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实用13篇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针对电子血压仪及监护仪中血压监测不准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2方法

1.2.1不准确的原因

1.2.1.1比较基准通常情况下,采用电子血压仪及监护仪进行监测主要是依据一个固定的基准进行分析,这个基准的设定与大部分人的体征都是适合的,但是并不能够适用于所有人群,尤其是对于血压不正常或者是心功能异常的患者,对于心脏起搏的患者,测量值更容易出现较大的离散性,这是导致电子血压仪监测出现不准确的重要原因。

1.2.1.2干扰影响在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的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影响,容易导致监测不准确,如环境振动、噪音较强等,都可能导致出现异常性的压力波动,从而对监测结果产生制约。如果是人耳听柯氏音,能够从众多噪音中鉴别所需要的声音,但是如果采用电子血压仪进行监测,是无法将这些干扰声音屏蔽的,由此导致对于患者的血压监测不准确[2]。此外,如患者脉率异常、变动、温度变化等也会导致电路参数出现漂移,由此造成监测不稳定。

1.2.1.3其他因素在一些监护仪中,有些主机和袖带之间的管路连接较长,有时候会出现卷曲或者受压的情况,从而导致气压传导较为滞后,而柯氏音或者是压力波动值被阻止,使得监测准确度大大降低。

1.2.2改进措施

1.2.2.1直接监听动脉搏动声在进行血压监测的过程中,可以在袖带位置安放一个微型话筒,确保话筒结构能够贴近肱动脉,以对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检测,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客户振荡法带来的误差,确保血压监测的准确性。

1.2.2.2改进算法对于血压监测,可以采用与脉率同步的时间间隔,间歇性的对压力变化及压力波动峰值进行分析和量化处理,然后根据数据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根据不同人群的曲线变化情况进行修正,优化基础算法,然后再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得出舒张压和收缩压,这样就可以将比较值建立在综合取样后得出的数据基础上,从而有效减少监测不准确情况的发生[3]。

1.2.2.3强化仪器使用和维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于电子血压仪及监护仪的应用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很多时候都是由于零件松动或其他问题导致监测不准确的,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对这些仪器进行全方位检查,对于出现损坏的地方应当及时进行维修,并定期进行保养,以确保检测仪的良好性能,从而有效降低监测不准确情况的发生。

1.2.2.4采用双袖带血压测量技术双袖带血压测量技术是建立在传统血压测量技术基础上的,结合了示波法、柯氏音测量的优点,是对电子血压测量的有效改进,通过应用此种测量方法,可以讲大袖带作为阻断袖带,将小袖带作为听音袖带,从而明确判断出收缩压的位置,在监测过程中也能够更加准确的读出舒张压和收缩压,由此大大提高了监测准确率[4]。

2结果

血压监测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应用原理、比较基准、干扰影响及其他因素等,对此主要采用直接监听动脉搏动声、改进算法、强化仪器使用和维护、采用双袖带血压测量技术等。通过对这些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应用需求,也更好的推广到家庭当中,提高应用效率。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电子血压仪及监护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确保电子血压仪及监护仪的准确监测度提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电子血压仪及监护仪中血压监测不准确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能够有效促进电子血压仪及监护仪的血压监测准确度,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参考文献

[1]郭亮梅,王锦玲,田黎,陈晨.不同方法测量血压的对照研究[J].护理研究,2009,84(27):98-99.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2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70

心电监护仪是各类医用电子仪器中在临床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设备,其使用为医护人员诊断、治疗、护理和抢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它测量血压快捷准确,省时省力,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适用于需要频繁监测血压的患者[1]。我院外科入院处置室为新住院患者测量生命体征采用心电监护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新入院患者在处置室检测生命体征是对患者最基本的常规检查[2],测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住院部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判断及决策处理的先后次序。入院处置室是住院流程的门户,患者相对集中,有特殊地理环境,特别在冬季,患者着衣较多,为了避免因怕麻烦患者脱衣及延误时间而操作随意性加大,使得检测血压不准确。我们对188例新入院患者进行了袖带捆扎羊毛衫外,内衣外(<2 mm),裸臂3次血压测量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3年5月收住我院外科患者188例,均病情平稳,配合良好。其中男59例,女129例。平均年龄(51.71±14.01)岁。

1.2实验仪器UT4000B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仪器性能完好。

1.3实验方法确定符合实验对象,与其沟通,取得配合,患者坐位,手臂放在台面的高度与心脏、监护仪处于同一平面,选择右臂测量肱动脉血压,患者定点、定位,血压袖带绑之肘关节上2~3 cm,松紧度以一手指为宜,第一次测量穿羊毛衫(C组)手臂血压给予记录,驱尽袖带内气体,脱去羊毛衫测量第二次捆绑在内衣外(<2 mm)血压(B组)予以记录,第三次测量裸臂血压(A组)予以记录,测量3次血压患者保持相同姿态。完毕后协助患者穿衣。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本组患者3种方法测量血压值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心电监护仪原理及优点血压为所测部位血液在动脉血管中流动对血管壁单位面积的垂直压力,通常称为侧压力。血压测量的压强是外加压强,它直接作用动脉的软组织而压闭动脉,在放气时压力渐减少,动脉就迅速恢复血流,当袖带内的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心脏收缩压时,随着心脏收缩射血,血液即冲开被阻断血管形成漩涡,发出声音。心电监护仪血压测定采用振动法原理[3],利用袖带阻断动脉血流,在慢速放气过程中检测源于血管壁的搏动振荡波包迹,并找出包迹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测出血压值的目的,即振荡法测血压。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听诊器且自动充放气,避免台式水银血压计因手动放气不能掌控匀速,放气速度过快使各期血管音分辨不清,放气过慢舒张压上升影响血压判断[4],还排除因反复使用听诊器引起听觉不灵敏、噪声干扰造成的误差。有临床研究报道[1,2],心电监护仪所测血压具有客观性,我们在进行心电监护仪测量的同时可以填写住院患者病历表格,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合入院处置室的工作环境。

3.2血压影响因素血压值与心搏出量、周围血管阻力、血容量、动脉管壁弹性及其他血液动力学变化有关,着衣测量所得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显著高于裸臂(标准方法)测得的血压值。随衣服厚度增加血压也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手臂着衣测量血压时,衣着的厚度会消耗袖带的压力,使袖带对肱动脉的压力减小,要压闭肱动脉就需要更大压强(压力),致使外周阻力增加,导致测得的血压数值偏高。

3.3结果分析表1显示,裸臂测量与内衣外测量的收缩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差为2.97,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臂与羊毛衫外血压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均值差达9.29,舒张压均值差3.61。因年龄对血压有影响,对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分别进行比较,着衣厚度变化差异与总体变化差异趋势相同。血压本身就是动态的,有一定正常范围,裸臂与内衣外检测舒张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有统计学意义,但均值差较小,对影响观察血压值的临床意义不大。裸臂与羊毛衫外各自测得的收缩压均值差达9.29,这个因素在测量血压时应考虑。提示医护人员在门诊就诊寒冷冬季、患者穿脱衣不便、社区普查工作量大时,测血压时手臂衣着可保留一件单衣(<2 mm),既可避免患者受凉,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因避免袖带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减少医源性感染,如果测得是临界高血压或低血压应按规范操作重新测量。

3.4操作注意事项服务过程中尊重患者,语言亲切,耐心解释影响测量血压的相关因素,嘱患者保持安静,协助患者脱衣摆放正确体位,注意保暖,努力创造舒适环境,提供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测量血压过高或过低时要询问患者病史,有无漏服降压药或存在白大衣现象[5]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必要时重复测量,保证其准确性。切记不能怕麻烦将有松紧口的衣袖随意撸扎在血压袖带上端,使测量的血压误差较大,对诊疗造成误导。

参考文献

[1]黄凤枝,刘萍,张吴玉.ICU患者心电监护与血压计监测血压的差异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2):2181-2182.

[2]姚瑞文.2种无创血压测量仪测量值的比较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8):46-47.

[3]魏东.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及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7):131-132.

[4]王苏英,施建英,叶小丽,等.影响血压测量的有关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9-841.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3

中心静脉压(CVP)是指血液经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时产生的压力。CVP主要用于测定右心室充盈压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它可反映体内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充盈压力或右心功能的变化,可作为临床上补液速度及补液量的参考指标,对防止心脏负荷过度及指导应用利尿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1]。有创动脉压力(ABP)监测是在周围动脉穿刺置管,通过压力传感器与监护仪连接,反映每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情况,可直接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2]。利用中心静脉压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方法与有创血压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方法的原理相同,将监测方法进行改良。通过在临床中的运用和观察,现将其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同时进行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均为2011年8月-2013年3月在本科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与实验组53例。男性90例,女性12例,年龄在20-78岁,平均为57岁,其中脑出血31例,重型颅脑损伤29例,多发伤12例,烧伤4例,重型胰腺炎2例,心肌梗死3例,消化道出血9例,消化道穿孔术及重大手术12例。

1.2 方法 根据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原理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的监测方法原理相同,改良前,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是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两个特殊的有创监测压力模板各插一根导连线,再各接一根压力传感器,分别接到中心静脉导管端和外周动脉有创血压导管端进行测量,获得相应的数值。改良后,中心静脉压与有创血压监测是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一个特殊有创监测压力模板插一根导连线,接一根压力传感器,传感器的延长管连接外周动脉留置导管,在传感器的三通阀处另外连接一根静脉连接管接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三通阀处开关的转换来获得中心静脉压和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的数值。

2 结 果

改良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方法所得数据经平均后所在区间,见表1。

以上各组均无明显的统计学上差异性,故以上两种方法也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 护 理

3.1 保持中心静脉导管与动脉导管通畅,由于监测动脉有创血压需要加压气袋(保持压力在300 mmHg),所以将测压管一直保持监测有创血压,根据需要定时转换三通阀来监测中心静脉压。这样才能保持两个导管不易受堵。保持三通锁闭清洁。若出现冲管通畅,回抽无回血时,可能在三通管与测压管连接处形成了凝血块引起活瓣样作用,可在无菌操作下脱开三通管将血块清除[3]。当动脉波形出现异常、低钝、消失时,考虑动脉穿刺针处有打折或血栓堵塞现象,如为打折将动脉穿刺处调至正常,如为堵塞应先抽出回血再进行冲洗,严禁将凝血块向血管内用力推注。

3.2 严密观察中心静脉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变化,中心静脉处若有红肿、渗液、分泌物,考虑导管相关感染,应告知医生予拔管。观察动脉穿刺肢体的血运情况,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3 妥善固定,连接紧密牢固,注意防止空气栓塞或接头松脱出血;连接测压管时排空气泡,测压管内严禁进气。因管道中的气泡可降低压力传递的敏感性,使数值降低。

3.4 校正归零,应将压力传感器的换能器放置于心脏水平位置,以保证测定数值的准确。更换病人时始终保持压力传感器的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一致,再重新校零。

3.5 动脉测压端行正压拔管,加压止血,拔管时不必压迫,待血流冲出局部微小血栓后压迫;局部压迫10分钟,观察无渗血时,用无菌纱布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4 讨 论

中心静脉压与动脉有创血压同时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为持续性的动态变化监测过程。改良监测方法后监测的数值无明显差异,消除了因监测压力模板及压力传感器的不同产生的误差,在中心静脉压与血压的关系上判断更加无误,如血压与CVP低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血压与CVP高,提示外周阻力增大或循环负荷过重;血压正常而CVP高提示容量负荷过重或右心衰竭;血压低而CVP正常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或心排血量减少;血压正常而CVP进行性升高提示心包填塞或严重心功能不全。改良后的监测方法直接减少了患者的材料消耗。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道数量,利于管道的管理。有创血压的测量是直接的血压测量方法,以其准确、及时被称为血压测量的金标准。目前在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改良后的监测方法在临床运用中不但简便易懂,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凤芝.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122-123.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我科收治的35例危重患儿,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5个月。其中<5个月19例,5~12月10例,1~6岁6例。入院时危重患儿评分<80分,需动态监测血压、血气分析、电解质等变化,全部患儿均选择桡动脉置管。

1.2 置管用品

22~24 g套管针、透明敷贴,一次性压力传感器(edwards px260)、t形管、20 ml注射器、监护仪,肝素盐水20 ml(浓度为12.5 u/ml)。

1.3 置管方法

1.3.1 置管前评估患儿双上肢的肢体功能及桡动脉穿刺部位皮肤情况,不在有肢体功能障碍及皮肤感染或破损处置管。用脉氧饱和度替代改良allen’s试验进行检查[1]:禁止在试验阳性的肢体行桡动脉穿刺置管。

1.3.2 置管时患儿取平卧位,安静状态下保持穿刺前臂与手掌呈水平位、掌心向上,略背伸,使穿刺点充分暴露。然后将腕关节处的宽度(尺桡横向测量)平分成4份,经局部常规消毒后在桡侧1/4、搏动明显处进针,进针角度为30°~40°,见有搏动血后边退针芯边送管,将套管全部推进血管为止,置管成功拔出针芯,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口固定针头,接已用肝素盐水排气的t形管、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用20 ml注射器吸20 ml浓度为12.5 u/ml肝素钠溶液用正压脉冲式将回血冲回血管,用压力传感器的三通接头锁住注射器端。

1.3.3 置管后将传感器接有肝素钠溶液注射器接口部分放入无菌盘内,4 h更换无菌盘1次。

1.4 测压方法

将压力传感器置于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即相当于腋中线第4肋水平),监护仪调至校零界面,然后将三通开关调至传感器与肝素盐水相通,断开肝素盐水,使传感器与大气相通。启动监护仪上的校零开关,至屏幕上显示压力线为“0”。连接肝素盐水,将三通开关调至患儿与传感器相通,即可连续监测动脉血压。

1.5 抽血方法

抽血时将三通开关调至患儿与肝素盐水相通,回抽血液至t形管与三通开关连接处,然后消毒t形管直管上的肝素帽,用注射器抽取所需血量,再用肝素盐水脉冲式轻柔地冲洗管道,至管道内无回血后将三通开关调至患儿与传感器相通。

1.6 一般护理

1.6.1 患儿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测压管固定稳定及肢体、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压力传感器过高或过低都可造成数值误差,影响测量的结果,可以定时以无创血压作对照,一般直接测压较无创测压高5~20 mm hg(1 mm hg=0.133 kpa)。要注意观察指端的皮肤颜色,可将血氧饱和度探头安置在桡动脉测压的食指,持续观察,如<93%,应考虑是否为动脉痉挛并排除发生动脉内膜炎或栓塞的可能[2]。

1.6.2 保持测压管通畅:避免扭曲折管,当发现t管或留置管有回血时,要及时用肝素盐水采取脉冲方法轻柔地将回血冲回血管,一般情况是4 h用肝素盐水冲管一次,间歇冲洗时曲线上下垂直表示导管通畅,冲洗时应注意压力不宜过高以免损伤动脉内壁,增加动脉瘤及栓塞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3]。

1.6.3 防止套管滑脱:套管应妥善固定,操作中要避免用力拉扯测压管,避免套管脱出,患儿烦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

1.7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7.1 防止血栓形成、预防栓塞:血栓可因套管针因素或血管内膜损伤而引起。一般表现为局部痉挛、疼痛、皮肤苍白、发冷。因此穿刺置管时应选22~24 g聚乙烯套管针,尽量1次穿刺成功。置管操作前要排尽留置针、测压管道的空气,置管成功后立即注入肝素盐水,采血后及时冲管。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内引起栓塞。

1.7.2 防止局部出血、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形成:穿刺损伤可引起局部出血、形成血肿,表现为局部肿胀。因此,在置管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做到1次穿刺成功,如果置管失败,要及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包括内穿刺点,不要用棉枝来压迫止血,时间5~10 min、压迫力度要适度,拔管后3~4 h内要密切观察局部情况,避免血肿形成或局部慢性持续性出血形成假性动脉瘤[3]。

1.7.3 预防感染:感染多由长时间置管、操作不规范引起,表现为穿刺处局部红肿、硬结、渗液、脉管炎等。因此置管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置管部位的敷贴有无渗血,出现渗血时要及时更换敷料;没有渗血2~3 d更换敷料1次,发现有感染迹象立即拔管。置管时间不超过7 d。

2 结果

35例危重患儿均顺利完成有创血压的连续监测及动脉采血,1次穿刺成功32例,每日经穿刺套管针动脉采血3~4次,套管针留置时间20 h~7 d,平均时间4 d,无1例感染,1例拔管后穿刺侧肢端出现轻度皮肤发花,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在急危重患儿的救护治疗过程中,常采用无创袖带法监测血压。而无创袖带法监测血压,是通过“断、续、流”原理进行测压的,并通过电子换能器将动脉搏动的声强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监护仪得出。其特点是实用、方便,但只能每间隔一定时间测量1次血压,不能连续及时监测血压的变化;而且危重患儿有时因为躁动或测血压的袖带太小不合,扎袖带的松紧不合等都会影响血压的准确性,甚至测不出血压,以致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和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4]。而有创血压监测为直接感知血管内的压强,将套管针置于动脉血管内,连接t形管、传感器及监护仪,传感器将导管内液体压转换为电信号输入监护仪,将其转换为数字和波形,显示与屏幕上,能及时、准确和直观地反映血压的变化,可以捕捉到血压瞬间的变化。迅速地掌握患儿的血压,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为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提供可靠的依据。危重患者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操作方法简单;icu护士通过1~2次操作培训,都能掌握此项技术操作。使用t型管连接留置针,从t型管的直管上的肝素帽上抽血可减少抽血时的回抽血量,且易于操作减少感染机会;用抽吸肝素盐水的注射器连接三通接头可及时冲洗抽血或患儿躁动时在管道内形成的回血,有效的防止堵管。置管后可随时采取血的检查标本,避免了因反复穿刺取血造成患儿血管破坏和周围组织损伤,减少患儿痛苦,同时因不用进行血管穿刺取得血的检查标本,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也减轻了护士因要血管穿刺而产生的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尹明,宋青,周飞虎,等.脉氧饱和度替代allen’s试验在重症患者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世界急危重病杂志,2007,9:2021?2023.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5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68 例病人中,男42 例,女26 例。年龄48~78 岁,平均63 岁。按世界卫生组织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标确诊为高血压病,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监测前3 天停用降压药。

1.2 监测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北京美高仪MGY-ABP1)进行监测。一般白昼(8∶00~22∶00)为每20~30 min 1次,夜间(22∶00~8∶00)30~60 min 1次,时间从上午8∶00~9∶00至次日8∶00~9∶00。监测期间鼓励病人记录生活日记,有助于分析血压变化的原因。

2 结

血压监测结果见图1。从图1中可看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曲线为双峰一谷,血压在凌晨0∶00~2∶00处于最低谷,清晨活动后血压急骤上升,白昼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其中6∶00~8∶00和18∶00~20∶00各出现一个高峰期,从20∶00开始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呈长柄勺形曲线。

3 护

3.1 监测前准备 监测前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是否服用过降压药物及停服降压药物时间,是否患有血液凝固障碍和接受抗凝治疗等,评估患者臂围,选择合适袖带,根据临床评价决定是否应用ABPM。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有利于临床的治疗及护理。

3.2 监测时严格操作规程 首先检查监测仪中的电池必须达到2.8 V以上,清除监测仪中原有数据,在动态血压分析仪软件上新建患者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设定好测量血压时间。为患者配戴监测仪时,先测量两上臂血压,若收缩压差

3.3 监测过程注意事项

3.3.1 嘱患者配戴监测仪后可与日常生活一样,但要注意保护记录盒,切忌碰撞、受压、受潮、不进入有磁场的环境、不接触有磁性物品。

3.3.2 测量期间患者不可自行放松或随意移动袖带,防止袖带松动或滑脱。为患者家属示教袖带的正确配戴方法,万一袖带松动时要及时重新配戴。

3.3.3 压力管避免打折、受压、扭曲或拉伸。

3.3.4 在自动测量过程中,上肢应保持静止放松状态,睡眠时尽量保持平卧位,这对获得准确的血压读数极为重要。

杨颖: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8年10月,29(5)3.4 监测结果处理 监测完毕后,回放数据,分析报告。在计算各种参数之前,应对个别可信度较差的原始数据进行舍弃。有效血压读数标准: 收缩压70~260 mmHg,舒张压40~150 mmHg,脉压20~150 mmHg,心率20~250 次/min[2],有效血压读数次数应达到监测次数80%以上。将监测结果送至主管医师处,供医师做出诊断。

4 讨

4.1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

4.1.1 它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根据偶测几次血压决定是否治疗,是非常不全面也是不科学的。而24 h动态血压能测量人体昼夜不同时间内的瞬间血压,这对于决定高血压病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显然是优于偶测血压的。

4.1.2 它有助于判断预后。许多预后研究已经显示,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传统的血压测量可更好地预测临床转归[3]。

4.1.3 它有助于评价降压治疗效果。它对决定选择用药、调整剂量和服药时间、调整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4.2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4.2.1 指导个体化时间用药。合理的使用降压药,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和消除心脑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在给药时间方面,护士按常规通常在7:00、12:00、16:00左右给患者服药,这显然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的谷峰不完全相符。根据血压出现双峰一谷的时间规律,我们认为患者在6:00、13:00、20:00服用降压药更合理。如按常规时间给药,药物达峰时间不在病人血压高峰期,如此用药无法有效消除病人的血压高峰值,甚至造成过度降压,血压下降过低使病人产生不适感,易导致心、脑、肾血液供应不足,并有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显然,常规给药时间对这些高血压病人而言是不合适的。高血压用药提倡因人而异,体现个体化用药原则。因此,根据个体血压的动态节律变化的特点,找出患者血压出现高峰的时间段,对指导用药、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4.2.2 指导最佳测量血压时间。临床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的时间比较有随机性,较难真实的反映患者的病情。而动态血压的双峰一谷规律,为护士安排测量血压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文献报道[4]∶6∶00~8∶00、12∶00~13∶30、15∶00~18∶00为最佳测量血压时间,这一结论与本文所得动态血压双峰一谷时间大致相符。清晨6∶00~8∶00为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的基础血压高峰,18∶00~20∶00为白天活动中的血压高峰。重点监测上述2 次时间段的血压,可帮助医生掌握血压波动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控制血压。而老年患者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因此对其应在睡前21∶00左右测量1 次血压非常必要,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了依据。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该项检查对于全面观察病人的血压、合理安排服药时间、预防并发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

参考文献

[1] 李桂芹,那开宪,丁枭伟.如何正确应用动态血压监测[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9):15-17.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6

血压是临床患者病史资料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血压,而且此方法也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血压测量实训课中,即使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仍有部分学生在实训课结束后反馈没有听见搏动音,现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出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1级护理大专2个班为研究对象,总共99人,均为女性,身体健康,平均年龄为20.3岁。2个班级为平行班,由同一名任课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无明显差异。

2.方法

上课前教师严格校队过台式水银血压计,由同一任课教师遵循《常用护理技术》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进行示教后,每个班分成20组,2~3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仿真训练,统一测量右上肢肱动脉血压。实训课结束后随机抽考2名学生测量肱动脉血压。

二、结果

从教师巡回辅导及学生随机抽考中发现,测量血压最主要的问题是搏动音听不清。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训练时周围环境嘈杂;二是听诊器胸件没有放在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三是学生放弃速度过快。

三、对策

1.保持测量环境安静

血压测量主要是通过搏动音来识别收缩压和舒张压,学生们刚开始学习测量血压时都很积极,讨论声音很大,环境嘈杂,再加上听诊器胸件放置位置不准确,声音必然很小,甚至是没有,初学者一般难以很快辨别搏动音。所以在练习测量血压时尽量要求学生们小声讨论,不要发出很大的声响,有利于听清楚搏动音。

2.回顾肱动脉解剖位置

肱动脉解剖位置在《正常人体结构》已学过,但是由于该课程距离《常用护理技术》相隔时间较长,大部分同学都遗忘了。在上课前提前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教师在示教时应再次回顾肱动脉解剖位置,让每位同学触摸到肱动脉搏动,感受搏动,强调听诊器胸件应放置于肱动脉最明显处[1],并用左手拇指轻压固定,听诊器胸件不可接触袖带,更不可塞于袖带下[2]。在学生进行仿真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重点触摸听诊器胸件是否放置于肱动脉搏动点上,并询问学生是否听清搏动音。

3.掌握充放气速度

(1)充气速度

测量血压时气袋加压充气速度要均匀,充气速度过快,会使测量者来不及听汞柱上升时的搏动音消失,易导致充气盲目,高低难定。充气过高,会造成收缩压偏高,反之则偏低,因为听到的可能不是第一声搏动音。充气过慢会导致肢体淤血,舒张压升高[3]。

(2)放气速度

测量血压时气袋减压放气速度要均匀,不可过快或过慢。放气速度过快使各期血管音听不清,易导致测量结果偏低。放气速度过慢,肢体压迫时间过久,可导致末梢血管淤血,使舒张压结果偏高[4]。笔者认为学生刚开始学习时由于测量技术不熟练放气速度可以保持在2mmHg/s,技术娴熟后可以在2~4mmHg/s之间自由把握。

4.增加护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常用护理技术》教学大纲要求血压测量为4学时,学生们通过4学时的训练,只能大致掌握操作的步骤但不熟练。这就需要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可以通过开放实训以及临床见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反复训练测量血压,最终使学生熟练、规范、准确地掌握该项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陈红,李秀川.不同方法测量血压教学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7,(35):91-92.

[2]张树基,王巨德.诊断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3-125.

[3]王百合,徐美玲,吴盈江,等.简明基础护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267-287.

[4]高广芬,魏玉玲.浅谈影响血压测量值的相关因素[J].齐鲁护理杂志,2000,6(4):300-301.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7

The Adverse Effects and Solution f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Spontaneous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JING Liping

Huzhou Central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The adverse effects f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spontaneous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re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discomfort and injury by blood pressure monitor. The factors are monitor noise, non-standard nursing, patient's condition and lack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he solutions are debugging monitor, adequat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communication, standard nursing care for monitor, closely observing adverse effects f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patients.

[Key words] Spontaneous cerebral hemorrhag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dverse effects; Nursing care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非损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单纯脑实质内出血影像诊断不难,平扫即可确定,但出血原因复杂,常常由于血肿掩盖了病变实质,不容易辨别,需结合临床,选择适当的影像检查方法[1]。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2],其诱因多为高血压,大多数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因此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护非常重要。血压监护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指导医务人员用药及护理。但是血压监护也会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部分患者因惧怕监护仪器而拒绝血压监护,因此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血压监护的依从性。2010年1~7月本院急诊科对68例自发性脑出血行血压监护患者密切观察,总结血压监护对患者不良影响的原因及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56例,女12例;年龄45~88岁,平均(66.5±2.3)岁;文化程度:文盲40例,小学18例,初中及以上10例;2级高血压48例,3级高血压20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8例。

1.2 方法

设计血压监护对患者不良影响的内容,包括焦虑和恐惧、受限制、休息睡眠障碍、测量肢体酸胀麻木疼痛、测量肢体局部水肿、测量部位瘀斑形成、测量肢体缺血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快速地采集病史,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通过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沟通做好心理护理,了解血压监护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2 结果

本组6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血压监护时,出现焦虑和恐惧的32例、受限制的29例、休息睡眠障碍15例、测量肢体酸胀麻木的15例、测量肢体局部肿胀12例、测量部位瘀斑形成的3例、测量肢体缺血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的1例。

3 血压监护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3.1 原因分析

3.1.1 焦虑和恐惧 急诊就诊的大部分患者对急诊的环境及气氛有不同程度的恐慌,对一些抢救仪器有着不同程度的神秘感,面对那么多的仪器和那么多的重症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行为和紧急的工作气氛,会引起不安、恐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这种心理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之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加重,从而使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进而出现很严重的后果,如颅内出血加重等。

3.1.2 受限制 在行血压监护的过程中,为了使测量误差减小,患者多取被动卧位,活动受到限制,难以保持舒适的,使患者有种被约束和限制自由的感觉。

3.1.3 休息睡眠障碍 急诊的环境因人流量较大,相对于病房来说比较嘈杂,再加上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和疾病痛苦的困扰,使患者不能够很好地休息,表现为疲劳、乏力、难以入睡、易醒或睡眠不深。

3.1.4 上肢酸胀麻木疼痛、局部肿胀 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约半数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以一过性意识障碍为多见,严重者呈昏迷状态、甚至脑疝而死亡[2]。患者烦躁不安,肢体不停地抖动导致血压难以测出,为了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需反复测量血压。测压频繁、测压时间间隔过短可引起肢体缺血、测量肢体下端肿胀、皮肤张力增高,可呈亮感,严重时会出现皮下淤血,患者主诉酸胀、麻木、疼痛,特别是老年人上肢循环障碍,表现比较明显。

3.1.5 测量肢体缺血性坏死、血管神经损伤 测量肢体测量部位选择不当、测量血压的过频及间隔时间过短、病情观察不及时等因素可导致测量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测量肢体皮肤瘀紫、肿胀,桡动脉搏动未及,皮温凉,肢体活动能力下降,肌力减弱;患者主诉剧烈疼痛;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加快等[3]。

3.1.6 血压测量不准确 表现为或高或低甚至无法测量出数值,这与护士在操作中简化操作流程有直接的关系。如患者内衣袖子太紧,将袖子拉高后直接将袖带绑缚手臂上;袖带绑的位置错误或不够准确;袖带未在肘上2cm,松紧不合适或长时间固定在同一肢体上测量血压;测血压时未予患者取合适卧位或测血压时患者讲话等均会造成测量血压的值有误差或错误[4]。

3.2 对策

3.2.1 耐心解释,做好心理疏导 在对患者实施血压监护时,对患者做好详细、耐心的解释,让其知道血压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血压监护的目的及安全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在实施血压监测时常常会使患者处于被迫卧位,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自由,护理人员要尽量设法满足患者的要求,告诉患者不是不能活动,在两次血压测量之间病情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适度活动。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有些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患者非常担心费用的问题,认为使用机器监护肯定会收很多钱,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告知患者事实情况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待病情稳定后会及时停用,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3.2.2 为患者营造一个放心、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让患者放心、快乐地就医,尽快适应特殊的环境,减少焦虑和恐惧。在使用监护仪不影响病情监测时,尽量调低报警音量,减少警报声对患者的刺激。从而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并且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恐慌心理[5],抢救危重患者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同室的其他患者,可用床帘隔开,有条件可使病情差不多的患者放在一起,医护人员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语音、语调,恰当地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加强心理护理。

3.2.3 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可以改手工血压计测量血压,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遵医嘱给药,待患者稍平静后再测量。

3.2.4 血压监测的风险防范 选择袖带的宽度一定要合适,如果袖带太窄,测得的数值偏高;如果袖带太宽测量的数值偏低,因此选择袖带时要适宜。认真检查袖带管路连接是否紧密以防漏气,确保软管不扭曲、折叠,袖带环绕上臂松紧适宜,以插入一指为宜[6];实施血压监测时尽量避免长时间反复在同一肢体上进行,避免在输液或实施手术过的肢体上测量血压,以免因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血压的测量值。在血压稳定后可适当地延长测量时间,连续监测的患者要定时放松袖带,更换监测部位,防止连续测量肢体的同一部位造成肢体麻木、皮肤淤血甚至肢体坏死、血管神经损伤;袖带尼龙口松脱时,及时更换、修补,同时也应注意袖带的清洁、消毒,如有血迹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测量的局部皮肤,保持皮肤的清洁,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输液肢体避免测量血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引起并发症。

4 讨论

在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血压监护时,常受环境、、操作、病情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患者对急诊环境及一些抢救仪器的认知上缺乏客观性,对患者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血压监护可使患者出现焦虑和恐惧、受限、休息睡眠障碍、上肢酸胀麻木疼痛、测量肢体局部水肿、测量部位瘀斑形成、测量肢体缺血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不良影响。护理对策是合理调试监测仪,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沟通,规范血压监测护理操作,严密观察血压监测对患者的不良影响。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实施血压监护的患者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工作,合理、正确地使用心电监护仪,将血压监护对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降到最低点,努力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血压监测。

[参考文献]

[1] 邬锡真,杜昊兰,董继斌,等. 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70例诊治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8):904.

[2]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1.

[3] 王惠琴,金静芬. 护理技术规范与风险防范流程[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94.

[4] 郑舒亮. 影响心电监护仪监护效果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对策[J]. 当代护士,2008,11:78.

[5] 宫雪梅,谢小华,阳世伟,等. 护士在心电监护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6.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8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男105例,女75例,年龄40~82岁,平均62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正常高值22例,轻度高血压32例,中度高血压38例,重度高血 压28例;对照组60例,正常高值10例,轻度高血压17例,中度高血压21例,重度高血压12例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压测定及标准 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汞柱式血压 计。一般为上午8:00~12 :00时,或下午3:00~6:00时,做好血压的监测及跟踪。统一使用台式血压计袖带测量法 。测量前30min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食,排空膀胱,隔日测量一次(特殊情况可增加测量次数 ),并做好记录。同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注意血压动态变化,防止高血压急症 的发生。血压的分类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治疗指南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 :分为血压正常(SBP

160~179mmHg 和DBP 1001~09mmHg )、重度高血压(SBP ≥ 180mmHg和DBP ≥ 110mmHg )

1.3 建立健康档案 全科医生、护士任干预的主要实施 者,为观察组患者建立健康 档案,对干预人群资料进行登记。社区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固定的联系,定期对病人进行随 访和个体化指导,定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使干预者和病人保持持久联系。医院与社区自行 设计了对观察对象的调查表,对干预前和干预后半年患者遵医行为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坚持运动、定期复查、血压监测等。

1.4 干预方法

1.4.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患者入院 后,责任护士教育采取医学讲座、定期出宣传板报、赠送宣传画页或小册子,组织看录像等 形式进行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等以及高血 压病因、临床表现、用药、检测血压等方面。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使患者、家属以及护理人 员均得到收获。[2]

1.4.2 饮食干预

医护人员对患者大力宣教,改变不 良的饮食习惯;制订合理 的膳食: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钠盐控制在5g以下;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增加蛋白质 和钾的摄入量,高钠低钾可促进钠的升血压作用;多吃花生、豆类、牛奶等,每周吃2~3次 鱼类,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还要多吃水果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事物。在合理饮食的同 时,要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强体力。通过平衡膳食和钠盐控制的行 为干预,对患者体重和正确健康摄入食品起到很好的作用。

1.4.3 戒烟限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均可引起血压升高, 护士积极宣传吸烟的害处和戒烟的好处,使吸烟到不吸烟的人数增加。绝大部分患者认识到 饮酒危害,饮酒量有所控制。

1.4.4 药物降压 告知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 过程,必须注意用药原 则,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不 能擅自停药和随便更换药物。尽量采用口服降压药物,小剂量、分次服用。让患者了解药物 作用及副作用,服药过程中避免突然改变,以避免血压突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降压 时,必须做到缓慢、温和、适度、血压不可降得过低、过快。通过干预患者一般能接受,并改 变过去的一些错误做法,提高了遵医用药人数。

1.4.5 心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服 药和改变饮食结果,使 病人产生厌烦心理,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等。社区护士多与患者沟通,向病人讲解 规则服药的重要性,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重视和认识,了 解高血压病的危害,消除其不良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学回自我调整;积极配合治疗 ,维持血压的平稳。

1.4.6 监护指导 指导患者家庭成员学会测量血压的正 确方法,并加以记录。强调定时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长期坚持。患者测量血压时要 注意遵守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的原则,以保证日常血压测量的可比性和准确 性。

2 护理干预效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的控制比较 见表1。

2.2 120例患者干预后遵医行为比较 见表2。

通过对120例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病人在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坚持运动 、 定期复查、血压按时监测等方面的遵医行为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优:完全遵医;良:不完 全遵医;差:完全不遵医。结果显示遵医行为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提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 (P

3 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终身性疾病,光靠住院治疗已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而社区护理干 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社区护理的开展,为社区高血压患 者提供科学、方便、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有利于高血压病长期、有效的防治。本组病例在 干预前评估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均较低,大多数患者 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对高血压及其严重的并发症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没 有定期测量血压,只凭感觉服药,无症状时便停药,导致血压长期控制不稳而危及心、脑、 肾等重要器官。 通过对120例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在合理饮食、遵 医用药、坚持运动、定期复查、血压按时监测等方面遵医行为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提高,并 且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9

[key words]older hypertension; Community nurs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1],现有高血压病人2亿人,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仅为30%,治疗率25%,控制率6%[2]。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最佳的高血压社区干预策略是采用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和高血压病人防治策略相结合的方法[3]。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实施者主要是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4]。社区护士在高血压社区防治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对高血压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的综合社区干预现状如何尚不清楚,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找出其不足,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一、老年离血压病具有以下特点:

(一)血压波动较大,同时易受变动的影响: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性病变,体内各种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尤其是收缩压波动明显。因此在降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侧血压,随时调整药物计量。老年人性低血压的发生频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这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功能减退有关。因此应镇用能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

(二)隐蔽性及假性高血压现象:由于有些老年人高血压常是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没有太多不适,因此很少去就诊,或者是由于血压本身并不很高,患者自身也未引起足够的孟视,往往到了病情严重时患者及家属才意识到高血压的存在.老年人间接测压法测盆血压时,由于气囊压不住任硬的胶动脉,有时可造成血压读数过高,产生假性高血压。这类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的耐受性较差.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的太低,同时应每日或每周多次检测血压变化.

(三)并发症及合并症多见: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件更大,易发生心力哀竭也易发生脑卒中.另外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心、脑、肾等靶器官在长期的高血压作用下,病变逐年加重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脑部可发生出血、梗死、脑萎缩等病变;心脏可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由于冠钱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亦可导致心梗的发生,在肾脏则由于肾动脉狭窄,肾小球动脉硬化等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眼部可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眼底出血等导致视力的下降。

二、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2005年1月,我们随机抽取了社区范围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均BM(I体重指数)≥25,BMI=体重/身高的平方,BMI≥24是超重,BMI≥28是肥胖,BMI是用于判断人体超重与肥胖的重要生理指标。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提示心、脑、肾等器官损害,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岁~70岁;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60岁~74岁。2组血压入选条件符合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2组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药物治疗情况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1、成立社区护理干预服务网由社区医护人员及街道、居委会和家庭组成,社区服务人员都经过专业理论和知识培训。

2、收集社区有关患者的资料由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通知和调查表,到患者家中调查、摸底,对患者的血压和主要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制定服务计划、个人血压档案。

3、进行无偿护理干预干预患者的主要生活方式,自编患者监测记录卡,包括姓名、年龄、体重、生活方式、运动情况,每周定时测血压1次,测血压前患者都休息10min,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取3次平均值,每季度对记录内容整理;对照组只是按上述测量血压方法,每周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每季度对记录整理。

4、药物治疗依那普利10mg/片,1d1次,1次1片;北京降压0号1片,1d1次,1次1片。

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三、护理干预方式

(一)健康教育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5],教育形式为观察组38例患者每人1本高血压防治宣传手册;每月组织1次例会,宣讲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吸烟、饮酒等,以及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监测血压等;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二)饮食干预

控制热量摄入,主食以谷类、大米为主,每天250~300g;早晨60g左右燕麦粥,中、晚餐以大米为主,多吃青菜、芹菜,可选用鱼类、瘦猪肉、兔肉、豆制品、牛奶,蔬菜宜选用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宜选用含钾高、维生素高的如香蕉、西瓜、山楂、柑橘等,食用油宜选用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对于吸烟者制定戒烟计划,在家人的配合下,采取全部戒烟或逐日递减,对饮酒者特别是饮酒量在150ml/d以上者,开始3个月内控制在50ml/d,第4~5个月控制在30ml/d,以后逐步全部戒酒。

(三)运动干预

高血压患者根据年龄、体质情况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运动锻炼以有氧训练或耐力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降压体操等,运动强度维持在本人承受的中等强度以下,以稍累为主,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一50分钟,每天1一2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高血压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

(四)情绪干预

避免患者受到任何精神刺激和创伤,防止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寒冷刺激,保持愉快心情,多听音乐、看报读书,禁止熬夜,保证每天8h睡眠。

(五)体重干预标准

体重(kg)=身高(cm)-105。对体重超标者因人而异,制定减肥计划,根据体重、工作性质,估计每日所需热量,三餐热量分配2/5、2/5、1/5。对肥胖者增加运动量,每天增加1~3个单位运动强度,每日测量体重并记录。

(六)心身放松训练[6]

肌肉放松训练,患者静坐一舒适的位置,闭目,双足分开,两手放在双腿上,尽量放松所有的肌肉,从足开始直到面部,呼吸时默念“一”字,持续20min,每日清晨1次;音乐疗法,让患者聆听指定的治疗乐曲,接受感受式音乐治疗,每天1次,每次1h,音乐选用当地老年人较熟悉的曲调;气功,通过调意、调身、调息,排除杂念,达到高度的入静,以放松紧张情绪,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min。太极拳动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打太极攀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家对人体的刺激,有利血压下降。

(七)血压监测

每周测量血压1~2次,并告之正常血压范围,经常测血压的重要性,如有不适及时随诊。对照组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根据血压高低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决定高血压药物及剂量,并建立数据登记,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治措施。熟悉各种降压药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疗法和用药后不良反应。

(八)心理支持和疏导

原发性高血压是长期慢性的疾病,患者在克服疾病的同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懈怠放弃的情绪,从而导致不遵医行为。因此,护理干预应从心理需求出发,有目的地安慰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精神负担,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治疗十分关键,发挥家庭支持和督促作用,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护理中指导家庭成员在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健康的生活秩序的同时,注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充分发挥家属在遵医行为中的支持和督导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九)食盐干预

本地区居民饮食习惯中食盐量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向患者说明食盐量高引起疾病的危害性及程度,使其主动配合降低摄入盐量,饮食摄入≤5g/d,禁食盐制品、蛤贝类、皮蛋及含钠高的饮食。

(十)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老年人心血管调节功能减退,降压药物应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防止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在劳累、激动等情况下,又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嘱病人坚持长期用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老年人坐起、站起时,动作应尽盆缓慢。

四、结果

6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血压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2组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血压比较(x±s)

项目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体重指数(BMI)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55.32±5.04 138.50±5.30 75.43±5.70 85.67±5.40 27.45±2.02 24.01±1.76

观察组 154.78±5.08 144.90±7.41 95.22±5.60 92.11±5.14 27.44±1.98 26.11±1.78

t 0.3849 3.8478 0.1439 6.5321 0.0190 5.137

P >0.05 0.05 0.05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五、讨论

表1显示,干预后2组血压、体重指数均有显著下降(均P

单纯护理干预治疗老年临界高血压,在理论上也不难找到依据,据有关文献报道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数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嗜酒等因素有关[4]。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其发病除与年龄、遗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者,烟草中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含量较高,吸入过多的镉和烟碱可致高血压[5]。饮酒者酒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释放,前者致钠水潴留,后者使小动脉收缩,长期饮酒使血管阻力增高[6]。体重增加,因肥胖致全身总耗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心脏绝对排出量上升,循环总量增多使心搏量增加,引起高血压[7]。膳食中钠盐摄入量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有关资料表明钠含量增加将导致体内Na+的滞留循环血量增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小血管痉挛收缩,总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升高。目前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早期预防比高科技的医疗手段更为有效,通过护理干预,使高血压高危人群明确了引起高血压危险因素,通过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效地使血压降低。综上所述,采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

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作用,满足人们对健康保健服务日益增加的需求,设立许多在街道、地段以帮助居民解决基本健康问题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应运而生[8]。大型综合医院应联合基层医疗单位、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形成护理干预服务网络,以提供全面医疗护理服务。改变我国现存“三高”“、三低”现状,应从高血压的预防抓起,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服务网络的力量,把有关预防知识普及到学校、家庭和个人[9]。

六、建议

(一)应加强社区护士培训

社区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重于对高危人群的管理。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旨在帮助居民主动地改变社会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疾病,所以预防与治疗同等重要。由于目前社区护士都是从医院护士转岗而来,开展病人护理的意识较强,但针对人群开展预防保健的意识薄弱。社区护士对转岗培训中预防保健方面内容培训的认同率仅46.6%[10]。因此,一方面,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中仍要加大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强社区护理服务理念、模式的教育,积极开展预防保健相关继续教育;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逐步建立社区护士工作规范,把护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保健上来,从而强化社区护士的防病意识,使护士能注重并有能力开展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管理,关注社区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而且病程长,患病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故心理调控在高血压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护士需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引导病人有意识地完善个性,同时利用放松、心理疏导等技能,帮助病人调节情绪。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训练等形式对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另外,脑卒中、心脏病、眼底病变等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社区护士需要认识到并发症的危害性,督促病人维持血压稳定,定期体检,并且了解并发症出现时的表现以及早治疗。对于已出现并发症的病人,社区护士需要配合康复治疗师加强病人的康复锻炼,尽可能减少残疾的出现。

(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保健意识

调查显示,社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无法实行全员规律管理的最主要原因是居民不配合。居民不配合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居民不知晓社区卫生服务及经济方面的原因,缺乏健康保健意识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一方面护士要善于利用健康教育理论,增强社区人群的健康保健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健康的维护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防患”;另一方面,帮助居民获得把握与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社区护士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应特别关注教育高危人群关于高血压的危害性以及可预防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和行为纠正;对患病人群教育的重点放在自我监测技能与家庭护理技能上[11]。健康教育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例如对用药知晓率低、不重视高血压病的病人,随访时让其观看通俗易懂的电视、录像、宣传画报和读物,且进行重点宣传教育[12]。

(三)加强政策支持

调查显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无法做到全员规律管理的原因中,护士人手有限分别占89%和85%。我国社区护士数量不足,有研究对上海3家医院10个社区调查显示[13],每名护士服务的社区居民平均为15706人,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为2600人,由此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负担过重。同时,调查显示,资金有限也是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无法做到全员规律管理的重要原因。可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医疗系统的支持,培养更多的社区护理人才,给予足够的资金补偿,让社区护理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好地促进居民健康。

(四)建立系统的随访规范调查显示,已经开展的高血压随访内容和随访形式过于随机,缺乏健康教育效果的反馈,同时关于心理状况的了解和三级预防中预防残疾部分的内容做得不够全面,不利于高血压社区护理管理。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随访规范,其中对随访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应有具体要求,以利于社区护士开展工作,同时,也需将随访的效果量化,利于社区护士不断改进社区护理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护理的效果。

七、老年高血压护理进展

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是诊断高血压的必要条件。Campbel.lN.R.C进行的研究中[17],由家庭医生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仪确定107个病人的高血压分布状况,由经过训练的高血压研究护士利用标准化测量完成的初始记录或动态血压监测,与通常血压升高时临床病房血压测量相比较,通常临床读数结果比由研究护士所取得的结果要高。病人是否有高血压的解释,通常临床框架内正常血压读数,与标准化护士读数的差异是42%。所以他们的结论为:遵循标准化的技术,对于病人血压状况的正确分类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或偶然技巧导致的结果比标准化或动态血压读数要高,因此,改善血压评估方法,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最佳治疗非常需要。

他们认为,在临床实践中血压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给予发展。

在GiraveJ.W.进行的研究中[18],105个成年人参加研究,在高血压的诊断中,通过有训练的护理师完成的有限性(6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每小时收集6次读数,经过参加者同意,另外再连续测量3次病房血压,整个过程是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标准由一个高血压护理专家用一个不显影装置完成的,结果显示:由限制性动态血压监测的平均收缩压是137.9±14.2mmHg,平均舒张压为81.5±9.7mmHg,而由护士测得的分别是137.9±20.1mmHg、74.3±11.9mmHg,两种方法间:收缩压相差0.03±12.5mmHg,舒张压-7.2±8.0mmHg。利用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

[2]卫生部.2008年高血压日主题:家庭自测血压[EB/OL].(2008-10-08).moh.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8455/200809/37705.htm.

[3]孙高峰,阿丽娅・买买提热依木.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509.

[4]顾秀英,胡一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52-254.

5林丽琼,蔡美琳,杨聪玉.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及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61.

[6]张芸,张刚.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3.

[7]蔡建伟,浅谈音乐疗法与身心健康[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11(8):47

[8]王书臣,李浩,魏明,等.老年高血压防治与调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1-33.

[9]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48.

[10]石湘云,朱智明.高血压与肥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2,15(3):2327张学安,程维明.高血压防治20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9.

[11]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4,9(4):356

[12]张芸,张刚.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3

[13]何金爱,陈贤梓,陈伟菊.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层次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4.

[14]李燕,黎顺芝,谭颖媚.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8(15):2980-2982.

[15]杨桂芝.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不良行为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08,15(8):79.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10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康复临床实践中,血压的观察和护理对高血压病的诊断,药效评估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预防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龄高血压患者,是高血压病中的特殊群体。由于高龄老年人生理、心理退变,给血压的观察护理带来了新的难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对这一新的难度和要求,自2005年以来,我们对63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采取静息血压,动态血压,踝臂血压三种血压观察方法和监督服药,监管饮食,监护运动三种血压护理方法进行多层次血压观察护理,结果显示,多层次血压观察护理对平稳降压,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有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与分组选择80岁以上的高龄高血压患者63例,均无严重的心脑血管合并症和肺、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3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相关疾病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1)。

2 研究方法

2.1 血压观察方法

2.1.1 静息血压 用汞柱式血压计,于每日上午8:00患者坐位后5分钟测取右上臂静息血压。重点观察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正常值为30~40mmHg。

2.1.2 动静态血压 用汞柱式血压计,于每日8:00、12:00、16:00、20:00各测量血压一次,8:00、16:00为活动血压,12:00、20:00为静息血压。重点观察动静态收缩压差(活动收缩压-休息收缩压)动静态收缩压差正常为(10±5)mmHg左右。

2.1.3 踝臂血压 用汞柱式血压计与每日上午8:00同时测量患者卧位右上臂血压和右下肢踝部(踝关节上5cm 处)血压一次。重点观察踝臂收缩压差(踝收缩压-臂收缩压),正常值为(20±5)mmHg左右。

2.2 血压护理方法

2.2.1 监督服药 由临床护士执行,实验组降压药由中心摆药室摆药,要求发药到手,看服到口;对照组降压药由疗养员自摆自服。

2.2.2 监管饮食 由营养护士执行,实验组严格限制油、盐、肉类摄入,每人每日称重做菜,要求限制为盐5g,肉类100g,油30g,对照组任由选菜,不予限制。

2.2.3 监护运动 由体疗护士执行,实验组严格按运动处方,保证每日三次(早、下午、晚)每次30分钟的轻、中、较重强度的步行运动,即:早晨散步30分钟,下午快步30分钟,晚上信步30分钟。对照组对运动不做规范要求。

2.3 分析对比指标

2.3.1 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指标传统观察法只用静息血压≥140/90mmHg;多层次观察法用脉压差≥50mmHg,动静脉压差≤10mmHg,踝臂血压差≥40mmHg或≤5mmHg,三项联合指标来观察追踪患者一年内发生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心脑血管事件。

2.3.2 降压疗效指标 观察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实施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动静脉收缩压差、踝臂收缩压差的结果。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描述,两组间比较用χ2 检验;计量数据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两种血压观察方法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比较(表2)。

表2 两种血压观察方法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一年内发生心脑血管各类事件均P

3.2 两种血压护理方法对血压各项指标的疗效比较(表3)。

表3 两种血压护理方法对血压各项指标的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动静态血压差、踝臂血压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

4 讨论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11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血压每升高20/10 mm Hg,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倍增[1]。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高血压作为慢性病,降低血压不能是一时的成功,而是终生的坚持。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以探讨是否能使患者长期坚持合理服药、生活及饮食,达到血压长期控制平稳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就诊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297例高血压患者,年龄均>25岁,平均(46.50±20.67)岁,男性189例,女性108例,除外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者。

1.2 诊断标准

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中高血压诊断的标准[2]:①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②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

1.3 方法

1.3.1 培训及测量方法 经过统一培训,参加试验的护理人员掌握《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内容,熟悉降压药物的种类、适应证、不良反应。测量方法:根据2012年加拿大高血压指南[3]指出,测量前排尿,并至少休息5 min;测量前30 min内不进食、不运动、不吸烟、不引用含咖啡因类饮料;测血压时取坐位,不说话,手臂有支撑(比如放在桌上),袖带放置在肘横纹上2~3 cm,高度和心脏水平一致;测量后要立即记录所有血压读数。

1.3.2 临床护理及健康宣教的内容 ①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这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②饮食要清淡:嘱咐患者不宜吃得过咸,多吃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尤其是动物脂肪;③心情要舒畅:嘱咐患者心情开朗、乐观;④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嘱咐患者坚持锻炼,老年人以有氧运动为主,以此达到减轻体重、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紧张度、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下降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血中三酰甘油和血黏稠度降低;⑤定时测量血压:嘱咐患者每天测量血压2次,早晚各一次,如果有任何不适,如头痛、头昏、胸闷等随时测量,如果血压过低或过高及时就医。

1.3 随访方法

治疗及护理前测量所有患者的血压,并记录数据。出院后医护人员通过电话联系或走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督促患者每日测量血压2次,随访时间12个月,记录患者每天测量血压值,并以月为单位,分析患者出院后1~12个月的血压平均值,并统计各年龄段患者的血压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为(170.34±19.87) mm Hg及(104.68±12.89) mm Hg,通过临床护理后,随访结果显示,297例高血压患者的SBP及DBP均控制在正常水平(表1);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控制也特别理想(表2),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均明显下降(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常见的慢性病,血压升高会对心、脑、肾、视网膜等器官造成慢性持续性损害,如血压控制不好,易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师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

高血压患者能够坚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长期药物治疗非常困难。通过护理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和形成因素,并且不断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用药原则的指导,让患者欣然接受高血压的治疗,不产生逆反心理,并坚持下去。有研究表明[9],连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更好地降压及稳定血压的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

使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嗜好,是护理工作和健康宣教的重要内容,同时督促患者坚持口服降压药物,并根据血压下降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让护理工作在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慢性治疗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坤,王书强,刘洪华.人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11):4132.

[2] 姜秀,孙志书,黄影.浅谈急诊科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66.

[3] Daskalopoulou SS,Khan NA,Quinn RR,et al.The 2012 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diagnosis,assessment of risk,and therapy[J].Can J Cardiol,2012,28(3):270-287.

[4] 卢美萍,赵敏芬,吴曙粤.社区人群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干预研究进展[J].大众健康,2012,(6):249-250.

[5] 李明.饮食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1):54.

[6] 王少波,向田荣.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658-3660.

[7] 王晓华,李利阳.糖尿病、心理因素及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19):36.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6年5月至2006年10月随机选取查体人员200人,男128人、女72人,平均年龄(46.5±28.5)岁,工具为经计量部门校正检测符合标准的欧姆龙公司生产的电子血压计,血压以mm Hg为单位,时间观察用具为秒表,所耗时间以(s)为单位。

1.2 方法

1.2.1 测前休息15 min,以消除劳累或紧张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所有被测者统一取坐位测量右上肢肱动脉。由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先用隔衣法(脱去右测上臂外衣,留下厚度不超过0.5 cm单层衣物,衣袖宽松以不勒胳膊为宜)隔3 min测量1次血压,连续测3次,取其平均值做记录,再用法同法测量并取其平均值记录。2种测量方法间隔时间不应少于5 min,以免脱衣时肢体活动影响血压值。

1.2.2 观察指标 隔衣法从脱完外衣,留下单层衣物准备测量血压开始记时至血压计屏幕上显示出血压读数后停止记时;法从脱单层衣袖开始记时至血压计屏幕上显示出血压读数后停止记时。

1.2.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计量资料整理,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2种方法测得收缩压及舒张压见表1,2种方法所耗时间见表2。结果显示,无论是正常血压,还是异常血压,与隔衣测量出的血压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且隔衣测量减少了工作时间,2种方法测量血压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2种方法测得收缩压、舒张压结果比较(x±s,mm Hg)

测量方法 隔衣法法 t值

收缩压118.44±20.97117.61±20.421.851

舒张压 75.22±12.6374.92±12.361.904

注:两种方法比较,P>0.05

表2

2种方法测量血压平均时间比较(x±s,s)

测量方法平均时间 t值 P值

隔衣法 40.42±1.75-38.34

法55.26±4.13

3 讨论

3.1 影响血压的因素除心输出量、循环血量、动脉管壁弹性、血液粘稠度及外周阻力外,还受被测者心理、测量时间 、袖带、体征等诸多因素影响[2]。隔衣法中单层薄衣不妨碍肱动脉搏动的传导,不会影响血压值的准确性[3]。秋冬季节由于被测量者脱衣和由此带来的寒冷刺激,可出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的变化[4] 。隔衣测量有一定保暖作用,避免了寒冷对查体者的直接刺激和由此带来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13

高血压住院患者每日定时测量血压是护士必须做的工作之一,通常测得的血压值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血压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如果医生想查看病人住院期间所有的血压变化情况,需要从头到尾翻阅护理记录单,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够直观。应用血压记录单,可以把患者住院期间每次测得的血压值绘画并制作成曲线图,医护人员可以更直观了解患者住院期间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峰值出现的时间,帮助医生判断各种高血压的类型,如J型血压、勺型血压或非勺型血压等,使医生能更准确使用降压药。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应用于临床,通过对156名高血压病患者的使用观察,效果良好。

2 应用

2.1 楣栏 楣栏项目中依次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入院日期、住院号。备注一栏可以填写,提醒护士为患者“定”测血压,减少测量误差。如果有手术患者可以填术日期等,。

2.2首次血压测量两臂的血压,以便发现是否存在由于一侧动脉狭窄而造成两侧血压明显差异现象[1]。但通常以测量右臂的血压为主。“ˇ”代表收缩压,“^”代表舒张压。右臂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用红色水性笔标记,左臂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用蓝色水性笔标记,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用相应颜色的实线连接。如果左手与右手血压相同,可以先画出右臂血压,再在“^”符合外画蓝圈表示左臂血压。

2.3 测量时间 测量血压时间为:2: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日间Q2h测量血压,夜间Q4h测量血压,也可以根据医嘱或患者的病情需要测量。测量时间点如果病人正在从事影响血压的活动,如吃饭,运动,沐浴等,可嘱患者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

2.4 血压值。每一小格为4mmHg,血压值为20-260mmHg。

2.5 住院期间患者外出或请假是各医院常见现象[2],可以在血压记录单上240-260mmHg横线之间用红色水性笔在相应时间纵格内填写“拒测”、“外出”、“请假”等,并且前后两次血压断开不相连。

3 应用体会

3.1 动态血压监测检查也能提供24小时昼夜血压波动曲线,但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诊断手段,不能取代常规测量方法,只宜作为后者的补充。而且动态血压监测费用昂贵,患者不可能连续监测几天。

3.2 科学证明,人类对图型的记忆比数字或文字更容易让人接受,更能清晰的记忆[3]。因而使用血压记录单能更直观反映血压波动情况。

3.3 时间心脏病学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心血管严重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主要发生在清晨6时前后。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特征与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所以为了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坏,达到24小时内稳定降压,通过护士定时测量血压,可以对血压昼夜节律曲线有大致了解,确定血压峰值的出现,及时用药,避免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

3.4 正常血压变化规律应是长勺柄状,即夜低昼高,夜间血压应比白天下降10%以上,通过绘制的血压曲线可以有效判断勺型血压、非勺型血压或J型血压等。近年来循证医学的证据指出:对于合并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过分积极的控制血压反而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即J型曲线现象[5]。反常血压规律常预示着各种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绘制血压的曲线图可以更方便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对于不规律曲线图可以引起重视,及时汇报给医生。

3.5 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取得患者的配合,避免患者外出或请假。告知患者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每天定时测量血压的重要性,连续测量5-7天,医生可以根据护士描绘的曲线图来判断血压类型,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6 血压记录单使用方便简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以为只测量血压的患者提供护理文件,可以取代单纯只记录血压的的护理记录单,适用于高血压病患者,作为护理文件,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田松焕,张月兰,张莉霞.高血压病人血压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42.

[2] 朱丽娜.对体温单上“外出”、“请假”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30):164-16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