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风险分析实用13篇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1

现代市场竞争的经济环境下,保险公司的经营运转,存在一定的风险。社会经济理论人为,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个人相关风险以及财产方面的风险,同时还涵盖着保险公司运营中的利率风险、权益风险等相关财务风险。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加剧化,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科学认识保险经营存在的风险,有利于控制现代保险行业的经营风险。

1.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分析:

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是指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策略、过程管理、市场变化等因素导致的保险公司潜在的或尚未发生的、能使保险公司遭受各种相关经营损失与重大影响的风险形式。保险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具有可能性和潜在性特征。现代经济学认为,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

1.1保险承保风险

保险公司在风险承保过程中,如果只注重保费收入,忽视承保质量,对财产保险缺乏充分预测分析和评估论证;在寿险营销方面,也存在对被保险人的状况调查不够等承保风险。

1.2经营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由于保险公司的内控监管机制缺乏严密性而导致的经营风险。保险运行的过程管理是重要的经营措施,特别是在理赔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机制,导致保险理赔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保险暗付率过大,造成保险公司资产流失严重.形成了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潜伏性。

1.3保险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保险行业面临的重要风险形式。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和保险行业自身的金融属性,决定了保险公司在运用保险资金、开展投资、实现资金转化的过程中。必须安全合理、科学高效的进行资金投入,作为保险公司运行的重要手段,保险投资存在相当大的风险性。

1.4社会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由于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的蜕变以及在经济利益意念的诱惑驱动下,被保险人的道德观念与主观心理行为发生扭曲歪化,给保险公司造成的经营风险。现代保险公司运行过程中,保险经营的非正常、恶意串通、骗保骗赔等人为现象引发的风险,往往给保险公司的经营造成很大损失。

2.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导致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存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保险经营的意识与素质的落差

由于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很多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专业化素质偏差较大,科学的保险经营意识和专业素质严重匮乏,服务观念的滞后以及不正当误导保险消费的行为,造成了消费者的误解和反感,从而形成了保险经营的很大漏洞和弊端隐患,最终导致保险经营风险的大量存在。

2.2保险经营的市场环境管理无序

保险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很多保险公司为了短期内局部利益,违反保险规则,采用提高返还率、随意升降保费等相关不科学手段甚至违法乱纪行为,拉取保险客户,扰乱保险市场秩序,造成保险竞争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保险经营的市场环境,为保险经营风险留下了隐患。

2.3保险经营过程监管控制的粗疏

保险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由于业务开展、成本投资、服务管理、利润目标等不同需求的矛盾性和相互制约性,造成了保险经营过程管理的复杂性,由于保险运行过程监管内控的粗放疏忽,造成了相关保险信息的逆选择,同时,社会道德理念的扭曲,造成了当前保险经营风险的大量存在。

2.4保险经营财务控制的决策滞后

当前保险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很多是由于内控制度与民主监督制度的缺失,导致保险经营行为在市场的不确定环境中,针对保险经营的保险定价、利率变动、资金投入,运行机制等形式作出的相关决策有失科学性。造成保险经营风险的大量潜伏。

3.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监控控制措施: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随着社会保险意识的深化与拓展,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控制,需要实施科学合理的实践措施:

3.1强化经营意识,整合内部素质,完善责任监管机制

公司员工的工作素质与责任意识是保险公司发展的必要前提。有效的管理机制是规范保险经营行为,防范各类风险的基础。现代积极环境下,保险公司的有效经营,必须具有超前防范保险风险的经营意识,需要拓展、有利资源环境,加强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落实相关责任激励机制,实行科学管理。

3.2优化市场环境,协调市场秩序,防治保险恶意竞争

市场运行的复杂性,为保险公司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风险隐患,多元化的市场变化局势,致使保险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趋向高势态发展,保险公司要密切关注和及时调研市场发展动态,及时作出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规划调整,优化保险市场的发展环境,稳定保险市场秩序,控制保险恶意竞争的不良影响。

3.3坚持求真务实,加强信息调研,保障保险经营可靠

由于保险工作方法意识的粗疏浮浅,保险公司在承保过程中的盲目随意性以及市场调研信息的不可靠,造成了保险经营承保风险的严重存在。新形势下,保险公司的经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强化责任意识,深入调查研究,保障保险消费方相关保险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为保险公司的经营做好基垫。

3.4加强过程监督,严格操作规程,控制违法盲目理赔

经营运行是保险公司的基本发展活动过程,加强保险公司保险经营的过程内控监管,是杜绝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当前,保险公司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和完善各种过程管控监督措施,严格保险审查理赔手续,建立法治管理保障体系,实行科学操作,高效管控,防止保险行为的违法盲目经营。

3.5科学财务运行,拓展业务开发,创新保险经营模式

保险基金的科学运行,是保险公司正常运转的基础性保障。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保险公司要优化资金经营环境,拓展资金汇通渠道,严格保险财务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点,实行集约化经营。切实发挥财务运行监管控制的作用,确保保险公司的资产结构趋向合理科学化,保障保险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结束语

总之,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与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导致了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大量存在,坚持科学发展的观点,创新保险经营策略的高效运行模式,落实严格的过程监管措施,是新形势下保险经营风险控制的科学举措。

参考文献: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2

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比较重要,能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明确企业所处在的位置,通过分析所在的环境(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来制定应对的策略,把握企业的走向,决策更加科学,从而能够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发展。在决策过程中,同样要根据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对出现的风险及时识别和应对。

油服公司作为服务商,为油公司即作业方提供油田服务,处于作业施工第一线。作为石油勘探前期的排头兵,遇到的风险较早。因此更加需要建立风险防范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并积极主动的对经营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风险应对模式,从而降低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减少风险对于成本的影响,并获取利润和生存发展的空间。

我们在实际的风险分析中,可以应用战略管理中的SLEPT模型,即社会、法律、经济、政治和技术这几类主要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模型给我们指引了分析的方向和思路。

二、具体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因素

(一)政治环境

厄瓜多尔党派较多,2017年2月份,将举行总统选举,反对党同样参选,不同政党政见不同,经济政策也会有变更,国家政策变动预期和政治稳定性将影响公司的经营。一些拉美国家实行过能源国有化政策,而厄瓜多尔也曾经修改石油法,将石油资源的超额利润税99%收归政府,这些变动极大影响了投资,带来不确定性。

(二)法律环境

厄瓜多尔税法、劳工法等法律政策变动每年都比较频繁,有的具有突然性。例如:2015年3月起实施特别关政策,按照清关进口的原料和设备种类不同,征收5-45%的附加关税。

2016年4月底,政府以759号法令颁布了税法变更:增值税由12%增加到14%;2016年单独额外征收的3%利润税,及0.5%的外国股东权益税,以上增大了油服公司的作业成本。另外,对“中厄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适用的金额和免税条件增加了限制。

(三)债务资信问题

厄瓜多尔石油公司(PETROAMAZONAS EP)作为国有企业,投资预算均来自政府预算拨款。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以石油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厄瓜多尔,财政收入减少,而其油质密度大含硫高,价格更低。长期处于亏本产油的状态下,政府的财政缺口日益加大。2016年4月份,厄瓜多尔西部7.8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毁损和经济损失。支持西部灾区灾后重建,国家预算更加不足。

为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服务的油服公司,其应收款项的回收更加困难。回收期的延长使公司的流动资金和经营受到影响。

三、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需要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予以重视,细化应对措施。

(1)对于政治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动,需要积极关注新闻媒体、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消息等,分析对公司经营可能的影响。对于法律政策变动,需要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等咨询机构保持沟通,及时掌握信息,了解变动后的规定和程序。

(2)对于债务风险,需要及早预测,在风险防范上采取预防性策略,可以在项目合同签订后,选择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的特定合同保险。对于合同违约,需要咨询律师,寻求法律保护。

(3)重视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活动,招聘尽量选用在施工所在区块附近的当地人员,在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同时,使当地雇员能够融入公司的经营运作,稳定并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建立纽带。采购、租车等服务选用当地的供应商。在与社区的争端解决中,有理有据,以法律为依托。努力创造与社区的和谐共处局面。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3

近年来,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后其业绩逐年下滑,被ST甚至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其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利用近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以及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等相关信息,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1 文献回顾

高管薪酬的实证研究,国外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Rosen指出经理报酬与公司规模间存在正相关。Jensen和Murphy认为CEO报酬与绩效之间的联系太弱了。Morck等检验了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之和与托宾Q值间的分段线性联系,在0~5%间,Q值与董事的持股权正相关,5%~25%间,呈负相关,超过25%,可能进一步负相关。McConnell和Servaes发现,Q值与经理持股权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处在40%~50%的持股比例间。Hermalin和Weisbach发现,在经理持股比例为1%~5%时,Q值与持股比例负相关,在5%~20%时正相关,超过20%时又变成负相关。

国内始于2000年,魏刚发现,高管年报酬与公司业绩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公司规模和地区差异存在显著相关;陈志广发现,资产规模、行业特性、区域范围、股权结构对经营者年薪有深刻影响;张俊瑞等发现,高管年度报酬对数与公司经营绩效、公司规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国有股控股比例有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胡婉丽等研究表明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也与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而高管持股则与企业业绩负相关,在统计上不显著;研究还表明企业追求的目标是规模最大化而不是股东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王培欣等研究证实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及公司规模间呈较显著、稳定弱正相关。

以前研究主要是分析公司经营治理问题,至于高管薪酬与经营风险间关系的研究很少。

2 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的实证分析

2.1 选择变量

2.1.1 解释变量(高管薪酬变量)。选取四个代表性特征变量:高管的年度总报酬,年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报酬,年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监事及高管的报酬总额。

2.1.2 被解释变量。用于描述经营风险的Z记分作为被解释变量,Z记分方法先是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计算出一组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程度的财务比率,根据这些比率对财务危机警示作用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企业的综合风险分Z。

Z=1.2X1+1.4X2+3.3X3+0.6X4+1.0X5 公式(2-1)

在计算时各财务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其定义如下:

X1——营运资金/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

X4——股权市价总值/总负债=(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总负债

X5——销售收入/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克服个股波动及行业特征差异影响,本文选择08年12月31日前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所有A股股票,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

2.3 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的回归模型

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In(Zi)=b0+b1In(ZBC)+ξi 公式(2-2)

In(Zi)=b0+b1In(DBC)+ξi 公式(2-3)

In(Zi)=b0+b1In(GBC)+ξi 公式(2-4)

Zi是第i个上市公司Z记分,ZBCi是其高管的年度总报酬(单位:元),DBCi是其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报酬(单位:元), GBCi是其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监事及高管的报酬总额(单位:元),b0,b1分别是待估计的参数,ξi是随机误差项。

2.4 估计结果 与公司高管年总报酬回归,系数为6.53E-07,显著水平为0.00,T为9.44,R2=0.019,

R2=0.019;与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报酬回归,系数为1.84E-06,显著水平为0.00,T为9.78,R2=0.014,

R2=0.014;与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监事及高管报酬的回归,系数为6.53E-07,显著水平为0.00,T为9.44,R2=-0.019,R2=-0.019。

模型拟合度不是很高,主要由于影响公司经营风险的因素很复杂。但所有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且都是正值。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关系,即高管薪酬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也相应增大。究其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报酬不合理,经营绩效与高管报酬脱钩。

3 结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这种高管薪酬与业绩增长相脱节的做法明显存在着弊端。首先,无法体现出高管对企业的责任感。其次,高管薪酬的随意性会导致公司经营风险的加剧,人性是贪婪的,公司的高管们获得合乎程序的报酬后,如果缺乏足够约束,自然会通过过度职务消费等方式谋取个人利益。

建立与完善高效科学的高管激励机制已迫在眉睫。首先,要破除体制的条条框框限制,以如何有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制定激励机制的出发点。其次,合理界定管理者的劳动和报酬,做到既保证股东和普通员工满意,又能有效激励高管积极性;此外,学习与借鉴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风险年薪制和股权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Jensen M,K Murphy.. Performance Pay and Top-Management Incentiv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98:225-264.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4

公司进行负债经营,就必须承担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法律责任。因为债务资本不仅要支付利息,而且还要按约定偿还本金。这对于公司来说是一项财务负担。如果公司利用负债筹集的资金进行投资却未能获得收益或者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状况持续走低,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公司的利润下降,造成公司资金紧张并且面临极大的风险。如果公司出现以上状况造成无法偿还债务时,极有可能导致破产。

(二)进行再筹资有风险

负债经营会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增大,对债权人的保证程度降低,公司投资者也会因公司的风险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来作为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公司会发行股票、债券等,筹资成本大大提高,难度加大。

二、仪科惠光公司负债经营现状

仪科惠光公司成立于1997年。以IBM产品为主,主要面对中小经销商。此时,该公司开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并以连锁的方式迅速扩张,销售额直线上升。高速扩张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公司自身资金积累不足,如果要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公司就要不断的举债,长期处于负债经营状态。在此期间,仪科惠光公司也在尝试解决资金问题,但就在此时,一家供应商由于仪科惠光公司拖欠货款的问题,将它告上了法庭。这无疑让公司雪上加霜,债务连开始断裂,供应商停止为公司供货,要求偿还欠款,该公司立刻陷入停顿的状态。2001年8月13日,仪科惠光被查封。总裁林晓志失踪。其后有媒体报道,仪科惠光事件已被定性为诈骗,有关部门正在立案调查。 从仪科惠光的经营实践来看,这是一个企业长期、过度负债经营而导致亏损的典型案例。仪科惠光所采用的负债经营策略,也是自身资金不足、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常用的一种策略。然而负债经营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舞好了,企业会快速发展,舞不好,企业便会万劫不复。

三、公司面对负债经营风险时的对策

(一)确定追求实现公司财富最大化

负债经营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有偿还保证才能负债。公司要规范经营内容的合法性,不进入法律禁区活动,建立公司的风险区间以及破产的界限,财务管理中要坚持优化筹资举债,有一套完善的债务论证和评估制度,具备随时化解债务风险和降低债务的能力,使公司在追求高利润和低风险中生存和发展。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要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在可以承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之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如果公司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是总成本高,收益仍达不到最大化。反之,债务资本较高时,虽然可以把总资本成本降低,但是却加大了筹资风险。因此,公司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来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平衡。只有恰当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公司财富最大化。

(二)建立公司负债的自身标准

公司想要避免财务风险,负债经营就要与公司自身的偿债能力相适应。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当公司因为负债率太高而无法按正常情况还本付息时,可能被债权人强迫破产清算或改组。负债率应依照公司的情况来确定,一般维持在30%或1/3的水平较为合适。所有者权益负债率,是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例关系。比例越低,表示公司长期负债能力越强;反之,能力越弱。一般维持在1:1的范围内合适。

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公司在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公司在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时应按照资金运用期限来进行安排,也可以对风险有规避作用。公司要通过自身的情况采取适合的筹资方式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需求。这样既可以避免风险又可以使闲置资金得到利用。

(三)量力而行,举债适度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5

我国目前的准金融控股公司大约由300家,但是大部分不能算着真正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些公司或是参股金融业,或产融结合,或仅仅混业的交叉经营,尚未达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标准,为了使实证研究更为精确,所以本文仅仅抽取典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样本,同时由于公司经营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统计上的噪音,所以本文抽取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包括光大集团、平安集团和中信集团)中的银行子公司(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和我国另外的13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以此分析是否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与其经营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从而探讨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是否会带来风险的增加。研究年度为2008年、2009年、2010年,使用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和各大银行网站年报。在样本选择和模型设计中另外还考虑到三点:(1)三大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子公司资产占集团公司资产比例分别达到23%,22.7%和47.6%,所以选取银行子公司考察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应属可行。(2)我国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偏少,非上市公司的数据又不易获得,所以本文只抽取了3家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和另外13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在研究年度上,由于模型变量指标偏多,数据来源主要依据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目前只能获得样本公司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完整数据,所以时间跨度上,只选择了三年的数据。(3)为了增加计量模型的有效性,本文设计了四个模型,全面论证了控股与非控股与公司经营风险的相关性;并且尽量增加控制变量,增强了模型的有效性。

二、 研究变量的选取

银行风险的成因非常广泛,有系统风险,也有非系统风险;有内在风险,也有外在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来源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这是理论界运用最广泛的风险分类方法之一。本文选取了相关指标作为分析依据。针对各种风险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已是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鉴于研究指标的可取得性,本文略去度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var技术模型,选取可以考察银行信用风险的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风险的每股现金流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一、二。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为客户贷款,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其整体风险预警和控制的重点,并且,银行贷款尤其需要重点检测。不良贷款率反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中长期风险,每股现金流量则反映了银行短期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的,为了使分析更为准确和全面,本文还选取了表现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借款人集中度和信用贷款占比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三、四。

针对不同的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了相关的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中,还加入了一些反映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以求分析更为全面。解释变量统一为:公司是否为金融控股集团的银行子公司?试图解释金融控股经营模式与风险的相关性,即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是否会带来经营风险的增加。各变量定义如下:

不良贷款率(p1)=(损失+可疑+次级)/期末各项客户贷款余额

成本收入比(cir)=业务及管理费用/总收入

借款人集中度(bocon)=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额度/期末资本净额

信用贷款占比(crloac)=期末信用贷款余额/期末客户贷款余额

公司类存款比例(tpocd)=期末公司存款余额/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活期存款比例(tpodd)=期末活期存款余额/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国有股比例(tposs)=(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公司总股本

总资产(size):取公司年度期末总资产

资本充足率(car)=(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减扣项)/风险加权资产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lpos)=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本

非利息收入占比(noinac)=(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营业收入

三、 数据验证分析

1. 模型一:p1=b0+b1*kg+b2*cir+b3*bocon+b4* tpocd+b5*tpodd+b6*tposs+e

被解释变量:不良贷款率(p1)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成本收入比(cir);国有股比例(tposs);借款人集中度(bocon);

公司类存款比例(tpocd);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表2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不良贷款率显著相关(3.940 660),与假设相符。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子公司不良贷款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金融控股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带来了风险管理难度的增加,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尚不成熟,在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上劣势明显,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②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着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有些金融控股公司与其相比在人力资源、优质客户资源和经营手法上存在一定差距。③外部监管的缺位使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制度约束风险。长期以来,一方面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缺乏有利的法律支持,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较多限制、经营处于混乱状态;另一方面监管主体无法可依,分业监管导致了大量监管盲区的存在,增加了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再则,目前的联席会议制度事实上很难形成一致对金融集团的整体风险的正确判断,反而还增加了协调成本;最后,我国金融监管技术和人员素质的落后,是我国的监管绩效与发达国家无法比拟。

(2)国有股比例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0.021 919),银行业经营中虽然非国有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但其识别偿债能力较差,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3)借款人集中度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0.028 305),这也验证了金融投资的常理:分散投资,在银行贷款结构中,一定要注意贷款客户、贷款期限、贷款类型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分散风险。

2. 模型二:mx=b0+b1*kg+b2*size+b3*tpodd+e

被解释变量:每股现金流量(mx)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总资产(size);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表3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每股现金流量负相关(-0.916 667),这与假设相符,表现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表现流动性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规模较小,在发展和风险管理上尚不成熟,盈利能力不强造成的。

(2)活期存款比例与每股现金流量正相关(0.031 201),这与常理相符,活期存款比例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大。

3. 模型三:bocon=b0+b1*kg+b2*tpodd+b3*car + b4*tposs+b5*tlpos+e

被解释变量:借款人集中度(bocon)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活期存款比例(tpodd);资本充足率 (car);

国有股比例(tposs);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lpos)

表4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借款人集中度显著正相关(32.180 26),这说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贷款客户上过于集中,客户来源不广泛,公司发生信用风险概率增加。

(2)国有股占比与借款人集中度正相关(0.073 768),近年来,我国主要国有银行都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股份持有走向多元化,公司治理日益完善,但是国有股比例较大的银行在产权的明晰程度和公司治理上不如非国有银行,在资产的管理上差一些,同时,一些国有银行同时兼有支持国家经济、产业政策的任务,所以在贷款客户上会集中度高一些。

4. 模型四:crloac=b0+b1*kg+b2*noinac+b3*cir +b4*tpodd+b5*car+b6*tposs+e

被解释变量:信用贷款占比(crloac)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非利息收入占比(noinac);成本收入比(cir);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资本充足率(car);国有股比例(tposs);总资产(size)

表5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信用贷款占比正相关(8.084 819),这说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信贷资产保证度上应加强管理,协调好授信贷款和非授信贷款的比例;增强贷款保全意识,大力推行抵押担保贷款,在办理抵押贷款时应做到严格审查担保单位的可靠性和抵押品的价值和抵押的手续;推行贷款保证保险、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2)资本充足率与信用风险占比正相关(0.405 390),这说明资本充足率越高,风险抵补能力越强,公司风险偏好越大,信用贷款越多。

四、 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金融控股集团银行子公司的风险较非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样本偏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产质量的指标不良贷款率与控股正相关(模型一3.940 660),流动性的指标每股现金流量与控股负相关(模型二-0.916 667),表现贷款风险的指标借款人集中度和信用贷款占比也与金融控股显著正相关(模型三32.180 26、模型四8.084 819)。因此,对想要混业经营的金融企业来说,混业经营模式要谨慎,已经混业经营的需要大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当前尽快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做起:

(1)金融控股集团的特有风险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复杂的组织结构,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随之可能会带来的是规模不经济,如管理难度和成本增加、信息阻隔失真、无法形成合力等弊端,因此金融控股集团必须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制度建设。

(2)增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特别是资本监管和防火墙制度的完善。谈及金融集团化的没落,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杜丽虹认为,金融集团走向衰败的两大风险就是:拨备不足和风险串联。资本是银行经营的根本,金融控股集团应加强资本监管,保持适当的杠杆比例。同时,金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效应,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关联交易的共生性又加剧了风险传染,因此,在防火墙制度建设上要加强对人事、业务、共同营销和信息共享的合理限制。

(3)增强外部监管,加强市场约束。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在我国当前混合经营的必然趋势下,通过渐进式改革,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优化内部运行机制,通过适当的内部设置达到金融监管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优势互补,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和目标性监管过度,从而达到金融监管的稳健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的结合。同时市场约束是金融机构监管的外部主要力量,当前要完善市场约束要发挥作用必须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晖.金融风险的负外部性与中美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比较.管理世界,2010,(4).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6

很多研究者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进行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的商业环境下,企业会不同程度地与当地政府和官员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企业政治关联也会对企业投资等市场行为产生巨大作用,进而影响企业业绩和发展[2,3]。企业政治关联不仅影响其银行融资能力,也能使私营企业更易获取国家掌握的各种资源,或者可以换取政府较为宽松的监管[4,5]。也有学者主张,在考虑了政治关联和企业业绩的内生性条件下,政治关联长期来看对企业业绩有抑制作用[1]。以官员更迭为代表的政治不确定性也会给强政治关联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官员及政策的连续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对企业投融资都有极大影响,官员的更替和政治环境的改变也可以直接影响企业市值,造成企业价值的不正常波动[6]。

以往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投融资能力和意愿的影响上,极少关注上市企业政治相关性的业绩作用和股价波动机制[7]。因此,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政治联系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旨在揭示较高企业政治联系条件下,企业估值和市场价格背离的运行机制,并作出研究结论和策略建议。

二、文献基础及理论分析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政治关联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经济运行和公司业绩,并最终影响公司的市值表现。Boubakri等指出,在2011年印度股票市场上,由于政治腐败案件,导致与相关政府官员有关联的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下跌[8]。此后一段时间内,印度投资者避开政治关联性较强公司的股票投资,多达75个政治关联公司在股票市场上遭到抛售。有学者指出公司政治关联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广泛存在,Morck等研究了加拿大的垄断性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发现因为其有较好的政府资源而在经营中获得无限制的资源[9,10]。对美国市场的相关研究也显示,企业经营同样受政治关联的影响[11,12]。

政治关联对中国企业的业绩发展和市场表现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的私营企业而言,虽然有研究者指出,CEO为有政府官员背景的私营企业,其财务情况和股票市场表现都会低于其他类型的私营企业,但作出这一研究的学者也同时承认其研究基于特定条件下的私营企业表现,可能结果会出现偏倚的情况[13]。而更多基于多国家多行业数据的研究显示,中国的私营企业中的确存在政治关联对于企业业绩和市值的正面影响[14]。不仅如此,企业政治关联还体现在企业上市、信用配给、资源获取及市场准入等多种竞争优势的获取之中[15-17]。Tian和Megginson研究了中国企业IPO溢价问题,发现政治关联企业从IPO高溢价中获利最多[18]。对国有企业或者政府持股企业而言,学者从信贷和融资情况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或者政府持股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能够从国有银行中以更低的利率取得融资[19]。

当然,过度的企业政治关联也会使公司财务数据恶化,降低企业业绩,并最终导致企业市场价值的降低和股东权益的损失。Cheung等发现,过度的政府关联长期来看损害企业股东的利益[20]。Johnson等还发现,在一些法律基础薄弱、腐败盛行的国家,企业倾向于隐藏其产量和业绩,以防止相关政府机构和个人对企业资金的挪用[21]。在韩国,与金融机构和政府控制的企业集团关系良好的企业,其负债率往往较高[22]。对国有企业或有较强政治关联的私营企业而言,过重的企业社会责任负担,诸如员工安置,支持政府政策的经营行为,或政府对企业进行财政救助所产生的政策预算软约束预期,也会导致国有企业或政治关联较强的私营企业业绩受到损害[23,24]。

而在诸多企业政治关联中,政治人物与经济的特殊关系一直是理论界的一个研究重点。杨海生等从宏观数据入手,发现一个地区的官员更迭会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5]。一些经验研究还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前任官员与现任官员不同的年龄,教育程度和任职经历,造成不同官员的经济决策具有一定异质性,工作经历等是造成官员更迭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因素[26]。曹春方检验了地方官员更替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证明了与相关政治人物有关联的企业会在其任期扩大投资[27]。与政府官员更迭相关的政治不确定性也会影响企业投资,一般来说,政府官员任职的不确定性会使企业倾向于减少官员任职所在区域的投资[7]。

虽然关于政治关联对企业业绩和市值的影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文献支持,但已有文献大多着眼于政治人物对宏观变量的影响,缺乏政治人物的政治地位发生变化,对政治关联企业业绩和市值的影响研究。因此,我们利用金螳螂、惠生工程和佳兆业三个典型案例,探讨政治关联的不确定性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上分析其对企业业绩和市场表现的影响机制。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案例研究方法选择

Eisenhardt指出,多案例研究能够更好的建立理论框架,理清案例逻辑[28]。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多案例方法而不是单案例方法来进行案例分析。同时,Sanders建议案例应当选取3~6个之间,我们分别选取金螳螂、惠生工程和佳兆业三个案例对政治关联的经营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研究[29]。

1. 案例企业选择。根据许晖等[30]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如下的标准选择这三个案例:(1)选取的企业应当都是私营企业或者港澳台资本控股企业。由于中国公有制企业所有制、经理人任命机制和经营策略决定机制等的影响,企业本身就存在极大的政治关联性。唯有选择私营企业或者港澳台控股企业才能凸显政治关联带来的业绩提升和市场风险。(2)企业必须是上市企业。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根据政治事件发生前后的股价波动,分析政治关联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3)遵循多案例分析的复制法则。多个案例应当在相近的因素影响下,有近似的过程和结果。我们选取了情况相近的三个公司,分析其相近似的业绩和股价表现背后的理论成因。(4)从资料获取的便利性上,以上三个公司的营业数据、市场股票交易数据都可以通过公开渠道取得,而各个公司政治相关性的情况也已经由新闻播报、财经分析有了充分的公开和分析,信息来源广泛而且可靠。案例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

2. 案例资料收集方法和信效度保障。进行案例分析所依据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1)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报表、公告、招股说明、股东会决议和依法披露的其他信息;(2)新闻媒体公布的新闻、调查和财经分析;(3)专业财经、政治、法律分析机构的财经、政治、法律分析;(4)对相关人员的电话访谈。

以上四个资料来源中上市公司公布的公开数据最为重要,因其是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港交所等权威证券交易机构交易规则和要求作出,其权威性与客观性有所保证。对于新闻、调查和其他事件分析,我们建立新闻和事件分析的对比机制,确保新闻和分析内容的一致性和可信性。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月,是一家以室内装饰为主体,融幕墙、家具、景观、艺术品、机电设备安装、智能、广告等为一体的专业化装饰集团。股票代码为002081。公司连续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是惠生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注册成立于1997年11月。2012年12月2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2236.HK。惠生工程是中国最大的私营化工EPC(即设计、采购及施工管理)服务供货商,专业从事石油化工、煤化工及炼油装置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

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香港。2009年12月,佳兆业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1638.HK。作为中国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佳兆业集团业务涉及综合开发、商业运营、金融服务、旅游产业、城市更新、酒店运营、文体产业、医疗养老等多元领域。截至目前,佳兆业集团旗下包括佳兆业金融集团、佳兆业旅游集团、佳兆业商业集团、佳兆业置业集团、佳兆业投资集团、佳兆业物业集团等六大专业集团,以及31 家地产分公司。

(二)事件回顾

选取的案例中,企业都有非常明显的政治关联。其基本模式都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与当地主管官员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个人关系。基于这一关系,官员利用手中资源对公司业务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官员负面消息被揭露之前,市场投资者没有能力辨别其背后的政治关联,更无法利用市场机制,通过股票价格合理地反映这一政治关联的市场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存在隐形的受到企业政治关联影响的经营不确定性。但是一旦相关官员由于违法违纪问题被查处,其与企业的政治关联和寻租关系被揭露,这种经营不确定性就会转化为企业经营和价值的负面影响,打击企业的股票价格。

1.金螳螂。金螳螂自2006年登陆深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装饰行业上市公司以来,其业绩增速保持在30%以上,装饰业务的利润率亦在17%左右。通过承揽中高端城市商业综合体和酒店的室内装饰项目,金螳螂在2012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39.4亿元,同比增长37.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51.67%。2013年7月22日,金螳螂公告,称市场出现关于金螳螂实际控制人朱××的有关传闻,并宣布于当日开市起停牌。市场普遍猜测朱××被带走事涉原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贪腐一案。后朱××因事涉季建业案被依法逮捕。受此影响,停牌前6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下跌24.77%,复牌当日即29日大跌5.32%,随后股价一直震荡下跌。

2.惠生工程。

2014年11月13日,惠生工程复牌股价即遭腰斩,报收0.83港元,跌幅58.08%。复牌前一日,该公司公告称,旗下非全资附属公司及控股股东华××,因涉行贿罪遭内地法院起诉。该股2013年9月2日起停牌,停牌超过14个月,停牌前报价为1.98港元。

惠生工程此前被卷入中石油高管贪腐窝案。公司招股书写明了惠生工程与中石油存在密切关系。在2009~2011年间,来自中石油及旗下9家独立子公司的收益占惠生工程总收益比重分别是63%、80%及58.4%。2013年9月,中石油爆出窝案后,惠生工程大股东、董事局主席华××被曝因卷入中石油案而失联。与金螳螂不同,惠生工程由于大股东、董事会主席失联迅速陷入违约危机,业绩断崖式下滑。虽然,公司公告与周滨等政治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但股价从此一蹶不振,至2015年1月一直在低位徘徊。

3.佳兆业。佳兆业因被传事涉深圳落马政法委书记蒋尊玉一案,在极短时间里经历了掌门人辞职、在售房源被锁、项目被卖、合作伙伴退出,以及首例债务违约等重重变局。

2014年12月10日深夜,佳兆业公告称,公司创始人郭××将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其三弟郭××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对于郭××的辞职,佳兆业公开是系个人健康原因。而一种说法是,为了减少个人对佳兆业带来的影响,郭××选择划清界限,缩小其个人动荡对于企业的影响。此后,佳兆业的核心高管们也开始陆续离职。

虽然佳兆业的业绩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随着企业关联的政治人物失势,企业在深圳及广州的房源被迅速“锁定”,甚至出现债务兑付危机。

受多个项目房源被“锁定”的影响,佳兆业一反近日地产股的火热涨势,应声下挫。12月4日复牌后跌幅超12%。之后一路下跌,至2015年1月中旬股价几乎腰斩。

四、政治关联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

(一)金螳螂

根据上述事件回顾,针对政治关联对金螳螂的经济影响,本文设置2个事件日:朱××被济南检察院带走调查日即7月22日,季建业被中纪委从南京带走调查日即10月16日。2013年7月22日为事件日,则前4个交易日为7月16、17、18、19日(周末两天7月20日与21日休市),对五个交易日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2013年10月16日为事件日,对2013年10月14、15、16、17、18日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

(二)惠生工程

惠生工程的政治关联影响事件日设置为2013年8月26日(公布中石油原副总经理王××被调查)。自2013年8月13日开始,惠生工程股价就一直下滑,8月27日下跌11.4%,28日1.66%。本文对2013年8月26日开始的连续五个交易日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2013年9月2日华××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股票9月2日上午10时38分盘中停牌,停牌前下跌16.46%。直至2014年11月13日惠生工程才恢复交易。

(三)佳兆业

本文对佳兆业的政治关联影响设置两个事件日:2014年10月24日,据广东省纪委监察厅“南粤清风网”消息,深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接受组织调查。本文对2014年10月24日开始的连续五个交易日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2014年12月10日深夜,佳兆业公告称,公司创始人郭××将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多项职务。本文对2014年12月10日开始的连续五个交易日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

由以上公司股价分析可以看到,在全部事件时点前后5个交易日内,公司的股票价格都经历大幅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是2014年12月10日佳兆业股价下跌了22.91%,而同期港股同业仅下跌了3.62%,A股同业上涨了5.79%。三个公司由于受到其政治关联的政治人物负面消息影响,股价表现都弱于同期A股和港股同业公司。

五、政治关联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经营的影响机制分析

企业初创期,与地方政府官员的关联是一种政治资源,帮助企业获得实际经济利益;官员也借助关联企业进行权力寻租,获得政绩与经济资源,这是近年来企业常见现象。在公司庞大后,关系业务占比变小,但关联官员出事后,影响却会变得很大,官员倒台往往令企业陷入困境;官商互利模式,是企业的风险。

既定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及其主管官员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及其特殊的角色,地方政府一方面承担着公共管理和经济发展的职责,集中了大量的经济、政策和信息资源,导致企业发展高度依赖于与政府的良好沟通及关系[31]。与政府官员的良好关系能够确保企业发展所需的政策、资源和信息优势[32]。在诸如中国的新兴市场国家,其法律体系和政治体制还难以保证财产权利和合同的履行,导致企业利用权力寻租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33,34]。紧密的政治联系提升公司的业绩表现,进而直接提高企业的市值[35]。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拥有良好的政府关系能够直接增强企业客户、银行甚至是股票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格。另外,企业的政治联系直接作用于股票价格或企业股票上市的价格运作机制,研究发现在中国有良好政治关系的企业其上市价格高于中位数价格。

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了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和官员升迁最为主要的考量指标[7]。官员需要与企业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在给予企业一定的资源和政策扶持的同时,也会要求企业尽可能多地在当地进行投资作为交换条件。在政府资源和信贷支持的条件下,这种交换性投资可能造成企业过度投资和信用滥用,最终导致企业出现潜在的经营风险和危机[36]。在不完全信息市场的条件下,以上投资和信用风险被良好的政府关系和过度授信所掩盖,不能被股票市场充分反映,股票价格通常被夸大,信息溢值较高[37]。

另外,企业的政治联系,特别是和政府官员的紧密联系,容易导致企业畸形发展,沦为官员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工具和温床。一旦与企业关联的政府官员因各种问题“落马”,企业信贷和政策优惠将被瞬间切断,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经营风险迅速释放,即使并未在经营上对公司出现实质性的不利影响,但是会让投资者形成公司未来经营上的不确定性预期[38]。事实上,由于中国企业过于依赖政治联系进行公司业务拓展和取得竞争优势,几乎所有与企业有政治关联的官员或者政治人物在“落马”后,关联企业从长期来看,都会出现业绩的实际下滑。这种政治关联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使得市场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迅速抛售公司股票和相关资产,要求公司对合同履行提供追加担保以弥补风险溢值。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和信用评级将会迅速缩水,甚至出现股票价格的恐慌式下跌。

六、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在既定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信贷和信息优势,政治关联在企业创立和发展初期会对企业竞争优势和经营业绩产生巨大的提升作用。不仅如此,政府和官员的介入还会直接提升企业股票的上市价格和公司的整体估值。对于企业来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政治关联对业绩和估值水平有正面的提升作用[39]。

但是,企业也会在政治关联的不断深入中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忽视了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并渐渐沦为官员权力寻租和腐败的工具,企业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出现问题。而政治关联也会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利用市场公开信息难以评价和预测官员的仕途是否平顺。一旦关联官员出现政治问题甚至“落马”,企业长期存在的过度投资、经营合法性等问题会瞬间爆发,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将会卷入相关案件,失去经营公司的能力和资格,深刻影响企业股票价格,并且长期性地影响企业业绩。在市场表现方面,投资者在羊群效应和对于企业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长期经营风险的悲观情绪驱使下可能迅速抛售相关股票,造成股票价格迅速崩溃,甚至超跌。公司整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一蹶不振,难以恢复到正常的经营状态。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7

(一)战略环境的风险因素

集团公司战略管理首先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战略管理环境的重要风险因素,有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行业结构特点,技术发展趋势,公司及子公司所处的文化环境,竞争结构,主要竞争者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市场潜在能力等。外部环境因素是通过输入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程度及其企业经营业绩可能带来的影响难以把握。

按照帕尔漠的观点,公司或组织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市场的潜在发展能力、环境的变化程度对组织风险有重要影响:首先,环境越复杂,组织的风险就越高;其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相关的市场增长,处于一个快速成长行业中的公司风险就高,而处于成熟和衰退行业中的公司,风险相对较小;再次,环境的变化越大,如技术发展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行业市场增长率不确定,环境因素变化难以预测等加大了公司经营的风险。

(二)公司战略经营方向和经营范围的风险因素

战略经营方向决定了公司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的特点与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对公司战略不断加以审核和评估,以便及时做出局部和根本性调整。因此,高度复杂的环境增加了公司经营的风险。一般来说,正确的公司战略加上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使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地发展并取得预期的业绩目标。

公司战略按经营范围可划分为单~产品战略。相关多元化战略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研究表明,相关多样化公司实际运行最好,单一业务公司其次,不相关多样化公司从长远来看运行得不好,因而在集团公司经营范围中,单~业务经营和不相关多样化经营都存在较高的风险。经营的不相关程度越大,业务越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三)管理者的前期战略选择对未来战略的影响

管理者的前期战略选择或重大决策,对公司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前期涉及资源分配和经营战略方向等战略性决策对公司发展有深远影响,有时那些涉及到公司战略经营结构和经营领域的重大决策是不可逆转的。因而其对公司经营业绩及以后阶段的战略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

(四)高层管理者结构、决策者偏

好与管理冒险行为对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的影响

高级管理层的构成是影响冒险行为的重要因素,高层管理者理论指出了决策者特征,战略选择与业绩之间的关系。高层管理者的构成及知识结构,反映了其对所从事的经营业务领域竞争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对公司发展的驾驭能力。经理层的个人特征和历史背景、决策者偏好,直接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公司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的经营业绩。决策者性格和偏好不同,导致决策的风险程度不同。根据风险决策理论的研究成果,高风险决策可能带来高额的回报或更大的损失。

(五)公司战略管理的复杂性和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对组织战略贯彻的影响

集团公司的组织,因职能和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存在,使得组织因战略管理需要运筹规划和资源分配的正确性方面难度加大;公司总部对于公司的战略协调与管理控制因区域文化差异提高了难度。集团公司业务的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的不适应,将直接对公司的战略管理产生影响。因而公司战略管理的复杂性越高,组织结构对管理的章应性越差,战略管理的风险就越高。

(六)战略经营计划管理组织体系的有效性对公司战略管理的影响

集团公司,因其经营范围、经营管理的层次和结构的复杂性、于公司的区域分布和文化的差异性等,使公司战略管理协调控制需要公司建立战略管理的规范化的运作模式,以准确把握影响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促成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管理过程中,及时评估战略风险因素,进而形成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降低因缺乏对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给公司发展带来的管理风险。

二、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战略管理机制是保证制订出组织卓越的战略,并确保战略经营计划的执行得到有效的贯彻,实现其组织目标。由于公司经营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集团公司内部组织管理体系的复杂性,使得公司战略管理的过程受到由此引起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

从而影响战略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辨识公司的战略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规避由此引起的风险,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许多公司战略研究的专家自80年代中期就注重对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许多战略专家认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公司风险,公司就有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战略实施受战略风险因素的影响带来的效果的不确定性,要求在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分析、研究风险因素的影响,并形成分析和辨识战略风险因素的系统方法和相应的控制机制。

对集团公司来说,战略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为确保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得到管理控制,并实现良好的业绩,战略研究的专家对公司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公司系统化风险(beta)、非系统化风险、资产负债率、资本密集度、研究与发展程度、资产回报偏差(ROA)、资产回报(ROE)、股票分析专家的收益预测等方面来分析,找出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资本资产价格模型(CAPM),从公司股票的回报与一般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方面反映公司的风险。引起公司经营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为了便于从战略上分析公司的风险因素,帕尔漠(TIMOTHYB。PALMERT)把战略风险分为组织风险和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管理者预先采取的涉及资源分配的战略选择,而这些选择促使组织变化带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从而最终影响公司业绩目标的实现;组织风险是指组织输入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组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一般指环境因素和管理者风险行为对组织产生的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帕尔漠提出风险整体分析模型,对公司战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从公司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及组织内部影响风险的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辨识。使战略风险因素和战略管理研究在分析过程中更紧密结合。笔者结合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的特点,以有关战略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理论为指导,在集团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过程中,对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业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集团公司如何进行战略经营风险的管理及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进行了探讨。

三、建立战略风险因素的管理控制机制

(一)战略管理风险因素的辨识

从公司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对公司战略风险按管理风险和组织风险加以分类和辨识,并把重要风险因素纳入战略管理的过程是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的重要步骤。

1.管理风险的辨识辨识管理风险,主要是评估前期决策对公司当前和今后的经营业绩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因素见表1。

管理风险因素分析评估的基本步骤是:

(1)审核评估公司战略经营的方向和决定企业发展的重大投资决策。分析每一项重大投资对公司发展的环境适应性,及其适应性程度对未来公司业绩所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每一项重大投资可能给公司竞争地位带来的变化,进一步明确决策和投资效果对公司动态核心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分析公司投资方向可能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及由于公共政策的出台可能带来的危机。

(2)审核评估领导知识结构、经验结构和决策偏好,及其决策水平,系统驾驭和控制能力,对公司发展的适应性程度或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与竞争者比较、评价公司的战略领导能力强弱程度对未来公司竞争力的影响。

(3)审核评估公司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重点分析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管理控制系统,预算与成本控制系统、质量改进与控制系统、科研与开发能力、营销管理系统及其它对公司战略有重要影响的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及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趋势和对业绩的影响程度。

(4)审核评估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及公司前期人才政策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评估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人才结构,各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结构对公司发展、公司业绩的实现经营战略,或是公司战略的适应性影响。及因公司扩张与人才储备之间的矛盾对公司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5)评估公司的综合经营状况,具体表现为公司财务状况。从盈利类指标、成长类指标、稳健类指标、效率类指标和现金流量等各项财务指标,通过与同行业与竞争者进行分析比较,来分析公司在经营运作中的重要风险因素。

(6)审核评估子公司或各事业部的经营业绩及其发展态势,重点分析每个战略经营单位的发展阶段、发展态势对公司战略经营结构和未来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

2.组织风险的辨识组织输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由于组织输入的变化可能给公司整体经营结果及对管理者产生负面影响,因而组织风险对战略管理有重要影响。而组织输入一般指环境因素和管理者冒险行为。环境复杂程度越高,组织风险就越大。高速成长的行业,行业竞争的集中程度及竞争激烈程度高,组织风险就大型管理者的冒险性决策(即高度不确定性选择),决策者期望与预期效果的差异,管理层的特征,管理者在公司的持股状况,所处行业的资源短缺程度对管理者的冒险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使公司业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管理者冒险性决策涉及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组织风险就越大。

因此,辨识组织风险,需要从分析公司战略环境人手,既要分析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等环境因素,还重点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结构特点,市场需求趋势、技术发展趋势及产品生命周期变化规律和特点、竞争者的策略、市场及供应者等,从而找出影响系统目标实现的组织风险。具体步骤是:

(l)分析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对公司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程度。

(2)分析行业结构特点,重点分析行业市场增长程度、发展阶段、竞争者及其实力,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成长速度和内部能力,应用SWOT法进行分析与重要竞争者相比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及其各因素变化的程度和不确定性。

(3)分析公司环境的复杂性,重点分析行业规模和竞争激烈程度,行业竞争者的数量,影响行业各竞争者的重要外部因素的变化程度与可预测程度等。

(4)分析行业市场需求的规模及其增长周期的阶段。一般来说,高速成长的外部需求和丰富的外部资源的供应,增加了决策者的冒险行为决策。特别是为增加市场份额使决策者增加了市场扩张和资本投入的冒险和行为,则组织风险高。但经济低速期,使公司的前景降低,现金流量减少,经营风险加大,因而这一时期,使高层管理者谨慎决策,经营组织风险降低。

(5)分析公司环境中所有重要影响因素的变化频度,如技术的变化频度,经济环境或政策的不稳定因素,消费需求的变化,竞争者通过并购或联盟导致的行业竞争结构的变化,并评估由此引起的风险因素。技术的变化频度越快,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的成功率就越低。

(6)分析决策者期望与预期的效果差异,管理层特征,持股状况,所处行业资源的稀缺程度等因素对管理者冒险行为或高度不确定性决策的影响,及冒险性决策行为对后续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及风险性程度。

(二)公司战略经营风险因素的评估、预测和计量

对公司经营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预测和计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战略风险因素对公司当前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影响,并通过对将要采取的防范风险的措施所需资源的投入和规避风险后的效益的预测分析。

1.建立公司业绩评估标准(l)反映经营业绩的主要经营指标衡量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最终反映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指标包括;经营利润、现金流量、销售收入利润率、未来现金流量、总资产利润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和净资产增长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市场占有率等。(2)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定性指标,有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领导能力,管理控制能力,人力资源储备,科研与开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等指标。(3)公司对财务指标根据行业情况和财务运作要求设立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对以上各能力要素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以综合评估战略风险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非定量指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2.分析评估战略风险因素对公司各业绩指标的影响,明确重要风险因素由于公司前期业绩对后续风险因素产生影响,风险因素又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

对各风险因素对业绩的影响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相应的变量分析模型,分析各风险因素造成的影响。明确重要风险因素。

3.对提出的风险因素,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并纳入下阶段战略研究和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过程采取的规避风险的措施作为战略管理的重点,其中需技战略管理的要求分配资源,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并建立相应的投入和产出分析模式,保证所制定的措施和对策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目标,达到预期的业绩,又能有效地化解风险。

4.建立研究、分析和控制战略风险因素的组织机制对正式引入正式战略经营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司,建立正式的战略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跟踪评估风险因素对公司业绩和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影响。战略风险控制的组织机制的建立要和战略经营计划管理控制的组织体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公司总部建立战略经营计划管理委员会,设计正式的组织在研究战略经营计划的过程中,研究分析和明确战略风险因素。各职能领域和事业部要在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过程中,研究探讨风险因素的管理机制。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公司和职能领域及各事业部或子公司,通过建立内部专业管理系统,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战略经营计划管理系统、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评价系统等,可有效地管理管理风险因素。

四、结论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8

一般保险公司的财务活动可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这些财务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公司在日常经营中的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及运营状况。基于财务分析视角,本文从筹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运营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分析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情况。

1.1 筹资风险管理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资本金以及保险费收入。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中,负债所占的比重较大,其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保险费收入带来的债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保险公司的筹资风险可以从公司的偿债能力方面来衡量。具体的评估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及偿付能力充足率。

A公司近三年资产负债率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所示,2015年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前几年有所降低,说明其债务负担有所减轻,长期偿债风险减小。高负债率通常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A公司适当削减了债务资本比率,优化了公司的财务结构。

偿付能力方面主要是分析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具体指标的分析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2015年A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5.1%,相比前几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原因在于2015年A公司进行了权益融资,进一步补充了资本金及营运资金,使集团的偿债风险有所减小。

1.2 投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投资效果偏离收益目标的可能性。结合财务分析,公司的投资风险可以用盈利能力来衡量,衡量指标主要有:总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A公司投资收益指标的分析如表3所示。

2015年,A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与上年持平,但净投资收益率有所增加。2014年和2015年的收益水平较2013年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收益的提升往往伴随着风险的加大。A公司近两年在投资方面获得了较大收益,说明它在投资方面承受的风险也较大。

1.3 运营风险管理

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公司,现金流量在其日常营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A公司这个企业来说,更要有足够的现金流作为保证,因此,基于公司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对公司的运营风险作出较好的识别。主要衡量指标为: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A公司营运风险指标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4分析可知,2015年A公司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较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说明A公司集团资金的经营收现水平有所下降,其资产综合管理水平降低。同时,2015年A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较2014年也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盈利质量降低,利润的实现程度低。另外,A公司2015年经营现金流量对负债比率也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短期偿债风险有所增加。总的来说,2015年A公司集团受业务发展的影响,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少,短期运营风险有所增加。

2 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评价

据上述分析可知,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好,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步加强了财务风险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

2.1 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A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将风险管理视为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逐步建立起与业务特点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较高,超出理论的合理水平,但是最近几年A公司的发展势头强劲,说明A公司注重风险管理与发展并举。而先进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公司战略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的关注和认知始终保持明确清晰,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将其渗透到公司的各个层面,有效做到上传下达,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激励和领导作用。

2.2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有效

A公司注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以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化的风险监控系统为辅助,将财务内部控制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从而基本建立了合理有效的财务内控体系,使得A公司内控管理中心各部门形成目标统一、高效配合的合作模式,同时,也有效促进了风险管控三道防线之间的联动与运作,减少或规避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损失。另外,在A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推动下,A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于地方子公司,更是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提高了员工的应对风险的素质。

2.3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

在逐步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指导下,A公司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即以公司财务信息化为基础,利用财务指标度量其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发出财务警戒信号。在健全的财务预警机制的指导下,A公司以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选择重点检测财务指标并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并采用比例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预测,监测财务状况的变化及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分析和报告本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对公司财务运行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2]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帮助A公司有效规避了潜在的财务风险,保障了其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

2.4 资本结构合理,偿付能力稳定

A公司在业务迅速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断调整业务结构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资本结构,从而做到了有效合理配置资源并保持偿付能力稳定。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保险公司生存的空间更为狭窄,此时充足的偿付能力首当其冲地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3]因此,充足的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自身所要追求的目标与方向之一。另外,A公司在再融资的同时注重了资本结构的优化,保持了偿付能力的稳定性,从而促使其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2.5 注重投资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

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保险资金的运用过程中,正确的投资决策是投资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而合适的投资决策准则是重中之重。基于此,A公司首先确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准则。然后结合资金的来源、运用特点,按照负债类型要和相应类型的资产相匹配的原则来制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工具、确定投资比例,以此减少业务开展的盲目性,增加了投资的安全性。[4]另外,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分散了非系统风险,并且保证了投资的多元化,同时提高了随时满足短期债务以及应对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了对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3 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对我国保险企业的启示

A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我国其他保险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借鉴。

3.1 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保险公司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能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3.1.1 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

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一步。风险管理战略包括风险管理的风险偏好设置与目标定位。风险偏好设置决定了公司在风险决策中的行为特征。而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定位并不在于完全规避风险,而在于与风险共存,特别是作为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是其存在的前提。

3.1.2 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公司文化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人文力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离不开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于风险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滞后的风险管理文化则会呈倍数缩小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重视公司文化的评估结果,巩固和发扬公司文化的建设成果,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影响公司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其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及时?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3.1.3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

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首先,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正确判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人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其次,风险防范则是采取预先防范措施,得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损失程度。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离不开风险控制,即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损失。

3.2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保持合理充足的现金流不仅需要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需要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

3.2.1 财务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财务内部控制是强化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的筹资、投资、营运活动都离不开财务内部控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下,保险公司处于风险旋涡中,更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和控制好资金的流动与安全,因此需要一套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强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必然在经营管理中得到体现和发展,从而使得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生存求发展,以效益为本,更好地防范风险。

3.2.2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作为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财务内部控制为财务管理提供组织保证、体系保证、方法保证以及质量保证,从而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其保险业务流程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的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组织架构,科学设置公司内设机构、分支机构以及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分工,建立安全实用、能够覆盖所有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尽可能使各项业务活动自动化、流程化、信息化,减少或消除人为干预和操作的失误,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和有效的系统支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提高公司财务管理能力,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进而促进保险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公司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3.3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合理的现金流是一个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有利于公司及早识别保险公司的资金流风险,从而降低公司的营运风险。作为保险公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3.3.1 正确选择财务预警指标

在财务预警体系选择的关键问题上,保险公司对于财务预警指标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定性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变化,主要受经济环境、本行业特征、国内外市场状况、公司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是影响公司稳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另一方面,定量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发展状况,其中包括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5]因此,保险公司在指标选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特别应注意的是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的相互补充,以便使其更好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3.3.2 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

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主要在于它的及时性,因此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为财务预警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所以公司应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体系,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此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智能化,提高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科学性,并为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3.4 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

在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基于实现金融综合化经营的战略需要,在满足保险资金投资股权、上市公司再融资规范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提前规划公司的再融资行为。[6]

3.4.1 确定最优资本结构

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存在其特殊性质。一方面,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股权资本有自身的获利要求。此类特殊性使得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受到了监管机构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双重限制。[7]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使其既能够维持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满足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同时又能够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3.4.2 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

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的主要是融资额大小、门槛高低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因此股权融资成为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再融资的首选。虽然股权融资对改善股权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单一的股权融资并没有考虑到公司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不符合财务管理理论关于最优资本结构的融资原则。再融资对公司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力,因此,我国保险公司应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有效提高公司偿付能力、优化资本结构,从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3.5 积极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

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控制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对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拓宽资金运用渠道这两个方面。

3.5.1 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

在现阶段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应引入合理的投资比例,以一定的风险水平为前提条件,从而实现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8]保险公司自身属于经营风险的公司,组合模式下的投资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抵消、对冲处理能够有助于整个收益水平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收益要素与财务风险要素的均衡。因此,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有利于保险公司降低自身投资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9

(一)财务风险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公司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其实质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财务风险是公司理财活动风险的集中体现,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通过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通过适当的财务管理手段从而有效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对一个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风险分广义和狭义,广义风险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的,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财务风险的实质是财务收益的一个相对概念,是指未来财务收益不可能实现的概率。决策理论学家把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定义为狭义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类型 财务风险遍布于公司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是资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

(1)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筹资风险具体有借入资金的风险、自有资金的风险和筹资结构风险三种表现形式。

(2)重组偿付风险。重组偿付风险是指公司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和必要的现金持有量,导致支付困难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公司通过筹资获得所需借款、杠杆收购等方式来完成并购。但收购成功后,目标公司未来资金流量存在不确定性,杠杆收购是指收购者用自己的本钱很少为基础,通过向各种投行或金融机构投资,是属于高负债的收购方式,所以公司希望此次的并购能有较大的投资回报率,这样收购者才能获利。为了目标公司的持续经营,收购方难以阻止目标公司的债务链向自己公司延伸,从而会成为目标公司债务的承担者。

(3)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因市场需求变化而使得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无法取得预期投资报酬的风险。投资的同时伴随风险,投入的资金和资金在回收时会有时间差,时间往往会在某一程度上就会是风险的源头,因为此时事先无法预料的事就可能发生,以致投资时预测的收益就会和最后的实际收回额存在差异,甚至亏本,从而给企业带来负面效应。

(4)资金回收风险。公司产品销售收到资金,是通过两个步骤实现的,先是要销售货物,将货物价值转换成结算款的过程,再由结算款变为企业的现金流的过程。在两个过程在转换时会由于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资金回收风险。

(5)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公司在收益的取得和收益的分配两个过程中可能对资本价值产生影响,它是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股息的分配,留存收益是企业投资金的来源,增加留存收益比率可以帮助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分配股息是股东资产扩大的条件,两者联系紧密但又相互矛盾,两者的不平衡就会造成风险的来源。

(三)财务风险识别 财务风险识别是指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系统连续的预测、识别、推断和归纳,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公司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从宏观角度分析有结构分析法、预测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从微观层面分析有财务状况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专家意见法、保险调查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风险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根据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的基础、管理人员的经验、风格和能力水平等具体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

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是风险防范的首要环节。通过合适正确方法去判断公司财务风险的存在以便于公司管理者及时发现公司面临的风险。通过财务指标等方法的分析可以较为可靠地判断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对损失金额尽可能量化,才能为公司的风险防范提供真实的证据,使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做出正确科学的财务决策。

(1)财务报表分析法。它是根据一定标准,通过公司财务报表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搜索、寻找和辨别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可靠性强以及符合公司经营管理人员思维和工作习惯等特点。一是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分析,指根据公司财务核算等企业提供的各项财务资料,公司信息情报部门收集的资料,通过市场调查,以及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对公司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并通过分析过程和结果得到有用的信息,为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提供有用的建议。这一方法可通过使用财务报表数据实现,但要有一个相对正确的标准值做比较。所以通过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先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警戒值,再对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再加上经验的判断,便可得出较为可靠的处理决策。用于财务风险评判的相关指标包括:变现能力比率(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如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回收期等)、负债比率(如用于评价公司筹资结构是否健全合理的长期负债比率、股东权益率、资产负债率等)、盈利能力比率(如总资产利润率、权益利润率、销售利润率、销售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二是阅读会计报表附注。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说明了很多在财务会计报表主表中没有反映的相关项目,这些财务信息对财务风险的识别有很大的帮助。重点关注的报表附注信息有:担保,一般来讲担保额度越大,对公司财务产生的不利影响也越大;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额度越大,企业化解财务危机的能力就越强;或有负债,一般来说公司或有负债项目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

(2)专家意见法。它是一种定性分析,指利用专家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所进行的风险识别和分析判断的方法。一般是将一些有经验的专家组成一个团队,然后让专家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再综合各专家的意见得出财务状况结论的一种方法。财务风险管理中,并不是所有风险的事项均能够得到量化,数学模型推导的定量分析要结合经验的定性分析才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专家的定性分析能力和经验在实际应用中也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3)其他财务风险识别法。其他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背景查验法、分组对比分析法、风险调研以及对公司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等。

三、公司财务风险成因

(一)公司外部宏观因素 外部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财务风险生成的外部因素。宏观环境是指一些外部的作用对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经济、金融市场、法律、社会文化、资源、社会政策等的因素,而在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是指公司在所处期间进行经营所发生财务活动时的宏观经济情况,如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国家经济的宏观政策、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财政预算规模和财政收支平衡状况、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和偏好的改变、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关税的调整等宏观影响,均会直接对公司财务活动产生影响。要是公司不能及时根据经济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那就很有可能使公司产生财务危机。而金融市场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等。一定时期国家金融政策的变动会对公司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如利率的变化、国家信贷政策的变动、税收政策的变动、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改变、各项金融交易的严格程度、通货膨胀等因素,都会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不确定。例如,国家越是紧缩银根,公司资金的运营和流转就会越困难,从而导致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要是企业没有及时处理好,甚至有破产的可能。

(二)公司内在微观因素 具体如下:

(1)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公司的资本结构是由债务和权益两种资本构成的,其不合理通常表现为两个极端,即保守型和风险型。保守型是公司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这样的结构确实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偿债风险,但暴露出公司的萎缩不前和对公司进一步发展缺乏信心等缺点。这样的结构会使公司错失许多良机,以致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积极进取和竞争,这样的保守状态最终还是会被市场的激烈竞争所淘汰,使公司陷入危机。风险型指公司债务融资规模过大,债务融资比重过高。通常在财务指标的表现是公司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例异常,这种高负债的经营导致了财务负担过重,使得公司不能合理安排好现金流的持有,导致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从而使得财务风险产生。

(2)没有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很多公司缺少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成本管理、费用报销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项管理等。尤其是没有过多地对公司存货控制和管理予以重视,无形中积压了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减缓,造成公司存货囤积,使得自由现金流不足。成本费用的有效管理,关键在于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尤其是中小型公司,生产规模和体制的不健全,经济业务量相对小,产品品种不多,成本核算员也不够专业。公司会忽视成本核算员的重要性,存在成本费用不能得到准确的核算,产生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严格、成本控制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等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在成本费用问题上仍是事后算账,这样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将不能有效实施。导致公司产品成本的高估或低估,以致公司产品定价不准确,过高的定价将不利于市场竞争,过低的定价将导致企业亏损。这样的结果都是得不偿失的。

(3)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资产流动性弱主要由于公司产品赊销情况的普遍存在。一些公司为了扩大市场,增加销量,采取赊销方式,销售大量的产品。其本意是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使得销售收入相应增加,但这样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增加量骤升,增加公司管理者管理应收账款的难度,影响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进而导致现金流不足。公司的现金流是公司经营的生命线。现金流不足是导致公司财务风险最为直接的原因。因为,公司能够如期偿还到期债务,不取决于资产总额,当期的盈利也不能及时帮上忙,这时需要的是能够及时变现的资产和持有的现金流。因此,当公司应收账款比率较大时,会直接导致公司现金流量不足。要是这样的情况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使财务风险由潜在可能变为现实发生,甚至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

四、公司财务风险应对方法

(一)建立恰当的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是以真实准确的内外部信息资料为基础,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方法。得到预警信号,解决财务问题。可以采用本公司与其他规模、收入相似的样本公司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出预警信号。

(1)建立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的短期财务预警。短期财务预警主要是跟踪和监督公司现金流的变化情况,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此时要及时编制精确的现金流量预算表,通过比较、分析预算与实际情况,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将公司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为公司提供预警信号,使公司能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或化解财务风险。

当公司经营活动中的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说明公司回收货款的情况不错,产品积压少,说明公司经营能力较强;反之,当公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相比较少时,就要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会使公司经营能力下降,同时容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应付和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都会引起公司的财务风险。因此可以将应收、应付、存货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预警源。为了更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公司应将各具体项目目标加以汇总和控制。为保证风险预警的实施,公司必须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全方位的内控体系,强化公司财务运作的过程管理和控制。将预期的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情况和投资计划等,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加以计算并表达,通过相关结果建立合适的全面预算,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收支状况。为了使公司能够建立起更加准确的预算,公司可以以月度、季度、半年度及年度为期,建立起滚动的现金流量预算,从而使预算更符合实际情况。

(2)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大致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是公司及时偿债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直接保证,是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建立财务风险指标分析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选取较多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二是盈利能力及运营能力指标。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对于公司能否抵御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盈利额的多少决定着公司风险的承受力,即当公司亏损,就可以用盈利积累的金额去弥补,要是收益额少,公司的亏损额就不能用收益来填平,公司损失产生。所以说,较为可观的盈利就可使公司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而且,较高的盈利可以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使得公司的资本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和化解的能力。所以,建立财务风险指标时,要选择适当的盈利和运营能力的指标作为参数,从而更好地识别和分析风险。以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盈利能力指标和运营能力指标为辅助,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量化直观地得到财务分析结果。

(二)对即将发生的风险及时归类做出正确财务决策 具体有:

(1)回避风险的情况。一是某项业务将可能产生过大的财务风险,超出公司风险的承受范围。比如说,公司的某项业务的执行将会对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该风险发生的概率较高。二是某项业务将会带来较为复杂的财务风险。为了解决该项财务风险,公司将会付出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对于一个公司的管理要求较高,要是公司的管理能力不足,那么公司将无法转移和分散该风险。三是某项业务中风险的承担度和接受该项风险后所获得收益不对等,也就是说,该项业务的预期收益远远小于其风险发生所产生的损失,所以要回避。四是对于仅有损失没有收益的纯风险,公司应采用风险回避的方式处理。

(2)分散风险的情况。公司在面临各类投资,如项目方面的投资、股票债券或是其它证券投资,像有外贸业务的企业还会面临进出口业务的结算外汇币种选择等的风险问题。公司要得到效益的最大化,就要去分散企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就是俗话说的要分散投资,不要让所有的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摔碎。企业此时就可以通过投资或币种的多样化组合来降低公司风险的发生。风险的分散,就是利用资产不同种类的相关性或是货币不同种类的风险特点来帮助企业尽可能地减小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以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3)接受风险的情况。公司自身业务特点决定,某些业务收益的产生是建立在风险接受的前提下的。也就是说,某项业务有风险,但是对公司整体的财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非常重要,要是不能接受该风险,将影响公司的整体营运。比如说,公司技术创新一定会存在风险,但是公司也不会因此而停止新产品的开发和公司技术的革新;对于银行类的金融企业来说,也不会由于放贷风险的时刻存在而放弃它的一项规模和效益较大的贷款业务。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相应的,公司财务风险所产生的费用会低于控制风险时所产生的费用成本。公司具有较好的管理此类风险的能力,可以充分合理管控此类风险。此时,公司一般都会选择接受风险。

(三)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要找出源头采取措施及时控制 具体如下:

(1)筹资方面。对于所筹的大量资金不能有效地应用到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去,即财务杠杆在此时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甚至反而使公司亏损加大。此时就要积极考虑投资的项目问题以及经营模式问题。

(2)投资方面。当公司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回报,甚至出现亏损,那公司就要对该项目进行深入的预算,可以根据公司的经营规模及市场分析,分析该项目的前景。对于不再会产生效益的投资项目应该及时抛售,及时收回现金流,因为现金流是公司经营和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及时收回现金流,才能得到经营项目的发展和其他投资的主动权,才能使公司的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产生更大的效益。

(3)经营方面。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及时销售以减少库存的堆积,以及产品销售后能否及时得到账款资金,都是公司在查找财务风险源头时不可忽视的问题。公司对于现有经营项目的毛利率达不到预期目标,那就需要公司经营者对产品进行分析,是定价过低,成本费用过高,还是产品的销量不够,或是此产品的发展前景较弱需要开发新产品。这些都要求公司经营管理者深刻考虑,要根据大市场的发展以及针对其产品特点,适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

(4)偿债方面。对于偿债导致公司现有现金流不足导致了财务风险。此时公司要筹款偿债,解决财务危机。对于已知源头,公司要重视对于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偿债期限进行规划。对于一年内即将到期的负债要加以重视,及时进行预算与分析,考虑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偿还,以及预测偿还该负债后对于公司的影响,若有影响要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曾国平:《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5期。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10

集团公司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母公司是集团内部控制的主体,其他则为客体。母公司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对子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等方面进行控制并获得相应利益,从而在集团公司内部发挥财务、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协同效应。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加大,因此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集团公司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所在的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投集团”)注册资金14.28亿元,主营业务涉及贸易与物流、房地产业、旅游开发、管理、服务等五大行业,下属有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厦门海沧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厦门海投房地产有限公司、厦门海沧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海沧经济贸易发展总公司等五家全资子公司。随着海投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组织结构的日益复杂化,集团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也日益加大。因此,本文首先对我国集团公司风险加大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接着指出了目前我国集团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加强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应对策略。

二、我国集团公司风险加大的成因分析

随着集团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拓展,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加大,甚至威胁到集团公司的生存。为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就必须对集团公司风险加大的成因进行正确分析。一般来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种。经营风险主要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主要受到市场销售、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技术不确定性的影响。财务风险从狭义上讲,则主要是由于企业借款导致的风险。因此我们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集团公司风险加大成因进行分析:

(一)我国集团公司经营风险加大的成因分析

1、不恰当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加大了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为了降低集团公司的整体经营风险,往往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并认为这样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然而,盲目的不恰当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反而加大了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因为在多元化经营战略下,集团公司必然要花费一定的资源去开拓一些以前比较陌生的领域和行业,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很多集团公司花费一定的资源进入新的领域后并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优势,也没有处理好核心业务与多元化业务发展的关系,从而会导致集团公司失去了自己的支柱产业,进而分散集团公司的各种资源,加大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

2、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加大了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在风险管理上,集团公司面临着许多下属子公司不会遇到的问题。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普遍存在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链条过长等问题,这就使得集团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存在着各子公司的经营目标与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方面的矛盾: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分部门之间往往出于自身独立法人实体利益的需要,它更关注的是搞好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的是短期内的经营业绩,为实现此目的,各子公司往往在集团公司内部进行相互间的利益博弈,这种博弈往往导致集团无法对风险管理进行协同管理;而集团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者,致力于整个集团的资本经营和投资策划,追求的是集团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有时出于集团整体利益考虑而采取的一些发展战略可能与集团下属子公司短期经营目标相冲突。假若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引导,那么子公司就会缺乏对集团公司的认同感,集团公司也会缺乏管理权威。这样,即使集团公司大力推行集中管理,分公司对集团公司的决策有选择性地执行,甚至不执行,这种状况必然会导致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受损,最终导致集团公司经营风险的加大。

(二)我国集团公司财务风险加大的成因分析

1、多元化经营战略也加大了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多元化经营战略不仅加大了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也会加大了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因为多元化经营下的集团公司为了进入其他行业或领域,需要动用大量资金,如果集团公司自有资金不足,往往只能采取举债的方式来筹集实现多元化战略所需的资金。因此,我国集团公司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偏高的现象,导致大多数集团公司内部筹资比例较小,外部筹资比例过大,使得集团公司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2、内部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复杂化也加大了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在集团公司中,拥有法人地位的子公司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各自的财务风险。但整个集团内部由于相互交叉持股、投资的行为,造成了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或关联方关系,这就容易导致财务风险在集团公司内部进行放大、蔓延。集团公司内部成员之间的互相贷款担保、资金融通等行为,容易造成财务风险在集团公司内部的连锁反应,从而加大了集团公司的整体财务风险。特别是当通过母公司提供担保的形式,使子公司获得贷款的情况下,如果该子公司面临财务危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时,母公司必须履行其担保责任,以集团公司资产为子公司偿还债务,这样往往会将整个集团公司拖入债务泥潭。

3、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不完善,缺乏事前财务预警机制。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变动的程度,它会带来超出预期的效益,同时产生预期之外的损失。从狭义上讲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虽然它是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但是财务风险并不是没有任何征兆的。一个公司的财务风险一定可以通过对该公司诸如获利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指标的分析事前得到警示。但是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还没有健全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也没有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更谈不上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了。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明显跟不上集团公司发展需要,也加大了集团公司的风险敞口。

三、目前我国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目前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于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成立的时间较晚,集团公司管理经验缺乏,在发展过程中又急于求成,过于注重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忽视了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健全:有些集团公司虽然制定了一些风险管理制度,但当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后,没有及时制定新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程序,出现风险管理滞后的现象;有些集团公司随着经营条件的变化和业务的发展,一些原先制订的风险管理制度已不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却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订和改进,致使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有些集团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建设缺乏系统性,过多地关注规章制度的制定,欠缺总体上的平衡与协调,管理制度条块分割的格局引发了风险管理的分散、脱节、矛盾低效等很多问题。另外,我国有些集团公司没有单独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只是将风险管理工作放在总经理或者其他部门的领导下开展,使得风险管理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未能有效地开展专门的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与适应性,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盲区,引发新的风险和损失,风险管理效率丧失。

(二)集团公司没有发挥财务管理的协同效应

集团公司本应通过对集团公司资金的筹集、投资、使用和分配加以管理,增强集团公司整体的资金利用效果,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节省管理费用。但在现实中,很多集团公司并没有真正发挥集团公司应有的管理协同效应,反而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方面集团公司不断加大外部融资,负债比率一直上升;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内部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费用支出增大、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另外,我国有些集团公司为追求规模的扩张或寻找新经济支柱点,不切实际地采取多元化战略,但迅速扩张的多元化战略分散了集团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集团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无法有效的发挥经营管理协同效应,更谈不上风险管理的协同。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不能适应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的需要

风险评估要求集团公司能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集团公司在风险评估中,不能正确使用风险评估程序和方法,从而不能及时识别和分析与实现集团公司经营目标相关的关键风险和机遇,而导致风险放任和扩大,以致给集团公司经营造成损失,加大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四)信息沟通失效导致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欠缺

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是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信息收集的相关性、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与否、信息处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信息反馈的效果都直接影响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大多数实行总、分结构体制,分支结构设置层次较多,管理链较长,集团公司内部的多环节、多部门造成的信息传递速度过慢,使得集团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跟不上集团公司的变化,也加大集团公司的整体风险。另外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还存在集团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的现象,集团公司内部信息共享程度差,信息获取、归集和分析手段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四、加强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集团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上述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内部风险制度,降低经营风险

集团公司应该根据业务规模和实际能力及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风险管理的执行提供充足、可靠的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针对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缺乏统一管理机制的现状,集团公司应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定位,从组织机构方面解决集团公司没有集中进行风险控制的局面。集团公司可通过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落实机构职责,充分发挥风险管理机构的职能,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二)建立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实践证明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求资金管理的集中化,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容易因较长的管理链,造成规模扩张与资金供应能力不相称,各成员自行其是,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集团公司只有采取集权管理,才能控制重大风险和保障企业战略实施。集团公司总部应统一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资金,要强化成员公司的资金管理意识,调剂和平衡集团内部资金,加强对成员公司的财务监控能力,减少外部贷款的规模,降低集团财务费用,从而达到控制财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等目的。为了强化集团总部对风险的控制力,集团公司总部要以资金投资的集中管理为重点内容,将风险防范渗透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提高资金与资产的运作效率,并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等几方面的工作。

(三)加强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优化风险管理的手段与方式

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需要众多管理层级的信息,建立健全与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信息数据输入与输出效率,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并有效地克服对信息的人为破坏,可以为整个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减少现象的发生。同时,集团公司应运用适合本集团的手段与方式来执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注意正确处理风险管理点和面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集团公司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效率。

(四)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改进风险测量方法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在目标设定方面,集团公司应经常开展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并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在风险识别方面,集团公司要努力多方面的信息,努力识别与实现集团公司控制目标有关的内外部风险;在风险分析方面,集团公司应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进行描述、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重要性水平的,然后尽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风险管理的重点;在风险应对方面,集团公司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在应对策略的使用上,集团公司应结合使用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策略,而不是孤立使用某一种策略。另外集团公司也要与时俱进地改进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在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方面,集团公司可以综合采用客观概率法、主观概率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以期求得更精确的风险测量结果。

(五)建立健全长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预警分析体系,提高集团公司风险防控能力

集团公司要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对集团公司本部和下属子公司制定具有差异性的风险考评指标,努力建立健全长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预警分析体系。这些指标中应至少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预警可以采用单变量分析也可以采用多变量分析模型,对集团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现集团公司财务危机的征兆。另外,集团公司不仅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加强对短期财务风险的预警,更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做到居安思危。

五、结论

集团公司的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生力量。 从总体上讲,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于集团的发展速度,在集团公司风险管控方面更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因此,对于集团公司管理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的研究将是一个持续存在但又不断变化的课题,需要我们当代会计人员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董燕.航空集团财务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探索[J].中国民用航空,2005(10):48-49.

[2]石小明.集团企业风险管理与财务管控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7):75-77.

[3]吴勇.防范集团财务公司风险[J].企业导报,2010(11):94.

[4]李素萍,王海红.国有集团公司化内部控制――资金管理[J].企业研究,2011(7):40-41.

[5]李建新.新形势下对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探究[J].齐鲁珠坛,2011(3):46-48.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11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一、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财务风险是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致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是企业经营中肯定会面临的财务问题。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我们通常对财务风险进行以下分类: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本金和偿付资金成本的风险。通常,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筹资,这就有可能会导致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经济负担,然而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资金利润率有可能低于借款利息率从而产生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风险分为两类:投资和借入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企业自有资产,这类筹入资金的风险,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期限、还款方式和还款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这就会导致企业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宣告破产。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投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投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投资收益目标发生偏离的风险。企业以实物、现金、无形资产或者购买债券、股票等方式向被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行为,由于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因素产生变化,致使投资产生财务损失,而未能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的风险就是我们所谓的投资风险。

3、资金运营风险。资金运营风险是企业由于没有优化配置资金资源,导致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在时间上不一致,致使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不畅,资金链有可能断裂的风险。存货是资产中变现能力比较差的,所以在经营过程中,要承担存货贬值、损毁和滞销等风险。

二、大唐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一)大唐公司基本概况。大唐集团是2002年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53.9亿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实施以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基层企业三级责任主体为基础的集团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集团公司相继成立了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7个省发电公司,成立了湖南分公司、安徽分公司、河南分公司、山西分公司、江苏分公司、四川分公司、云南分公司、广西分公司8个分支机构和大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专业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拥有4家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二)大唐公司财务现状分析

1、筹资风险分析。筹资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偿债风险。由于借入的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方式、还款金额和还款期限,如果企业负债较多,再加上现金管理和经营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支付本息,就会引发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如果不能通过重整财务等方式及时得以化解,则可能进一步引发破产清算风险;二是收益变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的使用效益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的存在),不确定性将会通过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发生放大效应。在一定条件的资本结构下,企业在息税前的利润里支付出来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在息税前利润升高时,就会相应地降低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反之,在税前利润降低时,就会给所有者收益造成更大的损失。

(1)短期偿还债务能力分析。大唐集团2009~2012年这4年的流动比率都不到1,说明该公司的流动比率过低。速动比率一般维持在1以上为好。大唐集团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数值接近,这说明该公司的存货较少。现金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极端保守和最为可靠的指标,表明在最坏情况下的短期偿债能力。可以看出该公司的这种偿债能力非常弱,表现出一种现金缺乏,支付困难的现象。大唐集团从2009~2012年这4年应付账款的金额都很大,存在短期偿债困难的财务风险,在短期筹资方面将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2)长期偿还债务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率均在参考值0.6左右,说明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般。资产负债率侧重的是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而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提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过高,反映财务结构不稳健)以及资金对偿还债务风险的承受力度。该公司近四年的产权比率为0.75、1.57、1.53、1.61,略高于参考值1.2,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结构合理,利用资金对债务的偿还的能力良好。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来看,公司的获得能力很差。从以上这三个财务指标可以看出,资本结构合理,自有资金对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较好,但获利能力较弱。

2、投资风险分析。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将进行项目投资,项目投资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与项目投资相关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使用经营杠杆系数进行投资风险的评估。

(1)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它反映了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反之,越小。大唐集团2009~2012年的经营杠杆系数分别为5.09、3.23、4.65、2.32,经营杠杆效应都较大,财务风险也偏高。经营杠杆系数较大可能存在两个原因:一是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较大;二是息税前利润较小。但到底是大唐集团的固定资产成本较高的原因,还是该公司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盈利能力不强的原因,或者是两者皆有之,那还得结合大唐集团的获利能力进行详细分析。

(2)获利能力评估。首先利润率是反映公司获得能力最直接的一个指标,是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一个比率,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综合获得能力。大唐集团的利润率2009~2012年分别为-1,472.07%、-11.74%、-5.59%、-1.65%,这四年连续亏损,其实大唐集团2009年以来一直是特别处理的股票。成本费用率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利润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是对利润率的进一步修正,大唐集团从2009年到2012年的成本费用率分别为-19,143.53%、-13.23%、-6.40%、-1.84%,我们同样可以得出上述结论,其中2009年的亏损很大。

总资产增长率与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是相对于上一年的一个动态的指标,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公司获利能力在增强。大唐集团的总资产增长率虽然有波动,但趋势是向好的,2012年大唐集团的业务在不断发展中,投资业务的获利能力在逐渐发展。

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的分析发现,该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又经过上述获利能力的分析,我们发现,导致经营杠杆系数较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固定成本较高;二是利润低下,盈利能力弱。

3、经营风险分析。经营风险的来源在财务指标上可以表示为:一个是体现生产、供销等方面的生产资料营运能力指标;另一个是应收账款回收方面的资金回收指标。

存货周转率反映公司经营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公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公司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与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高表明收账速度快,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节约流动资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反之,则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大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管控。公司外部财务风险的操控主要是对于公司外部环境改动致使公司发生财务风险,追究其外部环境发生改动的缘由及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然后操控公司财务风险发生改动的进程及发生财务损失的程度。为防备外部财务风险,公司应对不断改动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仔细分析研究,掌握其改动趋势及规则并拟定多种应变措施。当今应调整财务管理方针和改动管理方法,树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装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作业,使公司财务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然后提高公司对财务管理环境改动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防备因财务管理体系不适应环境改动而发生的财务风险。

(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公司内部财务风险是指公司经营进程中因为内部不确定风险要素的影响,而发生实践财务情况与财务方针发生负面违背的可能性。公司可经过规范内部准则,完善法人管理布局,描绘合理的鼓励和束缚机制来削减风险。公司应根据本身的风险情况,选用正确的风险管理办法,在进行计划决议时,既要思考能够取得的收益,又要重视潜在的风险,经过运用概率剖析法等办法,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变化进程进行剖析,拟定办法,有效应对。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管控。要树立完善的风险防备体系,就要按标准公司内部控制准则建设,保证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准则健全有效地运转。这就需求清晰公司财务风险监管责任,执行好分级负责制。要树立和标准公司财务风险报表剖析准则,做好月份流动性剖析、季度财物质量和负债率剖析及年度管账、审计报告准则,完善风险预警体系。

公司需求树立实时、全部、动态的财务预警体系,对公司在运营办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体系贯穿于公司运营活动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财物评价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以公司的财务报表、运营方案及其他关联的财务资料为根据,使用财会、金融、公司办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选用份额剖析、数学模型等办法,发现公司存在的风险,并向运营者示警。该体系不只应包含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财务负债率等财务目标,还应包含公司运营中比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目标,一旦发现某种反常预兆,及时采纳应变措施,以防止和削减风险。总之,财务风险是公司平常办理工作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公司的运营分析者应全面剖析各种财务风险发生的缘由,增强公司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四)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收益与风险是一起存在且成正比联系的。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因而,公司应恪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准则,树立风险意识,不能只管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公司应立足于市场,树立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树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另外,财务负责人应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在财务活动中采用科学的决策办法。

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选用定量核算及剖析办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公司首先要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经过对资金的核算剖析及各种筹资办法的风险剖析,挑选最佳的筹资办法,设计合理的资金布局,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议计划。再如,公司资金活动是循环往复地进行的。依照以上办法做出的财务决策,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加快,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经营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中国公司“走出去”面临经营风险

近期围绕中国在美投资的一场争议再度引起关注。这次的话题是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试图买下美国一家小公司3Leaf,却被华盛顿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2010年华为在美国收购宽带网络软件厂商2Wrie公司和摩托罗拉无线设备部门资产也败北,尽管华为的每项出价至少比其他竞购者高出1亿美元;2007年华为曾携手贝恩资本欲收购3Com,但该交易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阻止。

从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到海尔竞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公司,直至华为多次并购美国公司的失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必须进行有效控制。

二、企业经营风险相关理论方法分析

国资委风险指引指出: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实现经营目标的影响。美国COSO认为:风险是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经营风险是指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它是任何商业活动都有的风险。

风险起源于美国,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萌芽。近20年来,美国、英国等国家先后建立起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领域。

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险管理理论被逐步引入国内。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系统认识,一般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借鉴国内外相关风险管理标准、先进方法和理论,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核心内容包括:风险源分析、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经营因素分析、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源分析;风险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类主要经营风险识别和分析;风险评估:企业经营风险评估与控制。

1、风险源分析。主要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技术(Technical)、法律(Legal)、环境(Environmental)等六个方面开展分析(PESTLE分析法),辨识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因素。在上述六方面因素,对中国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所在国的政治和社会因素,包括国际政治冲突的影响。

2、风险识别。在对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内部经营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较为全面的辨识。一般可将企业主要经营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五个主要类别。

3、风险评估。主要是对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基本风险变量进行评定和估算。风险概率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即风险对企业经营影响的大小。

国资委风险指引指出:风险评估的定性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统计推论(如集中趋势法)、计算机模拟(如蒙特卡罗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等。在指引附件中又提出了风险坐标图法、压力测试法等方法。

英国风险管理标准列举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技术包括:问卷调查法、产业标杆法、情境分析法、研讨会法、事故调查法、市场调查法、事件树分析法、VAR值法、统计推理法等。

三、案例分析

YYYY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世界著名能源集团,集团经营范围包括输配电和发电,在世界多个国家有投资项目。该集团于200X年开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YYYY集团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设立了集团层面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工作组。对经营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

1、风险源分析。采用PESTLE分析法,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环境六个方面分析影响公司经营的环境因素,将公司经营风险分为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三个主要类别,并在各经营风险类别下,对各类子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识别和分析。

2、风险识别。根据问卷调查法取得的风险资料和数据的分布状态,考虑各类经营风险的相交和重叠因素,确定公司的风险评估范围如表1所示。(表1)

3、风险评估。在问卷调查法基本上,综合考虑集中趋势法、历史数据分析法、事件树法、政策分析法、风险坐标图法等方法,进行经营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评估后,可将公司总部和主要下属单位主要经营风险的综合参数值进行整理、归纳、排序如表2所示。(表2)

根据上表数据绘制公司各类经营风险坐标图如图1所示。(图1)

公司经营风险分析篇13

(三)财务风险管控问题。供电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和管理能力较差、内部控制有待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不成体系、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强等。秦皇岛供电公司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风险预警还不成体系,风险管控系统性、完整性较差,不能及时、完整地反馈对完成公司各项经营目标有影响的风险因素,未能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二、秦皇岛供电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供电公司的财务监测指标有公司经营效益、资产效率、发展能力、成本水平、现金流量、贡献程度等。针对当前秦皇岛供电公司风险意识不强的现状,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该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走出对财务风险管控的误区。强化管理层防范风险的理念,是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的基础,是保证公司风险防范的必要条件。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供电公司在建立内控制度时,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控制要以预防为主,检查要将常规审计和定期或者不定期审计相结合。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充分意识到,要想公司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就要重视对内部风险的控制。提升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提高了执行力度,才能规范管理公司的内部日常事务。变革内部控制理念,加强公司内部的沟通协调,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建立科学的信息处理机制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将直接影响该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效果。在集中核算模式下系统应关注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财务信息的规范化。财务部门与业务端口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充分重视风险预警结果,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检测到的结果,重点关注出现黄、红两种颜色亮灯状态的指标,认真分析背后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就从源头上避免了公司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沟通汇报,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和整体经营风险可控、在控。同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开展公司系统内供电单位主要经营指标对标工作,可以先在一个地区内进行对标,取得成效后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省范围。通过找差距、找问题、找目标,促使下属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确保整个集团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四)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从财务的角度来讲,供电公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全面预算管控恰好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所以应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秦皇岛供电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复杂而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电量增速大幅下滑。二是折旧、财务费用等成本总额不断增加。三是购电成本持续攀升,购水电比重虽同比有所提高,但增量部分主要为上网电价较高的大水电电量,公司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对风险进行研究分析,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进行处理,只有合理平衡电量、成本、投资和效益的联动关系,才能有效应对更加严格的内外部管控要求,从而保障全年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定期进行风险控制情况跟踪,确保风险可控、在控。为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提高风险管控刚性,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应建立财务风险分析、跟踪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分析总结前一阶段财务风险管控情况,结合当前经营形势,合理准确评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动态跟踪与事前预估相结合,做好公司经营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跟踪。加强电力市场跟踪,密切关注量、价、费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跟踪分析揭示出的风险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改进,并做好总结工作,严防风险的再次发生。财务部门跟踪成本预算执行情况,需要市场部、计划部、基建部、设备部等相关业务部门的密切协作,及时处置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才能使公司的目标得以落实。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秦皇岛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的防控现状,提出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得出以下结论:(1)电网公司如果要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就应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2)定期进行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引导和管控作用,确保生产经营的可控、在控;定期跟踪风险控制关键节点及指标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3)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推动公司由外延式发展向外延与内涵并重发展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造资产经营新绩效。

作者:赵欣 邓伟妍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高培明,侯新华.智能化发展给电网带来的风险与防控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07).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