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技巧论文实用13篇

主持技巧论文
主持技巧论文篇1

一、听众的不同注意度分析

(一)不经意的注意。

人们的心理活动方向主要是由注意角度来决定。不经意的注意指的是听众在无意中听到一些资讯信息而受到相应的触动,从而能增强听众对节目信息的注意力。

(二)延伸注意。

“延伸注意”指的是听众对节目信息的注意度逐渐变深,已经达到专心致志的状态,同时自身的注意力进一步向节目靠拢。

(三)深度注意。

深度注意指的是听众在收听了广播播音节目之后被节目内容深深吸引,并在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同时也将其化作了长久的记忆,并向身边的人分享,增大了广播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二、从听众注意角度提高广播播音主持技巧

(一)考虑各方面的语言表达。

如果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说话节奏一直不变,语调平淡,讲述毫无感情,这样就会使节目失去吸引力,很难引起听众的注意。因此主持人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变说话的语速、平仄、音量等因素,同时对不同的文字表述要赋予不同的感情,例如在讲到中心内容时可以加强语气强调,提高内容的对比度,并将其与节目音乐背景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节目的中心内容,从而引起听众的注意。

(二)内容清晰明了。

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要懂得根据节目背景的变化把握好语言的表达方式。注意讲话速度合理、态度真诚、发音清晰,保证讲话内容简练,不啰嗦,让听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节目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对节目给予一定的注意。

(三)抓住大众的价值取向。

在进行节目主持之前,要考虑到大多数听众的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锁定听众的兴趣,根据其需求来主持节目。此外,还要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讲话温柔亲切,这样才能不断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在听众关注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广大听众朋友的信任和支持。

(四)增进听众对节目内容的熟悉度。

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把握好时机适当地进行节目内容宣传,增进听众对节目内容的熟悉度,使听众可以对节目进行深一步的了解,这样可以使听众对节目保持长时间的注意。

(五)激发听众对节目的兴趣。

听众是否有兴趣对一个节目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从多方面激发听众对节目内容的兴趣。例如新闻栏目,在主持新闻节目的时候,必须要首先从导语着手,让听众对节目内容有简单的了解,尽可能让其感受到新奇。其次是要做好新闻内容的处理,语言陈述必须要保持简练,同时符合相关规范,处理好个人声音与发音特点。新闻的结尾部分一定要做好,保证自然过渡,尽量与开头相呼应。节目片头的制作十分重要,作为一个节目的名片,片头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听众的注意力。因此必须要保证片头的质量,提高片头的新鲜感,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听众对节目的兴趣。除此之外,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也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适当展开各种话题,激发听众对节目的积极性,待到话题讨论结束后再对其进行细致的总结,将收尾工作做好,进而帮助听众进一步熟悉并了解本次话题内容。

(六)设置合理的听众角色。

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帮助听众设置合适的角色,也可以有效增加节目对听众的吸引力。例如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让听众根据讨论话题的不同扮演不同的角色,寻找一个听众以外的身份,让听众真正感受到身在其中的感觉。与此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提问,提高听众的注意力,并引发其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七)保证节目的正确舆论导向以及节目内涵。

主持技巧论文篇2

一、播音主持基本语言技巧

1.通俗易懂

首先,在播音主持中所面对的受众是广大的群众,由于受众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人生阅历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播音主持的语言特色应当是通俗易懂的,播音中的语言内容应当能够被绝大多数人理解。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也进一步增大了播音主持内容方面的文化跨度,由于播音主持是面向广大群众服务的,只有让受众群体理解和接受播音内容,才能实现其本身价值。所谓的通俗易懂,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语言内容,在这之中也包括发音、词汇、句式等等。并且有着相关的语言怪反作为标准[1]。另一方面,通俗易懂还体现在文化角度上,播音主持人对于事物、事件、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理解角度应当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观念,并且应当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层面的通俗易懂对于播音主持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播音主持人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宣传小众思想和价值。

2.具有较好的受众意识

具有较好的受众意识主要是指播音主持人应当正确理解自己的工作,认识到播音主持的特殊性和自身语言的公众性。在播音主持中,主持人的语言和观点往往就不再是单纯反映自己的思想,而是有着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在语言技巧中,应当具有这种较好的受众意识,正确把握语言技巧。例如在分析某一社会事件或者某一社会现象中,应当尽力避免语言中含有过多的主观意识,分析问题应当公正、客观。这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在语言技巧上进行更换的正握,如尽量少使用绝对性的词汇和语句,特别是在描述一些无法准确定性的事件方面。同时,具有较好的受众意识还要求播音主持人应当时刻具有公众人物的观念,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用语和言行。例如禁止在播音主持中使用脏话、不文明用语等等,对于词汇的选择应当慎重,反复推敲稿件内容,防止播出不恰当的语言内容。

3.灵活多变

灵活多变也是播音主持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特色,灵活多变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应当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技巧,活跃思维,可以引入一些社会热点词语,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网络热词[2]。特别是在一些谈话类节目中,由于对话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播音主持人应当有着较好的应变能力,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技巧,防止出现播出事故。例如当对话内容超出预定范围内时,播音主持人就应当立即使用一些引导下的词汇,将话题转入到正确的方向中,并且可以巧妙的提醒谈话对象,保证节目的成功制作。通过灵活多变的语言技巧运用,播音主持人可以较好的掌控语言节奏,这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应当掌握丰富的语言技巧。

二、播音主持语言技巧培养和运用策略

1.融入真情实感

在播音主持中,融入真情实感可以说是一名优秀播音主持人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节目品质的重要途径,融入真情实感并不是指将播音主持人的个人情感完全代入其中,应当是在建立于真实情感基础上的再选择。也就是说,播音主持人对于自身感情应当进行良好的控制,一方面应当将自己的真实感情融入其中,例如在播音中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但是另一方面也应当对于这种感情进行控制,要保证自身感情的正面性、积极性。语言作为沟通播音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桥梁,便是进行这种感情控制的最佳途径,因而播音主持人就可以通过融入真情实感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同时利用掌握语言技巧来达到控制情感的目的。

2.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水平

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技巧,播音主持人应当注重对自身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例如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系统性的学习,掌握更加丰富的语言技巧。加强业务学习,学习一些成功播音主持案例的经验和技巧,例如一些成功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技巧等等。同时应当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例如学习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防止在播音主持中出现过激行为,应当在整个播音过程中以饱满、积极的情感完成工作。通过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水平,丰富视野,也能让播音主持人在播音中更好的进行开展播音工作。但是也应当注意,在播音主持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并不是指播音主持人在受众面前故弄玄虚、卖弄学问,应当是以服务提高播音主持质量为目标[3]。

3.积极在播音中运用语言技巧

积极在播音主持中运用语言技巧也就是指播音主持人应当在播音工作中注重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应当时刻注重使用这些语言技巧,继而养成较好的习惯。语言技巧的运用并不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运用获得的个人经验和体会,并且在实践运用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也能帮助播音主持人获得自己的语言技巧。分析一些成功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技巧可以发现,很多播音主持人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语言技巧,这种语言技巧很难被别人模仿,并且在播音中取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语言技巧已经成为了其个人特色和标志。因而在播音主持中积极运用语言技巧,也旨在于通过这种运用挖掘出自己的语言特色。

三、结论

语言是播音主持的媒介,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掌握较好的语言技巧是对其个人专业素质的必然要求,基于播音主持的特点而言,其主要的语言技巧有通俗易懂、具有较好的受众意识、灵活多变等。播音主持人在语言技巧培养中,应当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水平,并且通过在实践中积极运用语言技巧培养出自己的语言技巧特色。

参考文献

主持技巧论文篇3

1.1 主持人思维即兴技巧

思维即兴技巧应该是当代任何类型节目主持人均具备的最基本即兴技巧与能力之一。主持人在新媒体时代,无论生活或者工作中均会接收到与过去相比成本增长的信息和资料,其必须要能够对该部分信息与资料进行迅速的整理与分析,尤其对于新闻栏目的出镜主持人而言,其必须要能够从众多信息当中抓住重点,因而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即兴技巧与能力[ 2 ]。与此同时,当前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各个岗位的竞争更加严峻,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即兴技巧,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出镜主持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自身比较敏捷的思维能力向广大受众传播具有吸引力和高价值的信息,方能够为自身以及新闻栏目的生存与发展予以保障。

1.2 主持人语言即兴技巧

主持人具有通顺、流畅的语言是其主持好一个节目的最基本要求。作为新闻栏目的出镜主持人,其不仅仅要口齿伶俐,对于所要报道的新闻内容能够清晰的表达,更要凭借自身的语言即兴技巧应对现场报道当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令观众对自身的报道能够信服。若出镜主持人在报道的过程中语言十分生涩,词不达意,不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则观众难以明确主持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因而不能够进一步了解新闻报道所要展现的意图。从该方面可以说,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属于与观众之间最直接、最能够沟通情感的中介,只有其准确的向观众传达信息,观众方能够对主持人以及新闻栏目产生信服感。一般情况下,主持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形态、目光、手势、语言等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其中最主要的便应该为语言,主持人通过语言与环境的结合,再配合重音、语气、节奏、停连等方法,将能够更加有效的吸引和打动观众[ 3 ]。

2 新媒体形势下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即兴技巧必要性

主持人的即兴能力主要是指主持人对于其主持过程中周围所发生的突发情况所能够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其要求主持人能够针对自身无法预知的事情作出迅速的、机敏的反应,且要具备冷静、机敏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以及语言方面的表达展现自身的内涵素养,向广大观众传达更加具有价值的新闻资讯[ 4 ]。

新媒体形式下,新闻栏目主持人的即兴能力与即兴技巧应该被视为评价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即興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主持人的职业水平会产生一定影响,若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即兴技巧,其必定有利于拓展自己的社交,促使主持事业获得成功。另外,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属于传播社会正能力的核心人物,其在摄像机以及话筒面前必须要能够保持比较敏锐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对于意外事件、尴尬事件要能够巧妙、圆滑应对,由此方能够进一步推动自身以及新闻栏目的发展。

3 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提升即兴技巧的策略

3.1 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作为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其若要提升自身的即兴技巧,首先便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此方面,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需要明确自身的职业特征,其需要不断与社会与人们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进行信息的传递,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话题必须要保证具有意义性和价值性。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针对话题进行报道,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必须要在报到前收集好信息资料,并且在信息资料的整理与消化当中融入自身的文化功底。若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缺少扎实的文化底蕴,其在一定程度上便难以保证现场新闻报道变得具有吸引力,更加难以体现自身作为主持人的专业水准[5]。此时,即便面对突发情况能够作出相应的处理,无论在思维或者语言上却均会存在一定欠缺。为此,新媒体时代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必须要重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要能够在采访与报道的过程中良好的作出即兴应对,由此方能够保证自身采访具有价值性。

3.2 抓住现场即兴灵感

主持技巧论文篇4

声乐是嗓音、曲调、语言的完美融合,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声乐的探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日常演唱者的刻苦发声训练逐渐建立其模式化的声乐演唱体系。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声乐演唱在音乐教育中也有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发声的科学化指导,对相关技能的全方位掌握,无论是对声音还是站姿、咬文嚼字都有着系统化的训练模式,从而在声乐演唱训练的基础上使得学生产生音乐的共鸣,达到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效果。

声乐演唱讲求技巧,如何运用正确的姿势,如何保证气息的支持,如何让声音自然圆润,如何更富有渲染力的表达歌曲等等,都要依靠声乐演唱技巧得以实现。声乐演唱技巧包括发声技巧、肢体语言表达技巧、共鸣腔使用技巧、咬字技巧等等。发声技巧的关键在于气息的运用,唱歌时,气息畅通无阻,才能将声音似喇叭般高低自由收放,得到圆润、松垮、通畅、宽衡的声音效果。肢体语言表达技巧是指通过肢体动作,配合歌词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演唱者的心声,除此之外,适当的肢体动作也可以确保演唱者畅通的呼吸,使整个演唱过程锦上添花。共鸣腔使用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包括咽喉、口腔、鼻腔、胸腔,通过四腔的协调一致影响声音的共鸣,从而引导或牵制声音的变化。咬字技巧主要运用在对歌词的阐释,通过掌握每一个字发音的规律及腔调,分析并运用到演唱中去,通过对咬字适当的夸张或缩略来配合不同的曲风,从而加强音乐的感染力。

声乐演唱的过程也是声乐技巧运用的过程,声乐技巧作为声乐演唱的辅助工具,对于音乐的演唱及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声乐强调的是演唱,演唱即是声和情感的外在表达。为了更好的阐释声和情感在音乐中的融合,需要声乐技巧予以辅助,通过坚持不断地发声练习和肢体表达练习来达到最终的演唱效果。除了互通的内在联系外,声乐演唱及其技巧还有共通之处,即声音的共鸣。歌唱的动力在于气息,气息又贯穿声乐演唱技巧始终,无论是发声练习还是咬字技巧及肢体表达技巧练习,其都为“气息”所服务。在气息提供演唱动力的基础上,气息又帮助演唱者更好地阐释歌曲,表达歌曲。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会充分利用声乐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再由学生的悟性感知声乐,表达声乐。在领悟中,需要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感知声乐演唱及技巧二者的联系,在技巧的辅助下将音乐完美的表达。

2 呼吸训练

呼吸为声乐演唱提供“支持”,这种支持是一种自然的唱歌状态,即讲求气息的平稳通畅,从而推动声的发生,当然这种自然流畅的气息需要不断的气息训练加以强化,使得声音避免僵死和堵死的情况发生,声音在气息的推动下自然的形成“通”、“松”、“空”的特点。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呼吸训练作为基础训练,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作用。古语说的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训练帮助声音正确的震动,随着不同振动频率、振幅使得声音有高有低,音色各异,在气息的支持下,完成整首歌的演唱。当然气息不仅仅对声音有着支持作用,还有着渲染作用。气息的渲染作用主要表现在“饱满性”上,即随着喉咙的打开,气息的通畅流淌,使得整个上半肢腔体得以扩大,在充足的空间内,产生“共鸣”。因此呼吸训练不仅决定着音色、音调,也决定着共鸣体的渲染作用。打好“气息”的坚实基础是声乐练习的第一步。

3 发声练习

发声训练是声乐演唱训练的基本形式,即提炼出歌曲的基本曲调及动机、乐句,配合母音、音节,根据对不同音域的选择,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的练唱。正确的发声往往配合横膈膜控制呼吸法,在喉头的位置确定下,使得声与气息密切配合,无论是低音还是高音,无论是美声还是通俗,在喉部器官稳定的基础上配合声、气的调节都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发声训练的另一大目的是为了调节共鸣腔体的使用,通过头和胸的控制扩张共鸣腔,在共鸣腔扩张的同时美化发声。训练中,老师往往会帮助学生做声区划分,注重学生呼吸、共鸣腔体的紧密配合,从而达到发声练习的最高效果。在发声练习中,通常选择a、e、i、o、u五个原音作为基础母音,从最易发声、最自然动听的母音练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提高声乐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4 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呼吸训练中我们提到过,共鸣使得声音更有渲染力,更具饱满性,没有共鸣,声音失去艺术特点,由此可见共鸣的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共鸣腔包括胸腔、口腔、头腔,在歌唱中,由于曲调的不一,演唱形式的各异,咬文吐字的具体化,使得共鸣腔在演唱中的使用比例不同。通常来说,低音更多的使用胸腔,因此在低音域练习中,会注意胸腔发声练习,胸腔共鸣的关键在于保持声音的松弛,切莫用胸腔共鸣压迫喉咙。中音则适用于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声音的直接共鸣区域,声音由喉咙发出后、口腔保持自然打开状、下颚自然放下,在需要时可以稍稍后拉,上颚保持上提感,在烟、喉自然松开的情况下,配合牙齿、唇部、舌获得更好地口腔共鸣效果。头腔共鸣主要应用在高音发声,头腔共鸣的最大特点在于声音的明亮、辉煌,富有穿透力。头腔共鸣不仅决定着音色,更决定着音质,练习时,老师通常会教导学生以闭口打哈欠状,双唇微闭,留宽气息通道,从而使得声音上提,以眉心震动为目标,集中声音的明亮,配合呼吸点、共鸣点、发声点,取得丰富,富有光彩的发音效果。

5 歌唱语言及其表达

声乐不仅是对旋律的表达,也是对语言的表达过程。歌唱艺术以唱腔为基础,搭配语言,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如何才能充分表达歌唱语言,首先从咬字说起,歌唱时的咬字不同于说白话时的咬字,讲求呼吸的支持,根据音域和音质的要求达到不同的共鸣。吐字同样以气息为动力,以口腔为发声源,在吐字中我们既要考虑口腔的打开状态,找到共鸣点,又要确保呼吸的支持,咬准字的发音,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保持正确的吐字效果。最后要提的是收尾,恰当的收尾做到承上启下的歌唱作用,不仅为下一句发音打好铺垫,更保障了整首歌的自然流畅的表露。

6 结语

通过对声乐演唱及技巧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声乐技巧为声乐演唱提供了保障,使得声乐演唱更完美、细腻。此外声乐的各个技巧间又相辅相成,穿插其中,无论是共鸣还是发声还是气息支持,都成为声乐演唱艺术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主持技巧论文篇5

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现阶段的新闻采编工作,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工作体系,并且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想要提供给大众最好的新闻内容,则采编的技巧必须得到提升,不能总是停留在基础层面上。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新闻采编技巧的提升,需要经过多项工作的巩固和锻炼,才能得到较好的工作成果,短期内的提升并不是最终的诉求。除此之外,在落实新闻采编工作的过程中,技巧的实施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完成,不能总是通过技巧来完成所有的采编工作,还要考虑到对其他工作的影响。

1 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变化

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速度较快,国内所呈现出的繁荣状态非常理想,因此各项社会工作的执行,也应该有所转变,不能总是通过传统模式来完成,否则很容易遭到社会的抵制,最终造成的恶劣影响是难以在短期内纠正解决的。从新形势的角度来看,新闻采编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对这种变化进行分析和了解,能够为日后工作技巧的提升,提供较多的参考。

1.1 传播主体的变化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形势的特点在于大众为主,而不是新闻记者所独有的。新闻的传播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条正确、真实的新闻会得到认可。同样的,一条假冒的新闻,仅仅是为了博取社会关注的新闻,将会遭到各界的严重打击,社会大众将自发的组织打假,对假新闻、假信息做出辟谣,迫使相关部门出面澄清。新闻传播主体在目前已经出现了完全的转变,所有的新闻都是为民众所服务的。以往,很多记者因为掌握了新闻的来源,所以保持在高高在上的姿态。但现阶段的情况是,大部分的新闻都掌握在民众的手中,只有民众有意愿传播新闻,记者才能够将其传播,同时还要对当事人进行保护,对新闻内容进行加工,对传播方式和传播的媒介进行规范,所有的工作都要考虑到传播主体――民众的利益,不能单纯的从一个角度来考虑。例如,某些新闻记者在采编过程中,仅仅关注事件本身,打着“真实新闻”的旗号,直接忽略了当事人的意愿,虽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当事人后续遭到的打击和不公平待遇,仍然无人问津。这种新闻采编的错误做法,日后必须得到彻底的抵制。

1.2 报道模式的变化

我国对新闻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所以新闻采编工作的转变,除了在主体上转变明显外,报道模式的转变也非常突出。在以往的工作当中,新闻采编主要是在加工处理以后,直接将信息呈现给观众,图片、场景的叙述都非常少,观众所能够得到的信息量更少,缺乏一个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到误导。但在新形势的作用下,新闻采编工作讲究的是现场报道,给观众最新、最正确的信息,即便话语和报道内容经过加工,但视频信息、图片信息等,都会公之于众,由此来接受社会大众的考察和判定。除此之外,即便是新闻采编通过了一些暗访的方式来完成,那么在报道的过程中,也会提示“非正常手段拍摄”等内容,确保对广大观众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将事实呈现出来,丝毫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新闻采编技巧的提升,必须考虑到上述多项内容的变化,才能在最终得到预期效果。

2 提升新闻采编技巧的对策

对于现阶段的新闻报道而言,各个领域所关注的信息内容存在差异,所以想要在新闻采编技巧上得到充足的提升,必须按照一定的对策来执行,不能贸然通过一些简单手段提升新闻采编,那样反而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届时所产生的社会舆论压力,以及对新闻的怀疑态度等,都将导致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

2.1 学习优秀的新闻采编技巧

经过长久的发展和积淀,新闻采编技巧在过往已经总结了很多的内容,在当下工作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整体上未出现严重的恶性循环。建议在日后的新闻采编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学习优秀的新闻采编技巧,联系客观实际做出加工处理,为最终的报道提供足够的支持。

1)敏锐发现潜在新闻。现阶段的新闻报道当中,民众比较关心的是身边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敏感的话题,包括停车位收费、绿化建设、城管优化等,这些涉及很多民众的自身与利益,对社会发展和建设也将产生十足的影响。为此,在提升新闻采编技巧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敏锐的发现潜在新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素材采集的过程中,针对部分内容要进行深入的挖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总是停留在表面的报道和积极的夸赞当中,这些并没有办法得到较多的关注。

2)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任何一条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必须是近期内发生的,远期新闻拿出来报道时,除非是连续性的报道,否则会给民众一种“旧事重提”的嫌疑,并且过往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现阶段再一次的报道,会直接导致民众对新闻本身产生怀疑,包括相关的工作人员也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压力。新闻采编过程中,所有的新闻内容应是当下发生的,引起了社会上广泛关注的内容,由此才可以释放正确的理念引导,确保相关部门可以出面解决问题。

2.2 合理运用采编技巧

新闻采编工作技巧的提升,想要在今后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果,还必须保持技巧的合理运用。针对当下民众的心理和需求,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很多的采编模式,并且在具体的操作上达到了快速、简洁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新闻信息,其需要投入的采编技巧具有较大的差异,不能随意的进行应用。首先,新闻标题要醒目,能够给人想要阅读或者是想要探究的欲望,标题字数不能太多,不要冗杂的叙述。其次,新闻报道需要当机立断,尤其是在一些重要新闻报道当中,需持续跟踪,让民众持续的关注,获得广大社会力量的支持。第三,新闻采编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多次的反思,找到其中的不足,同时还要积极的进行探讨和总结,将新闻采编的整体工作能力提升,避免错误的问题反复发生。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形势下提升新闻采编技巧的途径展开讨论,当前工作整体上比较令人满意,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日后,应针对新闻采编高度的关注,健全工作体系和工作模式,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洁.新形势下新闻采编技巧的提升途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4):233.

[2]旦增加措.新形势下提升新闻采编技巧的途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6):152.

[3]黄霞.探析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J].通讯世界,2015(20):35-36.

主持技巧论文篇6

有利于对新闻内容的准确性表达。新闻访谈类主持人承担着对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的沟通,因此,其在节目中的作用就是运用自身的语言对新闻内容进行播报,从而达到相应的内容传播目标,使受众心理、行为能够被其所感染,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如果语言使用不明确就会使受众产生歧义,不仅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相反的作用,所以先玩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相应的语言技巧,以实现对新闻节目内容的准确表达。

有利于访谈节目与时展的一致性。由于时展,现代新闻访谈类节目无论是从节目类型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民众对于访谈类节目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节目能够更加多元、有特色,不会与其他新闻访谈类节目过于类似,能够具有一定的个性,对访谈节目语言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要运用语言技巧对嘉宾进行引导,并要对嘉宾的不同观点进行调和,确保在讨论之后嘉宾观点达到统一,以便进行更加深层次的交谈,从而满足信息技术时代中访谈节目的发展需求,使访谈交流更加专业、规范。

语言技巧在新闻访谈节目中的\用

话题引入技巧。新闻访谈节目相对较为严肃,以往主持人在与嘉宾进行交谈时,往往都会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方式,来完成话题导入。但由于部分嘉宾性格相对慢热,直接进入并不能使该类嘉宾迅速进入到理想状态之中,相应问题讨论质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因此主持人应尝试改变固有的话题引入方式,可以先运用一些相对轻松的话题让嘉宾对访谈模式进行适应,使他们可以在主持人语言的引导之下,逐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更好地参与到讨论之中。例如在对察千湖冬捕活动进行介绍时,主持人可以请嘉宾简单介绍一下,察千湖中的鱼类种类以及相应的吃法,以这种轻松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使嘉宾能够逐步适应访谈节目的节奏与模式。

紧绕主题实施访谈。在对嘉宾进行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谈话应始终围绕节目主题,应通过语言沟通使嘉宾能够就节目内容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进而得出相应讨论结果,以实现新闻访谈的目标。但在讨论过程中,嘉宾难免会出现谈话与主题发生偏离的情况,这时主持人应合理运用相应的语言技巧对嘉宾进行带领,使他们可以再次回到主题讨论之中,以实现高质量完成访谈的目的。

以央视《面对面》节目为例。该档节目属于长篇人物专访节目,是一档以对话形式对新闻任务进行解读,是中国的一本“人物志”。该节目在对岳云鹏进行采访时,主持人通过引导使岳云鹏对自己的北漂生活进行了回忆,并在回忆餐馆受辱的记忆时不禁流泪,这时主持人问他:“你现在原谅那个人了吗?”岳云鹏直接给了否定的回答。这段对话看似与本期主题关系不大,但却可以从嘉宾的回答中看出他的真性情以及其生活的不易,这也间接阐明了岳云鹏为什么一直那么努力的原因,是一段直击人心的采访。

主持技巧论文篇7

一、语气的表达形式分类

语气的表达形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语气的感彩与分量。第二类是语气的声音形式。

(一)语气的感彩与分量

语气的感彩是指语句中带有鲜明的态度倾向于感情情绪。

那么,如何来确定语气的感彩与分量?

1.要符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带有非常鲜明的主观色彩,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如何给出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我们说,只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就是正确的。比如在新闻播音中,在播出正义的战争取得胜利这样的新闻的时候,主持人的语气中要具有自豪感与高兴的情感色彩与分量,这种情感评判就是根据新闻主题所投射出来的价值观来做出来的。

2.要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神理念是引领现代社会精神导向的重要元素。在播音主持中,要将以母爱为主题的各种稿件以情感语气表达出来,需要充满情感的,用满含深情的语气,情感因素在这类主题的播音主持只有渗入丰沛的情感因素才能将语气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3.要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广播与其他媒体一样,肩负着社会责任,需要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广大民众。播音主持人在播音时,必须要借助自己的语气,将节目中所蕴含的对于正能量的弘扬与对于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准确传递出去。从这一角度来说,播音主持人传递给大众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内容,还有语言中掩藏着的巨大情感力量,这是广播媒体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4.要符合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与要求。大众传播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与习惯,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语气中的情感色彩与分量要坚持一定的度,如果这个度达不到,也就是火候不到,播音者要传递的内容就无法完整的传达给听众。因此播音主持人在进行节目播出的时候,要准确拿捏自己语气中的情感色彩与分量,还要根据节目本身的特点与传递形式将情感准确地融入到语气之中,这样才能符合广大受众的心理诉求,从而真正实现播音主持者与听众之间形成良好的契合更好的实现传播目的。

(二)语气的声音形式

语气的感彩与分量的把握,最终要通过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因而,如何利用声音的形式来表达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语气的声音形式必须要结合语势来传达。语势是指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势或者走向。这四个要素一般是协同发生改变的。这种变化也就直接导致了声音形式的改变。

总之,作为有声语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而在具体的播音主持实践中,应该如何掌握其表达技巧呢?

二、语气技巧的运用策略

(一)准确运用重音

播音主持中经常运用重音,这是表达语气所不可缺少的。重音分为三类,第一是语法重音。第二是逻辑重音。第三是感情重音。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人事先要对所要播音的文稿进行准备,其中确定文稿的主题思想已经需要强调的内容,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所要呈现的播音内容,这对于播音质量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准确运用停连技巧

1.停连技巧是指根据停顿以及连读等方式,准确将词句的情感状态表达出来。

2.连接的运用技巧。在语气运用技巧中,连接的巧妙运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连接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增强气势的作用。为了将连接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进行气息的调整,比如在一些大的停顿地方,需要进行换气,而小的停顿的地方则需要偷气,再就是有的地方需要一气呵成。另外,为了表现句子的层次性,每个句子的末尾音节要向上抬起,每层的意思就会有非常鲜明的整体感与起始感,从而能够将句子的气氛与气势成功表现出来。

(三)准确把握节奏变化技巧

播音主持的时候要有节奏感,也就是快慢相宜。这样才能给听众一种起伏轻重相得益彰的感觉也更加动听。因此,播音主持人对于语句节奏的准确把握,对于文稿语气的呈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不同语气通过节奏的拿捏而成功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播音主持中语气的运用技巧,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入手,这对于播音主持人的个人能力要求是较高的。相比于其他播音主持技巧而言,语气的把握对于精准度的要求更高,也更为细致,需要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播音经验,不断地去调整与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播音主持人想要表达的语言意境呈现出来,希望每一个播音主持人都能够准确把握语气的运用技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的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主持技巧论文篇8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著作取材于历史,但又不为历史所限制。 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惊心动魄的战争描写深深打动着中外的读者。在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片段向读者展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才华和气度,他运用其清醒的辩论策略和技巧一一驳斥了以张昭为代表的江东众谋士的降曹思想,为孙刘联合扫清了道路。在传统的西方修辞学中,修辞的概念始于演讲与辩论,被伊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劝说的技巧”(the artificer of persuasion),本文以传统修辞理论分析了诸葛亮在其辩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修辞策略,意在开拓些以逻辑为基础的巧妙有力而又行之有效的辩论技巧,为现在的演讲与辩论提供些方法和策略。

二、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概述

传统修辞学起源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主要以论辩和演讲的方式用来影响法庭、集会上的听众,或者称赞、颂扬某些人或事。修辞被当作一种劝说的特别技巧。著名的修辞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伊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所创建的修辞理论对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理论依据。

柏拉图(Plato)在其书中列出有关篇章结构的文章:以引言开头,进入说明,直接或间接的论据、或然性、证明和补充说明、驳斥指控和辩护。他对修辞学的主张在演说者须知晓真理;基本勇于应该界定;词类应恰当安排等等。

伊索克拉底 (Isocrates )则坚持修辞的生成性(Genesis)和分析性(Analysis),这种特性后来成为现代修辞学的重要内容.他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是“劝说的技巧”,在辩论中,为了说服别人,要采取一定的战术策略,并且这些战术策略要随听众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西方修辞最著名的一位修辞学家,他的著作《修辞学》(Rhetorique, rhetoric)是最古老和最有影响的修辞学专著,为西方古典修辞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世界修辞学提供了经典著作。

亚里士多德对修辞提出一系列三分法描述:演讲者,主题,和听众。演说要想打动听众,需要三个因素:一是内容,二是文辞;三是演说技巧。他认为劝说的成功取决于演说者的人格,和是否将听众置于一种合适的心态,以及由演说词所提供的表面证据。劝说的风格特征包括:清晰(clarity),适体(Propriety),和正确(correctness).他还将演讲的过程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认为修辞学是一种反诘的方法,是一种工具,人们借助这种工具来面对或然性和可能性(problematicity)的问题。

三、诸葛亮舌战群儒之修辞策略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统兵百万来讨伐江东,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诸葛亮随鲁肃来到江东劝说吴主孙权联合抗曹,吴主孙权并不了解诸葛亮的雄韬武略,对他的才能持有怀疑的态度,因此才想出用江东的谋士试探诸葛亮。而且江东的众谋士对诸葛亮是只听到传闻但未见其人,对他也是半信半疑,有些人认为他更是徒有虚名。相反,诸葛亮却心怀坦然,他十分了解江东吴主和他属下的心理,对他来说,来江东有两个任务:一是要说服孙权不能降曹的利害关系,二是要自下而上使江东所有人的意见保持一致,也就是不能让孙权的谋臣产生任何动摇孙权意志的举动,所以他已经想到了对策,可谓胸有成竹,对全局已有了成熟的判断和掌握。在与吴主孙权和众谋士的辩论中, 他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修辞策略:

(一)先徐后速法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入脱兔,敌不及拒”。意思是知己知彼而后动,欲速则不达。在与众谋士的辩论中,诸葛亮没有急于求成,主动向众谋士讲明降与战厉害关系,而是蓄势待发,等待他们来发问,然后一一驳斥他们的偏见和错误思想从而证明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远见卓识。这样,循序渐进地从心理上使众谋士消除对曹操的恐惧,了解抗曹生降曹灭的道理,加深对联合抗曹的认识。

(二)擒贼擒王法

在江东谋士中,张昭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当年孙策临终时,曾对弟弟孙权说过:“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在主战主降的立场上,他主张降曹。因此,使他心服口服地主战就相当于说服了大多数的谋士,对孙权的决定其到关键性的作用。诸葛亮深知这一点,因此与其的辩论也最激烈和最尖锐。他阐述了刘备兵败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战略战术的错误,而是因为刘备的贤德贻误了战机才导致现在的窘境,一方面驳斥了张昭对刘备的不公正的指责和对诸葛亮才能的怀疑;另一方面又指出刘备的境况只不过是一时,一旦养精蓄锐,一定会重整旗鼓,前途无量;也从侧面指出张昭的鼠目寸光的局限性和力求自保的降曹思想的错误。

(三)旁敲侧击法

在驳斥薛综和程德枢时,诸葛亮没有从正面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以儒家思想为道德准则,“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和“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后世,名留后世。若小人之儒,惟物雕虫,专工汉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义正词严得指出他们不为国家和社稷着想而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唯诺性格,使他们理屈词穷,无话可说。诸葛亮以其丰神飘洒,气宇轩昂的气度和豪迈自信、爱恨鲜明、才华出众的人格魅力的赢得了这场舌辨的胜利;并将众谋士的心态调整到正确的状态,用充分的论据唤起了众谋士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和必胜的信心。亚里士多德认为劝说的成功取决于演讲者的人格力量,是否将听众置于一种合适的心态,及由演说词所提供的表面证据这一修辞理论在此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机智激将法

在舌战群儒后,吴主孙权为诸葛亮的口才所折服,但他仍旧对孙刘联合抗曹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持有怀疑的态度,使他举棋不定,烦躁不安。诸葛亮洞悉他的心理,借助《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的激将法,故意夸大曹操的势力,让孙权对曹操俯首称臣的方法来激怒他,从而推动事态向抗曹的方向发展,使吴主孙权明白唯有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抗曹才能挽救江东。诸葛亮为孙权分析了抗曹的必要性以及曹操失败的必然性,坚定了孙权抗曹的信心。

诸葛亮的江东之行无疑是成功的,这都归结于诸葛亮非凡的才华,他纵观寰宇的全局意识使他能够站在更高处去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结论

诸葛亮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和辩论技巧无论从军事上还是实际生活中,多为读者提供了广博的学习资料,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为现代社会待人接物,辩论演讲提供了诸多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巧妙的运用这些技巧,才能打动听众,使人信服,达到演讲及劝说的目的。

参考书目:

主持技巧论文篇9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着作取材于历史,但又不为历史所限制。 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惊心动魄的战争描写深深打动着中外的读者。在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片段向读者展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才华和气度,他运用其清醒的辩论策略和技巧一一驳斥了以张昭为代表的江东众谋士的降曹思想,为孙刘联合扫清了道路。在传统的西方修辞学中,修辞的概念始于演讲与辩论,被伊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劝说的技巧”(the artificer of persuasion),本文以传统修辞理论分析了诸葛亮在其辩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修辞策略,意在开拓些以逻辑为基础的巧妙有力而又行之有效的辩论技巧,为现在的演讲与辩论提供些方法和策略。

二、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概述

传统修辞学起源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主要以论辩和演讲的方式用来影响法庭、集会上的听众,或者称赞、颂扬某些人或事。修辞被当作一种劝说的特别技巧。着名的修辞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伊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所创建的修辞理论对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理论依据。

柏拉图(Plato)在其书中列出有关篇章结构的文章:以引言开头,进入说明,直接或间接的论据、或然性、证明和补充说明、驳斥指控和辩护。他对修辞学的主张在演说者须知晓真理;基本勇于应该界定;词类应恰当安排等等。

伊索克拉底 (Isocrates )则坚持修辞的生成性(Genesis)和分析性(Analysis),这种特性后来成为现代修辞学的重要内容.他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是“劝说的技巧”,在辩论中,为了说服别人,要采取一定的战术策略,并且这些战术策略要随听众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西方修辞最着名的一位修辞学家,他的着作《修辞学》(Rhetorique, rhetoric)是最古老和最有影响的修辞学专着,为西方古典修辞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世界修辞学提供了经典着作。

亚里士多德对修辞提出一系列三分法描述:演讲者,主题,和听众。演说要想打动听众,需要三个因素:一是内容,二是文辞;三是演说技巧。他认为劝说的成功取决于演说者的人格,和是否将听众置于一种合适的心态,以及由演说词所提供的表面证据。劝说的风格特征包括:清晰(clarity),适体(Propriety),和正确(correctness).他还将演讲的过程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认为修辞学是一种反诘的方法,是一种工具,人们借助这种工具来面对或然性和可能性(problematicity)的问题。

三、诸葛亮舌战群儒之修辞策略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统兵百万来讨伐江东,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诸葛亮随鲁肃来到江东劝说吴主孙权联合抗曹,吴主孙权并不了解诸葛亮的雄韬武略,对他的才能持有怀疑的态度,因此才想出用江东的谋士试探诸葛亮。而且江东的众谋士对诸葛亮是只听到传闻但未见其人,对他也是半信半疑,有些人认为他更是徒有虚名。相反,诸葛亮却心怀坦然,他十分了解江东吴主和他属下的心理,对他来说,来江东有两个任务:一是要说服孙权不能降曹的利害关系,二是要自下而上使江东所有人的意见保持一致,也就是不能让孙权的谋臣产生任何动摇孙权意志的举动,所以他已经想到了对策,可谓胸有成竹,对全局已有了成熟的判断和掌握。在与吴主孙权和众谋士的辩论中, 他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修辞策略:

(一)先徐后速法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入脱兔,敌不及拒”。意思是知己知/,!/彼而后动,欲速则不达。在与众谋士的辩论中,诸葛亮没有急于求成,主动向众谋士讲明降与战厉害关系,而是蓄势待发,等待他们来发问,然后一一驳斥他们的偏见和错误思想从而证明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远见卓识。这样,循序渐进地从心理上使众谋士消除对曹操的恐惧,了解抗曹生降曹灭的道理,加深对联合抗曹的认识。

(二)擒贼擒王法

在江东谋士中,张昭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当年孙策临终时,曾对弟弟孙权说过:“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在主战主降的立场上,他主张降曹。因此,使他心服口服地主战就相当于说服了大多数的谋士,对孙权的决定其到关键性的作用。诸葛亮深知这一点,因此与其的辩论也最激烈和最尖锐。他阐述了刘备兵败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战略战术的错误,而是因为刘备的贤德贻误了战机才导致现在的窘境,一方面驳斥了张昭对刘备的不公正的指责和对诸葛亮才能的怀疑;另一方面又指出刘备的境况只不过是一时,一旦养精蓄锐,一定会重整旗鼓,前途无量;也从侧面指出张昭的鼠目寸光的局限性和力求自保的降曹思想的错误。

(三)旁敲侧击法

在驳斥薛综和程德枢时,诸葛亮没有从正面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以儒家思想为道德准则,“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和“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后世,名留后世。若小人之儒,惟物雕虫,专工汉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义正词严得指出他们不为国家和社稷着想而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唯诺性格,使他们理屈词穷,无话可说。诸葛亮以其丰神飘洒,气宇轩昂的气度和豪迈自信、爱恨鲜明、才华出众的人格魅力的赢得了这场舌辨的胜利;并将众谋士的心态调整到正确的状态,用充分的论据唤起了众谋士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和必胜的信心。亚里士多德认为劝说的成功取决于演讲者的人格力量,是否将听众置于一种合适的心态,及由演说词所提供的表面证据这一修辞理论在此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机智激将法

在舌战群儒后,吴主孙权为诸葛亮的口才所折服,但他仍旧对孙刘联合抗曹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持有怀疑的态度,使他举棋不定,烦躁不安。诸葛亮洞悉他的心理,借助《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的激将法,故意夸大曹操的势力,让孙权对曹操俯首称臣的方法来激怒他,从而推动事态向抗曹的方向发展,使吴主孙权明白唯有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抗曹才能挽救江东。诸葛亮为孙权分析了抗曹的必要性以及曹操失败的必然性,坚定了孙权抗曹的信心。

诸葛亮的江东之行无疑是成功的,这都归结于诸葛亮非凡的才华,他纵观寰宇的全局意识使他能够站在更高处去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结论

诸葛亮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和辩论技巧无论从军事上还是实际生活中,多为读者提供了广博的学习资料,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为现代社会待人接物,辩论演讲提供了诸多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巧妙的运用这些技巧,才能打动听众,使人信服,达到演讲及劝说的目的。

参考书目:

[1]从莱庭 西方修辞学 上海:上海

主持技巧论文篇10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啦啦队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起源于美国。最初啦啦队是为美式足球呐喊助威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范围的一项体育运动,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啦啦队伴随NBA传入中国,伴随着CUBA的诞生,啦啦队在我国高校推广开来,并得到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的重视和支持。说明啦啦队在我国很受青少年的欢迎得到全面的普及和推广。

技巧啦啦队是以团队的形式展现,结合以舞蹈、口号,舞伴特技,是指托举的难度动作,技巧,抛接、叠罗汉、跳跃等动作技术,配合音乐、服装、队形及标示物品(如花球,口号板,喇叭与旗帜)等要素,并遵守比赛规则中的性别,人数,时间限制,安全规则等规定进行比赛的运动,称为技巧啦啦队,技巧啦啦队由三种队员组成,底层队员,上层队员,保护队员。

我国自2001年第一次举办啦啦队比赛至今已经11年了,这期间多次邀请国外高水平队伍来我国表演、教学,在学习和探索中,国内的啦啦队水平得到了普遍性的提升。近几年,由各大专院校技巧啦啦队精英组成的队伍,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啦啦队项目的发展逐年进步,参赛队伍数量逐渐增加,可见此项目运动的狂热及队伍间竞争的激烈。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技巧啦啦队是一项不断追求创新的运动项目,规则也在一直不断地修改完善之中,2010年,出版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周燕教授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参编的,经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我国第一本《中国啦啦操竞赛规则》,无疑是啦啦队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新规程进一步明确了技巧啦啦队项目的特点,代表此项目发展方向,是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指南,同时也是裁判员标准评分的依据。从新规程中对技巧啦啦队定义的修改就可以看出来进一步强化了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应达到高强度运动水平的项目特点,指明了啦啦队发展趋势和潮流,难度动作不断提高是技巧啦啦队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国内技巧啦啦队运动员从完成难度动作的能力上与欧美运动员差距不太明显了,但在难度动作细节和处理上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从国内技巧啦啦队比赛的实践看,我过技巧啦啦队运动员在抛接难度动作的掌握和处理上,与国外运动员差距较大,突出表现为抛接高度不够,抛接难度动作不够细致,质量不高,动作不够飘逸。鉴于此,深入了解抛接类型难度的基本特点,充分认识到抛接难度在技巧啦啦队运动的重要性,对于提高我国技巧啦啦队的难度价值和艺术分值。对于技巧啦啦队抛接类难度训练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根据影响技巧啦啦队抛接类难度训练的因素,科学归纳,系统总结,技巧啦啦队抛接类难度训练的步骤和训练方法,对于技巧啦啦队抛接类难度训练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将填补技巧啦啦队抛接类难度训练的方法理论空白,为技巧啦啦队的训练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技巧啦啦队抛接难度,为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本文选用全国啦啦队冠军、世界啦啦队第二名的华东师范大学代表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资料室,并辅以网上查询,详细查阅了1994年以来国内外有关技巧啦啦队的发展,中外技巧啦啦队竞赛对比等相关资料文献;并在网上搜索有关技巧啦啦队的著作,硕博士论文以及网络上的比赛报道,了解最新的技巧啦啦队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有关信息,以便于为本文的课题研究提供见识可靠的理论依据。

2.观察法

通过训练与实践,观察华东师范大学技巧啦啦队抛接训练的进度,难度发展状况,了解队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为本文的探讨提供思路和依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抛接类难度动作概念

技巧啦啦队抛接难度动作由10个级别29种难度动作组成,它起源于技巧运动,舞蹈等动作。成套中以高抛动作为准,成套中抛接难度可做,跳跃,转体,空翻,空翻转体,四大类别。在技巧啦啦队中多以惊险的空翻转体动作为主,充满清楚气息,技巧啦啦队中抛接难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提高技巧啦啦队抛接难度的质量,对于技巧啦啦队是非常重要的。

(二)抛接难度训练比重

当前技巧啦啦队运动强劲的发展趋势,应该归功于训练理论的完善,多学科的纷纷参透,器戒设备更加科学以及训练实践的深入,其中离不开对“训练比重”在训练中重要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中外许多著名的运动训练专家的运动实践或理论学说中能发现,他们对训练比重的诸多思考。

在技巧啦啦队的整体训练中,应当安排适量的难度动作训练比重,并要系统规划。难度动作训练的时间,以及次数,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生理规律进行安排,难度动作训练时间不易过长,练习次数不易过多。因为技巧啦啦队属于难美项群,肌体疲劳时运动员力量水平下降,速度减慢,节奏感被破坏,平衡能力也会下降,这些都不利于难度动作的技术发展。有经验的技巧啦啦队教练员都会根据不同训练过程的特点安排各难度动作的训练量,由于技巧啦啦队抛接难度的训练属于集体项目,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抛接难度训练因保重运动员的体力能力充沛情况下练习。

(三)抛接难度的训练步骤

抛接难度动作是由4个队员共同完成的难度动作,所以抛接难度动作更要求队员之间的协调能力,配合能力,抛接难度动作分工由三名底层队员和一名上层队员组成,两名主要底层队员,一名后点底层保护队员,上层队员完成高空难度动作。抛接难度动作对于整体协调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步骤如表2:

在练习动作时上层队员首先要自信,对待事情的态度通常决定事情的成败,相信自己能完成规定的动作,如果对自己信心不足你可能就不能完成所要求的动作。其次是队员之间的信任,队员之间必须相互信任,要相信当你落地时保护队员和底层队员一定能接住你并保证你安全,有这种思想做保障,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空中展示动作上去。最后不要对高度有恐惧感,腾空的高度是空中展示动作的一个方面,在规定的范围内飞的越高就有越多的时间做空中展示动作,也给底层和保护队员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接上层队员;如果腾空高度不够势必影响展示动作的完成。

保护者应该具有快速的应变能力。护者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思想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不能轻易的分心或者走神。眼睛始终盯住上层人员,无论是技术的失误,还是出现危险情况,这时保护者反应速度快能挽救失误和避免损伤的发生。这需要保护人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特别注意快速反应能力的练习,而训练或比赛前就要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应急的技术和心理准备。

保护者能通过给予上层队员信心和信任正确的引导上层人队员,如果上层队员始终相信不管什么情况发生都会被安全的接住,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空中展示的技术上。这种引导能力不仅包括平时训练过程中和队友相互交流,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还要通过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专业素质来提高自己及队友的信心,给队友一种心理上的依托感。通过准确的移动、变换站位,眼神的交流,给队友暗示,使上层队员能全身心投入空中展示动作。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保护人员应该与上层队员保持接触,这样不仅能使上层人员更加自信,放心的展示动作技术,有安全感。保护者应明确怎么接上层人员,如果上层人员动作失误有落下的倾向,保护者应该知道怎样先保护好上层队员的头和脖子。保护脖子和头可以避免最严重的损伤。保护者应该尽量将手臂伸向高处来接上层队员,增加缓冲的距离,逐渐减小下降的速度,安全稳定的接住上层队员。

(四)抛接难度训练方法

在抛接的配合技术过程中,底层队员和和上层队员蹬伸之前都具有合理的缓冲阶段,缓冲是为了更好的用力蹬伸,两个底层队员在蹬伸过程中发力越同步速度越快,上肢力量越大越有利于上层队员在底层队员手上快速蹬伸而完成各种难度动作。如果上层队员能力强,蹬伸时爆发力好,蹬伸时速度快,尖子蹬伸时间与下面人蹬伸同步,是三人配合蹬伸的最佳技术。

组合练习的同时还要加强下肢力量的训练,因为成熟的技术动作均与力量素质密切有关。力量素质是所有身体素质的核心,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核心。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对上面人和下面人都是至关重要的,是技巧啦啦队抛接能力的必要条件。

每组队员要对整体发力的运用控制要把握的非常准确,底层队员的协调力,控制力和上层队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必须要加强。

抛接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底层队员完成各种动作的物质基础,力量素质好会带来许多好处。通过对运动员的实地观察发现由于底层队员抛接力量素质较差,动作完成质量不好,所以在抛接高度上差距较大。据对众多组别的访问得知,抛接力量的主要发力点是腿部、腰腹和手臂。所以要提高底层队员的抛接力量素质,腿部和腰腹部的力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身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以及此次对华东师范大学技巧啦啦队训练的观察,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抛接力量素质的训练

在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一个准备过程。应先从40%左右的负荷强度开始,然后再逐步加大,这样可使底层队员完成较多的重复次数和组数。

每周应穿插一些90%-100%的负荷强度训练,这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强烈的神经冲动,有利于提高底队员的心理适应能力,且可要求底层队员去体会最大用力感和最大速度感。一般地讲,承受50%的负荷,练习可重复10次左右,负荷强度每增加5%,练习的重复次数就要减少一次。所以练习次数一般可定在5"―8次,按照底层队员的情况而定,一般可安排3-5组。同时,底层队员的抛接力量素质训练,还要注意间歇时间,每组间歇2-3分钟左右,不可过长。间歇时间过长会使底层队员的兴奋性下降,不利于下一组的练习。在间歇时间里可做一些轻微强度的活动,如“单腿跳、双腿跳,跳深”等,以促进恢复,以控制底层队员的兴奋性,使其不下降。

(五)抛接难度训练的保护能力培养

1.上层队员的保护能力培养

抛接中上层队员保护能力的培养上层队员首先要自信,其次是队员之间的信任,上层队员应坚信落地时保护队员和底层队员一定能接住你并让你安全落地,这样,上层队员就专心会地投入到空中难度动作展示中。平时训练中可以做一些辅助训练来增加队员之间的信任感,如游戏和拓展训练等。最后上层队员不应对高度有恐惧感,腾空的高度是空中展示动作的基础,在规定的落围内飞得越高就有越多的时间在空中展示难度动作,同时也给底层和保护队员更多的时间准备接人。消除上层队员的恐惧感,培养其胆量,一方面需要教练和队友的支持,另一方面上层队员可通过不断练习克服心理障碍。在抛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尖子队员在上抛准备时不能将身体所有的重量都压在底层队员的身上,上抛过程中要用双臂带动身体向上腾空,并与底层队员的用力协调配合,给空中展示难度动作提供一个合适的高度;下落时手臂在身体两侧保持紧张,如果腾空高度不够,影响了完成难度动作的质量,上层队员也应沉住气,保挣情绪镇定,肢体尽量保持下落的姿势,便于底座和保护队员接。总之,上层队员应对保护队员和底层队员完全信任,相信保护队员的能力。否则,不但给底层队员增加了接的难度,而且也增加了队员受伤的几率。

2.底层队员的保护能力培养

抛接中底座队员保护能力的培养底座队员做好抛接的保护工作,就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眼睛盯住被抛接的上层队员不可以分心。每个底层队员都应该非常明确自己的位置和配合完成的动作,不被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先,两名底层队员应保持手位的高度、发力均衡节奏统一,这样才能保证上层队员受力均匀,给上层队员踏实放心感觉。在训练中,底层队员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和配合来曾近彼此间的默契,最终达到技术上的相互统一。其次,抛出上层队员后,应迅速移动到接人的最佳位置,为此可对底座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进行专项训练,如抛物训练法:即拿一个垫子或球类的东西以游戏的方式将手上的东西抛出,在抛出的同时叫一个名字,被叫者去接,接住之后再继续叫下一个人的名字,如此反复循环进行。最后,两名底层队员应相互协调各自接人的相对位置,尽量保持双手错开接人,避免漏接或发生不必要的碰撞。当接到上层队员时应继续保持接人的正确姿势,同时利用膝关节缓冲,上体保持直立避免两底层队员碰头或拉伤腰部等。作为保护队员,在保护他人的基础上还应保护好自己,这样才能保证每次训练的顺利安全完成。因此,底层队员不仅要通过不断练习培养相互间的默契,而且要与上层队员反复配合达成默契,从而提高保护效果。后点底层队员在抛接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要参与抛接的用力,而且还要参与保护接人的过程。后点底层队员在抛接保护工作中主要负责辅助尖子队员保持好身体的平衡,还帮助主要抛接底层的发力一致,并在抛接中协助底层队员顺利接人,使上层队员安全落地。接人时,后点底层队员应和底座队员保持一致,时刻保持高度的思想集中做好准备工作,集中注意力,随着底层队员的移动而移动,但不能过分靠近,以免与上层队员碰撞。当上层队员下落时,和主要底层队员一起缓冲,减少下压力和冲击力,避免伤害的发生。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后点底层队员应与底座队员一起通过抛物训练以提高保护能力。后点底层保护队员的角色非常重要,绝不能被轻视。对后点底层队员保护意识的培养中,应通过讲解分析使队员充分认识到动作的危险性和因缺乏保护而造成损伤的严重性,加强队员之间的交流互助、自我反省培养责任意识。在技巧展示的全过程中,后点底层队员要始终负责上层队员的安全,并通过反复训练使其与上层和底层队员达成默契。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技巧啦啦队员的抛接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创造优异成绩必须在研究竞赛规则、研究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训练的系统性、全面性、专项性和区别性。

2.技巧啦啦队员的抛接训练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循序渐进地发展啦啦队员所需的能力和意识。

3.技巧啦啦队员要发展高难度的抛接动作,保护意识的提高是尤为关键的。增强啦啦队员的自信和抛接的安全性是教练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合理安排抛接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是啦啦队训练科学的重要保障。

(二)建议

技巧啦啦队对运动员有着很高的要求。大多数伤病都与技术训练有关,所以提高训练水平,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科学训练,减少伤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训练和比赛前应加强易受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培养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把运动损伤降到最低程度。教练员应加强专项业务学习,提高自身对技巧啦啦队的认识及对技术发展的把握能力,同时加强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因时因地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运动员自我控制和调整运动负荷的能力,及时了解运动员的伤情,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对急性损伤的治疗,根据伤情合理安排训练,坚持使用支持带。减少急性转慢性的比例。

参考文献:

[1] 徐中秋,刘松霞.啦啦队队员的分类与技术特点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6(04).

[2] 袁春燕.对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竞技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 于亚南.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4] 闫慧芳.我国优秀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

[5] 成盼攀.我国技巧啦啦队技术水平发展趋势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6] 冯素琼.技巧啦啦操的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7] 龚卉.世界啦啦队锦标赛中美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编排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8] 成爽.浅析啦啦队运动员训练的注意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

[9] 黄梅.表演性啦啦队成套动作创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主持技巧论文篇11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概述

传统翻译理论主要依据字面意思进行逐句的翻译,其译文虽遵循原意,却难免生硬晦涩,缺乏灵活性和原文的神韵。功能翻译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有效补充与突破,其将翻译工作从对原文逐字逐句的翻译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译者的全新视角赋予了翻译活动新的生命。

依据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翻译需要结合读者与客户的需求,充分的考虑此两者之间的目的关系,从而实现二者的相互沟通交流,因此翻译工作带有鲜明的目的性。同时,功能翻译理论的创立者赖斯认为,功能翻译理论需要将文本理论与翻译策略相互融合,从而帮助译者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因此可以说正是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才为选用不同方法翻译不同类型文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基于功能翻译理论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与内容,基于功能翻译理论观点,目的性原则是翻译活动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其决定了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所采用的方法,如对于语法结构的翻译需要采用逐字翻译方法,而在沟通交流语言方面,则采用简明扼要和通俗易懂的翻译方法。一般而言,翻译目的主要为翻译作品所涉及到的交际方面的目的。

(二)实用性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工作应坚持篇际与篇内应相互一致的标准,也即翻译工作要遵循实用性原则。翻译结果既要保持译文在原文交际环境中的准确无误,可以化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障碍,又要尊重原文作者和原文意思,保持译文与原文的连贯性,而这些都建立在译者对原文理解与翻译目的上,从而发挥译文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三)灵活性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工作既要保持译文结构严谨、语言连贯,又要译文保留原文的神韵,要对作者和读者认真负责。因此,翻译工作不能死板硬套,一字不差的对原文进行翻译,而应该依据翻译的目的,结合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做出灵活性的调整,使译文更贴近现实和原文的主旨。

三、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方法

(一)尊重原文旨意,注重意译的方法

原文与译文来自于不同的语言,两者之间由于表达方式、叙述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角度等方面的不同,出现差异自然在所难免。如果译者盲目的遵从原文的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进行翻译,不但会使得译文的结构缺乏完整性,以及语句之间不够通常连贯,而且也会使得译文失去了原文所独有的神韵,让读者无法真正体会到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可以在尊重原文旨意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以意译的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

在将汉语翻译为英语的时候,译者可以依据原文的整体意思,对原文的词语进行删减与添加,以及变换原文的语句顺序与句式类型,删除其中华丽的辞藻,使英语译文尽可能地朴实无华,从而使英译文更为通顺流畅且易于理解。在将英语翻译为汉语的时候,译者可以多增加修饰的词汇,借助比喻、排比、拟人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汉译文更富有文采和美感。经过意译这样的翻译处理方法,既实现了直译的功能,使读者理解原文的思想,又大体上保留了原文的神韵,尽可能的让读者感受到原文的意境。

(二)强调翻译的实用性,注重口译的方法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翻译不仅要重视译文结构与句式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以及译文的严谨性与系统性,更要使译文的语言用法与文化思想贴近原文的表达。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口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既可以让译者摆脱原文语言交流时的束缚,使译者更为准确的把握交流双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又可以让译者翻译时更好地组织语言,进而体现英语翻译技巧中的灵活性。

功能翻译理论创立者汉斯就认为口译为提高译者翻译水平的最佳途径,可以将英语翻译时的实用性与即时性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例如译者可以置身于实际的对话交流场景中,通过对话双方的交流语言和肢体表达,仔细揣摩双方相互传递的信息,这样即可以有效锻炼译者的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也可以提高译者语言应用能力与组织能力。在口译的时候,译者不必将对话双方的语言进行逐一还原,只需要抓住他们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进行翻译即可,这也是功能翻译理论中语言翻译目的性的集中体现。

(三)注重翻译方法的综合运用,体现翻译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译者常会遇到原文语句冗长复杂的情况,而仅仅依靠删减或者精炼词语仍然无法准确表达原文意思。此时,译者就需要借助翻译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原文语句进行较大改动,抓住原文语句表达的重点进行整理与融合,以译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将原文的内涵展现出来。由于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译者在借助综合翻译方法对原文进行较大改动翻译的时候,取舍之间要恰当合理,做到形变而意思不变,以本土化的语言对原文词语进行翻译,使的译文更容易为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翻译“The balance field length is the all engines acceleration distance to engine failure speed,continuing the take off with one engine and achieving a height of 35 feet by the end of the runway or stopping.”的时候,无论是采用直译或者意译,都无法准确恰当地表达原文意思。因此,译者可以借助重组法、倒置法、删减法和分句法等,在充分了解飞行知识与把握原文的意思后,依据依据原文的时间与逻辑顺序,将其整理翻译如下:在双发动机正常工作,飞机加速滑跑起飞的过程中,其中一台发动机失效,飞机继续滑跑起飞并在跑道上升至35英尺的高度,或者飞机中断起飞在跑道上停下来需要的距离,称之为平衡跑道长度。

四、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

(一)互动关系的处理技巧

功能翻译理论在起源、发展和深化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即两种文化彼此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沟通交际者的互动。在翻译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原文作者、译者与读者等诸多的交际互动者,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仅只存在于语言交流和肢体表达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涉及到彼此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层面。因此,影响翻译工作的关键因素即为原文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翻译活动的目的和读者的心理需求等。

翻译活动需要人际交流时的互动,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等诸多主体,翻译的结果要尽可能的将诸多主体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一致。从交际者彼此之间需要互动的角度分析,功能翻译理论可以涵盖所有的翻译活动,并提出恰当有效的翻译方法,其不仅拓宽了译者的眼界与开放了译者的思想,而且使译者在翻译时的方法和技巧更为丰富多样。这不是用一种语言完全代替另一种语言,而是在保留原文神韵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体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特色。

(二)灵活变通的翻译技巧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需要人际关系的互动,在翻译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交际者的影响要远大于原文语言本身。翻译工作不能仅从文字语言层面对原文进行翻译,而是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和原文作者思想等更深的层次。原文所处语言环境只是帮助译者了解和把握原文思想内涵的辅助因素,而译文所处的语言环境才是决定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关键性因素。翻译工作的目的是为译文读者服务,满足译文读者的实际需求,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理解方式,并以此来选择翻译的方式方法和时间空间。

(三)综合信息的处理技巧

功能翻译理论注重翻译工作的目的性,认为译者应以翻译目的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为基础,选择原文内容、翻译方法和译文内容。如果要使译文的质量达到最佳,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的提取原文所透露的信息,把握原文的主旨以及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译文读者所处文化背景,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原文的结构和思想进行重组融合,从而使译文在保持原文神韵的基础上,体现出译文语言文化的特色。

五、结语

总之,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深化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其所遵循的目的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等原则,使得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相较于传统翻译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如何处理好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在保持原文神韵的前提下进行灵活变通,如何在满足译文读者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原文结构进行重组融合,这些翻译工作都要求译者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而只有立足于功能翻译理论,才能真正的将英语翻译技巧的作用淋漓尽致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魏小平.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中文食品说明书的中英翻译[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2012.

[2] 孙莎莎.从目的论视角看法律英语的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3.

主持技巧论文篇12

1 人际传播

1.1 人际传播的特点:人际传播是信息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传播其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传播,主要特点包括以下三点:(1)是全身心的传播;(2)以个体化信息为主;(3)反馈及时。

1.2 人际传播的技巧

1.2.1 说话技巧:讲话者首先让对方能听懂自己的话,理解自己的话,讲话人与听话人应该具有“共同的经验范围”。如果对一个不懂医学的人讲话使用了很多的医写术语,对方不能理解其含义,讲话的人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讲话者注意语速,掌握讲话的节奏和音调高低,避免平铺直叙。语言力求通俗易懂。

1.2.2 问话技巧:人际交流中,提问作为一种交流的普通方式,提出问题应是在人际交流的适合实机,问话要有所间隔,不给对方造成的紧张和心理压力,提问要明确和简练,让对方很清楚的理解问题的核心,能够准确地回答出问题的要点,在提问索究型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使用缓和型的口气,避免使用诱导型问题。

1.2.3 听话技巧:在听对方谈话时要专心,不要轻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必要时恰当的引导对方的讲话,要适时的做出恰当的反应,明确对方要表达的内容。

1.2.4 反馈技巧:对对方的正确言行表示赞同时应适时插入肯定性语言或点头微笑予以肯定;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使对方易于接受批评和建议;当需要暂时回避对方某些敏感问题或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可做出无明确态度和立场上的反应。

2 群体传播

2.1 群体传播的特点:(1)信息传播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2)群体意识越强,群体的疑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3)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别人不同的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2.2 小组讨论的步骤与技巧 小组讨论是指在选择适当的主持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掌握小组讨论的技巧,是确保小组讨论效果的关键。

2.2.1 小组讨论的步骤

(1)明确讨论的主题:讨论前应首先 制 定提纲。讨论提纲包括讨论目的,讨论的问题,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2)组成小组:根据讨论的主题,选择相关人员组成的小组,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6―10人为宜。(3)选择时间和地点:根据讨论小组人员的特点,选择讨论的时间和地点。讨论时间一般掌握在一个小时左右;讨论地点应该选择小组成员感觉舒适,方便的地方。(4)排列座位:座位的排列同样是保证小组讨论成功的主要因素。座位应围成圆圈或马蹄形,以利于参与者面对面地交谈。

2.2.2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1)热情接待:主持人应提前到达会场。对每一位前来参加小组讨论的人表示欢迎。(2(说好“开场白”:主持人可以自我介绍,介绍讨论的目的和主题为开场白。开场白应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使每一位明确讨论的重要性及自身的作用。(3)建立融洽的关系:开场白后,可请每一位与会者进行自我介绍,以增强与会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4)鼓励发言:主持人应以各种方式鼓励大家发言,对 发言者给予适当的肯定性反馈。(5)控制局面:当讨论出现偏离主题,争论激烈或因某个人健谈而形成“一言堂”时,主持人应采取及时提醒,婉转引导,礼貌插话等方式控制讨论的局面。

3 效果评价

3.1 知晓健康信息:患者在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疾病与伤残防治和康复等方面与其共享信息,使公共的卫生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为其自身保健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主持技巧论文篇13

舆论监督类节目不同于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的节目,是新闻媒体的功能性的体现,也是反映百姓诉求、维护百姓权益的重要渠道。如何确保民众更好的从节目中获益,了解政府动向,提升舆论监督能力,这就需要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掌握必备的主持技巧。

1 丰富的语言表现力

主持人对大众进行传播活动首先是通过自我语言表现力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容易给大众留下深刻的个人印象。主持人不断提高自身语言功力,增强个人语言魅力也就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通过舆论监督节目的观察分析,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现上更多的还是侧重于思想性的引导,具体又展现在播报方式和语言特色上,同时达到展示主持人公信力的目的。

1.1独特的播报方式

之所以说舆论监督节目不同于其他普通节目,是因为在整个节目播报过程中,主持人都是在分享自己对现象、事实的看法,形成一些结论,通过这种节目形式,和观众拉近距离。舆论监督节目大致分为对多个社会现象的播报和对某一特定专题社会现象的播报。掌握巧妙的工作技巧是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的“大招”,因此要学会在拿到稿件的同时,充分准备做好主持词的串联工作,就本期所报道的社会现象或事实进行精干的简评。简单的评价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所以既不能随性,也不能枯燥木讷,恰如其分是最好。在播报舆论监督节目的特定专题现象时,主持人针对对象进行短评,这个短评也是我们所说的“主持人小言论”,它在节目中占有独立的时段。因为这个短评所占据的位置很重要,所以也要求主持人仔细把握与受众的关系,注意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成为百姓和政府的桥梁,用贴近百姓的语言,贴近百姓的内心想法。

1.2个性的语言特色

个性的语言,既是自我的语言习惯,又是从观众角度出发,满足观众对舆论的解读,形成公信力的塑造。

1.2.1主持语言的个性化。

在2011年第9期的舆论监督节目《企业导报》中,主持人采用了“唠家常”似的播报方式,主持人与观众像朋友、家人一样进行互动。这种贴近社会化的口语和沟通方式自然也就使得节目更加气氛活跃、贴近生活。运用这类口语,主持人还要有对稿件信息加工能力的掌握,才能在主持中言简意赅,得体而不失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的个性化就要求我们主持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看法,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细”看朝阳》的主持人刘薇,京味儿化的口语是她的最大特点,在观众看来直击要害、自在胆大最能评价她。说观众想说的话,不仅是语言上,更是从心声上,这样很快就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作为央视著名舆论节目主持人,阿丘习惯性地操着一口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听他“说”的人却从不吃力,反而感到的是明朗、简捷,自然语言生活化也就成了他的最大特色。在诙谐与调侃中,让观众感受到亲切。阿丘每一期《社会记录》节目都会讲述一个关于舆论监督的故事或现象,他不囿于稿件的要求,谈心交朋友似的和观众谈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注重自己的理解,述说着故事中所暗含的观点,引领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舆论监督主持人要主持好节目,就要掌握特定技巧,培养形成自己的个性,这些就可以从增强基础,提高素质,增加生活阅历和文化内涵开始,以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1.2.2注重公信力的塑造

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恰当的语言表达是塑造公信力的关键。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直接服务观众,聆听观众诉求。所以要学会倾听和引导,不能语言生硬,心高气傲,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在节目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观众在进行交流时,会一时控制不住情感,可能会使节目无法进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打断观众的讲话或者行为反倒会起反作用,我们的主持人就要用站在观众立场上,引导观众进入节目主题。观众之所以情绪失控,多数是在某段感情经历上的挫败,因此主持人要学会从观众角度上出发,贴近他们的内心声音,切记对观众的厌恶只会使其再次受伤 ,让观众和主持人产生了距离,让节目和观众脱离。

2注重舆论节目平衡艺术

我们努力把握着每一种平衡,也在把握着舆论监督节目的平衡,因为这类节目的内容更容易产生矛盾。节目主持人如果只反映社会现象活新闻时间的某一个方面,体现某一种观点,就失去了舆论监督节目的平衡,从而导致矛盾双方和观众对主持人产生不信任,舆论监督节目也就失去了民众可信性。节目的失衡,也就难以正确消除矛盾,达不到以理服人的目的,那么通过舆论监督节目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又谈何说起呢?因此,我们在主持舆论监督节目时,要把握平衡性,在平衡中说理,在平衡中服人。

2.1恰当掌握节目中的各种矛盾分歧。

舆论监督节目最大的事实就是它存在着各种交织的矛盾,这也是节目能够引起广泛社会效应的重点。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就要在矛盾中找到切入点,把握切断观众话语,转移话题方向的技巧。近两年公路货运中“大吨小标”的问题日益突出,个别车辆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需求在标注车辆吨位过程中要比实际吨位要低,给交通稽查征费工作带来了困难。虽然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职能部门先后针对这一问题采取诸如对车辆吨位重新进行核对、计重收费等措施加以整治。但也导致车辆的行驶证必须作出相应更改,交警部门在核发行驶证上就必须要很好的配合这项工作。这就出现了听众在《百姓热线》节目中反映自己在交养路费时不是按行驶证上的标准收费,而是补交?这就是职能部门和百姓之间的一种平衡,这种平衡需要主持人来维系。主持人只有对之前的政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及时告知解答听众疑问:得出发改委出台文件与交警核发行驶证工作衔接的时间问题这样一个结果。

2.2掌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平衡。

舆论监督节目不仅是政治气息浓厚的节目,它还是一档关于说话艺术的节目,通过主持人强有力的语言表现力,艺术性的让观众感受到节目所要传递的正确信息。一名优秀的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要学会合理合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导向性的表现方式让观众领会你的观点和看法,思想上和观众保持一致。在节目中做好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既能引导观众,又能使节目主题突出。在嘉宾与观众形成对峙、矛盾时,先把握好火候,再用平衡的方法达到化解矛盾、发人深省、吸引观众的目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