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艺术论文实用13篇

主持艺术论文
主持艺术论文篇1

创新是播音主持艺术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的必然要求。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可分为理论创新发展创新。

(一)理论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才刚走过启蒙的初创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垦。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填充理论上的空白。播音主持的理论研究、学术研究、实践工作都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组成部分。播音主持的很多方面需要理论研究,在史论方面的理论研究,基本还是空白。播音发声、创作基础、传播方式、审美趋向、节目形态等需要有理论支撑。在广播业务方面,如评论节目、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专题节目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在专项研究方面,如播音创作心理、播音哲学、播音文化学、播音美学、播音艺术鉴赏学、播音教育学、播音管理学、语言传播研究、人机对话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等,都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进行研究。

(二)发展创新

播音主持工作的发展和整个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当今世界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播音主持艺术时刻都在发展中创新,如广播与网络结合,互联网给播音主持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广播运用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后,集文字、音响、声音、图像与一身,形态有了根本性变化。广播电视既有市场的属性,又有文化的属性,同时还有技术属性,各类新技术的运用为创作更多的节目样式提供了条件,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更多的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要有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驾驭能力。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变化,节目主持的形式也会不断变化与发展,两人合作主持、多人群体主持、现场同步主持、演播室与现场交错主持、多地点活动主持、异地交互主持等。时代的发展既给播音传播技术带来挑战和压力,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提供了新天地。

(三)创新要处理好与导向、继承、知识的关系

不同的社会形态,新闻事业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政治目的、价值取向。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服装服饰、衣着打扮都有导向作用。创新是在继承上产生的,需要吸取前辈的经验。同时,任何创新都是同创作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要体现出流畅、灵活、独特性。

主持艺术论文篇2

在现代的播音主持教学中,提高普通话语音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往往告诉学生,目前是一个具有科教、论坛、现代信息的社会,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说好普通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播音员看做自己学习普通话的榜样,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通过在学校里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楚,使自己的语音准确、规范、优美,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从声、韵、调语音的基本功来练习好语音,这是普通话口语表达的一个关键。对于普通话语音,主要是从声母、韵母、调值等来考虑。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要一方面有问题,就会影响语音,造成发音的错误、不完整等,所以,提高普通话水平是必须的,应该从声、韵、调开始练习,这是基础发音的训练。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开学前,大部分学生是有良好的语音的基础,但也存在方言,随着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语音存在不足,即存在“尖音”“齿间音”“前后鼻音”分不清楚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语音的调值上具有差别,所以,我们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是必要的。这是打好普通话的语音的一个基本。

(二)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音,除了要求规范,还要具有优美的感觉,这里也指唇、齿、舌等的运用,需要灵活、有力;而发音部位、发音的方法,需要准确、到位,即在发音方面,咬字上不要含混字、不脱漏字、不吃字等情况。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普通话的基础,尤其是发音理论的教学,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的前提下,准确读好普通话是关键,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把握好普通话的发音、变化的规律。换句话说,从声母发音的部位、方法上考虑,以及韵母舌位、唇形、动程;或者声调的调型、调值;音变的形式、规则等方面来综合考虑,这是最基础的,需要一招、一式、扎扎、实实的做起,在每个音素的发音上,都要达到准确、到家。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自己在语音方面的不足,才能学成最纯、最正、标准的普通话。

(三)找出方言的差异

为了突破语音的重难点,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特点是必要的,对于普通话的差异和关系,这些地方是不同的。如在山东、辽宁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是声调上的差异;而四川、重庆等地,普通话的难点是在前后鼻音、轻重上的不同。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出生地,了解和分析其语音的条件、背景,在结合各地方言的基础上,来区别出与普通话的不同,再针对其不同进行重点、难点语音的练习,这很容易收到好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方言不同与普通话的地方,如:“舌尖前阻的z、c、s发成了舌尖后阻的zh、ch、sh,舌面声母的j、q、x发成了舌尖前音,前鼻音韵母的in、en发成了后鼻音ing、eng”等。这些是区别很显眼的,在记忆和纠正上,是不困难的。对于那些和普通话发音大体相近或相似的语音是最难区别的。如在某些方言中,与普通话比较,阴平调的调型是相同的,但调值不同;而后鼻韵母、儿化时,元音不是鼻化的;在四川方言中,存在轻重格式的不同。所以,对于这些细微的差别,一旦长久不注意,就会让人听不懂发音。

主持艺术论文篇3

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1.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1.1.1改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银幕形象,提升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与受众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要以其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它不简单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外在相貌或发型服饰,而应是外在与内在的完美融合,是主持人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的展示,所以,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锤炼自己的形体动作、面对镜头的表情这些非有声语言,还要对现阶段受众的诉求、语言习惯、精神需要,特别是熟知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做到“内外兼修”,使观众对其产生由外到内的审美感知、体验和品评,在内外深度融合的前提下,构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吸引力的全部内核

。1.1.2日益宽泛的工作需求的适应性要求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要具备播音主持专业方面的优势,不仅要具有采编播、节目制作的能力,还要敏锐把握市场动态、捕捉观众对精品优良节目的需求,做到在节目形式上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适应当前媒体在视觉技术上的高速发展,例如:如何在虚拟演播播厅,巧妙和3D动画进行有效结合,给观众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体验;如何在语言上与时俱进,在选词用词上体现时代特色,又不“三俗”,引领受众的语言审美,等等。

1.1.3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生命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以饱满、优秀的形象面向观众,通过创新电视播音艺术,使自己的播音主持更具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寿命,虽然现如今媒体行业竞争激烈,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做到“合格”还得做到“优秀”,不但要做到“被动”工作,还要做到具有新视野、新视角对节目“开拓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下去。无论是央视的朱军、董卿,还是湖南卫视的何炅、汪涵,都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自我满足,而是不断前行,不断挖掘挑战自己的潜力,这才是成为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发展的正确方式。

1.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1.2.1内在的创新与坚持为永恒追求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中,面对社会民众文化素养层次的不断提升,要不断创新和开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新颖、趣味化、深层次的文化作品,播音主持人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在强化自身创新艺术水平的条件下,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效果。

1.2.2职业化的趋势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必将以播音主持的职业化趋势为方向,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具有规范化、高标准的才能和水平,能够适应职业化趋势和要求,以更好地占据广播电视传播竞争地位。

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艺术性还相对匮乏,在创新方面还表现出一定的迟滞性,这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意识不足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部分人员对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认识不足,在对播音主持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在这种消极态度的影响下,难以形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

2.2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缺乏理论支撑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中,尚未形成足够成熟而先进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理论,在缺乏足够强大的理论支撑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艺术创新难以进一步深化。

2.3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还没有形成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理论认识,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储备,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发展缺乏理论根基。同时,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存在不足,综合素养不高,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也不足,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缺乏团队基础,降低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全面发展。另外,广播电视台要眼光高远,给新人发展的机会,给他们素质提升的空间,这样才能炼就大量优秀播音主持人才,不担心优秀主持人出走,形成“用人荒”。

3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培养路径探索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我们要重视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研究和分析,面对播音主持行业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症下药,实现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全面创新。

3.1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

为推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发展,要以意识和观念的创新为首要前提,增强播音主持相关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并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纳入到行业规划中,提升对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使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

3.2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要针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现象和问题,打造与时代进步相契合的播音主持队伍,要使之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仅要从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穿着打扮、谈吐、气质、声音等方面提升,还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内在涵养,深入对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效果。

3.3创新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独特语言风格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人的独特语言风格,注意播音主持的规范化、准确性和真实性,但这并不排斥日常口语的播音主持,而要以向观众传递信息为基准和目标,采用标准普通话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更好地使观众获悉播音主持传递的内容信息,并且在标准普通话的播报过程中,融入适当的口语化元素和生活化元素,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观众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充分融合,减少和规避观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曲高和寡”的不良印象,缓解和降低民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疏离感。所以,这种独特语言风格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在语言停连、断句、重音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如赵忠祥老师在解说《动物世界》时,重音拎取上,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跟主持人所在平台的风格有关系,例如,湖南卫视主打“欢乐”招牌,所以,湖南卫视的主持人风格整体风格时尚、年轻有朝气,不仅在造型上,在语言词汇的选取上也有别于央视的沉稳大气。仔细观察各地方卫视主持人的风格,都跟各自平台的定位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主持风格。这样差异化竞争,构成了语言风格的百花齐放。当然,即便是在同一个平台,也要找准自己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栏目特点、擅长领域、性格特点等,自然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在后期的职业工作中不断进行修整锤炼。

3.4搭设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互动平台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能搭设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平台,摒弃自说自话、“一言堂”的播音主持方式,创新与观众互动和交流的语言艺术平台。例如:访谈类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就不能将视角局限于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还要充分意识到潜在的受众群体,可以与潜在受众群体交流和互动,获悉不同的节目感悟和评判效果,较好地实现对访谈现场的气氛调节和信息传递。

3.5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这种审美修养是一种对语言艺术的感性把握,而很多时候审美修养的提高,会让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呈现出言谈举止浑然天成的感觉,而不是矫揉造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美学”的追求,会让播音员主持人的艺术悟性得到提升,而不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职业倦怠感,而是时刻保持着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对生活美好的感受力。从而使播音主持人的审美个人修养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吻合,借助于语气的渲染、肢体语言的配合等,更好地将观众引领到播音主持人所营造的语言艺术氛围中,产生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4结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极其关键和重要,通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创新运用,可以形成独特的、丰富的播音主持艺术风格,并使之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标签。另外,也离不开播音员主持人所在平台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气质熏陶,双重合力结合,尽力做到1+1>2,增进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促进交流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水平,增加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王秋硕.播音主持艺术批评的内涵、共性与特性[J].青年记者,2017(2).

[2]程勇.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6).

主持艺术论文篇4

(2)不要说不负责任的话

新闻评论节目很多的时候是代表政府说话,代表政府传达信息,所以信息的指导性非常强,影响非常的深远。因此,对每一句话都要真正地负起责任,说每一句话都要真正清楚、明确。特别是很多的事件,涉及多方的责任,甚至会涉及政府部门,在这样的情况下,弄不清楚的话,不负责任的话更不能说。

(3)不要说压迫性的话

新闻评论节目涉及方方面面,所有的参与者都处在一个平等的层面上,没有谁高谁低,也没有谁质问谁,所有参与者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新闻能够更加完善,使结论能够更加科学。因此,作为主持人,尽量避免用压迫性的语言,去质问和要求参与者。

(4)不要说虚话

新闻类节目本身特点就是真实,真实的事件就是需要真实的表达,稍加修饰和做作,就会使之失去原本的意义和特点,大大降低事件本身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因此,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要切忌说虚话,哪怕一点的不实,都会使整个节目出现本质上的改变,原本真实的信息也会被受众怀疑。

(5)不要说废话

新闻评论节目,信息量的集中储备在新闻描述、在新闻当事人、在评论嘉宾,而不是在主持人。主持人的话太多,自然会占用节目的时间,影响到节目的信息量。因此,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要切忌说废话,要使每句话说到点子上、问到点子上、评到点子上。

二、如何提升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

(1)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使语言更主流

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每天都在剖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国内外发生的各种消息。这就要求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思想素质,较强的政策观念和新闻敏感。因此,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要注重对中央和各级发展精神的学习,把握方向,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2)扩大社会知识面,使语言更丰富

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每天评论的事项,古今中文、天文地理、人文自然,无不包括,所接触的评论嘉宾很多都是各个专业的专家和高层人士。因此,要真正使自己的语言能够驾驭好节目的开展,知识面的丰富是基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刻苦地学,不断地学,自己的学历层次、文化水平和知识积累。

(3)提升专业能力,使语言更规范

专业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升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最基本的要求。要获得良好的声音,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声音训练。此外,还要加强口头报道、现场采访等语言能力的训练,加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语速的训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多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能够在更为紧迫的情况下,准确规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做足准备功课,使语言更恰当

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在录制节目前,一定要对所播报的问题,详细地搜集有关情况。一定要与编导组一道研究、分析,充分掌握整个节目的初衷、要达到的目的、整体的程序、参加的嘉宾、引导的方向和最终的结论。同时,主持人还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嘉宾,了解询问的问题,甚至要充分预想或事先询问嘉宾的回答内容。

主持艺术论文篇5

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风格,指的是在特定的电视节目的特定情景中,主持人通过独特的语言交流推动节目完成,淋漓尽致地体现电视节目的意图和美感。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风格的主要类型

(一)朴实无华

朴实无华型的语言艺术风格是指亲切、朴实、温和,能够给人带来如沐春风的感觉。具备这种语言艺术风格类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声音一般是比较甜美的,句子朴实、语调平缓、情感真挚,衣着素雅,说话时面带微笑。这种类型主持人的代表就是沈力。

(二)青春活泼

这种语言艺术风格一般是专属于年轻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他们一般具备学历高、机智得体、反应快等特质,主持电视节目的风格青春灿烂、随意洒脱、幽默机智,能够成功调动起电视节目现场的氛围。这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代表就是湖南卫视的何炅,他的主持风格充满活力,深受无数年轻观众的喜爱和欢迎,他所主持的《快乐大本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影响颇深。

(三)沉稳儒雅

儒雅类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一股独特的书卷气,内容文采飞扬,语调平稳,电视节目氛围也比较严肃,很少有手势动作,从容不迫。如央视的白岩松,就是儒雅洒脱、阅历丰富、大气庄重的代表,展现出一股谦谦君子的气场。

三、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要求

(一)了解电视节目内容,再现电视节目精神

首先要准确把握电视节目的定位,即了解电视节目的宗旨、内容范围、形式,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电视节目与同类电视节目的区别;其次要清楚电视节目的召开的观众,了解他们的各种需求,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个电视节目需要主持人具有哪些特点;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完整地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相对于这个电视节目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再结合前面的认识,强化优势,避免不适合电视节目的一些东西。

通过以上的方式,建立与电视节目和观众的密切关系的分析,就初步形成了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例如我们主持经济类电视节目时,就应该根据电视节目的性质以深思、干练、敏锐的气质衔接各种经济问题。

(二)营造和谐气氛,助推完美电视节目

做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在主持现场电视节目时,首先要营造一种非常和谐自然的交流气氛。应该根据电视节目的基本内容进行明确的主持定位,力争做到心中有数;对电视节目的基本氛围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尽可能的设计几种不同的方式以应对不同的现场情况;在主持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对现场气氛的变化应保持一种敏感,以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并在主持过程中时刻把握分寸,从而保证电视节目的最终成功。

(三)调整表达方式,把握电视节目节奏

做为一名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在电视节目召开的现场中,可能会出现因为一些因素的干扰而被打断的现象,当这种现象的出现时,就很容易让主持人无法掌控电视节目节奏。因此,做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应当事先对整个电视节目的段落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在电视节目主持中,主持人如果意识到已经失去对整个电视节目的节奏感的把握时,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以语言或其他姿势来强化电视节目的节奏,并要做到自然得体。

四、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如何展现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一)引人入深的节目开场

精彩的开场对于电视节目主持都是关键,在开场白上,一种可以提出悬念的方式,吸引观众,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从而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下面的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二种可采用开场白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或振发或褒扬,营造一种跌宕起伏,富有动感,引人入胜的气势,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三种可语出惊人,描绘一个异乎平常的场面或一个耸人听闻的题目,让观众凝神细听,投身于你所主持的电视节目中。

(二)独特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含义,由于表达上的差异,往往会得出不同的效果。因此主持人的口头表达既要简练,又要朴实。要加强语言的口头表达技能修养,应该借助思维的形象性,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语言就会有一种蕴藉隽永的情味。要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口头语言中直接汲取,或者经过加工、提炼,语言就会产生亲切、鲜活的韵味。当然,在一些特定的电视节目中,可以用哲理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也可以用文学艺术家的口吻描述电视节目的议题。

(三)独特的语言文化内涵

做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要求涉及面很广,要根据现场变幻莫测的情况,灵活机动、镇定自若地处理各种突发的情况。而这一切,没有文化内涵是不行的。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层次的文化品位,是高水平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基本特征。

(四)灵活调动节目气氛

在电视节目主持的中间,主持人声音要悦耳,节奏抑扬顿挫,情绪自然。一可以将幽默的点评或与观众互动配合的方式穿插其中,使观众的情绪受到感染,营造活跃的气氛;二可以层层推进的方式,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似、字数大致相等的语句,把事理层层推进地表现出来,用以造势;三可用连珠反问的方法,只问不答,使用连珠炮似的反诘,能加强主持人语言的语势。出彩的节目主持时而如哲思之深刺,时而若朗诵般悠然,潇洒生动,简洁明朗,甚至能让人三日不绝于耳,有余音绕梁之妙。

(五)独特的现场调动及应变能力

主持艺术论文篇6

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点,而是需要在准备教材(在课标背景下备相关知识的理解)、了解社会(根据知识延伸要求和指向备相关问题)和熟悉学生(切合学生知识阅历备相关载体和思路)“三方面”为基础来界定教学目标,从而达到理想课堂的教学设计目的。准备教材是指除了要备教材和相关的教学书籍、辅导材料之外,还应加强老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共同确定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了解社会是指教师进行课程设计要立足于社会的大背景,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潮流,尤其是以广播电视新闻相关专业为主的院校,教师的政治素养要求很高;熟悉学生则是指教师一方面应当了解学生的喜好,在课堂举例中应当选择以他们较为熟悉的事物,另一方面是教师应当熟悉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及习习惯。准备教材,了解社会和熟悉学生这三者相对独立,但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是教学从单向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多边式互动教学的基础。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突出重点,而突出重点就不能不有所舍弃。“舍弃”并不是放弃我们教学的知识点,而是抓住重中之重,比如在播音教学过程中,一个大一新生在学习初期有10个语音问题,那么就需要从他最严重的那个问题着手,通过解决难点问题逐步扩展到其他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每阶段,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会更加明确。

三、善于将教学情境导入课堂

主持艺术论文篇7

主持人的普通话必须要达到一级甲等水平,这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同时也是主持工作的基本原则。主持人使用简单、易懂的普通话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如果语言内容较为复杂,语音语调比较特殊,这对于电视直播节目来说,是很难让受众接受的。电视直播节目是针对所有人民所开放的,而受众的文化层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想使节目得到大众的喜爱,就必须严格的规范主持人的使用语言。除此之外,主持人的语言对大众会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并且语言的规范化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的语言结构和素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电视直播节目越来越多,而群众对于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主持人语言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主持人必须规范自己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二、电视直播栏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运用

(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语言当中

艺术的生命便是情感,而对于主持人来说情感是他们的灵魂,只有富有情感的语言才会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和喜爱。主持人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在语言当中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要对节目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节目的主题要做好充分的研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感情真正的融入到节目当中,才能让受众与节目产生共鸣。除此之外,主持人要对自己的主持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要根据节目内容以及不同段落安排自己的语速和语气,只有这样才能与受众做到更好的交流。主持人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播技巧,营造出节目的独特风格。近几年,情感类的节目非常受欢迎,对于这种比较多元化的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用真实感情与嘉宾进行沟通和交流,要站在嘉宾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讲述,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才会使节目更加精彩。

(二)树立独特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能够体现出主持人的独特个性。主持人在节目创作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一个节目要想真正得到群众的喜爱,不能只靠绚丽的舞台去吸引观众,那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对于一个直播节目来说,其核心便是主持人,大家关注的焦点以及舞台的指挥者都是主持人,只有主持人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才能使节目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一名主持人的独特语言风格会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创新思维、独特见解以及理性构思等。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要将自己全部心思投入到节目当中,用心去感受生活,让受众感受到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使节目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和关注。

(三)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名优秀的直播节目主持人,必须要对节目的进程进行全面掌控,要注重与群众的互动,使观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节目当中,从而对群众以及嘉宾起到引导的作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嘉宾以及群众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是一些直播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地位,不可以给嘉宾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要保持自己与嘉宾的平等。一般情况下,部分观众更愿意听嘉宾的故事,因此主持人必须要控制好节目的节奏,要对节目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灵活的掌握每个环节,同时要与嘉宾做好充分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更吸引受众。

结束语:

主持人驾驭直播节目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语言艺术。主持人的语言素养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以及效果。因此,电视直播主持人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及语言能力,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主持艺术论文篇8

2.把握社会动态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大众传媒向受众传播的信息不同,为紧跟社会节奏,为受众报道顺应时代是社会信息,播音主持要时刻把握社会动态。作为优秀的播音主持工作着,要时刻关注身边发生的新闻,并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取向。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报道受众想知道的,并自己也有所了解的新闻事件,更能够拉近自己与受众的距离,提高艺术魅力。同时,在个别播音主持节目中,主持人通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够为受众带来正确的价值引导。

3.注重发声的技巧性播音主持行业本身就是一门与语言直接关联的艺术,为提高其艺术魅力,注重其发声的技巧性十分重要。由于每个人的发声条件不同,自身能力也不同,因此发生效果就存在这较大差异。熟练的掌握发声技巧,不断进行声音效果练习,使声音条件更加完美,以有效提升其艺术魅力。发声技巧的训练要根据不同人制定不同的方法,结合自身嗓音特征以及条件能力等,通过正确科学的方式进行练习,达到有效效果。同时,在培养发声技巧的过程中对塑造自身独特的艺术形象也有着直接帮助。

二、提升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前提

提升播音主持艺术魅力有着重要的基础前提:

1.道德前提。播音主持自身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公众人物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受到广大受众监督。具备良好道德素质是播音主持的最基本素质,能够提升其道德水平,更好服务于人民和社会。播音主持是文化和信息的传播者,在受众之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具备高尚道德至关重要。换言之,只有具备高尚品格在对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中才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2.职业前提。播音主持的职业素质也就是其业务素质,这是衡量播音主持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播音主持在工作过程中常出现临时变动,这要求主持人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播音主持的职业素质既包括主持人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具有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发音标准,感情处理得当。

3.心理前提。播音主持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保证播音主持过程更加流畅准确。尤其在进行突发新闻报道时,要做到不慌乱,淡定从容,才能更好的对新闻报道准确应对。播音主持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要求主持人必须能够灵活处理问题,在强大的心理素质支撑下更好处理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要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在最短时间恢复主持状态,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主持艺术论文篇9

对于主持人话语量的规定,要求其语言不能超出受众所需要的信息。但是,电视受众的组成是多样而复杂的,同时单向的传播模式也致使主持人无法及时对自己的话语进行调整。于是主持人语言的量准则就需要把握受众需求中的一般性。对于电视新闻报道而言,这种受众需求的一般性直接地通过事实来体现。了解事实信息,是所有受众共有的基本需求,而对事实信息的主观判断与评论就未必适合所有的新闻主持人节目。简单的说,当受众希望看到某位主持人的评论时,其内心已经形成了对这个主持人的兴趣与信赖。优秀的评论节目都具有品牌型的主持人,其栏目往往以主持人冠名。例如CNN的《拉里金•现场》、国内的《老梁观世界》《杨澜访谈录》等等。这说明主持人的语言内容首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形,话语内容着眼于事实层面还是评论层面与传播主体的媒介形象密切相关。当然,主体形象是可塑的,通过对事实信息的准确把握,理性思维在评论中的应用一个主持人会逐渐赢得观众的信赖。例如,十几年前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的子栏目《孟非读报》就赢得了受众的青睐,主持人孟非通过这个节目被观众熟悉与喜爱。该栏目立足社会热点,通过有力的论证向观众表述观点,这是把握了受众在思维层面的一般性。也就是说,受众可能因为立场而对结论有不同倾向,但是人们思维的基本逻辑是一致的,把握住了这个核心,就能成功的说服观众。总之,量准则要求主持人把话语限定在事实和逻辑思维的层面,以适应受众的需求,所有纯粹武断的、主观情绪化的信息应该尽量减少甚至消除。通过这样的方式,主持人语言内容上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2.质的层面要求信息交流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本质与职业伦理强化了这一层面的要求。但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信息的真实性不仅仅体现在报道话语与事实的符合,同时,真实性也具有实用主义的意义。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威廉•詹姆士认为,“真的东西不过是我们思考道路上的便利之计,就像对的东西不过是我们行为道路上的便利之计。”实用主义真理观作为符合论的一种补充,对主持人语言具有指导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主持人所表述的内容不仅仅是要与事实相符合的,同时也应该是对受众有用的。受众通过主持人节目获取事实信息的目的有两点,其一是通过事实信息形成自己对社会状况的判断;另一目的是通过事实信息获得消遣娱乐以应对烦忙的生活。这两个层面适用于数量众多、类型不同的主持人节目当中。当然,前者更集中地体在新闻节目中,后者则倾向于娱乐节目。就新闻节目而言,主持人的语言通过对事实信息的选择来实践实用主义的真实性。

二、礼貌原则体现平等关系

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认为,有一些语言本质上和交际者的面子相悖,他们称其为“威胁面子的行为”,如命令、建议或提议等。礼貌原则在主持人节目的单向传播中被简化了,简化为主持人语言对受众的尊重。与合作原则注重内容不同,礼貌原则把焦点集中于主持人语言的形式上。首先,礼貌原则主持人与受众平等关系的要求。主持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掌握了更有力的话语权。在传统传播环境中,媒介较之受众掌握了绝对的信息优势,于是媒体对信息容易形成垄断。这些优势使主持人倾向于以一个说教者的姿态出现在电视观众面前。这在当下仍有残留的“宣讲式”新闻播音可以明确的感受到。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而言,这种强势往往体现在主持人语言态度的轻率与评论的肤浅。例如,2012年2月22日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扩大版》报道了邻里矛盾的新闻,主持人评论说:“做什么事我个人觉得应该把握三点:一、讲道理。二、不能损人利己。三、别太自私。如果大家都能想到这三点,就不会有那么多纠纷了。”这种评论语言不传递任何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信息,只是简单的、抽象的道德表述。受众在评论中感到自己在接受初级的教育,于是一种反感就随之呈现。这是对礼貌原则的一种触犯。其次,礼貌原则显现在具体的语用技巧之中。礼貌是语言面貌的综合显现,在语气、用词、人称方面都有不同效果的体现。主持人语言能否体现尊重与主持人语言表达使用的人称有关。新闻传播要求客观真实,主持人语言首先受到了这个职业原则的限制。于是体现客观性的第三人称,通常是主持人常用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主持人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信息的搬运工,于是受众就不会因为对语言内容的不认同而直接对主持人产生反感。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表述,对于遵循礼貌原则来讲,都是危险的。第一人称表述是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节目主持人未必是受众所信任的,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容易把自己放在与受众的对立面上。这显然不如符合礼貌原则的要求。第二人称表述,直接以“你”为主语,无论是叙事还是评论,第二人称都会对受众的面子构成威胁。例如,河南电视台《DV观察》2008年9月1日的节目中主持人的口语评论:“……不要命啊,您就不琢磨琢磨那东西万一不是在水里炸了而是在手里炸了你这人就完了。拿电电鱼?你倒是不下水,水里头你也不看看有别人没有?你们这玩意儿,你们是为自己能吃口鲜的啊,还是打算拿他卖钱啊?啊,你这样,你要真是改不了这毛病,笑寒(主持人)给你出一主意,你也甭钓鱼,你也甭捞鱼,你也甭电鱼,你也甭炸鱼。你搬两块石头,卖把子力气,你砸(杂)鱼得了。这多好啊,又热闹……”上述评论中,主持人以嘲讽的语气对用炸药炸鱼者进行批评。一方面这些批评都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表现出了极度的对抗色彩;同时第二人称表述,使这些敌对情绪被所有的观众直观的感受。尽管,电视观众不是评论的对象,却成了主持人泄私愤的对象。于是礼貌原则被严重的触犯。

主持艺术论文篇10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传统与现状

相较于其他成熟的学科门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的研究尚显年轻。如果从1940年人民广播诞生之日算起,至今不过70余年,即便从20世纪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创办算起,也不过百年历史。这与其上位学科新闻与传播学几个世纪的传承相比,差距立显。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电子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列车风驰电掣。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与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双重语境之下,社会人文心理发生了激烈的震荡,文化观念在器物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都发生了结构性裂变。这些社会思潮在传媒行业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尽管受到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冲击,近期关于当下广播电视传媒公信力的研究表明,电视仍是受众最信任的传媒渠道,61.9%的被访者对此持认同观点。⑴作为广播电视媒介与观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中介,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扮演着传媒行业"把关人〃的角色,也在受众潜意识的期待视界中充当了"舆论领袖〃的角色。因此,对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重视程度,恰恰折射出学界对电子传媒行业文化体认的深度。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以播音业务研究为发端,在总结老一辈无产阶级播音艺术家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借鉴了声乐、曲艺等相关艺术门类的学理经验,诞生了一批相对成型的理论著述,如齐越的《献给祖国的声音》、徐恒的《播音发声学》、张颂的《播音语言通论》《播音创作基础》、吴郁的《播音学简明教程》、姚喜双的《播音学概论》等等。这些论著在传承播音业务传统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学理认知,时至今日,其思想仍在业内广泛传播。在众多著述中,已故张颂教授主编的《中国播音学》被视为集大成的扛鼎之作,此书出版十余年来,已成为国内该学科普遍认同的基础性教材,其研究视角、方法与态度体系,构架起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一种重要基础理论范式。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播音主持艺术研究具有独特的本体性规律,但毕竟还有待完善和拓展。播音主持创作基于其实践性、形象性、音声性、多质性等特点,给学理总结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其间分歧不断、争鸣不息。将具象化的声音、图像描摹为抽象的文字语言,不易;将转瞬即逝的文化现象勾勒为富于规律性的本行业文化地图,不易;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性表征转化为审美体认,不易;将跨学科、交叉学科的集合点准确定位,实属不易。于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与广播电视行业的日新月异同行,研究中离散性的、富于洞见的个体化言说居多,而任何一点同一性共识的达成,都举步维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降,随着主持人队伍的广泛兴起,主持人文化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一大批新观点、新主张层出不穷。以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坚持捍卫播音语言本体论,进而提出播音主持一体论和播音主持涵盖论。而以白谦诚为代表的新锐学派则坚决主张替代论,意为播音员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播音员终将为主持人所替代。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传播是单向传播亦或双向传播、播音员主持人是否需要表演、节目主持人的起源等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热议。理论交锋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界与业界专家各自秉承着自己的学术立场和理论主张,相持不下。

时代跨越至新世纪,论而不争的话题被暂时搁置,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诸多后起学者借时展的东风,借各自的学科优势,以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拓宽了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视域。以深圳大学应天常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出发,独辟蹊径,开创了播音主持研究的南方学派,其专著《节目主持人通论》《节目主持语用学》等将语言学、社会学理论同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相对接,其扎实的论证、严谨的态度和鞭辟入里的观点获得了学界的赞许;南京师范大学毕一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贵武副教授则从传播学视域切入,分别出版了专著《语言与传播一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主持传播学概论》;上海戏剧学院的吴洪林教授将影视戏剧表演艺术的相关理论与训练方法同主持人培养相勾连,出版了专著《主持艺术》;吉林大学文学院孔朝蓬教授、施斌副教授带领的团队,依托本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学底蕴,重新编写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系列教材,以史论中介、价值趋附、经验认同为研究方法,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为代表的传统精英学派并不甘寂寞,相继推出了《朗读学》《朗读美学》《语言和谐艺术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等一批著作,其学术脉络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可见一斑。

多元共存的研究格局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学术阵地。然而,在百花齐放的繁华中也出现了乱象纷呈的尴尬景观。一些局外学者不明就里,仅靠一腔热忱盲目发表主张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在国内新闻及广播电视的核心期刊中,很大一部分关于播音主持的文章令人遗憾。要么停留在感想式、印象式的点评层面;要么作简单的业务总结,学理深度扁平化;要么以花哨的新鲜理论作浮夸式的学术包装,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则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核心价值缺失。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呼唤着理论创新,期待着百家争鸣,但也亟须坦诚的基础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播音与主持艺术集纳了相关学科的既有研究成果,也正在形成基本的研究方法。当然,受到学科发展的时间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完备的理论体系尚未成型,原有的理论框架中还有很多偏颇有待斧正,很多细节有待完善。因此,建立相对统一的理论范式势在必行。这也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四大范式

理论构建的诉求在于解析人类社会不同领域中的思想与现象。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方法论武器,本文试图从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科学共同体〃视域出发,将共有的信念、知识基础、研究工具作为范式划分的基本依据。

笔者在系统研究了几十年播音主持艺术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理论前辈与同行的学术传统、背景、研究习惯与思想惯性,将学界研究归纳为四大范式,即技术艺术基础论、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意识形态决定论、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四大范式的研究视角、学术基础、思考重点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共同建构起播音主持艺术这座宏伟大厦。

1.技术艺术基础论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播音与主持艺术对于技术、技巧的依赖尤为明显。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言:"艺术的本质是技术,所不同的,是一种创造美的技术。”西方著名的符号哲学家卡西尔也曾谈道:"艺术给予我们以实在的更丰富更生动的五彩缤纷的形象,也使我们更深刻地洞见了实在的形式结构。”[2]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作实践表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缺乏娴熟的有声语言表达技能,再厚重的思想也将无从传达。为达到张颂教授所指出的"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有声语言传播境界,以技术、技巧支撑的艺术体验,无疑是一条难以规避的学科路径。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中的技术艺术基础论,恰是传承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学术传统,将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视为"人文精神的音声化〃。从语音发声、播音创作、文体播音等角度,对播音与主持艺术展开系统研究。在这一经典播音主持创作学派看来,自然主义倾向将导致大众传播陷入人际传播的汪洋,不得自拔。"能否在传播活动中创作出富有生命活力的有声语言作品,是体现传播主体生命活力、实现大众传播生命活力的关键”。

在技术艺术基础论的指导下,《播音发声学》(徐恒)、《播音创作基础》(张颂)、《中国播音学》(张颂等)成为这一传统学派的滥觞之作。在借鉴姊妹艺术的过程中,大量的原创理论推陈出新,形成其学科研究发展稳健而扎实的基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实验技术的发展,大量实验语音学的成果也被引入该研究领域,如以计算机技术替代真人的普通话语音测试、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考量播音艺术用声气息的变化等。可以说,技术艺术基础论作为经典的播音主持艺术理论范式,以其厚重的历史经验、广泛的学术影响、卓有成效的现实成果,成为国内播音主持研究领域众多维度中的重要一极。

2.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节目主持人渐次从传统播音员队伍中剥离出来,其独特、鲜活的传播形态受到了受众界、业界、学界的普遍关注。将主持人文化现象搁置在现代化的电子传媒生态中进行审视,成为各派学人研究的重点。然而,也正由于对主持人这一新兴媒介现象的广泛、热切关注,新旧理论此消彼长,研究景况乱象纷呈。百家争鸣的学术场域演化为一场缺乏学术对接点的芜杂讨论,传统学者忧心忡忡,后起学者愦愦不平。

事实上,将主持人现象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景观加以考察,无可厚非。关键是怎样在深谙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学理认知看做一个新陈代谢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大清扫运动。任何盲目的所谓"填补空白〃"重大突破〃都显得幼稚与可笑。

作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播音与主持艺术的研究有赖相关学科的成熟理论加以支撑。以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的范式为切入点,可吸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华,将本学科理论研究引向深入。

当今社会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创作,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下揉入人际传播而表现出的口语传播。广义上现代化、后现代化的社会语境,狭义上电子媒介的播出语境,是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逻辑起点,承认这一点,学者们对主持人角色、功能、社会价值的探讨才可能有同—性的价值归宿。语言符号学中的语境理论、能指所指理论、意义理论、神话理论等可将主持人传播符号加以细致解剖;传播学中的经验主义、批判主义、媒介环境主义又是对主持人传播文化研究的科学构建;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交往理论、对话理论、主体间性理论等可深入解读主持人传播的社会价值,搭建起传受双方的对话关系。总之,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是一个学术交锋最为复杂的场域,尽管如此,在通晓各派理论基点,厘清学术主张背后的清晰脉络后,这一范式可能成为深入读解、准确定位当下主持传播形态与观念的一把钥匙。

3. 意识形态决定论

播音主持创作、运作、研究景况在中西方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观念联系密切。尽管中西方国家对于民主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无论在哪一国度里,大众传播媒介都是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场域。播音员、主持人正是在意识形态的规约下进行着社会文化信息传播工作。因此,从意识形态入手对播音主持艺术进行研究,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范式。

"意识形态〃概念起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后因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反复运用而被学术界熟识。一般意义上来说,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1977年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意识形态〃注: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抑或阿尔都塞的"询唤”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观念,诸多学者和研究流派都将媒介文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选在意识形态范畴。广播电视传播媒介"通过各种更加宏观的权力框架来联系各种家庭语境的构建;融合这些统治结构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不在场(absence);将某些文化活动的作用当做社会控制的诸种形式,这可能比它们的符号丰富性更为重要”。

作为一架虹桥,意识形态将政治规约、媒介体制、选拔管理、使用机制等要素与播音员主持人的具体工作紧密勾连。事实上,任何以上要素的细微改变,都会对播音主持具体工作造成深刻影响。不难想见,意识形态决定论范式的提出,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而非虚张声势。

在中国当下社会,广播电视传播媒介仍是捍卫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引领舆论导向的重要国家机构,播音员主持人则是国家、政府话语的重要"把关人〃,对于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自然不能跨越意识形态规约范畴,用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体价值取向来覆盖带有国家意志的媒介价值取向。在避免政治身份简单化的前提之下,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身份识别、传播语言引领下的传统文化价值、本土文化价值等等,都是意识形态决定论范式框架下进行研究的具体内容。在这一范式的指导下,广播电视的根本属性、传播语言的文化地位、有声语言的个性表征相互关联,彼此制约,共生共荣。

4. 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

对创作主体的研究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并不鲜见。如文学领域中对某位作家、诗人的研究,艺术学领域中对某位音乐家、导演的研究等,都属于对创作主体的研究范畴。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文学、艺术领域中对创作者的研究,已然跳脱出狭隘的文献学概念,更强调情境对主体意义的决定性。也就是说,将具体的创作者视为一个开放性的文本,在应用性范畴之内,一切表意的符号实体都被囊括于其中。正如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所言:"文本是复数的,具有无法缩减的多义性。"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中,有必要将某位具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文本加以研究,在文本细读中,梳理出经验性判断、学理主张与文化深意,即本文中所称的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范式。

将具体的播音员主持人文本当做一个文化现象加以阐释,必然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总是要具有相应的文化蕴藉,这种文化蕴藉势必通过文化修辞手段呈现;其二,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修辞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三,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修辞、口语修辞与文化语境的对话、交流可借用语言学模型等形式分析框架进行阐释。

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范式,不能停留在对受众阅听体验的感性描摹层面,传播主体文本有时呈现在受众感知觉范围内的信息是被部分遮蔽和抑制的,只有透过无意识层面,从创作主体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彼此依赖关系角度出发,去重新发现合理化阐释的结果。也就是说,潜藏在一般文本之下的,还有更需要挖掘和凝聚的第二重文本。

具体而言,对传播主体文本的深入阐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跨越直观感受,探究文本的边缘、空白处;第二,从边缘、空白处寻觅第二重文本,并对其概括、梳理;第三,把第二重文本搁置在播音主持作品和社会文化语境中,在关系图谱中做合理化阐释。

值得一提的是,就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范式而言,深圳大学应天常教授于1999年出版的《节目主持艺术论》中,就不乏成功的个案研究范例,其经验值得汲取借鉴。

三、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学术规范

时下,关于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的论著颇丰,但细究起来,同一性重复阐释居多,鹤立鸡群的真知灼见鲜见;感想式、印象式业务总结居多,(下转第46页)参与者不仅是同人创作者,南派三叔还利用微博、百度贴吧等进行票选活动,使该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盗墓笔记》密室游戏在正式开放前进行为期5天的内测,内测除了可收集体验者的反馈意见,以便在正式推出之前予以完善,还能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增加受众的期待值。

主持艺术论文篇11

播音主持;创新;创新空间;探索

21世纪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巅峰,如今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娱乐工具,拥有亿万受众群体,是现代媒体领域的主流。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应对新时代对播音主持的要求,适应新环境,面对新问题,拓展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空间,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持续发展。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单纯是大众传媒,更担负着文化传播、舆论导向的重任。而想要更好的发挥这些职能,就需要融入播音主持艺术,研究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播音主持艺术随时展,其发展既是自身矛盾运动的必然,也是外部条件影响的结果。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人们的文化观、艺术观、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这都是促使播音主持艺术进行改革的外部条件。随着外部条件的转变,人们对播音主持艺术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因此播音主持艺术就必须随着外部条件进行变化,对自身各要素进行不断优化和更新。而内部更新与优化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内部动因。在媒体形式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传播条件得到改善,传播工具已革新,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要适应这样的新生存环境,这就是其自身运动的规律。

新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来源广泛,传播速度快,播出量大,受众范围广,节目相对独立,媒体竞争激烈,都在作用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从当前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来看,广播电视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中既讲求传播规律、尊重受众,又强调宣传职能,具有一定政治性。此外,不难看出未来播音主持艺术互动性将更强,“传与受”将得到协调。播音主持艺术将突破传统单向传播形式,走向双向传播,实现互动交流,将体现受众的主体性。这种转变是时展的必然,更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受众根本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从播音与主持职业角度来看,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趋于融合,这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需要,也是外部条件影响所致,甚至播音主持人员将从事创作活动,进行主持、交流、编排、播出等工作,播音主持专业性将更强,制度化程度将提高。我国已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播音主持已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受相关法律调控和监管。从播音主持创作来看,呈现多质性和多元性,创作状态更加主动、开放,表现形式多样,创作手段丰富,副语言应用范围更广,节目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创作能力在不断提高。从内容上来看,将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和大众艺术需求,追求市场效益,这一变化有利有弊。

二、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探索

通过前文对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不难看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已经成为必然。从播音主持艺术特点不难看出,“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生命线,所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必须要抓住这一规律,遵循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基本特征。在播音主持创作中要考虑到受众,要适应受众主体,适应当前传媒环境及外部条件,优化播音主持艺术内部构成要素,使“传”与“受”能够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从而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目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理论建树尚显稚嫩,与行业发展速度不符,具体实践中存在大量理论空白,所以出现了种种问题,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研究繁重而紧迫,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与整个行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和当前广播电视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否认,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影响着播音主持工作,影响着播音主持形式和内容。比如,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媒体在媒体领域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围绕网络展开的播音主持创作就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一些网络特有播音主持形式,如平台直播。

不难发现,新时期播音主持创作及创新中文化属性正在被不断削弱,而市场属性被强化。新生的节目形式对播音主持艺术提出了新要求,使这种市场属性得到了体现,播音主持人员在能力上要表现更强节目驾驭能力,做到各种媒体形式的和谐对接与转换,如多平台主持、多地主持、联合主持、交错主持、传递主持等播音主持形式,都需要专业节目驾驭能力,所以在创新中就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此外,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好的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获得最佳传播效果,有效达到宣传目的,促进媒介传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所以创新目标的设定要合理,要准确。而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来看,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中,不同艺术形态会有不同创新导向,而这个创新导向受特定政治目的、价值取向、服务对象所决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广播电视是党和人们的喉舌,所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观、价值观、媒介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播音主持艺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另外,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不仅要进行改革,还要继承,继承原有艺术要素。在艺术发展中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毫无疑问是后代艺术创新的基石,更是整个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播音主持艺术是一种语言文化,所以创新也要注重文化的继承,从而使播音主持艺术的文化内涵能够得到积累,给日后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留下经验。

主持艺术论文篇12

21世纪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巅峰,如今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娱乐工具,拥有亿万受众群体,是现代媒体领域的主流。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应对新时代对播音主持的要求,适应新环境,面对新问题,拓展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空间,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持续发展。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单纯是大众传媒,更担负着文化传播、舆论导向的重任。而想要更好的发挥这些职能,就需要融入播音主持艺术,研究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播音主持艺术随时展,其发展既是自身矛盾运动的必然,也是外部条件影响的结果。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人们的文化观、艺术观、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这都是促使播音主持艺术进行改革的外部条件1。随着外部条件的转变,人们对播音主持艺术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因此播音主持艺术就必须随着外部条件进行变化,对自身各要素进行不断优化和更新。而内部更新与优化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内部动因2。在媒体形式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传播条件得到改善,传播工具已革新,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要适应这样的新生存环境,这就是其自身运动的规律。新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来源广泛,传播速度快,播出量大,受众范围广,节目相对独立,媒体竞争激烈,都在作用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从当前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来看,广播电视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中既讲求传播规律、尊重受众,又强调宣传职能,具有一定政治性。此外,不难看出未来播音主持艺术互动性将更强,“传与受”将得到协调。播音主持艺术将突破传统单向传播形式,走向双向传播,实现互动交流,将体现受众的主体性。这种转变是时展的必然,更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受众根本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从播音与主持职业角度来看,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趋于融合,这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需要,也是外部条件影响所致,甚至播音主持人员将从事创作活动,进行主持、交流、编排、播出等工作,播音主持专业性将更强,制度化程度将提高。我国已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播音主持已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受相关法律调控和监管。从播音主持创作来看,呈现多质性和多元性,创作状态更加主动、开放,表现形式多样,创作手段丰富,副语言应用范围更广,节目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创作能力在不断提高。从内容上来看,将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和大众艺术需求,追求市场效益,这一变化有利有弊。

二、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探索

通过前文对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不难看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已经成为必然。从播音主持艺术特点不难看出,“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生命线,所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必须要抓住这一规律,遵循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基本特征。在播音主持创作中要考虑到受众,要适应受众主体,适应当前传媒环境及外部条件,优化播音主持艺术内部构成要素,使“传”与“受”能够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从而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目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理论建树尚显稚嫩,与行业发展速度不符,具体实践中存在大量理论空白,所以出现了种种问题,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研究繁重而紧迫,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3。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与整个行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和当前广播电视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否认,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影响着播音主持工作,影响着播音主持形式和内容。比如,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媒体在媒体领域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围绕网络展开的播音主持创作就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一些网络特有播音主持形式,如平台直播。不难发现,新时期播音主持创作及创新中文化属性正在被不断削弱,而市场属性被强化。新生的节目形式对播音主持艺术提出了新要求,使这种市场属性得到了体现,播音主持人员在能力上要表现更强节目驾驭能力,做到各种媒体形式的和谐对接与转换,如多平台主持、多地主持、联合主持、交错主持、传递主持等播音主持形式,都需要专业节目驾驭能力,所以在创新中就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此外,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好的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获得最佳传播效果,有效达到宣传目的,促进媒介传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所以创新目标的设定要合理,要准确。而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来看,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中,不同艺术形态会有不同创新导向,而这个创新导向受特定政治目的、价值取向、服务对象所决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广播电视是党和人们的喉舌,所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观、价值观、媒介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播音主持艺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另外,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不仅要进行改革,还要继承,继承原有艺术要素。在艺术发展中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毫无疑问是后代艺术创新的基石,更是整个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播音主持艺术是一种语言文化,所以创新也要注重文化的继承,从而使播音主持艺术的文化内涵能够得到积累,给日后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留下经验。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与艺术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势在必行。播音主持艺术创新要坚持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文化继承。

注释:

1.董旭.社会表演学视野下主持人角色定位与角色表演研究[D].重庆大学,2014,02:43-46.

主持艺术论文篇13

    1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

    主持人和播音员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共同本质都是创作者和传播者。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工作内容逐渐趋于一致。未来播音员和主持人会逐渐融合在一起,从业人员需要是复合型人才,具备多项技能。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工作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技术变得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所以播音主持工作需要做到规范化。播音事业正变得市场化,市场化条件下的运作模式需要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因此,播音事业要求更高的职业化。只有达到高水平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主持人和播音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适应力更强,个性更鲜明。由于网络和通讯方式的不断发展,电视台、通讯、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主持人、播音员会出现不止一种媒介上。主持的种类越来越多,节目分化也就越来越细。如文艺节目可细分为娱乐类、综艺类等,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知识素养和较强的能力,富有鲜明的个性和人格魅力,才能胜任主持各种节目的任务。

    创作主体的技术含量增多,知识结构加大。创作主体的能力增强,具有多种功能。以播为主,采编播和制作为一体;以节目为单元,对创作主体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使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但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

    播音主持的创作依据音乐、稿件、画面等要素,这些要素都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为了满足人们对节目的要求,稿件形式、音乐、画面变得多样化。

    2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

    创新是播音主持艺术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的必然要求。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可分为理论创新发展创新。

    2.1 理论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才刚走过启蒙的初创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垦。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填充理论上的空白。播音主持的理论研究、学术研究、实践工作都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组成部分。播音主持的很多方面需要理论研究,在史论方面的理论研究,基本还是空白。播音发声、创作基础、传播方式、审美趋向、节目形态等需要有理论支撑。在广播业务方面,如评论节目、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专题节目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在专项研究方面,如播音创作心理、播音哲学、播音文化学、播音美学、播音艺术鉴赏学、播音教育学、播音管理学、语言传播研究、人机对话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等,都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进行研究。

    2.2 发展创新

    播音主持工作的发展和整个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当今世界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播音主持艺术时刻都在发展中创新,如广播与网络结合,互联网给播音主持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广播运用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后,集文字、音响、声音、图像与一身,形态有了根本性变化。广播电视既有市场的属性,又有文化的属性,同时还有技术属性,各类新技术的运用为创作更多的节目样式提供了条件,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更多的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要有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驾驭能力。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变化,节目主持的形式也会不断变化与发展,两人合作主持、多人群体主持、现场同步主持、演播室与现场交错主持、多地点活动主持、异地交互主持等。时代的发展既给播音传播技术带来挑战和压力,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提供了新天地。

    2.3 创新要处理好与导向、继承、知识的关系

    不同的社会形态,新闻事业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政治目的、价值取向。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服装服饰、衣着打扮都有导向作用。创新是在继承上产生的,需要吸取前辈的经验。同时,任何创新都是同创作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要体现出流畅、灵活、独特性。

    3 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能调动听众的兴趣,能让听众接受。播音主持艺术是听觉艺术和想象艺术的统一,播音主持应充分调动听众的想象力,创作要源于现实,要用语言展现个性魅力。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播音主持艺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时代在变,听众的口味也在变,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与活力。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不断提高艺术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参考文献

    [1] 吕娟,刘菲. 浅谈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分类.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