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教案实用13篇

哪吒闹海教案
哪吒闹海教案篇1

【案例】《哪吒闹海》教学片段(三年级上册)

片断1: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词语“兴风作浪”和“称霸一方”。

师:哪吒为什么要闹海呢?

生1:因为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所以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师:说得非常正确,用上了课文中的原句,还用上了“因为……所以……”的关联词,真完整!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龙王父子是如何兴风作浪的?

生2:海面上刮起大风,把船都吹得左摇右摆的,让人们捕不了鱼。

生3: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被风浪刮到海里,龙王就把他们抓去做奴隶。

生4:龙王还经常呼风唤雨,大量的雨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

师:可不是,多么霸道,多么蛮横的龙王父子啊,他们经常在海上——

生(齐说):兴风作浪。

师:龙王父子无事生非,胡作非为,害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简直就是这个地方的霸王,所以人们说他们——

生(齐说):称霸一方。

师:因此,哪吒——

生(齐说):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评析】为了让学生领会“兴风作浪”的含义,教者没有就词论词,而是紧密联系文本,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象“龙王父子是如何兴风作浪的”。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一样,各个学生在动画片中了解的内容也不一样,因此,教者的这个问题就在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体验间构建起了想象的桥梁。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交流自己所理解的兴风作浪的画面,不仅揭示了“兴风作浪”这个词语的内涵,而且把龙王胡作非为的形象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哪吒为民除害的正义形象也得到了学生的敬佩,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对文本的感悟。

二、动作表演,突出词语内涵

片断2:教学第二自然段,体会几个动词勾画出的哪吒的英雄形象。

师: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瞧,他是怎么“闹海”的?

生1: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用“圆圈”圈出这句话中的几个动词。

(生圈好后)

师:谁来说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2:跳进、取下、一摆、掀起。

师:谁来学着哪吒演一演?

(生纷纷举手,一生拿着“混天绫”演得眉飞色舞)

师:谁来说说,他演得怎么样?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3:他把哪吒的勇敢演出来了,我觉得哪吒很厉害。

生4:书上说“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可他摆了好几次。

师:观察得很仔细,你觉得这有什么不同吗?

生5:摆一次,便掀起滔天巨浪,更能说明哪吒的威力大。

师: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很深刻,说得也非常准确,确实,“一摆”更能说明哪吒的威力大。因此,我们在做动作时一定要先品味作者是如何准确运用词语的,在习作中也要学会像作者这样准确运用词语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哪吒闹海教案篇2

突然,有一位孩子高高举起了手,大声说道:“老师,可以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给我们听吗?”

老师让他坐下来,好好想想再回答。

这时,那孩子又高高地举起了他的手,试探地说:“老师我还是想听《哪吒闹海》的故事。”老师生气地叫他坐下来,厉声说道:“好好想想再说。”

此时,孩子无言了。他这才知道,老师的故事是没有选择的,也是不允许选择的。

于是老师说:“好!没有不同意见。我们今天就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显而易见,那个想听《哪吒闹海》的同学被迫接受了《小蝌蚪找妈妈》。其实,很多同学对老师所讲的故事也只是唯命是听,谈不上需求。教师的厉声呵斥,何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认真地安排教学环节,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深入文本,走进学生,启发思考,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片断2:一位老师教学“落花生”这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想想:父亲赞美了花生怎样的品质?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画下来。随后,学生们开始读、画、交流!

生1:老师,书中有这句话“花生的好处很多,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就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认为是赞美了花生不像苹果一样爱慕虚荣,而只在泥里默默地奉献。

生2:老师,书中说“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认为这是赞美花生的实用和默默无闻的好品质。我们就要做这样的人。

这个学生刚说完,有个学生直接从座位上站起来反驳道:“老师,我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苹果、桃子有什么不好?它们既好看又好吃,我觉得比花生好。我们应该做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用的人。”

老师紧张地看了看教参,心想:教参上写的不是“赞美花生的实用、默默无闻、不讲体面”吗?

这时几个学生在窃窃私语:我也觉得苹果、桃子好,它们既体面又实用。

老师看了看有些骚乱的教室,沉默了一会儿,大声说:“请大家再好好想一想!”

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中!

突然,第一位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又举起了手,把他的回答又大声重复了一遍。

老师如释重负地笑着对这位学生说:“你理解得真好!你们都理解了吗!?”

同学们发出了不整齐的回答:“理――解――了。”

……

这位教师教学很机智、够权威――学生主动发展的智慧火花就这样被无情地泯灭了,标准答案被理解了!

以上两个教学案例,可以引发我们几点思考:

1.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应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对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肯定。学生各自的智力发展、思维方式、知识体系、生活体验等有差异是客观的,我们要正视这些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解题方式,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而不是像“落花生”一课教学中,教师整齐划一地总结出“惟一的标准答案”。

哪吒闹海教案篇3

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因为孩子们对于这个故事相当熟悉,也比较喜欢哪吒,我就要求他们分角色上台表演。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表演,我做了哪吒、夜叉、龙王、三太子还有一些虾兵蟹将的头饰。在表演时,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孩子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孩子都演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偶尔有忘词的现象,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台词续上。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加强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二、创设故事化情境

孩子从小就爱听故事,如果给予他们创设故事化的情境,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尝试着把故事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故事的海洋中,学会语文。

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在课前读一读《封神榜》,先了解一下哪吒,在上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动画片《哪吒闹海》。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他们对于这个故事更加熟悉了,再去学习课文,就显得得心应手。不需要我解释,他们就能知道前因后果,对于哪吒和三太子的正面冲突,也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述出来。之后,我又让他们试着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可以自己加一些认为合理的情节。孩子们听了我的建议,就开始激动了,他们特喜欢自己编故事。即使不是太好,我也一直鼓励他们,让他们尽情地想象,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又能让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创设探究式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给孩子们创设一些探究式情境,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或者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锤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经常性地给孩子们设置一些探究式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

例如:教《三袋麦子》一文时,我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读,而是根据教材的重点,为孩子们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他们质疑问难,自主探究。我引导他们:“同学们,在读了课文后,请你来当一回小老师,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看谁最会动脑筋?待会儿来考考大家。”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都在考虑该提哪些问题。最后,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之多:谁送了小猪、小牛和小猴一口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都用麦子干什么了?土地爷爷最赞赏谁呢?你们认为谁把麦子处理的最好呢?看着孩子们提的问题,我想:如果可以把他们提的问题答完,这课内容也就解决地差不多了。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质疑,探究,品读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课文,领略了作者写作的意图。

四、创设开放式情境

开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和教案,充分考虑孩子们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活力,激起他们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他们的思维和心态处于开放状态的情境中。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开放式的情境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语文。

哪吒闹海教案篇4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有学生的精彩发言。但这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关注他们已有的学习知识和经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如,教师在教学《哪吒闹海》时便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说说自己对哪吒的认识和了解。

生:哪吒很传奇。当时李靖夫人怀孕了三年零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物,便用剑将肉球劈成了两半,结果从里面跑出了一个娃娃,便是哪吒。

生:哪吒很勇敢,他打败了龙王三太子,为民除害。

……

由于哪吒这一神话人物经常在影视屏幕上出现,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了,因此,教学《哪吒闹海》这一课时,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发挥想象,回顾自己之前对哪吒的认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触及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知识,他们便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如此一来,就可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为课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在学生发表完看法之后,教师便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二、设置学生的认知冲突

解决问题是一种操作能力的提升,而提出问题则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语文教学除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之外,还要格外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独特性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以此来诱发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蒲公英》一课时,教师便可设置一些认识冲突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融入课堂的讨论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师:《蒲公英》这篇课文主要借太阳公公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两种蒲公英在不听劝告的情况下而最终丧命的故事。那在这两种蒲公英丧命之前,太阳公公给予了他们什么忠告呢?

生1: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

生2: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

师:是的,太阳公公告诉了他们沙漠和湖泊不是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应该生活在哪里呀?

生:黑黝黝的泥土。

师:对,课文原话说“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既然太阳公公都跟他们说了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那这两种蒲公英为什么还要选择沙漠和湖泊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这两种蒲公英的错误。而这便是教师在提问时为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让学生思考本不会发生的事为什么最终还是不幸发生了。这样,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出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始终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师:两颗种子不听劝告,选择沙漠和湖泊定是有理由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来。

生1:因为一颗种子想到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到那儿去,他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生2:另外一颗种子认为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他带来欢乐!

师:对的,正是因为两颗种子有这样的想法才违背了太阳公公的忠告,最终不幸干死和淹死了。那通过这两颗种子的所作所为,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

这样,教师便可以在学生的讨论下,顺理成章地引出课文主题:做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听从别人的劝告,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这时,文章的主题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这不仅实现了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两全其美。

三、营造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的配合可以让教学情境更为真实,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去。情境的配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营造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情境立体化。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要求教师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对学生进行刺激。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学生的思想经过不断地、反复地斗争,他们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等将得到较快的提高。

哪吒闹海教案篇5

第二次战役发生在黄飞虎取青龙关时,青龙关镇守主将丘引和督粮官陈奇,皆习左道之术,“陈奇有异人秘传,养成腹内一道黄气,喷出口来……见此黄气,则魂魄自散”,“丘引顶上长一道白光,光中分开,里面现出碗大一颗红珠……”,见者昏昏惨惨,不知南北西东,二人接连擒住邓九公、黄天禄、黄天祥、黄天爵等人,待至哪吒应战时,丘引仍现出顶上红珠,大叫:“哪吒!你看吾之宝!”哪吒抬头看见,却毫无反应,大笑曰:“无知匹夫!此不过是个红珠儿,你叫我看他怎的!”只打得丘引筋断骨折,败回关内。

哪吒闹海教案篇6

2 追求课堂表面热闹,缺少学生独立思考

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随着大屏幕画面的不断切换,声、形、音、像不断呈现,课堂气氛也随之变得“热烈”起来,于是乎,评课的人便找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主动”这样的口实。如教学《哪吒闹海》时,“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这一句,只是《哪吒闹海》这个故事的起因,并非这篇课文所要学习的重点。而有的教师为了使课堂热闹起来,刻意播放了长达10分钟的《哪吒闹海》的动画片,这就不免破坏了全篇课文的学习。“闹海”场面尽管是课文表现的重点内容,但单单靠动画片来演绎,肯定是失当的。学习语文,光有形象的画面是不够的,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吸纳语言,发展语文素养。这种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无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不少教师喜欢追求热热闹闹的课堂,以为这就能够体现学生学的主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好助长了这种现象的不断孳生。事实上,表面的热闹并不能说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主体性就得到发挥。语文学习,同样应该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单单以“形象化的媒体呈现”,代替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代替学生的“口诵心维”。

3 超越教学辅助地位,形成越俎代庖现象

一次市级汇报课上,有一位教师教学《狐狸和乌鸦》(人教版第四册),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可操作性很强的课件。不巧的是,课上到一半的时候,电脑出现死机现象。而恰恰最精彩的课件就在这个时候要派上用场。这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动画效果,表现的是狐狸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全过程,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画面配上狐狸和乌鸦对话的教学环节;后面还有一处课件设计,表现的是乌鸦第二次得到肉,狐狸又得意洋洋地想来骗肉,然后留出空间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象。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两处设计还是可取的。但是电脑坏了,这是事先所没有想到的。这位教师就停在那儿,等待电脑教师查找病因,可不知不觉中,下课了,这位教师只好手足无措地宣布下课。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始终处于辅助地位、服务地位,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语文。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这种现代化手段,甚至认为没有多媒体的运用,就无法上好理想中的语文课,这显然是一种误解。要走出这个迷途,教师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迷信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功能,本末倒置。

4 媒体应用充塞课堂,自主学习空间缺失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什么样的条件,留下多少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不能借“现代教学手段”之名,行剥夺学生的“学习主人”身份之实。倘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占用了,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要也罢。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课件的设计、网络信息的选择,都应从具体的学习内容出发,充分考虑语文学习的特性,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哪吒闹海教案篇7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是“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次专题欣赏活动。通过《哪吒闹海(壁画)》一课的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壮举,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壁画的发展,知道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一上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互动描述了故事的梗概,从播放他们熟悉的《哪吒闹海》动画片中的片段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兴趣十足。接着我就组织学生开始赏析壁画作品。同学们从构图到人物造型、色彩表现上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出人意料的是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见解:“我觉得壁画作品中的哪吒,作为一个小孩子,打打杀杀的,太暴力了!”他的发言一语“惊”人,课堂中顿时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进行评价。他的“见解”也一下子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稍作思考后,我赶紧调整了原先的教学设计,请同学们分小组再次认真赏析作品,结合整个故事情节弄明白哪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然后找出最佳答案。 小组学习结束后,学生开始了汇报交流:“我觉得哪吒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小孩,他是正义的化身,龙太子胡作非为,欺压弱小,龙王不讲道理,以势压人,哪吒完全是伸张正义……”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发表见解说:“这是神话传说,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始终坚信邪不胜正的道理。”这一回答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发言,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再次赏析作品。这次学生发言更积极了,有的同学说道:“作品中用鲜艳的色彩体现了正义之光,律动的线条表现出了混天绫和乾坤圈巨大威力。”有的同学说道:“我发现了,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其他作品中,龙的形象都表现得比较威武有气势,金碧辉煌的。可是这幅作品中的龙,造型非常瘦小,张牙舞爪的很难看!这和哪吒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创作表现的独特。”还有的同学说道:“哪吒的造型跟我们现实生活中小孩的形象一样,既然是神话传说,那就没有这个人物,肯定是作者取材于现实生活吧!”随着同学之间的深入讨论,那位同学也认同地点点头说:“我现在明白了,哪吒真勇敢!他真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好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再次赏析作品……课后,我反复咀嚼,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1.设置问题,激发课堂氛围。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教师如何有效地、巧妙地组织和引导学生愉快而又主动地学习,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应有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在研究教材思路、教学思路的同时,还要研究学法思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好奇心,及时解开症结,指点迷津,适时点拨,推动学生思维进程,有效矫正思维盲点,纠正学生思维偏差。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也是教师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 2.关注感悟,调动学习积极性。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那么,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启迪他们的智慧,激活他们的思维,探究他们的兴趣。当那位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时,教师机智地调整了教学安排,借助学生的异议,引导学生围绕“哪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讨论,采用学生自主赏析壁画,同桌感悟,大家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之中,教师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这使得他们在讨论、交流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大家都敢于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了起来,进而再一次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3.创设空间,促使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分歧时,教师应该凭借自己的智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能牵强自己的教学设计。这节课中,当“问题”生成时,教师机智地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交流的方式,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又促使学生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同时,教师又很好地把握了面向全体学生及以学生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大胆将学生“放开”畅谈,又婉转地将学生的思维“收回”,体现了教师“放与收”的教学艺术,巧妙地使学生明白了哪吒虽然是一个动画人物,但又是一个充满了正义感的小英雄,他为了百姓勇斗夜叉、三太子,为了父母又自毁,理解哪吒是最可爱孩子的同时回到预设的教学轨道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4.共同评价,提升审美情趣。 美术《课标》中这样阐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样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教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好“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这样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总之,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学习知识的探索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在碰撞的火花中,激活美术课堂教学。#p#分页标题#e#

哪吒闹海教案篇8

1主要角色的造型设计分析

孙悟空造型设计。孙悟空作为本片的主角,他的形象塑造可谓重中之重,片中孙悟空角色造型设计的成功也成为日后动画作品学习的典范。《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玉皇大帝、哪吒、东海龙王等主要角色造型设计出自我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漫画家、创立了装饰派艺术的张光宇先生。张光宇从小受京剧影响颇深,对民间艺术非常感兴趣,并且善于吸收外国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基石。片中的孙悟空形象,在忠于文学原著《西游记》“头戴紫金冠,身披赭黄袍,腰系蓝田裙,足踏步云履,手执如意金箍棒,尖嘴腮、雷公嘴、孤拐面、火眼金睛、黄发金箍、一身黄毛、两块红股”的基础上,添加了诸多优秀传统元素,散发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从整体造型而言,身形修长清瘦却又不失灵动刚劲,比例适度,腰肢纤细,四肢呈现优美的弧形弯曲,姿态轻盈,描以洗练如工笔画的线条,宛如敦煌飞天壁画中的神佛形象,尤其是在腾云驾雾、辗转腾挪的打斗动画场面中,仿佛壁画中天女飞天的场景再现,表现出了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潇洒轻盈的飞行之美。再观细节的刻画,面部造型的塑造尤为亮眼,孙悟空的面孔是由中国戏曲脸谱元素变形而来,在京剧脸谱中,孙悟空的脸谱属于象形脸中的兽形脸,即以猴子的象形图案演化创作成面部图案,以表示角色化身之前本身的属性。孙悟空面部中间的红色桃心形脸膛体现了猴子的属性,红色代表着忠勇,眼部涂有金色眼窝表示他的神仙身份。在服饰装扮方面,在原著文字描绘的基础上参考了漫画《西游漫记》和民间版画上“细臂大手,腿长腰细,身穿鹅黄上衣,腰束虎皮短裙,红裤配黑靴”的形象,使得整个人物的装扮既传统又有新意,同时也成为日后孙悟空形象的基本装束。最后在颜色运用方面也尤为考究,“绿眉、红脸、黄目”,“黄衣、红裤、黑靴,再加上一条翠绿围巾”,黄、绿、红成为运用最多的颜色,这三种颜彩亮丽,对比强烈,有着很强的装饰性和浓重的传统韵味。《大闹天宫》中,用影片导演万籁鸣先生的话来形容孙悟空的角色造型设计,就是“神采奕奕,勇猛矫健”。哪吒造型设计。片中,哪吒的角色造型设计也很具有代表性,这一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年画。整体造型上,哪吒身体比例头大身小,与中国民间传统年画中的大头福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整个身体圆润饱满,四肢圆滑有力,单从身型来看,就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形象。但哪吒的面部细节却与身型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作者参考京剧中代表奸邪的白脸形象,短立横眉,一双三角眼倒挂,嘴角向下,一幅目中无人、傲慢跋扈之相,将自称“哪吒三太子”、仗势欺人的人物性格表露无遗。服饰细节方面,民族特有服饰肚兜,加上由莲叶图形简化而来的披肩,又将人物特有的属性表现了出来,脚下风火轮上的传统火纹样式也使人物增色不少。与孙悟空正面的主角形象相比,在颜色使用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摒弃了黄、红搭配,更多地使用了蓝、绿、白等较为阴冷的角色,在凸显人物性格的同时,使正反面的人物形象在颜色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玉皇大帝造型设计。片中另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角色就是玉皇大帝。张光宇先生在设计玉皇大帝造型时,借鉴了家乡江苏无锡一种用于祭祀的纸质宗教神像——无锡纸马。无锡纸马线条柔软,曲线灵活,颜色多以大红配石绿、淡黄等颜色,颜色鲜艳,对比强烈,整体显示出甜腻艳丽的民俗气息。玉皇大帝的形象设计成功地借鉴了纸马艺术中灶君的形象。玉皇大帝整体造型高大威严,常以坐姿示人,以表现其高高在上的玉帝身份。面孔的设计,脸型轮廓方中带圆,圆润饱满、耳朵巨大、耳垂饱满、眉眼细长,眼睛上下用半圆弧线勾勒,以表现其慵懒、养尊处优之态,配上胡须和多变的表情又多了一分奸邪之气。玉皇大帝的服饰参考了古代帝王的龙袍,图案纹样繁多细致,多以方圆为主,代表天圆地方,包容万物的磅礴气势。玉皇大帝造型所用的颜色也与其身份极为相符,多种黄色,搭配黑红点缀,使整体造型光彩熠熠,华丽高贵,将精于其表,败絮其中的人物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大闹天宫》中的角色造型设计是成功的,创作者运用提炼——融合——再创造的方式,将多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元素的提炼,并且将其融合,使丰富的传统元素相辅相成,再通过适当的改造与创新,设计成为更符合时代审美,更能体现作品精神的角色造型,既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也为角色造型注入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2结语

《大闹天宫》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不但将动画作品的精神意义与价值表现了出来,更体现出了背后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影片中的角色造型极具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美感,同时也让这部影片成为中国动画风格的代表。以孙悟空的造型设计为例,对比早期动画《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形象,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四肢,有着米老鼠影子的迪士尼风格,已经演变为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孙悟空形象,无论是整体造型、细节刻画,还是色彩运用,都有着浓厚的民族格调,流露着中国美学特有的强烈装饰性与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部影片成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佳品。反观一些国产动画作品,正是缺少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运用,只顾着一味地模仿别人的形式风格,才使得我们的诸多动画作品丢失了自己的灵魂,找不到属于中国动画的风格,成为既不欧美,也不日韩,更不中国的“四不像”作品。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民族文化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发掘,不断地学习与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动画作品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并不断前行。

哪吒闹海教案篇9

世界动画产业规模较大的国家有美国 日本、韩国。美国是动画产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在八十多年的发展中,依托发达的经济力量,雄厚的创作和技术力量,完备的市场化组织力量,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动漫产业的出口仅次于计算机产业,产值达2000多亿美元。日本则通过动画片,漫画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动画大国。世界市场的65%,欧洲动漫产品的80%都来自于日本。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即便是后起之秀的韩国,其动画业产值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生产量占全球的30%,是中国的30倍。

以上的这些数据足以让中国的动画从业者们兴奋。中国是动漫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可中国却没有产生出譬如Hello kitty猫、皮卡丘和米老鼠唐老鸭之类的广为人知的动画形象。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 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新浪网的一份网络调查表明,1 100位网民以10年为一个年龄段,在不同年龄段人群最喜欢的动漫形象中,无一来自中国。和同为娱乐业的网络游戏备受投资人青睐的局面形成对比,动画产业的投资及并购案例并不是很多。中国并不缺动画产品,也不缺相应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扶助,技术、从业人员也具备相应的素质,但为什么本土的动画作品常常输给舶来的产品,中国的动画“叫好不叫座”呢?

中国动漫产业的三点弊病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动漫产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

创意产业缺乏创意

哪吒闹海教案篇10

一、注重鼓励,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朗读和回答之后,老师除了做出判断,经常会进行一些鼓励性的评价。例如:“你读得真好!”“你答得真好!”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语言,但是太过简单,没有针对性。

薛法根老师在执教《哪吒闹海》时与学生有这样一段对话:师:这个故事是明朝一个叫许仲琳的想出来的,他写了一本书叫《封神演义》。“哪吒闹海”这个故事出自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谁会读课文?生读第一段。师:读得真流利!你还可以读得更好些。这段话当中有些词语很重要,要读重音。哪些词语呢?点击出示:称霸一方、兴风作浪、治一治。生再读第一段,重音突出了。师:嗯,有轻有重,就有起伏,就好听了。这就是进步!

薛老师给予的评价告诉我们他希望学生不仅读得流利,还要突出重点。这样的评价语既肯定了学生的朗读,同时又提出该学段相应的要求。同时,这样的鼓励性评价语言告诉我们,激励不等同于表扬,适当的批评也是一种激励。这位学生听了老师的评价,稍微注意就完全达到了目标要求的效果。这样的评价语言指向性更加强,使学生对自己也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再读后,老师此时肯定“有轻有重,就有起伏,就好听了。这就是进步!”学生听后坐得更端正,听得更为仔细!

二、幽默点缀,活跃氛围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评价语言是一剂有效的轻松药,但是教师的幽默并不表示没有课堂的纪律,我们有的老师的幽默往往离题万里,他的幽默与课堂学习无关,这样反而让学生的思绪扯远了。有效的幽默语言调节,应该与文本学习息息相关。

抓住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巧妙的引导学生弄清段落大意的同时,利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当学生表述不清时,老师用幽默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明白了,表达要完整,要清晰。当学生的思维出现断点的时候,又是老师一句话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老师一句幽默的言语,不是独立存在的,调节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真是一举多得呀!

三、强化引导,深入阅读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充分进行对话,感悟语言文字背后那丰富的内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和内化本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使用引导性语言。

当然要使引导性的评价语言恰到好处,就要求我们老师对文本有充分的解读,对文本精神有深刻的感悟。这样我们才能置身于多种情境之中,做到评价内容与知识点之间的融合。

下面是薛老师执教的《螳螂捕蝉》片段:师: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生:少年所讲的事在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吴王怎么就相信了呢?生:吴王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为什么会听那个少年的话?师:这两个问题提得都很有道理。但是只要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和最后两段话,你就会明白的。老师现在想到这么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

此处薛老师对学生的两个问题给予了肯定,并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范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是一种引导,是一种疏通,没有直接告知答案。转而马上巧妙引导学生思考另外的问题,为学生指出了思考的其他角度。这真是借助评价为学生拓宽了思路。

四、巧妙明理,渗透道理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朱熹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些许多机会是渗透为人处世道理的。我想这就是所说的传道,借助道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

哪吒闹海教案篇11

一帮真正的孩子;

不那么聪颖,

不太有学问,不太乖;

但任性而动,生气勃勃……

诗人华兹华斯在《序曲·五章》中描述了这样的孩子,他告诉我们这是真正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体现着孩子的特点:

他们生活在游戏精神里,尽情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

他们生活在梦想的世界里,梦想赋予他们现实以外的世界,不受成人规范的拘束。

他们生活在自由的意志里,不刻意去寻找规律,有着泛神论的思想,有着无意思之意思。

而在苏教版语文书里,我们不缺少孩子,但是我们缺少“真正的孩子”。课文里与我们经常相遇的是另一种类型的孩子:

1.有名气的孩子。

评语:这一类孩子是现实中的伟人,是神话中的英雄,是事业上的成功者,是可以学习的楷模。

如:《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孙中山破陋习》讲述领袖的童年;《哪吒闹海》《劈山救母》《歌唱二小放牛郎》中的孩子是英雄;《怀素写字》《梅兰芳学艺》《装满昆虫的衣袋》的主角成就不俗;《咏华山》《少年王勃》中的孩子是神童……

2.有爱心的孩子。

评语:“人之初,性本善。”这一类孩子有“善良”的天性、美好的情怀,他们关爱别人、关爱社会、同情弱小。

如:《放小鸟》中怜悯小鸟的“我”;《番茄太阳》中乐观、善良,愿意把腿给别人的明明;《我不是最弱小的》中把雨衣给野蔷薇的萨沙……

3.具有儿童意向的角色。

评语:这一类角色,在童话体裁的课文中出现,被赋予儿童的特点,这是隐藏在教材中的“孩子”。

如:《蘑菇该奖给谁》中敢于和高手比的小白兔,《小鹰学飞》中在老鹰督促下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小鹰,《青蛙看海》中坚持不懈的青蛙……

这些童话角色隐喻不同的孩子,在成人的帮助教育下或是在某种崇高的精神的鼓励下,他们改正缺点、磨炼意志、不断进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中提到“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这种“育人”的价值取向下,苏教版课文中描述的儿童,可以划归到“爱的母题”下,体现“成人对儿童的眼光——一种洋溢着爱的眼光”。[1]这个主题下的作品,分为亲切温馨的“母爱型”和具备教育价值的“父爱型”。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另一重大母题“顽童母题”在苏教版的选择中是缺位的。

在“育人”的视角下,顽童角色入选课文经过了谨慎的修改。神话中“哪吒”的形象,在《封神演义》中,是拿着乾坤圈调皮闯祸的孩子,在苏教版教材《哪吒闹海》中变成了为民除害的英雄。在一场关于《哪吒闹海》一课的辩课实录里,《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的陈金铭主编说:“我觉得哪吒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学中难得的顽皮男孩形象,在小读者心中,会把小哪吒看做自己的另一个影子,自己在现实中完成不了、实现不了的愿望,小哪吒替自己实现了。在阅读时,心灵完成了一次顽童的冒险。”[2]

对哪吒的改编,拉远了人物与孩子的距离,由“自己的另一个影子”,变成了需要膜拜的“影子”,建立了敬仰,失去了童年。从语文学习文本解读的角度看,丢失了一次解读顽童的机会。

二、思辨:丢失的不仅是“真正的孩子”

近年来,大量的国外儿童文学作品让我们认识了《女巫》《查理的巧克力工厂》《长袜子皮皮》《小飞人》……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不是英雄,也很少贴道德标签,而这些似乎更受孩子喜欢:因为顽童是贴近孩子心理本位的形象。

顽童,有其积极的心理意义和现实意义,法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大师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在《儿童的利益》里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擅长做翻译练习的学生后来成为了安静的公务员,‘懒惰者’成了干劲十足的企业主。在职业生活里,那些在班里垫底、1968年5月之前被人冠以‘黄道蟹’这个动人绰号的学生与班里的‘尖子生’懂得的一样多,乃至甚于后者。”[3]

教育者仅仅站在管理方便的角度,扼杀孩子的“顽童”特性,其实扼杀了孩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尊重儿童,承认儿童天性的今天,在阅读时不应该忽略“顽童”这样一个主题。

但是,“顽童母题”的作品出现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这种“顽童母题”在怎样的语文教学土壤里生存呢?

1.教师的困境:如何解读“顽童”?

在苏教版课文中,有一位顽童——他存在于冰心的小诗《雨后》,雨后恣意踩水的顽童,在课堂上激发孩子共鸣、吸引孩子阅读并积极讨论的是他的顽童行为、顽童心理。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们往往是这样做的:

——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除了调皮,还有呢?再读读书。

——是的,他是个多么关心妹妹的好哥哥啊!

完成了这个解读,小男孩的形象功德圆满。

如果这个孩子没有那一句“妹,小心,滑!”课堂上是不是给老师的评价留下一个巨大的难题?如果仅仅拘泥于道德风尚、核心价值,对“顽童母题”的解读便失去了应有的文学意味,背离了语文教学的任务。

2.学生的困境:如何面对内心的“顽童”?

学校的秩序建立在《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后面,以《规范》的标准解读顽童角色,那么这些作品中的顽童必然是不合格的孩子。

作为顽童的欢愉与《小学生行为规范》碰撞的时候,孩子的表达往往背离内心,背离实际。

笔者布置孩子们写写自己有趣的事,班级几个调皮的孩子却不知道写什么,笔者提醒:上课玩蜘蛛啊,下课在校长室门口追跑啊,都可以写。孩子却说,这也能写啊?这是不好的事。

没有对顽童角色建立正确的解读,孩子依照《小学生行为规范》来解读身为顽童的自己,他必然会认为内心潜藏的“顽童”特点是一种沉重的负疚,在习作时走向空话、套话、假话。

“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作为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都有其文本解读的价值。“顽童母题”的作品内,包含着童年的智慧、童年的审美、童年的哲学,是儿童成长为成人的必由之路。苏教版教材中的儿童,大多凝聚着成人对儿童的期许,展现的是成人对儿童的眼光,但是这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孩子未来的成长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成人的要求,必然会有所突破。这也是顽童母题作品的积极意义所在。

三、价值:学会欣赏“真正的孩子”

在阅读中,孩子与“顽童母题”相遇的时候,我们应当怎样挖掘文本价值,让孩子学会欣赏?

1.对话童年:获得审美狂喜。

在“顽童母题”作品中,阅读的快乐来自于出人意料、违背规矩,现实生活中的拘束与作品中的放任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样使阅读者获得一种审美狂喜。

阅读这样的顽童母题作品,我们应当尽量让孩子感受它在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方面对“顽童母题”的表现力。

以下教学案例中,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的杨树亚老师在教学《听童话外婆讲淘气包的故事》时,让故事情节引发了孩子审美狂喜:

师:这不,埃米尔曾经把头伸进了汤罐子!可能是怎么回事呢?(看图引导想象)

师:读一读老师下发的这个故事,看一看与你猜想的一样不一样?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埃米尔给你什么印象?

(师生交流。)

师:埃米尔的淘气何止这一件事。(出示“埃米尔把妹妹小伊达当作国旗升到旗杆顶”的图片)你能想到埃米尔在干什么吗?

(学生根据图片想象,补充。)

在阅读推荐的过程中,埃米尔出人意料的行为给孩子带来审美愉悦,成功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阅读“顽童母题”的作品,获得审美体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字本身的乐趣,认同虚构人物的乐趣……各种元素都可以丰富充实阅读课堂。

2.对话心灵:幻想与现实间的哲思。

“顽童母题”作品中的人物不完全是幻想化的,虽然他们有着超常的本领、超常的想法、超常的举动,但是仔细阅读,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投射。比如《小飞人》作品中,会飞的卡尔松与平凡的小弟形成对比,卡尔松的自由与小弟的受人管束形成对比,卡尔松的没人照料与小弟的被呵护形成对比。神奇的卡尔松隐射现实生活中的流浪汉,“是西方流浪汉小说的现代版和儿童化”。[4]“顽童母题”中幻想的成分和现实的投射,这些强烈的对比其实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思辨的可能性。

师:自由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自由是有代价的。读一下这段文字,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这时候他想起来了,卡尔松的房子非常不现代化。既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晚上他用一盏煤油灯照明,他从墙角下接雨水的桶里取水用。)

生1:卡尔松生活其实很艰苦。生活在这样的房子里,晚上黑黑的,用水也不方便。

生2:这样的房子卫生很差,容易生病。

……

师: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自由的卡尔松吗?

……

开放式的对比阅读,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产生一个新鲜的视角,再来审视文本,获得感悟。在阅读“顽童母题”的作品时,“长大/不长大”、“离家/有家”、“束缚/自由”、“服从/反抗”等相反愿望的冲突体现了矛盾,而解读这些矛盾,反而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在这样的思辨中,孩子学会看待自我,在阅读中成长。

3.对话自我:审视童年的快乐。

孙悟空大闹天宫,爱丽丝跳进兔子洞,明希豪森男爵吹牛,彼得·潘带着孩子飞向“永无岛”……阅读这些作品,孩子从内心散发出的是意外的兴奋,是蠢蠢欲动的感觉。

“神韵”是一种含蓄的美,“气韵”是一种外放的美。“顽童母题”的气韵更吸引孩子,成为孩子主动撷取的审美对象。在这样的审美中,他们才能够正视自己的童年,留下童年意味的文字:

“我立刻开始动手,可挖了二十厘米才把它的根挖了一半,突然孙校长向这转悠过来,我赶紧站起来装作和钱同学说话。”

“我刚准备走,突然吴同学对我讲:‘趁现在没人,你想不想玩——’他指了指讲台,我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是玩电脑。我锁好了门窗,检查了又检查,才开了电脑。他显然也心虚,问我:‘要是有人闯进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拔掉电源,一切就OK了!’”

……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知道孩子本身具备狂野的天性,这些表现“不那么聪颖”,这些举止“不太乖”,“但任性而动,生气勃勃……”。懂得欣赏作品中的顽童,就会学习欣赏潜藏在自己内心的顽童。天性背后,是追求未来全面发展的自由愿望,是迅速诱发的想象,是对精神压抑的摆脱。正如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所说:“这是自己的故事,它们非但没有什么可羞耻的,竟还如此堂皇地占据着这审美舞台的中心,竟能如此自信地铺展自己的心灵。”[5]

以“顽童母题”的作品补充孩子的阅读,让孩子聆听不同主题作品的声音:

因为孩子不仅渴望“爱”而且渴望“自由”;

因为在阅读中“和谐”和“突破”都是重要的审美体验;

因为“顽童母题”冲击着传统的习惯和审美思维,给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带来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哪吒闹海教案篇12

一、以主体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鲜明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开展以能力素养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为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发展既奠定了基调又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衡量有效教学的上位标准,并不是指“花最少时间教最多内容”,而是在于“历经主导教学后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正因为如此,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努力把“教师”角色转化为“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转化为“导学”行为,以切实尊重和突出主体学习地位,为培养学生的自我进取意识和主体学习能力提供最大化发展时空,从而为促进其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因此,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巩固环节,无论课程主题还是拓展延伸环节,无论授业解惑还是课程评价环节,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为根本标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化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的教育教学目标。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无益或事倍功半的。

二、以情趣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至少不是一种完美的教育。”“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以兴趣和喜好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对于“唯情趣一族”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和依赖性。比如《长江之歌》,这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歌词。只有心中有情、胸有意境,才能感悟其气势宏伟、舒展起伏的旋律之美,反之亦然。如果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鉴于此,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技术音像和谐、直观形象的独特优势,一边演示长江滚滚东流、奔腾不息的磅礴气势,同时播放其声情并茂、激荡人心的优美旋律,为学生传递并铺设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心境,从中赢得寓教于乐且事半功倍、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应。前后两相比较,其效果孰优孰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生活化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是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教学的魅力和活力所在。积极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既可为学科内容及其课程实践提供丰富涵养和有效滋补,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以语文读写教学为例:首先要立足校园生活,能让小学生在童真童趣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如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活动,精彩纷呈的文体娱乐PK,趣味浓郁的班队活动,丰富多元的课外“悦读”等。第二要立足家庭生活,能让小学生在亲情温馨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第三要立足社会生活,能让小学生在时事热点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第四要立足自然生活,能让小学生在妙景奇趣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如春光明媚之中,与鲜花媲美,为小鸟搭窝;骄阳似火之际,听金蝉高歌,享绿荫送爽;天高云淡之时,赏落叶纷纷,品硕果香甜;雨雪翩然之日,感天地之气,吟落红之美。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自然是一部“绿色的课本”。

四、以自主化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能保一世无忧。”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教学相长来说,开展自主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对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战略战术之举,也是新课程素质教学的应有之义。比如《哪吒闹海》教学: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影视或动漫情境,以重新唤起小学生对自己偶像级人物形象的学习情趣和崇敬意识;其次出示自学目标———1.哪吒为什么要闹海?是自己闹着玩的,还是有什么想法的呢?2.哪吒如何“闹”海的?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哪吒英勇善战动作的词语来体会。3.哪吒闹海的结果怎样呢?再次,让小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可通读全文后合作探究,也可边读边讨论。教师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下给予适时适量地引导、启发和点拨。最后在集体流中逐一完成上述所提问题,师生进一步梳理、总结和提炼。整个过程中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既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强其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五、以激励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有人说:“给学生一次机会,他就会给你一个奇迹。”“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丰富养料。”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有许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学生所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性化差异。有鉴于此,作为备受信赖的“教父教母”,我们不能“拒绝”“淘汰”和“选择”,而是应当本着“众生平等、整体推进”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一方面积极有效地开展因材施教活动,另一方面给予因人而异的激励性评价,切不可采取“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用一根尺子量人”,否则非但谈不上教学“有效”,很可能会因此而挫伤部分孩子那“幼小稚嫩的心灵”。比如,对于上文《哪吒闹海》中的几个问题,有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全面甚至精彩地回答,而有些学生只能借助“课本语言”来回答部分。对于前者理当褒扬,后者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哪吒闹海教案篇13

一、以主体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鲜明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开展以能力素养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为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发展既奠定了基调又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衡量有效教学的上位标准,并不是指“花最少时间教最多内容”,而是在于“历经主导教学后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正因为如此,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努力把“教师”角色转化为“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转化为“导学”行为,以切实尊重和突出主体学习地位,为培养学生的自我进取意识和主体学习能力提供最大化发展时空,从而为促进其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因此,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巩固环节,无论课程主题还是拓展延伸环节,无论授业解惑还是课程评价环节,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为根本标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化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的教育教学目标。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无益或事倍功半的。

二、以情趣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至少不是一种完美的教育。”“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以兴趣和喜好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对于“唯情趣一族”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和依赖性。比如《长江之歌》,这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歌词。只有心中有情、胸有意境,才能感悟其气势宏伟、舒展起伏的旋律之美,反之亦然。如果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鉴于此,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技术音像和谐、直观形象的独特优势,一边演示长江滚滚东流、奔腾不息的磅礴气势,同时播放其声情并茂、激荡人心的优美旋律,为学生传递并铺设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心境,从中赢得寓教于乐且事半功倍、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应。前后两相比较,其效果孰优孰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生活化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是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教学的魅力和活力所在。积极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既可为学科内容及其课程实践提供丰富涵养和有效滋补,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

以语文读写教学为例:首先要立足校园生活,能让小学生在童真童趣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如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活动,精彩纷呈的文体娱乐PK,趣味浓郁的班队活动,丰富多元的课外“悦读”等。第二要立足家庭生活,能让小学生在亲情温馨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第三要立足社会生活,能让小学生在时事热点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第四要立足自然生活,能让小学生在妙景奇趣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如春光明媚之中,与鲜花媲美,为小鸟搭窝;骄阳似火之际,听金蝉高歌,享绿荫送爽;天高云淡之时,赏落叶纷纷,品硕果香甜;雨雪翩然之日,感天地之气,吟落红之美。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自然是一部“绿色的课本”。

四、以自主化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能保一世无忧。”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教学相长来说,开展自主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对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战略战术之举,也是新课程素质教学的应有之义。

比如《哪吒闹海》教学: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影视或动漫情境,以重新唤起小学生对自己偶像级人物形象的学习情趣和崇敬意识;其次出示自学目标――1.哪吒为什么要闹海?是自己闹着玩的,还是有什么想法的呢?2.哪吒如何“闹”海的?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哪吒英勇善战动作的词语来体会。3.哪吒闹海的结果怎样呢?再次,让小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可通读全文后合作探究,也可边读边讨论。教师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下给予适时适量地引导、启发和点拨。最后在集体流中逐一完成上述所提问题,师生进一步梳理、总结和提炼。整个过程中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既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强其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五、以激励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有人说:“给学生一次机会,他就会给你一个奇迹。”“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丰富养料。”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有许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学生所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性化差异。有鉴于此,作为备受信赖的“教父教母”,我们不能“拒绝”“淘汰”和“选择”,而是应当本着“众生平等、整体推进”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一方面积极有效地开展因材施教活动,另一方面给予因人而异的激励性评价,切不可采取“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用一根尺子量人”,否则非但谈不上教学“有效”,很可能会因此而挫伤部分孩子那“幼小稚嫩的心灵”。

比如,对于上文《哪吒闹海》中的几个问题,有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全面甚至精彩地回答,而有些学生只能借助“课本语言”来回答部分。对于前者理当褒扬,后者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相关精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