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管理技术实用13篇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1

1养殖技术的阐述

1.1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环节

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对于养殖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卫生要极为关注,其关系着生态猪能否健康生长。对于生态猪的养殖场地,要利用绿色的材料进行场地的地面构建,地面构建材料的选择,要以吸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材质为主要选择对象,保证生态猪养殖环境的干燥,利于空气的传播和流动。也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养殖场地定时清理,保证养殖活动高效进行。

1.2对食物的供给活动进行管控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应饲料的获取主要是来自于农田,进而,与饲料生产的场地具有极大关联。包括饲料的种植场地、草地环境等。健康的饲料在生态猪养殖活动中的运用的同时,生态猪粪便可以作为养料,对饲料场地进行施肥,进而形成良好的相互影响。对于生态猪的饲料的配搭,要增加矿元素的含量和维生素元素,增强生态猪的体质,控制疾病的发生,保证猪肉的质量。

1.3管控水源

水源是生态猪饲养过程中最关键环节,饲养活动离不开水。对于生态猪养殖活动的水资源的供给,要保证水源的健康和绿色,保证水资源没有被工业活动和化学物质所污染,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也要注意生态猪的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定时进行清理,保证水的质量,防止受到其它外来元素的影响。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也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入盐和矿物质,维持生态猪的健康。

1.4疾病的管控和预防

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在养殖活动中,对容易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对患病的生态猪,进行管理和及时治疗,促进生态猪养殖顺利进行,减少因为生态猪患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在生态猪的饲养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养殖人员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管理体系,把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患病的生态猪群体,及时进行治疗,进行分离,并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包括对饲料槽、水槽等设备,进行及时前面的消毒,对整个养殖场所进行消毒等,保证生态猪疾病的传染率最低化,形成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的大好局面。

2养殖技术的发展形势

2.1经济体系形式

我国的生态猪养殖,主要是利用基地和企业单位、养殖户进行相互运作形式。这一运作活动,主要是由养殖场地构建生态猪的养殖计划,利用企业公司进行农户的招引,对猪养殖户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在其掌握养殖计划和养殖技术后,展开养殖活动。养殖基地可以为生态猪养殖人员给予技术饲料的支持,并在后期为其提供销售的技巧和渠道。

2.2散养的形式

生态猪的散养形式,与以往的养殖模式具有极大不同,主要是把生态猪放任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放养。散养的形式,增加了生态猪的活动区域,使生态猪和生态环境建立联系性,生态猪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自主觅食,增加了生态猪的自然性,保证生态猪肉的绿色。生态猪的散养形式,把猪和大自然进行紧密联系,营造了一个灵活健康养殖环境,既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也利于生态猪的成长,可谓两全其美。

2.3立体养殖形式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立体养殖形式就是这种进步的产物,适应养殖行业的发展要求。对于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中,对生态猪的饲养品种和饲养的密度进行增加,进而提升生态猪的养殖效率和养殖质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立体养殖形式,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饲养的不同环节具有极大影响。例如,优化了农田和猪饲养活动关系,丰富了养殖活动的生物链,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2

近几年来,新平县戛洒镇重视畜牧产业发展,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扶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使生猪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加快,规模化生产迅猛壮大,产业提质增效明显,其主要做法是培养典型示范户,引领周边群众发展生猪养殖,树立起大平掌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典型和示范带动作用,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长期参与指导该生猪养殖专业合社组织实施,见证了该民营养殖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曲折发展历程,现将大平掌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供同行参考。

1 戛洒镇大平掌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概况

戛洒镇大平掌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新平县戛洒镇大田村委会大平掌村小组,总体由18户生猪规模养殖户组成了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最初在2005年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组,2005-2007年政府部门为全组提供无息贷款48万元,2008年至今全组获畜牧扶持贷款1 830万元。产销合作社于2014年12月14日成立, 截至2015年底,共出栏商品肥猪7 000头,出售仔猪5 500头,销售收入达2 000多万元。2016年6月时,合作社生猪存栏3 600头,其中能繁母猪153头(其中LY母猪141头,一般良种母猪12头),杜洛克种公猪6头,商品猪3 411头,建设有标准化育肥猪舍、仔猪保育舍、母猪舍共计 11 525 m2,有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养殖重点技术研发团队,目前合作社生猪存栏3 600头,预计2016全年可出栏商品猪8 000多头,仔猪6 400多头,收入可达2 272万元,占该小组农业收入90%,占农户总收入的 85%,通过多年卓有成效体制改革和养殖技术创新,合作社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目标,养殖经济效益显著。

2 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化成度不高,总体实力较弱

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形成专业化、生态化、市场化、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但在内部组织化管理和生猪科学养殖技术运用等方面,缺少一套高效运行综合管理机制,阻碍了生猪产销专业合社长促稳定发展。

2.2 应对多变市场抗风险能力有待于加强

对生猪市场预警估量观测、管理风险、烈性传染病风险、防疫风险、疾病风险及市场风险缺少分析和研究,应对各种市场风险能力减弱,使产销合作养殖风险增大。

2.3 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该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联合,资金短缺、积累不足、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市场信息不灵是制约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年培育和扶持,专业合作社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小生产与大市场难全面有效对接,养殖综合生产水平不高,政府扶持和养殖方式创新没有建立长效机制,致使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和市场的开辟力不从心,难以应对市场、价格和竞争机制的影响,在市场价格低迷时抵御能力弱,制约了生猪养殖发展。

2.4 缺少养殖技术行家和管理人才

现有合作社成员虽然多年从业生猪养殖,积累了不少养殖经验,但合作社经营者组织经验不足, 缺少行之有效的合作社运转手段与机制,难以将各个成员的生产设施、设备包括生产资料进行合理的调配与使用,现有的养殖技术更新慢,社员外出学习培训意识不强,定期研讨养殖技术次数不多,生产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养殖观念转变和养殖模式创新能力弱,对外界畜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不了解,以及在品种改良,技术革新、市场营销方面没形成综合配套体系和机制,畜产品总体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养殖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2.5 动物疫病风险依然严峻

养殖产销专业合作社按实施方案和技术措施建立健全了检疫、隔离、消毒、免疫等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执行,传染病风险有效降低,但受周边地区疫情不断、养殖区定期疫病监测评估少、疫病检测种类和范围窄、科学养殖水平不高,养殖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专业防疫支撑体系和专家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近年来动物疫病种类增多,病毒毒株变异加快,家畜交易频繁, 养殖地净化困难,疫病防控难度加大,使老病尚未净化,新病传入的可能性增大,生猪养殖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2.6 品牌意识不强

养殖专业合作社能否拥有知名品牌、强势品牌,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大平掌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多年致力于生猪养殖的研发和技术攻关,探索出了有效的管理和养殖技术,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中稳步发展,生猪年均出栏率逐年上升,养殖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但没有及时申请相关产地认证,产品认证,没适时打造形成属于自己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低,商品转化率及经济效益低。

3 应对措施

3.1 推进养殖专业合作走标准化生产路线, 健全机构,完善运作机制

按照合作社组织章程,通过召开社员会,群策群力,重点对生猪养殖发展趋势和动态展开分析研讨,适时修改养殖各种管理制度和更新养殖技术,着重解决社员养殖中遇到的养殖困难和问题,以便及时解决管理矛盾和规范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整体水平,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努力推进生猪养殖产销合作社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3.2 把生猪养殖抗市场风险能力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

一是要做好市场监测,加强信息引导,依托水塘镇年交易20万头生猪交易市场距戛洒较近的优势,进一步强化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动态监测,密切关注生产形势变化,加强形势研判和走势预测,及时市场预警信息,实现以养殖户手机为终端,在互联网上建立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实时与养殖相关的市场信息,确保养殖场、养殖合作社能根据市场波动变化合理的调整生产规模,有效避开可能出现的潜在的市场风险。二是要优化猪群结构,淘汰老龄、生产性能低的母猪,组合优质种猪群,保持母猪数量并提高其质量,提升种猪生产能力和猪群质量。

3.3 整合畜牧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合作社的发展

要积极引导合作社整体发展,强化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开展养殖模式及市形势分析,合理按需求适度组织生产,着重加快落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和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养殖保险等政策组织落实,技术措施方面具体指导好新技术、新方法、 新品种、新设施设备在养殖合作社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全面提高生猪养殖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培强壮大。

3.4 提高社员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

一是要按计划和要求适时组织社员集中讨论生猪养殖关键技术措施,及时调整养殖方式,更新管理方法,着重运用落实好“种、料、管、免、检、监、 测、销”综合配套体系和机制;二是选拨部分社员到大型生猪养殖规模养殖企业、畜产品交易市场、畜产品加工企业学习养殖管理及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培养出一批善管理、会经营、懂技术团队;三是合作社可试行与科研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及人才培养协议,壮大团体技术力量,逐步提升养殖技术整体技能; 三是结合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工程,组织社员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让社员了解畜牧发展动态和趋势,逐渐转变社员的养殖观念和实现养殖模式创新,使养殖效益充分发挥。

3.5 加强疫病防控,保障生产安全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3

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中国农村的改革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包产到户,解决吃饭问题,第二步是规模经营,实现共同致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农民后院养殖模式规模http://收集整理小、收入少,效益差,已经悄然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规模经营。据统计,2011年我县生猪饲养户为114604户,出栏生猪91.2万头,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04户,出栏猪60.38万头,占全县生猪总数的66.19%。规模养殖取代农户散养后,在疾病防控、环境保护、效益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技术、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规模经营出现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1.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做好疾病防控的要求

规模养殖一般采取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管理,饲养封闭,运动减少,生猪抗病力下降,同时品种换代,流通活跃,又为疫病跨区传播提供了机会,原有的猪瘟、仔猪副伤寒等老病没有消灭,而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新病又不断传播。疫病流行摧垮了许多养殖场,也造成了畜产品市场的几度起伏。如2005年四川省资阳市发生人猪共患链球菌病,造成南方广大区域的猪肉消费恐慌,致使生猪大量压栏,猪价直线下降50%左右(我县毛猪价由每公斤9~10元降至4.5~5.2元),大批猪场亏本,被迫破产。2007年的生猪高热病等疫情造成了牲猪的大量死亡,导致了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扬。疾病障碍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控规模养殖场疾病必须革新传统防疫模式,全面防控,推行新的防疫制度。

2.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态环保的要求

原有散养模式可实现“猪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实行规模经营后,粪便集中排放,污水直流江河,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养殖密集区江河水资源、空气资源、耕地生态等的不同程度污染。如木子排楼冲数十亩稻田灌溉水源被养殖场污染后,有机质含量提高,出现了“只长苗、不结谷”的先喜后忧局面,羊角塘镇养猪较多,几条溪流被污染,农民反映“农田打农药用水都很难找了”。

3.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

一方面,农户散养退出后,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稳定社会生产总规模,保障市场供给总量,从数量上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规范疾病防治、饲养管理、投入品监管及病死畜、废弃物处理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

4.推行标准化养殖是提高养殖效益的要求

与传统模式下利用野草剩饭“养猪过年、养鸡换盐”的效益观不同,现代规模养殖投入大,成本高,饲养依赖商品原料,追求的是资本增值,获取更多利润,但是市场价格的起伏、大小疾病的发生、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养殖业主收入的损失或投入的浪费。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规避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的最佳选择。

二、按现代规模养殖要求,创新技术,不断更新标准化养殖的技术内涵

标准化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生产的一种模式,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这一模式也必将得到发展,技术内涵也会不断更新。就现阶段我县养殖水平而言,标准化养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猪养殖发展的要求,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建设现代化养殖场

一是贯彻《安化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养猪场不能建在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水源区、旅游区、自然资源保护区等禁养区,同时限养区不要新建猪场;二是养殖场选址要求在水、电、路“三通”,同时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他生猪养殖场及屠宰场、交易场有一定距离;三是场址要求地势高燥,有符合养殖需要的面积;四是场内布局科学,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离,栏舍建筑符合不同阶段生猪生理要求,相互间连接便于生产流程管理,同时有配套的隔离区、粪便堆集处理区、生猪装卸台等;五是场内交通便利,净道、污道分离,保持适当空地等。

2.结合发展与环保的要求,科学处理粪污、废弃物

规模养猪场粪污要做到干湿分离,干粪要有固定的堆放处理场所,最好有农牧结合方式处理的大型贮粪池或有机肥料厂,污水要经沼气池、氧化池或发酵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病死猪要经无害化处理;场内垃圾及各种废弃物集中存放,场区卫生状况良好。

3.结合生产与消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世界生猪品种资源丰富,杂交利用技术也十分先进,不同品种或杂交组合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投入产出比不同,同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生猪产品的喜好也不同。我们组织生产时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人们生活习惯等选择合适品种。如生猪饲养可选择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的(长×大)x杜三元杂交组合,也可选择繁殖率高、肉质好的苏太猪与大约克猪或长白猪的杂交组合。

4.结合生猪生理规律与减少劳动力强度要求,推广现代养殖设施

湖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气候差别较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开始短缺,劳动工资正在上涨,减少劳动强度是养殖场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现代养殖设施成为了标准化养殖的重要内容,猪场推行孕妊母

转贴于

猪限位栏,分娩保育高脚产床、保育床,供料给水自动化设施,冷风机、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冬季生猪粪便为燃料的火道保温系统、电热保温系统、沼气供热系统等都将被广泛使用。

5.结合动物生产与人类健康的要求,推行科学防疫技术

“人医治人,兽医治人类”,动物防疫工作不仅要保障生猪生产安全,更要以人类健康安全为目标,在控制人畜共患病,控制药物残留,控制不利人类健康的添加物残留等等都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重点。一方面养殖场要完善防疫隔离墙、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隔离设施,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防疫制度、免疫程序、投入品管理制度、病死猪处理制度等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养殖安全和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安全。

6.健全制度经常监管,做到管理标准化

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卫生防疫、病死畜处理等各项制度,并建立生产台帐,完善各项记录,做到管理有专人负责,员工经常培训学习,行业法规落实到位,技术管理到人到位。

三、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全面推广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努力提高我县养猪整体水平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县标准化养殖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领先位置,2010年创建了湘辰养殖场,洪霖养殖场2个部级示范场,去年创建的辉华牧业苏太猪一级扩繁场已被定为省级示范场。这三个http://收集整理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充分展示了现阶段我县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温控、净污分离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我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整体水平还很低,尤其是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设备简陋,管理粗放;养殖场的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养殖档案等软件管理明显滞后;一些养殖场只注重生产经营,而不研究粪污处理等环保技术等等。为提高我县生猪养殖科技水平,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重点抓好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1.结合项目建设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能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需要一定的投入,今后要结合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菜篮子工程建设及移民开发、扶贫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科学规划设计,改造一批规模养殖场,促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2.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畜牧、科技部门要组织专家,总结技术,编印文字资料、录制影像资料,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培训平台,系统培训推广,让更多生产者掌握、运用这一技术。

3.利用服务体系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4

1.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做好疾病防控的要求

规模养殖一般采取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管理,饲养封闭,运动减少,生猪抗病力下降,同时品种换代,流通活跃,又为疫病跨区传播提供了机会,原有的猪瘟、仔猪副伤寒等老病没有消灭,而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新病又不断传播。疫病流行摧垮了许多养殖场,也造成了畜产品市场的几度起伏。如2005年四川省资阳市发生人猪共患链球菌病,造成南方广大区域的猪肉消费恐慌,致使生猪大量压栏,猪价直线下降50%左右(我县毛猪价由每公斤9~10元降至4.5~5.2元),大批猪场亏本,被迫破产。2007年的生猪高热病等疫情造成了牲猪的大量死亡,导致了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扬。疾病障碍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控规模养殖场疾病必须革新传统防疫模式,全面防控,推行新的防疫制度。

2.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态环保的要求

原有散养模式可实现“猪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实行规模经营后,粪便集中排放,污水直流江河,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养殖密集区江河水资源、空气资源、耕地生态等的不同程度污染。如木子排楼冲数十亩稻田灌溉水源被养殖场污染后,有机质含量提高,出现了“只长苗、不结谷”的先喜后忧局面,羊角塘镇养猪较多,几条溪流被污染,农民反映“农田打农药用水都很难找了”。

3.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

一方面,农户散养退出后,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稳定社会生产总规模,保障市场供给总量,从数量上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规范疾病防治、饲养管理、投入品监管及病死畜、废弃物处理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

4.推行标准化养殖是提高养殖效益的要求

与传统模式下利用野草剩饭“养猪过年、养鸡换盐”的效益观不同,现代规模养殖投入大,成本高,饲养依赖商品原料,追求的是资本增值,获取更多利润,但是市场价格的起伏、大小疾病的发生、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养殖业主收入的损失或投入的浪费。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规避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的最佳选择。

二、按现代规模养殖要求,创新技术,不断更新标准化养殖的技术内涵

标准化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生产的一种模式,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这一模式也必将得到发展,技术内涵也会不断更新。就现阶段我县养殖水平而言,标准化养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猪养殖发展的要求,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建设现代化养殖场

一是贯彻《安化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养猪场不能建在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水源区、旅游区、自然资源保护区等禁养区,同时限养区不要新建猪场;二是养殖场选址要求在水、电、路“三通”,同时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他生猪养殖场及屠宰场、交易场有一定距离;三是场址要求地势高燥,有符合养殖需要的面积;四是场内布局科学,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离,栏舍建筑符合不同阶段生猪生理要求,相互间连接便于生产流程管理,同时有配套的隔离区、粪便堆集处理区、生猪装卸台等;五是场内交通便利,净道、污道分离,保持适当空地等。

2.结合发展与环保的要求,科学处理粪污、废弃物

规模养猪场粪污要做到干湿分离,干粪要有固定的堆放处理场所,最好有农牧结合方式处理的大型贮粪池或有机肥料厂,污水要经沼气池、氧化池或发酵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病死猪要经无害化处理;场内垃圾及各种废弃物集中存放,场区卫生状况良好。

3.结合生产与消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世界生猪品种资源丰富,杂交利用技术也十分先进,不同品种或杂交组合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投入产出比不同,同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生猪产品的喜好也不同。我们组织生产时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人们生活习惯等选择合适品种。如生猪饲养可选择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的(长×大)x杜三元杂交组合,也可选择繁殖率高、肉质好的苏太猪与大约克猪或长白猪的杂交组合。

4.结合生猪生理规律与减少劳动力强度要求,推广现代养殖设施

湖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气候差别较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开始短缺,劳动工资正在上涨,减少劳动强度是养殖场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现代养殖设施成为了标准化养殖的重要内容,猪场推行孕妊母猪限位栏,分娩保育高脚产床、保育床,供料给水自动化设施,冷风机、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冬季生猪粪便为燃料的火道保温系统、电热保温系统、沼气供热系统等都将被广泛使用。

5.结合动物生产与人类健康的要求,推行科学防疫技术

“人医治人,兽医治人类”,动物防疫工作不仅要保障生猪生产安全,更要以人类健康安全为目标,在控制人畜共患病,控制药物残留,控制不利人类健康的添加物残留等等都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重点。一方面养殖场要完善防疫隔离墙、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隔离设施,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防疫制度、免疫程序、投入品管理制度、病死猪处理制度等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养殖安全和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安全。

6.健全制度经常监管,做到管理标准化

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卫生防疫、病死畜处理等各项制度,并建立生产台帐,完善各项记录,做到管理有专人负责,员工经常培训学习,行业法规落实到位,技术管理到人到位。

三、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全面推广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努力提高我县养猪整体水平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县标准化养殖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领先位置,2010年创建了湘辰养殖场,洪霖养殖场2个部级示范场,去年创建的辉华牧业苏太猪一级扩繁场已被定为省级示范场。这三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充分展示了现阶段我县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温控、净污分离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我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整体水平还很低,尤其是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设备简陋,管理粗放;养殖场的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养殖档案等软件管理明显滞后;一些养殖场只注重生产经营,而不研究粪污处理等环保技术等等。为提高我县生猪养殖科技水平,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重点抓好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1.结合项目建设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能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需要一定的投入,今后要结合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菜篮子工程建设及移民开发、扶贫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科学规划设计,改造一批规模养殖场,促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2.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畜牧、科技部门要组织专家,总结技术,编印文字资料、录制影像资料,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培训平台,系统培训推广,让更多生产者掌握、运用这一技术。

3.利用服务体系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5

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对养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殖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种猪繁育和健康养殖的需求。培育健康的种猪是保证猪肉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保证种猪的质量,进而保证猪肉的质量。

1种猪繁育指标的确定

1.1种猪繁育指标

为了提高养殖场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养殖场需要关注种猪的体形和数量,制定种猪繁育指标。种猪繁育指标见表1。

表1

1.2组建种猪核心群

在建立种猪繁育核心群之前,养殖人员需要制定健康养殖方案,根据方案合理的选择种猪,并进行科学养育,做好养殖记录,进而组建种猪繁育核心群。以某市养殖场为例,该养殖场一直从国家指定的场所购买种猪。目前,该养殖场有杜洛克血统12头,长白9头,大白9头,以上三个品种形成了种猪繁育核心群。养殖人员会在以上三个品种种猪繁育的仔猪中预留45%,并从仔猪出生开始时记录体重及不同阶段的肉质比等。通过三代筛选,种猪养殖场最终会确定种猪繁育的稳定性。

2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

2.1猪场和猪舍的选择及设计

种猪养殖场在选择和设计猪场及猪舍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种猪的特点,并结合种猪的生长特点合理的制定选择和设计方案,引进健康养殖技术为种猪打造环境清洁、通风性好、光照合理的猪场和猪舍,并在猪场和猪舍内安装自动化的饲料机和供水机。保育猪舍必须设置恒温床,并安装自动清粪机器,为种猪创造良好的繁育环境。猪场和猪舍内需要安装以下设备:一是产仔栏,二是保育栏,三是限位栏,四是环保猪圈,五是喷雾器,六是清洗机,七是消毒器,八是灭菌器,九是紫外线灯,十是流风机,十一是自动化清粪机。种猪养殖场只有应用健康养殖技术,加强种猪猪场和猪舍管理,才能提高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

2.2建立健康安全养殖体系

为了给种猪创造良好的繁育环境,养殖人员进入养殖场必须换鞋,换衣服,彻底消毒。实行猪的单向流动制度。养殖场需要每周开一次总结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对种猪繁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健康安全养殖体系。除此之外,养殖场需要建立种猪繁育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一是种猪系谱卡,二是配种表,三是取精登记表,四是产仔登记表,五是免疫记录表,六是饲料消耗表,七是用药登记表,八是病死猪记录表。

2.3精准饲喂

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结合种猪的特点合理制定饲喂方案,使用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并在种猪的饲料内加入3.5%的中药材,提高种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4应用疾病防控技术

通常情况下,种猪养殖场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疾病防控:第一步是隔离,第二步是清洁,第三步是消毒,第四步是保健,第五步是接种疫苗,第六步是优选,第七步是建立种猪核心群。在种猪的饲料内加入中草药,提高种猪的免疫力。帮助种猪增肥的药物配方为:何首乌35%,白芍25%,陈皮18%,神曲15%,石菖蒲12%,山楂8%,按照日饲喂量的1.8%进行饲喂。健康养殖技术在种猪养殖和繁育上都有很大优势,值得推广。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应用健康养殖技术才能更好地防控疾病,提高种猪的免疫力,降低种猪患病几率。

3结语

在建立种猪繁育核心群之前,养殖人员需要制定健康养殖方案,并根据方案合理的选择种猪,并进行科学养育,做好养殖记录,进而组建种猪繁育核心群。养殖人员只有应用健康的养殖技术,加强种猪猪场和猪舍管理,才能提高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结合种猪的特点合理制定饲喂方案,使用无公害的饲料添加剂。为了提高养殖场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养殖场需要关注种猪的体形和数量,制定种猪繁育指标。除此之外,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应用健康养殖技术才能更好地防控疾病,提高种猪的免疫力,降低种猪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吴永绍.规模化猪场生猪健康养殖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大学,2012.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6

目前,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大部分生猪的肉质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而且生猪的繁殖能力也很强。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市场对无公害猪肉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强。在市场中推广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才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对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1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的应用

1.1确保生猪养殖场的环境

生猪养殖场环境是否优良是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的基础。在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中,对于生猪养殖场的要求和以往生猪养殖技术的要求不同,其更加符合现代化畜牧业的需求,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生猪养殖场的建成需要满足以下要求:①要求生猪养殖场的位置满足面南坐北的坐标位置,同时生猪养殖场内部需要保证环境干燥,生猪养殖场与生猪屠宰要有2km左右的距离;生猪养殖场应该与人们的生活区、工作区的位置距离3km左右。②在生猪养殖场中需要保证生猪生产和加工区域应该与其自身生活区域具有较好的隔离,防止出现细菌过分生长造成安全问题。在生猪养殖场的门口需要设置专门的车辆消毒场所,同时还需要为饲养员建立专门的消毒间,保证生猪饲养员的安全。一旦在生猪养殖场中出现了病猪需要马上隔离,保证其他生猪的安全。生猪养殖场中生猪的粪便排出口与进料口分开进行设立,而猪粪便的处理区域应该建立在生猪养殖场下风口60m左右处。③猪舍地面应具较强的易清洁性,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定时对生猪养殖场进行地面的消毒清洁工作。④生猪养殖场的用水必须要符合我国相关规定。

1.2在生猪养殖场兽药的应用要求

在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中负责生猪的饲养人员需要利用不同的兽药来提高生猪自身的免疫力,以此来应对各种突发的疾病,防止生猪养殖场中所有生猪被疾病感染。饲养员使用的兽药必须要以下四点要求:①必须要满足我国相关部门的要求,禁止使用我国政府部门没有经过审核的兽药,更不能使用人用药物,一旦出现生猪养殖场饲养员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上级领导部门要对其进行处罚。②作为生猪养殖场饲养员在购买兽药时,应该去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购买,禁止随意选择购买地点。③兽药使用的应严格遵守我国《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特别是有关抗生素药物以及抗虫性药物的使用标准。④应该选择残留少并且副作用相对于较小的中药。

1.3生猪养殖中的疫情预防工作

(1)在进行生猪养殖中需要加强对生猪养殖场来往工作人员以及车辆进出的管理力度,要求生猪养殖场管理人员针对非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车辆进行消毒,并且如非特定要求绝对不可以让其进入到生猪养殖场的生产区域,保证生猪养殖的安全性,避免出现疫情。同时要求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在进入到生猪养殖的生产区车间时,必须要做好消毒工作,更换工作服,否则不允许进入到生猪养殖生产车间。而生猪养殖场的车辆在进入生猪养殖生产区前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要求工作人员根据生猪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生猪的喂养状况定期对生猪养殖场的四周以及地面进行消毒,并且加强对生猪各种疾病的预防力度,尽可能防止生猪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在生猪养殖中,作为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应该对关于生猪比较容易出现的疾病进行深入了解,并且需要根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的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做到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这样才满足了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的要求。(2)在生猪养殖场绝对不可以一起养殖其他家畜,防止出现不同家畜的交叉感染。作为生猪养殖场食堂的工作人员不可以外购其他生猪养殖场的生猪肉,作为各个不同生猪养殖场还应该帮助养殖场内的生猪进行自我反之,尽可能不要向其他生猪养殖场进行生猪引种,如果出现了必须要进行生猪引种时,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必须要在生猪引种前对生猪的产地情况做好充分的调查,同时保证生猪没有携带或者感染任何的疾病,要求生猪养殖场需要向引种的生猪养殖场开生猪相关免疫证明,并且对引种的生猪进行为期30d的隔离饲养,确保生猪没有携带任何病菌,同时没有感染任何疾病,才能将其和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共同饲养。(3)作为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在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时,需要根据当地生猪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免疫接种,并且以动物防疫法作为标准,保证生猪能够得到合理的免疫接种。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还需要定期给生猪进行驱虫工作,防止出现生猪疾病蔓延,对于生猪养殖场中的病死猪应该第一时间处理,绝对不可以对其进行售卖。

2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应用推广实践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7

1严格把控喂养质量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饮食质量不过关,就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疫病[1]。因此,各规模化猪场养殖者要想在养猪业上有所成就,首先就应确保保育仔猪的喂养质量。而猪饲料是当前用于保育仔猪喂养的首选,且饲料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保育仔猪的生长和长成后的肉质,所以,养殖户应在选用猪饲料时格外注重饲料的综合质量。保育仔猪机体的各个器官尤其是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综合体质较差,倘若规模化猪场养殖者利用质量低下或已发霉变质的饲料对保育仔猪进行投喂,则极易导致其产生腹泻、食欲不振等不良症状,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病毒感染风险,致使病毒在猪群中传播,最终导致保育仔猪大量死亡,给规模化猪场养殖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亦不利于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养殖者选购饲料时要尤为慎重,严格把控保育仔猪的喂养质量,在饮食上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

2完善饲养管理工作

在保育仔猪的整个养殖过程中,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是影响其能否健康生长的又一大因素。在确保饮食质量后,优质的生活环境是保育仔猪能够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规模化猪场养殖者首先一定要确保猪圈的干净整洁,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猪圈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夏季等较炎热的时期,务必要做好猪圈的通风工作,以免细菌滋生[2],影响仔猪的成长。其次,规模化猪场养殖者要注意调节好保育仔猪的喂养密度,同时还应及时对仔猪生活场所进行消毒清理,尤其应对保育仔猪的饮食用具进行高温杀菌消毒。当保育仔猪出现不良症状时应立即对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并及时将猪群隔离,以免疫病在猪群中不断传播,危害整个猪群的生命健康。

3加强疫病防控

1)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到位。要想确保保育仔猪健康成长,仅做好上述的饮食监控和饲养管理是远远不够的[3]。进行规模化保育仔猪养殖时,倘若养殖者不注重对仔猪群的免疫工作落实到位,则极有可能会使疫病在仔猪群中传播和蔓延,导致仔猪大量死亡,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因此,规模化猪场养殖者应密切关注仔猪的生长情况,定时定期地按照相关规定对保育仔猪进行疫苗接种工作,完善预防疫病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保育仔猪的免疫力,才能有效降低各类疫病的发生率。科学的免疫接种是预防和避免保育仔猪产生疫病的最有效途径,养殖者应以不同节气、不同地区的免疫接种要求以及仔猪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其进行免疫接种,确保能将仔猪发病率最小化。2)药品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规模化猪场养殖者以及猪群来说,猪瘟[4]无疑是一场最可怕的噩梦。倘若在保育仔猪养殖过程中出现猪瘟现象,则该地区的保育仔猪极有可能都会被感染。所以,养殖户除了要做好仔猪免疫接种的工作以外,还应将药品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仔猪群用药安全。规模化猪场养殖者应专门设立药品保管库,同时还应确保药品库的干燥性和整洁性以及药品的密封性,以免潮湿的空气使药品氧化变质或各类细菌感染药物,降低药品质量,影响仔猪健康。

4小结

总之,要想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规模化猪场养殖者就应将保育仔猪的喂养监控、饲养管理以及疫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在有效提升保育仔猪生长质量的基础上确保其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才能推动当地养猪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栾新华.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的养殖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16(9):28.

[2]连冬梅.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4):243.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8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60-04

一、发展规模化养殖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之一,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同时,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占绝大部分。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明显、产品质量保证优势的规模化养殖方式得到迅速的发展。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保证食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平抑市场价格、实施环境保护必须迈出的发展之路。

首先,适度的生猪养殖规模,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猪效益、提高农户经济效益的需要。其次,适度的生猪养殖规模,是降低市场风险的需要。再者,适度的养殖规模。是完善传统生猪养殖方式、促进生猪业发展的需要。最后,适度的生猪养殖规模,是加快新农村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

二、生猪规模化养殖现状及农户适度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

生猪养殖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猪不仅是我国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而且是我国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10%左右。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的养殖方式,实现规模养殖水平的提升。表1反映了我国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及产量的逐年上升,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适度规模养殖在不断发展。

在国家对生猪养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的背景下,云南省生猪产业发展较快,规模化养猪场迅速发展起来,农村地区的生猪养殖模式从农户散养到规模化养殖的趋势正在逐渐加大,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养殖将是农村今后的主导养殖方式。

(二)农户适度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

1.规模过大导致规模不经济,生产效率低。按照科斯的理论,企业的经济活动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额会大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额,从而导致成本上升。所以规模经济对于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要求,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规模是最合理,我们将这样的规模水平称为适度规模。发展规模化养殖,实际上也就是养殖企业对适度规模的寻求过程。

然而目前,我国在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同时,片面追求面子工程,规模过大导致单位成本上升,引起规模不经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在日益突出。

2.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规模化养殖要求建设大量的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而养殖场会产生大量的畜禽粪,加上一些不良的管理办法、不合理的经营方式、掠夺性的生产运作,使大量的猪粪、尿各种废物及臭味急剧增加,带来的是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综合环境污染。大量的养猪场对环境污染不仅表现在这些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病原体通过粪污扩散和传播,对人畜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果发展养猪产业不重视环境保护,最终将被地方政府出自于“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的目的“驱逐出境”,从而断送在当地发展的前程。

3.滥用饲料添加剂。生猪养殖过程中,应补充何种饲料添加剂及补充多少量,主要取决于生猪的日粮状况和实际需要,同时,饲料添加剂的选用还应符合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少数饲料生产与养殖企业,为追求个体利益,在饲料中使用违禁的性激素、催眠镇静剂和肾上腺素等。近年来,一系列与饲料有关的危害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事件相继发生,如二恶英以及“瘦肉精”事件等。

4.饲养方式传统落后。我国生猪养殖虽然总体上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部分地区饲养方式依然比较传统落后,采取的是传统集约化养殖方式,很少采用现代化养猪的生产工艺。集约化养猪方式只是高密度的饲养方法,是现代化养猪的初级阶段,而现代化养猪的内涵主要是在集约化的基础上程序化,其生产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发展规模化养殖,实际上也就是养殖企业对适度规模的寻求过程。影响农户生猪养殖规模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生产成本及收益、技术因素、土地因素、资金因素、当地政府政策等等。

(一)养殖成本及收益

生猪养殖成本是指生猪生产过程中为生产该产品而投入的各项资金(包括实物和现金)和劳动力的成本,反映了为生产生猪而耗费的除土地外其它各种资源的成本。具体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人工成本三部分。其中,直接费用中的仔猪进价、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饲料加工等项目和人工成本是总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生猪养殖收益是指生猪养殖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利益,衡量指标是收入和利润。

规模化养殖能否顺利开展以及选择何种规模养殖,受养殖成本和收益的影响。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各不同养殖规模的单位成本不同,单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农户会选择单位成本最低的规模来饲养生猪;另一方面,收益也影响着适度规模的选择,单从收益角度考虑,农户会选择收益最高的养殖规模。所以,养殖成本及收益是发展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户要综合考虑成本及收益,进而选择养殖规模。

(二)养殖技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猪养殖技术决定能否发展规模化养殖。不同的养殖规模对技术的要求不同,大规模养殖需要现代化、先进的、生态的养猪技术,而农户散养或小规模饲养则对技术要求相对不高。我国是养猪大国,但生猪产业发展进程较慢,技术相对落后。几年来,一些新兴生态养猪技术(如发酵床养猪法)的出现,促进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规模化养殖需要先进的养殖技术,科学的管理方式,农户选择养殖规模时,只能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等条件来相应作出合适的选择。

(三)土地资源

生猪规模化养殖需要建设养殖小区或养殖场,而养殖小区或养殖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所以,土地资源也是影响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资金来源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生猪养殖也一样,要发展规模化养殖,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养猪场的选址、建设、仔猪的购买、饲料费用、养殖过程的人工成本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养殖户能否取得大量的资金来源,影响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五)政府政策

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除了受经济因素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外,还受非经济因素政府政策的影响,而且政策因素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来说,鼓励性的养猪业产业导向政策会促进农村养猪业的发展,限制性的产业导向政策则可能阻碍农村养猪业的发展。对规模化养殖户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和适当的补贴政策,能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另外,对规模化养殖采取低税收政策或免税政策能提高农户发展规模化养殖的积极性。

四、农户生猪养殖适度规模的确定

(一)模型构建

1.模型假定。资金来源有保障;各生产要素可自由组合;技术支持有保障。

(三)经济规模的确定

所谓经济规模,就是能使得养殖户的利润最大的饲养规模,因此,经济规模的确定,只需求利润函数的最大值。

五、实现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的对策建议

(一)技术指导

近些年我国生猪养殖与以往相比具有养殖方法和技术日益科学化、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的特点,这对农户的养殖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农村养殖户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养殖技术比较欠缺,主要是长期从事生猪养殖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的需要,更不能应付猪病多发的局面。因此,相关部门应举办各种培训和函授教育,向养殖户传授生猪养殖技术、防疫技术、管理技术,使他们能适应新形势下规模化养猪的需要,推进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二)资金支持

要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除了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外,资金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着手展开支持工作,为生猪产业的发展解决资金难题。一是加大农业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土地流转、种养结合、农机设备、农业风险保障等方面的补贴力度,对参与推进规模化养殖发展的种养殖企业、合作社、销售企业还可以运用产业倾斜政策,采取减征或免征增值税、贷款贴息、用地用电等优惠条件,以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针对生猪饲养业融资难等问题,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推广和完善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增强规模化猪场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以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减少养猪企业的融资阻力。(2)推广小额贷款,支持农户适度扩大养殖规模。(3)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规模化猪场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规模化养猪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三是加大对农村小规模生猪养殖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建立生猪行业稳定发展基金;另一方面,按风险和收益相适应的原则,根据整个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环节给予补偿,保障生猪市场供应。

(三)社会服务

我国生猪饲养还存在着大量的散养农户,技术推广以及相关技术服务工作难度较大,加上农户科学意识淡薄,只有让农民真正看到新技术的利益才能得以有效推广。要实现适度规模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必然是社会性的、公共性的服务内容,是政府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政府应促进科技服务的发展,形成以养猪业协会为龙头、以大专院校为中心、以各种实用培训机构和综合站点为辅助的系统体系,有效提高科技服务的效率。此外,养猪户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较低,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工作。同时,政府部门要促进养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加大投资力度,加大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和不断完善,能使养猪户安心生产且不盲目跟风,有利提高生产效率。

(四)风险防范

养猪业是集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疫病风险于一身的行业,因此,要实现生猪适度规模养殖,风险防控显得尤为重要。自然风险的防控上,养殖户应采用现代的先进技术,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养殖,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经济风险的防控上,应从政府和养殖户两方面来加强,政府要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能,使生猪产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养殖户要关注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动,适应市场变化,适时作出调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疫病防控上,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增强动物疫病防疫检疫的能力;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疫监测、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和兽医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努力提高畜禽防疫和检疫率;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紧急反应机制,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机制,严格执行强制扑杀染疫畜禽及同群畜禽的制度。

(五)市场监管

要实现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应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一要建立和完善规模化养猪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在执法时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也为养殖户提供法律参考。二要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管,环境污染严重是当前规模化养猪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惩污染严重的养殖户。三要建立和完善生猪产业经济预警系统,实时反映猪肉市场价格变动,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猪肉市场价格变动规律,引导养殖户选择适宜的养殖规模。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农户生猪养殖适度规模问题研究”,编号2012J080。]

参考文献:

1.李桦,郑少锋.生猪养殖规模及成本效益分析[C].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何亮.临河养猪业效益分析规模化经营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3.谭美英,武深树.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思考[J].2009(4)

4.孙凡花,贾永全,姜明明.利用灰色局势决策研究我国养猪生产适宜规模[J].2006(6)

5.冯永辉.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及区域布局变化趋势[J].中国畜牧杂志,2006,(4)

6.马丽军,丁丽敏.管理会计[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9

1豪猪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

1.1豪猪养殖场地条件

在场地选址上,以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处为佳,山区建场要选择平缓坡上,向阳,坡度不超25%。附近水源水质要良好,方便取用;土壤结构以沙壤土为主,夏季避免防暑,冬季防寒。

1.2周边条件要求

在豪猪养殖过程中,避免场外噪声干扰,距离主要干道300m以上,附近路网便利,确保饲料运输快捷。水电供应应该安全可靠,在疫情防治上,避免生活污水对养殖场水质的影响,不能在屠宰场、工厂等污染性企业下风向建舍,对于不同养殖场要分区建设,避免疫情传染。

1.3建筑环境条件

对于规模化养殖多采用封闭饲养管理,猪舍以长方形砖瓦结构,宽8~13m、高3~4m左右;猪舍墙距离地面2m处设置不规则的通气孔,一般1.2m内设置5~6个;猪舍内修建驯养圈舍,通常圈长1.2~1.5m,宽1.2~1.4m,高1.2~1.4m,不封顶,便于投放饲料;每个圈舍3~7只豪猪,繁殖用种豪猪以1公2母或2公5母为宜。

2规模化养殖饲养管理

2.1日常性饲养

豪猪属于杂食性动物,在饲养上以树皮、根、茎、农作物为主;驯养中以谷物类、瓜果类饲料为主,不同阶段辅以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日常喂养2次,早上10时1次,以南瓜、苹果、甘薯等为主;下午16时2次,以精饲料搭配20%的青饲料为主,如玉米、豆粕、麦麸、白瓷、甘蓝等。

2.2种豪猪的饲养管理

对于公豪猪一年四季均可配种,以春、秋季较为频繁;期对豪猪体力消耗大,在喂养上应该加大食量,提高蛋白质的摄取,增加瓜果的饲喂量。在配种期,可以适当投放物,提高配种率,避免期发生打架撕咬;早春防寒保暖,防范降温对豪猪的影响。妊娠期豪猪需要搞能量的营养,母体在喂养中要加大能量、钙、磷等物质的供给,如增加瓜果类饲料,补充维生素;产仔后要保持猪舍安静,避免惊吓。

2.3哺乳期及幼豪猪饲养技术

对于产仔、幼豪猪断乳前,这一时期要加大饲料营养成分,日常饲料组合上要加大瓜果、蔬菜,促进哺乳期豪猪对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对于仔豪猪消化机能尚未建立前,要注重补食;人工饲养中,对于个别仔豪猪无法吃到母乳时,要进行适当调剂给产仔时间相近的母豪猪哺乳,也可以用其他动物代哺乳;仔豪猪日龄达35~40日,基本可以自行采食,采用断奶分窝饲养。对于仔豪猪在刚分养时,采食量少,采用多次少食方式,适当补充水果和青菜,待采食量增加后采用常规喂养。

3疫病防治管理

在人工饲养中豪猪由于卫生条件、空气质量、饲料及水等因素导致疾病发生。对于胃肠类炎症,多与饲喂饲料、饮水等有关,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猪舍卫生条件差引发疫病;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对于肠胃炎症,以消炎止泻、防脱水为主,增强机体免疫力;做好饲养管理,加大猪舍环境整治;做好饲料调配组合,防止精料过多或饲料单一;不喂霉败饲料,做好预防接种和驱虫。

4规模化养殖推广战略

4.1注重统筹规划,坚持协同发展

豪猪养殖作为基础性产业,要在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上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形成组织保障;加大豪猪养殖规划,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高效理念下,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引导养殖户到边坡地带开展猪舍建设;制定精准扶贫产业规划,加大豪猪养殖资金倾斜与扶持,引导豪猪示范户发展,构建特色养殖产业。

4.2优化养殖产业结构,凸显特色化

根据地域特色,坚持市场导向,优化豪猪产业。如加大品牌建设,依照政府宏观管理,从加大豪猪安全养殖上,做好品牌建设;发挥林地、草地、山地资源优势,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养殖结构;构建优质豪猪加工产业,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豪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发展;

4.3做好养殖技术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以豪猪规模化养殖户为基础,从养殖技术及推广上做好技术服务,从资金、技术、人才扶持上为豪猪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重点做好豪猪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发工作,以示范户来带动生态农业。加大豪猪疫病防控,落实各项疫病防治工作,确保豪猪养殖达到检疫标准,提升养殖综合效益。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10

二、总体目标

按照圈舍标准化、饲养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品种优良化的原则,建设示范户3000户,发展年出栏5万头以上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1个,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养殖示范场12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适度规模养殖户150户,100头以上的1500户,30-100头的1350户;建成“500”模式标准化猪舍200栋,“150”模式标准化猪舍450栋。完善生猪人工授精站17个,完善标准化监测体系建设,重点推广规模猪场建设、生产技术规程、环境管理(GB/T17824.1-3)系列标准,推广“500模式”(一栋标准化猪舍,一批养殖500头)和“150模式”(一栋标准化猪舍,一批养殖150头)。主推品种为优质三元杂交猪,猪舍全封闭,有保温隔热材料,有供暖、降温设施,自动料槽、自动饮水器。建有无害化处理及粪污处理、防疫设施。按无公害生猪生产标准,生产无公害生猪产品。完善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实现一建三改和“猪—沼—菜”、“猪—沼—果(草)、“猪—沼—粮”、“猪—沼—鱼”循环生产模式,保证生产过程无污染排放。示范区建成后,全市年出栏优质三元猪达到80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量占全市养殖总量的80%以上。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实施方法:以牧兴种猪有限公司(市第一种猪场)、市福康养殖有限公司(联农合作社)、市三旺农牧有限公司、襄樊中宏发牧业有限公司等12个万头猪场为中心示范区,逐步形成以兴隆镇为中心向全市辐射的种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市和以吴店镇、刘升镇、鹿头镇、七方镇为中心,向全市及周边地区辐射的商品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市工作格局。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网络,坚持标准化示范和循环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标准化养殖模式。

(二)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年元月至12月):宣传生猪养殖标准示范市项目,进一步细化完善示范市建设的总体计划目标,制定示范区实施方案,并在全市组织实施;建立质监、农业、畜牧等部门和龙头企业联合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研究制(修)订符合本市优势和特色的生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包括:生猪精细养殖管理技术、商品猪群生长发育参数、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化猪栏圈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疫病检疫测报、饲料推广应用、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形成协调配套的综合标准体系),并实施;明确示范市示范标志,牧兴种猪有限公司(市第一种猪场)、市福康养殖有限公司(联农合作社)、市三旺农牧有限公司、襄樊中宏发牧业有限公司等12个万头猪场加挂“省级示范市”标志牌;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和培训,通过新闻媒体、印发资料、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及生猪养殖企业、农户广泛宣传标准化生猪养殖的目的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2、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元月至12月):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举办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生猪养殖标准化技术推广人员150名,深入开展服务活动,组织实施“生猪养殖标准下乡入户工程”,提高标准推广应用水平;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经营,培植和发展一批关联性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场)和农户,壮大块头,形成优势,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每年新增10个生猪养殖小区,新建一批“150”、“500”养猪模式,扶持人工授精配种站(点)和良种扩繁场建设,鼓励和支持示范龙头企业实施ISO9001、ISO14000、GAP和HACCP等标准体系认证,为争创畜牧标准化养殖强市奠定基础;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推广“猪—沼—菜”、“猪—沼—果(草)、“猪—沼—粮”、“猪—沼—鱼”等立体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良种工程建设,在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和养猪大户中推广优质品种,农村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的推广地方品种猪与外来良种猪二元杂交;大力推行标准化猪栏圈建设,推广“三位一体”的建栏模式,改善养殖条件,标准化栏圈建设的农户达到70%以上;组织开展科技攻关,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研究解决涉及种猪饲养、繁殖、重大疫病防治、污水处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

3、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元月至8月):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猪肉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建立健全猪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推进产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开发,确保肉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示范区管理,开展检查、指导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示范市建设水平,增强示范效应,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营销窗口实施绿色营销,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完善营销机构,健全信息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猪肉产品标准化市场。

4、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9月至12月):构建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做好资料的收集归档和呈报工作,迎接省级的考核验收,进一步提高示范市产品的知名度。

四、保障措施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11

0 引 言

国内养猪产业正朝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高效的生产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生产成本和波动的市场行情。与市场发展不相符的是大多数猪场的设施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影响整体养殖效益;养殖环境简陋,不能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都对猪病预防不利;养殖设施水平落后,饲料配送主要是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饲喂量控制靠饲养人员主观经验判定,导致饲料浪费;管理模式陈旧,总体管理水平低,大多利用人工记录的方式,未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操作终端及传感器采集各类农业数据,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实现信息传输,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监控、农业数据远程采集和测量、农业远程诊断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农业物联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一些探索和成功应用案例,如农业环境监测、温室控制、节水灌溉、气象监测、产品安全与溯源、设备智能诊断管理等。

借鉴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将传统养殖设施和技术与物联网相结合,集成自动饲喂器、监测器、分离门等养殖设施与装备,采集养殖环境参数和动物生理参数的传感器技术、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等动物标识技术、移动终端及互联网技术,所建立的母猪精细养殖管理物联网平台具备如下功能:

(1)母猪耳标识别、基于电子标识的自动称重、分群管理技术;

(2)母猪生理参数和行为方式的监测技术;

(3)母猪个体的养分精确供给与自动饲喂技术。

1 物联网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

1.1 养殖环境监控

通过猪场养殖环境监控系统可对猪舍养殖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采集猪场养殖环境(如温湿度、光照强度、大气压、氨气气体浓度、硫化氢气体浓度等)参数,自动控制猪舍通风设备、光照系统、湿帘系统和加热设备。图1所示是一种猪场环境参数采集与传输方案。

环境参数传感节点中的环境指标监测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模块,可根据环境指标的测定要求布置在猪舍内部和猪场主要废气排放点。传感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智能无线传感网络,把监测到的相关环境参数数据实时地沿着节点多跳式进行传输发往基站。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得到被控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多跳的方式也发往基站。基站将监控数据以表格和曲线的形式通过串口发往监控站点,用户通过监控站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监测任务,以查看监测数据。

1.2 母猪生理参数监测

基于无线传感网建立母猪生理参数监测系统,采用传感器有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的传感器,给母猪佩带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路由将采集信息(如体温、脉搏、位置信息)收集到汇聚节点,再通过网络传送到服务器上,对其、健康状况和疾病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实时预报、预警。

体温是衡量动物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采用传统方式测量家畜体温存在操作不便及产生应激等困难。开发无线动物体温测量系统,由温度传感器、温度信号处理器和无线发射器构成,可远程高精度获得动物体温信息。初步获得的体温传感器,测温灵敏度为0.2 ℃。

正确识别母猪正常是获得母猪适期配种时间和提高其受胎率的技术关键。目前,大部分种猪场识别母猪仅依靠人工观察的手段来完成。开发基于母猪行为方式的监测系统,可有效减少母猪非生产繁殖的天数与投入的人工费用。

1.3 母猪标识系统

母猪通过RFID耳标进行个体标识,具有识读距离远,灵敏度高,在运动中可正确读取和安全性高等特点。RFID耳标可配合自动饲喂设备、自动称重设备和其他设备,构成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如系统会自动读取并记录每头生猪的电子标识号码 + 采食量 + 体重等,传送到电脑数据库中。

RFID专用识读设备根据外形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式通道识读器、棒形和掌上电脑型识读器。其中,固定式通道识读器采用大型天线和交流供电,发射功率大,可安装在生猪通道中,识读距离可达50 cm;棒形识读设备是国外养殖场使用最广的识读设备,外壳采用高强度材料,达到工业等级,可靠耐用,更有大容量数据存储功能和蓝牙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可以识读符合国际动物识别标准的所有类型电子标签;掌上电脑型识读器内置RFID读写模块和GPRS通讯模块,主要用于管理员巡视和兽医操作。

2 物联网平台设计

2.1 平台总体架构

母猪精细养殖管理物联网平台的总体架构可基于层次化方案设计,在系统层次之间设置标准软硬件接口,提供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开放性的事务性系统接口。图2所示是猪场物联网平台的总体架构。

系统中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面向养殖场生产现场,是集成有无线传感网、RFID、有线监控系统、环境控制子系统等技术建立的数据采集平台。平台包括现场数据采集网络、采集传感装置及采集设备接口,可以自由组网,汇总网络内的各类相关传感信息。

在数据汇聚系统中,数据经过融合、前端处理和汇总,根据不同现场条件,采用以太网、蓝牙、Wi-Fi、3G网络等多种数据接入方式,通过远程方式来高速传输数据。

数据处理中心是远端专门建立的数据处理中心,可接收各种海量传感数据,并应用云计算、专家系统等技术形成数据处理、显示、使用系统平台,并提供快速有效的反馈功能。数据处理中心采用核心加密数据库及算法,对外提供通用型数据处理接口和应用接口。

应用系统模块可提供各业务系统管理软件,包括养殖场管理系统、专家系统、兽医监测与治疗系统等,是实现母猪精细养殖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

2.2 物联网节点技术

针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无线传感网设计采用如图3所示的ZigBee方案。其中, ZigBee协调器是ZigBee网络的核心,负责网络的建立及数据存储,同时具有ZigBee路由器的通讯功能,一个网络中只能有一个协调器。协调器通过GPRS/3G通讯部件接入互联网,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ZigBee路由器负责通讯信息的中转,在信息采集节点和协调器之间起联络作用。ZigBee路由器同时具有接入传感器的功能,一个ZigBee网络中,可以有多个路由器。系统中的信息采集节点携带ZigBee通讯部件,能自动寻找附近的ZigBee路由器,加入ZigBee网络,并定时向网络发送监测数据。

2.3 物联网平台软件架构

猪场管理物联网平台的软件基于SaaS架构,它是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SaaS软件技术的集成。

SaaS的前身是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不需要购买硬件服务器、软件系统和带宽,只需要支付租用费,上网就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不断升级的服务。设计出色的SaaS应用具有可扩展性、多用户高效性,而且可配置。确保客户应用配置的简易性,同时还不必为每项配置支付额外的开发或运营成本。SaaS平台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节点设备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架构中存在大量终端节点,需要建立统一的网络连接规范。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主要应用于TCP/IP的网络环境,对于廉价、低功耗传感器过于复杂。笔者选择远程过程调用RPC(Remote Procedure Call)中间件技术,数据交换格式为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在ZigBee网络中实现数据无缝传输。

二是多租户体系。多租户技术在多用户的环境下,共用相同的系统或程序组件,仍可确保各用户间数据的隔离性,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未考虑多租户应用。笔者选择一种非关系型(NOSQL)的数据库MongoDB,特点是高性能、易部署、易使用,存储数据非常方便,并且是免费开源的。

2.4 猪场管理信息软件

在典型猪场业务分析的基础上,可设计猪场生产管理系统框架,称为“网上牧场”平台。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和SaaS技术,可实现对母猪养殖数据实时采集监控和信息管理,为兽医部门提供远程监控和诊断手段,为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基于网络的远程数据监控平台,以便随时掌握养殖状况。

应用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繁殖育种、兽医防疫、溯源管理、物料管理、报表管理等模块。每个模块可作进一步细分,如生产管理业务可以细分为基础母猪/哺乳仔猪管理、基础公猪的管理和猪群管理。猪群管理又可以分为断奶猪群管理、生长猪群管理、育肥猪群管理等。图4所示是该母猪精细养殖物联网平台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考虑到不同猪场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的差异,系统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模块化的设计,而在具体的编程中又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3 系统实施实例

该母猪精细养殖管理物联网已在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实施。实际使用证明,应用温度、湿度、照度、风速和氨气浓度等传感器建立的猪舍环境参数采集系统,可以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母猪和后备猪佩戴电子耳标,有利于快速识别猪群和猪只,实施数字化管理;基于嵌入式技术和无线局域网,开发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实现猪场信息采集和生产管理等各项功能。记录种猪的完整谱系、繁殖育种生产记录,以及免疫、检疫、猪病和投入品记录等,构建母猪精细养殖数据库。图5所示是该母猪精细养殖物联网系统节点示意图。

4 结 语

针对目前我国养猪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投入预算少,设施投资不足,数字化管理程度不高等实际情况,急需建立一个综合性产业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可自动、实时监测动物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对动物的、疾病、疫情等进行监控和预警,以便能对养殖场环境、动物健康、养殖、繁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可监控的数字化养殖系统。

参 考 文 献

[1] XIONG Benhai, LU Jianqiang, YANG Liang. Development for breed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on pig farms[J]. 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1/springer, 2008(3): 268-275.

[2] XIONG Benhai, FU Runting, LIN Zhaohui, et al. A solution on identification and rearing files in smallhold production[J]. 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2/springer, 2009(3): 2249-2258.

[3] 王冉,徐本崇,魏瑞成,等.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畜禽舍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农业学报,2010(3):562-566.

[4] 林惠强,周佩娇,刘财兴.基于WSN的动物监测平台的应用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1):193-195.

[5] 胡肄农,陆昌华,王立方,等.生猪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建立[J].中国牧业通讯,2010(10):42-43.

[6] 熊本海、罗清尧、杨亮,等.家畜精细饲养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5):19-25.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12

1 生猪饲养中体现价值凸显

社会发展生猪养殖业向规模养殖发展的新道路。原因是环保不过关、农村散养户、小型养殖场等消退,给一定的波动,加上前几年动物疫病的难治难防,生猪免疫力如有下降,若遇到高热、寒冷、转群、运输、变换饲料等因素,就造成应激性疫病的发生,养猪业风险明显加大,散养户无不承担着这种风险。

2 生猪价格变化对当前生猪产业的影响

2.1 目前生猪产业表现出的散养户迅速退出,规模养殖较快发展的特点,对生猪产业形势带来了很大影响。现如今生猪价格迅猛发展,形成单一模式:规模场模式(如大量饲养能繁母猪、来产生大量商品)。随着规模场的发展对场址的要求更严。规模养殖后,投入多、风险大,对疫病的防范更严,场址要求地势稳定高燥,有足够的面积,封闭隔离,有利于粪污处理。建设投入增大。养猪业走上规模化后,养殖基础设施标准高,建设量大,一次性投入就很大以及产床和饲料加工等设施配套、沼气环保设施大量提高养殖成本。

2.2 养殖技术要求更高。规模养殖后,养殖密度大,品种优良,对饲养管理和防疫保健技术要求更高,并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因此,规模场生产经营不是任何人能创办经营成功的,需要有一定素质和懂得专业技术的专业农民才能完成。

2.3 环保压力巨增。原有的散养模式分散在千家万户,粪污不多,和户用沼气及庭院经济容易结合,粪污易消化利用。规模养殖后,养殖数量多,粪污量大,若没有专门的环保措施将会给当地环境构成威胁。

3 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规划

3.1 生猪产业发展,一是要抓住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关健环节,二是围绕规模经营转变工作重点,抓住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关健环节特别重视场址选择。充分考虑生物安全、建筑安全、种养循环、持续发展的原则,多处考察,反复论证,最好选择交通便利、水电充足、地势高澡、缓坡向阳、安全可靠、发展空间大的地方。

3.2 跟随国家生猪生产与建设原则,采用:母猪配种区――母猪分娩哺乳区――仔猪断奶保育区――生长育肥区的四阶段自繁自养生产流程。依据国家标准、生猪生产和技术要求,其设计原则为:母猪饲养方式以小栏群养为主,定位栏饲养为辅;产床产仔,保育栏保育,然后进入育肥栏育肥,整个生产关系。

3.3 生猪规模养殖的建设一是要按照“养殖模式和规模―选择生产核算各类猪存栏数和栏位数确定各类建设面积选择场址总体规划布局―分类建设”的程序设计建设;二是重视布局设计,规模养猪场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在总体布局包括生活区、生产区、生产隔离区(病死猪处理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三个区;三是充分考虑到规模扩张与后续发展;四是要抓住封闭隔离、环境清洁、便于排污、便于饲养管理等重点,充分考虑环保污染治理与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3.4 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省农业制定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建设,建设别注重排污渠、隔栏、舍面坡度、墙体粉刷、窗户结构等易犯错误的细节应符合标准。

3.5 注重养殖技术。规模化生产后,技术标准化与制度化。总结完善形成符合本场实际的各类猪生产技术规程和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制度,然后定岗定责,员工根据各自的岗位,按照所涉及的技术规程和生产管理制度要求操作到位即可,管理人员跟踪搞好督促与考核,确保生产正常开展。

4 规模化养殖场工作重点

4.1 发展现代规模场建设。今后工作重心要突出发展现代规模场建设,有条件的规模养殖户模式的发展。

4.2 规划设计与生产监管。规划设计要做到根据养殖场投入能力和想法,帮助养殖户搞好策划,确定养殖规模和发展方向,严格选址,详实规划设计,才能达到整体规划,分步建设,长足发展;生产监管就是督促业主按照《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生产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篇13

近年来宣恩县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作为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自“4450”养殖模式在全县大力推广以来,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农户青睐,养殖户增多,规模养殖比重也随之上升,许多散养户跟随技术的发展纷纷向规模养殖转型,大力推动了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发展。

1.2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

“4450”养殖的推广带动了全县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其最大的成效是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4450”养殖在实施过程中既节省饲养成本、节省物力劳力,又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坚持自繁自养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控,且养殖过程中投资少、风险相对较小,从而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养殖效益也随之提高。因规模养殖场的逐渐兴起,大大调动了我县养殖户的积极性,同时也壮大了规模养殖队伍。

1.3提高了养殖科技含量

“4450”养殖在宣恩县大力推广以来,县领导和畜牧兽医局领导特别注重对已建生物发酵床的管理,为使该技术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多次组织专家深入农户亲临指导,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授课,召集养殖户参加技术培训,提高宣恩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养殖科技含量。

1.4推进了环保养殖

生物发酵床是“4450”养殖模式必不可少的一种配套体系,“4450”是利用生物发酵床的原理采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弥补了以往散养模式的缺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推广难度大

2010年上半年以玉米为主的饲料粮价大幅度上涨和生猪价格持续5个月低迷,养猪出现亏损,下半年生猪价格回升,养殖有利润,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大,养猪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农民投资规模养猪的热情受到影响。2010年只推广868户,仅完成计划数的79%。

2.2管理不到位

少数养殖户对生猪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要求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主要的问题是垫料的管理不到位,或因养猪密度太大,或因饮水压力大造成垫料湿度无法调控,垫料使用期达不到预期时间。发酵床的管理是关键,需要细心的管理与维护,如果不注意细节,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3经济效益不明显

宣恩县2010年计划发展“4450”养猪户1 100户,平均每户出栏80头,每头获利润250元,预计利润达2 200万元,受生猪价格的下滑及管理水平不到位影响,现实际发展868户、出栏68 955头,仅获利润1 379.1万元,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不明显,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4产业化不到位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我县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增加值少,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骨干。专业合作社少,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县的专合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信息沟通、生产协调、价格调控、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没有起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

3对策及建议

3.1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推广工作力度

当前,国家将三农问题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养猪是当前我县农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国家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给予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选择适合宣恩实际的“4450”养猪模式来发展生猪生产。生猪价格不稳是当前影响农民养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2010年上半年,因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对养殖行业失去了信心,很多农户有“弃养母猪”的趋势,这将直接导致母猪存栏量相对减少。因此,应从源头上控制这一现象的发生,加大规模养殖的推广力度,来维护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3.2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加快“4450”推广

严格执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督办工作,以项目的形式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加快“4450”技术的推广,使责任制监督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3.3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强化技术培训,在实施规模养殖过程中注重对后期程序的执行,重视对母猪、仔猪、育肥猪的各个阶段的饲养;加强母猪妊娠期、哺乳期的护理工作,做好仔猪“三料一补”、程序免疫和疾病防控等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3.4加大养殖合作社扶持力度,提高养殖效益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