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账务管理实用13篇

合同账务管理
合同账务管理篇1

1、明确合同审批权限。设定审批权限时,要考虑合同的类型以及金额大小,例如,对重大经济合同应事先集体审议制度。此外,还应遵循法律法规对关联交易等特殊情况下合同订劳动一些特殊规定,防止发生意外损失。

2、明确合同审核的业务流程。通过规定审核程序,以及分离不相容职务,发现有效约束和监督。

3、明确合同签订过程中财务审核的内容和关注重点。如标的的数量和价格条件,销售金额是否满足企业盈利的需要,付款条件、期限和方式是否符合控制经营风险的要求,对方企业信誉和信用是否符合信用政策的规定,价格外的费用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规定,等等。

4、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财务审核,实行财务监控,例如根据合同发货、开具发票、接收货款、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时,都要分别进行财务审核,防止出现技术性差错。

5、明确合同修改或者解除、终止的审批权限和流程。不得随意变更和修改。如有特殊情况需变更改或者修改的,应重新履行财务审核手续。涉及经济赔偿的,赔偿前还应办理相关财务事项。

企业应收账款和合同管理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关联系的。作为参与到企业合同管理当中的管理人员也必须参与到应收款项的管理中去。由于企业合同的签订和生效是十分复杂的过程,我们应该对对方的财务情况基本掌握,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部门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发挥自身的决定性作用,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明确业务流程和审批权限,实行财务监控,加强财务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评估客户信用风险,跟踪客户履约情况,落实账款责任,减少坏账损失。

二、财务的应收账款的常规管理

应收款项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啵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应收款项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的实现,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资产营运能力,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1、做好信用管理。企业应当制定可行的信用政策,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时刻观察其信用额度有没有超出期限,如果超出期限,我们必须对其及时提醒,根据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信用政策,建立健全客户信用档案,科学开展催款,实行黑名单制度,是企业实行信用管理的有效措施。做好信用风险评估和控制,是企业合理确定信用销售额度、有效控制坏账损失的基础工作,并恰当地对应收账款的相关管理进行科学的评价。

2、制定信用政策。一是要估计信用政策变动时产生的增量销售,二是要估计与增量销售相关的增量成本,三是要扣除与增量有个的坏账损失,四要扣除机会成本,即经营资金被应收款项占用而丧失的收益,这样,才可以确定信用政策是否能产生净利润,根据对给予客户信用的风险收益分析,我们可以决定是否给予客户赊销的待遇以及赊销的最高额度和还款期限。

3、建立应收款项台账管理制度。企业应当设立应收款项台账,详细反映内部业务部门以及各客户应收账款的发生、增减变动、余额及其每笔账龄等财务信息。同事加强合同管理,对债务人执行合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防止坏账风险的发生,定期编制应收款项明细表,向企业管理人员和有关业务部门反映应收款项的余额和账龄等信息,及时分析应收款项管理情况,提请有关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企业坏账损失。

4、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将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损失及时计入费用,通过提取坏账准备金,为企业相对稳定实现更多的利润,分析、估计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和变现速度,预测并控制其坏账损失,强化和优化应收账款的有效,科学管理,是每个企业决策者、经营管理者、特别是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引以为重的问题。

三、财务的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1、财务部门能依法理财,对到期的应收款项,应当及时提醒客户依约付;对逾期的应收款项,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催收;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对于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造成逾期应收款项的,应当在内部以恰当方式予以警示;造成坏账损失的,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绩效工资。

2、财务在清欠管理和催收应收款过程中,如果企业在追索逾期应收款项过程中,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支付给专门收账的机构或者人员劳务费用、诉讼费用,作为当前费用处理,不得挂账。为了减少坏账损失而与债务人协商,对逾期应收款项按照一定比例折扣后收回的,根据企业董事会等机构审议决定和债权债务双方签订的有效协议,可以将折扣部分作为坏账损失处理。

合同账务管理篇2

1.防范意识淡薄,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

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份额,运用各种经营手段进行促销,其中采用赊销、延期付款等商业信用就是其一,企业在使用商业信用促销时,但往往缺少自我保护和防范风险意识,没有对客户信用情况、偿债能力等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分析,这就造成企业往来账款风险增大,往来账款占用时间越长坏账机率就越高,往来账款金额越大,对企业资金占用就越大,不仅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还会形成企业潜在的损失。所以,企业要增强防范意识,对往来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和评估,是加强往来账款管理和减少坏账损失的重要途径。

2.企业间往来合同管理不规范

企业间的经济往来都要签订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规范的合同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是防止和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所以,企业对合同的管理应予以重视、严格按合同规范要求和程序签订。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往来间经济业务合同管理不规范,造成应收账款到期不能收回,产生经济纠纷, 一旦因账款收不回而对簿公堂的时候,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给企业造成损失。

3.企业对往来账款没有有效的监控

企业对往来账款进行监控,是有效的防止往来账款账龄延长和形成坏账的举措,如企业对往来账款的管理不严,对往来账款没有定期与相关单位核对账目,也不对对方经营情况进行调查,特别是往来账款对应企业发生兼并、改组或注销等情况下,没及时催收或明确往来账款关系,则就会造成往来账款账目不清,清理更加困难。按财务核算要求,对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应提取坏账或做报损处理,对已确定不需付债务应及时报批做账务处理,否则,都会造成往来账款账目混乱。

二、企业往来账款产生和增加的原因

1.企业领导对往来账款管理重视不够

企业往来账款由于不涉及单位当前收入、利润等经营指标,有些企业的领导往往对其管理不够重视,对往来账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往来账款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使企业往来账款账目混乱,从而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有些财务部门也没有制定往来账管理制度、往来账款的工作程序和岗位职责,从而影响了往来账款的正常核算。企业往来账款形成后无人催收,应付款项更无人自觉支付,导致往来账款账龄越来越长,最终成为坏账,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往来账款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从目前企业现状来看,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些领导政绩思想严重,只管任期内经营业绩好坏,对往来账款清理不重视,没有按照企业往来账款管理制度规定及时清理,对任内所产出的往来账款会给企业以后所造成的影响没有充分的认识。再者,企业中普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也使往来账款得不到及时清理,造成管理的混乱。

3.往来账款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往来账款监督管理要从财务管理入手,因为企业财务部门对往来账款的形成过程和时间最清楚,只有加强财务监督,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往来账款,才能使往来账款得到及时清理。

三、对往来账款管理问题的防范措施

1.加强企业管理者财务意识,防范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企业财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日渐明显,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才能做出适合本单位经营决策。所以,企业要确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的管理,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2.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控制应收账款的收回期限

企业要从制度上完善往来账的管理,建立从往来账款产生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首先,调动财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对往来账款管理的责任心。加强采购过程的财务监督与控制,定期对采购工作、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进行审核,及时清理往来账款,避免呆账、坏账的形成。其次,制定采购制度,加强采购人员成本意识,明确其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约束和督促物资管理人员尽量减少往来账款的形成,对已形成的往来账款做到尽早清理,减少资金占用。

3.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强化日常监督作用

加强往来账款的管理,重点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因为,应收账款越多,时间越长,清理难度就越大,所以,企业对应收账款应定期清理。根据本企业单位应收账款的特点,按单位、部门列出清单,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催收,使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增强企业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认识,相互监督,使之成为一项具有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

4.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企业往来账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企业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所以,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主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企业应制定信用政策及收款政策。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应对客户信用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其信用额度,超额度时不预赊账,并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并将分析报告提供给财务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或销售部门,使其及时了解应收账款占用情况,及时督促相关人员对逾期的应收账款进行清理。

(2)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实现往来账款的全面管理。由于往来账款清理涉及企业多个部门,所以,企业应加强内部信息方面的沟通。财务部门应定期向相关业务部门通报往来账款及分析资料,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再者,企业间要定期进行账目核对,以免造成企业往来账的不准确。所以,企业主管领导、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等应定期进行沟通交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做好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实现对往来账款的全面管理。

合同账务管理篇3

一、高校应收账款的组成及特点

高校收入除财政拨款收入和升级补助收入外,其他来源收入都可能产生应收账款,其中事业收入产生的应收账款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大多数高校的业务活动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其他业务,上述三类业务活动产生的应收账款可划分为教学类应收账款、科研类应收账款和其他类应收账款。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高校在保证完成非营利学历教育活动的同时开展了市场性的培训教学活动。教学类应收账款可进一步划分为学历教育类应收账款和培训类应收账款。学历教育类应收账款主要由学历教育学费形成,构成较为单一,回收难度较小。培训类应收账款由于资金来源复杂,回收难度较大。

二、高校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对应收账款重视程度不足除民办高校外,大多数高校可以依靠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开展大量非营利性的教学科研活动。随着高校市场化业务的发展壮大,成人培训、市场性科研等带有营利色彩的教学科研活动占比逐步提高。高校业务逐渐由过去以非营利性的教学科研业务为主转变为现阶段营利性业务和非营利性业务共同发展。以科研项目收入为例说明。过去,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上级补助、各类科研基金收入、系统内相关单位支持和高校自筹。近几年,伴随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校企合作等科技成果转化通道逐渐打通,市场化的科研活动在高校整体业务中占比快速提高。市场化科研业务高速发展,应收账款也紧跟而来。高校业务已然进行转型,然而针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并未及时跟进,且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二)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高校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产生的应收账款存在信用风险,但是高校对该部分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严重不足。该问题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过去,高校的资金往来单位除政府部门外,主要为系统内企事业单位及校办企业。系统内企事业单位及校办企业与高校在业务和管理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在一定范围内人员交流频繁,但是总体环境较为封闭,因此信用风险较小,导致高校在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方面较为欠缺。现阶段,越来越多系统外的社会企业开始与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及其他业务合作。随着合作单位的多样化复杂化,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问题逐步凸显,高校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亟待加强。

(三)内部控制不完善高校关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首先,在新会计制度出台前,高校在财务制度方面对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没有制定细则。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梳理已有应收账款并结合自身情况计提坏账准备,高校需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及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完善并细化财务制度中关于应收账款部分。其次,在业务管理方面,对教学科研等业务的合同管理力度有限。部分高校的合同管理只停留在合法合规性审核及档案保管层面,未与财务管理部门结合,财务人员较难及时掌握合同执行进度等信息,不利于收入的确认和应收账款的回收。再次,高校的考核评价指标未将应收账款等收入质量指标纳入其中。高校针对教学科研人员的考核指标一般量化为教学课时、科研成果数量等,未从财务收入质量角度进行考核,这导致教学科研人员对应收账款不重视。

(四)缺乏明确会计指标和专人管理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会占用大量货币资金,巨大的货币资金时间价值可能会导致运行、发展受阻,因此应收账款的周转水平一直备受重视。一般企业设置专人专岗管理应收账款,然而高校由于重视程度不足、相关制度短缺和人员短缺等原因未针对应收账款设置明确的会计指标和专人专岗,导致应收账款长期管理杂乱,造成高校资金的浪费。

(五)财务信息不透明相比上市公司,高校没有明确规范的信息披露格式要求,因此高校财务信息披露较少,与应收账款相关的会计信息透明度严重不足。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与合作方签订合同,并借助高校各项实验设备或其他资源按照合同要求开展了大量工作,部分资金并未按照合同时间或进度到账,财务信息不透明导致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无法及时沟通,加大了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

三、高校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上述梳理的诸多问题,本文根据现阶段文件要求和实际情况,针对高校应收账款管理提出了以下优化升级建议。

(一)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首先,面对金额大、账龄长的应收账款,高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且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高校应当以此次新会计制度实施为契机,高度重视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在领导层面上加强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其次,高校应优化升级应收账款等相关管理模式,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将应收账款的追索责任落实到具体项目和人员。再次,可以通过公告、进行宣讲等方式,在全员范围内以信用风险危害案例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强化信用风险防范意识。

(二)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坏账准备计提制度建议规范财务管理中收入确认流程,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确认,认真梳理并分析现存的应收账款,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坏账准备计提制度,确定适当的坏账计提比例。通过全面梳理应收账款,将全部应收账款落实到相关项目组和责任人。此外,将应收账款周转水平的相关指标纳入财务指标体系中,在注重收入数量的同时关注收入质量,从而提升高校资金使用效率。

(三)借助新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升级财务信息化系统,将财务管理系统与合同管理等业务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实时共享。通过财务信息化系统,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使高校全员参与到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中,为应收账款相关责任人实时掌握财务信息创造便捷途径,实现高校各项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并为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和基础。

(四)加强合同管理,调整考核指标新会计制度中关于高校的补充规定明确指出高校事业收入的确认应按照合同完成进度执行,这就要求高校提高自身的合同管理水平,不仅对合同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核,还要对合同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全流程监控。高校应尽快完善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根据业务的实质对合同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在对项目进行全流程监控中选择恰当的合同完成进度协同财务部门确认收入。在提高合同管理能力的同时,针对应收账款引入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使应收账款挂钩高校业务人员考核的相关指标或依据,调动业务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协助回收应收账款的积极性。

(五)借鉴企业经验,引入信用评级机制由于高校等事业单位在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上开始较晚,可以借鉴企业的相关经验,结合高校自身业务特点,将行业外优秀的管理方式运用到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例如信用评级机制,高校通过梳理合作对象,将资金往来单位进行信用评级,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合作方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合作方重点关注,甚至禁止合作,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合作方给予一定的优惠补偿措施等。

四、以新会计制度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优化转型

(一)从“收入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转型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会计核算从“收付实现制”转型为“权责发生制”。采用权责发生制是高校业务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对推动高校教育科研业务良好发展有深远意义。应收账款管理只是财务管理优化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收入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转型不仅仅包括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转型,还包括收入和费用管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等等。为实现从“收入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顺利过渡,不仅要从具体会计业务层面进行转型,更要从财务管理思想上进行转变,并且将这种转变进入到各项教学科研活动中去。以科研业务管理为例,一个项目从签订合同开始,就应当按照合同进度确认收入,按照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确认成本,而不是项目经费到账一次性确认收入以及项目组成员报销时或项目结题时才确认费用。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清晰、全面、及时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财务信息。

(二)从“管理财务”到“服务业务”转变新会计制度明确要求高校的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这一新要求迫使财务管理必须向业财融合进行转型[1],实现从“管理财务”到“服务业务”的转变。目前,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与教学科研等业务部门相对独立且沟通较少,尤其基层会计人员与教学科研等业务人员的交流仍停留在报销、开票层面,这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融入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中。高校可以新会计制度转型为契机,鼓励财务人员转变思想,到教学科研等业务部门进行轮岗或调研,在深入了解各项业务的基础上,调整相关财务业务流程,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保障和服务教学科研活动,实现从“管理财务”到“服务业务”转变。

(三)以财务管理优化转型推动内部控制重塑由于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财务管理的优化转型势必促使其他管理工作优化升级。高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2],都是为了保障教学科研等业务健康有序、合法合规地开展。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手段,内部控制引导制约财务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优化转型需要重新梳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工作流程,相关内部控制管理的构成或流程必然重塑,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优化升级也为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的数据支撑和控制节点,重塑后的内部控制管理也将更加及时有效。

(四)财务人员观念转变及能力提高由于过去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导致包含高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基层财务人员习惯以现金或银行收支作为财务记账的依据,长期以来普遍形成了收入看银行到账,报销一次性进费用,年终结转看结余的观念。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高校财务人员转变过去的观念,根据新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新会计制度在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是对基层财务工作者现有知识的挑战。为遵照新会计制度的各项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尽快拓宽知识面,提高相应的业务能力,补齐业务短板,为新制度下高校财务工作的优化转型提供力量。

(五)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助力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并使用财务信息化系统,现阶段为满足新会计制度要求,除升级现有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外,还需要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等管理部门与教学科研等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合理统一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有利于避免各部门重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浪费[3],还有助于高校各项业务的整合梳理,避免在业务层面上出现重复审批及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并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合同账务管理篇4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主要包括企业出售产品、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商业信用的进一步推广,应收账款作为一种信用手段和营销策略,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加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从而促进企业利润增长。但是应收账款的存在是企业的一把“双刃剑”,企业一方面运用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增加营业利润;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呆、坏账的增多,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会使企业的资金流逐渐枯竭,蒙受严重的财务损失,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应收账款管理是一种营运资金的管理,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可以创造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中,作为贯穿始终的神经中枢——资金,对于企业犹如血液对于生命一样重要。所以,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应收账款质量。

一、应收账款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1.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直接引发财务危机。企业通过赊销方式不断扩大销售收入,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赢利状况下,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中国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经常出现利润可观,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

2.应收账款管理的坏账风险对企业赢利状况的影响。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帐的成功率在50%以下,二年以上的债权成功率就更低了,而中国相当多的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三年以上,收回更无望了。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际已成坏账但未做坏账处理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有的企业因为收入回笼不畅而无法购买生产用料,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全年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占全年平均销售收入较高的比例,必然会对个别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不良影响。

二、企业形成大量应收账款的原因

1.企业风险意识不强。有的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往往只注重账面上的销售额,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的风险及财务成本的增加。企业盲目追求指标,有的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为获得政绩,只注重销售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企业流动资金被客户长期占用;有的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为了争得某一客户或抢占某一块市场份额,常采取赊销等营销策略来达到目的,使企业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

2.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滞后。应收账款发生后并没有做任何管理,只是让其挂在账上,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威胁。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长期不对账或对账不清。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对了账,但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分类,平时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如果出现回款不畅,就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逾期账款,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4.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奖惩制度。由于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往往将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与销售业绩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员工往往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采取赊销的办法。虽然销售任务圆满完成,大大提高了销售量,但也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有很大关系。再者,企业没有认真调查取证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即使制定了相关政策,却因盲目扩大销售量没有认真落实。因此债权债务双方就经济往来的未了事项应定期对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很多企业并未及时、不定期地对账,未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造成资金外流,给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压力。

三、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对策

1.加强销售合同管理。为加强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确保合同的顺利进行和发生纠纷时提供可靠的证据,公司领导应当授权销售部门及业务人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签定合同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金额巨大的销售合同的订立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公司应当建立健全销售合同审批制度。审批人员应对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严格把关。公司所有的产品供销合同和合同履行过程中形成的中间资料(合同变更协议书、附件、传真件等)由合同管理部门统一收集管理存档。凡涉及非现款交易的业务,公司都要与客户签订符合国家标准的商业供销合同。首先,在正式签订合同前,由业务员、销售负责人根据客户的资信等级商量确定客户的最高赊销款额,报合同管理部门备案;然后按ISO9002标准合同评审程序进行严格的合同评审,经审查无异议后,合同管理部门做好合同台账登记并在合同副本上加盖“已存档”印章,接下来交由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严格监督合同执行。

2.严格发货通知单和开票管理。在与客户发生业务关系时,销售部门填制完善的“发货通知单”,发货通知单必须登记各种不同的客户内容,如所订货物的货号、数量、价格等以完整和规范化的格式反映出来。销售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授权和审批在发货通知单上必须签署齐全。发货通知单必须在事先进行连续编号,并制成能反映出各销售环节控制作用的统一格式。发货通知单在执行后应归档管理,并由专门的职员对其进行定期检查。销售部门在按照销售合同上订明的货物发出后,填制“开票通知单”,并在“制单人”栏签名(不能盖章),经销售负责人在签名(不能盖章)后,向税务会计出具“开票通知单”和与本项业务一致且已加盖“已存档”印章的有效合同副本,税务会计根据客户档案中最高欠款限额确立是否开票,如果开票通知单计入应收货款扣除已收货款后累计不超出最高欠款限额,税务会计开出发票;否则,税务会计拒开发票。

3.划分赊销制度,审批权限,分别确定责任人的权限范围。赊销业务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查和同意,根据赊销业务量,确定不同的审批权限,在严格赊销审批基础上,加强赊销的管理以便于及时了解、掌握和控制应收账款。实行专门负责制。可以成立专门财务管理或指定专人负责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监督,并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企业负责人,便于企业领导人掌握情况,适当适时地采取对应措施。

4.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健全的内部约束机制。笔者所在单位很长一段时间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挂钩的做法,在业绩考核当中,只注重销售额,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往往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从而造成高销售额、低经济效益的局面。自2010年以来,逐步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改变只将销售人员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挂钩的错误做法,建立内部考核责任制不但要与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直接挂钩,而且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将应收账款余额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并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催款力度加大,应收账款大幅降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5.加强应收账款的动态跟踪管理与催收。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提醒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可以发现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和纠纷,以便作出相应的对策,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会使客户感觉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使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推迟付款,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可以快速识别应收账款的逾期风险,以便选择有效的追讨手段。企业管理当局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应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对于清收小组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负责人的调配下参与工作;二是清收小组成员按客户分工,并分解落实清理回收目标任务;三是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将收回远期欠款和控制坏账纳入绩效考核,调动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

合同账务管理篇5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为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向购货方、接收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来扩大销售外,赊销也成为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并逐步成为当代经济的一个特征。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利好的一面,它是企业稳定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 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积累和不能收回,就造成很多企业在既有良好销售业绩并盈利的情况下,却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而且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根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收回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追账成功率仅在50%以下。

二、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要消除赊销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但是在中小企业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是:

1. 企业没有落实应收账款的责任部门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

    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权责不够明确。有许多不应产生的应收账款产生了,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明确的权责划分,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来负责,常常一人多职,一支笔说了算,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带来损失,却最终无法追究责任。

2. 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相当薄弱

    首先,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者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

    其次,财务部门没有专人负责对应收账款定期、定向的清欠;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是对了账,但并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上的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于收不回的应收账款未建立坏账核销管理制度,有些企业对没有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挂帐,而这部分资产其实早已经收不回了。

3.企业未对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进行信用管理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不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价,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制度,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没有底数。

三、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财务部作为公司内部控制机构的重要部门,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方面该怎样加强控制,充分发挥财务的作用呢?

(一) 加强合同管理

1.财务人员要预先依据公司成本参与制定报价体系,作为业务人员订立合同的标准。在订立环节、履行环节容易产生风险,财务人员要参与制定、审核合同条款,重点审核价格、付款方式及公司业务人员是否按权限签订合同。

2、报价后,财务人员要监督销售合同回签的落实,免得客户到时不履行合同,不按合同金额付款,产生经济纠纷。对于非书面事项事后要书面合同给对方补签,在这点上许多小企业重视不够,仅凭对方的未盖章的订购单就安排生产了,结果产生纠纷了无法提请法律诉讼。

3、重视合同的档案管理,合同签订后财务部要由专人负责合同档案管理,进行合同编号,建立客户档案资料及保密制度。

(二)加强成品环节的管理

1、依据成本计算的异常状况查找是否有漏入库,依据成品盘点盘亏状况查明是否有出库未开单现象。

2、加强成品出仓程序的审核。财务负责人依客户合同付款方式、收款风险签字确认同意出货才能安排装柜,对于出货后凭提单复印件付款的国外客户报关员必须将正本提货单交财务保管,收款后再交还报关员。

此项控制中财务审批作用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对照合同,该货前收款出货的一定要收款后才才能签字出货,在成品这个环节把收款风险控制住。

3.加强出货单据的管理。客户签收的送货单、快递单、空运单、托运单这些原始单据一定要专人负责,与合同放在一起保管,这是收款的原始单据。

(三)会计系统控制

一)财务部日常管理

1.合理配置应收帐款会计人员,负责登记应收帐款台帐。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增减变动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

2.应收帐款总帐会计次月要将未收款客户按照帐龄分类反馈给主管及相关业务人员,由业务人员对逾期未收款进行催款,应收款会计配合催款工作,对确认为呆帐的由业务人员申请经批准后交会计作坏帐损失处理。

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销售收入表、产品市场占有率变动情况表等降低应收账款产生率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3.实行定期对账制度,确保债权金额正确有效。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末通过函证等方式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避免发生差错,并保存好有关材料,确保债权法定追索权的延续。

4收款与记账职务要分离。不能由一人负责收款和记账的全过程。对于商业票据,财务部审查票据合法和真实性,防止票据欺诈。对收款方式为信用证的,注意审查信用证条款。

5.投入一定的收账费用。对于客户拖欠甚至拒付的应收账款不能置之不理,要投入一定的费用进行账款的追讨。

二)坏账管理

对于可能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要采取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和积极的态度尽快处理。

在企业资金严重缺乏而购货者又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可考虑给予债务人一定的折扣。

或将应收账款作为对债务人的股权投资或用对方的产品、原料、资产抵货款。

结论

合同账务管理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多套账现象。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为了满足不同要求对同一个会计主体编制了两套或者两套以上多套账。准确地说,是同一会计主体对同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采取不同取舍,或者使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分别在不同套账中反映,每套账的会计报表结果不一致。大多数企业分两套账:内帐和外账。

所谓内账,是指仅仅提供给投资者和管理者使用的、比较完整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内部账套,它反映每一笔真实的经济业务,只要发生了,不管是否合规合法,有无票据都要反映出来,内账是完整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外账就是对外的账套,是提供给税务、银行等外部机构使用的账套,外账是根据会计制度及税法规定记录的,每张记账凭证都是真实、合规、合法的账。但是外账并不一定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虽然众所周知的多套账现象长期、普遍存在于会计实践中,但会计理论界所做的研究极少,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不少学术界人士认为设置多套账本身是个违规、违法的做法,内账与外账并存现象并没有得到公开的认可,所以缺乏科学严格的定义。第二,设置多套账的企业极其隐蔽而戒备,对此讳莫如深,很难取得公开的研究资料。再次,设置多套账的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往往与偷税漏税行为有关,学者们研究多套账现象的时候,专注于多套账与偷税漏税手法、研究账外账涉税检查手段等方面。笔者为研究这个现象,在不同的会计论坛上展开过讨论,曾到数家相熟的公司做实地调查,曾对任教过的、现在在会计岗工作的学生发起问卷调查,我认为,多套账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后果各异,还需要社会各界献计献策,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二、多套账形成的原因及属性分析

(一)多套账形成与中小企业发展历程有紧密相关

为数不少的大中型企业是从小微型家族企业成长起来,家族企业从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开始,老板对外跑业务、做销售,老板娘对内理财,掌控会计、出纳,会计工作从流水账开始。随着企业不断壮大,税收从核定征收到查账征收,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到一般纳税人升级,会计设置的账套慢慢分化为按照税务部门以票控税的要求设置了规范的账套(外账)和以前的流水账(内账)。

不过,从企业进一步发展来看,如果该企业发展壮大到需要成上市的股份公司,最终必然要将内外两套账完全合并。

(二)税收政策的刚性是产生外账的直接原因

首先,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为主的外账,必须适应税法规定,取得经营收入、发生费用支出、列支生产成本,都需取得发票作为会计记录的合法凭证。在税务部门征管工作中,采用核定征收方式是以票控税;查账征收时,依然是发票管账簿,以账簿管税收。税收政策刚性强,政策导向的结果是虚开发票和假发票的现象频繁出现,屡禁不止。税收政策的刚性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企业会计发出“到底应按会计准则做账还是按税法做账”的疑问,本来,作为会计工作的大法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也应该是以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为准绳,但现在,无论如何做账,年末都要依据税收政策加以调整,以致于许多企业干脆以税法为准绳处理经济业务:开具发票就确认收入,收到发票就确认成本费用。

典型的案例是山东兴民钢圈股份有限公司IPO进程中,被证监会发现延期缴纳所得税,其真实原因是该公司会计核算是直接按税收发票进行记账,结果实际交纳土地使用税等地方税大于实际应承担的应纳税额,造成公司账面反映为多缴土地使用税等地方税,而迟延缴纳2005年和2006年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是内账存在的根本原因

1.内账的目标是反映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情况。因此,内账核算的重点是实质,不是形式。例如:企业向个体户或者农户零星采购物资,无法取得发票,白条无法入账;企业所有者或者管理者的一些个人消费,也从企业中出账;业务员为拉业务为客户支付的公关费用;向不需要发票的客户提供销售或者服务,取得收入;其他没有取得正式发票的现货交易等等。这些业务都需要在内账中反映。

2.内账本质是管理会计。虽然形式上具有流水账的性质,但本质还是管理会计的性质。年终决算的时候,尤其是对业务人员年终考核与奖励,其业务员销售成绩计算、折扣多少、业务费用花费多少、最终应该兑现多少奖励,都是依据内账计算出来。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的时候,管理者需要测算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外,还要考虑社会公关方面的隐形成本,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数据也主要来自于内账。

(四)设立多套账成为避税、偷漏税的手段

2013年7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企业税费负担较重,综合考虑税收、政府性基金、各项收费和社保金等项目后的税负达40%左右,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①企业为了减少税负,在外账核算时,采取少计收入,多记成本费用等的方法来达到少交各种税费的目的。因为是无论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我国税务部门核查税收的重点在于发票。发票本是真实经营活动的凭证之一,是在真实交易的基础上,向付款方开具的收款凭证。而且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购货方据以抵扣税款的法定凭证,对增值税的计算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市场交易中,有无发票,交易价格会有明显不同,“不要发票的话价格就便宜一点”的现象存在,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市场仍然有虚开发票、买卖发票的现象存在,成为企业偷税漏税的诱因。通常做法是:在外账中隐瞒收入,将购货方不需要发票的销售业务反映在内账;从市场购买或者从关联企业虚开发票,计入外账中,虚增成本费用,却不在内账反映。(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年7月的《中国企业综合税负数据报告》显示,相比日本、韩国和美国的企业约20%左右税负,中国企业的税负过重。http: // chinairn. com / news / 2013 07 25 / 110106846. html)

三、多套账的处境及危害

(一)多套账的处境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显然,私设的内账是违法的。该法第四十二条还规定了具体的违法惩罚细则。

因此,设立多套账的企业无一不是讳莫如深,隐藏极好;而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常常依据税收申报情况查账,根据企业现金流量或者经营规模,寻找蛛丝马迹,严厉打击。不少中小企业在这场猫和老鼠的游戏中感到疲于奔命。笔者有不少学生、朋友从事会计工作,在调查中向我吐槽:为了隐藏内账,不少企业机关算尽,有的内账还是用手工做,有的将内账与外账设在企业不同的办公地点,有的企业干脆将外账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记账机构做,自己的会计用笔记本电脑做内账,以便随时转移。

(二)多套账的危害

首先,是无形中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我所调查的会计人员没有一个不痛恨多套账做法的。有不少会计人员需要在多套账之间不停的切换,但仍然不能保证不出差错。在2012年打击商业贿赂专项行动中,广州某企业被工商管理部门从一笔本该计入内账、没有开具发票的销货款中查出问题,发现该企业私设内账,给予重罚。

第二,多套账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整个企业管理的工作量。由于要应付工商、税务部门的检查,应付每年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所得税清缴鉴证工作,财务人员重复录入凭证,针对收付款凭证需要核对一致,核对工作量大;销售部门与仓储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准备两份材料,而且要与每份合同相对应。企业管理的工作量增大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第三,多套账的存在,催生了一些造假行为的市场。不少会计培训机构在开展正常的会计业务培训同时,开办内账外账会计实务培训班,名曰“真账实操”,宣称:运用真实企业会计案例开设多套账教学,相当于进行企业实习培训,是会计入门的最佳捷径。这些所谓的做账技巧,大多数都是传授一些经营业务如何与财务合谋造假的做法,是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四,多套账的存在,使得员工没有安全感。无论是业务员还是会计人员谁都怕做内外账,会计人员日常核算中会计凭证和账册都需要分别放置。企业员工做多套账尽管是在企业管理者的授意下行为,但是一旦被工商税务部门查处,属于违法行为,会计从业资格被吊销,会计人员不可能从劳动合同中得到合理保证,也不可能从企业得到补偿,他们经常为此提心吊胆。

四、解决多套账问题的思路

(一)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允许不合规的票据作为凭证入账

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诸于“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类似条款,允许不合规的收据、发票作为凭证入账,但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时候,应该做为纳税调整的内容予以扣除,这样才能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消除内账。

(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永远是会计账务处理的准绳

第一,当会计与税法处理出现差异,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会计账务处理的准绳。面对经济业务要做账务处理,经济业务的实质是会计账务处理的起点,而税法只是界定经济业务的税收义务,税收义务最终需要通过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3年联合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明确了对会计与税法差异进行处理的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不一致的,不得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第二,应适当减少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在各大会计论坛上,广大会计工作者列举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差异至少包括借款费用的处理、销售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无形资产的摊销、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五险一金”的核算等10多种差异,都需要做纳税调整。尽管会计和税法两者的立法基础不同,但是减少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仍然有不少的可以改进的地方。

(三)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推进企业管理会计的规范发展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②,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记账、报账和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理论研究必需联系实际。中国的非上市企业,很大程度上都是只关注税务筹划和自己观念中的企业利润,企业的发展也带有很强的高层自身的个人色彩。打破这种局面,就需要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引导企业规范管理与发展。(2014年7月31日楼继伟为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组织的“中国管理会计系列讲座”所作首场报告中指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建设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任重道远。参见财政部网站http:// mof. gov. cn / zheng wu xin xi / cai zheng xin wen / 2014 08 / t20140829 _ 1133308. html)

1.设计科学实用的内部会计管理报表体系。中小企业业主更重视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利润与成本费用的分析比对、预算执行分析以及企业内部的绩效考评分析等,设计使用而科学的管理会计报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理想的管理会计报表体系包括:现金流量及其分析报表、经营成果分析报表、内部的绩效考评统计与分析报表、税务分析报表、融资分析报表、资产权益和债权债务报表。最终,这些报表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2.设计科学实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引导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终做到两账合一。从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按照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在班组核算、责任中心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可以直接按效益性要求构建内部控制框架,内部管理转化为财务管理控制,内账逐步成为财务管理控制工具与手段,最终实现两账合一。

五、结语

以会计准则或制度为主的外帐与以管理需要为主的内帐并存,是当下企业常见的现象,多套账形成的原因纷繁复杂,后果各异。外账不一定全是虚假的,内帐也不一定全是真实的。依靠高压手段严厉打击,彻底消灭多套账现象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合理引导,强调会计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尊重经济业务的实质,同时,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实用的管理会计体系,才能最终消除多套账现象。

[参 考 文 献]

[1]胡伟,刘科.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J].财会月刊,2013(4)

合同账务管理篇7

(1)客户无力偿还。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有三种:客户经营走向衰败,倒闭破产;产品扩张迅速,本企业资金有限,无法按期筹措到足够的偿付资金;客户偶然性原因出现了财务危机而无法支付。

(2)客户恶意欠账或诈骗。有的客户是有付款能力的,但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甚至当企业去收款时,干脆不理或玩搬家游戏消失了。

(3)客户为占压资金,故意拖欠货款。通常情况下,客户总是尽可能延后付款,来获得自身财务上的利益和交易的相对安全,即使是在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西方国家,货到时才付款和被提醒后才付款的客户也占大多数。

2.产生应收账款的内部原因,也是最根本原因: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存在严重缺陷,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具体表现为:

(1)企业内部缺少独立的信用部门或未设专人管理应收账款业务,无法在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合理比例间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增加了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2)缺乏严格规范的赊销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严;(3)事前风险控制意识淡漠或方法、技术不当,如对客户不了解就贸然签约,或选择的信用条件、结算方式不当增加了应收账款的产生;(4)回款业务开展不及时,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增多;(5)客户信息管理不善,客户资源无法有效利用;(6)企业销售激励与绩效考核中存在弊端。即销售人员为追求高额报酬,在不了解客户详情的情况下,盲目交易,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甚至无法收回欠款。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实行现款交易。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承担着企业的销售收入向现金转化的使命,企业应收账款额度过大,势必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经营效益无法提高,甚至面临经营危机。解决应收账款日益增长问题的最好办法,从一开始就防患于未然,避免他们发生,即采用现款结算。只有现款结算才能有效遏制不良客户的拖欠现象。当然要实现现款结算,企业必须首先练好“内功”,既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售后服务,更要有严格的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制约销售人员的只顾销售,不问回款的过分行为。

2.严格完善合同管理制度。销售合同是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是交易双方的行动指南。那么签订一份完整的合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签订合同之前,必须认真审查对方的真实身份和履约能力;(2)合同最好由本企业起草并执行统一的制式合同文本;(3)审查公司公章与签字人身份,确保合同是有效的;(4)签订合同时要严格审查合同各要素。要求合同各要素要齐全、准确和清晰,切忌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为以后的收款留下了风险隐患;(5)约定信用监督条款;(6)约定争议管辖权条款;(7)约定合同签约地;(8)约定所有权保留款;(9)约定合同担保条款等等。

总之,一份完整合同,是日后一旦形成应收账款,相关人员及时催款的主要书面依据。

3.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控制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管理应收账款的责任人,把应收账款的收回纳入到领导和员工的考核体系中来。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门或销售人员自己管理。这样做存在管理漏洞,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销售人员的行为应该由谁来监督呢?因此,仅由销售部门自己来管理并不妥当。一种观点认为,应由企业财会人员来管理。会计人员纵然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客户具体情况并不了解,所以简单归由会计人员来管理也并不合适。笔者认为:应有销售和财务两部门联合管理。首先,财务部门设专人依照每个销售责任人分别整理账单,定期汇集《应收账款控制表》分送业务人员及有关部门。其次,销售部门接到财务部门送来的《应收账款控制表》,督促业务人员及时收款。对于旧账未还、新账又欠的销售业务必须进行严格的把关,未经授权销售部门不得擅自办理产品出厂事务。再次,业务人员接到财务部门提交的《应收账款控制表》,依照有关合同规定,迅速落实相关的收款措施。如果发现账单中有不属于本人的应收账款,应当尽快通知销售、财务部门更正。对于一时难以收取的账款,业务人员必须与付款单位办理签认手续,以维护本公司的合法权益。最后,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账,无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该公司,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界定,并作为业绩总结考评依据。

(2)严格应收账款的记录制度。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因收账款余额增减变动情况。由应收账款责任人定期编制应收账款余额核对表和对账单,但编制对账单的人员不能兼任记录和调整应收账款的工作。引进信息化管理,对客户建立完善的资料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

(3)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通过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进行的,利用这种账龄分析表,企业可以了解下列情况: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信用期长短的款项占多少?有多少款会因拖欠时间太久而可能成为坏账?对不同拖欠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款方法,制定出经济、有效的收款政策。

合同账务管理篇8

资产托管业务是信誉卓著的商业银行接收投资者的委托,对投资者委托资产管理人管理的财产进行保管并监督投资管理人运作,防范委托资产管理风险并根据资产运作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投资清算、会计核算、资产估值和信息报告等金融服务的业务。在中国,托管银行的基本职责是受托保管所托管的所有财产,承担保管人职责,同时还承担清算人、运作监督人、资产估值和会计核算人、信息披露人和现金管理人的职责。

全球托管指的是托管客户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资产。投资人或委托人只与全球托管行沟通即可,全球托管行可利用自己的海外分支机构,或者将部分海外市场业务分包给子托管行,执行客户的投资指令及相关服务,并为管理人/委托人提供全球统一资产视图。

在全球托管业务中,全球托管行若自身有资格参与某海外证券市场清算交收,则可与当地资金清算网络和证券中央存管机构交互,完成资金和证券的交收;若无资格参与当地资金清算交收,则可委托自身的海外分支机构或当地其他银行作为现金行,完成资金清算交收;市场证券交收则委托证券交收人。若全球托管行将海外一个或多个市场的托管相关业务全权委托给另一个托管行处理,则该托管行成为子托管行(或次托管行)。

全球托管行、现金行、证券交收人、子托管行、当地资金清算网络以及当地中央证券登记存管机构共同构成了一个托管网络,该托管网络的托管业务处理能力和水平构成了全球托管行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将现金行、证券交收人、子托管行、当地资金清算网络以及当地证券中央存管机构统称为全球托管银行的交收人。

二、托管业务中的账户

(一)账户简述

托管业务中涉及的账户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投资管理人、委托人沟通时使用的账户,主要用于展示、核对托管资产,以及在证券投资或资产转账指令中指定账户;另一类是与后台资金、证券清算交收机构沟通时使用的账户,也就是托管银行向交收人发送资金、证券交收指令或对账时使用资产账户。

如果把托管业务部门当成一个独立的银行,或者说与核心银行业务相对独立的单位,上述第一类账户可视为托管银行的负债账户,而第二类账户可视为托管银行的资产账户。两类账户承担的职责和要求差别相当大,以下分别阐述。

(二)托管业务中的负债账户

托管行如何为客户开立负债账户取决于监管要求和客户需求两个主要因素。

1.监管要求

我国证券投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托管行在账户管理方面的职责有如下要求:

对所托管的不同投资组合资产分别设置账户,确保托管账户与其他账户相分离,确保投资组合资产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安全保管账户中的资金和证券;保证所托管资产和托管人自有资产、托管人托管的其他资产之间相互独立;保证托管资产在账户设置、资金清算、会计核算和账册记录等方面的独立性。这里的投资组合对证券投资基金来说指的是单只基金;对信托资产指的是单个信托计划;对保险、社保、年金以及券商理财等资产则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划分投资组合;对于企业年金,要求以企业年金基金名义开设基金财产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

按照规定开设投资组合资产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

完整记录所保管资产的类别和持仓,完整记录现金账户的资金划拨和往来情况,完整记录投资组合的每一笔交易记录。

及时与账户管理人(对于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核对有关数据,按照规定监督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运作。

托管银行通过为每个投资组合开立不同的托管账号,保证不同投资组合之间的资金、证券保持独立,不能混用,即可保证投资组合的资产独立性要求。

国际上,对托管银行在账户管理方面最主要的要求也在于投资组合资产的安全保管、与托管银行自有资产和其他托管资产的独立、记录并保存账户变动情况、与投资管理人进行对账。

2.客户需求

对委托人和管理人来说,托管账户是一个投资组合的唯一标识,所谓保证投资组合资产的独立性,主要靠托管账户来区分。对于在投资组合的设立上没有监管要求的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作为一个投资组合还是多个投资组合,分到多细粒度,都是完全由委托人决定,或者与管理人协商决定的。

在托管账户项下,如果客户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进行分组,托管行可为其开立负债资金账户、负债证券账户。所谓的开立负债账户,指的是托管银行在自身的托管业务系统中为客户设置的账户,而不是在核心银行系统或交收人处开立的账户。

有的托管银行不为客户开立负债资金、负债证券账户,直接在托管账户下记录各种证券持仓和变动、各币种资金余额和变动,证券可能分布在全球不同市场。据了解,欧洲结算银行(EuroClear)目前使用这种方式,不过他们将托管账户称为Participant No。

有的托管银行按币种为客户开立不同资金账户,只开立一个负债证券账户,记录所有证券持仓和变动。据了解,目前大通摩根采用此种账户架构,大通摩根直接将托管账户称为证券账户。

有的托管银行按不同投资市场为客户开立不同负债资金账户和负债证券账户,对每个市场都有固定的负债资金、证券账户使用。

有的托管银行按不同银行的维度为客户开立负债资金账户,按不同证券登记存管机构或交收人的维度为客户开立负债证券账户。也就是资金通过哪个机构交收,就开立一个对应的负债资金账户;证券通过哪个机构交收,就开立一个对应的负债证券账户;本质上,托管行需要在每个银行、交割场所为每个投资组合开立一个实体账户,同时在托管账户下为客户开立一个负债账户。中国银行目前对境内投资市场主要使用这种开户模式。

以上四种证券开立方式,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主要取决于客户希望如何将投资组合项下的资产进行分组管理。所以,很显然,在客户有其他管理需求时,一定会产生其他负债账户开户方式,比如资产管理团队中张三管理的部分开立一个负债证券账户,李四管理的部分开立另一个;或者股票类资产使用一个负债证券账户,债券类使用另一个。

3.负债账户开户方式对客户的影响

资产管理人的工作人员在发送投资指令、处理公司行动、查询交易明细和持仓、与托管人对账都要提供托管账号和负债账号;同时负债账号也作为提供报表的最小单位。因此不同的开户方式影响到客户对投资组合项下资产的分组管理方式。

(三)托管业务中的资产账户

1.国内资产账户开户方式

资产账户则指的是全球托管银行在交收人开立的资金或证券账户。一般来讲,人会向托管银行收取最低账户维护费,当然托管银行在自身的商业银行部门开立的账户一般不需要付账户维护费。对于境外现金银行或子托管行,每个账户每月的账户维护费可能高达数百美元(一般500美元左右)。

在中国大陆,受历史业务做法和投资者习惯因素影响,托管银行为多数投资组合或委托人单独开立资产账户(账户名称一般是投资组合名称或者是托管银行与投资组合联名),我们把这种开户方式称为实体账户模式。但法规上并未规定托管银行必须这样开户,除了QDII和QFII。

由于前面所说的账户维护费的存在,如果全球托管行在交收人处采用实体账户模式,将会给托管行带来巨大的成本,包括最低账户维护费、大量的资金调拨成本(如果多个客户使用同一个名义账户,资金调拨可以多笔汇总成一笔进行)、对账及账户开立运营成本以及大量的实体账户管理成本。中国银行在某QDII案例中已经遇到了高额成本的问题,该组合要投资15个市场,由于组合规模较小,委托人支付的托管费尚不足以支付众多账户维护费。

因此领先托管行正在尝试改变。据了解,工商银行已经在资金账户方面使用子账户隔离模式,也就是工行托管的所有投资组合的现金都存在同一个核心银行账户中,而每个投资组合的资金以子账户方式记录。而中国银行则在尝试集中名义账户模式,也就是类交易所的结算保证金账户的模式。

资产管理人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进行证券投资后,必须通过托管银行完成资金的清算和收付。对应的清算交收机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简称上海中登和深圳中登),将托管银行视为结算参与人,要求托管银行承担交收责任,而不关心托管银行如何与所托管的投资组合进行二级清算。上海和深圳中登为托管行开立一个集中的清算备付金账户(结算保证金账户也是如此),但不为各个委托人/投资组合开立分户。因此,该清算备付金账户上,各投资组合的余额和变动情况,只有托管银行清楚。

2.国际常用开户方式

而在国际上,大多数资产托管银行在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只开立一个名义持有人账户,不管托管行需要为多少委托人、多少投资组合完成清算交收;而为了提高资金划拨效率起见,托管行一般在现金行、当地清算银行、子托管行也只会开立一个或数个以托管行名义开户的资产账户(称为名义账户,omnibus),而非为每个组合/委托人开立资产账户,每个投资组合的持仓和变动情况仅在托管行有记录,也就是在负债账户上记录,在资产账户上没有反映。也就是委托人将资产“委托”给托管银行后,就信任托管银行,只与托管行核对账户头寸和变动。

这样做,某个投资组合在交收中占用另一个组合资产的风险会提高,托管行挪用托管资产的风险也有所提高,因为资产账户对客户来说不透明,要靠托管内部在业务系统、内部管理上进行控制。而好处在于,托管行可以更灵活地调配资金、证券,提高交收效率,避免为了准备交收所需的资金或证券而在多个资产账户间调拨划转,节省时间和调拨费用,不管在国内市场还是在跨境交收中,节省的时间和费用都非常可观。

(四)负债和资产账户的关联

在不同的负债、资产账户的开户方式下,托管行需要考虑如何将双方账户联系起来,既满足客户和监管机构要求,又保证清算交收的高效进行。

负债账户和资产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对多关系。如果考虑更多投资组合和更多资产账户的情形,这个关系就会相当复杂。托管行需要考虑,如何才能确保能追踪每笔业务的来龙去脉,如何才能保证账务有条不紊,如何保证与客户和对手方对账正确,如何保证负债与资产账户的平衡,如何保证客户资产不被混用,如何保证客户负债账户余额充足的情况下一定能快速完成交收。

三、全球资产托管业务账户架构解决方案

(一)账户架构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中国大陆市场和境外其他证券市场的情况,集中名义账户和子账户隔离的资产账户开户模式都是存在的。而从业务现状看来,对于负债账户的开户要求也是非常灵活的。因此,托管银行的托管业务系统需要支持前述所有情况。

显然,如果系统支持了“资产账户集中名义账户模式 + 灵活的负债账户开户模式”这种情况,一定能支持其他比较简单的开户方式组合。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分析一下托管行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管理负债与资产账户的关联关系。在大量的负债账户和资产账户之间存在多对多关系,因此最好以账户组的形式将两类相关账户关联起来。

2.如何选择资产账户。托管银行到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后,需要根据交易类型确定这个指令会带来哪些资金变动和证券变动,托管行的最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将资金变动和证券变动正确地执行下去。资金和证券变动通过哪个资产账户交收,有些情况下是管理人、交收人指定的,大多数情况,托管行有权自主决定。托管行选择资产账户,最重要的考虑是交收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转账费用)和时间成本(转账速度)。灵活选择资产账户,可以让托管行提高交收效率、降低成本。

3.如何保证业务各步骤的可追溯性。对于每一笔交易指令,托管行必须能跟踪到属于哪个托管账号、使用哪个负债账号、使用哪个资产账号、资产指令交收状态如何、负债指令交收状态如何以及资产和负债账户的变动和余额是否及时记录。

4.如何保证账户记录有条不紊:(1)资产账户与交收人对账,按资产账号核对,保证与对手方记录一致;(2)负债账户方面,向客户或管理人寄送对账单,供对方对账使用;(3)资产和负债账户对账,同一个账户组内,负债账户与资产账户之间核对余额(持仓)和账户变动,保证双方一致。

5.如何保证客户资产不被混用。集中名义账户模式下,多个客户的资产都放在一个名义账户下,如何保证某客户交收时不会使用到其他客户的资产呢?这个要从负债账户一端控制,如果客户负债账户头寸不足,即使资产账户头寸充足也不能允许交收。当然,在境外市场如果托管行为客户提供日间透支服务,还需要考虑透支额度。

6.如何保证客户负债账户余额充足的情况下一定能快速完成交收

资产账户与负债账户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客户资产实际存放在哪个资产账户中是不确定的,交收的效率完全取决于托管行内部交收路径。

对于付款、付券情况,托管行要保证使用的资产账户头寸充足,也就是要求托管行做好资产账户头寸管理,对各资产账户资金的收支进行提前规划,一旦出现头寸不足要能及时从其他资产账户调拨头寸,及时完成客户交易的交收。

(二)账户架构备选方案

根据前面的论述,资产托管业务中,开立负债账户的模式和开立资产账户的模式都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而定,托管行无法左右。托管行系统自己可以决定的,主要是如何关联资产与负债账号,各项业务如何在负债账户和资产账户上运行。

结合账户架构要解决的问题,这里提出两个账户架构方案:

1.虚拟账户方案

本方案使用虚拟账户联系负债和资产账户,负债账户与任何实体账户的关联都体现为一个虚拟账户。账户变动和余额/持仓都记录在虚拟账户上,但虚拟账户对客户、对交收人都不可见。与客户沟通时,需要将多个虚拟账户项下的数据合并到负债账户或实体账户项下;与交收人沟通时,则需合并到实体账户项下。

每日以实体账户为单位与交收人对账,以负债账户或实体账户(根据监管要求或客户习惯)为单位与客户对账。

在本方案下,每笔客户交易指令的清算路径条理分明。交易指令必须指定虚拟账户(包括资金和证券),在虚拟账户项下生成待交收的虚拟账户变动,而后根据虚拟账户与实体账户的确定对应关系在实体账户项下生成资产账户变动。使用资产账户变动与交收人完成交收和交收结果确认后,更新相关虚拟账户变动状态以及指令状态。

2.账户组方案

本方案以账户组联系负债和资产账户。所有相互关联的负债和资产账户隶属于同一个账户组。负债账户和资产账户各自记录账户变动和余额/持仓。托管行以负债账户与客户沟通和对账,以资产账户与交收人沟通和对账,与双方的沟通都不需要临时从虚拟账户上加工数据。

本方案下,每笔客户交易指令会记录在特定的负债账户下,但通过哪个资产账户交收,则完全取决于托管行的交收策略。每日需要对于同一个账户组内部的负债和资产账户进行对账,账户组内负债账户一方的余额和变动的集合与资产账户一方的集合相同,确保双方的总变动一致。

(三)两种方案比较

上述述两种方案,各如何处理各种复杂业务场景、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哪一个更适合现代化全球托管银行使用?

以下从对业务场景的支持、对客户的影响、对银行业务人员的影响、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对系统性能和开发成本的影响等方面将这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1.对不同市场和客户的支持

对于投资境内市场的境内客户两种账户架构都能支持这种业务场景,但虚拟账户方案更简单明了、账户组方案略显繁琐。

对于境内交易所的备付金账户,两种账户架构都能支持,但对于上千个虚拟账户(分户)对一个实体账户(总户)的情况,账户组方案比虚拟账户方案显得更加灵活。

对于投资境内市场的境外客户,两种方案都能支持。但账户组方案更有优势,可以节约账户维护费、提高交收效率。

对于投资境外市场的客户,客户对境外的开户模式比较了解,而且能够接受类似于EuroClear那样的开户模式,也就集中名义账户模式,账户组方案更有优势。

2.对客户的影响

不论虚拟账户还是账户组对客户都是透明的,客户在发指令、查询、报表中看到的都是负债账户或资产账户,取决于客户想使用负债账户还是资产账户。应该说两种账户架构对客户来说没有不同。

但对于托管行来说,不希望客户看到内部运营方面的细节,所以一般不愿意将资产账户相关信息展示给客户。

3.对托管业务基本处理流程影响

账户管理方面,在虚拟账户方案中,资产账户只保存账号、户名等基本信息;而账户组方案中,资产账户不仅要记录账户信息,还要记录账户余额、账户变动、计结息、与负债账户对账以及与交收人对账。在虚拟账户方案中,资产账户是依附于虚拟账户而存在的,而在账户组方案中资产账户独立出来了,可以说账户管理要做的工作增加了。

指令管理方面,两种账户架构没有太大区别。

清算交收方面,清算交收的职责是对于已经通过审核可进入交收流程的指令,将其资金、证券变动进行一定的轧差汇总(也可能不轧差逐笔交收)后形成资金交收指令和证券交收指令,并与交收人联系完成资金和证券的交收。很显然,清算交收必须通过资产账户进行,确保资产账户交收指令完成后,客户指令产生的资金变动和证券变动才算交收完成,客户的负债账户才能进行记账。两种方案都能支持托管银行的清算交收业务,但是账户组方案给了托管银行工作更多灵活性,使得托管行在选择交收人、提高交收效率、管理账户头寸、控制交收成本方面拥有了广大的选择空间。

公司行动方面,两种账户架构的区别不大。比较特别的是,在账户组方案中,公司行动的登记、计算需要在负债和资产账户同步做两遍,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和业务复杂度。

4.对银行业务人员的影响

对银行业务人员来说,虚拟账户方案多了一层账户(虚拟账户),且账户余额和变动都记录在这个账户上,不论与客户沟通(使用负债账户)还是与交收人沟通(使用资产账户),都需要在虚拟账户信息基础上加工才能得到所需信息,增加了理解和沟通的复杂度。

而账户组方案,业务人员要理解负债与资产账户的关系,了解交易指令与资产账户变动之间的关联关系也存在一定难度,但培训、理解之后工作会比较简单。

5.对系统性能及开发维护成本的影响

账户组方案由于在负债、资产双边记账,工作复杂度增加,故开发维护成本较高;同理对系统性能有负面影响,不过托管业务量和数据量相对较小,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性能不会成为关键问题。

可以这么说,虚拟账户方案对银行业务人员理解和操作来说复杂度较高,但系统实现相对简单;账户组方案下,则柜员操作简单,系统实现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

6.对未来业务发展的影响

境外投资客户越来越多地要求托管行提供合约交割服务,在虚拟账户模式下,资产账户没有自己的余额和变动记录,负债和资产账户的余额和变动都依赖于虚拟账户,无法支持合约交割服务。

现金管理是托管行为客户提供的另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如果使用账户组方案,托管行可轻松实现全球共享现金头寸、单币种现金账户(支持多币种证券投资)、闲置资金提高利息或收益、日间或隔夜透支、现金预测等现金管理业务。

(四)方案建议

综合上面的论述:虚拟账户和账户组方案主要影响到托管银行内部运营管理,对客户影响很小;对基础托管服务都能支持,只是账户组方案的系统开发复杂度略高,而虚拟账户方案的账户维护费和汇款手续费更高;虚拟账户方案对银行业务人员来说理解操作的复杂度较高,但系统开发及维护来说简单高效,账户组方案则相反;虚拟账户方案对全球托管业务来说成本过高,账户组方案则大大降低账户维护和资金汇划成本;对国内托管银行即将提供的新兴托管增值服务,账户组方案更有利。

因此本文最后结论是:虚拟账户方案对境内基础托管业务来说是一种简洁高效的解决方案,但对境外的全球托管业务和新兴托管服务支持不足、成本过高。若中国境内资产托管银行未来希望大力扩展境外全球托管业务、提供新兴托管服务,建议使用账户组方案。

参考文献

[1]刘长江.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David Loader.Butterworth-Heinemann.Clearing,Settlement and Custody, 2002.

[3]Ross McGil, Naren Patel.global custody and clearing service.Palgrave Macmillan, 2008.

[4]ISITC.Us Market Practice Settlement Document,2008.

[5]潘永,刘灿霞.中国与美国的支付清算系统比较研究[J]. 时代金融,2010(08).

[6]孙明明。证券结算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N]. 证券市场导报,1197.

合同账务管理篇9

(一)受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其竞争日渐激烈,企业为了适应当前市场,求得生存,通常采用赊销等手段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在市场疲软、资金缺乏、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赊销对企业销售产品、拓展新市场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促销作用。在这种销售策略的推动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经营风险也与日剧增。

(二)企业内部的原因

第一,不健全的内控制度以及职责分配的不清楚。造成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重大缺陷之一是企业管理工作的薄弱,销售合同和相关档案数据的保管不完善。

第二,不科学的指标体系设置。通常企业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往往只强调产值、收入、利润等指标,而对应收账款的回笼及存货占用资金的情况考核较少,导致经营者片面地追求产值、收入、利润,而对应收账款却很少过问。

第三,缺乏对风险意识的认识。企业在建立客户信用关系时,常常缺乏对其资信状况、商业信誉、财务状况的判断和分析,在进行业务往来时,往往采用先交货后收款的方法追求市场占有率,从而对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回笼带来了风险。

第四,日常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善,清欠手段的单一,催收力度的不够。一来不及时核对账簿,造成欠款的时效性中断;二来企业的财务、审计、监督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最后是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对于收回货款或是收不回货款,不作为自己的事处理,从而造成企业的应收账款逐渐增加。

二、 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

(一)健全和完善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回笼责任制度等事前控制制度

首先,应健全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按照内部牵制制度,设立财务监督小组,配置专职人员,负责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监督,及时对账,保证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同时,应规范企业各经营环节的操作流程,完善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制度。其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收账款回笼责任制和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所有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均由其经办人负责,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如出现死账、呆账、烂账造成损失,则经办人不准办理提升、调动、退休等相关手续,并按规定扣除其工资、奖金等,直到结清。最后,对企业的各个营销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审计、监督,防至因为管理不严而造成贪污、挪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从面达到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日常基础管理制度、赊销清理制度、以及销售合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事中控制制度

1、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的日常基础管理制度,要根据相关规定做好核算处理工作,并详细注明欠款单位的名称、法人代表、银行账号、经办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发货日期、品名规格、数量金额以及赊销金额、期限、有无担保等内容,从源头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

2、完善应收账款的赊销清理制度,具体为:建立详细的 户的信用档案、规范合同条款和经营操作流程以及应收账款的催收责任体制和奖励条款等,同时加强企业销售人员、催款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催讨手段,必要时合理利用正当的法律手段。

3、注重销售合同的管理,在处理经济业务时,除了即时结清的销货业务外,其他业务往来都要签订书面合同,实行严格的合同审批程序,做到层层把关,对重要合同、重大金额,要多问多查,请相关法律顾问审查,必要时实行集体审核制度。同时,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合同台账、合同档案保管制度,以便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等提供相关依据。

(三)建立应收账款的动态跟踪管理、催收、讨债制度应收账款保理等事后控制制度

1、切实做好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对经济业务过程中发生的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日期以及结算上的纠纷和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和上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时刻与客户保持联系,做到及时提醒和及时催讨,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应会让客户时刻感到压力,使他们一般不会有轻易延迟付款的事情发生,可以大大提高应收账款的回笼水平。通过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对企业的逾期风险能够快速识别,以便选择有效的追讨手段。

2、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催收、讨债制度。对那些逾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清收小组要针对不同的应收账,采取不同的催讨方式。对原应收账款的经办人、部门领导人应作为该项应收账款的当事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的负责人的领导下参与工作;清收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客户进行分工,层层落实清理回收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将收回欠款、控制坏账等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可以很好地调动催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确定科学合理的讨债方法。

3、合理开展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实施积极的风险转移机制。保理业务是一种专门为赊销业务设计的金融产品。它是集融资、结算、风险担保和财务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理财产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也为产品的滞销、货款回笼期较长的企业扩大规模、提供新的策略,从而达到风险转移、避免企业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

总之,应收账款作为流动性较强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领导应当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力度,切实执行各项措施,力求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控制在较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应收账款的赊销业务,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控制的程序和制度,并且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做好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资产安全。

合同账务管理篇10

一、商品流通企业应收账款特点

应收账款,无论是为满足同业竞争和融资管理的需求;还是企业也为了维系客户关系、稳定销售水平;又或企业为降低客户流失,对企业经营管理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商品流通企业的应收账款有别于其他行业,它不像工业企业存货有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主要是商品存货,存货类别比较单一,但存货品种、规格又特别多,这就决定了商品流通企业应收账款内容繁多;同时商品流通企业也不像加工企业以生产资金的运动为核心展开,而是“货币-商品-货币”的循环以资金运动为中心,故而其受赊销影响资金整合利用效率不高,就突显出应收账款管理更具重要性;商品流通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赊销比例也远高于其他行业,且账龄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高;同时受外部竞争影响,客户要求的结算方式多样化,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具有更高的风险和难度。

二、商品流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应收账款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完善,所在现有的问题不只是历史遗留,还有新的漏洞不断出现,这些漏洞不一定多么高深,但却真实的发生在企业的忽视与不经意之间。下面在此结合案例分析当前商品流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哈密公司销售给当地A公司大型棉籽加工设备一套1300万元,建造期1年,合同规定分三阶段开票三阶段收款。开票流程:发票开据申请由哈密公司销售部门出据给财务部门提示开票,合同在销售部门保管,开票时一并出示,财务部门不对合同备案。合同履行至第二阶段时,双方发生分歧,至此哈密公司已开票900万元,A公司已经付款1080万元,分歧于一年半后解决。解决后哈密公司于年底前完成后续了出售安装工作,销售部门获取提成,同年底销售部门未对余下的400万提示开票,哈密公司账面显示A公司不欠钱。次年2月A公司账面显示多付哈密公司180万元并要求返还。哈密公司几经查找才发现是少开400万元发票给A公司,开票后为A公司欠哈密公司220万元。但A公司拒绝支付。从案例中可以发现商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只对账面显示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企业未能彻底的履行合同,未能发现未开票问题,不论后继诉讼与否,都不可否认只对账面显示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对于现代科学高度发达的电子时代,显得落后太多,也不能发挥协同效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管理需求。

2.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矛盾和利益冲突,加大了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

很多企业,在业务合同上一般是由销售部门接触客户,财务部门负责入账。财务部门虽然控制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但实际上难以起到期望的作用。销售部门最直接的考核目标是能否完成任务,而财务部门则按照谈好的合同入账。销售部门由于销售业绩的考核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反而会在高度的销售激励政策之下,形成严重的拖欠。甚至造成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激烈冲突,要么影响正常的销售工作,要么对应收账款失去控制。

3.应收账款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

很多商业企业的信用管理明显落后于当代管理理念,在对市场运营过程度中,对各个客户的信用情况主要靠主观臆测或是靠本就不科学的判断指标,而给予过度宽松的销售政策,实施较大信用额度,却没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估与预测,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4.管理水平有限,未找准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很多企业的领导者把眼光主要放在了“追账”上面,有多少未能收回的货款,是他们所最为关注的,其产生的副效果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被打乱和精力、财力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分散,而计划中的工作效果却并不理想。这种事后的“追帐管理方式”不仅仅不能使账款顺利追回,还会打乱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部署,使得整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出现漏洞与不足。

5.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支持

很多商业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各行其是,缺少协同管理,没有明确人对应收账款负责,就必然导致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出现真空地带;或是虽然有人管理,但却管理不当。比如有些企业由销售部门负责回收货款,然而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管理漏洞,业务人员在高报酬激励机制下,会进行更多的以符合报酬激励条件为目的的销售,形成更为严重的拖欠。

三、商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改进对策

针对商业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和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对于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中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所进行的赊销管理,会引发种种弊端,不能满足应收账款管理的需要。应收账款管理是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对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才能胜任。通过众多案例,我国商业企业目前一般有两种设立方式,一种是以财务总监为核心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以销售总监为核心的信用管理部门。根据统计结果,笔者更高倾向于财务总监负责下的信用管理机构,其成功率为大约是销售总监负责下的信用管理机构成功率的一倍。然而,这种做法很多企业出于成本效益等方面考虑,未能跻身应收账款管理主流,目前我国约有2%的国有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而外资企业的这一比率在10%以上。

2.会计监督融合科技辅助,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商业企业会计部门除了对企业的流动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外,还要对企业的外债应收账款进行充分的监督。会计部门要定期对客户的欠款、账龄、甚至当前的经营状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采集,并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对于高危客户,就要大力的对的追讨力度,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今,利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企业账务的手段势必会取代传统落后的手段。随着当代电子信息管理的深化,ERP等大型专属软件系统,对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可以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优越的计算机技术使财务信息化进程中的财务人员,也由以前的记录核算型转化为决策支持型人员,可以用更加科学复杂的方法、准确及时的数据来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3.明确应收账款管理重点,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应收账款虽然很明确的是企业的一项债权,但却是被动的以对方清偿为最终实现资金的流入,所以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处在“得失”之间,潜藏着不可忽视的资金风险。所以,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不明确,不但会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也会对企业的资源造成浪费,甚至导致巨大损失。

(1)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关于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我们可以评估客户的资信以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为应收账款管理的赊销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客户财务报表、信用评估机构、商业银行或本身经验等作为信用状况资料的来源,运用特定的方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信用评价,结合已制定的信用政策,以此确定对不同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

(2)加强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

对于已实际存在的应收账款,企业同样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随时分析监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前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企业可以对应收账款额度大或信用低的客户进行重点分析和追踪调查,对赊销期间进行跟踪控制,以降低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也可以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根据拖欠时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收账策略。一般而言,账龄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产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还需要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对于应收款项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应该建立坏账准备制度并加以认真贯彻,来真实的反映应收账款水平,以便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3)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这是应收账款管理中最消极的管理方式,但却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当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根据所制定的收账政策采取行动,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合理保证应收账款的收回。

4.最大程度构建相对健全的内控制度,提升应收账款管理的实施控制力度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内部监督,确保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赋予独立权限,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对于该政策,由于内部控制制度是由包括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共同实施的,在实现应收账款管理这一控制目标的过程中,便可以有效避免无人管理的真空地带出现,同时也强调各岗位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可以最大程度的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还能够充分合理的调动每一个企业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

总而言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运用赊销手段吸引客户,确立竞争优势,稳定扩大销售规模,已经是当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应收账款的管理也由此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而且专业的趋势,随着人们的深入研究,也暴露出被人们忽视的种种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商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事前管理为主,跳出应收账款本身,从管理手段及其影响因素为解决思路针对文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海霞:基于合理信用政策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 2月.

[2]张玉扣:企业如何设立应收账款管理组织[J].经营管理者,2012年3月.

合同账务管理篇11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方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货、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前,许多企业的应收账款增长速度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降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影响了企业资产质量,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何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生死存亡的重要议题。

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体制转轨中老体制惯性作用。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很少存在坏账,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原来的供销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缺少应有的应变能力,遗留了大量的应收账款,相当部分形成死账呆账:二是经济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欠债不还现象蔓延,打赢官司也无法收回的事司空见惯。三是缺乏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调查,缺乏一套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等等。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监控制度

首先,应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按照内部牵制原则,可在财务部下设财务监督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有关业务往来账核算和监督,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账账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的要求和操作规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程序,使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其次,建立应收账款回笼责任制。所有经济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由其经办人终身负责到底,如出现死账烂账,并造成损失,则经办人不准办理调离、提升、退休等一切手续,并按规定扣除其工资及岗位津贴,直至结清为止。对违反法律法规骗取企业财产的业务人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再次,定期或不定期对营销网点进行巡视、检察和内部审计,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二)改进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

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总账与明细账核对,二是明细账同客户单位往来账目核对。前者是账务部门的内部事务,后者是企业的相关事务。做好应收账款对账工作,目的是保证收账工作能顺利进行。传统的做法,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对账工作,销售部门则负责收账工作。然而,随着企业之间赊销业务的频繁,这种约定俗成的分工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迫切要求对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加以改进:

1.将企业之间对账工作分两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是营销人员同本单位财会部门核对应收账款账目;第二环节是营销人员同客户单位核对往来账目,使营销人员成为对账工作的主角。

2.借鉴银行定期对账管理模式,由应收账款会计定期向营销人员提供对账单,包括账款形式、货款回笼及余额。营销人员按其管理的客户单位设立统计台账,对产品发出、销售发票开具和货款回笼进行序时记录,定期同财会部门提供的对账单相核对。出现未达账项及时向财会部门反馈,由应收账款会计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保证应收账款明细账同相应的统计台账余额一致。3.营销人员同客户单位核对往来账目。对客户单位已入账,我方尚未入账的款项,查清记录后向财会部门反馈,由应收账款会计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保证统计台账余额同客户单位往业账目余额一致。对营销人员难以对清的往来账目,可由应收账款会计配合进行,但这是作为对账工作中的特殊情况。

(三)建立和健全往来账户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

1.企业应严格按会计制度的规定来规范核算,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时反映每笔往来款项,以随时掌握应收、预付账款的形成、回收增减变化情况,并按月与客户核对和清理。要求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对过期的应收预付账款逐笔查清原因,建档清查,及时向领导汇报。公司领导应根据查明的情况,分清责任,责成有关人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催收计划,责任到人,财务部门要跟踪督促执行。

2.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务。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轻松快捷地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操作,从而达到自动核销往来账、进行账龄分析、查询逾期应收未收款等目的。

(四)加强销售合同管理,建立,完善合同台账制度

合同账务管理篇12

二、加强管理,减少往来账款挂账

第一,强化管理者财务意识,正确决策,防范风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机制的改变,财务管理工作主导作用日渐明显,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在单位每年填报的《企业基础材料》中,首页即是“法人声明”。由此可见,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全部经营情况负责,财务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课程。只有单位负责人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才能看懂财务报表,才能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做出适合本单位科学、正确的经营决策。

第二,加强科研合同的管理。对于往来账款的管理,同对财务管理工作一样,可进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方面管理。事前管理尤为重要,在签定合同时,就应充分意识到往来账款的财务风险,针对科研单位预付款合同占主要部分的现状,建立相应的制度,对合同签定、采购过程、借款环节加以严格控制。避免流动资金长期被债务人占用,提高单位财务成本。对投资性、决策性事项,领导层则要对其做好事前的充分论证,以减少失误。往来事项形成后,相关业务部门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财务部门予以协同监督。

第三,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控制应收账款的收回期限。首先,岗位分工责任明确,工作质量与考核奖惩挂钩,调动财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其次,针对科研单位研制费周期长、金额大,跟踪管理难度大的特点,需制定采购制度。用以约束和督促物资管理人员尽早收回往来款,减少资金长期被占用。

第四,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改变催收方法,强化日常监督作用。财务管理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方法,改变以往往来账款管理过程中发放催收清单而不注重催收效果的状况,建议监察部门参与财务部门往来账款的催收工作,加强往来账款的管理、监督作用,提高财务人员管理责任感,充分发挥其潜能,减少坏账损失。

三、发挥财务管理监督职能,强化往来账款管理

第一,确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理顺关系,赋予财务人员一定的权利,加强内部会计与会计相关业务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内部管理状况的好坏对往来账款管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不良现象,使一些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作用。通过理顺关系,可以强化规章制度的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

合同账务管理篇13

一、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应收款项最直接的风险,是指因管理不善导致无法收回成为坏账,企业很可能因流幼式鸲倘倍导致资金链的断裂,进而影响企业贷款信用与还贷能力,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

1.未能深刻认识应收账款风险。企业管理者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意识相对滞后,将企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和销售产品数量等经营业务方面,在国有企业内部考核时,指标通常在利润、收入等指标上,夸大了公司的经营成果,忽视了应收账款回收对企业的重大作用。不良的应收账款不仅能导致财务状况的恶化,而且会危及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2.未完善应收账款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能建立或严格执行信用评价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未执行应收账款责任制度及考核制度。

3.未能对应收账款施行全过程管控。如果在应收账款发生前,未能严格执行客户信用管理及预警系统,由此产生的应收账款成为坏账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在应收账款发生后,未能在事中、事后对其进行实时监督、催收,坏账产生的风险率又会进一步提高。

二、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的必要及紧迫性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回落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产能过剩、产销衔接不畅、上下游资金紧张,国资委在2016年将“大力减压应收账款,加快清理无效库存”纳入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及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2016年通过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多措并举,较好的完成了国资委关于应收账款存量压降的任务,但部分制造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较大,资金周转较慢,应收账款余额的增长率高于营业收入增幅,应收账款压控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现金流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极其重要性,要筑牢“现金为王”的企业管理理念,以实现最大化的净现金流。更要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压降应收账款存量,提高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回款率,保持企业整体现金流量增长,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为打好打赢体质增效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的对策

充分认识应收账款压控的重要性,以“全面核实 重点监督 跟踪管控”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强化业务前端管理、监督过程清理,积极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催收”为手段,坚持“应收必收、当收快收”的原则,做到全面压降与重点压降相结合、存量压降与增量控制相结合、集中清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助推公司提质增效。

1.建立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全体动员

(1)成立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组

成立以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副总经理为副组长,财务部门、经营部门等相关部门为组员的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组。对应收账款截止目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沟通,探究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清理的原因及工作开展中的制约因素,明确工作责任的前提下,层层分解、充分分工、细化措施、严格考核。

(2)成立应收账款压控办公室

专门成立由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收账款压控联合办公室。其中经营部门的主要职责为:有针对性、有侧重性地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创新思路,丰富工作手段,利用内外部资源,多措并举催收账款;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为:一是加强对应收账款余额预警管理,对应收账款划分账龄,联合经营部门对账龄情况进行分析;二是对考核指标进行分析、解读。

2.建立全过程控制监督体系,全面梳理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规范制度、梳理细化流程是监督的保障,国有企业应全面梳理、完善与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突出风险防范,将应收账款管理融入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事前预防,建立全面信用风险防范制度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政策是制度?这句话怎么写?),目的是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同时,与采用信用政策而承担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国有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用部门或者信用专工,制定和管理公司实施信用管理,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包括明细的信用政策、信用审批的权限、信用评估方法、信用期和信用额度的审批和授权等。信用制度要在实际业务中有指导作用,使得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信用部门等相关部门遇到问题有参考性的解决。

(2)事中控制,强化日常管理和合同管理

①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一是要配备精兵强将,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制度落实,保证各项日常管理措施执行到位。

二是建立信用数据库,并密切关注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对客户进行动态信用管理,为风险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三是建立催收责任制,采取谁销售谁负责收款,与绩效考核挂钩。建立“两金”清收清欠台账,分类管理。按月梳理两金清收清欠台账,按季度完成两金压控工作统计表,动态监控每笔款项的变动情况,加大清收清欠工作力度。

②强化合同管理

企业所有供货业务必须全部签订合同,销售部门必须按照《合同法》及公司各规章制度的要求,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前提下签订合同,合同要素等必须齐全并符合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方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要清楚,最好能与外部法律机构沟通审核后再签订。并交信用部门、财务部门等部门以利于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监督等。

(3)事后催收,明晰指标早回款

①业财融合,协同清理

a.梳理应收账款,形成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 “梳理-反馈-跟踪-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多渠道的业财沟通,共同梳理应收账款挂账的原因,于每月月底结账后,财务资产部将当月收款、入账、账龄分析等信息及时与销售部门行沟通、反馈,并将其形成流程化、常态化的管理工作,实现了业务与财务信息共享,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b.监控应收账款,形成往来款项的预警机制。通过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梳理,到期仍未收回的应收账款,首先判喽苑绞欠裎恶意行为。把客户恶意行为欠债不还的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把因客户经营不善或资金被挪作他用等临时性经营困难而不能及时偿还的应收账款划分为B类;把因自然灾害或国家政策调整等客观环境因素发生较大变化等不可抗印度引起经营困难且扭转无望的逾期应收账款划分为C类。根据不同的分类制定出经济可行的不同收账政策、收账方案,并考虑是否采取法律强制手段催收。对A类欠款,应及时采取包括法律手段等措施加大催款力度;对B类欠款,可要求客户采取补救措施,如重新签订协议延长其付款时间但加收一定的逾期补偿等措施;对C类欠款,可延缓信用期,让利部分给客户,少收一点尽快了解该笔拖欠。以上方法,在参照编制账龄分析表,将应收账款账龄与以上方法向融合,催收工作的重点放在应收账款余额较大、账龄长的客户上。并对一年以上账龄的客户下大力气进行重点清理,减少应收账款存量。

②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催收账款

全面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深入研究分析应收账款余额未能及时回收主要原因,创新收费模式,制定《应收账款催收方案》等制度办法,按照方案开展费用催收业务,并在实际业务中对方案进行调整,分别以电话、上门商谈、发送《催款单》、《催款函》、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发送《律师函》等方式开展费用催收工作,并同步与公司法律顾问研究以诉讼等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目前,某些大型央企探索性的引进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它是一种专门为赊销设计的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将应收账款按一定的折扣卖给银行,将应收账款风险转移,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为货款回收期较长的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③建立应收账款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应收账款结算、定期核对询证与清理制度,制定并落实《往来款项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强化往来款项的管理责任,明确业务部门管理职责。同时,不断完善信用政策,提炼优质客户,对公司今后客户遴选提供决策依据。

3.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强化指标管控效果

国有企业应建立指标完成情况反馈机制及与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2016年,国资委要求将“两金”压控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为确保“两金”压控成效,国有企业应按照国资委的管理要求,将该指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奖惩规则,加强考核,形成管理闭环。

(1)建立指标完成情况反馈机制。一是结合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2016年“两金”压控执行目标;二是在制定周总结制度,在每周周例会上,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组对本周收费情况进行专门的汇总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下周工作计划;三是制定月汇报制度,按月统计应收账款压控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工作措施,指导下月工作开展。

(2)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为确保“两金”压控工作成效,国有企业根据按照业务流程明确的工作责任,将应收账款压控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制定《应收账款回收考核办法》,明确奖惩规则,将应收账款压控与绩效考核和薪酬兑现紧密挂钩,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变压力与动力,充分调动责任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管理闭环。

国有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两金管理制度体系,开展自查和检查,改进和完善两金管理流程,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建设,防控两金风险。并以“两金”压控工作为契机,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盲区和风险点,提出防范措施和相应对策,加强源头防范,为企业健康发展构筑有力的“防火墙”。

参考文献:

[1]刘兵.施工企业“两金”控制措施刍议[J].财经界,2016(6).

在线咨询