士通常是药物、新仪器的具体使用者。在引进之初,相关的护理操作并无现成的操作规程可循。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护理操作时就易出现操作步骤及操作手法不统一、规范性及科学性差的情况,增加了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发生率。

3.1.6 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本次对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调查是在各护理单元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的。调查结果与护士长在护士长手册中记录的护理操作检查结果有较大差异。这说明平日里对护理操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3.1.7 护士严重缺编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是以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保障的,而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普遍存在床护比不达标、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床护比为1?0.27,护士完成常规的护理工作非常困难,只好注重那些可以定量的硬性工作量指标,而忽视了一些沟通、告知等软性指标,这无疑是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3.2 对策

3.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聘请专家进行“护理操作失范引发的医疗纠纷与事故评定”的讲座。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清楚规范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是法律赋予护士的神圣职责,不规范的护理操作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降低执业风险、实现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3.2.2 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人文观念是整体护理的精髓,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是指引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临床实践的前提[3]。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应引导护士将关注点从工作任务转向病人,重点关注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感受,努力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这种服务意识的转变会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降低护理操作风险。

3.2.3 夯实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基础

护士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理解护理操作规程每一个步骤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工作中认真主动地执行操作规程。护士理论知识的培训要紧密结合临床需求,重点是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本科室应用于临床的新药物、新疗法、新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3.2.4 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岗位练兵活动

护理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护理岗位及护士年资不同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注重培养技术能手,带动大家学业务、学技术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护士不仅仅满足于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更重要的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3.2.5 及时制订并不断完善新疗法、新仪器的操作规程

为提高护理操作的科学性、统一性,在新疗法、新仪器应用于临床之前,应组织护士广泛查阅、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讨论制订出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并进行培训,使每个护士都熟练掌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定期讨论、不断修订操作规程中的不当之处,使其日臻完善。

3.2.6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实行护士长周检查与护理部月抽查的两级检查制。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检查每个护士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检查结果除现场告知被检者外,于次日晨会交接班时讲解,并于月度护理工作会议上总结。护理部每月不定期抽查各护理单元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抽查结果在月护士长会议上公布,并计入季度护理质量考评成绩。通过检查反馈整改,实现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3.2.7 适当增加护士编制

呼吁相关部门适当增加护士编制,使床护比尽快达标,为护理操作规范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输血护士论文篇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9-0012-03

中心静脉置管(C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发展和应用是静脉给药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由于应用的不断普及,并发症也随之增多。置管操作和导管维护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导管放置时间长短和感染发生率的高低。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对从事专业输液治疗护理的工作人员有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对认证条件、临床技能、工作职责有明确的界定。目前国内尚未有专业的行业机构对操作者进行资格认定,医院内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来界定CVC、PICC的操作者是必要的。我院借鉴国外的安全输液管理经验,将分层管理模式引入到CVC、PICC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中,自2005年9月开始制定实施分层级的CVC、PICC的置管技术准入,对其质量监控实行分级管理,有效规避了置管风险,现报告如下。

1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的分层级管理

1.1 成立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 成立准入审核评估组织是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实施的基础。2005年9月,医院成立了CVC、PICC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及外科、内科、护士长5名护士长组成。5名护士长经层层考核选拔,有精湛的置管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护理部正、副主任分别为正副组长。管理组织的职责是负责全院置管技术的标准制度制定、操作培训指导、技术审核计估、资质认证、质量监控等。

1.2 建立置管技术准入管理流程 我院CVC、PICC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以循证护理的方法优化置管操作流程和导管日常维护标准。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国内外医院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院以往置管技术中的经验和教训,引入全程准入制度,重新制订置管操作准入的审批程序和充分告知制度,修订和完善置管技术系列护理常规和流程,包括各种类型CVC、PICC的目的、原则、适应证,具体步骤及要点,导管冲洗、敷料更换,导管阻塞的处理流程及肝素液或尿激酶浓度等。细化全程管理标准,注重环节,严把质量关。

1.3 制订置管技术准入的分级执行程序

1.3.1 置管操作人员的资格确认 ①入选条件:CVC、PICC置管操作是高风险的护理项目,必须是临床一线的主管护师才可成为置管的申请者,科室在申请者中推荐临床经验丰富、动手操作能力强,专业奉献精神好,并具有一定CVC/PICC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成为置

管操作的培养对象。②培训: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实施先培养后使用的管理原则。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组的5名护士长

作为全院置管操作的指导老师,负责对置管操作培养对象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和操作指导。每2个月1次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现状和展望、穿刺部位和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置管技术、操作程序、并发症防治、感染控制、职业安全防护、质量保证与质效提高等。医院专门配置可以模拟操作的模型,先指导培养对象在模型上操作,待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再让其在穿刺条件较好的患者中进行实际操作,但指导老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若一次穿刺不成功,则必须有指导老师亲自操作,以免因多次穿刺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伤和将来血管选择的有限性。③资格认定:经系统理论技能培训和考核下实际操作50例以上的培养对象,可以以书面形式申请置管资质。审核管理组织对申请者进行每季度1次的考评,先书面测试相关理论知识,成绩优秀者可进行实际操作的评估考核。由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组的5名护士长进行现场考核。对操作流程规范、技术准确熟练、一次穿刺成功者,结合其在操作训练中的技巧和熟练程度,集体讨论审定其置管资格。考核合格者由医院认定其置管资格,并以医院文件形式公布拥有相应操作资格的人员名单。不具备操作资格的护理人员不得施行CVC、PICC。

1.3.2 置管后日常维护的技术准入 置管后的日常维护对控制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维持时间至关重要。由于对置管维护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导管冲洗、敷料更换、感染控制、并发症预防等导管日常维护知识和技能。我院通过定期的全院性输液理论

的授课,科室内每月1次的实体导管维护技能的操作训练,以规范和提高护士的导管日常维护技能。培训后由科室输液质控小组对科内护士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合格的注册护士才能进行日常维护的独立操作。

1.4 完善置管技术会诊制度 由护理部牵头重组CVC、PICC技术会诊小组的成员,成员由5名增加到10名,审核组的5名护士长负责全院会诊,ICU、麻醉科、急诊科主任担任顾问。会诊小组安排每日值班人员,若科室人员均不具备操作资格或估计操作难度较大,可填写会诊单,邀请技术会诊小组成员会诊、施行操作,以确保置管操作的安全性。自实施准入制以来,会诊小组共会诊穿刺了1050例患者。遇有疑难病例,会诊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共同参与,共组织了4次集体大会诊,解决了临床的一大难题。

1.5 健全落实置管质量监控 建立护理部和科室的静脉输液质量二级监控组织。护理部专门设立输液质量控制项目小组,在医院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中挑选质量监控能力强的4名护士长作为项目组成员,负责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的标准制定、质量监控和提高,每月不定期对全院静脉输液质量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以持续改进质量。各科室设立相对应的质控小组负责对科内静脉输液质量进行连续监控,以控制环节质量,进行层层质检。通过医院输液质控小组每月1次的全院性静脉输液质量检查和半年1次的输液理论和操作考试,以评价院、科二级的培训效果和制度落实情况。

2 效果

2.1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在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对护士技术操作满意度从实施技术准入制前的93.25%提高到实施后的98.10%。

2.2 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 准入制实施后近30个月共置管7819例,穿刺一次成功7675例,成功率98.15%;实施前的30个月共置管6310例,穿刺一次成功5673例,成功率89.9%。

2.3 常见并发症发生数下降 收集汇总准入制实施近30个月各科规范登记的并发症统计数据,共置管7819例,发生穿刺局部血肿16例、静脉炎31例、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41例、导管堵塞65例、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8例,无一例发生血气胸,并发症总计161例,总发生率为2.0%;实施前30个月共置管6310例,发生穿刺局部血肿35例、静脉炎53例、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73例、导管堵塞95例、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15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血气胸3例,并发症总计274例,总发生率为4.3%。

2.4 护士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 通过开展CVC、PICC输液新理论及新技术的教育和临床实践,使护士的输液知识、技能得以提高,专业理论考核成绩优良率从78%上升到93.3%,超过95%的注册护士能较规范地进行导管的日常维护。已有39位主管护师具备置管操作资质,成为我院的临床静脉输液专家。

3 讨论

3.1 实施置管准入制促进静脉输液专业队伍发展 在现代医学中CVC、PIC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输液患者中CVC、PICC的比例在提高,我院的使用比例约为10%。置管技术准入的分层级管理,促进了置管专业队伍的发展。优化置管操作流程、界定置管技术标准,置管操作和导管日常维护的技术准入分别在院科二级层面执行,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分为不同的层次,建立护理技术的阶梯结构,选择不同的培养目标。主管护师的培养目标是临床静脉输液护理专家――置管操作者;护师、护士的培养目标是能进行导管的日常维护。合理利用护士的人力资源,量才施用,各尽所能,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升护士的劳动价值,激发护士的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培养出更多的护理人才,使之向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技术挑战,最终推进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我院通过系统理论培训、技能指导,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术熟练的置管操作和导管维护专业队伍,满足了临床工作的需要。

3.2 置管技术质量监控的分层级管理提高了输液护理的安全性 置管技术质量监控中实行分级管理,是提高CVC、PICC输液质量的有效途径。穿刺局部血、气胸是CVC、PICC穿刺置管中机械性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5%~19%。置管经验水平直接影响损伤发生率,有50例以上置管经验者,置管损伤发生率仅为50例以下者的1/2;1次穿刺成功的损伤发生率是反复3次以上连续操作才成功者的1/6。我院要求必须有50例以上置管经历者才能申请置管资质,确保了操作者的临床技能和经验,提高了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从而减少机械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置管过程中的风险,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完善的会诊制度,降低了反复穿刺所造成的损伤的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导管堵塞等是CVC、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穿刺置管操作有一定的联系,但更为重要的是导管留置期间的日常护理。我院通过制定导管日常维护的技术准入标准,修订和完善了导管日常维护的护理常规,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使护士对导管日常维护的技能有了提高,减少了与CVC、PICC输液相关的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输液护理的安全性,也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支出,提高了患者对CVC、PICC输液的满意度。

3.3 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的层级管理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结合国家的医疗法律法规,从目的、效果、适用范围、项目风险评估、操作者资质、相应的制度及操作流程,各级审核评估组织讨论审批意见、患者知情同意等几个方面严格审核,规范了护士的CVC、PICC操作,减少了患者的相关并发症,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

输血护士论文篇13

1资料与评估护理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500例输血者,其中男性320例,女性180例,年龄在18至90岁之间,平均年龄52.6岁;急性贫血50例,慢性贫血450例;慢性贫血主要有缺铁性贫血1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0例,地中海贫血100例以及由其他疾病所导致的慢性贫血50例;急性贫血主要有急性溶血性贫血21例,急性失血26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

1.2评估护理

1.2.1评估要点①输血前评估要点主要包括病史、临床症状、输血目的、输血史、生命体征、血细胞计数、心肺功能、受血者血型、履行告知义务、对受血者及其家属讲解输血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引起的传播疾病、HCV和梅毒等检验结果、受血者或其家属是否愿意在同意书上签名、需要用血量和血液成分、交叉配血结果、配套的输血器材、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等[3]。②输血中评估要点包括不同受血者所需的输血速度、

输血通路是否通畅、输血过程中有无不适、失血者血容量补充情况、是否有继续失血、贫血者症状改善情况、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室温过高与输血速度过慢对血液质量及输血效果的影响、输血速度过快是否导致心肺功能恶化、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合作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情况等。③输血后评估要点主要包括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输血目的是否达到、生命体征的变化、输血记录情况、导致输血无效的因素、贫血等症状是否得到改善等。

1.2.2护理要点①输血前的护理 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向受血者及其家属讲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4]。②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Ⅰ采血 据文献报道,输血失误10%在于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和管理。护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前,必须事先将试管贴上条型码或交叉配血通知单上的联号;检查病人在输血前,是否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医生是否已履行告之义务,并按要求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准确、无误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5]。抽血完毕,应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输血科或血库。Ⅱ取血 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应尽快到输血科取血,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输血科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应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以备查验。Ⅲ输血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有文献报道,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护士在病人床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所以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病人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以备查验。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

2结果

500例贫血者输血后无任何差错和纠纷产生,均得到理想的输血效果,其中仅有1例产生轻微的输血反应,经治疗处理后得到缓解。见表1

输血后受血者的反应情况例(%)

贫血症状 例数 输血反应例数 反应率

慢性贫血 450 0 0.00%

急性贫血 50 1 2.0%

3讨论

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可算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出现场合包括了外科手术备血以防术中失血过多、严重贫血等。输血是内科中治疗贫血者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输血护理质量不仅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更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全。而输血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输血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的医疗纠纷等,往往成为输血的不利因素[6]。因此输血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这些不利因素的产生,降低输血后的不良反应率。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①熟悉患者整体情况及护理要点,充分了解受血者的病因等情况,以便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②掌握常用血液制剂贮存条件和输注的要求,正确的贮存可有效避免血液制品细菌繁殖,防止功能的丧失③严格遵守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④掌握输血中的相关知识⑤提高护士输血技能与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丁国良,赵树华,王珍.实用输血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67.

[2]魏小斌.输血人为误差和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1-253.

[3]段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0-38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