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电源市场研究实用13篇

电源市场研究
电源市场研究篇1

一、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

1.具有整体性

电力交换要通过电网,电网覆盖的区域就是电力市场的整体范围。电网是统一的,在同一区域内可能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电力销售部门一般只能将同一区域看作一个市场,进行整体销售服务,因此,不同的电力目标市场也由电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具有差异性

虽然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产品的类型,客户的分类等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又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划安排。不同的客户对电力供应的方式具有不同的要求。第二,需求量。不同规模的消费者对电力的要求不同。第三,需求时间。不同性质的用户对电力需求时间有不同的需求。第四,消费方式。电能的热转化消费、动力转化消费和照明消费都属于消费方式不同的目标市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电力企业的不同目标市场的依据,是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总体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以,对电力目标市场进行划分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3.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可放弃性

电力目标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这种动态是相对于一般稳定的电力市场而言。电力目标市场的发展变化是逐步实现的,而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与此同时,在选择电力目标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目标市场必须全部满足,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二、电力市场营销的策略

1.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

(1)树立全体员工的营销观念。供电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输变配售过程是同时进行的,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作才能完成这一业务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具有全员参与性,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树立一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协作的生产与销售理念,即全体员工营销观念。

(2)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关键。供电企业开发市场应该立足于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个平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营销体系,它应该包括:①观念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增强竞争意识、优质服务、品牌价值观念等;②信息方面:市场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市场报告子系统、市场决策子系统等;③人才方面:营销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④客户管理方面: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服务系统,业务咨询、投诉处理等。

(3)开拓潜在市场,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这是供电企业永久不变的主题,也是供电企业开拓电力市场的源泉。目前虽然我国普遍存在电力供应小于需求的矛盾,但这只是低用电水平下的不平衡。从长远看,电力产品最终会像其他商品一样走向买方市场,供电企业不能有“等”的思想,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积极培育和扩展电力市场,及时调整电力市场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

(4)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开拓和培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将售电量和职工工作业绩相联系,如何用好人才、网罗人才以及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层管理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激发人的能动性是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保障。

2.电力产品策略

(1)电能产品质量策略。在目前电能与替代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供电企业要采取的产品质量决策是: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以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2)实施电能产品差异化策略。为了迎合广大用电客户的不同需要,以吸引更多的用电客户,开拓用电市场,供电企业要不断增加电能产品组合的深度。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特殊冶炼、高新技术等企业,其对电能的供电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技术指标有特殊要求,应该为其供应高质量的电能产品。

(3)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目前供电企业主要面临下列两类竞争:在与其他替代能源竞争时,电能产品本身有其特殊之处,可以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在电力行业内竞争时,电能产品在核心产品层次上来讲,是一种同质品,而由于不同供应企业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差异。所以在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层次上,电能产品又可以看成异质品,故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

3.电力优质服务策略

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1)电力优质服务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的重要手段;2)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3)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4)电力优质服务是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信誊及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而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需要提高营销人员素质、服务管理水平和营销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入手。

三、结束语

电力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由于电力营销活动过程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体系,以市场营销为支撑的企业发展体系,加深营销深度,进一步渗透目标市场,增加营销宽度,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和服务深度,增强电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关系电力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因此,必须对电力市场营销加以重视。

电源市场研究篇2

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

此次调研发现,在中国家电企业遭遇的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中,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措施占比超过70%。其中,节能措施主要包括美国能源部的能效最低限额和相关配套制度以及美国环保署的“能源之星”项目和相关配套测试。

除最低能效标准外,自2008 年开始,美国每3 年提升一个能效标准台阶,产品节能要求和能效计算方法日益复杂,且通报频繁。

环保方面的措施主要为制冷剂升级换代、有害材料和有毒物质评价及管控法案,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有害材料与有毒物质评价和管控法案等,对中国家电出口均有一定影响。

消费品安全(任何有毒的、易腐蚀的、易燃的、有刺激的产品以及能够通过腐烂、加热或其他原因产生电的产品都需要在标签中警示出来)和生产工艺规定、风险及安全评估、技术标准等也是中国家电企业经常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但与环保及节能两方面措施相比影响较弱。

由此可见,环保措施将是未来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大方向,节能措施是目前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表现形式,安全、生产工艺等常规TBT 措施已退居附属影响位置。

出口应对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了解到,对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存在3个问题。首先是面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中国家电企业多为合规性基础应对,面对不符合程序通报、给中国家电企业带来附加影响以及无法实现的技术标准、通报和政策要求时,中国家电企业很少主动投诉或起诉,缺乏主动应对意识。

其次,中国家电企业面临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相关信息获取困难、获取时间相对滞后难题。由于美国在技术输出方面较为保守,因此中国家电企业获取技术资料比较困难,国内又缺乏技术信息分享平台,导致中国家电企业在处理相关技术问题上处于被动状态。例如,美国空调“能源之星4.0”的修订草案预计于2015 年底执行,但在国内还未收到WTO 通报及相关信息的情况下,美国已开始了第二轮草案的征求意见。中国家电企业只能通过客户收取信息,并根据草案要求两次调整未来美国市场的开发目标。另外,缺少能够及时购买国际先进标准和各国家/ 地区标准的途径及资源,也是困扰中国家电企业的问题。例如,中国家电企业反映,美国暖通空调标准UL60335-2-40 于2012 年11 月,但到2014 年8 月中国家电企业才获得此标准。

最后,技术壁垒要求模糊、技术细节与实施细则描述不清晰、标准信息披露不充分,都为应对措施和处理方式带来困扰。例如,欧盟含氟温室气体法规No.517/2014 要求空调厂家在制冷设备相关部件加贴制冷剂信息,但对标贴形式和内容并未做出描述;要求设备厂家购买配额,但未说明如何购买,购买后如何声明也未指出,需要中国家电企业进行多方沟通和了解。中国家电企业反馈渠道以及技术法规参与度均有限,信息交流及共享平台缺乏,因此,面对技术壁垒大多数中国家电企业只能被动接受。

应对策略应主动

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面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如何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应对尤为重要。这需要密切关注TBT 措施形成机制过程中的关键阶段,特别是措施酝酿(实验报告及措施起草等)、措施形成(网上意见征求及通报稿等)及措施通报(WTO评议等)等环节的关键时间点,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沟通协调。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家电企业对一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酝酿和形成过程完全不知情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获取信息严重滞后,中国家电企业通常会错过应对的重要阶段——早期发现阶段,只能在收到TBT 通报后匆忙地被动应对,对于TBT 措施的产生和形成是否符合正常程序、TBT措施是否无法实现或影响是否巨大等都无暇关注。这要求中国家电企业提高主动应对的意识,并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并及时提供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信息。

在当前情势下,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应对的关键在于评议阶段。中国家电企业应注意相关TBT 评议工作的连续性,建议长期跟踪相关领域TBT 评议内容、委托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持续对比评议。其中,评议专家团队的资质相当重要,建议在相关出口行业、家电企业(甚至相关产品)等领域公开评议专家的组成,由行业、社会和主管机构公开监督工作,并根据出口具体情况、目标市场准入难度,建立可量化的TBT 评议工作的绩效考评制,避免评议只走过场。

应对工作需转型升级

除转被动为主动外,中国家电企业充分认识新时期的市场环境,做好应对工作的转型升级也非常重要。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TBT 通报已超过70%。因此,针对产品节能要求,中国家电企业应由过去的“常规性”应对向现阶段的“针对性”应对转变,建立全面能效合规制度与流程。一方面可通过严格的合规流程防止出现能效不达标的情形;另一方面,是在发生能效不达标纠纷时,可以向美国政府部门证明,事故原因并不是因为公司不重视或者放任产生,而是出于个人原因或者技术原因导致,以此避免或减轻所受处罚。

美国拥有较完善和严格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及合格评定标准,中国家电企业需树立全程认证观念,将认证理念贯彻到生产各个环节中,提前做好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的认证检验工作,积极为产品获取市场准入凭证。针对美国法律法规的要求,与当地权威的检测认证机构合作,使检测认证任务更清晰明确,有的放矢,确保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被认可性。

中国家电企业应对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产品应按相关法律要求严格地进行能效信息登记。在能效信息登记时必须十分慎重,确保所有信息有真实的试验数据支撑,信息填写不得前后矛盾。通常来说,能效登记信息异常是引发美国能源部怀疑并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中国家电企业应注重应对质量,保证产品节能环保指标达到目标市场要求,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虽然现阶段中国是全球家电出口大国,主要家电出口额位列全球第一,但在全球产业链上看中国家电行业仍处于中端或偏低端水平,以低端产品为主,核心技术缺失。技术水平落后导致节能环保指标达不到目标市场要求,是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国家电企业应重点关注TBT 通报的应对质量,以期进一步提升中国家电出口产品面向高端出口市场的应对效益,在新时期实现TBT 应对工作的转型。中国家电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方向是在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设计、生产和销售更健康、环保、节能的产品。

以豆浆机企业为例,九阳公司在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竞争中注重运用标准化、专利化的方式,保护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及时进行产品关键技术与专利的布局。为取得知识产权竞争的优势,主动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法律有效保护中国家电企业的品牌和技术。

另外,中国家电企业需要增强环保意识,注重绿色科技创新,以产品技术与质量保障为前提,加大家电高科技含量的研发力度,并及时将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转化到产品中。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加大专利研发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独特性,积极应对以节约能效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绿色壁垒。

除此之外,在成本不断提升、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的情况下,中国家电企业应尽量减少应对成本,提升实际应对效益。现阶段,中国家电企业面临严峻的出口形势,出口压力逐年增大,成本不断上升,利润降低,以往的出口方式和优势正在面临挑战。同时,来自美国的TBT 通报也发生了从“刚性设障”到“弹性调整”的转变,对节能标准的要求或指标逐年提高,中国家电企业做常规应对的困难增大。中国家电企业不仅对通报合规性的判断难度提升,应对成本也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家电企业应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为原则,应对TBT措施。首先,为避免多走弯路,少遭遇不必要的损失,中国家电企业必须充分了解美国能效法的基本规定,并准确识别产品应遵循的能效标准;在开发新机型时,准确把握该机型应适用的最低能效标准,避免适用错误标准;理解该类别产品的测试程序,避免采用与法定程序不一致的测试方法;持续跟进美国能效标准立法,避免因不了解新标准而导致的能效违规;如果中国家电企业遇到TBT 通报,应尽量规避技术性贸易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遭遇美国能效执法调查和消费者索赔时,要做到冷静分析、理智处理。

电源市场研究篇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化石能源也逐渐枯竭,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新能源发电,推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已刻不容缓。而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对其风险的研究分析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风险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新能源发电技术[1-3],以及新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影响[4-5]等方面。本文从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角度出发,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6],结合实际例子,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市场营销各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估。

1.风险和风险管理概述

(1)风险的内涵

对风险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风险是只表现出损失而未能从中获利的风险;广义风险是指风险的损失并不确定,其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的风险。

(2)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是指对组织运营中要面临的内部、外部的可能危害组织利益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预防损失的发生或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以便使组织利润最大化的科学管理方法[7]。

(3)风险管理的流程

风险管理的开展大致可分四个阶段:依次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8]。

2.模型构建

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考虑各风险指标的经济和技术意义,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相关经验构建相关模型。方法如下:

(1)确定评价因素集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确定目标层以及评价因素层。

(2)专家打分

利用1-9比例标度法,由专家分别对各层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定性描述,进而对其量化表示,数字的取值所代表意义见表1。

(3)求解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权值。最大特征向量的求法很多,本文采用的是乘积方根法。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设阶判断矩阵为:

按行将的各元素连乘并开次方,有:

归一化,得:

即为求得指标的权重系数。从而得到特征向量,其中,且。

(4)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1)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2)计算是两两比较判断偏离一致性程度的指标。

其中表示判断矩阵阶数,越小,判断矩阵的一致程度越高。

3)计算。

是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根据判断矩阵阶数的不同而不同。取值如表2所示。

当阶数小于等于2时,判断矩阵总是一致的;当阶数大于2,且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

(5)确定评价集

评价集用表示:,其中表示对同一评价指标的第个评价结果。本文设定评价集为:,表示={非常大,较大,一般,较小,微小}。

(6)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矩阵中的第行反映的是被评价对象的第个因素对于评价集各等级的隶属程度,第列反映的是被评价对象各因素分别取评价集

中第个等级的程度。其中,表示第个因素被评为第个等级的总次数。

(7)求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其中,“”表示广义的模糊合成运算;即为对此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按最大隶属原则,找出综合评价的最大值,并找出它对应的等级,得到最后评价结果。

3.实例分析

以我国华北地区某新能源发电企业为例,研究其面临的市场营销风险,建立相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以上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3.1 新能源发电企业市场营销风险分析

“市场营销风险”可以分解为“市场风险”和“营销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可以理解为一种“外部风险”;“营销风险”指企业内部营销工作开展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可以理解为一种“内部风险”。

3.1.1 外部风险

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外部风险主要有政策法规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和行业环境风险三大类。其中,政策法规风险包括电价管制与调整政策风险以及电力调度与市场交易政策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包括风力、光照等气候条件风险与自然地质灾害风险;行业环境风险包括同业竞争风险和电网发展滞后风险。

3.1.2 内部风险

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内部风险主要有投资建设风险、组织管控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三大类。其中,投资建设风险包括前期论证不充分与施工质量不达标;组织管控风险包括组织结构不合理与管控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源风险包括营销人才储备不足与营销人员约束激励不对风险。

3.1.3 风险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该新能源发电企业共有12个不同的风险因素,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各占6个。据此,构建该新能源发电企业市场营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2 各级风险指标权重确定

根据专家评判意见可计算得到各级风险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

3.3 各级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确定

通过相关计算可得各级风险影响程度的评价集,分别如下:

二级指标的评价集为:

政策法规风险=(0.100,0.475,0.149,0.123,0),评价等级为较大;

自然环境风险=(0.080,0.560,0.100,0.120,0.140),评价等级为较大;

行业环境风险=(0.100,0.625,0.100,0.175,0),评价等级为非常大;

投资建设风险=(0,0.1,0.1,0.7,0.1),评价等级为一般;

组织管控风险=(0.1,0.1,0.7,0.1,0),评价等级为一般;

人力资源风险=(0,0.1,0.1,0.7,0.1),评价等级为一般。

一级指标的评价集为:

外部风险=(0.098,0.523,0.131,0.137,0.015),评价等级为较大;

内部风险=(0.061,0.100,0.469,0.331,0.039),评价等级为一般。

一级风险: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市场营销风险=(0.091,0.438,0.199,0.176,0.019),评价等级为较大。

同样地,可以得到各级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价集和相应的评价等级。

结合各级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评价,可知其市场营销风险一级指标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为(一般,较大)。表明近期该企业的市场营销面临较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应当加强对各项风险的管控,避免带来经营损失。

二级指标中,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内部风险较外部风险小,因此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外部风险的控制,加强对外部风险因素的跟踪和监控。

三级指标中,自然环境风险、行业环境风险对企业的风险概率与影响程度较大,需要企业重点关注。

二、三级风险指标以及各风险因素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级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评估结果

风险因素 评价结果

(概率,影响) 风险因素 评价结果

(概率,影响)

电价管制与调整政策 (一般,较大) 前期论证不充分 (较小,一般)

电力调度与市场交易政策 (一般,较大) 施工质量不达标 (较小,一般)

风力、光照等气候影响 (非常大,较大) 组织结构不合理 (一般,一般)

自然地质灾害 (微小,非常大) 管控制度不完善 (一般,一般)

同业竞争 (一般,较大) 营销人才储备不足 (较小,一般)

电网发展滞后 (较大,非常大) 营销人员约束激励不等 (较小,一般)

三级风险指标 评价结果

(概率,影响) 三级风险指标 评价结果

(概率,影响)

政策法规风险 (一般,较大) 投资建设风险 (较小,一般)

自然环境风险 (较大,较大) 组织管控风险 (一般,一般)

行业环境风险 (较大,非常大) 人力资源风险 (较小,一般)

二级风险指标 评价结果

(概率,影响) 二级风险指标 评价结果

(概率,影响)

外部风险 (一般,较大) 内部风险 (一般,一般)

4.结论

新能源发电企业作为新兴的绿色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本文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华北地区某新能源发电企业面临的市场营销风险进行了评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存在较大的外部风险,内部风险相对较为缓和。针对此情况,由于新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小,符合我国节能减排战略方针,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激励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的发展,而企业应依托技术创新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不断提升自身攻坚克难能力。

参考文献:

[1]于三义.浅谈新能源发电技术[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92-93.Yu Sanyi. Talk about the new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J].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2011(15):92-93.

[2]杨为,高研,徐宁舟,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分析[J].电工电气,2009(4):1-6.Yang Wei,Gao Yan,Xu Ningzhou,et al.Analysis of the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J].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2009(4):1-6.

[3]夏应朴.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10(7):51-54.34.Xia Yingpiao.The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rmal power plant[J].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2010(7):51-54,34.

[4]吕志盛,闫立伟,罗艾青,等.新能源发电并网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研究[J].华东电力,2012,40(2):0251-0255.LV Zhisheng, Yan Liwei, Luo Ai-qing, et al.Impact of New Energy Power Grid-Integration on Grid Power Quality[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2,40(2):0251-0255.

[5]袁一鸣,徐小芳,段建民,等.上海新能源发电对电网运行方式的影响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1,27(11):1-7.Yuan Yiming,Xu Xiaofang,Duan Jianmin,et al.Research of Influence of New Energy Sources to Operation Mode in Shanghai Power System[J].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27(11):1-7.

[6]周黎莎,于新华.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客户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J].电网技术,2009,33(17):192-196.Zhou Lisha,Yu Xinhua.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ower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sed on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9,33(17):192-196.

电源市场研究篇4

其次,研发中心的另一大特点是拥有院本部在相关领域的全力支持,并利用研究总院许多先进的软件工具、手段和专业技能与中国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例如,数字仿真领域拥有100%独立产权的三大软件平台:热工水力Saturne,力学领域 Aster, 水利领域Telemac。我们以“开源”的方式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共享,或用于具体工业项目应用,或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开发。

最后,中国研发中心还利用法国电力在整个能源链上的优势,在许多关键课题上与中国合作伙伴形成了合作共赢关系,这为后续参加示范工程,实验平台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中国研发中心以其软实力优势在中国形成互补可持续的合作,从而产生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能源》:成立至今,研发中心主要进行了哪些项目?是否符合预期?

陈国飞:回顾研发中心这几年的整体运作情况,虽然在实践中有得有失,但在总体上符合预期,成果令人满意。从研究课题角度来说,成果预期较好的项目是核电数字仿真领域的研发,与中核、中广核、西安交大在核电数字仿真领域的合作,推进了集团数字仿真软件在中国核电领域的应用。此外,我们的软件“开源”政策在国内也开始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再如,对于低碳城市能源规划这样大家都认为看不清市场机遇的项目,我们也在上海临港区得到了实践。与清华大学跨季节地下储能合作研究,与中冶集团关于钢板混凝土结构研究,以及与中国水科院关于核电厂极端气象条件下洪水冲淹风险评估的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不可否认,有些课题也并不如意,如碳捕捉技术(CCS)创新实验平台的研究。没想到实际情况远不如4年前那么热,目前只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开展了新的技术尝试。依个人看,随着国内新能源的增长,煤电受限的大趋势,碳捕捉技术的研究热度将进一步降温。

比较出乎预料的是熔盐储能技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以及数字电厂在中国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很多中国很有实力的研发机构对这些技术充满兴趣,我们也在积极通过无损伤实验测试其技术的可行性。在技术应用上,现已参与到国内工业示范工程中,如和中科院电工所在其八达岭光热电厂示范工程中的合作。目前双方已进入大力推动光热塔式熔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的第二期合作。

仅靠总部拨款也是不够的,一定要跟市场结合起来,因为市场是接纳技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所以走市场化道路对中国研发中心来说是一项可持续的发展策略。为此,中国研发中心开始在市场上利用其技术优势进行工程咨询。

《能源》:如何看待中国电力过剩和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

陈国飞: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传统能源的转型势在必行,但是其身后跟着往往是庞大的人员基数,需要政府安置和国家扶持。我认为中国的大框架是要在减轻环境压力和保持经济发展之间做出平衡,具体到过剩的电力市场上,需要处理好新能源与煤电之间的博弈。

能源结构在调整,电力过剩是事实。实际上,法电在中国推行的业务是发展低碳能源(核电+新能源),加强客户端和国际业务。近几年也加大了分布式发电业务中的投资项目,如区域能源三联供、智能电网、新能源方面。对于研发中心来说,其支持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除了内部研发机构,还有外部咨询工程项目。

在欧洲,有关能源转型的讨论热火朝天,自由买卖的电力市场已经形成,电力作为买卖的产品属性也已全面形成。尤其在法国,法电已经感受到了售电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

而在中国,当前的电力过剩还伴随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如国内已成立的200多家售电公司,仍处在前期准备、相互观望状态。事实上,围绕售电这一新兴市场,商业模式、运营管理、能源交易、需求侧响应、节能咨询实施增值服务等,都要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如数字化平台来实施。这一局面已为科技界带来了新的研发机遇。

不可否认,我们已处在一场能源革命的前夜,新兴市场正在形成。

《能源》:能源互联网近期在中国大受追捧,您对此有何看法?

陈国飞: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能源互联网存在的意义在于能源市场的开放与自由竞争,没有这点作为前提,研究能源互联网也就没有多大意义。

其次,从弃风、弃光现象严重的三北地区集中式新能源基地,到东南地区负荷中心总是“跟不上”的输电设施,仅凭国家扶持条件下才能盈利的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而能源互联网的目的就是提高新能源的渗透率。因此,推进新能源的技术从而逐步降低发电成本,加上强有力的新能源政策都是提高新能源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第三,中国的分布式能源基本没有形成规模,比如冷热的生产与配送和电力系统基本隔绝,均属不同的公司经营管理。整合冷热电,这离真正意义上的区域能源互转,由一家公司管理的区域能源系统距离尚比较远。

当前中国众多的新区建设,如生态城、低碳城、智慧城等都给区域能源提供了机遇,可以借此机会合理规划区域能源系统、微网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可以被调配,以满足其他区域的需求,这是能源互联的基础设施。

电源市场研究篇5

电子金融产业有着复杂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前向联系金融业,与金融业务、金融管理、金融制度相联系;后向联系IT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比如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媒资讯、生物特征识别等相联。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考虑电子金融,有利于电子金融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我国现有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不能适应该产业发展的需要,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实行大部制,就是由于信息技术革命使产业间关联度迅速提高,传统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思路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相互关联的职能部门必须整合。同样,确立电子金融的主导地位需要政策整合、政府部门职能整合、产业相关资源的整合。电子金融产业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资金、技术、扶持政策、法律、人才、教育形成横向配套,纵向的IT产业、金融产业、传媒产业、其它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这样电子金融产业的发展潜力才能够发挥出来。

电子金融具有复杂的前后产业联系,是战略性行业,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为电子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机遇。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要意之一就是要主动,通过计划与市场手段结合的办法来加速电子金融创新的速度、质量、规模,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战略利益。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包括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明了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优化的方向。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电子金融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人数、技术能力、潜力挖掘等方面。我国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以,我国金融软件升级需要不断推倒重来,这种方式使大量的人才集中于终端开发,缺少基础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电子金融下游产业(金融业)内部人控制,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国际化乏力,衍生业务开展少,金融产业化发展不足。电子金融产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电子金融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金融IT工作的人员来说,并不难。但是,由于IT治理结构原因,我国金融业没有CIO机制,在决策层缺少电子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电子金融没有相应的地位,发展起来束手束脚。电子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IT技术分工、金融IT产业链优化、金融IT前沿分析等等重要工作没有相应人去做。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金融IT安全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需要依赖国外,金融IT的主要利润也由外资企业获得。所以,电子金融高级化非常必要。建立电子金融品牌,研发、推动、总结相应电子金融标准,研发高端电子金融技术,提高电子金融监管能力,是未来努力方向。

(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

纯市场机制。这种模式利用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电子金融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成长的主要动力机制为公平竞争,政府在多数时期内不对产业结构的成长施加任何直接影响:有发达的市场机制为基础,产业结构的成长侧重于依赖结构内部的自均衡、自调节过程。外部的政策力量的作用是间接性的,是一整套以价格、税收、利率等为主体的市场参数体系。产业结构政策大部分侧重在需求方面。

市场垄断性模式。我国电子金融市场基础薄弱,表现为:市场主体规模偏小,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不足,技术创新的能力弱;市场环境不好,如中介机构功能体系不完善、融资困难、产权保护不力,等等,导致企业单从市场竞争难以获得充足的成长资源,企业必须寻求市场之外的力量,以便生存和发展;政策环境不够理想,要实现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使产业成长摆脱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短缺的束缚,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规划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扶持企业成长,同时又要给产业以创新求生存的压力,大棒和胡萝卜相结合。

计划模式。通过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和国家直接配置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等手段,带动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国家出面弥补电子金融产业的薄弱点,消除瓶颈,以使产业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目前,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都有相应资源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电子金融创新。目前,我国依托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手段,已经实现了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突破。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概述

产业组织由三个要素构成:企业个体、企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市场关系和产业组织环境。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企业行为、市场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具有两个相反的研究发展方向,一是微观;二是宏观。微观经济主要侧重个体(企业和消费者)经济行为及其经济性问题的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侧重宏观经济要素(包括供给、需求、价格、利率等)与整体经济发展(就业和收入)关系问题的研究。而产业组织理论则以产业组织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从中观角度研究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经济行为特性、相互作用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有效竞争,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和经济性评价,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与政府产业组织政策。

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制度的基础涉及两个基本范畴,产权和公平竞争。产权多样化,并且以私有主导,有利于解决企业间竞争的根本动力。西方传统经济学特别肯定竞争、否定垄断,垄断与竞争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而对垄断与竞争的研究又细分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方面。对市场结构的研究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进入壁垒、成本(费用)、垂直结合等,对市场行为的研究有价格策略、广告和销售、研究开发、合并等,对市场绩效的研究有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技术组织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等。

根据垄断与竞争关系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方面关系的不同,西方先后有五个流派研究产业组织问题。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认为,产业组织政策影响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与市场绩效(P),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而市场结构又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对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包括反托拉斯、贸易管制、公共事业管制等,对需求的研究包括可替代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增长率、周期性等,对供给的研究包括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工艺技术状态、原材料、工会组织制度等。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处在垄断或者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就不需要进行产业管制。因此,芝加哥学派又被称为效率学派。斯蒂格勒因对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而荣获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斯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研究认为,从短期看,市场的垄断势力和不完全竞争会影响市场绩效,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如果不存在政府进入管制,市场高度集中产生的高额利润会吸引大量新企业进入,从而打破原来的垄断。因此,从长期看,竞争的均衡状态在现实中是能够实现。

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企业进出市场的唯一壁垒是沉没成本。在沉没成本为零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中,哪怕完全垄断也是有效率的,因为企业必须选择超额利润率为零的价格。提高市场绩效的关键是降低沉没成本。降低沉没成本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制度应该得到鼓励,同时,避免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新产业组织经济学引入博弈论分析方法,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并建立了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对于分析市场参与双方出于利益动机而采取的应对行为十分有效,对于行政权垄断主体(政府)、经济垄断权主体(垄断企业)、人力垄断主体(工会)、思想垄断主体(传媒)、技术垄断主体(专利等)之间的博弈分析,可以运用于政策效果的预测和政策失效的诊断。

后SCP流派,即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来研究企业与市场,打破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从垄断角度研究市场的思维模式。新制度经济学从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性,市场发育不够成熟,我国的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呈现出特殊性。我国电子金融行业自2003年以来获得了爆炸式增长。我国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么,电子金融的供给如何改善呢?这就要考虑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和产业政策方面的因素。

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规模企业少,除非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IT部门。我国的金融IT公司无法达到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金融研发、维护、数据中心各千人规模的程度,独立金融IT厂商质量和数量不足。我国的金融IT公司大量的人力消耗在产品销售和维护方面,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少。金融IT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胜任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金融IT公司关门倒闭。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培育了一批金融IT公司,如恒生电子、信雅达、金证股份、华胜天成、浪潮软件、中国软件、东软集团等,行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对于行业垄断来说,外资企业垄断了高端市场,根据绩效原则和高科技IT企业规模优势的实际,培植国内的规模企业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才是上策。人为限制国外公司由于技术优势原因导致的垄断,对我国电子金融行业绩效提高并不利。企业集团、网络型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是解决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电源市场研究篇6

电子金融产业有着复杂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前向联系金融业,与金融业务、金融管理、金融制度相联系;后向联系it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比如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媒资讯、生物特征识别等相联。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考虑电子金融,有利于电子金融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我国现有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不能适应该产业发展的需要,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实行大部制,就是由于信息技术革命使产业间关联度迅速提高,传统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思路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相互关联的职能部门必须整合。同样,确立电子金融的主导地位需要政策整合、政府部门职能整合、产业相关资源的整合。电子金融产业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资金、技术、扶持政策、法律、人才、教育形成横向配套,纵向的it产业、金融产业、传媒产业、其它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这样电子金融产业的发展潜力才能够发挥出来。

电子金融具有复杂的前后产业联系,是战略性行业,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为电子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机遇。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要意之一就是要主动,通过计划与市场手段结合的办法来加速电子金融创新的速度、质量、规模,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战略利益。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包括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明了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优化的方向。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电子金融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人数、技术能力、潜力挖掘等方面。我国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以,我国金融软件升级需要不断推倒重来,这种方式使大量的人才集中于终端开发,缺少基础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电子金融下游产业(金融业)内部人控制,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国际化乏力,衍生业务开展少,金融产业化发展不足。电子金融产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电子金融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金融it工作的人员来说,并不难。但是,由于it治理结构原因,我国金融业没有cio机制,在决策层缺少电子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电子金融没有相应的地位,发展起来束手束脚。电子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it技术分工、金融it产业链优化、金融it前沿分析等等重要工作没有相应人去做。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金融it安全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需要依赖国外,金融it的主要利润也由外资企业获得。所以,电子金融高级化非常必要。建立电子金融品牌,研发、推动、总结相应电子金融标准,研发高端电子金融技术,提高电子金融监管能力,是未来努力方向。

(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

纯市场机制。这种模式利用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电子金融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成长的主要动力机制为公平竞争,政府在多数时期内不对产业结构的成长施加任何直接影响:有发达的市场机制为基础,产业结构的成长侧重于依赖结构内部的自均衡、自调节过程。外部的政策力量的作用是间接性的,是一整套以价格、税收、利率等为主体的市场参数体系。产业结构政策大部分侧重在需求方面。

市场垄断性模式。我国电子金融市场基础薄弱,表现为:市场主体规模偏小,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不足,技术创新的能力弱;市场环境不好,如中介机构功能体系不完善、融资困难、产权保护不力,等等,导致企业单从市场竞争难以获得充足的成长资源,企业必须寻求市场之外的力量,以便生存和发展;政策环境不够理想,要实现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使产业成长摆脱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短缺的束缚,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规划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扶持企业成长,同时又要给产业以创新求生存的压力,大棒和胡萝卜相结合。

计划模式。通过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和国家直接配置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等手段,带动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国家出面弥补电子金融产业的薄弱点,消除瓶颈,以使产业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目前,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都有相应资源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电子金融创新。目前,我国依托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手段,已经实现了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突破。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概述

产业组织由三个要素构成:企业个体、企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市场关系和产业组织环境。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企业行为、市场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具有两个相反的研究发展方向,一是微观;二是宏观。微观经济主要侧重个体(企业和消费者)经济行为及其经济性问题的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侧重宏观经济要素(包括供给、需求、价格、利率等)与整体经济发展(就业和收入)关系问题的研究。而产业组织理论则以产业组织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从中观角度研究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经济行为特性、相互作用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有效竞争,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和经济性评价,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与政府产业组织政策。

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制度的基础涉及两个基本范畴,产权和公平竞争。产权多样化,并且以私有主导,有利于解决企业间竞争的根本动力。西方传统经济学特别肯定竞争、否定垄断,垄断与竞争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而对垄断与竞争的研究又细分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方面。对市场结构的研究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进入壁垒、成本(费用)、垂直结合等,对市场行为的研究有价格策略、广告和销售、研究开发、合并等,对市场绩效的研究有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技术组织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等。

根据垄断与竞争关系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方面关系的不同,西方先后有五个流派研究产业组织问题。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认为,产业组织政策影响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与市场绩效(p),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而市场结构又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对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包括反托拉斯、贸易管制、公共事业管制等,对需求的研究包括可替代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增长率、周期性等,对供给的研究包括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工艺技术状态、原材料、工会组织制度等。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处在垄断或者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就不需要进行产业管制。因此,芝加哥学派又被称为效率学派。斯蒂格勒因对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而荣获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斯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研究认为,从短期看,市场的垄断势力和不完全竞争会影响市场绩效,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如果不存在政府进入管制,市场高度集中产生的高额利润会吸引大量新企业进入,从而打破原来的垄断。因此,从长期看,竞争的均衡状态在现实中是能够实现。

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企业进出市场的唯一壁垒是沉没成本。在沉没成本为零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中,哪怕完全垄断也是有效率的,因为企业必须选择超额利润率为零的价格。提高市场绩效的关键是降低沉没成本。降低沉没成本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制度应该得到鼓励,同时,避免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新产业组织经济学引入博弈论分析方法,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并建立了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对于分析市场参与双方出于利益动机而采取的应对行为十分有效,对于行政权垄断主体(政府)、经济垄断权主体(垄断企业)、人力垄断主体(工会)、思想垄断主体(传媒)、技术垄断主体(专利等)之间的博弈分析,可以运用于政策效果的预测和政策失效的诊断。

后scp流派,即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来研究企业与市场,打破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从垄断角度研究市场的思维模式。新制度经济学从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性,市场发育不够成熟,我国的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呈现出特殊性。我国电子金融行业自2003年以来获得了爆炸式增长。我国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么,电子金融的供给如何改善呢?这就要考虑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和产业政策方面的因素。

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规模企业少,除非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it部门。我国的金融it公司无法达到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金融研发、维护、数据中心各千人规模的程度,独立金融it厂商质量和数量不足。我国的金融it公司大量的人力消耗在产品销售和维护方面,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少。金融it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胜任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金融it公司关门倒闭。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培育了一批金融it公司,如恒生电子、信雅达、金证股份、华胜天成、浪潮软件、中国软件、东软集团等,行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对于行业垄断来说,外资企业垄断了高端市场,根据绩效原则和高科技it企业规模优势的实际,培植国内的规模企业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才是上策。人为限制国外公司由于技术优势原因导致的垄断,对我国电子金融行业绩效提高并不利。企业集团、网络型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是解决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电源市场研究篇7

随着电力建设的突飞猛进,国内装机产量大幅增加,电力盈余局面即将出现。这对国家投资回收和企业建设贷款偿还等方面会造成不良影响。但电厂规模已具备,停建或限制发电均不是良策,当务之急是尽快为电力盈余找到出路。同时,政府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非常重视。因此,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清洁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开发如火如荼。而这些产品应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能源结构和上游能源企业的发展。目前天然气公司已与公交公司合作,随天然气汽车改造和基础设施发展,必将带动天然气能源公司的市场拓展,对于未来电力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客户培养产生巨大冲击。

二、 电力企业电动汽车支持环境分析

1. 电力供应未来趋势。随着近几年电力建设的突飞猛进,国内装机产量大幅增加,在未来1年~2年内,在建电力项目均可形成发电。2007年我国电力供需矛盾可基本缓解,明年除少数地区高峰时段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可实现电力供需平衡,电力盈余局面即将出现,预计今后几年随着节电型产品大量推广使用,电能会有进一步的盈余,这对国家投资的回收,企业建设贷款的偿还,企业经济数量的良性循环等方面均会造成不良影响,当务之急是尽快为电力盈余找到出路。

2. 电力需求有待开发。基于电力供应的未来趋势,作为电力公司需要而且也应该有一个稳定的电力需求市场亟待开发。电动汽车业的发展将开发出新的电力需求市场,虽然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但是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汽车市场被国际高位油价所逼迫,成本持续上升,经营甚为艰难,不少城市政府采取补贴办法应急,但终非良策。若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市内环卫车、企业商务车等在市区内行驶的原燃油车辆电动化,则上述车辆日常运行成本大降,同时对城市降低噪声,减少尾气排放均可立竿见影。而且在电力盈余、石油高价、环保日趋严格的未来,对扩大内需也是一个新增长点。

3. 能源紧张汽车转型。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近几年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已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资料显示,中国从1994年已开始成为石油纯进口国,2000年进口石油7 000万吨,2001年进口石油约8 000万吨,2002年进口石油约9 000万吨,2003年原油进口量近1亿吨,2005年达1.3亿吨。估计2010年中国40%石油依靠进口达1.6亿吨以上,对石油需求增长量占全球需求增长量的41%。目前,节能降耗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引导城的公交发展和开发超低排放或零排放电动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切实可行的战略选择。

4. 电力企业介入开发。目前,国内外很多电力企业已经意识到市场拓展和客户培养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展开电动汽车的投资和联合开发,并且出台了许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在美国,纽约电力公司参与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在法国,电力企业参与了标致公司的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在日本,东京电力参与了三菱和富士的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在国内,北京电力公司和上海电力公司等电力企业已经参与了电动汽车的开发工作,兰州电力等企业也出台并制定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相关措施。

5. 联系自身结合实际。目前国家在国内的七个城市展开了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这些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基本都有电力企业的参与。但是,作为起步最早、平台最好、运营成熟的全国示范运营中心城市,武汉市官产学研的坚实平台,汽车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示范运营的全国典范,却没有电力企业的参与。电力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企业,对推动电动车在全国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拓展电力市场,特别是将电能作为机动车动能的应用领域研究,对我国今后长期、稳定和续持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 电力企业电动汽车支持现实意义

1. 主导电动汽车研究及运营方向。(1)政府促进车用能源多元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油消费迅速增长而供应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随着汽车技术和石油炼制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环保问题也在不断改善,解决车用能源短缺问题,必须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节能;二是替代。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研究和产业化。(2)未来十年电动车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国家投入10亿元来支持电动车前瞻性技术开发,这还不包括原材料的研究、完整的燃料电池和其他动力源等基础性研究。预计未来数十年,电池电动车、混合电动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市场份额将以稳定速度增长,而燃油汽车市场份额将会逐渐减少。环保节能仍将推动电动车的发展,近年电池电动车的商业化受阻于价格和行驶里程未能满足顾客需要。(3)电动汽车部分处产业化前期。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标准已完成,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标准正在制定中,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汽车产品公告程序已正式启动。电动汽车经“十五”、“863”重大专项5年研发,已在一些城市进行示范试点,而产业化关键在于:一是电动汽车的准确定位和合理用途;二是不跟内燃机汽车性能比,要体现电动汽车特色并注重实用;三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

2. 为自身培养潜在客户抢占市场。(1)清洁能源汽车的研究应用群雄逐鹿。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清洁能源汽车,而清洁能源汽车的市场有待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的成熟。而目前天然气汽车、燃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如火如荼,而这些产品的未来应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能源结构和上游能源企业发展。目前天然气公司已着手与公交公司合作,在车辆运营上采用天然气汽车,仅武汉市未来1年~2年传统汽车的天然气改造就多达1 500辆,传统车辆天然气改造和充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始,很多出租轿车也开始天然气改造。随天然气汽车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带动天然气能源公司的市场拓展,从而对电力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客户培养产生巨大冲击。(2)公用充电站是电动汽车产业化瓶颈。纯电动汽车商业化的基础设施是公用充电站,这些公用设施应由当地政府规划,由发电厂和当地城市供电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由充电站企业来独立经营,利润不会低于加油站。在一个城市内建设十几个或数十个公用充电站,市区内的出租汽车、私家车、商务车均可在公用充电站快速地充电。而公交公司可在终点站、始点站自行建设充电站,为本线路公交车提供充电服务,环卫车辆可在本企业的停车场内充电,同时私家车在晚上可回家充电,充分利用谷电来慢充电,既省电又对调峰有益。

3. 借助平台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性增长极和部级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营中心城市,有着良好的管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汽车产业集群基础,开展以电能作为绿色能源在交通领域里推广,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推广电动车的应用,有利于减少对石油资源依赖,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汉近几年城市交通发展十分迅速,随着经济的增长,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进入2000 年以来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率明显高于人均GDP 的增长速度。2003 年后,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呈显著快速增长趋势。

四、 国内电动汽车电力支持比较

1. 上海和北京电力主导。上海和北京作为国家“863”计划的一个重要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城市,两城市电力公司承担了科技攻关,充分利用在电力科技上的领先优势,联合汽车厂商、电池厂商、高校科研机构等已经成功地改装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电容电池控制技术已经达到当前欧美电动汽车技术最高水平。同时,加紧研究、制定与电动车相适应的充电站及相关技术标准。

2. 甘肃逐步启动。就是位于偏远西部的甘肃电力公司也充分认识石油资源紧张和电池技术快速发展对纯电动汽车开发应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近日采取五项措施推动甘肃纯电动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一是成立推动纯电动汽车应用工作小组,开展试点工作和车辆应用的具体方案;二是建立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沟通机制;三是及时解决纯电动汽车企业用电难、报装难和扩工难;四是超前规划和建设电网适应纯电动汽车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发展的要求;五是加快相关技术研发步伐。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积极参与省城兰州公交纯电动汽车试点基础数据调查和研究,同时关注兰州公交集团试运行纯电动汽车情况,力争2008年省城兰州有两到三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正式运营,2009年10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投入运营。

3. 武汉得优势失先机。目前国家在国内的七个城市展开了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这些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基本都有电力企业的参与。但是,作为起步最早、平台最好、运营成熟的全国示范运营中心城市,武汉市官产学研的坚实平台,汽车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示范运营的全国典范,却没有电力企业的参与,这不能不说是电力企业战略意识的缺乏。

五、 电动汽车运营的经验总结

根据国内外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的比较,我们发现无论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发展的厂商主导模式还是政府推动模式中都有关联企业的参与,这些企业是电动汽车主力军和重要支撑。

1.电力公司参与。在美国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营中,如纽约电力公司就参与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法国的电力公司与标致参与研究开发,日本公司的东京电力参与三菱、富士的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并首先采购其产品。在国内的北京和上海,电力公司均参与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其他电力公司如甘肃等电力公司也制定了电动汽车的推动政策和措施。而我们武汉既没有电力公司参与的研究开发,也没有参与相关采购与运营。这对于拥有丰富电力资源和汽车产业集群资源的武汉市,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2. 能源公司主导。作为清洁能源汽车未来都要使用不同的清洁能源,都是能源公司潜在的未来的大客户。未来的竞争将是清洁能源公司市场竞争和客户竞争的时代,谁能够引领清洁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谁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空间布局和客户培养中,谁将取得领先优势。

3. 战略视野放宽。未来的竞争是战略意识和战略视野的竞争,谁能够抢先意识到并且行动,谁就在新经济中取得龙头地位,并且未来发展能够形成孵化和集聚作用,从而形成龙头地位。餐饮业的肯德基不愧是世界餐饮业的成功楷模,在本产业和相关产业没有意识到战略问题的时候,已经嗅到了其战略意义,并且已经抢先出动与石油公司联合开发汽车旅馆。

六、 电力企业支持电动汽车的战略思路

鉴于国内外电动汽车推动型参与的先例,基于推动型参与产业化进程缓慢的缺陷,我们可以采取创新战略——“推拉并重,拉动为主”。在速度经济的今天,时间意味着优势和机会的消失,其他能源公司如果也参照这种模式,无疑我们等待的时间培养了竞争对手。因此,要推拉并重。由于电动汽车运营是电力直接客户,而其缺乏的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用电价格优势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电力公司不算太大,而电价优惠也可灵活变通解决,其他方式也容易实现。此外,拉动型参与一方面可扩展市场,另一方面可培养潜在客户。

1. 推动规划。“推”的规划主要考虑三种措施:一是现有公务车、工程车、流动车、生活车的改造和购置,引导电动汽车的研究;二是通过与电动汽车的相关研究开发机构的合作,开展核心部件的联合开发,主导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三是通过投资入股或参股的形式介入电动汽车研究开发,控制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从而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并使产品的能源结构尽量向电的能源结构倾斜。

2. 拉动规划。“拉”的规划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投资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服务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通过基础设施的布局引导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从而扩展市场空间;二是通过电价政策和方式的灵活变通,减少电动汽车运营成本,培育未来的潜在客户;三是通过购买、租赁及与电动汽车运营虚拟经营等多种方式拉动支持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电源市场研究篇8

1供电公司营销理念探究

开展供电公司营销管理理念探究,供电公司营销管理工作开展的内容主要为:在电力行业市场中,有效的处理供电公司、电力用户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的确保三者的利益、思维处于平衡状态。明确供电营销理念,是开展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研究的基础。

2供电公司的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内容探究

供电公司在开展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管理对象是供应者,管理工作开展的目的是服务消费者。工作开展的客体则是电力市场的交易兑现--电力能源。供电公司在开展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当明确电力成本以及获取的利润的关系,确保生产和需求相平衡。开展供电公司的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内容研究,是开展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研究的前提[1]。

3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研究

通过开展供电公司营销理念探究和供电公司的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内容探究,进行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研究,可以将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总结如下:(1)坚持服务理念,完善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坚持服务理念,是供电企业完善自身的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获得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的基本前提。坚持服务理念的供电企业营销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开展市场调查,应当明确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的不同为客户提供不同的供电服务,实现满足客户所需的个性化服务的开展。坚持服务理念,完善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主要的步骤如下:①打造供电企业的市场,宣传供电公司品牌②进行供电企业的客户种类分化,根据客户的不同的需求,统计服务数据,并且根据这一数据进行生产和营销工作的开展[2]。③根据所统计的客户数据和分析,为客户提供供电服务。(2)将与其他能源的竞争策略,与电力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有机的相结合相比较于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电力能源显然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环境保理念。因此供电企业在开展营销和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的应用这一优势,将与其他能源的竞争策略,与电力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有机的相结合,发扬自身的优势,从而占据发更多的客户以及市场资源。(3)建立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信息统计表,实现提升电力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的工作开展的系统性在建立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信息统计表,实现提升电力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的工作开展的系统性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的两个角度实现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①从空间的角度建立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信息统计表。进而可以对于不同的客户的当下不同的用电状况、用电量以及用电信用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②从时间的角度建立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信息统计表。进而对于每个客户的历史上的用电状况、用电量以及用电信用进行整体判定[3]。从空间的角度建立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信息统计表和从时间的角度建立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信息统计表两项工作的开展,为供电企业在开展生产管理工作和营销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例如如果一个用户发生了欠费状况,可以根据从时间的角度建立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信息统计表,对于该用户的其他用电点采取账款回收。同时根据从空间的角度建立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信息统计表,为客户提供缴费单据,并且对于客户开展信用管理工作。因此建立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信息统计表,可以有效实现提升电力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的工作开展的系统性。

4结语

开展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研究,首先应当开展供电公司营销理念探究以及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研究,进而探究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坚持服务理念,完善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和将与其他能源的竞争策略,与电力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有机的相结合以及建立客户用电行为数据信息统计表,实现提升电力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的工作开展的系统性。开展供电公司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研究,可以促使供电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完善自身的营销和生产管理模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为电力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凡利达 王晓东 陈莉红 单位:国网安徽省庐江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电源市场研究篇9

电子市场(electronic marketplace)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平台,它的载体是行业或综合性企业间电子商务网站。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商务活动的不断拓展,电子市场对企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买卖双方促进和协调交易过程、交换和分析行业信息以及获取商业增值服务的虚拟市场空间(Chian-Son Yu,2006)。

Laseter et al. (2001)指出,2001年美国有2 200多家电子市场,Andrew White et al.(2007)发现,2006年中期仅有700多家电子市场还在运行,很多研究认为相对较低的电子市场采用率引起了电子市场的衰落。《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2 000家,电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iResearch的《2007—2008中国B2B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表明中小企业是我国电子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总体采用率仅为28%,很多行业的电子市场刚刚起步,参与率更低。

电子市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多企业的参与。电子市场规模越大,对企业的价值越大,电子市场对企业的价值越大,其规模也会越大,两者之间遵循正反馈机制,相反的情况会使电子市场规模缩小甚至无法继续存在,电子市场要突破临界规模才能继续生存。

所以,研究企业参与电子市场的影响因素对电子市场和中小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国内外该领域的代表性文献,从不同理论解释和研究视角进行梳理与评价。

二、不同的研究视角

对电子市场参与行为的解释,已有的研究大体分为三种视角:个体理性主义视角、制度主义视角和综合的视角,不同视角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各有侧重。

1.个体理性主义视角——创新扩散理论的解释

个体理性主义视角下,企业参与电子市场被看作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采纳,假定个体具有获取信息、计算利益、作出选择的能力,按照利益的计算,以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对所需采用的方式手段进行选择。代表性的理论是Rogers(1983)的创新扩散理论(IDT),IDT注重技术和经济理性,出发点是技术本身的特征,关注的重点是技术本身的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采纳行为,提出了相对优势、匹配性、复杂度、可试用性、可观测性等技术因素对采纳行为的影响。其中,相对优势反映了理性决策的利益驱动,技术的匹配度、复杂度则反映了采纳的代价因素,这三个因素被多数研究支持。

Caroline Driedonks, Shirley Gregor(2005)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IDT为基础,结合Kambil和Van Heck的交易过程模型研究了澳大利亚牛肉行业第三方电子市场的采用情况,从不同的交易步骤分析了电子市场的相对优势,验证了电子市场的优势对企业的采纳行为的重要影响。在搜寻阶段,买卖双方都能找到更多交易伙伴,并且降低了搜寻成本;在议价阶段,由于面向更多买家,卖家拥有更好的谈判地位,从而提高了价格,买家虽然付出更高价格但提高了所购产品的质量,并节约了时间;交易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沟通和处理交易事务,降低了信息成本。该研究还发现信息接收渠道的影响,通过大众媒体了解到电子市场的企业倾向于拒绝参与,而通过私人交谈对电子市场有更深了解的企业倾向于参与市场。

Andrew White, Elizabeth Daniel(2007)用IDT构建了分析框架,分别对卖家和买家采用企业联盟形式的电子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电子市场的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获得更多交易伙伴、降低价格、提高交易过程效率、促进企业间信息系统整合、降低菜单成本、加强企业间合作;兼容性因素主要包括:与企业流程兼容性、与现有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兼容性、与企业高层管理者观点和战略的一致性;复杂性因素有:对信息系统整合的要求、流程和数据改造要求;该模型还引入了感知风险因素,包括数据安全性、平台可信任度。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Supply On、Global Healthcare Exchange、Eutilia三个电子市场及其用户的分析发现,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等因素对企业的采纳行为有重要影响,而感知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

2.制度主义视角——组织行为同化的制度主义理论

与个体理性主义相比,制度主义强调社会对个体的影响。DiMaggio将制度理论引入对组织形态相似性的研究,解释了组织之间在行为上会倾向于发生同化的现象。通过电子市场进行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企业的运作方式,当这种运作方式反复发生,被社会所接受,逐渐就会成为一种规范,因此具有规范的性质。同时部分具有权力的组织,能形成强制的影响力。从理论分析上看,这些来自制度的对个体行为具有影响力的因素有:规范化压力、模仿压力、强制压力等。

Jai-Yeol Son, Izak Benbasat(2007)从制度主义视角研究了电子市场的参与意愿和参与度,引申出制度导向因素,包括模仿压力(竞争者的采用、成功应用的例子)、规范化压力(行业和政府的规范化力量、多数供应商的采用)和强制压力(主导供应商的要求)。通过对98家潜在参与企业和85家已参与企业的数据分析,发现模仿压力和标准化压力对企业的采用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对参与度的影响不显著,他们的研究验证了制度因素对企业参与电子市场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综合的解释

综合分析考虑了更全面的因素,其基本逻辑是:电子市场带来的利益将诱使企业对市场的参与,参与电子市场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能力和资源;企业是否参与受到各种制度环境的影响,其应用电子市场的过程能对制度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别的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

技术组织环境框架(TOE)是一种较常见的因素整理方法,它起源于Tornatzky对普通类型技术创新的研究,将技术创新采纳的影响因素有效地归纳到技术面、组织面、环境面三大类。Young-Beum Joo, Young-Gul Kim(2004)以TEO为框架研究了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子市场的影响因素。其中,技术层面选用的因素是相对优势,环境层面的因素是外部压力和买方力量,组织层面的因素是资源状况和企业规模。分析发现,外部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和企业大小对采用行为有显著影响,买方力量和资源状况(如资金支持、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能力等)影响不显著。与以往的研究不同的是,研究发现电子市场的相对优势影响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采用和未采用电子市场的企业都对相对优势有较高感知。

技术接受和使用的统一模型(UTAUT)将2003年以前出现的大多数针对个人层面IT采纳行为的研究模型进行全面综合。该模型将影响因素总结为四类:期望绩效、难度预测、社会影响、实施条件。Shan Wang, Norman P. Archer(2006)以UTAUT为框架,将模型中的社会影响改为制度影响,研究了美国第三方以及联盟式电子市场的采用行为。其中,期望绩效类因素包括降低搜寻成本、获得更多产品信息和交易伙伴、提高信息可靠性等;难度预测类因素是电子市场的易用性;制度影响类因素包括趋势跟随、客户要求、重要供应商推荐等;实施条件类因素包括系统兼容性、对网上业务的熟悉程度等。研究发现,绩效期望是企业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制度影响和实施条件,易用性对企业的参与决策影响不显著。

4.其他一些补充

Ruey-Lin Hsiao(2003)分析了信任因素对采用行为的影响,解释了潜在采用者不信任新技术对电子市场采用的挑战。其中,不信任有两种类型:可靠性导向的不信任和价值观导向的不信任。他认为,电子市场可以改进技术以减轻可靠性导向的不信任,但价值观导向的不信任由于根源于社会文化结构而形成更大的阻碍。

王平平(2006)还探讨了产品特性对买方使用电子市场的影响,研究认为,产品特殊性、产品说明复杂度与电子市场的参与意愿负相关。

Chian-Son Yu(2006)将采用电子市场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企业外部推动力、企业内部驱动力、企业领导层对电子市场的认识和态度三个方面,研究了台湾中小企业电子市场的采用行为。通过对115家企业的调研结果分析,发现上述三个方面因素分别有25%、49.9%、18.7%的贡献度。与其他研究结论相比,该研究发现中小企业CEO在采用决策中比大公司的CEO有更大的影响。

三、简单的评述

从因素提取方法来看,现有研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已有理论确定的因素模型,其特点是因素比较系统,不同研究的可比性较强。另一种是经验性的归纳,这种方法贴近实践,更有针对性,其中,也有的用了较为科学的归纳方法,如Hsin-Pin Fu,Yung-Ching Ho(2006)采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AHP)。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验证。

从研究方法来看,定性分析较多,案例研究比较常用,这种方法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参与和潜在参与企业的访谈来发掘更具体的影响因素,但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各种因素影响的显著性。也有一些定量分析,采用李克特量表来衡量对不同因素的认同程度和采用意愿,通过主成份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了各因素的显著性和贡献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定量分析将会更多应用于该领域。

综观上述文献,影响因素基本可以归纳在电子市场、企业组织、外部环境三个层面。但在每一个层面中,二级变量的选取比较随意,缺乏统一的标准。另外,针对不同的情况如企业规模、所属行业类型、行业集中度、买方/卖方角色、电子市场类型等,各因素的影响会有所不同,这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四、我国的情况

现有的研究虽然大多基于国外的情况,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对国内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要注意到我国的企业、电子市场以及社会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有效促进我国电子市场的发展,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都有待深入和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hian-Son Yu, Influences on Taiwanese SME E-Marketplace Adoption Decisions[J].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6.9, pg. 5.

[2]Hsin-Pin Fu, Yung-Ching Ho, Roger C.Y. Che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A fuzzy AHP analys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6.12, pp. 1301-1324.

[3]Andrew White, Elizabeth Daniel, The adoption of consortium B2B e-marketplaces: An expl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16 (2007) 71-103.

[4]Caroline Driedonks, Shirley Gregor, Economic and Social Analysis of the Adoption of B2B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A Case Study

in the Australian Beef Industr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5, Vol. 9, No. 3, pp. 49,72.

[5]Young-Beum Joo, Young-Gul Kim,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adoption of e-Marketplace: an innov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10 (2004) 89-101.

[6]Shan Wang, Norm Archer, Business-to-business collaboration through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An expl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13 (2007) 113-126.

[7]Ruey-Lin Hsiao, Technology fears: distrust and cultural persistence in electronic marketplace adoption [J]. Journal of Strategic

电源市场研究篇10

1.我国目前电力市场的基本特点

在我国电力行业现在已经失散电厂和电网,分别对重组资产和电网容量,已成立五个主要发电公司;资产重组后的网格上,创建一个网格的国营公司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计划拆分。

1.1电力市场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

与传统的电力,比较打开中国市场和竞争的电力市场。作为对市场的细分的链接的发电和供电电源之间的两个经济和技术特点,确定电源供应链接具有自然垄断的但电源链接具有无自然垄断,一些发达国家引进竞争机制注入了动力,链接,成功的故事为当前登录链接证明了这一事实的。

1.2电力市场具有计划性和协调性

与其他大部份商品市场相比,电力市场已规划和协调。另一方面,各个方面相互关联的系统的电源、生产、电力供应过渡的要求,任何一个链接,将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3电力市场具有转供性

网络运输的发展与高电压和高电压的好处成为更多区域网络的大型电网互联或甚至形式跨国网络。由于不同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和不同级别的支持意愿的不同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网格区域的电源,从售电电源供电成本的低生产成本的电力传输的电力生产成本的结果有不同。

2.我国电力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

2.1电力市场营销的观念

发电和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建立市场意识、积极改变管理机制,促进电力市场营销不是只有根本改变社会经济需求,是在电气能源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社会、洪水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自助服务在以独特的方式。

2.2转变电力市场营销观念

电力市场管理哲学就是变化的力量,促进既定的思路和目标市场营销的方法。随着能源供应公司由市场机制,建立概念的变化还广告几年来,传教士收到一些成效,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是逐步靠拢的市场转型与发展和趋势的分析,是仍不令人满意。因此,分析某些问题,有关重要的更新程序的想法,以改进我们的工作。

2.3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营销的看法是"收购是一种理"是采集客户端的行为理性过程和购买行为并不完全接受控制下,也是人民的感情。因为在购买过程中,您有对服务的访问,必须购买物品和是基本产品实现情感上的满足。因此,作为一种商品,除了特定的质量要求的电源必须有高质量的服务。

3.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3.1电力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市场研究的一般理论表明企业的利润是了解客户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公司将转到发展、通过分析电力市场,电力办法宣传营销战略、开放电力市场,供应增加、电力营销工作的目标是增加公司的利润。分析特征的产品,电源是正是这样做很好的商业化电力的先决条件之一。

我们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慎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杠杆作用。在过程中,为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售电量电价是电力营销政策的最重要的手段。

(2)宣传功效。因为无形的它采用有形和多彩的方式来体现产品的特点的力量产生影响的态度和行为的消费者。

3.2电力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

电力市场竞争竞争性定价、质量、服务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价格的竞争。若要打开电力市场供应,电力公司必须首先建立电力营销策略价格价格和产品服务系统面向客户的服务体系。

(1)推行电价折让政策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电力价格,加强管理,价格规范电力价格、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的电力,更,应该替代原始共享,并建立电动电动价格玫瑰豪更多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和中型的国有企业引入电动价格政策,让让折叠应逐步朝着一个共同的电力销售价格水平3-5年中提出的措施,统一销售价格。

(2)对冰蓄冷空调和电热锅炉的优惠政策

在电力市场,使电源在2000年年底推广面向消费的作用已存储电热水器热和冰冷空调通过提供内存,在内存铅套,电热水壶和冰蓄冷空调的客户,价格改革和电价改革,逐步使政府和社会的意识上推出他新增加的能力对应,其他配套设施的报告的被控在容量交叉分布提供了书面的费用。

(3)推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3.3电力市场营销的促销策略

(1)广告

对于电该特定的商品,可我们不只是使用一般的广告,必须结合的电特性,有说服力的内容,使用比较方法、气氛或印象、个性、技术特点、不同的手段,作为生产和传播的广告,广告产出更好的科学证据的表达式的符号的使用。

(2)人员推销

不要有直观的感觉,通过个人销售非常重要。电力系统的销售必须改变它的工作作风、改变等待电力客户采取积极的措施,积极主动宣传营销电力消费的传统做法。

(3)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营销工具,在电力部门做法不只是要侧重于同政府的建设关系的业务,但也要有大量感兴趣的公众成员建立一种关系。

4.小结

面对今天的市场,在市场营销环境中,电源的现实公司可以仅利用优势和避免缺点并动态地适应,可引入的功率不分青红皂白地任何以前的经验,其次是传统习俗只能被市场淘汰。条件下今天的木材基地电力的供应和需求的平衡,企业不仅需要确切了解市场环境、需求分析和活动有关的市场营销,培养既懂技术和知道的管理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体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作者单位:北华大学研究生处)

电源市场研究篇11

J=Joe Redfield

A:请您就目前的混合动力市场做个大概的描述?

J:混合动力市场再也不是一个被各种疑惑所观望的话题。这个市场正越走越广。自从气电混合的普锐斯和Insight这些系列的混合动力车上市以来,美国的OEM制造商已经开始供应越来越多的混合动力车型。许多新的设计也涌入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市场。更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政府和汽车工业界一直在十分积极地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冷静看到整个市场的情况。以美国市场为例,混合动力汽车今天占到的市场比例也仅为1%。

A:就您所知,目前业界的技术方向是哪些?工程师们目前正在做着哪些工作?

J:以美国西南研究院为例。目前,我们主要研究的混合动力技术的三个领域:第一,也是中国业内同仁非常关注的能量储存系统。我们的内部研发计划,目前正在开展对先进锂电池的研究。另外我们还在积极推进ESSES(Energy Storage System Evaluation and Safety)商业联盟计划,对混合动力市场上所有的化学电池储能系统进行测试和表征分析。第二,我们的工程师正在研究新的方式,来整台和控制电动马达和混合驱动器,并入传动或车辆驱动系统。另外,我们还在为军工、商业制造企业等,进行着先进混合驱动模型和模拟的研究。这个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的气电式混合动力、插入式电动混合动力,和大型军用及商用卡车的液压式混合动力系统。

A:是否充电式混合动力车更加省油?

J: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经常被宣传到,每加仑可行驶100、或200、甚至300英里,这有些用词不当。我们不能用对传统的传动系统衡量的方式,去测量充电式混合动力的燃油经济性。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电池需要人们在家进行充电,汽车会使用该电池为最初的推进能源,直到它足以耗尽,然后启动发动机。PHEVs(充电式混合电动汽车)的额定电流为10、20、30或40mA(毫安),是用于最初只是用电力的启动里程。

比如,你有一辆PHEV-40,每天就跑40英里或更少的路,那就根本不需要启动发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用现在的计算方式,每加仑就折算出了更多的英里数。要想准确计算,你还要考虑电池的电动能源在启动时的里程数。所以,300英里/加仑是有些夸大其辞的说法。美国西南研究院的技术人员目前正在参与开发,一套针对充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油经济性的测量标准。

A:在后续的混合动力研究过程中,能量储存是主要问题吗?

J:混合动力研究的一部分挑战来自能量储存,但控制能力也不可小觑,即如何控制不同的系统,以达到预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SWRI目前就从事电池技术相关的材料研究、电池寿命预测、混合动力拓扑和控制系统开发。我们参与各个环节的研究,为混合动力项目的执行提供支持。

A:充电式混台动力和智能电网就足以交通运输需求吗?

电源市场研究篇12

不同于对“资源”争夺激烈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必须立足于现代装备制造技术,才能将风力、太阳能等自然资源转化为可用及可控的现代能源。因而,大规模风能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建立在先进、可靠、经济的风电设备的制造之上。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我国风电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代表得到了长足进步,目前已涌现出60多家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及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企业,连续两年装机容量增长速度超过100%,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产业繁荣的背后,不能忽视的是,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的核心技术。很多企业为了占领这块新市场,通过引进生产许可证等方式快速上马项目、扩张产能,但产品质量及可靠性问题开始逐步暴露,也没有摆脱某些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这日益成为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长期基础性研发积累、集中匆忙引进技术抢占市场,导致大量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却又出现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针对地解决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当前快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能源所与国家能源局、中国风能协会组成团,于2008年对新能源发展全球领先的丹麦、德国两个国家的风电产业进行了考察。期间,考察团分别与两国的政府部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公共技术研发和试验部门、产品的检测认证和行业协会等进行了座谈,并参观了两国典型的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制造企业。了解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这三者在支持新能源的长期研发、培养高端人才、加强公共服务以及促进新技术产化过程中的主要思路。有关情况如下:

一、当前国际风电市场发展的基本形势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是大势所趋。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将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新世纪能源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采取了诸如价格、市场配额、税收等各种激励政策,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和支持风电的发展。比如德国和丹麦等欧洲国家采用的长期保护性电价政策,英美等国主要采取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为风电建立稳定的需求市场;美国有些州还采取生产税减免来减少风电开发的成本;荷兰采取绿电交易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和支持风电的发展;也有的国家和地区通过采用电费加价的方式筹集建立公共效益基金,支持风力发电的发展等。

在政策的鼓励下和技术推动下,全球风电产业取得长足进步。风电的成本已大幅度下降,每千瓦时的风电成本由80年代初的20美分下降到2007年的4-6美分。伴随着风电技术经济的改善,全球风电市场也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风电的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预计在2008年底成为第一个全球累计装机超过1亿千瓦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作为能源领域增长最快的行业,风电产业共为全球提供了近35万个就业机会。欧洲和美国在全球累计风电市场中占统治地位,截止到2007年底,德国是目前风电装机最大的国家,装机容量2225万千瓦,其次是美国、西班牙、印度和中国。2007年,风电在欧洲新增电源中首次超过天然气发电,成为第一大电源;美国新增的风电装机也仅次于气电,位居第二;特别是,2007年欧盟25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已经分别达到了6%和3.5%,其中丹麦高达25%和16%,德国是17%和7%,分别位于世界的前两位。风力发电已开始表现出从“补充能源”朝向“战略替代能源”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丹麦和德国的风电产业发展形势

与风电市场的发展规模相似,欧洲是全球风电产业的中心,丹麦、德国则是欧洲风电产业的领头羊。2007年,全球派名前十位的风电设备供应企业中,有5家来自这三个国家,占据了超过全球近一半的风电市场。

丹麦是世界上最早发展风电的国家之一,也是当前海上风电开发最多的国家(累计装机容量为426MW),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Vestas公司。Vestas公司不仅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占据了世界28%的风电市场,已在全球几大洲12个国家设立数十个生产工厂,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美、英、法、德等主要风电市场的累计占有率都处于前两名的位置。丹麦自身的风电市场非常有限,Vestas公司的99%产品销售额来自其他国家的风电市场,而风电产业却为丹麦创造了2万个就业机会,风电产业已经成为丹麦外贸的象征和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1991年)颁布固定电价法促进风电发展的国家之一。在强有力的政策鼓励下,德国不仅是当前世界上风电市场最大的国家,而且德国公司在全球排名前十的主要风机制造商中占据了4席;此外,在齿轮箱、发电机、精密轴承等风机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上。德国不仅基本满足了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欧洲乃至世界风电市场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表现了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整体竞争优势。2007年,风电产业为德国提供了8万个就业机会,产业总值达74亿欧元。

可以说,丹麦和德国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风电市场,以及非常具有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风电也已经成为代表两国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

三、欧洲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风电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丹麦、德国风电市场的规模化发展,首先得益于电价、强制性上网等优惠的政策环境。这两国所积累起来的风电产业方面的巨大优势,除了受益于财税优惠等激励措施以及稳定的市场需求外,与这些国家强大的创新能力、工业基础和高素质人才队伍也有很大关系。通过调研了解到,两国风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除了要依赖优惠的政策环境外,还与国家基础性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和公共体系的设立有着密切的联系。总结

来看,有以下的特点:

(一)部级研究机构在前期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处北欧半岛上、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丹麦很早就重视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并于上世纪70年代成立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RISOE)。在当时风能技术的发展前景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在政府资助下,RISOE开展了大量与包括风电在内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基础性研究,组建了专门的学科方向,培养了高端人才队伍,建立有很强技术手段的试验中心,形成具有世界级的跨学科研究能力等。而且,在RIOSE这个纽带的带动下,经过其它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培育,丹麦逐步形成了稳定的风能产业人才队伍。RIOSE还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结合起来,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和向企业的转移,从而很好地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丹麦Vestas公司最初的风电技术即来自RISOE。德国也于2000年建立了由经济部、环境部共同管理的能源研究机构,可再生能源是其重要职能之一,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

当前,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和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企业的研发力量也逐渐强大,这些部级研究机构在促进产业成长的作用上也发生了变化,但这些机构在开展包含太阳能、氢能等其它新能源基础性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总之,欧洲风能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部级研究机构在促进新兴产业的技术知识积累和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发公共服务体系

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化必须在开展大量基础性研发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际复杂工作条件,经历大量重复性的测试和试验过程,即应用型研发过程,最终才能开展产品的商业化推广,对跨学科的行业更是如此。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是跨学科领域的代表。比如叶片的生产。就需要考虑在野外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要求叶片在一定的重量、刚度和工艺限制条件下,同时保证一定的极限强度及较高的疲劳强度。因而,风电设备的先进和稳定。更需要取决于是否有先进、完善的设备检测和测试手段。

是否可提供公共服务的研发平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应用性研发能力的一个标准。因为这种可提供大量公共性试验检测服务的设施或机构,在新兴产业起步初期,是不可能靠商业化的方式运行起来的。欧洲的风电产业除了有先进可靠的技术、完备的供应链、专业细致的分工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建立了大量这种可以提共公共服务的技术平台,比如模拟实际风况的试验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风电设备零部件测试中心等。丹麦和德国拥有欧洲最多、最先进的试验风电场,以及叶片等零部件测试机构,这些机构的服务对象甚至面向所有的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客户。这些公共试验设施和机构,为各个风电企业的原型试验、性能改进、材料试验等研发活动提供了场所,避免了政府支持某个具体企业而形成技术垄断,还减少了产业发展初期基础施的重复性投入,降低了企业创新初期的研发成本,同时也为风电机组的检测和认证等提供了技术手段,为风电设备的市场准入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产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转让或私人入股,这些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也逐步商业化运作,减少了对政府投入的依赖。

(三)建立了完善的风电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

新兴产业发展初期,产品的质量通常参差不齐。这就必须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并形成进行产品鉴定的能力。欧洲作为风电产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最先制定设备技术标准并实行了产品认证制度的地区。丹麦政府十分重视风电标准和检测认证,支持RISOE开展标准体系的研究,建立风电设备及零部件测试认证能力。德国政府也在风电产业发展早期委托德国船级社(cL)建立认证体系。两个国家开始都规定,只有通过认证的风电机组才有资格得到政府补贴,激励了企业参与认证工作。RIOSE以及GL都承担了各自国家风能产业最初发展的质量控制。风电设备认证制度既保障了风电设备的质量,也简化了政府对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的管理。例如,在德国建设风电场项目,如果项目采用的机型是经过认证的,政府不再对项目安装的机组逐一进行安全检查,总体上降低了管理成本。

事实上。无论是部级研发机构,还是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体系以及认证等体系的建立,都是相互关联,并互相促进的。比如部级研究中心为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打下了基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为产业化的研发工作提供帮助,还可以成为认证工作的技术手段,而认证的标准研究来自于部级研究机构的成果,所有这些工作的实现最终培养了这个行业的高端人才队伍。由此可见,基础性研发、公共的服务工作,对于一个新兴产业的起步,特别是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三、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化石能源资源日益枯竭、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中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竞争,已经是新一轮国际能源领域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可再生能源的装备技术,谁就拥有了未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动权。我国主要通过优惠电价、特许权项目招标、“风电机组70%国产化率”等方式促进和保护国内风能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风电装机量和风电机组产量的快速增加。但是我国风电产业整体上处于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的关键阶段,须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屹立不倒。面对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企业兼并、产业整合趋势,我国除了要从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着手外。还应当在“科技立国”的发展战略下,创造有利于提升企业实力的政策环境。

通过这次考察,提出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应加强新能源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聚集至少需要20到30年的时间。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在发展风能等新能源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才队---伍基础,但许多技术人员来自与新能源相近领域的专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技术学习和培训;很多大型企业主要利用自身相关技术租工业基础,通过联合设计或引入战略合作的方式培养风电开发和制造技术队伍,因而造成整个行业的高端技术研发、技术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都大量缺乏。技术瓶颈的解决必须依靠人才,而人才存量不足以及后续人才队伍培养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结合国家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的任务,将人才培养作为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着力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的决策型技术人才,以及专门的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包括国家层面的总体技术研发带头人、企业层面的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坚技术力量,为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健康、自主发展提供人才队伍的支撑。

(二)加大对团队和公共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

虽然新能源人才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我国研发体系制度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基础学科的建设

有两种不利于长期人才培养的模式:一种是采取高度依托个体专家的学术带头人制度,而没有着眼于长期稳定研究团队的建设,使得人员的变动对基础前沿研究的影响很大,研究成果也没有稳定团队的承继;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我国还没有长期支持和投入的部级风能、太阳能或生物质能研究实验室。因而也无法从战略角度把握这类领域的前睹性技术;二是国家对研发的支持方式仍主要是一次性投入,许多国家工程中心和研发中心都没有长期的、连续性的投入,导致这些机构无法为国家基础性研究提供公共服务;例如,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新疆金风国家风能工程研究中心等,后来都为生存走了服务于自身企业的道路,丧失丁基础研发和公共服务的根本职能,因而也成就不了丹麦RISOE之类的一流科研朝构和人才培养基地。

新能源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欧洲的风能产业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必须加强对部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构建起部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机构,整合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源,协调开展基础性和公共性技术研发,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发挥政府和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并同大学教育等培训结合起来,共同承担起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任务。

(三)加大对公兵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欧洲的发展经验已经表明,一个成熟风电产业的发展,风电设备测试中心、试验风电场等可承担公共技术服务的机构和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当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市场前景广阔,几年内就涌现出60多家整机和几百家零部件企业。但由于风力工况非常复杂,风电设备的技术集成性很高,国内企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都还不够,在初期企业缺乏对测试工作的大量资金投入,缺乏公共性的测试平台等一系列原因,国内大量新下线的机型在缺乏野外测试的情况下仓促推向市场,使得风电机组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影响了机型的使用效果,造成实际故障率很高。特别是当前高度依赖进口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更加需要通过公共平台的建立,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并打破上下游企业间的猜疑,开展更加广泛的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才能尽快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因而,建议尽早建立部级风电公共试验平台,建设叶片、电机、齿轮箱和传动系统试验和测试设施,为国内风电企业自主研发特别是首台机组的测试、验证提供技术条件。无论是试验风电场还是其他传动系统的公共试验平台,其建设和运行可以采取“国家支持建设、股份制共管运作,以电养场”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丹麦试验风电场所采取的“国家投资、租赁服务”的运作模式。

电源市场研究篇13

【Abstract】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of the Library of Stand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is mutual connected inseparably.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s guided by the service, including business database, electronic books, electronic journals, printed books, printed periodicals, audio-visual materials. The service is to help user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obtain relevant information, including Material Requests service, Class Support service, Research Guide service.

【Key words】Stand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Information resources;Information service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将自己定位为斯坦福商学院的工作实验室,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作业准备参考资料,帮助斯坦福商学院培养有很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以便引领未来社会的变化发展;收集斯坦福商学院相关学科与深度研究的信息,保持斯坦福商学院在学术方面的优势地位。

1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于1933年建立,开始只有1000册图书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所重要的研究型图书馆,它是一种公共智力资源,支持斯坦福商学院的教学与研究。馆藏资源包括数字和实体文献,涵盖了广泛的管理课题,专业包括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和国际贸易;还收藏了大量的公司和行业的信息与统计资料。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拥有19万册印刷型图书,有专业性强的研究资料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此外,图书馆还收集了成千上万份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的报告,订阅了500种现刊。

1.1 数据库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重点提供商务专业数据库,按专题和字母两种方式排列。同时也提供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医学专业图书馆的数据库。

商务专业数据库的专题分为:分析报告,文章,公司研究,经济指标,金融市场,产业与市场,国际市场,经济数据和统计,统计资料。

每个专题分为若干个子专题,子专题下列举一系列数据资源导航,导航包括资源名称、网址、资源性质的简要说明。例如文章的专题分为期刊文章和新闻文章两个子专题,期刊文章子专题下的资源有:商务资源大全(商务期刊全文,包括哈佛商业评论);商务与管理全文文章;心理学资料(从19世纪到现在的心理学和相关学科文献);经济学术期刊全文,包括美国经济学会的文章;从2000年到现在的电子版经济学杂志。新闻文章子专题的资源有:时事通讯(报纸、杂志、公司财经和股票指数);华尔杰日报,从1994年至今;商业期刊(美国各大城市的地方商务新闻,包括商务期刊的所有版本,书目;世界新闻入口(提供美国和国际的新闻全文)等。

为了解决用户在检索数据资源时遇到的困难,每个专题主页上除了按子专题分栏目清晰地列举相关资源外,还设置了图书馆员咨询专栏,用户可以用提交咨询申请表格或者网上聊天的方式获得图书馆员的帮助。例如公司研究专题下设工司名录、风险资本、合资管理、公司档案与财经、行政管理等子专题,每个子专题栏目中列举了一系列相关资源,另外还有咨询专栏,公布了咨询馆员的传真电话,并有对话框可以直接在网上向咨询馆员提问题。

1.2 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

1.2.1 电子图书

电子图书来源多样。主要有下面系列:

1)7天24小时可看图书 :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财经方面的电子图书。

2)电子藏书:16000多种各学科图书。

3)我的图书馆:来自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的 Springer图书。

4)牛津学术在线:来自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电子图书。

5)探险旅行技术图书。

以上资源大都是商业性电子图书,只能用于非赢利的教育用途。

1.2.2 电子期刊

通过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和斯坦福大学的其它图书馆,可以找到能利用的电子期刊。通过斯坦福大学的用户登录界面,校园外也可以访问电子期刊。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专门编辑了商务类电子期刊,全文期刊文章来源是馆藏电子期刊和馆藏印刷型期刊。

谷歌学术资源:包括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技术报告、学位论文、专著等。

课程一览表有1190种课程的编号、课程名称和任课教师,可以用专用的搜索引擎查找,课程储备资料是印刷型图书,因此在图书馆前台借阅。任课教师也可将备课资料放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上。

2.3 研究指导服务

斯坦福商学院在学术方面的优势享誉全球。斯坦福商学院现有教师126名,都是商业领域公论的专家,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知识的创造者,在他们引领的研究领域前沿进行着生机勃勃的探求。师生比为1比6,学生直接受益于高水平的专家型教师,近距离获取教师的专业知识深刻的专业指导。

作为一个研究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研究指导服务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使命。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专门为教师提供研究指导服务。商业研究馆员与斯坦福商学院的教师合作,按用户要求提供研究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图书馆提出专门的研究支持要求。图书馆也为商学院的学生和其他研究者提供商业学科的研究指导。

2.3.1 研究咨询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长期为斯坦福大学的师生提供怎样进行商业研究和数据库检索方面的咨询。包括一些专题研究咨询,例如公司和产业市场研究等。

研究咨询还包括研究工具方面的咨询。例如图书馆员用实例讲解的方式,说明了在各类数据库中为自己的文章建立永久链接的步骤。

图书馆员将视频资料作为研究工具提供给用户,包括CNN新闻视频,ABC新闻视频,CBS新闻视频,华尔街杂志视频和音频,商业周刊视频,雅虎新闻视频等,这些权威的大型新闻视频资源可以使研究者迅速直观地掌握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焦点热点问题。另外还有专题演讲和访谈视频;超过12,000种教育影片,都可作专题研究的工具。

2.3.2 数据资料与书目编辑

为了方便研究者查阅商业学科方面的研究资料,图书馆员按主题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一级分类的类目是:就业、公司和组织、经济数据、财政、产业、全球商业、市场营销、研究工具。每个一级类目下按需要再分为若干个二级类目和三级类目。

每个二级和三级类目根据自身的特点,提供非常专业化的信息资料。例如公司和组织的二级类目包括:公司发展历史、公司开办与倒闭、案例写作者指南、公司信息、公司报告、企业、财经、特许经营等。每个栏目提供多种途径、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有图书、期刊、分析报告、博客、视频资料、统计数据、公司名录、排名、文献数据库等。

再以三级类目公司报告为例,提供公司年度报告和精选的公司档案。为了让读者能理解公司档案的类型,对每种档案给出了详细的定义和说明。内容索引部分指明每个报告的文献类型:缩微型报告、研究数据库中的报告、历史的年度报告。

2.3.3 资料获取帮助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