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技术论文实用13篇

条形码技术论文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1

1.2医疗器械条形码信息单一

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为了利用条形码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功能提升单位的物流管理水平,都在尝试开发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器械条形码使用程度低,医疗器械条形码仅包含品名信息,而与医疗器械密切相关的生产批号这样的重要信息游离于条形码之外,不便于直接通过医疗器械自身包装上的条形码来快速准确完成数据采集。使用者只能是根据自身单位管理的需要另行统一编码、打印,再对医疗器械逐个加贴,即所谓的“贴码”,才能实现条形码技术管理。额外贴码需要增加人工和成本,还可能造成人为的差错。

2建议

2.1以高风险品种开展试点工作

医疗器械分类复杂,品种繁多,同步实行条形码技术管理工作量及难度较大。应以高风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等品种为突破口,启动医疗器械国家统一编码工作,制定统一的条形码标准,开展试点,待医疗器械条形码技术、管理技术、电子监管网络趋于成熟后,再逐步实现全面推行。

2.2制定统一的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与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标准相一致的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统一规范医疗器械编码方式、分类标准、条码印刷尺寸及条码在医疗器械包装上的位置,条形码所含内容包括:国家医疗器械编码、医疗器械批号等。为在医疗器械流通、使用全领域实行统一条码化管理创造条件,同时促进国际间合作。

2.3建立基于条形码技术的医疗器械准入制度

为强化条形码技术的推行力度,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从生产环节就开始重视条形码的推广使用,建议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规定进入市场(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的相应医疗器械品种,均须印有全国统一标准的条形码,以便于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之间流通流通时的条形码管理实现无缝对接,避免经营、使用单位额外“贴码”负担。

2.4搭建远程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平台

为实现远程产品信息数据对接,应通过互联网搭建远程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平台。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根据分工,通过平善基本信息数据库。并通过授权实现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的共享。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2

1条形码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方面

条形码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特别是在自动控制、自动输送、自动分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条形码技术后,不仅做到了自动堆取货物,还可有效防止物品在货架上的位置容易发生差错的情况,对一些小型物品的管理和人库不均衡的物品管理更具有优越性,使仓库的管理和经济效益都大大提高了一步。具体讲来,条形码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物资往来凭证条形码化

物资往来凭证是指可以作为记账凭证的物资证件,主要包括各种物资收发证件、支拨单等。目前,我们通常采用统一印制的凭证,手工填写,易伪造和做假。另外,由于收发作业频繁和每个人笔迹不同,往往会发生漏记和错记现象,使物资管理产生漏洞。而采用条形码化技术后,可以做到每笔业务的单据直接输人计算机,保证数据输人的快捷、真实、准确,库存、收发信息可随时查询、汇总和打印,并可以依据这些数据进行决策,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如和作业现场的自动化收发设备联结成网,实现通信,不仅能实现防伪,还会提高物资收发作业的效率。

1.2物资器材、捅装物资条形码

仓库物资在出人库管理、盘点结算等方面的条形码技术已在很多物资库、站得到普及。其往来凭证条形码化的方法和物资往来凭证条形码化方法一致,可一并实现。另外,物资器材品种多、易混淆,如采取条形码标签将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能更好地为自动分拣系统服务,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采用条形码技术,还可避免器材收发中由于不认识造成的经验错误。桶装物资的管理和物资器材管理相近,也可采用条形码标签。

1.3人员身份识别条形码化

仓库日常工作中登记是一件最繁琐的事,钥匙领交登记、人员出入技术区登记、人员出入库房登记、库房作业登记、维修保养记录等等,由于种种原因,会导致一些诸如技术区和库房登记已人库,但一看钥匙领交登记却没拿钥匙,造成人不是关在里面就是穿墙而过等不合道理的现象,漏登记和错误登记更为常见。如使用条形码身份证,通过刷卡的方式识别人员,由计算机自动登记出、人库和领交钥匙时间等,快速、准确、简捷、方便。并可以在计算机内给持证人设置权限(是否有权进人技术区、可以进入哪些业务场所等等),制作后不用收缴,门卫可通过条形码和相片共同对持证人进行鉴别,防止有人持伪造、过期证件人库,更好地保障了库房物资的安全。如结合电子锁的应用,条形码身份证还可代替传统意义上的钥匙。

1.4业务资料管理条形码化

库房的业务资料是库房进行设备设施维修、改造,物资、器材调入调出等物资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几年累计下来,各种文件、报表、图片等数量可观。各仓库目前都有业务资料室,如借鉴图书情报、大书店的管理方式,所有业务资料除及时归档管理外,另贴上条形码标签,借阅、查询将非常方便、准确,便于对资料、目录和借阅情况进行计算机管理。

上述应用有的已在仓库管理中得以实现并收效明显,有的还只是一种构想,但条形码由于其快速性、准确性、计算机可读性和其实现设备使用简单、维护方便、可操作性强,并通过近20年的发展,技术已十分成熟,尤其是全系统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化。所以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2条形码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条形码的应用将进一步地推动仓库自动化建设,并将成为人员、物资、器材编码识别的主导方式。在仓库推广应用条形码技术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条形码编码方式的标准化、规范化

目前,条形码主要采用美国的upc码和欧洲的ean码,我国于1988年成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领导。但物资系统尚缺少统一规范,最好是由各大单位物资技术监督部门直辖市,在符合国家标准,尽量和国际标准接轨的基础上,制订一套物资专用编码标准,详细规定条形码的符号标准、质量标准、产权图表数据存储标准和产权图表应用标准等,使条形码技术在物资工作中的应用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2.2合理选择扫描器

扫描器的分辨率不是越高越好。这是因为提高扫描器的分辨率直接关系到光学系统的加工技术,分辨率高就会使产品成本增加。另外,如果光点的直径比条形码符号中最窄元素要小得多时,由于印刷质量的原因,而使符号中产生污点、孔隙和粗糙不匀边缘等缺陷,在扫描时被误识为条或空,这将影响扫描器的首读率和误码率。

2.3使用条形码技术应结合仓库工作的实际,注意设备的防爆安全

条形码识别设备目前采用的扫描器属弱电设备,未进行防爆处理,易产生微量电火花。仓库在使用中,应结合实际,如要在防爆危险等级场所使用,必须对它进行处理,使之达到防爆要求。计算机系统则一般置于技术区门卫处或办公室,如有多台计算机,建议采用网络技术联结,可以加快数据的汇总、查询、处理。

2.4在条形码开发应用过程中,既要充分应用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3

自动识别技术;物流管理;射频识别技术

无论是出行所需的火车票与飞机票,还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快递行业,自动识别技术早已在其中实现了普及应用,这一应用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使得自动识别技术受到的关注日渐提升,而为了保证自动识别技术更好服务于我国各行业发展,本文就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具体研究。

1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为了较为深入开展研究,首先需要较为全面地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自动识别技术本身属于一种依托计算机实现数据信息自动采集、识别、输入的技术形式,而其所具备的功能能够满足物流领域的速度提升需求。在传统的物流领域中,信息的采集、识别、输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就使得物流管理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实现提升,而随着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以往物流管理中的编写、记录、扫描确认物品等耗费时间较久的环节将实现根本性升级,这使得自动识别技术支持下的物流管理将实现长足进步[1]。

2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

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后,还需要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经验总结,笔者将对我国当下常见的条码识别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详细论述。

2.1条码识别技术

条码识别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技术在我国当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很长一段时间条码识别技术都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代名词,由此可见这一技术的影响力之深远。对于条码识别技术来说,其本身可以细分为一维码与二维码,其中一维码指的是由平行排列的宽窄不同的线条和间隔组成的二进制编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商品上都能够很轻松发现一维码的影子,而二维码则是一维码的衍生物,其能够从横纵两个方向表达信息,并具备相较于一维码更大的信息容量。在我国当下物流领域中,条码识别技术往往会通过条形码展示产品的生产日期、产地、货位码、装卸台条码等信息,这些信息就使得物流管理能够实现对物品的实时监控[2]。

2.2射频识别技术

除了条码识别技术外,射频识别技术同样属于自动识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传递数据,这一原理使得射频识别技术拥有优于条码识别技术的灵活性。对于射频识别技术来说,电子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网络是其主要构成,其中电子标签负责存储商品信息,读写器负责进行信息的读取与修改,计算机网络则负责信息的传输与互通,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就使得射频识别技术不仅具备较强灵活性,其本身的抗干扰能力、恶劣环境下的工作能力、信息存储量等都要优于条码识别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射频识别技术还具备外形多样化、可重复使用的优点,这也是其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原因[3]。除了条码识别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外,磁卡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同样属于自动识别技术的范畴,但这类技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不足,故而本文不对其进行探讨。

3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

结合上文内容较为全面地了解了自动识别技术,而为了更为深入开展研究,还需要明晰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认知,笔者将这一重要性概括为奠定物流管理信息化基础、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实现精准物流管理三方面。

3.1奠定物流管理信息化基础

传统物资传送手写记录存在速度慢、效率低、准确率难以保证等缺点,而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能够实现物流信息及时掌控,这就使得传统物流管理方式被淘汰。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大量信息的存储、物流信息的读取和记录、全程的物流信息掌控、及时发现物流管理的问题、进行大量且迅速的物流信息管理等都属于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物流管理中重要性的表现,而这些就使得现代物流的大量化与效率化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4]。

3.2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包装、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过程是传统物流的主要流程,而这一流程所具备的单一化功能与较小的服务范围早已无法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在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下,物流管理的用户范围得到拓展、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满足、运输方法实现了整合,而以此为基础实现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更使得物理运输的速度大大提升,这些都使得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获得了较为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5]。

3.3实现精准物流管理

随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精准物流管理早已成为物流管理领域的共同追求,而这一追求想要得以真正实现,就必须得到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在应用自动识别技术的物流管理中,大量物流信息能够在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较高效率的记录、分类、识别、储存,而这些就较好解决了精准物流管理所面临的信息收集与整理问题,由此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

4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条形码、射频识别技术都属于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的具体表现,而这些应用也使得我国物流管理领域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

4.1条形码的应用

这一应用主要实现了物流管理中物资信息的标识化,这种标识化对于商品的快速扫描、及时分类、位置记录都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而条形码所实现的货物自动扫描、数量监控,也使得物流管理在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大大提升自身的效率与自动化水平。

4.2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除了条形码外,射频识别技术同样在物流管理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而这一应用就使得很多难以应用条形码的领域空白在射频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填补,这对于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的发展同样会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5结语

本文就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展开研究,详细论述了自动识别技术内涵、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等内容,希望该研究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陈东.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2]穆思竹.浅议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2016(36):8-9.

[3]陈婷.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在柴油机制造业物流中的应用[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3.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4

一、条码技术概述

截至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生产中都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特点。尤其是在制造行业中,无论是机械制造还是家电制造领域,无论是流水生产线还是单个产品加工,都需要在生产中对各工序的数据进行记录、质量进行跟踪,这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而采用条形码识别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

1、条码概念

条码也被广泛的称之为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黑色和白色条形按照一定的编码和规则进行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标和标识符。在目前的工作中常见的条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色和白条组成的平行图案,条形码在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产品的生产地、制造商、名称、生产日期等领域。

2、条码技术的发展情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传输通信能力日益强大,全面、有效的实现信息的快速采集、输入几乎成了所有工作人员和生产系统的关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条码技术应用而生,它是计算机、激光技术、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是现代信息采集、输入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条码技术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电子方面,是将条码技术中的信息录入到通信人地址上,就像今天的邮编一样。

我国是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条码技术的,最早主要是应用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科员部门和出口企业生产中。直至九十年代,我国许多的商品上面才开始采用了条码这一新技术,使得我国大量的商品开始标志这一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大量的商品打入国际市场,为企业生产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生产过程自动化也开始逐步使用条码技术。条码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升了生产制造行业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数据录入的差错,提高了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效率。目前,在我国推广的应用条形码已经具备着一定的物质基础,条形码技术应用与开发已成为我国物品标志系统的主要手段,并且使其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和现实化的手段,为我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有着深远意义。

二、条码技术在生产制造自动化的应用意义

无论是哪种生产制造企业,其在生产中都伴有大量的货物和产品的查询系统,种种困难和不能及时录入的信息系统所造成的仅有部分信息欠缺、毁损、都是等问题时有发生,也使得系统在查询、反馈、跟踪功能的工作效率大大的提升。在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中,各环节的工作量都十分的巨大,由于各种限制,从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来看,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物流知识做到了一项或者两项工作,信息化水平与现代化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进场会造成信息的缺漏、损毁进而低速,这也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仅从信息数据的采集系统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效率高、出错率低的生产要求。同时,条形码的应用对于物流管理生产过程的信息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全部部分信息采集,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条码技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能够解决的问题

在生产制造企业过程实际管理中如果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则能够提升生产制造过程的效率,以下存在的问题可以说通过条码技术都能够解决:

1、配件仓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多库协同作业不充分、仓库收发盘作业易遗漏、先入先出难做到、保有库存不适当、缺货报警不及时、滞销品统计模糊。而通过条码技术能够将出入的东西及时进人系统,生产过程的用料信息和仓库的余额信息能够捆绑在一起,实现集中控制,缓解这些问题。

2、销售自动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销售统计困难、柜台销售自动化程度低、断码销售分析不完全、门店间调拨不充分、退货难以控制、门店盘点纷繁、商场对帐混乱。通过条码技术,销售和生产过程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产销畅通。

3、生产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用料成本控制不清楚、作业时间控制不准确、订单报价不合理、质量过程难控制、生产自动统计难实现、作业任务分解不清、计台统计繁琐。通过条码技术可以实现及时统计.及时作业,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

四、利用条码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管理自动化的方案

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一般采用多种形式完成。如:按订单生产、按市场预测的计划生产、合同分包、委托加工生产等,生产过程的关键是要控制成本控制质量。

1、生产过程实现条码化管理的目的

①用料成本控制。所有使用的生产材料建立唯一编号,附有条码标签,建立了严格的领料控制。通过每种类型的产品材料清单,将产品生产计划分解成为用料计划,合理计算余量,控制每批产品的材料用量和与标准成本偏差。

②作业时间控制。通过设置在各作业点上的考勤钟,记录每个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经统计分析,可以计算出每批产品的作业时间和与标准作业时间偏差。

③订单报价。对于每个接收到的订单给客户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由于有了单项产品的成本数据(作业时间和材料用量)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利润空间。

2、仓库的条码化管理

如果生产的产品销售的周期较短,品种多,生产制造企业的资金大部分占用在库存商品上。库存商品的积压和失实对很多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不只是滞销的商品,有时畅销的商品也会造成积压。

五、结束语

总之,在生产企业中,及时准确的把产成品送到销售的第一线,以便于领导行业潮流,抢占市场份额,这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实现仓库的条码化管理,并在出、入库等环节采用数据采集终端,可以实现产品出、入库更及时准确,使出入库的产品信息及时准确的实现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5

利用现行的计算机借还管理系统办理借还手续时,为确定借还手续是否有效,工作人员必须完成三道工序:①利用条形码阅读器扫描每册文献上的条形码;②人工核对每册文献是否与数据库记录相符;③人工判断文献是否被损毁。

利用条形码阅读器扫描条形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由于书目数据库中的大多数数据生成于突击回溯建库阶段,存在着较多误差;另外,读者为了达到个人占有个别文献的目的,常常调换文献上的条形码,致使借还记录不相符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执行第二道工序也很必要。馆藏文献在库房内或被读者借出后,常常被人为损坏,因而,第三道工序也不可少。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借还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文献进行人工识别的第二和第三道工序往往被忽略,而执行的仅仅是第一道工序。这样一来,馆藏文献要么被“偷换”,要么损毁,借还记录也不吻合,工作人员常与读者发生纠纷。

1.2 借出过程中对读者识别的方式单一,损害读者利益

当前,为确保读者持本人的借阅证借阅文献,工作人员在办理借出手续时,必须核对证件上的照片是否与持证人相符;为提高借出手续办理效率,必须利用条形码阅读器扫描证件上的条形码。

证件一般要使用多年,而照片并不经常更换,使工作人员常难以分辨真伪,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办理借出手续时核对照片仅仅是一种形式。因证件被改动、证件未及时挂失而被盗用等原因所引起的文献丢失而拒绝赔偿的矛盾时常困扰着管理人员。当出现矛盾时,工作人员往往把责任推到读者身上,要求读者赔偿。读者利益受损的同时,图书馆的信誉也急剧下降。

1.3 借还服务量的增加与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矛盾突出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借还量普遍上升,有限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由于读者活动规律大致相同,图书馆几乎每天都有高峰时段。在现行的管理系统环境下,只有增加人员和设备,才能缓解这一矛盾。在高峰时段配备人员存在一定的浪费,每天临时抽调人员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增设大量设备又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但不建立一个读者快进快出的借还通道,服务质量又必然大打折扣。在传统服务不能削弱,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大量投入,服务对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图书馆现有人财物资源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如何走出困境,已成当务之急。

1.4 文献防盗辅助系统在开架管理过程中的浪费现象

随着馆藏文献的开架,图书馆书库管理引入了采用测重原理和测磁原理研制的文献防盗系统。

值得指出的是,以独立系统存在的测重系统已实现了数字化,通过对每个出入库房的渎者进行检测所获得的重量属性值,对借阅管理的意义已超过了防止读者“窃书”的意义,但未引起人们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笔者认为,将对文献和读者证件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所得的结果作为计算机系统建立读者与所借文献一一对应关系的主要依据是以上问题产生的症结。

类似的问题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银行采用先进的属性检测技术,研制了自助存取款机,对拥挤的用户群体进行分流,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缓解了各营业厅柜台的压力。我们可以借鉴银行的做法,应用基于属性论的检测技术,调整现有工作流程,建立馆藏文献自助借还集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Self-ABRS),解决现实中的诸多问题。

2 Self-ABRS系统简介

2.1 Self-ABRS的功能

Self-ABRS系统是集馆藏文献借还和防止人为侵害为一体的、由读者自主办理馆藏文献开架借还手续的自动化流通管理系统。它是图书馆计算机集成化管理系统中工作任务最繁重、功能最强大的一个子系统。

利用该系统,虽然印本文献的借还依然离不开对读者和文献的个体检测,但读者作为主体参与文献借还全过程,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由于该系统集成了指纹、重量和条形码识别技术,因此大大提高了对个体对象识别的精度,有效地保护了馆藏文献和读者利益,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Self-ABRS的基本流程及原理

归纳起来,传统馆藏文献借还管理包含了无作为流程、借书流程、还书流程、有借有还流程4个基本流程。Self-ABRS将全部再现这4个流程。

说明:单箭头表示读者运动方向,双箭头表示数据交换。

2.2.1 无作为流程 所谓“无作为”,是指读者未产生借还行为,其流程包括对合法读者和非法读者两方面管理的内容。

当某读者进入设于书库出入口的安全检测区时,便对其进行综合检测,获取指纹,并输入数据库以识别读者身份。若是合法读者,则允许进入,同时检测该读者体重。Self-ABRS系统此时生成一条临时借还记录BR,并为该读者的指纹及其体重建立属性集。

我们可以看到,在上述4个流程中,对读者和文献的属性检测,全部是由读者与检测设备完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承担了建立读者和所借文献对应关系的属性整合任务。工作人员始终处于辅助工作岗位,处理诸如读者辅导、读者教育、过程监控、纠错等事务。

要实现上述功能或超越现行的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Self-ABRS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重新建立馆藏文献和读者属性整合模型;②重新选取属性检测系统;③所选属性检测系统向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

3 Self-ABRS的理论基础——属性论

没有事物的特征,人类就没有对事物的思维。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思维是通过对事物属性的加工,才建构起关于该事物的思维的”[1]。从事物的属性到事物的特征,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属性检测和属性整合是完成这个过程的两个阶段。

3.1 事物属性与特征

属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性质[2]。事物的颜色、形状、运动、重量、结构等信息,都是事物的属性。事物的属性是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事物的特殊性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人们将这种特殊性称为特征,即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的征象或标志”[2]。

“给定一(组)特征可确定其对应(或定义)的事物”,是人类识别事物的基本原则[3]。由于事物范围的广泛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因此其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对的、可变的。换言之,“范围扩大,普遍性转化为特殊性;范围缩小,特殊性则转化为普遍性”[4]。这说明,事物的特征不是轻易就能确定的,只有在事物运动过程中才能把握其特征。从事物的属性到事物的特征,必须经历一个从属性检测到属性整合的复杂过程。

3.2 属性检测是寻求事物特征的前提条件

属性检测是通过人类感知系统或技术设备拾取事物属性值,从而形成语词或非语词属性描述,例如,传统的馆藏文献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的建立,就是对文献属性和读者属性所作的能够为计算机接受的语词属性描述[5]。

属性检测技术是人类思维的非生命形态模拟形式,因其相对稳定和人工不可比拟的高效率而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文献借阅管理过程中对读者证件和文献条形码的检测,就是属性检测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Self-ABRS采用的测重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也属于该种技术。

笔者在此讨论属性检测的目的,在于通过技术手段,找出以供识别的事物的特征。当然,从管理层面上看,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属性检测技术必然由模糊走向精确。

3.3 属性整合是获取事物特征的关键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特征。这说明,对任意两个事物,至少存在一个使两者相区别的特征[1]。

属性整合是对属性检测所获得的事物属性值进行比较,以形成事物特征的处理过程。要对一组事物进行识别,它们之间必须要有可比性,即共同拥有的属性。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其共同拥有的属性值的差异,是不同事物的可比较点。基于此,我们可建立起识别事物的模式,本文称之为属性整合模型。给定一组具有多种属性的检测对象,其每一种属性可称为一个数学模型,每个模型包含一个或多个变量,若将检测到的值对应该模型中的变量,便可形成个体检测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值的集合。通过对同一组每一个对象相对应的属性集合进行计算,可生成个体检测对象的特征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定:事物属性值的差异,就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特征。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始终受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始终处于发展状态中,因此,属性整合就是一个由多属性到单一属性模型,由多变量属性模型到单变量属性模型的过程。

属性检测的结果不能简单地作为识别事物的唯一依据,属性整合的结果才能形成事物的特征。属性论回答了图书馆当前问题的根本原因,也为推进图书馆的高效管理,构建Self-ABRS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4 Self-ABRS贴的关键——读者与文献的属性整合模型及属性检测技术

4.1 读者属性整合模型及其属性检测技术

读者具有社会的和生物的两种主要属性,对读者身份进行识别的方法一般分为“基于特定物品、基于特定知识、基于生物特征”等三种。实践证明,前两种方法由于“存在携带不便、容易遗失、或者由于使用过多或不当而损坏、不可读和密码易被破解等诸多问题”[6],因此仅在馆藏文献非人为侵害状态下具有实用价值。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体具有多个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特征集,例如手型、指纹、人脸温谱图、虹膜、视网膜、声音等。因此,Self-ABRS选取读者单一的生物属性作为建立读者识别的属性整合模型是行之有效的。

“基于指纹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应用得最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唯一的、持久不变的指纹”[7]。目前,“作为发展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也最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以其安全、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的特点已经得到了现代信息社会的认同”[7]。指纹识别技术的引入,不仅有利于对馆藏文献人为侵害行为[8]进行防范和简化借还程序,而且大幅度减轻了证件管理工作的负担。因而,国内各科研机构或技术开发公司所研制的指纹识别系统是Self-ABRS对读者进行认证的理想选择。

相应地,读者数据库的结构也由原来的单一的社会属性集合,转变为社会属性和生物特征互为映射的多属性集,宣告了为每位读者制作证件的历史即将结束。

4.2 文献属性整合模型及其属性检测技术

作为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献,是“人通过一系列认知和创造过程之后以符号形式存储在一定载体(包括人脑)上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拥有不依附于人的物质载体”[9]。当某种文献制作完成时,它便具有了一系列固有属性:序列化信息符号、记录和描述方式以及物质载体的外观、材质、重量等。当文献载体进入馆藏流通后,文献属性中又增加了馆藏业务注记、书标、条形码等馆藏属性[8]。

借还管理系统要求快捷准确地检测每种文献,这是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对于日常借还管理所面对的普通文献而言,载体的信息符号、记录方式、描述方式、材质等属性,包容于每册文献的成百上千的页面之中,将它们作为检测目标实用价值不大;而业务注记、书标、条形码等集中在每册文献的局部位置,易于快捷检测,具有识别个体文献的作用,因而可作为属性检测目标。此外,馆藏文献的重量也可作为检测目标,但仅以此作为检测目标仍达不到识别全部馆藏文献的目的,因为虽然属性整合模型的建立是以属性检测技术为基础,并依托了现有的技术条件,但必须采集文献的多种属性值,才能尽量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换言之,即扩大检测范围,突出事物的特殊性,以反映事物的特征。Self-ABRS采用馆藏条形码、重量、可视外观的“1+1”或“1+2”的组合,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条形码读取技术早已在图书馆使用,以防盗为目的的测重仪所采用的重量传感器已达到区分1/4张16开普通纸张的精度,指纹识别视图识别技术业已成熟,这些技术条件为研制馆藏文献条形码、重量、外观视图综合检测设备提供了支撑。今后,不论是采用“条形码技术+重量检测技术”、“条形码技术+外观视图获取与识别技术”抑或是“条形码技术+重量检测技术+外观视图获取与识别技术”,都是区分个体文献的可靠方式。

4.3 借还过程属性整合模型及处理技术

馆藏文献的借还管理是一个运动过程,它反映出的依然是物质属性。其各个环节属性值的变化情况,即是该过程是否符合既定原则的特征。

相应地,由读者社会属性集、读者生物特征集、文献条形码集、文献重量集、文献视图集等互为映射的属性集合,构成了Self-ABRS借还过程有效完成所依赖的数据库。

读者和文献属性整合模型的确立,有效属性检测技术的应用与集成,并辅以适当的容错技术,构成了本文第二部分所述的以读者和文献数字信息为纽带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Self-ABRS系统。

5 结语

基于属性论的属性检测技术在馆藏文献借阅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将引导该领域内继图书馆自动化、e-book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新。Self-ABRS系统超越了当前的人工与计算机辅助借还管理系统,超越了人为侵害管理系统,它将图书馆员从程序化的繁重劳动中解放了出来,降低了管理成本,为将更多资源转向数字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用于读者属性检测的图书馆指纹认证系统,自2004年4月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效果十分理想;而另一个能够支撑Self-ABRS的子系统——图书重量真伪鉴别系统,经笔者所在图书馆近期首次试用,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预言,完整的Self-ABRS系统应用于实际工作将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 冯嘉礼.一种思维建构与模拟的数学理论与方法——属性论简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2):1-7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66,266

3 冯嘉礼.思维、智能与属性论方法(续).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5(4):1-6

4 江汀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119

5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人工智能协会.人工智能辞典.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143

6 张敏贵,潘 泉等.多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与控制,2002,31(6):524-528

7 杨向东.指纹识别技术在银行卡业务中的应用.华南金融电脑,2003,11(4):25-26,18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6

1.引言

以前图书馆会经常在图书借阅或流通等环节出现图书丢失的现象,自从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杜绝了这种现象。条形码技术是一种低成本、识别速度很快的一种技术,正是因为它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2.条形码的优点

条形码是利用激光扫描设备进行识别并向计算机输入信息的一种特殊代码。条形码中所含的信息量也较多,它不仅仅是对“物品的识别”,而且是对“物品的描述”。在编码时将物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录入,使用上需要与计算机相结合,在进行识别时需要有专门的读码设备,将录入的基本信息反馈在计算机上,条形码通过由红外线或者可见光照射,经过空气反射将信息传回到读码设备,辨别其真伪。它的优点也有很多,比如:

2.1存储的信息量大

条形码可以存储很多的信息,不论是数字字符还是英文字符。它根据条形的比例进行存储,条形比例越大,所存储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2.2安全性高

条形码技术具有防伪功能,能很好的识别真伪,它在编码时使用了大量防伪手段。像那种高级一点的条码在编码时加入了密码,更加有效的保护了数据的安全。

2.3译码的可靠性高

以前没出现条形码时,总会有一些盗版图书上市,甚至会进入到图书馆,在图书借阅或流通时有的人以假乱真,用盗版图书获取正版。我们的条形码译码极其可靠,条码的错误率基本不会超过千分之一。

2.4抗损坏性强

普通的防伪识别标识在污染、磨损等破坏后就会失去扫描、辨别的功能,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扫描不出信息的现象。而条形码却不会因为污染、磨损等原因导致信息丢失,在扫描时照样可以识别,也不会丢失数字或信息,它也是目前信息储存和识别的一种高度安全的方法。

2.5形状大小可变

在设计上,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条形码的形状大小进行设计。有的地方可能会使用大一些的条码,有的地方可能会使用微型的条码,我们可以根据载体的面积及美观度进行自我调整。

2.6成本低

条形码制作成本很低且极易制作,对本身的材料并无太大要求。

3.条码技术在图书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自从条形码技术在图书管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后,图书在借阅、流通等方面丢失或损坏的现象明显减少,有效保护了图书资源,为广大读者也带来了便利。

3.1提高借阅证件的防伪能力

普通防伪标识会因损坏等原因,失去防伪能力,但条形码具有多重防伪性,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陷。现在,有的条码已经采用密码防伪,或者软件保密,增强了保密防伪的功能,在一些图书馆,也进行了信息采集如采集指纹、照片等进行防伪保密。在设计条形码时可以将本人的指纹、照片、声音、面部等进行处理并编码,同时根据需要对其格式进行修改,加密或者进行特定的编码,这样一来,就有效的防止了伪造条形码或非法使用条码的现象。

3.2提高信息的采集速度

过去经常会出现因信息采集速度慢而丢失信息的问题,现在应用了条形码技术很好的避免了这种现象。条形码携带使用极为方便,它可以直接扫描就能将所携带的数据、信息传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就可以快速的将这些信息表达出来,比如在条码编码时录入了姓名、性别、指纹、照片、工作单位等信息,在经过计算机的扫描后就会准确无误的将这些信息显示在计算机上,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其辨认,确定真实后就可以正常办理借阅图书的手续。

3.3提高图书流通率

以前,图书流通效率极慢,在流通的过程中容易丢失图书资源。现在,图书馆流通通过条形码作为中间环节进行识别,将书刊的基本信息及时在计算机上显示,随时可以了解该书的详细信息。在编码时录入书名、编号、作者、目录等基本信息,这样就可以快速掌握书刊的去向,极大的改善了书刊流通的自由度和效率。

4.在图书上加条形码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因为,在图书上做好条码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信息采集及回馈的时间,对于图书管理及流通也有了很好的保障。所以在书刊上上条码时也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4.1对新入库的图书,在入库上架之前就要贴上条码,不要在入库后再贴,这样容易打乱图书顺序,而且还会影响读者借阅。

4.2在贴码时尽量贴在图书的内页为好,可以避免出现条形码污染、损坏的现象。

4.3一本书只贴一个条形码

在贴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贴重,一本书刊只贴一个条码,这样在扫描的时候就只会出现一个信息,不会因为条码多而造成信息混乱。

4.4读者借阅证上的条形码“不同于”书刊上的条码

这里所说的“不同”,并不是条形码设计不同,而是两者的条形码号要有所区别,以便计算机在扫描时能区别书刊以及借阅证件。

4.5回溯建库时,重新贴好条形码

有的图书可能因为条码过于陈旧或其他原因等需要回溯建库,所以,图书管理者和图书工作者要提早通知在规定期限为归还图书的借阅者,尽早归还图书,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图书未还,而造成的漏贴条码的现象,在漏贴条码的图书应及时补上条码。

5.总结

条形码技术是现在图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在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及识别上都成功得到了运用。它的使用也会使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越发的科学化、规范化,使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对信息、数据的处理更加及时、准确、安全。这将有助于推动整个图书馆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志敏.浅谈二维条码技术在图书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防伪报道,2009,07:6-7.

[2]窦淑庆.条码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及改进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67-69.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7

任何艺术设计形式出现,都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技术条件。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和信息时代到来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带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蓬勃发展,设计艺术同多媒体技术实现了高度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视觉表现风格,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品质。不过在多媒体数码艺术设计给设计工作人员带来兴奋以及视觉新奇的过程当中,同样因为科技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同传统艺术设计之间出现情感上的差异以及艺术表现方面的区别。因此接见传统艺术设计,特别是民族艺术文化来进一步丰富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可以有效改善数码艺术设计过程当中文化内涵的缺陷,从而体现出数码艺术设计同传统艺术设计的结合。数码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实现各个学科的相互补充,从而不断推动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进步。结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形式,可以说是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数码艺术设计有着自身魅力,可以为传统的艺术设计与表达提供更加形象化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出设计工作人员的想象能力。靳埭强设计的数码作品就有着的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比如汉字主题系列,典型地体现出设计人员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准确把握水墨以及书法艺术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精髓,形成那种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的数码艺术设计风格,从而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除此之外,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艺设计术形式,需要融合多学科以及多知识层面,从而发挥取长补短的效果。这就要求设计工作人员掌握数码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数码艺术设计的操作技巧,具备身后的艺术设计修养以及艺术设计能力,这是做好数码艺术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数码艺术设计高度依赖计算机,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工作人员应当将计算机当作人脑的扩展与延伸。任何艺术设计形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数码艺术设计同意存在一些缺陷,其中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可以说是做好艺术设计的前提,能够改善数码设计形式方面的不足,并且缺乏相应的艺术修养,无法设计出有着文化底蕴以及审美价值的数码艺术作品。这就要求设计工作人员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各种图形软件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艺术设计的规律,加强自身美学修养,只有这样才可以创作出更好的数码艺术作品。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8

随着全程监控、ETC、路径识别等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入运营维护期后,为保障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备件不断增加,如何更加高效、便捷、准确的管理备件,变得日益紧迫。条形码技术的引用,满足了机电设备库存管理当中的这一需求。尤其是与专业的库存管理软件相结合,它的功能更是得到充分的发挥。

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大致分为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两类。一维条形码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其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称为二维条形码。

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条形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实用等优点。另外,条形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且设备也相对便宜。因而在交通票据、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成为信息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条形码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物流的效率,降低了物流、管理成本,成为现代化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条形码技术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条形码技术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库存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库存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一)备件出入库条形码化。以前机电设备出入库记录采用的是人工填写,缺点显而易见,速度慢、精度低,且需专人负责,由于业务量大、笔迹不同,容易发生错记、漏记等情况。引入条形码技术后,设备出入库信息直接输入计算机,配合库存管理软件可以实时打印所需信息。此外,出入库单据一式三份,签字留存,保证了出入库信息的精准、便捷。通过网络连接,库存管理实现了远程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机电设备管理条形码化。机电设备入库后需要后期管理跟进,包括定期盘点、确保最低库容等诸多方面。通过条形码技术的引入,使得上述业务的实施变得简单、明了,自动生成的各类报表使得所需内容一目了然。在具体的实践当中,系统生成的报表中所包含的某种设备使用频率、维修次数,成为我们挑选设备供应商及品牌的重要依据。同样的设备不同收费站故障率的不同,也是考核收费站及维护员的重要依据。

(三)人员、内业管理条形码化。由于现有机电设备众多,故障发生多种多样,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机电设备出入库记录,尤其是出库记录非常繁琐。正常上班时间,各种记录库存管理人员都能自己完成,但是节假日等休息期间,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必须及时取用备件,非库存管理人员进入库房,取用设备、填写记录的情况必然发生。这样势必会造成管理混乱,错记、漏记现象发生,但使用条形码身份证,通过扫描确认的方式识别人员,由计算机自动登记出、入库和领交钥匙时间等,这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我们通过库存管理系统,给持证人设置不同权限,大致分为三级,一级专业库存管理人员拥有最高权限;二级是一般管理人员,可以进入设备仓库,取拿设备,但不能进入管理系统的诸如汇总、报表等范围;三级人员设定较低权限,只有在上两级管理人员的授权下方可取拿设备。

作为机电设备购买、使用、维修、报废的重要依据,内业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间一长,就会留下众多文件、图表等资料,如果还是人工筛选、统计,也将耗费大量的人力。为此,我们内业资料管理也引入条形码技术,使其具备类似图书馆索引系统的功能,使得内业资料的查询变得十分方便。此外,我们还将所有设备的说明书、培训资料一并纳入内业管理范畴,方便查询、学习。

(四)机电设备使用管理痕迹化。通过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专用库管软件实现所有在用、在修,以及库存设备管理的痕迹化。从入库、出库、使用、维修、再使用、报废实现全方位管理,实现全过程跟踪,真正实现机电设备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大幅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条形码技术的使用,使得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全生命期可视化管理得以实现。从需求、采购、调拨、使用、报废全方位管理的机电设备管理已经成为可能。

以上四项管理已经在部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库存管理中得以实现。条形码技术通过数十年的发展,日渐完善,其高效、准确、计算机可读等优势逐渐被认可。此外,其功能实现简单、维修便利,与日趋智能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也成为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二、条形码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其优越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实现条形码编码的规范化、统一化。目前,世界上常用的码制有ENA条形码、UPC条形码、二五条形码、交叉二五条形码、库德巴条形码和128条形码等,而商品上最常使用的就是EAN商品条形码。EAN商品条形码亦称通用商品条形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通用于世界各地,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商品条形码。我国目前在国内推行使用的也是这种商品条形码。EAN商品条形码分为EAN-13(标准版)和EAN-8(缩短版)两种。目前,条形码主要采用美国的UPC码和欧洲的EAN码,我国于1988年成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领导,但是缺乏统一的规范,现在亟须统一编码标准,在满足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与国际接轨,使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二)合理选择扫描器。条码扫描器常用的主要有:CCD扫描器、激光手持式扫描器和全角度激光扫描器三种。一是CCD扫描器,它利用光电耦合原理,对条码印刷图案进行成像,然后再译码。它的优势是:无转轴、马达,使用寿命长,价格便宜。选择CCD扫描器时,最重要的是参考景深和分辨率两个指标;二是激光手持式扫描器。它是利用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单线式扫描器,主要有转镜式和颤镜式两种。选择激光扫描器时,最重要的是注意扫描速度和分辨率。优秀的手持激光扫描器应当是具有高扫描速度,固定景深范围内有很高的分辨率;三是全角度扫描器。这类扫描器通过光学系统使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折射或多条扫描线的条码扫描器,主要目的是减轻收款人员录入条码数据时对准条码的劳动,选择时应着重注意其扫描线花斑分布。

(三)使用条形码技术应结合仓库工作实际,注意设备的保养与使用安全。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作为整个库存管理系统当中的重要一环,尤其要做好条形码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条形码设备属于非接触式,避免了由于接触造成对设备的硬伤害。为此,使用单位要制定操作规程和维护办法,确保条形码设备的正常使用。

(四)做好库存系统的管理工作,数据需及时备份。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在方便设备库存管理的同时,也有隐患。所有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病毒侵袭、系统瘫痪等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整套系统需要由专人使用,严禁上外网,数据要定期备份。

三、结论

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联网路段、省内乃至更大范围内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库存管理的科学化、统一化水平。伴随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其应用势必获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1.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河北华能京张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韦元华,舟子.条形码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9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从原有的以人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向自动化方向改变。以RFID技术为例,其很早就被应用在图书馆管理中。在图书管理中能应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自动识别、图书仓储管理等。在我国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图书馆业是从2008 年开始的。一些经费宽裕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原理的自助借还书系统替代人工还书。面对这种新兴技术的应用热潮,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随波逐流还是保持固有的模式不变?这需要对RFID技术为核心的整套图书管理解决方案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只有了解其利弊,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 条形码、RFID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1.1 条码技术

条码是利用将宽度不等的黑条和空白组成的,用来表达信息的图形标识符。条码是实现商品管理、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条码技术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一维条码只可以存储数字,二维条码可以储存字符、图片甚至声音等一切可以底只的信息。一维条码标签在图书管理中广泛应用,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仍然采用的是条码技术,可以说一直占据着图书馆应用的大半江山。

1.2 RFID技术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把数据从物品上的RFID标签上传送出去,能够自动辨识和追踪该物品的相关信息。与条形码不同的是,RFID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动态地读取多本图书的标签信息,比条码技术自动化程度更高。

2 RFID技术与条码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选择条码还是RFID?当前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从我国图书馆行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全面应用RFID技术进行管理的图书馆并不多,但是全面推广应用RFID技术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在我国RFID技术还没有成为市场主流的原因包括:

(1)RFID在图书管理应用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需要进一步成熟,处于尝试阶段。

(2)使用RFID涉及巨额的资金投入问题。以一所普通专科院校图书馆为例,馆藏40万纸质图书的自助借还系统改造,国内服务商的报价在150万元人民币左右。

(3)涉及到图书馆各个工作环节的改造工程量巨大,包括图书标签、图书馆管理系统、门禁、书架等一系列改造。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依然采用基于条码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以吉林省为例,只有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东北电力大学图书馆使用了RFID技术的图书管理手段。多家大学图书馆虽然对RFID技术给与热切的关注,但是实际采用的并不多。除此之外,对两种技术特性的详细对比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如表1所示。

3 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中的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对比,结合我国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可以通过三种模式推进应用。第一种是一步到位。在全新兴建的图书馆中,可以一次性投入,全面实施R FID系统;第二种是渐进式。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首先实施RFID应用,逐步扩大应用范围,最终实现全面部署;第三种是混合模式。在一个局部范围实施RFID应用,并与现行系统互相兼容,根据应用情况,决定是否全面部署。第二种、第三种都比较适合建设较早的图书馆。

4 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一维条码、二维条码技术在国内图书馆行业依然占据重要的位置。而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成熟,全新开放式、人性化管理模式将让图书馆更智能、更便捷。能够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不断的实践和探索,RFID技术必将会成为图书馆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论是条码技术,还是RFID技术,对于图书馆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从实际出发,认清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根据应用环境的需要进行选择。只有做到“因境制宜”,RFID和条码才会优势互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泊.海金梅.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与应用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0).

[2]张晓东.薛崧.张计龙.图书馆RFID通用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6(02).

[3]远望谷.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EB/OL].[2016-03-01].http://.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10

条码技术作为一种重要自动识别技术,在商业流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零售业、制造业、贸易物流、政府、金融等诸多领域。

一、条码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条码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各类企业和条码技术公司的人才需求估计在300万人以上。而现有条码技术从业人员中众多为算机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物流专业或其他经过简单培训上岗的工作人员。对条码技术认识不全面,操作不熟练;兼顾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高级人才更是严重不足。本文基于高职高专应用人才培养层次,探讨设计条码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开设条码技术专业或者条码技术培训提供参考。

二、条码技术人才应具备知识能力结构分析

根据条码技术人才的岗位分析,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如下:

条码的编码、设计、生成、检测、识别等知识;

ANCC系统应用知识与能力;

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

POS系统开发设计、应用与维护能力;

数据采集应用能力;

RFID技术应用能力。

三、条码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建课程结构,改革教育方法,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育体系,突出"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向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条码技术RFID技术等、具有扎实的条码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熟练的应用能力、能在条码信息管理从事高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按照岗位不同可以确定人才培养方向: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才、系统管理应用人才、系统工程人才等各类高级信息化人才。

2.教学内容

按照逆向构建理论,教学内容可以围绕以下模块进行:条码基础理论、系统开发模块、POS条码系统应用、条码系统工程、物流信息处理、职业道德。

3.课程设置

对课程的整合、开发和创新,重建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高职高专学制普遍较短,课时安排紧张。专业课程必须精选、实用。我们可考虑专业课程如下:

基础理论:条码技术基础、RFID技术基础。

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VC高级开发语言。

系统应用:POS系统应用与维护、条码系统案例分析。

系统工程:电工电子、条码系统工程。

信息处理:仓储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4.职业应用能力培养指导思想

(1)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按“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2)必须形成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3)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应用)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职业导向明晰。应注重产业服务与教学开发相结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办学导向。

(5)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实现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6)应用能力培养始终与行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保持一致。

四、条码技术人才培养途径

1.理论教学体系和教学环节

理论课程满足该专业学生的需要,突出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的完整性。其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1)基础理论课程针对条码技术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专业技能的训练、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

(2)专业理论课。理论课的设置应以“适度、适应”为标尺。

(3)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包括专业理论课的课内实验、专业技能课。

理论教学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利用。如:多媒体技术、借助校园宽带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设施,进行辅助教学。

2.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内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综合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时应达到总学时的40%以上。在实验中应注意减少演示性、验证性简单实验,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内容。

3.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具备 “软件”条件,还需相应的“硬件”条件,建设经济实用的实验室和产学研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条码技术实验室也可与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等进行融合,以优化资源配置。

4.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办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采取半工半读模式,可大大降低培养成本,缩短培养周期,真正实现学校、企业优势互补。

5.师资和师资培养

坚持专职与兼职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并重、学历提高与专业培训并重的基本原则拓宽职业教育师资来源,创建和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11

物联网首先涉及的就是自动识别技术。很多人之所以逢物联网必谈RFID,还是应该从商用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中寻找答案。1952年,首个条形码专利在美国被批准;1960年,OCR(光学字符识别器)技术诞生;6年后的1966年,条形码开始商用化;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制定了条码工业标准UPC(通用产品代码);1977年,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成立,其后开发的兼容UPC代码的EAN码标准就是今天全球通行的条形码。

尽管RFID的原理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的敌我识别系统,但RFID的雏形却是在1977年诞生于美国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20世纪90年代,低功耗的CMOS制造工艺被引入RFID,为RFID规模化商用奠定了技术基础。1999年,欧美两大标准化组织EAN和UCC联合推进RFID标准化。同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成立,如今全球影响最大的EPC编码便源自该中心。

尽管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很多,但应用在商业自动识别中的主要还是条形码技术以及RFID,其他识别技术并没有进入商业,比如前文说的敌我识别系统在民用航空管理上依旧使用,但成本和体积使其无法进入商用领域。

一维条形码以其通用、便捷和低成本对全球的物流和贸易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一维条形码只有13位数字的记录长度,其中每家制造商仅分得5位产品代码。制造商生产的商品品种很难超过9999种,但数量却远远超出。因此,一维条码只能为每类商品而非每种商品编码。尽管二维条码记录长度大大增加,但它与一维条码存在同样的严重缺陷,即光学识别要求扫描器与条码之间无障碍,数据读取速度慢,而且不能重新写入。因此,RFID就成为物联网中规模化识别技术的不二选择。

RFID与物联网的差异

尽管RFID是物联网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但社会上把RFID应用等同于物联网应用的观点还是不妥的。

尽管物联网尚未到来,但RFID在零售、铁路、军事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以附图所示的零售业为例,当一个商品从生产线下线时,已经被贴上RFID标签,并记录下各种商品信息。有了RFID,商品可以直接运入超市,而不用人工清点;摆在货架上的RFID读出器可以对商品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补货;顾客选好所需的各种商品后,可以推着购物车进入RFID读写器区域直接付款。此时,无论是从物流企业还是最终用户的角度上看,这个RFID应用与未来的物联网应用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从信息的存储方式和系统的开发性上看,则大相径庭。

当前的RFID应用大多是在特定领域的闭环应用,分属不同领域有着自己的协议和标准,不同领域的闭环应用很难兼容,信息也难以共享。而物联网则是基于通用的协议和标准的开环应用,从而实现物品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权限的信息共享。

与现有的RFID应用中数据主要是存放在RFID芯片中或者是闭环系统中不同的是,物联网中物品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云端,RFID中的信息只是备份或是在网络故障时做应急之用。理论上,如果网络无处不在且安全可靠,RFID芯片中只需存储ID信息,所有RFID读写器也可以简化为RFID读出器。这种物联网的云计算模式不仅简化了RFID的标签和读写设备,进而显著降低成本,而且还使得跨领域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广义与狭义的物联网

人们之所以对物联网的解释仁智各见,还在于物联网还缺少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即便是国际电信联盟在以物联网为主题的2005年互联网年终报告中,也没有确切定义物联网。作为全球最权威的网络标准组织之一尚且如此,那还能强求别人吗?

本文包括链接的配文所讨论的物联网是狭义层面的物联网,即从物联网的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到物联网对象名称解析服务和信息服务,可以得出结论,即互联网和云计算是判别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重要特征。实际上,RFID也并非物联网识别技术的唯一选择,如同当条形码无法扫描时,超市收银员会手工键入条形码下面的数字一样,用人工或其他方式将物品的编码输入到物联网中偶尔为之当然可以,但是在规模化应用中难以为继。

物联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把传感器嵌入到RFID芯片中,可以记录物品所处的温度、湿度、日照等环境信息;也可以视为将RFID嵌入到传感器中,这样,RFID在传感器网络中充当了传感器标识和通信协议的作用;或者将执行器件集成到RFID芯片上,从而使RFID具有了控制功能。后两者如果还要称为物联网的话,那也是广义上的物联网。

至于“物联网包含了互联网”的说法,可能是基于互联网无法实现人与物或者物与物的信息交换现状出发而得出的朴素结论。实际上,一如《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作者所说,从网络结构上看,物联网就是通过Internet将众多RFID应用系统连接起来并在广域网范围内对物品身份进行识别的分布式系统。互联网则是借助物联网协议将互联网的边界延伸到世间万物。

相关链接

当每个而不是每种物品能够被唯一标识后,利用识别、通信和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的连接各种物品的网络,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联网。

物联网主要由标签编码、识别、中间件服务、名称解析服务和信息服务等五部分组成。在物联网中,每个物品均被赋予唯一的ID(物品编码),这个ID通常是存储在物品上的RFID中。与条码等标签相比,RFID在存储长度、可反复读写以及读写方式与读写速度上具有独到的优势。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12

自一维码的普及,再到1970年美国商场通过扫描器扫描商品至今,条件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提高了对实物形式存在的数据集中采集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最大化的简便了社会生活,在信息存储及录入方面取得了最大的突破。该文主要针对当前校园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并介绍了校园信息化中二维码技术的种类及应用介绍,再次分析了手机二维码的应用技术。

1 当前校园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存在了更多的信息化数据需要存储,更多的信息化管理模块需要跟踪并及时录入。一维码技术仅仅在条形码信息录入及存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存储容量、涉及范围及智能纠错的工作精确程度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在校园信息化管理中漏洞百出。

究其原因,首先,一维码技术所能存储的数据容量相对较少,一个条形码只能存储最高达30个字符左右,不能广泛应用当前的数据化模式。其次,一维码技术存在着一定缺陷,其只能采用字母、数字或者字母加数字的表达形式,客观方面信息区分度不够明显。一维码也无法使用汉字等其他的语言形式进行直观表达。在校园管理化系统中存在很多漏洞,不能全面的统一管理数据信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维码的利用效率较低,当条形码错误、遭到改写覆盖或者发生损坏便不能正常阅读,或者发生乱码的现象,相对二维码技术,一维码没有重新智能获取或记忆搜索等功能。一维码技术是依赖于数据库而存在的,利用一维码技术工作必须要同时保证几个条件,就是具有数据库和网络。所以,在没有网络的前提下,一维码的数据形式是无法正常工作的。所以,在当前信息资源瞬息万变且丰富多样的信息时代,必须要使用二维码技术来传递更多的数据信息,因为二维码技术先进、容量大、读取速度快,二维码是存在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立体二维的存储模式,可以直观而快速的表达校园信息化数据,包括汉字文件、大容量图形等。

2 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块及系统的分类汇总

2.1 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块分类

1)“在线学习”模块:通过网络平台公布课程预习公告、作业要求、考试范围、答疑讨论面。通过在线学习的网络课程进行及时而有效的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方便地了解当前授课动态。

2)“学习作业”模块:为了避免纸质作业的繁多,教师将课程作业公布于网络,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

3)“学习讨论”模块:该模块提供了一个学生与教师的课题讨论空间,让学生自由的提出问题,并不断的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由此加深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4)“资源建设”模块::学生和教师可以再次进行课件及资料的共享,通过资源共享可以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及课后文章的复习工作。另外,教师可以提供较多的FLASH资料文件、科学实验录像以方便学生更加快速透彻的理解课堂资料。

5)“教材科目及参考书目”模块:通过提供较多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方便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及时地查找资料,解决疑惑。

6)考试测试”模块:分为课堂章节测试、课后练习及班级统一测试,通过测试评分让学生及时了解其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加快学习进度。

2.2 校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分类

1)网络传输系统:可以评定学习资源传输的效率、质量和日期。

2)授课系统:针对性地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教学机制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3)交互性操作系统: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化进度进行同步或者异步的交互性操作。

4)支持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线及时答疑解惑,并提供较为丰富的课程学习相关资料。

5)综合评价系统:此系统支持学生对课程、对教师授课进行及时的评价,也支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参与程度、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评分。

3 二维码技术在校园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二维码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应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最终反应在平面的黑白颜色的图形中,用以记录存储实物性质的数据信息。二维码的应用技术类似于代码编制上所采用的逻辑术语的0”和“1”的比特流定义,通过光电扫描输入设备可以较便捷的识别信息数据并实现校园信息的自动处理进程。

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成本低:经济优化,系统较易操作,二维码图形容易辨识,用户可以在网上查找到相关的二维码软件,并快速识读二维码信息资料;

2)编码较简便:使用二维码编码可以利用较多的元素,包括文字信息、图形信息、声音媒介、指纹数据等一系列数字化信息编码。当前的信息化技术使二维码既可以使用条码形式表达校园信息化管理信息,还可以使用中英文等其它语言文字形式表达数据信息;

3)存储容量大:当前二维码可以最低容纳1850个大写字母字节或者是2710个数字字节以及或500多个汉字字节大小的格式,相比一维码的存储空间二维码发生了质的突破;

4)形态可调控:目前的二维码条码符号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以按比例改变,不影响其所存储的数据信息;

4 二维码在校园信息化中的应用

1)校园门禁系统:通过使用二维码凭证取代传统加印相片纸质的出入证,在二维码凭证中添加学生及家长的基本信息,在必要时扫描该二维码即可快速地读取数据。既缓解了校园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又加强了校内的安全系数,缓解了校园内外的交通压力。

2)健全考勤系统:将二维码的图片处理、数据存储功能融入到校园考勤系统中,可以实现无人工的准确考勤系统。方便教师统计学生的上课情况、选修课的出勤情况,进而节省教师时间,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效率。

3)普及二维码准考证:通过使用二维码,录入学生的基本信息,在准考证上加印其二维码图片,让学生进入考场时刷读二维码准考证,这样就可以避免替考等情况的发生,也方便教师对缺考、在考学生的统计。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考试中,可以进一步提高考试管理工作,加强学科考试的严谨程度,避免学生因为丢卡、补卡等带来的不必要的困扰。

4)有效宣传校园活动:二维码可以节省校园的海报费用,通过二维码可以存储校园各社团活动及大型讲座,让学生最快速度的了解活动内容及基本信息,方便学校内部的信息交流。

5 结束语

随着3G和Wifi网络的不断普及,二维码数据已然成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数据传递方式。另外,手机二维码使用相对较为简便,只要手机里安装了相应的二维码扫描程序,大部分学生都可以使用手机的拍照功能随时随地的扫描二维码条码并获取其相关信息。使用手机二维码可以扫描报刊杂志、多媒体广告以及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信息,还可以用手机轻松下载相关二维码信息资料,避免了手动输入网址或者搜索寻找信息的麻烦。二维码技术应用最大的优点就是小面积的存储量表述大量的数据信息。所以,二维码技术必将在校园信息化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条形码技术论文篇13

商品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所组成的用于表示商店自动销售管理系统的信息标记或者对商品分类编码进行表示的标记,《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其中条为深色、空为纳色,用于条形码识读设备的扫描识读,其对应字符由一组阿拉伯数字组成,供人们直接识读或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使用,这一组条、空和相应的字符所表示的信息是相同的,条形码技术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它是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技术。使用条形码扫描是今后市场流通的大趋势。为了使商品能够在全世界自由、广泛地流通,企业无论是设计制作,申请注册还是使用商品条形码,都必须遵循商品条形码管理的有关规定。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相关精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