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学教育实用13篇

小学开学教育
小学开学教育篇1

2.充分挖掘信息化体育资源

学校应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发和利用信息化体育资源,进而实现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能进行体育锻炼。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不易集中注意力,体育老师应该依据这类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室内的体育理论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体育相关的图片、录音、视频等;室外的体育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才艺展示、做游戏以及趣味问答等环节,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让快乐的体育课堂中得到身体锻炼,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③利用民族体育的资源。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随着时代的变迁,越发具有增强体质的价值,因而,小学体育教育中应积极挖掘民族体育资源,并且充分利用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比如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的活动:尝试蒙古族的摔跤、学习苗族与壮族传统的荡秋千项目、还有白族的跳山羊、打陀螺等等。

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注意事项

1.需要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体育不仅是实现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的科目,它更是一种锻炼人们意志力的途径。因此,不能只将体育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体力活动,更不可将体育作为整顿纪律和惩罚的手段。体育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学的要以培养全面型的人才为出发点,重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为迎合这一新的课程目标,各个学校及体育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对于学校,不要在一味地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健康。对于体育教学者,需做到: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体育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在知识运用上,不仅要全面了解书本教材知识,还应该多加学习,充实自我,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作用,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开学教育篇2

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可以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动、喜欢集体活动这一特点,开展“六项竞赛”等各种集体性的行为规范的竞赛,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集体”的概念,逐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明白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班级的荣誉也是个人荣誉的一种表现方式,个人要努力为集体争光,要努力为班级的荣誉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损害集体的利益,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我们可以在学校建立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事实证明,将大的奋斗目标化为一条一条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接受到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成为少先队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件很骄傲的事,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开展一些简单可行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关于道德的情景和一些具体的范例,以帮助队员更好地理解道德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每得到一枚奖章都会产生莫大的喜悦,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来设置一些具体的活动,例如,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借助课堂这一主战场,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引申,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导行目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建立起多维的课堂交往结构。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也能满足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这种自我教育和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很容易地掌握应有的德育知识,也能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总而言之,小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即概括水平差,对德育的理解还是比较表面的、肤浅的。因此,教师要设置道德情境,在课堂上把一些课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例如,体育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通过拼搏树立起信心与勇气,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进而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自觉、刻苦、坚持与勇敢的学习精神。

四、循循善诱,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的小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大声批评而感到害怕,这会导致他们不敢或者不愿再和教师进行交流。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和他们多讲道理,多开展以美好的、先进的人和事物为主要内容的说服教育,并通过多表扬、多关心和多呵护来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切不可增添他们的痛苦,要循循善诱,要让他们能够慢慢地接受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五、建立校内、外德育规则,开展德育规范活动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能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深刻地体会到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例如,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上、下学路上的小摊卖的零食是不卫生的,是对人体的成长有害的,是不能随便买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让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要及时为别人提供帮助,如帮助小朋友和老人过马路等。

六、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在小学德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以活动为主线,开展“家长+学校”模式的活动,把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师上门家访制度、家长学校对话等制度,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家长会,如组织家长参观校园、和学生一起听课、评论校风和校园管理等“双边”活动,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密切了,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再从外部调节到内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所以,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志权.小学德育[M].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许元新.江苏教育[M].江苏教育报刊社出版,2005.

3.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4(01).

小学开学教育篇3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的一代新人。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应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德育教育。

一、教师要以身示范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付诸在行动中,因此,教师可以言传身教,利用自身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要精神饱满,面带笑容、语言文明,备课认真,及时批改作业, 板书整齐、规范,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说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在让学生回答问题和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请学生坐下的动作都是手心向上、手指伸直,这样的动作无形中就鼓励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同时这个学生也会用同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而有的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一个手指直直的一指,“你”;回答完问题,手心向下一压,“坐”,学生又会受到怎样的教育,他又会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呢?

二、育德教于知识中

作为教师要做的永远不仅仅是教书,而是要让知识与育人要有机结合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中的“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育教于知识中。

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就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时,要通过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可以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四、集体合作中进行德教

大门紧闭孤立一体的封建社会早已过去,而今讲究的就是合作。从小培养孩子们合作的精神是社会的希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时候是需要孩子们进行交流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把全班学生分成5人或6人一小组,对某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几个人的努力共同解决,使孩子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通过比赛、游戏等多种形式,使他们从小就有合作的观念,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对于加强孩子们的团结协作,增强班集体的责任感是很有益处的。

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和会计算面积的同时,他们选择带领学生开展实地测量教室、操场等活动,把测量的数据整理出来,再计算出面积。这样通过探究学习,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意识到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强了所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既让学生认识到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又让学生增强了集体责任感,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

五、数学美中陶冶情操

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感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学完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知识后,有的学生就会把抽象周长一定的长方形,长和宽的悬殊越小时,它的面积就越大这个知识运用到一个班级、一个社会,如果人与人之间越平等、越和谐,那么整个群体的实力就越强大中。再如,学完了圆的知识以后,有学生这样写:“圆的半径越长,圆也就越大。在学习和工作中,半径就如同你努力的程度,而圆则代表你的收获。因此,你越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你的收获也就越多。”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感悟人生真谛,才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学习,在实际行动中为每个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形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注重同德育知识相结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小学开学教育篇4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其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没有结合语文课堂特点开展德育渗透,其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部分语文教师缺少德育渗透的思想。目前,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更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一些农村小学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同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德育教育点,将其当作教学任务,却未认识到开展语文教学既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思想修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随意性。小学语文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设计教学方案时,没有认真分析课文的德育因素,即使分析也因为教学时间问题而没有将其列入教学设计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一下德育内容,没有开展全面渗透,其渗透存在较大随意性,重视程度不足。

(三)渗透方式和方法不科学。德育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与德育渗透方式有重要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达到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文学性、长效性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策略开展德育教育,才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科学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小学开学教育篇5

通过开展小学轮滑运动,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质更加健康,实现脑部健康发育等。轮滑运动具有一定的强度,小学生如果能够经常参加该项运动,则可以显著改善其心肺功能,促使其四肢与躯干力量等得到显著增强,并实现身体协调性与平衡能力的持续提高。而且不同的轮滑运动的方法,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轮滑运动过程中,要求小学生的平衡协调与肢体反应配合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强,进而能够较好的锻炼小学生以上方面的能力,促使其小脑及大脑发育获得良好的条件,具有一定的益智性。

1.2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发展

小学生通过参与到轮滑运动中,能够较好的提高胆量、增强自信,并实现注意力与表现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轮滑运动中,小学生为完成动作通常会加快速度,而速度过快时会增加跌倒的风险,因而要求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胆量,能够帮助其较好的克服心理恐惧等障碍。同时,在最初学习轮滑运动时,小学生需要他人帮扶才能完成,然而一段时间后可以独自站立并滑行,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克服款呢的信心,对于其体验成功较为有利。此外,轮滑运动的速度相对较快,要求小学生必须要保持注意力专注,以快速做出动作变化和应对突况,一旦注意力分散,有可能导致动作失败或造成运动损伤。同时,在轮滑运动过程中,要求小学生利用其动作、表情等表达出其情感,要求其必须要具有较好的身体动作表现力,因而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表现力。

2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轮滑教学的策略

2.1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不管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体育等实践技能的学习等,均需要教师为其树立学习的榜样。通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切实推动小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增强。要求教师在开展轮滑教学时,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运用优秀的榜样人格形象,引导学生参与轮滑运动实践,并充分发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作为要求自己的标准,及时修正错误认知,引感层面共鸣。教师可以多向学生介绍轮滑领域的体育名人,将其优良的体育精神与良好品质作为激励小学生学习轮滑运动的重要力量。比如,教师可以将著名轮滑少女苏菲浅的故事介绍给小学生,8岁时接触轮滑运动,13岁时已经多次获得轮滑世锦赛、亚锦赛冠军,并且获得2011年入围最佳非奥运运动员奖候选名单,在轮滑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通过为学生树立学习轮滑运动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该项运动的自信心。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和体会,才能较好的领会轮滑运动的技术要领,充分感受轮滑这一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与趣味性。此外,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将自身作为学生学习轮滑运动的榜样,不仅为学生做好动作示范,而且在教学时可以将自己对轮滑运动的理解和学习过程及经验等分享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以此推动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轮滑运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从学生当中选树学习榜样,以轮滑技术相对较好以及进步相对较大的学生作为榜样,要求其在全班学生面前传授其学习轮滑的经验,促使其他学生可以较好的汲取他人经验,运用于自身对轮滑运动技术的学习,以此促使学生学习轮滑技术效果的不断加强。因此,通过为学生树立名人榜样以及从学生身边树立师生榜样等方式,能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轮滑运动,不断提升体育轮滑教学的效果,发挥极大的支撑作用。

2.2运用游戏化方式开展轮滑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各类游戏的感兴趣程度相对较高,教师如果应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将轮滑运动与学生所喜爱的游戏相结合,能够极大的丰富教师开展轮滑教学的方式。通过实施游戏化轮滑教学,可以较好的缓解师生的教与学的压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和示范轮滑技术,有助于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更好的学习轮滑技术,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轮滑运动的热情,促使其练习的积极性不断加强,以此保持其学习自信。同时,通过合理采用游戏化方式教学,有助于突破轮滑教学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使得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在参与游戏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较为便利的进行经验交流和相互配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以及开展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比如,轮滑基本滑行是学生学习轮滑技术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轮滑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进行基本滑行时,学生是否能够做出规范化的滑行动作,会对其动作优美程度带来直接影响。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基本滑行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参与热情相对较低,导致学生滑行基础较为薄弱。为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着力推动基本滑行教学的高质量开展。具体来说,在要求学生降低重心位置进行滑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横杆,此时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大都不会再觉得基本滑行较为枯燥乏味,而是会在滑行中思考如何纠正自己的动作。通过该种简单的游戏设置,使得学生练习基本滑行的惰性得到了极大的环节,同时较好的解决了学生存在的抵触情绪,使得开展轮滑教学的氛围更好。再如,教师可以开展接力过桩游戏,在对游戏规则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游戏当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裁判员与指挥员的角色,促使轮滑教学高效开展。在练习过桩技巧以及滑行方式与接力动作等方面,不同学生个体间均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受此影响,在练习中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互动交流的动力才能够得到显著加强。因此,对于教师而言,通过采用游戏化的轮滑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并不断提升学习该项运动的技巧与能力。

2.3运用表演方式巩固教学实效

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表演欲,在掌握一定的轮滑技术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练习正蛇、正剪等技术动作。学生在掌握此类具有观赏性的轮滑技术动作之后,更加容易产生表演的欲望,而学生通过动作展示的过程,可以对其轮滑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巩固。一方面,通过实施轮滑项目表演教学,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学习自信,使得学生在每次练习的过程中,都会挑战自我,每一个成功的学习动作,都需要经历多次的失败,但是只要能够成功,付出再多失败也具有价值。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表演过程为他人提供示范,与他人展开动作交流等,有助于实现共同提升。在顺利完成一个技术动作之后,能够给全班其他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也有助于增强其他学生学习轮滑运动的信心,进而带动全班学生轮滑运动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开展轮滑项目教学时,对于掌握轮滑技术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公开对其进行表扬,并准备一些具有激励和教育价值的小礼物,以此促使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轮滑运动的兴趣与热情。针对还需进一步提升轮滑技术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引导,促使其认识到学习轮滑运动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把握学习重点,并突破教学面临的难点,要求教师应耐心指导,并就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进行纠正。除此之外,由于轮滑技术的表演性特点非常显著,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多名学生表演同一技术,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轮滑技术动作的理解,提升掌握效果。针对学习轮滑技术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其分享其学习该项运动的感悟与心得,以此不断强化学生个体间的沟通交流。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轮滑技术动作的表演,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轮滑技术的练习,以此促使学生实现自我反思,并着力提升学习该项运动技术的能力。

2.4开展个性化轮滑项目教学

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时,可以发现不同的学生个体学习体育技能的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别。尤其对于轮滑运动而言,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肢体协调性和一定的体育素养。但是,不同学生个体实际学习轮滑技术时,学习水平存在明显差别。开展轮滑教学对于师生共同成长具有显著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和生生间的配合,并且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密切关注,并结合学生个体实际,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轮滑训练。要实现这一目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轮滑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对班级学生学习轮滑运动基本情况的了解,进而能够针对学生个体,更好的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使班级学生个体及班级整体的轮滑运动水平得以显著提升,更好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比如,在开展轮滑教学时,可以发现一些学生下肢耐力相对较好,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因而可以重点学习速度轮滑;有的学生上下肢较为协调,反应较为灵敏,并且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因而可以自由的练习轮滑运动;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知道如何进行相互配合,战术思想相对较强,因而可以练习轮滑曲棍球运动。针对身体素质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师可以据此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对轮滑运动的学习,实现轮滑技术水平的共同发展提升。如在最初学习轮滑运动时,如何控制重心是最为紧要的问题。如果重心过高会增加摔跤几率,甚至会出现后仰情况;如果重心过低,则有可能产生坐着滑的情况,导致动作缺乏欣赏性。此外,有的学生转弯动作较差,无法把握转身时机与抬脚高度等。教师在指导学生技术动作时,一方面要注重动作纠偏,另一方面还需加强对学生自学与领悟能力培养,促使学生轮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小学开学教育篇6

新的时期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人才类型就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在思维上与时展紧密接轨,而且可以赋予大众生活更多新鲜的气息。与此相关的创新教育在欧美国家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我国真正重视和开展相关的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实践路径上,我们需要学习和研究的还有很多。回归到数学这门学科上来,其中很多的知识就呈现出较强的思维发展特征。而小学时期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为学生的终身数学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更是巧妙开发小学生较强的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关键时机。总之,小学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具体论证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经之路。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1.小学时期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

(1)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想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就必须紧抓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因为这个时期是学生们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的最关键时期。可以说,一个人坚持一生的众多习惯中,有超过一半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建立了的。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推行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期,以后再想改变学生既定的思维模式、激发他们的内部潜力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了。(2)科学研究证明,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最迅速的,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才能是惊人的。小学生之所以在这个方面独占优势,一来是因为他们对是身边的很多事物都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来是因为他们在做事方面不像成年人那样,他们没有很多既定的程序和模式,因而往往在诸多方面更容易实现突破和创新。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且我们是把时机放在首位的,既然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发展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教师自然要把握住这个阶段的教学了。

2.推进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以往的“成绩观”早已被证明是不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了的,创新教育才是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推行创新教育,就意味着学生们更多地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他们拥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去探索自己擅长的解题路径,因而也符合他们本身的个性优势。在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能力的全面进步,而成绩则被摆在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我们之所以强调“能力观”,是因为学生的实际能力才是伴随学生终身的一项财富,从长远的角度开思考,学生的能力决定了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因此,推进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

3.推行创新教育是顺应时代趋势的关键。

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每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其中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往往具备更强的竞争实力。创新型的人才不仅享受高待遇、高薪酬,而且他们也是推动某一个行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不拘是在科技、工业、军事、传媒等各个领域,创新型的人才总是社会发展洪流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星。而向这些领域不断输送人才的就是各个学校,因此,我们只有从根本上在教育界中推行创新教育,才能保证各行各业创新型人才的供需平衡,也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最多的贡献。因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也是顺应时展趋势、贡献智慧力量的关键。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的必经之路

1.坚持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无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的首要必经之路。在课堂上,我们不再选择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和步骤的讲课形式,而是启发学生们自己充分运用思维优势推算出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头脑风暴,其思维能力势必得到相关的开发。在学生们正确完成了一个题目的解答之后,我们就尝试着用其他的方式解答这一题目,并且验证其可行性。学生们在教师的演示下很快就会明白:很多数学问题的解答步骤不都是一定的,而可能是多样的,从不用的角度也许会有不同的模式。他们就会从小摒弃依赖传统套路的学习模式,有意识地在解答相同一个题目的时候,更多地思考和寻求创新。

2.包容学生们的大胆猜想、鼓励学生们勇于创新。

教师毫无疑问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和成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的一句鼓励和表扬,往往是学生们再接再厉的巨大推动力。因此,在推行创新教育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积极作用,最多地鼓励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大胆猜想、勇于创新。即使当学生们出现了一些失误的时候,也要鼓励他们和包容他们。比如说,有一次在课堂上,我问学生们:“有哪位同学在这道题目的解答上还有不一样的思路呀?”这时候,一个平时不怎么喜欢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个题目可能可以这样解答。”随后他就讲出了自己的想法。结果他的解答步骤其实并不正确,而且他的解答其实是绕了一个好大的弯。但是,我不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而且在课下我也找到这个学生聊天,表达自己看到他发言的惊喜之情。以后的时间里,这个学生不仅在数学学习上成绩一路飙升,而且他在课堂上与我的互动更加频繁和积极了,思维创新能力的明显进步得到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

小学开学教育篇7

二、建立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既然要摆脱传统的上课形式,就要有一套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崭新上课的形式才行,我们体育组保守一点选择了“半开放式”的上课形式。一节体育课把学生按人数分成两组,一组由教师带领练习达标项目,一组给他们去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练习或根据兴趣爱好组成一个个小组进行游戏性质的比赛,教师根据时间鸣哨进行两组轮换。“半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和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己选择项目上体育课。

三、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

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不是去参加体育比赛,不要老是教那么深奥的技术,把体育学习的选择权交给他们。作为老师应是导演,运动场上的发挥还得靠学生自己。平时无论是课上或课下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比赛,因为体育比赛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学开学教育篇8

有了正确的理念,我们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先对“三生教育”的理念进行认真思考和甄别。我个人建议,作为指导开展“三生教育”活动的教师,您应该先记住:您不仅是老师,更是导师和陪伴者;“三生教育”并不只是让您去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去体验的“;三生教育”最终所期盼的结果决不仅是学生从您这儿学来的,更多的是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与体验中习得的;如果活动永远只局限于课堂上,那肯定是达不到“三生教育”预期的效果;永远不要低估学生。二、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1.选题

结合“三生教育”理念和“三生教育”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主题,将教育活动由课堂引向课外,帮助学生建立与生活的联系,缩小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桥梁。例如,我们结合五年级“三生”教材中生命单元第一部分“我们的成长”开展的两个实践活动“我的家族谱”和“文明清明节”,就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他们自己去观察,去记录,去经历,去思考,最后很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实践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些效果真不是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达到的。

2.制定活动方案

一份考虑周全,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是活动成功的保证。确立了活动主题后,我会对活动时间、活动场所、参加人员、活动内容和任务以及安全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预设,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放手让学生来设计,但教师一定要把关。有一点要特别注意,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在活动中为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留足空间,允许学生结合活动主题形成自己的小活动方案,同时,教师要对不安全因素进行细致的考虑。

3.培训宣传

方案设计好后,一定要对参加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刚开始时,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必须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教会他们一些必要的方法,比如,开展活动前,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形成小组,并召开小组会,共同商量如何分工,如何行动;开展活动时,如何利用纸笔、相机、DV等工具留下原始记录;如果需要家长的帮助,也应和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达成共识。多次开展活动后,学生一般就很有参加活动的经验了,但仍然需要把活动内容和任务进行具体的安排。每次活动不能忽视的是安全教育,一定要时常提醒。

4.实施活动

活动的组织实施最好以小组为单位,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实施过程中,要定期让小组进行汇报,以便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的信息来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同时,注意不要轻易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时候,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整个过程中,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学生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

5.及时总结,提供展示的平台

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体验历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总结活动的得与失,有的甚至可以形成一份活动报告。最后,我们还应为学生的活动成果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比如,班级内或年级内进行一次交流展示会,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活动情况和感受体会,同时师生间、生生间互相给予赞赏与激励,甚至通过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青少年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基金会等活动,把学生的一些有质量的活动推荐出去参与评奖。这样,学生以后的活动的积极性就会越发高涨。

三、关于活动的另外一些想法

1.实践活动是进行“三生教育”很好的形式,但活动不应过于频繁。因为当前的现实状况下,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容忽视,不要让活动成为学生另外一种形式的负担;活动的周期可以长一些,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思考。

小学开学教育篇9

一、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

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二、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在数学教育中所面临的已不仅仅是一个个需要设法认知的事实,而更重要的是一个个需要设法解决的问题,即不仅是将学习看作是一个知识的认识过程,更是看作一个科学的探索过程。对教师来说他们关注的将不再仅仅是如何将知识通过自己的观念及恰当的方法演绎出来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将知识合理的组织而转化为学生需要探究的关乎他们生活的问题。意识是有目的行为的基础,科学意识就是指个体在行为前能自觉地反映那些科学的态度、价值、规范和技术,培养学生能自觉地将一个个知识当作一个个科学的问题来对待。将知识的认知掌握看作是问题的解决,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个体要能在这急剧变革的社会中获得高质量的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利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去创造,去改变。不断地渗透科学技术及其价值与思想。因为教育要始终跟上日益发展与变革的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而个体不掌握全新的科学技术就不能适应发展。教育必须承担培养个体在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思想、规范等基础上独立掌握并创造技术能力的使命。尤其是在当前学科教育内容的昔时性和分科性的前提下显的更为重要。利用小学数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

三、优化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操纵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家长式的灌输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失败之处。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培养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使用启发式教学,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只有在兴趣的趋势下,才能愿意主动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在他们的想象中进入教学。

总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小学开学教育篇10

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个类型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体育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它还兼具娱乐和竞技的属性,十分容易开展和普及。体育游戏对场地、设施和人员的要求十分宽松,比如日常经常开展的对向接力、拔河、跳绳接力以及传球接力等。体育游戏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它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完美结合的活动。小学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小学体育与保健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彻底,以及独生子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存在,小学生不愿参加体育运动和上体育课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1体育游戏界定和开展体育游戏的意义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派生出来的,它是按照既定的目的和活动要求进行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还可以掌握一些体育健身的要领。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看,通过体育游戏能够培养人们的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1.1体育游戏自身的特点

体育游戏除具有一般游戏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体育游戏可以分为开放性游戏和竞技性游戏,这些类型均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对参与的人群也没有限制。归结起来体育游戏具有简单和易行性、教育和娱乐性、竞技和趣味性等特点。

1.2在小学体育课中开展体育游戏的意义

小学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参与体育热情有利于使他们更早建立起终身体育观。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和健身缺一不可,应该做到身心健康。在小学体育课中加入体育游戏活动可以有效解决小学生厌学体育、厌上体育课的现象,同时通过体育游戏还能起到健康教育的作用。1.2.1开展体育游戏是一种身心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的老师和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很多人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情况。由于老师和家长施加在学生身上的学习压力十分巨大,导致许多学生身心疲惫,如何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积极引进体育游戏是很好的方式。通过体育游戏把小学生喜欢玩耍的天性激发出来,让他们在游戏中尽情释放和排解压抑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娱乐了身心,还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习斗志。游戏理论学者胡辛加说:“文化是以游戏的方式产生的,文化一开始就是游戏着的”。因此,在小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和渗入体育游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1.2.2开展体育游戏是一种身体健康教育身体健康对于任何一个年龄层次的人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作为小学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成长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还不懂健康的身体对于自己的意义,对于体育可以健身的意义还没有真正理解,因为传统枯燥的体育课上课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十分重要,通过体育游戏本身具备的娱乐性属性,让学生在娱乐氛围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从而爱上体育课,培养体育情趣。

2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体育游戏的前景

由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奥运会后全民体育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人们纷纷投入到健身的行列里来,但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健身习惯还没有打破,还被束缚在锻炼缺乏场地和器材上面。在这种状态下,大力提倡和开展体育游戏就会打破这种僵局。在学校的操场上、球馆里和步道林荫下都是开展体育游戏的好场所。

2.1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体育游戏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知识水平在不断提升,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是重文化课学习轻视体育学习的,导致体育教师这一群体一度被忽视。现代教育学理论表明,当今的教学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过程,而是研究作为教师怎样去教、如何才能教好,学生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好的现代教育方式和方法。曾经的体育教学大多数采用了“放羊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畸形的体育教学形式,体育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打破这些陈规陋习,在曾经的枯燥无味的体育教学内容里注入快乐的元素,让学生通过体育游戏自觉自愿参与进来。

2.2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不容乐观,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调查发现当下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技能有待提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知识结构老化;梯队建设不完善等。如此种种问题的存在根本不能适应“全民体育”新形势的要求,不能尽快适应大形势下的体育课程改革。

2.3体育文化和体育环境及条件分析

体育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体育方面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体育环境包括体育的社会环境、体育的自然环境和体育的人工环境。积极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体育文化影响和拓展体育环境,小学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在小学的校园体育环境中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小学生更早的树立起终身体育观。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要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舍得投入,学校的主管领导要把学生身体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改善学校体育设施,为小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校园体育锻炼环境。

2.4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游戏选定分析

由教育部审定的小学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一些规定性的要求,但没有一刀切。因此针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该在开发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小学体育课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体育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保证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又能使学生得到教育意义上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1)选择具有游戏特性又兼具体育教学理念的体育游。如锻炼灵敏反映和各种使用球类的游戏学生非常喜欢。而对于一些跑、跳和投的并且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的游戏不太受学生欢迎。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体育教学前要广开思路、细心揣摩和设计游戏,特别是对游戏过程和要求要细化,选择学生易于接受和便于开展的体育游戏来,同时还要考虑选择的游戏要具有教育的意义,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2)选择具有符合小学学生的生理和年龄阶段的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并非是越简单越好,设计的游戏的动作、细节以及规则和方法要求必须与小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认识能力相适应。在游戏过程中要努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脚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提高心理认知能力。(3)选择兼具体育锻炼和学习体育知识的体育游戏。小学体育课堂渗入和开展体育游戏的目的是想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不要墨守成规,倡导开发创新游戏,把体育游戏内容变成体育知识教育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渗入体育游戏教学内容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对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保障作用。第一,通过适时渗入体育游戏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第二,在培养小学生坚忍不拔的拼搏意识、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有利于发展德、智、体的素质教育。第四,体育游戏教学的开展对于小学生提早树立终身体育观起到了推动作用。

3.2建议

国家大力倡导“全民体育”,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各级类学校,特别是小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很不理想。借助正在进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东风,推进和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适时深入和开展体育游戏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雪.中小学体育课融入体育游戏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76,78.

[2]袁保忠.新课标下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5).

[3]岳安生.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0(10):417-418.

小学开学教育篇11

除了将以上经改造的军事体育项目纳入我校校本体育课程外,我们还定期开展有军体特色的主题运动会和冬令营、夏令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军氛围。成立各种军事趣味小组,让学生们在课外活动中得到锻炼,学生在学习中投入了很高的学习热情,肯钻、肯问、肯吃苦,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素质,磨砺了意志,增强了团队意识。

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发和利用军事体育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其进行国防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开发和利用军事体育活动的策略

1.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小学阶段正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不同,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也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可有针对性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的项目穿去。

2. 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运动量,安排适宜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课前适应小运动量,以热身为主,可以选择诸如队列练习等活动。而整堂课运动量较大的课程教学中,又可将较剧烈的活动与体育项目相结合。

3. 用战争和“英雄”题材作为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争当“英雄”让学生的兴趣倍增,大大增加体育教学的效果。如将障碍跑比喻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遇到的困难等。

4. 开发和利用的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发利用军事体育活动应进行适当的控制:遵循科学性、普及性、趣味性原则,注意不超越课程目标要求;不减缩必要的教学内容;适当控制课时;适当组织较大规模的集体活动等。

三、开发和利用军事体育资源的注意事项

1. 从实际出发。把便于开展的项目选入教材。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筛选或改编,使其达到既锻炼身体,又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要求。

小学开学教育篇12

另一方面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全体教师从开学第一天就严格按照教师值日的要求到岗值日,严防外来侵入事件的发生。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等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等教育。

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学校开学工作有序、顺利进行,使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就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促进了新学期的校园安全、和谐。

具体内容:

一、开学班会强调安全教育

着重强调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交通安全注意事项;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以及临危逃生安全小常识。

二、我校在开学第一周进行全面安全大检查。

工作人员认真查找安全存在的漏洞和事故隐患,尤其是人群集中场所等重点部位作为检查重点,查火灾隐患、查消防器材、查人员疏散通道、查值班制度、查安保力量、查防范措施、查责任落实等,消除隐患。

三、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安全教育永恒不变的基石;保障生命,尊重生命是安全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同学们要在努力保障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当危险突然来临时,不能自私自利夺路而逃,更不能为保障自己的生命权而恶意损害他人的生命权。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开展“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报道

为筑牢广大师生新学期安全意识、打造平安校园打下夯实基础,9月3日星期一,新学期第一次周会,梅城镇望城完小全校师生“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在该校大操场举行。政教主任吴琪琦主讲安全知识,他就全校师生顺利进入新学年、迈上新台阶表示热烈祝贺的同时,从校园安全的重要意义入手,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防溺水等方面进行教育,告诉同学们如何防交通安全事故、保护自身人身安全、防盗窃等,重点就防校园霸凌事件给同学们提出了法律和纪律上的要求以及应对措施。并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警示、告诫、教育学生,给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就能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把安全工作做到实处。

望城完小历来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第一课”已经成为学校新学期开学的常规课。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了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使大家都意识到只有安全才是幸福的保障,只有安全才能为进一步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学初 安全行——湖滨小学开展“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报道  

小学开学教育篇13

1开展创新教育的手段

1.1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体,整个课堂教育主要依据大纲,以至于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小学生被动的接受音乐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师生缺乏互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思想交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知识,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的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一些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把课本上的知识的教给学生,用考试去检验,成绩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

1.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传统的音乐教学忽视学生的特点,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个方法进行教育,效果不好。因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不同,应该有针对性的去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个性化,特别是小学生,有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年龄小等特点,所以的音乐教育就要求小学音乐老师利用这些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甚至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开展创新教学的音乐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供了方便。改变呆板的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文字、音频、视频融为一体,使抽象的艺术表达更具体,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演唱技巧有很大的好处。学生通过操作音乐器材,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

1.3课堂氛围良好:

上课过程小学生很难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所以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传统课堂中,氛围死板严肃,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中,形成的课题氛围是良好和谐的,教的知识能够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方式灵活,要有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学生感受到了乐趣进而教学效果有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鼓励支持学生的尝试创新,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1.4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创新教育要提高教师素质,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改正问题,真正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音乐课程,引导学生思考,不但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是富有情感的,不同的风土人情造就了不同的创作风格,欣赏音乐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课堂上讲给学生听,体会歌曲原有的味道,挖掘音乐的内涵,情感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1.5学校要积极配合:

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展现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地方,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校应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竞赛活动,形式丰富,扩大学生参与度,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在舞台上学生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创新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处科技知识的年代,每个行业需要的都是全方位的人才,不但要掌握专业素养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开始开展。创新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创新教育就是对人的创新实力进行提升、培养创新精神。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也要注重开展创新教育而,使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创新能力,也有较高的创新素养,得到个性而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来看,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改革的追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时,创新教育被发展起来。素质教育给创新教育奠定了基础,两者相互协作,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融合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小学生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更有特点,给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结语:小学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变的非常重要,被教师、家长、社会所重视。创新教育是一种将学生放在主置的教育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此作为最根本的目标。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创新教育应运而生,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满足社会需求,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深化改革的结果。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与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精神。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手段及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够给在岗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帮助。

参考文献

[1]罗丽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讨[J].都市家教,2014,2:248-250.

[2]张璐璐.创新教育下的新型中小学音乐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5:63-64.

[3]李雪莲.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咨询,2015,17:17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