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建议实用13篇

防震减灾建议
防震减灾建议篇1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依靠科技,依靠法律,依靠群众,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职能,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年,基本形成专群结合、上下结合、宏观微观结合资源共享的震情综合观测系统,初步建成省、市一体化的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健全。基本建立起以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各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地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对防震减灾贡献率显著提高。

全市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能够抗御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建成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救助保障体系,具备应对大震巨灾能力;地震科技及创新能力居全省先进水平。

三、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做好地震形势的分析研判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震情跟踪实施方案,完善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震情监测和跟踪体系,切实做好震情跟踪和震情形势研判工作。坚持长中短临预测预报相结合,强化对地震群测群防观测资料的应用,完善地震预测信息会商机制,努力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完善地震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社会组织、公民的地震预测行为。

(二)加强和规范地震台网建设。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市、县两级地震台网建设。完善现有地震监测台网的基础上,增加地震监测台项密度,提升专业监测水平,构建立体地震监测体系。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对于各类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监测环境的行为,公安、地震等部门要依法查处。

(三)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各级财政、地震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加强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三网一员”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切实做到人员、职责、经费、培训“四落实”各级地震部门要重视民间地震预测信息的综合利用,畅通专家与公众的沟通联系渠道,广纳各方信息,建立合作开发的地震预测机制,增强地震信息透明度,提高公众对地震预报水平的认识。

四、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能力

(一)积极推进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按时完成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和震害预测工作,将项目成果向社会全方位公开。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要严把安全关,对国土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要依据地震活断层探测结果,充分考虑潜在地震风险,予以合理避让。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处于地震活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建筑,要抓紧组织搬迁、避让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积极推进城市地震小区划工作和各县(市)区地震活断层探测工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提供基础技术依据。

(二)开展抗震性能排查和抗震加固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组织开展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工程,特别是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能源、交通、铁路、水务、广电、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源工程等进行抗震性能鉴定,落实拆除、加固改造等防范措施,全面消除地震致灾隐患。

(三)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依法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各个环节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管。新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地震主管部门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相关行业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努力实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全面覆盖,做到应评尽评,不留死角。公路、铁路、空港、桥梁、水库、电力、通信、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满足国家规范标准。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照高于当地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四)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各级地震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要结合地震行政审批服务、地震行政执法和防震减灾专项检查等工作,积极推进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把防御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特别是要强化对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实行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质量终身负责制。

(五)全面加强地震安全建设。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体系。社区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力量,提高社会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要大力推进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建立由居民组成的条块管理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地震宏观观测、地震灾情速报、地震科普宣传、地震应急救援网络,推动防震减灾社会化进程。各级政府要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教育、地震等部门要主动配合,确保新建和改建校舍能够科学合理地避让地震危险地段、依法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施工。进一步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各县(市)区政府及建设、地震等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建筑工匠培训,普及建筑抗震知识,推广抗震技术,建立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各县(市)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与农村危旧住房改造结合起来,通过政府补助、落实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群众在建房时采取科学的抗震措施。

五、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一)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县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2015年前,各县市区要建成具备应急基础数据库、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应急快速响应、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管理等功能齐全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纳入省、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地震应急信息共享。健全市级地震现场指挥部的应急装备,建立省、市地震现场联动机制,实现地震现场工作资源共享,提高地震现场指挥决策能力。各级政府及电力、交通、铁路、水务、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灾情速报网络建设,及时汇总和报送地震灾情信息。完善军地、部门、区域之间的地震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协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地震灾害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健全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中坚、行业救援队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体系,完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定位和职责。健全以市消防支队为主,吸取地震、医疗、工程技术专家参加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提升全面救援能力。各县(市)区要依托当地公安消防等专业队伍,建立和完善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推动各级卫生、公安、消防、交通、铁路、人防、通信、广电、电力、水务、矿山、化工、市政、山林等行业抗震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地震救援救助和抢险能力。进一步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争取到年,全市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覆盖到所有社区(村)及各类特殊行业单位。

(三)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检查和应急演练。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地震应急预案建设要向学校、医院、社区、企业等单位延伸。要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健全预案的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不断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发改、民政、安监、应急办和地震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地震应急检查制度,加强对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督促检查。全市中小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演练。

(四)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救助保障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和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应急避险通道,配置紧急救生避险设备。建立健全抗震救灾资金准备和快速拨付机制,加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现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完善救灾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的运力征集、调用机制,增强应对大震巨灾的运输投送能力。各县(市)区要在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通地震应急信息“绿色通道”维护公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通信、广电、电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震后快速恢复通信、广播电视和电力供应。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和地震、公安、民政、卫生、交通等救灾部门要配备能够应对公共通信、电力供应中断的应急通讯和应急供电设备。切实加强伤员救治、灾民安置、救助救济的准备工作,力争震后24小时内使灾民得到基本救助安置,3日内地震灾区社会秩序基本恢复。

六、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一)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各级政府及宣传、教育、科技、地震等部门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推进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纳入学校课本教育,坚持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推进地震安全社区、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设,充分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等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公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防灾能力。

(二)加强部门合作,推动公众参与。地震、宣传、科技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大众媒体,持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家庭,实现全面覆盖和家喻户晓,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防灾意识。要加强部门合作,创作一批公众喜闻乐见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作品,完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资源库,提高宣传教育效果。

(三)做好信息和舆论引导。各级政府及新闻、地震等部门要完善地震信息制度,加强信息、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重大地震灾害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提高主要新闻单位地震突发新闻报道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地震谣言应对机制,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

七、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防震减灾责任。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研究建立符合实际的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指标体系和便于操作、评价的考核体系,把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措施作为改善民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中心工作同步部署、一同检查,充分发挥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防震减灾目标管理责任制,依法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建立健全军地相互协调支持、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

(二)认真实施防震减灾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编制和实施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好省、市、县三级防震减灾规划的衔接,统筹配置资源,加强基础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防震减灾建议篇2

2、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各街道充分利用《防震减灾法》颁布纪念日、科技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周等时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进社区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震安全意识,普及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为我区防震减灾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白水湖街道办事处、甘棠街道办事处、湓浦街道办事处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群众防震避险意识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受到本次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3、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地震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一是依法建立了地震应急预案机制。各街道都制定完善了街道地震应急预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街道地震应急预案机制。二是逐步加强地震应急避险场所和地震应急避险通道建设。在区防震减灾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各街道均建立了地震应急避险场所和地震应急避险通道。白水湖街道庐峰花园社区积极创建部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工作,受到省、市防震减灾部门尤其是国家地震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和鼓励赞扬。三是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取得了良好效果。各街道社区结合实际,组织居民群众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群众防震避险和地震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全面做好应急准备,积极应对地震突发事件,不断增强地震应急避险处置能力。各街道按照上级加强防震减灾工作要求,认真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减灾工作理念,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融入推进街道各项工作之中。

二、存在的问题

街道在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某些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街道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认识不高,干部业务不熟,特别是分管领导管理、检查、督促不到位;二是有的街道(社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广泛,防震减灾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有的街道(社区)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广度和力度不够,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形式比较单一,开展活动流于形式等。

三、几点建议

根据各街道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各街道办事处在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防震减灾建议篇3

二、目标任务

我县地处西海固地震带北端,辖区处在8烈度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的防震减灾工作,要立足于抗大震,防大灾,把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宗旨,努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防震减灾的能力,不断开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新局面。

(一)防震减灾纳入议事日程。各乡镇要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领导,靠实责任。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履行好部门承担的防震减灾工作职责。

(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以逐年递增的方式,列入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确保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员装备和培训及群测群防、应急准备、宣传教育等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认真执行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以上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听取关于震情形势汇报和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实施地震观测网络建设,完善宏观观测点管理,健全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地震宏观测报网的“三网一员”体系,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建立制度,加强管理,保证工作扎实开展。

(五)落实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形成责任明确、程序规范、监管有力的抗震设防管理机制,促使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标准。

(六)鉴定加固公共建筑设施。对2012年以前建设的城乡中小学校舍、医院、道路桥梁、生命线工程、水库及水利设施等重点建(构)筑物进行抗震性能排查。达不到抗震要求的,要分期实行抗震鉴定加固。

(七)建立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明确各级指挥人员的应急程序,熟知各种情况下的有效处置方式,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同时建立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

(八)修订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各乡镇、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对本乡镇、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适时修订,落实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和应急流程。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抓好地震应急基础装备建设。

(九)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功能齐全、标志明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逐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因地制宜制定应急避难疏散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向社会公开,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做到有居民疏散安置方案和伤员救护、疫情防治方案,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方案,有短缺应急物资调拨和紧急配送渠道,有基本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

(十一)推进地震应急队伍建设。组建地震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发展壮大乡镇、街道、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组织。吸纳社会资金,拓展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投入渠道,强化装备保障。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积极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专业救援能力。

(十二)实施防震减灾素质工程。将防震减灾纳入全民素质教育之中,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对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自救互救的技能。

(十三)完善地震信息制度。提高新闻单位对地震事件突发新闻报道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应对地震谣言,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有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工作要求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目前,我县辖区处在西海固地震断裂带之中,地震形式十分严峻。为此,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建议篇4

距汶川大地震发生1小时22分,总参谋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人员前往震中了解情况。此后,人民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1万余人参与抗震救灾,涉及20余个兵种。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有关工作人员在5月12日14时50分已经奔赴灾区。与此同时,受地震影响的其他省市区也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

所有这些行动正与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一一对应。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应当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在防震减灾法出台的10年间,我国没有发生较大的地震,所以,有很多制度是否有效并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防震减灾法起草小组成员莫纪宏对记者说,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系列救援工作证明,这部法律所确立的灾害应急制度对抗震救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作用。

莫纪宏告诉记者,突发事件应对法实际上来源于防震减灾法,一些应急预案也是根据防震减灾法制定的。与之相配套,还有《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4个行政法规和一系列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

“因此,在汶川地震时,发挥最大作用的恐怕还是防震减灾法及其4个附属法规。”莫纪宏说。

防震减灾法修订意外延期

6月24―26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立法计划,原定列入本次常委会审议的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并未如期提起审议。

据悉,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国务院法制办正在研究修改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的建议稿5月11日上报国务院,准备马上讨论,并按计划在6月份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就在第二天,汶川大地震发生了。

“我们需要根据汶川大地震的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再修订防震减灾法。”在不久前,由《中国应急管理》杂志社和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组织的“抗震救灾中的公共应急法制”研讨会上,国务院法制办农林司司长王振江如是说。

为了更好地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审议好防震救灾法修订草案,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闭幕后,特地安排了题为《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专题讲座。

“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是对我国公共应急法制的一次严峻考验。许多应急专家、法律学者认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很有成效,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防震减灾法在实施10年之后,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莫纪宏曾多次参与这些法律、法规的起草。他坦言防震减灾法的一些条文内容比较空泛,针对性不强。例如,关于恢复重建的内容,防震减灾法只有两条,一个是关于重建规划,一个是关于地震遗址。这显然是不完善的。

2008年7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官方网站刊登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马德秀的文章。她认为,当前我国防震减灾能力仍存在不少有待完善的问题: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基础依然薄弱,地震观测所获得的信息量远未满足需求;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基本不设防,不少重大工程地震灾难潜在风险较高,公众防震减灾素质不高,重大地震往往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震减灾投入总体不足,缺乏对非政府组织及个人等社会资金的有效引导,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投入管道单一的问题等。今年即将进入审议的防震减灾法的修订,大有可为。

好的经验应在修法中体现

中国各级政府及时有效的救援行动,得到了海内外华人以及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

5月1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表示,中国政府对四川等地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开展了迅速、有效的救灾工作。

“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尽可能地减少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与财产损失,也为修订防震减灾法提供了许多鲜活的素材。”莫纪宏说。

5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听取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抢险及救灾工作情况的汇报后指出,要研究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抗震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法律保障。

“防震减灾法的修订计划是在汶川地震之前提出来的,这是完善我国防震减灾制度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因为有了大地震才临时想起来要修订这部法律。”莫纪宏对记者说,在防震减灾法出台10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该法列入拟修订的法律范围之内,反映了我国立法工作尊重科学、尊重实践的特点。

莫纪宏认为,修订法律时要注意吸收这次抗震中一些好的做法,将其上升为法律。比如,从此次汶川大地震应急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依靠人民和武警部队的力量进行的,防震减灾法应更加明确人民和武警部队在地震应急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因地震造成重灾区的政府部门组成人员残缺不全的,应当规定一个临时的处置原则,或者规定由上级政府临时直接行使相关职权,或者规定特别程序保证地震灾区国家政权机构能够有效地开展抗震救灾的活动;对于像全国哀悼日这样的制度,应当在修改法律时加以明确,对这种决定哀悼日的行为赋予正式的法律效力等。

防震减灾的科学与民主

一些专家认为,防震减灾法的修订,极有可能成为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第一个与应急相关的法律案。

马德秀建议,在防震减灾法修订中对于抗震减灾规划部分,应该明确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建设新思路。可以规定,城市应编制比较成熟的城市信息系统,以提供城市建筑分布和类型、城市交通和通讯、公共配套设施等对地震灾害防御决策及震后救援起关键作用的信息。

她希望防震减灾规划的制订程序更加民主,对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事项,应充分尊重民众意见,比如规划报送审批前,向社会公示并召开听证会。

“程序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对于灾后规划的科学和民主十分重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万华同样强调灾后规划中程序的作用。她认为,灾后重建,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因为原来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了。恢复重建,不仅仅由政府来主导,还必须有一个机制让各种利益和声音都提出来,在决策中真正考虑这些利益和声音。莫纪宏也认为,救灾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我国已经进入法治化社会,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已经基本法治化,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各方面利益的平衡问题。例如,参与救灾单位的救助义务问题,参与救灾人员受伤后应当受到的补偿问题,受灾群众安置中的利益平衡问题,政府救助资金的合理分配问题等,需要用法律来加以规定。

对于防震减灾法的修订,莫纪宏建议,要重点考虑以下方面:有关建筑物、构筑物等建筑设施,不按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建设的,要进一步明确规定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震后丧失基本生产和生活能力的受灾群众,应规定法律上的救济标准;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也应结合防震减灾工作特点予以细化。

防震减灾建议篇5

二、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按照__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5月6日__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布置全市20__年“5.12”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提出了开展以“科学认识地震,理性应对灾害”为主题的__市防震减灾5.12宣传周活动方案,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在宣传周期间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国务院、省、__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各自办公区域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市民防震减灾意识。二是市政府在5月10日组织召开了全市20__年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副市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江敦杰安排部署了20__年工作任务,传达学习了四川省、__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同时对“5.12”宣传周活动工作进行了安排。市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毛君甫结合当前自然灾害频发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强调,要求:一是要有意识。要有预防各种灾害的意识;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准备和储备;三是要有责任。要认清防灾减灾形势,加强责任心,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常务副市长林波、副市长谭伟分别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讲话,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并就地质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形势,要求在我市连山、松林镇安排应急演练。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市府办、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人武部、民航飞行学院__分院等,约6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三是在5月12日这天市防震减灾局与金轮防震减灾办一起深入到金轮镇社区、机关、企业宣讲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对地震应急预案制订、自救互救、农村居民抗震设防等地震应急救援和震害防御方面知识进行了宣传指导。四是我市各单位、乡镇在5月12日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雒城镇三北社区组织开展了有20多名防震减灾应急队队员参加的防灾减灾安全知识讲座;雒城二小举办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览,并把社区居民请进校园参观、学习;高坪镇防震减灾办、国土办组织人员到镇街头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金轮镇政府在宣传周期间派专人到社区、机关、企业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镇机关、居委会、企业配合挂出宣传标语积极响应;市邮政局在房湖公园雒城门举办了“抗震救灾集邮展览”及“5.12”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市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等单位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部分乡镇还利用宣传车在宣传周期间进行不间断地播放各种防震减灾音像制品;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号召师生及学生家长参加了全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通过参与模拟地震应急逃生游戏,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及家长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逃生能力,更新校内防震减灾科普展板50余块,举行了15次防震安全知识讲座,制作了防震知识展板、橱窗50余个,召开了84次防震安全主题班会。

整个宣传周期间,全市各部门、各乡镇、学校、社区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强化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市民的防灾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得到了大力普及,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

高监测预警能力一是在我市18个乡镇、183个行政村根据地理情况和人口分布,在去年的基础上将 2492个社纳入宏观观测点,切实做好宏观前兆观测工作,在乡镇建立起镇、村“宏观信息、灾情速报、地震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助理员”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库,形成群测群防体系,达到全市群测群防全覆盖。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地震宏观观测员管理办法,对宏观员开展“信息、灾情”速报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上半年开展了2期宏观现象分析、研讨会活动。三是合理布局,加快地震监测台网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向__市局和省地震局争取政策,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实现地震应急、前兆、灾情、办公等信息的共享和展示的素质教育服务站建设,平时,为我市提供获得防震减灾科普常识和了解及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平台;震时,成为防震减灾工作辅助业务系统,为地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紧急救援、灾民安置、恢复重建等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目前省局基本将我市确定为全省10个项目中的一个,并将我市的机房建设作为全省的样板来建,预计项目总投资20万元。

三、强化抗震设防管理,努力提高震害防御能力

一是认真执行《__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抗震设防管理程序,1—6月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按要求审查备案4件;4月14日我局开展了20__年重点调研课题讨论活动会,就“如何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抗震设防监管,提高民居抗震设防”进行了深入研讨;5月开展了城乡建筑物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农村防震保安等相关培训,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了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监督检查。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示范乡镇创建申报工作,印发了《__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乡(镇)申报认定工作(试行)办法》(广震发〔20__〕3号),与市民政局、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科学技术协会印发了《__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申报认定及管理办法》(广震发〔20__〕4号),并在努力争取创建一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和一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

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努力推进地震应急工作

防震减灾建议篇6

(一)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四次全委会精神。1月11日召开今年第1次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传达学习市委二届十四次会议精神。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了学习会,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参加了学习。会议通读《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传达了市委二届十四次会议精神,围绕《建议》精神和市防震减灾局工作,中心组成员、副局长陈勇结合学习做了中心发言。

(二)贯彻落实全市组织工作会议。1月14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专题学习1月13日市委召开的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通读了《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和《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表彰年度全市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等文件,重点学习传达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华军在会上的讲话。局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共15人参加了学习会。

(三)学习贯彻全市宣传部长会议。2月18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机关学习会,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专题学习了1月27日市委召开的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重点传达学习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旭在全市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局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共12人参加了学习会。

(四)学习贯彻市政府一号文件。2月18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学习会。学习会认真学习、解读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雅府发〔2011〕1号)文件,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从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和机关队伍建设几方面,就《意见》的贯彻落实联系实际展开了讨论,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和今年工作思路。

(五)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3月7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会上作动员讲话,并全文领学孟加同志《试论思想解放与开放——学习党的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之思考》一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文领学了省委书记今年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所作的“1·21”重要讲话。

(六)学习贯彻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7月12日,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机关支部和机关学习会一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都参加学习,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了此次会议。会上,同志领读《讲话》,帮助大家理解掌握讲话主要结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和认识,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勇、两位同志分别作中心发言,谈他们的学习体会,给大家进行学习辅导,与会人员围绕讲话开展讨论,谈体会、讲认识,把学习推向深入,最后,同志就下一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

(七)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9月21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学习传达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主持。会上,同志详细解读了孟加书记的重要讲话,传达了市长陈越良同志提出的三方面要求。

(八)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10月17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以报告为重点,以宣传提纲为引领”,系统地学习了《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中共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精神传达提纲》(雅宣发〔2011〕14号),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主持。会上,同志详细解读了市委办《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雅委办〔2011〕35号)文件精神。

(九)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11月11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精神及相关重要文件,会议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主持。会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文领学了《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市委宣传部《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雅宣发〔2011〕17号)及市直机关工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雅直委〔2011〕37号)等重要文件。

二、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情况

我局党组以贯彻中央省市重大部署、重要会议及讲话精神的落实为主线,切实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武装。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突破制约跨越发展的思想瓶颈和制度障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制定了我局《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思想解放不够、开放程度不高、发展特色不鲜明、服务意识不强四个问题,着力从制度保障、服务型机关建设、基础建设保障、重点工作开展等方面,确保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落实到大整改、大转变的实际行动上,从思想和制度上突破制约跨越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每位班子成员主动开展自我剖析,查找自身和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

二是紧紧抓住五中、六中全会、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讲话以及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党风党纪学习以及中心学习组学习活动,全年共开展中心组(扩大)学习会9次,其他形式的学习会14次,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勇、、正县级干部韩世康分别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作中心发言。

三是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加强对党的群众路线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班子成员带头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计于民,请教于民,服务于民。3位党员领导干部、1位班子成员深入了基层,撰写调研文章4篇。

四是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为契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并印发《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落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党组书记对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其他党组成员、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实行“一岗双责”,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抓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推动责任制落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全年我局班子和个人无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发生,确保了清正廉洁。

三、完成工作任务情况

(一)以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为龙头,切实做好项目工作。

一是完成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下互动,反复修改完善,6月30日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市政府办公室雅办发〔2011〕66号印发实施。《规划》围绕“到2015年全市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的总体目标,围绕增强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救灾恢复”四个能力,提出12项具体任务和5条保障措施,并拟定了9项、投资1.66亿元的主要项目。全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及项目,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防震减灾拟投入6.5亿元。

二是灾后重建项目顺利推进。①“市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填图”项目全面完成。该项目总投资80万元,从年5月开始,今年4月通过评审专家组评审和市发改委等组成的验收组的验收,9月底提交了最终成果。②总投资180万元的“市地震台网中心搬迁建设项目”正进行第三轮招投标。③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做好“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项目”和“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健全了以“三网三员”为基础的灾情速报网络,为11所示范学校、4个示范社区、4个重灾县素质教育服务站配备了一批宣传教育设施。

防震减灾建议篇7

一、案例

我们以2008年日本岩手•宫城内陆地震和中国汶川地震为例看一下灾害受损情况。

1.日本岩手•宫城内陆地震介绍

东京时间2008年6月14日上午8时43分,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最大震度达6强(日本标准)的内陆直下型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岩手县内陆南部,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其中,岩手县奥州市和宫城县栗原市的震度达到6级强。余震发生420多次,摇摆强度与阪神大地震相当,是日本观测史上地震加速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共造成2.9万多户停电,3800户断水,75所学校设施受损,13人死亡,10人失踪。

2.中国汶川地震介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此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遇难人数和失踪人数总共已超过8万人,不可计价和间接损失不计其数,文物损失、档案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未入统计,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占总损失的七成,地质灾害发生1.2万多处,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其中以川陕甘三省震情最为严重。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因此破坏性巨大。

这两次地震都使得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及生命线遭到破坏,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尽管日本岩手、宫城内陆地震是直下型的,震级比中国小,但我国所遭受的损失是惨重的,究其原因固然有我们反思的地方。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已经做出了明显的成绩,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我国的救援工作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的肯定,但是目前我国的防震减灾体制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中国在防震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有《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等,目前,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大部分省市级应急预案的编制已基本完成。日本的灾害对策法律共53部,按照内容和性质分为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紧急对应相关法、灾后重建和复兴法以及灾害管理组织法五大类。因此,与日本相比,中国的条例多,法律少,灾害管理组织和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健全。

2.保险机制

(1)缺乏保险机制。我国基本上没有地震险,并且在其它大部分可能涉及的险种中,地震险也被排除在外。比如,在房屋险、财产险中,保险公司不赔偿由于地震带来的这两种财产的损失。只有寿险、个人意外伤害险可能对地震造成的损失进行赔付,但也要看保险公司的合同规定。我国的灾害损失远大于一些发达国家,但是在巨灾保险赔付数额及风险转移上还远不及发达国家。

(2)缺乏国家的支持。我国巨灾保险业务的经营模式是商业化模式,保险业总体规模较小,缺乏精确的巨灾风险评估技术,巨灾承保能力有限。由于以上特点决定了巨灾保险不是保险公司所能承担的,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与协调。

3.应急物资

(1)数量不足。地震发生后,一方面,由于灾区受灾可能非常严重,致使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可能遭到严重破坏,此时灾区需要大量救援与生活物资等。另一方面,由于震前国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中央储备库中物资数量不足。因此,需要同时从全国各地调运物资,运输路程远,时间长,应急物资数量不足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2)种类不足。目前,我国储备的应急物资主要是食品,其中水的供应仍然比较缺乏,医疗、防疫、救生器械也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救援的需要。并且由于灾后交通不便,有些手术需在野外进行,与之配套的野战手术车也严重紧缺。其它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妇婴用品,衣物等也存在着不足。

总体来说,目前,国家储备物资调配仍然捉襟见肘,国家物资储备库也并未充分展现其战略意义,国家物资储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仍然欠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物资储备的体系和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4.震前预报

目前,中国内地尚未建立规模性的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预警系统,仅在少数重大工程中建立了小规模的地震报警系统或地震人工紧急处置系统。其中,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建成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系统。此后,秦山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也相继建成了类似的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系统。2007年,冀宁输气管线也建立了地震监测与报警系统。而日本拥有全球首个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与日本相比我国还相差很远。

5.应急指挥系统

目前,我国的应急指挥系统多分布于相应的行政系统,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要由地震系统建立,水灾应急指挥中心主要由水利系统建立,这些并非属于政府的综合性应急指挥系统。所以,如何发挥各应急指挥中心的作用,使其成为综合性救灾指挥系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作为应急指挥中的情报体系,更应该统一化和标准化,使灾害发生时,各部门的灾害情报都能汇总到应急指挥中心,有效地进行救灾抢险的指挥和调度。

6.教育体制

日本为了增强国民的防灾意识,把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训练日,建立了相关的培训制度和协作体制。地方政府免费提供防灾手册,学校开设防灾必修课,企业和家庭平时备有必要的救灾食品和手电筒等物品,防灾知识做到全民皆知。而我国只是初步建立了防震减灾管理体系,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减灾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国学校减灾应急预案等,缺乏具体、统一、标准的明文规定。相对于日本来说,中国的防震减灾教育还不够健全,没有普及。

7.避难场所

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将大部分土地用来做楼盘开发,很少考虑公益性的设施,在居民点和附近设立的一些小公园和小广场,也只是用做休闲的,没有考虑特定时期避难空间对于居民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了在地震来临时没有避难场所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幼儿园、各学校体育场、各类主题公园、大小广场、绿地等,虽有避难通道,但没有标示出避难场所的名称、面积、容纳的人员数、交通通达方向、收容居民的地理范围。因此,地震来临时会造成很大的盲目性。

三、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在防震减灾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

1.制定防震减灾规划、计划

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地质状况,按地震易发性分门别类地制定防震减灾规划、计划。国务院防震减灾会议负责编制实施防震减灾基本计划:发生警戒宣告时关于国家防震减灾的基本方针,防震减灾强化、应急计划,综合防灾训练;指定行政、公共机关,防灾会议,特定的民间组织负责编制实施防震减灾强化计划:防震减灾应急对策,灾害发生时能够紧急利用的设施,大型防震减灾训练等;市街村的防灾会议负责编制实施:防震减灾应急计划,防震减灾应急对策,大型防震减灾训练。

发现异常现象时,应按下面顺序以各种计划为基础实施防震减灾应急对策:连续观测,气象局发现异常现象,观测信息,气象局向中央汇报地震预知情况,宣告警戒,实施防震减灾应急对策。要高度重视常态下防震减灾管理体制的建设,强化灾害应急机制的建设。

2.完善物资储备体制

借鉴日本的经验,按最小单位街村确定避难场所、储备救灾物资。救灾物资的储备也可以利用街村内的商店、药店等。物资的储备要由专人负责,既要保证一定的库存又要及时更新避免浪费。开展必要的防震演习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国民的防震减灾素质,在全国普及防震减灾教育。

3.完善法律体系

要建立建筑基本法,依法解决建筑中的各种问题。要严格审查建筑物的设计标准,严格执行抗震标准,施工现场要严格检查,提高各种建筑物的抗震性。对于一些老旧的建筑应加以翻新、加固、甚至进行重建。要建立灾害保险法,落实巨灾保险机制,使人民群众的财产通过投资的形式依法得到保障。建立灾害管理组织法,依法实行灾害救助工作。

4.应大力投资研究、建设紧急地震速报系统

健全预警网络及社会预警体系,将预防与应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预警在预防与应急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转变,开创政府应急信息化建设,尽快提升我国的地震测报速报水平。

5.规划应急避难疏散路线和场所

在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商场、图书馆、学校、车站等应设置宽敞的安全出口并标明疏散标志,避免混乱、拥挤、堵塞等事件。在选择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时,面积要开阔,高大建筑、电线,地下管线要少。避难场所可以利用现有的公共设施如广场、绿地、公园、体育场等,且尽量使其均匀分布,以利于群众迅速到达。

四、结语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因此要充分做好应对各种灾害的准备。虽然我国在防震减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防震减灾体制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体制。只要不断地吸取各国防震减灾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防震减灾体制才能建设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岩手•城内陆地震[EB/OL].

[2]赵亚辉.中国坚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EB/OL].

[3]杨华.日本防震减灾经验借鉴[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4):19-26.

[4]杨东.日本的灾害对策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州学刊,2008,(5):95-97.

[5]谢世清.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缺位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参考,2008,(60):18.

[6]刘宗熹,章竟.由汶川地震看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1(30):52-55.

[7]我国将建地震预警示范系统 预计下半年启动[EB/OL].

[8]滕五晓.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3):323-328.

防震减灾建议篇8

在中国地震局下发的《2012年度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考核结果情况的通报》中,县地震局荣获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也是我市唯一一家荣获此荣誉的县级地震局。

2013年4月24日下午县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在县行政中心314会议室召开。会议第一阶段,县地震局局长刘延乐传达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报告2012年度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情况,通报震情形势。县委常委苏长晓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第二阶段组织地震应急桌面演练、培训。各镇分管领导、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共60人参加了会议。

年内镇江市地震局和灌南县地震局先后来我县考察交流,互相就各项工作的经验心得进行了交流沟通,促进了我县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提高。

二、改善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为加强软环境服务水平,制作了政务公开栏,利用县地震局网站宣传,县防震减灾工作动态及时进行更新公开,在工作中坚决执行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切实推动软环境建设,提升机关服务质量。坚持在每次工作会议中,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制度、规定,并进行日常考核。

三,加强台站工作,提高测报能力

加强台站建设,重视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投入,加强巡检,改善地震监测和观测环境,确保测震、强震等台网运行正常。

严格坚持地震台和测报点24小时值班制度。如遇地震事件或前兆异常,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上报结果。对可能影响到我县的地震,及时震情通报,报告省、市地震局和县政府,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依据。半年内一系列地震均及时处理分析,发现的异常也及时进行了上报反映。2-3月间我市范围内连续发生小规模地震,县地震台及时进行了跟踪分析,并将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了上报。

5月10日,县地震局接报社记者朱代桂电话,反映水井水温异常。我们接报后,了解只有一家水井水温异常,首先怀疑水泵漏电所致。我们让刘永远取出水泵,第二天水温正常,证实了我们的判断。我们及时反馈村民,解除人们的疑惑,排除地震异常,保持了民心稳定。

5月15日,县地震局有关专家到厉庄高中安装土地电仪器,增加地电观测手段。根据今年市政府防震工作目标要求,经与教育局及有关单位沟通,我们选定厉庄高中建设土地电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勘察选址、组织施工,地电项目目前已投入使用,厉庄高中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定时观测。

坚持按时巡检制度,定期对地震台设备进行巡检维护,发现异常故障及时进行了维修。

3月12日,省2012年度强震动观测资料评比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强震台荣获强震动观测运行维护奖第一名。

四、严格规范工程审批流程,强化抗震设防管理

高度重视抗震设防审批管理工作。按照《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审批把关,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作为发改委立项预审及规划许可证必备条件双重把关,实行窗口审批,截止6月10日审批85件工程项目,对需要进行地震安评的工程项目严格把关,保障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积极参与中小学校舍防震安全工程建设。按照职责分工,与教育部门沟通,对校舍开展场地断层探测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努力把校舍建成最安全的地方、把学校建成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五、提高应急演练能力,强化应急救援能力

5月19日,为保证县地震应急救援通讯及广大无线电爱好者信息交流与畅通的需要,县地震应急通讯分队前往大吴山架设中继台。县地震局出面协调,得到大吴山风景区的大力支持,应急通讯分队人员准备了太阳能发电板和风力发电机及蓄电池前往山上设台,顺利完成中继台建设。

5月12日“防灾减灾日”,我们与县教育局共同组织了全县教育系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全县70所中小学全部开展了演练活动。县地震局前往部分学校进行了督查。

5月10日,县应急办牵头,县地震局、县教育局、县人防办组成联合检查组到华杰双语学校、青口小学,对学校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情况进行了督查。市民防局相关领导到现场进行指导。从督查情况看,两所学校都能按要求分紧急避震和地震应急疏散两个环节开展演练活动,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可以看出学校平时经常组织开展演练活动,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提高全县学校安全管理水平,2013年5月3日下午,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防震减灾知识培训暨校园安全工作会议。县各中小学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长、安全办主任、中心幼儿园园长参加了会议。

5月21日下午,县地震局、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与青口镇联手举办大盘社区应急培训暨演练活动。集中培训阶段由县地震局局长刘延乐进行了应急知识培训。应急综合演练阶段。共安排3个科目,第一遍警报声后,与会人员开始避震演练。第二遍警报声后,开始紧急疏散演练,与会人员有序疏散到紧急避难场所。最后由县红十字会进行了应急救护现场演练,演练了心肺复苏、创伤包扎、止血。社区居民参加了全部活动。

六、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

我们紧紧抓住512汶川地震纪念日、全县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推动地震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

县地震局为了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别出心裁的订制了一批围裙、玩具等带有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标语的礼品。在宣传现场进行发放,提高宣传效果。

为增强广大师生们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拓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深度和广度,5月31日下午,县地震局应邀为沙河镇三中600多名师生,送去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地震科普宣传教育课。县地震局副局长李家宝为师生们详细讲解了地震的成因、学校地震应急演练程序,教室内应急避震、震后疏散逃生和操场有序集合等方面的内容。

5月20日上午,县在海头高级中学举办了第二十五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县科协、地震局、人防办等单位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参与启动仪式的领导和学生观看了展板,对县地震局精心准备的展板进行了学习和观摩。

为提高农村群众防震意识,县地震局与常青歌舞剧团共同编排了一台节目,有快板、小品、有奖问答等节目,在城乡巡回演出,宣传普及防震知识。先后前往金山镇、黑林镇和大盘社区等多地进行巡回演出、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群众防震意识。在本次系列宣传活动中,共散发《群测群防知识读本》1000余本、防震避震知识传单7000余份。此外还在宣传咨询活动现场展出了展板十幅。宣传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他们就自己在防灾减灾中的各种疑惑进行了现场咨询,活动现场接受咨询上万人次。

6月9日上午,由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牵头,全县相关单位在县时代广场西口开展了安全生产咨询周启动日宣传活动,县地震局借此有利契机,走上街头开展防震知识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县地震局布置展板两块,发放地震群测群防宣传手册以及各类传单1000多份,发放印有宣传标语的厨房围裙300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防震减灾建议篇9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站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责任重大,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牢记责任意识,把关糸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实事抓紧抓好。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坚持自学信息站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信息员职责,学习《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工作条例》,学习省、市地震局领导讲话、地震知识和防震减灾等相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逐步掌握了地震宏观异常观测速报、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社会宣传的要求和技能;同时利用镇会议期间,开展只是讲座,培训村级信息网络成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更好的推动我镇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认真做好宏观观测点的测报工作

防震减灾建议篇10

以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不断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强化行政管理职能,逐年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全市各县(区)都成立了地震工作机构,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目前,全市地震工作机构健全,职责明确,队伍稳定,为防震减灾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建立了以思茅城区为中心,辐射各县的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前兆监测台网、区域地震监测台网、强震监测台网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共11个地震观测台站,已成为滇西南地区最大的骨干性区域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市及滇西南乃至边境地区地震的监测能力。二是震情跟踪和监测工作不断强化。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认真分析研究地震活动特性和前兆特征,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对翠云5.0级地震、墨江5.0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都作出了较好的中期预测,受到了省地震局的表彰和奖励。三是群测群防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网、地震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三网一员”的作用,全市各乡(镇)均有一名宏观联络员。近期,我市境内发生的3次破坏性地震中,联络员在宏观异常上报、灾情速报、震后救灾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一是严格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依法加大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根据《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十项重大措施”的要求,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学校、医院、供电、通信、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标准。二是积极推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行政中心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四机关办公大楼,是目前全省最大的使用减隔震技术的工程项目;正在建设的“人家”也将全部使用减隔震技术。三是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5.005万户,其中:拆除重建1.83万户,加固改造3.175万户。通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农村民居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四是狠抓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市共排 查鉴定中小学校1123所、8149幢、274.4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072幢、89.3万平方米,已拆除d级危房372幢、10.68万平方米,校舍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五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广泛深入,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开展进校园、进机关、进部队、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多形式、多层次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面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救互救能力。

(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不断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市政府于及时修订完善了《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特别是宁洱“6.3”地震后,各级、各部门认真总结地震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制定、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全市90%以上单位已编制了地震应急专项预案,初步形成了以市、县(区)两级政府预案为核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管理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辐射临沧、版纳、玉溪等州市的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墨江、西盟、澜沧、宁洱4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已建成,景谷、镇沅正在建设,孟连、江城、景东正在积极申报,以市级中心库为核心,各县储备点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网正在形成。三是地震应急队伍初步建立。以公安、消防、武警、部队为骨干,相关部门的专业队伍、民兵、志愿者队伍相配合,以“一专多用、一队多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平战结合”为原则,形成了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应急救援抢险队伍。这些队伍在翠云“1.26”、墨江“1.12”、宁洱“6.3”地震应急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有效。以来,全市共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20.6亿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千方百计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同时,多方筹措资金,调动各方力量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出色地完成了思茅区翠云地震灾区、墨江地震灾区、宁洱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并总结出一套较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地震局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普军警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省地震局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防震减灾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驻普、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地处“思茅—宁洱”和“澜沧—耿马”两个地震带上,具有地震频度高、强度大、成灾重、分布广等特点,是全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和省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高烈度设防区,防震减灾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防震减灾任务更加艰巨。全市正在建设或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既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也往往是抵御地震灾害的薄弱环节,一旦遭遇强震的袭击,不仅危及工程自身安全,而且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次生灾害,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是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薄弱,监测手段单一,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带病工作”;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地震危害风险较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强,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和农村民居建筑基本不设防;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重要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还未真正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各县(区)政府的应急指挥、紧急救援能力和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应对强震的经验和手段欠缺等。各级、各有关部门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地震形势和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要看到市委、政府加快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作为根本宗旨,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三、坚定信心,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定信心,牢固树立防大震、救大灾的思想,把全面实施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10项重大措施作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一起安排、一起落实、一起督促检查,夯实地震监测预报基础,突出震灾防御这个核心和关键,努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抢险救灾能力,把防震减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针对我市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成灾重的特点和复杂而严峻的地震形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加大对监测预报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和预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配合完成“十一五”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省地震局“十二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努力推进我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做到科学规划,优化台网布局,逐步实现地震观测项目多元化、数字化和科学化。各县(区)要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保证每个乡(镇)、每个社区都有一名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并定期或不定期对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在异常现象收集、灾情信息报告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作用。各级地震部门要倍加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地震活动趋势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努力提高地震预测水平;要强化震情跟踪,不断完善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力争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作出具有救灾实效的预测预报;要严格会商制度,对出现的地震前兆和重大异常情况,及时组织分析会商,提出研判意见,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地震趋势要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严防地震传闻发生。

(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地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虽然人力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但只要做好防御工作,完全可以大大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加强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10项重大措施,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一是要打牢防震减灾的社会基础。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普及地震灾害防灾知识的通知》和《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防震演练的通知》精神,各县(区)要定期组织群众性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特别是地震重点危险区,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大中小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各级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市、县(区) 行政院校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大、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水平;各级宣传、地震部门要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继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六进入”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普及率,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要依法加强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项目规划和建设,要充分听取地震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依法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审批部门要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按照高于当地普通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地震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抗震性能检查,特别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要根据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整改;教育、建设、水务、地震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工作。三是要提高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各县(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做好中心城区的减灾规划和防震应急准备,结合城市广场、绿化地、公园等建设,规划和设置必要的紧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防震减灾建议篇11

2.强化行政执法力度。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相关工作的管理。各市(区)地震局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依法做好观测环境保障工作,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依法健全地震应急响应机制,切实把依法行政贯穿于防震减灾管理工作之中。

3.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各市(区)地震局要切实承担好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更加有效地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协助召开各地防震减灾工作联席(扩大)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横向、纵向的工作沟通与联系,分解落实好防震减灾目标任务,共同推进全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提升。

二、着力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4.加强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管理。各市(区)地震局要继续完善和落实地震短临跟踪措施,密切跟踪地震趋势变化,通过参加地震联防会商,主动把握地震趋势动向。市地震监测站、靖江地震台要不断完善地震监测跟踪方案,在强化日常震情跟踪基础上,实行各台站观测异常零报告,及时将观测和研究成果应用于震情跟踪实践。市局科监处要定期组织地震趋势研讨,组织编制趋势研究报告。要充分利用中国地震台网速报软件和移动通讯平台,建立地震震情信息机制,努力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5.加强地震台网管理。相关市(区)地震局要强化地震监测台站的运行和维护,确保全市地震监测台网正常运行,产出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地震观测资料。市地震监测站要加强省地震台网地震信息实时交换系统(EQIM-JS)平台运行管理,完善地震监测中心台网的各项功能,掌握地震观测技术方法和工作规程,及时对地震进行分析处理,提高地震观测质量,建立规范的监测分析技术档案,力争在全省观测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6.加强群测群防管理。继续推进智能化宏观观测网络的建设,采取两级地震局部门联合补助的方法,建立群测群防点网上工作群。组织开展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技术辅导等,进一步发挥宏观联络员作用,及时快速核实宏微观异常,为实施震情跟踪提供可靠依据。

三、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综合防御能力

7.有序推进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根据项目总体方案要求,今年将有序推进“目标区目标断层活动性鉴定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目标区地震活动断层详细探测与精确定位”两个专题的研究,完成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年度工程任务。局相关处室、探测工作涉及到的市(区)要主动介入,进一步加强与项目实施方、监理方的沟通衔接,按时产出科研成果,切实为市区发展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重要工程抗震设防提供服务。

8.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各市(区)地震局要主动加强与发改、住建等部门联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审查内容,力求当年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覆盖面达到100%。要将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向乡镇延伸,认真抓好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监管。市局行政许可处要继续加大抗震设防要求的宣传、监管力度,编印窗口服务告知手册,组织开展服务对象“回头看”活动。切实将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职责化、制度化、社会化、公开化。

9.开展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各市(区)地震局要主动融入安全社区建设中,以社区为单元,组织开展“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地震安全社区”活动,积极主动与民政、民防部门协调,努力将防震减灾工作融入社区防灾体系建设,加强服务指导,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应急避险场所,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指导社区家庭采取防震避震措施,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技能,增强城市社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四、着力夯实应急基础,提高应急联动能力

10.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市局应急救援处要指导和督促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备案管理工作。市(区)地震局要根据《市地震应急预案》,组织修订、印发本地区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组织指挥体系、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

11、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各市(区)要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全方位地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市局应急救援处要会同市教育局相关处室指导、督促全市各中小学校举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要按照《市地震局有感地震24小时应急卡》、《市地震局破坏性地震24小时应急序列表(试行)》规定,组织开展地震系统内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地震应急对策方案,提高应对地震的处置能力。

12.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各市(区)地震局要按照《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特别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体系建设、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应急疏散方案制定、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储备等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指导,加强情况反馈,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市应急救援处要做好《大中城市震害应急评估系统》升级改造,建立基础信息更新完善机制,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信息,提升全市应急准备能力。

五、着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3.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纳入党校、公务员局培训内容,切实提高依法进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要继续推进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教育基地)长效建设,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开学第一课”,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14.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市局行政许可处要做好全年防震减灾宣传的组织策划工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策划好“512”网民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各市(区)地震局要积极配合,组织网民参与知识竞赛,确保宣传效果。要全力抓好地震知识“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宣传与普及活动。要创新工作思路,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总体要求、任务与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制定落实好防震减灾宣传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15.做好信息和舆论引导。各市(区)地震局、市局相关职能处室要充分发挥“云讯通”、QQ、微信、论坛等多种社交网络的传播功能,加强信息沟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防震减灾文化。要提高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要进一步明确专人负责信息采集、上报工作,进一步完善地震动态信息制度,健全地震信息筛选、应用和共享机制,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社会功能。

六、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岗位履职能力

防震减灾建议篇12

一是成立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为组长,副局长李小林和龚泳铨为副组长,相关科室科长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全州防灾减灾系统普法工作。二是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每年年初都专题召开局党组会,研究部署全年的普法工作。三是制订“六五”普法规划,每年制定年度普法工作方案,专门安排普法工作经费。四是及时召开科普联席会,动员和布置3月科普月,“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段的普法宣传活动的各项工作,要求全局上下精心组织,确保普法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扎实开展机关学法用法

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中心组每年学法均在6次以上。建立学法制度,加强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州各类学习法律不少于40课时。

机关学法主要采取集中学习与干部职工自学相结合,充分利用每周二、四的理论学习时间,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宪法》、《刑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赔偿法》、《复议法》、《刑事诉讼法》等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省防震减灾条例》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同时,2014年3月启动《藏族自治州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立法工作。先后与州人大等相关单位组成调研工作组,深入我州道孚、、白玉、巴塘、理塘、雅江、九龙、丹巴县开展《条例》立法调研工作,通过实地考察、个别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对《条例》的意见,为今后条例的颁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反复论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六易其稿,形成了《条例》送审稿。目前,正待州人大及法制办审查,并按立法程序进行。

三、突出重点,积极开展法宣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

一是紧扣主题,加强领导,确保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的落实。专门组织召开会议,传达省、州相关文件精神,制订活动方案,研究部署相关事宜,州政府专门下发通知,全州防灾减灾系统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结合实际,广泛深入,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全州防灾减灾系统充分结合大演练、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宣传周、“7.28”以及世界标准日暨地震标准化宣传等活动,围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活动主题,面向全州各县、乡、村和农村、牧区、学校、社区开展了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全州共编印散发《城市应急知识手册》、《农村应急知识手册》等涉及地震等方面的防灾减灾科普手册、画册、挂图约11万余本(张),主要分发到各学校、农村书屋、企业、机关、一线施工队伍。特别地,全州教育系统利用大演练等良机,在例行的“每月一跑”基础上,组织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广泛参与此次演练活动,实现了全州学校演练全覆盖。

(二)进一步落实“平安中国”系列公益活动的相关工作。

积极与宣传等部门联系,做好“平安中国”防灾文化系列公益活动的宣传工作,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营造防灾减灾文化。认真组织全州防灾减灾系统和各学校、机关、企业和家庭收看防灾动画电影《今天明天》和动画片《乐乐熊生存大冒险》,阅读防灾减灾科普动漫图书《乐乐熊大冒险》,以及相关系列片的收看工作。

(三)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

做好参加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的相关工作,与州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会议通知,联系州电信公司,做好州分会场的组织与筹备,组织州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40个成员单位,以及康定县委宣传部、康定县防灾减灾局和有关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在州电信公司分会场参加会议。

(四)申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积极发挥宣传辐射作用。

为进一步的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社区的宣传辐射作用,我局积极申报示范社区。2013年以来,向省地震局申报了康定县光明小区、白玉县建设镇河东社区和河西社区3个示范社区。

(五)充分利用各类媒介,树立部门形象。

一是在全州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专版刊登防灾救灾科普知识专栏累计58篇。二是在“中国”网站开辟“州防灾救灾大演练”和“应急管理”2个专栏,上载各类防震减灾内容100余条。三是宣传工作的扎实开展,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部门的社会显示度也有一定的提升,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益。

(六)结合群众工作“背包入户”活动的开展,在开展结对认亲等工作期间,向亲戚发放防灾减灾知识手册,为他们讲解必备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逐步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特别是今年,结合科普宣传月等活动的开展,全州防灾减灾系统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防灾减灾知识为重点,并结合今年白玉县发生的“1.18”地震,康定县红海子发生的“2.27”森林火灾、雅安庐山“4.20”地震等灾害为实例,把广大干部职工农民群众和中小学青少年为普法宣传的重点对象,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普法活动。

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州共举办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专栏800余期;张贴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宣传标语1000余条;设立街头、广场现场宣传咨询点达1150余个,制作展板2120张,咨询人数达36780余人/次,散发《防灾减灾常识》、《抗震救灾知识》、《防震减灾知识十讲与汶川地震》、《避震小常识》等各类涉灾宣传资料300660余份、读本8830份、宣传画册和挂图近8160套、VCD光碟2330余张,组织开展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166场。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相信科学,作到科学防灾,科学减灾,进一步唤起了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和认识。全州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主题鲜明,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取得了实效。

四、积极推进全州防灾减灾依法治理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在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的新形势下,认真学习《纲要》的重大意义,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安排部署贯彻落实《纲要》工作,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宣传《纲要》,将本局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与《纲要》学习相结合,使《纲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深入人心。

(二)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政务公开规范运行,相继修改完善了本局《领导政务公开责任书》、《科室政务公开责任书》、《政务公开的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目标考评制度》、《政务公开审核制度》、《政务公开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等制度。结合本局工作实际建章立制,并认真贯彻执行,严格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违章必究。

(三)结合本局工作实际,制定了《州防灾减灾局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州防灾减灾局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州防灾减灾局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严格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违章必究。

(四)突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工作

一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二是进一步修改完善《州地震应急预案》。为了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防震减灾法》,结合我州实际,每年年初根据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意见制定《年度地震应急工作方案》。今年4月,州政府下发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州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甘府函〔2013〕35号)。

五、立足实际,加大依法治州工作力度

(一)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管力度。

防震减灾建议篇13

一、认清形势,做到“三个务必”

20_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镇街、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以加强“预、防、救”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全县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工作值得肯定:一是防震减灾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各镇街、各部门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分管领导、助理员,防震减灾“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明确了抗震设防要求,给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三是全县上下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镇街、各部门把普及地震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重要基础工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地震灾害仍然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建设成果的潜在威胁。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是全县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现实课题。

第一,全县震情形势十分严峻,务必高度警惕。根据国务院、省地震局年度地震趋势意见,甘东南及甘宁陕交界为6级地震危险县,我县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震情形势不容乐观,各镇街、各部门务必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无防”的思想,彻底消除侥幸心理,认真扎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第二,防震减灾存在薄弱环节,务必清醒认识。20__年汶川地震后,虽然我县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防震减灾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地方和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不到位;二是农村房屋普遍是依照传统的建房模式,抗震设防能力不强;三是部分镇街特别是重点行业部门,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防震减灾面临难得机遇,务必紧紧抓住。在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全国各地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切实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力度;社会民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心和参与程度大大提升,对防震减灾知识需求的主动性增加,对落实防震减灾措施的自觉性增强。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加强衔接汇报,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跨越发展。

三、强化措施,做到“三个加强”

防震减灾,关键在“防”,重点在“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监测预报、综合防御和应急救援三种能力建设,努力把地震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加强地震监测。我县没有自己专业的地震监测台站,因此,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做好群测群防,积极推进和完善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加强地震监测业务培训,合理设置地震骨干宏观测报点,逐步扩大村级信息员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收集和地震知识普及中的作用。

(二)加强地震灾害防御。要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审查备案;要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在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和推进安全民居工程中,要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增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要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县防御。要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检查工作,要对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水库、能源、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坚决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改造,消除隐患。

(三)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救援是将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是要健全地震应急预案。县政府今年将修订全县地震应急预案,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根据各自职责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并要经常性地开展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临震不乱;二是要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托广场、公园、绿地、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城市防震避险空间,各镇、各社县都要有明确的避难场所,以确保地震发生后能满足疏散和灾民安置需求;三是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依托县消防中队建立我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各镇、各社县、 企业及部门都要建立志愿者救援队伍,各专业抢险队要不断完善,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四是要加强救灾物资和专项资金,保证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三、狠抓落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要责任到位。各镇街、各部门要把防震减灾作为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订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要健全完善应急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防震减灾工作助理员,切实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组织健全、措施到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